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认识

2024-05-08

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认识(共6篇)

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认识 篇1

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认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把课文分为三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上,对选读课文在教材中是什么地位,要不要老师教,怎样教,普遍感到十分困惑。实际上,选读课文的编排旨在通过选择性组合教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刊特组织了一组关于送读课文如何教学的稿件,供广大教师学习交流。

【摘要】对选读课文教学的认识可从三个方面阐述:对选读课文教学定位的认识;对选读课文教学目标的认识;对选读课文教学方式的认识。通过引发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系统认识,提升选读课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选读课文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式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把课文分为三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每册教材最后均安排了5~8篇人文精神丰富、语言活泼、体裁多样、内容生动的选读课文。从一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下册共有选读课文81篇。设计和编排选读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的一个创举,意义重大。其目的是通过选择性组合教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多数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上,忽视甚至无视选读课文的教学比较普遍。通过对选读课文教学的调查,发现弊病有三:无效选读、放任自读、弃之不读。所以,很有必要对选读课文教学进行一些学理性认识。

一、对选读课文教学定位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最后一单元课文结束后有一组课文,是选读课文。这些课文的安排是这样的:第几篇文章对应前面相应的第几单元,与前面该单元主题内容是相呼应的,是对单元主题的补充与拓展,既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以丰富单元阅读内涵。这些课文在性质上区别于精读课文,也区别于略读课文。既然课文类型及性质不同,那么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选读课文,既可以教,也可以不教;如果不教,则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果要教学,那么选读课文的教学要有别于精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一)关于“课文”的定位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经过精心挑选、合理编排的,而且课文具有国家审定的性质,是大家必须遵照执行的。所以,选读课文作为国家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一定要读的,绝非可读可不读。这是一道“必做题”而非“选做题”。这是对选读课文的基本定位。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之分,而选读课文就是现成的课内资源,它既配套教材、形成体系,又短小精练、文质兼美,是最为优质的、“近水楼台”的课程资源。如果弃之不用,那是对课程资源的一种浪费。在深化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今天,要十分重视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研究和实践探索。这是一道“难解题”而非“易答题”。这是对选读课文的现实认识。

(二)关于“选读”的定位

课文被命名为“选读”,就要在“选读”上多思考,下功夫。这个“选读”需要整体观照,辩证认识。这个“选”,应该是选择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方式去“读”,而不含有可以“不选”的意思。选读课文教学的精髓在于一个“选”字,选什么呢?选其所重。可以选择一个精到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选择一次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在多姿多彩的“选”学中展现选读课文教学的“活”力。

既然我们选择了“读”,但读什么、怎样读,选读课文教学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既可以单文阅读、互文阅读或群文阅读,也可以教师指导读、学生自主读或学生合作读。

有人用大草原旅游“学骑马”的过程比喻精读课、略读课、选读课的不同定位。学骑马的时候,马夫先把马拴在一根马桩上,让游客骑着马绕着马桩适应一下马背上的感觉;然后,牵着缰绳,沿着固定的马道,让游客感受骑马慢行的感觉;等游客有些熟练了以后,马夫会把缰绳交给游客,让游客在规定的区域内独自骑马,他只负责远远地望着。学习精读课文,好比绕着马桩骑马;学习略读课文,好比沿着固定的马道溜达;学习选读课文,好比在规定的区域独自骑马。这个比喻还是形象而深刻的。

(三)关于“教学”的定位

教材中对课文的分类,侧重的是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考虑。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调整和定位。选读课文教学更是如此。笔者认为:选读课文的教学思路主要有三:(1)基于精读的选读课文教学。对于一些文质精美的选读课文可以按照精读课的要求设计教学,使其起到对精读课教学的巩固作用。(2)基于略读的选读课文教学。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选读课文可以按照略读课的要求设计教学,使其起到对略读课教学的迁移作用。(3)基于整合的选读课文教学。对于一些短小易懂的选读课文可以按照整合课的要求设计教学,使其起到对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自我检测的作用。合理利用选读课文,学生能从里边汲取自己所需的“微量元素”,喜欢朗读的学生读到了语言的美妙,喜欢思考的学生得到了人文的熏陶,喜欢创作的学生积累了佳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各练所需。选读课文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实践的平台和扶手,借以进行课本剧、诗朗诵、过关测试等实践活动。

根据选读课文的不同文本特点,灵活确定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是选读课文的基本教学定位。

二、对选读课文教学目标的认识

目标导向,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众所周知:精读课文教学要有精准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逐一展开教学过程。略读课文教学要有合理的教学目标,也易被人所知晓。选读课文教学也要有自身的教学目标,这就鲜为人所理解了。笔者认为,选读课文教学目标既有共性,更有个性。其个性的教学目标可从三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确定。

