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汉语口语课《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

2024-06-30

初级汉语口语课《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精选4篇)

初级汉语口语课《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 篇1

初级汉语口语课教案 《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操练,让学生掌握询问姓名方面的基本词语和句式。能较流利地开展交际活动。

2、用“吗”的问句;形容词谓语句;疑问代词句。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前三课讲过的拼音规则。

2、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交谈。设计语言情景,组织、鼓励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运用提问、会话,或成段表达及讨论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重点:

1、询问姓名的基本词语及句式。

2、基本疑问句式。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首先复习第三课。组织学生上课,调动学生情绪。以“问好”带入,学生与老师之间互问。A :你好!B: 你好!

A:你工作忙吗?

B:很忙(不太忙,不忙)A:你爸爸妈妈身体好吗? B:很好!谢谢!

二、学习新课

1、生词和句子

⑴. 动词:叫 认识 姓 是 名词:名字 人 大夫 留学生 代词:什么 那 这 形容词:高兴 贵 量词:个

*通过板书将重点词组成词组。并以词性分类。以便使学生掌握其在句子中的位置。

⑵. 基本句

①范读一遍后领读。

②学生朗读2~3遍,提醒学生注意发音并纠正错误发音。③首先启发学生讨论每个基本句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用。然后教师总结板书:

你姓什么?

(答句)我姓王,我叫王兰

您贵姓?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大卫

(问句)

您贵姓?

我姓张

她姓什么?

他/她姓王

2、会话

⑴.教师领读。学生跟读(2-3遍)

⑵.学生分组进行会话练习,练习语调、声调。⑶.以真实身份进行会话练习。

3、替换与扩展

以基本句式为基础,把给出的生词替换到对应的位置。

目的:加深学生对基本句式结构的理解。同时掌握更多词语。板书:

我认识你

(他 那个学生 他们老师 玛丽 这个人)

你认识……吗?

她是老师吗?(大夫 留学生 你妹妹 我朋友 我哥哥)她不是老师,他是学生。

4、做练习

⑴. 完成对话⑵. 情景对话

①你和中国朋友初次见面,互相问候,问姓名,表现出高兴的心情。②你不认识弟弟的朋友,你向弟弟问他的姓名、身体和工作情况。⑶. 听述

老师叙述,学生听后把听到的内容复述出来。

或者:由老师设计问题,检验学生是否听懂。

三、布置作业

1、读练习4。

2、预习第五课。

初级汉语口语课《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 篇2

口语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材料进行真实的言语交际。许多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设置了会话课文片段,尤其是初级口语教材。在课后的练习中还设置了一定的情景会话题目,供学生进一步练习。这当然是一种指向实践的练习方式,体现了口语课的交际性。如果口语教师能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狠下工夫,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会话课文及会话练习处理不当,就会违背教材编者的意图。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练习会话,这种形式只是低层次的训练,停留在“读”的层面上,没有上升到“说”的层面。学生只是文中的角色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一旦脱离书本,离开自己的角色则难以进行交际,只能用背的句子应付交际。本文以《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第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灵活处理生词、句型及会话课文,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实际运用学习生词句型

在词语教学或句型演练过程中,交际性原则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初始阶段的这一实践性是不可忽视的。它最容易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我在教学词语的时候就有意设置可以让学生即兴回答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同屋”这一词语时,就直接让学生回答我的问题:你的同屋是谁?学生的回答如下: (1) 我的同屋是一级班的学生,他的汉语名字我不知道。 (2) 我没有同屋,我一个人住。 (3) 老师,可以说同班吗?我有同班同学。

在学习“流利”这一词语时,让学生告诉我“流利”是什么意思。有一个学生很快地回答我:中国人说的汉语就很流利。有的学生知道意思,但是用汉语说不出来,就不断用手比划。这至少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句型教学中引入现实的交际场景可以使模式化的语言材料还原到真实可感的氛围中。比如教学“一边……一边……”时,我就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我说了这样一个句子:我一边做饭,一边睡觉。我刚一说完,学生“哄”的一声笑了。七嘴八舌地说:老师,错了。做饭时能睡觉吗?有的还一边做睡觉的动作。

