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2024-10-05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通用8篇)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篇1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学习汉语的初级欧美留学生

授课学时:1课时(60分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对话的意思,理解并正确使用生词;

2、能正确使用对话中的重难点句型和语法。

3、鼓励学生学会用中文做自我介绍,掌握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并且运用到生活中。

4、让学生简单理解中国名字与西方名字的区别。

教学要求:

一、生词:

1、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词义。

2、学会基本自我介绍、见面常用语。

3、能熟练地使用生词、句式进行扩展。

二、语法句型:

1、需要掌握的重点句型:①你好!

②我的名字叫„„|我叫„„。

③N.+呢?

④很高兴认识你。

⑤我也是。

2、运用所学句型和语法进行造句,并且灵活运用。

三、简单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姓名

教学步骤:

一、导课:(打招呼5分钟,讲解5分钟)

方法:用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

当你初到中国,会遇到很多陌生的中国人,然后慢慢认识。为了认识,我们必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什么?对,就是打招呼。就像刚才,我今天和大家(你|你们)刚认识,我需要和大家打招呼,并且介绍自己。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用中文打招呼。

When you come to China firest time,you will encounter strangers, then you slowly get to know eachother.To understand them,to start to know a stranger, we must do one very important thing, what is it? Yes, it is say “hello”.Just like, I just met you today, I need to say hello,and introduce myself.So today, we will learn how to say “hello”in chinese.课文

A:你好!

Hello!

B:你好!

Hello!

A:我的名字叫Jack,你呢?

My name is Jack,and you?

B:我的名字叫Rose。

My name is Rose.A:认识你很高兴。

Nice to meet you.B:我也是。

Nice to meet you too.二、单词、词组的学习(约10分钟)

1、首先,我们先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的单词及词组。

你nǐPronounsyou

我wǒPronounsI

好hǎoadj.good

你好nǐ hǎohello

名字míngziNounname

高兴gāoxìngAdjectivehappy

也yěAdverbtoo

认识rènshiVerbmeetknow

是shìVerbamisare

很hěnlink Verbvery2、由老师带领学生们大声朗读复习所学单词、词组各一遍(可以逐渐加快语速)

3、请一位同学朗读生词,同时要求其他人尽量不看书,自我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自己发

现哪些词记得清楚,哪些词记得不太清楚。

三、课文学习(约15分钟)

1、由老师来朗读课文两遍(一快一慢)

2、之后老师念一句,同学看书复述一句。

3、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课文。

4、由学生分角色扮演,来朗读课文。

5、语法句型讲练(约15分钟)

①、我的名字叫„„。

原文:我的名字叫Jack。

讲解:名字,是名词,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我的名字叫Jack是一种非常正式的说法。口语里经常直接说“我叫Jack”,所以,你既可以说,”我的名字叫Jack”,也可以说”我叫Jack”,日常交流我们常用后者。

练习:每个同学用这个句子造句,并且使用自己的姓氏。Eg.我姓尚。

②、N.+呢?

原文:你呢?

讲解:N.+呢?在文中,这个句子使用了名词+呢?表示疑问。比如,我的铅笔找不到了,我会问你:“铅笔呢?”

③ 练习:请同学用“N+呢?”造句。

四、简单介绍中西方姓名差异:(约10分钟)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s。For example: Michael Jackson,the pop song king in the world.Jackson is his surname,and Michael is his former name, former name always in front of surname name。But in china, surname and former name are reversed , surname always in front of former name.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篇2

笔者在阅读《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四课的生词时, 看到教材的生词部分将“遍”的英文翻译标注为“one time”;将“次” 译为“times”, 笔者对此处英文翻译的准确性感到疑惑。因此本文选取 “遍”“次”这两个相似的动量词作为切入点,详细研究其基本用法后,将其中适用于留学生掌握的部分挑出,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内容,提出本人对这两个动量词的教学设计。

一、动量词“遍”“次”溯源

(一)“遍”的语义演变过程

“遍”同“徧”。《说文》对其释义为“写作‘徧’,币也。 从彳,扁声”。《说文》:“币,周也。从反之而币也”。“遍” 作为动量词的词义就是由它的常用义“周遍”“环绕”发展而来的。 “动量词‘遍’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当时它主要‘用来称量诵读义类的动词,因为读书须要从头至尾地读遍才能全部了解’”, 但此时其使用范围并不广,到了元、明、清三代,“遍”字作为动量词的使用才呈现出广泛性与高频性。

(二)“次”的语义演变过程

对“次”最初语义来源的说法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动量词‘次’可能是由‘按顺序叙事,居于前项之后的称次’这一意义发展而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常将“次”放在“第二”“第三”等词语后面,此时“次”还是“居于前项之后”的含义,但此义已开始逐渐减弱,有点像是表示动作次数的动量词了。到了唐代,有少量“次”作为动量词的用例,随后动量词“次”在元代发展非常迅速,开始普及开来。

二、动量词“遍”“次”比较

(一)“遍”与“次”语义的异同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对“遍”的定义是“一个(套)动作行为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对“次”的定义是“表示动作的次数,一般用于(能)反复出现的动作。”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遍”的解释是“指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对动量词“次”的释义是“用于可以重复的动作”。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遍”的解释是“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对“次”的定义是“用于反复出现或可能反复出现的事情”。

各专著和词典作对“遍”和“次”的解释都比较一致,并且显示出这两者之间的语义具有较大的区别。同时,邵敬敏在《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中抛弃了传统的动量词分类方法,即将其简单地分为“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而是将动量词分为了“通用量词”“自主量词”“借助量词”和“情态量词”。其中,本文涉及的“次”与“遍”被归在了动量词下的不同类别中。邵敬敏将“次”归为“通用量词”中的“计数量词”;将 “遍”归在“情态量词”中的“整体量词”一类,这也显示出“遍” 与“次”在日常使用中其实是有明显的界限的。

