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综合课

2024-09-12

汉语综合课(精选12篇)

汉语综合课 篇1

一、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提不起兴趣。很多外国学生反映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缺乏吸引力, 枯燥乏味的课堂让学生对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提不起兴趣, 很多学生往往刚开始学习汉语便因此失去了兴趣,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枯燥没有活跃性, 缺乏幽默语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外国学生对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方式的要求, 很多学生本身水平过低, 对汉语的学习仍处于懵懂的状态, 然而一些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不会运用听说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依然墨守成规地按照“教师讲课, 学生听课”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这不禁让外国学生感觉到无趣[1]。课堂上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所讲的东西学生不是不感兴趣就是根本听不懂, 这无可厚非会让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与此同时, 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讲究的是互动和交际,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实际上, 在很多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 教师采取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比如, 教师按部就班对照教案讲解, 学生坐在下面只能听和记, 往往一堂课下来, 学生和教师之间并没有任何的互动, 学生不知道教师讲的是什么, 教师也不知道学生是否听懂。加之很多教师只顾一味讲课, 丝毫不理会学生渴望张嘴说话和提问的需求,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 对固有的知识点一遍遍重复, 单调的教学方式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汉语的兴趣和欲望。

( 二) 教师用大量的练习代替讲解。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 “精讲多练”是值得提倡的, 因为对于初级语言的学习, 其过程可以称为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而在培养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在遵循“精讲多练”这一原则的情况下, 往往出现了一个误区, 就是他们用大量的练习代替了讲解。由于学习初级对外汉语的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汉语, 汉语水平也相对过低, 所以对于很多综合课堂上所学的问题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 比如, 学生听不懂老师说的话, 或者很少有机会张嘴说汉语。然而很多教师觉得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 过多的讲解对于外国学生而言用处不大, 于是干脆只让学生对句子和汉字的写法进行死记硬背, 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让学生进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训练。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 这种只重视练习而忽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方式很常见, 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 大量多练习, 却并不解答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语言创造力的培养。

二、完善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方法的建议

( 一) 根据教学对象制定不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设计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完成的备课内容, 根据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 教师所要制定的教学设计也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任课教师需要制定的教学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分析, 比如, 根据年龄的不同, 教师需要对所制定的教学设计作出相应的调整, 对低年级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进行如游戏教学, 对高年级年龄相对比较大的学生进行更容易接受的知识教学等。而且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任课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对象学习汉语的不同目的来进行教学设计的设定, 比如, 在校学生对学习汉语的需求与社会人士对学习汉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教师应该在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之后, 对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完善。与此同时, 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任课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因为学生才是教学形式的主体[2]。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以此来增加学生对学习汉语的信心, 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比如, 很多留学生在来到中国之前对中国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十分了解, 自身汉语水平也比较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不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更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所以教师必须要在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中, 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汉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 二) 掌握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的提问技巧。众所周知, 对于教师的提问, 很多学生都表示紧张和害怕,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 这样的表现尤为显著。因为学生的汉语水平本身比较低, 汉语基础薄弱, 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很多学生并没有准确的答案。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掌握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提问的技巧, 用成功的问答来指导学生发挥其认知的能力, 并且激发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 以此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让学生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中, 提高自己学习汉语的综合能力。

1.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提问中, 教师不应该在发问之后马上叫学生起来回答。因为学生大多处于汉语基础薄弱的状态, 不能够第一时间明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这样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有压力。如果可以给学生短暂的时间用来思考, 学生才可以真正做到理解并明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后再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探索问题的答案。因此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 需要用短暂的时间来领悟, 教师可以等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解之后, 再要求学生作答。

2. 在点名提问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叫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比如, 如果遇到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提问。如果遇到相对比较难的问题, 为了避免不知怎么回答问题的学生尴尬, 可以选择那些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因为过度的紧张是不利于学生进行汉语的学习的, 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适量保持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紧张度。

3. 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任课教师应该保证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有目的并且有效。在提问的同时, 教师应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听得懂并且理解。比如, 某一段课文需要朗读的时候, 教师应该准确检查这个学生的吐字发音等, 而不能走马观花地听完便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置之不理。教师对提问的不负责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汉语产生应付了事的念头, 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 也让教师浪费了自己教学的时间[3]。

( 三)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 来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习汉语, 从而掌握到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比如, 教师在讲解“和……一样/不一样+ adj”这一语法的时候, 可以准备两种颜色的卡片, 将每种颜色的卡片剪成不同大小, 并确保每一张卡片都可以找到其他一张和它同样大小并且颜色不同的卡片。教师将所有卡片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让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张, 然后让学生们将自己手中的卡片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直到所有学生都找到和自己手中的卡片大小相同而颜色不同的另一张卡片。在此过程中, 每两位学生对比一次手中的卡片, 双方都要说“我的卡片和你的一样/不一样大。”这样简单有趣的小游戏不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可以玩得开心, 又有效让学生掌握“和……一样/不一样+ adj”的语法结构, 一举两得。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中, 教师善于运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会对教学过程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 教师也应该针对教学游戏的特点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互动性和目的性。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 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并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同时也应该注意,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教学中, 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的方式, 更要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掌握更多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对此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意识, 在课堂上不能只是为了游戏而进行游戏, 更要想办法让学生融入其中, 从而对汉语进行更好的学习。

( 四) 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有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兴趣, 在欢乐的环境下对汉语进行更好的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 研究并实施其他不同种类的新兴教学方式, 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让学生由衷地想要学习汉语, 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综合能力。在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将电影、电视等片段播放给学生看, 来让学生对所看到的场景进行模仿, 在学习初级日常会话的课堂上,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电影片段, 随机分组来进行观摩和模仿, 以此来进行汉语的学习[4]。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歌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他们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舒缓自己的情绪, 在记歌词的同时, 掌握汉语的语法和句意。

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好处, 教师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学生就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这样不仅有效提高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也使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龚怡萍.游戏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综合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5

[2]历贝贝.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师会敏.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4:185~186

[4]刘若云, 林柱.汉语课堂教学录像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124~126

[5]赵婉君.浅谈初级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5

[6]热西旦木·夏克孜.多媒体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J].新课程学习, 2015, 2

汉语综合课 篇2

组 员:胡坤 齐小阁 邹真真 苏雯 王明蕾 教学对象:二年级上 教学内容:《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第二课

教学时间:共3课时;第1课时词汇讲解和练习;第2课时课文及语法讲解;第3课时练习教学目的和原则:通过三课时的学习,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意义及用法,培养句型的运用能力,掌握相关的语法点,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讲究 从容 计较 不是„„吗 凡„„就„„ 一时 教学过程:

(释义是用来帮助老师理解词义的,不代表全部要讲;下划线的要板书;说出句子后让同学复述;加粗和倾斜标注的内容为重点)

一、复习

老师问:“上一课学的东西大家复习得差不多了吧?” 听写单词(请几个同学上讲台)复述上一课课文(老师引导)

二、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同学肯定有掌握的不好的地方),老师说:“大家基本上掌握了上节课的内容,但是还有一点儿问题,这种情况用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词来说,就是‘大家复习得差不多了。’”(讲“差不多”,进入生词讲解)

(一)生词讲解

1、差不多:讲意思(义素法)

释义:(形)不相合、不相同的地方很少 例:(1)墙和写字板的颜色差不多。(引导学生注意墙和写字板的颜色,说出此例子)

(2)同学们的汉语水平差不多。(引导学生说出此句子)

2、传:zhuan chuan(注意读音,是多音字)讲意思

释义: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 转到课文题目“差不多先生传”,是“讲差不多先生的一些故事”的意思。

3、代表:(课文带一下)

4、相貌:(带一下,强调用于“人”而不是用于“物”)

5、分明:搭配

释义:(1)(形)清楚 是非分明 黑白分明(用颜色词强调意思)(2)(副)明明;显然 分明看见 分明说过 分明坏了(用坏掉的笔的例子引导)

例:(1)这个人很正直,是非分明。

(2)这支笔分明坏了,怎么还能用呢?(解释一下意思“不能用了”)

6、气味

7、口味

将“气味”“口味”一起讲,“气味”是用鼻子闻出来的;口味是用嘴尝出来的。

8、讲究:搭配和用法

释义:(1)(动)讲求、重视 讲究吃穿 讲究卫生 讲究质量(图片)

(2)(形)精美 家具讲究 饭菜讲究(图片)例:(1)房间布置得很讲究。(图片展示)

(2)学汉语要讲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说)

9、记性:(略)

10、凡:(课文讲)

11、何必:意思和用法

释义:副词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例:(1)今天又不下雨,何必带伞呢?(视讲课时的情况而定)(2)课文中句子

12、精细:(略)

13、既„„又„„:(课文讲)

14、算:意思和搭配(情景法)

释义:(动)计算数目(联系课文)“既会写又会算” 算账 情景引导:设定买苹果情景,让他们理解“算”的意思

15、笑嘻嘻:扩展

其他相似结构:乐呵呵 美滋滋 脏兮兮(提示同学平常注意这种结构。)

16、赔不是:意思和用法

释义:表示对不起。

当做错事情的时候,是道歉的另一种说法可以说“赔个不是”,多用于口语 例:这件事是你不对,你应该给他赔(个)不是。

17、撇:(联系课文)“‘千’和‘十’的笔画有什么不同?”

