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对外汉语

2024-09-20

根本对外汉语(通用8篇)

根本对外汉语 篇1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

语言在本质上是口头的。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书面语言的产生远远落后于口头语言,它最初只是以文字形式对口头语言的记录。书面语言产生以后虽然也有自身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且反过来影响口头语言,但是书面语言毕竟不能脱离口头语言。况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掌握书面语言。有些民族至今还没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就更谈不上掌握书面语言;即使有很发达的书面语言的民族,有的还有大量的文盲,文盲不等于没有语言,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有的只学习口头语言,不学习书面语言,或者以学习口头语言为主,把学习书面语言放在次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在讨论语言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着眼于口头语言。

因为语言在本质上是口头的,所以可以说语言都是以声音表示意义的。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从语言的角度说,不存在没有声音的意义,也不存在不包含意义的声音,不包含意义的声音对语言毫无价值。在语言形成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声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并没有客观必然性,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在共同的劳动、生活和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旦约定俗成,就成为相对稳定的形式,任何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所谓相对稳的形式,就是在语言发展的一定的阶段上,一定的意义要用一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声音八代表—定的意义,声音和意义之间有固定的对应关系。

无论是词还是句子,都是一定的语音和一定的意义的结合,都是音义结合体。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音和义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了语音,意义就无从表达,离开了意义,语音就无以依附。音和义又是一一对应的,一定的意义只能用与其相对应的语音形式来表示,决不能任意用别的语音形式宋代替。所以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这里所说的音和义的—一对应,指的是一定的“音”总有一定的“义”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并不是说一个“音”只能和一个“义”相对应。实际上,“音”和“义”之间往往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个“音”往往表示多个“义”,一个“义”往往可以用多个“音”表示。例如“同音词”和“多义词”都是“一对多”。当然,这些也都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任意的。“音”和“义”的这种“一对多”的关系反映厂语言蛇概括性特征和节约性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词和句子虽然都表示一定的意义,但是词只能表示概念(词义),而句子所表示的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上面例子中的“wǒ,hē,chá”这三个词所表示的部是具体的概念,而“wǒ hē chá。”这个句子所表示的是这三个慨念之间的关系,所以词和句子所表示的意义属于不同层面上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词所表示的意义叫做“同义”,把同以上的语言单位所表示的意义叫做“语义”。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的组织方式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广义的音父结合也包括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结合。这里所说的形式结构,指的是词与词的结合形式和词与词结合后的语音形式。

词与词的结合形式就是一个词组或句子由哪些词组成,什么词在前,什么词在后。词是一种音义结合体,因此词与词的结合也包括词与词的语音形式的结合。但是词与词结合后的语音形式并不是词与词的语音形式的简单加合。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语言的语音形式除了词的语音形式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句调和句子中的逻辑重音。

句调是句子的主要标志。带有句调的言语现象哪怕只用了一个词,也是一个句子;不带句调的言语现象无论由多少词组成也不是句子。

逻辑重音用于区别句子的意义,突出句子的信息焦点。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由同样的词组成的句子,如果逻辑重音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往往不同。例如“wǒ hē chá。”这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逻辑重音,逻辑重音不同,句子的信息焦点也不同。如果逻辑重音在wǒ,回答的问题是“谁喝茶?如果逻辑重音在hē,回答的问题是“你喝不喝茶?”如果逻辑重音在chá,回答的问题是“你喝什么?”又如在“我去上海。”这个句子中,如果逻辑重音在“我”,回答的问题是“谁去上海”;如果逻辑重音在“去”,回答的问题是“你去不去上海?”;如果逻辑重音在“上海”,回答的问题是“你去哪儿?”。可见,逻辑重音所在,也就是句子的信息焦点所在。

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形式结构不同,语义关系也不同。例如.“wǒ hē chá。”这个句子的语义结构是“施一动一受”;“chá wǒ hē。”这个句子的语义结构是“受一施一动”。这说明,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是一一对应的,一定的语义结构要用一定的形式结构来表示,一定的形式结构只能表示一定的语义结构,这就是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结合,也可以说是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统一。我们说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是一一对应的,指的是一种形式结构必然有与其相对应的语义结构,一种语义结构必然有与其相对应的形式结构。而不是说一种形式结构只能有一种语义结构与它相对应,—种语义结构只能有一种形式结构与它相对应。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实际上,就象“音”和“义”的关系往往是“—对多”的关系一样,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也常常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说,一种形式结构有可能表示多种语义结构,一种语义结构也可以用多种形式结构来表示。例如,“考物理、考大学、考研究生、考老师”等,形式结构相同,语义结构却不同。“因为交通不方便,所以我们不常常见面。”“交通不方便,我们不经常见面。”形式结构不同,语义结构却一样。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这种“—对多”的关系反映了语法的概括性特征和语言的节约性原则。

根本对外汉语 篇2

一、县支行对外履职的社会重要性

近年来,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县支行的对外职能有所弱化, 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和贡献程度有所减弱, 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导致县支行的处境内外受困, 引起社会争议和倍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这恰巧说明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县支行, 县支行在地方经济金融发展中具有其独特的特殊性, 这种管理与服务并存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县支行的社会地位。2009年10月人民银行总行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县 (市) 支行建设的意见》, 明确指出了加强县支行建设的重要性, 明确规定了县支行要重点履行好货币政策执行、支付清算、经理国库、货币发行与流通管理、外汇管理等一系列职责, 这些工作职责决定了县支行对外履职的社会重要性, 也是基层人民银行立足县域、发挥作用、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所在。

(一)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也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可以说, 县域经济发展快慢、发展质量高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改善直接决定着整个经济发展的走向, 从这个意义上讲, 县支行的存在和对外履职作用的发挥, 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 更是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没有县支行的直接参与, 县域经济金融的和谐发展就会受阻, 县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就会大打折扣, 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就会削弱。

(二) 落实县域货币政策的需要

县支行作为中央银行的神经末梢, 承担着执行货币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的今天, 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 要在县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关键在于县支行货币政策传导职能作用的发挥, 这是县支行对外履职的“命根子”。如何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扶贫开发、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不仅为县支行对外履职提供了广阔空间, 更对县支行对外履职特别是货币政策执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 改善县域金融服务的需要

