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历史个性的教学(精选7篇)
理性的历史个性的教学 篇1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很多历史教师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该如何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以有效实现个性化教学呢?笔者认为, 历史教师只有扎根于知识的沃土, 汲取思想的养料, 生发创造的活力, 彰显个性的魅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才有可能实现个性化教学。
一、笃学博识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总导演”, 其独特的个性品质, 诸如气质、品格等, 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教师的个性品质又与其自身的文化素养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一诗中曾写道: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历史教师若想达到“气自华”的境界, 必须笃学博识, 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其间, 历史教师既要虚心好学, 博采众长, 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又要抓住一门, 苦心钻研, 打下扎实的专业功底, 从而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欣赏的“个性经典”, 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身上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味”。
二、整合创新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它促成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这一经典战例有力地表明:一个高明的统帅若想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取得战役的胜利, 不仅要善于整合、利用社会和自然中的有利因素, 而且还要能够主动创造条件, 提高自身实力。同样, 作为富有个性的历史教师也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 应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整合和教学方法创新的能力, 从而打造出自己的“独门绝技”。其间, 切忌盲目地照搬其他名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技巧。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教师如果缺乏个性化的思想, 则不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而个性化的思想是在教师亲身实践及对他人经验进行消化吸收过程中产生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应在汲取他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以知识整合来构建知识体系, 以亲身实践来提高教学能力, 以教学反思来把握课改理念, 以方法创新来重塑教学行为, 唯有如此, 历史教师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 彰显自身的个性, 进而深刻揭示出历史教学的真谛。
三、扬长避短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若想把自身的品质转化成一种教育力量, 必须把个性的彰显与自身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历史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并不是“全面发展”, 而是扬长避短, 因“长”施教, 不断突出、强化自身特长, 彰显自身个性, 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历史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而每一位历史教师就其阅历、气质、特长而言又是不同的, 其在个性化教学发展方面则各有千秋。历史教师应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所长, 用自身独特的魅力影响学生, 感染学生,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又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从而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个性展示的舞台。
四、以人为本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 他们就会和教材内容产生共鸣;会与教师心灵相互激荡;会执著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人格和学习需求, 平等对待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历史教师应深入发掘教材, 并充分运用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创造需求的材料和方法, 凸显历史教学的人文性,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 这些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所表现出的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令人钦佩不已,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若能创设出符合历史背景的教学情境, 并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 学生自会肃然起敬, 把他们当做学习的榜样。总之, 历史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才能使历史教学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才能展现出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
理性的历史个性的教学 篇2
个性是指个体的整体精神和面貌总和,个性差异是人性的基本内容。经人为本,强调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大纲大潮下的一个重点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品性不同,风格迥异。历史阶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为其主动适应未来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客观评价,才会使学生在轻松自信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生自身既有共性又有巨大差异,品性、兴趣、爱好不,,潜能各异。教师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学科博大精深,历史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环境的能力。在课堂内应以活动为主,改变师生互动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认知,主动创造。鼓励学生大胆直言,对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应给予赞扬。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可以辅助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历史影片、参观历史博物馆、自编自演历史剧,举行纪念性活动等,给历史课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悠久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灿烂文明,众多名人伟人的嘉言懿行足以宽阔他们的胸怀,给其更多的启迪。这些活动,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某方面的潜能或不足,锻炼胆量,克服自卑,树立信心,也增强了学习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可使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理、活跃积极的思维和拼搏向上的精神。近几年来,学生心理不健康状况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心情舒畅地学习。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分析、正确引导。对他们某些方面的能力或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都应大加赞扬,充分肯定,用自己的同情心、责任心和师德言传身教,影响和感化他们。
理性的历史个性的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有效性 反思
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在我国历来就有。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深刻地指出:“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做了时代解读。“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不难看出,新世纪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回归到一个“人”的方面。怎样做到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看法。
一、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的有效性
