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理性

2024-11-16

问题教学理性(共12篇)

问题教学理性 篇1

摘要:体育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职体育也经受了改革的洗礼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整体来看, 高职体育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 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理性看待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问题, 使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就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重要话题。文章结合高职体育改革现状, 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理性思考, 以期能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理性思考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存在, 高职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各行各业技术型人才的素质。高职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 其目的是培养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这也要求高职体育在改革大潮中, 要积极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教学新思路, 为高职人才长远发展打好基础。但是, 结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来看,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想达到预期目标, 还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并理顺体育教学改革的可能性路径。

1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要思考的问题

1.1 传统理念束缚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浪潮冲击下,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正朝着新的方向不断发展。但是, 体育教学理念沿用的依旧是传统理念, 体育课课时较少,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仍旧是高职体育教学的重点, 学生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却不受重视。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影响, 高职体育教师们在教学理念上也没有做到及时更新, 致使陈旧的“以教师为主体”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依然盛行。如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知道按照教材进行体育知识讲解、动作示范, 却不了解学生体育锻炼需求, 也不会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教学, 学生根本没有提问和自学的时间, 这种古板的教学方法, 只能使学生对体育教学越发厌倦。

1.2 教学内容单一削弱了教学效果

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 许多专业课程都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界限, 实行了项目教学。在个别新专业如商务英语、海事英语等专业建设上, 一些高职院校还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 推出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但是, 与其他学科相比, 高职体育教学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变化不大甚至是没有任何变化, 如许多高职院校现用的体育教材与建校之初使用的教材都是同一本教材, 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和考核项目, 也没有随着体育教学改革而发生大的变化。此外, 许多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完全是模仿高校本科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模式, 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过于空洞, 体育教学内容与高职生实际发展需求有较大的出入,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3 体育教学软硬件环境有待完善

在高等教育扩招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我国高职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 但是, 因高职扩招引发的资源紧张、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同时出现。许多高职学校的人数不断增加, 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却始终如一, 学生体育学习、体育锻炼都没有足够的场地, 体育教学器材严重不足,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这必然会使学校体育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此外, 许多高职院校不仅存在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 体育教学软环境建设也不容乐观, 如许多高职院校都缺乏专业的体育俱乐部, 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2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建议

2.1 明确高职体育教学理念

我国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问题, 很大程度上与体育教学思想理念不正确有着直接关联。鉴于此, 今后, 在高职体育改革中, 高职院校要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革新以竞技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以“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 针对高职学生发展要求增设体育公共选项课, 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 升级体育教学模式。与此同时, 高职院校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特色, 深入宣传体育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要求体育教师摆正体育课程的地位, 围绕学生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和生活习惯培养开展体育素质教育,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教学的好处。在体育教学中, 高职体育教师也要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 借鉴国内外高职体育教学经验, 推出一整套完整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 将体育技能、素质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统一起来, 使学生明白, 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个体的身体机能, 还能提高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 促使个体更好地发展,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2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 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不论高职体育教学如何发展, 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 始终是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需要高职院校积极设置和调配体育教学内容, 同时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惟其如此, 才能实现体育教学效率最大化和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因此, 高职院校在设置体育课程时, 要本着实事求是原则, 根据职业课程特点和学生职业岗位需求, 增设一些新的体育项目。同时根据高职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制定体育教学计划, 适当淡化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色彩和规范性, 进行“体育运动处方”教学, 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也是高职体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可从教材改革入手, 合理安排体育课程选课和教学工作, 如科学选择适用的体育教材, 或整合地方体育教学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增设体育选修课等, 以促使体育教学尽快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2.3 优化体育教学配套设施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要想取得预期效果, 没有基本的配套硬件设备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由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现状可知, 高职体育教学硬件设施优化升级迫在眉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地方主管教育部门加大高职体育教学投入, 修缮高职体育场馆, 购置更多的体育器材, 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 高职院校还要从全局出发, 做好体育配套设施维护和管理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深入挖掘体育教学资源的潜力, 通过合理安排体育课程来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增设专人负责体育器材、设施修缮、维修和管理工作, 允许管理部门在不影响学生学习、锻炼的情况下通过场馆开放、租赁等增加收益。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也要加强学习, 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努力推广一些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健身项目, 以减少体育硬件设施的压力, 使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健身知识和方法, 为学生体质增强打好基础。

2.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突出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体育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少、教师管理体制不健全, 是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队伍存在的重要问题。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 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明确要求。因此, 高职院校要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 建立教师聘任制、考核与奖惩制度等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机制,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职体育教师队伍。然后立足于院校培训体系基础之上, 高职院校还要针对体育教师队伍开展信息化、职业素质培训, 以改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此基础上, 高职院校还要改变以竞技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方法, 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指标, 突出教师职业素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性, 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公平竞争意识, 切实体现高职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士彪.分析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14) :94, 96.

[2]余代俊.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 2015 (4) :253.

[3]毕中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思考的若干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20) :91, 93.

[4]方学超.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 (20) :144-145.

问题教学理性 篇2

学生姓名:吴静

内容提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中外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屡屡发生,对各国经济发展面临“诚信危机”的挑战。因此本文针对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分析引起会计诚信缺失的种种因,最后根据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重塑会计诚信、治理会计诚信危机的策略。

关键词: 会计诚信缺失对策

1引言

谈到会计诚信,自然会想起1985年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发表的动情的讲话,他认为只有会计提供的数据才可靠,他最相信会计数据。由此可见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在西方,“真实与公允”被当作现代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编辑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企业对外财务报表必须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四个基本质量特征,并把“可靠性”作为四项质量要求的核心。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诚信的充分关注,在会计真实性方面做出的基本承诺,是社会各界对会计充分信赖,并将会计信息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的必要条件。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朱镕基总理的“诚信为本”道出了会计的真谛。而当前会计诚信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危害 [1]

2.1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2.1.1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价泛滥。

会计活动中的某些经营者、承包者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隐瞒真实的经济事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虚报重要经济指标。会计师行业的会计造假尤为严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财务报告。“双安”事件,琼民源、关陌文、银广夏等大量会计造价案例显示出会计失信的严重性。会计造假的愈演愈烈,致使中国市场经济陷入了“信用失控”困境,中国股市进入了“信用短缺”时代,中国会计市场承受“信用危机”灾难。

2.1.2会计职业道德欠缺,职业纪律松弛。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职业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职业习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应有的会计职业信念和责任感,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2.2会计诚信缺失危害

2.2.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不诚信不真实的会计资料不仅直接影响国家税收,而且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产生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及公众利益。

2.2.2危害会计资料的使用者

会计资料的质量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也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对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障,进而失去他们对会计报表的可信度。

3会计诚信缺失主要原因

3.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首先,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从属关系,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即会计直接受托于企业管理者,间接受托于企业外部委托者。这种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专业技术之外,还具有服从性。这种体制结构使会计人员如果要坚持原则,客观公正的披露会计信息,除了个人利益因素外,还会受到来自上级、同事等各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坚持原则,听从领导的指使、授意任意操纵会计信息,则又违背了会计诚信原则。其次,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利配置功能、制衡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及协调功能未能得到基本的发挥,使一些部门机构形同虚设。公司内部管理监督远不到位。再者,就会计本身工作也有许多交叉之处。如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等并未清晰的分离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内部控制得不到实施。

3.2独立审计市场的失灵

理论上合理的审计关系应该是审计人接受审计委托人的委托对被审计人进行审计,并向审计委托人报告工作和收取费用。审计委托人是现实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独立于被审计人,从而避开了经营者对注册会计师的控制。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关系中,上述关系被扭曲为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二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审计关系由三角形转变成直线型结构。另外,近年来非审计服务得到了迅猛发展,其收入在事务所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审计业务,也可以承办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当这两项服务同时作用于同一客户时就等于注册会计师在复核自己,就很难保持客观立场,无疑会对审计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3.3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具体表现为(1)会计政策法律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较为模糊、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而带来的利益巨大,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气焰。且企业方式的更新变化超过了会计制度的调整速度,会计制度的滞后性给会计作假留下了空隙。(2)从监督体制来看,我国会计、财务、审计、税务等监督由于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3)会计工作内容主观性较强,同一业务可有若干种选择方法,做出不同估计。这为造假提供了契机。

3.4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一方面会计人员业务整体素质还不高,在一线从事财务工作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实际业务操作技能较低,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的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整体职业道德素质也不高,敢于同违法违纪作斗争的少。

