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汉语课程标准

2024-11-04

初级汉语课程标准(共8篇)

初级汉语课程标准 篇1

第一节英语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理念

一、英语课程的性质: 《课标》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instrumentality、人文性humanity的双重性质。

二、英语教学理念

1,充分体现学习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

34、强调语言学习过程

6第二节英语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二、课程内容标准:

1、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2、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3、情感态度(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合作精神);

4、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

略);

5、文化意识(鉴赏国内国际...)

第三节教学建议

一、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二、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调整内容;

2、调整教学步骤;

3、调整编排顺序;)

六、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八、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第四节建议评价

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量做到: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的积极作用。

关注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

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时评价结合的方式,既要关注过程又要关注结果最终达到和谐统一。

一、充分发挥评级的积极导向作用;

二、体现学生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三、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四、注重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五、形成性评价要有利用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六、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七、注意正确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八、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初级汉语课程标准 篇2

该研究者在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解读的研究与理解基础上,通过分析课程标准中课程名称、理念、性质、目标、内容方面的变化,构建出初级中学田径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性质,分别找出通过田径运动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并从这几方面的目标入手,找出发展四个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力图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通过发挥田径类项目本身的价值,为指导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的田径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1名称变化下的初级中学田径教学

《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名称统一改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突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健康,也表明了体育与健康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田径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健康。众所周知,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石,它能够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适宜的田径运动对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耐力、力量等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作用;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或过小、运动强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对学生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达不到理想的运动效果(表1)。

在田径课程中有关健康方面的教学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学习田径类项目运动技能的知识、发展身体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运动素质和有氧耐力、肌肉力量等健康素质。

2性质变化下的初级中学田径教学

通过对比发现,《课程标准》从“三个主要”方面(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主要手段)解说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性质,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特征,加强了对学习运动技能的重视,进一步深化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确立并巩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思想(表2)。

作为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级中学田径课程的性质一定要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因而可以将初级中学田径教学的性质描述为:田径课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以身体通过走、跑、跳跃投掷等运动形式的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田径运动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以田径类项目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课程。

3理念变化下的初级中学田径教学

《课程标准》在强调了体育学科的特点,同时融合了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提出重视学生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正确教育,培养学生艰苦锻炼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强调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要提高教学质量并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

初级中学田径课程的理念也要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 首先,田径课程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田径与健康的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强调田径运动的特点,同时还要融入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知识。其次,明确田径课程的目标、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体验田径运动带来的运动乐趣, 提高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动机水平;对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艰苦锻炼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田径类项目的运动并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第三,在田径课程设计和学习结果评价的过程中,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身体运动和健康素质的发展方法,并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表3)。

4目标变化下的初级中学田径教学

《课程标准》中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原有的五个课程目标变为四个学习方面,即把实验稿中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领域合并为一个学习方面,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分别为:“一、运动参与目标; 二、运动技能目标;三、身体健康目标;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四个目标是在原有五个目标的基础上,对过多的、杂乱的、非体育的、不明确的目标分别进行了精简、梳理、删除、明确,强调四个方面的关系是紧密相连,并提出通过身体的练习去实现,切忌在课堂教学中被分割出来进行教学。

田径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通过田径教学,是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和教育价值,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能够知道怎样欣赏田径比赛;二、通过田径教学,发展学生跑、跳跃、投掷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促进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发展体能,增进健康;三、通过田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田径运动跑、跳、投的基本动作技术,学会运用田径的练习方法科学锻炼身体,合理利用各种专项练习提高运动技能;四、通过田径教学,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果断坚毅等优良品质, 并能够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与同学交往和谐相处,主动的帮助他人,体现出较强的自信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表4)。

5内容变化下的初级中学田径教学

“目标引领内容”,《课程标准》实验稿是通过五个学习领域目标阐述、设置内容标准的,在学习领域目标中又设置了相应的水平目标。它包括五个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二、运动技能;三、身体健康;四、心理健康;五、社会适应。《课程标准》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从四个学习方面即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阐述和设置的”。

教育部统一要求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不同清晰化,使目标的数量不至于过多,也增强了广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帮助和指导体育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去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明确的评价,对新的评价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合理增加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养成良好的健康的意识,强调了健康教育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依据“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田径教学内容也应该跟随田径教学的目标,即从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进行阐述和设置的。

6结语

总之,初级中学田径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安全教育并树立安全隐患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并坚持进行适宜的身体锻炼。加强对课程性质的理解,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形式,发挥田径运动本身的健身性和竞争性特点,去学习田径运动的健身知识、技术和和方法,不过分追求竞技性,通过运动乐趣的获得培养终身的锻炼意识。创设趣味性高的、学生喜欢参与的运动项目和集体性运动项目。明确田径类项目的教学内容,加大田径类运动项目和田径教材的研发,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田径类项目的内容,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原有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呈现。

摘要: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及自己一线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经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解读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课程标准中课程名称、理念、性质、目标、内容方面的变化,构建出初级中学田径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性质,为指导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的田径教学提供参考。

初级汉语课程标准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 汉语 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应当秉承此理念,培养优秀小学教师。就此问题,我们研究一门语文方向的基础课——汉语基础,探讨它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衔接问题。

受中文系传统语言教学的影响,当今汉语教学多是重视理论教学,脱离语用实际,学习者不仅有枯燥感,理解困难,甚至有人认为不够实用。如果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闭门造车”必然会导致“曲高和寡”。在反复阅读和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深入小学课堂去体验和感悟教学过程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必须面向小学语言教学实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使教学变得更为实用有趣。

