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

2024-06-05

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精选6篇)

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 篇1

《秋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第三册的选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展现了小动物们在秋天里欢快的情景。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并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

《秋天》课文录像。

观察秋天景色的图片和录像,体验秋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征。春天草长莺飞,夏天枝繁叶茂,而秋天的特征呢?能帮老师找一找吗?

出示:秋天的颜色

谷子说:“秋天是()的。”

高粱说:“秋天是()的。”

棉花说:“秋天是()的。”

松树说:“秋天是()的。”

土地说:“秋天是()的。”

小朋友说:“秋天是()的。”

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师:秋天的色彩真多呀!你们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吗?(学生用所学习的词语来表达,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

有位朋友告诉我:“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想不想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进入秋季,领略一下秋天的风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秋天)。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呢?

(二)听朗读,初步进行审美感知、欣赏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秋天吧!请闭上眼睛,边听边美美地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放课文录音)

(仿佛看到蓝蓝的天、白云、黄澄澄的稻子、落叶、鱼儿、蚂蚁、燕子)(觉得天很美,丰收了)

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感受这美丽的秋天吧。(再放录像)

(三)、初读课文,感知秋天。

1、刚才,小朋友们在音乐声中甜甜地笑了,我知道你们一定被这迷人的秋景陶醉了,想不

想亲自读一读?

请你细细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语。

出示新词:黄澄澄当做梧桐树电报催

自由读——做小老师提醒容易读错的地方:(理解黄澄澄,仿照说几个词语。分别用“当”的两个读音组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品秋,进行审美理解

1.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分段朗读全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

(2)听师读,看师的表情,想一想,写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

你听出了秋天的天怎么样?你对天空有什么感觉?(高、蓝)

(看图片帮助体会秋天天高云淡)你能用那么„„那么„„这个词说句话吗?

(3)动词“飘”的掌握。教师通过叫学生来动手做一下“飘”的动作,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从而得出白云飘的特点;

(4)你能够读一读这美妙的语言吗?(教师指导)

(过渡):多么好看的蓝天和白云啊!蓝天下怎样呢?

3.学习第二自然段(进行审美延伸)

(1)、请一、二组的同学读,其余的小朋友比赛谁的耳朵最灵敏,最先听出第二自然段写了秋天的什么?(稻田)

稻田:这就是那片稻田。(出示:稻田的图片)

师:这是一片怎样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眼望不到边”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这里说什么像什么?(稻子像金子)你能说具体些吗?

你还会用“像”说什么呢?

师:稻田的稻子熟了,什么颜色(黄澄澄),谁能把这个词读正确:黄澄澄(ABB式读第一声)

你还见过“黄澄澄”的什么呢?

课文中指得是黄澄澄的稻田。请你来读读这一句: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2)(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秋天到了,稻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铺了一地金子。这段话应该怎么读呢?谁愿意美美地读读这一段?齐读。

如果你是种地的农民,看到这一大片黄澄澄的稻子,你的心情怎么样?(发财了、丰收了、很高兴)

(3)带着你对稻田的喜爱带着丰收的喜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吧!

(过渡):那么,秋天还有什么哪些景色呢?

4.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课文又写了秋天的什么?

梧桐树:看这一棵美丽的梧桐树。

(出示:梧桐树图片)

谁来叫叫它的名字?(个别读,齐读)

这是一棵怎样的梧桐树呢?(联系生活说说大树的形状、叶子和颜色)

你知道它长在什么地方?(出示画面和句子)

稻田旁边有个池塘。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

(2)梧桐树的叶子有什么变化?(黄、落)

落是什么意思?(掉)

怎么落?(轻轻地„„)(教师加上动作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师:从“一片一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如:树叶多、美)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纷纷飘落的黄叶吧。(出示课件:黄叶飘落)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慢慢地飘了下来,你觉得它像什么呢?(小鸟、蝴蝶„„)请你再来读读句子,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落叶飞舞的美丽。他们都落到了那儿呢?

(3)出示: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做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

谁来当当小鱼来读读这一句。(写小鱼的句子)

小鱼小鱼,你躲在落叶底下干什么呀?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读一读。

你们喜欢这把伞吗?

