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对外

2024-07-14

汉语成语对外(共8篇)

汉语成语对外 篇1

一、流行语的特点及其发展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 反映了某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并且具有时限性和一定的流行周期, 过了这段周期流行语很有可能将不再流行。每个时期的流行语都能反映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最近几年中, 流行语无论在产生的数量上还是传播的速度上, 都是前所未有的。流行语以词和短语的表现形式为主, 也有一部分以固定格式的形式存在, 它是发展演变过程最短, 变化更新最快的词语。而与之前所出现的流行语相比, 在特点和形成原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现代汉语语汇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对汉语流行语相当的重视。客观来看, 对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内语文教育, 我们的确只需要对汉语流行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范。毕竟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 时刻都感受甚至参与着汉语流行语的变迁。

但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学习者, 汉语流行语就成为学习过程中不折不扣的“熟悉的陌生人”。面对近年来掀起的“汉语热”, 更多外国友人不仅想学习传承五千年文明的汉语, 更希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的全貌, 以尽快地融入中国人的交际群体。因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学尤其在口语教学中, 如果以培养汉语实际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 就必须关注流行语这一具有“俚语性质”的语言现象, 并给与其应有的教学地位。

流行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一是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汉语流行语具有动态性, 缺乏语言中基本词汇所要求的稳固性, 往往被很多研究者忽视。而流行语对丰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以及对对外汉语词汇大纲的调整、修订均有很大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教学意义。其二是有助于刺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并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汉语的交际群体。流行语的学习有助于留学生熟悉中国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变化, 使他们尽快融入中国当下的汉语实际交际当中。与此同时, 汉语流行语自身的流行性、超常的表达效果必然会刺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口语环境中学习并获得汉语的交际能力。

三、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建议

1.教学的灵活性。这是口语教学的首要原则。在实用性的基础上, 应选择当下被社会成员广泛使用甚至已进入日常基本语汇, 但字典词典未进行收录或未对其意义新解进行准确收录的流行语汇。追求时效性也是实际教学中应当被注意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在教学实践发生的当下或几个月、一年等作为时间尺度进行搜索, 时间跨度不应过长。

2.教学的针对性。汉语流行语数量繁多, 但并非杂乱无章, 教学中可按不同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将其总结归类, 这样既有利于讲授, 又便于汉语学习者有规律地学习。对于以从事某种特定行业为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与该行业相关的流行语或行业名词的流行新解;对于以日常生活口语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当地的流行语, 甚至适当适时地引入当地流行的方言。

教学中, 既可作单一分类, 也可以将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从而提高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很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汉语学习中, 除了校园外, 接触最多的交流人群是当地人, 他们很有可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对于这种类似“浸润式”的方言接触, 我们不妨积极对待, 如在口语课堂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适时地引入一些方言常用词汇或者短语的教学, 每个方言词汇或短语都应给出对应的普通话表达, 这样增加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趣味性, 也加强了学习的实用性。

3.教学的整体性。为了增强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教学中应注意对流行语的汉语应用范围及效果的讲解和辨析, 使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流行语的意义及作用。

流行语也存在一定的使用范围, 如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等, 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进行汉语流行语教学时如果不讲清具体流行语汇的应用范围可能导致语义的歧义或交际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好范围的应用。

此外, 汉语流行语丰富的感情色彩也应在汉语流行语教学中加以重视。语汇使用效果是调侃、讽刺、自嘲或其他某种情绪, 都应加以适当说明。

关键词:汉语流行语,汉语教学,特点,发展

汉语成语对外 篇2

发布时间:2012-4-28

摘要: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文章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教学大纲以及采用教材收录的成语缺乏规范性、成语在汉语语言测试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模式缺乏实用性。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对成语教材、大纲中的数量与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进一步加强成语的语义分析,重视语境教学及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语义分析;语素本位

一、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

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笔者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语是汉语词汇体系里的特殊类型,是汉语体系里表达情意与抒发感情的基本语言单位。学术界对成语的定义从古至今不尽相同。成语与一般词汇在构词、意义等方面都有区别,具体说来,成语从其构成单位而言,语是一个比词更大的语言单位。从其意义而言,语义与词义都有完整性,但语义与词义的性质还是有所区别。如学者葛本仪就认为词义由词汇、语法以及色彩三部分构成。成语在句法功能中既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前者如 “这简直就是对牛弹琴!你何必对他说这些话呢 ”,后者做主语如 “骄傲自大是愚蠢的”;做谓语如 “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新问题层出不穷 ”。成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但是又与一般的词组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也不能随普通词组一起进入词汇系统。

第二,成语教学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一个学生表达能力的高低与他所掌握的词汇量、语汇量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都受到词汇的影响。词汇对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日常表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语非常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常碰到学生对成语的一些误解,因为授课对象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了解,对一些成语往往只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很难掌握成语的真正意思。整体而言,留学生学习成语需要经历一个逐渐积累、由易到难、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的过程。成语教学,能够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缩短学生的文化休克期,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第三,成语教学有利于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随着世界各国汉语热的兴起,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的挑战主要是学生在文化背景、学习层次以及学习目的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词汇教学乃是对外汉语教学最为主要也是最为复杂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成语作为词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也是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有鉴于此,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研究,尤其是准确把握成语的学习和教学规律,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整体教学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大纲以及采用教材收录的成语缺乏规范性。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等级大纲》收录了很多成语词汇,该大纲是基础、初级、中级以及高级汉语水平考试及教学设计、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基本依据。在《等级大纲》里的 8822条词语当中成语有 146条,这个比例只占到整个词汇的1.6%。在对外汉语教学所采用的《教学大纲》中成语有 244条,约占整个词汇的 3%左右。排除重复成语,综合两个大纲,一共包含成语 280条左右。事实上,这些大纲收录的成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阅读的期刊杂志中使用频率不尽相同,成语的编排顺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语义、语频及历史因素。如“画蛇添足 ”一词本来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文化色彩,但没有编在丁级,而是在乙级。总体来看,目前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的大纲对成语的任意性比较大,缺乏规范性。笔者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最为常用的三套教材中的成语相关情况进行了一个统计分析,这三套教材就是“博雅汉语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系列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较之于《考试大纲》以及《教学大纲》规定的成语收录标准而言,前述三套教材收录的词汇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但是三本教材所收录成语的数量之间也存在差异,此外这三套教材所收录成语的语频也不一致,比如在北京大学语料库中,“秉烛夜游 ”一词有 3个例句,“大方之家 ”一词有 13个例句,而“背井离乡 ”一词的例句多达 163句。

