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精选11篇)
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 篇1
摘要:“预设”理论与方法非常适于引入对外汉语教学。本文在对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相关语误进行了系统调查的基础上, 以中级班为对象, 深入探讨了如何把预设理论有效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常用副词的教学中。
关键词:预设,对外汉语教学,常用副词
一、研究的意义及思路
(一) 选题意义
语用学预设理论是从话语生成的视角研究语言的。话语的产生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单纯从语义角度来研究这个过程显然是不够的, 而语用学则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角度, 就是结合具体的语境研究话语的交流。
所谓“预设”, 简而言之, 可以理解为是“前设”或“前提”。从背景的角度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加以研究, 无疑是最科学、最有意义的。据上所述, 可见, 预设的理论及方法对语言教学是最具功效的, 特别是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 更有意义。
(二) 研究对象及思路
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
选择的学生群体:汉语达到中级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群体。
选择的研究教材。上述学生群体学习中实际使用的教材: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 (一年级教材) 《汉语教程》第三册上杨继洲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选择的要研究的词语:上述教材中20篇课文中的常用副词:白、不料、便、反而、果然、好在、毕竟、竟然、其实、仍然, 等等。
研究的总体思路是:选出常用副词后, 在上述群体中进行使用调查, 对调查结果做认真分析, 归纳语误的类型及成因, 探讨如何引入预设的理论及方法。
(三) 研究方法及语料
1. 预设的相关方法。
运用预设的逻辑推导方法, 明确具体词语的前提、背景, 以便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结合这一背景很好的生成语句及理解语句。
2. 实证研究的方法。
本项研究首先对汉语达到中级水平的外国留学生群体进行选择出的常用副词使用情况调查, 以明确语误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语误成因, 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入预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3. 语料来源。
本文语料来源有北大CCL语料库检索系统 (网络版) ;《汉语教程》第三册上杨继洲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二、预设及本研究侧重运用的理论及方法
(一) 预设
预设起源于逻辑学, 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它是指说话者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做的假定, 是交际双方已知的共有或背景知识。预设一般分为两大类: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1]
(二) 预设的类型
1. 语义预设。
语义预设指的是依附于语言的表层结构, 是句子意义得以形成的基础, 其根本特征是无论在什么样的言语行为中, 句子本身及其预设应是恒定的。[2]
下面举例阐述语义预设的概念:
第一组:a:他的手机被摔坏了。
b:他有一个手机。
第二组:a:他的手机没有被摔坏。 (a的假命题)
b:他有一个手机。
第三组:a:他的手机被摔坏了。
b:他没有手机。 (b的假命题)
由此可以看出, 命题b是命题a的预设, 即“他有手机”是“手机被摔坏”的预设。[1]
2. 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是关于交际言语活动的预设, 是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已知信息。[3]
下面可以举例阐述语用预设的概念:
甲:徐老师的女儿考上了研究生。
乙1:太好了!她这么厉害。
乙2:徐老师是谁?
乙3:徐老师还有女儿?
这个对话中有两个语用预设应该被谈话者所知, 其一是徐老师, 另一个是徐老师的女儿。如果两个预设都被谈话者知道, 那么回答应该是乙1, 如果不认识徐老师, 不知道徐老师有女儿, 谈话则不能很好地进行。
(三) 本研究侧重使用的理论及方法
由于语义预设只涉及语义逻辑的真价值问题, 不涉及语言交际过程, 所以其用途受到限制。目前, 语言学研究者均把研究重点放在语用预设方面。本项研究是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 当然主要是运用语用预设的理论及方法。
三、预设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 预设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以往的汉语教学, 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 往往是静态地进行词汇及语法的教学, 学生, 特别是外国留学生就很难有效掌握所学词语及语句, 也自然会常常出现各种语误。
预设分析有以下意义:首先, 预设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入手, 丰富了汉语词语和结构的理论研究, 为词义及语法意义的研究提供了辅助和补充。其次, 对教学中难点词语和结构的预设分析, 从话语生成的角度为语言点的教学及练习设计提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 预设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此项研究的前期, 我们在外国留学生中级班开展了一项系统调查。用词造句练习:80人参加。
下表仅列出三个词语造句情况
病句举例:
他不想去上课, 反而留在了寝室。
毕竟昨天下雨了, 我就不想去锻炼身体了。
下面将以这两个病句作为例子, 具体阐述预设分析在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 反而。
“反而”有时和“不但”“不仅”等词语配合使用, 构成“不但不……反而”的格式。比如下面几个例句:
经过一系列的打击, 他反而振作起来了。
吃了这个减肥药, 她不但没瘦, 反而胖了几斤。
“反而”的预设为想要达到一种预期, 不但没有达到, 还造成了不想得到的结果。
用以往的静态教学方法, 简单讲授“反而”是个表转折的词语, 多数学生学过之后仍然不会使用。在用“反而”造句时, 产生病句的比例很大 (见上表) 。比如:
他不想去上课, 反而留在了寝室。
这正是由于留学生对“反而”的预设认识不够, 只注重了反而的转折含义, 从而造成了语误。
2. 毕竟。
“毕竟”作为语气副词, 通常解释为:“为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言的作用”等, 但并未揭示出这类副词的全部含义。其实“毕竟”这个词具有特殊的背景含义, 它的使用应在一个大的“让步转折”的框架中, 如下面的例句:
病句:“毕竟昨天下雨了, 我就不想去锻炼身体了。”只存在“毕竟”肯定的部分, 但很难明确体味出与肯定部分相悖的另一方面, 也就是说, 本应有的预设在此句中无从寻找。可见这类语病仍然反映出, 预设意义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分析, 要说明的是, 对这个副词的教学, 必须结合话语背景,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词语的预设义, 并结合情境加以练习, 才有可能使外国留学生真正掌握其用法。
四、结语
通过将预设的概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 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词语及一些结构理解更加准确, 以便于区分近义词。也可以让学生加强对词语及结构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汉语词汇的用法。
参考文献
[1]弗雷格.意义与所指 (On Sense and Reference) [M].1892.
[2]宋瑶, 郭兰英.简议语义预设及其特征[J].科技信息, 2008 (36) :245.
[3]王扬.语用预设及其功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1) :142.
[4]高书贵.“毕竟”类语气副词与预设[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2 (2) .
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 篇2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第一节经济环境对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的影响
1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1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进驻中国
3三、奥运经济进一步拉动对外汉语培训市场的发展4第二节政治环境对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的影响7
一、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7
二、国家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战略8
三、国家推出相关认证考试规范对外汉语教师从业资格10 第三节社会环境对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的影响1
4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愿望日益强烈1
4二、国内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竞争激烈17 第四节技术环境对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的影响20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对外汉语培训带来新的变化20
二、线上E-learning)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将得到有利的发展22 第二章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运行形势分析27第一节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规模分析27
一、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市场规模统计与预测27
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推出及细化有助于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增长28
三、对外汉语学习机的推出对于对外汉语培训市场规模的增长起到助推作用30 第二节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供需格局现状分析3
4一、需求逐渐增长,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初步形成3
4二、国际企业落户中国,管理层家属成为一大需求人群37
三、来华求职的外国人和留学生数量增多39
四、企业团体培训的需求将加大40
五、汉语学习热带来的对外汉语教师的供不应求状况短期内还将存在42六、国内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得到较大的发展,连锁化经营是趋势45第三节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48 第三章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消费者调研与运行动态分析50第一节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消费者需求变量研究50
一、人口统计变量分析50
二、地理变量分析
53三、心理变量分析5
5四、消费者行为变量分析56第二节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消费者需求趋势研究59第三节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上次运行态势分析60
一、新东方对外汉语培训网“目标中文”成功上线60
三、洋人学汉语市场庞大65 第四章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重点城市运行动态分析69
第一节北京69
一、市场规模分析69
二、竞争格局分析71
三、发展趋势分析72
三、区域投资建议74
第二节上海78
一、市场规模分析78
二、竞争格局分析81
三、发展趋势分析83
四、区域投资建议84
第五章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88
第一节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竞争现状分析88
一、对外汉语培训品牌竞争分析88
二、对外汉语培训服务竞争分析90
第二节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集中度分析94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94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97
第三节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六章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主体企业综合竞争力研究
第一节上海爱马德文化服务有限公司102
一、企业基本概述102
二、企业师资力量分析105
三、企业主要培训课程分析107
四、企业竞争力分析108
第二节北京东方汉院111
一、企业基本概述111
二、企业师资力量分析112
三、企业主要培训课程分析114
四、企业竞争力分析117
第三节北大新航道汉语学习中心120
一、企业基本概述120
二、企业师资力量分析122
三、企业主要培训课程分析125
四、企业竞争力分析127
第四节上海默恩教育129
一、企业基本概述129
二、企业师资力量分析131
三、企业主要培训课程分析132
四、企业竞争力分析134
第五节武汉瑞德彩虹语言培训中心138 100 10
2二、企业师资力量分析1
41三、企业主要培训课程分析1
43四、企业竞争力分析144 第七章2014年影响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的主要因素分析148第一节2014年促进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发展的因素148
一、语言环境因素148
二、经济高速发展因素150
三、地域因素153 第二节2014年阻碍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发展的因素156
一、教学条件的限制156
二、政策效应的局限158
三、国外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威胁16
