提升教师素养拥抱学生

2024-06-13

提升教师素养拥抱学生(共12篇)

提升教师素养拥抱学生 篇1

提高教师教学艺术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李塔汇学校语文教研组

一、教研组基本情况

李塔汇学校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21名,全都达到学历要求,其中共产党员7名;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2人(占全体语文教师的62%)。

教研组组长冯韬老师为松江区第二届首席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松江区政府教育津贴享受人员;

孙秀华、梅亚萍老师为石湖荡镇首席教师; 王娴老师为松江区首届教坛新秀;

沈丽君、赵卫强、梁婉忠、李丽娟、郁芳、俞文芳、施春梅等老师为校学科带头人; 陆晓瑛老师为2008届区见习期优秀新教师。

这是一个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出色的工作集体。

二、教研组工作目标

教研组在获得上届区校本研训优秀教研组的基础上,继续注重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学习,通过校本研训,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出一大批有新的教学理念,有相当高的教学技能,有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的真正合格的教师。

三、近两年校本研训工作

1、提倡每位教师五个“一”活动。

每位语文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一份专业杂志;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每学期或每学年确立一个自己的研究课题;每学年按照自己的研究课题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写一篇教学案例或反思。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

教研组积极参与市区校各级业务学习,加强集体备课,积极参加学校和区级的教学评比课,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深入。

教研组组织开展两周一次的组内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等“四课一反思”的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同伴互助作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专业理论等。

教研组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测试和个别辅导六个教学环节。组织期中和期终两次教学常规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措施。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研组举办各学科优秀学生作业展示活动,在科学布置、批改、反馈学生作业方面进行了探讨。

教研组注重教学研究和反思。对每一次月考情况,教研组认真组织质量分析。2008学年第一学期教研组开展“实践、反思、提高”为主题的活动,开展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讨论。

教研组发挥教研组团体力量,动员组内教师参加学校和镇的“李塔杯”“石湖荡杯”教学评比活动,利用全组或备课组力量集体备课,孙秀华、梅亚萍获得一、二等奖。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主题化,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教研组活动的质量。

3、开展以文学节为主的各类语文活动。教研组强调让学生要立足主动发展,积极参与。在上课时,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评点、分析、质疑、鉴赏、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研组每年举行“文学节”活动,现定型为三类校级活动:阅读类、写作类、创作类(阅读类主要进行文本阅读的知识竞赛,写作类主要进行作文竞赛,创作类主要进行手抄小报或电脑小报竞赛)。每项比赛活动,首先要求班级全员参加,然后选拔选手参加校级比赛,最后评选出校级获奖人员,让整个“参赛—选拔—参赛”的过程成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

4、积极进行各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每学期期初,语文组在总结上学期校本研训情况的基础上,构想一学期校本研训的内容,教师个人确立具有个性的子课题(也可与其他教师联合进行);期中进行检查与促进,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在校本研训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学期结束时,总结分析校本研训方面及各人子课题研究方面的具体情况。

2008学年第一学期教研组承担了松江区初小衔接写作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梅亚萍、郁芳两位老师执教;2008年11月区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由本组冯韬老师与仓桥学校的高明老师执教;区农村五校与民乐学校联合举办了主题为“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由施春梅老师参与执教。区五年级作文教学,由李丽娟老师执教。任何一节课,教研组都作为组内的共同任务,全组(有时根据需要分为小学和初中部分)一起投入。

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效率,2009年5月教研组开设了复习研讨课,由教研组长和组内骨干教师执教。

四、团队建设

为了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在2009年上半年先后邀请区研训员、学科专家诸灵康、徐宁老师来校指导,为每一位语文教师诊断把脉,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

近年来,教研组新教师不断增加,为了使新教师早日适应教育教学,教研组根据学校安排,在组内进行新老教师结对,还让新教师跨校与名师结对。教研组利用组内的优质资源,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1—5年的新教师每年进行教学汇报活动。2007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组作为课改基地学校与五厍学校语文组、张泽学校语文组联合活动,初中语文组参与区五校联动活动。

五、课题研究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组织语文教师,编写了一些校本教材,使校本研训能更理性地进行。

教研组鼓励教师个人编写校本教材,现在已在校内使用的有《中考作文指导》,《初中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等,这些校本教材,对初中毕业班学生的中考语文总复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研组积极参加学校“听说读写,强化积累”和“体验教育”两大主课题,要求每位语文教师根据母课题的需要,确立符合自己特点的子课题,并定期进行检查指导,使学校的语文教学、课题实施更具理性化、理论化。

学校每年编印的《李塔教苑》中,语文教师的作品总是占较多的数量。

教研组鼓励教师参与编写国家出版社的教辅类读物的编写,如百家出版社出版的《金 牌一课一练》中的有关单元练习、百家出版社出版的《走近名牌高中》语文篇等以及松江新育才业余学校的《松江新育才教材》。