好的准备是赢得成功的关键,教育学者们提出,实现教学有效性不仅仅局限于课堂40分钟,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在备课时,面对新课改下各种版本教材,要研究各种教材的立意、研究班级学情、收集资源等等。学生方面,教师必须在课前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预习教材,包括让学生了解本课重点、难点,本课对你而言有哪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有请做好标志,本课跟以前学过的内容有何联系以及本课和教材前后有什么关联等等。根据本校调查,50%以上的教师偶尔指导,13.7%的老师没有指导学生预习,这说明预习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与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容易出现教师在每节课或者每次课中没有重心,形同一盘散沙;并不能针对高考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训练;无法系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提出问题,无法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学习倦怠。
二、提高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教师想要获得教学有效性就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在备课时多结合学生生活资源,让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提高学生参与度;也可以培养学生用一种新的视角来探讨历史问题,还原历史情境,竭尽所能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融入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等。
2.学习方法的创新
课堂是实现有效性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主阵地。新课改下都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整堂课都交给学生来处理,教师处于放任态度。教师的任务是一直成为课堂的引领者,指导学生探讨的方向和内容。当然,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选好适合班情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需要盲目追求新异,也不要死气沉沉。
三、加强课堂反馈的有效性
1.合理优效作业布置和命题原则。
作业和试卷是巩固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研究和反思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角度和材料。所以,在一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我们就应该认真思考布置怎样合理优效的作业和精选高效的试题。在操作时我们应尽量避免作业数量的累积或随意下发试卷,这样只是在做重复和无效的工作。因此,选择既能巩固学生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考的作业是全方位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2.多重教学评价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以为学生完整记下应学内容就意味着较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半数以上的教师偶尔喜欢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质疑,三分之一多的教师表示偶尔表扬过学生。以上数据表明,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教师仍然是一种全知者的态度,而忽视了“教学相长”。这种单纯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却仍然为很多教师所运用。现代教学的内在要求就是质疑思维,要求学生在逆向思维中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激励手段的恰当使用,可以激活学生的巨大创造力和自豪感,因此,恰当的进行表扬,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学生希望的是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检验学习效果。这样,学生们既可以得到知识的巩固,也可以得到周围学生的尊重与认可。 因此,在促进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举措上,学校、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三位一体,综合发展。
3.注重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
虽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身心,但这一工作的完成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其中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就首先必须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所突破。除了要多看和多研究专业书籍补充自己的知识外,更要自己去从事教学和专业知识的研究,只有我们先深化知识才能在教学时得心应手,最终才能在课堂上自如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4.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学校教育而言,人的发展和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而学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而教学作为一种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发展性的主体。小组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讨论等等这些手段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点内容。
5.抓住课堂的有效性
首先,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找准切入点,即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堂上出现“民主型”教师、“自主型”学生,以及“多元型”“开放型”的教学过程。其次,在学生发展这一主线下,课堂转变成为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阵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等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历史教育是社会和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和完善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我校师生所做的问卷调查,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需要坚持“类型化带入,触点化深入,情感化熔铸,生活化结束”的策略。需要抓好三个点——内容重难点、材料突破点、高考易考点。需要做到两个转型——师生关系转型、教学方式转型。当然,针对像我校这样的山区学校学生,教学过程中需要多采用一些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现代技术,多举办一些竞赛等活动,多将当下、生活中的事件与历史进行联系,多留意身边的历史遗迹。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学生营造一种历史氛围。以问题带入,促进学生形成“多维度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历史领悟力、历史研究力。
参考文献:
[1] 阮周青. 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0年01期
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理性思考 篇4
一、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1.实现个性化教学是国家对人才的需要,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国际社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些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对人才的竞争[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下的教育主题,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客观上需要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2.实现个性化教学是改变教学模式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是千篇一律、 统一标准的, 这样的教学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失去了教学应有的意义。 为此新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变,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发展学生个性, 实现“三维”目标。
二、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1.立足实际, 理解内涵, 明确目标。
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是合格课堂, 为此首先要打造合格课堂, 实施“合格课堂—个性课—魅力课堂”的分步实施策略。 在实施构建个性化教学的第一步———合格课堂的过程中, 必须制订《合格课堂实施方案》, 出台《合格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要求教师按标准人人过关, 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 在全部达到合格课堂的标准以后, 再进入第二步———构建个性化。
实现个性化教学, 应预先制订《个性化课堂实施方案》, 出台《个性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倡导不同的课堂教学风格、模式, 鼓励教师创新, 鼓励百花齐放。要更新教师理念, 提高创建个性化教学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同时要组织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 可邀请进修学校、教科所的专家作关于“打造个性化教学、助推师生发展”的专题讲座。 使教师明确打造个性化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构建个性化教学不应墨守成规, 应该让个性张扬, 让风格凸显, 在合格的基础上有特色, 在规范的氛围中有创新。