(一)突出对应单元的教学目标

在某种意义上,选读课文是为配合对应单元编排的。所以,选读课文教学要有十分清晰的“单元组合意识”,使选读课文与对应的单元课文在教学目标上有机联系起来,构建一个教学目标体系。人教版教材每一单元之前有个“导读”,从中可以清楚地找到单元相应的人文性目标和工具性目标。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人文性目标是“心灵之歌”,工具性目标表述为“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对应的选读课文是《小抄写员》。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课文,就会发现该文的主题思想、表达方法与单元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相吻合的。教师可以根据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来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即如何通过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美好心灵。又如,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麻雀》与本册第四单元(其课文有《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存在对应性,都是写动物的。这种对应性是确定选读课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思路。

(二)彰显课文特色的教学目标

课文的独特价值往往体现在课文的文体类型和文本特点上。不同的文体类型和文本特点,正是选读课文教学目标所要着力考虑的。如果选读课文教学目标充分彰显了课文的这些特点,那么,选读课文教学就充分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例如,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个故事。作者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生动、精练的语言,叙述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这是一篇记叙文,这种文体要求学习这个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的记叙顺序。这又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所以要指导学生感受这种奇妙的“借物喻人,以物扬志”的表达方法。特别是角色间的“对比”。首先是小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根据这一对比,使我们能更好地走进课文,还能使我们的心揪起来,会担心小麻雀的安危。最主要的对比是老麻雀与猎狗之间的对比。先是体态的对比,猎狗如此庞大,而老麻雀却这么渺小,力量相差巨大;后是情绪的对比,老麻雀紧张害怕,而猎狗一心想吞掉麻雀;然后是精神力量的比较,虽说前两层比较,老麻雀敌不过猎狗,但是最后精神力量的比较,老麻雀却胜过了猎狗。通过这几层对比,逐层分析,我们就能很准确地体会到文章主题,并且心生赞叹之情。这是这篇课文的重要文本表达特点,可以确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体现自我检测的教学目标

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活动包括目标―过程―测评―反馈,传统的语文教学把“测评―反馈”给忽视了。而选读课文在对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反馈矫正方面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学生可以把选读课文作为检测的材料,验证自己在精读课、略读课中学到的知识的巩固、迁移情况,以及时发现学习的优劣,为反馈修正提供信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并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拟出自学提纲或检测题,供学生自读自学自测使用。所以,选读课文教学应把指导学生的自我检测意识和方法确定为其教学目标之一。

例如,二年级下册《特别的作业》,可以设计五道检测题,激励学生自主阅读。

①我会选。小朋友的课桌上,有用水碗盛(shèn?? chén?溃┑淖隙∠恪P±龅淖雷由现挥幸环?画,画的是一朵盛(shèn?? chén?溃┛?的玉兰花。

②我会查。“插”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

③我会读。文章中“特别的作业”是什么?请用“”画出来。

④我会填。小丽的作业是(),小龙的作业是(),老师说他们完成得很好,因为()。

⑤我会做。如果我来做这个特别的作业,我会()。

这五道过关题,既有熟练查字典的技能检查,又有联系上下文的语句理解;既有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的共性要求,又有个性表达训练。

三、对选读课文教学方式的认识

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的教学程序和选择的教学方法。选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方式使用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一)单文学习

(1)选读课文精读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精读课文不能教成选读课,但是,选读课文可以教成精读课。例如,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五花山》,文质优美,紧扣第三单元教学主题“感受秋的缤纷,描绘秋的美好”,因此,可把本文确定为“精读”。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彭永帆老师的精读设计如下:

①导入,走进“五花山”。看四季山景图,选恰当词语。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②初读,感知“五花山”。

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五花山的哪几个季节?

查一查:难读的字、词。课文写了五花山的哪几个季节?(板书:春、夏、秋)

③研读,欣赏“五花山”。

五花山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真是奇妙啊!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这座山被人们称为“五花山”的主要原因?(第4、5自然段导学)

一是读文。为什么人们称这座山为“五花山”?谁来说说,你看到秋天的山有哪些颜色?(板书:金黄色、杏黄色、紫红、火红、翠绿)

二是感悟。这么多的颜色,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种颜色?读一读,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三是积累。背诵喜欢的描写秋天五花山的句子。

四是运用。再看看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其中金黄、杏黄、火红、紫红这四种颜色,作者是通过什么词把它们串联起来的?(有的„„有的„„)谁能学着这样的句式也说一说呢?先自己试一试,大家也可以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一写。(出示:这些树叶的形状真是多种多样。有的像小朋友的手掌,在向我招手;有的;有的;还有的。)

五是整合。读着读着,背着背着,你脑海中是否已经出现了一座五花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脑海中的山吗?学生畅谈脑海中的山。(万紫千红、五光十色、五彩斑斓„„)这样的教学,紧紧抓住了着力点,重锤细敲,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熏陶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

