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

2024-12-03

对外汉语教学(共12篇)

对外汉语教学 篇1

一、流行语的特点及其发展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 反映了某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并且具有时限性和一定的流行周期, 过了这段周期流行语很有可能将不再流行。每个时期的流行语都能反映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最近几年中, 流行语无论在产生的数量上还是传播的速度上, 都是前所未有的。流行语以词和短语的表现形式为主, 也有一部分以固定格式的形式存在, 它是发展演变过程最短, 变化更新最快的词语。而与之前所出现的流行语相比, 在特点和形成原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现代汉语语汇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对汉语流行语相当的重视。客观来看, 对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内语文教育, 我们的确只需要对汉语流行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范。毕竟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 时刻都感受甚至参与着汉语流行语的变迁。

但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学习者, 汉语流行语就成为学习过程中不折不扣的“熟悉的陌生人”。面对近年来掀起的“汉语热”, 更多外国友人不仅想学习传承五千年文明的汉语, 更希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的全貌, 以尽快地融入中国人的交际群体。因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学尤其在口语教学中, 如果以培养汉语实际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 就必须关注流行语这一具有“俚语性质”的语言现象, 并给与其应有的教学地位。

流行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一是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汉语流行语具有动态性, 缺乏语言中基本词汇所要求的稳固性, 往往被很多研究者忽视。而流行语对丰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以及对对外汉语词汇大纲的调整、修订均有很大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教学意义。其二是有助于刺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并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汉语的交际群体。流行语的学习有助于留学生熟悉中国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变化, 使他们尽快融入中国当下的汉语实际交际当中。与此同时, 汉语流行语自身的流行性、超常的表达效果必然会刺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口语环境中学习并获得汉语的交际能力。

三、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建议

1.教学的灵活性。这是口语教学的首要原则。在实用性的基础上, 应选择当下被社会成员广泛使用甚至已进入日常基本语汇, 但字典词典未进行收录或未对其意义新解进行准确收录的流行语汇。追求时效性也是实际教学中应当被注意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在教学实践发生的当下或几个月、一年等作为时间尺度进行搜索, 时间跨度不应过长。

2.教学的针对性。汉语流行语数量繁多, 但并非杂乱无章, 教学中可按不同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将其总结归类, 这样既有利于讲授, 又便于汉语学习者有规律地学习。对于以从事某种特定行业为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与该行业相关的流行语或行业名词的流行新解;对于以日常生活口语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当地的流行语, 甚至适当适时地引入当地流行的方言。

教学中, 既可作单一分类, 也可以将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从而提高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很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汉语学习中, 除了校园外, 接触最多的交流人群是当地人, 他们很有可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对于这种类似“浸润式”的方言接触, 我们不妨积极对待, 如在口语课堂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适时地引入一些方言常用词汇或者短语的教学, 每个方言词汇或短语都应给出对应的普通话表达, 这样增加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趣味性, 也加强了学习的实用性。

3.教学的整体性。为了增强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教学中应注意对流行语的汉语应用范围及效果的讲解和辨析, 使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流行语的意义及作用。

流行语也存在一定的使用范围, 如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等, 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进行汉语流行语教学时如果不讲清具体流行语汇的应用范围可能导致语义的歧义或交际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好范围的应用。

此外, 汉语流行语丰富的感情色彩也应在汉语流行语教学中加以重视。语汇使用效果是调侃、讽刺、自嘲或其他某种情绪, 都应加以适当说明。

关键词:汉语流行语,汉语教学,特点,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 篇2

通过一周以来的儒森汉语岗前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我发现了自己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各个点上都有着很多弱点。

首先,我觉得我应该先试图去适应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巨大区别,这些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

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各异,只有一小部分是为了HSK考试,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要,因此,我们这些教师就更需要设计更为人性化的授课模式,以及情感流和活跃的课堂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享受课堂比实际掌握的知识更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前需要活跃气氛

在每节课开始一定要学生做一个五分钟的自由队伍,活跃课堂气氛,这不仅可以加强口语练习,尤其是第一课,可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的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之后的课上,这5分钟可以用来引导,复习等一系列工作。

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体会,进场要询问学生是否满意我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提问,应更多的想学生提问,给他们提供练习的空间。通过对学生的情绪把我了解课中所需要的部分,并更多的琢磨和把我课堂气氛。

很重要的一点,要尽可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同时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学生身上学习和体会当地文化和习惯。课堂教学技术是课堂教学和基本元素,课堂教学是由课堂上的教学技术组成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准备各种道具和游戏,以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原因,只有吧课堂教学技巧运用自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会寓教于乐,让学生学的高兴。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要熟悉

对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教师不仅应当非常熟悉它的内容和教学重点,更应该在总结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寻找目标从而使得自己的课堂符合教学要求,用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举几个例子,在我们对外汉语汉语的课堂中,不能仅仅针对学生对阅读的掌握和准确程度,听说能在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对于学汉语的学生来讲,口语课就

是不断的听说读写,让学生掌握句子,运用对话,从而达到自主的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道具也很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用教学道具和教学媒体,以对话方面来说,如果把一篇课文用朗读的方式和流出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对话的内容,但整个过程就会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不足,更多情况下,我们造代替的方法,如播放对话视屏,让对话通过各媒体的方式演绎出来,学生看到对话学起来就更容易会议模仿对外汉语中的情景。可以让学生用适当的道具。

结语:

汉语量词特点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篇3

关键词:汉语量词 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 习得

引言

量词作为汉藏语系特有的词类,历来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国内,量词的正名立类较晚,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并且时至今日,对量词内部的再分类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外,很多语言中缺乏量词范畴,如印欧语系,有些语言虽存在量词,但与汉语量词有较大区别,如日语、韩语。

本文将从形象色彩、情态色彩、格调色彩三个方面阐述汉语量词独具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该如何教,如何学。

一、汉语量词的特点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量词的特征描述如下:“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两者一起组成数量短语;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量词有时单独做句法成分;什么量词能与什么名词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各有自己的习惯。”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认为量词是黏着词。吕叔湘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说到:“汉语的特点在于量词应用的普遍性,可计数的事物也需要用量词,并且这样的量词不是一个而是很多。”这些是从不同角度对汉语量词的特点进行描述的,任何一种语言的掌握都在于对该语言的应用,而量词作为汉语特殊的词类,它的某些特点也是在运用中体现出来的。

(一)形象色彩

“汉语量词的理据,在它具有描绘性和比喻性时,就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这种形象感包含着人的主观意味,量词负载的这种形象意味,就是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1]所谓形象色彩,必定是直觉性的,化抽象为具体的。表达这种形象的途径既可以是显性的描绘,也可以是隐性的比喻。

1.描绘性

量词的作用是表量,但有时量词的功用已经超出了最初的表量意味,而对客观事物外形的刻画、描绘的功用更加突出。这种描绘既可以是取事物的部分特点,也可以是取事物的整体特征。

我们可以对比汉英量词:

一轮明月 a piece of paper(一张纸)

一弯新月 a piece of bread(一片面包)

一钩弦月[2] two pieces of glass(两个杯子)

同是月,汉语根据不同时刻月的不同形状,为它配置不同的量词,“轮”“弯”“钩”突出了月的不同形态,形象感大大增强。在英语中,我们能明显看到的是piece的形态变化,只能体现表量特征,没看到piece与后面的名词paper、bread、glass之间有任何相关点、相似点,没有任何色彩。至于“张”“片”“个”则是汉语翻译出来的,不是piece 本身具有的。

2.比喻性

在汉语量词中,除了个体量词,还存在大量的借用量词。此时量词的比喻意味明显增强。它抓住了量词与客观事物的相似性、相关性,以此物比彼物。例如:

一口大缸

一叶扁舟

一峰骆驼

“一口大缸”从表面看,它的顶部很像张开的“口”,是敞开式的,因此借用“口”来形容,修饰性增强。“一叶扁舟”中的“叶”作名词时指树叶,由于划行于水面上的小舟的外形与一片树叶很类似,借用“叶”来表示,形象直观,又突出了舟之小,生动活泼。“一峰骆驼”中的“峰”原指山峰,而骆驼的背部凸出的部分类似一座山的顶部即山峰,“一峰”蕴含着比喻性,同时也借用了事物的局部特征来表示整体,鲜明直接。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描绘性的形象和比喻性的形象不是截然分开的,如上例“一轮明月”中的“轮”,既描绘了月之圆,也抓住了月之圆与车轮之圆外形上的相似处,即比喻意味。