一、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应要求其通过课程学习提高人的素质、形成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系,并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这也是大学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途径。马斯洛说过:“课程的功能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通过知识达到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面临的首要发展目标是: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小学教学。汉语基础课程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实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自觉地从“受教者”成长为“施教者”,并亲身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面向小学,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培养未来的小学教师,现行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教材很少考虑教学对象今后工作的需要,现有教材体系在人才培养上是从理论到理论,很难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需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漢语和古代汉语的应用比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现代汉语知识要求比较详尽全面,如汉语拼音、汉字书写、现代文阅读鉴赏、口语交际等;而对古代汉语内容涉及相对浅显简单,只需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确定两部分的教学比重,现代汉语教学所用课时多于古代汉语,基本上按照2∶1的比例安排。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困难和理论性过强,且小学教学中不常用的知识,就忽略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小学教学中常用知识、基础知识和重要知识点要详讲,达到“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以下具体谈谈如何把握语文的教学特点。

1.语音教学

新课标中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所以,传统教材现代汉语中有关“音位”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且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关联不大,可以删除;而汉语拼音的内容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拼音是学生识字的工具,入学新生必须集中学习六周左右的汉语拼音,具备独立阅读注音文字的能力。要知道,在现代汉语知识系统中是不涉及整体认读音节知识的,整体认读音节是为了方便小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案,其主要组成部分是:(1)平舌音与-i(前)拼成的音节(如:zi、ci、si)和翘舌音与-i(后)拼成的音节(如:zhi、chi、shi、ri);(2)《汉语拼音方案》中关于y和w的拼写规则(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不再涉及以上难以理解的问题,而直接把这16个音节定为整体认读音节,淡化零声母问题,简化了教学内容。

还有现代汉语系统和小学教学体系中,对于声母和韵母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小学语文中用两拼法和三拼法解决了复杂韵母的拼读问题,如:uan——u+an,使教学更为简单顺畅,小学生学起来也容易了许多。

2.汉字教学

新课标中,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汉字教学,特别是笔顺笔画的书写规则,偏旁部首分析,更是要规范严格,按照小学语文教学最新笔顺笔画要求进行,避免课程所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脱节。这也应是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针对现代大学生习惯键盘,轻视书写的特点,必须加强训练。

三、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对于形象生动的文学教学,语言教学往往显得比较沉闷,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肯定会事倍功半。教师尽量少讲、精讲,讲一些关键内容,课堂中贯穿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而后,指导学生去观察研究,形成“精讲——多问——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

也可以把新课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搬到大学课堂。既可以提前布置新内容的讲授,鼓励学生自己讲;也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阐述,让学生畅谈个人观点,自圆其说。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熟悉知识、提高技能的好机会。列举身边的例子,更为亲切生动。如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限制。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很淑女”之类的说法,我们该怎么去认识呢?还有“土豆炖牛肉”是否为主谓宾格式,“土豆把牛肉给炖了?”这些问题存在于生活中,却又是例外,应用于教学有助于增进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现象的探索中总结发现规律。

汉语教学应该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切合实际、脚踏实地的,不是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所以既要努力做到“科学而有用”,又要做到“教学合一”,培养社会欢迎、能胜任小学工作的高水平教师。

参考文献:

[1] 汪国胜.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2] 黄伯荣.现代汉语课的内容[J].语文建设,2002(2).

(责编 张敬亚)

初级汉语课程标准 篇4

第一部分

前言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

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

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汉语的人文性。学习汉语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操的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汉语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母语后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母语学习的经验和知识,逐步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但汉语教学又不同于一般的第二语言教学,它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汉语教学同学生的母语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二、课程的基本观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汉语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汉语基本素养。汉语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获得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运用汉语学习科学和文化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汉语课程的学习,应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以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正确把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是要运用汉语来进行交际、学习其他学科和发展自己,不同于一般的第二语言学习。学生是在母语尚未完全掌握的背景下同时学习汉语的,汉语学习与本民族语的学习应该是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和学生的母语一样,要把汉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习,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实际交际、完成交际任务中掌握汉语知识,不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尽快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汉语教学要为双语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服务。因此,汉语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要结合各学段的整体课程安排,主动联系其他学科学习,尽量满足学生用汉语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

(三)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和任务型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汉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汉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倡导任务型教学方法。学习汉语要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用汉语做事来实现。汉语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一个个交际任务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成功,达到能用汉语做事。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汉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促进促进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汉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汉语课程汉语课程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使用汉语,组织学生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汉语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注重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要组织各种汉语小组学习活动,拓宽汉语学习渠道,创造汉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按十二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汉语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到总目标。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汉语交际能力和汉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3.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设计要考虑到新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语言环境和汉语学习的条件的不同,也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体现汉语课程目标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汉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文化适应能力是指没有文化障碍,能够自由、得体地和说汉语的人交往。

1.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自觉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社会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综合文化、科技素质。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养成汉语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

4.具备识字写字能力。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以上,其中要求掌握2500个左右。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使用6000个词语和200个习惯用语,能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6.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词类及其使用、句子的构成和主要类型,形成一定的语感,用来帮助理解语言难点,提高表达能力。

7.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汉语工具书或双语工具书。

8.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少量的古诗文。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性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意思,捕捉所需信息。读后有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

对汉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一般的汉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书写一般的词语和简单的句子。基本上能用汉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

(二)口语交际能力

1.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2.能听懂老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讲话;

3.能完全听懂课堂用语、他人的问候或招呼;

4.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句流畅、基本正确;

5.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6.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课本剧;

