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表达

2024-09-17

汉语表达(精选12篇)

汉语表达 篇1

在交际中, 人们往往遵循礼貌原则, 保证交际顺利进行, 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有时交际中也会发生矛盾冲突, 交际双方需要用一种称呼方式来表达不满、愤怒的情绪, 此时称呼对方的方式往往带有轻蔑, 甚至侮辱的感情色彩, 我们称之为蔑称或者詈语。蔑称和詈语, 都是一种对交际对象表示轻蔑的称呼方式, 只是詈语表示轻蔑的程度更甚, 常常带有侮辱性, 一般是在交际双方极端愤怒的情况下使用。

蔑称和詈语是和我们的正常交际原则相悖的对称方式, 我们不提倡, 但也不能忽视它们, 更不能通过人为的方式强制消灭它们, 因为它们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有对交际对象的轻蔑态度或者愤怒的情绪, 就需要有相应的称呼方式表达这种态度和情绪。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蔑称詈语的使用情况及其产生机制。

1. 古代汉语中用蔑称詈语表达对称的情况

1.1 用“小子”表达对称

用“小子”称呼对方有轻贱义。如:

(1) 王爽与司马太傅饮酒, 太傅醉, 呼王为“小·子·”。王曰:“亡祖长史, 与简文皇帝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俪二宫。何小子之有?” (《世说新语·方正》)

1.2 用“伧”类称呼表达对称

(1) 令有酒色, 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 (《世说新语》)

《汉书贾谊传》, 国制抢攘注引晋灼:“抢音伧, 吴人骂楚人曰伧。伧攘, 乱貌也。”余嘉锡笺疏:“伧之为名, 本无定地。但于其所鄙薄, 则以此加之。”但自三国鼎峙, 南北相轻, 伧类称谓成为江东人对中原人、楚人的蔑称。

魏晋时还有伧子、伧辈、伧楚、伧小儿, 后世又出现了伧才、伧父、伧叟等。但此时指称对象发生了泛化, 不再特指中原人、楚人, 而只保留鄙薄义, 泛指粗鄙、村野之人。

1.3 用特征称呼表达对称

如:“白眼儿”, 意为“脾气暴躁的小子”, 有轻蔑义, 如:

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 景声恶欲取之, 卒不能回。乃故诣王, 肆言极骂, 要王答己, 欲以分谤。王不为动色, 徐曰:“白眼儿遂作。” (《世说新语·雅量》)

2. 近代汉语中用蔑称詈语表达对称的情况

2.1 用社会地位低微、卑贱的称谓表达对称

在等级森严、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 用地位低下的身份称谓称呼对方往往表示轻视、蔑视。如:

(1) 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甚么!我既主意定了, 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水浒传》)

(2) 白秀英听得, 柳眉倒竖, 杏眼圆睁, 大骂道:“老咬虫!乞贫婆!贱人怎敢骂我!” (《水浒传》)

(3) 白玉乔道:“便骂你这三家村使牛的, 打甚么紧!” (《水浒传》

“厮”意为服杂役的人, 常和“这、那”等其他语素组合指称对方, 表示轻视、不屑。如:

(1) 高俅道:“你那厮便是都军教头王升的儿子?” (《水浒传》)

(2) 宋江大怒道:“这黑厮又来胡说!再若如此乱言, 先割了你这厮舌头!” (《水浒传》)

2.2 用指人人格道德低下甚至败坏的蔑称表达对称

如:“贼”类 (贼将、贼配军、强贼、草贼) 、泼皮、贱人、淫妇、歹人等。如:

(1) 那寇先锋望见砍了琼先锋, 怒从心起, 跃马提枪, 直出阵前, 高声大骂:“贼将怎敢暗算吾兄!” (《水浒传》)

(2) 那边使棒的汉子怒骂道:“贼配军, 你敢与我比试罢?” (《水浒传》)

(3) 呼延灼出马厉声高叫:“强贼早来受缚!” (《水浒传》)

2.3 以牲畜名等表达对称

人总是以人为尊, 以动物为贱。以禽兽称对方有贬低、轻视对方的意思。如:

(1) “鼠辈怎敢放冷箭, 教你一个个都死!” (《水浒传》)

(2) 卢俊义焦躁, 大骂:“秃驴敢如此无礼!” (《水浒传》)

(3) 史进大喝道:“畜生!却怎生好!” (《水浒传》)

2.4 用“财主”表达对称

“财主”是对为富不仁的人的蔑称。如:

(1) 董超骂道:“你这财主们, 闲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 报应得快!你不要怨怅, 我们相帮你走。” (《水浒传》)

2.5 用“鸟”类称呼表达对称

这类称呼属于骂詈语。人的生殖器是人体的私密之处, 一般在交谈中人们对此比较忌讳, 言语中涉及相关内容也会说得比较含蓄隐讳。用“鸟”类称呼表达对称带有肮脏的意味, 对被称呼者是一种侮辱。《水浒传》中使用了较多这类对称方式。如:

(1) 一丈青正赶上宋江, 待要下手, 只听得山坡上有人大叫道;“那鸟婆娘赶我哥哥那里去!” (《水浒传》)

(2) 杨志道:“你这村鸟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水浒传》)

(3) 这七个客人道:“你这鸟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 不般还你钱, 便卖些与我们, 打甚么要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 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水浒传》)

(4) 智深先居中坐了, 指着众人, 道:“你那伙鸟人休要瞒酒家!你等都是甚么鸟人, 到这里戏弄酒家?” (《水浒传》)

3. 现代汉语中用蔑称詈语表达对称的情况

3.1 用表示对女性轻视的称呼表达对称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 这种思想在称呼上也有反映。现代社会男女平等, 但仍有一些表示对女性轻视的称呼。如:

刘麻子:你这个娘儿们, 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 (《茶馆》)

3.2 用绰号表达对称

用贬义色彩的绰号称呼对方有轻蔑的意味。如:

康顺子: (不语, 直奔刘麻子去) 刘麻子, 你还认识我吗? (要打, 但是伸不出手去, 一劲地颤抖) 你, 你, 你个…… (要骂, 也感到困难) (《茶馆》)

3.3 用“妈的”等詈语表达对称

“妈的”等是带有侮辱性的詈语。如:

(1) “妈的, 还睡哪, 起来!”一个枯瘦的手扼了一下许宁的喉咙。 (《青春之歌》)

(2) “不孝的枭鸟给脸不要脸!不听话, 给我滚蛋!” (《青春之歌》, 徐凤英骂林道静)

3.4 以牲畜名等表达对称

人总是以人为尊, 以动物为贱。以禽兽称对方有贬低、轻视对方的意思。现代汉语中也有用牲畜名表达对称的情况。如:

(1) “你这恶狗阎庚!你这内六区的狗区长!你来这儿抓了多少好青年呀!”她声嘶力竭地喊叫着, 好像要一口咬死这条警犬。 (《青春之歌》)

(2) “狗东西!嚷什么?让你也尝尝群众的铁拳头!”几个学生一齐扑到他身上, 砰砰啪啪, 有力的拳脚, 几下子就把他打得鼻青脸肿、嘴歪眼斜, 滚在地上爬不起来。 (《青春之歌》)

3.5 用其他蔑称表达对称

现代汉语中所用的蔑称还有一些, 如:

(1) 大:你们这些混帐东西, 放开我。 (《雷雨》)

(2) 大: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 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雷雨》)

(3) 大:放开我, 你们这一群强盗! (《雷雨》)

4. 蔑称詈语的形成机制与影响使用的因素

4.1 蔑称詈语的形成机制

从心理看, 人类的情绪多样而微妙, 在不同情绪的支配下, 交际者会选用不同的称呼指称对方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交际双方对彼此不满、轻视时, 就需要用蔑称来发泄心中的情绪。因此,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蔑称的存在有其客观必要性;从文化的角度看, 蔑称的使用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 男尊女卑, 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就出现了蔑视女性的蔑称, 如妇道人家、贱人;从地域的角度看, 生活于不同地域的人, 由于经济、文化等差异, 经济发展处于优势地域的人会对经济落后地域的人使用某种蔑称。如, 上文提到的“伧类”蔑称, 就是三国鼎峙时期, 江东人对中原人、楚人的蔑称。其他如“蛮夷”, 也是对楚人的蔑称。

4.2 影响詈语使用的因素

从情绪看, 蔑称的使用一般是在说话者对听话者的言行等表示不满、轻视, 甚至是愤怒时使用的指称对方的方式;从对象看, 蔑称可以用于敌对的双方, 也可以用于普通人之间;从语境看, 蔑称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的激发, 主要是说话双方情绪激动时, 用蔑称来表示对彼此的不满。

参考文献

[1]张云.世说新语.交际称谓析要[A].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2]韩省之.称谓大词典[Z].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1.