(二)情态色彩

在留学生汉语量词偏误分析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个佛像”“一位小偷”“一个教授”[3]这样的表述。这些都是没有掌握具体语境中量词的情态色彩而导致的偏误。

“量词在给予客观事物以计量概括认识的同时,还表达了人们对该事物的爱憎意味和褒贬评价。这就是量词的情态色彩。”[4]

情态色彩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味,对于汉语母语者而言“一位老师”“一尊佛像”早已习以为常,但若问其究竟,却未必说得出其中缘由,更何况是外国留学生。

人们对不同的事物必然有不同的评价,因而量词所蕴含的人的主观情态必然也是多样的。这里姑且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大类。

1.表示褒义的,如“员”“位”。“一位老师”,“位”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意思有“官位,爵位,鬼神的灵位”的意思,沿袭到现代汉语,具有了赞扬的褒奖色彩,用于人,表示敬称。英语中“a teacher”,根本没有量词,单从外在表达来看,并没有敬称的色彩义。“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表量词时用于武将,因此现在我们常用“一员大将”“一员副帅”,而不用“一个大将”了。显然“员”也具有褒义色彩。

2.表示中性的,如“本”“个”。“一本书”,“本”用于书籍簿册或花木。“个”无论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中,使用的范围都比较大,指人指物都可以,比如“一个人”“一个苹果”。这里“本”“个”在情感上都有随意性,不能体现出说话者对“书”“人”的主观评价。

3.表示贬义的,如“帮”“窝”,“一帮强盗”“一窝贼”,从后面的名词可以看出,“帮”“窝”明显具有厌恶贬斥之情。再看“一帮狐朋狗友”“几位挚友”,不难看出“帮”在这里不能与褒义的名词搭配。

(三)格调色彩

“词的构词理据、寓意、背景、所在语体等因素不同,从而形成特定的意趣和风格,这种意趣风格就是格调色彩,即语体色彩。”[5]任何一种语言都有适用于不同场合的语体,这种语体色彩也大量存在于汉语量词中。

我们通常说的语体有口语和书面语,何杰在《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将书面语分为四类:具文学色彩,如“一抹斜阳”;具政论色彩,如“一任县官”;具古代文体色彩,如“一吊钱”;具科技色彩,如“一磅”。“抹”本是指动作行为,这里很传神地勾勒出斜阳的形态。很显然,在以交际为目的,力求方便的口语中通常不会出现这样的表述。“任”用于担任官职的次数,在书面语中我们就不能用其他的词去替换它,具有严肃性。在古代,铜钱一般用细绳串连起来,形成一吊一吊的。在表量中使用了“吊”来描述,保留了古代文言特色。具科技色彩的量词大都是度量衡量词,也有部分复合量词,如“人次”。在这样的表述中力求准确,不能张冠李戴。

口语色彩则表现为日常生活交际中使用的,如“一溜儿小跑”“一舀子水”。口语色彩在方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且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口语色彩。

总之,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情态色彩,格调色彩集中体现了量词的独具特点。当然,这三类色彩在具体使用中也不是相互独立的,往往是某个量词融合了多种色彩义。每一大类色彩中的小类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汉语社团思维的特征,即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性,强调直觉性概念。

二、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由以上汉语量词三大特点,不难看出,量词背后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因素。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教学,因而不了解量词搭配中包含的文化背景,就不能很好地向学生讲解历来习以为常的搭配,学生更不能理解中国人的这种习惯。因此,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方法,也要合理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

1.初级阶段教学目标:熟悉结构,感受量词

教师教授常用搭配,使学生熟悉“数+量+名”/“动+数+量”的结构。对于母语中几乎没有量词范畴的留学生来说,对这种语言差异很可能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初级阶段,要寻求母语和目的语的相似点,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在使用中,让学生达到“信”。

2.中级阶段教学目标:理解简单色彩义,掌握“一对多”“多对一”搭配现象

在前期熟知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精讲“数+量+名”/“动+数+量”搭配的色彩义,对于同一个词,展示不同的搭配,每种搭配表示的色彩义也不同。同一个量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色彩效果亦不同。在使用中,让学生达到“达”。

3.高级阶段教学目标:理解复杂色彩义,掌握临时量词的使用

在这一阶段,要突出情态色彩和格调色彩的教学,对学生“个”的泛化偏误要及时纠正,不能宽容待之。例如“一位老师”中的“位”表敬称,它是源自古汉语中“位”多表达职位、君位等具有严格的尊卑等级之分的用法。[6]针对临时量词的使用,如“一箱子书”,则要放在具体语境中讲解。在使用中,让学生达到“雅”。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听说并重,有的放矢

在教学的初期,要考虑学生母语的干扰。首先,教师要让他们接受量词,通过课堂上教师领读、纠正,书中重现“数+量”的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全方位感受量词。同时,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忽略量词的错误,不过多解释量词的色彩义,以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

2.图片展示,图文并茂

面对语境中具有丰富形象色彩义的量词,比较好的方法是顺其道而行,即有针对性地展现某一量词的“形”。如在课堂中,利用图片展示法,教“一条鱼”,则侧重表达鱼的整体,课件中相应地展示一条鱼的图片。“一尾鱼”,则突出鱼的尾部特征,在整条鱼的图片中圈出鱼的尾部,以示表达效果。而“一块鱼”,则侧重表达鱼的部分,此时要展示一小块鱼,与整条鱼形成对比。这样,同是鱼,不同量词的形象色彩义就会被学生所关注,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一对多”的搭配。

3.演绎对比,语境教学

针对形象色彩,可采取汉英量词的对比,如前例所述“a piece of paper ”,“一轮/弯/钩月”,通过演绎举例,学生可以发现汉语量词的特点,也可自行归纳某类量词的用法。

针对情态色彩,则可对比不同主观情态的量词,如“个”“位”,通过对比不同搭配,某一量词所表达的情态自然一目了然。

针对格调色彩,则对比书面语和口语。同一事物,书面量词与口语量词使用的不同,表达的功用也不同。

“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情景,使学生沉浸在丰富、自然或半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中,接触、输入、习得相关的语言材料,并生成、输出相应的话语。”[7]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如教师设置在商店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会使用量词。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实践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量词的特点,学生被动地接受新知,那么教学内容就不能被学生消化吸收。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形成师生互动。

1.合理设计问题和习题

在理论课学完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合理设计问题和习题。简单的如初期的连线搭配,判断对错,填空等。尤其注重“读”和“写”,留学生在后期量词习得中,常出现类似“一课树”这样的偏误。这是同音异形造成的偏误,说到底还是对形象色彩掌握得不够。

2.设置情景,角色扮演

情景再现不仅在教学环节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实践环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象色彩、情态色彩、格调色彩的表达效果很多时候也是在具体语境中表现出来的。如,教师可以让甲扮演售货员,乙扮演顾客,二者在商场展开对话,教师给出乙需要买的商品及数量。二者就此进行具体语境中的角色扮演及对话。

3.引经据典,交流互动

学生的实践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练习环节,课外的实践和学习也很重要。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可以分配相应的任务。除了师生互动之外,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起到纠错、促进进步的作用。如在学习的高级阶段,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量词,谈谈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心得体会。教师根据学生习得情况进行点评。

课堂内外的学生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不同的教学阶段也要有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在这里教师要继续本着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充分地接触量词。

三、量词习得

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提到:“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共同决定的,是这些规律的综合体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留学生一开始接触量词时,由于受自己母语的干扰,脑海中没有形成“量词”这一概念,或单凭死记硬背,简单记住了“数+量+名”/“动+数+量”搭配。对于其中名、动词和量词的互相选择并不知其意,导致无法学会地道的汉语,也不能准确得体地表情达意。

(一)树立信心,循序渐进

量词深深地植根于汉文化的历史背景中,有自己演变发展的历史。留学生接触陌生的量词时,必须首先学会接受汉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树立信心,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同时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订立恰当的目标,如初级“适时地使用量词”,中级“准确地使用量词”,高级“得体地使用量词”。

(二)注重交际,勤于思考

量词的口语色彩是在日常交际中体现出来的,因此,留学生要想学到地道的汉语,就得加强自己的口语训练,勤于开口。在日常生活中,如在食堂、商店、文具店等这些地方时,要善于观察,留意不同语境中量词的使用情况,勤于思考和记录,可以记住一些常用的量词搭配。

(三)阅读原著,善于联想

量词形象色彩义的表达途径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性、相联性表现出来的。如“条”和“根”同是表条状物,但“条”的平面感强,如“一条毛巾”,“根”的立体感强,如“一根柱子”,这就要求留学生要善于联想,找到事物之间的“同”,转化为内在的逻辑,通过联想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同时,还要多读原著,不仅可以培养汉语语感,还能培养汉语思维。

四、结语

汉语具色彩义的量词是非常丰富的,其用法也是很复杂的。本文只是就形象色彩、情态色彩、格调色彩三个方面初步探讨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其中,“文化”这一因素贯穿始终,但主体仍是交际文化。到底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有不同的方法。到底采取何种对策,则要以对教学最有利为原则。本文则是浅谈自己的拙见,望对今后的量词教学有所启发。

(本文为“安徽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省级特色专业质量工程的子课题成果”。)

注释:

[1][4][5]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82页,第94页,第106页。

[2]唐淑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32页。

[3][6]王思思:《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第27页。

[7]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参考文献: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思思.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5):112.

