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

2024-09-25

中国商品(共12篇)

中国商品 篇1

面对全球金融风暴, 中国商品市场要不失时机地把握这次国内国际大调整的战机

没有诚信, 就难以形成基础生产力。所以, 要建立诚信的规范。

没有规模, 就难以形成产能爆发力。所以, 要建立规模的标准。

没有品牌, 就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所以, 要创建品牌的大军。

没有创新, 就难以形成持续发展力。所以, 要营造创新的氛围。

没有人才, 就难以形成人才执行力。所以, 要提供人才的舞台。

华尔街掀起的金融风暴, 使西方经济大伤元气, 广大民众信心大跌;一场金融海啸, 把全球经济拖入了不良循环的泥淖, 中国不可例外地深陷其中, 深受其害。

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商品市场, 尽管还只是一个尚未成熟的经济群体, 但是如果能不失时机地把握这次国内国际大调整的战机, 重构战略规划、重订发展目标, 亦会赢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小市场, 大繁荣, 中国市场30年

昔日, 计划经济时代也有“市场”。但那时候的市场受到计划的限制, 致使生产力的发展有限, 物质匮乏,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个性化的消费受到限制。

自企业真正走向市场以来, 截至2007年底, 我国共创办了9万多家商品市场;全国亿元以上市场有4121家, 经营摊位达268万多个, 创造的年交易额达44000亿元。生产力得以迅速提高, 以商品市场的流通为先导的服务业得以极大发展。

中国的市场经过30年风雨洗礼逐渐成形。

大渠道, 大流通, 中国市场后30年战略构想

对于中国市场后30年的战略构想, 我们提出“大渠道, 大流通”的概念。即中国市场三品牌建设、中国市场新业态体系建设、中国市场金融创新建设的“三大工程”建设。

“三品牌建设”包括品牌商品、品牌企业、品牌市场的建设。中国市场的“三品牌建设”, 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只要设定了品牌的准入门槛, 品牌企业就会随着市场的品牌需求而生产, 服务业就会依据市场的品牌消费而提供品牌化的优质服务。

建国以后, 中国经济进入了计划经济年代, 在那期间构筑的省、地、县三级批发体系,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国退民进, 中国商品市场应运而生。在先发展、后规划的开放搞活的思想指导下, 有两个面十分明显。一面是生产力大发展, 市场大繁荣;另一面是计划缺失、标准缺失、管理缺失、体系缺失、核心竞争力缺失, 而且以污染环境、高能耗为代价, 因此不能常以为继。中国的商业体系不健全, 以业已形成的9万多家商品市场为基础进行体系化的改造与提升, 是中国商品市场集群自身建设的需要, 也是区域发展的需要, 更是中国经济繁荣富强的需要。中国市场的新业态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金融犹如企业与市场躯体中的血液。离开了血液循环, 市场流通的躯体就失去了生命力。从中国亿元商品市场的经营状态来看, 全国9万多家市场, 按品牌市场的标准来要求, 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进行升级改造。需要升级改造的主体, 就应该是市场准入的基础品牌以上的商品。中国的4200万家企业生产的产品、生产的目的, 就是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市场需要商品, 厂家提供产品, 可是生产的产品却有大量的未进市场而进了仓库!而又有大量的商品市场因缺少商品变成半饱和与闲置的场, 这就是中国商业实实在在的现状。资金流成了生产与供应的墙。发行商品基金, 让场地嫁给商品、让商品联姻场地, 这种有效的对接与交换, 将会促进工贸的联动, 盘活闲置的商产, 加快资金的流转, 缩短流通的距离, 促进市场的繁荣。

中国市场运行动力的再造

实施上述的新战略, 还必须对中国市场运行的新动力进行再造。我们的市场尽管经过30年的逐步发展, 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 但仍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缺乏统一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的、参差不齐、良莠混杂的经济群体。我们要打造、再造中国市场运行动力, 就必须对目前庞大、无序的商品市场群体进行普遍的、全面的、有效的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与改造。

中国市场运行动力包括五种动力源, 即以诚信为主题的基础生产力动力源, 以规模为主题的产能爆发力动力源, 以品牌为主题的核心竞争力动力源, 以创新为主题的持续发展动力源, 以人才为主题的人才执行力动力源。这五个主题, 决定了五种动力源的打造、再造。

中国商品市场的战略呼唤

就中国商品市场现状而言, 虽然绩效显著、作用明显, 但鉴于投资主体均系民间资本, 都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发展, 因而全国9万家市场还处在一盘散沙状态, 市场安全、市场环境、市场计划、市场标准、市场规范等都有待于完善和提升。由于市场对拉动生产、安置就业、繁荣经济的作用巨大, 因此当地政府支持的力度较大。从行业管理的角度看, 经民政部批准的、拥有行业规划职能的中国商业联合会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委员会, 依据职能在全国市场的建设、提升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全国范围内, 市场委已经打造出一批示范点, 以点带面的工作正迅速延伸。虽然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 可是中国批发市场这一支民间的、尚未入编的商业队伍, 却承担着全国4200万家中小企业大部分产能的吞与吐, 显然是力不从心。尤其因出口渠道的受限, 中国商品市场压力更大, 因此中国的生产在呼唤中国市场的大流通建设, 中国的服务业在呼唤着更加繁荣的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的体系建设也在呼唤着党和政府的关注与政策性支持。

三元经济结构, 中国市场体系建设的战略展望

从计划经济年代到计划向市场转轨, 一瞬间已有60年。这期间, 政府与企业的二元经济结构充分发挥着经济运行作用。经济发展, 总是在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实现的。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从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看, 行业的作用发挥明显, 政府、行业、企业的三元经济结构, 在新时期中将会充分发挥它的巨大作用。政府规划、行业指导、企业实施, 所有调整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发展。持续发展, 需要中国的流通渠道做大做强, 让所有的产能畅通地进入渠道, 让中国城乡的就业大众服务于繁荣的市场, 让中国的区域在市场的繁荣中发展。

中国商品 篇2

刘天祥

《中国商品市场运行概论》课程是笔者多年来在商品流通领域进行理论探索的总结,于2001年开设出的一门特色课程。

作为地方高等商科院校,其办学定位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中小企业一线培养具有商业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将学院的办学定位落实于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商品流通领域进行理论探索,瞄准人才市场对商业人才的需求,尝试着通过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沿着“个人在专业前沿潜心调研——全院性任选课——专业选修课——专业课”这样一个思路,开出了这样一门商科特色课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学习、虚心求教

一是赴同类高校参观取经。三年中,先后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南京经济学院、云南财贸学院、兰州商学院、山西财经学院、陕西财经学院、河北财经学院、扬州大学、厦门大学等一批全国重点高校,学习他们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向有关专家求教,学习其在商科专业教育的认识与经验,反复启迪自己。二是到工商企业进行调查,三年中,走访了湖南商业集团总公司、湖南金键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0多家商业企业,采集了较多的商品市场建设与发展信息;三是借用因特网这一阵地,利用google搜索下载了有关“商品市场”的大量的专题教学参考资料,利用网上下载、图书馆查找、平时收集的方式,收集到300多张图形与文稿,一一进行扫描,作为课件建设的素材;经常登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南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网站,学习人家的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为课程教学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个人在专业前沿潜心调研

1、几年中,我在课程所涉及的“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运行机制”、“市场宏观调控”、“商品市场培育”、“商业市场管理”等专题教学中,累计撰写了80篇学术论文,全部发表在省级或者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主持国家社科规划课题1个,省级科研课题3个。在专业领域开展科研工作不仅使教师自己的视野大大开阔,知识面大有扩展,为搞好课堂教学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也对学生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建立了一个学习方法与提升专业素质的导向。

