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素养论文

2024-11-27

教师的职业素养论文(通用8篇)

教师的职业素养论文 篇1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唐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是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社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唐•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是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分工使得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形成了特殊的社会关系——职业关系,这种职业关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特殊的行为规范来加以调节,职业道德因此而形成。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带有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总和。比如,医生救死扶伤、法官明镜高悬、商人诚信公平、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都是具有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

教师道德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应遵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总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出自某个行政机构或单位领导的意愿和要求,而是教育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经验结晶。在中国,高尚师德源远流长。孔子时期就已总结了一整套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教师道德体系。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这些思想流传几千年,魅力依旧。尽管时代变迁,要求发展,但由教师这个职业本质属性决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永恒的。

二、教师职业道德法标准

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条。概括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 1.依法执教——方向正确2.爱岗敬业——尽心竭力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4.严谨治学——刻苦钻研5.团结协作——携手共进6.尊重家长——共同育人7.廉洁从教——以身作8.为人师表——明得惟馨

三、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建构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规范、准则本身,属于社会道德范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则属于个体品德范畴,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品质的产物。它的构建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内化和外化的过程。通俗一点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建构就是要把“行为规范”转化为“规范行为”。

这里所讲的内化就是教师将已有的品德心理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建立联系,实现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同化,通过对外在的准则从盲目依从到自觉的认同。外化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人与人,特别是师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育实践中去实施(外化)并体验这些规范和准则,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情操、信念、意志和行为规范,构起相对稳定的、一贯的从事教育事业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

目前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知道所谓的职业道德要求,中小学职业道德标准可倒背如流,也谈得头头是道,但这些要求与自己的品德基础却不相干。这些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尚未转为为内在的个人品质,也就是内化外化过程还很不到位。这也是我们开展这次活动讲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品德的形成不是一个“灌输---接受”的简单过程,这些讲座只是一个引子,主要由教师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实践与体验、交流与互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内容。1.教师爱岗敬业。

教师爱岗敬业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上的内容:(1)情感上——爱校爱教爱生

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情感上的接纳,甚至“迷恋”;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场所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能把自己的情感世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为教育之忧而忧,为教育之乐而乐。

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儿女、兄弟姐妹。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根本的动力源泉。这种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的高低或条件的忧劣而轻易波动。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而自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2)理念上——教书育人

教师对职业的爱心要在懂教育规律、思想方法科学和清醒头脑的前提下,否则这种爱就会盲目和没有方向。

教师爱岗敬业要体现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又要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仅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要体现在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上,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体现在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上。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培养学生形成做事、做人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3)态度上——认真负责 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现。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职业态度除“认真”二字,别无选择。

具体讲:教师在工作上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决不敷衍了事,在行动上,科学规范、遵规守纪、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个人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的视野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完善自己的职业形象。

爱岗敬业,一般分为乐业、敬业、勤业,精业等不同状态。

乐业——是建立在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积极态度、浓厚兴趣和深深热爱的情感基础上的。乐业的教师对教育工作、对学生由衷的喜爱,不计较待遇多少、地位高低,工作再苦再累是享受。他们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兴奋,这属于情感型的爱岗者。

敬业——是教师对其职业的理智思考基础上形成的积极态度。敬业型的教师出于对教师职业的性质、社会意义以及个人发展意义的认识,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认真、一丝不苟、作风严谨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这属于理智型的爱岗者。

勤业——体现了教师对工作的根本态度和履职程度,勤业的教师总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属于态度型的爱岗者。

精业——有扎实的教学教育基本功,并不断钻研。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属于创造型爱岗者。教师爱岗敬业的几种水平: 师德的楷模水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师德的极高境界,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教书育人事业,呕心沥血、乐此不疲,以桃李满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锐意改革,成绩卓越,是他们师德境界的真实写照。有这样师德的教师人数虽不多,但在教师群体中影响较大、号召力强,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师德的优秀水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师德的基本水平。认认真真、勤勤恳恳。

总之,爱岗敬业体现着教师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追求。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要求和教育学生努力的基础。

2.教师的博爱(师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因此上说师爱是教师魂中之魂。

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且要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的洒向每个学生。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个学生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权利,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爱每一个学生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具体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过程,也不是一种纯粹的认识过程,有些人把它定义为一种情理相融的心理过程,一种严慈相济的心理特征。教师爱生是人类心灵一种完美与理想的象征。情感是师爱的前提。从早到晚教师与学生同活动,上课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不时的沟通交流。教师为学生能自己的要求完成任务而感到喜悦。这些天然的、纯真的情感是教师爱学生的基础。

理性是师爱的方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师只有“爱的情感”和“奉献”还远远不够,师爱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这才是师爱的正确方向。情感与理性的融合是师爱实现共同教育功能的保证。即情理相融,严慈相济。