有一个学生说:一边做饭,可以电话,怎么说不知道。我帮助他:一边做饭,一边接电话或者说打电话。有一个学生说了这样一个句子:晚饭后,我一边散散步,一边看夜色。这个句子不错,但有小问题,“散散步”,应该改成“散步”。这样的练习完全是一种交际性的训练,学生踊跃回答,把学习句型和真正的交际活动融为一体了。

三、灵活处理会话练习

在进行完课本上预设的会话练习后,我让学生分小组熟悉自己掌握的句型。鼓励他们练习过程中根据实际生活内容对会话进行“改编”,学生很愿意用自己的生活实景完成对话内容,表现都很积极。这样的改编处理使他们能通过课文提供的会话片段得到用语与情景的提示,又利用自己的生活实践发挥所学。

例如:课文2

望月:我叫望月智子,我的发音不好,请多多关照。

爱珍:我的中文名字叫爱珍,我是从美国来的。很高兴跟你同屋。

望月:我也很高兴。不过我不会说英语。

爱珍:没关系。这样更好,咱们俩每天都可以练习说汉语。

望月:希望学习结束的时候,我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爱珍:这个暑假,我要一边学汉语,一边学京剧。

望月:你会唱京剧?我从来没听过京剧,现在能唱一段吗?爱珍:现在不行,一个月以后吧。到时候我一定唱给你听。对上面课文2进行改编以后,我们分别请两组同学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改编”成果。

第一组学生:学生A朴正焕韩国学生B角田之一日本

朴正焕:我叫朴正焕,韩国人,我刚来到中国,我的汉语发音不好,请多多关照。

角田一之:我的中文名字是角田一之,我是日本来的。很高兴和你一起学习汉语。

朴正焕:我也很高兴。不过我不会说日语。

角田一之:没有关系。这样更好,我们每天都可以练习说汉语。

朴正焕:希望学习结束的时候,我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通过HSK五级考试。

角田一之:这个暑假,我要一边在中国旅游,一边学习汉语。朴正焕:你会唱汉语歌曲吗?

角田一之:我不会,不过我想学,一个星期以后吧。到时候我一定唱给你听。

第二组学生:学生A村濑日本学生B玫瑰荷兰村濑:我叫村濑,我的汉语水平很低,请多多关照。

玫瑰:我的中文名字是玫瑰,我是从荷兰来的。很高兴跟你同班。

村濑:我也很高兴跟你同班。你为什么来中国学习汉语?

玫瑰:我喜欢中国文化,喜欢中国的京剧,喜欢跟中国人交朋友。所以来中国学习汉语。

村濑:希望学习结束的时候,我们的汉语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玫瑰:这个春节,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旅游了,我们去了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桂林。我现在没有男朋友了,所以我和女朋友一起去了。我和男朋友分手了。(分手说不出,她做了一个分开的动作,其他同学帮助说出。)

听到这儿,全班同学笑了。有一个韩国男同学说:你真的没有男朋友吗?学生都笑了。(课堂气氛很轻松)

教师总结:这两个会话改编得非常好。学生都表现的是自己真实的生活,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感情,甚至自己的秘密。在原来会话的基础上对个别词语进行了替换,扩展出很多新的句子。这样的情景会话练习充分地发挥出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说的欲望很强,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课堂上无话可说的窘境。

四、如何对待学生会话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一堂成功的汉语口语课并不是完美的,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说,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错误。对学生出现的习惯性的错误要认真地纠正。但是一定要注意纠错的方法,纠错不当会严重地影响留学生在口语课上自我表达的积极性和信心。教师在纠错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教学技巧是保证口语课效果的关键。

摘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如何灵活处理生词、句型及会话课文, 充分体现口语课的教学目标, 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级汉语口语教学,词语,会话课文

参考文献

[1]罗青松.谈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教学的交际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6.5.