2、将自己科研工作中的一些成果、科研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引入课堂教学中,以此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与专业思维。我在国内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农村商品市场培育问题,第一个申请了国家级社科基金课题——闲置商品市场启动问题研究,多年的研究中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我便在课堂教学中既讲述前人的论述,也介绍任课教师自己在科研中形成的观点。这样,讲述教材观点时也介绍任课教师自己的一些观点、看法,缩短了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科研分析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课程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专业分析与专业创新的能力 课程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

1、训练学生学习从国民经济运行全局的角度来分析与思考《中国商品市场运行概论》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一是反复提醒学生:《中国商品市场运行概论》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虽然属于应用经济学类的课程,但其根源是经济学,学好经济学课程是学习《中国商品市场运行概论》课程的基础;二是在主要知识点的教学中,始终训练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先前学过的各门经济学的课程,从宏观经济总量均衡的角度来审视商品流通与商品市场均衡问题,始终训练学生从宏、微观经济学中找流通、市场问题的理论渊源;以培养学生较开阔的视野。

2、训练学生对于商品流通与商品市场的实证分析能力。一是注意训练学生养成实证分析意识。课程组教师在课堂中经常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国内商品流通与商业经营将产生何种影响?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国内商品流通与商业经营将产生何种影响?随后向同学讲解,建立一个实证分析导向,尔后布置类似作业,让学生在做练习之中体会实证分析方法。二是注意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大量统计数据与典型案例来论证观点、分析思考。本课程组教师在《中国商品市场运行概论》课程教学中,大量采用《中国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中国商业年鉴》中的最新统计数据来说明观点,并训导学生学习如何从大量的统计数据中归纳与提升出学术观点;告诉学生不能先杜撰一个观点,然后找一些数据来勉强佐证;训练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如何围绕选定的专题系统地收集、整理数据资料,从哪里去收集与整理资料。这样,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既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又给了学生研究、分析专业问题的示范,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也受到了较好的训练。

3、在课程学习中,我经常安排学生就课程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撰写小论文与小调查报告,让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学生的综合思考与独立创新能力。学生独立完成这项任务,就需要独立思考,就需要绘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经常这样训练,不仅会实现能力提升,也会启发教师进一步研究专业问题。

4、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培养大胆创新精神。教师先将课程知识框架、重要背景资料以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数据制作成胶片,通过电教手段展示给学生,既增大了课堂容量,又活跃了课堂教学,还压缩了板书用时。在此基础上,(1)允许鼓励学生当堂提问。对所提问题,或者是教师当堂回答,或者是请另外的同学回答,老师最后补充,以创造一种探讨气氛;(2)每讲完一个重要的问题,便安排一 定时间给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中能实现相互启发,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得到提高,也活跃了课堂。(3)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回答的,要求教师课后去研究,下一次上课一定回答此问题,并以此形成教学相长。

5、安排学生大剂量地阅读课外专业读物,上网查阅专业信息。通过大剂量的阅读来积累专业知识,以此来感受专业文化,形成专业思想,提升专业素质。一是教师课堂教学段落结束时,布置较多的参考读物,引导学生读书(详见集体备课教案);对于专业学生,则布置专业阅读参考书目表,让学生在一个明确的读书目标(详见专业读书目录);二是我个人制作了《商品市场运行分析》课程网页(http://jjxx.hnbc.com.cn/jjx/ss/index.asp),课程网设有教材简介、教学大纲、经济文献、主讲教师、参考试卷、教学辅导、课程习题、教学课件、网络资源、课程总结、文章导读、留言互动等12个栏目。通过网页发布较多的专业信息供学生参考,引导学生大量读书;三是在课程考试中从指定的参考书目中出一点试题,以引导学生较大剂量地积累知识,提升素质。

7、积极组织课堂外与实践性教学,在课堂外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中增长学生的专业能力。每一个学期上课时,我都尽可能地组织现场教学,或亲自带队参观,或安排学生自己到长沙市的有影响的商品市场参观。先后组织学生多次参观长沙红星大市场、高桥大市场、全国糖酒食品交易会,让学生感受商品交易专业运作的气息,在课堂外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中增长学生的专业能力,领悟专业品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几年努力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1、我作为学院产业经济学科方向的责任教授,在学院暂时还没有安排任何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独自开出、建设了一门新课程——《商品市场运行分析》:撰写了课程教学课件;收集课程教学资料;独自编写了教学大纲,撰写了课程教案,共计10万字并免费让学生共享;走出了一条教师个人在“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科研与教学相互推动”的良性模式。也为学院的课程建设树立了一个模式。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院所开的专业课程中,本课程课堂纪律好。普遍反映课堂气氛活跃,讲课思路开阔。

3、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的长进。从对已经毕业的学习过该课程的学生的追踪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感觉到这门课程给出的商业意识、商品市场流程的知识是实践中最需要的专业知识点,用人单位的总体评价是学生的心态稳、基础好、上手快、能力强、好使用。

中国特色商品化 篇3

新制度经济学有一句话,“制度是一丛(cluster)绞在一起的限制条件”,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绞在一起的这些规范,不少还保有中国的原风貌,有的却比我去过的欧美国家与我的原乡台湾来得更具市场化特色。

这怎么说呢?就以EMBA教育为例,大陆的EMBA教育,学费之高让台湾的商学院教授艳羡不已,最近风风火火的长江商学院,年年学费上调,念一个学位下来,最少要花68万人民币,台大跟复旦前年联手办了一个EMBA班,一半大陆上课,一半台湾上课,两岸收一样的价格——41万人民币,复旦副院长委屈地说,复旦四、五个EMBA班最少都43万,为了配合台大,这个班收的是复旦开班以来最低的价码。可是台大EMBA中心黄崇兴主任却说这是台湾有史以来价码最高的EMBA班。

厕所里的市场营销

在北京,出门常会发现能卖钱的地方、能市场化的地方,几乎都被高度覆盖了。踏入地铁站,能吸引眼球的地方全上了广告,透过地铁的窗户,诧异地发现黑暗的车窗外竟有动画广告可以看,踏进电梯,上了公交车,分众传媒的LCD荧屏无所不在,连上个厕所在小便斗前拉开拉链要解放一下,这三十秒的目光注意力竟然也被卖钱了,壁上也摆上小荧屏,简直无所遁逃于商业文明。相较之下,奉资本为圭臬的台湾,在这些地方,摆的通常是小盆栽,或者诗词、笑话。

吃顿饭,上来消毒包好的杯盘,一套两块钱,吃顿东来顺涮羊肉,一碗调味料收六块钱,连餐巾纸有的店还收一块钱。台湾这些东西基本上不额外收费,大都视作基本服务的一环。

另外,看电视的经验也相当特别,打开电视,除了正经八百的新闻之外,可以发现商业广告无时不在的干扰。例如荧屏下方,两侧常出现各式各样的跑马灯广告,前两天,打开中国教育台的教育节目,后方竟然是“营养快线”的布幕,当年超级女声最红的时候,我就讶异于布幕以及表演舞台充满了“蒙牛”字样,这趟来更是被最红的“中国好声音”主持人华少那一口一分钟四百字的机关枪似的广告词给震撼到。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继续背上“加多宝”这个商标,冠名权卖了两亿元人民币这档事最近更是轰动两岸,台湾的电视圈巨头们更是十分羡慕这样的电视制作环境,“康熙来了”的制作人詹仁雄就呼吁开放综艺节目的冠名权,否则永远制作不出精致节目,他甚至认为开放冠名权对于节目质量会有正面的影响,赞助企业不会允许做低俗的节目,因为会影响到商誉。