[4]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唐淑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6.

汉语中的“羡余”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4

关键词:羡余,对外汉语教学,解释

“羡余”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术语, 是赵元任先生在他的《汉语结构各层次间形态与意义的脱节现象》中最早提出的。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可以看到“羡余”这一词条, 它的解释是: (1) 封建时代地方官吏向人民勒索的各种附加的赋税; (2) 多余的。这两方面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那就是“多余的”。潘先军 (2010) 对于词的羡余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所谓词的羡余成分, 就是在单音节之外的复音词中, 组成词的语素在语义表达上没有作用的语素。这些存有羡余成分的词, 已经凝固为固定的词并收入词典, 其“合法”身份是公认的、毋庸置疑的, 可以说在词的层面上, 只要语言单位为词就只存在羡余成分而没有冗余或赘余。由此观之, “羡余”它其实跟“多余”还是有区别的。从词的感情色彩上来看, “多余”是有些贬义成分涵盖在内的, 语言中的多余成分也就是不必要的成分, 是交际中不需要的。而“羡余”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这是汉语的需要, 也是汉语语用方面的重要部分。

据说, 各种语言中都有“羡余”这一特点, 而且汉语比起其他语言还算少的。潘先军从词的角度给羡余下了定义, 其实可以把这个定义扩大, 不仅是词, 还有短语, 甚至句子都有羡余的成分存在。而且这些成分都是“合法的”, 甚至是必须的。比如, 很多人都爱举的一个例子“凯旋而归”。“凯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战胜归来”, 它本身已经包含了“归来”的意思, 而平时使用的时候, 往往爱加上“而归”。还有人们常说的“大约……左右”, 其实“大约”本身已经有了不确定的概数的含义, 后面又加上了“左右”非常多余, 这种用法也常常在中学语文中被视为病句, 可是语言运用中却不乏这种用例。还有一部很出名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 “秘密”这个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有所隐蔽, 不让人知道的 (跟‘公开’相对) ”, 这本身就隐含了不能说的意思在内, 而这部电影的名字取做“不能说的秘密”, 似乎使它的这种特性更突出了, 起到了一种强调的作用。试想, 如果电影的名字只是两个字的“秘密”, 那么它的神秘感仿佛也减弱了不少, 名字中音节的韵律美也有所淡化了。因此, “羡余”不仅有利于表意的完整, 对于发挥汉语运用中音律的和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 对于这些“羡余”成分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些数字上的统计。2011年8月4日在Google新闻中搜索关键词“大约……左右”得到27 500条结果, 搜索“大约”得到41 400条结果。同时在人民网中搜索“凯旋而归”得到451项, “凯旋归来”641项, “凯旋”10 956项。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知道两点:一是这些羡余的用法是存在的, 而且是有一定数量的;二是这些用法比起“正确”的用法来说还是少数的。潘先军 (2010年) 统计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2001年) 中的羡余成分的多音词, 并得到含有羡余成分的多音词大约占所收全部词语的0.45%, 比例是非常低的。但是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生活中这种用法是经常会遇到的。因此, 汉语中的“羡余”成分也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部分。

关于“羡余”的教学, 应当秉持正确对待、认真解释的态度。汉语的羡余体现在很多方面,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体会汉语中的这种特点, 以便能够说地道的汉语, 而且还要学会利用这种特点, 以方便教学。其实, 可以发现大多数“羡余”成分都是对已有成分的再次补充说明, 因此, 可以利用它们的这种关系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比如“手持电话”中的“手持”。“持”作为“拿着”这个意思的时候, 本身就包含“用手”这个义素, 而且在使用中它所需要的搭配项也是可以“用手拿”的一类东西, 如“持枪”“持棍”等都有这样的特性。在教学中解释“手持”的时候, 就可以把“持”的这种用法连带在内,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这个短语, 也懂得了它的用法。同样, 汉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组合, 像“目视、耳闻、脚踹、火烧、水淹”等, 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这样既避免了用翻译方法解释的单调, 使学生学会了其中各个词的使用方法, 又多教会了学生一个新的词语组合。

再如, “不能说的秘密”这样的短语也有很多, 这就相当于在一个短语中解释了一个词的本质特点。让学生记住这样的短语, 也为他们背诵生词提供了一种方法。如“不必要的浪费”, 学生就可以记住“浪费”有“不必要”的意思, 当他们忘了这个词时, 就可以利用短语关联出它的大概意思。其实这也正说明了汉语的一个特点, 定语有时并不是给事物分类或者描述特征以区别于其他事物, 定语有时纯粹是为了加强或者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 像“咸盐”, 盐都是咸的;“面貌”, 貌都是在面部的;“死尸”, 尸体都是死了的。这正是“羡余”所要表达的意义。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有时也不妨有意地把学生向这个方面引导, 比如学习“毛病”这个词, 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不好的毛病”这个搭配, 同时要告诉学生“毛病”都有“不好”这样的特点, 让学生从中体会这种搭配的意义及使用的方法。还有“无可争辩的事实、不朽的丰碑、最后的结局、个人的隐私、无用的废话”等都可以加入这种教学方法之列。

有一些音译词, 其实通过英语的音, 学生已经可以明白它的意思, 可是汉语在音译的同时往往还要加上一个汉语的义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音译词给学生解释汉语中的义类词了。比如, “吉普车”, 学生本已知道什么是“吉普”, 这就方便了学习汉语中所说的“车”。因为, 汉语经常用“car”来翻译“车”, 这对于留学生来说容易造成理解偏差, 因为“车”在汉语中是一个大类, 是泛指词, 而car在英语中只是指小车, 因为除此之外还有truck等。教师此时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懂得的“吉普”的意义, 来引导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个类词———“车”, 同时帮助学生扩展出关于“车”的更多的词。这种外来词还有很多, 教师都可以利用他们中的“羡余”成分来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再如, “贝雷帽、雅思考试、芭蕾舞、因特网”等。

还有在句子中的使用, 例如:“她会跳芭蕾舞”的“跳”的意义其实跟“会”是重复的, 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好理解的动词“跳”来解释助动词“会”的用法和意义。

此外, 还要知道“羡余”是有度的, 在这个度之内, 才是“可被允许的重复”, 要让学生分清楚“羡余”跟“多余”也就是病句中的赘余的区别。以防学生超过“羡余度”造出“真的非常很难”这样的句子。教师可以举出一些赘余的病句让学生作改病句的练习, 从而体会两者的区别。如 (1) 快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陆续接连进入教室。 (2) 汤姆来中国一年了, 他很喜欢中国, 他也很喜欢汉语。 (3) 天气冷了, 容易造成感冒。 (4) 欢度国庆节的到来。以上四句都是赘余的病句, 第 (1) 句应去掉“接连”;第 (2) 句应去掉第二个“他”;第 (3) 句应去掉“造成”;第 (4) 句应去掉“的到来”。显然, 这与鼓励学生使用的“羡余”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过, 对于汉语语感还比较弱的留学生来说还需要教师带领着进行多次对比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并清楚地区分。

汉语中的“羡余”可以加强语意, 而且能使内容表达得更充分、更完整。学生通过对羡余成分的学习更好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这同时也有助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找到更好的方法来释义, 并帮助学生在遇到生词时进行模糊猜测,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 可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汉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J].中国语文, 1963 (1) .

[2]潘先军.汉语外来词构成羡余现象说略[J].汉字文化, 2007 (3) .

[3]潘先军.多音词羡余现象考察[J].汉语学习, 2010 (3) .