7.能够参与数学和其他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

(三)识字、写字能力

1.能认读所学汉字,根据录音或汉语拼音,读出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2.能够书写简单的汉字,笔画、笔顺基本正确;

3.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

4.能模仿范例写简单的句子;

5.能独立地做数学题。

(四)阅读能力

1.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2.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

3.能正确朗读所学课文

4.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基本读懂数学课本。

(五)汉语知识目标

1.了解汉字的读音:声母、韵母、声调,能整体认读音节;

2.了解汉语拼音字母,能借助汉语拼音字母正确发音;

3.学习有关话题范围的1000个左右的常用词,掌握800个以上的词语;

4.能识读300个以上的常用汉字,正确书写100个常用汉字。

5.掌握基本笔画笔顺和汉字的间架结构,能在田字格内仿写汉字。

6.掌握100个以上常用句式;

7.能基本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

(六)情感态度目标

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开始把汉语学习和其他学科,特别是数学的学习结合在一起,逐步适应双语学习。

(七)学习策略目标

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

4.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

5.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6.积极运用所学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

对汉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基本理解与个人或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熟悉而简单的语言材料。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简单应用文及其他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词典写出一般句子。能参与角色扮演、讲演等活动。能用汉语学习数学等学科。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口语交际能力

1.能完全听懂老师用汉所作的讲解;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3.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4.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6.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7.在上述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三)阅读能力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理解与课文程度相当的短文的内容;

3.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

4.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汉文的其他学科教科书;

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达到10万字以上。

(四)写字词能力

1.汉字书写比较流利,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能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汉字表达基本意思;

3.能参照范例写出简单的话语和应用文;

4.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

(五)汉语知识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

2.发音清楚自然流畅;

3.学习有关话题范围的1500个以上的常用词和10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能使用最常用词语1000个以上;

4.能识读600个以上的常用汉字,正确书写300个常用汉字。

5.汉字书写较流利,形体正确。

6.掌握基本句型200项;

(六)情感态度目标

初步确立汉语学习的目的,了解汉语学习的意义,能自觉地用汉语去学习其他学科,收集相关的学习材料。

(七)学习策略目标

1.初步掌握汉语知识的部分学习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

2.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乐于表现,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汉语。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

有较明确的汉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5—6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二)口语交际能力

1.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2.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3.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4.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5.能用汉语参与小学各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能力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和陈述顺序;

4.除教材外,小学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字以上。

(四)作文能力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一般应用文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五)汉语知识目标

1.掌握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能整体拼读;

2.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3.熟悉汉语拼音字母,能借助汉语拼音字母认读汉字、查词典;

4.能识读汉字2000个以上,会写1000个以上,书写流利、工整。

5.掌握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

(六)情感态度目标

1.有较明确的汉语学习目的,喜欢学习汉语,能主动学习。

2.在汉语学习中,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3.开始注意积累学习经验,寻找好的学习方法。

(八)学习策略目标

1.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

2.借助联想学习和记忆词语;

3.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4.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汉语中的进步与不足。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

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意识。能就较广泛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述清楚且有一定连贯性。能读懂供初中学习阅读的汉语原著及汉语报刊。具有一般的实用写作能力。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口语交际能力

1.在听话中,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2.能根据所听的内容做笔记;

3.能根据话语中的线索把相关事实和信息联系起来;

4.能听懂故事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的发展和结果。

5.能用汉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表述基本清楚且有一定的连贯性;

6.能根据命题,稍做准备后,作简短的发言;

7.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8.能对询问和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

(三)阅读能力

1.能看懂一般场合下浅显、真实的书面语言材料,获取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并能摘录要点;

2.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

3.能提取、筛选和重新组织简单文章中的信息;

4.能利用上下文的线索帮助理解;

5.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达到30万字以上。

(四)写作能力

1.能就熟悉的话题做简单描述或说明,语句基本通顺,表达基本清楚且有一定的连贯性;

2.能写出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较长的应用文;

3.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4.每学期作文不少于6篇。

(五)汉语知识目标

1.在实际交际中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流畅;

2.能识读汉字3000个以上,掌握2500个以上。

3.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

4.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六)情感态度目标

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有较明确的学习动机和主动精神,能持续地投入学习。

(七)学习策略目标

1.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利用推理、归纳等逻辑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

3.善于总结所接触语言材料中的语言规律并加以应用;

4.主动拓宽汉语学习的渠道;

5.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汉语的机会;

初级汉语口语课教案 篇5

课文

麦克是个年轻的老师。今天是星期日,他跟女朋友玲玲在公园有个约会,可是他来到公园的时候,玲玲已经等他半天了。她不高兴了。

玲玲:你看看,已经几点了?

麦克:哟,都十点了,真对不起!其实,我七点半就出来了。没想到,等了半个钟头才上了汽车。一下车,我就跑来了。你等我半天了吧?

玲玲:看你,衣服都湿了,给你扇子。这有个冷饮店,咱们先去吃冰淇淋吧。麦克:公园里也有冷饮店,我先去买票吧。玲玲:我一来就买了。麦克:票好买吗?

玲玲:不好买。我排了十分钟的队才买到票。我买了票,等了你半个钟头,你才来。我刚才都有点儿生气了。我想你一定不来了。

麦克:我怎么可能不来?以后,我提前两个半小时就出来!„„咱们进去吧!