汉语表达 篇2

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

本文以9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语料收集采用“语篇补全测试”(DCT)问卷调查法.情景设计参考了Nelson,G.L.et al.(1993,)和Al-Issa研究所设计的.情景.笔者从词汇和句法层次对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进行分析.

作 者:言志峰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外语系,广西,百色,533000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9)分类号:H1关键词:汉语 拒绝语 礼貌 表达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 篇3

摘 要: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是常用的语言之一,学好汉语是学生融入社会、学习掌握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与前提。因此,进行汉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学好、用好汉语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汉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78-01

汉语是世界五大语言之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在小学中开展汉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掌握汉语、学习汉字蔚然成风,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中大力地开展,排除一切困难与阻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于民族学生来说,汉语虽然不属于本族语言,但是学好汉语言是他们将来学习掌握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之基础,是接收知识信息的前提,是交流、表达的主要交际工具。在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主要是从听、说、读、写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汉语表达能力。那么具体教学中应如何做呢?现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几点:

一、培养说的习惯,使学生敢说、会说

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学会使用普通话来进行思想交流,能够用流利的普通话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因此,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掌握说话技巧,并能够坚持不断的练习,从而掌握汉语的口语表达技巧。对于民族学生在训练说的时候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树立学生说的勇气,为其营造说的环境,让学生身处于汉语表达的情境中,从而敢说、会说。

1、消除心理障碍,鼓励民族学生敢说。

民族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往往表现出紧张、害怕的不良心理,即使是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也会出现卡壳或是结结巴巴,不能进行顺畅的说练。因此,汉语教师应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进行有效的训练,以消除学生畏难、紧张的心理。在课堂上应尽量多训练贴近实际生活的说话内容,从学拼音、学词语、学句型到文章,不论是发音发对或发错,内容说错或说对,语句通顺或不通顺,都要让学生多说、多练。课外更加要多说、多练、多写。久而而久之,就会调动学生开口讲话的积极性与说话的兴趣,使学生有了说的勇气与自信,逐渐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说的习惯。

2、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指导民族学生会说。

在双语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汉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让学生亲身处于语言环境中,感受汉语的魅力。同时,教师不但要善于精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教会学生仿说和续说。可利用课文关键词语,教学生以自己观察所得素材作仿说练习。还可以围绕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自由选角色,边演边说。也可以抓住课文省略部分让学生补充说或课文结尾处留下想象和回味的部分让学生模仿内容续编故事,这样既提供了说话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而且,每周课堂教学中安排固定的汉语演讲课、口述课文课、汉语讨论课等活动。课余时间可安排第二课堂活动课,如“一对一”说汉语联宜活动、汉语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会等活动更加促进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读的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在双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能说、会说,还应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来感受汉语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身的汉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对民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特别是汉语知识和文化尝试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还能在阅读锻炼中提高阅读能力,掌握方法,促进智力的发展。阅读是一种从口头语言状态提高到高级的书面语言的言语活动。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好汉语的基础,在汉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读书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好的文章,可以是散文、可以是古诗,鼓励学生去阅读,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同时在汉语文课堂上不妨大胆地试一下,分析课文每段内容时在老师富有激情的引导下让学生边读边体味的同时把好的词句背下来,不断地积累丰富的语言精华;还要让民族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看报、读杂志、听广播的习惯,它对汉语口语表达和写作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可组织学生在班上进行阅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阅读理解是进行阅读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上老师在训练民族学生的阅读理解时,不要做硬性的导读设计,而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力和理解力的情况,让学生自己主动感知阅读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由学生自由地从多个角度思考、理解和体验所阅读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文章的情韵、思考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社会背景,感悟作品的生命力,品味语言的精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

三、培养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说、读基础上培养学生写的习惯是学习汉语言的一贯流程。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写的重要性,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外最主要是如何学会运用文章的语言能力。将阅读文章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思考与体会,写出对文章的读后感。在体验原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观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思考其中的人生,加上阅读积累的语言能力,就可以鲜明地生动地表达出来。

汉语中“点”的各种英语表达 篇4

一、作名词的“点”

常令学生困惑的是汉语中作为名词的“点”的英语对应词, 如:drop, spot, dot, stain, point等。这些词意义相近, 令学生使用时难以选择, 所以经常出现滥用和错用现象。

drop:指重量足够以滴的形式落下的最小量液体。如:Afew drops of rain had fallen on my head before I could run into thepub. (在我还没来得及跑进那个酒馆之前, 几滴雨点已经落到我的头上) ;另外, a drop of后面接液体以外的名词, 强调少量, 意思是“一点点”。如:When the man went bankrupt, his wife did not show a drop of pity. (当男人破产的时候, 他的妻子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怜悯) 。

spot:常强调斑点。如:When she was ill, some red spots appeared on her face. (当她生病的时候, 她脸上出现了一些红斑点) ;spot还用来指室内或室外的有一定限度的特殊的地点或场所。如:This is the spot where he was murdered ten years ago. (这就是十年前他被谋杀的地点) 。

stain:强调因其它的东西而弄脏的污迹或污点。如:Somecoffee stains were found on the white cloth after the breakfast. (早饭后发现在洁白的桌布上有一些咖啡渍) ;stain也用来指名誉上的污点, 甚至耻辱。如:He regarded his retreat from the war as a stain on his honor. (他认为退出战争是他名誉上的一个污点) 。

dot:往往用来指小圆点。如:Do you like that tie with white dots. (你喜欢带白点点儿的那个领带吗?) ;My E-mail address is peter at 163 dot com. (我的电子信箱地址是peter@163.com.) 。

point:指不论所占空间的形状或大小的特定的地点, 它可指一个固定的、可以以此计算位置和距离的地点。如:I travelled from one point to another and I was finding the trip very exciting. (我从一个地方游到另一个地方, 越发发现这次旅游真开心) ;point也常用来指小数点。如:The room is four point five meters wide. (这个房间宽四点五米) ;point也用来表示时间点, 尤其指特定的时刻或转折点。如:It was a turning point in his career. (这是他事业上的转折点) , At this point he ran out of the house. (就在此时他跑出了房子) ;poin还可以指要点或主要观点。如:We’ll study all the language points in details before coming to the text. (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们要详细地学一下语言点) , Now I can understand your point. (现在我明白你的观点了) ;point还可用来表示价格涨落的点。如:Prices on the stock exchange advanced two points (股票市场价格涨了两点) ;point还可用来表示熔点或沸点等。如:Do you know the melting point of gold? (你知道黄金的熔点吗?) 。

二、作动词的“点”

作动词的“点”, 在不同的语境中, 具有不同的意义。应认真分析, 明确意义, 找出英语中地道、适切的对应表达方法。请体会下面常用的“点”动词的英语表达:

你可以点任何你喜欢吃的菜。You can order whatever dishes you like.

这个问题他需要点拨。He needs to be instructed on this problem.

你本来不必点穿这一秘密的。You needn’t have pointed out the secret.

我们每次上英语课老师都点名。Our teacher will call the roll whenever we have English classes.

当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 老师脸上带着微笑, 不住地点头。When I answered the question, my teacher, with a smile on her face, kept nodding her head.

他点燃了那所房子然后跑掉了。He set fire to the house and ran away.

三、表示较少的量的“点”

表示较少的量的“点”, 有的可以作代词单独使用, 有的可以修饰可数名词的复数或不可数名词。一定要根据语境意义选用准确、适当的英语表达语。如:

杯子里有点水。There is a little water in the glass.

杯子里没多点水了。There is little water in the glass.