对外汉语教学 篇5

一、两种方言,泰国大街小巷中的饭馆、店铺也常用汉字和泰国文字同时标注,汉字对泰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学生从小就认识了一些汉字,有的甚至学过写汉字,但都不是系统的学习,比较泰语文字和汉字,泰国学生跟其他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的留学生一样,觉得汉字是一个缺乏规则的画儿,初写汉字时不讲究汉字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方向和大小,只关注书写完成后的形似。在记忆汉字的方法上,泰国学生跟“非汉字圈”的学生一样,大多使用整体字形记忆的策略,多在词中记忆字,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会把“年龄”写成“年轻”了。这11位学生在我校上过单独开设的汉字课,他们对教学中讲解汉字笔画、偏旁和结构的教学方法非常能够接受,并认为这对他们记忆汉字有帮助。对于汉字故事,他们认为讲一些还可以,讲多了记不住,增加记忆负担。平常他们练习汉字的主要方式是抄写汉字,然后读课文或看电视字幕来复现汉字,因此他们认为不常见、不常用的汉字和形近字是最难记住的汉字。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泰国学生因为发音不正确造成汉字听写错误的比例很大,因此我认为在对泰国学生及其他“非汉字圈”华裔学生的教学在语音阶段就应该加进大量符合生活实际的语料,在照顾常用词的同时照顾常用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辨和发音的能力,认读和书写一些笔画较少又常见、常用的字,在汉字认知上通过“音”把“形”和“义”结合起来;第二,在学生的听说能力到了一定阶段后,利用汉字的频率原则及实用原则加大识字量,通过一些分析字形,讲解字理的办法强化识字,教学中强调笔画的方向、位置及相离、相连、相交的位置关系,强调笔顺规则,强调部件的学习与切分,结构的分类与书写顺序可以不作为重点,教学中同时注意“语”和“文”的联系,;第三,扩大阅读量,经过一段“强化识字”后,选择一些适合华裔学习者兴趣和需要的文字材料、声像材料(带字幕)来复现汉字,因为字形是字义的外在形式,也是通向语音与词义的桥梁,识字是阅读的前提,见得多了,分辨、理解汉字的能力就会增强。我认为这三点适用于所有对汉字氛围并不陌生的华裔学习者,抓住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进行汉字教学,对他们汉语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推动。

走近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篇6

记者:求学之路很辛苦,从升入大学深造到现在做大学老师,回首自己十几年的求学生涯,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阮教授:我感受最深的是,大学本科四年,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期,诸位同学一定要好好利用这四年的时间,给自己以后的工作或者深造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这么说,本科四年你认真与否直接影响着你的将来。从本科到博士毕业十年的求学生涯中,最让我感到满意的就是自己本科四年的充实学习。那个时候自己对于未来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想着多看点书,多学点知识。所以那个时候,图书馆是我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自己大部分的周末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因为本科时期学院开设的课程比较多,文学的、语言的都有,所以那个时候看书也杂,涉及许多门类和方向,但是现在看来,正是这种杂,让我受益无穷,可以顺手拈来,旁征博引。

记者:您觉得语言学学科有着怎样的特点?什么类型的学生比较适合学习语言学专业呢?

阮教授:一言以概之,语言学是很锻炼人思维的一门学科。也有人说,语言学是人文学科中的数学,这个话是有道理的。文学更多的是感性的东西,而语言学更多的需要理性的东西,它需要你对语言有着敏锐的感觉。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们经常会在酒店或者商场门口看到一个黄色的提醒牌子,上面写着“小心地滑”,我们研究语言的人就觉得这个提醒是有些问题的,因为“小心地滑”可以理解为“走路要小心,当心地滑摔跤”,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小心地滑动”。如果你看到这些类似的语言现象,你有以上的想法或者提出了疑问,无疑你是很适合学习语言学的。当然,语言学内部本身还可以分成诸多分支学科,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计算语言学等。究竟适合学习什么具体方向与领域,那就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了。学习语言要看天赋,也要看自己的兴趣与努力情况,勤能补拙。

记者:您觉得如果要就读对外汉语教学专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者条件?

阮教授:我个人觉得,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身对外语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因为将来要涉及到教授外国留学生汉语知识的问题,如果你的外语能力不够,到时候是很麻烦的。当然,对普通话知识也要掌握好,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一些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问题,起码要有所了解。另外,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希望学生最好是性格外向活泼一些,最好是多才多艺的,能够掌握一到两门中华文化技能,比如民族乐器、民族舞蹈、太极拳等等,这些对自己将来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记者: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什么?继续深造读博和工作的各占多少比例?

阮教授:从就业渠道来看,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①出国从事跟对外汉语有关的各项活动,如孔子学院的外派教师、汉语志愿者等;②到各个涉外机构从事外事工作,包括涉外文秘、涉外贸易等;③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管理工作,如高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事处等;④进入中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因为现在国内有部分中学已经开始招收国外的留学生;⑤继续进行深造。一般来说,工作的同学比例占65%左右,继续深造的同学比例占35%左右。

记者:您对于学生现在热衷出国教授外国人汉语做汉语志愿者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

阮教授:我觉得,学生热衷出国教外国人汉语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我也很鼓励学生有这种想法。但是我要提醒的是,出去教外国人汉语之前,我们需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因为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专业,它不仅需要良好的外语水平,而且还需要具备较为全面的架构知识,需要熟悉自己的母语和一到两门外语,需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还需要懂得教学规律,最好有教学经验,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很多。而且目前到中国来学汉语的外国人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所以将来对外汉语仍然还会是热点。武汉大学文学院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总部在美国匹兹堡市,是2007年挂牌的,发展势头非常好。第一年我们派了两位教师,半年后又派了两名博士生过去,第二年人数就增加到10人,第三年是15人,今年四月份美方刚刚到我们这里选过人,初步定的是25人。我们这里派到匹兹堡孔子学院的主要是研究生,他们在那里从事大学、中学和小学的中文教学。从美方反馈回来的信息看,我们派过去的人都是非常优秀的,无论在教学还是在人际交往上,都得到了对方充分的肯定。而外派的这些学生,有的在美国待一年,有的在美国待两年,在美国的教学经历,一方面他们实践了对外汉语教学,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异国领略了不同的文化。这些经历对学生将来的成长非常有利。

记者:您对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生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阮教授:如果你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那么从现在起就要开始锻炼基本功。学好母语,掌握好一门外语,尤其是外语的口语,一定要认真地练。然后对所要去的国家要多增加了解,对个人的生活能力也要进行锻炼,学会一个人独立生活的各种技能。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生在出国后头一两个月内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交流和文化适应的问题。另外,如果不喜欢西餐,饮食上当然也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不过坚持一两个月后,一切问题都会慢慢解决的。

记者:现在世界上兴起了汉语学习热,国内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一时间成为热门专业而受考生追捧。您觉得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阮教授:在本科阶段,首先要上好每一门开设的专业课,尤其是那些专业必修课,如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语法、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其次,要经常翻阅一些对外汉语方面研究的杂志,如《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等,培养自己前瞻性的研究视野;第三,需要下苦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练好外语口语;第四,利用大一、大二的空闲时间,一定要学会几门中华文化技能,如太极拳、中国结编制、民间剪纸、刺绣、琴棋书画等;第五,找机会给外国人上课或者辅导汉语,积累一些教学的经验。

总之,四年学习下来,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综合素质:精湛的母语知识、熟练的外语能力、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多样的实践技能。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在一个“用”字上,随时能派遣,随时能上讲台,随叫随上。

链接:武汉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培养目标: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培养思想品德好、汉语基础牢、外语水平高,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有较全面了解,并懂得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人才。毕业后可在国内从事留学生教育或其他汉语教学工作,也可赴国外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或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等事业单位和中外企业从事与汉语言文字相关的工作或中外文化交流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普通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及其教学、现代汉语词汇及其教学、现代汉语语法及其教学、汉语语用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基础英语、英语口语与听力、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教育学、心理学等。

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探索 篇7

一理论教学探索

“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从根本上来说,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的授课教师更应认清培养任务,对授课方式做出新的探索。