师爱是双向交流,动情效应。爱生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这种动情效应会产生良好的结果。首先,学生会表现出自觉尊重教师的行动,十分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就是所谓的亲其师;随之而来的就是“信其道”教师的教育影响很容易被学生同化,教师的要求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的目标也正是在这种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爱心的双向交流更重要的效应还存在于它能使教师人格的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使人变得伟大、完美。

奉献之心、牢记使命。爱就意味着奉献。教师的爱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报酬,只讲学生,不求回报的充满奉献的爱。

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的爱最终 还要体现在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也就是:爱心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最终还要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出人才。

3.教师的公正。

教师的公正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很多,比如:教师自身的投入和教师的收入之间的关系、教师集团的利益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正确的对待和处理这些关系,就必须使用公正这条基本的伦理原则。教师公正问题关系很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协调和配合,在形成良好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对人对己的公正显得十分重要。假如教师能够公正的对待家长,做到尊重、理解、真诚地相互合作,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外在教育环境。假如教师能够公正的对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就有利于协调不同的教育职能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公正的对待学生是教师公正的重点。在一个群体中,总有优中差,假如教师不能做到公正、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就往往会造成教育教学秩序的混乱,不利于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公正决定着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学生对教师公正的期望值相当高。教师公正与否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息息相关。

教师的公正可以促进良好班级体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不公正会使学生怀疑公正的合理性,而公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长期以往,教师的不公正必将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受到影响。教师的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公正,可为实现社会公正做贡献。教师公正的内容: 1.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自重。2.教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关系。

3.教师对家长的公正。要平等对待学生、爱护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因材施教。4.教师仁慈。

教师的仁慈的核心体现在对学生仁慈施教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条件的爱心。2).高度的宽容和耐心。教师的义务。

1.教师的法律义务。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体质等方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2.教师的道德义务。包括一般道德义务、遵守承诺、扶贫济困、善待他人,见义勇为等等。

职业道德义务: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教师的职业道德简单的说就是教书育人,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以上五个方面就是我们建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方面,全体青年教师在学业务的同时,要不断从以上五个方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力争尽快成为一名有职业道德、有业务能力、成熟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素养论文 篇2

音乐审美教育承担的使命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重的。它包括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等。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即通过音乐作品和课堂演示所体现的健康、积极、高尚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人格,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真善美的陶冶,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升心灵境界。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 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 养成学生细心、耐心和坚毅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协作能力。例如, 通过革命传统歌曲的演唱、演奏、欣赏, 能培养当代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即通过乐理、乐器、作品的讲析和教授,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 提高音乐水平。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必须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 为审美教育服务。其内容和要求必须从感受与音乐表现的情感需要出发, 另外必须与演唱、演奏、欣赏等活动相结合进行, 不宜作过分的、独立的、技能性的训练, 否则音乐教学便丧失了愉悦性, 违背了“寓教于乐”的教学规律;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审美性, 这种审美性质主要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 通过听觉影响人的情感, 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从而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 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 使情感得到升华, 心灵得到净化。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恰当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美, 甚至能够融入自己独特的创意和发挥, 那么对渴求美的滋养的青少年学生所产生的审美教育作用必然是强烈而又持久的。

音乐审美教育的决定因素是教育主体, 即音乐教师。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为制定计划、组织教学、管理考核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性教育, 即音乐教师通过自己的演唱教唱, 对歌曲主题形象的理解和阐述, 乐器的演奏和伴奏,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的道德、心灵境界等。因此, 音乐审美教育要想不负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满足新生一族学生对音乐的期待和渴望, 音乐教师就必须全面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新时期审美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只是指专业技能方面, 还包括自身的良好职业修养。

那么, 音乐老师还需要提高哪些艺术素养及职业素养呢?

1.加强音乐教师语言艺术的培养。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 但标准、准确、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为一堂音乐课增色不少。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 除一般教师的规范化要求外, 还应具有音乐性、语言美感, 使学生不仅明白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 还感受语言的魅力。唯有美的语言, 才能与音乐美、音乐审美教育相得益彰。音乐教师的普通话水准是尤其值得重视, 必须是纯正达标的。除了用某种方言或外文演唱的歌曲、戏曲选段之外, 所有的歌曲都要力求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教唱。教学的语言也应该是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而不是当地方言或是带着方言口音的“某地普通话”。因为在示范性的演唱中要求吐字发音标准、清晰, 富有色彩和变化。

2.加强音乐教师各艺术素养的均衡发展。长期以来, 谈到音乐教育, 人们便很自然地与是否教识谱、会乐器、会运用歌唱方法唱歌等具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 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是十分偏面和狭窄的, 它既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 更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新时代音乐审美教育突出了音乐审美的艺术性, 注重加强了音乐与现实生活、自然与社会的联系。时代的发展需要使人的素质趋于综合化,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有专业以外诸多学科的知识。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成为一名顾问, 一位促进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需要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3.加强作为教师的相关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只是局限在专业方面, 还应扩大知识面。在高速发达的信息化时代,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元的, 因此, 也必然会产生一些非专业性的学习困惑。对于学生的问题及求知需求, 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 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以音乐为本, 以育人为本, 做一名现代知识型、综合型的教师。