(二)“遍”“次”的句法分析

“遍”和“次”在对动词的选择上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二者虽然在一定情况下有互换的可能,但这种互换是有条件和背景的, 一般情况下,二者有各自明晰的使用领域。“遍”适用于计量动作性最强的动词 , 而“次”适用于计量动作数量的能力是从动作性最强的动词依次向状态型动词和表变化的动词逐渐扩散的且数量呈递减趋势。比如我们可以说“失败一次”,但通常不说“失败一遍”, 这就是因为“失败”这个动词的动作性不那么强。“遍”和“次” 都是对动作发生的次数进行描述和统计,“‘遍’主要是侧重于对动作过程周遍性的扫描 , 以便突出动作行为的细节和强度;‘次’ 所进行的就是‘总括扫描’, 主要是把动作作为一个单一的完形被感知,动作行为的细节和强度在这里被忽略不计了,主要侧重动作行为的事件性和整体性。”因此,“遍”主要用于计量持续性动词, 这些动词前面还可以出现表示动作细节的状语成分。如果仅强调动作的事件性和整体性,那么大多数动词都可以与“次”搭配。

同时,“次”有几个特殊的用法。首先,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搭配,不能与“遍”一起使用,如屡、各、首、 本、多。其次,“次”有“有一次”这个固定表达,它出现在句首, 表示过去的某个时候。

三、对“遍”“次”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述

教材中出现“遍”和“次”的部分分别有课文、生词和注释。 课文中涉及这两个量词的句子是“对不起,您能不能再说一遍?我不懂‘一三五’是什么意思?”及“四点半到五点半。一次一个小时。” 生词表将“遍”标为量词,英文解释是“(a classif ier for action)one time; once through ”;“次”也被标注为量词,翻译成“(classif ier)times”。第一条注释中“遍”这个生词出现在“您能不能再说一遍”和“您再说一遍,好吗?”这两个句子中,注释的目的是为了讲解副词“再”的用法。综上所述,整个二十四课中出现“遍”的次数为四次,出现“次”的次数仅为两次,加上生词部分对这两个生词的英文翻译是比较相似的,这肯定会引起留学生的疑问。同时, 这也是使用这套教材的学生第一次在课文中接触到动量词。因此, 这两个生词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做一些特别的设计,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两个出现在同一篇课文中的相似而又不易学会使用的动量词。

(二)教学设计

1.生词讲解阶段。

首先学生会在生词讲解阶段接触到这两个动量词,教师按照课文中这两个生词出现的顺序来展示和讲解这两个生词,即先教“遍”, 再教“次”。课件上先呈现出“遍”这个汉字及它的拼音、英文解释及演示其笔画顺序的动态图。教师先带学生读两遍生词,然后教师发出“再读一遍”的指令。因为《汉语教程》在第一册(上)的预备部分已经列出了课堂用语,其中就有“再听一遍”“再读一遍”“再说一遍”“再写一遍”“请您再说一遍”“请您再念一遍”这六个句子,而二十四课在《汉语教程》(下)的中间部分,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应该已经能听懂和会说这六个汉语句子,因此老师发出“再读一遍”的指令,第一是观察学生是否已经弄懂带有“遍”的句子, 第二是提示学生这个生词实际在课堂中一直在出现。然后让学生说出带有“遍”的句子,鼓励每个学生都开口说出自己造的句子。接着在课件中显示教师事先造好的两个例句。这样的句式相较于学生常使用的句式更加复杂一些,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地进步,体现I+1的原则。按照生词出现的顺序,在间隔几个生词后,教师才会讲到 “次”这个生词。课件上先呈现出“次”这个汉字及拼音、英文解释和笔画动态图。老师向同学问出“你一周有几次口语课?”的问题,在学生回答次数后,提示学生完整地表述整个句子。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用带有“次”这个动量词的句子提问和回答。

2.语法讲解阶段。

在课件中展示“动词+数词+遍/次”和“数词+遍、次+动词”这两个公式性的结构,告诉学生使用这两个动量词的结构可以有这两类。并在下面列出相应的短语作为例子,分别为“看一遍”“见两次”及“一次解决”“一遍遍读”。其中需要做进一步解释的是 “数词+遍+动词”这个结构,需要向学生强调这里的数词只能是 “一”,“遍”是重叠形式。

讲解完结构问题后,向学生提出“遍”和“次”能不能在句子中任意替换的问题,并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说明“遍”与“次”是有明显差别的。首先,教师先讲解“遍”, 告诉学生“遍”最初仅用于“读书和背诵”这类语义的词,后来发展到与之相关的听、说、看等动词,并且使用的重点是判断这个动作是不是有持续性、是不是表明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就如“读一遍”是表明“从头到尾读完”的意思。所以告诉学生一个普遍性的结论,“遍”大部分跟“听、说、读、写、唱、跳、想”这几个动词一起使用。接着教师再介绍“次”一般用来计量普通的动作的次数,在不涉及完整过程描述的动作中,可以广泛的适用于大部分动词。在用中文解释上述内容的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汉语还处于初级水平,最好在课件中配上相应的英文解释供学生参考。

3.练习阶段。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示我们“在学习后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 然后逐渐变得缓慢”,“很多研究表明,学习时50% 的过度学习(over learning) 有更好的记忆效果”,所以教师需要设置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在课件中列出8个句子,给每个学生发8张写着“遍”和8张写着“次”的卡片,让学生在桌子上根据课件上的顺序,将要填的字依次摆放在桌子上。大家都摆放好后,请一位同学将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接着带着全班同学一起看这个8个句子分别该填入“遍”还是“次”。最后,老师随口说一些需要填入“遍”或“次”的句子,让学生举起手中的卡片来作为自己的回答,进一步巩固对这两个动量词的掌握。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篇3

