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

2024-06-30

汉语(通用12篇)

汉语 篇1

从书名我们就可以看出《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是以讲为单位划分的, 共分为十五讲, 涵盖了15个专题, 分别是:关于汉语, 汉语研究概述, 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 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 特征理论与语义特征分析, 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 空语类理论与空语类分析, 移位理论与成分移位分析, 约束理论与语义所指分析, 指向理论与语义指向分析, 范畴理论与语义范畴分析, 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 语用理论与语言运用分析, 类型理论与语言类型分析和汉语研究与汉语研究的应用。

一、把字句

回顾整本书, 作者分析问题的思路十分清晰、解决问题的步骤非常有逻辑性。书中举出了很多具有实际教学意义的例子, 如吃VS喝, 看VS看见, 动词+了+时量+了, 还VS更等。纵观本书中的所有的理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用移位理论分析把字句的过程。作者先阐述对于把字句的研究历史, 罗列了过去主要的研究成果, 即主语说和宾语说, 然后举出反例, 再以这些成果的不足之处为切入点, 提出了简单动词把字句都是由特定的句式变换而来的, 即施事主语的位置可以在动词的前边, 也可以移位到动词后边。“简单动词把字句”都一定是主语可以后移的这类动词的结构变换形式。 (1) 即:

(62) a1.几个犯人跑了。

→a2. (牢房) 跑了几个犯人。

→a3.把几个犯人跑了。 (2)

(63) a1.矛盾暴露了。

→a2.暴露了一些矛盾。

→a3.把矛盾暴露了。 (3)

看到这里, 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把黑板上的字擦了”是成立的, “把黑板上的字写了”却不成立?这个问题在看到了上述的名词移位转换成简单动词把字句的时候一下子便豁然开朗。可以这样来阐述, 即:

A1.黑板上的字擦了。

→A2. (他) 擦了黑板上的字。

→A3. (他) 把黑板上的字擦了。

B1.*黑板上的字写了。

→B2. (他) 写了黑板上的字。

→B3.* (他) 把黑板上的字写了。

由此可见, 由于B2句中黑板上的字是宾语, 因此他写了黑板上的字是一般的主+动+宾的结构, 但是, 反观B1句黑板上的字写了就不成立了。因此B3句也不成立。

二、“跟……一样”句式

在看《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的过程中, 我不断地摸索着解决问题的线索脉络, 但是遇到了很多的疑惑。

1. 本书中在解释“跟……一样”是这样说的:在表示比较的时候, “跟……一样”中的“一样”是形容词, 在表示比拟的时候, “跟……一样”中的一样是助词。表示比拟的“跟……一样”与“像……似的”“存在着一系列平行现象” (4) 。这一点阐述, 我觉得对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本书中的一个例子我存有疑问, 即在表示“比较”的语法意义时, 需要添加状语成分, 可以在“跟”前, 也可以加在“跟”后 (5) ;而在表示“比拟”的语法意义时, 状语性成分只能加在“跟”前, 不能加在“跟”后 (6) 。本书是这样例举的:

(40) c.你呀, 真笨, 脑袋跟木头一样。

(完全/确实脑袋跟木头一样。/*脑袋跟木头完全/确实一样。)

该例子阐明的是在表示比拟的时候, 跟后面不可以加上状语性成分, 但是, 汉语的语言事实却表明我们更倾向于说“脑袋跟木头完全一样”, 甚至我们会觉得“完全脑袋跟木头一样”有一点别扭。这个问题是不是与我们平时都将完全一样放在相邻的位置来使用有关系, 也就是说可以用约定俗成来解释这一问题, 可我总觉得不妥当, 但也没有找出其中的原因。

2. 本书中空语类分了几种情况, 即“省略型空语类”、“移位型空语类”和“隐含型空语类”。例子是:

(44) e. (他打算) [se洗那几件衣服]

f. (父母嘱咐他) [se洗那几件衣服] (7)

阐述是: (44e-f) 中V前NP位置 (即主语位置) 没有词语, 不过这个位置的词语既不是临时没有出现, 也没有移到别处去, 而是根本不能出现。 (8)

这里作者做出的说明是根本不能出现, 重新标注为:

(45) e. (他i打算) [sPi洗那几件衣服j]

f. (父母i嘱咐他j) [s Pj洗那几件衣服k]

可是, 我们如果将e这句话说成“他打算他洗那几件衣服”或者“他打算自己洗那几件衣服” (9) 应该也是可以成立, 那么这里的“他”和“自己”是否就是这“不可出现的词语”呢?