你想来点咖啡吗?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你想来点喝的吗?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我有点问题想问。I have some questions to ask.

这事我一点都不知道。I know nothing about it.

他样样事情都懂一点儿。He knows a little of everything.

你要多少?给我一点就行。How much do you want?Give me just a little.

从这你可以看到一点蓝天。From here you can see a bit of blue sky.

只剩一点点儿时间了。There’s a little bit of time left.

对于那件事他拿不出一点证据。He couldn’t produce a scrap of evidence against it.

这懒女人一点事都不愿做。The lazy woman wouldn’t do a stitch of work.

如果他稍有一点理智, 决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来。If hehad a modicum of sense, he wouldn’t do such a foolish thing.

四、表示轻微的程度的“点”

充当副词作用的“点”, 在句子里可以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 表示轻微的程度。

我现在感觉好一点了。I feel a little better now.

他们一点也没料到会有那么丰盛的礼物。Little did theyexpect such a generous gift.

他一点一点地挖园子。He dug the garden bit by bit.

我有点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吧。I’m a little bit tired Let’s take a break.

就慷慨大方这一点来说, 汤姆一点也不像他爸爸。Tom isnot a bit like his father as far as generosity is concerned.

我有点生气了。I was somewhat annoyed.

她有点儿希望被邀请。She kind of hoped to be invited.

我总有点觉得这事会发生。I sort of thought this would happen.

汉语表达 篇5

新疆 温宿县镇六校 李薇薇

摘要:在我国,少数民族在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汉语,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抓好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新疆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本民族语言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不足,水平严重低下。本文就自己多年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实践中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同大家探讨。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口语 表达能力 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口语交际的意义和功能非常重要。我校地处边境小镇,由于自然和自身的原因,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缺乏运用汉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汉语口语表达方面均存在严重问题。语言表达用词错误,词序混乱,写作能力普遍低下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维吾尔语是他们最主要的交流工具,由此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再加之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生学龄前汉语言未过关,进入小学学习后,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全国统编教材,并接受老师的汉语教学,学习难度较大。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点、知识点累积负效应加大,学习就会越来越跟不上,丧失学习信心,导致辍学。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在低年级期间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克服语言障碍,过好汉语关,为今后书面表达做准备。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

能力既迫切又必要。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表达的方法,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说汉语言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行为发生于一切行为环境之中,行为又受行为环境的调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和心理特征,人为的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最佳心理环境和行为环境:教师对学生要具备大海般宽广的胸怀和父母般的爱心;师生间要建立民主平等、双向交流和合作的关系;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等。在这种“心里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做到轻装上阵,毫无顾虑、彻底地放飞自己,从而产生积极的体验,同时在体验和感悟中,积极主动去学习。

1、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少数民族幼儿刚入学,面对新的伙伴和新的环境,感到陌生、紧张和新奇,又不善言语,情绪波动大。为了消除孩子们的紧张心理和激发孩子到校的欲望,帮助幼儿较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教师就要用心布置教室,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墙壁、角落、空间,着意创设墙饰和设置活动角,使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角落有利幼儿娱乐,每一个空间利于幼儿发展,使教室童趣化,能吸引学生,留住学生,让他们一走进教室,就心情愉快,求知欲增强,调动其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2、了解学生

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维吾尔族,他们经常说的是维语,要让他们多说汉语,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教师就要经常找机会和学生谈

话,了解学生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以及心理特征;了解学生在学习汉语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努力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能使教师的工作如同找到源头活水。

3、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自觉意识和学习兴趣 做好学习汉语的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自觉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伺机放一些中文儿歌,选一些情景,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情景中用汉语对话,或安排一些话题讨论和汉语演讲让其参与,或要求学生观看一些汉语版的电视和光盘等等。通过这些手段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标准的汉语发音、词汇、表达的语气等。孩子们都有着极高地接受新鲜事物的兴趣和能力,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愉悦的教学方式点燃他们学习汉语的激情。

4、形成用普通话交流的氛围

课后用普通话交流是培养学生汉语表达的关键。如果学生光学不练,那么也是白学。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尽量用普通话交流,营造汉语表达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达到学习效果。并且提议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提高整体口语表达能力。

二、挖掘课程资源,开放教学内容,创造性使用教材

众所周知,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标准》指出:素材要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教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语言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就要积极地利用好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

发展。对于刚刚入学,汉语几乎为零起点的小学生,汉语教学如何起始呢?

1、除了按照教材的要求授课外还自编《汉语起步》教材,对学生进行强化汉语教学.依次安排《在教室上课》《学习用具》《作息时间》《学习用语》等章节进行教学.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学会有关生活、学习、休息的汉语词汇.可以表达用餐、学习,睡觉等日常行为.简而言之,可以生存.进而学习《休息时间》《交通工具》《我的家人》《人体器官》《特色食品》《在商店里》《课外活动》等章节,使学生可以外出,活动,购物,换而言之,可以与人交流。

教材内容是学生生活中急需使用的词语,这些词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以实词为主,适时地加入少量虚词.学习了《在教室上课》,学生可以表达这样的句子:

我在温宿第六小学学习汉语

教室有老师、同学、课桌、椅子、黑板、粉笔。。。学习了《学习用具》后,学生可以去商店买铅笔、尺子、本子等,教材内容注重生活应用的实效性。

2、《汉语起步》教学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拓展.在学习《学习用具》时,可以联系《在教室上课》中的词语,拓展出句子:

教室的课桌里有书包。

书包里有语文书、数学书、文具盒。。文具盒里有铅笔、圆珠笔、橡皮、尺子。。

在学习《特色食品》一章后,可以拓展出:去学校边的食堂里吃米饭、饺子、牛肉面、抓饭。。。使学生在短时期内,不但解决了生活的需要,而且产生成就感。

3、《汉语起步》教材注重介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一些有新疆特色的文化.如: 《特色食品》一章,学习“拌面”“羊肉串” “大盘鸡”等词语,学生吃得到,喜欢吃,开阔眼界,兴趣浓。《在商店里》,学生学习“超市”“面包”“毛衣”“袜子”“售货员”“多少钱”“交钱”.“找钱”。在《附近地名》中,学生了解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消除了胆怯,心情开朗,提高了兴趣,对新环境产生了亲切感。

《汉语起步》教材的内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前后知识,联系新疆特色,学生一天学习一个新内容,一步一个新台阶,一阶一个新风景,提高了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汉语学习有良好的开始。

三、教学技法多样化

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有人说,汉语是世界最难学的语言.如何教好这世界上最美丽又最难学的语言呢?传统的是老师一成不变地注入,学生被动地听,课堂死气沉沉,单调枯燥。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学生,提高老师自身修养,生动活泼,亲切幽默的教学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切入点

如:为了上好起使课,让学生很自然,轻松地进入汉语学习,第一课,听着上课的铃声,老师的板书“打铃”“上课”借助铃声,吸引学生,使之理解词语的意义.老师用手势告知“老师”同学”黑板„„利用课堂环境中的实物,把学生带入汉语学习。

2、纠正读音及方言

首先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读音,特别是纠正声调。学生学习汉语最困难的就是分不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这是培养汉语表达能力的基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课堂上,学生阅读和说话时,教师必须注意倾听,对出现的错误,尤其对读音方面和词语破读的现象,及时纠正。

3、巧用图片

对于语言不易表达,又拿不出实物的词语,用图片很快捷.如:春夏秋冬;下雨下雪;冷热等。看到图片,学生一目了然,立刻明白词义.用一张全家福照片,将一家老少三代介绍给学生,学生很快理解了加的含义.教室里,师生亲切地介绍家人,气愤融洽,交流顺利。

4、用好肢体语言

多用手势,以姿势助说话,用夸张的手势表达词义,强调重点.尽力使学生抓住重点,思维活跃,有新鲜感。对于拿、提、背、抱、捡„„这样的动词,老师用动作演示,既直观,又可以区分清词义.来、去、进、出、回、开、关„.可用课堂环境创设情景,反复演练,扩展句子使学生理解词义.5、加强实践,置身环境