的确,当时如果没有加多宝最后那六千万人民币的冠名权赞助,中国好声音这一个精致的巨型综艺节目能否顺利播出,将是未知数。而台湾电视节目虽然画面干净了很多,但是商业的力量还是无孔不入,乱象也不见得少,例如,台湾电视新闻的广告化(大陆所称的“软文”)更是为人所诟病。由此看来,台湾受限于政府管制,不允许节目出售冠名权的个中得失,也难以说清。

邱德拔体育馆和万众楼

不但节目的冠名权,行走大陆的城市间,公共设施或建筑物往往也像香港一样,冠上捐赠者的大名,而且是全名三个字冠上。就像我最常去的北大邱德拔体育馆,原名就叫北京大学体育馆,2006年11月,邱德拔基金向北京大学捐赠约1.733亿元人民币,于是就改名,冠上这位已故东南亚巨富的大名。

台湾建物也有冠名这一回事,但较为含蓄,不至于三个字全冠上,多舍姓留名或冠以字号,也大多纪念已故者,例如经营之神的王永庆盖医院、盖大学就以父亲的名字长庚为名。但也有较为张狂者,例如高雄钢铁巨子林义守当初用“义守”二字当成他办的大学名称,就传为笑谈。普通企业也甚少购买公共建物冠名权。

热门哲学畅销书《正义》作者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最近出了新书《钱不该买什么》,恰好讨论到这一个问题,他在第五章当中谈到命名权已经被所谓的“新重商主义”给入侵了。

桑德尔指出美国企业在2004年时,已经买下过半职业球场冠名权,2010年更买下超过一百座,甚至棒球场上滑进本垒得分的时刻也可以卖出,书中写着当选手滑进本垒,裁判大喊“safe(上垒)”时,电视必须出现纽约人寿的商标,播报员必须说“安全抵达本垒,安全有保障,纽约人寿”这样诡异的情形。

这一段场景,让我忍不住联想起“正宗好声音,正宗好凉茶”的台词。桑德尔在书中批判了这样的趋向,“广告厌恶距离,广告模糊了各种场所之间的界线,把每一种环境都变成销售场所,”他说。商业化、市场化过度入侵我们的生活会造成的问题有二,第一是不公平,第二就是腐化。

桑德尔来过中国。他书中更有一段对此行的难忘经验描述,他是如此写的:“夜晚时分,票贩子们自由自在地聚集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大厅的一楼。价值14元人民币的门诊号被加价几百块,相当于一个中国农民一整个月的收入。在站着保安的楼道里,吆喝着兜售专家号的男人打破了医院的安静,‘唐大夫,唐大夫,谁要唐大夫的号?风湿科的唐大夫。’”

“当企业商标烙印在事物上,就改变了这些事物的意义。” 桑德尔认为,除了辩论这些事物本身的意义之外,也必须问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想活在怎样的一个社会当中,命名权与企业赞助将会减损这些公共事物的“公共性”与“共同性”,金钱能买到的东西越多,那么不同阶层的人相遇得到情形就越少,他忧心地如此警告。

当学位越来越容易以金钱买到,无论有无基本商业能力的人甚至女明星都可以轻易取得一纸EMBA文凭,当这一切习以为常,或许有一天一泓静水的未名湖改名叫“娃哈哈未名湖”,一柱擎天的博雅塔叫作“双汇博雅塔”也不奇怪了。

问题是,这是我们要的美好世界吗?

中国-东盟主要贸易商品结构分析 篇4

同样,我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关系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双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上。分析过去一个时期以及今后双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特点及其发展走向,富有现实意义。为便于分析,本文按贸易额比重及贸易结构特点把东盟十国划分为2组:第一组,老东盟成员国,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第二组,新东盟成员国,包括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文莱。

1 我国与东盟十国贸易基本情况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不仅促进了我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扩大双边贸易合作的规模,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定实施以来,我国已从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782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 311亿美元。

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但由于我国市场广大,东盟各成员国都能在与我国实施自由贸易中获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东盟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和市场准入机会。但迄今为止,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主要是在我国与老东盟5国之间进行。2008年,在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新加坡分别为我国的第一和第二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分别为534.7亿美元和524.4亿美元,占中国-东盟贸易总额的45.83%,而我国与越南、文莱、柬埔寨、缅甸和老挝等5国贸易额同比高速增长,总贸易额238.57亿美元,所占比重增加到10.32%,所占中国-东盟贸易比重有所提高。

2 我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商品结构及其特点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从东盟各国进口商品产品种类比较单一,前五大类商品主要是石油与燃料、木材、植物油脂、计算机、机械与电器设备。随着贸易的深化和发展,商品重要性的先后顺序发生了变化,我国从东盟各国进口、商品总额最多的产品由资源类转向制造业产品类,计算机、机械和电器设备等由资金和技术决定的产品比重迅速提高,进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双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地位逐年提升。

2.1 我国从老东盟国家进口商品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几个老东盟国家中,以2008年为例,与这几个国家的贸易就占我国对东盟国家贸易总额的89.7%,占我国对东盟国贸易的绝对主导地位,进口商品以机电、资源性产品、农产品为主。具体商品参见表1。

2.2 我国从新东盟国家进口商品结构

新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都以农业经济为主,我国从这些国家进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尽管目前我国与新东盟国家的贸易所占比例很小,但随着农产品零关税的实现,我国与新东盟5国的贸易会有所增加。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整理。

其中,我国与越南的贸易额占我国与新东盟国家贸易额80%以上,2009年我国从越南进口47.5亿美元商品,主要商品有煤炭、橡胶、矿石等。

2.3 我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商品结构特点

综合以上数据,具体地说,我国从东盟各国进口商品有以下特点:

2.3.1 机电产品是双边贸易的第一大类商品

由于我国和东盟均为世界机电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主要地区,机电产品进出口占据了双方贸易的主要地位。

目前,我国在机械及电子设备方面的主要进口国是老东盟5国,其中又以从新加坡进口的贸易额最高,2006年我国从新加坡进口的机电产品增幅超过50%。2008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出口至我国的第一大类产品是机电产品,分别占我国从该国进口商品的61.6%、49.2%和45.3%。与2007年相比,我国进口机电产品总额增长,其中从马来西亚进口的贸易额同比增长最多,达22.7%。

2.3.2 生产性原材料和能源占我国从东盟进口商品的比重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供应不足,生产性原材料和能源缺口大,需大量进口。我国自东盟进口商品中生产性原材料和能源所占比重较大。东盟在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胶、煤炭和铁矿砂等方面具有资源优势。2008年我国从新加坡进口矿产品总额40.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从马来西亚进口矿产品总额102 900万美元,同比增长80.1%;从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分别进口矿产品总额523 500万美元和186500万美元,分别增长26.6%、29.4%;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进口橡胶等同比也大幅增长(见表1)。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原材料和燃料方面的进口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从石油战略角度来考虑,将寻求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我国与东盟在这方面的贸易合作前景将很广阔。

2.3.3 我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总量迅速扩大,产品进口多样化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盟出口到我国的农产品主要以木材、木材加工品和动植物油为主,1994年这些农产品向我国的出口额达到19.12亿美元,占当年东盟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94%。其后,东盟出口到我国的农产品中的谷物、蔬菜、水果、食糖、鱼类等的总量快速增长。21世纪初,东盟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木材、木材加工品和动植物油出口比例下降到仅占总额的50%左右,其他农产品出口量比例上升到约50%,其中鱼类约占到13%,蔬菜约占到7%,水果约占到7%,食糖约占到6.5%,谷物约占到5.5%。东盟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随着零关税计划的逐步实施,双方农产品贸易在竞争中得到不同的实惠,2009年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92.3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6倍。实施“零关税”以来,我国自东盟进口水果量从2003年的77.6万t逐年增至2009年的100多万t,占进口水果总量的70%,东盟已成为我国进口水果最大的“果园”,使我国水果市场上可供市民选择的水果品种越来越丰富。

