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康复护理

2024-09-25

综合性康复护理(精选12篇)

综合性康复护理 篇1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仍会留下后遗症, 如偏瘫、失语、口角歪斜等, 导致生活难以自理以及情感交流障碍等, 从而使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患者在病情稳定出院后, 仍需规律服药并在家进行康复性训练, 才有可能使后遗症的严重程度降到最低。但是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使得服药的依从性以及康复锻炼的正确性较差, 再加上缺乏正规的心理辅导, 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从而影响了康复效果。因此,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护理尤为重要[1,2]。笔者所在医院为社区医院, 关注和维护老年人群的健康是工作重点,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 近年来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升高, 而脑卒中又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在中医特色医疗的基础上, 制定出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方案, 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以及优质的康复护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120例, 纳入标准: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首次发病, 经治疗后病情已处于稳定恢复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且为单侧偏瘫;意识清楚, 智力无障碍, 可独立完成本研究中进行的相关量表评定。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 有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 以及恶性肿瘤;无法配合相关检查以及量表评定。120例患者中男69例, 女51例, 年龄55~85岁, 平均 (66.21±12.50) 岁;文化程度:文盲4例, 小学13例, 初中25例, 高中50例, 专科及以上28例;疾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76例, 出血性脑卒中44例;偏瘫部位:左侧74例, 右侧46例。将上述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偏瘫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 均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针灸干预, 依据中医证型、偏瘫部位等分别选择相应的穴位, 主要包括百会、四神聪、阳陵泉、合谷、太冲、神门、内关、环跳、三阴交、丰隆、足三里、太溪、肝俞、肾俞、心俞等, 15 d为一个疗程, 连续两个疗程。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 以院内基本健康宣教及康复训练为主;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全面健康宣教

以口头、健康手册以及幻灯片播放的形式对患者及对应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每周1~2次, 每次约30 min, 每两个月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口头或书面测试, 以检测健康宣教的成果。具体如下, (1) 脑卒中基础知识: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治疗方案、预后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等, 加深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的认识。 (2) 心理指导:脑卒中患者容易因为身体状况与生活状态的改变而产生悲观、绝望、焦虑、恐惧等抑郁心理, 影响康复进程, 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指导, 包括建立医患、医护之间的信任, 嘱家属在心理及生活上尽量体贴患者, 并进行安慰、鼓励, 让其抒发心中的抑郁情绪, 千万不可使用讽刺、教训等伤害性言语, 以创造和谐而温馨的家庭氛围, 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达到“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同步”的康复模式。 (3) 用药指导:联合社区医生对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联合用药的安全性, 以及常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全面讲解, 消除患者的疑虑, 并进行个体化用药方案指导。 (4) 饮食指导:脑卒中的发病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 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以及适量蛋白质饮食, 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5) 日常生活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 嘱其尽快戒烟忌酒。对患者尤其是照顾其生活起居的家属进行详细的日常生活指导, 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 在患者无法自行进行上述护理的时候, 家属应代行, 当患者逐渐恢复自理能力的时候, 应逐渐减少或脱离家属的护理, 以降低对他人的依赖性。 (6)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由于卧床时间相对较长, 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这些并发症的危害、预防及处理措施, 并针对个体的不同进行一对一示范性指导:常规翻身叩背4~6次/d;鼓励患者多饮水, 女性患者应尤其注意会阴部清洁, 以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瘫痪卧床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床单的干燥、清洁, 提高翻身频率 (2~3 h翻身1次) , 定期按摩、擦澡等。 (7) 病友家属交流会:每周举行1次, 并建立信息卡, 加强病友家属间的经验交流, 鼓励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或家属分享成功经验, 增强其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家庭康复训练

主要包括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训练, 并且每周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1~2次家庭护理, 给予正确的示范以及康复训练方法的考核。肢体功能训练包括, (1)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给患者穿着宽松的开衫及裤子, 鼓励其自行穿衣、刷牙、洗脸、拧毛巾、进食、沐浴、上厕所等; (2) 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患侧肢体的被动训练、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床上体位摆放、床-轮椅转移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卧位交替练习、站立-坐下交替练习、站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等, 每天训练2次, 每次不少于30 min。语言功能训练主要针对失语患者, 家属应从简单常用的字、词、句开始, 逐渐提高难度, 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言语交流, 参加适宜的社会活动, 提高其对美好事物的兴趣, 预防抑郁心理, 加快康复进程。

1.2.3 随访制度

建立随访资料档案, 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以及上门拜访等方式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 对于相关考核不合格以及康复效果不佳者应及时找出原因, 加强健康宣教的力度, 增加家庭护理的次数, 并详细记录在随访档案表中。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 (1) 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的比例。以过去1年内, 每个月至少有1 d饮酒量>5个标准杯, 1个标准杯约含14 g酒精, 即340 g啤酒或43 g蒸馏烈酒为酗酒;以每日食盐摄入量>6 g为高盐饮食。 (2) 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NIHSS) 、改良Barthel指数 (BI) 进行评价。 (3) 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分别采用Fugl Meyer评分法[3]及Lindmark评分法[4]进行评价。 (4) 主要并发症及脑卒中再发:随访1年, 统计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脑卒中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方式

干预6个月后, 观察组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P<0.01) , 对照组吸烟及酗酒率虽较干预前有所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仅高盐饮食率显著下降 (P<0.05) , 两组干预6个月后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见表1。

例 (%)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NIHSS及BI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P<0.01) , 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2。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3 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P<0.01) , 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3。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4 主要并发症及脑卒中再发

120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 观察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4。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出院后约有70%以上者伴有肢体功能或语言功能障碍, 给其日常生活和心理上带来严重影响, 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病残率以及病情严重程度[5]。传统的康复模式为在院康复, 但医疗费用高昂, 无效住院时间长, 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还影响了其他患者的救治。目前, 我国已逐步加大对社区医院的建设, 尽量配备较为完善的设备以及先进的医护人才, 但是科学的家庭康复护理制度仍未十分完善, 各项护理工作也未系统开展, 使得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并未达到满意水平[6]。

笔者所在医院位于老式小区中, 老年人群的比例较高, 而脑卒中又是老年人群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因此在医院特色中医针灸的基础上, 护理人员联合医务人员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方案, 并进行了对照试验, 以验证其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与常规社区护理相比, 该方案具有以下特色及优势: (1) 采用口头、健康手册以及幻灯片播放的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并亲自示范相关操作, 使得宣教方式更为直观, 内容也更为全面, 包括脑卒中基础知识、心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并发症相关知识等, 尤其应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心理指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重点宣教[7,8];另外还进行定期考核, 这样可进一步加深患者及家属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采用个体化方案的制度, 使康复训练更有针对性, 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行对应的护理方案, 使康复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3) 组织了病友联谊会, 一方面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释放抑郁心理, 另一方面加强病患之间对康复经验的交流, 互相取长补短, 促进康复训练更好地进行; (4) 每周由专业护理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1~2次的家庭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给予正确的示范以及康复训练方法的考核, 这样更好地建立了护患、医患间的信任, 并保证了患者康复训练的正确性及持续性, 有效提高了康复效果; (5) 制定完善的随访制度:给每位患者建立了详细的随访资料档案, 并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以及上门拜访等方式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 如果遇到考核不合格或康复效果不佳者, 应与医务人员商讨, 及时找出原因, 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9,10,11]。

本研究中, 应用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患者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等生活方式, 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等方面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采用常规社区护理的患者;另外, 120例患者均获得了有效随访, 这与积极的家庭康复护理以及完善的随访制度密切相关, 结果显示, 随访12个月期间, 观察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说明, 与常规社区护理模式比较, 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可更为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 减轻抑郁心理,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 还可加快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 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验证。

综上所述, 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心理、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和感觉等功能的恢复, 以后将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优化, 继续实行并加以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联合针灸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两组均进行针灸干预,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 观察组采用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方式, 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 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 主要并发症及脑卒中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6个月后, 观察组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率, HAMD、NIHSS及BI水平, 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12个月随访期间, 观察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心理、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和感觉等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综合性,护理模式,脑卒中,康复训练