强调写法

18、搭:搭配(情景法)

释义:(动)乘、坐(车、船、飞机等)搭轮船到烟台 问同学是怎么来中国的,引出相应的“搭车”“搭飞机”“搭轮船”

19、从容:结构、意思和搭配

(1)课文中出现的“从从容容”跟“从容”意思相同,“不慌不忙的意思”(2)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AB→AABB 急忙→急急忙忙(后面课文)干净→干干净净

提示同学平常注意这种结构。(3)用例子带出搭配

例:A他态度/样子/表情从容,一点儿也不慌张。(形容词)B她很冷静,总是能从容地面对所有的困难。(副词)20、迟:(略)

21、白:(课文中讲)

22、瞪:(图片)

23、部门:(略)

24、未免:意义和用法

释义:(副)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

例:(1)今天又不冷,你未免穿的也太多了。

(2)铁路部门也未免太认真了。(课文,问同学差不多先生的态度)

25、一面„„一面„„:(课文中讲)

26、一时:(课文中讲)

27、寻:(带一下“寻人启事”“寻物启事”)

28、焦急:(略)

29、好在:意思和用法

释义:表示具有某种有利的条件或情况 例:(1)这次考试题目很难,好在我准备得很充分。(引导)(2)烟台的冬天很冷,好在我来的时候带了几件羽绒服。(情景法)30、医:

31、治: “医”“治”可以连用,说病好了可以说“医好了”“治好了”“医治好了”,意思相同

32、气:(略)

33、断断续续:(课文带一下)

34、称赞:搭配

释义:赞扬(书面)值得称赞、称赞„„的精神 例:(1)他学习很好,大家都称赞他是个好学生。

(2)她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称赞。

35、账:(略)

36、计较:意思和搭配

释义:(1)(动)计算、比较(义素法)(2)争论

例:(1)我们要大方,不能斤斤计较。(常用斤斤计较)

(2)我们是好朋友,何必计较那么多呢?(设情景:好朋友吵架问题)

37、德行:(略)

38、法号:(课文带一下)

39、名声:(略)40、无数:搭配

释义:很多,数不过来(虚指)无数事实、珠宝无数 例:(1)天上有无数的星星。(设情景:问一下同学星星的数量,引出此句子)

(2)他朋友很多,我们也可以说他朋友无数。

41、于是:(课文中讲)

42、从此:(课文中讲)

43、懒:(强调写法)

练习:课后练习一 画线连词 下面我们来讲解课文。

(二)课文和语法讲解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位名人,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肯定知道他的名字,对,他就是差不多先生。”

每段课文的讲解顺序:(1)请同学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并适当纠音)(2)就课文内容提问,并讲解课文意思。(3)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点。注:(2)(3)可适当穿插进行。第一段:

问题:为什么提起此人,人人都知道?

语法点:“他是很多人的代表”等于“它代表了很多人” 第二段:

问题:差不多先生的相貌有什么特点? 生词重现:提一下“气味”“口味” 第三段:(老师读)

语法点:凡„„就是„„

“凡”表示在某个范围内无一例外,有“只要是”的意思,句中常用“就”、“便”、“都”或“没有不”等词语与之呼应,也可以写成“凡是”。

例:(1)课文例子

(2)老师希望大家:凡是学过的生词都可以记住。

(3)他做事认真,凡跟他在一起工作的人没有不称赞他的。(注意一下“称赞”)注意:“何必”所在句子的意思(以提问方式)第四段:

问题:妈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什么呢?

妈妈骂他,他说了什么? 语法点:不是„„吗? 例:(1)课文4、5、6、7段都出现过该句型

(2)你不是昨天已经买了一支笔吗?(设情景,引导同学说)第五段:

问题:大家说古城西安在哪个省? 注意:“山”和“陕”的声调,强调一下“不是„„吗?”语法点 第六段:

问题:他哪儿不精细了?

他觉得什么差不多? 语法点:既„„又„„

A“既„„又„„”表示同时具有两方面的性质或情况。用于并列复句,放在主语后,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多为形容词、动词短语)。强调连接的成分应该是同类事物。

例:(1)课文

(2)她既漂亮又温柔,没有人不喜欢她。B否定形式:既不„„又不„„

例:让同学把例(1)和(2)变成否定句 第七段:

问题: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情准备怎么去上海?

他去成了吗?为什么?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说了什么? 生词:白 释义:(副词)没有效果,徒然 白费力气、白跑一趟 例:(1)(课文句子)

(2)我去找老李,老李不在家,我白跑一趟。语法点:一面„„一面„„

“一面„„一面„„”表示两种以上的动作同时进行,多用在动词前(书面语)

例:(1)课文句子

(2)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一面上学,一面打工,很辛苦。第八段:

问题:差不多先生为什么让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

汪先生请来了吗?

差不多先生知道请错了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最后结果怎样?差不多先生的病治好了吗? 语法点:一时 “一时”,副词,表示行为、状态存在的时间很短暂。例:(1)课文句子(2)困难只是一时的,我们不应该被困难吓倒。(设情景:学汉语,提示同学说出此句子)

(3)小王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向朋友借。(设情景:买电脑,提示同学说出此句子)

注意:强调一下“急急忙忙”“好在”“医”“治” 第九段:

问题:差不多先生在死前说了什么? 注意:“一口气断断续续” 第十段:

问题:差不多先生死后,大家都称赞他什么?

大家给他起的法号是什么? 生词:带一下“法号” 第十一段:

问题:如果大家都以差不多先生为榜样,中国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语法点:从此 “从此”,副词,意思是从说话人所指明的时间起,表示某事或某种情况从某时开始发生或出现。(线段)

例:(1)课文句子

(2)王老师大学毕业后留在烟台工作,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老家。(过去)

(3)今天我们学了“讲究”这个词,从此我们就会用了。(现在)

(三)会话练习

问题:(1)请大家讨论一下课文中差不多先生有哪些事迹?(目的:回顾课文)

(2)在你的周围有“差不多先生”吗?讲一讲他们的表现。(目的:交际联系)

(四)布置课后作业:熟悉课文、做课后练习

三、课后练习:

(一)在老师的引导下,有重点的复述课文;

(二)复习语法点: 凡(是)何必„„呢 不是„„吗 既„„又„„ 一面„„一面„„ 一时 从此

1、无论我怎么恳求他,他都不肯原谅我,()我们就再也不说话了。

2、这支笔()好用()漂亮,同学们都说值得买。(提示同学将其变为否定句)

3、小王()走,()看,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新鲜。

4、他()激动,把糖洒了一地。

5、学校已经宣布放假了,你()还留在学校()?

6、()听到他故事的人没有不感动的。

7、你()不缺钱(),怎么还到这儿来打工? 注:引导同学用以上词语造句

(二)讲解留给同学的课后练习

四、预习新课的生词(领读新课生词)

汉语综合课 篇3

而综合课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汉语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与口语课相比,综合课上的教师语言应占更大的比例,但如何恰当地平衡讲练比例,形成语言的内在建构,提高综合课的教师语言质量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研究对象、相关文献研究和指令语使用建议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和说明。

一、研究对象

根据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指令性语言”中的“指令”意为“试图使听话者做或不做某些事情”。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的目标是引导并促使学生说汉语、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一切有助于或者有利于引导学生说出汉语、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语言都可以被称为“指令性语言”。从狭义上来说,“指令性语言”指的是用于实施教学步骤和用于规范学生行为的课堂教师语言。

本文研究和考察的对象是狭义上的指令性语言,主要包括:引发学生行为的指令,如告知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打开课本并翻到具体页数等;控制课堂纪律的指令,即组织和维持课堂秩序、制止与学习无关的行为等;实施教学活动的指令,如开始或结束一项学习活动、组织教学活动(听写、领读、齐读等)。

二、相关文献研究

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其上位概念“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多以宏观、理论性、定性的研究为主。

彭利贞(1999)强调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编制教学语言的必要性等理论性问题;孙德金(2003)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教学语言研究的意义、理论基础和目标以及研究方法。

在这之后,学者们纷纷从课堂教学语言的构成、特点、功能类型等方面定性式地对其进行研究讨论,如白朝霞(2005)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的特点和组织原则;吴艳(2010)对2009年前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和分析;傅传凤(2011)将教学语言分为课堂用语、教学内容用语和师生交流用语三种功能类型。

只有少数学者以定量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研究,如饶勤(1998)提出了要对教学语言进行量化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分析方法;王祖嫘(2003)收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料,并对其中的词语和句子的使用情况作了量化的统计与分析;张婧(2005)同样试图通过语料分析,弄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的词句特点。

另一类是对课堂教师指令语的研究。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其中,刘晓琳(2007)对外语教师课堂指令语的形式进行了观察分析。王慧丽(2011)从语料着手,对综合课课堂语言进行了分类研究,包括指令、提问和反馈三种类型,再对语料进行量化分析和总结,得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语言的相关结论。马悦(2013)就实习教师及经验型教师的课堂指令语语用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揭示差异背后教学理念与课堂话语的关系。

从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涉及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并不多,且以初级阶段为主。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不同阶段的指令语应有差别,只有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课堂指令语,才能既保证学生明白学习任务,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无意识的目的语输入。

三、课堂指令性语言的使用建议

指令性语言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促使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指令语的设计,无论是在词语的选择还是句子结构的安排上,都要反复斟酌,并自觉调整自己的用语,以保证课堂交际顺利进行。

(一)词汇的选择和使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面对二语习得者,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使发出的课堂指令语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注意词语的选择和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再加上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要求以目的语教授目的语,即少用甚至不用媒介语,这也给课堂指令性语言中的词汇使用增加了难度。教师在指令性语言的词汇选择和使用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教授最常用的基本词汇。在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教师可先教授基本的课堂用语,比如“念”“说”“读”“跟”“一起”等,然后逐渐构造出“你读”“说汉语”“跟我读”“一起读”等句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输入这些常用词汇和句式,学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并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行为。随着学生所学词汇量的不断增加,指令语中能使用的词语也会越来越多。这样循序渐进,才能在基本不使用媒介语的情况下顺利实施教学活动。

