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

2024-12-05

问题式教学(精选12篇)

问题式教学 篇1

一、引言

新课标提出,教师们要采用适当的问题式教学,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索数学规律和解答办法,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提到的问题式教学指的是把问题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载体,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学习兴趣,拥有探究答案的欲望,不断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高中数学的问题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兴趣等等.教师们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的重要意义.没有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必然是低效的.针对现实情况,专家学者们提出要采用问题式教学,设计好的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创造性,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提高.

二、高中数学问题式教学的环节和原则

问题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就是问题的设置,教师们一定要学会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并不是随意而为的,需要做系统的考量.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点,教师们要知道问题是怎样设计的,是在课程的什么位置应该出现的.第二点,教师们要明白设计问题的目的,问题的设置是想要学生发现什么规律、得到什么知识第三点,教师们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这样设置学生们是否能接受.最后,教师要完善已设置的问题,考虑怎样才能让问题更科学,怎样才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路.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也只能在一堂课安排少量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问题的质量.第一个原则就是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已经到达一定的难度,有些内容十分抽象,学生在学习时总感到困难吃力,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们设计的问题要尽量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学习空间向量时,教师们就可以提出:怎样跟学校门口的人描述咱们班的位置?教师们也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史问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拓宽眼界.第二个原则就是针对性.教师的每一个问题必须是精心设计的,在什么位置应该出现,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每一个问题都要针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通过问题让学生了解课堂精髓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备课,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提问.还有就是可探究性.教师们设计的问题难度要考量,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太难的问题并不具备课堂探究性.问题要有启发性,可探究性,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合作中发散思维.例如,怎样确定一个点在空间的位置?一条直线呢?一个平面呢?这样的问题学生以向量为基础再加上一定的思考就可以解答.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就是合理的问题.

三、高中数学问题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类比法.我们先举个例子,对数函数性质的讲解教师们要先考虑之前讲过的指数函数的性质,以此为问题设计基础,可以提问:哪名同学可以根据我们学过的指数函数的学习思路,设计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以及图像的办法?学生们应该能想到画图分析性质.接下来可以再提问:对数函数是否需要分类呢?学生们会想到指数函数的分类方法,并以此类推.明确了探究方向之后,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开始共同探讨了.类比方法是数学问题设置的重要方法,其依据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教师们要看到不同知识间内涵、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内在联系,类比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触类旁通.

归纳法.在数学问题中经常会有找规律问题,这也属于归纳问题.教师们可以提出一些让学生归纳共同点的问题,例如:从多方面考虑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相同和不同有哪些?归纳过程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知识的内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善于归纳才能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

问题法.也可以称之为错误案例分析法.主要就是学生在错误解答老师的问题后,教师不要马上自己去改正,要让学生们对作出的解答进行讨论,提出对答案的意见,改正里面的错误,最终老师再进行讲解.也就是说,学生作出错误回答后,教师们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这样就不容易再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的问题大多是通病,单纯告诉他正确的答案效果并不好,只有自己改正自己的答案,体会修改答案的思考过程,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错误再次发生.

四、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常常采用问题式教学,这是一种将数学问题作为核心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和学生讨论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得到新的收获.这样激烈而紧张的数学交流氛围,使同学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答案,能够有效促进高中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思考和讨论会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地锻炼,都数学问题的感知度也会不断升高.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对个人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教师们通过学生的讨论也会有新的收获,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问题质量,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摘要:高中数学的问题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兴趣等等.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式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胡燕芬.在数学课堂中实施“问题式”教学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7:69.

[2]徐建花.高中数学问题式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探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2:10.

[3]曹建新.浅谈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问题式教学[J].教书育人,2013,19:45.

[4]康娟.浅谈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14:25-26.

问题式教学 篇2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语问题式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初中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居于主体地位,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很多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都对初中英语问题式教学进行了探究,他们希望通过这种问题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而且问题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对初中英语问题式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问题式;教学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是存在有很多的问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注重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强,学生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只会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进行英语学习,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就是顺应新课改教学提出的,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很有帮助的.,还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初中英语课堂当中。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题式教学呢?笔者将在下文谈论自己的观点。

一、把握问题难度,激发学生兴趣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问是至关重要的,老师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必要的巩固和复习,老师的提问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教师的提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老师的问题会激起学生的探索意识,只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的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避免学生对问题的畏惧心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一听到老师提问就非常紧张,这就是因为学生很害怕老师提问,这种态度是不对的。老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之前,应该先准备一定的问题,要注意提问的策略。

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之间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能力也是有差别的,老师给每个学生设计不一样的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进步和成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这是很影响教学质量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和教学内容有关;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需要注意提问的顺序,问题的难度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思想性,能够开扩学生的思维的问题才是好问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而且,教师需要充分把握课堂提问的难度和密度,教师不能够在课堂上总是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还会让学生害怕英语的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也不能总是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会使得学生轻视初中英语的教学,简单的问题也不能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一些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也要注意课堂提问当中问题的数量,只有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才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主动地去思考老师提出的一些文图,这样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大量的问题,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全程高度紧张,他们会把所有的课堂时间都用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对学习会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