初级汉语口语课《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 篇3

关键词:提问类型 提问原则 提问层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在大四的实习课堂上常常出现一种问题,就是老师说话的时间,远远大于学生张口的时间。这样的问题在口语课堂上尤为突出,通常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老师在上面侃侃而谈,而学生在下面几乎没有开口的机会,对于口语课堂而言,这是不合时宜的。我们知道,在汉语口语课的初级阶段,学生开口率的高低,以及句型结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应该怎么安排我们的口语课堂?既能增加学生的开口机会,又能让句型教学贯穿于课堂始终?这就涉及到教师提问的艺术和原则。

一、教师提问的类型

教师提问的类型分为三类:分别是“事实型和理据型”、“封闭型和开放型”以及“演示型和参阅型”(Richardson & Lockhart,2000)。

1、 事实型和理据型

事实型问题就是可以通过“谁\什么\哪儿”来进行提问的问题,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并不需要做过多深入的思考,只是根据句型替代掉原句中的疑问代词即可,以马箭飞的《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上》第13课《您给我介绍介绍》中“牌子”这个词为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提问:

你知道什么牌子?

你喜欢哪个牌子?

谁喜欢苹果这个牌子

苹果这个牌子是那个国家的?

那么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相应的替换掉里面的疑问代词就可以回答问题。理据型问题则是指需要用“为什么/怎么样”来进行提问,学生需要提供自己的个人观点,回答的问题相对比较开放,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因为……,所以……”,或者“我覺得……,所以……”这样的结构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认知思维,用更多的词汇组织自己的语言,同时也达到了练习生词和完整句型的目的。同样以“牌子”这个词为例,我们可以组织如下的提问: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牌子?

你觉得这个牌子怎么样?

2、 封闭型和开放型

一般说来,一般疑问句或者选择疑问句都为封闭型问题,回答的可能性只有两种,相对固定。开放型的问题则可能性比较多,一般来说特殊疑问句都属于开放型问题。所以上面我们所说的例子都属于开放型的问题,那么封闭型的问题有哪些呢?同样我们还是以“牌子”这个词为例:

你喜欢苹果这个牌子吗?

你喜欢的牌子是苹果还是三星?

在学生回答时很容易只回答“是,不是”“有,没有”,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回答完整句型,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

3、 演示型和参阅型

靳洪刚称之为“教学提问”和“信息提问”,第一种提问,是一种非交际性的提问,也就是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来达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与课文有关,是老师已知答案的问题。第二种提问“参阅型”就是一种交际性的提问,例如我们上面根据“牌子”这个词所举的所有例子都属于“参阅型”的提问,也就是信息提问。

二、教师提问的原则

在进行教师提问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把握六条原则:清楚,具有学习价值,能激发兴趣、刺激参与,具有扩展作用,适当的教师反馈。

三、教师提问的三个层级

根据上面的提问类型和提问原则,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堂上,结合句型教学,教师的提问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1、全封闭句型结构层级,即采用一般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进行提问,这类提问答案相对封闭,同样以上面的句子为例:

你喜欢苹果这个牌子吗?

你喜欢的牌子是苹果还是三星?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要求学生回答完整句型,即“我喜欢苹果这个牌子”,或者“我喜欢三星这个牌子”,这样的提问列为第一层级的好处是,第一,学生在回答时几乎不用改变句型结构,只是去掉了疑问词,或者做出选择,降低了难度;第二,让学生在开口初期就掌握一个正确的句型,避免学生产生偏误。

2、 半开放型句型结构层级,即采用特殊疑问词进行提问,一般半开放采用的特殊疑问词为“哪儿、哪、谁、谁的、什么”,同样以上面句子为例,我们可以采用的半开放式的提问句子有:

你知道什么牌子?

你喜欢哪个牌子?

谁喜欢苹果这个牌子

苹果这个牌子是那个国家的?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以第一个句子为例,学生可以说“我知道很多汽车和手机的牌子”,也可以说“我知道的牌子是三星、诺基亚和苹果”,因为我们在提问的时候用了“什么”,这样就使得问题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和交际性,学生的回答具有了多样性,但是半开放的问题因为只能相应的替换掉一部分词,这样能让学生在老师的控制下更好的表达自己。

3、 全开放句型结构层级,即采用具有开放性的“为什么、怎么样”进行提问,同样以上面的句子为例,我们可以采用的句子有: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牌子?

你觉得这个牌子怎么样?

这类的问题,学生回答的可能性更多,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下,我得到的答案有:“因为这个牌子质量很好,所以我很喜欢这个牌子。”“因为这个牌子很有名,所以我很喜欢这个牌子。”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回答出来“因为这个手机很轻,很好用,而且是最有名的牌子,所以我很喜欢它。”在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回答出“因为……,所以……”的完整句型,第一,能在所以部分出现我们要练习的词,第二,学生的表达更丰富,更具有个人特点,更具有交际性,所以这类的句子可以放在第三个层级。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那我们在对学生提问时,我们提问的层级可以如下:

老师:你喜欢的牌子是三星还是苹果?