2.创新体制, 分层推进,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在个性化教学的推进中, 应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 实行“分区自治, 责任包干”的管理模式, 择优选调中层领导分别担任学年段、学科组负责人, 构建校内三级 (教师一学段组一校级) 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从常规教学到教研科研, 从日常管理到评先选优, 所有事务都由分管领导进行具体管理。这样既能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才能, 增强学年段、学科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及合作意识, 又能调动领导和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使构建个性化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例如在教科研方面:在学校总课题“农村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的引领下, 确立了教研组子课题, 各教研组围绕各自的子课题, 创造性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研活动, 有的采用骨干引领式教研模式, 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其他教师上模拟课, 推门课;有的则以结对子方式进行研讨, 师徒同课异构, 总结反思找差距;还有的以多种课型进行展示交流, 本组教师各显神通, 百花齐放。 在常规教学方面各教研组积极改进集体备课形式, 优化教研组备课机制, 开展教学问题探讨式备课。
在个性化教学推进中, 对教师的要求不搞一刀切, 不盲目冒进, 不难为教师。 根据队伍现状, 可以把教师分为三个层次, 提出三种不同要求, 即青年教师锤炼技能, 走向成熟;骨干教师自我提升, 走向精湛;中老年教师更新理念, 走向创新。
在个性化教学推进中, 还着重分析本校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弱势, 强项和弱项, 制定了“巩固和发展优势项目, 改进和补强弱势项目”的操作策略。
3.开展活动, 营造氛围, 创新个性化教研形式。
在开展个性化教学教研活动方面, 第一是规范活动过程, 实行全员参与。要求教研活动做到“四有”, 即每次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研究主题;有解决问题的设想;有年段主任陈述、教师课例交流;有充分的反思讨论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每人都有任务, 都能得到锻炼。
第二, 优化教研形式。 要倡导落实五种校本教研活动。一是个人反思式教研。 要求和倡导教师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教案设计, 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工作。 二是同伴互助式教研。 开展教师间传帮带活动, 采用结对子、带徒弟等方式。 三是骨干教师引领式教研。 四是同课异构式教研, 在同一学年组活动中, 多人同备一节课, 同讲一节课, 让同一课产生不同的风格和效果供教师参考学习, 以达到选择最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法学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是集体备课式教研。 每学期学校都组织部分教师, 针对本学期常态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采取论坛形式进行交流、研讨, 使教师在平等对话中进行智慧的碰撞, 在碰撞交流中实现创造和提升。 除此之外, 学校广泛开展教学设计比赛, 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征评、新课程教学观摩点评课等活动, 带动我校校本带动我校校本教研扎实进行。
第三, 创建研培基地, 搭建研修平台。 一是要积极参与市研培协作体活动, 为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校本研修实践的机会, 以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深化校本教研起到推动作用。 二是积极参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上级组织的四校研培活动, 为校本教研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展示、交流、提升的平台。
第四, 教研课题层层分解落实。 围绕学校总课题的要求, 应构建以教科研副校长、分管学年段学科组领导、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组, 合作交流、协同攻关、扎实有效地进行了课题研究。 然后, 将创建目标分解到各个学年段、学科组, 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 构建“学校总课题—教研组小课题—教师子课题”三级课题网络, 各组确立本组的小课题, 并写出本科组的小课题实施方案, 写出本科组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确立好研究人员, 再分层进行研究实施。 经过宣传、动员, 课题组成员率先行动, 全校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 形成一支强大的研究队伍, 为研究工作提供足够的人力保证。
第五, 做强优势, 补强弱项, 以强带弱, 全面发展。 把传统强项做强做大。 如以升华数学解题能力教学为切入点, 建立个性化教学新的生长点。 在总结以往“数学解题方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一题多解”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动脑动手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和积极的情感。 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情境的创设, 在师生、生生互动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现目标。
针对数学课堂教学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 我们把它列为重点进行专项研究、实践。 如“学生算理表述能力培养”, “学讲精炼教学模式探讨”等微小课题, 开展“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大赛”活动, 在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 及时开展研究成果汇报总结大会, 学年段主任对研究过程、方式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向学校进行陈述, 为任课教师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展示与交流, 总结出比较完善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方案等成果, 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提升。
4.师生受益, 成效显著。
在实现合格课堂, 打造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 领导和教师要积极探索, 勇于尝试, 使其成效显著。 特别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改变观念, 实现个性化教学成果的分享, 从而促进珲春市高效课堂的实现, 使每一节课都优质高效, 精彩纷呈。 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这就是个性化教学所要带来的巨大变化。
实现个性化教学需要的是鼓励和促进的氛围, 这是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 教师实现教学个性化, 既需要自己长时间、甚至于终身的努力, 更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以熏陶和培植[2]。 个性化教学良好氛围的营造主要是靠学校领导。 如果学校领导的眼光只盯着升学率, 或对教师的创新认识不足, 可能就不会很好地支持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甚至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这当然不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校长有长远观点, 把形成个性化教学作为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从小处着手, 从点滴做起, 不怕少, 不怕不成熟, 总结教师的成功经验, 树立典型, 经常研讨, 倡导和鼓励教师大胆实践与创新, 个性化教学就会出现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总之, 个性化教学是每个教育人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 如何达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运用怎样的策略手段实现, 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的问题。 只要我们眼中有学生, 心中有未来, 那么不管通过什么形式, 什么途径, 都会殊途同归, 到达教育理想的境界。
摘要:实现个性化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有责任对实现个性化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指导与服务。那么, 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呢?作者从实现个性化教学意义及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理性思考。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意义,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晓倩.试论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J].才智·学术版, 2009 (3) .