我国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农产品进口额占对各国进口总额的比例均高于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占我国对全球进口贸易总量的比例。虽然东盟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量发展很快,但由于基数低,双方合作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 我国出口东盟各国的商品结构及其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主要是农副产品和轻纺产品。但近年来,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也不断得以优化,资金、技术类产品的比重占主导地位,其中机电产品的比重最大,并且自1993年以来,其比重一直在迅速上升,在各类商品的出口中占绝对优势。

3.1 我国对老东盟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

在我国对老东盟国家的出口中,出口额居前几位的几类商品依次是机电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及相关工业产品、矿产品、纺织品服装、蔬菜、塑料制品等。在这几大类产品中,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最大。具体商品参见表2。

3.2 我国对新东盟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

由于新东盟国家工业不发达,对工业制品(如在经济发展中需要的建材设备、农业机械、交通通信设备等)需求较大。因此,我国对新东盟国家出口以机电、成品油、钢材、纺织品为主。

在对新东盟国家的出口中,我国对越南的出口仍然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2009年我国出口越南的商品160亿美元,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成品油、化肥等。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整理。

3.3 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特点

结合以上表2的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现就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的特点作以下几点归纳:

(1)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交换的主要商品已经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等电子业发达国家基于成本和占领海外市场考虑,将电子加工业转移到东盟国家,带动了当地机电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市场消费,后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我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优于东盟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又将电子加工业陆续转移到我国。由此,我国和东盟国家电子原材料、零配件及相关产成品互为产业链,我国机电产业显示出更好的发展势头。

2005年,我国出口到东盟各国的商品中,机械及电器设备总值位于第一,达304.6亿美元,所占对东盟出口总值比重超过50%。2007年继续维持高速增长,资源性产品向工业化产品转化的趋势明显。2008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是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其中我国出口至印度尼西亚的机电产品增长超过141.2%。

(2)纺织品、植物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2005—2006年出口东盟国家的增长比例很高,由于其价值低,因此相对于高价值的机电产品出口其占比重低。尽管比重呈现下降,但总量仍然在扩大。纺织品出口东盟国家的比重从1997年开始稳定在稍高于10%的水平;植物产品出口东盟国家的则迅速下降到3.6%;化工产品在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中的份额一直比较稳定,每年略有增减。由于东盟国家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发达,东盟国家对我国纺织纱线和布匹等服装、鞋类原料需求量较大,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产品中竞争力较强的产品是服装、摩托车、手提或车载无线电话、棉织物等产品,这些产品出口东盟国家主要依托我国劳动力优势及已有一定基础的机电产品生产能力。2003—2007年,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纺织品、纱线量出口保持在30%左右的高速增长,2004年我国出口东盟的纺织品和服装达到43.72亿美元,占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总额的1 1.3%,是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2008年我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同比增长达196%。我国的服装贸易面向东盟有较强的出口优势,对东盟的贸易顺差较大,特别是在东盟国家消费量较高的T恤衫、套头衫、外穿背心、长裤、上衣等产品方面,近年来我国对东盟的出口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从整体上看,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量也呈上升趋势,出口额由1996年的14.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5.8亿美元,年增幅超60%。具体品种中,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出口比重较大。2007年我国农产品对主要的出口国家仍然保持出口贸易增长势头。

受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2008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少外向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在2008年,我国在植物产品、纺织品及其原料方面对东盟的出口下降,与2007年同期相比呈负增长态势。

(3)其他产品出口增长的不同态势。同属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运输设备虽然占出口总量的比重较低,但也呈现出出口增长的态势。另外,2008年矿产品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对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出口的矿产品同比下降都超过2成,而化工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增幅较大,其中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增长60%。

4 结语

通过对我国和东盟10国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的介绍及其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和东盟10国的双边贸易当中,技术类产品占主导地位,其中机电类产品居双边贸易额的比重最大。这是由于我国和东盟均为世界机电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主要地区,所以机电产品进出口就占据了双方贸易的主要地位,但是双方进出口的机电产品的品种不完全相同;生产型原料、能源以及农产品也是我国从东盟进口的主要商品,而我国出口东盟的其他商品主要是棉织品、化工产品、农产品等。总之,我国与东盟进出口的产品既有互补性,也有竞争性。近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使合作愈来愈紧密。对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分析使我们对贸易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双方的合作和发展。E

摘要: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都是在一定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中进行的,而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各种产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量持续攀升,据此,文章对中国-东盟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助于把握双边贸易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走向。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主成分分析 篇5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主成分分析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作为对外贸易的基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按产品附加值大小可以将出口商品划分为十类,对按结构划分的`中国出口产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出口数据的规律性.通过对数据分析,说明中国应扩大出口,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 者:蒋茂军 JIANG Mao-jun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刊 名:经济与管理英文刊名:ECONOMY AND MANAGEMENT年,卷(期):200519(10)分类号:F259.23关键词:商品结构 附加值 主成分分析 累计贡献率

商品比较试验的中国之路 篇6

我们欣喜于看到这样的尝试。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之后即开展过这方面的试验,商品比较试验在中国已有30年的历史,虽然比商品比较试验诞生地美国晚了50年,比欧洲国家晚了20年。不过,更大的差距并不在于时间上的先后,而在于相关的机制、法规上的滞后。可以说,中国商品比较试验并非是技术上落后,而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上落后。

商品比较试验区别于官方机构监督抽检的是,产品的合格与否并不是比较试验机构关注的重点,他们更关注的是合格产品中孰好孰差,因为它需要告诉普通消费者什么是更好的选择。

比较试验要发挥有效作用,首先测试过程要独立,测试技术要权威,测试结果要公开,通过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进而影响产品质量改进。独立、权威、客观、公开,这几个原则缺一不可。

如果以这几个原则来衡量中国商品比较试验,会发现许多现实中的困境,这影响了中国商品比较试验的发展速度。

在美国,从事商品比较试验工作的是一家民间组织——美国消费者联盟,也正是他们创造了商品比较试验这一方式;在德国,则是一家私法机构——德国商品检测基金会,虽然有国家财政的支持,但这家机构并不属于政府部门;在中国的香港地区,则由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来进行,这是一家财政拨款的法定机构。

这三家从事商品比较试验的机构都是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的典范。不过,由于实际情况各不相同,目前在中国内地还未有一家带有官方色彩的机构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扰——没有相关法规对比较试验的开展给予规范和保护,没有标准的比较试验方法;测试结果公布与国家执法部门雷同;比较经验开展的经费不足,人员素质不够等等。

同时官方、半官方或国有背景的比较实验机构,测试结果的发布还受到诸多的制约,比如部门利益、官员利益,还有原产地企业利益,企业公关等等。这是导致官方或国有机构背景的商品比较试验可信度受质疑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享受国家财政补贴或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商品比较试验机构,目前既无公信力,也无效率。这亦是所谓中国特色,在短期内也比较难以改变。

对于民间机构来说,要搭建一个独立客观权威的商品比较试验平台,则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组织的身份问题,一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目前仍未能成立真正民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也无法吸引非营利性资金的投入,类似于美国消费者联盟这样可以吸纳社会捐助以开展比较试验的基金会或组织,尚未诞生。

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出现下降 篇7

据《金融投资报》9月20日报道,美国商务部近日公布的7月份外贸数据显示,当月美国从中国的商品进口总额同比下降4.2%。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学家埃莉萨·布朗斯坦说,美国进口下降令人费解,因为其他数据显示美国需求复苏,而美元强势应该使进口商品更加便宜,从而提振需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价值计算,2013年至2015年美国从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进口总值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是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降以及美元走强。作为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另一个主要市场,欧盟从新兴经济体的进口曾在2014年恢复增长,但2015年再度下滑。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15年全球贸易降至5年来的新低。自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商品和服务出口去年首次下降。“这是个真正令人担心的问题,”监测国际贸易政策的组织全球贸易预警处负责人西蒙·伊文尼特表示。“数据显示,工业化国家的进口持平或下降。美国陷入的麻烦比人们意识到的更多。”他说,全球经济中制造业的形势可能正受到一些宏观变化(如转向服务业的趋势)的打击,美国制造业的困境可能正通过贸易渠道向新兴市场蔓延。