关键词:初级比较句;教学设计;教学应用

1 比较句概述

比较句是汉语里的常用句式,是一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比较关系的方式。比较句通常用于两类情况:其一是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例:西瓜比苹果大)。其二是比较行为程度的高低(例:他骑车骑得比我快多了)。

比较句的基本格式是“A比B+怎么样”。可以直接用形容词来表达“怎么样”(例:小张比小明高)。也可进一步在形容词前加上“更”、“还”等表示程度的副词(例:小李比小张还高);或者在形容词后面加上补语(例:小李比小明高得多/小李比小明高10公分)。比较句的否定句式通常有两种:其一是“A不比B怎么样”,另一种是“A没有B怎么样”。

另外,比较句形式复杂多样,除了“比”字句之外,汉语里常常还用许多非“比”字句来表达比较关系,如“不如”句等。

2 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应用

2.1 比较句的句型选择

据统计,大多教材中比较句一般只出现在初级阶段。然而,汉语中的比较句形式多样,语义表达也有不同的层次。因此,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要选择与之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不同句型来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在对外汉语比较句的教学中,句型的选择与排序问题尤为重要,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该根据形式的由简到繁,进行难度切分,分阶段进行比较句的教学,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在初级汉语水平阶段,一般教授最为常用的是“比”字句、“不如”句,以及用“跟/和…(不)一样”表示比较的比较句。另外,“有”字句的比较用法通常在初级阶段教授其否定形式(A没有B怎么样)。

2.2 比较句的具体教学

“比”字句:

第一,导入语法句型。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以旧带新。老师展示教具——生词卡片(上节课所学),以带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然后再请学生以游戏“开火车”的方式单独朗读。生词复习后,老师根据已学生词进行提问:

问题一:

老师:前两天,我们给A同学过了18岁生日,老师今年是23岁,那么谁年轻一点呀?

学生:A同学。

老师:对,A同学比老师年轻。(老师一边口述、重复整句话,一边板书)

问题二:

老师:今天谁是第一个到教室的?

学生:B同学。

老师:那么,B同学早到还是C同学早到?

学生:B同学。

老师:所以我们可以说,B同学比C同学早到教室(老师口述并板书,同上)。

通过两句板书,导入新课内容——比较句。

第二,讲解语法句型。根据几句例句,让同学们用“发现法”自主学习,发现规律,带领学生们一同总结此种用法:A比B怎么样。再用图片表示出A、B两条长短不同的线(5cm和10cm),让同学们用刚才总结過的表达式说出比较句“A比B短”或“B比A长”。巩固之后抛出新问题:“长多少厘米”或“短多少厘米”,同学们一般的回答是“(长/短)5厘米”,再将两句话相结合,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A比B短5厘米”或“B比A长5厘米”。这里以此例句展开,引入数量补语,升华比较句“A比B怎么样”的含义和用法,难度递进,用梯度式的方法教学,循序渐进。

第三,偏误讲解。留学生在习得“比”字句的过程中,有一种偏误出现的频率很高,就是表程度的副词的误用。这里就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在“比”字句中,若要表示差异的程度,应该在形容词前面加“更、还、稍微”等表示相对程度的副词(例:这座楼比那座楼还高),而“很、非常、十分、最、太”等表示绝对程度的副词不能用在“比”字句中。通过正误判断的练习,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尽量避免重复这种偏误。

第四,课堂练习。在这种句式学习之后,用图片来练习(例如:大小不同的两件衣服,两座城市的不同气温,价格不同的两双鞋……)以随机提问的方式请同学根据图片来仿造比较句。再由此练习延伸出否定句的学习,层层拓展。

第五,延伸学习。先由老师将图示的第一个句子变为否定句:“A衣服没有B衣服大”并提炼出否定句式:“A没有B怎么样”,解释句义后讲解该否定形式的用法,然后请同学们根据归纳出的句式,试着将另外两句改为否定句。根据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决定是继续练习还是继续讲解。继续练习则以重复的方式,模仿、记忆;继续讲解则由“价格不同的两双鞋”入手,在习得了第一种否定形式“A鞋没有B鞋贵”的基础上,向学生们解释其代表的含义是:“A鞋一定比B鞋便宜”。然后再引入另一种否定的用法“A鞋不比B鞋贵”,将重点放在两种用法的区别上。注意说明“不比”的用法的含义除了与第一种相同之外,还多了另一种可能性,即二者相同,即“A鞋和B鞋一样贵(价格一样)”其语义内涵要更丰富一些,需要学生们加以区别。

在掌握了比较句中最基本的“比”字句之后,再过渡到其他无“比”字比较句形式的学习。

首先是“不如”句的用法。“不如”句表示某一事物在某方面比不上另一事物。这里通过展示语法结构的方式来使学生们接触新的句型,再用例句来帮助理解句型。

基本结构:S+不如+O(例:这部电影不如那部电影)。

S+不如+O+Adj(例:这本书不如那本书好)。

S+不如+O+V+补语(例:我不如小林跑得快)。

需要提醒学生的是,我们在“比”字句中可以使用消极意义的形容词,(例:我比她矮)。但在“不如”句中,一般使用积极意义的形容词。例如,我们一般说“我不如她高”,但不说“我不如她矮”。

接下来进行“不如”句的句型操练,从词语替换的形式练习,到学生看图说出“不如”句的意义练习,再进行“比”字句和“不如”句的混合操练,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

其次,教授学生们“跟/和……(不)一样”表示比较的用法。此结构用来表示两个事物的某属性相同或不相同。

第一,导入语法句型。先用图片展示法或实物法导入这种比较句句型(例如:两杯一样多的水,两座一样高的楼,两条一样长的线),用已学的“比”字句向学生提问:“这杯水比那杯水多吗/少吗?”“这座楼比那座楼高吗/低吗?”“这条线比那条线长吗/短吗?”学生们通过图片或实物比较得出否定的结论,用以上的问题和所得出的结论来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比较意义,从而引出这句比较句句型。