板书设计:星期日

公园

约会

几点

冷饮店

冰淇淋

买票

好买

排队

生气

提前

生词

公园

约会

高兴

其实

一„就„

湿

扇子

冰淇淋

好 排队

(一)点儿

可能

提前

教学对象:初级班留学生 使用教材:《初级汉语口语课本》第三十四课《周末我有一个约会》 教学内容:(1)“就”和“才”的用法

(2)让学生理解该段的生词,熟练应用该课的句子

(3)课文:在听说练习的基础上,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本段生词,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并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语法点:“就”和“才”的用法 教学方法:交际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 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 1 1 师生之间相互问候; 检查出勤情况,若有缺勤情况,及时了解情况 二 复习旧课 3 复习旧课的语法点,检查课文的复述情况,设置情景让学生根据课文形式自由发挥,以巩固

所学内容。三 学习新课

(一)导入新的一周又开始了,那么大家周末都干了些什么呢?(提问同学)好,大家的周末都过得很有意义,那今天呢,我们就来看一下麦克的周末是怎么过得,我们来学习第三十四课——“周末我有一个约会”。

(二)讲练生词

公园

约会

高兴

其实

一„就„

湿 扇子

冰淇淋

好 排队

(一)点儿

可能

提前 请一位同学朗读生词,同时要求其他人尽量不看书,自我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哪些词记得清楚,哪些词记得不太清楚。集体认读,老师在认读过程中纠音,并要求学生跟读一遍。3 老师领读,学生集体跟读。学生个别认读,然后学生纠音,最后老师纠音。5 词汇扩展、释义并进行相关练习。

约会:去约会

有一个约会

跟朋友有一个约会 湿:衣服湿了 鞋湿了

排队:排队买票 排很长的队 排十分钟队 提前:提前来 提前离开 提前开车

就:7:30就来了

坐出租车去十分钟就到了 才:8:30才来

坐公交四十分钟才到 都:都八点了,你才来。

衣服都湿了

好:副词 容易

电影票好买

汉语不好学

1、读课文

(1)学生不看书,听一遍录音,再由老师来朗读课文一遍,学生只看书不读(2)老师念一句,同学看书跟读一句。(3)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课文。

(4)把全班分成两组对话,然后对换。(5)最后让同学分角色对话。

(三)讲练语法 10

1、“就”

引入:8点上课,她7点就来了。(板书)

“就”表示说话人觉得动作发生得早、快、顺利,后边常用“了”。还可以说:昨天晚上他九点半就睡觉了。

我背了五分钟就背下来了。

2、“才”

引入:8点上课,她7:55才来。

“才”表示说话人觉得动作发生得晚、慢、不顺利,后边不用“了”。还可以说:昨天晚上他12点才睡觉。

我背了两天才背下来。

3、“一„„就”

引入:问:下课以后你做什么?

答:我一下课就去医院看李琳。

“一„„就”结构表示做完一个动作以后马上开始第二个动作。

还可以说:他一说我就懂了。

我一吃完饭就回宿舍了。

4设置情景对以上语法点反复进行操练,并完成相关练习。

(四)操练课文

2、讲解课文

(1)“半天”:在这里是指好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quite a while;a long time)

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2)“钟头”: 小时,一个钟头即六十分钟。

(3)“咱们”: 人称代词,通常包括说话对方。

(4)“好买”:容易买。

(5)“我怎么可能不来”:这是一个反问句,这里表示强调的否定的意思:“我不可能不来”。复述课文

1、将课文的对话形式变换成叙述体的形式。

2、老师先根据提示词说两遍,在引导学生集体复述两遍,最后学生再单独复述。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今天是星期几?(2)麦克跟谁有个约会?(3)他几点出来的?(4)他坐车顺利吗?

(5)他到公园门口时玲玲来了吗?(6)玲玲为什么不高兴?(7)谁买的门票,好买吗?(8)他们在哪吃冷饮?

4、游戏 :第一个只背诵第一句话,第二个人背诵前两句,以此类推。第8个人

背诵全文,可以分组比赛。

5、互动:看图造句,让同学看图片应用今天的句子来练习。五

布置作业:2(1)以对话的形式背诵课文、以叙述体复述课文;

(2)两人一组,根据情景进行对话;

初级汉语教学语法总结 篇6

1,“是”字句(判断句)

主语+是+名词性谓语

(~~)

例子: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他不是学生。

老师是中国人,学生是日本人。

2,名量词

数词+量词+名词

万能量词:个。一个人,一个苹果,一个球,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年×,一年○)时间量词:天,月,年

张:一般用于平的,有棱有角的东西。一张床,一张纸。另外,一张椅子,一张桌子。套:一套房子,一套餐具,一套衣服。

条:长的,细的。一条围巾,一条蛇,一条鱼◀▉▶◀

双:一双鞋,一双筷子。

对:一对夫妻,一对情侣,一对双胞胎

公里,升,斤=500g 平方米

3,“的”

1)n./人称代词+的

①表领属关系时,我的书;你的笔;他的字典。

② 如果代词所修饰的中心语是亲友或者所属单位时,我的爸爸,我爸爸;你的家,你家;他的朋友,他朋友;他们的班,他们班;你的公司,你公司。(人+人/场所时,‘的’可以省略)

2)如果名词定语是说明中心语性质的,一般不用“的”。汉语书,中国人,日语书,日本人,红笔(红的笔)。

3)的(+什么)

这本书是老师的。你的衣服是红的。他买了许多吃的,穿的和用的。

4)是„„的,表示强调

你是什么时候来中国的?这本书是老师的。

4,一般疑问句„„“吗”

陈述句(主语+谓语)+吗?

回答:重复谓语部分。例子:他是日本人吗?——是的,他是日本人。

你喜欢吃面包吗?——不,我不喜欢吃面包,我喜欢吃饭。

5,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谁,什么,哪(问人,事物)

他是谁?你喜欢什么? 哪里,哪儿,什么地方(问处所)

你在哪里?你在什么地方? 什么时候(问时间)

你什么时候来中国的? 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方式,程度)你觉得上海怎么样? 几,多少(问数量)你要几个苹果?你的孩子几岁?