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3

一、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所谓职业素养,就是从业者在知识、修养、能力各方面具有的水平。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内容。

1.思想品德修养

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政治意识与品质要坚定,要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还应当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因为每一个人都应当遵守整个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这是对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对于人民教师则更要严格要求。同时,在教师职业活动中还必须遵守一些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比如自觉维护人民教师的形象,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業等。

2.文化修养

教师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应从很多方面影响学生的成长。体育教师也是一样,不仅要给学生以强健的体魄,更要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理想,以积极的面貌迎接生活的挑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谈吐从容得体有内涵,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文化修养也是教师不断学习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够接受不断更新的知识与信息,掌握更高的技术与方法。

3.专业技能

“术业有专攻”,体育这门学科项目繁多, 动作复杂,难度大。因此,要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勤奋学习专业知识, 掌握各种动作技术的基本功,做到示范动作的轻松、准确、协调、熟练、姿势优美;讲解的简练、明了、准确;讲评的客观、公正、准确等。还要注意运用教学语言,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力素养

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能力,善于传播知识,“知识变成能力才有用,能力作用于知识才有力量”。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实现教学任务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具有组织、管理、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变成教化人的力量。

二、 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育思想与时俱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崭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落实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中应当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把育体与育心紧密结合起来。素质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体育教师要敢于突破原有的教学结构与方法,着力于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2.培养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必然伴随着教育技术的创新。体育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教育手段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学内容、方式的创新,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跨学科知识技能的运用等方面。总之,创新是体育教师胜任素质教育大背景的关键因素,是新时期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创新来自积累,来自不懈的钻研进取。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只有把创新的意识深植于思想深处,最终才能结出有益的果实。

3.个人魅力

个人魅力是一个人个性、气质、能力、知识、修养等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素质教育需要充满个人魅力的教师,这是时代特征决定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的多样化。因此,教师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潮流,敢于做学生的偶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自己对学生的影响。这种影响除了来自权威,更应该来自个人魅力。产生于个人魅力的影响力才更加深远更加持久。

4.运用最新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体育教学手段的创新也需要依赖教育现代化。因为它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有益而丰富的教育资源,扩展教学的空间,使教学摆脱学校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束缚。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手段获取有用的信息,比如用更加科学的运动方法、测量技术、教学模式等等,提升教学能力和质量。

三、 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实现途径

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是体育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体育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各方面能力,以提升自己职业素养。

1.知识更新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十分迅速。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社会需要的知识和学校的教学内容。因此,体育教师应当通过阅读、交流、研讨等各种途径不断扩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体育教师在掌握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基础上,还要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最新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这要求体育教师也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以满足思想开阔、求新求异、注重个人发展的现代教育对象的求知欲。

2.注重培养科研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教研型”。因此,教育科研能力也是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学科研事业中,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搞研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科学的态度与方法。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身处教学第一线的优势,发掘第一手资料的价值,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即申报与确立课题、设计方案、组织实验、测量统计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新的教学理论,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提升文化修养,培养责任心与平易近人的品质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这种神圣是社会赋予的,更是自身的定位。首先,作为教师的一分子,体育教师应当严于律己,时刻用“为人师表”的标准要求自己,坚信自己的一举一动代表的是所有教师,影响的是所有学生。其次,体育教师应当形成服务社会的观念。说到底,教师是服务社会的职业,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全心全意。所以,教师须善待学生,平易近人,以高度的责任心肩负起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再次,体育教师应当勤奋学习,提升个人修养,形成沉着稳重的气质。用蓬勃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用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执着的精神鼓舞学生,这是一个人民教师更是一个体育教师的所为。

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和考核办法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客观地评价教师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整体办学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二、考核办法

考核采用量化评估的办法,按学期评分,设基本分100分。评分以扣分为主,据情设奖励分。考核结果与教师工作质量奖挂钩;若积分低于30分,则该教师自动失去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三、考核范围

(一)、思想政治表现

考评标准: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思想政治表现不合格,每人次扣积分10分。

(1)有违反宪法、法律行为,被司法机关拘留、收审者;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严重违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者;

(3)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在学生中擅自推销各种学习资料,或私自收费办班补课者;

(4)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不能顾全大局,严重扰乱学校

正常工作秩序者;

(5)以暴力手段侮辱、体罚学生,造成吵闹、投诉、上访、曝光等负面影响者;

(6)参与赌博、吸毒、传播黄色书刊或音像制品,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者;

(7)教育方法失当,致使学生离校出走者;

(8)教职工在教学与活动中擅离职守,致使学生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给学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者;

(9)班级公共财物管理不善,贵重物件出现严重破损或遗失者;

(10)教职工敬业年终问卷调查,不合格率达到或超过5%者。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考核不能评优,每人次扣积分2分。

(1)歧视、谩骂、讽刺、挖苦、刁难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伤害学生人格,社会影响不良者;