1四、外来文化渗透汉语的威胁163 第八章2014-2018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166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66
一、对外汉语教学趋势166
二、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169
三、短期应试型对外汉语教学探析171 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产业市场预测分析17
3一、留学人数继续呈上升趋势17
3二、对外汉语培训供给预测分析17
5三、对外汉语培训市场竞争格局预测分析176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盈利预测分析179 第九章2014-2018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发展战略建议分析181第一节建立对外汉语培训市场体系18
1一、目标指引方面18
1二、市场结构方面18
3三、相关产品的开发及推广184第二节加强对外汉语培训的宏观政策指导187
一、制定汉语国际化战略,加速汉语国际推广187
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188
三、减轻留学生的经济负担,有效解决留学生的经济负担190第三节提高对外汉语培训的服务水平19
4一、培养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19
4二、健全教师考核与培训机制,提高对外汉语培训的质量197
三、重视和加强对在校留学生和学成留学生的服务199 第十章2014-2018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202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投资环境分析202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0
3一、对外汉语培训投资潜力分析20
3二、对外汉语培训投资吸引力分析204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投资风险分析207
二、政策风险分析208
三、其它风险分析210第四节专家建议214 图表目录(部分)图表:2014年我国贸易顺差图表:2014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1.95万亿美元 图表: 2004-2014年末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2014年中国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2014年2季度)图表:国内生产总值(2014年1季度)图表:2004--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名义增长速度图表:2004-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名义增长速度走势图 图表:2014年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情况(2014年)图表:2014年城镇人均收入15781元 图表:2005-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表:2003-201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 图表:2014年中国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百万元 图表:201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分析图表:全国 城市及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单位:% 图表:2004-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名义增长速度走势图 图表: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014年1季度)图表: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014年)单位:千人图表:汉语学习机专利情况 图表:企业团体培训流程图 图表:2014年各国来华学习中文人口统计变量 图表:2014年对外汉语培训消费者构成情况 图表: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消费者人口集中度统计图表: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消费者地理变量分析 图表: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消费者心理变量分析 图表: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消费者行为变量分析 图表:中国对外汉语培训市场消费者需求趋势 图表:2006-2014年北京市对外汉语培训市场规模统计 图表:2014年北京对外汉语培训市场培训人群集中度示意图图表:北京对外汉语培训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2006-2014年上海市对外汉语培训市场规模统计与预测 图表:上海对外汉语培训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集中度 图表:2014年中国对外汉语培训行业市场份额区域集中度分析 图表:爱马德对外汉语培训流程 图表:爱马德日常口语培训流程
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 篇3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使用范围广泛,量词有着独特的语法及语义表现,在实际运用上也比较灵活、多变,因而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多留学生由于对量词意义的理解不够充分,无法正确得当地使用量词,本文结合汉语本体中量词的研究成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的量词使用的偏误类型进行全面分析,对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索,并进一步提出增强留学生对量词掌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对外汉语;量词;偏误;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5
一、量词的定义及类型
我国汉语本体研究中,各家学者对量词研究的角度不同,量词的定义及分类因而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量词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量词的数量不断增多,对量词的研究也逐步完善,量词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种独立的词类,不仅在语言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其语法、语义特征也呈现出自身的特色。
由于量词和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大词类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相对连续的体系,量词在实现计量功能的同时,也成为了名词的词类标记。目前,对于量词的类型还没有统一的划分,不同的学者对量词划分的角度及标准不一,所划分的量词类型也会有所差别。
吕叔湘把量词分成9类。分别是: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
器量词、临时量词、度量衡量词、自主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胡裕树先生将量词分为三组:第一组如尺、寸、斤、两、公斤等,这是用来修饰限制名词、形容词的。第二组如个、只、件、条等,这组量词是修饰名词的。第三组如:下、次、遍、趟等。这组量词是用于修饰动词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偏误分析
1、“个”的泛化偏误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比较广泛的量词,使用的频率极高,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个”时,极容易产生不顾词语搭配、句法等的滥用和误用,这种偏误严重影响了句子的准确性。
如我会说两个(种)外语,一个(种)是英语,一个(种)是汉语。
那个(张)脸是满脸皱纹的一个老妇人的脸
他们三个人一起挖一个(口)井。
从以上的偏误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外国留学生由于对汉语的量词缺乏深入的了解,认为“个”是计量使用的,因而常常忽略了汉语的形象搭配及不同量词的确切意义。如“脸”是用“张”来修饰的,而“井”用“口”来修饰则更具形象色彩。
2、同音异形量词的使用偏误
现代汉语中的同音异形量词也是外国留学生常常出现偏误的地方,如“颗、棵、课”,“幅、副”等,这些偏误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对量词的把握还不够到位,在书写及量词的意义理解上还不够充分。因而,同音异形量词的使用多出现在书面语的表达上,在口语交际上则不存在。
如:连忙回答说:“不是”,“那为什么这幅(副)苦瓜脸了”。
我在家门口种了一颗(棵)樱桃树。
3、对使用范围相近的量词上的偏误
现代汉语的量词是极为丰富的,常常会出现相近的事物却用不同的量詞表达的情况,而留学生对这些具体的量词使用中出现偏误的频率较大。
2、偏误原因
2.1教学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可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基于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对汉语量词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也会有所差异。特别是在汉语本体的量词研究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在解释某些量词时很容易陷入困境,只能将量词的使用归于汉语的习惯。根据《汉语水平词汇及汉字等级大纲》的要求,甲级词汇里共有46个需要掌握的量词,但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只有出现了才会进行讲解,而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训练,以致学生无法充分地掌握量词的有关知识。
2.2语言习得方面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的负迁移是不可避免的,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自身母语的影响,对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中量词使用很少,虽然在使用上不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但是汉语中不同的名词、动词的量词修饰,在英语中被大大简化,因而留学生在记忆大量的汉语量词,并掌握使用范围及固定搭配情况,也是极为困难的。
对于母语中存在量词的留学生而言,他们在使用中很容易将母语中的量词知识套用到汉语量词的使用中,这样也会导致量词使用的错误。
三、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对策研究
1、加强对汉语本体量词的研究
量词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使用历史悠久、运用范围广,而且使用灵活,具有丰富的语义色彩。
2、运用对比分析教学方法
由于外国留学生已经具有较为完整的母语语言体系,因而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受到母语的负迁移作用而影响汉语量词的学习,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国家母语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留学生的视角来判别汉语量词与母语的关系,通过对比教学及多角度分析,加强学生对于汉语量词的感知,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对留学生的干扰。
3、运用情景化教学模式
量词的适用范围广泛,能够修饰不同种类的名词、动词,学生不仅要记忆量词的语义及使用方法,还要记住不同形式的固定搭配,对于留学生而言记忆量大,容易影响量词学习的效率。教师在量词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作多元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加迅速地理解并掌握量词知识,如利用多媒体讲解量词的搭配,运用场景模拟的方法,增强学生对于量词使用的记忆。通过有针对性且生动活泼的情景化教学,在提升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也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量词的使用。
4、分阶段分层次教学
语言的学习使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已经熟练掌握母语语言的留学生而言,他们在语言的学习中受到的干扰因素更多,对汉语量词的掌握也更加困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量词使用的频率、难易,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实行分阶段、分层次教学,如对于初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掌握“数+量+名”、“动+数+量”的基本搭配规律,并使学生熟练掌握具体事物的量词使用方法,为量词的深入学习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四、结论
综上所述,量词的数量多、适用范围广,且能够根据词语及环境进行灵活的搭配,量词的学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从留学生对量词使用的偏误情况来看,“个”的泛化运用、相近范围内的量词使用偏误较多,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既包括教学层面的,也包含学生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为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加大对汉语量词的本体研究,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分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促使留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量词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岑运强. 语言学基础理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2、惠红军. 汉语量词研究[M].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 011 .