改善县域金融服务是县域金融的共同社会责任。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管理者, 县支行承担着县域支付清算、经理国库、账户管理、征信管理、人民币管理、反洗钱管理、金融知识普及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以及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等职责, 这些职责一方面为商业银行和社会经济活动开展提供运行平台, 另一方面又要为整个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后台服务和技术支撑。因此, 改善县域金融服务质量,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就必须强化县级支行的对外履职作用, 使其在改善县域金融服务中提升基层央行的渗透力。

(四) 维护县域金融市场稳定的需要

县域金融稳定事关区域金融安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主客观因素, 当前县域金融稳定安全值得广泛关注, 鉴于人民银行特殊的独立性, 县域金融市场秩序维护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管理需要县支行发挥主导作用, 毕竟县域金融运行监测、金融风险评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处置金融风险和突发性金融事件, 是县支行的法定职责。同时, 这些工作是地方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难以承担和独立完成的, 因此, 维护县域金融稳定, 确保系统金融安全, 需要县支行统筹处理好各种关系, 全方位强化对外职责履行。

(五) 推进县域金融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由于监管部门派出机构上收, 目前县支行作为县域金融的唯一监督管理机构, 承担着推动县域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责任。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金融体制改革急需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急需创新的关键时期, 需要县支行发挥引领推动作用, 主动加强地方金融事务协调, 积极运用金融手段促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1二年、县第支8行期对外中履旬职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第453期) Times由于监管职能的分离, 目前县支行普遍存在货币政策传导不够顺畅、职能定位不够清晰、履职重点不够突出、内设机构设置不够科学、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等诸多问题, 很大程度制约和影响了县支行对外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 职能定位不明———对外履职方向难寻

《人民银行法》没有对县支行在地方的职能定位作出明确规定, 地方党政也未对县支行的地位作用作出具体规定和提出特别要求, 加之银监分设后, 对县支行去留存在多种“传言”, 县支行人心不稳, 工作找不到方向, 失去前进动力, 显得无奈和茫然, 极大地挫伤了县支行对外履职积极性。虽然2009年人总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县 (市) 支行建设的意见》, 明确提出要按照“定位清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转协调”的总体要求推进县支行的改革发展, 要求县支行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明确了县支行在系统内的定位。但在外部, 县支行的定位并不清晰, 从地方政府来说, 对县支行在地方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相关明确的社会定位, 对县支行是否参与地方事务并无明文要求, 致使县支行难以准确定位履职方向。县支行在运用金融手段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事务上, 作为或不作为, 主动或不主动, 工作力度大一点或少一点, 很大程度取决于县支行“一把手”的个人履职态度, 若认识到位并高度重视, 就能找到履职的方向和重点, 对外履职作用发挥就会拓宽, 工作的措施和效果就会明显, 就能得到地方党政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同;若抱着消极的态度, 不想多操心, 不想过多融入, 视野短浅, 只专注于县支行的一些传统业务和基础服务, 这样, 地方党政对县支行的重视程度就会减弱, 县支行对外履职作用就会被边缘化。因此, 县支行要在对外履职中有所作为, 除职责明确和定位科学外, 还要找准方向, 争取主动, 抓住重点, 努力改变现有的工作状态和创新履职手段。

(二) 工作机制不灵———对外履职作用弱化

就当前县支行对外履职而言, 由于各种关系未能从根本上理清和理顺, 导致内外工作机制不协调、不衔接、不灵活, 加之缺乏必要的行政权力和履职手段, 对县域金融机构的控制力减弱, 对外履职的作用也被相应弱化。一是窗口指导的影响力下降。县支行贯彻执行信贷政策的手段单一, 督导县域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信贷支持, 主要是通过窗口指导, 没有一些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手段作为支撑, 而窗口指导的约束力很弱, 商业银行可执行也可不执行, 完全取决于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 最终导致县支行货币信贷政策传导的执行力“落空”和“失效”, 难以发挥应有的窗口指导作用;二是对外履职信息支撑不够。县支行对外履职要有作为, 信息沟通和共享很重要, 需要全面的经济金融监测信息体系作为支撑, 而当前县支行未建立全面的信息体系反馈制度, 未形成稳定长效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反馈机制, 各方面的信息支持与履职需要不匹配, 使得县支行对外履职难度加大;三是对外协调功能偏平化。由于县支行相关工作需要与地方政府、相关经济综合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甚至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和支持配合, 但由于工作机制不顺畅, 县支行的协调工作被无形偏平化, 很多沟通协调显得无奈和尴尬, 加之有些工作超出了县支行的职责任范畴, 明知不为而为之, 无疑增加了县支行的履职成本, 相应也限制了县支行职能作用的发挥;四是行政管理能力弱化。“有权的话”才管用, 而县支行在监管职能分离后, 由于依法行政改革需要, 上级行上收了部分职责权限, 如反洗钱管理, 县支行只有调查权而无处罚权等, 导致商业银行“高位”推动的多, 工作中不论什么可直接请求上级行协助解决, 不与县支行直接打“交道”, 使得县支行对县域金融体系的主导功能弱化, 难以激励约束县域金融机构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人民银行的管理职责。

(三) 服务功能不强———对外履职形象下滑

提供金融服务本是县支行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 但由于金融改金融Finance NO.8, 2011 (CumulativetyNO.453) 革的需要, 县支行的一些工作和服务被上收和撤销, 加之近年来业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致使县支行逐步远离社会、远离公众,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县支行对外履职的社会形象。一是部分县支行发行库撤销降低了社会对县支行的功能评价。货币发行业务作为县支行的重要业务, 发行库的撤销无疑分割了县支行与县域金融的密切联系, 县支行无法迅速准确掌握县域货币流通的情况, 对辖内金融机构现金投放回笼起不到很好的监测作用, 对县辖现金预测指导性作用不强,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大额现金支取很难得到及时性的满足, 流通中的残损人民币回收渠道不畅, 使得小面额人民币供应不足、市场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较差, 这是当前县域经济金融发展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 也是地方党政、金融机构、政府职能部门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定程度削弱了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人民银行的认同感与支持力度;二是金融统计数据采集和反馈滞缓降低了社会对县支行的服务评价。作为法定职责, 金融统计数据用途非常广, 上级行、地方党政、金融机构都需要且时间性要求极强, 但由于统计标准化需要, 县域部分金融机构统计数据权限部分上收, 数据采集渠道不同, 县支行采集数据信息难度加大, 金融统计信息系统中间环节增多, 县支行的金融统计数据经常在月中旬才能出来, 与地方政府、统计部门、各金融机构需在月上旬利用等及时需要相矛盾, 难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致使社会对县支行履职能力产生质疑, 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县支行的履职形象;三是对外基础金融服务覆盖深度不够降低了社会对县支行的履职评价。县支行肩负着经理国库、支付结算、反假币、征信、反洗钱、账户管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等涉及社会公众的基础金融服务, 这些服务完全是基础性、大众性的, 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商业银行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但就目前而言, 由于受来自政策、体制、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外界配合等因素影响, 县支行在开展这些基础金融服务时, 工作推动难度大、阻力多、速度慢, 且有些基础服务被人为边缘化, 致使县支行所提供的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深度不够, 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老百姓需求增加的需要, 地方党政、金融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对县支行或多或少有些意见、有些看法, 对县支行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态度产生怀疑, 很大程度削弱了县支行在地方的话语权和履职形象。

