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共11篇)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 篇1
汉语国际教育141 郭婉莹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北京的四季》 课程教材:《发展汉语 中级综合1(第二版)》 教学对象:汉语水平中级的来华留学生 教学人数:15人 授课学时:90分钟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生词,并学会其读音、用法; 2.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比较流利地表达课文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掌握生词的读音及用法;
2.要求能够正确明白课文大意,正确回答问题; 3.要求能掌握重点句式的用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把......V得+C”句式的用法; 2.掌握“就拿......来说(吧)”句式的用法; 3.掌握“一”放在名词前表示“整个儿”、“全”或“满”的用法;
4.掌握“不知(道)......多少/多(么)......”强调数量多或程度高的用法; 5.掌握“管A叫B”的口语表达格式;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情境教学
五、教学用具
PPT课件 音频 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1.提问学生刚刚结束的暑假去了哪些地方玩,这些地方的夏天有什么特点? 2.PPT展示北京的夏天,让学生用一两个学过的词说说北京的夏天有什么特点。3.PPT展示北京一年四季的图片,教师带读生词:四季,学生跟读。
4.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音频,边思考课文旁边的问题,试着把答案用横线划出来。
(二)课文1-3段学习【15分钟】 1.提问:“我”为什么永远忘不了北京?
回答:“因为我在那里住得太久了,仿佛树生了根一样。” PPT展示树根的图片,教师带读生字:根,学生跟读。
PPT展示学过的旧词:好像,类比出新词:仿佛,带读生词,学生跟读。
2.提问:“一半的人生”是指“我”人生中的哪几个时期?
回答: “童年、少女、妇人”
PPT展示少女、妇人的图片,教师带读生词:少女、妇人,学生跟读,问学生身边有哪些人是少女,哪些是妇人。
PPT展示生词:度过、熟悉,带读,学生跟读。
3.提问:春天,北京人有个什么习惯?
回答:“人们纷纷来到西山,争着往山上爬,看谁先爬上那个最高的山头。” PPT展示表示纷纷、争的动态图片,带读生词:纷纷、争,学生跟读。
4.提问:北京春天最主要的花儿有什么?
回答:“牡丹花和芍药花。”
PPT展示生词:然而,带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说出它有表示转折的意思。
5.提问:为什么说北京的春天美丽而短暂?
回答:“有时一夜大风,就把花儿吹得不成样子,几阵大风就送走了春天。”
PPT展示生词:短暂,带读,学生跟读;用手势比较长和短的区别,引导学生说出反义词:长久。
PPT展示生字:阵,带读,学生跟读。
6.PPT展示例句“有时一夜大风,就把花儿吹得不成样子了。”
教师借助综合注释1表格中的示例讲解句式“把......V得+C”。
即时口头练习:抽点学生口头做综合注释1“试一试”,教师即时点评。
(三)课文4-5段学习【20分钟】 1.提问:“我”是怎样享受夏季黄昏的?
回答:“喝一杯茉莉花茶,看一本心爱的书,听着蝉的叫声,享受安静。”
教师拿出一瓶茉莉花茶,带读生词:茉莉花茶,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描述茉莉花茶的味道。
播放蝉叫的音频,带读生字:蝉,学生跟读。
PPT展示黄昏的图片,带读生词:黄昏,学生跟读。
2.提问:北京夏季的雨后是什么样的景色?
回答:“一阵大雨把天空和世界洗得干干净净,空气变得格外清新。” PPT展示暴雨的图片,带读生词:暴雨,学生跟读。
PPT展示学过的旧词:特别,类比出新词:格外。带读生词,学生跟读。
PPT展示生词:清新,带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用一两个已学的词替换清新,辅助理解。
3.提问:雨后“我”喜欢做什么?(两个方面)
回答:看雨后的红墙和绿瓦;到北海公园划小船。PPT展示瓦片的图片,带读生词:瓦,学生跟读; PPT播放划船的动图,让学生一边模仿动作一边读出生词:划船,教师纠正错误的读音。
4.提问:文中“红墙和绿瓦”指的可能是什么建筑?
PPT展示几张“红墙和绿瓦”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各种自己的理解,教师予以点评。
5.提问:“我”为什么最喜爱文津街?
回答:“走过那里,就会想起历史。” 教师用手势演示动作“经过”,带读生词:经过,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做手势。
6.PPT展示例句“就拿水果的种类来说吧,那真是太多了:枣、葡萄、梨„„”
PPT展示生词:上市、种类、属于,带读,学生跟读。PPT展示枣的图片,带读生字:枣,学生跟读。
教师借助综合注释2三个例句讲解口语格式“就拿......来说(吧)”,说明该句式跟“比如”的异同。
即时口头练习:抽点学生口头做综合注释2“试一试”,教师先示范做第一题,其余由学生回答,教师即时点评。
(四)课文6-9段学习【30分钟】
1.提问:为什么说“北京的秋天很长”?
回答:“从树叶变黄,到水面结冰,都属于秋季。”
PPT展示结冰的动态图片,带读生词:结冰,学生跟读。
2.提问:北京人通过什么感受到秋天的到来?(两个方面)
回答:“树叶变黄;水面结冰。”
3.提问:从西来顺门前的招牌可以看出,北京人秋天特别喜欢吃什么?
PPT展示不同招牌的图片,带读生词:招牌,学生跟读。
PPT展示学过的旧词:如果,类比出新词:假如。带读生词,学生跟读。
4.提问:为了吃涮肉和烤肉,人们要做什么?
回答:“从外地运来很多只羊。”
PPT展示表示“涮”和“烤”的动态图片,带读生字:涮、烤,特别讲解涮跟“水”有关,烤跟“火”有关因此偏旁不同,学生跟读。
5.PPT展示例句“一路上都能闻到烤肉香。”
教师借助综合注释3三个例句讲解“一”放在名词前表示“整个儿”、“全”或“满”的用法。
即时练习:学生做综合注释3“试一试”,教师即时检查正误。
6.PPT展示例句“一天不知要从外地运来多少只羊,才能满足北京人的馋嘴呢!”
PPT展示人来人往和运的动态图片,带读生词:人来人往、运,学生跟读。PPT展示生字:馋,带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用一两个已学的词形容“馋”。
教师借助综合注释4三个例句讲解“不知(道)......多少/多(么)......”强调数量多或程度高的用法。
即时口头练习:综合注释4“试一试”:教师读前半句,让学生回答后半句。如出错,教师及时纠正。
7.提问:深秋,年轻人要为什么事做准备?他们是怎么做的?
回答:“溜冰;从床底下拿出休息了一年的冰鞋,把它擦得亮亮的,等着北海结冰。” PPT展示冰鞋的图片,带读生词:冰鞋,学生跟读。
8.提问:“寻找秋天”是指什么?