几年来,教师的教科研论文频频出现在各级刊物上,并屡屡获奖。正式发表的教科研论文(自2007年9月至2009年11月,计16篇):

《怎样写好80字短文》发表于《上海中学生报》(2007年11月12日); 《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精讲》发表于上海《中学生学习报》(2008年4月7日); 《从历届上海中考作文题看作文选材》发表于《松江教育》2008年第4期; 《浅析学生所面临的写作困难》发表于《上海教学研究》(2008年7—8期); 《怎样读懂一篇文章》发表于上海《中学生学习报》(2008年10月14日); 《为写作而读两种书》发表于上海《中学生学习报》(2008年11月8日); 《初中生整体阅读能力培养、训练的途径》发表于《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指导全书》(2008年11月);

《从历届上海中考作文题看中考作文的选材》发表于上海《中学生学习报》(2009年1月13日);

《传统的写作理念与现实的写作困难》发表于上海《新读写》2009论文专辑(2009年1月15日);

《写好中考作文的八个秘诀》发表于上海《中学生学习报》(2009年3月16日);

《诗词曲鉴赏题的思考》发表于《松江教育》(2009年第1期); 《语文中考的答题技巧》发表于上海《中学生学习报》(2009年6月1日); 《怎样解现代文阅读中与文章段落有关的题目》发表于上海《中学生学习报》(2009年9月29日);

《2009年中考标卷作文层级解析及升格示例(上海卷)》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增刊)(2009年10月);

《初中生阅读鉴赏能力培养、训练的途径》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在讲台上思考语文》一书。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发表于《松江教育》2009年第5期 获奖的教科研论文(自2007年9月至2009年11月,计13篇): 《细微之处显真情》获松江区2006年教育教学案例评奖二等奖(2007年9月); 《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获上海市优秀教学论文三等奖(2007年9月);

《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训练的途径》获2007年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学创新论文评比活动教学论文一等奖和松江区2007年教科研成果评奖二等奖(2007年11月);

《初中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训练的途径》获松江区教育学会2007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2008年6月);

《中考作文的“五四运动”》获上海写作学会首届高峰年会论文三等奖(2008年11月);

《初中生整体阅读能力培养、训练的途径》获《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二等奖(2008年12月);

《传统的写作理念与现实的写作困难》获《首届光明优+杯“让青少年读懂中国”系 列活动》教师论文二等奖(2008年12月);

《诗词曲鉴赏题的思考》获《2008年全国中小学教育实践探索论文大展赛 素质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2008年12月);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尝试》获“让青少年读懂中国”教师论文三等奖(2008年12月); 《中考语文的时间分配与答题技巧》获2009年全国素质教育教学科研作品(文科类)一等奖(2009年2月);

《中考作文电脑阅卷与作文应试》获2009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创新论文大展赛教学探索论文一等奖(2009年5月);

《电脑阅卷背景下的作文指导》《中考作文的临场发挥》两篇文章均获上海第二届写作学会峰会论文暨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9年11月);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获2009年全国农村基础教育科研作品大展赛征集评比活动教学科研论文一等奖(2009年11月)。

六、教学实绩

校本教材的教学,各项语文活动的开展,课外阅读的深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可喜的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上有了提高。而各种竞赛活动的进行,又使学生有特长的同学不断地脱颖而出。这两年我校的语文成绩始终在区、片名列前茅。作为语文综合能力体现的写作能力,更有了可喜的变化。一大批写作苗子不断成长,他们的作品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仅2007年9月至今就有180多篇文章在区省市乃至全国的作文竞赛中获奖,有30余篇文章在《小作家》、《中华少年写作•少年写作》上发表。

提升教师素养拥抱学生 篇2

如何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一、教师应具有新课程开发意识

职业学校课程安排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要求, 特别是专业课更应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开设新课程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职业学校的生源较差, 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都差强人意, 单纯的依靠课本传授知识, 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与动力。联系上课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曾经任教“电子CAD技术”课程, 也试着编写一些校本教材, 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 增加实验操作, 比如让学生制作数字钟, 让学生设计制作“串联型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PCB板, 让学生设计制作“OTL功率放大电路”PCB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作一名设计师和操作师的成就感与乐趣。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师应具有教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教科研研究的是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如今, 每年都有省级、市级论文交流机会, 无论是为了提高教师素养, 还是为了积累评优、评职称的资本, 都是非常有利的。把平时的教学、教育上的心得记录下来, 经过整理、润色, 就能得到一篇论文, 何乐而不为?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确实教得认真、总结的认真。如果平时马马虎虎备课, 随随便便上课, 没有写教后感的习惯, 无论课上得好与坏都无所谓, 这样的教师是不具有教科研能力的, 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是无能为力的。一个教师上完一节课, 必定会体会到自己这节课上的得意之处和不足之处, 通过教学随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点滴, 一定能鞭策今后的教学工作。如果能整理成文, 和同仁交流一番也必能相互帮助、启发。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那学生的职业素养也一定会得到提升。