(四) 队伍素质不高———对外履职深度受阻

当前, 县支行普遍存在人员相对不足、干部队伍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型人才和专家型业务骨干紧缺等问题, 严重制约着县支行对外履职的延伸和拓展。一是履职视野短。由于员工学识水平偏低, 知识结构不合理, 半路出家的人较多, 致使工作中打不开思路, 履职视角不宽, 只能盯住简单的、容易的、内部的、肤浅的, 很难独立完成对县支行对外履职有支撑的重要工作;二是履职技能低。在县支行履行调查研究、反洗钱、征信等对外职责中, 由于缺乏系统的业务检查培训, 导致业务检查深度不够、质量不高, 对外检查职责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三是履职适应性差。由于县支行多年不进人, 员工年龄普遍偏大, 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畏难情绪重, 对岗位的适应性较弱, 学习进取意识、干事创业热情也随着不断增长的年龄而逐渐消退,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队伍的朝气和活力, 致使县支行对外履职难以适应高质量的工作需求;四是履职深度浅。由于缺乏县支行履职必需的金融管理人才, 在履行货币信贷、金融稳定、调查研究、金融统计、征信等职责过程中, 上级要求和社会期望很高, 但从实际情况看, 一般员工只能从事好对报表和报告的简单分析, 其综合分析水平、对外协调能力和进一步推动工作难以突破, 加之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和深入推动, 实际收到的效果不能达到上级工作要求, 更不能满足社会服务需要。同时, 对县支行“小而全、作而为”的管理观念依然存在, 受机构、人员、职责、机制的多重制约, 在对外职责履行上, 由于内部制度刚性要求强, 员工很难走出去搞调研、搞检查、搞创新、搞协调、搞指2011年第8期中旬刊 (总第453期) 时代Times F导, 导致县支行与金融服务对象联系不够紧密, 对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难以发现和把握,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创新少, 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较多, 工作抓手和服务水平跟不上, 使得县支行在地方的影响力和社会声誉受到“冷眼”相对, 这值得深思和重视。

三、加强县支行对外履职能力建设的思路及建议

加强县支行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其对外履职应立足于“专而精、小而有为”的职能定位, 摒弃“小而全、多而不为”的旧思维, 坚持职能定位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金融管理与金融稳定相协调、改善金融服务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原则, 把县支行建设成“在辖内金融机构有权威、在地方政府有地位、在县域经济金融发展中有作为”的金融管理者, 在县域经济金融发展中发挥“服务、主导、推动、维护”的职能作用, 充分体现县支行对外履职的社会价值。

(一) 准确定位职责, 为县支行对外履职提供法律保障

系统内, 上级行要根据《人民银行法》的相关职能规定, 结合总行的“三定”方案, 分类别、分层次对县支行的职能职责与社会定位作出明确规定, 为县支行的对外履职指引方向, 使县支行在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职责中找到工作着力点、找到履职重点、找到履职动力, 打通“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 从政策法律层面为县支行强化履职硬手段、健全履职硬措施提供有效支撑, 努力为县支行发挥神经末梢作用创造条件;系统外, 自上而下推动各级党政以某种特定的形式明确县支行在整个县域经济中的职责定位, 具体明确县支行在地方党政的位置、在地方金融事务协调中的主导作用, 理顺县支行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与监管部门的合作关系、与金融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关系, 使县支行对外履职“名正言顺”, 在缺少具体监管权这把“尚方宝剑”时仍能顺畅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真正增强县支行的社会服务功能, 促进县支行畅通无阻地发挥金融助推作用。

(二) 建立实用平台, 为县支行对外履职提供机制保障

县支行要结合自身履职和定位实际, 把握好对外履职分寸, 不能独立做的要学会“借力”, 能推动的要懂得“给力”, 能自己干的要主动“发力”、需要共同完成的要“合力”, 充分利用上级行的资源优势和协调作用, 积极主动加强与地方党政、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监管部门的工作沟通, 从自身履职需要的角度, 以某种特定方式和独特模式, 与地方党政建立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 与政府、监管部门、司法部门和金融机构建立县域金融协作机制, 与金融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如县域金融统计联席会议制度、银行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反假币联席会议制度、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金融服务及产品创新推进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 这种工作机制是硬规定、具有强制性, 县支行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自主无条件动用, 使其成为县支行对外履职的“绿卡”和“通道”, 减少县支行对外履职的阻力和障碍, 全面理顺县支行对外履职的关系, 真正营造县支行对外履职的良好工作环境。

(三) 构筑有效载体, 为县支行对外履职提供支撑保障

对外履职需要有效的载体作为支撑, 没有载体工作无法开展。就县支行对外履职而言, 要突出货币政策执行和窗口指导这条主线, 要紧紧围绕管理与服务需要, 有选择性地构筑履职载体。一是健全“会议”载体。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并建立健全定期金融联席会议、季度金融运行分析会、银政企项目推介会、专题工作座谈会等各种有效工作载体, 这是县支行加强与社会各方面沟通交流最直接的形式, 也是外界了解人民银行的有效方式, 更是研究工作、增进情感、促进相互信任的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 需要更加关注载体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二是强化“对话”载体。县支行要增强主动沟通对话意识, 着力强化县支行与地方党政、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相关职能献策, 最大限度争取地方党政支持, 增强县支行在地方经济决策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三是健全“对接”载体。积极构建和完善经济金融对接机制, 重点加强县支行在对接中的桥梁作用, 不断创新银政、银企对接形式、对接平台和对接机制, 增强县支行在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中的话语权影响力, 进而促进县域金融资源得到更为优质高效的配置;四是完善“通报”载体。积极建立货币政策执行情况通报制度, 定期向县委政府、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以特定形式通报县域金融运行情况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变直接窗口指导为间接政策指导, 形成货币政策传导的合力, 以此促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高度协调和紧密结合, 进而在其中更好地发挥好县支行的协调引导作用。