多么有趣啊,赶快来读一读。一起读。

现在谁来当当蚂蚁读读这一句呢。(写蚂蚁地句子)

(生读)

师:蚂蚁,蚂蚁,你在落叶上干什么呢?

在这么漂亮宽敞的运动场上来回跑着,小蚂蚁,你有什么感受呀?(指导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师::小蚂蚁真是个运动健将。再来读读这一句吧,小蚂蚁多么高兴啊!

瞧,小鱼在捉迷藏,蚂蚁爱运动,真有趣呀!你能用“△”勾出描写小鱼和蚂蚁动作的词吗?(游、藏、爬、跑)

(4)拓展:小鱼把落叶当做伞、蚂蚁把落叶当做运动场,玩得多高兴呀。那落叶还会落到哪里,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他们又来做什么呢?请你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指名汇报都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又会把黄叶当成什么呢?

(5)那燕子又把树叶当什么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出示相应句子。

A、你知道电报是什么吗?

B、老师悄悄向燕子姐姐借来了一份电报,你想不想知道电报上面都写了些什么呀?谁愿意来猜一猜?猜对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C、最先收到电报的两只燕子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在自己座位上演一演。

D、指名表演。

E、从燕子南飞,你又获得了什么信息?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吧。齐读,学生一起做小燕子边飞边叫。

(五)、复读课文,进行审美检测

小朋友,秋天来了,天高云淡,五谷丰登,落叶飘飘,小鱼来了,把黄叶当做伞,蚂蚁来了,把黄叶当做运动场,燕子来了,把黄叶当做了电报。有了这么多的小动物,你是不是觉得秋天更美了呢?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生动有趣的秋天吧!(配乐朗诵)

(六)寻秋,进行审美延伸、检测、体验

小动物们在秋天欢快地活动着,给宁静的秋色增添了许多生气。从大家美美的朗诵中,我知道秋天不仅来到了小朋友的身边,更走进了大家的心田,秋天是多么美丽,只要你有一双会仔细观察地眼睛,你有一颗热爱大自然地心灵,你会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你还想了解秋天其它的特征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多彩的秋色吧!(播放录像)刚才你见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想?

你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怎么样)啊!秋天到了”的句式说一说吗?

秋天里,你还看到过哪些吸引你的景色或者还有哪些关于秋天的体验、感受呢? 学生汇报。

师:老师真高兴,我们班有这么多同学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会观察,会思考。

(六)进行审美欣赏、联想、体验

让我们再次闭上双眼,聆听钢琴曲《秋日私语》,想象这迷人的秋色吧!

总结全文:啊!秋天多迷人啊!

(七)课后作业:

学完本课,可让学生模仿《秋天》语句,以《找秋天》为题,写出二三种植物秋天的特征;或者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一写果园里、庄稼地里、田野里、街道上哪些现象表明秋天已经来到。

(八)板书设计:

秋天

天高蓝

稻子黄澄澄

树叶黄

金子 落

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 篇2

一、选读课文教学现状分析

翻开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选读课文的编排特点很引人瞩目。略读课文从三年级才开始安排, 而选读课文从一年级下册就已经编入教科书, 并集中置于教科书的最后部分, 原则上是每个单元配置主题相同的一篇选读课文。

从表中不难看出, 选读课文在整个教科书中所占比例不容忽视。但在实际教学中, 不少教师在选读课文教学方面还存在困惑。长久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选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 , 选读课文教学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 对于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科书和教师用书都未作提示, 更没有统一要求。由于缺乏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 许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教。再加上教科书上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篇目较多, 而实际教学中的课时有限, 选读课文自然而然成了教师教学被“遗忘的角落”。

1. 选读课文成为“摆设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选读课文被置于课文的最后几页, 它既没有生字词的教学要求, 也没有阅读要求的提示, 加上又不列入考试范围, 渐渐地, 这些精美的课文淡出了多数教师的视线。学生受教师的影响, 也认为这些文章不需要学。据调查表明, 多数教师对选读课文都放任不管, 农村小学尤为明显。久而久之, 选读课文就成为了教科书中的一种摆设。