3. 本书在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的时候有这样的例子:

(10) a1.我不喜欢吃米饭。→a2.米饭我不喜欢吃。

b1.我不喜欢踢足球。→b2.*足球我不喜欢踢。

之所以 (10a) 的变换形式成立而 (10b) 不成立, 认知语言学认为原因也不在于变换规则, 而跟词义的搭配有关, 也就是“吃”跟“米饭”的搭配和“踢”跟“足球”的搭配在语义上有差别。“米饭”只是可以吃的东西中的一种, 而可“踢”的球类却只有足球。正是这种词汇搭配的差异才造成了 (10) 中相同结构变换形式的差别。 (10)

根据作者所作的介绍, 是不是可以推出, 如果踢的球类还有别的话, 那么这句话就是可以成立的呢?根据这条逻辑推理的脉络, 我们用性质相同, 但是搭配的词语不限制于一个的“打”来取代, 即

C1.我不喜欢打篮球。

C2.我不喜欢打排球。

这样的两句话是否可以转换成:

D1.篮球我不喜欢打。

D2.排球我不喜欢打。

转换以后的D1和D2我们仍然会觉得有点奇怪, 如果这样的画面可以成立的话, 那么这两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不喜欢打篮球/排球, 而是喜欢踢篮球/排球或者拍篮球/排球, 等等。这样的情况在通常的语言事实中是很少出现的。在表示通常意义上的不喜欢某种运动的时候, 我们往往采用的是这样的形式:

E1.打篮球我不喜欢。

E2.打排球我不喜欢。

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形式, 而不可以用“米饭我不可以吃”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呢?我的解释是“篮球”、“排球”和“米饭”是不同语法层面上的单位, 篮球和排球可以看作是词层面上的单位, 而米饭即使不是短语, 也是具有短语性质倾向的语这一层面上的单位, 米和饭的结合没有篮球和排球那样的紧密, 在后面出现不喜欢的时候, 更容易引导不喜欢的食物和不紧密修饰的部分, 产生“米饭我不喜欢吃, 但是菜倒是很喜欢吃”这样的潜台词, 而不会产生“米饭我不喜欢吃, 我喜欢喝”这样的潜台词。再来看D组和E组, 由于喜欢既可以修饰动词, 还可以修饰名词, 当句中出现的名词是词层面的而且紧密结合时, 势必引导人们认为不喜欢的对象不是客观的事物, 而是对这一事物所采取的动作, 因此会产生“我喜欢拍篮球, 踢排球”的潜台词。

所以当我们要强调的是其的整个运动过程, 就必须将动词和名词放在一起, 成为不喜欢后面的动宾词组, 强调其整体。因此, 必须采用E组的形式来进行对运动整体的否定。

综上所述,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作为一本对外汉语专业的入门, 以及提升的教材是非常合适的, 但是有些例句仍需斟酌斟酌。

参考文献

[1]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 2004.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3]陆俭明, 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周小兵, 李海鸥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5]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汉语 篇2

商务汉语教学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是为在华工作的商务人士设定的课程,也是个较难讲解及学习的课程,“学”和“教”中都会出现无聊、乏味、枯燥的感觉;大家都认为学习者应该是有一定汉语基础,而又有商务汉语学习兴趣的人士才学习这一课程。

我讲授过的商务汉语教学中,《经理人汉语》《体验汉语商务篇》《经贸汉语》这些教材都比较好,也比较实用。通过这些年教商务汉语,我得到以下几点收获,总结一下跟大家分享。大家也可以登录易中文官网看免费的商务教学课程,相信对你的教学一定有好处。

首先是商务汉语的特点:用语正式(比如口语说“来”,商务汉语说“出席”)专业(像一些专业的词汇和表达法),带有中国文化烙印的表达方式,和商务思维模式等等。

适合的学习者:有一定汉语基础,来中国从事经济或商业活动的外国人,也可以是学习经贸专业的外国学生,他们或对商务汉语有使用需要,或有强烈兴趣,否则,一般不独立开设,可作为辅助学习内容来讲授。

教师的定位:任课教师要涉猎广泛,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挑战,最好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像法律,商务背景等。当然不了解专业性知识也不是不能教商务汉语,只是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做的功课比较多而已。能够灵活运用教材和广泛收集教学材料(主要是根据你教的学生,他是做哪个领域的,你就主要钻研这个领域即可)。但是,老师并不是商务专家,老师的角色是语言教学者,所以,不能苛求老师精通经济、商务、财务等等方面。对此,老师自己也应该有明确的定位,才能在教学中充满自信,并从容面对学生的问题。