(四) 完善基础服务, 为县支行对外履职提供服务保障

县支行对外履职需要强有力的基础服务作支撑。就当前而言, 县支行在对外履职中要重点强化与其直接相关基础服务。一是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要, 不断完善支付清算系统, 提高支付清算效率, 加强社会资金周转, 通过实施账户管理、推广运用各种结算工具, 保证资金汇划畅通, 全方位为社会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服务;二是认真履行货币发行职责, 加强人民币发行和流通管理, 改进现金供给方式, 确保现金供应充足, 全面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现金的合理需要;三是积极拓宽国库服务领域, 大力创新国库服务方式, 主动探索开办新型国库服务品种, 加速国库资金运转效率, 多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国库的改革发展方向, 努力为政府把好关, 理好财, 切实提高县支行的国库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四是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着力点, 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加强纵向横向联系, 认真做好征信查询服务和贷款卡年审发证工作, 努力为单位、个人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五是针对征信、统计、账户、货币金银等业务系统当前运行中网速过慢、征信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切实加强县支行对外服务系统建设, 重点研究解决业务系统的重复建设以及各系统之间的不兼容问题, 使业务操作、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适应计算机的高速运转和多功能的优势, 促进县支行对外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切实树立县支行的良好服务形象。

(五) 统筹整合资源, 为县支行对外履职提供后勤保障

针对当前县支行对外履职中存在人才短缺、不能深度推动工作的突出问题, 县支行要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情况下, 统筹整合好现有的人力资源, 采取培训、激励等措施,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尽可能激发整体活力, 切实为对外履职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对县支行人员规模、结构进行统筹考虑, 分类指导。就上级行来说, 上级行应对县支行进人有一定的倾斜, 适当增配人员, 逐步改善县支行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就县支行本身来说, 要根据业务规范化管理需要, 重点强化员工业务培训, 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 可参照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式, 整合一些系统岗位, 科学设置内部业务岗位, 使县支行能更有效地对外履职, 不至于受限内部制约;二是改变县支行“小而全”的工作管理模式, 尽量为县支行“瘦身”和“减负”。按照人总行的加强县支行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 上级行在分配工作任务等方面统筹考虑, 不能“一刀切”, 要区别对待, 根据人员实际情况分层次向县支行下达任务, 切实做到因地制宜、一行一策、实用有效, 通过改变工作方式和整合有效资源, 尽可能减少县支行重复劳动和资源耗费, 从而使县支行能盘活存量, 释放人力资源, 有精力去开展一些诸如对外监督检查、金融知识普及、金融事务协调处理等必要的对外履职, 切实提高县支行的整体履职水平, 促进县域经济金融和谐健康发展。

摘要:自2003年人民银行监管职能调整分设以来, 县级人民银行的去留问题和履职重点一直倍受社会关注, 在过去几年的转型期, 县级人民银行围绕中心, 立足实际, 务实地履行着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相关职责, 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体现了一级组织在县域经济金融发展中的地位和社会价值。2009年10月, 人民银行总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县 (市) 支行建设的意见, 明确了不仅要保留县级人民银行而且要加强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政策措施, 为县级人民银行职责定位指明了方向, 是加强县级人民银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必将为县级人民银行支行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历史契机。如何推动县级人民银行的改革发展、更好履行好职责、有效发挥好职能作用, 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研究课题, 也是基层央行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立足基层, 结合实际, 运用发展的眼光, 从对外履职的角度就县级人民银行整体职能作用的发挥进行研究分析, 进而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以推动县级人民银行改革顺应县域经济金融发展需要。

根本对外汉语 篇3

【关 键 词】对外汉语;教师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01-02

近年来,中国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实力为汉语走向世界创设了有利条件。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我国原有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目前庞大的需求量,因此许多非专业教师也加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行列。但是人们目前对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的认识仍有很多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能说上一口普通话的中国人就可以从事这个职业,尤其是许多非专业教师对该职业也缺乏应有的认识。殊不知,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教学,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保障对外汉语教学持续高效的发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素质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促教学

优化知识结构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但任何学科、专业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门学科、专业之间彼此互相渗透、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时俱进,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迁移、整合是必需的。

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有人文学科的基本素质,除掌握对外汉语专业本体知识以外,还要掌握有关平行学科的基础知识,在纵横交错的知识网中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框架,注重加深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的学习。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量的膨胀激增,加快了知识更新速度,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钻研,不断调整已有的知识结构。

对外汉语教师在具备语言本体知识这个教学基础上,还必须具备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主要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尤显重要。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对于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尤其教学对象又是非中国本土文化下成长的特殊群体,留学生来自于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背景。其个体差异也相当大,对外汉语教师如果缺乏教学经验,势必造成教学中知识信息的误解。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实践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外语不仅可以增加教师同留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它可以帮助对外汉语教师进行汉语同外语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从而实现教学中知识正迁移的有效引导,负迁移某种程度的避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师凭借掌握的外语,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学生,同时也能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因情因境地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性教学。

(二)夯实专业知识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各要素的知识和言语技能两个方面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语言各要素的教学主要是语音、词汇、语法几大方面的教学;言语技能教学则主要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很多留学生都是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所以要求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专业基础知识必须扎实、准确无误。

