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的爱情

2024-09-25

学生时代的爱情(通用9篇)

学生时代的爱情 篇1

电影就是在讲故事。那些唯美清丽的画面, 那些触动你心灵的台词, 那些拨动你心弦的音乐, 都只是为了让导演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网络时代的爱情》用三段式的结构, 架构出了一个跨越10年的爱情故事。那些关于青春, 关于爱情的情绪被我们点点拾起, 凝聚起来, 去凭吊那些已逝去。

一、一张照片的爱情

青春的萌动很大程度上表达在了对爱情的初体验, 影片一开头就是很有隐喻性的声音, 这直指代表着爱情行为的开篇, 瞬间让观众进入到了一种对蓬勃爱情对年轻生命的渴望之中。画面上移, 结果却让带着窥探视角的世俗之心都落了空, 主人公滨子在床上做俯卧撑呢。青春就是如此幽默。

这是一张照片引发的爱情。自行车上大家肆意言笑, 风吹过衣角, 吹起发梢, 他们吹着口哨, 哼着歌, 这就是白衣飘飘的年代。有轻狂, 同样也有羞涩。直到一张照片的出现,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熊熊火光温暖了我, 我虽然欢喜却没对你说。”

爱情轰然而至。爱情能让摔倒的你站起来, 恍惚间, 为了爱情的临门一脚。爱情能让你不顾作弊之嫌, 递上自己的自画像。爱情能让你在挨过批评之后, 只因她莞尔一笑, 仍由“神往上升为痴狂”。爱情能让你不顾一切, 说出那句“我喜欢你”, 哪怕石沉大海, 杳无音讯。

曾经那些看似荒唐的日子, 现在都泛起黄色的温暖底色。不断怀念, 却越走越远。

二、一纸婚约的爱情

一纸婚约的爱情是充满责任面对现实的爱情。第二篇章的第一个镜头, 毛毛和万千朴实寻常的家庭主妇一样, 跪在10平米见方的小家里擦地, 墙上挂着她和丈夫的结婚照。青春激情不再, 人不能光靠爱情而活, 需要的是面对实实在在柴米油盐的生活。如果你是个艺术家, 那你更要为了高于生活的艺术追求而努力创造能使之实现的条件。

爱情慢慢变质了。爱情在嘈杂的四合院里变得烦躁不安, 爱情在昂贵的帽子面前不再圣洁高傲, 爱情在一个剧本, 一场话剧面前也抬不起头。最后, 毛毛的丈夫为了一笔赞助, 让他们的爱情画上了句号。当爱情被时光冲刷成了腐朽, 当爱情被世俗磨得失了光泽, 只剩最后单单一个背影, 毛毛拖着一个行李箱, 离开了。

一纸婚约的捆绑, 让生活变得为对方而活, 让现实的枷锁把自己禁锢的喘不过气。生活是琐碎的, 细节的, 这点点滴滴正是透露着生活的本质。当最熟悉的两人生活在同一空间, 彼此发生变化, 却互不相知, 就注定着分离。

爱情若只剩下一纸婚约, 那只要捅捅便破。

三、网络时代的爱情

似乎到了这一章节, 影片才开始与网络接上轨。半开放半透明的办公室模式, 来的快也去的快的爱情, 以及王菲的《闷》, 时间上离我们的时代越来越近了, 在1998那样一个年代, 速度和变化是最主要的, 网络时代的爱情, 不就是这样吗?

聊天区里的陌生女子竟然成了“女朋友”, 两人共享生活中的快乐, 工作中的烦恼。很庆幸, 三十而立的滨子依然对爱情不懈追求, 明知道遥不可及, 却依然欣然向往。

爱情慢慢酝酿。爱情让滨子顾不上露西亚是男是女, 认定是朋友就好。爱情让滨子折腾着寻找单弦老人, 为了给露西亚想要的民族音乐。滨子说露西亚改变着他的工作和生活, 其实不是, 是爱情改变了他。

当见到露西亚那一刻, 画面推进, 镜头只给了《Gone With the Wind》。大家其实心里暗暗有数, 网络给滨子开了个玩笑, 露西亚就是毛毛。物似人非的时候, 悲伤很做作, 幽幽淡淡的音乐响起, 滨子和毛毛来到了毛毛曾经住过的四合院, 这儿如今成了废墟一片, 那些美好和忧伤也如同这废墟, 被埋藏起来了。生活还是要继续。