综合性康复护理 篇2

聋儿语言康复是一门集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更显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内容是: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由于聋儿和听力正常儿童形成发展语言的条件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正常儿童可以通过自然途径学习语言,而聋儿只有通过特殊的训练才能形成完整的语言。要改变聋儿因听力障碍带来的语言障碍,就要对聋儿进行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聋儿康复的特点。聋儿通过这三项基本训练,学会聆听,辨别周围的声音,辨别语音;学会发音的方法和技巧,发出响亮清晰的语音,学会理解语言,并用语言表达。

聋儿听觉和语言的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耳聋发生的时间,耳聋发生的年龄越小,对语言的形成影响越大;二是耳聋的程度,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语言障碍越突出;三是语言环境,康复教育,康复方法都能影响聋儿语言的形成发展。聋儿的早期干预要抓好“三早”,即早发现;早植入人工耳蜗或者佩戴助听器;早进行科学系统的听力语言康复,使极重度聋的孩子也获得语言。

显然聋儿的耳聋时间与耳聋程度已成为不可变项。故康复干预,成为聋儿术后走向主流社会的关键,康复干预十分必要,最好是家庭与康复机构共同干预,康复机构要担当起培训家长的任务,让家长学会对聋儿特殊教育的方法,家长回家对聋儿进行训练,然后定期共同制定计划进行训练。

下面将主要从心理学知识角度阐述我们对康复训练过程的理解和观点,主要包括:残障儿童在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训练方式、师幼关系促进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亲子关系等三个方面内容。

一、残障儿童在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训练方式

㈠1-3岁聋儿训练方式及特点

1岁半到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期,也是说话能力培育的关键期。从1岁半开始,婴幼儿对语言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自己说话也从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过渡。那些无意义的发音现象已经消失。如果聋儿的病理病症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在这个时期加以辅助训练,将对康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电子耳蜗植入术的出现使那些重度耳聋的患者重新获得听力和语言的能力成为可能,尤其对那些先天性的重度耳聋的患儿,是一次重获新生的机会。但对于这类重度耳聋的患者,手术的成功,仅仅是治疗的一个开始,繁絮而艰苦的后期康复过程,显得更加重要。

手术前,应该让患儿的家长了解人工耳蜗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其对小儿改善听力具有强烈的愿望,但由于人工耳蜗装置只能给小儿提供重获听觉的基础,应让家长对术后的康复教育有心理和物质的准备。手术后,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术后均要进行调试。为了使调试准确,首先要积极配合听力师对患儿进行听声反应练习,使调试结果适合患儿的需要,每次调试完毕,要清楚所存的每个程序及应用,观察患儿对声音的反应,是否感到舒适,调整使用程序,并把患儿的平日的表现在每次调试的时候反映给调试师,使调试结果尽量达到最佳。

这个阶段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应符合小儿语言发展规律,按聋儿“听力年龄”分阶段从浅到深逐步进行。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听觉训练阶段,词汇积累阶段,言语训练阶段。

听觉训练阶段主要是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去倾听各种声音,唤醒其“沉睡状态”,并经常给予刺激,反复训练,反复强化,使聋儿逐渐适应日常各种声音,步入有声社会。

术后听力训练过程大致遵循声音观察、分辨、确认和理解几个阶段。

声音观察是指让小儿感觉声音是否存在,即声音的“有”与“无”。在开机后的最初一个星期,应开始注意小儿对声音的反应。分辨是指分辨两组声音是否相同,“一样”与“不一样”。在有选择或无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是什么声音,如封闭项试和开放项测试。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数目(一、二、三)、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多少、高低、万位等,以后逐渐过度在无选择的情况下进行开放式训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总结多年语训的经验在听觉训练阶段基本遵循以下几个过程:察觉声音的存在,即有声无声;分辨声音;确认,能说出听到的生字、句子;理解,既能明白所确认生字或句子的意思,理解是听觉学习的核心,它是其他的基础,不管如何分解、组合,对听觉进行研究,没有理解是无意义的。理解能力的训练包括聆听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可有交往形式的对答,增加听力记忆等。

词汇的积累阶段是在听觉训练基础上辅佐以视觉和其他感觉使他们知道更多社会事物,把看到触到的东西与声音信号结合在脑子里形成信号,使他们逐渐理解言语含义。

语言训练阶段是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训练聋儿多说,由单字到短句,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渐做到能听懂别人的语言,使别人能听懂自己的语言。

㈡3-5岁聋儿训练方式及特点

这个阶段是康复训练的黄金期,因为在此阶段儿童的各个心理特征:认知、注意、记忆等多方面快速发展,这时,正常儿童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结构形式,而且能够有一点点理解词语的抽象关系。因此对聋儿的康复训练注重多方面结合,通过认知、注意的训练,从而达到对语言的训练进行促进和加强的作用。

⑴听觉训练

听觉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应包括听觉功能各个方面的训练,听觉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让聋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声音,无论是自然声响还是言语声,要注意在音调、音强、音长、音质等方面有丰富的变化,让聋儿认识多种多样的声音,切忌单调的声音。

2、听觉训练应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多听有意义的声音。在听觉训练时,不要总是敲击物体发出声响,应让他多感受有实际意义的声音,让它把各个声音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如:电话铃声、脚步声、敲门声、落叶的声音等等。

3、听觉训练应和语言训练相结合。听觉训练的内容除了听自然声响外,还要大量地听人的言语。聋儿康复的最大目标是让聋儿掌握有声语言,与正常人交往,所以听觉训练中要采用大量的语言内容,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4、学前儿童听觉训练应采用游戏形式。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各种学习和训练活动都应尽可能让孩子在玩中学,这样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效果。

5、在进行听觉训练中,要尽量减少视觉线索的帮助,如手势或口型的提示。由于聋人的听觉障碍,他们很快就会学会手势或唇读。有些聋儿在佩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后,虽然能够听到不少语音,但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唇读,因此会忽略听觉信号,这样就不能把残余听力很好地利用起来。通过听觉训练,就要让聋儿最大限度地通过“听”来获得信息,这对日后进入正常小学和正常人的社会有很大帮助,因为在课堂或很多交往过程中,都无法保证交流双方一直能看到对方的嘴.6、听觉训练应每天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一样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对聋儿刚开始康复训练时,可安排多一些听觉训练活动;当他学会聆听,能够较好地运用听力时,听觉训练的时间可减少一些,可与语言教学灵活地结合起来。

7、听觉训练要循序渐进,设定合理的阶段发展目标。如果一名聋儿对语言的察觉还不稳定就急于让他听辨词语,要求就太高了。训练者应熟悉听觉训练的系统发展阶段。

8、听觉训练要求因人而异。对于不同残余听力水平的聋儿,听觉训练的目标和要求是不同的,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聋儿目前的听力情况,设定个体发展目标。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聋儿在听觉训练方面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当你给聋儿进行听觉训练时,应具有针对性。

⑵发音训练

1、发音基本功训练的学习:包括嗓音训练的学习(也叫声带训练的学习)、呼吸训练的学习和口舌操。

正确地运用声带是正确发音的基础,通过基本元音的发音训练的学习可帮助听障儿童了解、感受声带的紧张、松弛,体会正确发音的感觉,从而逐步学会自如地控制声带运动。

呼吸是发音的动力,说话时呼吸量不足或控制不好都影响语言的清晰度和流畅度。通过做呼吸操、呼吸游戏等可帮肋听障儿童掌握呼吸要领,增强肺活量,自如地控制呼吸,为发出宏量有力的声音打下基础。

口舌的运动是区别各种音素的关键,口舌的细微变化致使发出的音有所不同,它决定发音的清晰度。通过口舌操的练习,帮助听障儿童体验口型、舌位的各种变化,增强听障儿童口舌的力量和灵活性,为发出正确、清晰的音打好基础。

2、发音协调能力的学习:通过声气结合练习、音素练习、四声练习、拼音练习、语言节奏练习及语气、语调练习等,对听障儿童进行声带、呼吸及口、舌、鼻等进行协调性训练的学习,使听障儿童了解、体验并掌握发音部位及方法,从而培养正确发音的习惯。