诗意哲理性的个性签名 篇5
2.跟着大部队走,不怕饿死,但最多也就吃点别人剩下的。
3.情动以后,懂事之前。不过是,一瞬间。
4.为爱相遇总是短暂的,等待过程虽很痛苦,但遇见时却是十分幸福。
5.所有的结局都是新的开始,只是当时不知道。
6.时间真是不错的良药,可以忘记那些不属于我们的回忆。
7.阳够大够安全够温暖没什么好怕的对吗
8.天凉了,有对象的搂对象,没对象的添衣裳。
9.我生来搞怪不可爱 怪不得你不爱
10.你知道我最珍惜的是什么吗 这句话开头的第一个字
11.忘不了她,你就没资格说爱我
12.姑娘收起你的懦弱 摆出你的霸气
13.在你跌倒的时候没人扶你 多得是看你笑话的畜生
14.没有爱人,谈何失去。没有情人,谈何拥有。
15.人总是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
16.可不可以不要见我坚强就把我往死里伤 有太多情绪未能释放
17.我可以抱你吗爱人,让我在你肩膀哭泣
18.生活那么苍白,苍白得让人有点无力。
19.要 多 少 力 气 才 能 到 达 心 中 想 去 的 地 方
20.多希望我的坏情绪坏脾气坏缺点你都能了解你都能懂你都能包容你都能抱紧我
21.经 不 起 那 天 长 地 久 的 等 待却 又 为 何 难 以 释 怀
22.没有你的日子我真的好孤单
23.一首歌倾诉了我们所有的心声〃
24.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倔强让自己受伤了。
理性的历史个性的教学 篇6
一、爱国情感的培养
读史使人明智,爱国情感作为传统美德世代相传,融入在民族的血液之中,对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爱国情感依然是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不懈动力。屈原沉江不忘故国,苏武牧羊守节不辱,成功复台主权必争。历史课本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典型的事件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范例。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举办古代科技文化成果展,通过展现一项项发明、一件件文学艺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举行对“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纪念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屈辱的历史,警钟长鸣,勿忘国耻;通过组织对党史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富强,爱国爱党,奋发上进,肩负社会责任,把爱国热情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二、诚信意识的培养
人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诚信缺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方面,历史学科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历史学科一向崇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代历史学家都本着对后世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维护着历史的公正性和威严性。因此,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从不同角度弘扬历史的这种“真”,从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历史学科丰富多彩的特点,抓住相关的典型实例,向学生“灌输”诚信。商鞅变法立木为信,幽王烽火戏诸侯,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慈禧太后屠杀义和团,西安事变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张学良,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教育和指引学生,学会和他人诚信相处,以诚信之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于知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所限,学生对某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必须给予适时地点拨,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一种默契,是一种社会责任。中学生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不喜欢空洞的说教,我们可以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现有内容,组织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围绕西安事变的解决,我曾经组织过一次“要不要放蒋介石”的辩论赛,学生分成两组,站在不同的立场对要不要放蒋介石展开辩论,最后由教师结合中共“八一宣言”进行点拨,赞扬中国共产党的诚信品质,从而将诚信教育由他律引向自律。
三、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今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联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紧密,个人力量过于单薄。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面向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学会自立自强的同时,必须有谦谨友善的合作精神,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所成就。而90后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立身行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品质。于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了我们学校教育以及广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每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够体现团队互助合作精神的典型材料,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引导。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共同努力、团结合作、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反抗法西斯暴行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同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策划,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互评的平台。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他们去搜集信息、整理材料,取长补短,让他们在学习中去体会互助合作所带来的快乐,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真正实现“在团结中成长,在成长中团结”。
四、自信心的培养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往往是一帆风顺。自信是青少年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学生取得成功的精神支柱。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等着教师分析问题、整理答案,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去抄去记。究其原因,部分学生并不是没有总结出答案,只是迷信教师,缺乏自信,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视其情况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并对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设计一些历史情景剧,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扮演国王、将军、学者等不同角色,展示自己的才艺,在玩与乐中学知识,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需要,使其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增长他们的自信心。
五、坚强毅力的培养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中取得成功,除了有聪明的头脑、超人的智慧、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毅力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有着优越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智力因素。但由于没有学习毅力,贪玩、怕苦,望难却步,导致成绩进步缓慢,甚至沦为后进生,相反,有些先天条件不好的学生凭借自身的顽强毅力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此可见,顽强的学习毅力不但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造能力。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学习历史上典型的人物事迹,通过榜样的感召力,帮助学生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一言一行都在时刻感染着学生。我们要以优雅的举止、广博的知识,高尚的品质、求真务实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通过自身这一标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理性的历史个性的教学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