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 篇4
一、基于汉字结构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汉字教学与汉语母语者的汉字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所教授的内容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对外汉字教学侧重于现代汉字的音形义构成、现代汉字的书写等方面。因而着眼于对外汉字教学领域,一些学者对“教什么”即对外汉字教学汉字本体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字形研究、字音研究、字义研究。
汉字的本体就是字形,汉字的教学必须从字形出发,基础阶段的汉字教学,书写字形是第一位的,字形研究是对外汉字本体研究的主要方面。汉字从字形上分为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级别。对外汉字字形多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的。笔画是汉字的书写元素,但有关汉字笔画的研究不是很多,比如:梁彦民《汉字笔画区别特征初步分析》,刘丽萍《笔画数与结构方式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等.有学者在笔画研究中提出了笔素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并通过数据表明,根据笔素序进行汉字教学的效果优于用笔画序进行汉字教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教多少笔画”是研究的重点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对外汉字教学领域出现了一批研究笔画系统的论文,如:黄金城的《海外汉字教学呼唤改革创新———探寻“汉字难”的破解之道》,此篇文章中将重新设置的笔画分为3类9种,称为“九笔画”;王汉卫,苏印霞的《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笔画》中以“等级划分”3000汉字为范围,得出对外汉语教学用字笔画32种,而对外汉字教学笔画25种,基础笔画则为19种。
部件研究是对外汉字字形研究中倍受重视的领域。张旺熹的《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一文从汉字的特点出发提出了“部件结构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后费锦昌《现代汉字部件探究》、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万业馨《汉字字符分工与部件教学》、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殷凌燕《论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教学》等文章都证明“部件结构教学”的有效性。
对外汉字教学领域字音和字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的研究。能够充当声旁和形旁的,原来基本上都是有音有义的独体字。对外汉字教学的部件教学应该给予声旁和形旁同等的重视,有效地利用形旁和声旁的作用,然而,在对外汉字教学中长期以来却一直存在着重形旁轻声旁的做法。形声字的声旁对留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有重要的作用,但留学生对形声字的读音规则性效应以及对形声字声旁表音作用的意识是随汉语汉语水平提高而增强的,所以就需要在识字之初就应该重视形声字声旁的教学。为此,学者们从形声字入手,以《汉语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2905个汉字为对象,进行大量的定量分析。其中有冯丽萍、郝美玲的《声旁语音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中以留学生未习得的形声字作为对象,根据学习遍数来证实声旁语音信息对留学生形声字认知的影响。
二、基于教学观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最早流行的是“语文一体”的教学模式和“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语文一体”是指在教材编写上语言材料用汉字书写;“语文并进”是指在教学方式上一边教“语言”,一边教“文字”,“语”和“文”同步进行。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吕必松、赵元任等学者指出:“语文一体”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张朋朋率先提出了“语文分进”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欧美汉语初级的留学生,主张语文分进、集中识字。自此以后,有许多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白乐桑在2002年提出了“Chinese Recycled”教学模式,此模式是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有别于拼音文字的语言教学方法。赵金铭在《教学环境与汉语教材》一文中提出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对“语”和“文”有不同的要求,其另一篇论文《初级汉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先语后文”辩证》为“先语后文”提供了科学依据即:以汉语和汉字特点为依据、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教学规律和第二语言习得规律为依据。除此之外,李大遂还提出了“应单独开设汉字课以加强汉字教学从而使汉语教学更好地进行。”
对外汉字教学两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书写和认知,合适的教学法能够促进汉字学习者更快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上世纪90年代,张朋朋和百乐桑提出了“字本位”的汉字教学理论,因此以此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被称为“字本位教学法”。以字本位为理论基础还形成了许多更加细致的教学方法,如:部件教学法、形声字教学法、随文识字教学法。但其中部件教学法、形声字教学法是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两种教学法。崔永华在《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一文通过对《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的汉字和构成其汉字的部件进行分析,为部件教学法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一文通过分析汉字部件的区别特征促进学生对汉字的书写与认知。对于形声字的教学法,张熙昌的《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一文和吴海艳的《试论对外汉语形声字教学法》一文中都进行了论述。在对外汉字教学法中理据教学法也是学者们较为推崇的教学法。李香平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字理阐释》一文中提出,理据教学法是“理据阐释为主、流俗文字学阐释(通俗幽默的汉字阐释方式)为辅的汉字教学方法。”并进一步阐述汉字理据教学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不可或缺性。以此为基础又提出了“字族识字法”和“字源识字法”,丰富了理据教学法的内容。杜丽荣的《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提出了“系联法”这一对外汉字教学法,是主要针对形声字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刘慧玉在《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趣味汉字教学法》中提出了汉字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法,使学生能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下高效地学习汉字。
三、基于教学对象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教学对象即学习者是对外汉字教学的主体,同样也是汉字学习的主体。对外汉字教学能高效顺利地进行,对学习者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留学生汉字意识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舒华在《汉语儿童词汇和阅读获得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正字法意识”,她认为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学习汉字是一样的,都是在汉语的不断学习中逐渐对汉字的字形特征形成一定的认识。王建勤阐述了留学生的汉字构形意识,刘婷雁在《汉语学习者汉字构形意识的发展研究》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留学生汉字构形意识的发展过程。与汉字构形意识相对的是汉字分解水平,这是徐彩华在《外国留学生汉字分解水平的发展》一文中提出的,并且研究表明留学生汉字分解能力的形成大致需要一年。在学习者汉字学习的学习策略方面,无论是从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还是从一定数量的被试者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有学者从留学生汉字背景出发,将留学生分为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但主要是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江新《汉字频率和构词数对非汉字圈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安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的笔顺问题———从书写汉字的个案分析谈起》李蕊、叶彬彬《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对汉字能力的影响———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实验研究》等。
四、基于偏误分析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留学生在汉字书写时会出现一些错字和别字,这是汉字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学者通过对这些偏误进行整理,归纳出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类型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从而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杜同惠在《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一文中将留学生汉字书写时的错误具体分为字素、笔画/笔形、部件、结构和其他五类。后又具体分析了每个类别会出现怎样的具体偏误。石定果、万业馨的《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留学生进行调查,以掌握学习者在汉字学习的过程、困难和需求。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也总结出其易出现偏误的种类并分析出影响留学生汉字学习的一些因素。之后施正宇发表了《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一文,着重分析了留学生在汉字字形书写上的偏误,强调了笔画教学和正字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肖奚强在《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中从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和部件的变形与变位来讨论成系统的汉字偏误。
留学生汉字书写和认读方面的偏误受其母语文字背景的影响以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其研究成果也大不相同,因而学者们又从不同国家入手,研究其偏误。有关非汉字文化圈的研究成果有:陈琴、刘婧、朱丽《泰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郭圣林《韩文对汉字字形习得的正负迁移》等。非汉字文化圈的研究成果:原新梅《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偏误“镜像错位”析》,安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书写汉字及修正过程的个案研究》等。
五、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研究的语料也有其独特性。而在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中主要是以以下语料进行研究。以《汉字等级大纲》为基础的研究:刘琴勇的《甲级字解析及对外汉字初级阶段教学》是对大纲中800个甲级汉字进行研究,对初级阶段的教学任务的安排和开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郭玲的《汉字构型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基于<汉字等级大纲>汉字的动态演变研究》从字形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演变两个角度出发对大纲中2095个汉字做了类型的分析和阐释。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基础的研究:黄伟的《字形特征对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水平学习者书写汉字的影响———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观察》就是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统计,以分析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汉字使用情况。熊春花的《对外汉语同音易混字教学研究》一文是以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汉语水平词汇及汉字等级大纲》为基础对同音易混字进行统计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六、结论
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汉字教学研究成果的综述,可以看出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也在不断加深,但研究的切入点仍需要不断挖掘。研究成果多为经验式的总结,缺少实证研究,且汉字教学理论较少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些都是未来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摘要:汉语在不断走向世界,作为其书写符号系统的汉字也受到重视,但随之而来的汉字难写难记的问题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有关对外汉字教学的学术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文章是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核心期刊上的有关对外汉字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献。从汉字结构、教学观、教学对象、偏误分析和语料库五个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综述
参考文献
[1]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2]施正宇.现代汉字的几何性质及其在汉字教学中的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1998(4).
[3]梁彦民.汉字笔画区别特征初步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
[4]刘丽萍.笔画数与结构方式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1).
[5]王汉卫,刘静,王士雷.笔素与汉字的难度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2).
[6]黄金城.海外汉字教学呼唤改革创新——探寻“汉字难”的破解之道[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
[7]苏印霞,王汉卫.现代汉字笔画系统简化刍议[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1).
[8]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1990(2).
[9]费锦昌.现代汉字部件探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6(2).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分析 篇5
一、汉字教学案例:
(一)笔画复习:复习总结前五课中包含的笔画。
1、引入:
教师写例字,学生拆分。例字:
十(横、竖)、八(撇、捺)、九(横折弯钩)、也(竖弯钩)
(三)生字学习
1.七
meaning:
seven 字体演变
七,九,十,这三个汉字都是数词,放一起讲解,顺便复习2.不:象形字
字体演变
meaning:not 不去
我今天不去图书馆。
不+n, 构成形容词
不才(才能平庸的)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3.方:象形字。
meaning:square
方形
桌子是方形的。
direction 方向
尼泊尔在中国的西南方向。
method
方法
我有学习的好方法。笔顺: 注意:“方”和“万”的区别。
分析:1.在引入中可用卡片游戏复习讲过的汉字,使学生复习汉字的部件和其他特点,或让学生默写汉字,注意学生部件的书写和笔顺。2.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图片展示所讲汉字的含义。3.教师可用规范的田字格黑板教学生练习基本笔画,按笔顺书写。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方向。
二、汉字教学的理论研究感想
1口语和汉字教学并轨,单独设课,自成体系,相互促进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有着不同的规律。如口语开课教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等,但是其中的好、对、起等都不是汉字课上首先要教授的内容,必定是先从女、子学起,教会后才教授好字,学生了解了汉字的间架结构之后才会学起字。
2.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汉字特点, 注意选字规范科学、字量适中,且由易到难、由常用到生僻。依形释字,依形解字。象形字的特点,形旁和意旁。析音
对外汉语初级写作教材对比与分析 篇6
【关键词】对外汉语 初级写作教材 泰国 对比
写作为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公认的学习者最难掌握的一项技能,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教授者与学习者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养成,都要凭借教材来得以完成”,因此教材编写的水平高低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直接而深刻。笔者自2014年8月起在泰国清迈皇家大学任教,承担了汉语专业大三学生两个学期的写作课教学任务。第一学期学校提供的教材是《留学生实用汉语写作教程(上册)》(以下简称《实用》),第二学期则是《汉语综合写作教程》(以下简称《综合》)。这两本教材都出版于2009年,编排可谓各有所长。文章主要从二者的教学对象、编写理念、教材体例、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学生反馈情况,尝试提出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初级写作教材的编写建议,以期为今后在泰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一、《实用》与《综合》两本教材的情况对比
1.教学对象
《实用》适合母语非汉语的、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学习。《综合》的教学对象是达到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可作为汉语言专业本科二年级写作课主干教材,也可供其他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使用或作为HSK写作训练教材。泰国清迈皇家大学汉语专业从大三才开设写作课程,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多处于中级,因而这两本教材都比较适用。由于写作教学的非母语性以及写作自身的复杂性,在中级阶段开始进行写作教学是合理的。就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实用》的例文普遍偏难,学生表示生词太多,仅看懂例文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模仿例文进行写作更是难上加难。相比之下,学生认为《综合》的难度比较适宜,也便于他们进行模仿写作。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这是对一部合格教材的起码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难度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2.编写理念