三、教师应该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 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 情感的交流, 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 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 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 合作共事的能力。职业学校, 生源差, 学校设施差, 外出学习机会少,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教师对提高教学水平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尽力而为是我们每一位执教者的能做也是必须做的。职校专业课确实晦涩难学, 但是如果教师能与学生之前有良好的沟通, 学生也会因为尊敬、喜爱这名教师而提高学习兴趣的。

四、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当代社会, “一本书, 一张嘴, 一支粉笔, 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特别是职业学校的专业课, 内容抽象, 学生无法领会其内容, 也会丧失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仪, 无论从声音还是图像都能使学生轻松形象的掌握专业知识。使用器材可以有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例如在讲解“三相电动机的检测和连接”内容时, 以往的教法是, 教

师现场实验演示, 学生在下面观察学习, 其实效果很不好, 学生根本看不清演示的具体过程, 一些学生自顾自的乱做一气, 甚至会影响课堂纪律。如今,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设备, 用摄像机摄下笔者检测、连接三相电动机的过程, 录下相应教学内容。再做成多媒体课件, 通过计算机演示给学生看, 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 都清清楚楚, 一目了然。确实, 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使教师好教, 学生易学易理解, 突破了教学难点, 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必须教到老学到老。提高教科研能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都是要求教师学习。除了教育部门安排的各种职称准备考试, 继续教育学习, 平时教材的钻研, 对学生的分析就是一种学习过程, 上好一节课, 上好一门课, 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对老师充满信心,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才有可能。

提升教师素养拥抱学生 篇3

前不久,在“市立体评教”的活动中,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79—81页《可能性》这一课时的内容。选择这一课时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学习的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便于师生合作探究,引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使数学问题真正“活化”起来。然而上课过程中,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和焦躁,在异常活跃的师生互动的背后隐藏着我实施教学计划的危机,的确,开放让我迷失了方向。面对开放的课堂,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面对课堂中随时出现的诸多未能预料的想法,我们教师如何去调控驾驭课堂?这是对教师的真正考验和挑战。课后在和领导与听课教师的交流后,我感触颇多,于是我把遇到的问题付之笔端,期待广大同行的关注。

二、现象

摸球游戏:

游戏规则: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摸到黄球算老师赢,摸到红球算你们赢。

生1:老师捣鬼!

生2:袋子里全是黄球!

生3:袋子里肯定是黄球多!

师: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球?(将袋中的球倒给学生看:啊!全是黄球)

学生大呼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摸球游戏:

师:要想老师和你们都有赢的机会,口袋里应怎样放?

生:黄球和红球。

口袋里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刚赢。

第一次:黄球;第二次:黄球;第三次:黄球(怎么摸不到红球呢?);第四次:黄球。

我的心里有点儿发虚,心里想:“怎么可能呢?”再试一下吧!

第五次:黄球;第六次:黄球。

我终于耐不住气了,刚要说话,有同学喊到:“老师是不是又捣鬼了?让我试一试。”伸手一摸,“哇!红球”,顿时,我的心才如释重负,这才转入下一个环节……

三、感悟

“可能性”作为新课程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正在被广大的教师和小学生慢慢熟悉,摸球游戏的这种偶然性我还是第一次经历过。课堂上我茫然不知所思,后来经过和老师们的交流,才感觉到很多学生(包括我自己)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觉:第一次摸到黄球,下一次可能就是红球了。而当连续5、6次摸到黄球的偶然性发生的时候连老师都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可能性”知识它不是一个知识点,也不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不要单纯把它当成技能去训练。重要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应该让学生经历过程的产生。就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这个随机事件来说,学生凭直觉能做出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判断。同时根据球的数量多少,也能判断两种颜色的球机会均等的可能性。概率是先验的,是通过推理得到的,而不能简单地企望让学生用一句话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2.当学生在做出判断的同时,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会产生一种心理期望——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虽然每个学生的背景和目标不同,但都有强烈的期望意识。很显然当连续摸到黄球的时候,摸到红球的想法便油然而生。正是这种心理期望影响了学生的判断。