1借助多媒体设备高效教学

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如果课堂上单凭教师的口头讲授,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多种效果融合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因此,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更为良好的课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语音”这一章讲授语音的属性时,我们需要学生了解,由于其发音器官状况的不同或发音方法的改变,人在发音时会形成不同的音色。因此有的人音色粗重,有的人音色尖细;有的人音色沙哑,有的人音色清脆。这部分知识并不难,但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势必不好。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音频媒介,向学生播放他们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语音特色的广告,比如“七匹狼”男装的广告是“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粗重的男音透出一种稳健的风格,非常适合男装类产品的品牌表现;而“强生”婴儿产品的广告词“从第一次到每一次”细柔的女声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与温存,是非常适合母婴用品的语音音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不同音色的声音在实际言语交际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再比如,“文字”这一章的知识在现代汉语课程体系中是重在了解、鉴赏的内容。我们在讲“汉字的形体演变”的时候,如果只是向学生讲述“甲金篆隶草楷行”,哪一个时期产生了哪种字体,各种字体有哪些特点,课堂气氛往往会死板、沉闷。但如果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或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把以往静态的课堂教学形式动态化,把抽象的教材形象化,使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共同参与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选取适切有趣语例生动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现代汉语课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选取有趣的、贴近生活的语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语法时,我们常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而这“结构规则”到底是指什么呢?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我们可以选取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语音”、“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下象棋一样,如果光有棋盘、棋子,还是不能游戏,还需要有对弈双方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在这里,语言和词汇就像是象棋中的棋盘、棋子,而语法就相当于游戏规则。听到这里,学生都会对这部分的内容产生很直观的印象。

3注重与其它语言学科之间的联系

现代汉语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步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语言学类课程。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学科关系异常紧密。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绪论》中说:“在语言学各个部门中,汉语史首先要和现代汉语取得密切联系。因为汉语史主要是建立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的基础上的。”

例如,古今汉语都有名词作状语的情况。现代汉语能充当状语的名词,一般是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如:今天我休息。咱们北京见。但在古汉语里,除了表示时、地的名词可以作状语外,普通名词也经常直接作状语。如: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马中锡《中山狼传》)

通过古今汉语的对比,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历时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汉语的发展演变。

其次,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积淀,这就要求现代汉语教师在讲课中也应有意识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授“汉字起源”的学说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就是“结绳说”,认为汉字是在先民结绳记事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可以从这个知识点引发开去,向学生介绍“结”这个文化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知道,从原始社会至今,“结”一直作为一个文化意象深深存在于中国人心中。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合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拜、结盟、团结等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像“同心结”、“结发夫妻”等等,都是从“结”中引申出来的。

这样的引申不但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有助于学生相关知识的积累,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践教学探索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其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据着很大比重。但由于学时安排、教师精力以及学校硬件等条件的影响,许多学校都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

1结合讲授知识设置实践环节

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与本课程相关的活动,如语言规范化知识竞赛、社会用字用语调查、地方方言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绪论”部分方言知识的时候,由于大学班级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遍布于各个方言区,因此授课教师可以把实践环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书本及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分析自己的家乡话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把思考所得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词汇”一章“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校园流行新词的使用情况,阐述词汇的发展变化。通过分小组调查、提交调查报告的方式,得出学习结论。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把现代汉语课从单一、枯燥、抽象中解脱出来,把学生从被动听讲拉到主动参与中来,从而使现代汉语课更丰富、更鲜活、更具体,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听课状态,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2结合本科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综合考查。

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可以将讲授知识与指导论文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素材,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调查报告及小论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感兴趣的语言现象,考察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尝试用相关的语言理论进行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点拨,有针对性地布置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形成书面材料。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语言知识学习的深入,不断深化完善自己的论文,为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合本专业实习

一直以来,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实习都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一些内陆城市,留学生数量有限。如何解决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一直是本专业教师不断努力解决的难题。而像英、美等接收留学生较多的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为了促进留学生尽快融入当地社会,英、美等国会让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学生都“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和学习。笔者认为,若本学校有在读的外国留学生,可以将他们带入本科生的现代汉语课堂,让留学生与本土学生一同学习、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强互相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在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同时,更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紧密结合对外汉语专业特色,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开拓创新。教师在课堂上应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选取鲜活的语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改进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2]程伟民.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2).

[3]汪国胜.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1).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的作用 篇8

关键词:汉语拼音,语音教学,汉字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 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使得汉语倍受关注成为一门十分热门的语言, 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这就要求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从而有能力承担世界与中国交流以及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汉语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语言, 一方面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的谱系关系都较远。另一方面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有它的特点, 对于学习者是完全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尤其是其中特殊的文字系统———汉字。汉语是语素文字, 语音和汉字并不是相应的。另外汉字结构复杂难书写, 更增加了学习汉语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并且随着汉语拼音及其正词法的不断完善, 不断调整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

一、《汉语拼音方案》

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从汉代的“直音”、“读若”法, 到了汉末的“反切”法以及后来的“拉丁字母注音”和“注音字母”, 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58年2月11日, 《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并正式公布, 终于解决了几千年来给汉字注音的难题。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口语化、音素化以及拉丁化的三个特点。“口语化”是指汉语拼音所拼写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音素化”, 是指汉语拼音按照音素来拼写音节。《汉语拼音方案》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表达和拼写汉语语音的记音体系。“拉丁化”, 是指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顺应了国际语言拉丁化的潮流, 使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 也便于国际交流。《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 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学习汉字、普通话和人名地名拼写法标准化。此外, 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功能、序列索引技术和图书检索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拼音

为了帮助外国学生认读汉字、练习发音和说话, 必须借助一定的注音符号。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贯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各项训练中, 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汉语拼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语音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但方案本身概括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语音现象, 而且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 也很容易掌握拼写规则, 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留学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这样也就掌握了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基本内容, 为后面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有利于听力口语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听说和读写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这种矛盾归根结底是汉语本身的特点引起的, 即汉语的语音和汉字不是相应的, 另外汉字难认、难写、难记更加剧了这个矛盾。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难学, 留学生学习起汉字来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 这样一定会影响听说。由于《汉语拼音方案》很容易掌握, 对初学者借助汉语拼音进行口语教学, 允许少出甚至不出现汉字, 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训练上。这样, 就可以大大加快口语教学的进度, 以满足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要。

(3) 有利于汉字教学

虽然汉字难认、难写、难记, 汉字教学仍然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 一开始应当教一些语法简单的、常用的短句会话。但是这些简单的句子写下来往往要用一些复杂的汉字。《汉语拼音方案》的引进就可以用拼音和汉字互补的形式来编写教材。可以利用汉语拼音教句子, 但先不教比较复杂的汉字字的写法。应先教汉字的基本笔画, 然后再到“一、二、三、十、八、人、个”等等这样一些最简单的汉字。复杂的汉字等到有一定基础了再学, 这样不仅学生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 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4) 有利于词汇和语法教学

运用汉语拼音首先从语音入手, 在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词汇、语法教学, 就十分便利了。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这个基本词汇和语法单位, 另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更容易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总之, 外国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时, 汉语拼音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汉语拼音, 已经被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界所普遍接受, 成为了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

2、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负面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的并不仅仅只是语音, 汉字、语法、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占重要地位。汉语拼音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 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

与汉字的难相对的是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突出贡献。汉语拼音使汉语走向了国际, 今天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一律采用汉语拼音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公司和商标的名字, 甚至拼写某些中国历史与文化概念, 如“Taijiquan” (太极拳) 、“Wushu” (武术) 、“Jiaozi” (饺子) 等等。尤其是这短短20年中, 全球开始学习汉语的成千上万的年轻人, 都毫无例外地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而汉字由于较难则被放在一个忽视的地位。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 差不多都经历了一个先语音后文字的阶段。汉语拼音从一开始就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学生可以借助它来学习生词或用它来写作业。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都掌握得很快, 十天左右的语音阶段结束以后, 不但能基本掌握汉语的发音, 而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拼写, 可以用汉语拼音做练习、记笔记。但是要注意的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只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辅助工具, 汉语拼音并不是记录汉语语音的文字, 汉语的文字是汉字。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 为了满足提高他们日常口语的需要, 并不要求他们会写汉字。到后来慢慢学习书写汉字, 一方面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语音不相应, 也难认、难写、难记;另一方面留学生更倾向于好学好用的汉语拼音, 同时也发现不会写汉字用拼音同样能够实现交流。因此, 洋文盲的产生也就见怪不怪了, 汉字就被忽视了。

可以看出, 把汉语拼音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 由于汉语拼音采用的是拉丁字母和译音文字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使得汉语拼音大受外国留学生的欢迎, 而记录汉语语音的汉字放到了一个被忽视的地位。所以, 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 为了解决听说和读写的矛盾, 不仅仅只是重视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其对汉字的排挤, 使汉字放在了被忽视的地位,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 不利于汉语语音的准确发音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 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 近似的事物也往往也容易造成混淆。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角度来看, 方案中某些设计和规定, 存在一些不太合用的地方。这是因为方案设计考虑的主要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人使用的情况, 而不是考虑外国留学生的使用情况。利用《汉语拼音方案》教汉语语音, 多少会受到学生母语拉丁字母读音的干扰。比如, 用表示清、浊对立的符号来记录汉语的送气、不送气音, 这容易使英语国家的学生在拼读音节时将浊音与汉语的不送气音b、d、g等同起来。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外国学生学习的。