(2)对家属和子女要求不严,影响邻里和睦和学校稳定者;

(3)利用婚丧或喜事变相收取学生家长钱物者;

(4)未经领导同意,擅自以班级名义向学生或家长收费者;

(5)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索取金钱和贵重物品,造成不良影响者;

(6)在同事中搬弄是非,大吵大闹,造成不良影响者;

(7)对校舍、设备、场地疏于安全检查,致使学生受伤者;

(8)违反岗位工作纪律,钱、财、物管理混乱,给学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物质损失者;

(9)教师教育不力或指导失误,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给学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者;

(10)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学生病情严重,不及时上报学校,不及时通知家长,不及时安排就诊,造成不良后果者;

(11)主人翁意识差,服务态度恶劣,消极怠工,擅离职守,影响教学工作效率和学校声誉者。

(二)、工作态度与作风

考评标准: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人次扣积分5分。

(1)不按时上下班,经检查无故空岗、缺岗者;

(2)利用上班时间在办公室聚众打牌,或上班时间外出打牌者;(学校任何办公室不准设牌场)

(3)办公室不按学校规定管理,物品摆放零乱、卫生差者;

(4)对学校规定或安排参加的活动(如会议、升旗仪式、学习、演讲等),未经准假,无故缺席者;

(5)无故旷课或私自请人代课、换课者;

(6)老师必须批改的作业让学生代改或作业数量、批改质量不符合学校规定者;

(7)不备而教或先教后备者;

(8)上班穿背心、短裤、拖鞋,上课或教师例会时不关手机或不使用振动器,在教室接打手机扰乱教学秩序或上课抽烟、看书报杂志者;

(9)在请假审批过程中弄虚作假或逾假不归者;

(10)在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中弄虚作假者;

(11)监考迟到或缺席,影响学生考试者;

(12)对学生试卷批改不慎,判错率高,需要更改成绩者;

(13)考场试卷回收份数与参加考试人数不相符,或封卷时有漏封、错封现象者;

(14)未经学校同意,私自接收转学生、新生,弄虚作假,冒名顶替或私自给学生调班者;

(15)作业备课检查不合格者;

(16)班主任工作无计划、无总结者;

(17)教研组工作无计划、无总结,无活动记录者;

(18)经检查或抽查无业务学习笔记或业务笔记弄虚作假者;

(三)、业务能力

考评标准: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人次扣积分5分:

(1)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纪班风差,社会反响大,或班级工作出现重大责任事故者;

(2)教学中常有知识性错误,不能胜任学科教学,学生家

长反映强烈者;

(3)担任年级主任,级内舆论导向出现偏差,造成工作被动者;

(4)担任年级主任,工作不负责任,教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者;

(5)学校“推门课”检查不合格者;

(6)不关心教研组建设,小组活动经常迟到、早退或旷会者;

(7)学校统一布置的社会性活动组织不力,学生纪律较差,影响学校声誉者。

(8)不按学校规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板报者。

四、奖分办法:

(1)教师所写论文获县、地市、省、国家级一等奖(以教研室、教育局组织的活动为准)每人次分别奖2分、4分、6分、8分;二等奖、三等奖依次递减一分(县级三等奖不加分),同时,凡教师所撰写的宣传我校的信息、通讯报导,每篇县市级加2分,地市级加4分,省级加6分,国家级加8分。

(2)每学期评一次优秀教案,每评上一次加2分

五、考评的方式:

教师职业素养培训讲稿 篇5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只有做好教育工作,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培育优秀人才,才能做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那么,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教师应具有的职业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准则。其次要热爱教育,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挚的教育,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仁者爱人”的观点,对于今天的教育仍有具大的指导意义。再次,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其表率作用应体现在:政治态度上,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品格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正直;教风学风上,严谨治学,谦虚谨慎;教学活动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这样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教育效果。(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是教师主要的教育素质。一个教师不热爱教育事业,不愿从事教育工作为培养年轻一代献身,他就不会做好本职工作,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和无私的精神境界。正是因为教师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培养下一代上,才博得人民的爱戴,人们用园丁、红烛、人梯、渡船等来比喻教师的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品德。(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前提。很难想象一个对学生缺乏爱的教师能够尽职尽责地把他们教育好。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完全出自对学生的个人情感,而是对祖国教育事业热爱的体现。教师热爱学生是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真正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3)、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师工作具有主体性和间接性特点,完成教育任务主要靠教师个人的素质和示范作用,但是一个学生的成长,并不是某一教师工作的结果。而是教师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集体协作精神。团结其他教师共同搞好工作。

(4)、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大的示范性。教师的言行就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因素。学生要从教师身上寻找自己的行为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的要求。教师应该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也是搞好教师协作,完成教育任务的条件。