汉语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3

关键词:汉语交际文化;中国文化;对外汉语

一.对外汉语中的交际文化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总是会出现一定的偏误,可能是发音的偏误,语法的错误,还有一种就是与交际文化因素密切想关的偏误。有时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了解我们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交际文化,所以可能出现一些错误。例如:他们可能会说“我有一个妻子”“今天下课以后,我要收拾我们房间,我要把我的衣服放我的衣柜里。”“你叫什么名字吗?”“什么是你的电话号码?”“你请教我”等这样错误的句子,这些句子可能在语法上都没有什么错误,可是在我们中国人正常说话的情况下却不这么说。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国留学生不懂得我们中国的交际文化。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者来说,他们由于不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时不能恰当的运用汉语,甚至造成一些误会,所以我们应该要将那些具有中国特殊含义的,在外国人与中国人交流过程中出现沟通障碍的,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作为汉语教学的切入点,把在语言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中国人的习俗、心态、道德观念的文化因素更好的教授给外国学生,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汉语。

二.对外汉语中文化交际的表达方式

1.自谦尊人的表达方式

自谦尊人的表达方式从中国古代传承下来,也是中国人的文化礼貌。自谦称呼人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点是对自己必须谦虚,有的时候可以贬低自己。的二点是对他人一定要尊敬,有的时候可以抬高他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也是中国人的文化特色。因此,中国人在日常交际时,为了表达对他人的尊敬之情,常常说“见到您是我的荣幸”“久仰您的大名”等等。当客人夸赞中国人时,中国人总会说,“哪里哪里,过奖了”“不敢当”。明明写了一份很好的论文,作者可能在最后一句话中写到“耽误大家的时间了”这样一句贬义的话。有的西方人因为中国人有时候说话过于自谦,明明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却不承认,认为他们很虚假,其实他们不懂得这样的说法就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交际文化。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向外国留学生讲授这种“自谦尊人”的特有交际文化。这种自谦尊人的表达方式就是表现了中国人有礼貌,注重感情的交流,以情为核心的道德文化。介绍给外国留学生这种中国人特有的交际文化时,要把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自谦和尊敬他人的道德观念上的差异告诉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消除语言交际中的误会。

2.称谓的表达方式

称谓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我国的称谓文化比较复杂,因此这也是汉语学习者不容易掌握的内容。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另一个难点就是汉语称谓,汉语称谓除了有社交称谓和社亲属谓之分外,面称和背称之分,通称和敬称之分,还有狎昵称呼和亲昵称呼之分等。有些称谓的应用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就非常的不好理解了。例如:我们会在姓氏的前面加上“老”这个语素,“老王”“老李”“老张”,遇到这些情况有的外国人就不懂了,在他们看来,他们也不老呀,也就是40多岁,为什么要叫他们“老~~~~”,这对他们来说很困惑,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外国的学习者们不明白中国所特有的文化。中国人喜欢在人的姓氏前面加上“老”这个语素,是表达一种尊敬的情感。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向外国的学习者们讲授中国特有的称谓交际文化,使他们能够充分的了解汉语的称谓交际文化,在语言交际中能够顺利使用。

3.以委婉词达意的表达方式

崇尚和禁忌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一个民族心里特征、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的一种表现。因此,产生了用委婉词达意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得到了广泛使用。人们或者是为了礼貌道德,或者是为了避凶就吉,人们不自觉地进行各种避讳。例如人们把“死”这个词,用“走了”“去世”“誓死”“向马克思报道”等词来表达。再如人们不会说直接说某个人是“瘸子”,而是说成“行动不方便”等。许多人把“上厕所”说成“解手”和“方便”等。外国的留学生很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来表达意思,同时,还可能由于不了解其中的意义而导致很多的误解。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向外国学生介绍这种用委婉语表达的方式,一定要将民族避讳的心理及禁忌的习俗介绍给外国学生,这样就不会造成在语言交际中的误会,有助于外国留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

三.结语

对外汉语的教学是针对外国学生的教学,而汉语交际文化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是的难点。外国的学习者们很容易由于不理解汉语中的交际文化而在使用汉语时产生偏误。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讲一些具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在当今社会上普遍使用的交际文化,从而生留学生们能够准确的理解汉语交际中的文化,使他们不再对中国人为什么这样称呼人,为什么喜欢自谦尊人等产生误解。只有这样外国的学习者们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汉语,才能够更好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先亮.交际文化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3]余云龙. 中国传统交际礼仪[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4]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胡文中.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