《实用》贯彻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引导学生在一步一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多层次、多种类的训练项目,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为了符合实际和适于应用,《实用》基本涵盖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能遇到的文体,尤其是应用文部分,从最为常见的请假条、启事、书信,到申请书、邀请信等,内容可谓丰富而全面。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这些“以意义为中心、贴近真实生活”的任务,使之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体现了过程教学法的理念,遵循认知语言学的规律,以学习者为中心,从结构入手引导学习者熟练掌握构思技巧,培养合理构建文章的能力。《综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每课都配有思路图,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文章的主体结构,归纳出文章的结构框架。思路图是写作准备阶段的重要步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思路图完成文章构思,最后学生的写作成果普遍较好,可见《综合》对于锻炼学习者的写作思维能力还是大有裨益的。
3.教材体例
《实用》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汉语写作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应用文,第三部分为记叙文,第四部分为说明文,第五部分议论文。第二到第五部分介绍具体文体的写作,每个部分都包含“写作知识”和“写作训练”两个板块。在“写作训练”中设置了写作指导、例文、小词典、常用词句链接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此外,每部分后还专门安排了“汉语词语知识”板块,介绍近义词与反义词、汉语中的谐音等专门的语言知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写作知识”和“汉语词语知识”两部分较难,笔者在教学中选择前者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后者则作为课外学习的材料,供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学习。
《综合》由十五篇课文组成,涵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第一课专门介绍写作格式与标点符号。每篇课文也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写作要点、范文展示、思路图、写作训练室和写作修改室。在部分课文的思路图后,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范文中的常用词语和句式(配有例句),供学生写作时参考。这与《实用》中的“常用词句链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两本教材都注重提高学习者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这与泰国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相符的。与文章的结构相比,泰国学生往往更关注词语、语法使用的正确性。此外,《综合》还配有一张CD-ROM光盘,包含课文朗读录音、课前思考及思路图的动画等,一来方便教师备课,二来便于学生自学。与《实用》相比,《综合》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与立体化。
4.练习设计
《实用》的练习安排在“写作训练”板块中,例文后都设有相应的练习,形式主要包括缩写、扩写、看图写、听后写、观后写、读后写等语篇层面的练习。因为应用文格式比较固定,所以这部分还专门设计了修改错误一类的练习。另外还有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等练习形式,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用》中的练习数量较多,可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练习。
《综合》的练习集中安排在“写作训练室”和“写作修改室”两个板块。“写作训练室”的练习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主要分为限制性表达训练和自由表达训练两大类,具体表现为选词填空、连词成句、根据所给词语完成句子等句子、语段层面的练习。“写作修改室”则提供两篇保留了學生常见偏误的习作,通过修改文中的错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词语和语法知识。与《实用》中的练习相比,《综合》更注重提高学生对句子、语段层面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这与大三学生的汉语水平更为相符。
二、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写作教材的编写建议
基于以上对《实用》和《综合》两本教材相关情况的对比分析,结合在泰国清迈皇家大学的写作课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的初级写作课程,在编写教材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第一,教学内容的难度应当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相符。泰国汉语专业的大学生从大三开始学习写作课,属于写作教学的初级阶段。根据他们的实际汉语水平,教学内容过难会使之畏难情绪更大。因此,笔者认为,初级写作教材应用简明浅显的语言简要地介绍汉语写作基本知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汉语词语知识等内容是较大的学习负担,在初级教材中可不介绍。此外,例文中的生词不宜过多,语法也不宜过难,否则将不利于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由于泰语书面语中不使用标点,而标点符号是汉语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写作教学之初向泰国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相关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教材中穿插修改标点符号等练习,反复强调其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
第二,教材体例不必拘泥于体裁的限制,更应当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在写作教學初期,学生对于具体的写作技能和过程还不熟悉,此时若要求他们学习并区分不同的文体,无疑是难上加难。《实用》明确区分了不同的文体,并在“写作知识板块”介绍不同体裁和题材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而《综合》则不同,以课文为中心,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其编排方式值得借鉴,但缺少实用性强的应用文,略显不足。应用文涉及请假条、启事、书信等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格式较为固定,比较易于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学有所用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写作学习热情。因此笔者认为,在初级写作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例文,简要介绍相应的应用文格式和要求是有必要的。
第三,练习设计应当注重句子、语段层面的训练。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不同于母语写作教学,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习者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语句的准确连接、组句成段的方法以及汉语书面表达的一般格式等等。尤其是在写作教学初级阶段,这些内容应该作为练习的重点,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词语、语法使用的准确性,二来也可为高级阶段语篇层面的训练做准备。
口头表达交流活动,对于提高学习者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也是有帮助的。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泰国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之类的活动,初级教材中可适量安排相关练习。教材注重学习者的表达和参与,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金舒年.留学生实用汉语写作教程(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汛.汉语综合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陈作宏.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与写作教材建设刍议——兼论《体验汉语写作教程》的编写思想及特点[J].民族教育研究,2010(5).
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 篇7
本文以清华CNKI数据库 (中国知网) 收录的2013年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相关的13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参考近三年之内同领域的综述类论文, 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浅析了2013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并对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浅见, 还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助益。
二、统计范围与统计方法
(一) 统计范围
本次统计的来源为CNKI数据库, 检索主题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检索范围是“期刊, 特色期刊,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报纸, 学术辑刊, 商业评论数据库”。通过三次检索筛选出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密切相关的论文139篇 (详见附件一) , 检索式如下:
检索式A:全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and年=2013 (模糊匹配)
检索式B:主题=对外汉语语音教学and年=2013 (模糊匹配)
检索式C:全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and年=2013 (模糊匹配)
(二) 统计方法
本文将139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文章按照研究内容分为如下五个大类:
第一类:探讨某一教学法 (或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模式) 、教学理论、教学工具在实际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如:吴捷的《绕口令及其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D].广州大学2013.)
第二类:分类研究。主要包括对某一类语音要素 (声母、韵母、声调、韵律等) 或某一类学习者 (国别、学习阶段、学习环境、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等) 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技巧。如:宋时黄的《韩国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后响元音的分析与探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年第4期15-24页) 。
第三类:对比分析或偏误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母语语音与汉语语音的对比分析以及学习者的语音偏误、习得顺序及解决策略等。如:杜白雨的《斯里兰卡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和教学对策》 ([D].吉林大学, 2013.)
第四类:关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相关教材、教师、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如:熊春花的《浅谈教师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3第2期377页) 。
第五类:关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整体回顾、综述、评述, 或者从宏观整体或方法论的角度论述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及其相关问题。如:周皓的《近30年来对外汉语教材语音研究综述》 (《语文学刊》2013年第6期122-123+148页) 。
本文将139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文章按照研究方法分为如下两个大类:
第一类:材料性研究。包括个人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已有文献材料的分析、比较、总结等。
第二类:实证性研究。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等。
三、统计结果分析
(一) 分析方法
从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三个纬度进行分析。
(二) 分析结果
1. 研究内容
本统计共计139篇文献中, 按照研究内容的分类统计结果为:第一类26篇, 第二类48篇, 第三类43篇, 第四类5篇, 第五类17篇 (图1) 。
由图一可知, 第二类对语音要素和学习者的分类研究是2013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的重点所在。此外, 对语音要素的和学习者的分类研究还表现出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化细化、研究对象更加细致明确的特点。根据近三年的语音教学研究综述可知, 语音教学研究的研究内容有扩展细化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综合式、大纲式研究所占比例减少, 区分语音要素和学习者类别的针对性研究增多。比如区分学习难点和重点、学习者的国别和母语进行研究, 以及在针对某一国别或母语的学习者时, 又从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语流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研究等 (黄丹丽2011) [2]。2013年语音要素方面的研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缩小了研究范围, 比如对单字调 (张晓玲、王黛群) 、词重音 (罗爱华) 、韵律听辨 (刘传云) 、舌面音 (杜雪萍) 、后响元音 (宋时黄) 、音译词 (陈爱香、曾广煜、李欢) 等方面的语音教学研究。另外对学习者不仅局限于国别化研究, 而是包括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学习环境、学习目的、汉语水平等各个方面, 更加明确地限定了语音教学研究的研究范围。综上, 2013年度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将教学法、语音要素、学习者三者有机结合, 走的是“针对特定教学对象的特定语音要素的教学”路子, 研究的针对性更强。
其次, 第三类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依然是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学习者母语语音或母语语音中的某一语音要素与汉语语音的对比分析, 学习者的语音偏误、语音习得顺序及教学策略等。
2. 研究成果
2013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一些实用型教学策略及教学新思路的提出。比如音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即如何将节奏律动教学法运用于汉语语音教学中 (徐琴) ;京剧与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 (孙志超) ;运用唱歌的方法学习汉语语音 (张玉珍、邹晶) 等。另外董宁提出了“淡化声调教学”的新设想;李欢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的反轨研究, 王一淇针对“八度标调、唱调法”应用于对英语母语者的声调教学进行了探索。许多学者针对不同的偏误问题和教学难点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比如有的学者进行了分年龄段的教学策略研究 (夏艳艳) , 还有的学者进行了国别化的教学策略研究。纵观2013年度的语音教学研究论文文献, 我们可以看出语音本体研究和语音教学研究结合得更加紧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
3. 研究方法
本统计共计139篇文献中, 按照研究方法的分类统计结果为:第一类21篇 (其中实验研究14篇, 调查研究5篇, 个案研究2篇) , 第二类118篇 (图2) 。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首先是研究对象的不平衡现象, 包括学习者国别不平衡现象和学习者学习阶段不平衡现象两个方面。国别的不平衡现象在早些年的综述类研究中就有提出, 虽然2013年的国别化语音教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以往比较少见的国家并保持这多样化趋势, 比如刚果、索马里、卢旺达、巴基斯坦、苏丹、斯里兰卡等国家, 但主体依然是东南亚国家以及发达国家 (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 , 对其他国家、其他语言学习者的关注度和研究程度还是不足。例如在收录的43篇第三类文献中, 只有3篇是以非东南亚国家或非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另外语音教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零起点和初级水平的学习者, 主要的研究内容也是这些零起点的学习者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然而语音教学是贯穿语言学习始终的, 对中高年级、中高水平学习者的语音教学和学习的研究还是比较少。
其次是语音要素研究的不平衡现象。通过篇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在分语音要素进行语音教学研究的论文中, 最受关注的还是传统层面的声母、韵母、声调、轻声等语音要素, 而对重音等以及更大的语音单位如韵律、语调、节奏、停顿等部分, 研究的篇目比较少。同样的, 汉外对比分析的分析内容依然集中在元音、辅音、声调、音节等传统层面, 偏误分析也多集中于学习者在声母、韵母、声调和语流音变 (轻声、儿化、上声变调) 等几个方面产生的偏误。而语音教学内容中的其他语音要素, 比如韵律、停顿、节奏、语调、词重音、句重音等语流方面的内容受到的关注依然相对较少。
第三, 材料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不平衡。非材料性研究多于材料性研究、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第二手研究多于第一手研究、经验性研究多于实证性研究, 这些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长久以来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就是研究深度、可信度、和科学性不足的问题。2013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的研究方法较以往有所进步, 但依然存在实证性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语料的来源显示出了多样化趋势, 不再局限于现有语料库中的语料。以往的语音教学研究语料多来自北大语料库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等常见的语料库, 或是来源于以往文献中的语料;而笔者在有的论文中还发现了运用《“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和《世界大不同》的转写语料 (马静) , 以及一些来自互联网的音视频文件语料等。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的普及、共享, 语音教学研究的语料来源也日趋多样化, 相信这一点可作为今后语料库建设的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艳春.基于CNKI的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成果统计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12, 04:58-61.