语音学习是汉语学习的起点,对外汉语教师准确的发音、正确的语音知识、标准的普通话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纠正学生语音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提供了有力保障。汉语是一种有质感的美丽语言,词汇丰富、义项颇多、语义复杂,语用功能差异巨大,承载的文化内涵深厚,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充分灵活地掌握汉语词汇知识,才能具备有效迅速解释词义、辨析词义的能力。留学生受母语影响,语法错误无法根除,因此课上往往不敢发言、课下畏惧说话,“聋哑汉语”现象屡屡出现。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了汉语语法知识,才能有的放矢、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语病,更正错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解决难点,把握重点。留学生在教师正确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领会汉语语言的内在逻辑,正确使用汉语,逐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另外,规范化的汉字书写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汉字这种方块表意文字,对于非汉文化圈的西方留学生来讲,既难写,又非常有意思,他们有着浓厚的书写汉字的兴趣,但笔画、笔顺、规范化的书写过程对留学生尤为重要,否则他们将无从下笔,宛若作画。教师正确的书写示范对留学生极为重要,同时教师丰富的文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汉字的内涵、了解汉字、记忆汉字。

(三)改进教学方法促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教学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对外汉语教学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秉持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都是重要且必要的。

当下汉语课堂的分班,大部分都是由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决定的。很多年龄差异很大的留学生被分配在一个班级的现象并不罕见,同时留学生来自文化背景不同的各个国家,个体差异也很大。在一个年龄差异、个体差异都悬殊的班级,使用同版教材进行教学,已经意味着一种“难”。语言学习,特别是初期的语言学习,反反复复的训练、记忆过程,辛苦而枯燥,机械而疲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学方法不当,极易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导致严重的受挫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字本身又带有一定的难写难记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不要拘泥于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要灵活多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杂为简单,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启发引导,努力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感。此外,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手段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将视听引进课堂,同时也提供了身临其境般的模拟情景,加深了学生的感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教学活动因此更生动活泼。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四)增强教学能力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驾驭知识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样重要。留学生课堂成员组成复杂,年龄迥异,国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在留学生课堂更显重要。

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调控能力,协调好留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冷场或由于某种意料之外的原因导致的课堂失控状况要有必要的应对措施,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对外汉语课堂相对政治敏感性强,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关注,对彼此国家的关注,引发课堂上可能对老师提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政治问题,教师不可忽视对这些问题的巧妙回答。信口开河或极为自我的回答可能招致学生的不满与抗议,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堂大局,以授课为主,认真对待学生的非课堂问题,智慧地避免影响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尊重学生、尊重个性、尊重异国文化,建立理解信任的情感关系,相互尊重包容。

另外,教学反思能力对促进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教学中的失误乃至错误都是难免的,教师要敢于反思,敢于质疑,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素质。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树立起中国教育工作者执着认真的工作形象。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知识与能力互为影响,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强化知识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对外汉语教师的修为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这门学科,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蓓.试论现代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6).

[2]刘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根本对外汉语 篇4

对外汉语教师必备修为十六字:

夯实基础;规范措词;解义扼要;烂熟于心。

夯实基础:提高自身基础汉语水平,了解及拓展各类知识面; 规范措词:克服长期养成的不规范习惯用语以及发音;

解义扼要:可以以最短和直白词句来清晰解释语法及单词;

烂熟于心:熟练掌握运用各种授课方法。

对外汉语教师授课方针十六字:

摒弃教条;循循善诱;以练代教;因材施教。

摒弃教条:放弃生搬硬套教条规矩,以灵活适时的方法教授对外汉语;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的引导学生以正确方法使用汉语;

以练代教:多说多练,以练习带动教学,使学生熟练运用;

因材施教:以各类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不同的汉语背景制定授课计划。

本文由上海儒森汉语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学校收集整理。

根本对外汉语 篇5

国、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还由于华侨人数多,近年来学习汉语 的热潮更是空前。

目前,我国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接收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每年来华学习汉语的人

数超过15000人。全世界有如此多的人学习汉语,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借助于汉语这一 交际工具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研究中国。这同时也有助于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 往,无疑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在组织机构上,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 教委、国务院侨办、外交部、文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的负责人组成了 “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由该领导小组负责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成立了对外 汉语教学的专业学术团体,如“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等,“世界汉

语教学学会”已经拥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学员,他们是世界范围内的热心于汉语 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对外汉语教学有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刊物如《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学汉语》等,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教材的编写方面,除了国外编写的一部分汉语教材外,国内已出版了200余种汉语教 材,教材包括了读本、口语、听力、文选、写作、报刊、古汉语、翻译、文化、科技、经 济、贸易、旅游、历史、课外读物等多种门类。这些教材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产生了较大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的检测手段,从1990年起由中国国家教委组织专家鉴定,被称为中国 “

托福”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已在世界一些国家及国内一些城市开始试点。“中国汉语 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学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凡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 水平证书》.”昆明现已被列为国内考点(西南地区唯一考点).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师质量,国家教委还制定了《对外汉语教师 资格审定办法》,“从1991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期分批开展了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工作„„经过审委会认真、严格的考试、考核和审定,到目前为 止,全国已有1051名教师获得了对外汉语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这批获得证书的教师多年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政治、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较高,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既能从事 基础汉语教学,又能从事汉文化教学。”“为专业教师颁发任职资格证书在我国教育界尚无 先例.”(《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2期)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层次和学科层次,使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国际发挥

更大作用,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已在我国一些大学招收本科生,专门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的教师,并已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正积极准备培养该专业博士研究生。

二、云南民族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学

云南民族学院是我省最早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之一。80年代初期开始接收外 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及民族语言。截止1995年,已经接收了20多个国 对外汉语教学方兴未艾

—兼谈云南民族学院对外汉语教学 李恕仁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等精神 文明成果.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认识中国,汉语走向世界已成为世 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顺应这一要求,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汉语教学热潮,1993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 学工作,我们理应在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云南发展进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世界汉语教学欣欣向荣

世界汉语教学源远流长。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代,亚洲国家 由于地理条件、文化交往等原因,学习汉语的年代最早,如朝鲜、日本等国早在公元3世 纪就开始了。而西方人学习汉语是从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的 问世才开始引起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16世纪西欧国家开始学习汉语,1742年法国皇家 学院正式教授汉语。北美洲的汉语教学最早于美国,1871年耶鲁大学率先在美国高等学 校教授汉语,非洲、拉丁美洲的汉语教学大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学习汉 语的发展形势与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18世纪以前,外 国人对古老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认识中国,学习汉语的形势发展较 快.18世纪以后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世界各国学习汉语处于低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汉语教学在国际上形成了热潮。汉语已成为联合国的 工作语言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正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语言.现在,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的1000多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许多大学设立了中文 系。日本的汉语教学无论是规模之大还是人数之多都堪称世界第一。目前,日本国内学汉 语的在校生达10万人,通过电视、广播、业余学校等其他途径学汉语的人数达到100 万。美国目前有486所大专院校开设了中文课,其中35所创办了中文专业.汉语教学在 中学也逐渐得到推广.美国大学委员会和教育测量中心从1994年起已将汉语列为外语测 验的语种之一,学生可以把汉语成绩作为申请大学入学资格的凭据之一在欧洲,德、法、意、西班牙等国学习汉语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仅以法国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为例,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学院