滨子和毛毛坐在学校路边, 听着走过的大学生唱《心太软》, 回想起“当年一无所有, 你还得跟我走”, 曾经的一切都化在了相视一笑中。但当滨子再次说起“我喜欢你”时, 毛毛怀孕的事实让他们的爱情不能再延续。

当滨子踩着自行车去投信时, 黄黄暖暖的光线洒下, 相信很多观众都感动了, 那是滨子在祭奠曾经的青春和爱情。

影片中出现了齐秦老狼的歌, 双星鞋, 胶片摄影, 收音机, BP机, 垫肩, 自行车, 聊天社区等等, 这些具有代表性和标识性的物件让电影充满了文化气息和历史的厚重。细细品味, 让我有了似《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给我的深深感触。整整一个年代, 社会的变迁导致着人们心理的变化, 而爱情, 电影中主要的叙述对象, 在时间流转间也发生着变化。电影是以《网络时代的爱情》命名, 却与网络时代爱情的特征并不相符。影片背道而驰叙说的主题是希望大家能有一颗珍惜与怀念的心。整个影片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那些逝去的青春和爱情, 都让我们忧伤。但是, 曾经的美好只要还能怀念, 就是幸福的, 满足的。

虽然电影的画面有点粗糙, 但是却没有阻碍情绪的渲染和表达, 反而越是粗糙越是让观众觉得离自己很近, 那些闪着光芒的年岁是不可复制的, 让你我时刻紧紧相依, 不知不觉我们就在彼此的陪伴下长大了。电影的第一篇章很多场景是在北师大校园拍摄的, 当我从电影中看到了自己母校过去的模样, 我在想象, 如今走过的这条路上, 曾经的曾经, 走过怎样的人, 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片尾, 老狼和李雪唱起了《无怨》, 是导演在表达:爱情没有对错, 没有怨恨, 那些青葱岁月我们一起走过, 那些爱的故事我们一起讲述, 结局如何, 并不重要。我们有着一份无法复制的美好回忆。

我们一直拥有, 我们不曾失去。

我们寻找已逝去, 并非已失去。

学生时代的爱情 篇2

事后,男孩问女孩:你看到我陌生么?

女孩回答:不陌生,好像我们很久以前就认识了。你呢?你看见我陌生么?

男孩回答:我也不陌生,和你的感觉一样!上辈子我们是不是就是夫妻啊?

女孩笑了!

一天晚上,他们在通电话。突然,男孩的母亲走过来了,男孩说:你别说话啊,我等下和你说!我妈妈来了。

女孩说:嗯!

等男孩的母亲走后,男孩轻轻的对着话筒说:我喜欢你!

女孩说:你说什么?

男孩说:我喜欢你!

女孩说:我全身都在哆嗦。我的心好像被你打动了!

他们就这样在一起了。近半年的时间,他们每天都很快乐!他们很相爱!

男孩最爱说:我爱你!

女孩最爱说:我不爱你!

每当这段对话完后,他们都会一起笑!

因为男孩觉得她说这话是在开玩笑!

有一天,男孩说晚上去找女孩,但是因为有事情没有去。

他们约定明天再见面。

可是,晚上的时候女孩告诉男孩了一个让他怎么也不敢相信的事实!

那晚女孩哭着告诉男孩:今天我们必须分开了,妈妈不让我们在一起,让我今天就和你分手!

那一刻,男孩震惊了!他的思想一下就没有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问女孩为什么,因为,在那一刻什么对于他来说都比不了知道为什么!

女孩的回答让男孩的心再次受了打击,因为这个结果是那还怎么想也想不到的!

女孩说:他们说你是专科毕业,以后没有发展。他们要我找个好的男人,他们希望我以后能和一个给我好的生活的男人在一起。而你达不到他们的标准,我一直在努力说服他们,可是他们给我的压力太大了!

男孩没有说什么,他没有哭!因为他知道,这一刻他需要坚强,哪怕挂断电话后他哭得歇斯底里,这一刻也不能!

你让我静静吧!求求你!男孩说。

那我一会儿给你打好么?女孩说。

好的!男孩回答.

电话挂断了,男孩拨通了女孩家里的电话。

喂?是女孩的父亲。

叔叔您好,我能和你聊几句么?男孩说。

你是谁啊?我为什么要和你聊?

我…我是CZJ(我不想说出我们真实的姓名,希望大家能理解!)的男朋友。

CZJ的男朋友?你想聊什么?(态度真的很强硬!)

CZJ说您和她的母亲不同意我们在一起,我想和你说说!

你想说什么?你知道你多大么?