(2)选读课文略读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不能教成精读课或选读课,但是,选读课文可以教成略读课。《拉萨古城》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一位教师在备课时只围绕两个问题来设计教学:自己去读书,看看读懂了什么。再读书,并思考还有什么读不懂的。这两个板块设计简约,思路清晰。而教学过程用一封回信串起来,回信一:“读着《拉萨古城》,我想看„„我想看„„我最想看„„”通过这样的练习来检测学生读懂了什么。当然,这中间教师也有适当的点拨、指导。接着继续交流回信二:“读完了《拉萨古城》,我想问一问„„我想问一问„„我还想问一问„„”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疑问、阅读思考充分地展现出来。整个过程简约精致,是一种略读课的风貌。

(3)选读课文选择教。小学语文的课文是有序编排的,但并不意味着教学时一定按序进行。可以适当前后调整,适度选择。如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篇讴歌延安精神的新体诗,与本册教材的各组课文都不存在必然联系,只能单独进行教学。最好是将其排在国庆节前进行“选读”,在课内着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精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课外通过对延安资料的收集,了解和弘扬延安精神,这样既抓住了文本特色,又感受了文本精髓,一举两得。

(二)互文学习

(1)精读课文与选读课文比较。把选学内容作为精读课文的衬托,在人文内涵、语言特色等某一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如《草船借箭》与选读课文《孔明智退司马懿》就可以进行比较阅读。a.求“同”。自由阅读文本,想想《草船借箭》与《孔明智退司马懿》这两个故事有哪些共同之处?b.探“异”。这两个故事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略读课文与选读课文比较。把选学内容或整篇或片段作为略读课文的补充教材进行使用。如在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学习中,就可以实施补读教学。a.揭示课题,质疑激趣。拉萨,这座建在世界屋脊之上的城市,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走进拉萨,亲近拉萨。b.补读文本,走进拉萨。咱们语文课本中的选读课文里有一篇课文――《拉萨古城》。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拉萨。这样的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拉萨古城的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精读、略读和选读课文只是分类与功能不同,并不代表文本质量的差异。细读文章,你可以发现有些略读课文比起选读课文,反而略显逊色,因此,完全可以进行替换教学。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略读课文是《用心灵去倾听》,选读课文是《小抄写员》。对照单元训练主题,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前者并无略胜后者之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两篇课文进行替换处理。

(3)选读课文与选读课文比较。选读课文教学可以选择同一册另一篇课文进行比较教学,也可以与不同年级的课文进行比较研读。特别是选读课文与选读课文之间的不同年级的对比阅读。例如,六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看戏》就可以与五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剥豆》进行互文阅读。这两篇课文的写作思路都是以心情为线索展开的。前者是“静→动→静→动”,而后者是“慢→快→缓→紧”。两者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在复习《剥豆》的基础上学习《看戏》。这两篇课文的互文对比学习,有助于对人的复杂心情“一波三折”描写方式的深入理解。

(三)群文学习

选读课文的某种不规定性为选读课文教学创造了灵活的组合空间和不同的组合方式,使选读课文发挥了更为有效的整合效果。

(1)一篇精读课文与多篇选读课文整合的群文阅读。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选配的课文有许多属于小说。但体裁既属于微型小说又是精读课文的,只有五年级下册《桥》一篇。微型小说有哪些特殊的文体特征呢?小学阶段认识微型小说,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呢?仔细研读《桥》,就会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通过《桥》的学习,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典型人物形象突出、重视环境衬托、结尾新奇巧妙等特点。但仅仅靠《桥》这么一篇是远远不够的,编者选配了《一件运动衫》和《丰碑》。当学完《桥》这篇微型小说之后,就可以采用比较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这两篇选读课文,尝试着去理解、品悟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

(2)一篇选读课文与单元多篇课文整合的群文阅读。例如,深圳市石岩公学特级教师朱瑛对二年级下册选读课文《春的消息》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以及一次春游的实践,让学生自己建立起春天的概念。《语文园地一》提高了要求,让学生说说春天发现,写写春天变化,收集春天词句,以期帮助学生对春天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学习语文园地时,可以穿插选读课文《春的消息》,通过“找春天→读春天→写春天→背春天”的流程,将选文整合进“多彩的春天”单元主题。第一步,在口语交际后请学生自主阅读选读课文,说说在哪些语句中找到春天,交流反馈。第二步,多形式朗读,读出春天带来的消息,并在音乐伴奏下读出春的快乐。第三步,结合展示台,摘抄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语句。第四步,背背自己喜欢的语段,鼓励用到自己的“写一写”里。这样的设计始终把握主旋律“春天”,将选文作为“扶手”有机教学,学生再一次体验了“听说读写”的成长,再一次解读了春天的美丽。尤其是第一步反馈后整理的板书“我们换春装,蝴蝶齐飞翔,雏菊竞开放,枝头吐绿苞,小草来瘙痒„„”既厚实了单元主题,深化了学生对春天的体验,又让学生经历了阅读再创造的愉悦。