[2]黄丹丽.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1, 05:75-77.
[3]林帅.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 2013.
[4]陈文笛.近五年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1, 06:86-87.
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 篇8
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在近代以来的数次社会变革以后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作为中国人传统思想与观念的主轴,不论是为人处世的准则还是思维和行动的方式,儒家思想一直根深蒂固于绝大部分的中国人的心中。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教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日益提高的国际影响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儒家思想也伴随着汉语教师的足迹踏上他国异乡的土地。在这一过程中,对汉语国际教师自身思想层面的研究不可忽视,它是一堂优秀的对外汉语课堂的前提和保障。尤其在世界格局快速变革、意识形态不稳定的当下,儒家思想对汉语国际教师的影响以及对教学的影响更加值得注意和思考。
二、儒家思想及其影响下的教师心理与行为
儒家思想是由孔子于春秋时期确立的基本理论形态,并经由孟子和荀子发展而形成的一整套思想体系。在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等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儒家思想是一个内容庞大的、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其许多解释也是多元多层次的。这其中有很多积极因素,在二十一世纪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掺杂在传统文化中,难以区分和辨别。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教学的特殊性,儒家思想对汉语教师的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教学行为对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首先是有关于尊师的观念。儒家文化倡导尊师重教,认为学生必须尊敬自己的老师。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师容易形成权威意识,表现出明显的权威心态和绝对的权威感。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服从管理。不能公正豁达地看待那些当面质疑、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这不仅阻碍了师生关系的进展,也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是对于集体主义的推崇。儒家思想认为个人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才得以体现,个体是依附于群体的。教师的集体主义观念过强容易导致对学生个体感受的忽视,这在没有集体观念而强调个体主义的文化环境中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最后,儒家传统下的“面子”观念。儒家思想的中的“礼”将人伦社会划分出高低尊卑,故交际双发常因地位、义务以及态度方面的不对称而发生“面子行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通过“面子”来整合社会关系和团体关系[2]。在传统课堂环境下,教师掌握话语权、地位高,在教学态度和方法上都很容易受到“面子”的负面影响。
三、案例分析
从搜集到的多份原始案例材料中,笔者选取三份案例,从教师儒家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案例全部取自渤海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习经历,三份案例中的实习教师都较为年轻,职业经验不甚丰富。这其中,课堂的地点与学生国籍也不尽相同。
案例一:
地点: 布隆迪孔子学院,学生国籍: 布隆迪,教师情况: 女、研究生一年级
这是一堂汉语综合课。上课教师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志愿者,学生为布隆迪大学的大一学生,这堂课是教师到布隆迪以来的第一堂课。由于教师自认为自己看起来年龄较小,担心学生们因此不服从自己的管理,于是在一开始用汉语介绍自己时没有说自己的年龄。之后,有一名学生开口( 用英语) 问教师的年龄,教师回答: “在中国,随便问一名女士的年龄是不礼貌的。”该学生随即笑了起来,听了他的笑声,班级里另外几名学生也跟着笑了起来。又有一名学生用英语问教师: “在布隆迪,问女士的年龄是没问题的。”教师面露不悦,但还是说: “如果你们上课表现的好,我就告诉你们我的年龄。”学生们又是发出一阵笑声。待安静之后教师才开始讲课。
案例二:
地点: 美国孔子课堂,学生国籍: 美国,教师情况: 女、研究生一年级学生
这是一堂汉语初级口语课。上课教师已在美国迈阿密的一所小学工作了一个月左右。教师鉴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课堂形式主要以活动为主。临近下课的时候,一名小男孩要求去厕所,教师让该名学生先回到座位上,等到下课再去。结果这名学生回到座位上大哭了起来,教师这才慌忙去安慰学生。事后学生家长到学校向校长强烈反映了这件事,经过多方交涉才解决了这一事件。
案例三:
地点: 中国,学生国籍: 新西兰、非洲国家等,教师情况: 男
这是一堂留学生语言班的综合课,学生来不同的国家。在教师讲解到生词“卡”时,教师举例说: 校园卡、图书卡、银行卡等。并走到学生中间,问学生身上都有什么“卡”。这时一位新西兰的学生拿出了自己的信用卡问教师: “这个credit card怎么说? ”教师回答说: “这时银行卡。”而学生却摇头,重复说credit card,并伸手将这张卡递给教师。教师接过卡,发现是一张全是英文的外国银行卡,就将这张卡还给学生,没有回答学生的疑问而走回讲台继续上课。学生感到十分疑惑,转过身与同伴轻声交谈,并发出一阵笑声。
在案例一中,教师理所应当的认为第一节课上,学生应该十分的尊重老师,她应该是整个课堂的主导。没想到没有说年龄也被质疑和提问,整个教学过程的气氛必然受到不良的影响,甚至对日后的师生关系也有消极影响。归根到底,该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以及当地文化也许并没有儒家式的“尊师重教”,所以才对学生朋友式的随意提问感到不悦。
在案例二中,该名教师担心其他学生都跟着上厕所,为避免更多孩子情绪受到影响,想要让男孩考虑集体利益,并潜意识里认为该名学生应该做到并坚持到下课。可以说,教师过渡泛化了其自身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在案例三中,该名教师考虑到,如果解释不对或者承认自己不会将影响到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面子”,进而无法维持其在学生中的权威或者影响日后的教学,故选择了回避策略。但这一回避策行为却给学生带来疑惑和不解,甚至可能误以为老师在同学面前“无视我”,教师与该名学生间的师生情感关系因此受到影响。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
案例中反映了三位教师对自身的儒家思想认识不够深刻、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等问题,究竟该如何应对此类问题呢? 从教师这一个角度,笔者提出三条应对策略:
( 一) 教师应对赴任国的课堂文化有一定了解
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一般教学,师生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我们说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成功无障碍的跨文化交际是跨文化教学的前提。如果师生双方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对异域文化的包涵能力都较弱,矛盾冲突便不可避免。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应该从教师层面入手来解决之一问题。在教师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中,对赴任国的课堂文化以及关于教学的规章制度的了解和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应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策略及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成功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 二) 应增强教师对自身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学习和理解
国际汉语教师往往只知道要熟练掌握汉语本体知识,其次需要对跨文化交际有所了解,却忽视了自身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课堂的环境下如果教师不对其教学行为加以注意,行为当中所蕴含的文化与思想观念,可能会被放大甚至完全误解,因而影响教学效果。对于一名国际汉语教师而言,其所面对的非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中国学生,而是拥有各种文化背景的外国学生,这就对教师的文化敏感度及对自身文化的认知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三) 应增强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师生间的权利距离减小,对于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学会推断学生的感情与需要,除了单纯的传授知识外,还应进一步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师和学生应在温和的情感条件下感受充满对方文化知识的活动,使学生与教师都能够学会以包容和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异国的文化。在增进师生间情谊的同时,也为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情感环境,让学生喜欢上汉语课,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逐渐提高汉语水平。
五、启示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最主要的部分,它对中国甚至世界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教师不仅需要对国外的思想和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还需要对自身的儒家思想加强正确认识,有意识地克服其消极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合理地运用儒家思想的积极因素。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将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贺丽娟.儒家思想对教师心理的消极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对外汉语中级教材课文话题分析 篇9
人们在编写教材时都希望做到“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其意思就是话题要涉及多方面内容, 但是话题内容到底有多少种类别?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目前这个仍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李杨在对《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进行评价时, 把此教材的话题概括为“教育、婚姻、家庭、经济、法律、道德、文化、交通、保健、环境等”10个方面;周小兵、赵新认为题材广泛应包括“社会生活、人生家庭、婚姻爱情、人际交往、民族风情、文化教育、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汲传波将课文话题分为中国社会、文化, 中外差异, 个人信息, 关于本国, 语言和世界性话题6种。《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将话题分为个人信息、情感与态度、社会与交往、日常生活、学校生活等22类。
一、本文对课文话题研究的依据
话题的选择是课文编排的重要内容之一, 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课文话题的选择不但决定着常用词语的选择取向, 而且影响着语法结构、功能项目及文化项目的融入等。话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包括个人的、社会的、世界的等等。无论选取哪种话题都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 并要考虑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因素。
口语教材的话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文从学生的视角出发, 从留学生关注的话题入手, 来研究五部教材对话题的选编。
汲传波从留学生演讲话题着手, 探讨对外汉语教材的话题选择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中级阶段留学生关注的话题顺序为:中国社会文化48.51%>个人信息14.85%=世界性话题14.85%>语言9.9%>本国8.91%>中外差异2.97%。
二、课文话题的统计与分析
本文依据汲传波的研究成果, 按照六个大话题, 对五部中级口语教材的每篇课文话题展开分类和统计。