黑白时代的爱情 篇3

春风十里,是我寄出的手札

字迹有些潦草,还曾被细雨洇染

春风十里,是你画下的书签

桃花灼灼,燕子斜飞

春风十里,每一缕皆可入药

可愈经年暗疾

草木辨

暗香来自于兰草和茉莉,但

朝颜和三七有着不屈不挠的劲头

它们一直向上。在这温暖之地

如闪电缠绕

还有一些绿色植物,它们可能是

小雏菊,晚饭花,或者镜面草

哦,当我从她们之中终于辨认出

风信子、指甲花和米兰——

我也是辨认出这些草木后面

那清晰浮现的脸

在Z城

那时我喜欢站在远处

去看她。那窄小的、缓慢的流水

安静,且从容

但是现在,我更愿意

置身其中。在她的内部

去触摸每一株水草低头的硬度

去触摸每一粒砂流动的疼

现在,我不說命运

不说远方那沉默的大海

面目全非的湖泊

在我中年的身体里

只余这小小之河——

当她拐弯,我庆幸

我是她未曾说出的部分

风雪考

我们踩着雪去看庙会

十五里山路,走了整整两小时

脚下的积雪咯吱咯吱

像是在诡秘地嘲笑谁

庙会里人真多呀

好不容易在雪花中找到她

那些黑白电影的情节早已烂熟于胸

但我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那时候,雪正在小心翼翼地下着

那时候,锣鼓也正起劲地敲着

那时候,我不小心碰到她的麻花辫

一束火苗,就忽地窜上了谁的脸颊

春日慢

那时没有电影院,没有咖啡屋

也没有玫瑰花和巧克力

但一张夹在作业本中的小纸条

会让你彻夜难眠,让你在黑暗里

一遍遍揣测曙光降临的方向

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

没有短信、QQ和微信

但穿绿衣服的邮差,每周

都会摇响自行车铃铛

送来一缕远方温暖的风

那时没有高铁,没有快递

你只能骑着毛驴去见她

你看那春天的路上,红肥绿瘦

杨花翻飞。一切美好的事物

都将和你一起,在缓慢中抵达

学生时代的爱情 篇4

次年暑假,在广播上偶然听到一首歌,慵懒的午后,一个完全陌生的声音传入耳朵:“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唱这首歌的,是早两年“哼哼哈嘿”的歌手周杰伦。

十年前我们追的男孩,前者开始写而优则导,后者开始唱而优则演。

一、郭韩的十年之变

急速成长的这十年里,曾决然地对商业化的郭敬明充满鄙夷,也曾在专辑《我很忙》过后质疑周杰伦的江郎才尽。启蒙我用华丽词句写作的郭敬明曾是年少时的偶像,但现在的我肯定不会在众人面前承认是他的粉丝。与之相反,早已过了追星年纪的我却仍旧会像个小粉丝一样去买周杰伦的新专辑,去看他的演唱会,去影院支持他的电影作品。

所以,允许我先为渐行渐远的“偶像”郭敬明说几句话。

不够宽容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郭敬明,需要表现出足够强硬的姿态,借用炫富献媚的手段成就自我,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唯有那么做,才能在巨人堆里立足生存。相对于拥有“文二代”背景的韩寒,我更欣赏他的一腔孤勇,所谓时势造就英雄,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备受争议的商业化在本质上并没有那么不堪,任何一个公司的创造者,都需要对旗下的员工负责,特别是文化产业。他的手下都是相轻的文人,感性而又情绪多变,如果自己不足够强势,根本抵抗不了市场经济的层层浪涛。

所以换个角度想,偶像韩寒更多地只是成就了他自己,而郭敬明不仅用他的勤奋成就了自己,还成就了现在活跃在青春文学这一块的团队。

两人的分界线在于一个随性自由,一个踏实奋进;两人的交合点在于对责任的自我定义,一个延续着传统文人针贬时事的道义,一个顺应着时代潮流自我包装成娱乐大佬。

二、再说回周杰伦和郭敬明

周杰伦开启了音乐的新时代,以才华为利剑,谦卑为盾牌,从早期刻意扮“酷”到现今愿意去表达“爱”,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歌迷粉丝,他都不吝谢词。郭敬明开启了文学的新时代,用满身扎人的刺自卫软壳的躯体,从出道时的自卑矫情转变为如今的强势犀利,他谁都不爱,只爱自己。