把学生带到校园,对教学楼、操场、厕所„„一一介绍,既解决了对词义的理解,又解决了不熟悉环境的实际困难.带到学校外面的街上,认识东,西,南,北的方位,认识学校周围的环境及各种交通工具,了解周围环境,使学生敢于走出校门去用汉语交流.6、拓展句子

教学中,既编纂教材,使教学有章可循,又不拘于教材,死板无味.而是将学用结合,学以至用.逐渐积累词汇,使知识象滚雪球一

样,越滚越大.将新旧知识连在一起,组成句子。教师多做示范.坚持板书,边写边唱读笔顺.将汉语的音、形、义同时给学生。多用卡片,将词语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由字—词—短语—句子---句群,使学生接触汉语语言的五级单位,从中领悟其中的特点及组合规律。

如: 学习

学习汉语

在温宿第六小学学习汉语

我在温宿第六小学学习汉语

我喜欢在温宿第六小学学习汉语

7、重视汉语拼音的作用

教学生汉语拼音声母韵母相拼的法则、规律.目的是使学生会查字典,真正学会汉语拼音的拐杖作用.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汉语创造条件.8、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

听话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把感受到的汉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通过听话积累素材,可为其说话提供材料和内容,能为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创造条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以保证充分发挥其主体参与作用。最重要是利用好课前的时间,开展各种小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利用各种形式的读写,逐步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利用语文课的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讲成语故事比赛,讲中外寓言故事大奖赛,还利用活动时间,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一些语文游戏:如猜谜语,填字游戏,语文智力故事等,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总而言之,语言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每一位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探索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这样才能对提高教学的质量有所帮助。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文素质教育,及汉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更具有能够正确运用汉语的能力,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一起研究探讨吧。

参考书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2年3月版

2.《课程目标与开放教学》张平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中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读本

谈谈古代汉语中委婉的表达方式 篇6

【关键词】古代汉语;委婉;表达方式

在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地位(如爵位、官职)、场合(如廷议、外交)等种种原因,人们说话往往不能直截了当,而要用委婉讳饰的方式表情达意,有时一个简单的意思却用了许多拐弯抹角的话,搞得既曲折又复杂,如果不细心揣摩、反复领会,就会看不懂或者理解错。因此,有必要对古代汉语中的委婉的表达方式作些研究。古汉语中常见的委婉的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注意忌讳,借用典故。

在封建社会里,臣子必须避免谈及君王的错误过失,于是常常引证历史来影射,或者含含糊糊,一笔带过。例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诸葛亮不能直言蜀汉后主刘禅亲小人的弊病,只能用后汉桓、灵两帝的史实曲折地加以讽喻,暗示刘禅必须吸取前代帝王的反面教训,疏远小人,亲近贤臣,才能成就千秋大业。

(2)“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司马迁《报任安书》)句意是:我的意见还没能都说清楚,皇上不知我的真实意图,认为我诋毁贰师将军,而为李陵说话,就把我送进监狱。司马迁下狱满腹牢骚,但又不能责怪汉武帝,只能以“明主不晓”一句带过。

2.明事暗说,隐含玄机。

古人在外交场合,有些事情不愿说,但又要让对方感觉到,于是找些理由绕着弯儿启示对方,让对方意识到我方藐视不得。例如: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秦王想要并吞安陵,在诈骗不成、炫耀武力也未达到预期目的的情况下,“怫然怒”,彻底撕下了外交礼仪的面具,凶相毕露,进一步要用战争来恫吓。“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就是秦王所极力渲染的“天子之怒”造成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毫不示弱,趁势接过所谓“怒”的话题,反问秦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不但使他的战争恫吓落了空,而且又针锋相对地以“布衣之怒”反击“天子之怒”,并且用“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反驳了秦王对“布衣之怒”的丑化。然后慷慨陈词,列举专诸、聂政、要离三个“怀怒之士”的壮举,表示了自己要效法他们的决心。这样义正辞严,声色俱厉,在气势上自然委婉地压倒了对方。

3.语涉双关,曲折致意。

古代诗人对现实社会不满,但限于种种原因,常常把欲说的话用比喻或双关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这两句诗是写戍边士卒的哀思。这里的“春风”是比喻,“春风不度玉门关”紧承上句,语意双关,既指玉门关外一片荒寒,没有春光,杨柳难以发青,又讽喻统治者不关心戍边士卒的痛苦。“何须”二字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怨愤之情。

4.巧用套话,绵中藏锋。

古人在外交场合,或有所谴责,或有所挑剔,或有所泄忿,但限于礼貌,只能用动听的言辞来掩饰,于是形成一种话中有骨、绵中藏锋的辞令。

例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写道:“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意思是:昨天承蒙你赐给我教言,我私下认为与您交往相好很长时间了,可是商讨起政事来意思常常不合,这是因为所持的政治主张有很多不同的缘故。“承蒙”,这是对司马光来信的客气说法。王安石在此先是直言自己与司马光分歧的主要之点是政见不合,接着又写道:“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用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不放弃变法的决心,其中“具道所以”一句即宣布了自己要进行反击,其余不过是客套话。作者在第二大段中就将对方强加给自己的几条罪状一一予以反驳,揭露了守旧派得过且过、固步自封、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面目,声明决不接受颠倒是非的责难,表示坚持推进新法的决心。通篇用辞委婉,但观点鲜明,驳诘犀利。

5.不露主角,旁敲则击。

古人跟国君、将帅说话,有时不能直指对方,则用“执事”、“左右”来替代,以表示礼貌。例如:

(1)(烛之武)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僖公三十年》)句意是:烛之武去见秦伯说:“秦晋合围郑国,郑国已知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而有益于秦君,那么麻烦执事来攻打吧。”“执事”这里指秦伯下属官吏,烛之武不敢直指秦伯,所以用“执事”来替代。

(2)“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句意是:我竭尽忠心诚意,把计谋全部献出,希望大王知道,但您左右的人如此不明,终于听从了狱吏对我的审讯而不信任我。邹阳不敢谴责梁王的愚昧,怨气只能说到“左右”身上。

汉语表达 篇7

1. 同形同义

用汉语翻译:点头

韩中同义

用汉语翻译:露头

在这个部分中,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 无论是韩国语里面的还是汉语中的“头”, 它们的惯用表达出的意义都是完全相同的, 全部表示“人或者动物脖子以上的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 无论是在韩国语里还是在汉语里, 惯用表达的意义相同的情况都是绝对存在的。

2. 同形异义

用汉语翻译:扭头

用汉语翻译:转脑筋

汉语: (用脑袋)

正如在这个部分中所看到的, 在汉语里, “头”可以表示“体面、面子、胆量、势力、名义”等意义, 在这些方向上发生了词义扩张。在“有头有脸”这个词中可以清楚地得到认证。相反, 在韩国语中表达不出汉语里“头”可以表达出的“体面、面子、胆量、势力、名义”等意义。在韩国语中, 虽然可以表达出“力量, 注意力”等, 在汉语中却直接用“精神”这个词来表达。比如说“集中精神”“有精神”等, 由于韩国语和汉语“头”都可以在“水平, 水准”甚至“地位”方向发生词义扩张, 因此韩国学者对汉语里的惯用表达意义经常会产生错误理解。比如说, “那个人虽然看起来有些迟钝, 却老是欺负我们”我们便可以理解。这些在汉语里和“顶头上司”“在头上作威作福”等都可以表达出相同的意义。

3. 异形同义

用汉语翻译:连头都不点一下

汉语:连眼都不眨一下

用汉语翻译:脑袋粗

汉语:翅膀硬了

4. 只有韩国语里才有的表达

用汉语翻译:转脑子

汉语:关心 关注

用汉语翻译:盘头发

汉语:女人出嫁

5. 结语

通过对韩国语和汉语“头”的对比, 我们可以知道, 韩国语里和汉语“头”在惯用表达方面是不一样的。在韩国语里可以表示“意见、见解、智慧、注意力、思想、思考方式”等, 通过表示出这么多方向, 我们还可以额外得出在韩国语里的, 已经在岁月中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词义扩张。在汉语中的“头”, 比起韩国语里的, 在“体面、面子、胆量、势力、名义”等方向涉及了词义扩张。通过研究, 希望可以帮助正在学习韩国语的中国同学们更准确地把握韩国语里涉及的简单词汇。

参考文献

[1].『中国惯用语字典』., 2004.