三、结语

总之, 为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为了将汉语推广到世界各地, 必须要将汉语拼音和对外汉语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一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在语音、听力口语、汉字以及词汇和语法上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弥补汉语拼音在汉字和语音教学上存在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7

[2]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 2003, (3)

[3]吕必松.《汉语拼音方案》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语文建设, 1983, (3)

[4]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曲阜:现代语文 (语文研究版) , 2006, (11)

[5]刘涛.汉语洋文盲与汉语拼音的教学和应用[J].曲阜:现代语文 (语文研究版) , 2005, (1)

[6]石佩雯.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J]..北京:语文建设, 1983, (12)

[7]杨甲荣.《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北京:语文建设, 1983, (9)

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 篇9

1 教学语言特色分析

我们选取了初级, 中级, 高级班的对外汉语阅读课作为我们的考察对象。选择同一课型是避免不同课型可能带来教学语言的一定差异, 选择阅读课是考虑这一课型教学语言比较多, 而且也是三个阶段都设置的课程。

1.1 语速慢

这一项特点勿庸置疑, 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的语速自然会较平时讲话慢些。一般有三个层次:课文对照包括领读课文, 就课文内容机械提问, 基本没有信息要求;课文内容对话是指和课文内容相关, 但是文中没有直接答案的交谈, 有一定信息要求;普通对话包括闲谈, 联想性提问, 一般信息要求较高。研究除了得出教师语速逐级递增和普通对话语速最慢外, 我们还发现越到高级段, 三个层次的语速差别越来越小。这时的语速已经和普通话语段测试 (三分钟450字) 的要求相同。但是和普通说话的200字/分钟的速度还有一定差别。整体看, 这是一个适应汉语节奏, 建立音义反应的渐进过程, 最后归于比较稳定的语速段。

1.2 重复多

在日常对话中不停重复会带来非议, 但是在外汉教学中, 反复是很自然的语言使用。重复出现的场合主要有:新单词:难词, 关键词, 生僻词没有引起学生反应, 对理解有帮助的词语:提问中引导性词语:

1.2.1 确认词

这里我们提到的“确认词”是教师在教学流程中, 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去寻求学生的反响。例如“明白了?”“理解了吧?”“懂了没有?”“记起来了么?“知道了吧?”屡见不鲜。经过统计, 这样的形式在初, 高级频率大于中级阶段。初级是教学初期, 教师会努力寻求学生对汉语的认同感, 所以老师特别留意学生是否理解, 是否跟上教学节拍, 防止学生对汉语产生恐惧;中级是一个巩固过程, 学生对汉语的陌生感消失, 但还不宜引入太多的新内容, 教师更多的只是着眼对课文本身的理解;高级阶段, 教师给学生的空间很大, 引入课外难词, 生僻词, 甚至俚语的数量大大增加, 这时老师的确认是对学生拓展能力和课外知识的试探。我们可以看到, 除了中级阶段教师对学生把握性比较大之外, 其他两个阶段的不定因素相对较多, 所以需要确认的几率也高。

1.2.2 使用母语或媒介语

钱钟书曾经戏谑中文中夹杂洋文是“牙缝里嵌肉屑, 全无用处”, 但是在外汉课堂, 使用学生母语或者媒介语 (一般是英语) 不无裨益, 特别是遇到比较难解释的抽象词语时, 用了反而省事。当学生都来自一个国家, 比如以日本学生为主的班级, 老师会使用日语来解释, 而在混合班级则偏向于英语。

1.2.3 身势语和辅助手段

这是二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手段:手势, 身姿, 画图, 和一些卡片。直观的方法就省去了语言不能解释, 或者很难解释的麻烦。所以这样的方法在初中级阶段使用要多于高级班。比如讲到水果, 没有比看卡片更简单方便的了;练数字, 老师会拿来超市的促销单让学生念价格。不过在高级班, 身势语和辅助手段让位于语言解释, 以语言解释为主。

1.2.4 对比

对比是外汉教学讨论的比较多的项目, 比如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 目的语中相近项的对比。我们注意到, 在从初级向高级进阶的过程中, 对比从结构对比向意义对比过渡。所谓结构对比, 是给学生一系列同一结构的句子, 让学生知道怎么用一个词语或者句型。比如在初级阶段提到:

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老师就列了如下的句子, 而非灌输术语。括号中是教师隐含的意思, 想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句子领会的内容:

我把录音机修

我把录音机修好了 (动作补语) 。

我把录音机丢了 (加时态标记) 。

我把录音机放在桌子上 (地点补语) 。

我把录音机给小王 (宾语) 。

我把录音机修一修 (动词重叠) 。

而在中高级阶段, 老师则在句型对比的基础上, 加入了让学生体会意思的句子对比。这个时候, 老师选择不解释词义, 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比如:

嫌:

我不喜欢喝咖啡, 我嫌它苦。

我不喜欢这个女孩, 我嫌她丑。

我不喜欢川菜, 我嫌它辣。

我不喜欢数学, 我嫌它难。

1.3 相关联想多

要有生动活泼的课堂, 单词和课文的相关联想非常重要。以下我们列举课堂中出现的联想种类。

(1) 文化背景:如中山装。

(2) 习俗:7长寿面。

(3) 传统信念, 观点:绿帽子。

(4) 社会问题:包二奶, 沙漠化。

(5) 相关提问:吃饭——你喜欢吃什么。

(6) 评论:讲到水土流失——问学生如何看待, 应对方式。

(7) 同源引申:如, 理发—理发店—理发师等。

1.3.1 鼓励性词语

这也是教学中常用, 而日常交际中罕见的。如“**说得很好”、“很好”、“完全正确”。如果日常对话中只因为对方说出了一句“合法”的中文你就夸奖对方, 一定会被认为有病。但是这是一种教育策略, 树立信心的方法。

1.3.2 大段空白

教师在提问, 领读后都有大量空白留给学生思考、整理。这个空白时间大大长于普通的句间停顿。

1.3.3 自问自答多

因为教学中的问题都是有目的的, 有组织安排的。所以这些问题或答案明了 (就课文内容提问) 或设定了思考框架 (联想类提问, 讨论) 。因此, 课堂问题并不是以寻求新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老师自问自答主要就是提供给学生思考思路, 回答方式或者范式;比如课堂中有这么一个对话。

老师问:如果你是老板, 你会选哪一个人。

停顿。

老师——如果我是老板, 我会选***, 因为……

这里老师就向学生提供了回答的模板, 即“假设分句—选择—原因”。

1.3.4 回指多

老师会有意重复前面或者以往补充过的新内容。在单词讲解中, 教师倾向于用已学过的单词造句, 引发对新词语的理解。这样就一举两得。

2 个例分析

以上都是教学语言的构成性特点, 也就是在教学中一定存在的特点;而其余的都是策略性的, 即可以选择使用的。

我们仅选取单词讲解时教学语言的特点作为分析对象。以下数字就代表上述提及的各个特征。而策略性规则的使用是多重的, 重叠的。以下几个词语的讲解可以综合体现教学语言的策略性特点:

帽子:策略7 (7) , 量词用“顶”动词用“戴”。

策略7 (5) , 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帽子?

策略7 (3) , 没有“绿帽子”。

表演:策略7 (7) :表演做名词动词。做动词后面要加宾语。

策略6:表演武术。表演京剧。

策略7 (5) :日本的孩子什么时候有全校表演?