从统计结果来看, 五部教材总体上的话题顺序是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这与汲传波中级阶段留学生关注的话题的调查结果大体上是一致的, 三部教材关于中国社会、文化的话题在课文总话题量中的比重最高, 本国话题五部教材关注的都非常少。关于世界性话题, 五部教材认同比较一致, 均占有一定的比例, 而且相比汲传波的研究成果来看, 这类话题的排序更靠前。五部教材课文没有一篇以本国作为谈论重点的, 只在个别课文段落有所涉及。调查结果中有些话题的分布与汲传波的研究结果也有不同之处, 主要是中外差异这一类话题, 排序在第五位, 而汲传波的调查结果排在第六位。
我们再来比较五部教材话题顺序:
《汉语中级口语教程》: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阶梯汉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中级汉语口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语言>中外差异=本国
《发展汉语》: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个人信息>中外差异>语言=本国
《汉语口语速成》:中国社会、文化>世界性话题>中外差异=个人信息=语言=本国
通过五部教材话题排序比较, 我们发现五部教材共同关注的话题都是中国社会、文化, 在五部教材中的比例均超过46%, 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外国学生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 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生活用语, 进行一般的交际活动, 应付生活已无问题。这时他们所需求的是更广泛的交际, 因此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和中国的文化、教育、家庭关系等都吸引着他们, 杨石泉认为, 中级汉语教材的语料宜选用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容。五部教材共同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世界性话题, 其中, 《汉语口语速成》所占比率最高, 达到39.39%, 世界性话题是, 是留学生有共同语言的话题、有话可说的话题, 不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和个体因素等张不开口, 到了中级阶段, 学生的语言水平可以胜任谈论一定深度的世界性话题, 因此我们认为中级阶段安排一定量的世界性话题是可取的。个人信息类话题在除了《汉语口语速成》的四部教材里, 均受到一定的重视, 我们认为关于自己、朋友、亲人等等的话题是留学生最熟悉的, 因此成为教材课文话题选择的重要方面也是自然的。《汉语口语速成》没有以个人信息为中心话题的课文, 这可能与教材的编排有关, 首先这是一部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的教材, 以培养口语交际技能为主, 中级篇的课文包括人生百态和实话实说两部分, 课文多为讨论性的比较深刻的内容, 因此关注的焦点为中国社会文化和世界性话题。
三、课文话题存在的问题
1. 课文个别话题陈旧, 缺乏时代气息
如《阶梯汉语》2话题三《当灾难来到身边》谈到的是2003年的“非典”, 对于2008年在中国生活的留学生, 这个话题可能比较陌生。《中级汉语口语》1第六课《哪儿卖电话卡》谈论的是用硬币打电话, 去邮局买电话卡等相关信息, 这样的话题现在看来有些过时陈旧了, 即使学过了, 留学生也很难遇到此类生活片断, 因此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2. 有的教材话题单一, 部分话题重复现象严重
刘珣、汲传波等多位研究者在说到教材的课文时都提出应该话题多样, 内容丰富。但从我们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有的教材选用的话题单一, 六类大话题当中, 《汉语口语速成》只选用了其中的三种, 《发展汉语》只选用了其中的四种, 《阶梯汉语》有关中外差异类话题课文只有一篇。而关于本国的话题, 五部教材均未选用。这样的课文内容设置, 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多种表达能力的形成, 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课文话题外的内容时, 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
话题种类的单一, 必然有些话题的重复使用率会增加。如“教育”这一话题, 在《发展汉语》中级口语上, 就有4篇相关课文 (第四课《孩子在什么环境中成长》和《我也不明白》、第9课《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和《怎样给孩子减轻压力》, 《汉语口语速成》有五篇课文与此话题相关 (第二课《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与子女之间如何相处》和《理解孩子》、第三课《让孩子吃苦》和《专家与家长的对话》) , 这些课文学生在一个学期学习, 安排过于紧密, 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但大体属于同一范畴, 能够谈论的内容是有限的。
3. 五部教材没有选用关于本国类的话题, 有的教材反映中外差异的话题比例较小
五部教材均未选用关于本国类的话题, 中外差异类的话题在五部教材中所占比例偏低, 在《阶梯汉语》中所占的比例是0.75%, 《中级汉语口语》没有选用这个种类的话题。根据孙清忠的调查, 共有45%的留学生认为教材应该增加这两种类型话题的内容, 但是本文所研究的五部教材, 不是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分国别教材, 所以关于本国的话题究竟是关于哪个国家, 中外差异究竟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的差异, 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在编写教材时, 究竟如何对这两类的话题进行选取, 操作起来的确有很大的困难。
四、课文话题的选编建议
话题内容向来是编写者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 教材的思想性、趣味性都由此体现, 如果课文话题的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 那么其他方面做得再好, 恐怕也很难弥补这个不足,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 我们必须选择能够吸引学生, 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1. 在选择课文话题时, 应当进行一定规模的抽样调查
在课文话题的选择上, 应当以一定规模的抽样调查为基础, 而不能只按编者的个人兴趣或主观臆断决定取舍, 这样才能找出符合学习者的共同兴趣和交际需要的内容。对于已有的这方面调查结果, 编写教材课文时也可以作为参考, 除了本章提到的汲传波对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调查, 还有如赵新、李英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56.8%的学生希望课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19.5%的学生要求课文主要介绍中国社会文化, 6.8%的学生反映对中国社会文化不感兴趣, 还有16.9%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持无所谓的态度, 只要能学到知识就行等。
2. 注重课文话题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教材话题应该重视当代现实生活, 选取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 过时的内容应该及时修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课文的话题也要不断的更新。注意淘汰过时的内容, 把一些与正在发展或即将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新鲜事物有关的知识收入到课本中来, 编写口语教材时, 应该有“超前”意识, 如此才能延长口语教材的寿命。因此, 我们可以多选用一些与留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 例如他们困扰或者关心的问题、平时喜欢聊的话题, 留学生关心的当代中国热点话题, 如2008年中国奥运会、金融危机对各方面的影响等话题, 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日常交际能力, 也能照顾到他们的情感体验, 产生共鸣。庞继贤等做的有关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实证研究也表明, 话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经历贴近, 在课堂上就会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3. 课文话题要新颖有趣
趣味性是教材编写的一条重要原则。趣味性原则就是教材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 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任何事情, 如果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他们就不会尽心去做, 一篇课文, 如果它的话题陈旧、无趣, 与学生的志趣不吻合, 学生参与的激情就会大大减弱。诚然, 一群来自不同国家, 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 坐在一个完全脱离了中国人实际的场所中, 学习汉语, 这对不少人来说, 是一个十分艰巨而枯燥的事情。因此, 教材编写者应注重对学习者兴趣点的调查, 在了解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 安排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从而提高整部教材的趣味性。根据刘颂浩对留学生兴趣点的调查研究, 课文话题可以增加中国社会文化、留学日常生活、个人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4. 注重课文话题的多样性
从学习者的角度看,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有差异的, 也是多方面的, 即使是有相同相近学习目标的学习者, 他们对同一本教材, 同一篇课文的感受和看法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别。因此, 我们选择话题要广泛, 而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 相同的内容不能过多的重复, 不仅要关注中国人眼中的热点问题, 还要关注外国人眼中的热点问题, 不仅要包括外国学生在中国的饮食起居, 还要包括能引起学生留学中国所遇到的文化冲突, 这样才能适应学生多元化的要求。
课文的话题应广泛涉及伦理道德、男女平等、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国际局势等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世界性话题, 使学生一接触就发生浓厚的兴趣。课文话题的选择应该多考虑人们的文化同感, 只有全人类共同的理想, 共同关注的问题, 人类共同追求的真善美, 才能在学习汉语时感受到人文性, 从而使汉语走向国际社会。
5. 课文话题可呈螺旋式编排
交际法主张的螺旋式安排, 也叫圆周式安排。即将话题和句型结构根据交际需要并适当照顾难易度分成几个圈, 每圈都将主要话题和句型结构出现一遍, 而圈与圈之间又逐步加深难易程度, 呈螺旋式上升或同心圆扩大之势。刘珣先生认为, 螺旋式安排应是今后教材编写的主要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接触较多的话题, 便于及早地运用和交际, 又能使同一话题和结构多次出现, 反复巩固和加深, 符合认知规律和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因此, 在教材话题的编排上, 不能无规律可循, 不能关于同一话题的课文连着有几篇, 不能有一册完全没有世界性话题, 有一册又专门有好几篇课文谈论世界性话题, 这样的课文编排, 话题的重现率自然也就难以保证了。话题的编排中, 我们要考虑到整体的纵横关系和难易程度, 整部教材的课文话题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在不同阶段循环再现, 展开的深度依据学生的水平循序渐进, 使其话题内容呈螺旋式编排,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整个教程中得到必要的反复。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杨.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 (2)
[3]周小兵, 赵新.中级汉语精读教材的现状与新型教材的编写[J].汉语学习, 1999年 (1)
[4]汲传波.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
[5]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 篇10
对外汉语专业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文科的热门专业之一, 全国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已经由2000年的16所激增到目前的80余所。其中, 北京语言大学自上世纪60年代成为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推广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 是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师资力量最雄厚的院校。