[2]温端政.《中国惯用语大全》 (辞海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3].「韩国语惯用语研究」.仁荷大学, 1989.

汉语表达 篇8

首先对“故事”一词进行分析:

“故”:①意外的事情,例如:事故、变故;②原因、缘故,例如:何故;③有意、故意,例如:明知故犯;④过去的、原来的,例如:故宫、故乡;⑤老朋友、旧友,例如:沾亲带故;⑥死亡,例如:病故、故去;⑦连词,例如:所以,他有坚强的意志,故能克服困难。

“事”:①事情,例如:国事、公事;②事故,例如:出事、平安无事;③职业,例如:谋事;④关系、责任,例如:回去吧,没你的事了;⑤从事,例如:大事宣传;⑥旧指侍奉、伺候,例如:不事王侯。

而“故事”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几种解释:①旧事,例如:故事重提;②例行的事,例如:虚应故事;③前后连贯,有吸引力,能感人,可以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包括真实的或者是虚构的);④又称故事情节。指文学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思想的情节。

在法语中与“故事”一词相对的词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旧事”

1. passé(n.m.)vie de qqn.Avant le moment present经历、往事

2.mémoire(n.f.)activitébiologique et psychique qui perme de retenir des experiences antérieurement vécues记忆

Exemple:rappeler une vieille affaire/retenir sur le passer故事重提

第二:“例行的事”

routine(n.f.)manière d’agir toujours de la meme fa觭on;ce qu’on accomplit de manière répétive常规、惯例

Exemple:être esclave de la routine墨守成规

une vérification de rourine一次例行公事的检查

第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能感人,可以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包括真实的或者是虚构的)”

1. histoire(n.f.)récit d’actions,de faits imaginaires故事,虚构的事,不真实的事情

Exemple:raconter une histoireàun enfant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2.historiette(n.f.)petit récit d’une aventure plaisante;anecdote趣闻,逸事;史话,小史;小故事

Exemple:C’est une historiette de Charlemagne.这是一篇关于查理大帝的趣闻轶事。

3.récit(n.m.)relationécrite ou orale de faits reels ou imaginaires叙述,记事,叙事,故事,报道

Exemple:Elle nous a fait le récit de sa mésavanture.她向我们讲述了她的不幸遭遇。

4.anecdote(n.f.)récit succinct d’un fait piquant,curieux ou peu connu趣闻轶事,小故事

Exemple:un livre de souvenirsémailléd’anecdotes.一本充满趣闻轶事的回忆录

5.légende(n.f.)récitàcaractère merveilleux,oùles faits historiques sont transformés par l’imagination populiare ou par l’invention poétique传奇,传说,神话

Exemple:les légendes du Moyen Age中世纪传奇

6.fiction(n.f.)creation,invention de choses imaginaires,irrréelles;oeuvre ainsi créée假想,想象,虚构;假定,虚拟;杜撰;小说,传奇

Exemple:Un héros de fiction devenu légendaire.成为传奇英雄的虚构主人公。

7.narration(n.f.)récit,exposédétailléd’une suite de faits叙事,叙述,讲述

Exemple:la narration d’un exploit功绩的叙述

8.conte(n.m.)récit assez court d’avantures imaginaires;discourse qui laisse incrédule;récit mensonger故事,短篇小说;无稽之谈,骗人的故事

9.roman(n.m.)longue histoire compliquée,riche en episodes imprévus;récit dénuéde vraisemblance奇遇记,缺乏真实感的叙述,荒诞无稽的故事

Exemple:Sa vie est un roman.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故事。

10.fable(n.f.)récit,propose mensonger,histoire invertée d toutes pieces;court récit allégorique,en vers ou en prose,con tenant une moralité谎言,奇闻,奇谈;寓言

第四:“情节”

1.épisode(n.m.)circonstance appurtenantàune série d’événement formant un ensemble情节,经过

Exemple:Lesépisod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觭aise法国大革命的经过或风风雨雨。

2. intrigue(n.f.)encha觘nement de faits et d’actions formant la trame d’une pièce de théatre,d’un roman,d’un film(戏剧、小说、电影)情节

Exemple:suivre avec passion les rebondissements de l’intrigue满怀激情关注剧情发展。

3.circonstance(n.f.)particularitéqui accompagne un fait,une situation情况,情节

Exemple:L’enquêteétablira les circonstances de l’accident.调查将确定事故当时的情况。

以上是通过汉语词汇“故事”的每一个词义解释来找出相对应的法语词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不能照搬硬套,而是应该根据语境来找出最恰当的法语词汇。

参考文献

汉语表达 篇9

关键词:英、汉复句结构,因果复句,英语写作

一、研究背景

影响英语写作的因素较多, 但对于成年英语学习者来说, 由于受汉语影响较深, 在用英语写作时往往容易出现错误。这其中原因, 除了段落拓展、句型变化和词语选择等方面的因素外, 还有句法方面的问题, 尤其是复句。

英语当中的复句也叫复合句。随着世界语法研究的发展,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复句进行了研究。例如, Quirk&Greenbaum针对时间状语从句中由先行词“when”引导的从句在整个句子中的位置进行了讨论;Keenan&Comrie研究了定语从句的习得问题;Quirk对同位语的特性定义持肯定态度, 而Celce-Murcia则持否定态度;Sweetser和Langacker则分别从结构和语义上对因果复句进行了分析。

在中国, 学者们对复句的研究从最初对其意义的研究和对其结构的研究, 发展为对其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探索,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时期: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氏文通》 (马建忠, 1898) 和《英文汉沽》 (严复, 1904) 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法通论》 (刘复, 1920) 和《新著国语文法》 (黎锦熙, 1924) 。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文法论》 (何容, 1942) 、《中国文法要略》 (吕叔湘, 1942) 和《中国语法理论》 (王力, 1944) 到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汉语》 (黄伯荣等, 1980) 。

二、成人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使用者在使用因果复句时的差异

(一) 结构和关联词使用的差异

因果复句也就是因果状语从句, 是表达因果关系的重要语言手段。英语因果复句可分为两种:一种侧重原因, 用原因状语从句来修饰整个主句;另一种侧重结果, 用结果状语从句来修饰主句。而汉语中的因果复句只有一种, 为并列结构, 一个分句表示原因, 另一个分句表示结果。

因果状语从句, 英语中一般以because, since, for, so等词来引导,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 可以放在句子的开始、中间或者结尾,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because, since, for不能和so同时出现在句子中, 只能单独使用;而现代汉语中因果复句主要由“因为”“所以”“因为……所以”“由于”等词来引导, 在句中的位置相对固定。写作中出现因果状语从句时, 中国学生倾向于套用汉语模式, 把because, since, for和so同时用在句子中, 这是受到汉语复句结构表达的影响, 会造成写作中英语复合句结构表达的不正确以及影响文章的连贯性。比如, (1) Because we are college students, so we should plan for our future. (2) He went abroad to study, he was able to find a good job.例句1同时使用了关联词because和so, 而例句2则同时省略了关联词。

此外, 英语注重形合, 从句中的关联词具有显性的特征。汉语注重意合, 因此汉语中的因果复句不但可以使用关联词来连接, 而且还可以通过逻辑手段来实现。汉语的关联词具有隐形的属性, 因此关联词可以同时出现, 也可以只使用一个。如: (3) Teachers praise us a lot, for they know praise could encourage us to move forward. (4) 今天要赶六点的早班机, 天刚亮她就出门了。例句3, 英语因果复句中for是不可或缺的, 也就是关联词显性。在例句4的汉语复句中, 没有关联词, 但同样表达了因果关系, 就体现了关联词隐性的特点。

(二) 语序的差异

英语侧重“先果后因”, 而汉语注重“先因后果”, 也就是说英语因果状语从句往往把信息的重点放在句末, 而汉语则一般把信息焦点放在句首。当然, 汉语中“前果后因”的情况也同样存在, 只不过相对英语中的因果复句而言比例要小一些。如 (5) We should take the chances to study in foreign universities because we need to get us ready for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and globalization. (6) 我们最好把伞带上, 因为要下雨了。