第二,讲解语法句型。老师重复并板书其中两个例句:“这杯水跟/和那杯水一样多”“这座楼跟/和那座楼一样高”。然后老师再利用现场的实物进行比较,示范造句。根据已有的例句,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发现和总结这种句型结构:S+跟/和+O+一样+Adj。

学生们通过模仿,写出第三个例子所表达的内容“这条线跟/和那条线一样长”。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情况,教师予以相应的纠正,并进行巩固练习,直至掌握。

第三,延伸学习。老师通过已学的“两杯一样多的水”的例子来拓展,设置情景(例如:喝了一半),再向学生抛出问题,“现在两杯水是不是还是一样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此延伸出这种结构的否定式。老师根据学生们的答案,口述并板书出该句的否定式:“这杯水跟/和那杯水不一样多。”老师通过比较这种结构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来引导学生发现否定式的规律:在“一样”的前面加否定词“不”,变为:S+跟/和+O+不一样+Adj。然后请同学们将其他两个例子变为否定句,测试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再做讲评。

第四,课堂练习。该环节可以用图片来操练(例如:厚度相同/不同的两本书,重量相同/不同的两袋苹果,价格相同/不同的两条裤子……)以随机提问的方式请同学用这种比较句句型来造句,然后老师予以点评和纠正。

由于学生们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比较句的教学不宜过难,主要教授这几种最常用的方法为宜。此外,语法教学离不开操练,在教授这几种句型结构之后,先带领学生们回顾总结几种不同的用法表达,之后教师再设计练习,学生进行操练。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从理解性练习到熟巧性练习,最后深化到应用性练习。

例:

第一,替换练习。

西瓜比苹果大。/他比我高3厘米。我不如她高。

木瓜苦瓜甜

钢笔铅笔贵5元

一班二班多3人

我不如她跑得快。这杯水跟/和那杯水(不)一样多。

小李小张考得好

她我唱得好

第二,回答問题。

一斤苹果7元,一斤香蕉3元。(用“比”字句)

所以一斤苹果比一斤香蕉贵4元。/一斤香蕉比一斤苹果便宜4元。

小梅身高165公分,小青身高160公分。(用“不如”句)

所以小青不如小梅高。

小青考了93分,小梅考了90分。(用“不如”句)

所以小梅不如小青考得高/好。

这条路宽10m,那条路也是宽10m。(用“跟/和……<不>一样”的结构)

所以这条路跟/和那条路一样宽。

一号楼有8层,二号楼有12层。(用“跟/和……<不>一样”的结构)

所以一号楼和二号楼不一样高。

第三,情景操练(对话问答)。请同学们自行分组,用所学的比较句编对话,做交际性练习。

对话示例:

A:你新买的手机多少钱?

B:2350元,你的呢?

A:我的手机才1780元。

B:那你的手机比我的手机便宜一点。

A:是的,但是我的手机不如你的好看。

B:是吗?我觉得你的手机和我的手机一样好看。

根据学生们完成练习的情况来检验他们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此进行不同程度的二次讲解,通过纠正错误,反复操练来帮助深化知识点的理解,最后用作业予以辅助。

3 结语

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比较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顾全大局,也要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用不同且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使得教学双方达到效果最优化;同时,教师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度教学,递进教学。另外,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将规则的语法知识转化为灵活的语言交际技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珺,周小兵.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02):22-33.

[2] 代雪曦.对外汉语“比”字句的学与教[D].四川大学,2006.

[3] 董慧.对外汉语教学中两种否定比较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 李爽.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J].世界汉语教学,1993(03):220-225.

[5] 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19-331.

[6] 沈怡.初级水平外国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王璇.“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2012(01):30-31.

对外汉语教案设计 篇4

《假期计划》教案设计

对外汉语2班

刘亮

20090510623 一.教学基本计划

1.教学对象:中级班留学生 2.学生人数:15人

3.教学时间:3课时,每节课40分钟。

二.教学内容

1.熟读精读课文,学习并掌握和运用16个生词,2个语言点(到底、顺便)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及其相关的文化知识。3.了解泛读中的生词。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熟读精读课文,能够灵活的运用15个生词,2个语言点。2.懂得端午节及其相关知识。3.泛读课文中的生词能掌握。

四.教学方法和思路

根据教材编撰指导思想,以词—句—篇的思路进行教学及技能训练,从易到难。

五.教学安排

1.2课时,完成生词、课文、语法的学习3课时,完成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课后练习

六.教学环节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10分钟)1.问候、寒暄.。

2.检查复习、预习情。

A.听写第四课的词语、句子:

B.复习上一节的语言点

(二)生词学习:(30分钟)A.领读(2分钟)

B.学生一起读,再依次读,纠正错误的读音(3分钟)C.讲解(15分钟)

1.宣布:就是很公开正式的告诉大家某个事情。如:宣布命令,宣布事情;校长

宣布运动会比赛正式开始,图片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

1做动词时:2.放假:在规定是时间停止工作或者学习。○元旦节我们放假三天(动2分开用:放了三天假(动作已完成)作还未完成)○3.阳光(图片展示)

4.大好:就是很好的意思。大学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

5.时机:具有做某件事的客观机会。如:大好时机;大学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时机;现在正是找老师问问题的大好时机。

6.放过:放过机会;放过罪犯;面对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会放过呢?