回答:“去西山看红叶。”
PPT展示表示寻找的动态图片,带读生词:寻找,学生跟读。PPT展示郊游的图片,带读生词:郊游,学生跟读。
9.提问:最先去秋游看红叶的是什么人?
回答:“大部分是青年学生。”
PPT展示苹果红跟红透的区别的图片,带读生字:透,学生跟读。PPT展示生词:大部分,带读,学生跟读。
10.提问:看完红叶,北京人还有一个什么习惯?
回答:“带几片红叶回来,夹在书里。”
PPT展示初秋和深秋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大致区别,带读生字:深,学生跟读。
(五)课文10-11段学习【13分钟】 1.提问:这篇文章是在什么季节写的?
回答:“冬季。”(让学生说出从哪里知道是冬季。)
2.提问:在“我”的记忆中,“心里儿美”是怎样的?
回答:“绿皮红心儿的萝卜。”
PPT展示学过的旧词:美味,类比出新词:可口。带读生词,学生跟读。
3.PPT展示例句“北京人管一种绿皮红心儿的萝卜叫‘心儿里美’。”
教师借助综合注释5表格中的示例讲解句式“管A叫B”的口语表达格式。
即时口头练习:抽点学生口头做综合注释5“试一试”,教师即时点评。
4.提问:“我”是在什么季节离开北京的?
回答:“秋季。”(让学生说出从哪里知道是秋季。)PPT展示生词:来不及,带读,学生跟读。
5.提问:为什么“协和医院的绿瓦”令“我”难忘?
回答:“协和医院是北京最有名的医院之一。”
教师用手势做“绕了一圈”的动作,让学生明白意义后带读生字:绕、圈,学生一边跟读一边把手势做一遍。
6.提问:请说说“我”离开北京时的心情。
回答:“心在流泪,那是一种离开母亲的感觉。”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写完综合注释口头完成的部分练习2.完成课文后面的综合练习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 篇2
( 一)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提不起兴趣。很多外国学生反映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缺乏吸引力, 枯燥乏味的课堂让学生对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提不起兴趣, 很多学生往往刚开始学习汉语便因此失去了兴趣,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枯燥没有活跃性, 缺乏幽默语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外国学生对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方式的要求, 很多学生本身水平过低, 对汉语的学习仍处于懵懂的状态, 然而一些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不会运用听说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依然墨守成规地按照“教师讲课, 学生听课”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这不禁让外国学生感觉到无趣[1]。课堂上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所讲的东西学生不是不感兴趣就是根本听不懂, 这无可厚非会让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与此同时, 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讲究的是互动和交际,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实际上, 在很多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 教师采取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比如, 教师按部就班对照教案讲解, 学生坐在下面只能听和记, 往往一堂课下来, 学生和教师之间并没有任何的互动, 学生不知道教师讲的是什么, 教师也不知道学生是否听懂。加之很多教师只顾一味讲课, 丝毫不理会学生渴望张嘴说话和提问的需求,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 对固有的知识点一遍遍重复, 单调的教学方式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汉语的兴趣和欲望。
( 二) 教师用大量的练习代替讲解。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 “精讲多练”是值得提倡的, 因为对于初级语言的学习, 其过程可以称为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而在培养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在遵循“精讲多练”这一原则的情况下, 往往出现了一个误区, 就是他们用大量的练习代替了讲解。由于学习初级对外汉语的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汉语, 汉语水平也相对过低, 所以对于很多综合课堂上所学的问题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 比如, 学生听不懂老师说的话, 或者很少有机会张嘴说汉语。然而很多教师觉得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 过多的讲解对于外国学生而言用处不大, 于是干脆只让学生对句子和汉字的写法进行死记硬背, 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让学生进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训练。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 这种只重视练习而忽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方式很常见, 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 大量多练习, 却并不解答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语言创造力的培养。
二、完善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方法的建议
( 一) 根据教学对象制定不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设计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完成的备课内容, 根据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 教师所要制定的教学设计也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任课教师需要制定的教学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分析, 比如, 根据年龄的不同, 教师需要对所制定的教学设计作出相应的调整, 对低年级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进行如游戏教学, 对高年级年龄相对比较大的学生进行更容易接受的知识教学等。而且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任课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对象学习汉语的不同目的来进行教学设计的设定, 比如, 在校学生对学习汉语的需求与社会人士对学习汉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教师应该在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之后, 对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完善。与此同时, 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任课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因为学生才是教学形式的主体[2]。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以此来增加学生对学习汉语的信心, 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比如, 很多留学生在来到中国之前对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十分了解, 自身汉语水平也比较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不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更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所以教师必须要在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中, 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汉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 二) 掌握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的提问技巧。众所周知, 对于教师的提问, 很多学生都表示紧张和害怕,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 这样的表现尤为显著。因为学生的汉语水平本身比较低, 汉语基础薄弱, 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很多学生并没有准确的答案。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掌握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提问的技巧, 用成功的问答来指导学生发挥其认知的能力, 并且激发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 以此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让学生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中, 提高自己学习汉语的综合能力。
1.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提问中, 教师不应该在发问之后马上叫学生起来回答。因为学生大多处于汉语基础薄弱的状态, 不能够第一时间明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这样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有压力。如果可以给学生短暂的时间用来思考, 学生才可以真正做到理解并明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后再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探索问题的答案。因此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 需要用短暂的时间来领悟, 教师可以等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解之后, 再要求学生作答。
2. 在点名提问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叫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比如, 如果遇到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提问。如果遇到相对比较难的问题, 为了避免不知怎么回答问题的学生尴尬, 可以选择那些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因为过度的紧张是不利于学生进行汉语的学习的, 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适量保持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紧张度。
3. 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任课教师应该保证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有目的并且有效。在提问的同时, 教师应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听得懂并且理解。比如, 某一段课文需要朗读的时候, 教师应该准确检查这个学生的吐字发音等, 而不能走马观花地听完便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置之不理。教师对提问的不负责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汉语产生应付了事的念头, 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 也让教师浪费了自己教学的时间[3]。
( 三)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 来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习汉语, 从而掌握到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比如, 教师在讲解“和……一样/不一样+ adj”这一语法的时候, 可以准备两种颜色的卡片, 将每种颜色的卡片剪成不同大小, 并确保每一张卡片都可以找到其他一张和它同样大小并且颜色不同的卡片。教师将所有卡片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让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张, 然后让学生们将自己手中的卡片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直到所有学生都找到和自己手中的卡片大小相同而颜色不同的另一张卡片。在此过程中, 每两位学生对比一次手中的卡片, 双方都要说“我的卡片和你的一样/不一样大。”这样简单有趣的小游戏不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可以玩得开心, 又有效让学生掌握“和……一样/不一样+ adj”的语法结构, 一举两得。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中, 教师善于运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会对教学过程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 教师也应该针对教学游戏的特点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互动性和目的性。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 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并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同时也应该注意,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中, 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的方式, 更要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掌握更多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对此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意识, 在课堂上不能只是为了游戏而进行游戏, 更要想办法让学生融入其中, 从而对汉语进行更好的学习。