比周杰伦唱得好的歌手大有人在,比郭敬明写得好的作家同样数不胜数,但他们却能在各自的领域以胜利者的姿态屹立十几年。由此可见上帝是公平的,今天红得发紫的这两个人,混娱乐圈的不高大帅气,混文学圈的被批抄袭起家。而背后,一个曾很长时间睡在公司的地板,另一个也曾迷失在上海的高楼和人群之中。

没有太多交集的两个人,几乎又是在同时“交手”。郭敬明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小时代》,票房一路高歌;面临转型期的周杰伦也将自己的第二部电影《天台爱情》成功送上。

心底而言,我并不希望执笔书写文艺的小四,变成现如今居高临下的世俗商人,更希望他能像最初时,满心想的、憧憬的,都是如发生在浪漫天台的爱情故事的唯美诗人。另一边,我知道周超人还将在他的小时代里继续飞行,只要他不嫌弃,我会尾随到他60岁演唱会那天,带上如我现在这个年纪的我的孩子,告诉他:“老爸跟这个人跟了整整三十多年,现在他老了,我也老了!”

高中时代的爱情故事 篇5

班长告诉我,他派了一个数学好的男生跟我同桌,以助我数学一臂之力。我一扭头,咧嘴惊叫:“啊?!”一张苍白的脸正对着我:吸血鬼呀!吸血鬼一言未发,趴在桌子上睡觉了。

一天,数学老师宣布要进行一次数学摸底考试。我想问吸血鬼数学怎么样,可他又在睡觉……摸底分数出来了。汪小洋的分数仅次于班长。他天天睡觉,怎么可能啊!

周五我跟汪小洋值日。他坐在桌子边发愣。我哗啦哗啦往前扫,扫到我的桌子下,撞到桌子腿,桌子上的笔滚下来。我正想去捡,汪小洋也来捡,我俩的头撞在一起。“你的头怎么这么硬?”汪小洋拿着我的笔,喉咙里发出吸血鬼的声音。啊!我扔下扫把,拔腿就跑。

一天放学,关心说他明天生日,要请大家吃一顿。我问汪小洋明天去不去,他点头答应了。哈哈,我可以趁机观察一下吸血鬼进食情况了……

汪小洋给关心买的礼物是一团绿绿的、黏黏的东西,用手一挤,竟然出现一个凸着白眼球的骷髅!关心看了倒退三步,作呕吐状。

关心的爸妈做好一桌子饭菜,就出门了,把空间留给我们。吃完饭,朱莉建议来个化妆舞会。刚说完,就有人配合,曹天笑咬着剥好的香蕉当舌头……马得牛负责灯光,他蹦哒着守在可控灯那,随着音乐的节奏拧着灯。

只有一个人没有化妆,就是汪小洋。可他比谁都像化了妆。夜晚,他的脸色越发苍白,右手在捏那绿东西,夜光白眼骷髅在诡异地闪光。

忽然,曹天笑一声大叫,原来他的手不小心被水果刀划到了,流血了。这时,汪小洋的脸上起了剧烈变化。他的眼睛越瞪越大,啊,吸血鬼见到血,他吸血的欲望就不能遏制了!我的手紧紧抓住了一个凳子腿。一旦汪小洋扑过去,我就拿凳子砸他。谁知,他转过身去,却倒在地上。事不宜迟,我抽过绑捆蛋糕盒的带子,把汪小洋的手拴在一起。

就在这时,关心的爸妈回来了。他们问清原委,关心的爸爸说了句“胡闹”,就剪断了绑汪小洋的带子。关心的妈妈喂了他几口红糖水。汪小洋醒了过来,缓缓地说:“我晕血。”

第二天,汪小洋跟我摊牌,说他不是吸血鬼。上课睡觉是他觉得太无聊。能考高分,因为他是复习生。

理性时代的伟大爱情 篇6

达尔文显然是个性格温和的人,喜欢和女人闲聊,他就是要找传统的贤妻良母。他并不是没有别的选择。朋友家的三位女儿,个个博学聪明,能跟他辩论哲学和科学,更能容纳他的怀疑论。他找上了从小认识的表姐爱玛·韦奇伍德。爱玛一口答应达尔文的求婚——这个爱听女人唠叨的男人,女孩子似乎都当他是理想丈夫的材料。她只是要求达尔文对信仰保持开放心态。两个半月后,他们就结婚了。