(3)选读课文之间整合的群文阅读。这种情况以第一、二学段为多。以二年级下册选读课文为例。这册教材后的选读课文由《春的消息》《一次有趣的观察》《特别的作业》《看浪花》《精彩的马戏》和《画鸡蛋》六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可以与前面相应的单元进行组文教学,也可以各安排1课时进行重新组合,设计成一个群文阅读教学方案。

这些选读课文教学之后可以进行单元性检测:在课堂教学中检测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通过课堂训练、课后作业、课外阅读完成检测。通过课堂小练笔,进行阅读理解方面的检测。单元教学后安排阅读、综合练习,检测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写话,检测书面表达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完成情况。

选读课文之间整合的群文阅读,从数量看,可以是三篇,也可以是三篇以上。从场地看,可以安排在课内辅导阅读,也可以安排在课外自主阅读。

(浙江外国语学院 310012)

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认识 篇2

一、对选学课文的认识

1. 厚实单元主题。

人教版小语教材以专题组元,而附录的选读课文也基本与主题遥相配合。“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推荐孩子阅读相关文本,但寻找适切材料往往费尽周折。有的老师让孩子自己搜集阅读材料进行补充性阅读,可是良莠不齐的阅读环境又难以保证阅读质量。其实,选读课文就是补充阅读的“近水楼台”,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现成资源便捷引领,让孩子通过拓展阅读,对单元主题了解更全面,体会更深刻。

2. 补充训练载体。

教师通过一篇篇优秀的范文,对孩子进行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想象启迪、语言积累、文字表达等能力的训练。但有时教完一个单元后,我们对某一目标的达成总有意犹未尽之感或稍欠火候的遗憾,此时选读课文就是补充载体。我们可以在充分解读文本后,从文本中科学建构出我们需要“训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或启发孩子关注作者写法的精妙,或发展孩子自我设疑解疑的能力,或检验学生边读边用工具的能力等等。这样,选读课文就成了我们单元知识的“整理场地”,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材的特点以及目标的设置,合理“修补”,逐渐“更新”,以期经过整理之后,以愈扎实的基础迎接新的挑战。从另一方面说,选读课文更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空间。它没有编写阅读提示和课后习题,正是教师摆脱条条框框,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努力形成自我特色的练兵场。

3. 提供营养元素。

学生是独立个体,新课改鼓励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孩子的“自我”成长。合理利用选读课文,学生能从里边汲取自己所需的“微量元素”,喜欢朗读的孩子读到了语言的美妙,喜欢思考的孩子得到了人文的熏陶,喜欢创作的孩子积累了佳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各练所需。选读课文还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实践的扶手,课本剧、诗朗诵、过关测试等,形式多样,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以丰实,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得以发展。

二、对选学课文的处理

1. 厚实主题,深化体验。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通过4篇课文的学习,一次春游的实践,让孩子们自己建立起春天的概念。《语文园地一》提高了要求,让孩子说说春天发现,写写春天变化,收集春天词句,以期帮助孩子们对春天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学习时,我及时穿插了选读课文《春的消息》,通过“找春天——读春天——写春天——背春天”的流程,将选文整合进“多彩的春天”单元主题。第一步,在口语交际后请孩子自主阅读选读课文,找找你在哪些语句中找到春天,交流反馈。第二步,多形式朗读,读出春天带来的消息,并在音乐伴奏下读出春的快乐。第三步,结合展示台,摘抄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语句。第四步,背背自己喜欢的语段,鼓励用到自己的“写一写”里。这样的设计始终把握主旋律“春天”,将选文作为“扶手”有机教学,学生再一次体验了“听说读写”的成长,再一次解读了春天的美丽。尤其是第一步反馈后整理的板书“我们换春装,蝴蝶齐飞翔,雏菊竞开放,枝头吐绿苞,小草来瘙痒……”既厚实了单元主题,深化了学生对春天的体验,又让孩子经历了阅读再创造的愉悦,真是一举三得。

2. 反思得失,弥补强化。

一个单元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静心下来,反思一下教学得失:哪些知识、哪种能力是本单元或某一课的重点、难点,需要强化;哪些知识、哪种能力学生掌握得不好,成了教学遗憾,需要弥补。如二下第五单元“口语交际”是《奇妙的动物世界》,习作是“写一种熟悉的动物”,而选读课文《精彩的马戏》(二下),不仅内容充满童趣,表达更是值得借鉴。现在的孩子,课外生活逐渐丰富,观看各类比赛与演出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日记中,但是节目描述对二年级孩子来说确实有难度。于是,在学完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后,我组织学生学习《精彩的马戏》,在引领孩子把握整体后发现,每一段的开头都先介绍节目名称,然后具体描述动物的表演,最后写观众反映。其中表演的过程紧紧抓住节目的最精彩之处进行重点描写。学生明确后,我们可以出示课文提供的小插图,引领孩子对“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进行看图观察,想象说话,最后选一个节目进行写话练习。这样的设计,基于单元训练,从文本特点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紧扣“抓住动物的动作特点表现节目特色的表达方法”进行说写训练,强化了《语文园地五》中的这一训练目标。