4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4.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企业立足建立一种“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将诚信理念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观,使诚信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其次,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其监督功能。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对于监督公司管理部门和会计人员舞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者在内部董事中增加非执行董事的比例,二者引入一定量的独立董事,创造出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这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权力制衡的重心。再次,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建立和规范可以追究相关责任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健全组织机构,保证其双向监督作用。

4.2改革会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

由政府部门或产权单位作为所有者,向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委派人员代表委派部门监督被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该制度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权,敢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有效遏制了以往“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

4.3规范独立审计市场

矫正扭曲的审计关系,将聘任事务所的权力从企业管理当局手中转移到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行使,增加委托人对注册会计师的代理环节;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服务范围,提高其独立性。

4.4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空间,如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二是加快制定和出台有一定前瞻性的具体会计准则,尽可能缩小会计选择的弹性区间。三是加大处罚力度,让恶意造假者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使其付

出的代价远大于其得到的利益。

4.5强化诚信教育

对于重塑会计诚信,最根本最长久的策略大概在于实施诚信工程,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地方保护,提高政府信用度;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调动群体监督;最后会计人员要自觉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5.结语

总之,市场愈发展,诚信就愈显重要。而会计诚信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法制的不断健全,会计诚信必将回归会计的本源。

问题教学理性 篇3

摘 要 尽管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带来很好的效果,但是必须理性看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以避免在课堂教学中盲目使用信息技术而导致对学生或教学出现负面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交互式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5-0007-02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课堂后,增强了互动的效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更加光彩夺目。在教育信息化研究中,不少学者更是不遗余力地一再强调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但笔者认为,必须理性看待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2 正确理解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定位问题

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定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或学会一些重要的生活技能。”[1]因此,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是为学科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虽然近来年信息技术与课程理论已经上升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高度,但笔者认为,既然是学科的课堂教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总体的目标,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管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到什么高度,不过是充当学科教学辅助的角色。目前一些学者过分强调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有喧宾夺主的嫌疑。

3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之一: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越多越好吗 几年前,某学校收到学生家长的投诉,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课,导致部分学生上课感觉眼睛疲劳不舒服。教学设备主管部门到现场进行调查发现,该班级语、数、英三科的教师都较年轻,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掌握得非常好,整节课都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操作,从信息技术的使用时间上讲,这是100%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的课堂。经现场观摩发现,教师长时间看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演示,眼睛确实有不舒服的感觉,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从保护学生视力出发,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合理使用及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如下:

1)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求版面颜色协调、合理,忌用过于鲜艳、刺眼的配色方案,屏幕显示文字不宜过小;

2)每节课应控制投影设备的使用时间,禁止整节课进行电灌式教学;

3)教学过程中如超过3分钟以上不使用投影机时,应在电脑中设置并启用纯暗色的屏幕保护功能,或启用电子白板的黑板功能达到黑屏的效果,以此减轻投影机的强光对师生视力造成的影响。

该班级教师改正了过去整节课都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操作的习惯,部分书写改在教室黑板上,使该班级学生家长投诉风波终于平息,课堂教学工作走上正轨。

中小学生中近视比例较高,这是否与课堂教学过多使用投影进行课堂教学有关?笔者不敢对此妄下结论,但对于过分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家长确实有担忧其会影响学生视力的问题,呼吁教师上课多用黑板[2]。由此可见,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并非多媒体使用越多越好,多媒体的使用必须服从学科教学目标。教师在使用投影机时,既要考虑学科教学的需要,也要兼顾学生视力保护问题,科学合理地使用好多媒体。

案例之二:信息技术演示能取代现实的操作吗 据了解,曾有一位高中的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当出色,课堂教学基本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一个学期后,考试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该教师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明显低于平行班的成绩,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是学生做辅助线的水平低于其他班级学生的水平。现实的结果使这位教师回归到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

目前,理化生学科都有仿真实验室,仿真实验能代替现实的实验吗?显然,仿真实验在缺乏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重现实验的情景,具有节约实验器材,帮助学生梳理、掌握有关实验知识等优点,但仿真实验与现实实验毕竟是有区别的。学生在仿真实验室中做实验,出现错误的操作可以重新开始,但现实的实验就不一样了,步骤出错未必会给重做实验的机会,有时甚至会出现危险等。如果要进行创新观点的实验去获得创新的实验成果,由于仿真实验是人们编写的实验程序,实验的结果是确定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仿真实验室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仿真的实验无法代替现实的实验。

总之,信息技术演示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的操作,一些传统的做法虽然技术手段落后,却是实用且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必须要保留。

4 学科课堂教学中必须提倡科学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应用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对创设教学情境、知识重构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已经有多位学者进行了充分的探讨,本文不再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笔者认为,在教育信息化设施逐渐完善的今天,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更应提倡科学使用信息技术。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 根据上面的分析,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科的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总体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是为学科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从属于课堂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

必须在确保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下使用信息技术 这是任何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必须遵循的最起码的准则,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也不能偏离这一准则。投影机老化而亮度不够,或长时间让学生在投影机下进行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对学生的视力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必须充分考虑多媒体对学生视力会有负面影响的因素,在确保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具有实效性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否改善了教育教学效果?是否减轻了教师工作的负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这些都是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要考虑的问题。

5 结语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今天,以上源自于现实的例子足以证明部分教育信息化专家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凌驾于学科教学目标之上,盲目主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是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观点。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只有明确其定位,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2(2):53-55.

理性善待问题学生 篇4

理性看待学生

我们谈理性看待学生, 就是用教育生态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 用教育爱的眼光正确看待有错误的学生, 而不是过于片面或感情用事。对后进生或有问题的学生,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不同的教育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为避免因师生冲突而导致教育的失败, 需要理性看待问题学生, 这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

1.不同的学生都需要教育的阳光

中小学生属于接受教育、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由于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不同环境的影响, 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 以及心理、学习品质, 表现出异彩纷呈, 简直是一个学生一个样。正是这样不同性格心理、不同兴趣爱好, 不同学习品质的学生走到了一起, 走进了学校, 社会上才有令人瞩目的教师这一职业。不同的学生走进了学校, 在学习成长过程中, 有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 这更需要教育的阳光。善待、转化了一个犯有过失的学生, 和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样重要。学生如同成长的树苗, 缺少阳光雨露就容易成为弱苗, 受风雨影响会倾斜难以正常成长。人们赞美教师是园丁, 就要像园丁那样精心爱护树苗, 及时修剪、除害、施肥和浇水, 树苗才能茁壮成长, 这是园丁的美德和责任。

2.学生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主体

对个别在课堂违规的学生, 有的教师采取了“请出”课堂或“推拉”的处理方式, 而有的学生做了反抗性的举动, 并反诘教师:“你干吗推我?”。教师感情用事, 用过激的方式对待学生, 以为理所当然。但学生内心却认为:你 (教师) 也是人, 我 (学生) 也是人, 你为什么推我?这是学生“人本”意识、维权意识的反应。事实上, 大多数学生不赞成教师过激的做法, 从内心情感方面是同情“那个”学生的。

作为教育者, 要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主体的人。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主体, 他们有同教师一样的情感, 同时具有内在的本真的人性。从对生命主体的人来说, 学生和教师都是平等的。无论怎样, 教师首先应把学生当“人”看, 而不能当作任意驱使的“机器”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热爱祖国和民族, 就更要热爱学生。如果学生得不到真爱, 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 师生的情感与心灵就难以沟通, 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 学生产生厌师、厌学情绪, 甚至逃学、辍学, 教育就会失败。热爱学生, 把学生当人看, 以诚相待, 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3.以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学生

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影响不同, 性格学习心理品质不同, 家庭生活、学习条件又不完全一样。中小学生处于外部不同环境影响与内部心理不断变化的特殊矛盾生活环境中, 且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因而, 中小学生对事物发展的认识会出现偏差, 甚至偏激, 在行为方面表现出幼稚、不成熟, 与学校要求的实际会有距离, 甚至违规犯了错误。这是中小学生和正常的成年人不一样的地方。学生犯错误不足为怪, 他们是在不断同错误斗争中成长的。客观地看待学生犯错误, 关键是要及时有效地教育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多一些平和, 少一些苛刻。