( 四)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有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兴趣, 在欢乐的环境下对汉语进行更好的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 研究并实施其他不同种类的新兴教学方式, 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让学生由衷地想要学习汉语, 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综合能力。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将电影、电视等片段播放给学生看, 来让学生对所看到的场景进行模仿, 在学习初级日常会话的课堂上,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电影片段, 随机分组来进行观摩和模仿, 以此来进行汉语的学习[4]。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歌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他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舒缓自己的情绪, 在记歌词的同时, 掌握汉语的语法和句意。
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好处, 教师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学生就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这样不仅有效提高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也使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龚怡萍.游戏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综合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5
[2]历贝贝.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师会敏.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185~186
[4]刘若云, 林柱.汉语课堂教学录像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124~126
[5]赵婉君.浅谈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5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 篇3
而综合课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汉语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与口语课相比,综合课上的教师语言应占更大的比例,但如何恰当地平衡讲练比例,形成语言的内在建构,提高综合课的教师语言质量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研究对象、相关文献研究和指令语使用建议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和说明。
一、研究对象
根据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指令性语言”中的“指令”意为“试图使听话者做或不做某些事情”。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目标是引导并促使学生说汉语、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一切有助于或者有利于引导学生说出汉语、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语言都可以被称为“指令性语言”。从狭义上来说,“指令性语言”指的是用于实施教学步骤和用于规范学生行为的课堂教师语言。
本文研究和考察的对象是狭义上的指令性语言,主要包括:引发学生行为的指令,如告知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打开课本并翻到具体页数等;控制课堂纪律的指令,即组织和维持课堂秩序、制止与学习无关的行为等;实施教学活动的指令,如开始或结束一项学习活动、组织教学活动(听写、领读、齐读等)。
二、相关文献研究
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其上位概念“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多以宏观、理论性、定性的研究为主。
彭利贞(1999)强调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编制教学语言的必要性等理论性问题;孙德金(2003)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教学语言研究的意义、理论基础和目标以及研究方法。
在这之后,学者们纷纷从课堂教学语言的构成、特点、功能类型等方面定性式地对其进行研究讨论,如白朝霞(2005)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的特点和组织原则;吴艳(2010)对2009年前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和分析;傅传凤(2011)将教学语言分为课堂用语、教学内容用语和师生交流用语三种功能类型。
只有少数学者以定量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研究,如饶勤(1998)提出了要对教学语言进行量化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分析方法;王祖嫘(2003)收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料,并对其中的词语和句子的使用情况作了量化的统计与分析;张婧(2005)同样试图通过语料分析,弄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的词句特点。
另一类是对课堂教师指令语的研究。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其中,刘晓琳(2007)对外语教师课堂指令语的形式进行了观察分析。王慧丽(2011)从语料着手,对综合课课堂语言进行了分类研究,包括指令、提问和反馈三种类型,再对语料进行量化分析和总结,得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语言的相关结论。马悦(2013)就实习教师及经验型教师的课堂指令语语用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揭示差异背后教学理念与课堂话语的关系。
从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涉及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并不多,且以初级阶段为主。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不同阶段的指令语应有差别,只有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课堂指令语,才能既保证学生明白学习任务,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无意识的目的语输入。
三、课堂指令性语言的使用建议
指令性语言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促使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指令语的设计,无论是在词语的选择还是句子结构的安排上,都要反复斟酌,并自觉调整自己的用语,以保证课堂交际顺利进行。
(一)词汇的选择和使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面对二语习得者,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使发出的课堂指令语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注意词语的选择和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再加上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要求以目的语教授目的语,即少用甚至不用媒介语,这也给课堂指令性语言中的词汇使用增加了难度。教师在指令性语言的词汇选择和使用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教授最常用的基本词汇。在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教师可先教授基本的课堂用语,比如“念”“说”“读”“跟”“一起”等,然后逐渐构造出“你读”“说汉语”“跟我读”“一起读”等句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输入这些常用词汇和句式,学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并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行为。随着学生所学词汇量的不断增加,指令语中能使用的词语也会越来越多。这样循序渐进,才能在基本不使用媒介语的情况下顺利实施教学活动。
2.词汇的使用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基本保持同步。一个缺乏经验的新教师在发出课堂指令时,常常会随便使用一些学生听不懂的词语或者句子。相反地,一个有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则会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可用于课堂教学的词汇网,网里的每个词语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并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不断更新这张词汇网,使其与学生的语言能力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做,教师才能做到使学生基本明白课堂上发出的指令性语言,不至于使课堂陷入僵局。
3.化难为简。学生大脑中的汉语词汇量是有限的,而教师在使用课堂指令语时,难免会遇到该指令语中的某些词汇并未储存于教学对象的大脑记忆库中的情况。这时由于课堂背景下的交际需要,教师应采用回避、迂回、替代等手段修正该指令语中学生尚未掌握的词汇,使用教学对象已学语言材料,从而达到课堂交际目的。例如,当需要使用指令语“请看倒数第十行”时,学生可能并未学过“倒数”这个词,因此教师可改用“请看从下面数第十行”。
(二)句子的选择和使用
除词汇外,对课堂指令语中句法结构、句子长短的选择和使用也会影响课堂教学。为了使课堂指令性语言语义明确、易于理解,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自觉使用结构简单且已经教授过的句子结构,这样做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也减少了教师的课堂话语量,从而有助于达到“精讲多练”的教学目标。比如“请打开书,翻到16页”可简化为“请打开书,16页”。
当然,教师在使用指令性语言时,难免会使用到学生未学过的句子结构,且在一些非关键课堂教学环节中适当使用一些这样的句子,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目的语输入,帮助其建立语感。但总的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要尽量使用简单的、学生已掌握的句子,使指令语简洁清楚,从而快速并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三)变化式地发展课堂教师指令性语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指令性语言不是恒定不变的,它要随着教学对象语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是指令性语言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也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需要对指令性语言做出相应的调整。
汉语教学大致可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指令语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建立起有发展关系的指令性语言链,使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不多加注意,就有可能把中高级阶段使用的指令语过早地使用到初级阶段,导致学生听不懂,或者把初级阶段使用的指令语延续到中高级阶段,如仍然使用慢语速、简单词语和句子结构等,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发出“打开书”这一指令时,在初级阶段可以用“打开书”或“请打开书”这些结构简单的句子,在中高级阶段则可用“请把书打开”“请把书翻到15页”等结构相对复杂但学生已掌握的句子结构。无论是在初级阶段用难句,还是在中高级阶段用简句,都是不恰当的,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指令性语言的动态性特点。
四、结语
教师的课堂指令性语言是教学进程中的一个个小枢纽,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没有课堂指令语或者课堂指令语使用不当,语言教学就会难以有效进行。相反地,教师如果能发出适量的、合适的课堂指令语,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有时还能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语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应时刻注意指令语的使用,并使其不断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022。)
参考文献:
[1]彭利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J].北京大学学报,1999,(6).