二、培养问题意识,奠定教学基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遇到自己弄不懂的问题会直接跳过去,这样的做法是不对。学生在面对难以理解的问题的时候,需要主动怀疑、主动探究,这便表明学生需要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去主动探究和主动学习,问题意识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发明创造,问题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探究奥秘。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勇敢提问和大胆质疑。比如,老师在教学《Sports and Games》这一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在课下收集一些关于各种运动的有关资料,之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英语来解释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其他学生听完这些同学的讲述之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由讲述的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质疑习惯。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提出,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的英语课堂当中,教师居于主体地位,教师一直在给学生灌输很多的知识,老师根本不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回答问题的状态,这样的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也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能够快速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给学生充足时间,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要鼓励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允许有各种奇思异想出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提问,让学生能够自己感受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也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老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深入思考,学生也很难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结束语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问题式教学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运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浅谈问题式教学 篇3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 问题设计 教学质量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开放性的、多向信息交流性的教学实践,它对教师的组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很高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布鲁纳在《发现学习的因素》一文中,详细地阐述了发现学习所涉及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和途径,包括学习态度、动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现技巧等四个方面:第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关键在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思考问题,不断地尝试和推陈出新。第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要促使学生内在动机成为学习行为的推动力,自主地进行学习,逐步养成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和持久性的学习行为习惯,使其成为终身学习者。第三,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要求教师教授新知识时要通过对话、讨论、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渠道与学习本身具有的知识相联系,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去发现新知识,并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改善自己的知识构成。第四,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操作的发现技巧,教给学生使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假设技巧,培养学生对照比、较的鉴别能力,发挥学生操作学习的自我反应特性。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问题式教学就是激励学生去“疑”去“问”,教学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但自己要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质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发现、理解、讨论问题。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问题的设计要有内在启发性。教学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并真正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一要指向明确,二要难度适宜,三要反映先进的教学理念,四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有内在的启发性。我们一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二是紧扣学术发展的前沿设计问题,三是抓住学术界有争议、能调动学生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地方设计问题,培养学生不人云亦云的求异思维。

2.问题的设计要有计划性。计划性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对问题的内容结构提出问题的时机以及被提问的对象作先前的准备。如果课堂提问的随机性越小,就越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与监控,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问题中得到应有的收获。

3.问题的设计要有情境性。教学活动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交往过程。问题情境为师生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

4.问题式教学要有创新性。学习贵在创新,知识贵在探索。问题式教学,鼓励学生尽可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注重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总结重点内容,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再进行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这样既可以从宏观上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体系,又可以提高学生整合、处理知识和信息的能力,问题式教学实现了授人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

三、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教师自身的学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是成功上课的学术基础。教师要及时地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术研究,及时借鉴吸纳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问题,正确地设计问题,准确地解释问题。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问题式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要重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开展问题式教学要选择好教学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采用这种形式,一些定义、专有名词等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就能较好掌握。有些内容由于受学生知识掌握深度限制,不宜进行问题式教学教学。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是实施问题式教学的载体,切忌随意选择教学内容,造成内容与形式的脱离。

3.要重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衔接。教师要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在师与生、生与生中探究。教师提供探索的线索,提供充分探索的时空,应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保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4.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理论本身来源于实践,问题式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对现实的理解和把握中去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探究、解决现实问题。

总之,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者,也是研究者。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营造出问题氛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终让他们把这种行为变成一种需要,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初中物理问题式教学 篇4

关键词:物理,问题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改变教学模式, 进而改变人才模式, 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即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更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 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笔者作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初中物理老师, 认为问题式教学法用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鼓励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进行拔高,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果需要延伸, 再利用知识迁移再生问题, 从而使问题一方面是一个知识点的归宿, 同时又是另一个知识点的起点, 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本文拟就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具体实施问题式教学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 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课程标准将科学研究写入期内, 本意即鼓励学生的学习重心应从注重知识的背诵记忆传承转为探究知识, 转为创新和发展。而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创设情境呢?一定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只有学生有所感悟的事情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应该深入和学生沟通,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和知识储备以及他们关心和好奇的事情。将这些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进行结合寻找问题的切入点。笔者认为创设情境一定要符合班级学生的情况, 而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拔高或者过低, 应该正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比如讲物质的密度, 教师可以很好地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引出问题, 如棉花怎样才能沉入水底呢?盐水和水如果不允许尝怎么区别呢?如果将铜块和铝块都涂上白漆, 怎样才能鉴别呢?这些东西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 所引出的问题简单而又巧妙,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调动学习积极性。

其次, 通过学生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合作探究方式并不只局限在分组讨论, 然后教师总结。合作探究其实具有多种方式, 比如教师根据需要提供材料让学生思考自制实验来解决问题, 比如教师可以布置课题, 由小组协作完成。笔者认为经常使用的分组讨论更多适用于文科课程, 对于物理而言, 合作探究更多地体现在合作思考, 合作完成实验, 进而解决问题。

比如物质密度的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不妨教师将学生分组, 然后分别提供给他们棉花和水、盐水和水。没有涂白漆的铜块和铝块、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教师一定要提防学生立刻动手实验。先请每个小组学生思考讨论, 确定实验方法, 然后再分别请各个小组在讲台之上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因为所讲内容为物质密度, 所以要将铜块和铝块的实验排在最后。前几个实验会很成功, 而且学生会有正确的答案呈现。问题纠结在最后一个实验, 学生会给出很多实验方法, 一定会有同学提出“质量”来解决实验。所以教师最好提前备好大小不一的铜块和铝块, 通过不同的质量组合让学生自己来否定用“质量”来辨别铜块和铝块。那么“密度”就呼之欲出, 此时教师趁热打铁, 为什么物体会有不同的密度?对于现实生活而言, 密度有什么实际应用?学生一定会举出很多应用, 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所举例子继续发问。最后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 得出质量和密度以及体积的关系。