汉语流行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4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 反映了某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并且具有时限性和一定的流行周期, 过了这段周期流行语很有可能将不再流行。每个时期的流行语都能反映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最近几年中, 流行语无论在产生的数量上还是传播的速度上, 都是前所未有的。流行语以词和短语的表现形式为主, 也有一部分以固定格式的形式存在, 它是发展演变过程最短, 变化更新最快的词语。而与之前所出现的流行语相比, 在特点和形成原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现代汉语语汇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对汉语流行语相当的重视。客观来看, 对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内语文教育, 我们的确只需要对汉语流行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范。毕竟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 时刻都感受甚至参与着汉语流行语的变迁。

但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学习者, 汉语流行语就成为学习过程中不折不扣的“熟悉的陌生人”。面对近年来掀起的“汉语热”, 更多外国友人不仅想学习传承五千年文明的汉语, 更希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的全貌, 以尽快地融入中国人的交际群体。因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学尤其在口语教学中, 如果以培养汉语实际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 就必须关注流行语这一具有“俚语性质”的语言现象, 并给与其应有的教学地位。

流行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一是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汉语流行语具有动态性, 缺乏语言中基本词汇所要求的稳固性, 往往被很多研究者忽视。而流行语对丰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以及对对外汉语词汇大纲的调整、修订均有很大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教学意义。其二是有助于刺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并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汉语的交际群体。流行语的学习有助于留学生熟悉中国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变化, 使他们尽快融入中国当下的汉语实际交际当中。与此同时, 汉语流行语自身的流行性、超常的表达效果必然会刺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口语环境中学习并获得汉语的交际能力。

三、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建议

1.教学的灵活性。这是口语教学的首要原则。在实用性的基础上, 应选择当下被社会成员广泛使用甚至已进入日常基本语汇, 但字典词典未进行收录或未对其意义新解进行准确收录的流行语汇。追求时效性也是实际教学中应当被注意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在教学实践发生的当下或几个月、一年等作为时间尺度进行搜索, 时间跨度不应过长。

2.教学的针对性。汉语流行语数量繁多, 但并非杂乱无章, 教学中可按不同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将其总结归类, 这样既有利于讲授, 又便于汉语学习者有规律地学习。对于以从事某种特定行业为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与该行业相关的流行语或行业名词的流行新解;对于以日常生活口语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当地的流行语, 甚至适当适时地引入当地流行的方言。

教学中, 既可作单一分类, 也可以将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从而提高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很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汉语学习中, 除了校园外, 接触最多的交流人群是当地人, 他们很有可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对于这种类似“浸润式”的方言接触, 我们不妨积极对待, 如在口语课堂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适时地引入一些方言常用词汇或者短语的教学, 每个方言词汇或短语都应给出对应的普通话表达, 这样增加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趣味性, 也加强了学习的实用性。

3.教学的整体性。为了增强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教学中应注意对流行语的汉语应用范围及效果的讲解和辨析, 使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流行语的意义及作用。

流行语也存在一定的使用范围, 如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等, 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进行汉语流行语教学时如果不讲清具体流行语汇的应用范围可能导致语义的歧义或交际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好范围的应用。

此外, 汉语流行语丰富的感情色彩也应在汉语流行语教学中加以重视。语汇使用效果是调侃、讽刺、自嘲或其他某种情绪, 都应加以适当说明。

对外汉语入门汉语听力课 教案 篇5

(汉语听力教程【修订本】第一册

第65—70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输入并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和交际能力,特别要掌握的句型: 选择问句“„„还是„„”、正反问句“A不A”、疑问句“„„怎么样”。

教学重点:

下列题目是重点,要多听、练、说。

1、【

一、语音语调练习】的第二题:听后跟读,使学生熟练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

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的“句重音问题”。

3、【

二、听力理解练习】的第一题“听句子选问题”。

课型:

入门汉语听力课

教学方法:

听说法、提问法、复述法、选择法、听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请学生读第13课关于【

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检查学生对句重音的掌握情况:个别读,然后齐读一遍。

2、请学生复述【课外练习】的第1题;听写所填的词语: 衣服

日用品

东西

二、讲练新课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4课。)

组织教学:发个每个学生四张卡片,分别写有A/B/C/D。做选择题时,听后,所有学生都需举牌亮出自己所选的答案。

具体讲练:(具体到每个小题,针对学生情况,可多放一遍或两遍录音。)

一、【一

语音语调练习】

第一题:选择你在句中听到的词语。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10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说句子,边确认正确答案。