有句话叫“德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崇高而伟大的,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源泉,道德的典范,人格的楷模。因此,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把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作为自己人生的坐标和追求的永恒目标,视质量如生命,视学生若亲子,甘做“基石”,甘为“人梯”,甘当“护花使者”;而且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从思想上彻底消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的观念,不为名利、地位、金钱所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知荣明辱,为人师表,用心劳动,用心耕耘,把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有忠于事业的奉献精神,不断开拓的进取精神,团结奋进的协作精神,勤奋踏实的实干精神,卓有成效的工作精神,做最受学校信赖的教师,做最受家长满意的教师,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还有句话叫“身正为师”。“身正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善于模仿,教师高尚的人格、大度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具有无穷的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崇高的职业形象、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身为范,以廉为威,以绩为旨,以干为荣,以苦为乐,以实为本。言传身教,示范引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相处,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对学生终生幸福负责,为学生持续发展奠基。

2、知识素养(1)专业知识

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教学才能高屋建瓴,“左右逢源”,有足够回旋的余地,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精神享受,反之就会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2)文化修养,特别是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情况下,各学科的联系日益紧密,教育领域不再是通晓一门学问的单科教师发挥作用的天地,和谐发展,知识渊博,是教师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3)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必须踏踏实实的系统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法等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如果没有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工作高消耗,低效果。

有句化叫“学博为师”。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教师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商品生产出了次品可以弥补,学生教育出了问题就会误人子弟,毁人一生。从众多优秀教师成功的经验来看,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知识渊博、功底扎实、教艺精湛、个性鲜明,融科学、艺术、文化、道德于一身,有科学的头脑,敏锐的触觉,艺术的手段,善于从不同的科学领域撷取时代信息,提炼精髓,精心设计,合理运用乃至创造性地施为。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教师,应加强学习,树立终生学习意识,把学习、研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勤于在学习中研究,精于在研究中工作,不断“洗脑、充电、吸氧”,博览群书,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做到“闻道在先”,“业有所长”,有驾驭教材、教活教材、教活学生的源头活水,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3、能力素养

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所谓“学者未必是良师”说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因此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还必须有相应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方法。

现在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法。

①目光注视法。当教师捕捉到有行为不当学生的眼神时,即刻以一种表示不满的、强烈的、连续的目光接触该生的目光,并以同时辅以皱眉、扬眉以示提醒,使之意识到教师已经感觉到他的那种不良行为。使用此法的优点是,教师既不使该生窘迫,又不使课堂混乱、教学节奏出现停顿情况下,把不良行为杀在萌芽状态。②短暂沉默法。此应变策略适应范围较广,当教室里出现窃窃私语、出现低味的言语等均可以采用此法。因为沉默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思维,又可想到维持教学秩序的作用。

③身体逼近法。此应变策略是指教师逐渐向行为不当的学生逼近。事实上,教师只要表露出开始向行为不当学生走近的意向,就会使该生的不当行为迅速改变。④设悬激奇法。悬念往往给人的心理是上造成一种强烈的相念和挂念,使人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问下去的心理。当学生产生精神上疲倦,兴趣降低时,教师可迅速调整授课角度,创设悬念情境,以此造成学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以加强思维。采用此法应变,要寻找最佳设悬时机进行,使教材的内容与授课情境浑然衔接。

当教师把这些职业素养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的一部分时,调控课堂就能游刃有余

总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启迪心智,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一要以科学的态度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不断创新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的统一起来。二要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把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三是要树立精品意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素养探讨论文 篇6

2.1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的理性价值取向,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根本原动力。职业道德一般称为师德。职业道德包括教师的职业责任心、师爱、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等。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环节。职业道德是千百年来教师队伍传承和积淀下来的教书育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无数职业教师顶礼膜拜的师魂精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职业道德的内容在固守传统理念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阐释。这就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充分领悟新形势下职业道德的新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取向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也深受改革之风影响。教育思想在变革,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和手段也发生深刻变化。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已把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中华民族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服务宗旨,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崇高的教育目标,坚持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手段,因材施教。坚决抵制国外的不良教育思潮和歪曲价值观侵蚀,自觉坚守教育这方净土,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国际商务教师培养的专业对象是拥有一定进出口外贸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将来是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生力军,是商海搏击的弄潮儿。这就要求国际商务教师除拥有一般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外,还需在“教德”上下功夫。即对待教育内容和对象严格恪守诚信、客观、公正原则,爱国守法、政治立场坚定。

2.2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素养

国际商务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一般指国际商务类课程专业知识、双语能力以及广博的专业外知识等。专业知识是有效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实践职业道德的基础。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专业教师必须掌握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必须持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方能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国际商务教师而言,需要掌握如下知识:(1)国际商务类各专业课程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贸易业务、国际商务单证和涉及相关的国际营销、法律、财务和企业管理综合知识。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2)卓越的中英文表达和书写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双语水平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3)计算机知识、多媒体教学知识以及其它专业外知识。专业外知识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和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国际商务教师应充分利用上课之内涉猎本专业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系统深入学习专业外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做一位学术修养高,实践能力强的职业教师。