最后, 问题迁移, 推动知识发展。就笔者调查的结果, 学生如果对某个问题感兴趣, 那么他更有兴趣深入探讨下去。所以教师讲课不能只局限在一节课程内容之内, 也不能只局限在课本之内,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问题迁移, 推动知识发展。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相对于合作探究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天马行空, 任由学生指挥。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之上, 根据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情况选择切入点,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这是一种能力的拔高, 笔者认为在某个程度上每个学生都需要适时地进行一下拔高, 知识也要在某个时间进行一次拔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才能让学生在既有成就感的同时又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进而自觉推动自己的进步。

再以物质的密度为例,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密度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程度, 抛出不同的问题, 比如家里买了金项链, 怎么判断它是否是纯金的?如果不是纯金的, 怎样判断它的含金量呢?如果已知一根项链是两种不同金属合成的, 那么这个项链的密度会在什么范围呢?问题很具有吸引力, 学生回答一定会非常踊跃, 甚至有的学生回家就拿着家长的金项链做实验。

问题式教学从某个角度而言, 适合所有的课程, 但是笔者认为问题式教学能否使用得当不在于学科的不同,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得当。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非常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非常好, 但是并不适合自己的学生, 也不能称之为好的问题。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 作为教师, 听课过程中非常佩服讲课教师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游刃有余, 每个问题, 听课者都觉得非常出彩。但是课下学生反应一般。笔者在和学生沟通中发现这个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物理程度都不错, 而教师所设问题针对的是物理水平中等的同学, 对于这些物理程度较好的同学而言, 并不具备吸引力。这个案例揭示了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不论样式多么花哨, 都不能起到教学作用。所以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 要在内心时刻提醒自己, 教学方法是手段, 是服务于学生, 来实现教学目标的, 绝对不能把教学方法当做课堂的主体, 教师卖弄技巧。

有效的问题式历史教学 篇5

一、课题界定:

有效的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经验为最终要素,关照到每个学生的过去、现实与未来,将知识纳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更有利于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改理念。

课题研究对象: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2.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需要关照人的过去生活、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只有把一切知识、观念的东西纳入到人的生成过程中,才会对人的生成有终极意义。而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效的问题设置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的联系,照顾到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问题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触及学生的思维盲点,驱动学生对末知的探究。驱动性的问题可以来自老师的提问,也可来自学生的发问。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广泛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综合、重组,联系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驱动学生的读书、观察、思维、论辩。让学生自主地去“参与”历史,去发现历史、探究历史、总结历史,本质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潜能。

4、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表明,问题的选择、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不断设疑、解疑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知识建构,进而转变到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产生对问题的强烈敏锐力,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自学能力的目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质疑探究的能力乃至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如何有效备课,抓住问题的切入点,设置有效问题。

2、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3、教师在课堂问题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初中历史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包括如何设置问题情境,提问的艺术和技巧等。课堂上师生以“问题”为主导,让学生主动地由疑而问,由问而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有意识的从问题入手,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问题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应用时不是单纯的教师提问学生,而是多向的: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向教师问难或诘问,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设问。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激活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

5、通过有效问题设计,提高课堂45分钟效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进步。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主要是学习相关的研究理论资料;做好课题研究实施的各项准备。

2、实施阶段:具体实施课题各项研究工作的主要阶段,进行课堂实践,及时记录在课堂教学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或失败的原因,形成教学案例。探索建立历史有效问题教学资源库,对各阶段的研究所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改进下一步研究措施,进一步充实提高,以形成最终的研究结论。

3、总结阶段: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1、观察法:对学生在开展课堂活动教学前后及其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上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如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变化情况,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变化情况等等。这些情况变化的数据或资料用观察法来加以研究、记录就比较合适。

2、测验法:对于开展课堂活动教学前后及在各个阶段里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我们必须进行命题测试以取得相应的数据资料。

3、实验法:实验法在这里主要是指对课堂活动教学在我们常规课堂教学中加以具体的实施,对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实验。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缺陷,解决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从而使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完善。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热爱教育科研工作,从事十几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受学生的喜爱。曾参被评为市级科骨干,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2、研究者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比较强,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并经常反思。

3、教学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操作性、可行性强。学生对问题教学的实验非常感兴趣,参与度强,参与率高。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堂教学展示

2、积累教材的教学设计案例。

例谈“主问题”式阅读教学 篇6

在教学中,教师以有价值的问题为切入点组织课堂教学,不但能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还能摆脱“满堂灌”的催眠,避免“满堂问”的折磨,让阅读教学清晰起来,纯净起来,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以笔者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确定主问题、如何开展主问题教学。

一、破题筛选,生成问题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时,教师可顺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提炼出主干问题: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李时珍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事?引领学生捕捉关键词句,再现情景,有感情地品读深入体验,让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耸立丰满起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可作药用的花、草、菜引出药物经典著作《本草纲目》,介绍它的作者就是明朝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然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谈谈读了课题有哪些疑问。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提了许多问题:1?郾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2?郾这是什么样的古寺?3?郾李时珍在古寺里干了什么?4?郾古寺里有什么?5?郾李时珍是谁?长得什么样?6?郾李时珍和谁夜宿古寺?7?郾李时珍要去干什么?8?郾古寺是什么意思?……我把这些问题列在黑板上,在解决浅显简单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并甄选出最能体现李时珍高尚医德的两个问题:1?郾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2?郾李时珍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急切地投入到初读感知之中。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1?郾要大声读几遍生字,同伴互读,互相纠正字音,提出易写错的字,想办法记住它的字形;2?郾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要多读几遍,体会停顿是否合适;3?郾对于一些不懂的生词可借助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4?郾朗读课文不少于3遍,达到正确、流利,在读中概括归纳、圈画批注开头所提问题的答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李时珍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事?)。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梳理出课文的大致脉络:投宿古寺—啃食干粮—记载草药—品尝草药,让学生对李时珍这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初步印象。