第二题、听后跟读。

提示复习:“三声+三声”的变调规则:三声+三声→二声+三声

二、过程方法:边听边跟读

第三题、听后标出句中划线词语的声调。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确认正确答案:读出词语后,说明词语的声调,如“三声、二声”。→④教师和学生齐读句子。

第四题、选择你听到的句子。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A/B/C/D),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确认正确答案,请个别学生分别读句子。

第五题、听句子,根据句重音回答问题。

(一)听前提示:„„还是„„

新的/旧的 辆

„„怎么样

(二)方法过程:

(逐个题目进行)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边说边板书听到的句子(和学生一起说,简单的句子不板书),并标出句重音,然后分析得出答案,并板书答案。

[二

听力理解练习】 第四题、听一听,猜一猜。设计意图:

听力课输入量大,在第二节小课开始先做这个类似于游戏的题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方法过程:

由于题目设计比较有趣味性,处理该题目时,每个题目根据情况,必要时可多放几遍,争取让学生自己说对答案,增强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采用“听——问——讨论——确定答案”的方法进行。

补充颜色词和水果名,请学生尽可能地说自己已经知道的。第一题、听后选择合适的提问。

(一)听前提示:箱子 重 中药

马马虎虎

(二)方法过程:

(逐个题目进行)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举画着“男”或“女”像的卡片各一张,分角色重现对话(学生跟老师一起说);然后分析得出答案。→针对看到的学生亮出的错误答案,提问学生或是教师直接讲解“怎么说可以选那个选项”。

第二题、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一)听前提示: 摩托车 经理

(二)方法过程(同上)

第三题、听后填空。

方法过程: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填写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通读短文,板书所填答案→再听一遍。

三、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外练习】部分,下节课请学生复述【课外练习】的第1题;听写所填的词语。

课后分析:

本课不仅仅局限于听,也让学生跟读、复述、默写,以听为主,听说读写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从汉语国际推广到国际汉语教育 篇6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育;汉语国际推广;现代教育技术;语言交际能力

针对国际汉语教育,可以从汉语国际推广和国际汉语教育两个方面进行研究。21世纪初期,针对“对外汉语教学”是否属于独立学科,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在这些争论中,“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发展,内容变得丰富,逐步成为了“国家的事业”对外汉语教学。在这种情形下,汉语国际推广诞生了。

一、汉语国际推广的解析以及国际汉语教育的解析

1.解析汉语国际推广。21世纪的到来,“汉语热”不断升温。针对汉语应该走向世界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国家领导做出了批示,“汉语走向世界是非常重要的”,还提出了将对外汉语教学转变成汉语国际推广新的发展思路,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不能轻视汉语,汉语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了解中国文化的“工具”。汉语国际推广并不是单纯的教育,其本身是一种文化产品,尤其是在国际推广的时候,需要通过市场进行运作。因此,国际汉语推广的两个关键问题就是市场运作和语言产品。

2.解析国际汉语教育。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不断发展,国际汉语教育的提出被广大学者所认同。国际汉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它应将汉语摆放在国际环境里,所以,国际汉语教育的出发点和国际汉语教育的落脚点,都依赖于汉语国际推广。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时情况,密切注意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以及环境的转变,更应该注意的是国际汉语教育不仅仅是一门新科学。建立国际汉语教育是为了增强国际汉语教育的意识,要极为重视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性和实践性。

3.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育和国际汉语推广的关系。汉语国际推广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建立在对外汉语教学自身的实践中和理论上,通过持久的发展,达到了相应的高度。21世纪初,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并不断地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二是对国家来说,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总体来说就是国家话语权的需要。虽然汉语是联合国的语言之一,可是在国际的实际当中并没有使用汉语的话语权。世界各国对话时,要求我国适当调整语言教学方式。汉语教育是归纳于文化层面的教育,而话语权则是政治层面的问题。在国际中想要获得话语权,不能单纯地靠政治、文化,而是要靠国家的发展,一种发展即市场经济。因此,以市场的方式去运作国际汉语教育,便成为解决话语权的表现形式之一。国际汉语教育是在全球的背景下和国际汉语推广的事业中,对汉语教学的重新认知。由于汉语正走向国际,而走向国际的“路途”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从传统的汉语教育角度上看,难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答案。因此,需要在先进的国际化角度中,对汉语教育进行思考。

二、统计分析两个阶段的研究

1.对外汉语教育。这一阶段共有1084篇论文发表,通过表1可见:

表1 对外汉语教育的论文数量

2.汉语国际推广。这一阶段共有1709篇论文发表,可见下面表2:

表2 汉语国际推广的论文数量

三、研究热点与重点分析

1.汉字与教学研究。相关学者前后提出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关系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关键,同时在汉字和教学方面做出相关研究,特别对外国学生在学习生字时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此外,相关学者结合汉字的字体,阐述了汉字在教学使用时的部件教学法。外国学生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专门存放学生错别字,该数据库可以反映出外国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多有错别字的现象,为对外汉字提供了真实的文本以及基础信息平台。

2.词汇与教学研究。有较多研究是针对汉字等级大纲与汉语水平词汇进行的,其中包含对大纲中的名词进行研究,同时对其中双音合成词以及部件开展研究,还对其中较多的合成词进行研究对大纲中所有汉字的声调进行检查,将教材中的生词与大纲中的生词进行比较等。

3.语法与教学研究。在汉字与词汇教育的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也进行了汉语语法的研究。通过对比法等分析方法,制定了国际汉语教育中语法的等级和语法大纲,并对母语者汉语语法教学和对非母语者汉语语法教学的异同进行了研究。

四、国际汉语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法可以较为容易得到一手材料,但是需要注意获得的材料是否科学有效。由于留学生人数较为分散,在调查过程中会遭到较大的困难,导致很多研究所呈现的样本较小。如何保障样本的科学有效性,成为了研究的关键点。(2)实验法。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需要重视研究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还必须注意实验的过程不被干扰。

2.研究内容。(1)国际汉语教育研究。这种研究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科学体系构建包含众多问题,其中有学科本体研究、哲学基础研究、学科应用研究以及相关支持学科研究等。这些问题相对较为宏观,可以从具体研究内容开始,先规划科学、有效的研究领域,再考虑在此基础之外的研究。(2)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是掌握教学中的各个关键点,并不是具体操作相叠加。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制约教学模式,这证明研究教学模式还可以同其它因素联合起来。目前中国的国际汉语教育相对经验较多,在相关程度上明显有了展开教学研究的可能,所以,研究国际汉语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让人深思的过程,而且可以依据类型的不同开展研究,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以及培训机构都会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本文对从汉语国际推广到国际汉语教育——21世纪国际汉语教育研究进行了述评,对汉语国际推广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国际汉语教育的研究热点与研究重点,指出了国际汉语教育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亓华.试论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必要与可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3):1-8.

[2]乔莹莹.俄罗斯本土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3]齐凯璇.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教育对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D].济南:山东大学,2012.

[4]KIM JEEHYE(金智慧).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对比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5]张新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6]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济南:山东大学,2006.

[7]何丽英(KATEMATU DUANGMANEE).泰国华侨学校汉语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汉语 篇7

关键词:汉语热,汉语国际教育推广

一、“汉语热”形成的原因分析

第一,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遇和就业机遇。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数量, 也就意味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潜藏的商业利益诱使世界各国的投资商来华建厂投资, 自然需要大量的汉语人才;另一方面, 中国巨大的消防市场已经毫不掩饰的向世界各国、各行业招手, 每年到国外消费的人群需求大量的汉语服务人员。

第二, 中国文化的巨大感召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拥有大量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底蕴。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 不仅仅对诸如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等亚洲邻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而且引起了美洲和欧洲国家的普遍重视。神秘的东方文化不断吸引着各国文化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语言作为其不可分割、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的工具和窗口。由此, 产生了大量的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人, 在努力学习汉语。

第三,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海外华人华侨由于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原因旅居海外各国, 民族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或歧视。伴随着中国的崛起, 综合国力的增强。旅居国外的华人华侨重拾民族自豪感及民族文化信心。比如, 马来西亚的“华人就得学汉语”就凸显了华人华侨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力和精神动因。孔子学院的建立也为海外华人华侨后代学习汉语提供了条件。

第四, 中国政府及民间对“汉语热”的助推。HSK的推广、孔子学院的大规模建立, “汉语桥”项目的推广, “国际大专辩论赛”的举办, 都在为“汉语热”的升温添砖加瓦。这些措施都是由中国政府或中国政府认同的民间组织承办, 反应了中国政府正在自觉推广汉语行为, 加大推广汉语的政策扶持。

二、“汉语热”背后存在问题

诚然, 近年来, 汉语热持续升温的报道经常见诸新闻媒体的主要版面, 但在全球孔子学院遍地开花, 汉语言活动如火如荼的情况下我们同样应该意识到, 在持续升温的汉语热的背后, 汉语推广及教育活动同样存在着问题或障碍。