[2]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3,(3).
[3]白朝霞.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刍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5,(1).
[4]吴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综述[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傅传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和功能类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
[6]饶勤.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特点及量化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2).
[7]张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的词句特点[J].语言文字应用,2005,(9).
[8]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9]姜丽萍.教师汉语课堂用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 篇4
[教学对象]
零基础,只会说简单的中文问候语,想要学习更多中文日常用语的外国学生。[课型] 初级口语教学课 [教材] 《初级口语I》 [教学目标]
1.生词:通过学习基本量词块(元)、个、毛(角)、瓶、本、分等;名词钱、美元等;动词要、换、买及代词多少等,能够初步掌握这些词之间的搭配并能在相应的场合下运用。
2.知识点:通过学习认识货币,能准确运用。
3.功能:在学习了这一课之后,学生能够学会用中文去银行兑换钱币和日常购物。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词的准确运用。
1.阿拉伯数字是全球通用的,但受母语影响,要使学生能将中文货币单位与阿拉伯数字相对应,并能准备运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故要反复操练。2.数词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有极大帮助的,例如:银行兑钱;超市购物等。
难点:数词与量词的搭配
1.中文中习惯在名词前搭配相应的量词,英文中则不然。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量词与数词的准确搭配是比较难的。2.中文中量词的搭配相对而言比较固定,在初学阶段,要求学生反复运用,记住常用的几对搭配。[教学方法]
1.给学生教当堂课所出现的生词,先领读一遍,然后让同学们跟读。
2.通过板书、卡片或者图片给学生展示汉字和拼音,并让他们进行猜字练习。3.通过现场举例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4.学生自己进行造句练习,或者同学之间相互对话进行练习。5.图片法;场景模拟法。[教学时间] 90分钟。[教学环节与步骤]
(一)组织教学-5分钟 与学生简单的互动几句,作为课程正式开始的破冰环节。
(二)课文巩固-10分钟 将前面课的核心部分,带着学生回忆巩固一遍。
(三)教学设计-75分钟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文导入5分钟
一、复习旧知
1.在ppt上写下中国货币单位标上拼音,写下对应的英文,用中文念读一遍。2.请带有人民币图片的ppt导入,认识中国货币 3.导入本课的主题 1.跟读ppt上的货币
2.将不同货币放在一起进行展示,并要求学生说出一共多少钱,使学生大致了解这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新知
生词学习40分钟 要、瓶、水、块、面包、钱等词
1.领读生词
2.练习:参照教材互相对话 3.根据ppt了解词语搭配使用
4.根据教师的指示,说出对应钱数 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基本的数词,发音正确 量词:杯、块(元)、个、毛(角)、瓶、本、分等
1.导入量词的概念
2.将固定的几对搭配展示给学生看 3.领读量词搭配 1.跟读量词 2.提问&释疑
3.配合ppt展示,将不同搭配对应起来
4.纠错&巩固 对于量词搭配,使学生可以慢慢接受。通过几次练习,加深记忆 代词:多少
1.模拟场景:商场购物 2.引出生词并领读 3.举例练习1.跟读生词
2.根据教师的指示,同桌间相互练习通过场景模拟中问答的形式,能够准确运用这些生词 板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 Ling yī âr sān sì wǔ liù qī bā jiǔ shí baǐ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百 bǐ jì běn笔 记 本 pí jiǔ啤 酒 Miàn bāo面 包 cí diǎn词 典 yí gâ一 个 sLiǎng gâ两 个 SDuō shǎo qián多 少 钱? W(A)Sān kuài wǔ三 块 五(C)bā kuài八 块
作业 1.造句 2.听写生词
3.编一个小对话,下节课表演。
ì ping四 瓶 ān běn三 本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初级版】 篇5
文章来源:http:///
说明:对外汉语教案的设计,需考虑不同授课对象情况,以下是一个关于面对初级班全职太太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基本情况
1、教授对象:初级班全职太太
2、课程类型:I级,总校团课
3、教学时间:120分钟
4、教具准备:PRONONCIATION(pinyin),PREMIERS DIALOGUES,字典杂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现代汉语构成(拼音,边旁部首,汉字)基本掌握PY一到三页的拼读方法及简单词汇 熟悉PD的U1某些词汇句型 能简单自我介绍(三句话)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于授课对象是初级班,所以对外汉语教案设计时需注意:过程尽量慢,节奏要舒缓,积极鼓励信心,切忌过于放松
重点在发音,极少量语法,但所授知识必须精准
根据各人情况简单反复举例,由文学或生活或爱好角度传授TRUC,扎实求质不求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 http:/// 热情感染,耐心细致,友好和谐,互动互通,给人信心,使人信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PY:
1.标声调位置方法,解释第五声,着重进行四声的辨识,多以图解,实物,手势辅助教学
2.纠正发音时的技巧,舒缓清晰,耐心含蓄,循序渐进,多给胡萝卜 3.T,P的发音TRUC,反复区别D,B 4.关于i的发音保留意见 PD:
1.汉语动词,名词,形容词的特征 2.姓,叫,名叫 3.国名,国民,国籍
4.疑问句,否定句型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理念 1 鼓励开口 2 发音准确 3 交际为主 4 耐心细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生问好,寒暄,查勤,了解情况
2、介绍课程设置,介绍拼音使用,首先通过课本,然后出示字典,而后通过报
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 http:/// 纸杂志
(二)拼音教学,纠音认字,组词说句(三)讲解生词,讲解课文(四)讲解重点语法项目(五)巩固练习,安排对话(六)总结(七)布置作业
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试讲教案设计 篇6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菲律宾11岁汉语零起点学生。
所用教材:《快乐汉语》(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设计,着重交际功能)。教学道具:小动物卡片;数字卡片;人物头像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内容:《快乐汉语》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我有一只小猫”。
第一课时:数字教学“一”到“六”。
第二课时:学习句型“主语+有+宾语”。第三课时:汉字与拼音,综合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汉语数字“一到六”的表示方法。
2、熟练使用句型:“主语+有+宾语”。
3、掌握 “小猫”“小狗”“只”“有”等生词。
教学重点:
句型“主语+有+宾语”与汉语中数字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1、量词 “只”的使用。
2、“有”字句型的理解。
3、“两”和“二”的使用区别。
4、学生g、k、h发音问题。
教学步骤:(针对第二课时设计)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开始上课了!