学生:我喜欢的牌子是苹果。

老师:这个牌子是哪个国家的?

学生:这个牌子是美国的。

老师:还有谁也喜欢这个牌子?

学生:我的朋友也喜欢这个牌子。

老师:你为什么喜欢苹果这个牌子?

学生:因为我觉得这个牌子的质量很好,所以我很喜欢。

这样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问题从封闭型——半开放型——全开放型,使得口语练习能在老师的控制下展开,可以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偏误,同时,问题也从句型操练递进到交际性练习,更能激发学生表达自我,积极参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晓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英语辩论训练与英语专业大学生

思辨能力的提升

文雅桂鹏路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40)

摘要: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缺失是现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它直接妨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思英文辩论队的训练成果的分析入手,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倾听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英语辩论训练给大学生思辨能力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英语辩论思辨能力

一、 引言

明德尚行,学贯中西。作为一所以外语见长的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成立之初就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做是自己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学校于2012年5月成立了广外大英文辩论队,希望通过英文辩论队作为窗口和突破口来寻找到培养提高英文辩论能力的规律。在经过了2年左右的实践与摸索之后,英文辩论队发现了很多普遍性问题,找到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二、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以辨析、反思、质疑以及合乎逻辑的方式与态度对事物进行敏捷与明细的思考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①

英文辩论,最为注重辩手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国议会制形式的辩论比赛中,选手现场才知晓题目,并仅被给予15分钟时间准备自己的辩论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被分配到的一方思考论点,尽可能为每一个论点提供充分的推理和论证,最后再以条理清晰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而到了正式比赛时,又需要找出对方论点背后的漏洞,并进行质疑和辩驳。在这样一个思考、辨析、推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得到充分训练。

我校德思英文辩论队一直以来都定期组织队内模拟赛,与2013年上学期队员们的招新表现相比,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辩论训练,不少队员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了显著提高。辩论初期,队员往往只会将本方观点搬上台面,而不对这些武断的论述进行合理的解释。

就拿“该不该合法化同性婚姻”举例。支持一方说:同性恋者应享有异性恋者一样的权力!论点总起句很有声势,但缺乏证据和解释支撑的论点,永远都只是一个漂亮的摆设,不具有实用性,亦即辩论中所需要的说服力。而今,就这一辩题,队员中支持的一方便会说:“同性恋者有权与异性恋者享有同样的权利,因为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同样是人,只是个人情感倾向不同。而这倾向并不影响其享有权利的能力……”

队员学会了对观点进行阐释,但更一步问题出现了,即阐述细节逻辑性不强。何为逻辑性强?即一件事的发展可以由一节一节的常识顺畅地连接起来。队员初期常出现的问题是,逻辑跳跃太强,导致其观点的阐述无法显得流畅而有力。拿“该不该让孩子的玩具不具有性别偏向性”举例。正方想论述为何玩具具有教育意义,却不能有效将其表达出来。而今,队员便会说:“因为孩子依赖玩具,孩子又容易对熟悉的事物产生崇拜情绪,于是便倾向于模仿玩具,因此玩具对孩子具有教育的功能。同时,我们还会论证,为何玩具的教育意义比其娱乐功能还要重要,重要到要将其变为不具有性别偏向性的物品。”

經过一段时间的辩论训练,我校德思英文辩论队的思考、辨析、判断以及推理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可见,英语辩论训练作为提升学生思辨与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三、对大学生批判性倾听能力的培养

在英文辩论中,engagement,即交战,被视为最重要也最具辩论意义的一部分。没有交锋只能算各说各话,一场有不断思维交锋的辩论才能被称为是一场可观、成功的辩论。辩论新手往往在比赛开始时急于在台下筹备自己的演讲稿,而忽略了对方提出的论点,因此没能在建立自身观点前先将对方辩倒下去,进而削弱了自身观点的有效性。又或者知晓了对方论点,却永远认为对方的观点荒谬,因此难以在坦诚的基础上冷静地研究与对比双方的观点。只有当我们拷问双方对立背后的原因,才能弥合分歧,实现互信。否则,就只能在无休止的循环争吵中越陷越深。(郑博 2012)