2. 选读课文成为“插空课文”

由于选读课文在教科书中作用的特殊性不被教师理解与认可, 于是很多教师存在这样的一些疑问:选读课文该怎么上, 若像精读课文那样精雕细琢, 时间不够;像略读课文那样精略有致, 程度又该如何把握;或者采取一种另类教法, 又该以什么为标准?一部分比较负责的教师不忍丢弃教科书中的内容, 但又很少有这方面的指导, 于是选择了“插空”的办法处理, 即当教学中有空余时, 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 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这种没计划、没要求的任凭学生漫无目标的自读自悟, 难免收效甚微。

3. 选读课文成为“课外读物”

因为受语文课的课时限制与当前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 多数教师喜欢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题, 而“不舍得”花时间上与考试无关的选读课文。于是, 多数教师对选读课文作简单处理, 布置学生课余时间读一读课文, 选读课文就成了学生的“课外读物”。通常这类课文不如一些课外读物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只是应付, 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二、选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程从实验到全面实施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 选读课文教学没有引起有效重视是有目共睹的, 继续观望与等待不是办法。教科书对选读课文没有过多提示, 教师用书也没有多加分析, 教研部门也没有作统一要求, 是体现课标精神的明智选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安排选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不是说选读课文可教可不教, 而是给予教师更多自主发挥和创新利用的机会。选读课文的使用, 教师一定要从所教学生的学情出发, 做到“顺学而教, 学教有致”。

1. 单元主题的深化

人教社课标版教科书是以主题的方式组成单元, 教师如果能把与该主题相关的选读课文移至本单元来共同教学, 对本单元主题的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例如,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我国的世界遗产”主题, 安排了三篇课文, 分别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 这三篇课文都是关于人文景观方面的世界遗产, 而自然景观方面的世界遗产未能涉及, 这是受篇幅限制而存在的不足。如果仅仅上完这三篇课文就了事, 学生对我国的世界遗产很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一册选读课文第5课《迷人的张家界》描绘的恰恰是自然景观遗产。于是, 将《迷人的张家界》作为本单元的第四课, 以略读课文的方式组织教学就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

2. 阅读能力的检验

每个单元中的课文与选读课文中的某一篇都有着很多相连之处, 要么内容上, 要么语言上, 要么情感态度上, 要么结构特点上等。简言之, 同属一类课文。检验单元阅读能力掌握的情况, 最有效的方法是看学生能否在具体课文中灵活应用。所以,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安排几个与单元阅读能力要求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相关的选读课文中去解答。如果效果不错, 教师可以推荐同类课外读物让学生继续阅读;如果效果不理想, 可以回过头来在本单元不同的课文中反复强化, 并发挥小组讨论、组际交流、教师点拨等学习过程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升高, 这种阅读能力的检验显得尤为必要。

3. 教学缺失的补充

“马有失蹄, 人有失足。”对一个单元课文的教学经验应不断丰富、完善。面对不同的学生, 以及意外的生成, 教学中难免有处理不当、考虑不周、效果欠佳和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教学反思中发现问题怎么办?重复原有课文, 给学生“炒冷饭”是教学的大忌。明智的选择是在选读课文中去弥补。事实上, 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补充, 而且是一种教学中非常必要, 非常及时、非常有意义的补充, 何乐而不为?

4. 教学重点的强化

每一个教学单元都有一项训练重点, 所谓重点, 就是学生非掌握不可的, 对其继续学习, 乃至对其他学科学习和今后的成长都会造成影响的内容和要求。重点不能只限于听懂和掌握层面, 而要在实践中运用, 在应用中熟练, 在熟练中内化。在单元学习中以掌握的重点知识与方法, 可以在选读课文中熟练、强化。怎样强化呢?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 在选读课文中强化训练。因为选读课文相对精读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 更适宜学生阅读。重点训练项目在选读课文中练习, 学生兴趣会更浓, 积极性会更高, 也更容易熟悉和内化。这种抓住某一重点在选读课文中进行训练的方法, 会起到更好的强化重点训练的作用。