二、复习数字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大家跟我数___一、二、三、四、五、六、;六、五、四、三、二、一”
三、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我说:咱们今天要学的是“我有一只小猫”。
四、新课学习(学习句型的时候学习生词)
(一)学习生词“猫、狗、只”,使用“__只__”结构。【时间----】
1、大家看这里,“这是什么动物?”——板书“猫”,领读三遍。
“这是什么动物?”——板书“狗”,领读三遍。
2、“大家再看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三只小猫,一只小猫的图片)——“对,这是一,这是三;这是一只猫a cat,这是三只猫three cats”。
3、在“猫”前面板书“一只”,领读“一只猫”三遍,给“只”注音,领读三遍。
4、再回到图片,指着三只猫说“这是三只猫”。
5、将四只猫、五只猫、六只猫的图片放到一张幻灯片上,给学生对比的感觉。指着“四只猫”图问“这是几只猫?(How many cats?)”依次问“五只猫、六只猫”。
6、切换至“两只猫”图。——“这是两只猫,二不对,(只is a measure word)要用两”。
7、板书“两只”,领读“两只猫”,给“两”注音。领读三遍。
操练:幻灯片上出现不同狗数量的图片,问学生“这是几只狗(how many cats)?”。多次重复。(先有“两只狗”图开始)
(二)学习生词“有”,使用“___有___只___”句型。
1、拿起一张小猫图片,说:“我有一只猫,I have a cat”;拿起两只猫图片,说“我有两只猫,I have two cats”;拿起三只猫图片,说“我有三只猫,I have three cats”。这是,学生应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有”是“to have”。
2、在“一只”前面板书“我有”,给有注音并解释说“有 means to have”。这是开始领读句子,“我有一只猫,我有两只猫,我有一只狗,我有两只狗”找小老师领读。游戏操练:
分发图片示范:把一只小猫图片放到胸前说“我有一只猫,老师有一只猫”;拿两只给一位同学说“你有一只小猫,××有一只小猫”;再给第三位同学三张卡片,带着学生说“她有三只小猫,××有三只小猫。(为后面主语的替换做准备)第一个游戏:(边说边示范)当我作“一”的手势时,有“一”张图片的同学请站起来说“我有一只小猫”再示范一次,开始游戏。这是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分猫的图片,另一组分狗的图片,比赛看哪组能够最先站起来说。第二个游戏:组词成句游戏。
游戏准备:举着爸爸的图片与小猫的图片说,爸爸有三只猫;将爸爸图片换成妈妈,说:妈妈有三只猫。这时,将妈妈图片再换成弟弟问“那现在呢?”再换再问。游戏内容示范:把家人图片与生词卡片分给学生,(边示范边说)当我说“爸爸有三只猫时”这是“爸爸,有,三,只,猫(三只的)”的同学请到台上来排队。
(三)交际练习
1、问有猫卡片的同学“你有猫吗?(Do you have cats?)”引导回答“我有一只猫”再问,直到学生熟悉问句的句型。这是板书“你有猫吗?”再把一位学生的猫收起来,再问“你有猫吗?”教否定句“我没有猫(I have no cats)”。板书,并领读疑问、肯定、否定三种句型。游戏示范:请六位同学上到讲台来,问第一个“你有猫吗?”回答后再问“你有狗吗?”。依次问下一位同学。
五、总结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 篇7
一、成句法
在讲解名词时,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名词的意思, 还要告诉学生该名词搭配的相关量词和动词。例如, “帽子”这个词, 我们要告诉学生, 量词用“顶”, 在板书上体现以下两个句子:
巴特尔戴着一顶帽子。
她买了一顶帽子。
接着引导学生答出“帽子”能搭配的动词是“戴”, “买”。继续引导学生说出在这两个句子中动态助词“着”“了”的区别。用学生接受的语言总结“着”表示“动作一直有”, “了”表示“动作做完了”。
成句法是针对低年级初级水平的学生, 对高年级中高级水平的学生, 显然成句法是不够的, 我们可以继续这两个句子, 再运用扩展法教学。
二、扩展法
蒙古国的男孩子上课都穿西服, 打领带。所以讲解完帽子之后, 可以问学生用“领带”如何造句, 由于蒙语中所有有关衣服、帽子、领带、裙子这类的名词都用一个“穿”搭配, 所以学生很容易说出“我穿着一个领带”的错句。这时就要及时纠错, 告诉学生“领带”的量词是“条”, 动词是“戴”, 正确的句子是:
我戴着一条领带。
那么“围巾”也可以这样说,
我戴着一条围巾。
接着讲解, “领带、围巾”都是条形的, 所以要用量词“条”。虽然讲解的是“帽子、围巾、领带”这样简单的名词, 但是如果学生只知道意思, 说汉语的时候就会单说词语, 不知道如何造句, 所以在每一课都要有意识地慢慢灌输语法。
量词在句子中的位置, 可以先让学生发现, 老师最后总结, 量词要在名词前面。通过好学生教其他中、差生, 让同学们都能掌握意思、词性、句子结构。所以名词要和相关的量词、动词一起记忆, 学生学得越多, 知道得越多, 成就感就越强。当学生说对一个句子, 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就越高, 对汉语也越来越感兴趣了。
三、关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逻辑相关的词汇一起讲解。名词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与时间有关的名词, 如“上午”“下午”“早上”“中午”“晚上”等;与食物有关的名词, 如“米饭”、“面条”“牛肉”“包子”“羊排”“奶茶”“蔬菜汤”等;与衣服有关的名词, 如“大衣”“帽子”“手套”“围脖”“裙子”“短袖”“蒙古袍”“旗袍”等;与电器有关的名词, 如“电脑”“电视”“电话”“电冰箱”“电磁炉”等。
关联法的重点是词汇要根据学生的水平高低变化深浅, 还要与课文内容相关, 不关联太晦涩难懂、与课文毫无关系的词。
四、对比法
对比法顾名思义就是相同或相异的名词来对比。例如, “习惯”和“适应”, “大家”和“我们”这类的同义词;也可以是“高兴”和“生气”, “大方”和“小气”这类的反义词。
我们拿“习惯”和“适应”举例。课文中的句子是:
很多人刚来中国的时候都不太适应, 慢慢就习惯了。
这两个词的习得顺序是“习惯”在先, “适应”在后, 学生已经掌握了“习惯”的意思, 所以告诉学生“适应”是“习惯”的同义词, 在本例句中可以互换:
很多人刚来中国的时候, 都不太习惯, 慢慢就适应了。
互换后的句子, 让同学们读两遍, 加深印象。
再用板书体现如下例句:
中国人都有午休的习惯。
引导学生发现“习惯”不能替换成“适应”。“习惯”“适应”虽然是同义词, 但是“习惯”除了有动词的词性外, 还有名词的词性。当这两个词都是动词且后面不带宾语时, 可以互换, 句子的意思不变;但是后面带宾语时, “适应”后面的宾语往往表示不具体的事物, 而“习惯”后面的宾语往往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
接着, 让同学们运用这一组同义词进行造句, 老师进行纠错, 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词性、所在位置的变化。
玛乐特的习惯不好。
这个例句旨在提醒同学, “习惯”作名词时, 位置不一定都在后面。
五、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运用以上所阐述的四种方法综合运用。我们还以“适应”为例, 结合课文的词汇“午休”一起进行讲解。
我有午休的习惯。
为学生解释“午休”就是中午休息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同义词并说出完整的句子。
我有午睡的习惯。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出“我有午觉的习惯。”
这个句子发生了偏误, 应该改正为“我有睡午觉的习惯。”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合动词的用法。“睡觉”是一个离合动词, 中间可以加入“午”修饰“觉”, 否则句子不完整。
接着让学生把以上三个正确的句子齐读三遍, 老师再和学生一起读三遍, 并纠正发音、练习语调, 加深印象。
接着让同学们造出同义句, 以“习惯”作动词用的方式。
我习惯睡午觉。
我习惯午休。
我习惯午睡。
同学基本掌握了“习惯”“午休”的意义和用法, 再用书中的三个问题加强巩固。
在蒙古, 人们有哪些习惯?