二是成语在汉语语言测试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的学历生的数量增加很快,这种现象使得留学生学习汉语带有较为明显的功利性,HSK考试成为这种功利性学习必过的一道关。但是,我们很遗憾的发现 HSK考试的试题中虽然成语的比重比大纲规定的要多一些,但是直接相关的试题数量很少,对成语语义的考察较之于对成语语法的考察明显不足。这种现象的背后实质源于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在 HSK测试中缺乏对成语应有的重视程度,这会使得学生对成语学习不够重视,或者只重视其句法功能而忽视其语义分析。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汉语成语学习效果的缺憾。

三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模式缺乏实用性。汉语学习者在成语语义理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偏误,不仅和人的认识方式、汉语成语的自身特点、语境等因素有关,也同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有关。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受到语法体系研究中 “本位论 ”思想的影响,包括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以及字本位等等。对外汉语教学法中也存在以 “词”为中心、以“句”为中心、以“词组”为中心、以“字”为中心或以 “语素 ”为中心的几种教学方法。例如,受西方语言学的影响,以 “词”为中心,即词本位教学法占据了很长的时期,对汉语教学的影响深远。坚持词本位的学者认为 :现代汉语只能以词为语言结构单位,而不能以字为结构单位。甚至还认为,词在结构上具有凝固性,在意义上又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在教学中不宜对词的结构和语义随意切割。事实上,这些教学方法都具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特定的对象可能不完全适应,也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是要对成语教材、大纲中的数量与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在这方面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温端政2005年出版了《汉语语汇学》,该书对 “汉语语汇学 ”的初步理论框架的完整性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对外汉语教学新的研究领域。此外,李红印在他的代表作《<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语”分析》一文中主张 “语词分立 ”,对“词汇”与“语汇 ”进行了明确区分。我们知道,语汇与词汇都具有系统性,语汇教学事实上包含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借鉴语汇教学的系统性、计划性、目的性。这三个特性要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目的相融合。

二是进一步加强成语的语义分析。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传统的 “词本位 ”教学法使得学生的语素分析能力较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语素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领域渐渐取代 “词本位 ”的主要地位。如果就一般的词汇而言,基本上都是由常用汉字构成的,这些构词单位非常集中,构词能力也较强。在分析一个 “词”的时候,语义与词义都十分重要,深刻理解与掌握语义对学生学习汉语词汇而言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成语一般也是由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当然也包括一些古汉语词汇。如“不刊之论 ”就是由 “不”“刊”“之” “论”四个语素构成的,“不”,不能之意;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就是说不可更改;之,助词;论,言辞。在理解了这四个语素意义的基础上,不难发现 “不刊之论 ”便是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可见对成语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成语语素意义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甚至可以说语义是词义的基础。

三是要重视语境教学及文化差异。这也是明确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 HSK测试中我们发现语境对留学生猜测成语语义具有重要影响。语境有显示词义的作用,可以解决用其他途径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留学生给出的成语解释与正确的语义并不完全符合,但是一旦置于语境中就可能是合情合理的,对理解整个篇章的语义并不构成什么影响。语境是影响留学生理解成语语义的因素之一,同时利用语境进行教学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到了中、高级阶段,教学重点应该从语法结构分析转向引导学生从语境的角度理解语义。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一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通过成语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古代物质文化。这种重视文化差异的教学方法对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作用。

四是针对不同学生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目前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存在多种流派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在进行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心理特质及特定的文化环境,选择某一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成语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乃至价值观念都紧密相连。不同民族文化信息的差异常常会造成对成语意义的理解偏差。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留学生民族的文化心理信息,在对比分析中进行成语教学。举例而言,“大公无私 ”等成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同一些留学生所在国家的价值观念是有差异的,那些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可能会感到不易接受。因此,我们在讲解成语的意义时,应该尽量从留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帮助他们清除理解上的障碍。另外,每一个成语都有自己的特性,可以根据不同成语的不同内容和特性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在对 “朝三暮四 ”、“叶公好龙 ”等这样有故事背景的成语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可以从故事入手,一方面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参考文献:

[1]李燕凌.基于对外教学的汉语常用成语功能考察[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6.

[2]莫彭龄.试论成语的文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3):38-43.

[3]成宁.探讨汉语成语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06,(1):124-125.

[4]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8-113.