3、正音训练的学习:通过帮助听障儿童寻找、分析发音不清、不流畅的关键问题,不断地加以纠正,逐步培养听障儿童掌握、利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正确语音,并发现、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

⑶语言训练

一是理解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二是表达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应当使聋儿在获得大量的语言刺激的同时,与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发展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启发聋儿把口型、语音、实物和词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明白每个词都是有所指的。只要聋儿理解了语言的意义,他就会逐步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相应的词为代表。在理解了语言的条件下让聋儿先学一些短句后,再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教他们说完整的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学会表达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句。要注意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多聋儿的语言实践,时时鼓励聋儿用他所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和交往。

㈢ 5岁后聋儿训练方式及特点

5岁后聋儿经过在康复中心的几年治疗后,达到一定程度即可离开康复中心回到正常学校跟班就读,虽然这个过程非常困难,但是对于聋儿日后能够走上社火,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聋儿后续教育的任务与形式聋儿后续教育既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就必然有其内在规律,我们应认识规律、遵守规律、促进发展。聋儿后续教育的任务有两重性,既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又有继续康复的任务,在聋儿早期康复的基础上,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注重聋儿个体间差异,提供适宜的帮助,继续发展聋儿听觉功能、言语能力,进行心理康复,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培训各类就业技能,逐步使聋儿成长、发展,接近或融合在正常人之中。

二、师幼关系促进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

㈠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互动的外部体现,同时,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讲究一定的语言策略,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的指令和建议。可以发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指令必不可少,因为幼儿是直觉思维时期,不容易克制自己,特别是对于语言障碍的儿童,更容易集中不了注意力,课堂过于活跃或过于呆板,为了让活动顺利的开展,教师只能通过发出很多指令使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老师应该告诉幼儿能够做什么,怎样去做。事实证明,积极的建议比消极的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师幼互动。

2、富于童趣的语言。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特别是对

于语言障碍的儿童,要采用形象的语言,特别是要积极的运用肢体语言。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

3、适时的鼓励,表扬。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了任务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特别是对于那些语言障碍的儿童,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语言障碍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信心百倍地参与到康复活动中来。

㈡师幼互动是幼儿语言康复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康复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康复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互动的外部体现。同时,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讲究一定的语言策略,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康复训练。应注意一下几点: ⑴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虽然语言障碍儿童不同于正常幼儿,但在很多心理发展阶段,语言障碍儿童同样具有各阶段的特征和需要。幼儿语言发展需要平等、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需要和谐默契的师幼关系,新的教育观要求幼师将自己定位在与幼儿平等的地位,真正做到和幼儿有心灵的沟通和对话。

1、慎用否定性评价,给予解释沟通的机会。语言障碍儿童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往往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语言障碍儿童对教师一般是权威性的认同。教师对其评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语言障碍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和自信心的建立。因此,教师用什么样的语言对语言障碍儿童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关键。处于弱势地位的语言障碍儿童,还需得到更多解释沟通的机会。经常不给语言障碍儿童解释的机会,他们很可能会减少甚至不再进行解释,养成不与教师沟通的习惯。

2、满足交往需要,抓住师幼间互动时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这些对普通幼儿的需求语言障碍儿童更需要注意。有些语言障碍儿童性格外向,希望与教师及同伴积极互动;有些患儿性格内向,但对教师及同伴的互动行为却常常用动作、手势回应;有些患儿对于同伴及教师的互动则表现得十分茫然、无动于衷。这就需要教师主动的捕捉互动时机,给幼儿不同的展现舞台。

因此,教师要对语言障碍儿童的交往需要进行必要的关注和积极的回应。和患儿交流时,弯下腰来,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的脸说,让患儿感受到师幼之间的平等,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在这样平等的对话中,患儿的交往需求得以满足,情感得以激发,有利于语言的康复训练。

三、亲子关系

亲子活动是根据教育对象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通过带领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

聋儿亲子活动是聋儿早期康复训练的有效途径,聋儿亲子活动的开展,使家长成为康复活动的参与者,教育方法的学习者和早期康复的实施者,解决了聋儿早期康复训练中以家庭为重要的康复问题。通过聋儿亲子活动的开展,既能使聋儿获得早期听觉言语能力的开发,有可能做到聋而不哑,回归主流社会,又能使聋儿家长获得聋儿康复知识培训和实际的训练方法,有能力负起家训指导的责任

聋儿家庭康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历史。随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日益受到关注,聋儿家庭康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错误观念和盲目行为,所以间接地影响了家庭康复教育的质量。

(一)、聋儿家庭学校的课程设计:

1.宗旨:学校不仅要帮助家长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建立正确的康复教育理念,了解听力语言训练的基本知识,掌握初步的家庭训练方法;而且应对聋儿进行定期训练和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关键在于帮助聋儿家庭建立一种家长与孩子之间畅通的渠道,使得家庭康复教育能够顺利进行;为在家庭开展训练奠定基础。

2.采取亲子同训、家园共建的形式,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培训。医生、听力师、康复教师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与家长一起同共制定适合孩子的家长康复训练计划。

正所谓“亲子同训”,就是聋儿在父母(或其家人)带领下,每天按时到学校,由专职康复教师按聋儿个体情况,在家长的参与下为其制定个别训练计划,并按计划对聋儿实施听觉、言语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与此同时,也将训练的方法及有关知识传授给家长,并接受家长的咨询。让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教师、家长、聋儿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

(二)家庭亲子课程内涵: 1.尽量使小儿感到快乐和有趣

教语言不是枯燥的模仿。那种父母说,孩子学的单调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绝。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儿童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父母先要发现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这可能包括吃的东西,如冰淇淋、糖果或饮料等。当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项任务,父母就可以用这些东西奖赏他们,但更多的是要有语言、用父母快乐的表情、用拥抱或亲吻的动作来对孩子表示鼓励。还要注意的是,父母一是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游戏时间的长短;二是要不断变换游戏内容,以此吸引孩子的注意。2.控制教学情境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学习新的语言,首先要学会控制孩子学习的情境,使小儿能够配合,注意力集中并感兴趣。其实,年幼儿童在学习时的分心是很常见的,关键是如何把握住孩子,切忌硬逼或训斥。比如,当孩子在学习中不合用或表现不好时,父母可以不予理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也不说,自己只管继续游戏;如果孩子此时把玩具乱扔在周围,父母可以取走他手中的玩具,离开房间几分钟后再继续;如果小儿仍然调皮捣蛋,父母就收拾好全部玩具,结束游戏。这样,孩子会很快懂得自己做错了,不等玩具收拾好,就会回到父母身边再安静下来。

3.教语言的同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父母在教孩子学语言时,一则自己不要自顾自地说,因为这会使孩子只听而无机会说;二则不要提问题太多,因为孩子在诸如“这是什么”一类的问句中,并不能学到什么语言,反而增加他们的紧张;三则不要使用复杂的语言教孩子,而要使用短句,并且突出所教的单词,把它放在每句的句子中;四则是不要只说不演示。在教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充分调动视、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还要辅以相应有尽有动作,使孩子懂得说话的意思。4.选择最佳的学习时机

父母应当安排孩子在最佳的学习时机进行语言教学。所谓最佳的学习时机,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较集中的时候,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孩子学的东西也会更多一些。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时候教语言,往往事倍功半。5.重点突出,反复练习

父母在一段时间内只教小儿学习一个特定的词语,并且让孩子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6.小步骤前进

学习语言时,父母要把目标化整为零,每一步要分得较细,使孩子在学习中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步骤与步骤之间跨度较大,孩子就会遇到困难,挫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例如,当小儿只会少数称呼时,父母就着重于叠词或单词的教学;当小儿不会发“K”音时,父母可以训练孩子的口舌运动,先发“a”或“e”的音,逐渐过渡到“K”音等等。

7.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父母尚未看到明显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为孩子的开口,是需要“千呼万唤”的,父母要耐心地观察,并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哪怕短时间内可有看不到孩子在语言上的丝毫进步,也不要气馁。