你来到中国以后有哪些习惯?
谈谈你的生活习惯。
由于蒙古人不习惯早睡早起, 所以在学生的回答中肯定会有这个答案, 但是他们容易出现“我不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的偏误, 此时要及时纠错, 告诉学生, 当“习惯”作名词是, 否定用“没有”而不是“不”, 正确的说法是“我没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当“习惯”作动词使用时, 否定用“不”来修饰, 正确的说法是“我不习惯早睡早起。”
六、一般到特殊法
虽然在综合课上讲解词汇的方法很多, 但是有些词汇像“其实”“随着”还是不能运用上述的方法。“其实”是个比较特殊的副词, 要讲清楚它的用法, 和一般的副词区分开来。首先复习已经学过的副词“特别”“经常”, 在板书上体现两个句子。
今天特别热。
扎雅经常不吃饭。
在这两个例句中, 副词的位置是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前面, 这是副词的一般位置。但是, “其实”比较特殊, 大多时候是在两个分句的中间, 前后用“, ”隔开。例如:
诺明告诉我今天乌兰巴托要下雪, 其实, 今天天气特别晴朗。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前面的分句是假象、不真实的情况, 后面的分句表示真实的情况。学生即掌握了“其实”的位置, 也了解了它的用法。
又如“随着”这种抽象的介词, 用法比较复杂。我们还是采用先复习一般介词的方法。例如:
我从汉语课本中了解中国。
乌力吉来自蒙古的达尔罕。
“介词+ 名词”构成的介词词组, 放在动词的前面做状语, 放在后面做补语。这是介词的基本形式。但是“随着”通常在句子的最前面, 用“, ”分开, 后面才是真正的主语, 带有“随着”的分句在句中做“句首状语”。
在板书上体现如下例句:
随着我的汉语水平的提高, 我现在能说出越来越多的句子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球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
所以总结出“随着”的结构, “随着”+ 名词+ 动词, 表示“跟着”的意思。它的语用在前后分句中, 有逻辑的联系, 前部分是现象, 后部分是动态的变化、结果。
七、结语
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中, 生词教学非常重要, 教师要多运用不同的方法。并反复让学生运用生词造句, 反复朗读, 老师进行及时纠错;好生带差生, 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 让学生能够自我纠错, 学生间纠错;把语音、语调的纠错作为长期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精讲多练, 切记满堂灌, 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和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也要少一些, 提问多一些, 多引导和启发学生, 让学生不仅仅学会汉语词汇, 更要会学汉语词汇。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2013 《现代汉语》。
陈燕玲2011《关于现代汉语课程与教学的思考——以黄伯荣主编〈现代汉语〉教材为例》, 《嘉应学院学报》第九期。
刘缙1997《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漫谈》, 《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游戏 趣味性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汉语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而言,其难度较大。为了让外国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学习汉语,趣味教学就成为许多对外汉语老师关心的问题。王芳认为,趣味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灵活的教学技巧等,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①。
1.什么是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就是所谓的“游戏教学法”,“游戏(语言游戏),广而言之,指外语或二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有组织的语言活动;狭义而言,可指在外语或二语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活动。游戏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和练习所学语言知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达到外语或二语教学效果”②。课堂游戏最大的作用是消除学生在学习枯燥知识时所产生的畏难及抵触情绪,在轻松的环境下帮助学生克服负面情绪,调动学习积极性,努力掌握语言知识。
2.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的原则
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作用是辅助教学,让学生轻松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但在使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教师选择的课堂游戏要与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相匹配;游戏使用要适度,过多使用会导致学生产生疲惫感;教师需要充分备课以避免游戏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游戏规则要简单明了,使全体学生参与游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3.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案例展示
案例1:拍三令。
人数:5—15人,适合小班教学。
游戏规则:所有人围成一圈轮流数数,当遇到3和3的倍数时,就以拍巴掌表示,数错或拍错都要接受惩罚。
惩罚措施: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惩罚措施,如背诵课文、组词造句、即兴演讲等。
游戏说明:各阶段学生都适用。比如零起点学生可以在学完数字以后开展,结合课文背诵,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熟悉用汉语数数,还可以完成枯燥的课文背诵,一举多得。
案例2:萝卜蹲。
人数:3人以上。
游戏规则:每位学生代表一种蔬菜或水果,将相应的蔬菜或水果的图片带在身上。老师发出开始指令:“萝卜蹲萝卜蹲,萝卜蹲完西瓜蹲。”代表西瓜的学生要马上接上:“西瓜蹲西瓜蹲,西瓜蹲完……蹲。”同时配以下蹲的动作。做错或反应慢的学生将被罚下场,最后留在场上的学生获胜。
奖励措施:教师可给予获胜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以中国特色小礼品为佳,如中国结、剪纸等。
游戏说明:对实物名词的教学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学生快速直观地记住所学词汇。适用于各阶段学生。
案例3:故事接龙。
人数:15~30人,人多可分组。
游戏规则:教师给出故事开头,然后学生轮流将故事编下去。若分组进行则可以选出讲故事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游戏说明:该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汉语表达能力,可在口语课或读写课上使用。情节生动的故事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学生。
案例4:老狼老狼几点了。
人数:10人以上。
游戏规则: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扮演老狼,其余学生扮演小白兔。教师在地上画一个圈来表示小白兔的家。“老狼”背对着“小白兔”,“小白兔”围绕在“老狼”身后,一起拍手喊:“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在老狼前面展示时钟道具,“老狼”根据展示的时间用中文回答。比如教师展示的是“十二点”,“老狼”回答之后,就要转身捉“小白兔”,大家要赶快往“家”里跑,被抓到的小白兔继续扮演老狼。
游戏说明:这款游戏适合教外国小朋友,适合练习具体时间的表达,比如“……点零……分”、……点……分”、“……点半”、“……点(一或三)刻”等。
4.游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使用课堂游戏时要注意调节课堂气氛、把控游戏时间,以防游戏气氛过热或过冷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各游戏适用的人数不同,如遇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还需要注意各国的文化习俗,避免触碰留学生的文化忌讳。
注释:
①王芳.趣味教学方法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2015(8).