女儿安妮的去世未能摧毁达尔文的婚姻,在爱玛的时代,女儿安妮的病故很容易被认作是对自己“不道德”行为的惩罚,比如说,嫁了一个不信上帝的男人。但爱玛从未如此认为。两人都深爱安妮。眼见安妮停止呼吸,达尔文自己也病倒在床。他对爱玛说:我们更要互相珍重。爱玛答道:你要记住,你永远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达尔文深受打击,再也不信上帝。每到周日,他陪着爱玛和孩子走到教堂。妻子带孩子进去做礼拜,达尔文却孤身在镇中散步。

爱玛未必同意《物种起源》中自然选择的观点(而不是上帝创造),或许她都未必感兴趣。但也正因为如此,爱玛可以代表当时的未受过科学教育的信教大众,对《物种起源》手稿作出第一反应。爱玛仔细阅读了手稿,改正拼写,改正标点,并建议达尔文将一些容易刺激信徒和教会的段落写得语气温和一些,论据更清楚一些。

如果当初不结婚的那一栏里理由再多一些,如果达尔文保持单身,继续生活在倫敦的知识分子中间,如果不是和爱玛结婚,他很可能写出一本较为激烈的书。由于爱玛的参与,对书中观点的争论,多少能摆脱感情的羁绊,而集中于事实和逻辑。

《物种起源》初版于1859年。十二年后,达尔文又出版了《人类的由来》一书。不管人猿同源如何有争议,《人类的由来》一书,显然对达尔文夫妻的感情毫无影响。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他们存活下来的最大的女孩子埃蒂嫁人了。达尔文告诉她:我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要完全归功于你的母亲——你应以母亲为榜样,你的丈夫将会爱你有如我爱你的母亲。

达尔文早于爱玛十四年去世。有一个传说,说他在去世前皈依了信仰。或许,是为了安慰爱玛的天堂不得相见的悲伤?没有这回事。在爱玛的日记里,未曾发现此类记录。达尔文至死是一个坚持自己立场的科学家。

两个至死在最重要的意识问题上互不改变的人,相亲相爱活了一辈子。

学生时代的爱情 篇7

1. 背景介绍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哈代最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哈代用一种最简朴的叙述方将主人公的悲剧婚姻叙述的深入人心, 强烈的撞冲击了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 披露了当时社会最黑暗的一角, 这也就决定了这部书定不能一帆风顺。书籍一经出版就引来了社会各方面的强烈不满, 威尔菲尔德大主教曾当众将书烧毁, 甚至是哈代的妻子都对丈夫的这本书产生了担忧, 认为他写的东西中有不道德的因素, 这也加剧了夫妻之间的矛盾。但是, 哈代没有被这些困难和质疑吓到, 他固执的认为《无名的裘德》是他写的最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 这部小说能够最深刻的阐明他的观点, 社会道德应该及时的进行革新。小说《无名的裘德》透彻的展现了主人公的死亡过程, 体现了对生命个体的关怀, 和个体存在的价值的拷问。

2. 婚姻的背叛

《无名死亡裘德》出现的年代是一个婚姻观念较为保守的年代, 人们一直将婚姻当成上帝赐予的一种美好生活, 男女双方只要经过了神圣的婚礼仪式, 就必须共度此生, 离婚是一种违反上帝旨意的行为会被人们唾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一纸契约成为了是婚姻的基础和保障, 真正的感情流露却是成为了不道德的行为。

主人公裘德和淑是表兄妹, 在裘德和淑没有见面之前, 裘德就和艾拉贝拉发生了关系, 但他依然和淑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没有感情和爱情基础的婚姻注定是乏味的, 裘德的生活并不幸福。艾拉贝拉也只是将裘德当成一种获得利益的工具, 当没有了利用价值之后便会像丢垃圾一样, 将裘德丢掉。生活在这样的悲剧中, 裘德深刻的感受到只有同气相求的人, 才能共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草率的婚姻带来了生活的不幸, 让他们两人开始分居, 最后失去了沟通。

3. 命运的悲剧

裘德和淑的悲剧婚姻是一个时代的挽歌, 他们的纯真的爱情也被“吃人”的社会扼杀。在维多利亚时代爱情会被传统的观念扼杀, 那些固有的传统的道德准则是人们通往幸福快乐路上最大的悲哀。裘德的一生都在追求, 不断的追问着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他一次次的失败, 这也让他对死产生了焦虑, 对生绝望, 最后选择赴死。