简议对外汉语常用成语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 成语认读 成语识记 成语应用

一、成语认读

在词汇教学中,成语因其独特的结构、复杂的含义以及特殊的用法,使留学生在认读环节面临不少障碍。下面介绍两种较为简单实用的成语认读方法。

(一)语素教学法

作为语素文字,汉字与语素基本是重叠的,若能抓住构词的最小单位——语素,以此为教学单位,我们就能抓住汉语词汇教学、成语教学的根本要诀。“语素教学除了有助于汉字的认记、消除错别字以外,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掌握词汇、扩大词汇以及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赵金铭,2006:275~276)

比如包含“之”字结构的成语:言外之意、市井之徒、惊弓之鸟、害群之马、是非之地、一念之差、一面之缘等。“之”出现在成语中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成语的内部结构,当它出现在第三个字时,之前的部分为定语,修饰“之”之后的部分,形成偏正结构。了解了这些基本语素,再把余下的语素略加提示,并分析其构词后的具体意义,相应的成语理解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目前,教材中出现的成语,虽然很多是超纲词,但其组成语素却基本上未超纲。以《汉语高级教程》第七课《结婚现场会》(下)为例,“初来乍到”“山穷水尽”“眉开眼笑”“万般无奈”“异口同声”“经久不息”“直截了当”“无精打采”等都属于超纲词,但是构成这些超纲词的各个语素却都不是超纲字,留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语素义,就不难推测整个成语的意义,认读障碍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意义扩展法

对于近义成语、同义成语、反义成语,或是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我们可以在教学时,做适当的扩展,以成语带成语。《高级汉语精读教程Ⅱ》(邓小宁,2007)这部教材的词汇表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我们以第六课《拉萨风情》为例:

屈指可数:扩展了反义成语“数不胜数”和近义成语“寥寥无几”。

念念有词:扩展了反义成语“默默无语”和近义成语“自言自语”。

步履蹒跚:扩展了反义成语“大步流星”和近义成语“步履维艰”。

归根到底:扩展了近义成语“归根结底”。

座无虚席:扩展了反义成语“门可罗雀”。

不相上下:扩展了近义成语“势均力敌”。

应有尽有:扩展了反义成语“一无所有”。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在汉语成语学习过程中,同义成语很多,同音字、形近字也特别容易写错,认读时容易混淆,像《高级汉语精读教程》这样在词汇表中详细注释后,扩展同义成语、近义成语、反义成语,再对形近、音近的成分加以区分,就能很好地帮助留学生解决词汇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此外,该教材的每课练习中都有成语的相关习题,题型也非常丰富,可以帮助留学生在实践中消化所学知识点。

该方法使用中应注意学生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用部分语素义代替成语整体语义的现象。

二、成语识记

识记成语比认读成语的难度更大。帮助留学生识记常用成语,在记忆的同时,还要理解成语的内部构成,自然就成了一大挑战。

(一)追根溯源法

不少成语源自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或名人轶事,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对这类成语追根溯源。把成语的“源”介绍清楚了,其比喻义、引申义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助纣为虐”一词,源自商纣王昏庸无道,妲己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怂恿帮助纣王施暴政的故事,后来刘邦攻下咸阳,也因此典故而放弃享乐,驻军霸上。又如“徐娘半老”一词,源自梁元帝之妃——徐昭佩的故事,从语言色彩上来说,“徐娘半老”明显带有贬义,而这一点只从字面分析是无法获得的。像“精卫填海”“狐假虎威”等故事性很强的成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阐释成语的深层含义,帮助留学生增进理解,牢固记忆。

对于“爱屋及乌”“一石二鸟”这些在英语中能找到对应说法的成语,可以通过英汉对比增强记忆。日韩语言中有些与汉语近似或相同的成语,在语用层面上差异显著,我们在利用母语正迁移帮助留学生记忆的同时,也要防止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作用。

(二)归纳总结法

“天翻地覆”和“手舞足蹈”这两个成语都是由“名词+动词+名词+动词”四个语素组合而成的,结构上是两个词语拆分后重新组合而成的。“天地”与“翻覆”组合成“天翻地覆”,“手足”和“舞蹈”组合成“手舞足蹈”。组成第一个词的两个语素是对立的:“天”对“地”“手”对“足”;组成第二词的两个语素“翻”和“覆”“舞”和“蹈”又是近义或同义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归纳为“A1B1A2B2”的结构,A1、A2为意义相对的语素,可组合成词语A1A2,B1、B2为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语素可组合成词语B1B2。对成语的结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留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掌握。

三、成语运用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成语在具体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用法,其语应关系和语法功能有诸多限制,有的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有的能单独成句,有的必须和某些成分搭配使用。在指导学生运用成语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造句法

由于成语的词性较难界定,一个成语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分析成语的语法作用,离不开丰富的例句。如果教材在讲解词语本身的结构特点的同时附上丰富的例句,学生就可以通过对例句的模仿,有效减少偏误。

以《新汉语高级教程》第一课《猎狗的故事》词汇表(郭曙纶,2007:7)为例:

成语注音释义

千辛万苦qiānxīn wànkǔ形容非常辛苦。

(1)为了寻找到那种神奇的草药,他历尽了千辛万苦。

(2)哥哥出国多年,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出人意料chūrényìliào(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在人们的想象之外,没有想到。

(1)这样的结果太出人意料,也使我们一下子难以接受。

(2)出人意料的是,一向很普通的小明夺得了冠军。

“千辛万苦”是联合式成语,可以充当谓语和宾语。例(1)正是“千辛万苦”充当宾语的情况,例(2)则是“千辛万苦”作谓语,非常清楚明了。

“出人意料”是动宾式成语,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这里的例(1)列举了“出人意料”作谓语的情况,例(2)列举了“出人意料”作定语的情况,还可以加上作状语的例子。例如:人们本来期待着一场激烈的角逐,但两人的比赛完全是一边倒,费德勒出人意料地轻松取胜。①

(二)情境教学法

传统的词汇教学法,往往很难适应成语语义的多层次性、句法搭配的复杂性以及成语的文化内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情境教学法,设置出具体语境。

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运用并不罕见,制作精美的课件、相关交际场景的音频、视频材料都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语境中流畅的发音、语句间灵活的搭配、特殊的句法组成、生动自然的语调语气都可以被直接感知和模仿。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在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以及规定教学原则时,都要以有利于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形成所必需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出发点。”(吕必松,1986:14)毕竟交际能力的提高是根本,情景教学法不仅以生动多样的多媒体手段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模拟出真实的语境进行交际练习,比如角色对话、讨论、戏剧表演等等,这些手段都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与英语、法语等语种的多媒体教学相比,目前的对外汉语界还缺乏比较权威、制作精美的学习软件。如果能够设计出功能全面、场景丰富、简单易懂,融合语音展示、动画演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工具,将必定会促进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注 释:

①该例句来自“CCL语料库”,该语料库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

究中心提供,于2009年7月20日更新,语料库规模4.77亿字。

参考文献:

[1]陈晓娣.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研究与教学[D].西安:陕西师范

大学,2008.