3.作为随机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一样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第一次摸到的是黄球,第二次摸到的一定就是红球。因为,这里的可能性一样是针对某一次摸球而言的,即不管前面摸了多少次黄球,下一次摸球时,出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仍然是相等的,各为二分之一。教师如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理解出现连续摸到六次黄球的情况也是有可能存在并且发生的,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使其在学习中对此问题有较为清楚地认识。由于对可能性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楚,所以教学时没有及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精彩材料,错过了让学生感悟随机现象本质性的体验,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反观以上现象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呆板的教科书中走出来,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4.可能性与统计的对象大多来源于生活,那么教学自然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新课程呼唤“夹杂泥土芳香”的数学,教学中要经常为学生提供问题的实际背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要让学生能够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感受体验,他们才能相信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从而随机意识才有可能萌发。如生活中有些超市经常举行“抽奖”活动,如只要购物满百元,就可以通过转动转盘来进行兑奖。还有商家打着“彩票的中奖率是1%”的幌子欺蒙消费者。通过对这类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使学生了解到获奖可能性的大小,不但加深了对可能性的认识,也了解了商家搞活动的用意。因此在“可能性”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验,并不是用实验来验证什么结论。所以我们要搞清楚研究随机事件的操作活动,与其他场合用试验去推理验证猜想这种逻辑推理上的差别。

5.教师应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与储备。新课改对教师的专业化的要求愈来愈高,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小学教师要超脱“小学”看小学,只有这样才能给新课改注入更多的内涵和活力。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 篇4

2011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2011年,学校将围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确立“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立首善之师”,大力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努力为教育教学高效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

努力形成一支教育思想端正、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技能提高的教师队伍,力争通过计划的实施,使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质的提高。

三、参与范围

全体任职教师。

四、主要内容

围绕“市南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主要进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相关培训。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树“首善之师”高尚形象。

学校将带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区委书记李学海“解放思想百日教育”活动动员讲话,深入开展“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主题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三种意识”,即:终身学习意识、为学生服务意识、现代教育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南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本》为学习内容,通过摘抄、论坛、演讲等不同形式,开展以“学习、交流、规范”为中心的提升活动,对老师进行家访专题培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性家访、目的性家访、沟通性家访、使家访不流于形式,增强实效性。

结合学校帆船特色,以争创“爱心扬帆”教育服务名牌为契机,结合师德月开展“微笑在××”、“我为学校献良策”等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拓宽师训空间,强“首善之师”专业素养。

学校将通过研、培、导、练、赛等多种形式,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三个方面,抓好干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使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优质轻负的和谐高效发展。

1.掌握学科“知识链”,提升专业知识。

学校将紧紧抓住“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这一核心,要求教师能够纵向掌握各年级教材之间的知识链、知识结构及知识点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学校将做到“四个有”,以确保学习的深入开展:

配备有保障:为每一位老师配备相邻学段的八册教材,除掌握本学段的内容外,还要求低年级掌握幼儿园大班和中年级知识点;中年级掌握高年级知识点;高年级掌握初中一年级知识点。

时间有统筹:以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体学习由业务干部和学科组长负责,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兼周进行,每次利用一节课时间学习,一学期大约进行8-9次的专题研讨。

内容有层次:业务干部和教师一起,把相关学段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专题,在研讨中每次针对一个专题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内在联系的挖掘,形成知识链,使教师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个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概括、内化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

测试有重点:为检验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校将每月组织一次不同形式的测试,如:专题试卷测试、跨学段试卷测试等,兼周对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测查,计划一学期不少于八次,教师平均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等级尚可过关,同时把测试成绩计入教师发展档案中,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2.进行“增值性评价”探究,提高教学质量。

(1)向教研要质量——“双线并趋”强师能

学校将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规范化,教研采取“双线并趋”的方式,从深研教材和学习教材两条主线开展。

深研教材:针对以往各学科教学存在的薄弱点,深入研究,语文学科进行作文教学和“读写结合”的研究;数学学科从“规范教师数

学用语,培养学生思维过程”进行研究;英语学科从“提高学生英语朗读水平”进行研究,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实践之中的探索,找寻“突破”的策略,同时学校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专项竞赛,语文从习作、数学从计算和应用题、英语从朗读方面进行,以检验教研的实效性。

学习教材:进行本学段和相关学段知识链的学习,达到“人人都过关”的目标,三月份以“构建和谐课堂”为主题,举办学校教学节。

(2)向常态课要质量——“三层面”指导有实效

抓好常态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学校从“三层面”进行指导,一是指导“随堂课”,业务干部不打招呼直接推门听课,随后进行一对一指导,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二是听好“分段课”,采用“统筹安排,分段实施”的方法进行常态课调研。三月份,学校重点听四、五、六年级各学科的常态课,四月份听一、二、三年级各学科的常态课,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五环节深挖教材,通过优化教师的“教”来落实提质减负;三是抓实“新手课”,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作用,继续开展“三阶段——两反思” 活动,达到“抓规范,求实效,强化课堂教学能力”的目标。

(3)向课堂要质量——“三分钟”检测堂堂清

为深入实施“提质减负”工程,学校将实施“一课一过关”,即在每节课最后三分钟进行过关小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