回答:回答和疑问句语序一样,把答案和疑问代词换下即可。他是田中。我喜欢老师。我在公司。

我今年5月来中国的。

我觉得上海交通很方便。我觉得上海很好。我觉得上海人很多。我要10个苹果。我的孩子8岁。

6,正反疑问句

主语+adj./v.+不+adj./v

回答:重复谓语部分 你最近忙不忙?——忙。/不忙。

周末,你去不去买东西?——周末,我去买东西。/周末,我不去买东西。

7,疑问代词表反问:带有情感

急什么!现在7点,电影9点才开始。他哪知道这件事情啊!你怎么能这么做。

8,“吧”

对某事有一定估计,但是不确定。他在家吧。因为灯亮着。

你是大阪人吧。因为你说话的时候有大阪的口音。

9,“有”字句

①表领有,持つ、いる、ある 他有汉语书。今天没有汉语作业。他有很多朋友。

②表存在,位置+有

我家前面有便利店。教室里有椅子和桌子。

10,形容词谓语句

主语+形容词

你很年轻。我们学校的教室很干净。他的房间不大。

注意:你年轻。×

你很年轻。○

你是很年轻。一般来说,这样是×的,但是,“是”有时表示强调。

11,名词谓语句

公认的事实。

主语+名词

明天五月一号。今天晴天。

12,动词谓语句

主语+动词+(宾语)

我们学习汉语。

我现在不在公园散步。

13,主谓谓语句

主语1+主语2+谓语(状态/动作的陈述/说明)他身体好。我今天休息。

14,双宾语动词谓语句

①谓语动词+间接宾语(人)+直接宾语(事物)

有传递性动词。

传递性动词:告诉,通知,命令,退换,报告,送,拿,交,寄,租,买,卖,教,问,麻烦,浪费,请教„„

老师教学生汉语。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②主语1+动词1+宾语1+主语2+动词2+动词3 请,让,叫,使,求,要求,组织,通知(表使令)我请他来我家玩。喜欢,羡慕,原谅,讨厌,怪,爱,恨(表情感)我爸爸喜欢我妈妈唱歌。称,选,认,叫(表称谓认定)

我们选他做班长吧。有,是

有一些同学在操场跑步。

15,存现句(存在,出现,消失)

处所词/时间词+动词+名词宾语 昨天来了2个新同事。教室的墙上挂着很多画。

16,连动句

主语+动词1+动词2 我明天去学校上课。他坐飞机来日本。

17,能愿动词

要,想,愿意(表愿望)

我想喝水。

可能,能,能够,可以,会(表可能)

我能/可以看你的书吗? 应该,该,得,要,需要(表必要)

天黑了,我得回家了。

18,动词的进行ing

(正)在+动词+(呢)1)老师正在上课(呢)。2)老师上课呢。

3)动词的进行可以发生在现在,也可以发生在过去和将来。昨天我去田中家的时候,他正在听音乐(呢)。明年的这个时候,你们在做什么(呢)? 19,动态助词:“了”

1)表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出现

我饿了。2)表示变化。

秋天了。

3)表示过去。

我吃饭了。我买了一本书。4)语气词。

别累坏了。20,动态助词:过

①(没+)动词+过

表示经历过某事 老师没去过日本。

田中没看过中国的电影。

②形容词+过

表示性质或状态已经过去(比较义)这里以前也热闹过。

21,动态助词:着

动词/形容词+过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状态正在持续 他正吃着饭。我们走着去学校。我正忙着,请你等一下。

22,离合词:既是词,又是词组。介词+名词+离合动词(唱歌,吃饭,睡觉)洗澡:他今天洗了两次澡。见面:今天她和朋友见面。

出差:下个月,我去日本出两天差。

23,程度副词:

1)无宾语:主语+动词+(得)+程度补语

他睡得很晚。

2)动词带宾语:主语+动词+宾语+动词+得+程度补语

田中跑步跑得很快。3)宾语前置:主语+宾语+动词+得+程度补语

我妈妈汉语比我说得好。

24,时量补语:动词+时量补语+(名词宾语)我在上海住了七年。他打球打了三个小时。

25,结果补语:动词+结果补语

(所谓补语,是对动词和形容词的补充)着,到,见,住,成,掉,够,上,下,起,开,完,好,晚,早,对,错。

在街上,我看到田中了。“到”表示结果。

我终于买到机票了。

初级汉语课程标准 篇7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六十年的发展, 其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应当包含三个层次: (1) 培养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汉语的交际能力; (3) 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是,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语言教材是语言教学理念、教学水平, 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的集中体现[3], 同时语言教材的编写也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是目前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常用的教材, 本文从教学目标分析这两套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基本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编写特点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 然而词汇则是语言的具体“表现者”, 是表达意义的核心[4]。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更应该在教材中体现出来。只有掌握了词汇, 才能正确的表达意义, 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生词控制方面, 《汉语教程》第1册上的生词数为307, 第1册下的生词数为432, 平均每课生词分别为20.5和28.8。《博雅汉语》起步篇Ⅰ册的生词数为668, 起步篇Ⅱ册的生词数为723, 平均每课生词分别为22.3和28.9。从对两本教材的生词分析发现, 这两套教材对生词量的控制都达到了编写目标, 基本符合教学大纲对于词汇量的要求。在生词的编排方面, 《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都采用非常直观、明了的方式将生词置于课文之后, 使学生一目了然, 便于查找。同时这两套教材均对每个词的词性做了说明, 这在理解上带给学生许多便利。