概括来说, 对外汉语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 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 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 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 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受到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熟练地掌握英语, 具有从事语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与对外汉语专业相近的本科专业有中国语言文化、汉语言文学及外语类专业等。修业年限为四年, 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一般的汉语教师都需要学士学位, 如汉语志愿者和公派汉语教师。如果在高校的国际交流中心担任教师则需硕士及其以上学历。
学习策略:语言能力与文化杂家
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较宽, 主要涉及中国语言文学文化、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法等几个层面。一些抱有良好职业愿景的低年级学生往往在众多课程中摸不到方向, 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 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有的学生周末时间加课学习日语、韩语, 课余时间基本都投进了英语及二外学习中;有的是传统中文系的学习模式, 课余时间大量地阅读小说、研读汉语言理论知识;还有一些同学甚至对当初选择的专业产生了怀疑, 投入到其他相近专业的学习中。
因此,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明确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学科目标, 制定高效的学习策略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认为要突出重点、兼顾其他。低年级时要杂取旁收, 大量选修汉语言文化类课程, 并打好外语基础;高年级时结合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学习, 积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和升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具体来讲,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习首先要突出汉语本体知识的学习, 系统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基本知识。在重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之外还要注意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原来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来不成问题的语言现象, 也许就成了重点和难点。所以, 对外汉语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 往往不能从现有的教材、工具书、汉语语言学论著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者多关注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主体的报刊杂志, 积累素材,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其次, 处理好学习汉语课程与文化课、外语课的关系, 正确认识文化课和外语课的学科地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时本身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教授汉语必然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大一时一般都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 对中国文化有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已经就业的小刘介绍说, 很多同学把“文化课程”想象得太过狭窄了,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中医、气功、太极拳、国画、书法甚至中国菜的烹调, 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独特部分都应该有所了解, 最好还能对其中之一二项略有专长。这些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精髓的部分在未来的教学和文化交流工作中肯定会大有帮助。目前, 各国人士对海外孔子学院的课程需求已从单一的汉语语言学习扩展到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传统的拼写和发音授课已远远不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无法吸引文化背景各异、思维方式不同的各国学习者。对外汉语传播的多元时代已经到来。
有人认为对外汉语就是汉语+外语。比如小敏是班里的尖子生, 几乎把自己当成了外语系的学生, 已经过了英语六级, 正在计划过英语专业八级, 还选修了日语、韩语, 忙得不亦乐乎。大四学生小齐向她提供了不少建议——主动与留学生接触, 开展语言上的互帮互助活动;利用网络上外语初级的免费课程, 进行远程学习。他还提醒小敏学习外语要重视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 与外语专业的学习还是有区别的。在选择语种上, 可以依据学校的地缘特征或将来从事工作的预期来确定。比如, 山东省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多选修韩语和日语, 吉林、黑龙江省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多选修俄语、朝鲜语等。总之, 要清楚的是, 学习外语是为对外汉语教学、汉外交流服务的, 不能本末倒置。
再次, 学习直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技能课。
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技术学等公共课程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案例的自主学习, 为将来的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以便尽快与国际接轨, 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中加以应用。如学习并运用中文助教等教学软件, 以帮助未来作为汉语教学的教师编写教材和日常备课。最好适当地选修各类公选课。对外汉语教师往往要求具有“杂家”的综合素质, 毕业后从事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小赵建议不妨选择绘画、书法、表演、交际、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便于将来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义、篇章, 成为“学高为师”的优秀人才。
除了学好专业知识, 还要在实践中加强历练。某国际交流学院的高老师就认为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办法就是实践再实践, 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找出差距, 不断地完善自己, 成为高素质、有经验的对外汉语专业教师。毕竟, 教授留学生汉语要遵循独特的二语习得和教育规律, 还要考虑学习者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在异域生活的独特心理感受, 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 所以, 高年级的学生必须通过实习, 在实践中切实提高教学技能。
就业前景:在困境中寻求突破
我国自2004年开始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 并命名为“孔子学院”。截至今年1月, 已有6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10所孔子学院 (包括孔子课堂) 。还有61个国家的200多个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与此相对照的是, 国内汉语教学人才匮乏。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 2005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名, 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不足4万名。该报告预测, 到2010年, 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人, 需要数百万名汉语教师。那么, 这种形势是否就意味着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机会呢?
我们首先调查了山东省的一所省属师范院校, 该校在普通高校中设立对外汉语专业较早, 2007年有58名应届毕业生。其中19名继续读研, 5人当了语文老师。至07年9月1日前, 仅10人有了工作。采访中, 该院的副书记一直强调这一届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十分刻苦, 38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的有20多人, 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了50人, 有8人成绩在550分以上。很显然, 努力的学习态度、优异的学习成绩, 并没有令他们的就业状况更为乐观。
我们带着困惑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系主任潘文国教授做了交流, 潘先生所在的大学于1 9 8 3年就创办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本科专业, 该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实力较为雄厚。潘教授介绍说:本科毕业生基本都读研, 因为学生想要进国际交流中心就要有高学历。华师也有与美国芝加哥地区的汉语教师的交流项目, 只是最后派去的是经过中美两国合作培训的中学英语教师。
香港教育统筹局高级学校发展主管蔡若莲博士, 向我们讲述了香港地区的语文教育情况:香港中文学习的整个模式类似于外语学习。香港每年与大陆有互派教师的交流项目, 派遣教师的数量在07年也增加到70人, 但并没有选择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 而是选择了中小学的语文教师。
以上情况表明,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 对于那些留学生数量较少的内陆省市来说尤其如此。综合起来, 无非是两点:国内招收留学生数量较多的一般是高校, 而高校教师起码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二是那些不要求高学历的汉语教师派出或选拔更重视教学经验, 对教师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为看重, 而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弱点和软肋。
综合起来看,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分配去向大致如下:出国任教, 如当志愿者 (截至目前, 国家汉办已向41个国家派出了3400多名志愿者教师。志愿者在国外的生活津贴基本标准为每人每月400-600美元。) 、国家公派教师 (被录取的公派出国教师工资最高每月可达1300美元, 工作地区包括美国、瑞士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近几年名牌高校的部分毕业生有进入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入外资企业从事文秘及其他工作;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等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或从事其他涉外行业的工作。一些地方院校的大学生也可往新闻、文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方向发展, 依据个人志趣寻求就业。
对外汉语专业有较大的考研、考博的上升空间。传统中文专业、外语专业的相近学科在考研时都可以考虑;直接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研究生专业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专业等, 还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 该专业在学习期间即有机会在海外实习一年, 这个专业是为培养能够胜任海外教学工作的实践型专门人才而设的。目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每年均有三十至五十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名额。
2000年前后欲从事对外汉语工作的人可以选择考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可申请中级, 硕士毕业可申请高级证书) , 该考试目前暂停,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考试正在改革, 新的规定正在酝酿中, 估计不久即将出台, 具体消息请关注国家对外汉语官方网站。
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 篇11
关键词:语素,虚词,语误,偏误