聋儿语训之我见

在几年来进行聋儿语训的时间内,接到大量聋儿家长的反馈,在聋儿初始语训过程中家长的心情也随之变而不论是在康复中心或以其它康复训练形式,初期家长每天都感觉到孩子的进步其喜悦之情久久不能平复,他们的困惑往往在结束了在康复中心的陪训进入小学之后,他们感觉到孩子在数学、语文等课程有学习吃力的现象,以为孩子在智力上存在问题。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在语训过程中,只完成了第一阶段训练所造成的。

众所周知以我们国家大规模学习英语为例,不论是广播英语还是电视英语参加第一册学习的中国人都有上亿人参与,而最后真正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又有多少呢?我们不能否认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一些优秀的掌握英语的人才,但这样的方式来让聋儿进行康复就不太合适了。

对于聋儿康复,我们以为应该将他们的训练在最适宜进行语训的年龄段一举突破到多重复杂句的水平,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好的语言基础。

前面聋儿家长感到困惑的情况,主要是聋儿在初期语言只掌握了简单句的表达方式,往往我们会将一件事情用多个简单句与聋儿进行交流,他们也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

一旦进入小学进入下一段学习,正常的学校的教育要求使老师讲课时,追求的学习概念的完整叙述不会将一个复合句分解为几句话来表述,这就造成了聋儿的理解混乱,不知道老师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时家长也不了解孩子的问题,只以为孩子没有掌握这段学习,反复按教材给孩子补课,仍然没有显著进步,造成孩子智力有问题的表象,严重就将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使孩子早期语言训练的成果毁于一旦。

所以我们认为,在聋儿语训的阶段几十个字词地掌握和简单句子的交流,不是聋儿语训的结束,而只是聋儿语训的第一步,虽然离开了语训班我们的家长,仍然要继续强化孩子的语训。

使孩子在转入常规小学校前(或同时)突破用高级复合句和人进行交流的阶段,这样您的孩子就真正进入了正常孩子的行列,他今后的一生才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

我们近几年的观察,只经过我们称之为初期语训的孩子在进入下一段正规学习的时候,都有这个问题,中残联调查结果,只有2%左右的经过康复训练的聋儿进入正常的小学学习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综合性康复护理 篇3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综合护理;术后恢复;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02-02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中常见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等特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急性阑尾炎有效治疗方式之一[1]。手术过程的有效护理以及合理安抚患者焦虑心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重要意义。为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恢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对我院阑尾炎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方式考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3年6月~2014年11月来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阑尾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2.3±2.7)岁,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18例,化脓性阑尾炎20例,坏疽穿孔阑尾炎7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6.5±2.6)岁,术后病理证实单纯性阑尾炎16例,化脓性阑尾炎19例,坏疽穿孔阑尾炎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术前行常规检查,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于脐点部位作3~4mm切口,腹腔镜置入,检查腹腔有无出血现象;然后将腹腔渗液吸出;最后采用三孔法行腹腔镜切除术,切断阑尾,切除后残端黏膜使用电凝灼烧处理。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入院病情评估、术前准备工作、生命体征监测、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加强对患者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阑尾炎的相关知识及腹腔镜切除术的方法及治疗过程,使患者对阑尾炎及腹腔镜切除术有一定了解;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为患者建立病例,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及相关检查等知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针对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通过讲解一些手术成功案例来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消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向患者讲解术后会出现剧烈腹痛,传授一些镇痛技巧和方法,如卧躺方式、胸式呼吸技巧等。②术中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若患者出现急性大出血,则及时将患者送入手术室,行开腹手术。③术后护理:一般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律、血压等;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避免风寒引起其他并发症发生;日常生活护理:术后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引导患者下床活动,避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做好饮食护理: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禁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营养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是否有出血、腹痛、血压骤降、呼吸困难、脉搏加快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降到最低;出院指导:嘱托患者术后8~10d切忌剧烈运动,保持卫生清洁,告知患者保持腹部穿孔干燥,术后1周即可淋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组收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采取( +S)表示,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n=45)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腹腔镜切除术在阑尾炎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尽管腹腔镜切除术的切口较小、切除组织体积较小,但也会对患者的机体功能造成创伤,且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及抑郁情绪[2]。通过对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疼痛护理、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日常生活护理(卧床休息、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出院指导等,有效改善其预后。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况方面SAS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对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旭红. 不同护理模式对阑尾手术患者综合护理效果的比较分析[J].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5):619-620.

综合性康复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产妇年龄19-31岁,平均(23.0±4.0)岁,妊娠35-41周,体重65-79 kg,孕次2-4次;对照组产妇40例,年龄20-32岁,平均(23.2±4.2)岁,妊娠时间36-41周,体重66-80 kg,孕次3次左右。两组产妇和家属都对该研究内容知情,并提前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理疗禁忌症、精神障碍以及脑部等系统疾病的患者;胎膜早破产妇、合并泌尿疾病、死胎产妇以及产后并发症严重,产妇[1]。两组新生儿都正常,不存在相关先天性病症。两组产妇相关信息和相关数据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产妇来说,在产后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产后母乳喂养护理、产后知识健康教育、产后会阴护理、产后卫生护理以及产后饮食和运动护理等[2]。针对观察组产妇来说,主要在产后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第一,加强对产妇的产后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产妇的交流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多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方法和挤奶技巧,加强对产妇的产后饮食护理,还要加强对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卫生知识、避孕知识等宣教力度[3]。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内心想法,给予产妇必要的心理支持,引导产妇放松心情,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还要重点加强对产妇的生理功能康复护理。引导产妇进行相关锻炼,缓解产妇的内心压力,给予产妇关心和温暖。第二.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乳房护理,使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敷在产妇乳房上,在热敷完成之后,为产妇涂抹适量的凡士林,加强对产妇的乳房按摩,每次按摩时间持续五分钟。在按摩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得当。第三,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子宫护理,采取子宫复旧按摩措施,在保证产妇膀胱有效排空的基础上,在产妇子宫部位涂抹适量的凡士林,加强对产妇子宫的穴位按摩.保证按摩用力均匀[4]。第四,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盆底护理.引导产妇保持平卧位姿势,使得产妇肛门收缩,在产妇出现盆底肌.上提现象后间隔一段时间继续训练[5]。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产后临床指标对比

经过产后护理情况观察,在产妇产后基本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产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经过后期评分比较,在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改善评分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2.4 产后感染率对比

对照组产妇产后感染问题产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具体见表4。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每一个女性来说,分娩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产妇来说,其相关器官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不仅会出现生理性变化,还会出现心理性变化,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应激状态和相关问题[6]。

当产妇分娩结束后,要加强对其的产后康复护理,要从产妇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入手,保证产妇身心健康,促进新生儿正常成长。由于产妇自身知识不充足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产妇一系列问题出现[7]。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妇产科护理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加强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总之,针对产后产妇来说,加强综合康复护理十分必要,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产后相关指标.还能在避免产妇产后感染的基础上促进其身体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8]。

摘要:目的 探讨在在产妇生产结束后,综合康复护理方法 的应用效果,旨在从根本上促进产妇后期身体康复,降低产妇后期感染率。方法 选取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主要加强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主要加强产后综合康复护理。结果 在产妇产后相关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产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产妇产后感染率上,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及感染预防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产后,综合康复护理,产妇,预防感染,效果

参考文献

[1]孔秋菊.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6(10);2637-2638,

[2]石慧萍,官友爱,周丽芬,等.产后综台康复护理对产妇壤复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5,24(1):41-43.

[3]于素莲,魏红光,李丽,等.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应用于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9):206-206.

[4]陈积兰.产后综台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236-237.

[5]郭忠芳,孟秋丽.顺产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179-180.

[6]沈国美,刘海燕,邬开会,等.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42-1843.

[7]张忠娟.产后康复缘台涪疗仪在产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08(21);100-101,102.