策略7 (1) :中国学生毕业, 六一儿童节, 新年……有表演。

策略7 (7) :表演的人——演员。

指导演员的人——director策略4——导演。

3 结语

教学语言, 顾名思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它和教师在课下或日常生活中说这种语言时不同。我们提出自然目的语这一概念, 相当于正常本族人讲话或对话使用的语言。而教师用语则是一种为了顺应教学需要而做过相应调整的目的语, 它不同于自然目的语。首先, 这种教学语言本身和自然目的语有交集, 语言一定是正确的;其次是相异性, 也就是教学语言和自然目的语在语言习惯上有所不同, 比如重复, 对比, 语速很慢, 确认语或鼓励语在日常使用中不太会出现;教学语言的第三个特点是动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让学习者进展的语言, 也就是帮助中介语向目的语过渡的语言。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特有的一种语言系统, 这一系统在语音, 词汇, 语法, 交际和文化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 也不同于自然目的语, 是一种随学习者学习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教学语言随着中介语的发展而发展, 理想状态是成为自然目的语 (即语言本身和语言习惯完全地道) 。所以教学语言也是动态的。

我们用图1表示自然目的语与教学语言的关系。其中绿色是自然目的语, 紫色是教学语言。注意, 两者不重合部分并不是表示接应语是错误的语言, 而是表示不同于自然目的语的比例, 即上面总结的11个教学语言特点出现的比重与自然目的语的关系。

总结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后, 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 进一步提出二语教学机会评估理论。这也是下一步可以研究的课题。

摘要: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为研究对象, 全面总结了外汉教师语言的基本特征, 并将其分为策略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即有些规则必须要遵守而有些是策略性选择。本文从中介语角度看待教师语言, 认为其是动态性向目的语靠拢的系统。

关键词:教学语言,中介语,目的语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2]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浅析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篇10

如今大部分的院校都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本, 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语音, 大都是以声母、韵母和声调为主要学习内容。语音教学完成后, 教师通常就会把教学重点转移到汉字、词汇、语法等方面, 这就使得语音教学缺乏了连续性。

语音的教学应贯穿整个汉语学习的始终。以我们自身学习外语为例, 最开始的语音学习要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认知基本的发音并以此为基石来引导以后的整体拼读。想要准确而流畅的掌握一门语言, 需要我们在无尽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练习、反复摸索。赵元任先生在《语言问题》一书中, 谈到语音学习时指出:“最初对于音的本身的学习, 是一个很费劲、很难的、对于以后学东西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工作。这个要是起头儿弄不好, 起头儿只学个七成, 以后所有的东西都打个七折, 所以以后东西你要只学七成, 就七七四十九, 不及格了。所以起头儿这个目标人人得要以百分之百为目标。”

基础知识牢固了, 就要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常常把《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汉语语音教学的全部内容, 即只限于教声母、韵母、声调和隔音符号。想要全面的掌握汉语语音, 只学习这些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听外国人说汉语, 会发现他们语音中最大的问题是“洋腔洋调”。“水饺shuíjiǎo”会被读成“睡觉shuìjiào”, “孙子sūn zǐ”和“孙子sūn zi”听不出差别。对于“洋腔洋调”的形成, 根据其读音错误的具体表现有各种不同解析, 但归根结蒂在于汉语学习者没有掌握汉语轻重音的规律和语调特点。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 在语音教学中, 要坚持由易到难、覆盖全面、循环往复。教学内容, 除了基本的声母、韵母、声调, 还要包括轻声、儿化、连续变调 (主要是三声的变调) 、甚至是“一”“不”的变调, 让汉语学习者的学习不断深化, 求全求细。

明确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内容, 接下来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传统语音教学方法

1986年, 程美珍、赵金铭先生总结的9种教学方法一直被视为传统语音教学方法的范本, 在语音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直观手段展示发音部位、讲解发音方法的演示法, 是语音教学最简单也是最清楚的方法。学会了基础音素的发音, 就可以运用对比法来对比学习音素, 也能使用带音法, 适度变化发音部位或者方法带出新的音素, 由“i”音逐步圆唇带出“ü”音, 进而加深相似音素的分辨和学习。如果遇到不好分辨的音素, 可以采用夸张法, 对发音部位和方法进行夸张的处理, 突出其特点。比如轻声的学习, 在前一音节发音完整后, 对后面的轻声音节进行短而轻的处理, 夸张的完整发出前面的音节, 也夸张性的简化轻声音节的发音, 就能产生明确的轻声表达。碰到个别发音时不易展示口型的音素, 还可以使用手势法。比如“u”音, 圆唇的同时舌头要向后缩, 可以用手来代表发音时看不到的舌头, 手指的弯曲和回收则代表着舌头的后缩。

除了上述的演示法、对比法、带音法、夸张法、手势法, 还有拖音法、分辨法、固定法和模仿法, 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针对不同的发音方法, 教师可以灵活采用以上的方法进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二、游戏教学法

看了上述传统的语音教学方法, 我们不难发现刻板的语音知识和发音的硬性规定极易使学习者感到汉语语音知识复杂难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语言学习切忌枯燥乏味, 对外汉语的语音学习更是如此。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 不妨在语音教学中穿插一些以学习语音为目的的游戏,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音、进而自然的投入到日常的交际中去。

游戏方式多种多样, 笔者只简单介绍两种来抛砖引玉。游戏“语音传递”, 学生坐一排, 教师在排头学生的耳边说出一个音 (如“ü”) , 再让他把这个音轻声告诉身边的同学, 依次传递到最后一个学生, 再由他大声说出听到的音, 最后检测中间同学的发音。在全班纠音的同时复习该音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游戏“连连看”, 教师将声母、韵母和声调纸片发给几组学生, 再说一个音, 让学生快速组成所发音节, 锻炼学生听音、拼音、读音能力。

游戏教学法的使用中要考虑很多因素, 如学习者的背景、水平、人数, 还要预估游戏的时间和可能存在的不足, 科学合理而充满趣味性的游戏, 能够使对外汉语课堂张弛有度、严肃活泼, 更好的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知识。

三、现代教学方法

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使我们需求得到不断满足, 利用计算机辅助语音教学的愿望也能得以实现。发音时舌位、颚位、唇形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用动画效果展现出来。通过计算机, 我们可以查询某一音素的发音、音标、拼读及组词, 随时随地学习、复习。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网上汉语教学成为现实, 实时的对话能够使远程教学像课堂教学一样灵活, 教师指导、学生反馈, 发音问题能够立刻得以解决。

多媒体的运用也能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增色不少。动画、电影、电视剧都是丰富的语音素材, 选择合适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声调、儿化、轻声、重读, 听到了就能学, 学会了才能说, 语音的学习才能活学活用。

就连作业也能“活”起来, 学生的语音练习成果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录音成音频文件, 再通过电子邮箱传送给教师。这样, 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发音情况, 整体发现学生语音的学习难点、易错点, 反过来给课堂教学指清方向。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涉及的面广而细,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笔者学习与思考的所得, 还有许多方面是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汉语语音教学任重而道远, 教师应将语音教学贯穿整个汉语教学的始终, 针对学习者的不同特点,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实现学习者准确而流畅的汉语语音, 进一步推进对外汉语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程美珍, 赵金铭.基础汉语语音教学的若干问题[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6.

[3]程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 (3) .

对外汉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医汉语词汇认知策略

一、词汇教学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语言对人类来说,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信号系统,相对于直觉,它是更高级的信号系统,心理学称之为第二信号系统。母语和目的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第二信号系统,它们各有自己的词语系统和语法系统”。可以说,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储备,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语言的交流与运用。那么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学习者在学习、接收词汇的过程中就涉及到感觉、注意、编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环节。由此得出,在信息传递即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之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

此外,学生学习词语的心理反映是深入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对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出反映。这就要求教学时注重语义教学,同义、近义、反义词的教学尤其值得注意。

二、中医汉语词汇的分布特点

从专业性角度来看,我们将中医汉语词汇分为初级中医词汇和专业中医词汇两大部分。

初级中医词汇在一般生活中使用率不高,所以在现有综合院校使用的汉语教材中很少出现,但对于中医院校的留学生却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是他们接触中医内容的开始。如人体各部分及各器官名称,穴位名称等。

专业中医词汇,主要是讲解中医理论时常用的较抽象的专业术语,如阴阳五行、辨证施治,气、血、津液等。这些词汇专业性很强,较之前面部分的内容就更深入地涉及到了中医理论的内核,在掌握初级中医词汇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会更感兴趣,以为此后中医专业课学习扫清基本的词语(术语)障碍。

三、中医汉语词汇在不同课型中的教学策略

中医汉语的定位决定了词汇教学主要是在阅读课中来进行的,口语、听力、写作课等更多的是起一种辅助作用。换言之,不同于一般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相关教学,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的特殊性不是那么强。因而,我们更多的是从理论上来梳理。

(一)阅读课,主要是精读课的中医汉语词汇教学

第二语言学习,拼读、识记、积累词汇是个艰巨而又细致的教学任务,听力、会话、写作等各门课虽然也有词语教学的环节,但相比之下精读课负有更多、更大的责任。因为基本词语和常用词语大多在精读课中出现,词语的正音、讲解和辨析,主要也是在精读课中进行。因而,精读课的词语教学,对于提高学习者的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直观法。利用人的直接感知将客观事物与第二信号系统——词语联系起来,直接形成概念。虽然这是初级阶段的词语教学最有代表性的方法,但实际上是更多地利用非语言手段来展示直观性强的词语的最好途径,此法尤其适合中医汉语词汇的教学。

a.图片实物。利用图片(甚至实物)简单明了地给留学生展示难用语言表述的各种中草药名称、用人体模型直接而形象地教授人体穴位、借助模型来呈现身体器官等。

b.借助表情体态进行现场教学。如中医的针灸疗法、推拿的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掐、拍);以及中医诊疗方法的望、闻、问、切等都可以借助一定的动作、体态、表情等来形象地帮助学习者区分不同的词义。

c.影视录像。教师也可以使用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多媒体课件系统介绍上述所涉及到的与中医有关的词汇,以便帮助学生完成最基础的词汇学习。