分重要的。首先,要研究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学习一种第二语言或外语时,如果不 同时学习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就无法准确理解这种语言的丰富内涵,当然也就 不可能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表达。其次,要根据汉语特点,找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1、语音: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老板”和“老伴”这两个词的后一音节声 调不一样,词义当然不同。另外,有的学生的母语中没有某个音素,而汉语中却有,学生 在学习时也会感到困难。如,瑞士学生(母语为德语的)常把不送气音发成送气音,如 “

知道”读作“。hit。”,“大家”读作“toqio”,“劳动”读作“l如tong”,“看见”读作“kon qi如”。而日本学生又往往把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如“他们”读成“damen”“白菜”读成 “b创zOi’’,“跑步”读成“b加b。”,“错误”读成“zuow。”。所以,声调和汉外语音的比较成为

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词汇:着重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的特点。如,汉语语素 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构词方式主要为复合法;双音节词占优势.另外,由于汉字的特

点,汉语的词不实行词的连写,故造成词与词的界限较难分辨。近年来大量新词语的出现 也应及时补充到教学中。

3、语法: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 就使得汉语的语法体系呈现了一系列特点,比如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有 极其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另外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等等都成为外

国人学汉语语法的困难之处。

4、汉字结构和书写方法:要提高汉语的交际能力,听、说、读、写缺一不可。汉字比起表音文字是更难一些,这正是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国人 写汉字,常常出现“缺胳膊少腿”的情况,究其原因是不懂得汉字结构的特点,不了解汉字 的造字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是要花大力气的。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掌握了教外 国人学汉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如已经发表和总结的一些论文:《初级班教学琐 议》、《词汇教学点滴》、《洋学生学熟语》、《中外文化比较》、《如何讲好报刊课》等.这些 科研成果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它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我们还带领初级班同学到实地进行会话练习,如去市

场上、商店里学习购物会话,配合教学,教师和中级班、高级班学生一起看录相、电影,如《雷雨》、《骆驼祥子》、《家》、《芙蓉镇》,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 动,组织参观民族博物馆、郊游、观看民族体育运动会、组织汉语晚会„„从多渠道去培 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语言测试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检验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每年,我们都组织学 生参加国家教委主考的汉语水平考试。考前对应考生做一些测试方法和内容方面的辅导。平时我们的测试手段也是多样化,有听写、默写、朗读、会话、造句、写作训练.时间安 排上有阶段(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

十余年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我们付出了心血,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国家汉办的肯

汉语的历史与特点-对外汉语教学 篇6

一、汉语的历史

1、语言的三要素:词汇、语法和语音。其中变化最慢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变化最快的是词汇。

2、词汇的发展是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

3、语音的发展规律是由以单派生为主,逐渐变为以双音合成为主。汉语语音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构成。

声母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浊音清化,唐宋以前的浊音到元代变成了清音。

韵母方面主要的变化是入声韵尾的消失。大约到元代,入声韵尾已经彻底消失了。声调方面有不同的看法。普通话的调类,即阴阳上去四声,在元代已经形成。

4、韩愈语音的变化的系统性:一方面声调韵的变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另一方面语音的变化往往是整个系统中符合某一个条件的一律发生变化。

5、虚词的日益丰富,每个虚词功能的分工逐渐明确,增强了汉语语法的严密性。

6、句式日渐丰富,句子结构日益严密化,是汉语语法发展的又一趋势。原因是因为虚词增多,句法手段多样化,表达同一意思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以达到不同的传意效果;同时也与外来语的影响有关。

7、汉语的发展有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言文是脱节的。汉语口语经过了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阶段。但是书面语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都是文言文。

二、汉语的特点及其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1、世界语言大约有5000种左右,使用人口超过100万的只有140多种,其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1/5。

2、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探索 篇7

一理论教学探索

“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从根本上来说,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的授课教师更应认清培养任务,对授课方式做出新的探索。

1借助多媒体设备高效教学

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如果课堂上单凭教师的口头讲授,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多种效果融合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因此,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更为良好的课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语音”这一章讲授语音的属性时,我们需要学生了解,由于其发音器官状况的不同或发音方法的改变,人在发音时会形成不同的音色。因此有的人音色粗重,有的人音色尖细;有的人音色沙哑,有的人音色清脆。这部分知识并不难,但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势必不好。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音频媒介,向学生播放他们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语音特色的广告,比如“七匹狼”男装的广告是“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粗重的男音透出一种稳健的风格,非常适合男装类产品的品牌表现;而“强生”婴儿产品的广告词“从第一次到每一次”细柔的女声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与温存,是非常适合母婴用品的语音音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不同音色的声音在实际言语交际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再比如,“文字”这一章的知识在现代汉语课程体系中是重在了解、鉴赏的内容。我们在讲“汉字的形体演变”的时候,如果只是向学生讲述“甲金篆隶草楷行”,哪一个时期产生了哪种字体,各种字体有哪些特点,课堂气氛往往会死板、沉闷。但如果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或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把以往静态的课堂教学形式动态化,把抽象的教材形象化,使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共同参与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选取适切有趣语例生动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现代汉语课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选取有趣的、贴近生活的语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语法时,我们常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而这“结构规则”到底是指什么呢?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我们可以选取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语音”、“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下象棋一样,如果光有棋盘、棋子,还是不能游戏,还需要有对弈双方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在这里,语言和词汇就像是象棋中的棋盘、棋子,而语法就相当于游戏规则。听到这里,学生都会对这部分的内容产生很直观的印象。

3注重与其它语言学科之间的联系

现代汉语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步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语言学类课程。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学科关系异常紧密。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绪论》中说:“在语言学各个部门中,汉语史首先要和现代汉语取得密切联系。因为汉语史主要是建立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的基础上的。”