5. 写作特点的展示

阅读是一种吸收性思维要求, 而写作是一种输出性的创造型思维要求。从阅读上升到写作要经历思维的挑战和能力的飞跃。想表达又怕表达, 这是多数人对待写作共有的心理,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许多人最后选择了放弃写作。如何从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能力和持久耐力是语文教师的一种责任。选读课文故事性强, 文字浅显易懂, 感情丰富, 贴进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提炼习作特点展示给学生, 激发写作兴趣, 然后抓住写作的某一点进行训练, 也可节选某小部分练习仿写, 到了高年级可以让学生自己挖掘和提炼写作特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写作, 在选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和选读课文的不同风格进行写作多样性基本功训练。从遣词造句、表达方式、文本结构、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整体入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6. 教学改革的尝试

新课程理念提出淡化考试评价, 实施多元评价, 重过程、重情感。事实证明, 新课程只要与考试紧密相连, 教学马上就会走向简单化, 改革马上就会打折扣, 教学很快就会回到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和题海战术上来。这对一批热心教学改革者来说是一种很痛苦的打击。这是与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很矛盾的。精读课文要求高、任务重, 谁也不敢怠慢, 改革的空间很小, 略读课文也相差不多。热衷于教学改革是教师事业型、责任心的突出表现。所以, 教师应该大胆、明智地把教学改革的尝试放到选读课文中去。如在实现“教会知识”向“教会学习”、“教课文”向“教阅读”、“教课文”向“教语文”等一系列重大转变过程中, 可以先在选读课文中实践尝试, 再实践再尝试。所以, 完全可以把选读课文确定为教学改革尝试的场所, 并长期坚持下去。

7. 课外阅读的引子

语文新课程理念倡导大量阅读。显然, 光靠一个学期读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 课外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有了明确的规定: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新课程改革以来, 课外阅读应该说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重视, 但多数教师在指导上是粗放的, 以致很多学生是被动的阅读, 所以, 大量课外阅读的实现绝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达成, 而应在阅读的质量上有所突破。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激起热情、主动阅读, 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加强课外阅读的导读显得尤为必要。如何指导?利用选读课文做引子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科技成就”专题的课文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感情, 如有教师打算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德国科学家布凌格教授的著作《未来世界的100种变化》。于是利用这一册选读课文第8课《人造发光植物》作引子, 上了一节十分有效的课外阅读导读课。通过《人造发光植物》的学习, 勾起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对未来世界的遐想与憧憬。在学生迫切想了解未来世界的神奇时, 教师隆重推出要推荐的课外读物, 犹如给饥渴之人送上一块面包、一杯牛奶。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8.活动材料的资源

课程标准中有两句话非常值得品味与重视:一是“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二是“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一个是“大量”, 一个是“广泛”, 足以可见对“语文实践”的强调程度。的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 是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 到哪里找更多的语文材料呢?把选读课文用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最合适不过了, 便于就地取材。如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神笔马良》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 非常适宜作为活动材料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活动时给学生留足时间, 让他们自主读懂课文, 自由分组排练, 自行汇报演出, 从而经历一次妙趣横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生动、有趣的表演会拉近学生与故事人物的距离, 既让学生充分感受马良的纯朴、善良, 激起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又培养了学生阅读、想象、表达、合作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9.复习提升的场所

教师用书指出, 如配合期末总复习用, 可以把选读课文作为综合阅读材料, 用来训练学生熟练地查字典、词典, 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其他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领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等。同时, 选读课文还是很好的测试材料, 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以及学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 科学、合理、灵活地设计练习, 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10.促进学法的迁移

精读课文的教学不能没有教师精细而到位的指导;略读课文的教学, 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半独立阅读, 宜半扶半放, 不能指导过细;选读课文, 则应鼓励学生熟练地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在略读课文中尝试运用的学习方法, 开展独立自主的阅读, 教师一般不宜多加指导。如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乡下人家》描绘了一幅幅美好的乡下生活画面, 学生在教师精心指导下有滋有味地朗读, 入情入理地想象, 陶醉在优美的语言和诗情画意的田园里。教师趁热打铁, 让学生运用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 独立自主地阅读选读课文《可爱的草塘》。学生心领神会, 很快从课文中读出了草塘美景图、活逮野鸡图、棒打狍子图、瓢舀鲜鱼图和小河清澈图”, 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草塘, 感受北大荒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学生不光积累了精彩句段, 陶冶了美好情操, 而且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举一反三, 很好地运用了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课文想图画”的阅读方法, 从而使本组课文中的知识、技能、方法在选读课文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小学语文选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选读课文;教学策略