②曾健.游戏在二语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2).
参考文献:
[1]李昌盛.教育游戏:一种新的教学手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
[2]罗莉莉.对外汉语教学中游戏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3.
对外汉语语音教案 篇9
2012-09-28 14:38 点击:334次
分享到:1
教学对象: 初级外国汉语学习者
根本任务: 教外国汉语学习者学会 b,p,m,f 四个声母和 a,o,两个声母以及正确朗读声调的能力。教学内容:
1、语音学习过程中以听说为主。让学习者多听老师的发音,并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声母、韵 母的发音方法。
2、在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后,逐渐展开声调教学 教学重点:
1.学会 b,p,m,f,四个声母和 a,o ,两个韵母。
2.声调 教学方法: 1.用房屋、雨伞、半圆的形状来引导学生学习课堂内容。2.运用模仿法,演示法(板书演示)和简明的舌位图等教识声母、韵母和声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老师: 右下半圆 bbb 右上半圆 ppp 两扇大门 mmm 伞柄朝上 fff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入新课: 声母、韵母学习
(一)声母 b p m f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软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P: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蓄积气流,然后突然放开,让强气流冲破双 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m:双唇、浊、鼻音。发音时双唇紧闭,软腭下垂,鼻腔畅通。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 形成鼻音;阻碍解除时,余气冲破双唇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f:唇齿、清、擦音。发音时上门齿轻轻接触下唇,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齿缝间挤出,摩擦成声。
(二)韵母 a o 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口形自然张大,可见上下齿,舌面中部(偏后隆起),舌位在单韵母中最低。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开口度比 a 小,上齿或可见齿尖,下齿 看不见。两唇收敛,略呈圆形,舌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位比 a 高。a b p m f → → → → ba pa ma fa o bo po mo fo p ﹢a → pa 板书演示 b﹢a →ba 老师先领读,引导学生自己组合,并指定 2—3 名学生上前演示书写和读音.二.声调 a o a a o o a o 领读 2 遍,学生练习后,指定学生读 三.轻声 ma ma ba ba → ma ma 例:ma ﹢ ma
三、练习巩固: 1,两位同学一组一起练习:(1)请你们小组共同复习今天所学拼音,并练习轻声 ma ma ba ba(2)声调练习ma fa pa ba ma ma ma fa pa ba fa fa pa pa ba ba
四、布置作业:练习所学的几个发音,抄写字母各十遍。教学难点:
一、声母和韵母
1、让学生能分清送气与不送气声母的区别,将一张纸放在嘴前,通过观察纸的状态来判断 送气与不送气。
2、纠正唇齿音中可能出现的发音时上齿不接触下唇或者发唇齿音 f 时,由于动作太小太快 而产生的发音不清晰的问题。
3、发 m 音时,可能因为学习者的鼻音较重而导致发错和发音不清晰,可以先让学习者先 发 o 音再过渡到 m 音,或者通过观察学习者的唇形圆展来纠正。
二、声调
1、上声是四声中最难的一个声调。举例:某天一个外国汉语学习者去饭馆吃东西,他很认真地望着招呼他的女服务员,并认真地问到:“小姐,水饺多少一碗?”女服务员一听,骂了一声:“流氓”。在学习上声时可 以通过先发去声再发阳平在练习和学会发上声,举例:先发 ma,再发 ma 来慢慢过渡到上 声。
对外汉语教案——张根 篇10
一、教学对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已经掌握50-100个汉字词语的初级水平外国留学生。
二、教材使用:
课文选自陈作宏等编著的《体验汉语口语教程1》第三课《我买这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09月第五次印刷。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语言要素
1.语音:训练新词新句发音,特别是整句话的语调和重音。2.词汇:掌握和运用下列生词:
要、这个、块、那个、多少、钱、两、个、买、面包、还、别的、再、瓶、水、一共、给、铅笔、支、了、谢谢、零钱、苹果、摊主、太、贵、行、香蕉、找、春香(人名)。
3、学习下列重点句型:(1)您要什么?(2)那个多少钱?(3)我买一个面包。(4)还要别的吗?(5)再买一瓶水。(6)一共多少钱?(7)有没有铅笔?(8)有零钱吗?
(9)太贵了,三块行吗?(10)你要多少?
(二)语言技能 1表达技能
(1)询问,要求掌握“您要什么?、那个多少钱?······等”询问方式。(2)表达意愿,要求掌握“我要买一个面包。再买一瓶水。”等购物方式。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教学目标中所列的重点词汇和句型。2.表达功能,询问和表达意愿等方式。
(二)难点
1词汇:找、再和还的区别,斤等词汇。2.句型:“再买一瓶水?”和“有没有铅笔?”等句型。3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五、课时分配
本课需要四个课时,每个课时四十五分钟。
六、教学方法
直观法、演示法、举例法、模拟真实环境、设计练习等方法。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复习(8分钟)复习上次课的重点词汇语言点,可利用提问、听写、联想记忆、情景设置和趣味猜词等方式进行复习。2.导入新课(7分钟)
利用PPT呈现人民币各种面值的图片,导入买东西这一个话题,进行互动,让同学介绍认识的人民币面值以及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3.讲解新课
讲解课文的生词1—32个,分掌握和理解两大类。在讲解新词和句子时注重发音并结合操练。
(1)讲解重点掌握的生词“要、这个、块、那个、多少、钱、两、个、买、还、再、一共、给、了、零钱、苹果、摊主、太、贵、行找。” 要(翻译法,与want相对比)
我要一本书。I want a book。这个(直观法,和要相结合)
A:“你要什么?” B:“我要这个。”
块(直观法,用实物来进行领读)一块、五块、十块
那个(直观法)
A:“你要什么?” B:“我要那个。”
扩展:区别那和哪两个词。
“那”表示确指实指;“哪”表示疑问 两(直接法)两人、两个
扩展:区别二和两的异同。(两表示数目,二一般表示序数)
个(直观法)
一个、两个
买(翻译法,和buy对比)
买菜,买饭
还(直观法)
还好、还有
再(直观法)
再来一个
扩展:区别还和在。
一共(翻译法)
A:一共几个? B:一共两个。
给(直观法)
给你、给我、给你一个、给我两个
了(直观法)
好了、快了
零钱(翻译法和图片展示)太(翻译法)
太好了!太多了!贵(翻译法)
太贵了!