7.出主意:也就是想办法,给意见的意思。这件事我该怎么做呢,你们帮我出出注意吧。你两件衣服都很好看,你帮我出出主意吧。

8.合适: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你穿这双鞋子很合适;这个词用在这里很合适。

9:全程:全部的路程。马拉松运动员都坚持跑完了全程;他去北京的全程都在睡觉。

10.往返:来回。安娜去北京往返都是坐的火车。

11.呆:停留。你去北京准备呆几天?我准备在重庆呆4天。

12.足够:达到了某种该有的程度了。我已经吃了这么多了,足够了。你些钱足够你去北京玩儿了。

13.清晨:日出的前后那一段时间。14.实际上:表示转折(其实)。他看起来才20岁左右,实际上他已经30岁了。安娜实际上是个美国人。

D.最后再齐读一遍生词。请学生用(呆、放假、合适、出主意、实际上)造句,以加深学生对生词的理解。(10分钟)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稳定课堂秩序

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词(朗读、造句)(5分钟)3.课文学习1熟悉课文: ○A.学生先朗读一遍。(1分钟)

B.教师纠正发音,然后老师带读一遍(2分钟)

C.随机点名的方式让学生读,每个学生不用读太长,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读到。(2分钟)D.最后集体读一遍。(1分钟)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0分钟)

a.安娜喜欢什么样的风景?她喜欢历史古迹吗? b.马力建议安娜去哪儿玩?

c.马力是怎样建议安娜在泰山的行程的? d.安娜要在曲阜呆几天? e.安娜第几天可以回北京?

好,回答得不错,看来大家对课文理解得还不错,现在大家看到课本上有这样一

句话:安娜说:“这么长的假期我到底去什么地方合适呢?”和马力说:“你在回来的路上,顺便可以去济南玩一下”。这个“到底”和“顺便”就是我们这一节课的重点,它们的用法分别是: 语法讲解:到底(15分钟)副词“到底”,它经常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进一步追究的语气,要求对方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ppt展示例句)(10分钟)

例:你帮我出出主意,这么长的假期我到底去什么地方旅游好呢?(希望对方给出一个确定的意见)

你到底知道不知道这件事呀?(希望对方告诉我她是否知道这件事,如果不知道,我可以去问其他人)

你买这东西到底花了多少钱?(我不知道你花了多少钱,请你给我一个确定的数字)

中国姓张的人到底有多少?(我知道中国已经有很多人姓张了,可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姓张啊?这到底有多少啊?)

这里离北京大学到底有多远?(有十公里还是二十公里,请你告诉我一下)讲了这么多,那大家到底明白了没有啊?学生答:明白(不明白)。好,不管大家到底明白了没有,我们做几个练习来巩固一下。(5分钟)照样子,用“到底”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这两件衣服都很好看,我不知道该要哪一件比较好。改:这两件衣服都很好看,我到底该要哪一件比较好? 1.你觉得上海好玩吗?

改: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娜是美国人吗?改:___________________ 学完了“到底”,我们再一起来学习“顺便”(10分钟)

副词“顺便”的意思是在做某件事的同时附带做另一件事。它连接的两个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后的动词一般是不一样的。

(引导学生)你们下课之后要去干什么呀?生答:吃饭、回宿舍„„那如果我们没去吃饭的同学让要去吃饭的同学吃完后给他带一份回去,我们就可以说: 例:你去食堂吃饭,吃完后顺便给我带一份回去,好吗? 好,再给大家几个例句,大家注意看:(老师创设情景以配合ppt展示的例句)(5分钟)

安娜在回来的路上,顺便去济南玩一下。你去邮局时,顺便帮我买几张邮票,好吗?

下午去办公室的时候,请顺便把这些资料交给老师。见了王老师,顺便替我问好。

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来把上面的例句读一遍,并顺便再造一个句子。(5分钟)大家到底学会了“顺便”的用法了吗?以上呢,就是到底和顺便的用法了。第三课时

1.寒暄、问好,稳定课堂秩序,组织教学。

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述课文,复习语言点。(5分钟)3.端午节的有关知识讲解。(20分钟)

导入:大家来中国已经有一年多了,大家在中国过过端午节吗?大家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吗?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端午节”。

A.把课本上提到的端午节的有关知识处理一下。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提出重点词语(演变、农历、习俗)(10分钟)

B.补充一点端午节的文化知识。如,吃粽子(图片展示粽子的样子)、赛龙舟(图片展示赛龙舟时的样子)(5分钟)

C.让学生自由发言他们在中国是怎样过的端午节。(5分钟)4.处理课后习题

(一)模仿下面的句子(请学生起来朗读)(2分钟)1五月春暖花开,是个出游的大好时机。○2你帮我出出主意,这么长的假期我到底去哪儿旅游合适? ○3不错,你还可以休息两天,就这么定了。○4按照端午节的习俗,你们在这一天要吃粽子。○5你可以在回来的路上,顺便去济南玩一下。○

(二)替换练习(请学生起来练习)(2分钟)你去商店的时候,顺便帮我买—(西瓜)苹果

北京地图

粽子

牛奶

(三)熟读并练习下列句子(老师先做一题给出示范)(6分钟)1.你去上海吗?改:__你到底去不去上海?

2.你去参加篮球比赛吗?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给我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吗?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组词成句。(请五位同学来做)(5分钟)

西安

我们

顺便

一下

可以

这次

出差 去

这么的我到底

哪儿

假期

旅游

合适

起来的有

香甜

感觉

粽子

龙舟

端午节

还有

各地

比赛

江南

在 的五月

时机

出游

大好

5.布置作业:复习这课所学的生词、课文,下节课听写。

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试讲教案设计 篇5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菲律宾11岁汉语零起点学生。

所用教材:《快乐汉语》(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设计,着重交际功能)。教学道具:小动物卡片;数字卡片;人物头像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内容:《快乐汉语》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我有一只小猫”。

第一课时:数字教学“一”到“六”。

第二课时:学习句型“主语+有+宾语”。第三课时:汉字与拼音,综合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汉语数字“一到六”的表示方法。

2、熟练使用句型:“主语+有+宾语”。

3、掌握 “小猫”“小狗”“只”“有”等生词。

教学重点:

句型“主语+有+宾语”与汉语中数字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1、量词 “只”的使用。

2、“有”字句型的理解。

3、“两”和“二”的使用区别。

4、学生g、k、h发音问题。

教学步骤:(针对第二课时设计)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开始上课了!