3.1 对死的焦虑

当人清楚的认识到死亡已经近在咫尺时, 才会认真的对待生命。死亡的焦虑是在人们意识到死亡时自由虚无和徒劳的等待的时候产生的, 这种焦虑伴随着人的一生。裘德他害怕人生的终点只有虚无和等待, 所以他就不断的和周围的环境进行抗争, 尽管与痛苦相伴, 但是依旧在不断的追求。裘德为了追求人生的价值, 他去了基督寺, 但是学院的院长却将他冷酷的拒绝在了门外, 这让他的幻想覆灭, 后来他又想去一个神学院。当一个人的希望破灭之后, 便会作出新的人生选择。势力的教育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 学院院长对底层的人民有歧视, 在他的眼里裘德低人一等, 就不应该有追求精神充实的权利。裘德却在用自己的努力在向这些人反抗, , 他全力以赴突破困境, 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裘德渴望实现生命的价值, 追求真正的的自我, 他的内心自始至终都有对死的焦虑。

3.2 对生的绝望

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一场盛宴, 无论你怎么思考都要面对一死。对死亡的思考是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 裘德透彻的意识到自己身处一个残酷的世界, 并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周围的事物正以各种形式压挤着他的生命。现实和理想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他对生早已绝望。裘德的精神和现实之间出现了脱节, 让他透不过起来, 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甚至是绝望, 于是他渴望用死亡来了解周围的一切, 甚至极端的认为如果不出生会更好。他绝望的情绪得不到社会的安慰, 极基督教大学的拒绝, 情人的抛弃, 孩子的死亡, 爱情的离开, 这一个个残酷的现实向他走来, 当他不得不对生活妥协的时候, 他便对这个世界绝望了。

3.3 对死的选择

在裘德复婚之后, 他更加透彻的认识到了生存的荒谬, 他们两个人做错了, 应该一道逃跑, 然而淑却拒绝了他。在人生的灾难面前, 裘德这一次的屈服了, 他选择了自觉的走向死亡。其实说到底即使裘德作出了死亡的抉择时也并完全的屈服于荒谬的现实。死亡是他最后的高贵的抗争, 他不断的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却被冰冷的现实一次次击垮, 生存没有了支撑和附着, 于是他选择了死亡。他用死亡的方式向现实彰显着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

小结

哈代的婚姻观念是超越时代的, 不能被当时大多数人理解。哈代将自己的感情观通过两个主人公的相爱、反抗、相离表达出来, 体现了对真爱的追求, 以及对传统的婚姻制度的抨击。

参考文献

[1]邱维平.用空间批评理论解读哈代《无名的裘德》[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19 (1) :12-13.

[2]汪伟.时光的悲哀, 时代的悲哀——从功利主义角度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小时光老人的抉择[J].巢湖学院学报, 2014, 25 (2) :24-25.

学生时代的爱情 篇8

一、《伤逝》――封建专制藩篱下的爱情悲歌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写的是一对被“五四”新文化运动唤醒的知识青年子君和涓生, 受到易卜生主义的影响, 讲婚姻自由, 重个性解放, 对旧势力进行坚决的反抗, 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 打碎旧礼教的枷锁, 自由结合了。但没多久, 他们美妙的幻想, 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他们头年暮春组织起来的小家庭, 第二年初春就解体了。主人公子君负着空虚的重担, “在严威和冷眼中”走进“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涓生又回到了会馆破屋里那“寂静和空虚”中。

从子君的身上, 我们看到封建社会及其制度对女性的扼杀, 即使是子君那样勇敢地从封建桎梏中冲出来, 最终仍成为追求个性解放的牺牲品。

子君是受到“五四”洗礼的知识青年。她敢爱敢恨, 有叛逆精神。为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婚姻幸福生活, 子君果断地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 和涓生租屋同居。“我是我自己的, 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五四”时期觉醒者的呼声, 是中国妇女强烈地向社会要求独立地位呼声。在那个封建思想统治极为严酷的时代, 子君发出这样的呼声, 无疑是石破天惊。这是对封建思想蔑视与否定, 对封建婚姻制度背叛和挑战;这是女性争取婚姻自主行为的人性觉醒标志, 是妇女寻求解放迈出的真正的第一步。不过可悲的是, 子君只走一步, 就停止不前。随着涓生被解雇, 家庭经济陷入困境, 子君与涓生的感情逐渐出现裂痕, 最后两人不得分手。子君回到冰冷的封建家庭后, 不久便死于无爱的人间。无疑子君的悲剧是时代悲剧, 客观上是封建社会及其制度对她的扼杀, 主因是经济压迫。”假如没有封建势力的经济压迫, 使这个小家庭失去经济来源, 子君就不会成为涓生的拖累而遭抛弃。这是子君的失败的原因之一。