三、研读词句,领悟精神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紧扣主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描写李时珍语言、动作的重点词句,领悟他乐于付出、认真严谨的可贵精神。

1?郾感悟“吃点苦万民得福”。

以“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引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师:能否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古寺的特点呢?学生很自然地抓住了“破败”一词。师:哪些词句表现了古寺的破败。学生抓出“灰尘”、“青苔”、“蜘蛛网”等表现环境恶劣的词。师:住的条件如此之差,那么吃得又怎样呢?让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品读“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并让学生说说平常吃什么东西需要“啃”,并表演“啃骨头”的样子,学生恍然大悟:“啃”是用力地咬,一点一点地咬,推想出干粮放的时间太长了,风干了硬了,从而体会到李时珍的生活可真艰苦啊!师:面对野外查访药材生活的艰难困苦,李时珍是怎么说的呢?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对比:一是“破庙”和“家里”对比,强调苦多了;二是“万民得福”和“个人吃苦”对比,强调吃苦值得,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为万民得福而甘愿吃苦受罪的博大胸怀,学生对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2?郾体验“品尝草药为区别”。

以“李时珍夜宿古寺里,除了与弟子笑谈苦与乐外,还做什么事呢?”引导学生关注“品尝草药”段,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并模仿“端详”、“嚼嚼”的情状。师:他为什么要仔细地看呢?通过出示外形极为相似的鸡肠草和鹅肠草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在微弱的月光下,李时珍要想区别这两种草,的确需要仔细地看。师:李时珍还不放心,又细细地品尝,他不这样做不行吗?从外观形态很难看出差异,这才品尝,而品尝草药是很危险的,随时可能失去生命。师: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为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他还长期吃生姜;为了证实曼陀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陀罗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李是珍一心为病人着想、认真负责的高尚医德,从心底里升腾起尊崇之感,于诵读中尽情释放敬仰之情。

四、深化主旨,有效拓展

教学中,通过选取一段有关李时珍的电影片段播放,让学生如临其境,加深体验。师: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呢?(可让学生写下来,再交流。)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师: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具体地描写来表现李时珍的优秀品格的呢?让学生精读课文描写李时珍语言、动作的词句。师:作者用语言、动作着力刻画的是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这个人物,可为什么在最后却出现山风呼啸、猫头鹰叫、月移中天的景象,这是否画蛇添足呢?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与交流互动中理解景物的描写。“风啸鹰叫”表明李时珍师徒夜宿荒野的艰苦生活,“皓月当空”点明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师徒仍在研究草药,他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苦、废寝忘食地修订《本草纲目》的可敬形象犹如在学生眼前,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课文结尾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却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了李时珍不畏艰苦,一心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的可敬形象。

“主问题”式的阅读教学,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英语问题式教学探究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问题式教学,教学效率

问题式教学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逐渐被老师和学生所接受,成为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解题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英语理论扎实、口语熟练,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普遍欢迎,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问题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扎实学生的英语基础,还能帮助教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紧跟教师的步伐,对教师下达的任务也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师也能顺利完成英语教学任务。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如何实施问题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英语,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在有价值的情境中引发思考、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初中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使情境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接受性,在此基础上提高情境的高度,使创设的情境具有挑战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切忌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我们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初中生的思考广泛,为了我们教学目的,有时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不能完全放手,如在对话时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注意听对话,由其中的“异常”引发思考。

如在学习“when”和“while”的用法时,两者都表示“在……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连词的用法,教师可让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情境让学生自主对话,如小明打电话给亮亮同学,而亮亮却不在家,以及小明去亮亮家玩,在他家等了一个小时也不见亮亮回来,第二天小明见到了亮亮,根据这两个情境让一位学生和教师进行对话,教师回答(两个词都可以用时用两个词分别回答一次)。通过对话学生会发现老师在回答时表示同一个意思时用了不同的词,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需要时及时给出帮助。通过讨论学生便会自己总结出“when”与“while”的不同用法,在表示一个时间点时只能用“when”,而在表示一个时间段时“when”和“while”都可以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但也是新课标重点提出的问题,教学中我们也一再进行强调,而在初中英语的问题式教学中更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真正领会英语的语言基础。英语教学不是老师灌输学生就能学会的,我们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理解不了的能对老师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自学前要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确通过自学要获得哪些知识,用什么样的方式自学的效果最好,自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学生自学的目的性强,可以提高自学的效率,也会使课堂的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学生自学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中迸发灵感,进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如在一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对下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醒学生在预习时碰到不懂的要在教材上标明以便上课时解决,对自己认为重点的内容用铅笔进行标记,在预习中产生的思考、提出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大家共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正确对待,个别的问题私下指导,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老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要用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打开他们的思虑,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急于寻求帮助,而是要在自己思考无果的情况下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在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方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事物有个深刻的理解并拥有自己的观点。初中生的可塑性较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能提出问题,更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问题意识深入他们的思想。问题的提出需要一定量的语言知识做基础,教师要不断地进修,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能举一反三,扩大学生的知识量,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度逐渐加强,知识与能力共同提高。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在课堂上重点提出作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点,归纳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难点,多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进行系统地学习知识。