三、成人英语写作中英语因果复合句结构受汉语复句结构影响的原因

(一) 语言习得

“语用迁移指的是外语使用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受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影响而套用母语使用规则的现象”, 母语迁移主要表现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正向迁移促进外语学习, 而负向迁移则阻碍外语的学习。现在的成人英语学习者一般当初都是在掌握了汉语, 或汉语已经到达相当熟练程度的情况下开始学习英语的。由于缺乏英语语境, 真正运用英语的机会少, 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难免受到母语的负向迁移影响。虽然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和领悟能力很强, 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方法也相对比较成熟, 但在语言学上属于二语习得的初级阶段。体现在英语的学习和运用上, 就是不同程度上的英语“汉化”。

(二) 语义形态

英语注重形合, 汉语注重意合。英语因果状语从句中的关联词具有显性的特征, 因此句中的关联词不能忽略。汉语因果状语从句中的关联词具有隐形的属性, 句中的关联词可有可无。因为形合、意合差异的存在, 所以中国学生在表达此种从句时易受到母语的语义影响, 写出的句子往往携带了母语的特点。

(三) 思维模式

英语民族文化向来标榜“自我精神”, 因而逐渐形成了“由此及彼, 由小到大”的思维模式, 此种思维定式在语言上也有所体现:语言单位由小及大, 语义重点由次要到重要。因此造成了英汉因果复句在语序上的侧重点不一样:英语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句末, 而汉语则把信息焦点放在句首, 也就是说英语侧重“先果后因”, 而汉语注重“先因后果”。

四、对教学的启示与应对策略

(一) 第二语言习得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母语和二语的学习内容相似性越大, 越容易产生正向迁移, 反之, 则容易产生负向迁移。既然在英语学习中母语迁移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就要正确认识它, 同时帮助学习者对此有正确认识。充分利用和强调母语的正向迁移, 消除和减少母语的负向迁移。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指出, 避免重复再犯。但也要对他们在写作中使用英语复句给予鼓励。英语写作中, 恰当地使用复句, 可以避免文章成为简单句的堆砌, 单调乏味, 能使文章富于层次感, 逻辑更严密, 表述更流畅。

(二)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概念, 如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人际关系、风俗习惯和非语言交际等。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一门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律和宗教信仰等。当学习者对这些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才能逐渐养成英语的思维方式, 用英语思考和表达,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三) 介绍英汉句法, 对比异同, 精讲多练。英语课不能上成单纯的语法课, 但在学习者重复出现普遍性语法错误的时候, 就要进行讲解和纠错。如, 对于学习者出现的因果复句方面的问题, 除了适当讲解英汉复句的表现形式、结构异同外, 还要对句子的语义语序、表达关系的手段进行简要的说明。对于学习者来说, 掌握语法要点并不难, 难的是在实际应用中, 熟练、恰当地使用。因此, 教师在进行讲解的同时, 要给学习者提供针对性强的实践性练习, 并通过学习者间互相纠错和对典型错句的解析, 形成正确的句法意识和成句习惯。

(四) 正确的输入才能产生正确的输出。让英语学习者多看、多读地道的英语文章, 增加语料积累, 培养语感。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就是模仿, 然后才是创造性地使用。因此, 有些精彩的文章、演说或范文可以让他们背诵, 强化正确的语言输入信息, 为模仿和自然活用提供可能性。丰富的目标语料库经过自我内化吸收, 逐渐成为学习者自己的语言, 同时还可以克服母语的负向迁移。输出时, 就可在模仿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自如运用。

总而言之, 在写英语作文时, 汉语复句结构对英语复句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特别是英语复句中因果复句所受的影响较明显。在成人英语教学中, 尤其在写作训练中, 应该注重英汉语两种语言的比较, 特别是英汉句法中复句的比较, 使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尽量少受汉语复句结构的影响, 从而正确地使用英语复句, 进而提高英语写作中的准确性、得体性和交际性。

参考文献

[1]QUIRK R.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Language[M].London: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2]KELLERMAN E.Dative Altern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Date:A Reply to Mazurkewich[J].Language Learning, 1985, 35:91-106.

[3]ODLIN T.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ress, 2001.

汉语表达 篇10

一、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空乘专业口语实训的目的, 在于通过学习、训练, 使学生掌握较多的口语表达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和发展。因为, 航空公司属于服务行业中的标志行业, 空乘又是一个高层次的管理岗位, 对空乘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语言表达又是其核心能力, 往往通过面试或晋级比赛的形式选拔人才, 没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很难进入这个岗位。然而中学语文教育是应试教育, 重读、写, 轻听、说, 这就造成了学生口语表达水平较低, 和岗位要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 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二、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内容

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实训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旨在对学生进行演讲与口语的技能训练。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相关训练科目的语言技巧、具有专业所需的演讲与表达能力, 具备一定的语言应变能力。根据学生口语表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及学生就业后反馈的信息, 我确定了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1. 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

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 是通过学习、训练, 使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进行服务。 (1) 熟悉相关的口语表达知识; (2) 掌握增强勇气、信心的方法; (3) 学会有效口语表达的技巧; (4) 掌握系统化的训练方法。

2. 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

(1) 内容正确, 观点鲜明、见解独到; (2) 论据确凿, 论证严密, 层次清晰; (3) 语言准确生动、清晰明亮、自然流畅; (4) 感情真挚朴实, 亲切感人; (5) 态势语言自然、大方; (6) 应变能力较强; (7) 形象端庄大方、自信、礼貌;

3. 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内容。

练语音, 做到语音标准、清晰、有感染力;练表达, 做到表达清晰、有条理, 反应快速灵活;练礼仪, 做到自信, 礼貌, 说话文明, 仪态大方;练胆量, 做到发挥自如, 不怯场。

三、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实训的实践

在实训教学中, 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为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参与, 怎样参与, 参与程度如何, 直接影响实训教学质量。所以, 精心设计、优化实训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我在这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1. 培养兴趣、提供示范, 增强表达的积极性, 让学生想表达。

首先, 让学生了解口语表达的魅力, 比如让她们观看欣赏一些名人的朗诵、著名演讲家的演讲、一些著名辩手的辩论, 甚至说唱艺术, 让她们在感动之余, 生发一种表达的欲望和冲动, 达到跃跃欲试、不说不快的状态。

2. 加强认识, 树立信心, 解除表达的顾虑, 让学生敢表达。

让学生认识到口语表达是一种技能, 只要具备基本的条件, 通过努力谁都可以掌握, 没什么神秘的。同时让她们了解一些著名演讲家和身边学生成功的实例, 鼓励他们, 最后解除她们表达的顾虑, 如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 害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等。

3. 营造环境, 提供机会, 使表达贴近生活, 让学生真表达。

设置一些工作、生活场景, 让学生去应对实际问题, 从而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如针对空乘专业的学生, 设定客舱服务的环境, 让学生模拟乘务员迎接乘客、服务旅客、应对旅客刁难或投诉等, 练习学生的语言应用、临场反应等, 还可以结合客舱特殊服务, 如节假日、特殊旅客生日、代表团载誉归来等场景进行演讲, 让学生大胆参与, 畅所欲言。