子君的失败, 主观因素显而易见。她死于自身“未褪尽旧思想”和依赖性;她死于自己的懦弱庸俗和谋生无力。子君一心追求的只是婚姻自由, 目标如愿后, 就把所有的心思和希望投入那个用爱组建的小家庭生活当作整个人生意义, 把自己幸福生活寄托在涓生身上, 而忽略婚姻家庭支柱的经济基础。当家庭经济出现危机, 她的幸福梦将要打破时, 她曾振动过的翅膀已振动不起来。经济的压迫, 使用权谋生无门的子君, 不得不回归封建家庭, 最后无声地死去。鲁迅在早前所写的《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 曾深刻地指出:脱离现实的经济斗争, 妇女的个性解, 只能是说诳和做梦。子君正如娜拉那样, “不是堕落, 就是回来”。无独立经济地位, 没独立自立意识, 只能依赖他人的女性, 是注定要在家庭和社会中遭遇不幸。子君的可悲之处, 在于其身的思想局限与认识局限。

鲁迅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从相爱到分离, 从奋斗到幻灭的爱情悲剧, 愤怒地揭露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狰狞面目和丑恶本质, 批判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爱情至上的虚幻信条, 形象而深刻地表达社会解放是个人解放和婚姻自由的前提这一卓越思想。

二、《小二黑结婚》――民主政权佑护下的爱情赞歌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 发表于1943年5月, 1946年8月26日《解放日报》发表周扬的《论赵树理的创作》一文, 盛赞《小二黑结婚》“是在讴歌新社会的胜利”。

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 可是遭到多方的反对。一是小二黑那个学道算卦, 看着黄历过日子的爹, 因为算出了两个年轻人八字不合, 命相不对, 所以极力反对;二是小芹那个从来就有点小风流的娘, 也借着跳大神来以不投姻缘为由大肆反对;三是那对一直垂涎于小芹美貌的村里的恶霸——金旺兴旺两兄弟, 他们甚至借着手里的小权, 把两个处于热恋的年轻人捆到村公所。到此开始了故事高潮, 村公所里的区长于法于理上给小二黑他冥顽不灵的爹上了一堂婚姻自主课;小芹她那个偏爱老来俏的娘却因城里人“异样”眼光和讥笑改变初衷;最畅快人心的当然是揭发金旺兴旺两兄弟恶行, 除去他们的权力。最后小二黑和小芹借着自由之风之先河, 有了大团圆结局——结婚!

小二黑和小芹是年轻的进步力量的代表, 他们争取婚姻的斗争, 展示新生事物一定要战胜旧事物的历史大趋势。赵树理赋于小二黑和小芹的个性都很有勇气为自己的谋求幸福, 他们的时代也是可谋求幸福。所以哪怕多方反对, 小二黑也“不怕。”小芹甚至嗔怪母亲“谁要嫁谁嫁去”, 村里甚至因为他俩自由恋爱和结婚除掉金旺兴旺那对恶兄弟, 当然人人称好。

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创造一个全新的妇女形象小芹。在小芹身上, 一改悲悲切切、命运任人宰割的传统妇女形象, 她不再听命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对爱情积极主动, 努力争取, 充分表达解放后的女性的开放与觉醒。同时, 小芹命运的改变和愿望的实现, 并非取决于她个人的愿望, 事实上小芹个人的意愿遭到强大的对抗性力量, 如果仅凭她势单力薄的个人意愿是无从实现。重要的是, 个人意愿有政治保障, 她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人民政权。《小儿黑结婚》中的区长、作为权力的象征不仅具有绝对权威, 也是正义和公理的化身。在他主持下, 小二黑和小芹终于能高唱一曲爱情赞歌。

从《伤逝》到《小二黑结婚》, 两者同样都是要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 去打破黑暗的现在生活, 去追求自由幸福生活。《伤逝》带给人们的是感伤的思考, 《小二黑结婚》带给人们是鼓动的力量。《伤逝》比《小二黑结婚》多了几分清醒, 对爱情, 对女人又多了几分思索。女人须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女人所仗仰的爱情也须依附在物质基础上, 这对唤醒女权意识有重要启发意义。

摘要:爱情作为重要的社会和人生问题, 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本文通过比较两个不同时代环境下的爱情故事, 说明追求爱情婚姻自由, 真正实现个性解放, 须同改造社会的斗争结合起来, 才有出路。

关键词:时代环境,爱情,斗争

参考文献

书信时代的爱情和浪漫 篇9

不再写信的现代人

这才多少年啊,书信就成为了过去。谁还记得上次用信纸用笔给某个人写信是什么时候吗?写完挑选好邮票贴好,走去邮局寄又是什么时候呢?