2.词汇的使用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基本保持同步。一个缺乏经验的新教师在发出课堂指令时,常常会随便使用一些学生听不懂的词语或者句子。相反地,一个有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则会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可用于课堂教学的词汇网,网里的每个词语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并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不断更新这张词汇网,使其与学生的语言能力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做,教师才能做到使学生基本明白课堂上发出的指令性语言,不至于使课堂陷入僵局。

3.化难为简。学生大脑中的汉语词汇量是有限的,而教师在使用课堂指令语时,难免会遇到该指令语中的某些词汇并未储存于教学对象的大脑记忆库中的情况。这时由于课堂背景下的交际需要,教师应采用回避、迂回、替代等手段修正该指令语中学生尚未掌握的词汇,使用教学对象已学语言材料,从而达到课堂交际目的。例如,当需要使用指令语“请看倒数第十行”时,学生可能并未学过“倒数”这个词,因此教师可改用“请看从下面数第十行”。

(二)句子的选择和使用

除词汇外,对课堂指令语中句法结构、句子长短的选择和使用也会影响课堂教学。为了使课堂指令性语言语义明确、易于理解,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自觉使用结构简单且已经教授过的句子结构,这样做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也减少了教师的课堂话语量,从而有助于达到“精讲多练”的教学目标。比如“请打开书,翻到16页”可简化为“请打开书,16页”。

当然,教师在使用指令性语言时,难免会使用到学生未学过的句子结构,且在一些非关键课堂教学环节中适当使用一些这样的句子,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目的语输入,帮助其建立语感。但总的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要尽量使用简单的、学生已掌握的句子,使指令语简洁清楚,从而快速并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三)变化式地发展课堂教师指令性语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指令性语言不是恒定不变的,它要随着教学对象语言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是指令性语言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也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需要对指令性语言做出相应的调整。

汉语教学大致可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指令语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建立起有发展关系的指令性语言链,使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不多加注意,就有可能把中高级阶段使用的指令语过早地使用到初级阶段,导致学生听不懂,或者把初级阶段使用的指令语延续到中高级阶段,如仍然使用慢语速、简单词语和句子结构等,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发出“打开书”这一指令时,在初级阶段可以用“打开书”或“请打开书”这些结构简单的句子,在中高级阶段则可用“请把书打开”“请把书翻到15页”等结构相对复杂但学生已掌握的句子结构。无论是在初级阶段用难句,还是在中高级阶段用简句,都是不恰当的,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指令性语言的动态性特点。

四、结语

教师的课堂指令性语言是教学进程中的一个个小枢纽,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没有课堂指令语或者课堂指令语使用不当,语言教学就会难以有效进行。相反地,教师如果能发出适量的、合适的课堂指令语,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有时还能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语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应时刻注意指令语的使用,并使其不断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022。)

参考文献:

[1]彭利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J].北京大学学报,1999,(6).

[2]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3,(3).

[3]白朝霞.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刍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5,(1).

[4]吴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语言综述[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傅传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和功能类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

[6]饶勤.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特点及量化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2).

[7]张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中的词句特点[J].语言文字应用,2005,(9).

[8]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9]姜丽萍.教师汉语课堂用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汉语综合课 篇4

一、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就是对目的语词组、句子以及语言规则的教学, 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法教学一直都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要点和难点。目前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评价标准最重要的是语法能力和掌握语法规则的能力。所以第二语言教学是以语法教学为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二、对外汉语初级语法教学案例分析方法总表

三、案例中语法教学的共性与个性

1、语法教学的共性

根据各个老师的案例的展示后分析, 发现3 位教师在初级阶段的进行的语法教学活动, 主要具有以下几点共同点:

(1) 教学方法内容直观

3 位教师在导入语法知识的时候采用从课文中导入, 公式导入, 对话导入, 视频导入等手段和方法, 导入灵活, 贴近实际, 并且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并且在讲解语法知识的时候运用了公式、特殊符号等形式,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 更有利于教师教学。

(2) 教学内容安排紧凑

所有教师都是按照教学顺序来实现完成教学内容, 有一些教师还会在讲语法点时穿插其他文化或交际内容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兴趣, 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教师从语法知识的导入到语法知识的讲解再到语法知识的练习, 这个过程中衔接性很强, 环环相扣, 而且教师语言简单易懂, 语速适中流畅, 语音标准。

(3) 互动性较好

3 位教师在导入时, 有的教师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来引进新的语法点, 有的教师从课文的句子中导入新的语法点。3 位教师都是运用灵活性较强的交际式的方法来进行练习, 和学生的互动性很好, 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语法知识。

(4) 语法讲解循序渐进, 讲练结合

3 位教师在语法知识的讲解过程都是由点到面, 从简单的语法结构形式到较为复杂的句子形式, 并且从己经学过的旧知识的语法结构引入推到更为复杂的新知识的语法结构。在细致的讲解之后都进行了一些练习, 例如进行交际性练习, 机械性练习等。

2、语法教学的个性

虽然3 位教师在教学中有着一些上面所展示的一些共性的特征, 但是他们也拥有他们自己的个性, 而正是这些个性可以为初级阶段语法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建议。

(1) 教学方法的差异

首先展示和导入语法点时, 有些教师采用从课文的句子引入的方法, 有些的教师则采用情景法来直观展现。在解释语法时也各有差异, 有些教师比较喜欢直观的公式;有的教师则喜欢用目的语来解释语法知识;有的教师则用课文中的内容结合语境进行解释。在语法练习的形式上, 虽然教师大多都采用交际法, 但是具体的练习方法却各不相同, 各有侧重。

(2) 讲练时间分配不同

有的教师用较长的时间引入语法知识, 解释语法知识, 给语法知识练习的时间和引入、解释语法知识的时间差不多;有的教师则练习时间十分的少, 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忽略语法知识的练习;而有的教师却能够很好的把握讲和练的关系, 做到讲练结合, 练习优先。

3、案例分析的启示

语法知识的展示主要是要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导入, 并且融合其他的一些方法, 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开始学习语法知识。语法知识的解释一般是从情境入手, 归纳总结出语法结构, 句式公式, 并配合句型的操练, 使学生掌握句型。语法练习则是以交际为中心, 着重突出了教学活动的交际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交际性能力。3 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主要是依靠情境来启发学生, 用各种方法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主动的配合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 从被动学习到自主习得转换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和情景法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 我们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语法教学的时间。语法教学是初级阶段教学的要点, 教师应该重视语法教学。要做到更好的重视语法教学, 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要合理分配教学的时间, 即45 分钟的课, 15 ~ 20 分钟的语法讲解。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语法, 为以后的语法教学做一个铺垫。

(2) 语法知识练习的方式。语法知识的练习应该更加注重交际, 在这3 个案例中教师们都比较注重交际练习, 但是仍有教师运用了机械练习的方法。在案例中有些老师的交际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 并没有丰富多彩, 所以不仅要增加交际性的训练, 而且要使练习方式趋向于多样化。

(3) 语法知识的讲解方法。在3 个案例中, 每个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的过程中, 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但是有时候只用一种方法未免单调了些, 所以为了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教学效果更好, 教师们可以使用多种讲解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从生活中找到话题引入, 或是利用动作、情景法进入讲解, 也可以先展示语法公式然后进行练习, 或是由大量的例句总结出句型用法的方法。

(4) 语法的讲练分配。在3个案例中, 教师均做到了讲练分明, 但是有些教师讲练的时间的分配不太合理, 有些教师讲的时间太长忽略了练习, 有的教师太注重练习, 而忽视了讲解, 我们应该合理的分配讲和练的时间, 做到讲练结合, 精讲多练, 一般一个知识点讲解结束之后, 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一方面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练习让老师了解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偏误情况, 并且大量的练习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语法知识。

参考文献

[1]王青.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的语法教学模式研究[J].传奇, 传记文学选刊 (理论研究) , 2011 (11) .

[2]练姁.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语法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3]李巍.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与语法教学案例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彭莺.结合任务的3P模式在对外汉语初级语法教学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 2011.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9.

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案例 篇5

教学对象:二年级下学期(中级二册教材)

教学内容:

1.生词,注重结构,词义,用法上具有汉语特点的词汇。

2.课文,通过大声朗读以及问题提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3.语言点,重点是语言点的用法及语义的掌握和应用。4.练习,重点放在语言点的相关练习上。5.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俗语背后深意。教学目标:

1.掌握所学生词,特别是重点生词的用法。2.掌握并熟练应用语言点的语义用法。

3.理解课文出现的俗语,并领会作者的心理。教学方法:

1.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2.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感知文章,对难理解处进行简单的讲解,力求掌握文章大意。

3.围绕课文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地提问并小范围讨论,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词

同学们,早上好!在上课前,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句中国的俗语,(板书:沉默是金)来,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生齐读)“沉默”就是不说话,保持安静。大家觉得沉默好吗,重要吗?(小范围讨论)(找个别同学)你觉得回答老师问题时,沉默好吗?开party时,沉默好吗?(生答)恩,那这些时候,沉默还是金吗?对,今天呢,我们就“让沉默不再是金”(板书:让沉默不再是金)

讲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词。有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恩,在他读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帮他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生读)他读得真不错!(适当纠错,然后,老师领读一遍。再找平时发音好的同学领读一遍。)好,我们先看第一个生词:

1、复杂(形)复杂是指事物多而且乱,主要用在以下三种情况: 例句:(1)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关系复杂——简单、单纯

(2)这道数学题很复杂。——问题复杂——简单、容易

(3)她的想法真的很复杂,总是想太多。—— 思想、想法复杂——简单、单纯 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它们的反义词也有一点不同,但都可以用“简单”一词。这一点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了。我们来看第二个词:

2、耿直(形)跟老师读。这个耿直呀,是说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我们常说:性格(引导学生说出“耿直”)例句: 他是一个(性格)耿直的人。

这个词还有两种其他的写法,鲠直、梗直。其实,接下来的这个词和“耿直”的意思一样,它的意思表现得很明显。第三个生词是什么?