2.3国际商务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

专业教学能力是衡量和评价一个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表现。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包括课堂驾驭能力、课堂设计能力等。专业教学是专业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认知专业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正确运用与否以及课堂的设计是否合理。实际上,学生是通过正确理解和领悟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学习目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因此,教师有效的课堂组织和驾驭能力是确保学生领悟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保证。国际商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通常从教学内容编排和课堂教学设计角度来评估: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国际商务专业课程通常按照国际贸易基础、进出口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的顺序来编排,紧跟国际商务发展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课程内容,务必让学生掌握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教师按照教学进度要求,紧紧围拢教学目的,根据最新的国际商务动态和理念,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到专业技能全方位掌握。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以岗位为导向,根据课、证、岗融合的动态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任务分组等设计模式结合知识特点、能力特点的要求开展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有效课堂。诚然,专业教学能力效果评估与检测方法不是千篇 一律,固化僵硬的。国际商务教学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课堂、不同的教学场景、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弹性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渲染力和教学效果。

2.4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修养

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修养是指教师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它是国际商务教师从事专业教学的心智素质和工作热情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必备条件。国际商务教师的职业修养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一般来说,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年青教师缺乏经验,教学方法单一,备课策略匮乏,课堂设计能力不足,更加需要职业的磨练、岁月的洗礼。由于专业的限定,更加需要专业教师能利用长假期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接受实际商务工作,增加实际工作体验,形成自身独特的职业修养,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在课堂教学中,职业修养要求国际商务的教师必须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觉悟。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是从事进出口交易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成为国际商务的“职业人”,面对的是国外客户。作为专业教师,自身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得在课堂中出现有损国家尊严和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言行,教育学生将来在任何的商务活动中一定牢记国家利益第一、诚信至上的商业信条,要讲究“商德”,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二是必须坚持真理、科学至上的原则。现在国际商务类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良莠不分,作为专业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勇于探索科学真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严谨讲述国际商务条文术语和阐释案例。三是教研工作要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国际商务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国际商务人才的重大使命,要求自身必须全心全意投入到专业教学和研究中去,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2.5国际商务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读万卷书并不等同于行万里路,相反,只有行了万里路才能对以后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和检验实效。国际商务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课堂能力,还要让学生在充分吸收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对于国际商务教师应具备如下能力:一是规划和优化实践教学实施性计划能力。实践实施性计划是对理论教学计划的有效和必要补充。要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企业发展动态、岗位需求特点来设置国际商务实践课程,形成“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综合实践”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二是开发编写实用性实践教材。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先进管理方法、真实案例导入教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企业实际业务的开展,与将来的就业岗位“零接触”。三是构建校内校外专业竞赛机制,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种比赛,互相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四是指导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实验室,引进企业进校园建立实训中心,打造校外实践基地,建立起以政府为牵头,学校-政府-企业三元联动的学徒制办学机制。

3结语

当前职业教育专业改革的力度空前高涨,专业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国际商务专业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应用型学科,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着以技能为中心展开教学。国际商务教师是专业改革的主导者,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和提高迫在眉睫,师德、职业精神、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作风与修养、实践指导能力这些都是评价和衡量一个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因素。职业素养的提高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爱岗敬业,与时俱进,通过自我学习与参加师资培训提升技能,利用说课评课机制提高教学能力,走进企业实施顶岗实习提升业务水平,在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竭力打造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作风过硬、素质精良的国际商务教师队伍,为专业建设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陆俊杰.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研究现状与实践反思[J].职教论坛,(10)

[2]孙莉.中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3(20).

[3]杨晶,郝亚超.谈中职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1).

略论教师职业素养的三个维度 篇7

为了全面准确理解当代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 笔者从教师职业素养的三个维度作如下阐述。

一、维度之一:具有高尚师德并充满爱心

师德是师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立德”是“树人”的基本前提。“德”是行为世范, 其核心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于师德的极端重要性, 教育部专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要“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胡锦涛同志要求广大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刻苦专研、严谨笃学,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2]。胡总书记的要求与教育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是当代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

在师德中, 师爱是灵魂。大爱成就大师。什么是师爱?师爱是教育爱的直接体现。从伦理学上说, 爱由感恩之心、悲悯之心、仁慈之心构成。师爱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仁慈之心。但是, 教育, 尤其是好的教育, 是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只有仁慈之心远远不够。感恩之心、悲悯之心同等重要。优秀的教师, 一定是仁慈之心、感恩之心、悲悯之心“三心”并重。学生从优秀教师的身上, 会学习到对父母、师长、亲人、故乡、祖国以及一切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恩之情;学习到对一切生命, 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同情悲悯。在校园里和班级中, 优秀教师会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残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特殊的关怀与帮助。他们对学生付出的爱, 没有功利, 不管学生考试分数高低, 在他们的心里, 所有的孩子都各有特长, 都是天使;他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快乐而幸福。他们认为学生犯错正常, 对学生是永远的期待。当孩子犯错时他们不会说:只有再一再二, 没有再三再四。孩子犯一百次错误, 他们期待孩子第一百零一次改过自新。