如在学习“neither…nor”语句时我们会讲到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倒装句,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总结哪些句子要倒装的问题,对学过的倒装句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倒装的关键是句子开头的词语。在总结这一考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些跟踪练习,强化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熟记于心,在遇到相同问题时信手拈来、轻松解决。

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体系建构探析 篇8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问题体系,“学为主体”

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 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是一种开放性的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实践。其中, 问题体系建构是要在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础上, 对问题进行设计、求解的一种逻辑安排, 它是问题与答案、问题与问题、答案与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纽带。

1 问题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问题式教学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就是强化问题意识, 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根据教学内容建构问题体系。任何一个问题, 围绕教学目的的实现、结合教学内容的梳理、依据问题逻辑扩展开来, 建立起多个层次的问题体系, 就能将经验问题与基础理论关联起来, 将理论问题与现实实践关联起来。因此, 建构好问题体系, 不仅有利于教学中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 从而使“问题”教学具有理论深度, 具有思想魅力, 而且能使学习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探索甚至“发现”的过程。再则, 问题体系建构之所以重要, 因其能规范问题具有特定的内在结构, 能使问题之间具有重要的逻辑关联, 从而实现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一目了然, 这不仅有助于学员理解, 也使教员更容易把握学员理解的关键点。因此, 构建问题体系是实施问题式教学中确定学员发散性思维的基础, 有助于实现知识的广度拓展、有序度的提升和整体性的把握。

2 问题体系建构应遵循的原则

问题式教学是通过问题及解答来实现对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所以, 问题体系建构不仅要符合问题逻辑的要求, 还要贴合课程内容的需要以及遵循任职教育的规律。为此, 在建构问题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的原则:

第一, 它必须遵循任职教育“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任职教育中, 学员是教育的主体, 而不是被灌输的客体, 经过几年的任职教育实践, 我们已经认识到“主体间”教育理念的有效性, 即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 学员积极参与、师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因此, 问题式教学既不是“教员提问、教员回答”的“自问自答”式教学, 也不是“教员提问、学员回答”或“学员提问、教员回答”的简单“问答”式教学, 这种传统的纯粹“问答”式教学仍旧是知识的单纯灌输。据此, 建构问题体系一方面不能离开学员主体的需要和愿望, 即问题必须从学员中来也必须到学员中去;另一方面又必须依靠教员的主导作用, 对问题进行定性、分类, 进行问题逻辑体系的设计。

第二, 它必须贴合课程内容的需要, 紧紧围绕任职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问答的出发点, 指引着教与学的方向。以联合防空作战专题来说, 最贴合任职实际的主线是分析联合防空作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因此, 无论是“问题”还是“预设”, 建构问题体系都必须贴合课程内容的需要, 紧紧围绕任职目标展开。

第三, 它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问题逻辑实际就是对“在问题和答案范围内所产生的各种逻辑问题”的研究, 因此, 作为问题设计、求解的纽带, 问题体系建构本身应该存在严密的逻辑性。

3 问题体系建构的具体过程

在问题式教学中, 问题体系建构是问题发现和问题解答的内在联系和纽带, 因此, 建构问题体系的过程需要确立三个方面:问题体系的逻辑性、问题层次、问题设置。

3.1 问题体系逻辑性的确立

问题体系的逻辑性体现在问题逻辑上, 它可以是“单一问题”的逻辑结构, 也可以是“系列问题”的逻辑结构, 可以从一个问题细化为多层问题, 而包括问题之间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甚而立体关联等。构建问题体系首先要遵从问题逻辑, 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之间缺乏逻辑关联, 就会出现有知识无问题的现象, 就不能提升知识的有序度, 也就不能激发学员的问题意识, 使之具备“学问”能力。同时, 问题逻辑性的确定可以通过问题推理、问题联系、问题归总等方式来印证, 并考察问题是否具有可深入性和新探寻度。

例如:联合防空作战专题中, 笔者希望通过“XX机场上空的不明飞行物”的案例分析来实现学员多角度、多层次思维能力的锻炼, 增强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的。那么所设置的问题一定体现了知识的递进, 具备有效的问题逻辑, 诸如:问题一:该不明空情产生的可能原因是什么?问题二:面对此次异常空情, 可以采取什么样的防空策略?问题三:从联合作战的角度出发, 作为防空部队的营级指挥员你对相关策略有如何的评价?等等。

3.2 问题层次的划分

任职教育注重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相结合, 尤其是使实践问题深入基础理论、理论问题具有实践说服力, 因此摆正若干具体问题的位置, 区分好问题的层次是构建问题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 即需要将问题体系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类型划分并认清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相互关系。

问题类型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而根据问题的疑问所在以及对问题的不同要求可以将问题分为三类:判断型问题, 即对“是什么”作出判断;说明型问题, 即对“怎么样”作出说明;论证型问题, 即对“为什么”进行论证。这样的分类对于指导学员学会和会学以及会问具有普适意义。当然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还需对其中问题的表达形式及相互转化方面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 同时这些问题类型划分也要与学员对这些问题的认知状况相结合, 才有利于教员有效掌控问题式教学过程, 也才有利于针对性地指导学员掌握问题体系所表达的知识主线。