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学会坐下来对文章进行细细品读和讨论,这样,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学习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奇迹发生,在时间变化的过程中,小学语文的选读课就会有很多明显的变化。现在对于这些选修课的重视度很高,其实学生在选学的时候要更多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思维,这样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成长。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选读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选读课文,主要是教学模式上存在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常规教学,都把选读课文作为课外知识来进行了解,都没有意识到选读课文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思维模式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就会对教学有很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想办法改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我们要理性地看待小学语文选读课文,把其中的知识点给学生进行传授,这样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老师在选读课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无限的拓展,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选读课策略思考

1.和教材相适应

对于小学语文选修课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教材本身的题材。我们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不同的学校针对选读课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导读,在导读中可以看到单元相应的任务型目标和工具性目标。比如,我们在进行六年级教学的时候其中的人文性导读目标是“心灵之歌”,主要就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进行描写,来对学生的美好情感进行抒发。

当我们教学选修课文《小抄写员》的时候,翻开课文就能够发现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还有就是单元提出的目标和课文是相互吻合的。这样老师就可以对单元目标的课文进行专项训练,可以通过心理活动和语言来进行描述,对人物的美好心灵开展更多的体验。我们在初步统计的时候,知道大部分选读课文和对应的单元训练是一脉相承的,在大量实例研究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展,小学语文的课文选读并不是很困难。

2.要和学生相互适应

其实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喜欢对选读课文进行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让老师尝试一下对选读课文多教学,这样便可以迎合学生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开展一个新的探索,这也是新的教学策略,有些学校和老师就是采用这种教学策略,能够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对学生顺从,要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这样学生就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3.简约的教学方式

我们在进行板块设计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精简,在教学的时候因为授课因素的影响,针对选读课文就不可能花费更多的精力,很多时候在一堂课之内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开展教学的时候要保证问题的简约,在进行板书板块设计的时候要有系统性。“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要简约明了,老师要对整个对话过程进行有效的把握,通过话题引领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入学习。《拉萨古城》是一篇选读课文,老师在教学时要围绕两点来进行教学:(1)自己去读书,看看读懂了什么。(2)再读书,并思考还有什么读不懂的。这样设计的板块就会很清晰,思路清晰。我们可以运用串联语句来对问题进行回答,回信一:“读着《拉萨古城》,我想看……我想看……我最想看……”这样老师就可以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老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就能够进行有效的调动,老师可以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收获。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下一个训练:“读完了《拉萨古城》,我想问一问……我想问一问……我还想问一问……”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让学生不断进行思考,还要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来进行问题的回复。学生在这样连线似的问题预设中学习热情进一步深化,对待课文的理解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

小学语文选读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在探索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实际情况的预设来加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来进行独立的思考。

参考文献:

傅登顺.小学略读课文的把握和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02):13-14.

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以“听”为线索,抓住地点和声音变化,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感悟作者赏景情怀。

(2)复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模仿作者通过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以“听”为线索,抓住地点和声音变化,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感悟作者赏景情怀。

(2)复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模仿作者通过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赏诗激趣,品题导入。

(1)谈话激趣(2)赏诗话情

(课件出示)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抓住“望”,体会作者观察点的变化,从而引出“移步换景”。(3)品题导入

师:诗人李白啊,用一个“望”字,向我们展现了“庐山瀑布的真面目”,那么现代的作家又是怎样描绘瀑布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课件出示课题)——黄果树听瀑 师:那么“黄果树瀑布”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地理知识贴”:黄果树瀑布简介)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位于贵州省,以黄果树瀑布为中心,以瀑布、溶洞、地下湖为主体,素有“天下奇景”之称。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飞流而下,势如翻江倒海。

二、理顺头绪,初知大意。

师:简简单单一段话,就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黄果树瀑布。那么课文如何通过一个“听”字来描绘出“黄果树瀑布”的呢?昨天同学们预习过了课文,文中有没有遇过特别难读或不会读的地方?现在会读了吗?