中国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 篇8

——放开烟叶收购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通知, 放开烤烟、白肋烟、香料烟等各品种、各等级烟叶收购价格。烟叶价格放开后, 中国农产品领域已没有政府定价项目, 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

——放开4项具备竞争条件的铁路运输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 放开铁路散货快运、铁路包裹运输价格, 以及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的货物运价、客运专线旅客票价。

——放开国内民航货运价格和部分民航客运价格。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 全面放开民航国内航线货物运输价格;放开101条相邻省份之间与地面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竞争的短途航线旅客票价;对继续保留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民航客运票价, 改由航空运输企业按照国家制定的规则自主制定、调整基准票价。

——放开港口竞争性服务收费。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通知, 放开集装箱装卸、国际客运码头作业等劳务性收费, 以及船舶垃圾处理、供水等服务收费价格, 由现行按作业环节单独设项收费改为包干收费、综合计收, 不得另行对货主和旅客收取费用。

——放开民爆器材出厂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印发通知, 放开民爆器材出厂价格, 取消民爆器材流通费率管理。有关部门将依据职责强化安全监管、社会公共安全管控、价格行为监管等事中事后监管。

——放开7项专业服务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 放开代办外国领事认证签证、证件密钥服务、海关统计资料及数据开发、商标注册等认证、涉外 (台) 经济贸易争议调解、土地价格评估、房地产价格评估7项专业服务收费。

——指导地方放开9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 要求地方放开铁路客货运输延伸服务收费, 邮政延伸服务收费和会计师服务、税务师服务、资产评估服务、房地产经纪服务、非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住宅小区停车服务、部分律师服务等9项商品和服务价格。

中国商品 篇9

一、中原地区商业的兴盛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较大发展,产品有了较多的剩余,致使商品交换越来越多。 特别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的日渐分离和各产业内部分工的专门化、细化,使得用于商品交换的物品种类更加丰富和众多,中原地区商业贸易所流通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 经营商品的种类日益繁多, 进而出现了特殊商品-货币。

货币是商业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 根据现有考古材料所知,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有充当货币的海贝,二里头文化遗址属于夏代,这说明早在夏代中原地区就出现了早期货币。2商朝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上海博物馆馆藏有一个商代饕餮纹鼎, 该鼎内部刻有商人经商的图案(铭文):有一人肩挑贝币站在船上,旁边还有人划船的形象。3此铭文表明,这个挑着贝币的人乘船远行,或外出、或归家,可能是做买卖的商人在外地做了买卖赚取了大量贝币回来, 或者是携带大量贝币去外地购物, 我们可以把这个看作商代的商人从事贩运贸易或在地区间进行商业活动的标志。 从中原地区考古出土的大量贝币中, 可以推测中原地区的商人应该也从事着类似的商业活动。 1953年, 安阳大司空村发掘的商代后期165座墓葬中,有83座墓随葬有贝,考古人员共得贝234枚,还有3枚铜贝。4在殷墟晚商墓葬中,随葬的贝更多。1976年,考古人员在安阳小屯村北面发掘了一个公元前12世纪的王室墓,有6000余枚贝出土。5学界普遍认为这些贝就是早期的货币, 贝的大量使用应该是商代中原地区已存在频繁商品交易的明证, 当然从中也能看出商人们经营区域的广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东周时期,中原地区涌现出大量固定的交易市场-市,如,周之洛邑(今洛阳市);卫之温、顿丘;韩之荥阳;郑之阳翟(今禹州市);陈(今淮阳);轵(今济源市南)等都是当时的大都市, 且都有市这样的商品交易场所,“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是当时大城市商业繁华的表现。 市场繁荣,交易中的商品种类就会很多。 《周礼·司市》载:“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靡者使微。 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 国凶、荒、 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 凡市伪饰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贾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 ”这段话是说, 市场要提供那些短缺而人们需要的货物,使其货源充足,要去除那些品质低劣且不堪实用的对民有害的货物, 并明确规定了3类共36条禁止交易的商品。 禁止交易的物品就达到几十种,那么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种类肯定更多。

二、商业思想、商品理论的形成

随着先秦时期商业的兴盛,中原地区产生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商业思想和商品理论。 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由于社会变革巨大,各诸侯国都力求变法图强,鼓励农业生产,推广新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因而生产力发展显著。 在此基础上,商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人们在经商实践中创造出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商业思想和商品理论。

先秦时期的范蠡认为, 农业生产的年成好坏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事先做好商品物资储备以待商机,在物资稀缺时出售,就能在经商中获利,这就是范蠡的“待乏”原则。 范蠡已明确认识到市场物价的高低与商品供求状况之间有密切关系,“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货殖列传》)分析商品供求有余或不足,则能判断价格的高低、涨跌,这应该是认识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范蠡还提出应该对商品的价格进行宏观调控,不能过高或过低,要兼顾农民、 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利益,既不重农抑商,也不重商坑农。“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 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货殖列传》)范蠡认为,经商的资本要做到加速周转,行如流水,“财币欲其行如流水”、“无息币”(《货殖列传》)。 经商中要做到商品和资金的不断流通和周转, 才能把生意做活,扩大利润来源,才能尽快地实现商品的价值, 从而取得更多的商业利润。 范蠡的经商理论与经商谋略, 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商人在经商中重诚信、讲道德,并且很重视经商的艺术性。 战国时期 “治生祖”白圭以擅长经商并有一套经商理论和策略而著称于世,他在经商中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及薄利多销原则。 白圭提出经商要做到智、勇、仁、强的完美结合,“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货殖列传》)除范蠡、白圭外,儒商鼻祖子贡、 传奇巨贾吕不韦等人的商业思想和商品理论也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开始形成

兴盛的商业和杰出商人共同催生了中国早期的商业思想和商品理论,而中原地区之所以能产生商业思想和商品理论,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中原地处黄河中下游,先秦时期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境内拥有多条水系,为其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左传·襄公四年》引《虞人之箴》载:“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其九道。 ”6《史记· 夏本纪》追叙大禹治水时,“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夏本纪》)将国土划为九大行政区, 并组织全社会巨大人力物力开辟九州之间的交通道路,华夏范围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该在此时具备了雏形。 其中, 九州之一的豫州即在今中原地区, 《尚书·禹贡》载:“荆河惟豫州:伊、洛、鏶、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 ……浮于洛,达于河。 ”7荆山到黄河之间一带是豫州,伊水、洛水、鏶水、涧水疏通后流入黄河,荥泽汇聚了河水,疏通了菏泽,水大时可以漫溢进入孟猪泽。 ……贡道是从洛水通达黄河。 《周礼·职方》注解“河南为豫州”; 《吕氏春秋》:“河、汉之间为豫州。 ”即黄河、汉水之间的区域为豫州。 豫州除了不与地居东方的青州相邻外,与其他七个州都相邻交界,犬牙交错,真正是地处九州中央,故又称“中州”。 这样的地理方位,在陆路交通开辟后能为先秦时期中原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提供便利。 而流经豫州境内的水系有伊河、洛水、鏶水、济水、荥泽、涧水、菏泽等,丰富的水系又为中原地区水路交通贸易的开辟提供了绝佳条件。 《尚书·禹贡》中,甚至还详载夏禹开通的九条陆道和九条水道,“九州攸同,四釽既宅,九山刊旅, 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8如果实际情况真是如此的话,那么位于九州之中的豫州在夏代时已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 成为四方驿道、漕运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 便不能进行生产。 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 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9而交通正是人们之间进行社会联系和发生社会关系的直接产物。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交通,据考证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始先民已开辟了内地与沿海地区的交通。 如河南许昌灵井地区的原始先民,持有来自千里之遥的海生软体动物牡蛎壳。10而之前的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及自然条件的束缚,人们在交通或交流方面还没有过多的追求,《盐铁论·力耕》 载:“上古至治,民朴而贵本,安愉而寡求。 当此之时,道路罕行,市朝生草。 ”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内地和沿海地区的交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郑州西山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有海螺,11这应该是远距离交通带来的不同地区之间的物资流通和互通有无。