康复科护理札记总结 篇5

护理工作最独特的功能是协助病患及健康的人预防疾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或促进健康,它是结合科学、伦理与艺术的一门学科,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的自我充实,以培养护理人员事业的素养和乐观进取的精神。很荣幸,护理部给了我们一个这么好的读书与学习《护理札记》的机会。认真拜读,大家都认真思考许多与我们护理工作关系密切的事和物,比如我们应怎样为病人管理光线、温度、通风、噪音、病房的颜色、摆设、变化等等。为此,大家各自在学习后,受益匪浅,并在以下几方面达成共识,一、通风的重要性

南丁格尔认为护理工作最重要的规则,也是一名护士一开始并一直都要注意的事项就是“让屋内的空气尽量清新一些”。但通风的同时“不要让病人着凉”。我们护士应该经常给病人宣教“打开窗户”的必要性,尤其在冬天,病人往往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反对开窗,这种时候,我们护士应该发挥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做好解释工作,并在开窗的同时给病人做好保暖。热天开空调,开着门窗太浪费,我们是严格要求关门窗的,毕竟节约水电,不浪费资源也是一种文明,但是,我们会定时帮病人关上空调后,再打开门窗,每天至少2-3次,每次至少通风半小时,更换新鲜空气,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由于我们康复病人多数都是不能自行入厕,解大便往往在床上,一个病房2-3人,一人拉大便往往影响同病房其它病人的心情,为此,我们尽量安

排“同病相怜”的病人在一起,都在床上排便,互不嫌弃,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开窗通风也就顺其自然了,在我们的病房管理与基础护理工作中,提倡病床单位的清洁、床下无杂物及便器等均符合“让病室符合健康条件”。

二、细节决定成败

护理工作繁琐、细致,很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很多时候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所有的付出都会付诸东流。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就是如何做好工作的“精细安排”,护理工作的三查七对、护士对于病情的观察,正像南丁格尔在文中所说那样:如果你无论如何也不能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你最好是转行不要再做护士,无论你有多么善良,有多么喜欢护士这个职业,你也不适合做护士。在工作中敏锐地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经验,是新时期对我们护理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操作时多一声问候(嘘寒问暖)、病人提出疑问时,多一份耐心解释,„等很多细节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护理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对于细节工作我们也总是老声常谈,杜绝了因技术、态度而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噪音与音乐

噪音对病人的危害,护士大多知道,所以我们日常工作中要求护士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我认为我院现在推行的APN排班就很好的贯彻了南丁格尔关于尽量“减少噪音”的理念,在过去我们交接班的时间是凌晨一点钟,这时候绝大多数病人都已经熟睡,而护士在床边交接班时的脚步声、谈话声、开关门声等对

病人来说都是反感的。本书对医院的音乐使用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即“管乐,包括声乐及弦乐,因为他们能够发出连续不断的声音,对病人来说有正面的作用”。这个在我们科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七十多岁的男病人,因重度脑梗塞入住ICU,病情稳定后,带着胃管、尿管,气官切开,失语言、双下肢肌肉2级,右上肢肌力3级的病人转入我科,病人特清醒,受过高等教育,但一切是那么的无能为力,看的出,他对生活是那么的热情、积极,是那么的想与人交流,他总用眼睛示意需不需再吸痰,需不需饮水,甚至用右边那只无力的手凭着感觉歪歪斜斜的写着别人费力看的字,但是他的睡眠很少,老睁着眼睛盯着天花板„在我们的建议下家属给他带来了收音机,一曲曲美妙动听的轻音乐,让他的脸上漾起了久违的笑容,动动手指、动动脚趾还打起了节拍,大家都说,他比以前有精神了!

四、基础护理的落实

护士每日为病人做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如床单位的整理、为病人修剪指甲、梳头、洗头、沐浴、口腔清洁、皮肤清洁等等。但在注重病人个人卫生的同时,大家认为还应该关注环境的清洁,戒烟活动给我们的病人带来了莫大的好处,病房内不再右乌烟瘴气,如病床是否舒适、温度是否合适、墙壁有没有发霉等等。墙壁、地面、床头柜的清洁卫生在清洁员的工作中,也达到了要求。

五、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沟通无处不在,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但是要有技巧,掌握好沟通的语气、语调,适合的时间谈病人感兴趣的话题才能

达到沟通的目的,一味的谈论希望和建议正如南丁格尔所说,那是一场灾难。

总之,通过学习《护理札记》,我科护士能够从以上几个方面做好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十个手指有长短,但总体上还是效果满意,护理札记是我们工作的一盏指路灯,读了它,大家都觉得精神上有了依靠,工作中有了方向。

康复科

综合性康复护理 篇6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4例作为分析对象,护理方法包括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语言康复训练护理,吞咽康复训练护理,心理护理与生活照料。结果 预后良好96例,预后不良8例;轻度抑郁81例,中度抑郁17例,重度抑郁6例。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血管病的康复效果,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血管病;护理干预;综合;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01-01

脑血管病由颅内血液出现供应障碍所引起,多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多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包括言语障碍、半身不遂等[1] 。目前尚无治疗脑血管病的特效疗法,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则通常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本文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4例作为分析对象,男68例,女36例,年龄在42岁至93岁之间,平均(65.9±5.3)岁。所有入选对象均经临床确诊为脑血管病,其中脑血栓35例,脑出血52例,脑梗死17例。104例患者均存在肢体瘫痪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吞咽困难表现,需接受康复治疗。

1.2方法

1.2.1肢体康复训练护理 轻触按摩患者的上肢,同时活动手部关节,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以1h翻身1次为宜。翻身时先告知患者抬高健侧上肢,在患侧利用健侧的力量将仰卧位调整为俯卧位;随后站于健侧,告知患者将手臂上举至肩部以上,随后借助健侧的力量将俯卧位调成为仰卧位。如患者昏迷不醒或无法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则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实现被动活动,先活动健侧关节、大关节,随后再活动患侧关节及小关节,被动活动以2次/d~3次/d为宜,同时将每次活动的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2] 。如患者意识清醒,则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Bobath握手、桥式运动、肢体屈伸等主动训练。

1.2.2语言康复训练护理 对于失语时间在30d以上的患者,首先要注重训练脸部肌肉、口腔及舌部运动之间的协调性,可以让患者左右运动舌部、反复卷舌及嚼口香糖等,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针灸理疗,以改善口角歪斜症状。其次,护理人员可向患者示范发音口形,让患者利用镜子矫正发音过程中出现的感官错误。在进行发音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控制好音调、音量、语音速度及节奏等,必要时可配合肢体训练。此外,在训练语言功能时可采用图片、文字等强化读写能力与记忆,让患者在看书写字的同时确保语言功能得到改善。

1.2.3吞咽康复训练护理 先采用洼田饮水的方法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随后根据评估结果采用对应的护理措施,并保证在康复期中提供清淡、少渣及软食性食品,让患者摄取适量汤汁,减少饮水量,以免引起呛咳。如为轻度吞咽障碍,则采用汤匙将食物送至健侧的舌根部位,随后嘱患者自主吞咽。如为中度吞咽障碍,则在进食的过程中让患者保持端坐位或侧卧位,随后将温开水送入口腔,以起到润滑作用。如无异常状况,则将稠粥送至健侧舌根的后方,让患者采用舌头不断搅拌及吞咽稠粥,喂食过程中要保持动作轻柔。对于重度吞咽障碍者,则采用鼻饲的方法。

1.2.4心理护理与生活照料 可采用暗示法或代偿迁移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及心理障碍,或采用体疗法及音乐疗法等转移患者对于自身病痛状态的注意力。此外,在进行护理干预时要注重体贴患者,让患者可以在相对温馨及人性化的环境中接受康复训练;同时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融入人本关怀理念,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与异常心理,增强患者对抗病魔的信心。在生活照料方面,应注意保持好病房中的环境与卫生,控制好温度与湿度,经常清洗被褥及衣物,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用适当的措施促进排痰,以避免引起呼吸道或尿道感染,肺炎及褥疮等。

1.3观察指标

采用NIHSS(脑卒中)量表评价康復情况,如量表评分<25分,则预后良好;如≥25分,则预后不良,同时采用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精神状态,<10分---无抑郁,11~20分----轻度抑郁,21~30分--中度抑郁,31~45分---严重抑郁。

2.结果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本组104例中预后良好96例,预后不良8例;轻度抑郁81例,中度抑郁17例,重度抑郁6例。

3.讨论

综合护理干预属于一种新型的现代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的基本原则为,与患者交往,同时启发患者,让患者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得以恢复。在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优化康复效果,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3] 。在本研究中,待10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及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之后,便开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包括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训练及心理干预等。结果证实,预后良好96例,占比92.31%,因此采用上述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有效的脑神经侧支循环,还能够促进脑部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及恢复身心健康,应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秦淑慧.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463-465.