检测题目:发挥级部教研组的力量,在备课中进行“当堂检测知识点”的设计,各班检测使用统一题目。

检后反思:执教教师运用折线图等形式分析班级每一课的整体学习状况,一方面便于学生了解自我的学习成绩,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教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要求教师每天都在备课的“教学反思”中记录对“当堂检测”的思考及改进措施,达到“堂堂清”的目的。

(4)向单元要质量——“三结合”把关促师生

单元检测和分析是检验教学质量、分析查找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的重要手段。学校继续推行“教学质量检测制度”,业务干部负责把关“单元检测”,做到“跟踪监控——增值性动态评价——引领反思”

三结合,即:业务干部依据教学进度分年级、分学科进行质量监控;运用折线图及时记录各级部、各班级每个单元的检测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及时带领教师进行质量分析,利用教研时间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制订措施,达成目标,从而进一步探索学校增值性评价的有效策略。

(三)、树立“网络前沿”新理念,丰实专业内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经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将着重培养教师三种能力:一是资源搜集整理的能力,能够自己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获取、分析、整理这些信息资源;二是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学校将通过网络、专题讲座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微机常用故障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的相关培训,提高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三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能够自己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辅助教学,并关注和利用好校园网站、班级博客,使之成为与家长、社会交流的平台,增强教师们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将在学期末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素养考核,促进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适时应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成立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落实。

2、加强督查考核。学校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教师进行相关测查,并将成绩计入教师发展档案中,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数学教师如何提升素养 篇5

汪多敏

(黑龙江省依兰县达连河镇第一中学)

教师是学校教育生态的构建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更是知识和教育信念的传播者。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课堂上辛勤耕耘的教师要适应教育进步的需求,就要不断地自我提升。那么,哪些途径能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从书籍中汲取营养

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能够使人的内心强大起来。数学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专业更加扎实,阅读无疑是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准确的分析,给自己一个基本的定位,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你要读的书籍。作为教师一定要熟知每册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充分掌握各学段之间的联系,把握好衔接和过渡,这样才能为教学奠定基础。然后,要读关于教学方法类的书籍,从中探寻适合自己学情的教学策略,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之后,还要多读提升自身修养方面的书籍,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育人功能,做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二、通过网络获得动力

网络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有着全面的知识储备,可以弥补我们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学教师如果能有效利用网络,那么,网络资源就会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强大的辅助资源。通过浏览网页,我们可以查阅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还可以观看名校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参与网上论坛、教学研讨,可以触及国内更广阔范围内的先进教学理念,可以和名师进行网上交流,不仅能提升认识,更能为教学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注重课堂实践

课堂变革是无法回避的,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形式一直在不断更新,课堂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教与学之间一定有一个很完美的契合点需要教师去躬耕实践。而一名教师,只改变育人的思维模式是不够的,勇敢地进行课堂实践,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作为一线教师,致力于课堂改革的`本色不能改变,因为课堂教学的效果关乎孩子的成长,关乎育人的质量。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形成学习能力,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向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教师是学校育人品牌的创造者,教师的素养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发展的规划,对自己成长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面对育人工作时,做到心中有热情、胸中有思路、眼中有未来,生成教育智慧,以专业素养带动育人水平的全面提升。

生物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 篇6

赤水一中生物组

王廷霜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我已经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奋斗了将近12年了。愉快地送走五届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荣幸。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作为中青年教师,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不再是手拿一本书,一套教案就可以应付于千变万化的学生了,新课程的改革不断向前推进,这次改革不仅仅是课本的改变,还有教学手段的改变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课本的改变中只是更新,更多的新知识的融入,生动的图画代替了文字,教师如何理清思维,改变教学思路;如何学习新知识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不会是以往单一机械的讲授式,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手段,或者说怎么适应其他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究式,如何在课堂开展,把课堂还给学生,是课堂的组织者而不是统治者。学生同样也要改变以前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去主动地吸取知识。针对这些的改变,教师应具有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作为生物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是日新月异的,那么生物教师应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呢?