4. 目标明确, 由易到难, 设置课堂表达训练项目, 让学生会表达。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进行系统的训练, 内容和形式要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为目的。以下几个训练环节效果明显。第一阶段:用故事、笑话、歌曲等形式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开始可以设定节假日飞行的场景, 采取讲故事、讲笑话、唱歌等与旅客联欢的形式, 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因为这些形式大家都很熟悉, 又不打分, 学生没有压力, 可以自如地发挥。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上台的感觉, 积累临场经验, 增强信心。第二阶段:用客舱播音的场景进行语言技巧训练。可以设定客舱播音的场景, 先让学生上台朗读播音稿, 针对学生本人的语言问题进行训练, 纠正问题。如纠正平翘舌不分、边音、鼻音不分等语音问题[2]。有文字材料, 可以集中注意力, 减少心理压力, 逐步消除胆怯, 积累经验, 增强自信心, 同时播音稿材料较短, 易背诵, 可以节省时间, 也便于学生在任何场合进行训练。训练中要强调声、韵、调、语调、重音、停顿等表达技巧, 要求做到声情并茂。可以采取自愿和要求相结合的方法, 先自愿上台, 对胆子小、不自信的学生, 要要求她们上台, 并且多鼓励、指导, 帮助她们获得成就感, 以消除畏惧和自卑。第三阶段:用常规客舱服务的场景进行态势语训练。可以设定客舱常规服务的场景, 针对眼神、微笑、动作、手势、身姿、距离等态势语进行客舱常规服务训练, 如, 迎接客人时, 通过问候、询问座位、存放行李等训练态势语, 做到自然、大方、协调、有亲和力, 从而打造自己良好的服务形象。第四阶段:用客舱演讲的场景进行思维训练。可以设定祝贺运动员载誉归来等场景, 让学生上台进行演讲训练。要做到观点鲜明, 材料充分、语言生动, 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个性和风度。事先要让学生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技巧、演讲中要注意的事项, 如如何注意仪容仪表, 如何运用手势表情等, 然后让学生上台感受和实践。首先让学生进行命题演讲, 充分准备, 熟悉内容, 这样容易成功, 可以给学生带来信心。要做到不受环境的影响, 能表现出勇气和自信, 并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师生点评。点评要以优点为主, 同时指出态势语方面的不足, 这方面容易改变, 学生容易有成就感。然后进行即兴演讲, 培养学生的应变和语言组织能力,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重点是训练学生快速构思、沉着应对等。在演讲前一分钟宣布演讲, 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准备。要达到能在各种场合作简短的讲话, 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点评要指出优缺点。第五阶段:用客舱特殊旅客服务的场景进行沟通训练。设定客舱特殊旅客服务等场景, 让学生上台进行沟通训练。要求服务沟通能表达自然、沟通顺利、有亲和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 同时训练学生关注旅客利益、关注客户心理需求, 以此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亲和力。首先, 让学生了解沟通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如, 要有亲和力, 要有观察力;要有表述力, 要有促成力[3]等, 同时播放一些客舱服务的录像,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其次, 让学生对儿童、孕妇、老年、残疾人、VIP、内部旅客等特殊旅客进行服务, 让他们找到表达的真情实感。再次, 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 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创设一定的情境, 如客舱服务问题处理的案例等, 让学生上台评价、辩论。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 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举三得。最后, 教师点评, 学生互评, 指出优缺点, 加深印象。第六阶段:用面试的场景进行礼仪素质训练。可以设定面试的场景, 让学生上台进行模拟求职面试。要求能展示礼仪、推销自我, 成功应试。首先, 让学生了解面试的程序和相应的礼仪, 然后上台进行求职面试。结合仪态礼仪知识, 特别注意训练文明用语、礼貌交谈。如, “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 同时学会恰当地表达、委婉地拒绝等。既可以练礼仪, 练胆量, 也积累了求职应聘的经验。

5. 方法灵活, 形式多样, 开展丰富多彩的表达活动, 让学生多表达。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很好的补充。如自我介绍、课堂讨论、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演唱会等。这些活动, 由于身临其境, 更容易让学生有口语表达的真情实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实训是获得口语表达的关键。在口语实训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系统的实训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积累成功的经验, 培养学习的兴趣, 增强成功信心, 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服务意识, 为他们将来在空乘服务的岗位上更好地为旅客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炳琴.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0.

[2]孙媛媛.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与测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1.

汉语表达 篇11

【关键词】维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策略

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基本工具,口语学习一直是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口语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更体现了其汉语语言整体掌握程度的全面与否。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下文重点就这些策略进行介绍。

1 营造一个全汉语语言环境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将汉语语言习惯同日常生活及客观事物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联系,教师进行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并营造一个全汉语的语言环境。同时,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已经学过的词语来进行回答问题,在这种全汉语语言环境下,能够培养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并使其逐步熟悉汉语口语交流习惯。若教师能够有意识地采用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那么也会在潜意识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使用汉语进行口语交流。

2 注意纠正学生的“维腔”

所谓的“维腔”,即维族学生在汉语口语交流过程中所夹带的维语语音,由于不少汉语语音在维语语音系统中并不存在,因此,对于这些语音而言,维族学生很难准确掌握其正确的发音,有时还会根据同其相近的维语语音进行发音,这就导致了“维腔”的形成。如不少学生会将“事情”发音成“寺情”,将“洋芋”的发音说成“羊油”,将“黄瓜”发音为“红瓜”,或将“裙子”讲成“穷子”,“昆仑”发音成“恐龙”,“白云”发音成“白涌”等等,所以,教师进行汉语口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及时准确地纠正学生的“维腔”,真正地提高维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汉语拼音实现学生的识字和正音,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标准发音能力,将“听”、“读”、“写”同“说”相结合,真正做到一字一句的教学生,并收集较为典型的汉语词语发音,加强锻炼,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

3 加强汉语口语技能的训练方法

3.1 通过对话加强口语能力的训练

通过对话练习口语能够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汉语学习的真实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汉语表达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多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角色感。当然,对话练习包括很多类型,如教师的示范对话练习、教师和学生间的对话练习;学生和学生间的对话练习等多种对话形式。通过不同形式的对话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汉语口语学习的参与程度,并以此逐步提高其汉语口表达能力。

3.2 通过讨论加强口语技能的训练

口语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即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行恰如其分地表达,因此,在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开展讨论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讨论前教师应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过程,讨论的话题必须能够使学生有兴趣并积极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不仅实现了汉语口语交际的目的,还为口语的复习及巩固提供了机会。

3.3 通过课文的复述加强口语技能的训练

一篇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应注意带着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内容来回答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并以这些答案为线索,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话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复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口语语言的组织能力,还能有效克服学生的汉语口语交流的胆怯心理,敢于使用汉语口语开口讲话,这样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3.4 通过值日、课外活动报告等其他方式加强口语技能的训练

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课之前,为今天的值日生留出五分钟时间对日常活动使用汉语进行汇报。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进行汇报,如天气、家乡、今天学生的出勤情况、所看过的电影电视或球赛等等。然后,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师可逐步提高要求,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所学汉语挨个来讲故事等,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汉语口语练习,充实了学生的汉语词汇量,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如诗歌或课文朗诵等活动,这样不仅复习了所学知识,还营造了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教师还可以通过看图话及采访等活动形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汉语口语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加强汉语口语技能的训练,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4 结语

总之,进行汉语口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注重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生动有趣的全汉语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此环境中逐步克服自己汉语口语表达过程中的不足,然后通过采取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口语交流活动,加强学生汉语口语技能的训练,相信在这一系列口语练习中,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岳刚德. 重估汉语口语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评《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114-117.

[2]阿斯亚·艾尼, 崔巍. 新疆高校民族教师汉语授课口语能力的调查[J]. 新疆社会科学, 2011, (4): 160-163.

[3]古丽扎·尼牙孜. 论任务型语言教学引入新疆高校预科汉语口语教学的必要性[J]. 科技信息, 2009, (28): I0137-I0138.