[2]周染云,范燕娜,张敏,等.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对脑血管病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4,21(19):53-55.

COPD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分析 篇7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呼吸训练,体育锻炼,饮食护理,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破坏和不同程度气道阻塞的一种疾病。该病病程时间长,易反复发作、根治难度大、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COP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1.1 心理护理

COPD患者因长期患病,生活质量差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会出现焦躁不安、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还有可能造成呼吸短促、头痛、疲劳、注意力减退等不适,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沟通,主动与他们交流。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嘱患者保持乐观的治疗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教会患者缓解焦虑的方法,如:听轻音乐、看电视等,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

1.2 氧疗护理

采用鼻导管式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或氧浓度25%~29%),维持PaO2在60mmHg以上,每日10~15h。以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为氧疗有效指标。鼻导管应每天更换,保持清洁,防止堵塞;监测氧流量,严禁随意调高氧流量;供氧装置周围严禁烟火,防止氧气燃烧爆炸。

1.3 呼吸训练

1.3.1 缩唇式呼吸

呼气时腹部内陷,胸部前倾,将口唇缩小(成吹口哨样),尽量将气呼出。患者应深吸慢呼,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分钟7~8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训练2次。

1.3.2 腹式呼吸法

患者平卧,腹部置一沙袋(0.5~3.0kg),平静呼吸,吸气时令腹部膨起,持续两秒,呼气时令腹部下陷,持续4秒,如此往复,持续进行10~15分钟,每日2~3次。注意双肩不要移动。

1.4 体育锻炼

根据病情制定有效的锻炼计划。选择空气清新、安静的环境进行步行、慢跑、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在潮湿、大风、严寒气候时,避免室外活动。锻炼应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

1.5 饮食护理

饮食应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应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和鱼蛋奶类食物,忌食油腻、过咸、生冷类食物,保证营养充分摄入。进食后以不产生饱胀感为宜,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6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应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卫生宣教,主要从疾病相关知识,个人行为等方面进行教育。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建立医患之间全方位的互动模式,共同促进患者的健康。叮嘱患者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避免受凉、过度疲劳等感冒诱因,预防感冒。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或减少有害粉尘、烟雾或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对患者讲解吸烟对COPD危害性,在戒烟的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 讨论

COPD患者由于日常生活、工作受到限制,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尚未发现一种能够完全根治COPD的方法,只能通过COPD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来改善临床症状。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加强氧疗的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组织、器官的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有效的呼吸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呼吸状态。如:缩唇呼吸可延缓呼气流速,减慢呼吸频率,降低呼吸肌频繁收缩对氧和能量的需求。腹式呼吸则能增大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幅度,加大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从而改善缺氧状态,延缓病情发展。体育锻练不但可以改善心肺功能,还能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肌细胞氧的传送功能和代谢功能,起到改善运动中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由于COPD患者呼吸频率的增加使热量和蛋白质消耗过多,常常导致营养不良。有研究表明,有30%~70%的CO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60%的患者低于理想体重[2]。因此,加强饮食护理能帮助患者维持理想体重,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率。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不但可以配合治疗,还能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让其更好地进行锻炼、促使康复效果达到最佳。所以,及时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有助于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研究发现,对COP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强活动耐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患者的不良情绪也明显减轻,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生存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在COPD患者中实施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COPD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何雯,张雯,陈文华.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1):1041-1046.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年至2013年共收治MS患者8例,均符合POSER(1983)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从22~54岁,平均年龄为33.3岁,以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者6例,视力障碍6例,感觉障碍4例,共济失调2例,吞咽困难2例。

2 临床特点

2.1 年龄及性别特点:

起病年龄多在20~40岁,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患者少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2。本组病例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54岁。

2.2临床特征:

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空间多发性是指病变部位的多发,时间多发性是指缓解-复发的病程。本病首次发病后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缓解期,复发次数可达到10余次,每次复发均可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2.3 治疗及预后:

所有患者均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除1例因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病情趋于稳定。

3 综合康复护理

3.1 心理护理:

多发性硬化病程长,易复发,大多都会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且患者以青壮年居多,故患者往往表现烦躁、悲观,心情抑郁。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掌握其心理变化,可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经过积极的治疗,MS患者的预后还是很乐观的。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正视疾病,面对现实,树立信心,适应患者角色,积极参与、配合治疗。

3.2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减少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床单位清洁,舒适。对于尿失禁及瘫痪患者要做好皮肤护理,定时为患者翻身并按摩骨突处,防止压疮形成。

3.3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低脂、易消化及富含钾、钙的饮食,并摄入足够水分,由于本组8例患者均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易损伤消化道黏膜,应指导患者注意保护胃黏膜,避免进食辛辣、过凉、过热、过硬等刺激性食物,不可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对于2例吞咽困难患者及时给予鼻饲饮食,一方面可保证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抵抗力,另一方面可防止进食后呛咳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3.4 药物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本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激素的应用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水钠储留、血压增高、血糖增高、尿排钾增多、胃酸分泌增多等等。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监测血压、血糖情况,观察患者有无上腹部疼痛、黑变等情况。本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黑便,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3.5 症状护理:

①对感觉障碍患者可每日用温水擦洗感觉障碍的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注意给患者的肢体保暖,但禁用热水袋保暖,以防烫伤。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以防止感觉障碍的身体部分受损伤。②对视力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应将患者日常所需物品放于其伸手可及处,减少环境中的障碍物,保持床位低水平,加床挡,指导患者使用辅助视力的工具,如放大镜,大型印刷书籍等。③对运动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主动了解患者的需要,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协助其每天进行四肢伸展练习,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给患者配备助行器具,下床活动时须做好安全防护,严防患者摔倒受伤。

3.6康复护理:

①吞咽训练: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吞咽训练,一般先用糊状或胶状食物进行训练,如苹果泥、香蕉呢等,少量多次,如无呛咳再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进行训练时患者应取坐位,颈稍前曲,这样容易引起咽反射。本组2例吞咽困难患者经训练后顺利拔除胃管。②运动障碍的康复:MS患者运动障碍一般下肢比上肢明显,可为偏瘫、截瘫或四肢瘫。偏瘫患者多主张患侧卧位,同时增加偏瘫侧肢体的被动运动,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有利于患侧功能恢复,促进偏瘫侧肢体主动活动早日出现[3]。对于运动障患者来说,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应每2 h翻身1次,偏瘫肢体的被动运动应从近端关节到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 min以上。③疼痛及痛性痉挛的康复护理: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针灸、推拿及按摩等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可辅以物理治疗,如电刺激镇痛疗法,还可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来减轻疼痛,如使用想象、分散注意力等技术。④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膀胱功能障碍是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主要痛苦之一,表现为尿潴留及尿失禁。尿失禁的患者要保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用温水清洗会阴部,每日2次,防止感染。尿潴留患者要及时给予导尿,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要加强尿道口的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必须定时夹放尿管,以维持膀胱功能。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可采取间歇导尿、刺激法来训练膀胱功能,从而达到自行排尿。