3. 自主阅读,自我检测。

《教师用书》指出,选读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了让二年级的学生在自主阅读时更有方向与效果,我喜欢根据学段目标与学情,设计几个练习,检测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如教学《特别的作业》,我设计了5道过关题,激励孩子在闯关中逐渐发展。

①我会选。

小朋友的课桌上,有用水碗盛(shen_chen_)的紫丁香。小丽的桌子上只有一幅画,画的是一朵盛(shen_chen_)开的玉兰花。

②我会查。

“插”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

③我会读。

文章中“特别的作业”是什么?请用“——”画出来。

④我会填。

小丽的作业是(),小龙的作业是(),老师说他们完成得很好,因为()。

⑤我会做。

如果我来做这个特别的作业,我会()。

五道过关题既有熟练查字典的技能检查,又有联系上下文的语句理解;既有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的共性要求,又有个性表达。自我体会的表达空间,能很好地吸引孩子深入阅读,在不断阅读中提升自读自悟能力。

参考文献

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认识 篇3

【摘 要】对选读课文教学的认识可从三个方面阐述:对选读课文教学定位的认识;对选读课文教学目标的认识;对选读课文教学方式的认识。通过引发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系统认识,提升选读课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选读课文 教学定位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把课文分为三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每册教材最后均安排了5~8篇人文精神丰富、语言活泼、体裁多样、内容生动的选读课文。从一年级下册到六年级下册共有选读课文81篇。设计和编排选读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的一个创举,意义重大。其目的是通过选择性组合教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多数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上,忽视甚至无视选读课文的教学比较普遍。通过对选读课文教学的调查,发现弊病有三:无效选读、放任自读、弃之不读。所以,很有必要对选读课文教学进行一些学理性认识。

一、 对选读课文教学定位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最后一单元课文结束后有一组课文,是选读课文。这些课文的安排是这样的:第几篇文章对应前面相应的第几单元,与前面该单元主题内容是相呼应的,是对单元主题的补充与拓展,既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以丰富单元阅读内涵。这些课文在性质上区别于精读课文,也区别于略读课文。既然课文类型及性质不同,那么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选读课文,既可以教,也可以不教;如果不教,则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果要教学,那么选读课文的教学要有别于精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一)关于“课文”的定位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经过精心挑选、合理编排的,而且课文具有国家审定的性质,是大家必须遵照执行的。所以,选读课文作为国家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一定要读的,绝非可读可不读。这是一道“必做题”而非“选做题”。这是对选读课文的基本定位。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之分,而选读课文就是现成的课内资源,它既配套教材、形成体系,又短小精练、文质兼美,是最为优质的、“近水楼台”的课程资源。如果弃之不用,那是对课程资源的一种浪费。在深化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今天,要十分重视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研究和实践探索。这是一道“难解题”而非“易答题”。这是对选读课文的现实认识。

(二)关于“选读”的定位

课文被命名为“选读”,就要在“选读”上多思考,下功夫。这个“选读”需要整体观照,辩证认识。这个“选”,应该是选择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方式去“读”,而不含有可以“不选”的意思。选读课文教学的精髓在于一个“选”字,选什么呢?选其所重。可以选择一个精到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选择一次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在多姿多彩的“选”学中展现选读课文教学的“活”力。

既然我们选择了“读”,但读什么、怎样读,选读课文教学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既可以单文阅读、互文阅读或群文阅读,也可以教师指导读、学生自主读或学生合作读。

有人用大草原旅游“学骑马”的过程比喻精读课、略读课、选读课的不同定位。学骑马的时候,马夫先把马拴在一根马桩上,让游客骑着马绕着马桩适应一下马背上的感觉;然后,牵着缰绳,沿着固定的马道,让游客感受骑马慢行的感觉;等游客有些熟练了以后,马夫会把缰绳交给游客,让游客在规定的区域内独自骑马,他只负责远远地望着。学习精读课文,好比绕着马桩骑马;学习略读课文,好比沿着固定的马道溜达;学习选读课文,好比在规定的区域独自骑马。这个比喻还是形象而深刻的。

(三)关于“教学”的定位

教材中对课文的分类,侧重的是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考虑。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调整和定位。选读课文教学更是如此。笔者认为:选读课文的教学思路主要有三:(1)基于精读的选读课文教学。对于一些文质精美的选读课文可以按照精读课的要求设计教学,使其起到对精读课教学的巩固作用。(2)基于略读的选读课文教学。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选读课文可以按照略读课的要求设计教学,使其起到对略读课教学的迁移作用。(3)基于整合的选读课文教学。对于一些短小易懂的选读课文可以按照整合课的要求设计教学,使其起到对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实践、自我检测的作用。合理利用选读课文,学生能从里边汲取自己所需的“微量元素”,喜欢朗读的学生读到了语言的美妙,喜欢思考的学生得到了人文的熏陶,喜欢创作的学生积累了佳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各练所需。选读课文可以成为学生阅读实践的平台和扶手,借以进行课本剧、诗朗诵、过关测试等实践活动。