第一, 透析全球语境情况, 汉语作为语言本身, 虽然学习热情够高, 但是地位却较低。正如中国的国际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样, 汉语的国际地位同样需要进一步提高。众所周知, 英语作为世界第一语言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英语、汉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并称为联合国五大工作语言, 但是在联合国的各种会议和场所中, 95%的情况下使用的是英语。即使在国内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 也基本没有使用汉语的。而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世界中, 英语的使用比例也为85%。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 (地区) 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50多个国家 (地区) 将法语作为官方语言, 而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地区) 仅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另外, 全世界有20亿人在学习英语, 其绝对数远高于学习汉语的人数。由此可见, 汉语的国际地位要远低于英语。

第二, 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母语, 在海外升温, 却在国内“降温”。一方面, 孔子学院及汉语课堂在海外如火如荼的开课;另一方面, 国人全民学英语学到疯狂。从小学到大学, 英语到时教学内容, 甚至连幼儿园、学前班也以开设汉语、英语双语课堂为荣;高中英语更是成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到了大学, 无论你学习的是理工科还是文科, 英语都是必修课。有的学校甚至规定, 不取得英语四级证书, 不能拿到本科学位。在世界的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学校, 汉语都没有这样的地位!与此同时, 国人的汉语水平却持续下滑, 很多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国人却很难背出古诗及成语。2005年, 复旦大学举办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中, 一支留学生代表队击败了所有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代表队, 夺得冠军。由此可见, 国人的汉语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第三, 汉语学习的流行并不等于中国文化的流行。一种语言超出本国或本民族范围向外辐射, 称为语言“出超”我国语言文化的现状是语言出超, 文化入超!一方面,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及动机, 除了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同中国进行经贸合作之外, 汉语学习者更多地把汉语看作一种语言工具或者求职的筹码!另一方面, 西方文化来势汹汹, 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服装都曾引发国人追捧的热潮!实际上, 自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一直陷入了文化入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外来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已经渗透到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例如, 西式、韩式服装打败了长袍马褂和中山装, 肯德基、麦当劳、西餐厅遍地开花, 日剧、韩剧、泰剧、美剧等都屡屡引发收视狂潮!

三、如何解决“汉语热”背后的问题

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探索 篇8

一理论教学探索

“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从根本上来说,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的授课教师更应认清培养任务,对授课方式做出新的探索。

1借助多媒体设备高效教学

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如果课堂上单凭教师的口头讲授,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多种效果融合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因此,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更为良好的课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语音”这一章讲授语音的属性时,我们需要学生了解,由于其发音器官状况的不同或发音方法的改变,人在发音时会形成不同的音色。因此有的人音色粗重,有的人音色尖细;有的人音色沙哑,有的人音色清脆。这部分知识并不难,但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势必不好。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音频媒介,向学生播放他们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语音特色的广告,比如“七匹狼”男装的广告是“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粗重的男音透出一种稳健的风格,非常适合男装类产品的品牌表现;而“强生”婴儿产品的广告词“从第一次到每一次”细柔的女声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与温存,是非常适合母婴用品的语音音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不同音色的声音在实际言语交际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再比如,“文字”这一章的知识在现代汉语课程体系中是重在了解、鉴赏的内容。我们在讲“汉字的形体演变”的时候,如果只是向学生讲述“甲金篆隶草楷行”,哪一个时期产生了哪种字体,各种字体有哪些特点,课堂气氛往往会死板、沉闷。但如果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或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把以往静态的课堂教学形式动态化,把抽象的教材形象化,使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共同参与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选取适切有趣语例生动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现代汉语课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选取有趣的、贴近生活的语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语法时,我们常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而这“结构规则”到底是指什么呢?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我们可以选取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语音”、“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下象棋一样,如果光有棋盘、棋子,还是不能游戏,还需要有对弈双方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在这里,语言和词汇就像是象棋中的棋盘、棋子,而语法就相当于游戏规则。听到这里,学生都会对这部分的内容产生很直观的印象。

3注重与其它语言学科之间的联系

现代汉语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步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语言学类课程。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学科关系异常紧密。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绪论》中说:“在语言学各个部门中,汉语史首先要和现代汉语取得密切联系。因为汉语史主要是建立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的基础上的。”

例如,古今汉语都有名词作状语的情况。现代汉语能充当状语的名词,一般是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如:今天我休息。咱们北京见。但在古汉语里,除了表示时、地的名词可以作状语外,普通名词也经常直接作状语。如: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马中锡《中山狼传》)

通过古今汉语的对比,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历时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汉语的发展演变。