[2]冯艳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初探[D].上海:上海外国语

大学,2008.

[3]赵金铭.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4]郭曙纶.新汉语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邓小宁.高级汉语精读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吕必松.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4).

汉语中的“羡余”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4

关键词:羡余,对外汉语教学,解释

“羡余”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术语, 是赵元任先生在他的《汉语结构各层次间形态与意义的脱节现象》中最早提出的。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可以看到“羡余”这一词条, 它的解释是: (1) 封建时代地方官吏向人民勒索的各种附加的赋税; (2) 多余的。这两方面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那就是“多余的”。潘先军 (2010) 对于词的羡余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所谓词的羡余成分, 就是在单音节之外的复音词中, 组成词的语素在语义表达上没有作用的语素。这些存有羡余成分的词, 已经凝固为固定的词并收入词典, 其“合法”身份是公认的、毋庸置疑的, 可以说在词的层面上, 只要语言单位为词就只存在羡余成分而没有冗余或赘余。由此观之, “羡余”它其实跟“多余”还是有区别的。从词的感情色彩上来看, “多余”是有些贬义成分涵盖在内的, 语言中的多余成分也就是不必要的成分, 是交际中不需要的。而“羡余”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这是汉语的需要, 也是汉语语用方面的重要部分。

据说, 各种语言中都有“羡余”这一特点, 而且汉语比起其他语言还算少的。潘先军从词的角度给羡余下了定义, 其实可以把这个定义扩大, 不仅是词, 还有短语, 甚至句子都有羡余的成分存在。而且这些成分都是“合法的”, 甚至是必须的。比如, 很多人都爱举的一个例子“凯旋而归”。“凯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战胜归来”, 它本身已经包含了“归来”的意思, 而平时使用的时候, 往往爱加上“而归”。还有人们常说的“大约……左右”, 其实“大约”本身已经有了不确定的概数的含义, 后面又加上了“左右”非常多余, 这种用法也常常在中学语文中被视为病句, 可是语言运用中却不乏这种用例。还有一部很出名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 “秘密”这个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有所隐蔽, 不让人知道的 (跟‘公开’相对) ”, 这本身就隐含了不能说的意思在内, 而这部电影的名字取做“不能说的秘密”, 似乎使它的这种特性更突出了, 起到了一种强调的作用。试想, 如果电影的名字只是两个字的“秘密”, 那么它的神秘感仿佛也减弱了不少, 名字中音节的韵律美也有所淡化了。因此, “羡余”不仅有利于表意的完整, 对于发挥汉语运用中音律的和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 对于这些“羡余”成分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些数字上的统计。2011年8月4日在Google新闻中搜索关键词“大约……左右”得到27 500条结果, 搜索“大约”得到41 400条结果。同时在人民网中搜索“凯旋而归”得到451项, “凯旋归来”641项, “凯旋”10 956项。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知道两点:一是这些羡余的用法是存在的, 而且是有一定数量的;二是这些用法比起“正确”的用法来说还是少数的。潘先军 (2010年) 统计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2001年) 中的羡余成分的多音词, 并得到含有羡余成分的多音词大约占所收全部词语的0.45%, 比例是非常低的。但是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生活中这种用法是经常会遇到的。因此, 汉语中的“羡余”成分也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部分。

关于“羡余”的教学, 应当秉持正确对待、认真解释的态度。汉语的羡余体现在很多方面,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体会汉语中的这种特点, 以便能够说地道的汉语, 而且还要学会利用这种特点, 以方便教学。其实, 可以发现大多数“羡余”成分都是对已有成分的再次补充说明, 因此, 可以利用它们的这种关系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比如“手持电话”中的“手持”。“持”作为“拿着”这个意思的时候, 本身就包含“用手”这个义素, 而且在使用中它所需要的搭配项也是可以“用手拿”的一类东西, 如“持枪”“持棍”等都有这样的特性。在教学中解释“手持”的时候, 就可以把“持”的这种用法连带在内,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这个短语, 也懂得了它的用法。同样, 汉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组合, 像“目视、耳闻、脚踹、火烧、水淹”等, 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这样既避免了用翻译方法解释的单调, 使学生学会了其中各个词的使用方法, 又多教会了学生一个新的词语组合。

再如, “不能说的秘密”这样的短语也有很多, 这就相当于在一个短语中解释了一个词的本质特点。让学生记住这样的短语, 也为他们背诵生词提供了一种方法。如“不必要的浪费”, 学生就可以记住“浪费”有“不必要”的意思, 当他们忘了这个词时, 就可以利用短语关联出它的大概意思。其实这也正说明了汉语的一个特点, 定语有时并不是给事物分类或者描述特征以区别于其他事物, 定语有时纯粹是为了加强或者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 像“咸盐”, 盐都是咸的;“面貌”, 貌都是在面部的;“死尸”, 尸体都是死了的。这正是“羡余”所要表达的意义。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有时也不妨有意地把学生向这个方面引导, 比如学习“毛病”这个词, 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不好的毛病”这个搭配, 同时要告诉学生“毛病”都有“不好”这样的特点, 让学生从中体会这种搭配的意义及使用的方法。还有“无可争辩的事实、不朽的丰碑、最后的结局、个人的隐私、无用的废话”等都可以加入这种教学方法之列。