例如,古今汉语都有名词作状语的情况。现代汉语能充当状语的名词,一般是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如:今天我休息。咱们北京见。但在古汉语里,除了表示时、地的名词可以作状语外,普通名词也经常直接作状语。如: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马中锡《中山狼传》)

通过古今汉语的对比,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历时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汉语的发展演变。

其次,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积淀,这就要求现代汉语教师在讲课中也应有意识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授“汉字起源”的学说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就是“结绳说”,认为汉字是在先民结绳记事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可以从这个知识点引发开去,向学生介绍“结”这个文化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知道,从原始社会至今,“结”一直作为一个文化意象深深存在于中国人心中。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合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拜、结盟、团结等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像“同心结”、“结发夫妻”等等,都是从“结”中引申出来的。

这样的引申不但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有助于学生相关知识的积累,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践教学探索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其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据着很大比重。但由于学时安排、教师精力以及学校硬件等条件的影响,许多学校都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

1结合讲授知识设置实践环节

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与本课程相关的活动,如语言规范化知识竞赛、社会用字用语调查、地方方言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绪论”部分方言知识的时候,由于大学班级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遍布于各个方言区,因此授课教师可以把实践环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书本及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分析自己的家乡话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把思考所得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词汇”一章“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校园流行新词的使用情况,阐述词汇的发展变化。通过分小组调查、提交调查报告的方式,得出学习结论。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把现代汉语课从单一、枯燥、抽象中解脱出来,把学生从被动听讲拉到主动参与中来,从而使现代汉语课更丰富、更鲜活、更具体,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听课状态,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2结合本科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综合考查。

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可以将讲授知识与指导论文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素材,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调查报告及小论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感兴趣的语言现象,考察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尝试用相关的语言理论进行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点拨,有针对性地布置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形成书面材料。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语言知识学习的深入,不断深化完善自己的论文,为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合本专业实习

一直以来,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实习都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一些内陆城市,留学生数量有限。如何解决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一直是本专业教师不断努力解决的难题。而像英、美等接收留学生较多的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为了促进留学生尽快融入当地社会,英、美等国会让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学生都“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和学习。笔者认为,若本学校有在读的外国留学生,可以将他们带入本科生的现代汉语课堂,让留学生与本土学生一同学习、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强互相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在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同时,更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紧密结合对外汉语专业特色,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开拓创新。教师在课堂上应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选取鲜活的语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改进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2]程伟民.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2).

[3]汪国胜.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1).

根本对外汉语 篇8

关键字:声调;偏误;方法

引言

“声调”这一术语,是由赵元任先生提出来的。在《语言问题》中指出:声调是“利用嗓音的高低的音位来辨别字的异同”。而王力先生在《汉语音韵》一书中则认为:声调是“由元音的升降和音长的总和形成的”。(赵元任,《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一期)当然,本文讨论的音调是绝对不包括轻声音节的。

一、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主要声调偏误类型及成因

1.泰语和越南语和汉语相似的地方在于三者都是有声调的语言。通过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泰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遇到的偏误类型可以简单概括为:中平调的声调低,四声调不够简洁、干脆,大多过于冗长。也可以这样说,泰国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出现的偏误有一个基本固定的模式,即:阴平的声调常常发不上去,不够高,如“家”“依”“屋”“间”“微微”“崩塌”等阴平字,发音时的声调都低于汉语的一声调,调值也根本达不到标准的55。除此之外,与汉语不同的还有第三声调,通常来说,泰语的第三声调是降调,而汉语的降调是第四声调,即去声声调,它的发音特点是声调由高突然降到很低,非常短促但是又特别有力。所以泰国留学生在遇到汉语声调的降调发音时,本能地会用母语的第三声调代替,结果就会导致发音时把第四声调过分地往下降,致使音节发音时间拖拉得太长,给人一种“似像非不像”的感觉,造成“洋腔洋调”的发音。

2.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遇到的偏误类型可以简单概括为:第四声声调较高或者有个别的音节发成平声,而汉语的第二声调又太高,起点不够降,上声的时候也没有做到瞬间发音并且有爆破力,在发第三声调的音时,前面的部分音节拖拉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尾音上升的过程就过于短小、简洁,并且同时也造成了上升时间的仓促,还有的甚至在发音时只是往下降低声调而从来不往上上升声调等等诸多问题。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第一声调的效果较好,只是稍微比汉语的第一声调偏低,其他的问题都还不存在。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最大的困难是在汉语的第四声调上,多次反复的教学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3.泰国、越南两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的异同点的比较

(1)相同点:

① 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因为母语是声调语言,受母语声调的影响当然也是在所难免。例如泰国留学生和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的过程中,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声调的时候,本能的第一反应会是在脑海中去寻找与母语相似的声调去代替新学习的汉语声调。所以通常来说,母语为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声调的时候,并且想用新学习的声调进行交际的时候,大脑中会形成这样的一个反应程序链条:眼睛看到或者耳朵听到新学习或新接触的汉语声调——头脑中本能反应出相对应的母语声调——在头脑中用母语相对应的声调去替换新学习的声调——通过大脑神经的反应最终传递信号给嘴巴或者是肢体表达出来,这样才是完整地进行了一次目的语的输出。

② 都是在学习汉语声调的时候在母语中寻找与汉语声调相似的母语声调去代替汉语声调,都会造成汉语声调的发音偏误以及“洋腔洋调”的怪异现象

③泰语的高平调和越南语的锐声调的相同之处是:二者的声调调值都是45,同时也证明二者的音高强度也应该是类似的,两国留学生可能在这两个声调上形成类似的偏误。

(2)不同点

①泰语有5个声调,按照声调调值得大小,由高到低的分别是:高平调,调值是45,这是调值最大的声调;降调,调值是41;中平调,调值是33;低平调,调值是21;升调,调值是14,这是调值最小的声调;越南语有6个声调,按照声调调值得大小,由高到低的分别是:锐声,调值是45 这是调值最大的声调;平声,调值是44;问声,调值是323;跌声,调值是325;玄声,调值是32;重声,调值是31,这是调值最小的声调。二者除了泰语的高平调和越南语的锐声调的调值相同,都是45之外,其他的声调大多是相差较大。

②二者由于声调数量、声调发音、声调调值都不同,对于越泰两种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来说,用母语声调替代类似汉语声调的母语声调则当然也大不相同。