行(直接法)
找钱、找你零钱(2)理解下列词汇
面包、别的、瓶、水、铅笔、支、谢谢、、苹果、摊主、香蕉、春香(人名)。4.小结(5分钟)
(1)巩固回忆本课生词(2)布置作业(写生词)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8分钟)
生词抢答游戏,固定时间内,回顾并且比较准确地说出尽可能多的生词(上一节的),最多者为获胜者,并且给予奖励。2.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两个人,分别扮演欧文和售货员)(2)领读课文,强调重音和语调。3.学习课文(会话一和会话二)(25分钟)
(1)提问(以提问形式引导思考,消化理解正文内容)
欧文要了什么? 一共多少钱? 又要了什么? 一共多少钱?
欧文两样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简单的数学加减法)
(2)讲解重难点,穿插巩固练习
①那个多少钱?
语言点“多少”(多少表示某些东西的数量,与how many/much对比)②您要什么?
语言点“要”(要表示意愿,与want/want to相结合)③A:还要别的吗?
B:再买一瓶水。
语言点:还和再的区别。
还表示:仍然、依旧、再、又等意思。如:还来、还去、还有。
再表示:又一次,多指第二次或多次。
(3)练习一
对话一(P43)
第一题:选择合适的句子和同伴对话
第二题:看图片说明他们在商量什么(小组或二人为一组讨论)
对话二(P44P45)
第一题:根据对话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第二题:选择合适的句子跟同伴对话(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并纠音)
(4)练习二
分角色来演练对话一和二。(注重本课语言点)4.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1)回顾本节语言点
(2)用学过的语言点造句 第三课时
1.复习(8分钟)
(1)复习本课相关的重点词汇
(2)复习上节课课文对话及相关语言点
2.学习课文(对话三和对话四)(30分钟)
(1)朗读课文,强调重音和语调,对学生处理不好的语句单独领读,让学生模仿。
(2)提问,学生回答。(通过提问理解课文内容)
对话三:玛莎买什么?
多少钱一个?
玛莎一共买了几个?
玛莎有没有零钱?
对话四:山本买什么?
山本还买了什么?
苹果价钱怎么样?
山本一共花了多少钱?
山本给摊主多少钱?
摊主要找多少钱给山本?
(3)讲解课文中重难点。
①有没有铅笔?
语言点“有没有+N”(表示不确定的询问)
有没有人,有没有零钱
②太贵了。
“太+adj+了”(太加表示程度的形容词,too+adj对比)
太大了,太多了,太高了 ③行吗?
可以吗?表示商量语气。④给你十块。
给+N(表示给予,与give比较使用)
3.练习(5分钟)
(1)练习对话三的第四题(P46)
(2)练习对话四的同伴对话(P47)
4.小结(3分钟)
(1)总结课文内容,突出课文重点。
(2)布置作业,完成对话三和四的课本练习。(P46和P47)第四课时(综合操练)
1.复习(8分钟)
复习、回顾本课的重点句型、词汇,用PPT和竞答、问答方式回忆。
2.选择性地讲练课后习题(10分钟)
(1)P48的看图学词。
(2)P50的语言练习第一题的2、3、5题;第三题;第五题;第四题。
3.角色扮演(22分钟)
(1)超市大赢家(15分钟)
3-4人一组,为自己的超市购买商品。每个小组只有部分商品,所以为自己的商品定价出售,并去其他小组买别的商品。最后哪个小组买到商品清单中的8种商品,哪个小组获胜。
商品清单:苹果、面包、水、饼干、香蕉、铅笔、方便面、可口可乐。
(2)小组对话(7分钟)
小组中两个人为一组,进行活动一的购物练习。
4.小结(5分钟)
(1)总结活动,找出相关问题。
(2)布置作业(实践)。每人到商场问八种商品的价格。附录: 课文一
售货员:您要什么? 欧文:我要这个。售货员:一块五。欧文:那个多少钱? 售货员:三块。欧文:我要两个。课文二
售货员:你买什么? 春香:我买一个面包。
售货员:三块五。还要别的吗? 春香:再买一瓶水。一共多少钱? 售货员:一共六块五。春香:给你钱。课文三
玛莎:有没有铅笔?
售货员:有,一块五一支。玛莎:我要两支。售货员:还要什么? 玛莎:不要了,谢谢。售货员:有零钱吗? 玛莎:没有。课文四
山本:苹果多少钱一斤? 摊主:三块五。
山本:太贵了,三块行吗? 摊主:行,你要多少?
山本:我要两斤苹果。香蕉呢? 摊主:两块五。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 篇11
课程名称:中级汉语语法课
使用教材:《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 教学对象:成人中级班 授课学时:15分钟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只有„„才”与“只要„„就”之间的差异;
2、通过例句分析与练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两组关联词
二、教学要求
1、要求能区分“只有„„才”、“只要„„就”两组关联词;
2、要求能运用这两组关联词造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只有„„才”中的“只有”后接的条件与“只要„„就”中的“只要”后接的条件不同;
(二)不同语境下,二者表达的意思不同。
五、教学过程
1、“只有„„才”的讲解
(1)解释“只有„„才”的含义。“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如:只有A才B,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即“才”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就必须做到“只有”的条件,且条件往往是唯一的。也就是说“只有(干什么)才(有可能怎么样)”。(2)举出例句“小明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分析例句“强调‘刻苦学习’是唯一的条件,除此之外,别的条件都不能使小明‘取得好成绩’”。
(3)列出更多例句并齐读句子。
(4)做“补充句子”的练习。每做完一题,齐读句子。
2、“只要„„就”的讲解
(1)解释“只要„„就”的含义。表示条件非唯一。如:只要A就B,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只要”则强调的是必要条件,即“就”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只要”的条件是必备之一,但不是唯一。也就是“只要(干什么)就(一定能怎么样)”。
(2)举出例句“小明(只要)刻苦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分析例句“强调的是做到了‘刻苦学习’就满足了‘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也就是说,当小明做到了‘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必然的。”(3)列出更多例句并齐读句子。(4)做练习选择“只要„„就”或“只有„„才”填空。每完成一个句子,朗读句子一遍。
3、语境讲解
(老师问学生“从数学应用题中学习语文知识,有没有信心”,学生回答)(1)出题目: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约需15分钟,骑自行车约需8分钟,爸爸开车送约需4分钟,离上课还有10分钟,小明该怎么办(2)给1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用“只要„„就„„”“只有„„才„„”以及题目中提到的交通工具造一个句子来帮助小明(3)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答案
(4)请学生选择“只要„„就„„”或“只有„„才„„”填空完成句子(5)老师对题目作出修改:把“离上课还有10分钟”改为“离上课还有5分钟”,请学生选择“只要„„就„„”或“只有„„才„„”填空完成句子(6)总结选择这两组关联词填空不能离开语境(7)学生朗读一遍句子
六、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堂学过的内容;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10-05
泰国对外汉语教案10-12
我的对外汉语教案10-21
对外汉语中级听力教案09-02
高级对外汉语口语课教案07-23
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案08-15
现代汉语之存现句对外汉语教案08-18
对外汉语教学之形声字教案07-20
儒森汉语对外汉语教案第一册第三课第1课时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