有一些音译词, 其实通过英语的音, 学生已经可以明白它的意思, 可是汉语在音译的同时往往还要加上一个汉语的义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音译词给学生解释汉语中的义类词了。比如, “吉普车”, 学生本已知道什么是“吉普”, 这就方便了学习汉语中所说的“车”。因为, 汉语经常用“car”来翻译“车”, 这对于留学生来说容易造成理解偏差, 因为“车”在汉语中是一个大类, 是泛指词, 而car在英语中只是指小车, 因为除此之外还有truck等。教师此时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懂得的“吉普”的意义, 来引导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个类词———“车”, 同时帮助学生扩展出关于“车”的更多的词。这种外来词还有很多, 教师都可以利用他们中的“羡余”成分来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再如, “贝雷帽、雅思考试、芭蕾舞、因特网”等。

还有在句子中的使用, 例如:“她会跳芭蕾舞”的“跳”的意义其实跟“会”是重复的, 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好理解的动词“跳”来解释助动词“会”的用法和意义。

此外, 还要知道“羡余”是有度的, 在这个度之内, 才是“可被允许的重复”, 要让学生分清楚“羡余”跟“多余”也就是病句中的赘余的区别。以防学生超过“羡余度”造出“真的非常很难”这样的句子。教师可以举出一些赘余的病句让学生作改病句的练习, 从而体会两者的区别。如 (1) 快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陆续接连进入教室。 (2) 汤姆来中国一年了, 他很喜欢中国, 他也很喜欢汉语。 (3) 天气冷了, 容易造成感冒。 (4) 欢度国庆节的到来。以上四句都是赘余的病句, 第 (1) 句应去掉“接连”;第 (2) 句应去掉第二个“他”;第 (3) 句应去掉“造成”;第 (4) 句应去掉“的到来”。显然, 这与鼓励学生使用的“羡余”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过, 对于汉语语感还比较弱的留学生来说还需要教师带领着进行多次对比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并清楚地区分。

汉语中的“羡余”可以加强语意, 而且能使内容表达得更充分、更完整。学生通过对羡余成分的学习更好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这同时也有助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找到更好的方法来释义, 并帮助学生在遇到生词时进行模糊猜测,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 可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汉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J].中国语文, 1963 (1) .

[2]潘先军.汉语外来词构成羡余现象说略[J].汉字文化, 2007 (3) .

[3]潘先军.多音词羡余现象考察[J].汉语学习, 2010 (3) .

汉语成语对外 篇5

一、职业认识:

1、岗位说明:

1)概念:它是国际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而不断壮大的,适应国际需要,向国际推广汉文化的,以促进本国文化认同从而反作于综合国力的职业。2)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全面、熟悉的了解。对汉语言的演变精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普通话有一定水平,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

2、职业现状:

1)工职水平:10-36英镑/时。2)教师人数:中文老师缺口大。

3)教学水平:国外学校的中文老师大多是中国人和留学生以及本国培育出的中文老师。正规军少,非正规军的汉语知识不系统,水平总体不高。4)教育难题:

①汉语有音、音调,有字形和英文这种拼音文字差别大,学习起来对国外的孩子来说太难,热情容易消退。

②大多学校授中文课时间短。

3、外部环境:

1)时代背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文化交流丰富。加入WTO后,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我国的繁荣发展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各种肤色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者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有接近10万名外国人在中国大陆工作。他们主要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和欧洲各国,大都分布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从事技术、管理等工作。此外,我国已经成为许多外国青年学子求学之地。事实证明,中国正在成为对外国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之一。2)国家政策:国家建立了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顺应需要,这方面的促进政策还会越来越多。

3)亚、欧、非、美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设了汉语课程,并且很多小学就设有了该课程。4)由于民族历史造成民族文化自信心不足,以开放民风和思想自由为借口的种种现象,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

4、职业前景:

朝阳产业,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此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

二、基本职业思想

1、职业理想: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组织对外汉语教学,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2、职业目标:取得对外汉语专业硕士学位,之后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

3、指导思想:追求成功,追求卓越,热爱生活,关注内心成长。

三、职业发展路径:

1、大学在读期间: 好好学习专业课,建立科学健全的知识框架,为以后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好基础。至少研究一种文化到比较精通的程度,普通话过二级甲等,英语六级证书拿书,计算机过级证书,拿到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2、毕业后10年:

到广州、北京、上海等外国人比较喜欢的城市去做教师,到一所与国外有交流的小学、初中或甚至是幼儿园,教他们汉语或英语。有以下几个目的:①积累教学经验,特别是教汉语基础不高的孩子的经验。②有较多的时间看书考研,接触更多更深的中国文化。③这些城市是中国的标志,是中国一路走来留下足迹最多的地方。在这些城市生活也能更多的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政治,而且也可以有谋一份做外国人汉语老师的机会,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

3、工作10年后:

我便会申请国家公派对外汉语教师,申请学校派往国外教师的名额,为达到目标做最后一步跨越性努力,会一直努力,做一切努力。然后成为国外汉语教师的正规军,研究更好推广汉文化的方法。

四、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1、差距:

对外汉语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作为教师的师资技能、创新能力 作为管理者的组织能力

身体适应能力,尽快适应派往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能力 要求吃苦耐劳,生活俭朴

要求能够很好地协调事业和生活的矛盾冲突

2、缩小差距的方法: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个性魅力,从职业女性的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中解放出来,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1)教育培训法

充分利用本科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对外汉语教师技能资格证书等;充分利用大学给学生提供的对外汉语培训机会;攻读对外汉语硕士学位。(2)讨论交流方法

培养高效的沟通能力。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利用校园资源,如多和外教、留学生接触,参加周末英语角,以及图书馆资源;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3)实践锻炼方法

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对长期在不同文化的陌生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要有心理准备;敢于开动脑筋追求真知和真理,不被权威吓倒。大力弘扬科学创新精神,勇于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得到修正发展和完善;学会包装自己的职业形象。按照职业领域的道德行为规范,设计自己的发型、衣着、服饰、妆扮、语言方式、行为习惯等;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