师: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着“听”字主要讲了些什么呢?

三、快读课文,定位中心。(1)初识“瀑布”,定位中心

师:作者提纲挈领,文章开篇之处,就用了一句话,最精炼地概括了这条瀑布。找一找,把它划下来,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中心句)

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2)梳理主问题

师:同学们,结合着“听”字,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师:是啊,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作者听到了怎样的瀑布声,让他感叹这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对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至6自然段,划出文中直接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想一想句中的什么地方让人感受到这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用笔圈出句中关键的字词,想一想从中读懂了什么?把它简单地记在书本边上。(学生读文)读完,划想,想完以后可以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四、精读课文,从“听”入手,品味“杰作”。

模块一: 句子一:(感受瀑布气势)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A1:自谈感受 师:句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这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A2:感受“瀑声”

师:读着读着,透过文字,你听到的是什么?这声音像什么? 师:听着“哗哗”的瀑声,作者就把这份想像表达了出来!(点红)谁来读!(课件点红: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

师:此刻,天地之间除了水声,你还听得到其他什么吗?这是从哪儿读出来的?(课件出示: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师:你读懂了什么?(抓住“只”字)师:是啊,这就是奔泻不止的瀑布。(板书:奔泻)A3:定位“入口”

师:这样的水声,作者是在哪儿听到的呢?(入口初听瀑)这一听,就听懂了——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句子二:(感受瀑布魅力)

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无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B1:初谈感受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 B2:听觉冲击 师:“低音提琴”的声音会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低音提琴声)师:要是千百架一起奏响,会是怎样?你来读!师:是啊,听着轰响不止的瀑声(板书:轰响),作者有了这番的想象(手指句子),于是不由得说——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B3:寻根“石阶”

师:同学们,此时作者又在哪儿“听瀑”呢?(石阶再听瀑)

句子三:(感受瀑布风采)

瀑布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的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漂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C1:初谈感受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啊,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作者仿佛还听出了什么? C2:视觉震撼(视频直击瀑布,给学生震撼)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透过作者的万千想象,我们听出了怎样的瀑布声?(板书:诱人)

C3:感情朗读

师:作者不由得说——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C4:寻根“谷底或瀑边”

师:同学们,此时作者“听瀑”又在哪儿呢?(瀑边三听瀑)模块二: 师:作者三听瀑布三变地点,这就叫——移步换景。师:作者刚进景区,初听瀑布,第一组读——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师:作者来到群山环抱的谷地,寻迹石阶之上,再听瀑布,二、三组读——

黄果树瀑布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行,山径寂寥无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师:作者来至谷底,三听瀑布,感想万千,一起来——

瀑布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的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漂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师:就是这三听瀑布,听出了——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五、感悟“沉醉”,读写结合。

师: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作者会有怎样独特的感受的呢?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D1:感悟“沉醉”

师:此情此景之下,作者不禁流露出了此番心迹(课件出示)——此时此地此刻,我们也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抓住“醉、痴、迷”)——请几个学生读读

D2:隐而不发,读写结合

师:看来此刻,作者已——醉(板书)师:此刻我们也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我们又会听到什么?想象到什么呢?拿起笔,学着文中作者描绘声音的样子,在书本空白的地方写上一写。

六、情感回归,再品“听瀑”。

师:这节课我们就从“听”的角度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风采与魅力。文中还有从其他角度展现瀑布神韵的地方。愿同学们与美文相伴,再来一回——黄果树听瀑。板书设计:

入口 奔泻

黄果树听瀑 石阶 轰响 醉

瀑边 恢宏

【说课】

《黄果树听瀑》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选读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记述了作者来到黄果树瀑布景区,亲身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的一段游览经历。