3.3 问题的设置

在问题体系建构中, 除了以问题逻辑为基础, 明确问题间关系, 还要使问题“抓人”。因此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需要, 不仅有利于学员理解, 又有利于调动学员的感性参与, 这样才能既有问题发现又有问题解答, 最终满足学员的成长需要。问题设置过程中, 在关注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的同时, 还要力求使问题设计和解答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比如:将课程核心问题与现实热点问题相关联或是和部队生动案例相结合等等仍就“联合防空作战”这一专题来说, 在对基层政工班学员授课时, 教学的重心既不是放在它的一般知识“是什么”的介绍上, 也不是细化到具体的战术问题“怎么办”的解决上, 而是要放在部队现状“怎么样”和“为什么”的回答上。然后根据授课内容细化问题, 比如:针对“现阶段, 联合防空作战面临着怎样的态势?为什么?”这一问题可细化为:在现阶段, 全面实施联合防空作战还存在一些难度, 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实施联合防空作战, 会有哪些优势?又存在怎样的制约?等等。在这些问题释疑的基础上, 进而思考“全面实施联合防空作战可以怎么做?”这类更深层次的问题。最后, 在讨论这两类问题的基础上, 根据教员、学员的解答, 教员或者学员都可以随时在前面问题的讨论基础上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 来继续推进问题研究的深入。

4 结语

中学化学问题式教学的应用 篇9

一、中学化学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误区

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还是一门高级别的艺术。 但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对问题设计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如:问题设计等同于学生口头答题;问题设计随意化, 只靠上课随意提出;问题设计过于简单, 学生思考度不够;只关注问题答案, 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中学化学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问题设计是问题式教学的关键所在, 问题的设计水平高低决定了教师教、学生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并且在解决完问题后充满成功的喜悦感, 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下面笔者谈谈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些策略。

1.递进式问题

化学知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对学生有不同要求。 随着知识掌握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探讨, 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比如盐类的水解教学可设计问题:①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置换出红色的铜吗? ②钠分别在纯水和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速率相同吗?为什么? 第一个问题通过实验, 学生很容易得出:钠投入硫酸铜溶液, 先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继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钠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速率更快, 原因是硫酸铜溶液氢离子浓度大, 实质是铜离子促进水的电离, 从而引出盐类水解的概念。

在沉淀溶解平衡教学中可设计问题:①已知Ag SCN难溶于水, 那么它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若能溶解如何证明?②如何证明AgSCN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学生已掌握AgSCN是强电解质, 若能溶解, 则可以在Ag SCN的饱和溶液中检验出Ag+或SCN—。这时可继续追问:饱和溶液中Ag+和SCN—的浓度大吗?检验何种离子更佳?学生思维被激发, AgSCN难溶于水, 饱和溶液中Ag+和SCN—的浓度很小, 铁离子与SCN—反应很灵敏, 检验SCN—更佳。顺理成章, 学生推断出在AgSCN的饱和溶液中先滴加氯化铁溶液, 再滴加浓硝酸银溶液。若溶液先变红再消失, 则说明存在。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 自然而然地引出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从而形成了激发兴趣、设置疑问、诱引思考、开启智慧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实验式问题

著名化学家傅鹰曾说:“化学是实验科学, 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最能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恰当的实验问题, 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氯水的成分探究实验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①氯气可以贮存在钢瓶中, 如果运输过程中钢瓶发生泄漏, 为什么消防员可用水处理? ②在装有氯气的塑料矿泉水中加水振荡, 溶液呈什么颜色? 该成分是什么?③在氯气的水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若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存在什么微粒? ④在氯气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 溶液变红, 说明存在什么微粒? 红色很快褪去, 说明存在什么微粒? 针对问题, 学生通过实验可一一得出氯水的成分有:氯气盐酸和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苯酚的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 ①往苯酚悬浊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观察到悬浊液变澄清, 说明苯酚表现什么性质?②苯酚是强酸性还是弱酸性? 请设计实验方案。

3.定性思维式问题

定性思维就是在认识对象时首先就对事物的性质进行确定, 从而把事物确定的属性确定下来, 看做是不能再改变的, 而不管量的情况, 这往往就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 在解决化学问题时不可避免存在思维定势。 为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 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问题。 ①反应达到平衡, 往溶液中加入固体KCl, 平衡会移动吗? 学生根据加入固体KCl, 增大了产物KCl的浓度,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忽略了KCl实质是未参与反应对平衡不影响。 ②往含Cl-和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 先有什么沉淀析出 (已知Ksp (Ag Cl) >Ksp (Ag I) ) ?学生由Ksp (Ag Cl) >Ksp (Ag I) 很快得出先有更难溶电解质Ag I析出, 却未考虑C-和I-的浓度大小会影响沉淀析出顺序。 ③ 已知常温某溶液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10-13mol∕l , 该溶液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 学生由常温时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 可知氢氧根浓度为0.1 mol∕l, 得出溶液是酸溶液。 学生没有从纯水电离的实质出发:纯水常温下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均为1×10-7mol∕l, 现溶液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减小为1×10-13mol∕l, 酸或碱的存在都能抑制水的电离, 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

4.课堂生成式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 用辩证的思维去看问题, 推陈出新, 需要相当的勇气和创造性的想象力, 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教师上课前备课使得教学有预设, 但教师也要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 在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中, 根据课本提供的 《活动与探究》 学生得出达到平衡状态,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生成物H+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加氢氧化钠减小生成物H+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此时有积极参与课堂的同学提出:①怎样保证加入的硝酸能增大体系中H+的浓度;②若往溶液中加水稀释, 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 这两个问题一提出, 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激情。 通过解决课堂新生成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将更深刻、更灵敏, 同时有了出乎意料的体验和收获。