汉语成语对外 篇6

【关 键 词】对外汉语;教师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01-02

近年来,中国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实力为汉语走向世界创设了有利条件。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我国原有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目前庞大的需求量,因此许多非专业教师也加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行列。但是人们目前对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的认识仍有很多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能说上一口普通话的中国人就可以从事这个职业,尤其是许多非专业教师对该职业也缺乏应有的认识。殊不知,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教学,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保障对外汉语教学持续高效的发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素质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促教学

优化知识结构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但任何学科、专业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门学科、专业之间彼此互相渗透、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时俱进,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迁移、整合是必需的。

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有人文学科的基本素质,除掌握对外汉语专业本体知识以外,还要掌握有关平行学科的基础知识,在纵横交错的知识网中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框架,注重加深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的学习。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量的膨胀激增,加快了知识更新速度,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钻研,不断调整已有的知识结构。

对外汉语教师在具备语言本体知识这个教学基础上,还必须具备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主要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尤显重要。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对于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尤其教学对象又是非中国本土文化下成长的特殊群体,留学生来自于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背景。其个体差异也相当大,对外汉语教师如果缺乏教学经验,势必造成教学中知识信息的误解。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实践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外语不仅可以增加教师同留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它可以帮助对外汉语教师进行汉语同外语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从而实现教学中知识正迁移的有效引导,负迁移某种程度的避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师凭借掌握的外语,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学生,同时也能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因情因境地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性教学。

(二)夯实专业知识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各要素的知识和言语技能两个方面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语言各要素的教学主要是语音、词汇、语法几大方面的教学;言语技能教学则主要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很多留学生都是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所以要求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专业基础知识必须扎实、准确无误。

语音学习是汉语学习的起点,对外汉语教师准确的发音、正确的语音知识、标准的普通话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纠正学生语音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提供了有力保障。汉语是一种有质感的美丽语言,词汇丰富、义项颇多、语义复杂,语用功能差异巨大,承载的文化内涵深厚,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充分灵活地掌握汉语词汇知识,才能具备有效迅速解释词义、辨析词义的能力。留学生受母语影响,语法错误无法根除,因此课上往往不敢发言、课下畏惧说话,“聋哑汉语”现象屡屡出现。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了汉语语法知识,才能有的放矢、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语病,更正错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解决难点,把握重点。留学生在教师正确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领会汉语语言的内在逻辑,正确使用汉语,逐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另外,规范化的汉字书写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汉字这种方块表意文字,对于非汉文化圈的西方留学生来讲,既难写,又非常有意思,他们有着浓厚的书写汉字的兴趣,但笔画、笔顺、规范化的书写过程对留学生尤为重要,否则他们将无从下笔,宛若作画。教师正确的书写示范对留学生极为重要,同时教师丰富的文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汉字的内涵、了解汉字、记忆汉字。

(三)改进教学方法促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教学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对外汉语教学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秉持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都是重要且必要的。

当下汉语课堂的分班,大部分都是由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决定的。很多年龄差异很大的留学生被分配在一个班级的现象并不罕见,同时留学生来自文化背景不同的各个国家,个体差异也很大。在一个年龄差异、个体差异都悬殊的班级,使用同版教材进行教学,已经意味着一种“难”。语言学习,特别是初期的语言学习,反反复复的训练、记忆过程,辛苦而枯燥,机械而疲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学方法不当,极易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导致严重的受挫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字本身又带有一定的难写难记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不要拘泥于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要灵活多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杂为简单,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启发引导,努力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感。此外,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手段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将视听引进课堂,同时也提供了身临其境般的模拟情景,加深了学生的感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教学活动因此更生动活泼。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四)增强教学能力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驾驭知识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样重要。留学生课堂成员组成复杂,年龄迥异,国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在留学生课堂更显重要。

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调控能力,协调好留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冷场或由于某种意料之外的原因导致的课堂失控状况要有必要的应对措施,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对外汉语课堂相对政治敏感性强,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关注,对彼此国家的关注,引发课堂上可能对老师提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政治问题,教师不可忽视对这些问题的巧妙回答。信口开河或极为自我的回答可能招致学生的不满与抗议,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堂大局,以授课为主,认真对待学生的非课堂问题,智慧地避免影响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尊重学生、尊重个性、尊重异国文化,建立理解信任的情感关系,相互尊重包容。

另外,教学反思能力对促进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教学中的失误乃至错误都是难免的,教师要敢于反思,敢于质疑,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素质。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树立起中国教育工作者执着认真的工作形象。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知识与能力互为影响,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强化知识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对外汉语教师的修为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这门学科,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蓓.试论现代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6).

[2]刘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的作用 篇7

关键词:汉语拼音,语音教学,汉字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 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使得汉语倍受关注成为一门十分热门的语言, 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这就要求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从而有能力承担世界与中国交流以及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汉语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语言, 一方面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的谱系关系都较远。另一方面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有它的特点, 对于学习者是完全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尤其是其中特殊的文字系统———汉字。汉语是语素文字, 语音和汉字并不是相应的。另外汉字结构复杂难书写, 更增加了学习汉语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并且随着汉语拼音及其正词法的不断完善, 不断调整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

一、《汉语拼音方案》

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从汉代的“直音”、“读若”法, 到了汉末的“反切”法以及后来的“拉丁字母注音”和“注音字母”, 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58年2月11日, 《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并正式公布, 终于解决了几千年来给汉字注音的难题。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口语化、音素化以及拉丁化的三个特点。“口语化”是指汉语拼音所拼写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音素化”, 是指汉语拼音按照音素来拼写音节。《汉语拼音方案》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表达和拼写汉语语音的记音体系。“拉丁化”, 是指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顺应了国际语言拉丁化的潮流, 使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 也便于国际交流。《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 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学习汉字、普通话和人名地名拼写法标准化。此外, 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功能、序列索引技术和图书检索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拼音