课文原本的课题为《黄果树瀑布》,与现在的文章相比,少了“据当地人介绍——银雨洒金街”及“徐霞客诗句”两段文字。那么课文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变动,我猜测编者的意图在于,一方面突出作者欣赏瀑布的方式是“听觉——听”,另一方面是试图从多角度展现黄果树瀑布的魅力与风采。

基于这样的猜测,我又看了几篇课文,发现课文的层次和结构,越来越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文章主要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瀑布,从课文一开始,作者“车刚到景区,初听瀑布”,到作者“寻迹石阶之上,再听瀑布”,最后到作者“坐到潭边,三听瀑布”,文章的“听”字线索清晰,经纬分明。直至最后,作者由“听”到“醉”,文字有情有境,有意有韵,令人回味无穷。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认字识文能力,而本文又是一篇选读课文,所以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引领学生感受美,激发学生追求美——自学”。

基于这样的思考,确定本课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

(1)以“听”为线索,抓住地点和声音的变化,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感悟作者赏景情怀。

(2)复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模仿作者通过想像描写景物的方法。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本课在教学环节上,采用了六步走的操作策略:

1、赏诗激趣,品题导入。

2、理头绪,初知大意。

3、快读课文,定位中心。

4、精读课文,从“听”入手,品味“大自然杰作”。

5、感悟“沉醉”,读写结合。

6、情感延伸,再品“听瀑”。

下面是教学过程中,自己认为的几个关键点,跟大家作个交流。

一、咬文嚼字,读文学句,展开教学。

开头以李白诗《望庐山瀑布》导入,通过对望字的品味,引出对课题中“听”字的初步感悟。而全篇教学的展开更以“听”字为基本立足点,以“大自然杰作”为基本感悟点,对“三听”瀑布过程进行深入细读。比如第一句抓住 “只”字展开多层次体悟,感受水声之大。第三句,紧扣“听”字,作者仿佛还听出了什么?让学生进行想象拓展和充分感悟,补充文本不足,拉动了情感,训练语言。

二、潜移默化,渗透学法、写法指导,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成长。

(1)第一句中“深抓这声音像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告诉学生作者也有想像,并把这份想像写了出来,继而通过多层次的读,感受这份想像美,声音美,作者的文字美,从而渗透写法指导:通过想像描绘事物。

(2)课前导入中,复习引入概念“移步换景”,并通过对三听瀑布的解读,感受观察点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学习感悟“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渗透着写法指导。

(3)培养“阅读审题能力”,“阅读概括能力”。

课题是文本的文眼所在,它最浓缩地反应了文本的精神内涵。然而我们的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课题,直接读文本。所以应当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品读课题。教学中从《望庐山瀑布》的望字出发,抓准课题中的“听”字,有节奏,抑扬顿挫地读,教学学生抓住重点,品读课题。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其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和形成,是相当要紧的。教学中从“听的地点”、“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三个角度教给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理解内容,那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教学中通过多个层次的读,有个体读,有引读,有男生读,女生读,更有整体读,以达到文本内容的感悟与理解,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魅力与风采。

四、读写结合,升华感悟。

写应是阅读教学中不该淡出的环节,特别是小学高段读写更应当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我设想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想像,学着课文描绘声音的样子,自己来写写你听到了什么?想像到了什么?以期达到读写的真实结合。

五、多角度围绕“听”字,感悟“大自然杰作”魅力。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给学生多个语言训练的冲击点,有眼到的“文字冲击”、“视频冲击——瀑布视频”,有耳到的“听觉冲击——低音提琴”,共同震撼人心,达到心到,再促成口到——多层次、多方式地读,最后到达心灵的回归——沉醉。

六、教一半,学一半,引领学生自学。

教学环节的最后一步中,我有这样一段引领语:“这节课我们就从“听”的角度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风采与魅力。其实,文中还有从其他角度展现瀑布神韵的地方。愿同学们与美文相伴,再来一回——黄果树听瀑。”这样说,是设计思路中“激发学生追求美”的体现,试图由此引导学生再去自学美文。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意识,学生会不会,能不能真去再读读这篇美文,恐怕也得有我前面的教学是否吸引住学生来决定。

教学中的不足:

教学比较急,自我感觉教学一直在赶着走。

对于瀑布声音的概括,感觉太生硬,还有老师牵得太牢,可以更开放一些。

四年级第二学期选读课文阅读题 篇5

1.“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完全丢失一半的美。”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2.“你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正眼去看。”为何会“不敢正眼去看”?