两套教材在词汇方面也存在差异:一是在词汇表方面, 《博雅汉语》对整个词汇用不同的符号进行了甲、乙、丙、丁的分类, 让学生了解哪些是大纲中的重点词汇, 需要牢记;而《汉语教程》的词汇表并没有这样的说明。二是在生词与课文的关系方面, 《汉语教程》课后出现的生词大部分与所学课文无关, 这对学生学习生词带来极大的困扰;《博雅汉语》在这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 每课生词都来源于课文, 在熟读课文的同时也就掌握了生词, 这给学生记忆生词提供了方便。三是在词汇的练习方面, 《汉语教程》要求对所学的每个生词进行认读和书写, 加强知识的巩固性, 而《博雅汉语》在这方面有些薄弱。

两套教材在词汇方面, 仍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出现误用词性的现象, 这就需要把教材中词性相同的聚在一起, 进行分组编排。这样方便词语的搭配和运用, 使学生对生词的词性有清晰的认识。在重点生词的巩固复习中, 应该设计如听写等环节,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词, 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盲目地强调淡化语法教学, 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汉语学习缺乏后劲。在语法项目数方面, 两套教材平均每课的语法点相差很小。《汉语教程》第一册上有15个, 第一册下有52个, 平均每课2.2个;《博雅汉语》起步篇I册有78个, 第II册有69个, 平均每课2.7个。

在语法编排方面, 两套教材都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汉语教程》注重语义分析, 力图揭示语用功能, 在语法点讲解时多采用插图讲解, 便于学生练习;《博雅汉语》的语义解释较为简单, 而且术语使用较多。《汉语教程》将一些零散的语法点在“注释”中进行介绍, 对于较大的语法点, 在“语法”中进行讲解。但在某些语法项目中, 语法点中展示所举的基本上是些孤立的单句, 例句之间缺乏联系, 容易造成语言点与用法的脱节, 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博雅汉语》注重语法的练习, 这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编写特点

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 是对语言教学的较高层次的目标。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特点, 从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两方面对两套教材进行比较。

课文是教材的重要部分, 课文内容总是要以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表现课文内容的外在形式就是“体裁”。就整体而言, 两套教材的“体裁”都以日常会话为主。而日常会话有利于初学者掌握基本句型, 训练口语会话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日常交际能力的目标。《汉语教程》课文主要采用实用会话, 这些会话通过特定的情境, 把语法的结构、意义和交际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语言简练, 易于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掌握。相比而言, 《博雅汉语》会话内容比较丰富, 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拼音注释是在会话后单独给出, 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脱离拼音, 直接掌握汉语对话。同时, 《博雅汉语》除了日常会话, 还涉及记叙文、议论文、散文、日记、实用公文、书信等“体裁”, 相比而言课文内容更加丰富,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练习是语言习得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 学生才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 (如语音、词汇、语法等) 转换成相应的语言技能, 进行正确而得体的表达, 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 练习的设置在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交际型练习中, 《博雅汉语》起步篇Ⅰ采用的是看图完成对话、完成段落并仿写、用下面词语写一段话等;起步篇Ⅱ采用的是用指定格式完成对话、用指定词语回答 (或说话) 、模仿上文说一段话、根据上文写一段话、看图讲故事、自由表达等。《汉语教程》第一册 (上) 运用互相提问并回答、完成会话、看图问答等方式训练学生的交流能力, 第一册 (下) 则运用按照例句提问、组句、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看图说话、阅读并判断正误等方式呈现。通过对比, 在练习编排上, 《博雅汉语》练习的方式是比较丰富的, 同时穿插相应的插图和绿色色调, 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练习题型方面, 《汉语教程》的课文篇章都集中在会话练习中, 而《博雅汉语》主要集中在根据课文完成对话或段落中。由此可见, 《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都突出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汉语教程》通过课文会话练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汉语交际的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编写特点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流。要实现外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 而且还要对中国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对中国文化背景了解有三个层次: (1) 表象层次, 主要是让外国学生认识和了解外在的、易知的文化现象, 该层次的感性、直观成分较多; (2) 行为层次, 主要是让外国学生对动态中国民俗系统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了解, 这层次有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特点; (3) 理念层次, 主要让外国学生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社会观念和价值系统, 达到对中国文化的自觉认同, 这层次具有思辨和理论性。作为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 对中国文化背景的了解主要是第一层次, 同时也有第二、第三层次的文化需求[5]。

从对外汉语教材中学习汉语文化知识是外国学生获取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主要途径。作为初学汉语者的教材, 《汉语教程》第一册的题材分布比例分别为:日常生活86.6%、教育实习10%、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1.7%、文化习俗1.7%。《博雅汉语》起步篇Ⅰ的题材分布比例分别为:日常生活70%、教育实习10%、中国国情民俗6.7%、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13.3%;起步篇Ⅱ的题材分布比例分别为:日常生活32%、教育实习8%、中国国情民俗4%、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12%、地理旅游4%、人生哲理24%、人物事件16%。总体而言, 两套教材涉及的题材类型大致相同, 都以日常生活类题材为主, 同时又有少量国情民俗的内容。这是与初级阶段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日常生活类题材会不断减少, 逐步增加其他类型的题材。相比较而言, 《博雅汉语》Ⅱ则离开课堂走向社会, 选编了一些富有人文性或趣味性的小文章, 以使学生的视野和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帮助他们逐渐使用汉语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