在现代汉语中,语素【1】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最小的构词单位,是语法中词法分析的最小单位。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组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语素的教与学, 是对外汉语教学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中词有两种,一种表示事物概念,一种具有语法作用,前者叫做实词,后者叫做虚词。这里着重收集分析的是学生在虚词使用中存在的语素偏误。虚词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工具,用来联系词、句子成分、分句,以至句子、段落,并表示各种不同语法关系与语气。汉语里虚词的数目不多,但是作用很大。由于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型态变化,不像西方语言能在动词的型态上作改变,以说明动作时间是在现在、过去或未来,或是用人称、单复数呈现人物的性别或数量,而虚词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一问题。因此,仔细辨析掌握每个虚词的搭配关系和使用方法是很重要的。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本身的特点来确定,不能错位。虚词一般分为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然由于所搜集学生作文的语料中,叹词的偏误极少,故本文仅将虚词偏误分类为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四种,下面对这几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副词偏误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行为动作或状态性质等涉及的范围、时间、程度、频率,以及肯定或否定的情况,有时也用以表示两种行为动作或状态性质的相互关系,一般充当状态,不修饰名词。不同的副词意义不一样,不能任意使用,即使功能相近的副词,也未必能随意替换,必须针对搭配对象所要表达的语义作选择。外国学生写作时常出现副词滥用、近义词混淆或是近义词连用等副词偏误。
(一)副词滥用
1、a.那时我很顽皮,就拿着刀子在桌上削竹子,却觉得很好玩。(我的童年)
b.那时我很顽皮,拿着刀子在桌上削竹子,却觉得很好玩。
(1a)的“就”有滥用的偏误。“就”属时间副词,在句子中承接上下句,一般指短暂时间内即将发生的情况,但是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应是指那时的他很顽皮,拿着刀子在桌上削起竹子,却觉得这个动作很好玩,就这个句子而言,主要动作已经发生,所表达的重点应该是表示动作给人出乎意料的含意,并非即将发生的情况,所以不需要由“就”这个副词来表达动作在句子中的时间关系,“就”在此句中因修饰作用和语义无法搭配而造成副词滥用的偏误,故宜删除“就”字。修正后如(1b)。
(二) 近义词混淆
2、a.虽然现在的我功课不好,但是体能也不错。(给十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
b.虽然现在的我功课不好,但是体能还不错。
(2a)中的副词“也”使用不当。副词“也”与“还”都是表示重复、频率的副词,在句子中当,“也”一般指的是两个人或事出现相同的情况,如“他爱运动,我也爱运动。”“还”是表示勉强过得去的副词,多修饰褒义形容词,如“他的生活还过得去。”在此句中作者想表达的是现在的作者虽然功课不好但是在体能上的表现还不错。前句为否定的、负面的含意,后句有赞许的、肯定的含意,前后句所呈现的含意截然不同,故不适宜用表示两事相同的副词“也”字,而应使用表示“尚可”含意的副词“还”,此句因副词的功能接近造成混淆。修正后如(2b)。
(三)近义词连用
3、a.你或许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很像白痴。(有趣的运动世界)
b.你或许会觉得这样做很像白痴。
4、a.我原先本来想要告诉她,可是没有勇气。(被人欺负时该怎么办)
b.我原先想要告诉她,可是没有勇气。
(3a)、(4a)都存在“近义副词连用”的偏误。在一个句子中意义相近的副词只要使用一个即可,两个则显得多余累赘,(3a)“或许”和“可能”都是表示估计上不很肯定的语气副词,“或许”和“可能”宜删除其一,如(3b)。“原先”、“本来”都是表示事情开头、最初时间的副词,“原先”、“本来”也只能保留一个,修改后如(4b)。
二、介词偏误
现代汉语介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其用法也是比较复杂的,介词不可以单独使用,必需置于名词、代词或某些短语前组成介词短语,用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介词结构除了介词带宾语之外,有些介词常和某些方位词语搭配,如介词“在”常和“上”、“中”、“下”搭配成“在……上╱中╱下”格式,而介词“当”、“在”常和“时”、“时候”搭配成“当……时╱时候”或“在……时╱时候”,介词“以”常构成“以……为”格式。介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有多种用法,常用介词可依功能分为表示空间、表示时间、表示对象、表示依据、表示缘由等类。外国学生在使用介词结构时,常遗漏了后带词语,或忽略语义与结构的搭配,造成介词偏误。
(一)搭配词语遗漏
5、a.在跑接力(),体育老师也常帮女生跑。(有趣的运动世界)
b.在跑接力的时候,体育老师也常帮女生跑。
6、a.在我记忆()好像七、八岁时到了昆明。(我的童年)
b.在我记忆中好像七、八岁时到了昆明。
(5a)、(6a)均有介词“搭配词语遗漏”的偏误。介词“在”常跟表示时间的名词(短语)或时间词语搭配,说明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和“上”、“中”、“下”、“内”、“里”等方位词组合时,可用来表示时间、空间、范围、方面、条件等。(5a)所要表达的是跑接力的时候教练帮女生而不帮男生这个含意,“跑接力”是事件而非时间,语意上不完整,故应加上“的时候”才能与介词“在”合成完整的介词短语,以达成说明时间点的任务。(6a)所表达的是记忆之中作者七、八岁时来到昆明的含意,“记忆”之后加上方位词“中”,语义才能完整呈现。修正后如(5b)、(6b)。
(二)近义词混淆
7、a.由那次的教训中,我学到不努力是不会成功的。(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b.从那次的教训中,我学到不努力是不会成功的。
(7a)有介词混淆的偏误。“由”与“从”都是表示空间的介词,介词“由”跟名词组合,用来引进施动者,介词“从”表示起点,跟处所词、方位词组合可以表示处所、来源,二者因功能语义相近,容易造成混淆。(7a)所表达的含意是,作者了解到不努力就不会成功这个道理是源自那次的教训,“由”跟“那次的教训”无法搭配,应改为“从那次的教训中”较通顺。修正后如(7b)。
三、连词偏误
“连词”是虚词的一类,他的功能主要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分句之间的某种关系。汉语里“连词”的数目比较多。连词当中,有的常用以连接词或短语的,有些常用以连接分句。“连词”一般表示所连接的两部分有某种关系,这种种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联合关系”,如“和”、“跟”、“以及”、“并且”、“或者”、“而且”、“宁可”、“然后”、“于是”等,及“偏正关系”,如“虽然”、“但是”、“不论”、“尽管”、“那怕”、“如果”、“即使”、“因为”、“所以”等等。有些连词用法很不相同,不能互相替换,如果连词的连接成分搭配不当或是连接词语搭配不当,都会造成连词的偏误。
(一)连接成分搭配不当
8、a.我的童年除了一些生活琐事和去玩之外,没别的可分享的了。(我的童年)
b.我的童年除了一些生活琐事和玩乐之外,没别的可分享的了。
(8a)有“连接成分搭配不当”的偏误。连接词“和”所连接的是并列关系的词语,换言之,如果“和”字的前带词语是名词性的,其后带词语也必须是名词性的,其次,在组成结构上必须相似。(8a)“和”连接了“生活琐事”及“去玩”两个部分,“生活琐事”是偏正结构的词组,“去玩”则是动宾结构的词组,二者结构不相同,已非并列结构关系;再者,“去玩”是动词性词语,而“生活琐事”是名词性词语,前后关系不相同,与“和”的语法条件不符,因此造成搭配不当的偏误。动词性词语“去玩”宜改成名词性词语“玩乐”较恰当。修正后如(8b)。
(二)近义词混淆
9、a.家人给了我喜怒哀乐的心情和供应我食衣住行,让我不再挨饿受冻。(我最喜欢的人)
b.家人给了我喜怒哀乐的心情,并且供应我食衣住行,让我不再挨饿受冻。
(9a)有连词“和”与“并且”混淆的偏误。连词“和”与“并且”都属与“联合结构”的连词,也都能连接“词”和“短语”,但是他们二者之间仍然有差异,在连接关系上,“和”连接的是“并列关系”;“和”不能连接句子,但“并且”可以连接“句子”。(9a)中“和”前后连接的词语“给了我喜怒哀乐的心情”及“供应我食衣住行”是句子型态,不能使用连词“和”,其次,从语义来看,“让我不再挨饿受冻”是说明“供应我食衣住行”的结果,是更进一步的说明,应属于递进的关系,不宜使用“和”,连词“和”宜改成连词“并且”。修正后如(9b)。
四、助词偏误
汉语的助词是由一些功能不同的虚词组成的,只表示语法意义,而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绝大多数助词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必须依附于实词、短语或句子。助词是帮助词、词组、句子起语法作用或者表示语气的虚词,数目不多,按照其所起的作用、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三类。助词偏误的部分,部分学生使用中常出现“结构助词同音混淆”及“动态助词搭配不当”二类。
(一)结构助词同音混淆
结构助词有四个词:“的”、“得”、“地”、“所”。“所”字在学生作文中的偏误现象并不多见,故本文未列入,较常见的是“的”、“得”、“地”的混用。“的”、“地”、“得”在口语里没有什么不同,都念de,但在书面语言里是有区别的。“的”表示它前边的成分是定语,“地”表示它前边的成分是状语,“得”表示它后边的成分是补语。结构助词“的”、“得”、“地”混用的情形,在报章杂志中随处可见,甚至教材中也屡见不鲜。由于它们在语音上都读de,因此在学“和”所连接的是“并列关系”,如“我和你”、“桌子和椅子”;“并且”连接的是“递进关系”,如“老师拍了阿保的肩膀,并且向他做了个鼓励的手势”。笔者认为,文字本是一种沟通的工具,在演变的过程中若已约定俗成,则不一定需要坚持旧法。故本文不将“的”、“地”二字特别区分,仅以“的”、“得”二字的混用为偏误现象。大部分学生作文中助词的偏误,以结构助词“的”、“得”混淆的情形最多。
1 0、a.当时真的很丢脸,只有我一个人哭了。(我的童年)
b.当时真的很丢脸,只有我一个人哭了。
1 1、a.这是第一次被打得那么惨。(被人欺负时该怎么办)
b.这是第一次被打得那么惨。
(10a)、(11a)存在“结构助词同音混淆”的偏误。(10a)的意思是当时作者因为只有他一人哭了而确实感到丢脸,句中“真”为形容词语,不应与作补语标志的“得”字合用,而应与可作形容词词尾的“的”字连用,表强调义。(11a)“打”作主要谓语动词,其后应接补语语法标志“得”,而非定语语法标志“的”,故“打得那么惨”应改为“打得那么惨”。二句修正后如(10b)、(11b)。
(二)动态助词搭配不当
探究使用混淆的原因,起自“的”字的分化,因为“的”字最为常见,且用途广泛,可作形容词词尾用,如“肥硕的桃梨,香甜的果酱,鲜美的乳饼。”也可作副词词尾用,如“连林中的飞鸟,沟里的老鼠,也渐渐的稀少了。”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主谓短语等都可以加“的”构成“的”字短语。如“穿红衣服的是我妹妹。”因为“的”字的任务太多,写白话的人,就把作副词词尾的“的”字,分化为“地”字。时态助词有“了”、“着”、“过”三个。
“了”是表示动作变化已经完成的时态助词。“了”有两个,“了1”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如:“他吃了药了。”句中动词“吃”紧接的“了”是“了1”,表示“吃”的动作已经完成;而宾语“药”的后面的“了”是“了2”,表示成句的作用。如果无法了解“了”字的功能,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混淆、遗漏或误用,而影响文句意思的表达。
“着”是表示动态的助词,紧接动词、形容词之后。动词、形容词和“着”之间不能加入任何成分。有时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人们跳着、唱着。”有时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的持续,如“门是开着的。”
“过”表示动作变化已成为过去,用法大致和“了”一样。但是“过”与“了”表示的意义是有区别的,使用时应注意。如“我吃过药”,是说明“吃”的动作已成为过去;“我吃了药”,是说明“吃”的动作已经完成。动词后边的“过”,表示动作现象已经没有了,“了”却不一定。
外国学生作文中常出现动态助词“了”、“着”、“过”搭配不当的偏误。
1 2、a.木马不断的旋转了,我觉得很开心。(有趣的儿童世界)
b.木马不断的旋转着,我觉得很开心。
(12a)出现了“动态助词搭配不当”的偏误。(12a)“木马不断的旋转”表现的是一个正在进行的状态,而非已经发生过的行为或表示状态的变化,故此句中用助词“了”,不论代表的是“了1”或者“了2”,都是犯了助词搭配不当的偏误,而助词“着”可以表示状态的持续貌,较适宜使用来代替“了”,故此句宜改成“木马不断的旋转着”较合适。二句修改后如(12b)。
参考文献
[1]、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 北京, 商务印书馆2月版, 1983。
[2]、汪丽炎, 《汉语检测》,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6月版, 2001。
[3]、佟慧君, 《外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8月版, 1986。
[4]、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推荐阅读: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06-20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05-29
《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及研究》教学大06-01
对外汉语 考研08-28
对外汉语网站07-14
汉语成语对外07-14
对外汉语课堂06-18
对外汉语教师08-23
对外汉语建议11-13
根本对外汉语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