3.作者称赞自然“永不疲乏,永不退缩”,表明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找出本文中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

《小珊迪》读写练习题

1、划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出作者描写外貌的目的是什么。

2、抄写课文中带有“感激”、“感动”、“打动”的句子,再解释这三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最后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3、为下面句子加上标点,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A、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可怜的孩子()着。B、请您现在就买吧 先生

我饿极了 男孩子()道

我给您去换零钱

4.回答: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珊迪诚实?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珊迪善良?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思考题:

课文讲述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为什么说这些共栖现象是有趣的;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

《黄继光》练习设计

A 组

一、读拼音,填汉字组词。

战 yì()

lǐ()明

lǚ()次

胸 táng()

报 chóu()

fù()伤

yūn()倒

qǐ()名星

bào()风雨

二、给多音字组词。

三、形近字组词。

役()营()黎()膛()

设()莹()犁()堂()

没()萤()梨()螳()

四、写出跟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激烈()

凶猛()

顽强()

注视()

战役()

黎明()

五、给下面两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1.啊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他举起右臂 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2.天快亮了 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 指导员正在着急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 他张开双臂 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B 组

一、选词填空。

战斗 战役 坚定 坚决

1.黄继光在上甘岭()中光荣牺牲了。

2.黄继光所在营已经持续()了四天四夜。

3.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4.黄继光请战的态度非常()。

二、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联系上文,说说句子中的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回答问题。

《黄继光》这篇课文是按____记叙的。这场战斗经过是接受命令——坚决请战——顽强战斗、壮烈牺牲——占领高地。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可把课文分为____自然段。“顽强战斗,壮烈牺牲”这一段是第____~____自然段。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____!他____,向喷着火舌的火力点____,用自己的____了敌人的枪口。

《生命的药方》练习设计

想想“生命的药方”指的是什么?快乐和友情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着艾迪,“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这位失去儿子的母亲泪如泉涌,这泪水里除了失去儿子的悲痛以外,还有些什么?(这是感激的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庆幸的泪水……)

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

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非常孤独,非常无助?(全都躲)面对不幸染上艾滋病的德诺,面对孤独无依的朋友,作为他唯一的伙伴,艾迪又是如何给他快乐,给他友情的呢?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球鞋。而德诺的妈妈,此时也把德诺临死前写给艾迪的一封信交给了艾迪,你知道德诺会在信中对他的好朋友艾迪说些什么吗?

《可爱的草塘》读写练习题

一.根据课文填空,再补齐标点,然后回答问题。

1.这么()这么()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一样。浪花()的,绿得(),绿得(),()着,()着,一层赶着一层()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的呈鲜绿色,()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茫茫的跟蓝天()。

①这段话中能概括草塘特点的词语是:,为了说明草塘的特点,作者先用 突出草塘的大,又按从 到 的顺序描写浪花的 和 突出了草塘的,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②写出其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③用“ ”划出这段话中描写浪花动态的句子。

2.我()到跟前,()开草丛一(),是个()的水泡子,水面上(),仔细一(),()都是鱼。我不禁()起来 啊 这么多鱼

一个不大的水泡子里有这么多鱼说明了什么?

...3芦苇和蒲草()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了 天.....空()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了 云朵()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了。

清凌凌是说:,这里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句,写出了 倒映草塘的美景,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二.回答:作者到北大荒后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到期归还》读写练习题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毛主席借书法是说了什么?多久归还?

2、后来发生了什么情况?

3、最后毛主席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做到做任何事情都讲信用?

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读写练习题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 说一说花珊除妖的原因

秋天的图画课文教学反思 篇6

《秋天的图画》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色彩的搭配,寥寥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了。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在教学中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起的优美的舞蹈……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上一篇:情圣秘籍介绍下一篇:反“三违”从我做起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