汉语表达 篇12

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具有丰富的隐意内涵与表达,他们的文化背景与地域特征等因素决定了英汉语言中隐意修辞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大致而言,英语中的隐意修辞因其语法格式与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制约而显得较为固定,其含义也大多局限于对于事件的陈述和与之相关的文化观念的表达;与此相对,汉语由于词汇含义丰富,语法灵活,且没有固定的表达模式而显得有章可循。通常而言,语法隐意修辞不仅包英汉语中含名词化等术语,还包含许多其他形式的语言含义与语法性质的转移。本文以汉语中的格言为例,展示英汉翻译过程中隐意结构的内涵与语法特征的转换与表达,以达到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句法特征的目的。

1 英汉语中的隐意修辞表达的相似性

英语中的隐意修辞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与表达模式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结构与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我们经常能够读到a white horse之类的表述,它的含义不仅是指“一匹白马”,而是隐意“出乎人们意料的人和事”。汉语中的隐意修辞表达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句法组合关系、有限的语句结构来表达含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或深刻的寓意,以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相对而言,汉语中的隐意修辞方法显得更为灵活,而且也更加常用。例如,汉语中常用的“意思”这个词在翻译成英语后,对于许多英语国家的人而言就显得很难理解。它的字面意义在英语表达中的是“meaning”、“sense”或类似于“content”之类的含义,但是如果只按照字面意思翻译的话,这个词的英语含义就会出现理解上的误区。这是因为,汉语的词汇含义较英语更加灵活复杂,其中的文化含义也更加丰富。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汉语中说的“意思意思”这个词组的含义就很难确定。从字面意义来看,它既可以指“我对你的一点感谢”,也可以指“这是我对你的帮助”。虽然二者在汉语中的文化含义表面来看是完全相反的,但其目的都是用来表达说话者的善意或者对听话者的好感。类似的例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下面分类加以论述。

英汉两种语言中最常用的隐意修辞表达是语句的直陈式结构,即表层语句十分简单明了,但隐意的内容却与语句的表层结构在含义上没有任何联系,所指的完全是指另外一个含义(1)。例如,英语中的“Each cupboard has its skeleton”翻译成汉语应该是“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而不是“每个壁橱里都有一具骷髅”。从字面上看,这两个翻译的差异很大,而且他们的含义也相差更远;二者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句式结构上都表现为不包含任何修饰或辅助性语法成分的主语+位于+宾语的直陈式句法结构。这类的例证在英语中很多。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在结构上都是简单的“主语+谓语+宾语”结构,含义上也是简单句的句法形式,所隐意的内容也大多与句式的词汇意义与字面结构无关。

英汉语言中另一个相同的表达结构是,二者都有一个较为常见的偏正结构的隐意表达。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More haste,less speed;More often than not;Better late than never;Easy come easy go等。这类结构在汉语中有相应的句式:欲速则不达;有总比没有好;来得快也去得快等。从这些例证可以看出,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的隐意表达在句法结构和表达模式上都能够遵循各自语言的句法特征,并且在保持句式与句法结构固定的前提下阐述相应的文化内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定两方面的表达特点作为二者互译的基础:一方面,译者对所要表达的前提的解说,即结构的前一部分,另一方面需要有与之相对立的结构与内容与前一部分作对比,从而说出作者的含义或目的。因为这类结构的表达内容没有相互论述的目标,其含义就难于成立;同时,二者间相互对立的句法结构在修辞风格与所要表达的目的方面也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即前者或前半部分的结构决定了后者的形式与内容,这在英语和汉语的俚语表达中十分常见。

英汉语言中的隐意表达相似性的第三个方面是,英汉语中的隐意表达在句法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表达的含义呈现为递进或让步的逻辑关系。从字面上来看,二者在语句结构上前后是互相平等的,即二者间不存在语法结构上的结构或前后论述上的差异,而只是表现为逻辑意义上的引申或让步。例如,英语中的Live and to let live,lib and to let lib和汉语中的“你想活得好也得让别人过得去”等表达形式就是个明显的例子。相对而言,汉语中类似的隐意修辞表达则表现为谓语+名词性宾语的固定结构其隐意含义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语法规范本身要求有有动作所及的目标,主要是指语法结构中的宾语成分,才能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隐意表达结构(2);另一方面,语义结构方面,隐意句式结构中的某些词汇,主要是动词,使得所表达的语言结构和它所生成的隐意性含义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能够保证隐意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易接受性。

2 英汉语中的隐意表达的翻译方法

基于上述讨论,本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出英汉翻译过程中保持译文与原文在文化传递等方面相似或近似的翻译方法。这是因为,英汉隐意表达的翻译模式应遵循对原文中的隐意性表达的理解-原文与译文的转换-译文的生成这个基本的翻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推断隐意性表达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正确翻译其中包含的隐意性表达的前提。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注意的是词汇或词组本身的文化涵义与其中的表达方式,因为这些因素是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因素的前提和基础。英语中经常有以老鼠、鸡、狐狸等小动物隐意人的性格与道德特征等方面的隐意性用法。经常有“Someone is like a chicken”或者“Someone is a fox”的说法。在这里,读者只能从chicken和fox中隐意的文化涵义去推测这句话的含义,而不能以完全照搬词汇的字面含义。

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语中的隐意性表达只是世界语言表达的某一个特点而已,没有十分明确的理论支撑或文字含义,但是其中的文化因素确实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信息生成和传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语言本身规范的禁锢和制约,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或不对称性。这就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二者在语言结构、文化氛围与表达方式上各自的特点,通过对其中语法要点的剖析,说明其各自的翻译方法。具体而言,英汉两种语言中隐意表达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 注意英语词汇表达中的结构与文化内涵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译者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英语词汇中独特的文化涵义,这是英汉翻译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一般而言,英语翻译成汉语在结构与语法方面并不是很困难,而且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句法结构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在处理这些方面时,翻译人员通常会采取从汉语到英语的思维和理解模式,这就造成了将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词汇与汉语相对应,从而找到二者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是译者经常忽略的地方,那就是译者对英语文字所包含的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含义的理解。结果是,汉文的译文与英文的原文之间经常会出现差异或歪曲的翻译。例如,在英语中,经常会用He is a fox来形容一个人的狡猾,而在汉语中,fox除了狡猾以外还有道德败坏的含义,这个含义就与英语中sly的含义近似。由此可见,英语和汉语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到翻译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英汉语言的文化内涵对应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做到二者之间文字上的简单对应。例如,英语中的dogfish可以翻译为“最能活跃气氛的人”,它在汉语中只能翻译成“狗鱼”,而与人无关。这类例证表明,英汉语言中词汇文化意义的对应不完全是词汇字面含义的对应,而是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对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翻译者应该以理解英语中文化含义为前提,仅利用汉语中具有相似性的文化含义的词汇去对应英语中的相应表达,而不仅仅是字面含义的相似或一致。

2.2 为了获得英汉两种语言相类似或一致的表达效果,翻译就要做到结构的相似或相近

这是因为,隐意表达在英汉语言中都具有格言诗的表达风格与模式,这是由其本身的结构与语言的表达特征决定的。因此,为了较好地表达二者在结构方面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才能做好隐意表达的翻译。从翻译实践来看,汉语中的隐意表达主要体现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其中以汉语上古时期的文字尤为明显。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于《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带有隐意形结构与表达的句子。根据汉语语法,这里的“朋友”和“乐”可以看作是名词,二者间的语法与逻辑结构结构起到确定前后两部分的连接作用,与此相对应的英语结构是“if there is……,there will……”。

这样,上述内容就可以相应地翻译为“If constantly review what had been learned,there will be enjoyment arisen in mentality;and if there is a friend coming from afar,there will be happiness borne in mind.”类似的例子还有,中国的古典经典文献(吕氏春秋:《察今》)中有很多类似于“此其所以败也”的论述。从汉语语法结构来看,这是一个宾主倒装的结构,所表达的含义却是英语中确的主+谓+宾的结构,因此译者应该按照英语的句式结构把译文处理成“This is where……”的语法模式。相对于古代汉语的结构而言,现代汉语的语法和逻辑结构则显得更加明确,特别是现代汉语经过胡适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更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与英语有了很大的相似性,翻译起来也很顺利,本文在此就不加以详细论述了。

综上所述,为了达到英汉语言中的隐意表达在翻译过程中做到含义与结构上的一致性,译者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二者词汇的文化内涵相对应与结构的类似性方面,而不应该一味追求二者在句式与词汇结构方面的对等。关于二者文化内涵的对等问题,学界到目前为止已经没有太大的分歧,观点上也大致趋向于将英语和汉语各自所表达的含义相近文化内涵对应起来,而不是追求局部的对应或文字的对等。如上文所述,fox可以翻译为“滑头”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需要加以认真对待,那就是,文化上的对等究竟以什么标准作为英汉翻译过程中的限度?究竟怎样做到英汉翻译过程中文化的相似?截至目前,学界对于这个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关于这个问题,虽然还没有大家共同认可的翻译标准,但是达到文化内核的相似性是翻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个确定标准。

参考文献

①Nida Eugene,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Leiden:E.J.Brill,1969,P.57

上一篇:问题探究教学下一篇:动态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