为了帮助外国学生认读汉字、练习发音和说话, 必须借助一定的注音符号。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贯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各项训练中, 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汉语拼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语音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但方案本身概括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语音现象, 而且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 也很容易掌握拼写规则, 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留学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这样也就掌握了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基本内容, 为后面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有利于听力口语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听说和读写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这种矛盾归根结底是汉语本身的特点引起的, 即汉语的语音和汉字不是相应的, 另外汉字难认、难写、难记更加剧了这个矛盾。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难学, 留学生学习起汉字来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 这样一定会影响听说。由于《汉语拼音方案》很容易掌握, 对初学者借助汉语拼音进行口语教学, 允许少出甚至不出现汉字, 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训练上。这样, 就可以大大加快口语教学的进度, 以满足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要。

(3) 有利于汉字教学

虽然汉字难认、难写、难记, 汉字教学仍然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 一开始应当教一些语法简单的、常用的短句会话。但是这些简单的句子写下来往往要用一些复杂的汉字。《汉语拼音方案》的引进就可以用拼音和汉字互补的形式来编写教材。可以利用汉语拼音教句子, 但先不教比较复杂的汉字字的写法。应先教汉字的基本笔画, 然后再到“一、二、三、十、八、人、个”等等这样一些最简单的汉字。复杂的汉字等到有一定基础了再学, 这样不仅学生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 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4) 有利于词汇和语法教学

运用汉语拼音首先从语音入手, 在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词汇、语法教学, 就十分便利了。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这个基本词汇和语法单位, 另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更容易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总之, 外国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时, 汉语拼音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汉语拼音, 已经被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界所普遍接受, 成为了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

2、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负面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的并不仅仅只是语音, 汉字、语法、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占重要地位。汉语拼音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 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

与汉字的难相对的是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突出贡献。汉语拼音使汉语走向了国际, 今天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一律采用汉语拼音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公司和商标的名字, 甚至拼写某些中国历史与文化概念, 如“Taijiquan” (太极拳) 、“Wushu” (武术) 、“Jiaozi” (饺子) 等等。尤其是这短短20年中, 全球开始学习汉语的成千上万的年轻人, 都毫无例外地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而汉字由于较难则被放在一个忽视的地位。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 差不多都经历了一个先语音后文字的阶段。汉语拼音从一开始就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学生可以借助它来学习生词或用它来写作业。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都掌握得很快, 十天左右的语音阶段结束以后, 不但能基本掌握汉语的发音, 而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拼写, 可以用汉语拼音做练习、记笔记。但是要注意的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只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辅助工具, 汉语拼音并不是记录汉语语音的文字, 汉语的文字是汉字。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 为了满足提高他们日常口语的需要, 并不要求他们会写汉字。到后来慢慢学习书写汉字, 一方面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语音不相应, 也难认、难写、难记;另一方面留学生更倾向于好学好用的汉语拼音, 同时也发现不会写汉字用拼音同样能够实现交流。因此, 洋文盲的产生也就见怪不怪了, 汉字就被忽视了。

可以看出, 把汉语拼音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 由于汉语拼音采用的是拉丁字母和译音文字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使得汉语拼音大受外国留学生的欢迎, 而记录汉语语音的汉字放到了一个被忽视的地位。所以, 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 为了解决听说和读写的矛盾, 不仅仅只是重视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其对汉字的排挤, 使汉字放在了被忽视的地位,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 不利于汉语语音的准确发音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 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 近似的事物也往往也容易造成混淆。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角度来看, 方案中某些设计和规定, 存在一些不太合用的地方。这是因为方案设计考虑的主要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人使用的情况, 而不是考虑外国留学生的使用情况。利用《汉语拼音方案》教汉语语音, 多少会受到学生母语拉丁字母读音的干扰。比如, 用表示清、浊对立的符号来记录汉语的送气、不送气音, 这容易使英语国家的学生在拼读音节时将浊音与汉语的不送气音b、d、g等同起来。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外国学生学习的。

三、结语

总之, 为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为了将汉语推广到世界各地, 必须要将汉语拼音和对外汉语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一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在语音、听力口语、汉字以及词汇和语法上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弥补汉语拼音在汉字和语音教学上存在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7

[2]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 2003, (3)

[3]吕必松.《汉语拼音方案》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语文建设, 1983, (3)

[4]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曲阜:现代语文 (语文研究版) , 2006, (11)

[5]刘涛.汉语洋文盲与汉语拼音的教学和应用[J].曲阜:现代语文 (语文研究版) , 2005, (1)

[6]石佩雯.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J]..北京:语文建设, 1983, (12)

[7]杨甲荣.《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北京:语文建设, 1983, (9)

汉语成语对外 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医汉语词汇认知策略

一、词汇教学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语言对人类来说,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信号系统,相对于直觉,它是更高级的信号系统,心理学称之为第二信号系统。母语和目的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第二信号系统,它们各有自己的词语系统和语法系统”。可以说,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储备,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语言的交流与运用。那么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学习者在学习、接收词汇的过程中就涉及到感觉、注意、编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环节。由此得出,在信息传递即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之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

此外,学生学习词语的心理反映是深入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对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出反映。这就要求教学时注重语义教学,同义、近义、反义词的教学尤其值得注意。

二、中医汉语词汇的分布特点

从专业性角度来看,我们将中医汉语词汇分为初级中医词汇和专业中医词汇两大部分。

初级中医词汇在一般生活中使用率不高,所以在现有综合院校使用的汉语教材中很少出现,但对于中医院校的留学生却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是他们接触中医内容的开始。如人体各部分及各器官名称,穴位名称等。