有夏以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整体意识的诞生,促使发展经营交通成为历史的必然,上文提到的“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其九道”,正是禹动员社会集体力量有意识经营交通的表现。 夏商时期,统治者对其领域的统治及对周边方国的政治羁縻与战争,或会进一步刺激交通的发展。 古典文献对此记载颇多,如《尚书·立政》记周公之言曰:“以陟禹之迹,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即说明周公用夏对诸夷的政治军事统领来告诫文王的子孙要以此为表率。 除此之外,夏朝在经济上对诸夷自然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是促使他们开发交通的原因之一, “昔夏方有德也 ,远方图物 ,贡金九牧 ”;12《尚书·禹贡》除了详细记载各州的地理方位、物产分布、土壤性质外,还记载了各州对夏王朝的贡赋物品,这些贡赋的送达必定伴随有道路交通的开辟。

考古材料显示, 商代的交通道路已有一定形制。 2000年10月至12月,河南安阳郭家湾新村工地考古发掘到一条商代道路,距地表仅3.8米,路宽南8.65米,北9.60米,道路的表面上,并排的四道车辙印清晰可见,每对车辙之间距离为1.9米左右, 专家由此推测, 当时的道路车辆已经可以双向行驶。 并初步认定这条道路是截止到当时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代道路,对研究商代的市政建设、交通道路状况具有重要价值。13商代的道路交通较夏代更为发达,甲骨卜辞和文献记载的商人活动范围已相当广大, 可以大致勾勒出商代几条主干道的走向。 向西,从安阳到洋镐之间,到王室“田猎区”沁阳一带,当有主要干道。 向南的车路可达今湖北境内,甲骨文中有至“曾”的记载,即今湖北京山、枣阳、随县一带。14向东方的道路,以今河南商丘为一交汇点,15行军往来都曾经过此地,商军从此向南至亳(今商丘南谷熟集)至枚(今河南永城、安徽宿县、蒙城一带) 再至淮(今淮水),然后南下攻击人方之一的林方(今安徽凤阳)。 向北,可达竹国,即孤竹,其地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境内。 从这些主干道的分布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原是全国主要交通干道的中心地带,对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十分有利。 两周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网络肯定也会进一步发达。

四、先进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

史前时期,人们的远行外出靠徒步行走,根本没有交通工具,《墨子·辞过》中有“古之民,未知为舟车”的记载;又云“圣王作,为舟车,以便民之事”, 就上古社会而言,舟车成为一般百姓的出行工具恐怕不大可能,不过“圣王”等地位显赫者能以舟车作为代步工具倒是极有可能。 吕思勉先生认为:“车之兴,必有较平坦之道,故其时之文明程度必更高。”16人类进入文明程度较高的阶级社会,有了平坦的交通道路后,才发明制造出了交通工具-车。

中国的车出现于何时,为谁发明? 文献中的说法并不统一。 《周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意指黄帝时代已懂得用牛马驾车拖运重物,直达远方,便利天下百姓。 而多数先秦典籍则把车的发明权归属于夏朝的奚仲,《墨子·非儒下》: “奚仲作车 ”,《荀子·解蔽 》:“奚仲作车 , 乘杜作乘 马, 而造父精于御”。 《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均认为车是奚仲发明的。 奚仲是夏朝主管造车的官,《左传·定公元年》云:“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 ”那么究竟哪种说法正确呢? 其实,古人的看法已能告知我们答案。 唐人杨絫在注释《荀子· 解蔽篇》时写道,“奚仲,夏禹时车正。 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 此云奚仲者,亦改制耳。 ”以远古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当时的生产条件把发明制造车归功于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妥当的,车在当时来说应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机械,从构思、设计到制造出来,绝不可能在短期内由某个人完成,中间一定会有很多人参与创造,而黄帝和奚仲在其中可能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但无论如何,中国最迟在夏禹时期已有车,这是古典文献中的一致观点。

文献中也有夏代人用车出行的说法,《说苑·君道》云:“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且史料有夏商时期车用于战争的记载,《尚书·甘誓》 载:“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申令战车上左、右、御三乘各司其职,否则将受到杀戮于社的严惩。 《帝王世纪》更有如此记载,汤“革车三万,伐桀于鸣条”。 夏末战争中是否真的使用了如此之多的战车,已无从考证,不过车使用于战争应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河南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遗址曾出土了夏代晚期的陶文“车”字,17专家认为这是目前所见最早有关车的地下出土文字材料。18

研究古代车舆马具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则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到的车马坑。 1935年春,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即在河南安阳殷墟王陵区东区发掘到一座车马坑,编号为M1136—1137;第二年,安阳殷墟小屯东北地宫殿区C区乙七墓址之南又发现了五座车马坑, 编号为M20、M40、M45、M202、M204。19杨宝成先生对这些车马坑内出土的车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商代车的构造已相当齐备,甚至于一些车的装饰还很华丽,与《诗经·大雅·蒶朴》中有关车的描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相一致。20考古材料显示,除了牛车等商品运输工具,商至西周时期的车从用途上划分主要有两种,作为贵族日常生活用的乘车和作战用的战车,两类车在形制、结构上无明显区别。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两种车的区别越来越显著,乘车在结构设计、造材用料、车的装饰等方面日益追求舒适豪华, 而战车则着重考虑灵便轻巧、牢固耐用。 可以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车已从最初的运载工具、作战器具,演变成为社会等级的标志、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时代大背景下,车更成为战争中的主要装备,其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一个诸侯国国势强弱的标准。

除了车之外,另一种交通工具是舟、筏、船,使用于水路交通。 《列子·汤问》云:“水舟陆车,默而得之, 性而成之。”舟楫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史书记载也不统一。 《周易·系辞下》 把舟的发明权仍归之于黄帝,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世本·作篇》:“共鼓、货狄作舟”,二者皆黄帝臣。 《墨子·非儒下》载:“巧垂作舟” (巧垂尧工匠)。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禹是始做舟者。 这些不同的历史记载,对于我们考证具体是谁、什么时间发明了舟带来了难题,但从中我们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舟的发明时间应在远古时期,时间不会短,也应是多人共同参与完成的作品。最初舟的形制极为简单,《说山训》:“古人见木浮而知舟”,意思是古人见到当中挖空的木头可以浮在水面,继而发明了舟;《周易·系辞下》:“剖木为舟,刻木为楫。”同样是说最初的舟是通过剖木挖制而成,这就是独木舟。 《淮南子·? 论训》:“古者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窬木” 指木头中间挖空的独木舟,“方版”指木板船,则告知了我们古人研制木作造船技术的演进过程。

夏商时期, 舟船应是当时主要的水上航行交通工具,用于载人、运物,甚至于水战。 《今本竹书纪年》 载,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寻,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能动用舟船作战,此时的舟在容积和载重量上应该已有很大的提升。 到了两周时期,水上交通工具已多使用舟楫、木排。《诗经·邶风·谷风》云:“就其深矣, 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方”是木筏。《诗经· 大雅·蒶朴》载:“淠彼泾舟,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淠是舟行貌,“泾舟”是指泾水上航行的船,“ 徒楫之”是说众多船夫划着船,生动地描绘出周王统率六师出征的情形。 舟船能够用于作战,相信也会用于贩运货物,对于水路贸易的推行和扩大相当有利。