3、快人快语 我们常常把它写成“快言快语”。

近义词:心直口快

反义词:吞吞吐吐 就是说有些人说一句话之前要先想半个小时,我们就说: 例如:他说话吞吞吐吐的。

那大家说说,你们喜欢哪一种人啊?是耿直,快言快语,心直口快的的,还是吞吞吐吐的?(学生回答)很明显!好,我们接着往下看,4、打抱不平(走到同学们中间,什么都不说,打一下A同学)老师刚才说面都没说就打了A同学一下,这时候,B同学看到后,觉得老师打A同学很不公平,他很可怜,所以,B同学就打了老师一下。那我们说B同学的这种行为就叫“打抱不平”。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完整地说成,“B同学为A同学打抱不平。”

在用这个词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抱”写成“报”。好,看第五个生词

5、得罪(动)意思是“使……不高兴”。我们常说:~人,~领导。“你们最好不要得罪我,小心考试不及格。”(教室笑)

例如:他做了不少得罪人的事儿。恩,这就是得罪。我们看最后一个词

6、遭 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它的意思不止一个。

(1)动词 作动词时,是“碰到、遇到”的意思,后面接的常常是一些不好的事情。例如:~难,~灾,~险

(2)量词 它还有做量词的情况,相当于“回、次”。我们班都有谁是第一次来中国?恩,我们就可以说:来中国,我还是第一遭。对我来说,接触到这么多可爱的外国留学生,今天还是头一遭。

课文中出现的是“遭”做动词的情况。

再带学生一起读一遍这六个生词(生齐读)。生词就先学到这儿!

二、学习课文

学生分读1、2自然段,然后老师读一遍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大学毕业时,教授是怎么对“我”说的?

2、教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用文中的话回答。

3、教授的话让“我”想到谁了呢?

4、“我”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5、父亲为什么一生都不顺?

6、他吃亏又是因为什么?

7、“我”毕业以后到哪儿工作了?

8、到工作岗位之后,我是怎么做的?(生答:“一到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引出语言点:一……就……)

看来大家听得都很认真!现在你们看课本上的这句话(一到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板书:一……就……)这呀,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它有两个用法

(1)表示的是一个动作或是情况出现以后紧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动作或是情况。连接的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后两句的动词一般是不一样的。(引导同学)一会儿放学后你要做什么?(生答:去食堂吃饭,回宿舍……)我们就可以说,例如:一放学,我就去食堂吃饭。

一放学,我就回宿舍。

(引导同学)你平时有时间都喜欢做什么呢?(生答:睡觉,看书,打球)(请学生造句。)

例如:他一有时间就睡觉。(看书,打球)

在主语不相同的时候,也可以用“一….就…”,例如:她一打球,我就去加油!给出几组词语,让学生造句 a.我 睡觉 她 说话 b.老师 提问 我 紧张 c.我 回家 妈妈 高兴

(2)表示一个动作一发生就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这时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语,前后两个动词是一样的,或者用“是”代替后一个动词。

(引导同学)我们已经上了一上午的课了,怎么样,累不累?(生答:累……)例如:“我们一上课就是(上)一上午,大家都累了。”

(引导同学)你在北京住了多久了?(生答:三个月,一年……)例如:他在北京一住就是(住)三个月(一年)

(引导同学)食堂早餐的包子,你能吃几个?(四个,六个……)(请学生造句)。例如:食堂早餐的包子,他一吃就是(吃)四个。(六个)把以上的句读一遍,(生齐读)

扩展练习:

用“一……就……”完成下面的对话,注意它的两种不同的意思:

(一)前后动词一样,或用“是”代替后一个动词:

1、A:你昨天和你的朋友聊了多长时间?

B:我们已经十年没见面了,所以。

2、A:她在商场买了多少衣服?

B:她觉得那儿的衣服既漂亮又便宜。

(二)前后动词不一样:

1、A:你听完报告以后去哪儿了? B:。

2、A:你什么时候给我回信的? B:。作业:

复习上课学过的生词和句型 复习课文 课文:

让沉默不再是金(节选)

大学毕业时,教授对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说:“进入社会,切记沉默是金啊!”教授的意思是,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随时都可能遇到麻烦。教授的话是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我父亲性格耿直,快人快语,还爱打抱不平,因为得罪领导而遭到报复,一生都很不顺。母亲说,你爸爸吃亏就因为他那张嘴。

汉语综合课 篇6

关键词:初级汉语综合教材;编写理念

教材是一个最基本的课堂要素,杨惠元在《课堂教学理论与实现》中认为课堂教学有三个要素构成:教师、学生和教材。教材对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优质的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强化学习动力,甚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本文将运用教材编写理论原则、新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汉语水评等级大纲和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理论与标准为依据,进行研究两套有代表性的教材中四个项目——编写的理论与原则、编写的课文、编写的词汇与语法项目和编写的练习,运用对比、统计等分析方法编排上的优缺点与存在的不足,得出泰国使用编写教材的工作、泰国教师和使用教材者提供参考依据。

笔者从2010年开始在泰国公立学校—典吾东中学担任汉语教师,经过汉语教学经验,按照参考材料的积累,我发现,泰国中学使用的初级阶段汉语教材的来源大致分为三个类型:国内引进、泰国教师独编和中泰合编教材。每个类型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不具备对泰汉与的针对性、教材编写不适合、教材的质量不能满足汉语教育的实际需求。

笔者的研究范围是泰国中学使用的初级汉语教材。通过文件研究法与抽想法选出两套教材《体验汉语》(高中)第一、二册,国际语言研究与发展中心,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文中简称《体验》;《我的汉语》(马燕华与何勇.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文中简称《我的》研究两套教材优缺点具体在哪儿?在各个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一、编写目的与对象

两套教材中都是为了零起点的学者。《体验汉语》的使用对象是学生,针对泰国公立与私立中学选修汉语课的学生或中文学习者,也可以与其他相应水平的中文教学。《我的汉语》除了针对汉语入门学习者,还供国际组织雇员或类似机构中任职的外国人士使用。

在教学中,我在同一批的学生使用两套教材,我发现《我的》这套虽然为了在职人士而编的,却得到中学生的欢迎。这套更满足学生的汉语交际需求。而《体验》上提供词汇和句子的还不多。

两套教材的设计思想与原则都是以语言功能为主线,都以“寒暄与问候”“询问与回答”等语言十大基本功能编写,创造学习气氛,贴近真实生活。

二、课文与词汇的内容比较

《体验》课文不长,第一册的第一课到第十课,每一节课都有10-15个句子。词汇难度低。对话短小、精炼、典型,便于学生朗读和背诵。学生很容易掌握课文的意思。

《我的》课文比《体验》长了一些,第一册的第一课到第十课,大概20 – 30 个句子。词汇多,有一定的难度,内容很丰富,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有的学生很难把握。这套的好处在于提高词语的复现率,词语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成绩:重点词语、一般词语和补充词语。每课的“词语表”分为“重点词语”和“一般词语”两部分,分别用红色和黑色表示。但《体验》没有提供这一点,只分“生词”和 “扩展词汇”两部分。

三、语法项目

对于两套教材选择语法项目以及编排,选择与编排语法点的主要原则是遵循由易到难。先从简单开始,打好了基础才能更上一层。这一点发现在《体验》第一与第二册共有39个语法点。有的语法点还没提到过却出现在阅读或者课文里面。《我的》上册共有52个语法点。语法项目总量过多。但是还是集中在初级阶段。这套教材也出现难易程度的安排混乱。

四、练习

两套教材都具有练习册。通过比较,两套的练习题量多,练习的形式也有各种各样。《体验》的练习题分为“试一试”和“练一练”。“试一试”就重视口语练习。“练一练”重视听力、阅读和书写,其中分为拼音练习、词汇练习和汉字练习。每一个课后练习都按照这样编排。对于练习题,《体验》还不如《我的》详细。《我的》的练习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听力练习,第二部分是会话练习,第三部分是语法练习,第四部分是阅读写作练习。

通过四个方面的比较,两本教材均有许多成功的部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两套教材教材的课文内容难度大致相当,选择运用的重要词汇和主要语法点大致相同,集中在汉语回评考试1-3级和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内。《我的》均存在词汇处理与语法项目选择的问题,致使内容偏难。笔者认为应该在课文或者阅读上尽量用所提到或者解释过的生词与语法点,以便减轻学习压力,同时也提高学习兴趣。虽然笔者都把关于教材的主要部分都来进行比较,但不是每个方面都是深入的比较,还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关于文化的本文没有涉及到。希望以后会有更多学者为教材研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清忠.浅析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D].暨南大学化文学院,2006.

[3]陈美英.泰国高校初级汉语综合教材语法项目选取和编排方面[D].浙江大学,2010.