二、维度之二:具有综合素质并充满幸福感

素养即修养, 是人通过不断的学习、修炼、内化而形成的良好素质;素质是指人与生俱来的特性特质, 是事物的本性。“素养”与“素质”的区别在于后天养成与先天生成。但是, 今天“素养”与“素质”两个从词源本意来说差异较大词语在教育领域又常常通用。

这里所述的综合素质, 是就教师的职业要求而言的。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心理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科学素养。科学技术正以几何级的速度迅猛发展, “克隆”、“芯片”、“纳米”、“转基因”等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出现, 使世界日新月异。虽然科学发展是个动态过程, 对科学素养的解释也暂无定论, 但国际经济合作组织 (OECD) 、国际学生科学素养测试大纲 (PISA) 、美国学者米勒、欧盟国家科学素质调查的领导人J·杜兰特等机构和专家, 也对科学素养的构成提炼出了具有共识的标准:对基本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科技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的了解程度。目前, 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用这一标准来测评本国公民的科学素养。

今天, 用上述标准来测评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 与发达国家比较, 还有很大差距。“2010年, 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 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水平。”[3]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较低的现状十分令人忧虑。要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 广大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 终生学习, 了解科学知识, 掌握科学方法, 崇尚科学精神, 提高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 是指对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修习涵养, 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大都追求人文知识的修习, 重视对先贤精神的传承, 善养浩然之气,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代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 一方面, 体现在他们对哲学、历史、宗教、民族、社会、文学、法学、艺术, 乃至乡土文化等领域知识的了解程度上;另一方面, 则体现在他们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程度上。但目前,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 价值观念趋利, 多数教师都受应试教育培养又为应试教育服务, 人文素养不容乐观。不少教师知识面狭窄, 人文知识匮乏, 人文精神迷失。他们除了对本学科教材教辅较为熟悉, 对世界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知之甚少, 甚至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也知之不多。他们往往处在人生无理想、生活无目标、工作很迷茫的境地,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不少教师直接用分数衡量学生优劣, 全然忘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育人方法。

人文素养缺失, 人文精神失落, 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对学生播撒知识火种、传达人文关怀最直接的人, 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教师的素质架构中极其重要, 不可或缺。所以,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既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追求教师职业幸福、实现教育为青少年幸福人生奠基的需要。

艺术素养, 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艺术素养作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人类内心情感上的浸润, 是满足人们求真向善的审美愿望和需求而产生的, 也是人类渴望认识自身生命冲动和生存本相所创造的独特的精神家园。教师可以不是艺术家, 但是不能面对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与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无动于衷。

教育, 尤其是基础教育, 简言之, 就是为孩子放飞理想, 播种希望。幸福感对于教师来说, 既是个人的需要, 更是职业的要求。教师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奠基人,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从这个角度说, 追求幸福是教师肩负的职业使命的需要。大凡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师, 都充满了教育理想与幸福感。

做一名具有幸福感的教师, 首先, 对教师职业要有高度的认同与热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对事业的信仰是幸福的源泉之一。只有把职业当事业, 才有为之献身的欲望与追求, 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减少职业倦怠, 永葆生命的激情与冲动。其次, 要有阳光心态。客观全面地认识教师职业, 就会感受到教育不是牺牲, 而是在把爱洒向学生, 并与学生共同成长。再次, 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我引导老师们思考, 为什么同样是教书, 斯霞、于漪、钱梦龙、欧阳代娜等许多优秀教师却感觉幸福、快乐, 充满了新奇感, 工作充满了创造性?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不是教书匠, 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 是教育艺术家。”[4]

三、维度之三: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并终身学习

先进教育理念, 从教师层面来说, 就是在对教育事业充满理想信念的基础上, 尊重教育规律, 按照教育科学教书育人。今天, 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 教师要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师观、学生观与质量观。

科学的教师观。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我国与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我国传统教育中, 教师与“天地君亲”并立, 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在学校教育中, 倡导的是师道尊严, 教师是课堂中的权威, 是课堂的中心。但是在西方, 教师teacher释义为“受一定社会 (或阶段) 的委托, 以培养人为目标的专门教育工作者”[7]。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人, 学生是课堂的中心。随着世界文化的相互学习与交融, 本世纪初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提出了以下教师观。

首先是改变师道尊严意识, 树立学生为本观念。自觉对教师职业定位进行调整, 把自己摆在“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在课堂上, 不再居高临下, 以权威自居;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 友善交流, 建立一种互敬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既当学生的良师, 又为学生的益友。让学生在平等的师生互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领悟科学的奥秘。

其次是改变“传道”意识, 树立服务学生的观念。自觉地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适时俯下身子聆听学生的需求,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用激励、赏识、鞭策等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第三是改变教师“一桶水”意识, 树立“源头活水”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促使新科技、新知识日益更新, 教师是“一桶水”的观念已经过时。教师必须时时学习, 终身学习, 有了源头活水, 教师的知识才会鲜活, 教师才能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息交换平台”。