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分工的扩大

中国从夏代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快速提升,私有财产越来越普遍,阶级分化已经很明显,社会分工更加发展,商品交换也逐步发达起来。 《淮南子·齐俗训》 记载:“尧之治天下也 ……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 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泽皋织网, 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 ”这就反映出由于自然条件、地区的不同所引起的社会分工、地区劳动的专业化对商品交换所产生的影响。

中原地区作为当时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农业、家畜业、制陶业、制骨业等获得了快速发展,商品交换规模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以豫州为中心的地区之间贩运贸易活动很多。 商品交换的日益扩大, 最终导致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商人出现。 有学者认为,王亥“是中国商人阶层最早的代表人物”,“从夏代商品交换的发展情况来看, 完全有可能出现商业和商人”。21当然,更多的学者倾向于中国商业起源于商代。 如郭沫若先生认为:“随着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之间的分工,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日趋巩固和加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在商代取得了显著发展。 ‘商人’的名称可能即由此而来”。22商业史研究专家吴慧先生同样认为:“现在我们之所以称用于出售的生成物为‘商品’,称专门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就是从‘商人’一词沿用而来的。 商旅、商人、商品、商业,都和古时的商朝有历史的渊源”;“从历史发展的事实, 我们可以看出商人阶层的形成,并不一定要在非贵族身份的、由私人经营商业的商人大量产生以后。 商朝的交换尽管主要还是由奴隶制国家和贵族掌握,但商人阶层毕竟是已经产生了。 ”23

摘要:先秦时期,中国中原地区的商业已经表现出兴盛局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道路被大量地开辟出来,先进的交通工具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商品交换越来越频繁,社会上商品种类众多;流通地域以中原为中心不断向四周延展,一大批杰出商人相继涌现。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早期的商业思想和商品理论随之应运而生。

中国商品 篇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中国与东盟凭借双方之间接近的地理位置、相似的气候、趋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由此产生的双方在出口产品结构上的相似性与互补性,地区之间的贸易总量在不断上升。这种双边贸易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贸易水平不断上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速度不断加快。90年代初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占东盟贸易总额的2%,到2006年已经上升到9.7%;而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在2006年也已上升到9.4%。2006年,东盟也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位的进口来源地和第四位的出口市场。

(二)贸易产品不断变化。

见下表:

资料来源:由东盟秘书处数据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90年代中期,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前五大类商品主要都是石油和燃料、木材、动植物油脂等资源类商品。而中国出口到东盟的也都是纺织品、蔬菜产品等农产品和金属制品等初级的制成品。2006年,双方贸易商品从初级产品转变为制造业的产品。2006年中国主要向东盟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纺织纱线、摩托车等。而东盟主要向中国出口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初级形状的塑料、原油、成品油、天然橡胶等。

二、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分析工具

本文主要采用RCA指数进行分析。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Bela Balassa于1976年提出的一个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价值的竞争力测度指标,它表达了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其公式为:RCA=(Eij/Yi)/(Ewj/Yw)其中Eij和Ewj分别表示i国和世界的关于第j类产品的出口额,Yi和Yw分别表示i国和世界的全部产品出口额。当某国的某种产品的RCA指数大于1时,表示i国的j产品的出口份额超过了该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份额,说明i国的j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当RCA指数小于1时,则i国的j产品出口份额低于该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份额,说明i国的j产品属于比较劣势产品。

下表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部分产品的RCA指数计算结果:

(斜线前为中国的比较优势,斜线后为东盟具有代表性国家的比较优势。其中纺织品、服装和矿产品的代表国家是印尼,它也是矿产品的代表性国家;农产品的代表国家是泰国;机电产品的代表国家是新加坡。)数据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经济信息网、东盟官方网站数据计算

(二)对结果的分析

1.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双方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具有以下变化:

(1)中国的出口商品不再以初级原材料产品为主导,而是在制成品上具有明显的增长优势。尤其是像服装、纺织品、和电子产品等一类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从上表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国在农产品和矿产品上RCA指数的下降,在机电产品上RCA指数的上升。东盟国家由于各自的情况不同,其优势变化也各不相同。印度尼西亚由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矿产品上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其RCA均大于1。同时由于印尼的劳动力资源也很丰富,从而在纺织品和服装上的比较优势不断上升,从1990年的1.81上升到2006年的2.18。新加坡由于其较强的经济实力,则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如机电产品上具有强大的比较优势,其RCA指数也一直大于1。泰国在农产品上仍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2)双方的商品贸易逐渐形成竞争和互补关系。从矿产品上来说,中国和印尼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中国的矿产品RCA指数小于1,而印尼的矿产品RCA则远远大于1,双方可以在矿产品上互补合作。在纺织品和服装上,中国的RCA有小幅度的下降,而印尼在纺织品和服装上的比较优势则在不断上升,使双方在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上处于竞争状态。在机电产品上,中国和新加坡的比较优势都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国从90年的比较劣势上升到2006年的较强的比较优势,使得机电产业内的激烈竞争在两国之间展开。

2. 发生这些变化具有以下原因:

(1)双方的经济增长影响着双方经贸的发展。第一?,从中国方面来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需要进口东盟的原料和工业制成品,也将继续进口较多的东盟的农产品、水产品等初级产品;同时,中国不断实现经济体制、外贸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走出去”速度也逐步加快。第二,从东盟方面来讲,东盟领导人将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由2020年提前到2015年,这对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国和东盟两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情况、财政情况、进出口情况甚至政局和社会稳定情况都会对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产生影响。

(2)双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关系越来越激烈,双方都在为进一步提高各自产品的比较优势做出努力。中国与东盟各国都在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一些行业进行重新组合、分工,不断提高这些产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双方也开始在新的领域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些竞争现在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品领域。

(3)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后中国巨大市场的开放为世界各国商品的进入创造了条件,东盟作为中国的近邻,将最能享受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同时,双方都已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工业基础也较成熟,通过直接投资形成的跨国公司从节约成本与提高效率出发,投资战略也开始从单纯的利用密集资源转向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分工,使双方产业内水平分工进一步提高。

(4)双方政策的积极引导。中国与东盟十国政府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2006年7月,双方全面启动降税计划,自由贸易区内7000个税目的商品开始削减关税,各国相互开放市场。降税进程的全面启动,为双方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提高双方商品的比较优势

虽然在双方的贸易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商品中大多数工业制成品仍是附加值低、加工度浅、技术含量少的低档次劳动密集型产品,或是半成品和初级品。因此双方应从以下方面来共同努力:

(一)进一步优化双方产业结构。

从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现状来看,调整产业结构一是运用现有高科技或引进技术来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二是加大对现有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集约经营,充分利用发展中大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东盟各国也应根据自身情况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出口效益。

(二)正确认识中国与东盟的竞争关系。

中国与东盟的竞争是一定限度的竞争,是公平的竞争关系,而不是此消彼长的恶性竞争关系。从长期来看,这种竞争关系将促使双方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努力改进、提高、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对与东盟间的这种公平的竞争关系也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中国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争取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出口份额。

(三)充分利用产品的互补性,发展双方产业内贸易。

中国的大陆性经济和东盟的海洋性经济在资源结构、产业、工农产品方面存在着许多互补性,所以双方应加强在这一方面的合作。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主要表现为:一是要素投入相同但是最终使用替代性不同的异质产品的交换,如中国出口家用电器,而东盟出口工业电子产品,表现为产业内的“产品差异化分工”;二是异质的中间品之间的交换,如电器零件、空调零件、汽车零件等,表现为企业内的“生产工序型”分工和“零部件专业化”分工。中国和东盟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还较低,因此双方之间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是重中之重。