试谈中级汉语综合课中的练习方式 篇7

关键词:中级,综合课,对外汉语,练习

一、汉语综合课的课程理论要求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综合课是一门基础语言课, 其核心的教学任务是以其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以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对象是外国留学生汉语专业的二年级学生或同等水平的学习者。经过初级阶段约一年的学习, 学习者应已掌握基本的语音、语法知识和常用基本句式, 常用汉字1200个和常用词语2500个, 并已经过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基本训练和具备基本能力。中级汉语综合课以这样的学习水平为基础, 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 同时教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

二、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任务

任何语言的基本能力训练都必须围绕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来进行, 中级汉语综合课也概莫能外。中级汉语综合课的任务是在初级的基础上促进学习者汉语言能力的提高, 促进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课程围绕相应等级的词汇、语法、功能、文化项目进行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学习者通过读来获得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 在听说中进行口语练习和交际练习, 其中贯穿语言的读写, 由此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水平和综合交际能力。教学内容上。要通过中级阶段的课程, 掌握本阶段的基本词汇、语法、功能、文化项目的学习和训练, 巩固本阶段学习成果的同时, 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也为其他专项技能课的训练做好准备, 使其他专项技能训练达到更好、更丰富、更具成效的教学效果。

三、中级汉语综合课的常见练习

课程练习的设计和使用必须以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任务为基础, 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辅相成, 起到强化作用。中级汉语综合课的练习是通过各种类的练习强化, 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使其由2500词增加至4500词, 同时巩固、扩展和深化此阶段语法项目, 提供多种语境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逐步提高阅读汉语文献的能力, 并能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组成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式, 就某方面内容或话题进行正确、流利的语段语篇表达, 满足学习者的阅读需要和交际需要。以下是现今教材中几种常见且有效的练习法:

(一) 直接法理念的练习。直接法的教学理论产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 以“幼儿学语论”作为基本教学理论, 其模仿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行为和基本过程, 主张用外语来教外语。以此种理论为基础设计的练习活动以口语练习为主, 代表性的练习方式有填空式、句型式、朗读式、问答式、听写式和写作式等等, 基本包含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这种练习方式能够避免产生语义歧义, 但是没有外部良好的语境, 所起到的教学作用也有限。

(二) 听说法理念的练习。听说教学法产生于二战后的美国, 以当时语言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即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为当时许多第二语言教学家所倡导。其代表性的练习方式是句型练习, 常见的练习形式如跟读、齐读、纠错等, 多为模仿式练习, 在不断重复的模仿过程中, 学习者最终能够背诵对话, 再经过替换、转换和拓展练习来记忆语法知识和句型, 这种练习法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也影响深远, 直至今日也仍被广泛使用, 但弊端也广为认知, 即由于过分注重机械性的重复训练, 重视语言的结构, 而忽视语言的语用功能和交际功能。

(三) 认知法理念的练习。认知法的理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以著名教育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发现法等为其理论原生, 以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为语言学基础。认知法理念所设计的练习特点是按照语言的理解、培养语言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三步走。前两个步骤的目的是巩固检测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情况, 后一个步骤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此类练习活动多以理解型和运用型为主, 常见的有识别式、连线式、是非式练习, 也有句子式练习和转述式练习, 趣味性和实用性较强。

(四) 功能法理念的练习。功能法理念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的西欧, 也被称为“交际法”, 是以语言功能为纲, 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理论体系。功能法不把掌握语法结构为语言学习的第一要务, 而是主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者的认识理解能力 , 以有交际意义的练习和符合情理的语言交际活动来提供语境、促进语言学习效果, 也就是更为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的教学, 这意味着减少重复性的机械式操练, 直接给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景进行练习, 甚至能够课堂上学完, 生活中直接应用。这种理念不强调语法结构的完全正确, 而是达到交际目的即可, 在口语教学中尤为广泛应用。其典型的练习方式是句型式和问答式, 练习中提供一个具体实际的语境, 使学生在对话中学习语言的交际功能。

现今国内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教材和教学中使用的多是以上几种理念下设计的练习形式, 也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使其各有所长, 多数教师也交叉综合使用, 以期起到最完善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新、李英.汉语中级精读教材的分析与思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 (4) .

汉语综合课 篇8

根据国家留学网的统计, 2014年韩国留学生以62, 923人的数量位居第一。近期汉语已经取代日语成为韩国学校中学习人数最多的第二外语。韩国的高中学校、初中学校, 甚至一部分小学都开始开设汉语课程。

但是另外一方面汉语还不是学生的必修课, 也不是高考的必考课程。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就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 对于汉字教学并不十分重视。

二、教学环境与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环境为“非汉语环境”, 学生只能在课堂中学习汉语, 课堂以外的时间很难接触到汉语。相对具体的教学环境是笔者所任教的京畿道义王高等学校 (韩国称高中为高等学校而不是高级中学) 。以下为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的介绍。

(一) 具体教学环境

义王高等学校是一所公立的混合高中 (韩国分为男子高中、女子高中、男女生皆有的混合高中) 。学校非常重视汉语的教学, 设有专门的汉语教室, 在教室里有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教室里的书架上有中国文化书籍和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教室的墙壁上有中国剪纸、生词图片等。在基础教学设施方面, 学生使用的都是单人书桌, 六人一组相对而坐。因此, 根据教学的要求, 学生可以按照位置分组, 参与到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去。

(二) 具体教学对象

高一的学生是汉语水平为零基础的学生;高二的学生则有了一年的学习基础, 大致水平介于汉语HSK考试的三级与四级之间。

韩国高中学生或是凭借兴趣, 或是服从老师与家长的安排选择汉语作为第二外语课。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由于新鲜感的存在, 学生学习的兴致比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 学生会渐渐地失去新奇感, 学习的持续动力不足。

三、高中汉语综合课《我爱看喜剧片》课文1具体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设计

《我爱看喜剧片》是《中国语Ⅱ》的第九课, 学生大致掌握了参加运动会、准备考试、旅游、看演唱会、点菜、换钱等交际功能项目有关的词汇与语言点。本课的交际功能是询问某人做过某事,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让学生能用汉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做过的事情。

(二) 教学内容设计及重点难点预测

1.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的内容主要为一个人向自己朋友介绍一部中国电影《人在囧途》。生词的讲解与练习采用猜测词义的方式进行, 希望能在学生猜测词义的互动中, 提高对生词的记忆与理解。同时, 某些带有语言点的生词, 根据学生曾经看过的电影进行造句练习, 尽量避免因为单一刻板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语法讲练的也尽量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交际练习。

2.重点难点预测。本课重点有两个:转折连词“不是……, 而是……”;“动词+过+了”句型, “了”放在句末表示变化, 变化是指这个句子表达的事情给予对方一个新的信息, 得到重视。

3.教学工具。Powerpoint演示文稿:由于汉语教师使用目的语上课, 无法用韩语准确明白地向学生解释, 因此借助教学课件组织课堂, 教授课文内容。

生词卡片:在生词基本简单的解释介绍后, 通过生词卡片进行回忆。

4.授课内容

四、课堂教学的实施与反馈

本次课堂教学按照导入、展开、总结回顾、作业的顺序进行。展开中讲解与训练穿插进行。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 导入

通过导入可以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与教学内容上来, 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本次课的导入采用的是组织教学与多媒体导入相结合的方式。播放《人在囧途》电影宣传片的一小段视频引出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电影《人在囧途》。

(二) 生词部分

在课文导入后, 通过电影海报引入生词喜剧片, 进入生词讲解。介绍生词不以单纯讲解为主, 而是给出多种提示, 学生在猜测词义与思考中发现生词的意义, 并且通过分组竞赛, 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时, 用图片解释生词, 更加形象直观。

此外, 还会利用曾经学过的课文“龟兔赛跑”或者韩国著名动画片进行造句, 带领学生一起练习。

(三) 课文语法练习部分

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是有意义的, 也更加容易记住。因此, 对于课文的语法, 先进行归纳, 总结句型。然后通过设计场景, 给出图片对比等等方法, 设计对话, 使学生们在会话练习中掌握语法。

(四) 文化部分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 因此也要进行文化教育。通过设计“谁是中国通”活动, 既练习了句型与语法, 又通过活动, 增加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五) 总结与作业

在总结时使用复述性总结, 将本节课所学习的词汇、语法和课文知识, 用叙述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梳理, 再次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作业环节使用任务式教学法——调查本组同学看过的中国电影, 要求用“动词+过+电影名”的句型告诉大家本组同学看过的电影,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

具体的讲授过程中, 采用了讲授法、图示法、情景法等等。 生词、语法、课文各环节的练习都按照“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的步骤层层深入地进行;从生词到课文采取“滚雪球”的办法, 从生词扩展到短语再到句子。同时, 教学的内容注重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练习, 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课件中的图片也是如此。从而加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发掘教学内容的趣味点, 使教师的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活跃课堂气氛,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 也可以学以致用, 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在认知策略方面, 试图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 让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归类等等策略加深对多学知识的印象, 从而更好地掌握。

但是, 课堂中汉字教学环节没有进行专门的设计, 造成汉字教学薄弱, 由于教材中缺乏汉字教学的部分, 在本课中未进行汉字教学。 这也是一大不足之处。

摘要:本文根据韩国教学情况, 以韩国实际教学案例《我爱看喜剧片》课文1为蓝本, 对韩国高中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与实践, 为韩国汉语综合课教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探索与实践。

汉语综合课 篇9

一、成句法

在讲解名词时,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名词的意思, 还要告诉学生该名词搭配的相关量词和动词。例如, “帽子”这个词, 我们要告诉学生, 量词用“顶”, 在板书上体现以下两个句子:

巴特尔戴着一顶帽子。

她买了一顶帽子。

接着引导学生答出“帽子”能搭配的动词是“戴”, “买”。继续引导学生说出在这两个句子中动态助词“着”“了”的区别。用学生接受的语言总结“着”表示“动作一直有”, “了”表示“动作做完了”。

成句法是针对低年级初级水平的学生, 对高年级中高级水平的学生, 显然成句法是不够的, 我们可以继续这两个句子, 再运用扩展法教学。

二、扩展法

蒙古国的男孩子上课都穿西服, 打领带。所以讲解完帽子之后, 可以问学生用“领带”如何造句, 由于蒙语中所有有关衣服、帽子、领带、裙子这类的名词都用一个“穿”搭配, 所以学生很容易说出“我穿着一个领带”的错句。这时就要及时纠错, 告诉学生“领带”的量词是“条”, 动词是“戴”, 正确的句子是:

我戴着一条领带。

那么“围巾”也可以这样说,

我戴着一条围巾。

接着讲解, “领带、围巾”都是条形的, 所以要用量词“条”。虽然讲解的是“帽子、围巾、领带”这样简单的名词, 但是如果学生只知道意思, 说汉语的时候就会单说词语, 不知道如何造句, 所以在每一课都要有意识地慢慢灌输语法。

量词在句子中的位置, 可以先让学生发现, 老师最后总结, 量词要在名词前面。通过好学生教其他中、差生, 让同学们都能掌握意思、词性、句子结构。所以名词要和相关的量词、动词一起记忆, 学生学得越多, 知道得越多, 成就感就越强。当学生说对一个句子, 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就越高, 对汉语也越来越感兴趣了。

三、关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逻辑相关的词汇一起讲解。名词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与时间有关的名词, 如“上午”“下午”“早上”“中午”“晚上”等;与食物有关的名词, 如“米饭”、“面条”“牛肉”“包子”“羊排”“奶茶”“蔬菜汤”等;与衣服有关的名词, 如“大衣”“帽子”“手套”“围脖”“裙子”“短袖”“蒙古袍”“旗袍”等;与电器有关的名词, 如“电脑”“电视”“电话”“电冰箱”“电磁炉”等。

关联法的重点是词汇要根据学生的水平高低变化深浅, 还要与课文内容相关, 不关联太晦涩难懂、与课文毫无关系的词。

四、对比法

对比法顾名思义就是相同或相异的名词来对比。例如, “习惯”和“适应”, “大家”和“我们”这类的同义词;也可以是“高兴”和“生气”, “大方”和“小气”这类的反义词。

我们拿“习惯”和“适应”举例。课文中的句子是:

很多人刚来中国的时候都不太适应, 慢慢就习惯了。

这两个词的习得顺序是“习惯”在先, “适应”在后, 学生已经掌握了“习惯”的意思, 所以告诉学生“适应”是“习惯”的同义词, 在本例句中可以互换:

很多人刚来中国的时候, 都不太习惯, 慢慢就适应了。

互换后的句子, 让同学们读两遍, 加深印象。

再用板书体现如下例句:

中国人都有午休的习惯。

引导学生发现“习惯”不能替换成“适应”。“习惯”“适应”虽然是同义词, 但是“习惯”除了有动词的词性外, 还有名词的词性。当这两个词都是动词且后面不带宾语时, 可以互换, 句子的意思不变;但是后面带宾语时, “适应”后面的宾语往往表示不具体的事物, 而“习惯”后面的宾语往往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

接着, 让同学们运用这一组同义词进行造句, 老师进行纠错, 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词性、所在位置的变化。

玛乐特的习惯不好。

这个例句旨在提醒同学, “习惯”作名词时, 位置不一定都在后面。

五、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运用以上所阐述的四种方法综合运用。我们还以“适应”为例, 结合课文的词汇“午休”一起进行讲解。

我有午休的习惯。

为学生解释“午休”就是中午休息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同义词并说出完整的句子。

我有午睡的习惯。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出“我有午觉的习惯。”

这个句子发生了偏误, 应该改正为“我有睡午觉的习惯。”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合动词的用法。“睡觉”是一个离合动词, 中间可以加入“午”修饰“觉”, 否则句子不完整。

接着让学生把以上三个正确的句子齐读三遍, 老师再和学生一起读三遍, 并纠正发音、练习语调, 加深印象。

接着让同学们造出同义句, 以“习惯”作动词用的方式。

我习惯睡午觉。

我习惯午休。

我习惯午睡。

同学基本掌握了“习惯”“午休”的意义和用法, 再用书中的三个问题加强巩固。

在蒙古, 人们有哪些习惯?

你来到中国以后有哪些习惯?

谈谈你的生活习惯。

由于蒙古人不习惯早睡早起, 所以在学生的回答中肯定会有这个答案, 但是他们容易出现“我不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的偏误, 此时要及时纠错, 告诉学生, 当“习惯”作名词是, 否定用“没有”而不是“不”, 正确的说法是“我没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当“习惯”作动词使用时, 否定用“不”来修饰, 正确的说法是“我不习惯早睡早起。”

六、一般到特殊法

虽然在综合课上讲解词汇的方法很多, 但是有些词汇像“其实”“随着”还是不能运用上述的方法。“其实”是个比较特殊的副词, 要讲清楚它的用法, 和一般的副词区分开来。首先复习已经学过的副词“特别”“经常”, 在板书上体现两个句子。

今天特别热。

扎雅经常不吃饭。

在这两个例句中, 副词的位置是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前面, 这是副词的一般位置。但是, “其实”比较特殊, 大多时候是在两个分句的中间, 前后用“, ”隔开。例如:

诺明告诉我今天乌兰巴托要下雪, 其实, 今天天气特别晴朗。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前面的分句是假象、不真实的情况, 后面的分句表示真实的情况。学生即掌握了“其实”的位置, 也了解了它的用法。

又如“随着”这种抽象的介词, 用法比较复杂。我们还是采用先复习一般介词的方法。例如:

我从汉语课本中了解中国。

乌力吉来自蒙古的达尔罕。

“介词+ 名词”构成的介词词组, 放在动词的前面做状语, 放在后面做补语。这是介词的基本形式。但是“随着”通常在句子的最前面, 用“, ”分开, 后面才是真正的主语, 带有“随着”的分句在句中做“句首状语”。

在板书上体现如下例句:

随着我的汉语水平的提高, 我现在能说出越来越多的句子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球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

所以总结出“随着”的结构, “随着”+ 名词+ 动词, 表示“跟着”的意思。它的语用在前后分句中, 有逻辑的联系, 前部分是现象, 后部分是动态的变化、结果。

七、结语

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中, 生词教学非常重要, 教师要多运用不同的方法。并反复让学生运用生词造句, 反复朗读, 老师进行及时纠错;好生带差生, 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 让学生能够自我纠错, 学生间纠错;把语音、语调的纠错作为长期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精讲多练, 切记满堂灌, 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和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也要少一些, 提问多一些, 多引导和启发学生, 让学生不仅仅学会汉语词汇, 更要会学汉语词汇。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2013 《现代汉语》。

陈燕玲2011《关于现代汉语课程与教学的思考——以黄伯荣主编〈现代汉语〉教材为例》, 《嘉应学院学报》第九期。

刘缙1997《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漫谈》, 《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汉语综合课 篇10

一、汉语教学测试的现状

通过对四川某院校文科类汉语言文学专业14级专科学生36人的抽样调查,测试目的是检查汉语课程教学的效果,总结成绩和不足。调查学生对字词句、成语、语法、阅读、写作等各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汉语水平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而探索汉语教学方法,为汉语教育的改革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构建普适性的汉语教学测试模式。

本次抽样调查确定考试内容由知识、理解、应用等三部分组成。知识主要测试汉语词汇知识和汉语语法知识必须记忆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理解主要测试运用汉语语言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应用主要测试运用语言知识点和理解能力来表达思想的能力、完成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在这份试卷中,知识类试题只占15%,理解与应用各占40%、45%。这份试卷有6道大题:知识点、词汇语法、词形转换、阅读理解、应用写作。知识点、词汇语法、词形转换为为客观记忆性试题,其他各题为主观应用性试题。为了探索出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弱点和薄弱环节,我们按各类大题和小题统计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做法是把36名应试者按分数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出难易程度,将前18名较高分的考生与后18名较低分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列出各小题得分情况,从而确认其学习质量优点和弱点。结果表明较高分的考生“知识”类试题正确率占93.7%,“理解”类试题正确率占76.63%,“应用”类试题正确率占68.2%;较低分考生“知识”类试题正确率占73.7%;“理解”类试题正确率占68.63%;“应用”类试题正确率占55.2%。因此应该加强汉语“理解”与“应用”方面的教学改革,构建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方能提高教育质量。

二、汉语教学测试意义

汉语教学测试是汉语教学重要评价手段,汉语教学测试又影响着语言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无论测试的性质、规模大小,以及其重要程度如何,都会对教师或学生产生深刻影响。通过测试为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同时也给学生施加一种压力,使之努力学习。汉语教学测试可以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发现学习问题,使今后的学习更有的放矢,取长补短;测试对教师的教学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当然过渡测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易产生应试的现象。它会使课程设置的范围变窄、减少课堂教学的课时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一些以多项选择题为主的客观测试批评就更多,如:助长猜题、作弊的风气;为提高考试成绩而忽视真正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教师传授不正确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策略;考试成了指挥棒,教学围着考试转,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等等。利用测试分析的结果指导汉语教育,指导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测试正面作用,最大程度上尽可能避免书面测试的负面影响。