可是,只发短信、写电子邮件的后来人,能了解信的纯手工流程所具有的美感和写信人千回百转的小心思吗?要知道,用什么信封、哪种信纸、小小的邮票都可能寄托着寄信人内心的小九九,是走了多少路,比较了多少家小店才找到的可心之物,希望收信的人不仅读到了信里的深情,还有信外的诚意和用心,更别说写信人绝对个性化的手写体,不管什么样的字体,龙飞凤舞也好,细腻娟秀也好,甚至蚁爬蛇行也好,字体都是除了相貌和指纹以外无可替代的那个人的一部分,因人而异,因笔不同,因心情而变。在无法亲见熟悉容颜的情况下,见其字如见其人,也算是安慰。觉民烈士的“意映卿卿如晤”几字,写信、读信两个时刻天人永隔、刹那成永恒,让当时那个收信人痛得如同昏迷,让今天的我们潸然泪下,让歌者替那个收信人写了无法投递的信:“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可是在标准化、格式化的今天,你认为,用遍电脑里哪种字体,是宋体、楷体GB2312、方正舒体、还是华文新魏能让亲爱的意映卿卿如晤呢?

信中自有深意

从收藏的角度,书信也更有质感。一沓沓,一捆捆,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实在。对恋爱中的人来说,那一封封的信就是情感的史记,他们在写信的同时,也做着自己爱情的太史公,多年后修成正果再来翻阅发黄变脆的信,看到当初的慌乱、迟疑与心动也会会心一笑吧,如果有心把两人的两地书放在一起对照阅读,其中的对答与呼应、自说白话、甚至鸡同鸭讲回过头来看都是别有一番甜蜜和温馨,如果文才斐然如鲁迅前辈,出本两地书也是文坛佳话啊。即便夭折的爱情、未遂的恋爱,总有些书信因为有自己的情感和记忆在,搬了多少次家都舍不得丢掉的,哪怕都已经有了幸福的归宿,也还会悄悄把它们收到箱奁中,放在某个秘密的地方,甚至和那些压箱底的嫁妆一起带到新家,在某个时候拿出来回味一下曾经的沧海,想想曾经有过的那个人和当时的自己。还有那些写了撕,撕了写,写好了却未曾寄出的信,当年未寄现在更是事过境迁不会动念寄出,何况收信人都像断了线的风筝早就不知所踪,却还始终留着,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最后,是不是就是:“我的遗物里有没有寄出的信,你的生命里有没有等到的人”?

而在绝情时刻收回寄出的情书,不管是把它们撕了还是付之一炬,都是很具仪式感的分手行为,令人陡生挥剑斩情丝的气概。既然情都没了,还留着这些信件干什么呢?没有剑,就姑且以信当剑吧。这原本是属于我的东西,我有生杀予夺的权利!而且收回这一行为绝对是为精神层面的断绝提供了物质形式上的保证,做到真正的毁尸灭迹。“我收回了写了一夜的情书,我收回了我的爱”,这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能想出的对负心人的最好的惩罚吧。可是搁在今天,短信、邮件发出去了,收回?咋收回呢?这一堆二进制的虚无缥缈的代码,删了,那也得对方删啊!就算删了,也还有硬盘呢,万一前男友没有把硬盘格式化,再恢复了或者送出去修了,都会有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另起风波的危险!而且,请比较一下:撕了,烧了,删了,这三个词哪个说出去听上去更有力度、质感和画面感,更恶狠狠呢?

如果是多年以后下决心把书信当做过去的象征烧掉以示告别,又会怎样呢?《那个下午我在旧居烧信》里,达明一派幽幽地唱:“从头重认束束书信,从头重认着你字,从层层叠叠箱子里,从从来没细认面前,即倒的故居”,这样一边读一边烧,对烧信人心中的旧爱来说,真不知道是埋葬的意味多,还是纪念的意味多。何况“听往日声音,如水一般日子淌过,如风的呼吸记忆于我面对旧时,看岁月燃烧”,就像黛玉葬花。说的人呢说葬的是花,可葬的人呢心里想的是自己。

最后一缕青烟在余烬上也消散了,如果有灵魂,那些已成灰儿的信们是不是也会在心中默默呼唤:嗳,那些失落的,被风凭吊的,魂兮归来!

上一篇:综合性康复护理下一篇:注重效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