首先我们要有自信。用实际行动给学生一个暗示,那就是:我是好样的,你们也是好样的,爱可以传递,心情可以互相感染。学生能否在学校中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每个学生都应是一颗珍贵而闪亮的星。可一些孩子就像天际辽远的星星,常常被人忽略、被人遗忘。或许只要一丝关注的目光,他们就会绽放最璀璨的光芒。所以,我们要关注每一个角落的学生。

其次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让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才具有说服力。我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乐,我们自然应该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与学生一同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坚持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在学习中提升师德修养,转变观念,提升专业品性;积极参加各种研讨活动,多听老教师的课,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并在课后及时写好收获或反思。

第三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学习新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更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学生喜欢的教学风格。以往的教学一般就是老师讲,基本就是满堂灌,填鸭式,老师就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下面死气沉沉,昏昏欲睡。现在要转变角色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这都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才能达到的。生物本来就是一门实验课程,进行试验是必不可少的,如选修一、三中的组织培养技术,有些教师自己都没做过,也就是照葫芦画瓢,建议多实践几次,教学时也能底气十足。

第四是 勤于反思,促进自我完善。“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不足的重要过程。

第五是研究新课标、新课本,进行有效研修,与同仁进行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研究新课标,这样对生物的整体知识有所把握,教学深浅才有数,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然后就要研究新的课本了,如果对课本的知识不能掌握,那就说不上教学。因为新课本中有许多知识是由大学课本下来,所以我们要捡起大学时的课本进行系统学习,从而对我们高中课本进行全面把握。同时,在网络的全面发展中,我们也需要依托互联网,了解最新的生物知识填充课堂,使之不呆板、说教。第六是教学生如何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对课本非常掌握,对教学手段也运用自如,但仍没摆脱死气沉沉的课堂,学生兴趣并不高涨,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并没有参与其中,好像上课就是看老师表演,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把他们摆在首位,从课堂中感到快乐才能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以适应今后多变的世界,这也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将纷繁复杂的世界展示一部分给学生看,将奇妙的生物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真正感兴趣了,自然会主动学了。

提升教师素养拥抱学生 篇7

一、艺术与哲学

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内, 艺术与哲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 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 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来。人们从艺术活动中所感悟到的对真、善、美的理解, 时空的冲击, 个性的张扬、以及对生存与死亡、激情与理想等方面的强烈感悟与超越, 无不来自对哲学内涵的领悟与反思;而在哲学反思的过程中, 所经历的神秘与自由、消沉与乐观、曲折或顺达、理想与现实, 以及超凡率真的个性气质, 又有哪一样是不渗透着美学内涵与艺术气质呢?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还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富于哲理性的艺术作品。比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就是在探讨人类天下一家、世界和平的问题;李斯特《前奏曲》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在探讨人生的意义, 这些作品举不胜举。哲学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当然, 艺术也反作用于哲学, 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

二、艺术与宗教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非常久远。尤其是基督教在最初宣传自己的教义时就是借助音乐的方式,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 在礼拜仪式中音乐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宗教艺术中, 建筑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一些石窟艺术。多种多样的宗教艺术不但是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各个地区、民族、种类的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已经减弱, 现今宗教艺术主要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而存在的。

三、艺术与道德

道德影响艺术, 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意蕴等体现出来。反过来, 艺术影响道德,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由于艺术具有生动感人的形象和特殊的魅力, 因此他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都具有重大影响。近几年, 由于传媒和网络的力量, 大量影视剧作品可以很方便的欣赏, 而其中不乏探讨人在社会中如何存在的问题, 如美国影片《撞车》就是讲述在今天这个钢筋水泥的世界里人与人应该如何生存的问题。

四、艺术与科学

从文化学角度来说, 科学技术也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现象。科学的进步为文化的创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方面最直观的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艺术的表现手段也随着扩大, 网络歌手、DV故事等等的普及拉近了人们与艺术、人们与创造美的距离。

既然艺术与文化存在如此多的联系, 那对高校教师有何影响?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 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对艺术的整体把握。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介绍艺术发展的历史条件, 对于正确理解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源泉是十分必要的。艺术发展史同这一时期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相反, 艺术的迭起、探索的推进, 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演进是分不开的。

第二, 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对艺术史和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进行正确的阐释和评价。在艺术史教学中, 教师应该对艺术史中的多种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才能完整而透彻地阐释影响艺术的深层次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原因, 学生才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理解。可以说, 艺术课教师文化品位的高低是决定艺术课程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第三, 艺术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艺术文献史料和艺术术语的正确解读。对艺术的研究离不开文献史料, 而对文献史料的准确理解又需要历史文献学的相关知识, 所以, 历史文献学对中国古代设计史的研究与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艺术教学和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读的史料。因此, 艺术教师加强历史文献学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 艺术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对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艺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既涉及材料、技术, 又涉及方法、观念;既是艺术, 又是科学;既有人文学科的属性, 又与自然科学相关;既有实用功能的限定, 又有审美的心理的要求;既有文化的传承, 又要求创新。因此, 如何对以往的艺术思想进行概括与提炼, 关系到在教学中能否达到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的良好教学效果。对艺术思想和观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教师必须掌握和了解哲学、美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陈乐民先生说:“任何学问就像剥笋一样, 一层一层地剥下去, 剥到核心, 是哲学。”在对待历史文化与艺术传统上, 不能采取断章取义的态度, 应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加以概括和把握。

艺术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撞击的产物。如果艺术家只了解他所要表现的对象, 他的创作是无法完成的, 因为一件真正意义上成功的作品, 不仅需要艺术家有高超艺术技巧, 还需要他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综上所述, 艺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教师的文化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长远来看, 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创意能力的培养要比技能教育更为重要。艺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 尤其是文史哲诸学科, 对这些学科的学习和了解是艺术教师提高文化素养、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顾建华, 张占国, 主编.美学与美育词典[Z].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9.