理智善待学生

学生一旦犯了错误, 教育者如何面对,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当有教师批评、训斥学生时, 学生不服顶撞教师, 进而发生了冲突, 师生扭在了一起, 也有的因体罚学生的教师被告上法庭。这是很尴尬的事。到底是学生无礼不尊重教师呢?还是教师管教学生行为失当?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指出:“导师自己如果任情任性, 那么教训儿童克制感情便是白费力量的。”教育实践表明:对问题学生, 教师管教行为失当, 会导致教育失败。法国哲学家卢梭告诫说:“热情的教师, 你要保持纯朴, 谨言、慎行。”面对学生违规而令人不愉快事情的出现, 需要的是理智, 这是教育成功的思想策略基础。

1.控制自己的行为

粗暴激起愤怒。还是那位英国哲人约翰洛克说得好:“教师应是一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 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面对犯了错误而又不服气的学生, 教师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应该做到不动气, 不迁怒, 不破口, 不动手。所谓不动气, 就是心态平和, 首先自己别生气;不迁怒, 就是沉稳心情, 对学生不发火;不破口, 就是不出言不逊, 辱骂学生;不动手, 就是克制不体罚学生。教育者这“四不”能把握住了, 就够理智。那将会出现另一种情形:教师心平气和, 同学生的气就不会生起来;教师不发火, 学生不会同教师顶撞起来;教师不辱骂学生伤及心灵, 就不会发生口角;教师不动手体罚学生, 就不会出现不测后果。教育者控制了自己的行为, 是妥善处理师生冲突、转化教育好学生的第一步。

2.了解事实, 辨明是非

了解问题, 调查研究, 辨明是非。学生出现的问题可能比较复杂, 但事出有因, 也可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解决问题, 就需要冷静分析:从问题性质上分析, 学生的问题属道德品质问题, 还是心理障碍问题?是学习生活纪律问题, 还是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问题?从事出原因上分析, 是学生本人有意制造的事非, 还是因他人引起或另有原因背景的问题?是真有其事, 还是有“水分”地“告状”等等。了解了事实真相, 辨出了青红皂白, 才可避免问题处理草率, 这是理智处理学生问题的第二步。

3.分析利害关系, 拟定妥善处理方法

所谓分析利害关系, 就是根据学生问题的事实真相, 是非曲直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教育转化为根本宗旨, 冷静思考分析所应采取的教育策略方法, 考虑好避免产生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分析利弊, 要拟设好治病救人教育方案:能个别谈话教育的, 就不采取当众批评方式;能说服教育自我改正的, 就不用纪律处理方式;态度端正了, 就不要抓住不放。总之, 对学生问题处理要谨慎。

理解教育学生

所谓理解教育学生, 就是以教师对学生和教育的正确理解为前提, 消除师生之间的误解, 增进理解, 讲究和谐, 把对犯有错误学生的批评教育的着力点放在矫正与转化上, 多一些沟通和宽容, 促使学生进步发展。理解教育学生, 是教育成功的金钥匙。

1.教育在理解,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教师与问题学生的教育谈话中, 会出现对甲用一种方法奏效, 而对乙却无济于事的情况, 有时发生师生冲突, 情况弄得很糟。那么果真有冥顽不化的学生吗?其实并不是这样。教育是要理解的, 缺少理解, 会碰“钉子”。

理解教育,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了解问题学生的矛盾的心理世界。那种被认为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用在不同学生身上都能奏效的想法是幼稚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提出了教学“因材施教”的思想,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的教育转化也要“因人施教”。我们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是因为每个学生心理性格特点不同, 所应采取的教育略策方法也就不同。比如:针对胆小偶尔违规者, 多用自我批评方法;针对绩劣与教师对抗情绪者, 多用动情感化策略方法;针对问题严重有“破罐子破摔”的悲观厌学者, 多用励志策略方法;针对性情直率粗鲁者, 多用劝解引导策略方法。总之, 学生违规厌学问题复杂, 教育转化策略方法多种多样, 教育在理解, 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理解在沟通, 走进学生的心灵

有一些教育现象是值得深思的。面对问题学生, 有的居高临下, 先责备、训斥一通, 接着责令写“检查”“保证”, 并命令学生“改正”。对此, 学生口服心不服, 也有的与教师顶撞发生冲突, 也有的从此精神萎靡, 学习成绩下降或辍学。出现上述情况, 教师不“理解”学生, 认为学生“不好管”;学生不“理解”教师, 对教师产生反感。师生双方互不“理解”, 是有“误解”在其中, 实际上缺少心灵的沟通。要消除误解, 增进理解, 教师要主动沟通, 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思想的转化, 主要在于学生主体思想的唤醒和觉悟, 需要教师与学生心灵情感的沟通。首先, 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 以爱相拥。微笑是阳光, 学生从教师脸上看到了灿烂阳光, 其心灵上的幼芽萌生, 产生对教师的信赖感, 消除了戒备心理, 就能打开心扉, 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第二, 与学生沟通要真诚, 让学生说心里话。教师最好让学生谈看法诉真情, 学生谈吐心声, 教师耐心倾听, 换位思考, 适时引导。学生在教师耐心的倾听中体验出了教师对自己的尊重, 教师在学生的倾诉中也“理解”了学生。第三, 对话交流, 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可能是偏激的, 教师要以温和的方式亮出自己的思想观点, 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教师与学生对话一道反思, 感情是真挚的, 批评是善意的, 学生消除了抵触情绪, 会在内心愿意改正错误。学生“认识”并“改正”的想法是在与教师心灵沟通过程中生成的, 教师和学生一道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误解”就会消失在沟通中。

3.宽容, 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苏霍姆林斯基说:“宽恕比责罚好得多。”这话很有道理。宽恕就是友善, 友善伴着学生, 他看见洒向人间的是爱。只有爱, 学生才会健康成长。实践表明, 动辄责罚学生, 最终使学生讨厌在学校里学习, 因为“无穷无尽的批评与惩罚使得他们痛恨学校, 觉得读书没意思。”

我们说宽容, 并不是纵容, 而是教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 去理解、宽恕、接纳, 善待犯了错误的学生, 给学生以改过的机会, 激励其进步成长。首先, 要允许学生申辩。学生申辩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反应, 不要以为学生申辩是“狡辩”, “如果蛮横制止学生申辩, 不但压抑了学生个性和思考力, 还会损伤自尊心, 破坏其耻辱感, 导致学生自我能力下降。”学生在申辩中会增强自己的思考力和自尊心, 会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第二, 善待学生反抗。在教育谈话中, 对因话不投机而出现的学生拂袖而去, 或有对抗性的反抗行为, 教师要冷静、克制和善待。学生的反抗意味着维权意识的萌生和不盲从。即使学生思想一时转不过弯而出现偏激, 教师也要保持明达、和善的心境。如果压制打击学生, 可能引起师生冲突升级, 导致教师自身教育能力的下降。教师善待学生, 也是善待自己。第三, 要留有余地, 给学生一个自我教育成长的空间。教师不能用“朽木”“没出息”之类封杀的话伤及学生的心灵。这样不但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还会失去学生对学校教师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事实上学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成长的人, 不是“朽木”。对问题学生, 责罚批评过滥, 学生被批评得“习惯了”, 被责罚得“不愿读书了”, 被处分得“辍学了”, 这是教育的失败。宽容会使学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信任。学生思维之花在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绽放, 学习才会有创新, 宽容能为学生进步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让员工的激情理性燃烧-职场问题 篇5

激情是现代公司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特质和重要要求,是一个公司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谓激情,是指一种以极高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工作或事业、追求高目标的精神状态。

“领导需要激情吗?”如果让杰克•韦尔奇先生听到你的这句话,他一定会怀疑你是不是一块做管理者的材料。

激情是卓越管理者带领导公司走向成功的原动力。公司管理者只有充满持续的激情,才能集中精力专注于公司经营,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正如微软(中国)公司前总裁唐骏所说的那样:“对优秀的公司领导人来说,衡量他是不是把这个公司做好,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便是:他是不是能把员工的潜能发挥出来,而且不只是100%,而是120%的调动起来。”

激情的另一面是理性,在理性与激情之间,理性永远是基础,是内核,激情只有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它对公司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像风筝和线,断了线的风筝便会失去控制,最终必然栽倒在地。激情一旦失去了理性的指引,那就是狂热,极有可

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想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那个时代吧,直到现在还令人心有余悸。那时候的许多人都处于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亩产过万斤”,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科学原则都被抛到了脑后,更令人可悲的是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也因头脑发热而丧失了科学观念,进而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推波助澜者。