根据选读课文的不同文本特点,灵活确定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是选读课文的基本教学定位。

二、对选读课文教学目标的认识

目标导向,是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众所周知:精读课文教学要有精准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逐一展开教学过程。略读课文教学要有合理的教学目标,也易被人所知晓。选读课文教学也要有自身的教学目标,这就鲜为人所理解了。笔者认为,选读课文教学目标既有共性,更有个性。其个性的教学目标可从三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确定。

(一)突出对应单元的教学目标

在某种意义上,选读课文是为配合对应单元编排的。所以,选读课文教学要有十分清晰的“单元组合意识”,使选读课文与对应的单元课文在教学目标上有机联系起来,构建一个教学目标体系。人教版教材每一单元之前有个“导读”,从中可以清楚地找到单元相应的人文性目标和工具性目标。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人文性目标是“心灵之歌”,工具性目标表述为“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对应的选读课文是《小抄写员》。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课文,就会发现该文的主题思想、表达方法与单元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相吻合的。教师可以根据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来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即如何通过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美好心灵。又如,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麻雀》与本册第四单元(其课文有《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存在对应性,都是写动物的。这种对应性是确定选读课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思路。

(二)彰显课文特色的教学目标

课文的独特价值往往体现在课文的文体类型和文本特点上。不同的文体类型和文本特点,正是选读课文教学目标所要着力考虑的。如果选读课文教学目标充分彰显了课文的这些特点,那么,选读课文教学就充分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例如,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个故事。作者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生动、精练的语言,叙述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这是一篇记叙文,这种文体要求学习这个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的记叙顺序。这又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所以要指导学生感受这种奇妙的“借物喻人,以物扬志”的表达方法。特别是角色间的“对比”。首先是小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根据这一对比,使我们能更好地走进课文,还能使我们的心揪起来,会担心小麻雀的安危。最主要的对比是老麻雀与猎狗之间的对比。先是体态的对比,猎狗如此庞大,而老麻雀却这么渺小,力量相差巨大;后是情绪的对比,老麻雀紧张害怕,而猎狗一心想吞掉麻雀;然后是精神力量的比较,虽说前两层比较,老麻雀敌不过猎狗,但是最后精神力量的比较,老麻雀却胜过了猎狗。通过这几层对比,逐层分析,我们就能很准确地体会到文章主题,并且心生赞叹之情。这是这篇课文的重要文本表达特点,可以确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体现自我检测的教学目标

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活动包括目标—过程—测评—反馈,传统的语文教学把“测评—反馈”给忽视了。而选读课文在对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反馈矫正方面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学生可以把选读课文作为检测的材料,验证自己在精读课、略读课中学到的知识的巩固、迁移情况,以及时发现学习的优劣,为反馈修正提供信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并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拟出自学提纲或检测题,供学生自读自学自测使用。所以,选读课文教学应把指导学生的自我检测意识和方法确定为其教学目标之一。

例如,二年级下册《特别的作业》,可以设计五道检测题,激励学生自主阅读。

①我会选。小朋友的课桌上,有用水碗盛(shènɡ chénɡ)的紫丁香。小丽的桌子上只有一幅画,画的是一朵盛(shènɡ chénɡ)开的玉兰花。

②我会查。“插”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

③我会读。文章中“特别的作业”是什么?请用“ ”画出来。

④我会填。小丽的作业是(),小龙的作业是(),老师说他们完成得很好,因为()。

⑤我会做。如果我来做这个特别的作业,我会()。

这五道过关题,既有熟练查字典的技能检查,又有联系上下文的语句理解;既有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的共性要求,又有个性表达训练。

三、对选读课文教学方式的认识

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的教学程序和选择的教学方法。选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方式使用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一)单文学习

(1)选读课文精读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精读课文不能教成选读课,但是,选读课文可以教成精读课。例如,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五花山》,文质优美,紧扣第三单元教学主题“感受秋的缤纷,描绘秋的美好”,因此,可把本文确定为“精读”。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彭永帆老师的精读设计如下:

①导入,走进“五花山”。看四季山景图,选恰当词语。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②初读,感知“五花山”。

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五花山的哪几个季节?