[2]邢煦寰.通俗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如何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篇8

关键词:体育素质;体育教师;提高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51-01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师范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少地区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就必须先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我认为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执着的追求,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广博的知识体系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体育教师既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艺,又要对相邻学科有广深的涉足和了解;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才能不被改革大潮所淘汰。为此,综合型的体育教师应努力增加自身的文化知识底蕴,掌握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体育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体育课讲的形象、透彻、生动,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体育教师只有熟悉并掌握体育运动方面的基础知识,以此触类旁通,使学生逐渐对个体育运动共通的特征有所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三、综合能力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只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把握好课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其次,体育教师应具有创新能力。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时代发展呼唤创新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才。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体育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趣,发展体育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育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体育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对体育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体育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教得有效就是说一堂课有一堂课的目标,这节课你的目标没有完成,无论你教法多好,教态多么美丽动人,采取了怎样先进的、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

一堂课上完后,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多少人基本学会,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底。本质上来说体育教学当然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锻炼的方法等,只不过由传统的教师包教,改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其次,学得愉快就是说学生在这节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是充满兴趣的。

这里要避免几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热闹的场面,以为学生笑了、运动了、气氛热烈了就是好课。二是单纯的兴趣观。学习的有趣与学生的思考、探究应有机结合,毕竟体育课不仅仅是玩,它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问题。

四、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假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丧失上进的信心;教师性格偏执,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教师心理失衡,对学生缺乏爱心,也会使学生感情冷漠。

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那些情绪稳定积极,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有情心的人才能具有诸如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等健康的心理素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认为,教育的成功归功到底决定于教师,而不是决定于教科书和方法。

总之,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 杨 征.论当代教师的素养[J].高教研究,2006

提升教师素养拥抱学生 篇9

本学年教科室主要工作是根据《鳌江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工作规划》,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有:学习培训、教学科研、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本学年就围绕这三个方面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本学年教研组教研活动主要是磨课。对于磨课活动,各位教研组长都能精心选课题、认真设计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语文组磨课7次、英语组磨课7次、生物组磨课6次、数学组磨课6次、化学组磨课6次、政治组磨课4次、地理组磨课4次、体育组磨课6次。以上各组活动安排实效、磨课后材料上传校本博客平台及时。

2、本学年备课组活动主要有月考试卷分析课、月考后教学存在问题分析、说课、磨课、同步练编写讨论等。

二、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1.为了使师徒结对工作有实效性,本学年我们加强过程管理了过程管理,每位师傅每月至少听徒弟课2节、徒弟听师傅课至少5节,并当月马上上交反馈表。本学年共有3位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

2.为进一步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开展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及开展教师说题解题等学科素养比赛。

三、组织听随堂课活动

为了使每位教师能顺利过好上课关,本学年用7周时间随机安排行政与部分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进行了听随堂课活动,听后及时进行了反馈。

四、做好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论文课题等的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本学年教科研方面我们学校老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童素苗、王松原、王李胜老师获温州市教师学科素养比赛一等奖,丁家盛、陈爱群、毛芳都、余赛光、金亮等老师合作的命题竞赛获市一等奖。胡允国、应申拉、杨守怡老师获温州市教师学科素养比赛获市二等奖,本学年教科研方面获市三等奖以上共32人次。获县级奖以上共121人次。

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篇10

每次磨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即磨课主要解决什么主要问题,是每一位参与磨课的教师都必须明确的。磨课主题可以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调整,或是学法指导策略,或是教学流程的优化,也可以是教学评价的改进,或学生学习行为的矫正,以及师生关系的调整等。

聚焦问题、讲求实效

磨课不只是对展示课、研讨课的研磨,更是对常态课的研磨。每次磨课要聚焦学生发展的问题,聚焦教师教学改进的问题。

着眼改进、注重反思

备课说课、听课观察、评课反馈是磨课的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都要伴随教师的反思。

·课前反思是基于学情、基于教学习惯、基于常态问题的反思。

·课中反思是基于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教师要明了自己要改进什么,为什么改进,如何改进。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篇11