防止激情过热

我们都知道,如果电压过低,电器将无法启动,但电压一旦高过某个极限值,会将电器烧毁。同样的道理,激情也不是越热越好,激情过热,超过了一定的极限会把理智烧光,从而对组织产生破坏作用。作为管理者,你尤其应该在别人群情激愤的时候保持冷静,并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为组织中过于高昂的激情拨点冷水,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热度内。冷静中的热情使人执着,而热情中的冷静却让人清醒。

号称“联想少帅”的杨元庆就是这样一位将激情与理性很好融合的优秀管理者。出生于1964年的杨元庆像许多现代年轻人一样,在他的内心并不缺乏火一样的激情,也不缺乏激发他人激情的影响力。当他从联想教父——柳传志手中接过“联想未来”时,发表了极富煽动性、极具感染力的演讲,面对充满期待的联

想员工,他说:“我们以2001年联想实现260亿元的营业额为基点,2003年,我们的营业额将做到600亿元。在未来的10年内,联想要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他的这番激情演讲,点燃了全体联想员工的热情。

在激情之余,杨元庆当然不会将应有的冷静与理智抛之脑后。接着他又用沉重的声音告诫员工:“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危机。目前,全球IT市场发展趋缓,竞争日益激烈,多元化发展也使我们面临更多的风险,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发展停滞不前,我们能坦然面对裁员和减薪吗?”全体员工顿时沉默了。

当然,就像走钢丝一样,在激情与冷静之间保持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此我想说的是,通向卓越之路从来就没有阳关大道。如果你不甘于只做一名平凡的管理者,你就应该充分运用你的知识和经验对激情与理性的合理区间做出准确的判断。

有序地注入激情

无论什么事情,一旦失去秩序,就可能产生与出发点背道而驰的结果。作为管理者,当你满怀激情地激发员工激情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你激情的表现,避免向员工传递错误的信息。宏伟的 规划、美妙的蓝图固然激动人心,但如果不能按时实现,员工的失望与失落感也会随之跌落到极点。在大多数情况下,点燃员工心中的激情之火要比把他们从冰窖里拉出来容易得多。

因此,在你慷慨陈辞使员工群情激扬之后,不要忘了找一些合适的时机、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告诉员工世界并不太平,危机仍然存在,而且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你们必须为此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危机真的到来,你们便可从容应对。

领导是一门艺术,将激情注入公司同样要讲求艺术。在注入激情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坚持有序地注入。就像给花卉浇水一样,你不能将一桶水一下子全部浇光,而应该一点一点地喷洒,叶片、根茎都要浇到。激情也是一样,只有有序地注入,才能被组织有序地吸收,才能真正发展成为公司前进的动力。

要适度地注入激情,就像浇花要用喷淋头而不是水泵直接灌注一样,你在激发其他人的激情时反而要特别注意使自己保持冷静,不能过于激动甚至冲动,绝不能为了激情而一味激情,也不能为了激情而夸海口、说大话,弄不好就极有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欺骗。

而且,要持续地注入激情。要在短时间内激发员工的激情也许并不困难,但要保持员工持续的激情却并不容易。如果没有其他的刺激诱因,员工的激情并不能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要使鲜花保持长时间的娇艳,就必须每隔两三天喷洒一次水。

将危机感转化为激情

任何公司都避免不了危机,但危机未必就是十恶不赦的坏事。危机处理得当,同样可以转化为激发员工斗志的利器,不仅可以使公司安然渡过危机,还可以大大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

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佳能(Canon)与卡西欧(Casio)在小型计算器市场的竞争中连连失利,加上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佳能出现巨额赤字,濒临倒闭。如何挽救颓势?董事会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将危机告诉全体员工,让他们知道公司的真实处境,激起他们的危机感,振奋起背水一战的士气。这一措施收到了奇效,引发的危机感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出了平时不可能产生的智慧和工作效率。员工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新建议、新方案,公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优良企业设想”,这一设

想在改革生产和科研体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使佳能不仅跨过了危机,而且获得巨大成功,在六年内它便走向了世界。

在中国,深圳华为是最富有激情的公司之一。华为总裁任正非处事低调,不喜张扬,但这丝毫掩盖不住他心中的激情。在他的心目中,强烈的危机感一直是其无限激情的来源,在华为发展极为顺利、员工十分乐观的时候,任正非却看到了危机的存在。在他撰写的《华为的冬天》里,他写道:“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使任正非和广大的华为人一直保持着高涨的激情。

用制度来强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如果能够将公司提倡的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及其规范制度化,那么将对员工保持持续的热情发挥重大作用。持续、规范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这样一来,管理者

就不必为了整天重复一些东西而劳心劳力。

早在1889年,柯达(Kodak)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收到一份来自于一位普通工人的建议书,呼吁公司的生产部门将玻璃窗擦拭干净。虽然这只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伊斯曼却敏感地觉察到了其中的重大意义,他认为这是员工积极性的重要表现,而这种积极性要比建议本身的价值大得多。因此,他立即给予这位员工公开表彰,发给奖金,并大力提倡、鼓励所有员工针对公司的各种问题提出建议,进而形成一项制度。从此,一个称为“柯达建议制度”的新东西在柯达公司正式建立起来。

在决定给予这位普通员工奖励的时候,伊斯曼也许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偶然发生的擦拭玻璃窗事件所引起的建议制度会一直坚持到现在,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而且为柯达公司的百年基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乔治•伊斯曼可能更不会想到,他所提倡建立的“柯达建议制度”如今已成为许多大公司纷纷效仿的典范,同时也成为企业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篇6

关键词:会计 诚信问题 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39-01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而言,诚信非常重要,是人与人沟通的必要条件。在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诚信同样重要,如果诚信缺失,那么必然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扰乱社会发展秩序。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会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诚实守信,立足于会计实践工作,避免因诚信而引起各种问题,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发展。

1 会计诚信缺失所带来的危害

1.1 对于会计工作人员产生的危害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诚信,那么人与人在交际与沟通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纠纷,无法实现长期合作的关系。在会计行业,诚信更是会计人员必备的因素,如果在工作中不讲诚信,轻者会导致会计人员失去工作,重则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到诚实守信。

1.2 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危害

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如果因诚信缺失而导致信息不真实,那么对于企业、以及信息使用者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致使信息使用者作出不科学、严谨的决策,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1.3 对于社会及经济发展秩序产生的危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会计行业中的诚信,如果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注重诚信,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那么就会扰乱市场经济与社会的稳定性,最终导致其出现各个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实习,更应当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规范市场发展秩序,但是如果缺失诚信,那么就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严重破坏到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

2 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由上所述,会计诚信一旦缺失,对于会计工作人员、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秩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健全的社会市场经济体系

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健全的社会市场经济体系,极有可能导致会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注重诚信,最终产生各种问题。一般来说,缺乏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必然会导致市场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完善,致使会计信息存在不对称性等问题,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就无法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无法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不断深化的重要阶段,市场中的诚信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与健全,针对于违规操作者并不能够给定相应的惩罚,无法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就会导致会计诚信缺失,无法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秩序。

2.2 会计行业的工作环境较差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会计行业的工作环境明显差许多,诚信不足是会计工作人员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这样的不良环境下,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都必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导致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有些企业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新人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考虑的是其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新人的诚信问题,这就导致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甚至私下沟通,欺上瞒下,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总而言之,我国会计工作人员长期处于不良的环境当中,导致诚信缺失也是必然的。

2.3 会计工作人员的身份不具有独立性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企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所掌握的权利相对较大,这就导致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谋得个人私利而做出一些与工作不合理的事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编制虚假的会计报告等,导致会计行业的诚信环境越来越差,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3 重塑会计诚信的相关举措

3.1 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需要法律和制度的约束。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状况,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为会计从业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从业环境;二是强化执法监督力度,尤其要加强相关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3.2 建立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要牢牢依靠教育手段。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从来也不知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培养才能养成。要制定符合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并倡导会计工作者自觉加以学习;在各大会计类职业院校以及各高校的会计专业学生中开展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行业准则。

3.3 营造良好的会计行业从业环境

在一个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共同价值观念浅薄的社会中,难以营造出共同遵守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会计行业从业环境,不仅需要会计行业的不断努力,更需要依托整个社会的成长进步。只有整个社会的风气转变了,会计行业的从业环境才有可能随之改善。

4 结语

在会计行业当中,诚信问题受到了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如果会计诚信问题不得已解决,那么会计工作很难实现正常开展,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对会计诚信问题及其带来的危害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為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汪文成,文超.论会计诚信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2(1).