科学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受教育者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学生观与教师观、人才观具有一致性, 有什么样的教师观和人才观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学生观随社会科技的发展,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进步。今天, 我国教育已经成功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已成为教育的基本任务,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 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 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是有规律的, 且每一阶段都有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与获得成功的愿望。教师的责任就是研究学生的最佳发展期, 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遵循学生心智发展规律, 激发学生发展潜能,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一个学生因遗传、环境、教育的不同, 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智能、行为能力。为此,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现代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教育对象, 既要研究他的发展过程, 更要研究他的个性差异, 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方法、路径与空间。而不是对所有学生一刀切, 只用纸笔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优劣。

学生是独立的人, 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学生亦如此。当代教育倡导的以生为本, 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智障儿童”以及学习困难学生, 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尊重、关注与关怀。

科学的质量观。科学的质量观本质上就是让学生独特的潜都能得到发展, 是特长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有机集合。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单一纸笔考试的评价模式,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标准。多元评价标准是建立在学生幸福学习基础之上, 面向全体学生, 既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又关注学生的特长发展;既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 又关注学生的知识智能开发;既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又注重学生劳动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然, 这就需要国家建立与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相一致的评价机制。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出近20多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13年, 但是, 今天的基础教育依然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 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 过分强调评价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过分注重量化和试卷测试评价, 过分强调评价者的作用, 学生的负担依然很重。究其原因, 是我们的评价机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十八大以来, 国家正在以高考改革为契机,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以学业水平考试为质量监测抓手, 建立我国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师要构建并永远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 这就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 而是对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要求。人类正在进入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一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保罗·朗格朗1965年提出“终身学习”这个概念之后, 已逐渐被所有国际组织认可。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点要求所有选择教师职业的人都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总则第三条) , 1993-10-31.

[2]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07-08-31.

[3]高宏斌.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布.中国科学基金, 2011.

浅议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 篇8

一、中职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1.中职教师要有职业道德素养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工作所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现在社会上还存在着重视普通高中教育,轻视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包括许多教师自身也存在着这样的思想,消极对待工作,放松了师德修养,这对青少年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解决民生与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这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2.中职教师要有知识素养

首先,要有政治理论修养。正如科学家们常说的:“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教育也是如此,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熟悉并贯彻国家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

其次,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青少年所接触到的知识日益丰富,兴趣愈加广泛,求知欲望强烈。如果教师的知识只局限在本专业的范围内,知识面狭窄,则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作为一名中职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再次,必备的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过硬的教学本领,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系统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活动,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中职教师要具备能力素养

首先,中职教师要有教育教学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要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教师要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育效果,做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总结知识,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其次,中职教师要有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班集体的情况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通过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将班级培养成为有共同奋斗目标、良好的班级风气和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中职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如果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一个目标、一个奋斗的理由,他们的进步是非常快的。

再次,中职教师要有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需要教师去处理,这时教师要有自我调控的能力,能够迅速冷静下来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养成反思的习惯,逐渐形成理论经验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4.中职教师要有心理素养

职业学校教师要有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一个态度消极的教师会使他的学生变得厌学。相反,一个乐观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传递给学生正面的积极的力量,让学生变得阳光开朗,为了美好的理想而不断努力向前。同时,乐观开朗的心态也会使教师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工作充满热情,更容易取得事业的成功。从根本上讲,就是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只有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够为之努力奋斗;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会鞠躬尽瘁、不辞辛苦,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二、提高中职教师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缓解职业倦怠

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利于教师平和客观地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状况,积极追求进步,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在一言一行中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态度和精神,从而让他们以教师为榜样,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奠定基础。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是指由于生源的特殊性等因素引起的,伴随长期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与行为的衰减状态,其表现为情绪低落和个人成就感低。长期下去,不但会降低教师对工作的投入和参与,而且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压力密切相关,提高中职教师的心理素养对缓解压力和挫折感,进而减少职业倦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中职教师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信念、乐观开朗的情感态度,使其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和他人,改善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逐渐从工作生活中获得乐趣,提高职业幸福感。

2.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教学内容更突出实用性、技能性。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中职教师不仅要承担起专业理论的教学任务,还要有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总之,提高中职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有利于建立起素质高、水平高、结构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保证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提高中职教师职业素养的对策

首先,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提高中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入手,切实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消除教师在心理上的不平衡感。

其次,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职业学校发展成果的舆论宣传,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增强全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信任感和认可度。要营造舆论环境,促使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调动主观能动性,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文化修养。促使社会公众提高认识,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形成多样化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再次,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要积极为中职教师的能力提升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给予保障,以丰富中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经历。学校方面,要加大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关注教师职业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倡导教师在合作互助中共同提高,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措施能够促使教师找到职业归属感,有效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教师有了积极健康的心态,才会乐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以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新需求。

上一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试题下一篇:党的根本组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