专业中医词汇,主要是讲解中医理论时常用的较抽象的专业术语,如阴阳五行、辨证施治,气、血、津液等。这些词汇专业性很强,较之前面部分的内容就更深入地涉及到了中医理论的内核,在掌握初级中医词汇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会更感兴趣,以为此后中医专业课学习扫清基本的词语(术语)障碍。

三、中医汉语词汇在不同课型中的教学策略

中医汉语的定位决定了词汇教学主要是在阅读课中来进行的,口语、听力、写作课等更多的是起一种辅助作用。换言之,不同于一般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相关教学,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的特殊性不是那么强。因而,我们更多的是从理论上来梳理。

(一)阅读课,主要是精读课的中医汉语词汇教学

第二语言学习,拼读、识记、积累词汇是个艰巨而又细致的教学任务,听力、会话、写作等各门课虽然也有词语教学的环节,但相比之下精读课负有更多、更大的责任。因为基本词语和常用词语大多在精读课中出现,词语的正音、讲解和辨析,主要也是在精读课中进行。因而,精读课的词语教学,对于提高学习者的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直观法。利用人的直接感知将客观事物与第二信号系统——词语联系起来,直接形成概念。虽然这是初级阶段的词语教学最有代表性的方法,但实际上是更多地利用非语言手段来展示直观性强的词语的最好途径,此法尤其适合中医汉语词汇的教学。

a.图片实物。利用图片(甚至实物)简单明了地给留学生展示难用语言表述的各种中草药名称、用人体模型直接而形象地教授人体穴位、借助模型来呈现身体器官等。

b.借助表情体态进行现场教学。如中医的针灸疗法、推拿的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掐、拍);以及中医诊疗方法的望、闻、问、切等都可以借助一定的动作、体态、表情等来形象地帮助学习者区分不同的词义。

c.影视录像。教师也可以使用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多媒体课件系统介绍上述所涉及到的与中医有关的词汇,以便帮助学生完成最基础的词汇学习。

2.联想法。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具体到语言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将所教生词以及相关的词语进行适当扩展以达到强化记忆和举一反三的效果和目的,即学术界所提到的语义场理论。中医词汇尤其是术语体系,具有很强的语义场特征。如中医院的科室“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科”,穴位“太阳穴、天枢穴、太白穴、中极穴”,经脉“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阴跷脉、阴维脉”,身体器官“耳、鼻、舌、口、肝、胃、脾”等就可以运用分类语义场的理论来教学。

3.语素教学法,也叫词素分析扩展法。其方法是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词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如“急忙”,“急”的语素义在学习“着急”时已经掌握,再教给学习者“诊”的语素义是“医生检查病人的病情”的意思。“急”“诊”结合就是“需要马上检查病情”的意思。这是借助已知语素理解新词的方法。如“病位、病邪、病因、病症、病变、病机、病理、病例、病脉”“耳垂、耳廓、耳环、耳甲腔、耳甲艇、耳轮、耳针、耳舟”这几组词语的教学都可以借助语素教学法来进行。

4.对比法,可分为内部对比、正反对比以及语际对比。内部对比就是在目的语内部用两个词语相对比较的方法来解释词语。相比较的两个词语的词义通过对比可以突显其本质属性,又能补充正面释词的不足。如阴—阳,盈—亏,清—浊,邪气一正气,阻滞一通畅等等。这种正反对比的方法可以增强词语信息的刺激,使词义更加突出,从而巩固记忆。

语际对比,就是利用学习者母语来解释目的语词语的方法。这种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对应关系被认知心理学称为匹配对子。如果这样的匹配对子相互联系紧密,则会取得“遇此现彼”的效果。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实际上就是寻觅和积累匹配对子,从而形成词语转换的网络的过程。但是,分属于两个语言系统的词语完全对等的情况极其有限,也就是说目的语和母语之间整齐单一的匹配对子有限,所以此法适用的范围有限。中医汉语中除了某些身体器官可以借助此法之外,几乎是不能运用的。

5.文化因素释词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点鲜明,词汇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这在中医词汇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因而,中医汉语词汇教学尤其要注意“文化”到位,从而避免或者减少留学生“专业知识交际文化震荡症”的出现。因为中医词汇中有些来自于中国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也有源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穴位、经脉、精气等词汇,这些都是需要从文化角度来阐释的。

(二)口语课的中医汉语词汇教学

学习者学习中医汉语除了为进一步学习中医专业打下基础,也有部分是为了兴趣或生活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实际的交流中进行应用,词语的学习和训练便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者要通过种种训练方式,做到把积累起来的词语按一定的结构形成相互沟通的网络,并在说话时能根据交际和语境的需要,从网络中选取相关的词语,自动地(不假思索)或半自动(略加思索)地组合成为句子、话语。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法、直接法、情景模拟法使得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中出现的中医汉语词汇的感知度,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中医堂坐诊”的模拟交际,将抽象术语立体化,从而使学习者不仅能应用在跟范文例句相同的情境之下作水平迁移,且能应用于跟范文例句不同的情景之下做纵向迁移。

1.情节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故事或一种情景,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表达规定内容。如去中医院看病:发烧、疼、感冒、体温、西药、中药、开药方、打针、舒服、休息。

2.主题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主题,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表达规定内容。如中医院:内科、外科、中医、针灸、推拿、中药、西药;中医保健:养生、药膳、食疗、人参、免疫力、感冒。

3.专题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专题,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就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中医和西医”专题:优点、缺点、诊断方法、中药、西药、科学、态度。

四、結语

本文参考词汇教学的认知心理学原理,结合实例,主要探讨了中医汉语词汇在阅读、口语等不同课型尤其是阅读课的精读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窥见中医汉语词汇教学之一斑。

参考文献:

[1]李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与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2]齐春红.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2,(2).

[3]胡炳忠.基础汉语的词汇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4]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4).

(行玉华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00193)

上一篇:理性的历史个性的教学下一篇:机车运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