[2]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12(3).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篇7

一、会计诚信问题现状

1.国内外会计诚信问题的表现

目前, 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的负面效应是社会诚信的缺失, 会计诚信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 世纪初,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次贷危机, 尽管造成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金融部门的监管缺失, 但是根本上来讲是从事金融行业人员的道德缺失, 审核制度的不健全给了会计从业者更大的机会弄虚作假, 欺骗大众。诚信是人们内心需要坚持的美好品德, 有时很难从法律角度进行约束, 只能通过恰当的道德教育才能进行改善。诚信是会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性质, 朱镕基总理曾经讲过“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 不做假账”的指导会计工作的方针, 作为会计做人做事都要讲诚信, 否则将带来十分不良的社会影响。

2.国内外会计诚信问题研究现状

当前, 国内外学者都十分关注对会计诚信问题的研究:1) 国际上对于会计诚信道德问题的研究要早于国内, 上世纪80 年代后期,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就拟定了《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美国是对会计职业道德研究最发达的国家, 著名作家Lawrence在其著作《会计职业道德研究》中借助于丰富多样的调查手段, 开放性的探讨了会计行业中存在的道德缺失问题, 着重强调了伦理教育的重要性。2) 国内对会计诚信问题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并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诚信问题的研究也开始努力与国际社会接轨。目前, 国内在诚信问题的研究集中在规范的构建、诚信缺失的原因以及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履行的措施三个方面。

二、诚信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

1.会计职业中对职业诚信的具体要求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内在修养, 同时也是会计从业者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过去由于对会计行业监管存在缺陷导致会计诚信缺失,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现象, 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也使会计行业受到社会的普遍质疑, 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经济”, 因此维系市场经济中各方关系的是诚实和信用, 具体来讲会计诚信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坚守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熟练的会计技术和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优质的会计服务。用通俗的语言来讲, 诚信的道德准则要求会计从业者必须做到:老老实实做人, 不弄虚作假;保守国家企业秘密, 坚决抵制利益诱惑;用谨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2.诚信在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地位

“诚招天下客, 誉从信中来”, 诚信在会计职业道德中占据核心地位, 一旦会计从业者无法坚守诚信的道德准则, 就会很容易被利益诱惑, 做出有损国家和企业利益的事, 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 企业会计弄虚作假, 伪造文书, 携款潜逃的事频繁发生也引起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而如果一个人能够始终坚持诚信的美好品行, 那么一定会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人的尊重。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会计诚信问题的缺失既与个人因素有关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1.社会环境对会计诚信问题的影响

(1) 企业内部利益驱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和压力,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得更多的利益, 不少企业高管违背职业道德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会计按照自己的要求伪造会计信息, 通过虚假信息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为自己谋取利益, 甚至会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著名的“银广夏”事件就是这一原因的具体体现, 1999 年到2000 年, 银广夏通过伪造增值税发票, 各种报关单和合同, 虚构主营业务收入, 谋取非法利润, 事件发生后会计事务所被吊销资格, 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也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 政府监管不力

政府的行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承担着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督的责任, 但是由于处理事务的标准不同很难做到工作的相互结合统一, 不少会计工作者就利用监管的漏洞为自己谋取利益。同时, 在一些地区, 政府行政、审计和税务部门同企业是利益相关者, 在面对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时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漠视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1998 年的东锅案件是典型代表, 东锅公司伪造银行进账单、虚构利润、骗取上市等行为地方政府知晓, 但是当地政府对这种行为采取无视甚至支持的态度, 最终形成了一个包括地方政府、银行、企业的造假公司, 事件曝光后, 参与事件的会计事务所被解散, 企业负责人被判刑。

2.个人因素对会计诚信问题的影响

个人素质也是造成当前会计诚信问题缺失的重要原因, 个人素质可以分为个人专业能力和个人的道德素养两个方面。

3.个人专业能力对会计诚信问题的影响

一般来讲, 只有具有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进行会计工作, 也就是说大部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具有专业的会计技能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但是由于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很多, 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个别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的人, 这部分人专业知识有限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很难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也就没有能力管理会计账务, 企业如果聘用这些人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很容易引起会计诚信问题。

4.个人道德品质对会计诚信问题的影响

少部分人尽管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 但是其个人道德品质缺失, 价值观扭曲, 无法抵制物质金钱诱惑, 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动手脚为自己谋取利益, 或者在面对企业管理者的指挥时, 无法坚守自己的内心, 在领导的指挥下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 损害国家的利益。个人道德品质给会计诚信问题带来的影响要比个人专业能力带来的影响大的多, 因为个人品德是一个容易被模仿和学习的东西, 一旦某些会计从业人员做出了错误的行为很容易被新入职的员工学习, 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一个人的专业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加以弥补但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缺失却很难通过教化改正, 由此可见, 企业必须以严格的态度对待会计从业人员, 在避免自身蒙受经济损失的同时保护国家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四、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危害

1.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型经济, 因此诚信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只有各方均能遵守约定的条款那么经济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 目前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本质, 使各种虚假信息、伪造的表单等充斥在市场中, 给投资者带来错误的信息, 使他们蒙受经济损失, 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

2.降低政府权威

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起到的是监督管理的作用, 如果会计诚信存在问题, 那么政府的监督管理能力就会遭到质疑, 尤其是那些与会计诚信相互关联的部门更是会受到各方的指责, 导致政府失去树立多年的良好形象, 在民众中失去权威性, 而政府权威的丧失也会引起更多恶劣的后果, 例如多年来, 我国一直在大力引进外资, 但是如果政府权威受到质疑, 那么吸引的外资数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损害国家利益、恶化社会环境

会计工作者通过伪造财务信息为自己或企业的管理者谋取利益, 这部分利益是来自于国家和纳税人的, 因此会计诚信的缺失会损害国家的利益。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他人信任的建立需要耗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但是信任一旦被打破, 那么再次建立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如果社会长期处于诚信缺失的状态, 那么人们会在潜意识中认为诚信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次要部分致使不诚信现象在全社会蔓延, 不仅会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也会恶化社会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五、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措施

1.加强会计诚信法律法规建设

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 其引起的严重后果可能需要当事人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目前, 不少会计诚信缺失事件已经被定义为经济犯罪案件, 因此杜绝会计诚信问题应当从法律制度的建设入手, 加强约束力。法律法规的内容要符合会计行业的特点, 增加诚信在其中所占的比重, 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办事不能有逾规逾矩行为的出现。法律制度的建立向企业和会计从业者传达了要想从事失范行为必须承担严格后果的信号, 对有违法违规想法的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真正让法律法规的建设发挥实际效果就要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 对于诚信缺失的行为要采取严格的惩戒措施, 使从业人员认识到法律的威慑力, 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2.加强对会计诚信工作的监督力度

对会计诚信工作的监督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入手: (1) 企业要建立内部的规章制度, 要求从业人员之间互相监督, 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 使员工面对工作时能够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 防治出现粗心大意、判断失误的现象, 同时内部监督能够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 使员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不相互勾结、不相互串通, 没有对公司财务的非法企图。 (2) 进行外部监督的部门主要是政府, 外部监督是防范诚信缺失的重要手段, 政府通过监督审计, 能够发现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 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对于维护企业和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3.推进社会会计诚信建设

首先需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目前从业的会计人员需要有会计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也就是说他们的基础能力已经符合从业标准, 但是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还有待提高, 因此企业应当联合社会为他们营造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 定期制定从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计划, 为他们提供参与实践积累经验的机会;其次, 要加强对从业人员法律知识的教学, 法律是约束员工行为的最有效方式, 企业要经常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端正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当面对巨大利益的诱惑时也能坚定自己的内心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最后, 立法部门还要加强对会计诚信的重视, 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的力度, 严惩违法乱纪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树立法律威信。

六、结束语

总的来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诚信在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中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表现在会计行业中就是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 不弄虚作假不伪造报表, 切实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但是目前不少人在面对巨额金钱诱惑时无法坚定诚信的美德, 做出了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行为, 为此国家和企业必须正确对待这一行为采取解决办法, 为会计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良好运行建立完善的保障。

摘要:诚信不仅是会计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 也是一个人需要具备的内在涵养, 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体制下, 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不仅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也损害了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造成诚信问题缺失的原因有很多, 本文将通过分析目前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 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试探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会计诚信问题,原因,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阳琳.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0:239.

[2]张荣, 王晶淼.浅谈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5, 25:52-53.