二、复习数字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大家跟我数___一、二、三、四、五、六、;六、五、四、三、二、一”

三、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我说:咱们今天要学的是“我有一只小猫”。

四、新课学习(学习句型的时候学习生词)

(一)学习生词“猫、狗、只”,使用“__只__”结构。【时间----】

1、大家看这里,“这是什么动物?”——板书“猫”,领读三遍。

“这是什么动物?”——板书“狗”,领读三遍。

2、“大家再看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三只小猫,一只小猫的图片)——“对,这是一,这是三;这是一只猫a cat,这是三只猫three cats”。

3、在“猫”前面板书“一只”,领读“一只猫”三遍,给“只”注音,领读三遍。

4、再回到图片,指着三只猫说“这是三只猫”。

5、将四只猫、五只猫、六只猫的图片放到一张幻灯片上,给学生对比的感觉。指着“四只猫”图问“这是几只猫?(How many cats?)”依次问“五只猫、六只猫”。

6、切换至“两只猫”图。——“这是两只猫,二不对,(只is a measure word)要用两”。

7、板书“两只”,领读“两只猫”,给“两”注音。领读三遍。

操练:幻灯片上出现不同狗数量的图片,问学生“这是几只狗(how many cats)?”。多次重复。(先有“两只狗”图开始)

(二)学习生词“有”,使用“___有___只___”句型。

1、拿起一张小猫图片,说:“我有一只猫,I have a cat”;拿起两只猫图片,说“我有两只猫,I have two cats”;拿起三只猫图片,说“我有三只猫,I have three cats”。这是,学生应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有”是“to have”。

2、在“一只”前面板书“我有”,给有注音并解释说“有 means to have”。这是开始领读句子,“我有一只猫,我有两只猫,我有一只狗,我有两只狗”找小老师领读。游戏操练:

分发图片示范:把一只小猫图片放到胸前说“我有一只猫,老师有一只猫”;拿两只给一位同学说“你有一只小猫,××有一只小猫”;再给第三位同学三张卡片,带着学生说“她有三只小猫,××有三只小猫。(为后面主语的替换做准备)第一个游戏:(边说边示范)当我作“一”的手势时,有“一”张图片的同学请站起来说“我有一只小猫”再示范一次,开始游戏。这是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分猫的图片,另一组分狗的图片,比赛看哪组能够最先站起来说。第二个游戏:组词成句游戏。

游戏准备:举着爸爸的图片与小猫的图片说,爸爸有三只猫;将爸爸图片换成妈妈,说:妈妈有三只猫。这时,将妈妈图片再换成弟弟问“那现在呢?”再换再问。游戏内容示范:把家人图片与生词卡片分给学生,(边示范边说)当我说“爸爸有三只猫时”这是“爸爸,有,三,只,猫(三只的)”的同学请到台上来排队。

(三)交际练习

1、问有猫卡片的同学“你有猫吗?(Do you have cats?)”引导回答“我有一只猫”再问,直到学生熟悉问句的句型。这是板书“你有猫吗?”再把一位学生的猫收起来,再问“你有猫吗?”教否定句“我没有猫(I have no cats)”。板书,并领读疑问、肯定、否定三种句型。游戏示范:请六位同学上到讲台来,问第一个“你有猫吗?”回答后再问“你有狗吗?”。依次问下一位同学。

五、总结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篇6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具有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班

二、课型

词汇课

三、教材

《中文》第二册 修订版

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所编

四、教具

图形卡片

五、教学内容

词汇数量:18个 课文内容:

买 东 西 Go Shopping

今 年 我 六 岁 了,昨 天 是 我 的 生 日,我们 一 家 去 买 东 西。妈 妈 给 我 买 了 蛋 糕、面包、牛 奶 和 水 果。爸 爸 给 我 买 了 笔、本 子和 我 喜 欢 的 玩 具。哥 哥 和姐 姐 给 我 买 了 一张 生日卡。我 们 一 起 唱 生 日 歌,这 一

天,我 真 高 兴。

六、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词语,熟练用文章中学到的重点词语造句子

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买”、“真”、“给”、“我们”等词造句,学会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名词。

教学难点:用“买”、“真”、“给”、“我们”等词造句,学会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名词。

八、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时间分配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复习旧课时间为5分钟,老师讲解时间为20分钟,课堂练习时间为10分钟。

九、教学步骤/环节/过程:

1.复习旧课:(时间掌握在5分钟)

《找朋友》

﹙1﹚班级集体朗读课文 ﹙2﹚默写生字“拍”、“着”、“拉”

默写词语“拍手”、“拉手”

﹙3﹚请一位同学用肢体语言来再现“拍手”、“拉手”两个词语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认读、部分词语扩展、用法

(时间掌握在7分钟)

①认读:今年jīn nián

(this year)

昨天zuó tiān(yesterday)

生日 shēng rì

(birthday)

mǎi

(buy)

妈妈 mā mā

(mother/mom)

爸爸 bà bà

(father/dad)

哥哥 gē gē

(elder brother)

姐姐 jiě jie

(sister/elder sister)

蛋糕 dàn gāo

(cake)

面包 miàn bāo(bread)

牛奶 niú nǎi

(milk)

水果 shuǐ guǒ

(fruit)

(pen)

本子 běn zi

(book/notebook)

玩具 wán jù

(toy)

zhēn

(indeed)

高兴 gāo xìng(happy/glad/pleased)

gěi

(give)

东西 dōng xi

(thing)

唱歌 chàng gē

(sing)

②部分词语扩展:举例造句。

㈠ 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

造词:买衣服 例句:我买了一件衣服

给:交付,送与,给予。

造词:给人

例句:我给他买了一件衣服

真:确实,的确

造词:真的

例句:我真的给他买了一件衣服 ㈡ 买

买了 买了面包

妈妈买了面包。

画 画了

画了一张画儿

云云画了一张画儿。

(2)讲练课文:

(时间掌握在7分钟)

①首先听老师朗读课文

②同学们自己试读课文,老师纠正同学们的发音

③全班朗读课文

④根据课文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来作答(3)重点词语讲练:

教学生学写本节课的生词 3.活用练习:

①读一读:

买面包 买水果 买牛奶 买书 买笔 买本子 买玩具 五岁 六岁

前天 昨天 今天 后天 给我 给老师 给奶奶 书包 面包 包子 水果 玩具 玩儿一玩儿 文具 哥哥 姐姐 一张生日卡

唱歌 唱一唱 唱中文歌

②把以下词语分为三类

妈妈、蛋糕爸爸

哥哥

姐姐

面包

牛奶

本子

玩具

4.小结与作业布置:

十、板书设计:

十一、课后记/思考/评估:

成功与教训;

值得注意的问题;

哪些问题没讲清楚;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篇7

一、任务的属性与语言表达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属性, 可从任务的语境支持度、任务的内容类型、任务的语言特点、任务的主题以及任务的难度等层面进行理解。

1. 任务的语境支持度探究。

任务的语境支持度指对任务的描述是此时此地的具体描述 (如介绍你的一个同班同学) , 还是彼时彼地的比较抽象的描述 (如介绍自己国家的一个名人) , 以及在对任务的描述是否有视觉、听觉等“感官”的支持等。在对任务的描述过程中, 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参与可以极大地帮助学习者建立任务情景世界的概念化表征[1] (Branden, 2011:41) 。如让某人介绍他此时此地的某位同班同学。由于是同班同学, 彼此都有一定的了解, 因而介绍者不必担心听众不明白他的意思。如此, 学习者在介绍同学时的语言认知加工过程和处理过程就比较简单容易, 其语言表达也就比较流畅。

2. 任务的内容类型探讨。

从信息输入的角度来说, 任务的内容类型主要是指任务信息是通过何种方式来传达。如讲授、提问、回答问题、描述、评论等。在任务数量确定的情况下, 前面所述任务的传达方式有其从易到难的排列或变化。例如, 通过老师讲授的方式所传达的任务信息最容易被学习者理解。因此, 在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来选择不同的任务材料输入方式, 以使教师预设的任务能够适应或同化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

3. 任务的语言特征探索。

任务的语言特征是指任务输入时文本的词汇、句法、结构、长度等的特点。具体来说是指词汇是高频词汇、不太常用的词汇还是不常用的词汇;句法是简单的单句、复杂的单句还是复合句;文本的长度是短、比较长, 还是很长。一般来说, 以上的排列也有其从易到难的变化。当然, 组合不同也可以导致不同的难易变化。例如, 输入的文本语言如果是高频词汇, 句子简单短小, 文本长度也比较短, 那么, 学习者在理解文本信息时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其认知负担也不会太重, 完成任务时的语言表达也更流畅。

4. 任务的主题分析。

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 任务的主题这个输入变量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2] (Ellis, 2003:120) , 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难以对主题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对任务的主题的大概分类, 如包括生理和心理行为、具体事物、个人经历、他人经历、个人及他人的观点、感受、愿望等。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中, 学习者对任务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影响着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准确性和复杂性。对于熟悉的主题, 学习者的表达会更流畅。反之, 如果学习者对任务的主题不熟悉, 其语言表达就不怎么流畅。如“我的作息表”和“看图表说一说小明的作息表并谈一谈他这样的时间安排好不好”这两个类似的主题, 学习者更熟悉前面一个, 在表达的时候也更流畅。

5. 任务的难度思考。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 任务的难度与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准确性与复杂性也有紧密的关系。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其一, 对话或合作性的任务比独白或个人完成的任务难度大, 前者要求语言表达更准确和更复杂, 因而更难于达到流畅程度。其二, 关于任务的信息越抽象, 转换越多, 任务也越难, 也越需要学习者在语言认知处理过程中付出更多的注意力, 其语言表达就更倾向于复杂。其三, 熟悉或具体信息的任务, 能让学习者的表达更流畅, 也有更准确的倾向。[3] (Skehan, 2011:188) 因而,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 需要聚焦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 然后通过设计其他与之相关但聚焦不同目标的任务来使三者平衡发展, 从而实现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有序、整体的进步。

二、任务的结果预设与语言表达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 任务的结果是任务的目标, 也是衡量任务的评价尺度。“对任务的设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决定了任务表达结果的特点。”[4] (Ellis, 2003:122) 任务的结果与语言表达流畅性、准确性和复杂性间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任务的结果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第二, 任务的结果是否存在内在的结构。根据Tong-Frederick的研究, 学习者更注重语言的语用功能和意义的协商[5] (Ellis, 2003:123) , 因而更有利于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教师在设计具有内在结构的任务时可以配备给学习者一定的前期准备时间, 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都能得到相应的促进与提高。

三、任务设计中学习者的内在因素与语言表达

任务的完成最终落实于学习者, 因而,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因素。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的对象是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 彼此之间可能会存在诸多的差异。比如笔者所在学校, 有时一个教学班的留学生来自越南、泰国、老挝等不同的国家, 他们的汉语学习年限、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学习习惯、个性等各有差异, 基于学习者的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两个维度, 我们把学习者分成了三种类型[8] (Skehan, 2011:321) , 如图 (中介语发展路径图)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路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路径A的学习者, 他们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差别不大。路径B的学习者, 他们的分析能力比较强而记忆力比较弱。路径C的学习者跟B的学习者相反。Skehan之语言学习者分类的启示在于:教师面临的教学对象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人, 有效的教学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在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过程中, 针对分析型的学习者, 要多设计一些能促进汉语表达流畅性的任务。例如信息熟悉的任务、此时此地的任务等, 以提高学生在实际中表达意义的能力。对于倾向于记忆的学习者, 首先要限制他们把交际结果放在首位的自然倾向, 把注意力放在重构复杂性和准确性上。在任务中阶段, 设计一些比他们的语言水平略低的任务, 没有时间限制或压力, 使他们有机会控制语言。在任务后阶段, 要进行语言分析, 强调面对公众的表达。