三、汉语教学测试模式构建

(一)瞄准关键内容的测试模式构建

汉语教学测试要瞄准关键内容,扩大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关键知识点的测试覆盖面。如果说语言是首歌,那么词汇是音符,语法是旋律,语音是你听到的歌的声音,修辞是这首歌里最能激动人心的部分。语音是语言的声音,它是怎么说怎么念,重点要强化普通话水平测试,汉语教学测试对教育有促进作用。其具体表现为:促成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教学目标的完全确立;促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真正落实;促成教学重点、难点的调整和明确;促成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促成教学内容的完善与丰富;促成教师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促成教师优良师德的养成;汉语词汇是汉语的数量,它是掌握了多少个词语多少句话;语法是语言的构成方法,它是词语和语句的顺序摆放和相互搭配等方法;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实际运用,加强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真实材料,如汉语视频、杂志、报纸、小说等,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考试的范围。从理论上讲,教学测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两大部分。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语言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等技能。教学测试不仅要反映出学生掌握了什么,而且还要体现出学生能实际完成哪些语言文字工作任务,保证学以致用。所以汉语教学如何测试才能达到既考查语言知识又考查交际运用的能力呢?因此汉语试题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题型的设计应该与汉语人才的宏观培养目标相一致。我们的汉语教学最终要培养的是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比如听说、阅读、写作等能力,强化“理解、应用”测试题型的设计有利于促进这种能力的培养。

要设计难度较大的测试命题来活跃学生的思想,挖掘学生的潜力,检测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设计这些测试题应加大客观性,必要时可提供一些参考词汇、成语、箴言、警句,写作测试时亦可将命题作文改为指导性写作。同时还可规定评卷细则来限制评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在具体操作中,既要保证测试的积极促进作用,又要根据考试目的、规模、阅卷等条件来灵活设计。

(二)互动测试模式构建

汉语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互动测试模式,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信任。通过互动测试,使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成为学生的朋友。测试中不以“分数论成败”,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不轻视成绩差的学生,要平等对待学生。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完善课堂教学环节,把课堂建成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互动测试寓于汉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动态测试,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成功的语言应用者。汉语语言技巧和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传统的汉语教育模式是把学生变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当前应注意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课堂上不再是老师枯燥的语法、单词讲解,而是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还可采用多媒体、网络试题自测,把互动测试融入到汉语网教活动中。网络可以提供一个完全真实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可以培养汉语思维,引发自身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活动,从而有效地增强汉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就是要构建教、学、用三者有机地结合的互动教学测试模式。

(三)以能力为目标测试模式构建

在汉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很好地处理好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实施以知识为前提,以能力为目标的测试来提高成绩。汉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为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过多注重系统知识的讲授、过多地注重讲解和分析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过多地注重介绍学科前沿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汉语教学要针对语言能力的提高,采取以能力为目标的测试模式来强化练习,探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分析、强调应用。例如对现代汉字的教学,要对字形、字音、字量、字序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来提高对字形的把握能力;对词汇教学要使学生首先掌握词素分析法、语素分析法、构词分析法等,再对词汇的各级单位进行分析讲解。语法教学要应用层次分析法、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歧义现象分析,最终使学生在操练的同时既掌握了方法,又很好地学到了知识,避免了“枯燥的说教”,通过以能力为目标的测试来提高学生汉语综合应用能力。

(四)阅读写作测试模式构建

利用阅读写作测试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和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写作测试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是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读物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在汉语学习环境中阅读则是最主要的手段。要构建以下阅读写作测试模式:

1. 汉语语音教学始终遵循着传统的声母、韵母、声调基本知识的体系来展开教学,目的把汉语几百万年口语流传下来的珍贵语音遗产真实地传授给学生。要构建语音测试来提升朗读发音能力。

2. 通过语法测试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法知识。只有熟练掌握及运用汉语语法知识,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阅读测试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对文学作品的略读、寻读、细读、评读技巧。

4. 通过写作测试扩宽学生知识面。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写作教学,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①立意能力,测试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然后提炼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②布局谋篇的能力,根据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使行文有章法。③成文的能力,多说多写,下笔成章。利用网络视频课堂,使学生以最直观的形式接触汉语学科的各个知识点,通过尝试使用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融入课堂,加强实用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在试题评讲中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有的学生对给出的题目,思考很久也无从下笔;有的学生写的文章漏洞百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首先加强基础写作的训练。通过写作测试来促进学生提升汉语组词造句、抓住中心命题、谋段成篇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把这些写作功夫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汉语综合课 篇11

【关键词】图式理论 微课教学 汉语初学者 汉字教学 综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19-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国外学习汉语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加,“汉语热”随之升温。现如今,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师资队伍在壮大,教学科研也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是,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却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汉语初学者汉字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汉语初学者汉字构形意识薄弱。经笔者调查,很多外国学生,尤其是初学者(本文中的“汉语初学者”是指将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初学者——笔者注),他们往往会使用拼音,也可以用汉语简单地进行交际,有的还可以说出一些语法,可对于汉字,却让不少外国学生望而却步,特别是非汉字圈的学生。不少外国学生认为,只要会交际就可以了,他们没有认识到汉字对于汉语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也就难以形成汉字构形意识。

另外,有些外国学生虽然知道汉字的重要性,但对于汉字却不知如何着手,甚至可以说是一头雾水。由于汉字是方块字,不同于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郭圣林(2008)提到,有的中级阶段的留学生把“命”的“卩”部件写成字母“p”。段婧(2012)提到,有留学生把“笑”的“”写成“kk”。由此可见,外国学生存在着汉字构形意识薄弱的问题,有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的汉字常识。

(二)汉语初学者汉字构形意识形成较慢。李娟(2000)指出,中国小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萌生了正字法意识,到小学五年级基本达到成人水平。鹿士义(2002)指出,留学生到中级阶段才萌生汉字构形意识,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江新(2003)认为,初学汉语的美国留学生半年时间可以建立较明显的汉字构形意识,但仅限于上下结构的汉字。王建勤(2005)认为,外国学生虽然具有成人意识,但汉字意识的萌发似乎晚于中国小学生,其汉字构形意识的萌发需要中国小学生两倍以上的汉字量。由此可见,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形成较慢。

二、微课教学与图式理论在汉语初学者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一)微课教学在汉语初学者汉字教学中的作用。根据胡铁生(2013)提到的,“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我们认为可以将微课引入到初学者的汉字教学中,以此解决汉字构形意识薄弱且形成较慢的问题。总的说来,微课教学对初学者汉字构形意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时间难题。虽然有些大学专门开设了汉字课,但根据易洪川(1998)提到的“至于通过独立开课的课堂教学掌握《汉字等级大纲》所列全部汉字,听说也有人这么主张,但实行起来,恐怕会有教学策略、教学安排等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不大现实”;又根据王汉卫(2007)提到的调查,“71.8%的学生对汉字课普遍反映不太满意”,其原因包括乏味、枯燥等,由此可见单独设立汉字课的可行度不高。而如果在精读课内教授汉字,由于精读课承载了听、说、读、写、语法、练习等内容,其关注汉字的时间势必会减少。由于汉字学习对于初学者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大头”,所需的时间必须得到保证,所以在精读课内教授汉字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难以让学生形成较强的汉字构形意识。但汉字微课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应用微课教学,我们不再只局限于课堂。而是可以把汉字教学的部分时间分配到课外,也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运用微课“短小精悍”和“移动学习”的特点,以此保证学生可以用部分课外时间来学习汉字,形成汉字构形意识。由此解决时间难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解决系统化问题。朱志平(2002)指出,“在没有开设汉字课的教学部门,学生是在学习汉语的同时‘顺便学习汉字的,学生学到的汉字是一盘散沙,根本谈不上规律的掌握。”而开设专门的汉字课因为教学策略、教学安排以及时间等问题可行性并不高。通过应用微课教学,可以把汉字的基本常识按学习的先后顺序分为几个主题。根据主题一一设置微课。由于微课一般限制在10分钟内。我们可以根据规律将汉字基本常识的几个主题细化,保证了系统性。同时微课教学可以设置教学反馈环节。通过课后的微课学习,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反映在设置有讨论及学习反馈的微课的媒介(如网站、APP等)上,教师可以一一回复,同时也有利于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参考,以此更好保障汉字教学的系统化进程。

3.解决趣味性问题。不少外国学生表示汉字对于他们学习汉语而言是个大难题。汉字课的教学容易显得枯燥乏味。根据何博(2014)中提到的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和“形式灵活、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解决汉字教学乏味的问题。由于微课教学一般只讲解一个知识点,限制在10分钟内。这样容易确保学生注意力集中,也不易感到枯燥。另外结合微课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汉字教学趣味化。

(二)图式理论对汉语初学者汉字学习的作用。图式理论应用原理是由学习者把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作用于新信息,并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知识库中。也就是说图式中每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当图式的空档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填充,图式应用便实现了(周相利2002)。

简而言之,图式是由先前经验(相互关联的知识)建成框架,它可以处理新信息;图式理论的应用原理是通过先前经验(相互关联的知识)建成的框架,然后将新信息融入框架并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新的经验。

将图式理论引用到汉字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在尚未系统学习汉语前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汉字构形的基本知识,也就是形成了图式。随着图式的激活与运用,学生可以自学汉字。这样一来,既可以减小精读课教授汉字的压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遇到已学汉字时,运用图式进行巩固;遇到新汉字时,则可以运用已有的图式(即已学的汉字基本常识)来分析汉字。这样势必能提高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汉字的效果,达到加强并加快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形成的目的。