2.联想法。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具体到语言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将所教生词以及相关的词语进行适当扩展以达到强化记忆和举一反三的效果和目的,即学术界所提到的语义场理论。中医词汇尤其是术语体系,具有很强的语义场特征。如中医院的科室“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科”,穴位“太阳穴、天枢穴、太白穴、中极穴”,经脉“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阴跷脉、阴维脉”,身体器官“耳、鼻、舌、口、肝、胃、脾”等就可以运用分类语义场的理论来教学。

3.语素教学法,也叫词素分析扩展法。其方法是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词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如“急忙”,“急”的语素义在学习“着急”时已经掌握,再教给学习者“诊”的语素义是“医生检查病人的病情”的意思。“急”“诊”结合就是“需要马上检查病情”的意思。这是借助已知语素理解新词的方法。如“病位、病邪、病因、病症、病变、病机、病理、病例、病脉”“耳垂、耳廓、耳环、耳甲腔、耳甲艇、耳轮、耳针、耳舟”这几组词语的教学都可以借助语素教学法来进行。

4.对比法,可分为内部对比、正反对比以及语际对比。内部对比就是在目的语内部用两个词语相对比较的方法来解释词语。相比较的两个词语的词义通过对比可以突显其本质属性,又能补充正面释词的不足。如阴—阳,盈—亏,清—浊,邪气一正气,阻滞一通畅等等。这种正反对比的方法可以增强词语信息的刺激,使词义更加突出,从而巩固记忆。

语际对比,就是利用学习者母语来解释目的语词语的方法。这种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对应关系被认知心理学称为匹配对子。如果这样的匹配对子相互联系紧密,则会取得“遇此现彼”的效果。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实际上就是寻觅和积累匹配对子,从而形成词语转换的网络的过程。但是,分属于两个语言系统的词语完全对等的情况极其有限,也就是说目的语和母语之间整齐单一的匹配对子有限,所以此法适用的范围有限。中医汉语中除了某些身体器官可以借助此法之外,几乎是不能运用的。

5.文化因素释词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点鲜明,词汇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这在中医词汇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因而,中医汉语词汇教学尤其要注意“文化”到位,从而避免或者减少留学生“专业知识交际文化震荡症”的出现。因为中医词汇中有些来自于中国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也有源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穴位、经脉、精气等词汇,这些都是需要从文化角度来阐释的。

(二)口语课的中医汉语词汇教学

学习者学习中医汉语除了为进一步学习中医专业打下基础,也有部分是为了兴趣或生活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实际的交流中进行应用,词语的学习和训练便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者要通过种种训练方式,做到把积累起来的词语按一定的结构形成相互沟通的网络,并在说话时能根据交际和语境的需要,从网络中选取相关的词语,自动地(不假思索)或半自动(略加思索)地组合成为句子、话语。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法、直接法、情景模拟法使得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中出现的中医汉语词汇的感知度,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中医堂坐诊”的模拟交际,将抽象术语立体化,从而使学习者不仅能应用在跟范文例句相同的情境之下作水平迁移,且能应用于跟范文例句不同的情景之下做纵向迁移。

1.情节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故事或一种情景,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表达规定内容。如去中医院看病:发烧、疼、感冒、体温、西药、中药、开药方、打针、舒服、休息。

2.主题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主题,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表达规定内容。如中医院:内科、外科、中医、针灸、推拿、中药、西药;中医保健:养生、药膳、食疗、人参、免疫力、感冒。

3.专题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专题,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就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中医和西医”专题:优点、缺点、诊断方法、中药、西药、科学、态度。

四、結语

本文参考词汇教学的认知心理学原理,结合实例,主要探讨了中医汉语词汇在阅读、口语等不同课型尤其是阅读课的精读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窥见中医汉语词汇教学之一斑。

参考文献:

[1]李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与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2]齐春红.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2,(2).

[3]胡炳忠.基础汉语的词汇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4]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4).

(行玉华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00193)

浅析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篇12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声调,教学

一、引言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国际地位的上升, 中国文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所以语言就成为了文化进行传播的根本性工具。汉语, 作为我国的母语正引起全球各国人民的关注, 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中国学习正规的汉语。各国都逐步涌现出学习汉语的热潮, 从而促进了我国推广汉语教学和学习汉语的积极性的提高。

二、论述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一) 汉语语音的介绍

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越过汉语拼音的学习从而对整个汉语语音进行掌握, 不论是其是否具备渊博的知识, 还有拥有多么敏捷的思维。我们在进行语音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汉语拼音来对照国际音标进行教学。我们都知道国际音标是用来对人类的各种语言中的语音进行描述和记录的, 它是一个完整的记音符号。语音和符号一一对应是国际音标的记音原则, 每一个语音都有一个符号来对其记录。这就不同于汉语拼音了, 汉语拼音不是记录语音的符号, 而是一种用来拼写注音的符号

(二) 声韵母

汉语普通话的声母系统有着很鲜明的特点, 像是浊清之分。从宏观的角度上对声母系统的特点的把握是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应当注意的问题, 而且教学者在教学的时候也应当将其当成总的教导原则, 并不是知识教授单个的声母。外国学习者在进行声母的学习的时候, 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 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对立。国外学习者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语音中送气与不送气。 (2) 清浊之分。外国学习者容易将一些清音发成浊音, 像是b、d、g、k。 (3) 不准确的发音部位。比如, 在汉语发音中f是唇齿音, 但是国外的学习者却发成双唇擦音。英美学习者能够容易将d、t的音发出来, 但是有点模糊。另外, 国外学习者普遍有舌尖后音翘舌太过的情况。所以送气与不送气对立、清浊之分等问题是声母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 声调与语调

作为一种声调语音, 汉语的音高有着重要的区别作用。外国的汉语学习者有其母语不是声调语言的, 那他们在学习声调方面就肯定会遇到问题。对于有些学习者的母语是声调语言的, 他们也感到很难掌握汉语声调。所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一直研究的难点和重点就是外国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及纠正偏误的措施。下面的例子是泰国学生在学习声调时候出现的一些问题。

(四) 儿化与轻声

这边重点讨论的不是儿化与轻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有些词在汉语普通话中是可以儿化的, 并没有一个很严格的标准规定那些词可以带轻声,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缺失这些标准而产生麻烦。我们应该明确教学中一些标准:让汉语成为这些学习者的交际工具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简便性和实用性是交际工具的最大特征。而汉语普通话中并不较多的存在儿化和轻声成为区别意义的手段。一些北方比较盛行儿化和轻声, 南方地区的民众却很少存在儿化与轻声的现象, 所以儿化与轻声拥有区域性的现象。所以也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并没有将轻声与儿化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所以汉语学习者也没有重点处理这样的情况。

三、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语言的首要特性就是其是一个交际工具, 这样的特征也就决定了实用性是我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根本原则。所以, 根据上面出现的问题, 我们并不应该过多地将探讨方向放在一个理论的层面, 而是需要制定一个实用性的措施。下面这些措施可供借鉴:针对一些初级学习者, 我们可以实施语境教学的形式, 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例如可以让他们参与操有标准普通话的中国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 这样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还可以倾听身边的语言, 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感和听力。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教学的形式, 作为一种声调语言, 汉语拥有很强的音乐性。经过研究表明, 声母和韵母并不是形成国外学习者的洋腔洋调的关键所在, 而是在于他们的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的原因。所以, 在所有的语音教学中, 最具突破性的教学方法就是这个音乐教学。我们在进行汉语中声、韵母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作为其主要的教学形式。通过一定的夸张式发音, 让学习者观察教师的口形变化, 从而让学生易于对汉语的发音特点的掌握,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发音可以通过发音示意图实现, 然后对学习者进行强化模仿训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知识的讲解不需要过多, 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上文都是我们所研讨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能够便于实际教学中有效地结合语音的理论研究, 对于语音研究的具体成果能够有效地被语音教学吸收和处理。这个也是广大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者与语音研究者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崔希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叶南, 对外汉语语音偏误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 (10)

上一篇:软组织损害性下一篇:附加功率—电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