四、小结

初级《汉语教程》和《博雅汉语》都是近年来出现的优秀对外汉语教材, 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上看这两套教学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1. 在对外国学生汉语基本语言能力培养方面, 两套

教材都合理地控制了生词量, 对词语都有准确的解释, 并通过练习不断进行巩固;在语法的处理上则有区别, 《汉语教程》不追求系统性, 力求讲解简单明白, 重视语义和语用功能的说明, 而《博雅汉语》的语法呈现简单明了, 例句选择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2. 两套教材都注重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选用“体

裁”都以会话为主, 将语法的结构、意义和交际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同时, 课后练习也以会话练习为主, 并配有插图,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汉语教程》的课后练习与篇章内容结合更紧密, 更有利于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3. 两套教材都遵循初学汉语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

背景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最初级教材采用日常生活类题材为主, 同时又有少量国情民俗的内容, 并随着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深入, 逐步增加民俗、价值系统等深层次的内容。《博雅汉语》涉及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更丰富、更有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刁世兰.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1 (8) :84-86.

[2]郭风岚.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分层与陈述[J].汉语学习, 2007, (5) :71-78.

[3]朱志平, 江丽莉, 马思宇.1998-2008十年对外汉语教材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09 (5) :131-138.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初级汉语课程标准 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 初级汉语 课堂用语

一、问题的提出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用语研究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其研究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课堂用语是对外汉语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仅是教学沟通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样本。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气氛都与教师的课堂用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教师的课堂用语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用语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极大程度影响着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效果,从国内关于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研究从教师的个人经验出发,以新、老教师进行对比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很难完整地看到对外汉语教师从新手到逐步成熟的过程,也很难系统地了解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下呈现出的特点。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将通过在学院实践学习,深入课堂,重点针对对外汉语教师在初级教学时所使用的课堂用语进行研究,总结汉语初级阶段新手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特点。

二、前期研究

从近年来国内的相关研究来看,对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不胜枚举,饶勤(1998)最早在《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特点及量化分析》一文中认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是一套“低就”的语言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速缓慢,偏离自然语速;所用词汇根据教学需要而在表达上受到变形和缺损;语法结构简单,强调规范性和完整性;具有功能性、示范性、传递性等特点。而彭利贞(1999)和孙德金(2003)认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双重性、受限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可看出由于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还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在学生接受的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教师的课堂用语也会逐渐变化呈现出动态性、阶段性等特点。

基于以上特点,郑重(2012)在《汉语初级阶段教师课堂语言的考察和分析》中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在初级汉语教学中侧重于使用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和大量的语气词,而形容词的使用较为单一,教师习惯性地使用短句,而避免使用长句,语句的倒装、追加补充等现象常常出现。

然而对一名新手对外汉语教师而言是否能很快地接受这些特点,是否能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节,在面对真实课堂中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会有哪些变化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设计

(一)语料来源

本文所选取的语料均来自于云南大学某一研究生在进行学院实习时的课堂教学过程,所上课程为初级综合课,教学对象是来自美国佛蒙特大学的留学生,所用教材为《博雅汉语初级篇》,笔者通过课堂实录进行语料的收集。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环境下进行课堂录音。共采集五次语料,总时长为208分钟。

该名新手教师已经上了一个学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学过一些教学法理论,有着一定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对相关的教学法和初级学生的水平都有相应的了解,但从未有过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

(二)研究方法和语料的收集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初级汉语课堂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包括教师课堂组织语言和课堂教学语言。笔者将以个案研究的方法,采用人工收集、人工输入,对新手教师在初级教学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课堂实录,将教师课堂用语用录音笔记录下来,再转写成文本,最后由笔者进行整理分析。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有一定的监控意识,但语法敏感性不强

从收集到的语料中发现,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一定的监控意识,会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语言。这种监控意识的产生则体现出教师课堂用语的受限性。孙德金在其《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刍议》中指出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具有受限性的,这种受限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和话题内容等方面。对于初级学者而言这种受限性体现得很明显,因为初学者对汉语的了解程度不高,所接触的汉语内容都是新的,这就限制了汉语教师用目的语进行教学时所采用的词汇和内容。新手教师对这些理论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都尽量使用学生所能理解的词语,从而限制了教师正常的语言习惯。而这种语言并非固定的,教师需要根据话题的情景和内容,将表达的内容从词语、结构、内容上做相应的替换。比如:

师:哦,他对中文感兴趣,那你问问xxx,她为什么来昆明?

生1:xxx你为什么来昆明?

生2:我的中国家住在昆明,所以我来昆明。

师:嗯,她的中国的……她中国家……她中国的家,她中国的家在昆明,所以……中国的家人住在昆明,家人,家是在昆明,不是住,住一定是人住,家人住在昆明,中国的家人住在昆明。

从样本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反馈第一感知是有语法错误的,而并未立刻指出错误,而是通过自己重铸,通过结构替换将学生的话重新组织,给出正确的句子示范。换了两种形式让学生感知自己的错误。最后进行解释为什么不能说“我的中国家住在昆明”,用学生所能理解的简单词语“人”来讲解,再重铸一遍句子。但我们可以看出该新手教师是通过自己的直觉感知在重铸语言,经过几次尝试后才给出正确的句子,由此可看出新手教师具有一定的监控和纠错意识,但语法敏感程度并不强,表达过程不太清晰明了。

(二)有简化语言的意识,但缺乏预测性

刘珣指出教师语言是对外汉语教师为了实现交际的目的,对语言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目的语教学的系统变体。无论是词汇还是句子都要选择浅显易懂、简洁明了的。“一般只使用基本词汇和替代词汇,少变化;多用结构完整的单句,较少用复合句或从句,陈述句多于疑问句。”[1]这些都要求教师的课堂用语是简化的语言。可以看出,新手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刻意地将自己的语言转变成简单的句子,少有复句出现,而复句产生的频率往往是在操练关联词时比较多。在提问语的句式表达上,都是正面提问,先以闭合型的提问为前提,有整体的感知,后进行开放型提问,让学生有所扩展和运用。由直接提问到间接提问,由浅入深地增进提问的难度。比如:

师:你觉得阅读难吗?