再拿“该不该让孩子的玩具不具有性别偏向性”这一辩题举例。正方说这么做可以防止孩子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反方却说这社会本身就存在女性该是什么样,男性该是什么样的。双方都觉得对方很荒谬,因为正方坚信性别刻板印象肯定是不好的,反方则也坚定相信自身信条。这时双方便像两条平行线,自说自话,无法在一个基本的共识下进行讨论,无法形成交锋,至此辩论失去了意义。而今,通过不断的指点和再训练,队员才懂得,这时真正应该讨论和比较的是,性别刻板印象为什么不好,或为什么有存在的意义。比如说可能会带来性别歧视,也可能让社会分工更加合理。

在英文辩论中,没有绝对的真理,任何一个日常生活中理所当然的想法,都可以被质疑,都应该被质疑。在长期的队内训练后,我校德思辩论队队员在抓住对方论点进行质疑,并从不同角度推翻其论点方面有了根本上的提高。由此,英语辩论训练的确对大学生批判性倾听思维有提升的作用。

四、对大学生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

辩论场上可谓瞬息万变,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冯巧娥 2010)队员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反映出对方所论述的观点,找出其中存在的逻辑漏洞。

有人认为反应能力是天生的,殊不知,一切能力都是一步步培养的。拿英文辩论作例子,在一方辩手发言过程中,对方辩手可以打断并就其中内容进行质询。此时就充分体现了一个辩手的反应能力。辩论初期,我校辩论队队员普遍会被问至停顿数秒,或者答不对题。至中期,他们普遍有一个固定的回答模式,诸如:“我们不是说…只是说…况且两者并不是互斥的;你说的方法需要时间,而我的则当下便解决了问题;正是!这一点我将会在下一个论点里详细阐述。”尽管队员现阶段仍无法巧妙自若地将对方向我方施加的压力转变为优势,但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通过不断地辩论训练,我校德思辩论队队员普遍的反应能力一直在得到提升。

五、结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辩论队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从目前来看我们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说训练模式不成形,训练手段过于单一。但是通过前两年的经历,我们看到了我们这支队伍在培养校园辩论人才,发掘在校学生思辨能力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也会结合既有的经验,吸取其他学校在英文辩论培训方面的闪光点,为提高大学生思辨能力做出自己更多的努力。

注释:

①百度百科 批判性思维(http://baike.baidu.com/view/556718.htm?fr=aladdin)

参考文献:

[1]冯巧娥.思辨与创新——由大学生英语演讲、辩论比赛引发的思考[J].浙江:文教资料,2010.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试卷 篇4

口语试卷(初级)

第一部分:听后重复(25分钟,每题5分)。1.我今天去玩了木渎古镇。

2.马明说他要去参加一个排球比赛。

3.杭州的天气真奇怪,一会儿出太阳,一会儿下雨。4.我想和你一起去逛街,买点儿零食、杂志什么的。5.小区里的老人吃完饭都喜欢去公园散散步,打打球,唱唱歌,跳跳舞。

第二部分:听问题,回答(15分钟,每题10分)。1.你周末准备干什么?

2.请你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3.请你介绍一位你的朋友?

4.请说一下你们国家的问候方式和中国的有什么不同。5.如果你的一个朋友要来苏大玩,请你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园?

每题回答时间不少于1分钟(2分),语音语调正确(4分),表达清楚流利(4分)。

第三部分:在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口试题目(6分钟,25分)。

你有3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

1、一次难忘的旅行。

2、一个重要的节日。

3、一项最喜欢的运动。

要求:表达时间不能少于3分钟(10分),词汇语法没有错误(5分),语音语调正确(5分),表达清楚流利(5分)。

写作题目

第一部分:用下列词语描述你们国家的一种节日,至少用10个词语,不少于100个字,20分钟,40分 过

节日

重要

准备

礼物

希望

名牌

那么

小意思

不过

表示

得到

别人

一般

担心

礼轻情意重

特色

原来

不一样

喜欢

第二部分:续写短文,不少于200个字,30分钟,60分

上一篇:给邻居的一封信简短五年级下一篇:被褥定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