查一查:难读的字、词。课文写了五花山的哪几个季节?(板书:春、夏、秋)

③研读,欣赏“五花山”。

五花山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真是奇妙啊!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这座山被人们称为“五花山”的主要原因?(第4、5自然段导学)

一是读文。为什么人们称这座山为“五花山”?谁来说说,你看到秋天的山有哪些颜色?(板书:金黄色、杏黄色、紫红、火红、翠绿)

二是感悟。这么多的颜色,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种颜色?读一读,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三是积累。背诵喜欢的描写秋天五花山的句子。

四是运用。再看看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其中金黄、杏黄、火红、紫红这四种颜色,作者是通过什么词把它们串联起来的?(有的……有的……)谁能学着这样的句式也说一说呢?先自己试一试,大家也可以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一写。(出示:这些树叶的形状真是多种多样。有的像小朋友的手掌,在向我招手;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五是整合。读着读着,背着背着,你脑海中是否已经出现了一座五花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脑海中的山吗?学生畅谈脑海中的山。(万紫千红、五光十色、五彩斑斓……)这样的教学,紧紧抓住了着力点,重锤细敲,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熏陶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

(2)选读课文略读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不能教成精读课或选读课,但是,选读课文可以教成略读课。《拉萨古城》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一位教师在备课时只围绕两个问题来设计教学:自己去读书,看看读懂了什么。再读书,并思考还有什么读不懂的。这两个板块设计简约,思路清晰。而教学过程用一封回信串起来,回信一:“读着《拉萨古城》,我想看……我想看……我最想看……”通过这样的练习来检测学生读懂了什么。当然,这中间教师也有适当的点拨、指导。接着继续交流回信二:“读完了《拉萨古城》,我想问一问……我想问一问……我还想问一问……”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疑问、阅读思考充分地展现出来。整个过程简约精致,是一种略读课的风貌。

(3)选读课文选择教。小学语文的课文是有序编排的,但并不意味着教学时一定按序进行。可以适当前后调整,适度选择。如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篇讴歌延安精神的新体诗,与本册教材的各组课文都不存在必然联系,只能单独进行教学。最好是将其排在国庆节前进行“选读”,在课内着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精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课外通过对延安资料的收集,了解和弘扬延安精神,这样既抓住了文本特色,又感受了文本精髓,一举两得。

(二)互文学习

(1)精读课文与选读课文比较。把选学内容作为精读课文的衬托,在人文内涵、语言特色等某一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如《草船借箭》与选读课文《孔明智退司马懿》就可以进行比较阅读。a.求“同”。自由阅读文本,想想《草船借箭》与《孔明智退司马懿》这两个故事有哪些共同之处?b.探“异”。这两个故事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略读课文与选读课文比较。把选学内容或整篇或片段作为略读课文的补充教材进行使用。如在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学习中,就可以实施补读教学。a.揭示课题,质疑激趣。拉萨,这座建在世界屋脊之上的城市,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走进拉萨,亲近拉萨。b.补读文本,走进拉萨。咱们语文课本中的选读课文里有一篇课文——《拉萨古城》。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拉萨。这样的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拉萨古城的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精读、略读和选读课文只是分类与功能不同,并不代表文本质量的差异。细读文章,你可以发现有些略读课文比起选读课文,反而略显逊色,因此,完全可以进行替换教学。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略读课文是《用心灵去倾听》,选读课文是《小抄写员》。对照单元训练主题,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前者并无略胜后者之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两篇课文进行替换处理。

(3)选读课文与选读课文比较。选读课文教学可以选择同一册另一篇课文进行比较教学,也可以与不同年级的课文进行比较研读。特别是选读课文与选读课文之间的不同年级的对比阅读。例如,六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看戏》就可以与五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剥豆》进行互文阅读。这两篇课文的写作思路都是以心情为线索展开的。前者是“静→动→静→动”,而后者是“慢→快→缓→紧”。两者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在复习《剥豆》的基础上学习《看戏》。这两篇课文的互文对比学习,有助于对人的复杂心情“一波三折”描写方式的深入理解。

(三)群文学习

选读课文的某种不规定性为选读课文教学创造了灵活的组合空间和不同的组合方式,使选读课文发挥了更为有效的整合效果。

(1)一篇精读课文与多篇选读课文整合的群文阅读。在整个小学阶段,教材选配的课文有许多属于小说。但体裁既属于微型小说又是精读课文的,只有五年级下册《桥》一篇。微型小说有哪些特殊的文体特征呢?小学阶段认识微型小说,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度呢?仔细研读《桥》,就会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通过《桥》的学习,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典型人物形象突出、重视环境衬托、结尾新奇巧妙等特点。但仅仅靠《桥》这么一篇是远远不够的,编者选配了《一件运动衫》和《丰碑》。当学完《桥》这篇微型小说之后,就可以采用比较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这两篇选读课文,尝试着去理解、品悟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