四、结语

对外汉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而对外汉语的任务型教学更是最近这些年才被不多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所关注。因而, 对外汉语的任务型教学研究与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有很大的探索和研究的空间, 其中任务的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因为, 任务是整个任务型教学的第一步。如果第一步走错了、走歪了, 那么, 试图通过其后的第二步、第三步……来纠正第一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参考文献

[1]Branden.K.任务型语言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陈亚杰, 等, 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2][4][5]Ellis, R.The evaluation of communicative tasks.In B.Tomlinson (ED) ,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pp:217-238)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设计 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 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

一.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1.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想要掌握一种新的语言,首先要掌握构成语言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也就是构成这种语言的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语言要素指的是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语用规则指的是语言使用的环境。语言能力是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技能于实际应用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内容应以知识的运用为主,而不是以知识的系统讲授为主。

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汉语学习者实际操练所学语言知识和深入体验所学文化的重要平台,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设计,则是搭建此平台的重中之重。

2.符合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实践性强的文化交流活动符合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常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不论从内部还是外部,不论是通过刺激兴趣发展还是通过外界因素影响,汉语学习者都能够从实践性极强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收益,得到最直观的文化体验和最实用的汉语知识。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极大地迎合了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

1.丰富对外汉语教学手段

在口语、听力、综合课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插入各种语言游戏与情景互动、交流体验与实践活动,必将促进教学方法、操练模式丰富多样,充满趣味。单一的、纯粹的文化讲授和教学活动难免枯燥乏味,远离实际,并且晦涩难懂,加之语言上的障碍,学生无法体会彼此文化的魅力和精髓,也难易输入、存储和输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对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必将由此拓展开来,进一步向前发展。

2.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文化魅力

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除了游戏娱乐、寓教于乐之外,更兼有语言和文化的实践活动。汉语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更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实践当中。活动准备之初,可以给汉语学习者布置任务,去初步探索和了解中华文化,再带有一定的好奇心于活动进行中深入到文化之中去,更好地体验可触摸可感受的文化魅力。除此之外,文化交流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与交流中培养精神和有一,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设计注意事项

1.遵循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

首先,活动设计要遵循目的性。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设计首要明确的一定是文化交流活动的目的性。有了明确的目的后,才能集中精力充分准备和有效执行。这种文化交流活动,或是观摩与聆听,通过记忆进行知识储存;或是参与与体验,通过感受进行知识消化与理解。但是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文化交流活动的目的都是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记忆,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热情,最终帮助学生将文化知识转化成思想沉淀、语言知识转化成语言技能。

其次,活动设计要有趣味性。老师或者是组织者,可以通过调查、咨询等方式,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兴趣,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能力等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将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献给学生。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音频增强效果;通过才艺秀展示文化魅力;通过赠送礼物,加深文化记忆。

最后,活动设计一定要遵循可行性。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程序不能过于复杂,不能好高骛远,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灵活设计活动目标、内容和程序。

2.语言交流。如上所述,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要采用简单易懂的活动程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汉语学习者轻松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可复杂晦涩,更要避免对所有汉语学习者使用英语或单纯某一种语言,要照顾到各种语言使用者的感受,否则不但会达不到教学目的,更可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3.话题选择。各国汉语学习者的背景不同,世界各国关系复杂多样,难免有矛盾和冲突,敏感话题必然存在。作为教师或者活动组织者,一定要事先了解参与活动者和参与活动者之间的背景关系,小心措辞,避免谈及敏感话题,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与不快,甚者会有激烈冲突,最终导致活动失败。

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准备与实施

1.活动目标与内容

首先,要确立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的确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比如,在知识领域,要求汉语学习者对文化交流内容理解到某种深度;在能力领域,要使汉语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所要达到一定程度;在情感领域,要使汉语学习者学习热情高涨,对中华文化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要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生活,更要简单易懂,且在中外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以便双方都感兴趣,有共通性,交流起来亲切且有感悟,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2.活动准备与实施

首先,在活动组织阶段,要仔细核对参与活动人数和国籍成分,确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流程并提前分发到参与者手中。组织人员任务要分配明确,如:主持人、演讲人员、翻译人员、表演人员、服务人员、迎送人员等,确保活动流畅,责任明确,万无一失。

最后,在活动实施阶段,要参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局面。可现场分组,每组由汉语好的学生带领完成活动,如此可避免语言不同带来的问题。分组亦可以根据学习者性格特点、汉语能力、性别等为分组依据,由外向学生带动内向学生,汉语好的带动汉语弱的,或男女搭配以活跃气氛。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分组,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在活动展开过程中,要掌握好时间,观察参与者状态和反应,适当增减活动内容,调节活动顺序,以收获最佳成效。教师或组织者要在活动过程中保持与学生或参与者的交流互动,为其提供大量的互动机会,以便助其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李珠,姜丽萍.怎样教外国人汉语[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12:9

[2]刘洵.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1:218,219

[3]李晓峰,姜绍恒,王雅琪. 汉语文化因素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6)

[4]赵朦朦.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5(03)

[5]单贞.游戏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运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2(07)

[6]王阳.中文歌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14)

[7]车正兰.韩国留学生的文化教学研究[J].教育求索,2011,第9期

[8]冯俊杰.论校园文化活动对外国留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J].教育时空,2012,第7卷.

[9]王海涛.浅谈外国留学生文化活动设计[J].理论前沿,2013,第3期.

上一篇:8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信用考核办法下一篇:精英人才申报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