(四)注重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努力实现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别化。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东盟国家积极采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政策。这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呈同步发展趋势,使二者形成一种水平性分工层面上的竞争关系。双方之间能否避免在相同层面上的过度竞争,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别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偏好的创新能力。为此,我国必须加大企业制度创新力度,实现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用产品多样化和差别化来避开和东盟国家的正面竞争,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

中国和大部分东盟国家在产业结构上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第三产业都不够发达。根据三次产业转换理论,同时参照当今世界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今后中国和东盟的第三产业将逐步占据各国国民经济体系的主导地位。因此中国应该做好这方面的长远规划,根据我国的情况,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借此提高我国在第三产业上与东盟国家相比的比较优势。

中国和东盟作为亚太地区两个重要的经济实体,相互之间的贸易越来越多的影响世界贸易。只有双方不断加强在经贸领域的深层次和高水平合作,中国与东盟才能从双边贸易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摘要: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和后续协议的签署和执行,极大的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往来。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变化,为双方更好的扩大出口提供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出口,RCA指数

参考文献

[1]张兵.区域内贸易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同步波动中的作用分析.亚太经济,2006,(1).

[2]向锦,康赞亮.我国出口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初探.国际贸易问题,2006.(7).

[3]林淑惠.中国与东盟五国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1).

[4]徐圆.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5,(5).

[5]王娟.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趋势、动因与对策.世界经济研究,2005,(6).

[6]赵眷明,李丽红.论中国与东盟四国的产业结构及贸易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02,(2).

[7]李光辉.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中国-东盟博览杂志,2006,(6):4-5.

特许小商品的中国元素 篇11

采写/《小康》记者王帆

火爆的特许小商品

在王府井工美大厦奥运特许产品旗舰店,顾客们浏览着琳琅满目的奥运商品,还不时地向售货员打听着新款奥运商品的动态。尤其是创意新颖的倒计时“读秒”系列纪念章,一经在媒体上出现,就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在工美大厦,许多人都想知道什么时候“读秒”纪念章才会上架。一位售货员告诉记者,仅在一个下午,就有十一个顾客向她打听过这款奥运新商品的动态。

倒计时“读秒”系列纪念章只是最新推出的奥运商品中的一款。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特许商品的发售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王禹表示,在火炬传递过程以及比赛过程中时,北京奥组委会推出一系列新的奥运特许商品。而有报道称:“在倒计时100天以内,每隔10天就会发售一批奥运特许商品,在10天内,每天都会发行一批。”

在2008年初的特许商品订货会上,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种类已经超过了7000种。而这个数字,目前仍在不停增长中。尽管价值从十几元、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但是各类的奥运特许商品的销路都相当不错。工美旗舰店的售货员告诉记者。“现在奥运是热点,购买奥运商品,既是收藏或者投资,也是一种对奥运会的支持,对奥运气氛的营造。”这位售货员这样认为。

今年“五一”期间,适逢长假改短假的第一年,很多外地游客都放弃了出游的计划,但是工美旗舰店的外地顾客仍然比平时增加了很多,常常是早上没开门就有顾客等候,到下午关门时,店里仍旧爆满。

王府井总裁刘冰表示,王府井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了11家奥运场馆(8家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商业经营权的百货集团,从获准销售奥运特许商品至今,公司有关销售额已近5亿元,而他预计今年奥运特许商品销售额将突破2亿元。

在2007年的北京奥组委第三次赞助商大会上,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袁斌表示,到奥运会开幕时,全国各地的奥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和销售点将增至上万家。与此同时,奥运特许商品网上商店境内外版也先后开通。袁斌认为,奥运网店将会是奥运特许商品销售的一个重要渠道,它的开业有效地弥补了现有特许商品的地域局限,使特许商品的销售渠道从有限的地面店扩大到1.3亿网民中去,并延伸到地面店不能覆盖的500个中小城市中。零售点和网店的交叉火力,将使奥运特许商品的销售更为立体化。

“中国元素”打动世界

在北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一个月之际,北京奥组委推出了一批以中国丝绸为主题的奥运特许产品,立刻吸引了广大顾客的眼球。据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介绍,此批奥运特许商品以丝绸领带、丝巾等服饰产品为主,全部采用桑蚕丝制造。这些丝绸产品以“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为设计纹样,具有鲜明的奥运特色。但最为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是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的一张重要主打牌。在目前已开发出的服装服饰、徽章、玩具、工艺品、文具、丝绸制品、陶瓷和珠宝首饰等14大类、7000余种奥运特许产品中,大部分商品都具备浓郁的中国特色,无论是使用玉、瓷等材质选择,还是牡丹、中国结等图案花纹设计,都使得奥运特许商品的中国味十足。像2007年10月推出的集诗、画、瓷三者为一体的“奥运·梅兰竹菊四君子瓶”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工美旗舰店的售货员告诉记者:“中国特色对外国人特别管用,T恤衫之类的外国人不一定喜欢,但是如果中国味比较浓,就会比较受欢迎。便宜一点的像一方印章、一把扇子;贵一些的,一件金器或者玉器,马上就能吸引住外国人的眼球。”

77岁的毛先国老人有一位荷兰朋友,托他买了一件奥运玉器。“都是小物件,但是它们代表的是中国,它们的质量,它们的文化内涵,它们推广销售的广泛便利程度,我觉得都能代表中国。很多年以后,回忆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人拿出当时购买的奥运纪念品。”

一位挑选了两方印章的刘先生说:“别看这些奥运商品大部分价格不高,但是它却是一篇大文章。”他认为,举办奥运会不仅仅只是比赛场上多拿几块金牌而已,更要紧的是让外国人进来,认识中国人,认识中国。“他们住在中国人的地方,进中国饭店,买中国商品,他们就会对中国有印象。吃、住、行、购物好,他们会觉得中国是一个文明热情的地方,否则会有不好的印象,这很正常。还有就是他们也要了解中国的文化,现在的奥运特许商品种类很丰富,很中国,这样能让外国人了解我们。我觉得这是奥运商品的一个重要意义。”

链接

境内奥运网店简介

“境内奥运网店”(www.2008eshop.cn)是北京奥组委授权的独家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奥运特许商品的网站,广大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在任何时候浏览“境内奥运网店”并购买到奥运特许商品,并能保证将消费者选购的商品送到全国1800多个城市或地区。“境内奥运网店” 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销售服务,目前展示和销售的北京奥运会商品品种已经超过3000种,涵盖了奥运特许商品的所有商品类别。“境内奥运网店”同时也是奥运特许产品新品发布的重要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的最新资讯。“境内奥运网店”还开通了WAP服务功能,使消费者可以使用手机版的“境内奥运网店”(wap.2008eshop.cn)查询和购买奥运特许商品。

境外奥运网店简介

中国商品 篇12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又称“广交会”) 由国家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承办。自1957年创办以来 (1957~2006年, 广交会的全称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 每年春秋两届, 从未间断。至今已成功举办54年、108届。广交会是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商品种类最齐全、到会采购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被中外人士誉为“友谊的纽带, 贸易的桥梁”。从第101届广交会开始, 广交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这是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 推动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广交会历经四次迁址, 目前琶洲广交会展馆于2008年全面投入使用, 是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展览中心。展馆占地81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共有室内展厅37个, 面积33.8万平方米, 室外展场面积4.36万平方米。展馆设计核心理念源自珠江的“飘”, 采取了“北低逐渐南高”的流线形设计, 更好地将人性理念、绿色生态与高科技、智能化完美结合。2005年, 琶洲展馆被评为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

上一篇:空间结构分析论文下一篇:综合性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