4 总结

多发性硬化病程长,易复发,且大多遗留有神经功能的缺损,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病情,做好综合康复护理,加强疾病宣教,指导患者必须坚持用药、定期复查,保持适量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劳累、紧张、吸烟、饮酒等不良刺激。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与家属沟通,为患者创造舒适和谐的家庭氛围,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有效的家庭护理可减少本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总结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护理经验,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8例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症状的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有效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是提高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护理,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综合护理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检查明确出血部位, 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或功能衰竭、颅内及全身感染和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所有病例均未破入脑室, 急性发病在5~72 h内;首次发病且以往无神经功能缺损。其中, 男40例, 女20例, 年龄41~73岁, 平均 (57.2±5.1) 岁。发病时间<72h, 出血部位:基底核区41例, 丘脑9例, 脑叶8例, 小脑2例;出血量在35~60ml。平均 (45.9±12.1) ml。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该组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更为全面的综合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术前访视:对意识清楚的患者或意识不清楚的患者的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介绍相关的成功手术病例, 使患者及其家属获得对手术的安全感。在摆放体位前, 准备好维持手术体位所需要的臂架、头架、布类、衬垫等, 根据手术需要摆放体位, 合理调整手术床垫, 充分暴露术野, 使患者安全、舒适[2]。术中护理立即给予吸氧, 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马上合血, 准备血源, 必须时行气管插管, 辅助呼吸。手术开始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术后护理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可进行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语言训练、肢体训练以及认知训练, 其中语言训练主要通过用读报纸、读杂志、听收音机等方式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3]。肢体训练协助患者由进行体位转换, 做单、双杠训练以及排便、翻身等基本训练。认知训练为利用简单的识记读本、进行趣味的记忆答题。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以及再出血率。其中疗效评定标准为: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Ⅰ~Ⅲ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以治愈、显著进步和进步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基本痊愈15例, 显著进步9例, 进步4例, 无变化2例,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基本痊愈14例, 显著进步8例, 进步2例, 无变化6例, 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出院时的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均随访1~3年, 观察组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加之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 使得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高血压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在脑部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多数病情危重, 来势凶险, 并发症多, 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即使生存患者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 但加强围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表明[4],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 患者的临床疗效、出院时的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及再出血率方面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这表明综合护理通过术前评估、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预防感染, 口腔护理, 饮食护理以及吸痰管、引流管护理等措施, 处处体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 有效的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顺利进行和预防了术后的并发症。同时, 在做好专科护理的同时, 加强基础护理和康复护理, 尽早予以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 通过肢体、认知、语言的训练, 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 护理是诊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更好的控制血压, 改善神经缺损情况, 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减少再出血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以及再出血率。结果 观察组基本痊愈15例, 显著进步9例, 进步4例,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基本痊愈14例, 显著进步8例, 进步2例, 总有效率为80.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在出院时的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及再出血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改善神经缺损情况, 减少再出血率。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42-143.

[2]孙玉英.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4:68-70.

[3]陈雪容, 王永美, 陈海英.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24) :93-94.

综合性康复护理 篇10

关键词: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子宫恢复,辅助护理

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产后的恢复时间, 母乳喂养成为产妇的关心问题。产后, 特别是剖宫产术后, 由于创伤大, 麻药等原因会会导致产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对产妇的术后恢复, 哺乳带来不良影响[1]。心理方面, 由于产后疲倦, 术后疼痛和家庭因素使产妇产生紧张, 焦虑的负面情绪也会对产妇的康复和哺乳造成不利后果[2]。本次试验针对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的100例产妇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实验研究数据统计, 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产妇100例, 均为初次生产, 单胎。产前身体状况良好, 无其他疾病史, 无严重的产后并发症。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50例, 年龄20~42岁, 平均 (26.1±9.8) 岁;试验组产妇50例, 年龄21~42岁, 平均 (26.3±7.8) 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体况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的按摩、热敷、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治疗仪, 30 min/次, 2次/d, 间隔8 h。两侧乳头清洗后垫上纱布放置治疗片, 强度为150~180 Hz, 20 min后取下, 刺激泌乳;耻骨联合上方放置治疗片刺激20 min, 可治疗产后尿潴留;治疗片脉冲作用于产妇骶尾部, 可以刺激胃肠蠕动, 尽快排气, 排便。

1.3 观察指标

(1) 住院时间长短; (2) 排气时间; (3) 泌乳; (4) 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比较采用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比较

两组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开始泌乳时间比较

试验组开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例 (%)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试验组产妇在生产后住院康复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有1例, 对照组为5例。且在子宫恢复情况方面, 试验组速度要快于对照组。

3 讨论

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知识的普及, 母乳喂养成为产妇产后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母乳是一种健康, 对婴儿极为有益的天然食物, 母乳中含有极易吸收的蛋白质, 体积较小的脂肪颗粒, 大量的乳糖, 适当的钙磷比例, 还有足够婴儿所需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除此之外, 母乳中含有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保护婴儿避免疾病的免疫因子, 其中包括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溶菌酶、乳铁蛋白、补体成分及细胞成分, 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利。母乳中所含有的天然胆固醇对婴儿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是及其有益的, 有研究发现, 经过母乳喂养的婴儿智力发育要高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吸收母乳的时间越长, 这种智力发育上的差异越明显。

同时, 产妇生产之后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需要通过改良护理方式, 加强沟通等方面提高产妇的心理健康状态, 本院本次实验通过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产妇生产后的护理对比试验, 总结如下。

3.1 产后泌乳

母乳喂养在近些年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但是往往有些产妇产后乳汁淤积, 不利于母乳喂养。产后乳房泌乳正常是在婴儿吸吮刺激下, 下丘脑接受乳头刺激传到的信号产生反应, 分泌泌乳素和缩宫素, 在激素的调节下, 乳房开始泌乳。产后由于饮食活动等受到限制, 术后疼痛影响睡眠质量, 还会造成情绪焦虑, 会对泌乳产生不利影响[3]。利用康复综合治疗仪对乳房进行脉冲刺激, 其强度要远远大于新生儿吸吮, 可有效对乳房造成刺激, 改善乳房微循环, 疏通乳腺, 使乳汁淤积的情况大大缓解, 提早泌乳达到母乳喂养保证胎儿健康[4]。

3.2 产后尿潴留

在胎儿的分娩过程中, 膀胱被压迫, 会造成膀胱括约肌麻痹及黏膜水肿, 镇痛剂的使用也会对括约肌功能造成影响, 剖宫产的麻醉对括约肌收缩功能的恢复也有一定限制, 最终造成产后尿潴留。治疗仪治疗片放置在腰骶部, 通过脉冲电信号刺激膀胱括约肌鱼洞, 使泌尿系统血液循环通畅, 使膀胱收缩, 促进排尿。

3.3 产后排气

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大, 易产生产妇肌肉疼痛, 体力不支, 此外产后恢复期活动受到限制, 产后疼痛导致情绪紧张焦虑, 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 迟迟不排气, 排便, 最后影响饮食, 延迟泌乳[5]。综合治疗仪通过脉冲电信号刺激膀骶尾部可有效恢复胃肠蠕动功能, 促进胃肠血液循环, 提前排气、排便[6]。

3.4 子宫复位

分娩过程中常使用缩宫素使子宫收缩, 剖宫产产妇术后子宫复位常常较自然分娩较差[7]。利用综合治疗仪脉冲电信号刺激盆腔肌肉, 可使盆腔肌肉收缩, 加速子宫自主运动, 加速恶露及盆腔底部淤血排出, 有效避免发生感染, 缩短子宫复位时间。

3.5 心理辅导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 经历阵痛, 体力消耗严重, 产后需要为其创造安静的环境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休息, 治疗期间要减少打扰, 避免敏感问题[8]。对其讲解综合治疗仪的工作原理和有利影响, 使其对治疗仪的作用抱有信心。与产妇沟通, 讲解如何正确给婴儿哺乳, 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鼓励她们积极适当的活动, 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尽早恢复健康[8]。

试验组患者护理时将心理辅导与临床护理相结合, 对产妇进行康复干预, 达到了理想效果, 产后排气时间, 子宫复位速度等效果较好, 产后出血, 感染等发病率低, 产妇情绪稳定, 心理状态乐观, 有效地加速泌乳, 提高母乳喂养率。

本次实验结果发现, 妇产妇康复过程中通过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护理相比于传统护理方式, 有起效快, 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 可以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 同时产妇产后泌乳时间也大大提前, 在产后感染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作用显著, 所以临床上可以采用综合治疗仪辅助产妇进行康复治疗,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子宫复位, 保证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安全无副作用, 由于其可以加速泌乳, 排气, 促进排尿, 降低感染风险, 并且护理人员工作量, 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青莹, 邓瑞智.应用8ky速效康复仪解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6 (1) :48.