[3]黄建来.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3.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篇8

关键词:会计诚信问题,危害,原因

从近些年我国的会计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会计失真问题以及报表虚假的问题层出不穷, 这些方面的问题对整个会计行业的信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传统社会中的经济发展, 会计诚信主要是通过道德进行约束, 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 道德约束已经不能起到关键作用。会计诚信问题的法律制度约束就变得格外重要, 但由于在法律体系上的建设没有及时的跟进, 就使得会计诚信问题在当前依然还比较严峻, 通过加强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有效解决就表重要。

一、会计诚信内涵和会计诚信问题表现分析

1. 会计诚信内涵分析

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 加强对会计诚信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比较关键。会计工作主要是对财务和相关信息的有效掌握, 通过这些会计信息的熟练掌握来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而会计的诚信问题也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会计诚信问题解决之前, 就要能充分的了解会计诚信的内涵。诚信是会计人员对本质工作的妥善完成, 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对会计工作进行合理化的规划, 从而来保障会计的核算能得以准确的反映企业经营发展的情况。会计诚信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会计诚信对相关会计工作人员有着要求, 主要体现在, 会计人员要能够以诚待人, 说老实话做老实人, 在工作上要恪尽职守等。

2. 会计诚信问题的表现分析

会计诚信问题表现在多个层面, 其中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在会计核算方面没有真实的呈现, 也没有完整的体现, 存在着截留隐瞒收入以及对成本费用的乱挤乱摊等。还有对虚假发票的使用以及私设小金库等等, 这些方面的不诚信问题就是对会计核算没有完整真实的呈现,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比较突出。

再者, 会计工作中的会计报表的失真问题也比较严重。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是通过关联交易对利润进行调节, 并通过非公允价格实施购销活动以及股权的置换等。还有是通过对收入确认方式的调整来对利润进行操控, 通过制度灵活性对各项利润加以调整, 进而来达到骗贷等目的。再有就是对会计估计的滥用以及通过其他的应收款来对利润进行调节。

在记账的凭证失真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对经济业务进行虚构, 对产品的销售收入有着虚增的问题。还有是体现在假账真做方面, 会计记账依据自身就是假的, 所以不管在进行核算方面的态度如何也是逃不脱虚假。还有是故意对会计科目进行错用, 对会计业务当中所涉及到的中间科目进行忽略, 从而来对记账凭证的对应关系进行混淆等。

另外, 通过对当前的会计法规的不完善以及不配套的利用, 从而来对会计信息进行控制。通过这一方法的应用来达到偷税以漏税的目的, 进行获得不法的经济利益。主要就是通过相关的会计政策以及会计差错的利用, 进行对不同时期会计财务信息加以处理来制造虚假的业绩。这些方面的会计不诚信的问题, 就对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 就要能从实际出发, 找到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二、会计诚信问题的危害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

会计诚信问题的发生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方面就有着比较大的危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是对企业经营发展情况衡量的重要标准, 企业的领导者在进行决策过程中, 就需要相关的信息数据作为依托, 并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一旦会计信息失真, 就必然会影响到决策的准确性。这就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准确正确的决策, 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以及在市场中的生存发展都会有着严重影响。

再者, 会计诚信问题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市场经济的稳定也是在信用的基础上得以建立的, 缺乏了信任就必然会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造成应县。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 对会计诚信的重视度又有了加大, 在实际的发展中, 会计诚信不只是对会计核算有着紧密影响, 同时也会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 以及对社会资源优化等也有着影响。如果在会计诚信方面失去了稳定发展, 会对国家的资产以及市场秩序的稳定性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 会计信息的诚信问题的出现, 会对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带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决策者的正确决策。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是关乎其自身利益的, 而会计的不诚信对管理者的管理漏洞出现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性的解决, 就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 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不诚信也会对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带来很大的损失, 并影响投资者的判断。

会计诚信问题对会计人员也会带来危害。这主要体现在诚信作为人与人交往的美德, 在会计行业中体现的尤为鲜明。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如果不能做到诚信为本, 就会对会计活动的进行造成阻碍, 会计人员会由此而失去诚信不能让客户信赖, 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带来影响, 严重的还会触犯相关的法律。

2. 会计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 体现在多个层面。由于在市场制度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完善, 以及在监督上没有到位, 这就比较容易出现诚信问题。市场制度的完善性是保障会计诚信的重要约束机制, 但由于在这一方面没有完善, 就必然会影响会计诚信的良好建立。在发展中处在弱势者就会通过不诚信的方法来进行获取市场发展机会。还有是在监督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加强, 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透明度比较低, 这就会使得在进行会计操作中的规范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发展中的企业在利益的诱导下, 也会比较容易出现不诚信的问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能确保自身的发展地位, 就采取不法的手段来进行获得优先发展权, 没有对职业道德以及国家的法规等充分重视。强迫着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做假账等, 通过这一手段来欺骗投资者进行投资, 这就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带来很大的影响, 也会对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再者, 由于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 就会出现会计诚信问题。会计工作的质量优劣和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有着直接影响, 如果工作人员对会计工作不重视, 这就必然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当前的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相对比较低, 在对会计账目进行管理的工作实施方面, 还存在诸多的漏洞, 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就会使得会计工作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另外, 会计诚信问题的出现还由于受到企业的治理结构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完善, 这就为会计的不诚信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的企业制度是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的, 而在监督和经营权是相互制衡的, 但由于在实际中没有将治理结构能够健全完善的呈现, 这就造成了会计诚信问题的发生。还有是在法律制度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完善, 这就造成的舞弊现象的发生, 使得会计诚信的缺失。

三、会计诚信问题的解决的措施探究

为能保障会计诚信, 就要能对多方面加强分析, 注重保障会计诚信的措施科学化实施。只有充分保障了会计诚信, 才能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笔者结合实际对会计诚信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究, 通过制定几点措施, 对实际的会计诚信就有着一定保障。

第一, 加强对会计诚信环境的优化建设。要想将会计诚信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就要能注重环境的良好营造, 要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建立, 并能形成科学的分工, 在工作的职责方面能得以明确化, 要能进行相互的监督以及制约。这样才能有助于会计的诚信加强。还要能充分注重对舆论的作用发挥, 要对先进会计工作人员的一些光荣事迹加大宣传的力度, 将示范作用要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积极的引导会计人员要能向先进的人物进行学习。不仅如此, 在会计行业的自律组织的构建方面也要能加强, 形成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完善体系, 进行协助财务管理部门将实际工作得以完善。

第二, 注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要保证自身素质的加强,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要加强, 对工作的态度要严谨, 能够为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在会计工作的道德准则方面要能严格的遵循, 要注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培训工作开展, 从思想意识层面不断的进行加强, 保障会计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的意识。同时会计人员在新的技术学习方面也要能得以加强, 注重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将会计工作的效率不断提升。

第三, 针对会计诚信的问题, 要结合实际建立民事赔偿机制, 进行对会计诚信问题加大打击的力度。遵守会计诚信的人员要奖励, 而对于不遵守的以及制造虚假会计报表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工作人员, 也要能通过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严惩。将民事赔偿制度在实际生活中得以有效落实, 从监督层面进行强化, 执法过程要严格实施。在进行监督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就要能够将监督的标准能够统一化, 要重视大众监督力量的发挥, 要给公民充分的言论自由, 并鼓励民众对于一些企业的会计不诚信的问题要积极的举报, 给予举报人相应的嘉奖激发其积极性。

第四, 要能对当前的会计审计制度和体系进行优化改革。可通过和实际紧密结合, 要能将注册会计师和各方的联系能够隔断, 并要能尝试构建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料库等, 对审计的费用也要能规范和提高。通过科学合理化的指导价格的制定, 来对审计加以规范化, 可通过行业监管部门对会计事务所审计加以组织。还要能够加强对当前的会计以及审计的准则体系进行积极的改革, 要能将以往比较繁琐的内容进行简单化, 保障准则的可操作性。

第五, 要能注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企业在进行决策过程中, 需要会计信息作为依据来决策, 所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比较关键。而要想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就要通过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实施来加以保证, 将内部控制制度完整严格的加以落实, 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保障就比较有利。要结合实际对严格的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加以制定, 要使其能对其它的经济业务以及会计统计核算做出比较科学化的规定, 将会计报表以及会计凭证的真实性都要能够得以保障。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保障, 才能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 诚信作为是中华民族之美德, 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也比较的突出, 加强会计诚信就能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只有在会计工作过程中, 对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 保障管理的质量水平提升, 才能有助于企业的在市场中的健康发展。此次主要从理论层面对会计的诚信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措施, 希望能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使得会计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倩.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16 (04) .