(2)一篇选读课文与单元多篇课文整合的群文阅读。例如,深圳市石岩公学特级教师朱瑛对二年级下册选读课文《春的消息》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以及一次春游的实践,让学生自己建立起春天的概念。《语文园地一》提高了要求,让学生说说春天发现,写写春天变化,收集春天词句,以期帮助学生对春天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学习语文园地时,可以穿插选读课文《春的消息》,通过“找春天→读春天→写春天→背春天”的流程,将选文整合进“多彩的春天”单元主题。第一步,在口语交际后请学生自主阅读选读课文,说说在哪些语句中找到春天,交流反馈。第二步,多形式朗读,读出春天带来的消息,并在音乐伴奏下读出春的快乐。第三步,结合展示台,摘抄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语句。第四步,背背自己喜欢的语段,鼓励用到自己的“写一写”里。这样的设计始终把握主旋律“春天”,将选文作为“扶手”有机教学,学生再一次体验了“听说读写”的成长,再一次解读了春天的美丽。尤其是第一步反馈后整理的板书“我们换春装,蝴蝶齐飞翔,雏菊竞开放,枝头吐绿苞,小草来瘙痒……”既厚实了单元主题,深化了学生对春天的体验,又让学生经历了阅读再创造的愉悦。

(3)选读课文之间整合的群文阅读。这种情况以第一、二学段为多。以二年级下册选读课文为例。这册教材后的选读课文由《春的消息》《一次有趣的观察》《特别的作业》《看浪花》《精彩的马戏》和《画鸡蛋》六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可以与前面相应的单元进行组文教学,也可以各安排1课时进行重新组合,设计成一个群文阅读教学方案。

这些选读课文教学之后可以进行单元性检测:在课堂教学中检测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通过课堂训练、课后作业、课外阅读完成检测。通过课堂小练笔,进行阅读理解方面的检测。单元教学后安排阅读、综合练习,检测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写话,检测书面表达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完成情况。

选读课文之间整合的群文阅读,从数量看,可以是三篇,也可以是三篇以上。从场地看,可以安排在课内辅导阅读,也可以安排在课外自主阅读。

对选读课文教学的学理性认识 篇4

认知目标:抓住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表现的如泣如诉的.内心情怀。

能力目标:领悟人物精神,通过拓展活动开展生动倾情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历练语言。

情感目标:在读中提升感情,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及孩子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疑难词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圆明园的毁灭导入学习。

2、教师导语揭示课题并板书(木笛)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轻声读课文。(多媒体出示读书要求)

2、全班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完成填空练习,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学习

朱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语句,同桌交流学习。

1、自己大声读,仔细找。

2、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处理,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学习体会,感受朱丹与孩子们的爱国之情及外国音乐大师的感动,并相机板书。)

四、拓展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说些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五、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三年级下册选读课文阅读检测卷 篇5

姓名 _________ 1.蒲华清满怀激情,以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山城重庆的雾所特有的、无比奇幻的景致。()

2.《山城的雾》中描绘了一群老爷爷提着红灯笼行走在迷雾之中的画面。()

3.《故乡的杨梅》的东北的王鲁彦所著。()

4.端午节之前,摘一颗桂圆大小的杨梅放入嘴中,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觉到细腻而且柔软。()

5.作者从枝条、叶子、形状、颜色、味道这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故乡的杨梅。()

6.酸酸甜甜的杨梅是作者怎么也忘却不了的味道,因此他写这篇文章仅仅表达了自己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7.“我”从小溪旁抱出小狮子爱尔莎,喂它奶粉和鱼肝油、葡萄糖配成的饮料。()

8.课文记叙了“我”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又把它交还给大自然的过程,表达了“我”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情感,体现了我对爱尔莎的真正爱护。()9.我很顺利地就将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10.在和爱尔莎相处的三年时间中,爱艾莎对“我”很有感情,从未伤害过“我”,还帮“我”赶走了一头大野牛。()11.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收下了一个美丽的金海螺。()

12.画家故意将贝壳丢在沙滩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捡起后,又还给了画家。体现了小姑娘纯朴、诚实、信守诺言的美好心灵。()13.画家因小姑娘的美好品质大受感动,才红了眼圈。()14.外国童话《七色花》讲的是小姑娘珍妮用一朵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愿望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15.红花瓣使珍妮孤零零地来到了北极,绿花瓣让她回到了院子。()16.在用七色花的过程中,前六片花瓣都用在实现自己的愿望上了,但是有些愿望的实现非但没有给自己带来幸福,还给自己带来了许多麻烦和烦恼;第七片花瓣让一个小男孩恢复了健康,得到了快乐,珍妮也从中获得了幸福。()

17.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齐会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中国伤员做手术,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18.地球出现了生命的根本的原因是地球上有液态水,而其他行星没有。()

19.地球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一颗行星,正是由于地球所处的位置,使它成为宇宙的一个奇迹。()

课文《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6

这次上课,有一点让我非常感动,我们配套的学具袋里没有这节课要用的立体图形,学生多数都是带来积木,形状很齐全。有的学生没有合适的积木,家长就动手用纸板或木块给孩子做,做得非常规范,孩子们课上学习时用的非常开心,直观地认识了这几种平面图形。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我们老师的教学这么关心,孩子们又都这么喜欢学数学,他们的数学能学不好吗?

上一篇:华硕笔记本电脑会展策划书下一篇:写出关于母爱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