问题式英语教学及其设计 篇10

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学科, 外语教学法一直受到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问题式英语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由书本知识到课堂讲授的固定模式, 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 跳出单纯的课文解读, 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 构建开放的互动课堂,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探索与思考。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思路, 它将学习融入生动而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问题, 从而习得问题背后隐藏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式教学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师设计并直接提出问题, 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指导和答疑;二是教师设计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三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问题的创设,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师生互动讨论, 总结和反思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问题设计的质量对问题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 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要能切中课文的关键点和主要内容, 使学生能通过问题的回答就能实现对文章大意的把握;其次, 设计的问题要有全面性, 能保证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思考, 使不同水平和类型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三, 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能唤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积极思维, 使他们能全身心地参与教学互动。

问题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既可以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且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问题设计。问题提出的时间也可以不拘一格, 可以在课程结束前一天就将问题告之学生, 同时要求他们通过课文预习和学习讨论等形式进行问题回答的准备, 也可以由教师事先准备问题, 以组为单位分发给学生进行讨论。问题的数量要适中, 一篇课文一般以4到5个问题为宜,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问题的提问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 既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 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 或是学生互问互答等。

二、问题式英语教学的设计

问题式教学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方面, 教师必须钻研教材, 熟悉教学内容, 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习惯, 深入领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思路,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另一方面, 教师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全面改革, 改变陈旧的传统教学观念, 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重拾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 改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从而达到让学生既学到知识, 又增强能力的目的。

1. 针对语言点设计问题

首先, 在对学生进行词汇、短语等语言知识的讲授过程中, 通过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看课文英语注释和汉语解释的同时, 预测教材编写者设计这些语言材料的意图。如某一词汇除了要表达具体的语言意义外, 还有什么其他的思想内涵, 从而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之后, 教师可以对新单元的导入部分进行粗略描述后, 引导学生将刚学过的词汇和短语再次进行联想与预测, 同时尝试预想所学课文将会呈现的内容。教师可以将从课文中提炼出来而且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线索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口头或板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所学内容, 引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使他们能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 尝试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或者通过自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创造性地回答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并在课堂上提交学生讨论, 在保证问题质量的同时注意精心安排好讨论的过程, 根据班级情况科学分组, 规范讨论程序, 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讨论中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讨论时间和时机要适当。讨论组成员需要向组长阐释自己的观点, 组长则负责记录各成员的陈述要点, 并进行适当整合, 准备下一步的成果汇报。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全程参与, 专心倾听, 适当引导, 客观评价。

3. 成果汇报与结果讨论

此阶段可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主要观点, 同时持不同观点的其他同学提出反驳的观点和论据, 组长和组员都可以参与辩论。活跃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环境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也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最后是教师的总结和点评。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模拟面试, 为他们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知识于具体实践的机会。每个小组可以推荐一名学生为面试官, 组内其他学生则充当面试者。面试的材料最好以课文内容为依托, 学生根据课文剧本扮演不同的角色, 面试官提出的问题应不少于3个。为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各组准备的问题要向其他组保密, 然后由各组轮流上台向全班同学进行现场表演。在这种活泼愉快的环境中, 学生很轻松地就学到了英语知识, 他们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此过程中始终担任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的角色。

4. 自由陈述观点

为使更多的学生有公平参与发言的机会, 确保大多数的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受锻炼的权利, 此环节是十分必要的。在每次活动中, 可以预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 鼓励更多的同学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精彩的发言往往可以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泼而生动, 即使少数学生来不及发言, 他们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获益良多。

三、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

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 做到随时把握学生参与课堂问题的动态, 并主动征求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计划告知学生, 使学生在观点上与教师形成共识, 并在行动上保持一致, 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

2. 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多鼓励, 慎批评。在面对全班同学向个别学生提问的情况下, 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要通过口头和身体语言作出及时回应, 对那些所回答问题质量较高的学生要特别加以表扬, 对平时较少回答问题但本次却能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是要不吝赞扬。

3. 问题的启发性和开放性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问题的提出要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他们紧随问题的思路, 并能触类旁通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全面的结论。问题式教学的开放性则在于能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每一个问题并不只有惟一的一个答案, 有些问题可能会有几种或者多种结论,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组织学生对不同的结论进行积极的讨论。

4. 教师的语言艺术

英语作为一门学习语言的学科, 尤其要求教师在课堂语言的运用上要合理得体, 在问题的设计和参与问题讨论的环节上, 除了要体现知识性和启发性外, 语气上要尽量做到风趣幽默、和蔼可亲, 语速要适中, 语调要有起伏。这样,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促使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开口, 积极参与到问题式教学过程中来。

问题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把学生当作单纯的承载知识的容器、英语只是被当作纯知识教与学的教学观。通过问题的创设,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互动活动中培养了语言知识和技能, 情境模拟的教学方式让师生在贴近真实生活和自身实际的活动中实现了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 让知识学以致用, 同时也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基于问题的互动讨论过程中,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配合, 语言学习从最初的目标语的知晓到最终的交流目的的自然过渡得以顺利实现, 教与学融为一体并协调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过程得到优化, 师生在共同体验、互动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分享学习的愉悦, 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然,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成效都需要接受实践的不断检验。问题式教学的实际应用不能生搬硬套, 走向教条化的教学模式, 它必须因内容、时间、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异,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这样才能使得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实现其应有的成效,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月.英语互动教学中的提问策略.教学与管理, 2011 (1) .

[2]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外语界, 2001 (2) .

[3]刘晓树.大学英语“问题教学法”模式研究.中国校外教育, 2011 (4) .