[2]盖国强.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市场, 2016 (14) .

[3]李妙娟.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电子制作, 2015 (03) .

[4]于欢.会计诚信问题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07) .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篇9

我们一直把真实性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在现实中, 可靠性集中体现在“真实反映”。可见, 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 那无异于会计的消亡, 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除了危害经济与管理之外别无它用。正因为此, 我们才对会计真实性予以了充分的关注, 并向社会各界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们, 在会计真实性方面作出了基本承诺。而社会各界对会计的这种承诺给予了充分信赖, 所以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由此可见, 会计信息之所以为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并运用, 完全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会计诚信予以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诚信成了会计的立身之本, 朱镕基总理的“诚信为本”道出了会计真谛。但是, 会计的现实恰恰把它对社会的这一基本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

二、会计有无诚信

会计诚信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讲,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 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 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随着经济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两权分离现象的广泛出现, 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控, 成为市场资源配置是否有效, 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能否得以协调的关键。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作出如实记录并及时向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报告的责任, 历史地落在了会计身上, 从而使会计诚信变得更为社会所重视。会计诚信的缺失, 不但对所有者, 而且对经营者都将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三、时现时隐的会计诚信

在没有委托人的世界, 会计诚信原则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不过, 在这样的背景下确立会计的诚信原则并使之在实务中得以切实体现, 是现代会计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同时也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其实, 没有委托人的难题并不是现代才存在, 更不是现代才被人们发现。从根本上说, 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走向“文明”的内在要求。竞争强调社会自由流动和追求创新, 诚信突出对他人信任和负责并积极协作, 而“货币自由交换与分配和自主契约”是实现并充分体现竞争与诚信原则的主要形式。信用的确立是经济发展的一项前提, 而会计正是维持信用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工具。可见若会计缺乏基本的诚信, 则企业间交易、国家间贸易、金融市场的现金流动都将出现一个比一个大的“黑洞”, 最终企业破产、金融市场崩溃、国家混乱。目前的中国产权制度下, 委托方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只存在一些委托方的代表者 (代理人) 。另一角度看, 会计诚信的缺失似乎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现象。其原因, 可从市场经济中始终存在的垄断现象中寻找。可以这样认为, 西方市场经济哺育了会计诚信原则, 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又对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了严重威胁。当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融为一体时, 会计时而诚信时而无信就成为一种非常正常的状态。进而言之, 市场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 会计尚未达到足够诚信的程度, 会计诚信原则会时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而会计至今恰恰又尚未具备真正完全抗御各种干扰的能力。会计诚信的时而缺失, 正是市场经济还未进入自由竞争阶段的一个标志。

四、回来吧, 中国会计诚信

在中国会计实务中真正广泛地确立诚信原则, 必须从制度上采取有效措施。可考虑的方法无非有两种:其一, 减少会计准则制度中会计选择的弹性区间, 最好完全剥夺会计自主选择会计方法的权力, 使会计处理各种业务只有唯一选择。但这将严重损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因而不可行。那么, 可行的办法只能是其二, 让单位负责人100%地承担会计作弊的责任。这样, 任何的会计作弊一旦追究责任都将由单位一把手负全责, 可以无形之中让单位领导不再强迫会计任意操纵对外报告行为, 也可以大大减轻会计人员工作中的心理压力。一旦这样, 会计诚信原则自然回归我国会计实务。当然, 与此措施配套的, 是审计力度的加强, 契约救济手段的配套, 这样为中国会计营造一个不得不讲诚信的工作环境。会计不讲诚信, 其结果必定是单位领导和会计师事务所倒霉。这种设想的依据主要在于, 目前大多数会计作弊都非出自会计系统内部, 而往往是由各种外来力量强加的。新修订的《会计法》把单位负责人认定为会计法律责任的第一责任人, 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但会计人员仍纳入会计法律责任之中, 无形之中筑起了会计与单位领导人的统一战线, 容易使其串通作弊。当然, 如果会计人员作假行为是擅自作出的, 若触犯了法律亦应追究法律责任, 但单位领导还不能溜之大吉, 必须承担用人失察、平时监督不力的责任。如此, 会计诚信原则的确立, 不只是会计行业的份儿, 而成了各级领导时时关心的事业。若如此, 中国会计诚信原则的彻底恢复为期不远矣!基于此, 尽快地改变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现实使命。

摘要:这几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实, 说明会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难题。会计诚信原则客观存在并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当代会计诚信缺失, 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导致了会计诚信原则的实现具有很大的相对性。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是让单位领导人成为会计法律责任的唯一责任人, 这样才有望真正确立中国会计的诚信原则。

关键词:会计,会计诚信,思考

参考文献

[1]、冯海;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6期

[2]、白荣睿;浅论会计造假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1期

[3]、熊红胜;会计诚信问题的再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篇10

关键词:会计诚信问题,道德约束,制度缺陷,监管不力,原因

前言

在任何一个行业, 诚信都是非常重要的。诚信乃做人之根本, 诚信乃企业之根基, 一个人缺失了诚信将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尊重, 一个企业缺乏了诚信, 绝无存在的可能。对于一个异常敏感的会计行业, 诚信的要求更为严格, 动辄数千万的上亿的资金, 从自己的指尖流走, 难免一些人会产生恻隐之心。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没有了诚信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都是毁灭性的,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个人和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呢?或许当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诱惑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诚信危机并非简简单单的所谓一个人的诚信问题, 更深层次的缘由是基于人性的思考。

早有先哲曾经说“人性本是自私的”, 一切的现实在面对人性的考验的时候都显得苍白无力, 基于人性的思考, 道德的约束往往是靠不住的。这是因为,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期望通过对一个人加强道德约束来抑制不诚信的行为发生是不切实际的, 根本上造成诚信危机的原因还是在于制度的因素。

一、会计的发展

我国会计的兴起要追溯到西周时代政府专门设立的财政收支官职—司会, 西汉时期出现了“计簿”, 之后在宋代出现了经典的会计平衡公式。

现代会计的兴起于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阶段, 形成了现代会计几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第一就是会计的计量单位被固定为货币, 第二是复式记账法的引入。

会计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形成了不同的制度, 这些制度的形成都是为了让会计更加的规范化,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越来越不给人犯错误的机会。

二、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一) 单一化官方制定会计准则不具备普遍代表性

在我国会计行为核算办法以及会计行为准则的指定都是由财政部会计司指定的, 当然这在一个方面使得会计准则的指定更加的规范, 但是这里的规范是有其适用性的。

单纯的强调会计的规范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为会计的规范使用的范围, 试用的对象是不同的。比如官方制定的会计准则在国企或者政府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应用的非常恰当, 但是当这些本来非常合理的会计准则被运用到民营企业上就有些行不通了, 这是源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企业的内部结构以及会计核算要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

会计核算准则不能普遍的使用所有企业, 但是国家所有企业又不得不严格的遵守这些既定的准则, 这样就造成本来非常规范的核算准则被一些民营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利用, 从中谋取利益, 而监管部门又不能有效的监督。例如在有效市场假说中提到的那样, 既然市场上存在着套利的机会, 就无可避免的存在套利者的出现, 人们或许在道德上谴责这些套利者, 但是套利者其实是遵循着市场的规律, 我们不能否认只有存在这些精明的套利者, 才能保证市场的价格稳定。

因此需要杜绝这种借助监管漏洞和套利获取利益的行为出现, 就必须从制度上下功夫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的可行办法是指定会计准则的委员会更具代表性, 不仅有国有企业, 还应该有民营企业, 甚至还应该有外企。

(二) 国内外会计核算方法不同造成会计核算混乱

会计从业人员非常清楚, 国际通用会计准则和国内使用的会计准则是有很多差别的。当然这些在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经济市场的不同, 也代表着中国的特色和智慧, 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一部分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借助国 (境) 内外会计准则的不同谋取经济利益。

正如中国会计准则中会出现盈利预测这一项, 但是美国的会计准则在正式的招股书中是严禁出现盈利预期这一项目, 其出发点是为了不给企业误导投资者的机会。还有中国的应收账款可以采用备折法和直接冲销法, 但是在美国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应收账款必须采用备折法。单一方法计算应收账款可以让各个公司的财务报表更具比较性, 而在中国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应收账款计算方法就会使得计算出的结果出入很大。

中国的会计准则应当坚持中国特色, 但是本着长远的发展目标, 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 企业也越来越没有明显的国家特征, 因此,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必定是大势所趋。

(三) 会计进一步专业化形成大众监管壁垒

会计的进一步专业化有助于企业更好更加准确的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但是专业化也导致普通大众是不能有效地看懂企业的财务报表的。这在上市企业中尤为突出, 上市企业需要向投资者呈现出更为靓丽的财务数据, 就会运用会计核算手段呈现更高的企业盈利、更低的资产负债比以迷惑投资者。

在此意义上说, 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不惜手段的在会计上做手脚, 解铃还须系铃人, 因此需要抹杀企业主观的去违反会计准则, 就必须要求企业对其财务数据更加的透明化 (至少上市企业和国企是这样) , 企业应该详细的告诉投资者自己的每一笔资金用在什么地方, 企业在制定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上市企业浑水摸鱼迷惑投资者。

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 因为制度的原因造成的问题就必须从制度上才能解决, 会计诚信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下更大的力气、更具开放性、更具前瞻性、更具包容性去的去建设性去解决这些制度诟病, 还给广大民众一个更加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桂德军.会计诚信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3.