历史是包罗万象的,人类创造的全部文化都蕴涵于历史知识之中,因此,被称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初中历史课应该是精彩纷呈、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但由于当前学校教育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结果适得其反。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教师要引导、促进、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的个性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个性化学习具有积极意义。个性化学习是以个性化为基础,最终目标是培养个性化的人,使学生具有自主性、和谐性和全面性的特征,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促进个性化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一、改变教学方式,构建个性化学习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历史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培养,学习效率低下。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师生情感共鸣期内的教育效果最佳。因为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独立探究,大胆发表见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可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要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要走进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的发言,通过生动有趣、幽默智慧的语言,使课堂形成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每一位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受到鼓舞和激励。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拥有一个适合个性化学习的良好环境。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让初中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把教学中的知识设计成问题,目的不仅在于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抗日著名三大战役后,教师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和老师帮助解决吗?” 然后,有学生问:“老师,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到底谁的功劳大?”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有谁能帮忙回答?”激起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展开讨论,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生生互动,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已经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可见,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学生的疑问视为一种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的个性也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3.留有时空让学生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教学强调整齐划一,扼杀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领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就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空来选择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压缩课堂统一教学时间,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或让学生将课堂上的问题带到课外进行个性化学习。如,对拿破仑的评价的教学,教师就不必要求学生只从一个角度、一种方式去理解,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留有足够的时空让学生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如,上网收集材料,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或观看有关影视作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思考和理解,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享受个性化学习的快乐。
二、重视课堂反馈,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效能
重视课堂反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纠正错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效能。
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存在个人差异,对问题理解的程度也不尽相同,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不但反映学生显性的学习状况,而且包含隐性的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从课堂互动、课堂练习的解答中获取有效的教学信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将其否定,否则,不仅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馈,还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与学生进一步的交流,发现隐藏的教育价值,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给予情感上的鼓励,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汲取教训,培养学生正视错误的勇气和信心,学生也在相互启发中取长补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使个性化学习的效能得到提高。
三、科学使用多媒体,优化个性化学习的内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有优势辅助教学,打破时空限制,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将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比单靠文字、语言的描述,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科学使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还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优化个性化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课前搜集多媒体资料,在讲授时,把历史知识结合多媒体资料进行讲解,让学生交流讨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开国大典时,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或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议程,感受当时的场景、氛围,如临其境,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或复述,或谈感想……强化了开国大典对学生情感的冲击,体验举国上下热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喜悦豪迈情感。
四、关注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学习的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的题目,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可见,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个性化学习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和提高。如,在教学《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按要求自主完成以下题目
(1)编制两道以上的作业题,并写出参考答案。(必做)
(2)制作《近代化的探索》重大历史事件年表,并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选做)
(3)概括中国各阶层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怎样?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选做)
(4)假设你是生活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一位青少年,面对国家危亡时刻,你会怎么做?(选做)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完成以下一道题
(1)以《近代化的探索》为题材,编写一份图文并茂的历史手抄报或制作一套PPT。
(2)选取《近代化的探索》某一片段,编演课本剧。
(3)进行小组辩论。(谈谈你对洋务运动或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谭嗣同的死值不值得?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布置了一道自主完成的必做题,三道自主完成的选做题和三道小组合作选做题。学生可自主选择完成作业,在做作业中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这样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获得更多的感悟和智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促进个性化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从事教学第一线教师要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打造初中历史个性化学习的高质量课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05.
[2]刘克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解读:初中历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04.
【理性的历史个性的教学】推荐阅读:
阅读教学的理性回归08-26
教学中的理性和感性08-16
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认识05-08
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与达成的有效性10-21
谈诗的非理性与理性散文欣赏09-24
理性的融化05-31
教育的理性10-20
理性爱国的议论文:爱国热忱需要理性表达10-12
理性教学08-28
父母理性的爱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