一、借助网络,自主提高

如今网络日趋发达,在校校通、班班通的大背景下,教师上网浏览、博览群书已经成为现实。首先,要提倡教师经常性地上网学习,以此来达到自主提高素质的目的;其次,应充分完成网络学习任务,狠抓过程管理,针对学习内容,以“周”或“月”为时间段,以提纲式、问题化、小步走的形式,对教师提出阶段性的提高目标和要求,引领教师循序渐进点滴积累,通过目标性的积少成多的网络学习来达到提高;再次,要有检验环节——针对学习进行讨论,以说代写,检验学习过程,以写代记;检查掌握能力;最后,将其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中。

二、下放书籍,平时提高

许多学校的图书使用率并不高,图书室、阅览室往往没有充分地利用起来。为了能让教师随时都能“充电”,应该把常用的图书搬到教师办公室、教研组,就像“班级图书角”那样,这样教师看起来就方便、便捷;另外,要根据教师业务需求征订一些杂志,充实到教师办公地点,这样教师就能随时翻阅,促使教师在平时不经意中提高自身素质。

三、定期学习,集体提高

按照国家规定严控学生在校时间,属于教师的时间就会多一些,教师定期集中学习也就成为可能。学校应该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一两次汇报式提高演讲,可以任意抽取几名教师进行“学习”汇报,以此来检验教师的学习情况,要求教师把这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写成一篇论文进行汇报,并标明所引用论据的出处,以此来考证教师学习的真实性;每个月开展一两次小型教师论坛,针对学习中的困惑、典型教学课例展开讨论,在学习中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课题,加以研究,并进行反复论证,再拿到课堂中进行实践,再论证,这样教师提高就快;每周进行一两次听、评课活动,进行业务性的取长补短,促进教学相长。

四、外派教师,培训提高

外派教师学习培训至关重要,是教师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外出学习大都是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层次高、理念新,所以对教师最有影响力,最有借鉴作用。因此,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师外出培训工作,并对外出学习教师提出要求,或要求其回来后上传下达;或要求写成有价值的专业汇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以此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受益之目的。

教师提高的途径很多,只要学校重视,方法得力,教师自身素质定会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有了保证。同时,教师一定要时刻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到与社会同步发展。

教师能力素养的修炼与提升 篇12

教师的能 力素养是 一个不断 修炼的过程。 教师自从踏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步入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就意味着踏上了追梦与圆梦的“生命历程”。 因此,教师应牢固树立 “立心 、立命、继绝学”的理想信念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壮志雄心,自觉开启承载着梦想与激情、蕴含着责任与担当的教育人生。 这就需要唤醒教师的职业情感, 弘扬教师的专业精神,修炼教师的专业人格。 教师的专业精神, 是从事教 育事业的 教师所需 要的特定 的思想信念与道德品质,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的执着认真、 爱生如子、 勤奋敬业、敢于负责、勇挑重担、热诚服务、团结拼搏、潜心研究、自我超越的精神,是支撑教师专业发 展 、促进教师 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 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教 师 ,他不满足 于陈规俗套,不满足于现 状 ,不满足于 照抄照搬和“拿来主义”,他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学艺术,以创新的 意识 、创新的内容、创新的方法 ,从多维的 角度和空 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 道德 、教育理想 、生命价值 自觉追求的结果,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它具有示 范作用 、激励作用、熏陶作用。 一个具有专业人格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教师的能 力素养是 一个逐步 提升的过程。 提升教师的能力素养,学习是基础,教学实践 是载体 ,教学研究 是保障。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学习。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是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专 业成长目 标 , 就必须要 善于学习,要认真学 习研读教 育理论 、新课程理论及 专业报刊 文章 ,吸取精华 ,开拓思路,夯实理论 基础 ,并及时了 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拓展专业视野。 教师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更要善于向自己学习。 向书本学习是教 师夯实理 论基础 、 更新教育 观念、实现“专业扩展 ”、提高自身 素养的必经之路;向同行学习是教师学习他人长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教学风格的有力抓手;向自己学习是教师正视不足、强化“内省”、反复琢磨、 推陈出新 、渐入佳境 、不断提升 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动力和有效保障。 其次,教师要积极投身教学实践。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推进课改、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要想担当起教书育人、为民族未来奠基的重大使命, 就必须扎根课堂、立足课堂 、聚焦课堂 、研究课堂 、发展课堂 , 积极投身 教学实践 及课堂教 学改革 ,让课堂彰 显育人价 值 ,使课堂充 满生命活力,为师生共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教学实践是教师践行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师创新教育的力量源泉,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平台。 最后,教师要重视教学研究。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面对教育 的深层次 矛盾及教 学中不断 出现的新问题,教师需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用研究者的态度 来审视学 生 、审视课堂 、研究课堂。 教师只有拿起研究的武器,实现由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转化,才能切实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找到破解矛盾的新方法。 教学研究,可以促进教育理论向教学行为的转化,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可以促进先进教学理念的提炼和传播,可以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上一篇:李场小学农远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下一篇:“规范在我心 文明伴我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