繁荣与理性:安全性问题更加凸显 篇11

目前P2P网贷探求最多的仍是在其形式上的多样性,而很少有人关注资产的抗风险能力。来自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从2013年的1.26亿增至2.68亿,而存在支付风险的用户占比达到21.8%,超过5800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面临支付安全风险。互联网系的挖财,铜板街都用互联网思维,快速获得海量用户;但在优质资产的获取和风控能力上还有待市场化验证。

旺财谷COO孙凯说,在目前行业中,大部分的网贷平台风控是完全不合格的,之前一些大网贷机构如红岭产生了严重的违约项目;之所以目前还能持续,是因为一方面很多网贷机构有巨额风投支持,另外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很多隐性的资产风险还被掩盖着,如果某一天发生更大规模的经济下行或者系统性风险,那么大多数的行业公司都会遭遇灭顶之灾。

2015年监管细则的出台,令各大网贷平台已经回避不了风控。业内平台不断演变发展,行业综合利率走向稳健化,各方面因素影响下,P2P行业进入了“大洗牌”时期,诈骗平台跑路,积弱平台破产,老平台风险显现,劣质平台在竞争中不断淘汰。在大数据和支付信用为根底的金融化趋势面前,互联网前端快捷的用户体验和后端数据支持的风控能力,将变成2015年P2P网贷平台不可分割同等重要的两端。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由央行等监管部门会签并上报国务院的有关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完成上会,并进行了意见反馈和落实,其最终落地时间或正在临近,最快将于7月底前落地。此次《指导意见》有较大希望获得通过。

根据媒体报道,《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分为5个部分,包括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发展原则、监管原则、监管重点以及监管合力。根据该文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将为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基金销售和互联网保险等五大领域,分别归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来管。而监管方式明确为:制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和创新监管。

在分析人士看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此前大多以民间姿态出现的P2P网贷成为金融正规军,也意味着行业在监管下会更健康地发展,投资者的权益会得到更全面的保障。

而随着有关互联网金融行业顶层设计的完成,也将加速与其相关的各个子行业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将涉及互联网支付、交易、债权、股权投融资等多个方面,因为是总领性意见,所以只有等《意见》落地,其他相关的配套政策才会发布。”

在诸多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子行业中,P2P网贷和股权众筹两大行业的监管风向无疑是当下最被市场所关注的话题。从部分网贷人士所获得的信息来看,《指导意见》或将成为网贷业务监管政策落地的前提条件。“近日与业内人士的沟通中,发现大家的一个较普遍观点是,银监会的监管政策落地时间还待人民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政策出来之后才知晓。”中信腾牛网总经理黄海旻透露,“(出台前)P2P行业还将继续面对‘四条监管底线、细则暂不落地’的政策大环境。”

此前银监会内部形成的网贷业务监管规定曾拟定了关联方融资、联营股权众筹等不少于十项禁止行为。“经济下滑下,行业风险事件正在增多,P2P的立规需求也很迫切”,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网贷公司人士称,“我们得到的口径是,在指导意见发布后的2-3个月内,网贷办法也会出台。”

“最终的网贷办法还没发布,但其中例如可能会要求强制银行托管等规定的出台,也将抬高行业准入门槛,部分不规范的公司可能要出局。”前述网贷公司人士说。

而相比网贷监管而言,股权众筹办法的制定发布条件则可能更加复杂,其除需等待《指导意见》落地,其涉及公开发行等可能性亦需《证券法》修法的完成。

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篇12

1 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

当今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只注重在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没有继续坚持,使用会计人员在诚信的意识上不够强烈 ;第二,中国的教育只注重分数,中小学道德观念的缺失,造成了会计诚信教育没有根基 ;第三,会计诚信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内容较少,没有一些实际的案例去说明会计诚信问题缺失的严重性,诚信教育的方式十分单一,课时较少,教学和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此诚信教育的效果很小 ;第四,会计入门资格很松,一些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诚信教育,就直接持证上岗,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出现违背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事件,甚至会影响整个会计行业的声誉。

2 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利益原因

会计诚信问题的产生,和企业的管理层有紧密的关系,一些企业的管理层,为了取得更多的利益或者是为了避免激烈的竞争被淘汰,忽视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存在,存在指使会计做假账的现象,做一些虚假账目,扩大企业的利润额,以此来吸引和欺骗投资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破坏了金融行业的秩序,窃取国家财产,再者,一些会计从业者专业的素质低,在账目的管理上力度不够,被不良风气影响严重,形成自我享乐思想,被物质金钱冲昏头脑,丧失职业道德,忽视法律,造成财政信息虚假,直接损害国家利益。

2.2 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市场制度中缺乏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市场的竞争制度就是优胜略汰,因此,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人会采取一些不诚信的方法获得市场,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上市企业是从国企改制而来,改革的不全面,造成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治理水平低,企业内没有强有力的监督部门,不能有效监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信息透明度低,即使一些企业设立了相关的制度,但也只是形式主义,不能贯彻落实,达不到对会计诚信的培养效果,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做假账的水平也逐步提高,这些都造成了会计的诚信问题。

2.3 国家监管力度低

在我国,当前颁布实施的关于企业财务和会计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一些企业就会为了取得更多的利益,称机钻法律的空子,做虚假账目,从而导致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甚至会出现一些违法犯罪的情况,另外,国家相关的执法部门还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因为职责权限划分不明会产生灰色区域,这直接威胁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3 完善会计诚信问题的措施

会计诚信问题的缺失,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利益,还对社会产生恶略的影响,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

3.1 开展培训活动和建立相适应的奖惩制度

会计从业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供可靠的企业财务信息,定期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组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还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思想政治水平教育,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诚信的重要性,明确他们的道德规范,另外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的建立方式要稍加强硬,详细记录没有诚信的行为,让公众能够查询到相关的信息,让他们遵纪守法,同时还要加强专业学习,如电算化的学习,提高其工作质量。

在工作中,会计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来执行操作,对于诚信人员要公开表扬和鼓励,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制度,对于一些违法,存在做假账的会计要加大惩罚的力度,如果是企业法人逼迫会计做假账,就要对会计和企业法人一起惩罚,加大经济惩罚,建立完善的赔偿机制。

3.2 加强社会的监管

会计的诚信问题需要通过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大力监督,企业要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防止做假账行为的出现,在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的监督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划分企业内部的职责权限,加强舆论监督,同时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要规范,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办事。

3.3 强化管理制度

如果实际工作中没有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因此,企业要建立高效的如会计核算制度、会计预算制度等会计管理制度,这样他们在工作管理中就会按照相关的法律依据,减少会计诚信问题缺失的产生,由于我国相关的会计的法律法规,对诚信问题的惩处不够,企业为了规范会计的工作还要建立相关的诚信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强制性,严格禁止贪污受贿以及做假账等不良现象产生。

3.4 健全产权制度

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的产权不清晰,权利与义务无法相对应实现,就会产生只要求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局面,加强健全企业的产权制度,明确责任人,促进企业内部的良好健康发展,遏制一些贪污腐败、做假账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产生,健全企业机制,严格贯彻企业信息的披露制度。

4 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发现,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要想遏制这种现象的产生,必须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企业制定完善的财务制度,加大国家和社会的监督制度,共同促进会计业的良好发展。

摘要:诚信是人的优良品格之一,而会计诚信问题是我国当今会计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也加大了会计诚信的建设力度,本文分析了当今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以及产生诚信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完善会计诚信问题的具体措施。

上一篇:审美追求机制下一篇:内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