师:你觉得写汉字难,还是阅读难?

师:那你觉得阅读难还是翻译难?

师:你觉得翻译比阅读难吗?

师:你觉得学习汉语的时候,什么比较难?

从以上样本中,我们看出该教师在操练“难”字的时候先以是非问为基础,变换为选择型问句,在选择型问句操练的过程中,替换选择的项目,接着改变提问的形式,由“是……还是……”句型替换为“A比B……”句型,最后以开放型提问让学生自行运用。如此而来,提问的难度从低到高,学生会根据问题的不断变化而激发学习兴趣,不会就此觉得枯燥乏味。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掌握。

但该教师在提问过程中缺乏预测意识,没考虑到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错误,从学生听到教师提问指令后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会说出什么样的句子,这些句子的错误根源是什么。比如教师在操练“班”这个词时遇到的如下的现象:

师:在佛蒙特大学有太极拳班吗?

生1:佛蒙特大学太极拳班。

师:你参加佛蒙特大学的太极拳班吗?

生2:我参加佛蒙特大学的太极拳班。

师:佛蒙特大学有音乐班吗?

生1:佛蒙特大学有音乐班。

师:你参加过佛蒙特大学的什么班?

生2:我参加过佛蒙特大学的电视班。

师:电视班?是做电视的班吗?

生2:不是,是电视班。

师:电视班,哦,那你参加过佛蒙特大学的什么班?

生1:我参加过佛蒙特大学的电脑班。

从上面的样本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师在操练“班”的时候,学生的反馈让该教师觉得很奇怪,却未能马上知晓学生句子错误的所在,而采用回避的态度询问另一位学生。其实,学生对“班”和“课”的概念都理解翻译为“class”。

而“班”所指对象往往是人,比如“大班”“小班”“两个班”,但“班”也指教授的内容,如“太极拳班”“美术班”“兴趣班”。而“课”所指对象常常是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书法课”“计算机课”“现代汉语课”,等等。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预测意识,对学生的母语负迁移的预测性不强。因此,在学生给出“电视班”的时候,该教师自身觉得这个词汇有问题,但并不知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科德指出偏误分析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使用一种特定的语言,科德称之为特异方言,又称过渡方言。这种语言并非完全的目的语,但有着自己的系统和语法。而其系统性意味着可以对学习者的语言,包括其偏误都能进行预测。[2]这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偏误来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将会遇到的困难,而这种预测意识是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三)生词的复现率不同,但每个生词在操练语段中都能重点重现

人要记住某个信息,主要靠记忆。第二语言的学习也需要记忆,而这种记忆能力体现在对第二语言知识的保持和再现。有的研究认为人要记住一个单词需要重复10次以上才能记住。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生词复现率的提高会增强生词的记忆。生词的复现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生词运用的频率。根据我们的样本以教师教授《博雅汉语初级篇Ⅰ》中第30课生词为例:

由图表所示,实词性的词语重现率大于功能性词语,教师在操练的过程中有所侧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增加或减少生词的复现率。例如“半天”这个词是一个抽象名词,一种意思表示一天的一半,简称半天,而另一种意思是表示时间很长,说话者带有不耐烦的情绪,如“我等了你半天,你都不来。”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是第二种意思,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抽象的概念,是难点,需要多加练习。而“光盘”这类实物名词对于学生而言容易掌握,在操练过程中就会有所简略。

然而,根据语料的分词分析,笔者发现该教师的每个生词的复现率是操练语段中最多最为核心的。笔者抽取课堂生词操练中前、中、后三个生词“收拾”“全部”“终于”,通过中科院分词系统NLPIR对样本语料进行分词分析得出如下图示:

从如上的图示,我们可以看出除标点符号以外,“收拾”“全部”“终于”三个词在操练语段中的重复次数是最多的,这说明该新手教师对生词操练的重视度和把控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五、总结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交际,教师的课堂用语是为了实现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语言,帮助学生学习目的语。然而,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对教师课堂用语的要求就有所不同。教师的课堂用语需要“因材而定”“因时而变”。对新手教师而言,不应以经验不足而否定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而应该重视新手教师在理论知识学习后如何进行实践的情况,观察其是否内化前期培训的理论知识。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新手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汉语初级课堂中应注意的相应特点。但不可否认,由于执教时间较短,缺乏教学经验,因而缺乏语法敏感性和预测性。根据这一现象,可建议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时,重视学生偏误的了解和积累,重视汉语语法的学习和掌握。

笔者希望通过对新手教师汉语初级课堂用语特点的研究,能够更加了解教师课堂用语的运用,寻找更有效的输入语言方式,提高教师课堂用语的使用效率。

注释: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50—351页。

[2]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7年版,第82页。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

[2]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吴丽君,王祖嫘.对外汉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4]卜佳晖.汉语教师课堂语言输入特点分析[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5]郑重.汉语初级阶段教师课堂语言的考察和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饶勤.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特点及量化分析[J].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02).

[7]彭利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6).

[8]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3,(03).

上一篇:租房合同自行成交下一篇:冬,如此伶俐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