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主要声调偏误类型及成因

1.美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的若干偏误原因

美国学生的母语即英语是非声调语言,根本用不到声调,所以美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的初期,在开始接触汉语声调学习的问题时,他们对汉语的声调表达特别不能适应。因为受了母语音节无声调的负迁移影响,美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往往会忽略汉语音节的声调或者以英语中的语调来代替汉语中的声调。但是,与声韵母相比较,汉语的声调在口语中传达的信息量最多。

通常来说,汉语的声调也主要表示为“同音不同词”,例如“liu”,这是一个汉语的拼音,可以写成“留”“刘”“流”“馏”“瘤”等等,仅仅是选择标注第二声调,就可以写出很多的汉字,除此之外还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声调,还有这些相同或者是不同声调之间的词语之间的搭配组合等等都是可以拼写出近百甚至是上千个汉字的。当然了,如果再包括汉语独特的“一词多义”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的前身,也就是古代汉语的文言文中的体现最为明显)。例如,朝:①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早晨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朝庭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朝见。除了“一词多义”现象,还有汉语的“一词多词性”现象,例如“跑步”既可以充当名词又可以充当动词。

nlc202309020719

2.美国留学生的主要偏误类型

①阴平调发音普遍较低。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声调时,阴平调是比较易学的,但是发音起点比较低,调值明显达不到55的高度。

②阴平与去声分辨不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屡次要求示范阴平和去声的发音,以便区分。因此笔者觉得学生在听辨阴平和去声时存在一定难度。这两个声调一个是高平调,一个是高降调,按理不是很难区分。通过采用手势教学法,通过动作比划帮助学生感受高平调和高降调的走势。

③阳平是四个声调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声调。在初始阶段,美国留学生发阳平时往往起点太高,导致上升空间受到限制,阳平调升不上去,听上去有点像阴平。在外汉语教学中,上声是比较有争议的一个声调,也是汉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声调。但是据笔者观察,美国学生在发上声时几乎没有什么困难。通常在教授上声的时候并没有可以让学生练习调值为214 的全上,而是告诉他们上声的原调的同时,教给学生211 的半上调值,这样学生会会学得又快又好。

3.美国留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

对于美国留学生来说,受母语用语调区别词语或者是句子意思的影响,在刚开始接触汉语这种用声调来区别词语或者是句子意思的表达方式时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美国留学生一直习惯于用升调、降调,或者是平调以及升降调或者是降声调来表达除了词汇意义以外的意义,也就是类似于汉语的声调意义一样,英语有属于自己的語调意义。换个角度来说,英语的句子或对话的完整表达需要词汇意义加上语调意义组合起来才能表达完整意思,从而实现交际的目的。当然,英语语调意义的重要性和汉语声调意义的重要性可谓是地位相当,他们都在各自的语言服务范围内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个同样的英文句子,语调不同,意思也就会不同,有时候会相差千里。

不仅如此,英语语调意义的广泛应用也足以需要引起重视,倘若不了解英语的声调意义,就如初学汉语者,并且是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来说就会导致理解上的困难,造成交际上的障碍,严重还会导致留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愿意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交际中去,更有甚者会放弃在目的语国家的学习,抵触目的语国家的一切事物,形成持续的恶性循环。对于美国留学生来说,英语语调的学习和汉语声调的学习进行对比来说,他们当然会觉得语调意义在表达完整意思的过程中更容易学习。

三、重视声调教学的原因

如此重视声调的原因在于声调在汉语的交际表达中起着重至关要的作用。声调,从字面意思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简单得出:声,即指声音,在物理角度上是指声带振动并且通过空气进行传播;调,则指调值,是可以有数值上的高低升降的变化、波动的范围。简单来说,声调就是由声音高低升降的不断变化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音高是声调的决定性因素。在本文开始我们就讨论了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在普通话中,“山北”和“陕北”,两个词语只是声调不同,音长和音强也就会有差异,但是最主要的差异在于两个词语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山北”是指在一座山的北面;“陕北”则是指我国的一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表示的意义可谓是相差甚远,但是二者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都表示的是空间上的地理位置。除此之外,即使是像轻声这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声调,代表的形象以及表示的意义也都大相径庭。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东西”(两个音都是第一声调),“东西”(东是第一声调,西是轻声调),前者表示的是东西的地理方位,后者表示的是泛指的综合的物体;通常来说,前者多用应于书面语,表达比较正式,后者多应用于口语,表达相对来说比较宽松一些。

四、在教学实践中应对留学生声调偏误问题的简单方法

1.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汉语声调,对外汉语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渗透学生要理解汉语声调能够区别意义这个独特的性质,从本质上接受汉语这种声调语言的独特表达,并且要经常给予留学生这样的暗示:正是这种独特的表达手法才记录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持续五千年而屹然不倒的中华文化,我们要能够欣赏汉语语言这种独特的艺术性所散发的魅力。这些需要教师有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精神底蕴,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留学生在内心深处热爱学习汉语。

2.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留学生对于第一声调、第二声调以及第四声调等会出现相对比较多的偏误,通过总结、对比偏误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凡是那些音高变化幅度比较大的声调都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会出现比较多的偏误,导致留学生在发音时声调就会忽高忽低,调值忽上忽下,根本找不到基调,最终使得口语表达不清晰,不能用目的语进行成功的交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调图在黑板上或者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在直观上感受到汉语声调的音高变化

3.鼓励学生课下要经常和母语者多交流,要敢于在母语文化场所使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做到多听、多说,然后在语流中慢慢感受声调的变化,逐渐形成对目的语的语感,才能更有利于汉语的学习。尤其是在汉语声调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单纯机械地模仿并不会提高汉语学习的水平,相反,能够形成对汉语声调的语感则非常有利于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学习。除此之外,针对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成年人这一特点,他们大多数是具有一定的语音知识储备,而且理性认识比较强,可以进行自我分析,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接受情况,能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发音,然后将自己的发音与标准发音进行对比,从而培养听辨能力。

结语

声调教学在长时期内仍旧会作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需要得到长期的坚持,应该被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始终。我们需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进而探讨出针对汉语声调教学的为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继续推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元任.《语言教学与研究》[J].1992年第一期

[2] 曹思远.浅析零起点美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若干偏误[J]. 赤峰学院学报,2014年

上一篇:境外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司法网考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