问题式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式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26-01

众所周知,问题是质疑的结果,同时也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是如此,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在课堂上积极采用问题式教学,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恰恰迎合了这一点,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教师要深刻把握问题教学内涵,巧妙进行问题设计

1.问题设计要具针对性和重点性

要想使问题设计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重点性,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和基础、教学重点内容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要经过深思熟虑,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甚至可以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课文《微笑》时,由于此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微笑的美丽和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可围绕此展开,请同学思考并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微笑”的理解及其所能产生的力量”,这样针对性较强的问题不但准确把握了文章核心,还有效增强了学生思考的实效性,使之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问题设计要具启发性

问题设计要具启发性,这是新课标一直倡导和要求的,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可以有效启迪学生思维,可以诱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领悟到新的知识和内涵,总之启发性问题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贴近素质教育,更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比如在学完《落花生》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精心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许地山先生以落花生喻人,你对落花生有什么认识和感受”,此问题很好地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不但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还能使之学习懂得一些现实的道理,可谓一举多得,益处良多。

3.问题设计形式要具多样性

多样化的课堂提问形式和问题形式,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在实际课堂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变化的提出问题,在问题设计形式上也尽量新颖、多变,以此激发学生思考欲望和热情。

二、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

1.教师要努力营造问题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

良好的问题教学氛围,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的关键所在,所谓有效质疑,通常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有效,具体来讲就是问题式教学要达到其预期目的,要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来掌握更多的知识;一方面是质疑,简而言之就是问题式教学不仅仅是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说出自己的困惑所在。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呢,建议教师可着重抓住以下两个关键点,首先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巧设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热情,比如在学习课文《太阳的话》时,教师可以直接开门见山的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认为,太阳会说话吗?”相信问题一经提出,势必可以有效激起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热情,进而带着“太阳怎么会说话”、“太阳能说什么话”等问题投入对新课文的学习之中;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一些重点情境、词句等,比如课文《挑山工》中有对挑山工如何挑担的细致描写,教师可紧抓这一关键环节,请学生对挑山工的劳动状况和劳动方式做出讨论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问题式教学情境,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更深层面去理解和把握人物个性。当然除此之外,还建议教师尝试采用其它引导性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质疑,以此培养他们质疑的精神和习惯。

2.教师要秉持民主的精神使学生敢于发问

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敢主动向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比如会担心自己所提问题太简单,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又或者会想自己所提问题与今天上课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会不会受到老师批评,还有学生是由于本身性格容易紧张害羞所以不敢提问题,种种因素导致学生最终在问题提问面前望而却步,因此积极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秉持温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思想和观点,对学生所提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力争最大限度的使之获得心理的安全感,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习惯。

三、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作出积极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做出持之以恒的坚持,就一定可以达到这一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勇. 试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模式构建[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06期

[2]董荣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新课程(教研) 2010年03期

高中英语问题式教学初探 篇12

一、问题式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问题式教学主要是以不断的提问、思考和解决,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互动,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形式。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巨大的特点,并非是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进行解答如此简单。其包括由学生提问,教师给予解答, 也包括由师生进行互问互答,一起参与。问题式教学可以将语言应用的基本理论转化成实际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作精神。提问在课堂中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问为学习的策略;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问则是教学技能。

(一)问题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强调应以学生为主导地位, 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完成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从多个环节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课堂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原则等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利用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论讲解,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不仅造成了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减少,而且还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计必须是将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核心,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英语能力相适应,问题的评价必须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实施。

(二)提升英语教师对课堂的支配能力

在问题式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以便能够更好的掌握英语课的重点难点, 精心的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问题设计中要注意所有问题都必须具有针对性,可以完成对英语知识重点的突出讲解,防止由于设计的不全面或者是问题不具针对性而造成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的负面影响。

(三)促进英语教师的引导作用

问题式教学可以提高英语课堂启发的效果,有效的促进英语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可以将英语知识点与学生学习相联系。学生如果对某些知识点产生了疑问或者不解,教师可以在另一个层面上设置疑问,对其进行引导性讲解,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特征。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把握好学生学习所需的趣味性与启发性特点,以便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兼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成功完成英语教学的目标。

二、问题式教学应用的措施

(一)设计科学问题,拓展思维能力

在问题的设计上,应该尽最大可能的贴近生活,这样便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如果问题乏味无趣,也就会导致学生没有了积极性。 教师在提问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与所学的知识相关,还要兼顾到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提出一些具有艺术构思的问题, 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将话语进行拓展性、变相性的提问,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精力来学习英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二)设计合理问题,做到恰到好处

教师在提问设计上应该掌握技巧,不仅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扩充。问题所涉及多个方面的角度, 可以激励学生无限的潜能,最终的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异。问题的应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新鲜感,以便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问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提问和解决的形式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问题。在提问时,设置的深度应该由浅至难,依次增加难度,每个问题之间应该有必然的关联性,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答案中巩固所学知识,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问的设置还应该注意到全面性,应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不同的能力进行不同的提问,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成功的表现自己,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另外,问题的设置还要注意到精度,直接切入重点,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

(三)采纳近体原则,激发学生隐性潜能

近体原则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时间近体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潮流,不断更新和丰富材料, 与当时社会的主要事件融入到一起;空间近体要求教师把问题与当地的事件相结合,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心理近体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一些学生所关心的话题,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同; 活动近体是要求教师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和一些实践的机会, 让同学们进行互动学习,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从实际中理解理论上的知识。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模式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改善。问题式教学已经作为课堂教学被广泛应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问在课堂中成为主线,问题式教学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导地位进行转换,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支配能力,促进英语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问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提高教师本身的知识体系。

上一篇:家庭生理监护仪下一篇:大学生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