三、图式理论与微课教学在汉语初学者汉字教学设计中的结合应用

(一)图式的选择。运用图式理论促进汉语初学者汉字构形意识的形成,其关键在于汉字图式的建立、激活和应用。王建勤(2005)认为汉字构形意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汉字组字单元的意识,其表现为能对汉字局部特征进行分析和加工;二是对汉字组字单元之间组合规则的意识,其表现为能对汉字结构、类型、部件位置等信息进行认知和加工。

汉字的“形”主要包括笔画、笔顺、部件、结构等方面。由于我们探讨的核心是如何在外国学生尚未系统汉语学习前有效快速地促成他们汉字构形意识的形成,以达到为他们今后自学汉字奠定基础的目的。根据朱志平等(1999)的调查,“对汉字基本笔画,也即书写元素的概念输入与书写训练,是减少学生汉字偏误的有效方法之一”,由此可见笔画教学不能少。但因为初学者在尚未学习汉语前并不能较好地区分部件和笔画,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促进其汉字构形意识的形成,我们在此不做部件的教学研讨。综上所述,我们拟从结构图式、笔画图式、笔顺图式(囊括位置、组合等信息)几方面进行汉字微课教学设计。

刘婷雁(2013)通过实验发现,“在非汉字文化圈被试中,初级水平被试掌握了较强的汉字部件位置意识,但他们的汉字部件意识和汉字部件组合规则意识都还较弱较模糊”。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对于汉字部件位置的意识早于其他。汉字的部件位置属于汉字结构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认为,在运用图式理论促使汉语初学者汉字构形意识形成中,应先建立结构图式,其次是建立笔画图式,最后是笔顺图式。

(二)图式建立的微课教学设计。由于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根据实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汉字结构、笔画、笔顺图式建立的微课教学设计应分别都控制在6-9分钟之内。

微课能够解决时间难题,其“短小精悍”方便实现碎片化、移动式学习。因此图式建立的微课教学主要适用于课外。占用学生为数不多的时间,高效构建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学生可以利用微课随时随地学习,也可以反复学习。

图式建立的微课教学设计,应抓住汉字结构、笔画、笔顺的基本特点,忽略一些出现频率较少的例外情况。设计主要采用学生在之前或接下来的学习中常会碰到或使用到的汉字进行分析讲解,以此有利于强化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并为后面的图式激活和应用奠定基础。除此以外,图式建立微课教学设计还可以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进行辅助讲解。

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录制PPT和视频的形式。PPT的设计力求简单、清晰、一目了然。运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突出汉字结构、笔画、笔顺的特点和规律,易于学生掌握。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汉字构形意识,同一知识点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反复讲解,配合动画、利用色彩对比,加强趣味性,快速、高效构建学生的汉字构形意识。

(三)图式激活和应用的微课教学设计。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汉字结构、笔画、笔顺图式的激活和应用的微课教学设计同样应分别控制在6-9分钟之内。图式激活和应用的微课教学可以课后或课中开展。

为了强化图式,并达到激活和应用图式的效果,我们可以辅以相关练习。根据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我们设计的练习难度应逐级增加。图式激活应先于图式应用。例如,在设计结构图式练习时,我们可以先展示在结构图式建立时使用过的汉字,让学生进行结构拆分。这是激活阶段。接下来我们再展示学生未曾接触过的汉字,要求进行结构拆分或重组,以此达到图式应用的目的,最终促成学生能够更好地自学汉字。

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图式激活和应用的微课教学设计可多采取游戏、动画的方式。课中的教学设计可以安排学生现场做题或做游戏进行体验;课后的教学设计则可以采用电脑、手机游戏通关的模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达到激活、应用图式的目的。

除此以外,图式应用的最后阶段应为综合考察阶段。即教师在分别进行结构、笔画、笔顺图式建立、激活和应用的教学后应设计三者的综合练习,考查学生的汉字构形意识构建情况。为更好地服务个体,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针对不同学生容易犯错的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个体强化训练,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四)讨论区的微课教学设计。每一堂汉字微课教学都应设有讨论区,主要用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讨论区学生与教师沟通板块,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到讨论区,教师在某一固定时间一一进行解答。同时教师还可以(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20页)定期对问题进行归类,方便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答案。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提问的大数据,及时修改汉字图式建立、激活、应用的微课教学设计,更好地为学生形成汉字意识、能够自学汉字服务。

讨论区学生与学生的沟通板块,主要服务于学生间相互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学习经验、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增强对汉字学习的信心,也为更好地学习汉字提供便捷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圣林.汉字的笔画特点与外国学生汉字笔画的偏误[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4)

[2]段婧.部件在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沈阳:辽宁大学,2012

[3]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模拟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5(4)

[4]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143

[5]周相利.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6]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7]易洪川,等.从基本字表的研制看汉字学与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8(4)

[8]王汉卫在.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模式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7(1)

[9]刘婷雁.汉语学习者汉字构形意识的发展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11)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7

[11]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0

[12]何博.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0)

【基金项目】广西警察学院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公安院校短期外警培训汉语微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16JGA06)

【作者简介】欧苏婧(1983— ),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警察学院讲师。

汉语综合课 篇12

版面设计:《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版面设计形式为自由版式设计;一共12张插图;以汉字、拼音为主。《中国语2》(富民文化社):版面设计形式为自由版式设计;插图较多,每一课大约30张左右插图;主要为汉字、拼音、韩语。

教材体例:《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主要有:题解、词语学习、走进课文、脚注、综合注释、课堂活动、综合练习。每隔五课有一个语言点小结,最后附词语总表。《中国语2》(富民文化社):本册分上、下两篇,每篇6课。每课包括听、说、念、写四部分内容。每一课前面有一个学习目标。每隔三课有一个练习, 对这三课进行简单的复习。最后有一个词汇表附录。

教材人物角色:《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主要有》马丁、马克、 司苔拉、刘文辉、葛沛迪、卡洛斯、李果、伊卡。《中国语2》 (富民文化社)有:金珉姬、崔泰汉、李华。

交际场景:《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主要有邻居间打招呼、医院、市场、吃饭场景、晚会、商店、打的、电影院。《中国语2》 (富民文化社)主要有飞机场、宿舍、动物园、家里、网吧、乒乓球台、商店、火车上、长白山。

练习形式:《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主要有选词填空、选择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填空、把下面左面的词语和右边对词语的解释连线、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填空、把左右两边的内容连成句子、把所给词语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根据提示完成对话、完成对话、阅读理解、说一说,写一写、走出课堂,拓展学习。《中国语2》(富民文化社)主要有完成两组对话、选择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填空、把左右两边内容连线、用括号中所给的词语改写句子、把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句话。

二、分析两国教材

1、人物、场景、插图的比较分析:(1)《中国语2》在课文之前都安排有目录及人物介绍等,整本书有几个固定人物,这几个人物在每一课中几乎都有重复出现。把教材的内容限定在几个人物的生活场景中,而这些生活场景或片段便构成了一个个故事,故事情节也随着主要人物的出现一步步展开。课文中的插图较多,进一步增强了课文的趣味性。(2)《初级综合2》中的每一篇课文中的人物毫无关系,人物不重复出现。课文文学性较强,与现实生活的场景联系相对来说较少。课文插图较少,形式显得单一。

笔者认为对外汉语课文题材可以按照具体的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旅游与交通;自然景观;文化娱乐; 节日活动等。这样分类,内容丰富但不复杂,学习者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符合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

2、文本材料分析:(1)《中国语2》每一篇课文由一组对话和一篇短文组成,内容显得完整,并且前六课都加注拼音,后六课只加注声调。既可以进行对话练习又可以大声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说和读的能力。(2)《初级综合2》整本书就一组对话, 其余都是短文,并且短文之间没有联系,都没有加注拼音,短文字数较多,可以迅速提高朗读的能力。但是由于没有加注拼音, 给朗读带来一些障碍。

3、词汇分析。两部教材的生词相差较大,《中国语2》中的词汇只有323个,以甲级词和乙级词为主,其中甲级词汇占很大比例,初级综合2生词有668个,也是以甲级和乙级词汇为主,但乙级词汇所占比例相对于中国语2来说要多,学习初级综合2时要求掌握的词汇量更广一些。

4、练习分析:(1)《中国语2》练习形式多样,每一课的练习形式有细微差别,每隔3课是一个总的练习,练习形式较为全面,听说读写能力都有所考察。(2)《初级综合》内的练习形式每课都是一样的题型,几乎都是考察写的能力,练习能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中韩两国教材编写的区别及其侧重点,下文将要从中韩教材的优缺点和中国教材想要走出世界需要哪些改进等方面分别论述。

三、对《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的建议

笔者认为《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想要取得进一步的成功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

对外汉语课文题材可以按照具体的内容进行分类例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节日活动等。这样分类,教材就会形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系统,学习者掌握的语言知识条理清晰,符合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把教材的内容限定在几个人物的生活场景中,而这些生活场景或片段便构成了一个个故事。发展汉语应该注意每课之间的衔接性。

练习题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的范围既指各项练习所占比重合理,也指总题量在每册教材及各课之间所占的比例也是合理的。《发展汉语》在这一点做得就很好,既有全面的广泛的练习,又有侧重的语言点练习,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掌握。

四、结语

这两套教材在本国都是十分受欢迎,但各自也有不足之处, 本文在对其比较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人坚信《发展汉语初级综合2》肯定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使用,在世界汉语教材上会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上一篇:装修污染论文下一篇:风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