[2]李亚玲, 高健.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防治产后及术后尿潴留[J].华北国防医药, 2012, 18 (2) :134.

[3]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刷诊断[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85.

[4]于璐.产后康复仪对减少产后乳胀的疗效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4, 10 (3) :153.

[5]张玉花.护理干预结合自护理论用于减轻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1 (3) :41-42.

[6]王志新, 罗新, 徐玉苑.妇产康复治疗仪促进泌乳和子宫收缩的临床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2, 11 (14) :318-319.

[7]Koch A, Buheitel G, Gerling S, et al.Balloon dilatation of critical left heart stenoses in low birthweight infants[J].Acta Paediatrica, 2014, 13 (8) :176-177.

综合性康复护理 篇11

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儿随机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干预组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取正常的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比对的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MDI和PDI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后,智能和运动的发育指数要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两组存在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习意义。干预组的患儿在3到8个月的随访中,出现智障的患儿占14例,在1岁的时候都痊愈,没有1例患儿发展成为脑瘫;对照组的患儿出现智障的患儿占26例,其中有2例患儿发展成了脑瘫,两组患儿在预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让高危新生儿的预后得到改善,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高危新生儿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68-01

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围产医学也在不断地发展,新生儿的复苏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高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针对高危新生儿建立了重症监护的病房[1]。但是高危新生儿是较脆弱的群体,在新生婴儿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最主要的是脑损伤,也是导致幼儿时期致残的主要原因。改善预后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如何对预后进行改善,减少和避免由于脑损伤而导致的后遗症,让高危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进行不断实践探索的主要任务。现在对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儿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高危新生儿预后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09年08月到2011年08月收治的160例高危新生患儿随机进行分组治疗,分为80例干预组和80例对照组,对干预组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取正常的护理措施。首先对两组患儿进行确诊,对于不符合治疗标准的患儿进行排除。跟患儿的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出现智障的可能性,根据家长的意见,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比对的预后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早期干预的主要方式是:住院期间患儿的病情稳定后让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视力、听力和触觉等感知进行训练;出院之后进行护理干预,让高危新生儿进行定期的复诊,医生要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营养饮食建议;讓患儿积极地定期参与早期的干预训练,家长要耐心全面的配合。

1.2.2在随访中如果发现可能出现高度脑瘫的患儿要及时的就医,接受正规的综合康复训练。定期的让患儿进行体检,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和合理喂养的指导,配合做系统的干预训练,预防疾病。根据诊断标准,对患儿的智能和运动发育的指数进行测试。

1.2.3对两组高危新生儿的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MDI和PDI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后,智能和运动的发育指数要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患儿在3到8个月的随访中,出现智障的患儿占14例,在1岁的时候都痊愈,没有1例患儿发展成为脑瘫;对照组的患儿出现智障的患儿占26例,其中有2例患儿发展成了脑瘫,两组患儿在预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的智能发育,新生儿在0到2岁的时候是中枢神经系统最迅速的发育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2]。未成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虽然会受到有害因素影响,生理性的神经细胞死亡增多,但是在脑部的区域还能够再产生新的细胞。在一些情况下,神经元皮层的结构会受到损害,但是对功能上的通路影响不大,能够在功能上得到代偿。以上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患儿在3到8个月的随访中,出现智障的患儿占14例,在1岁的时候都痊愈,没有1例患儿发展成为脑瘫。说明了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干预能够对高危新生儿的预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够让高危新生儿的智能和运动指数得到提高,改善高危新生儿的预后,因此改善预后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3]。

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的干预,能够对改善预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新生儿进行定期的随访,采取早期干预的新生儿能够及时发现高危新生儿出现脑瘫,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更早的赶上同龄人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对高危新生儿在发育最关键的时期采取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能够减少和预防脑瘫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4]。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首先能够让新生儿的家长进行积极地配合,根据医生的指导,通过有效合理的途径进行干预训练,对训练方案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达到更好地效果。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早期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让高危新生儿的预后得到改善,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谷利凤,熊月娥,腾林海,王芝兰.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HIE患儿智能发育中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58(06):58-59

[2]李小洁,姚志红,高永芳.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73(02):73-74

[3]谷利凤,熊月娥,腾林海,王芝兰.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HIE患儿智能发育中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81(06):81-82

综合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13例, 女22例, 年龄25~51岁, 平均 (38±4) 岁;学历:中专及以下9例, 大专6例, 本科及以上2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4例, 女21例, 年龄28~50岁, 平均 (38±4) 岁;学历:中专及以下8例, 大专5例, 本科及以上2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 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嘱患者充足休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 制订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排除心理障碍, 改善行为及心理, 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及自我调节能力, 进而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在患者心情不佳时, 专业护理人员应从旁指导, 进行心理教育, 同时注重沟通, 使患者感受到关心, 并指导其学会自主从抑郁状态调整至正常。指导患者进行适量娱乐及运动, 根据患者兴趣, 选择合适的娱乐活动, 以缓解其不良情绪。鼓励患者与他人进行交流, 促进患者之间互动, 提高患者对生活的热爱。

1.2.2 用药指导

向患者介绍每种药物的使用方法、效果及不良反应等, 并嘱患者切勿私自加减药物剂量。

1.2.3 运动干预

鼓励患者每日进行适量运动, 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 也可以舒缓情绪, 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1.2.4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也属于综合护理的一种, 了解患者饮食偏好, 并适当调整饮食方案, 确保饮食既符合患者喜好, 又利于身体健康。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抑郁情况: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估, 包括24小题, 采取0~4级评分, 分数越高, 表明患者抑郁状况越严重。

1.4 依从性判定标准

完全依从:患者主动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服药;部分依从: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治疗, 但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服药;不依从:患者不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同时未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依从性 (%) = (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治疗依从性比较

经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工作、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抑郁症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 可以影响人的思维、行为, 干扰情绪, 使患者表现为情绪抑郁。为促进患者康复, 除了利用药物治疗外, 配合精心的临床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2]。常规护理是指遵医嘱进行的护理操作, 是保证患者顺利接受治疗的基本措施, 但是对于疾病康复本身的帮助十分有限。当代患者健康意识越来越高, 因此对临床护理有着更高的要求, 为了寻求不断的进步, 提高护理质量,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所采用的综合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许多优秀的干预方式, 可使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更好地配合治疗。综合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干预措施为心理干预[3,4,5,6]。对抑郁症患者症状进行研究, 提供给患者良好而安静的住院环境, 使患者保持相对较好的心情, 同时由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心理问题以及所遭遇的困难, 尽可能地帮助患者。同时需要联系患者家属, 全面给予患者关爱, 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所患疾病, 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综合护理还包括饮食干预、用药干预等措施。加强患者的饮食合理性, 调理患者健康状况, 避免患者出现生理上的不适。护理人员应熟知患者所用药物, 在患者用药治疗期间给予其用药指导, 并且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也将用药知识一并告知家属, 以获得家属的支持, 避免乱用药物情况发生, 对提高患者依从性十分有帮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抑郁情况, 提高治疗依从性, 较常规护理更具优势, 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广东省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经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抑郁情况, 提高治疗依从性, 较常规护理更具优势, 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综合护理,抑郁症,康复

参考文献

[1]马洪霞, 陈圣霞, 李遵清, 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21 (9) :817-819.

[2]罗维, 瞿广素.护理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2, 34 (18) :1918-1919.

[3]余秋容, 田惠清, 蓝燕华.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1) :82-84.

[4]杨霞, 姜振玲, 徐芳.人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病情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6 (6) :450-451.

[5]程晓霞, 王玲花.优质护理对抑郁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5, 29 (3) :1151-1152.

上一篇:中国商品下一篇:学生时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