其次,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积淀,这就要求现代汉语教师在讲课中也应有意识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授“汉字起源”的学说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就是“结绳说”,认为汉字是在先民结绳记事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可以从这个知识点引发开去,向学生介绍“结”这个文化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知道,从原始社会至今,“结”一直作为一个文化意象深深存在于中国人心中。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合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拜、结盟、团结等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像“同心结”、“结发夫妻”等等,都是从“结”中引申出来的。

这样的引申不但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有助于学生相关知识的积累,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践教学探索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其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据着很大比重。但由于学时安排、教师精力以及学校硬件等条件的影响,许多学校都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

1结合讲授知识设置实践环节

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与本课程相关的活动,如语言规范化知识竞赛、社会用字用语调查、地方方言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绪论”部分方言知识的时候,由于大学班级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遍布于各个方言区,因此授课教师可以把实践环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书本及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分析自己的家乡话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把思考所得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词汇”一章“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校园流行新词的使用情况,阐述词汇的发展变化。通过分小组调查、提交调查报告的方式,得出学习结论。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把现代汉语课从单一、枯燥、抽象中解脱出来,把学生从被动听讲拉到主动参与中来,从而使现代汉语课更丰富、更鲜活、更具体,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听课状态,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2结合本科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综合考查。

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可以将讲授知识与指导论文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素材,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调查报告及小论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感兴趣的语言现象,考察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尝试用相关的语言理论进行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点拨,有针对性地布置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形成书面材料。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语言知识学习的深入,不断深化完善自己的论文,为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合本专业实习

一直以来,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实习都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一些内陆城市,留学生数量有限。如何解决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一直是本专业教师不断努力解决的难题。而像英、美等接收留学生较多的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为了促进留学生尽快融入当地社会,英、美等国会让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学生都“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和学习。笔者认为,若本学校有在读的外国留学生,可以将他们带入本科生的现代汉语课堂,让留学生与本土学生一同学习、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强互相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在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同时,更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紧密结合对外汉语专业特色,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开拓创新。教师在课堂上应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选取鲜活的语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改进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2]程伟民.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2).

[3]汪国胜.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1).

汉语 篇9

1.1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掌握

语言的声调是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概念。汉语的美感在于阴阳顿挫的语调, 很多时候, 语调可以表达出语言的一种情感, 所以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 语调的韵律也是一件值学生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 汉语的声调是比较难掌握的一个环节, 出现这种错误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汉语普通话中7个辅音是韩国语言中不存在的, 当一些需要辅音发出时, 韩国学生往往不能发出标准的音阶。所以, 要锻炼韩国学生的气流摩擦发音, 强制训练以后, 发出韩国语言中没有的辅音音阶。

韩语的元音和汉语的元音发音方法不同, 针对这种情况, 建议韩国留学生除了要模仿正确的发音口以外, 还可以指定一个朗读的计划, 通过朗读掌握发出汉语声调的技巧, 并且不断的复习,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1.2 学习对外汉语的过程中, 在对韩汉语中注重文化的渗透和词汇的运用

随着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的发展,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的过程中, 要意识到文化对于学习汉语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学习一门国家的语言, 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 这样才可以真正感受到汉语的沉淀过程。同时要注意在对韩国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的介绍时应避开容易引起不快的地方, 尤其是涉及传统节日和古代战争方面要格外注意, 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

汉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词汇的运用。由于中韩语言文化中存在语法的差异, 因此, 在语句中对于词汇的正确导入, 是韩国留学生比较大的一个挑战。因此, 韩国留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文化语汇置换问题, 需要沟通不同的社会、历史和道德意识, 需要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掌握了词汇的正确导入, 可以让韩国留学生更好的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1.3 掌握成语提高汉语学习能力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 大部分韩国留学生不太善于运用成语进行交流, 这是对文化知识欠缺的一种表现。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所以, 学习成语对于留学生而言, 是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 由于对文化知识不了解, 留学生容易将成语中所认识的词的意思误解为整个成语意义, 以偏概全。所以, 在成语的学习中最好将成语融入情境之中, 以成语故事的形式来教授, 这样既融入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同时又使课堂生动, 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牢记成语的意思。

2 对外汉语学习的前景展望

2.1 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

众所周知, 留学生在汉语水平达到了一定阶段之后, 兴奋点会转向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容。所以, 对外汉语的发展方向将会注重于对外教师的文化素质培养, 在文化课上也会增加中国传统艺术和礼仪的更多内容, 如剪纸、书法古代的婚礼, 冠礼等, 让留学生全方面的了解中国的文化。

2.2 对外汉语的学习研究将推陈出新

传统的对外汉语学习更多的是注重学的部分, 新的对外汉语学习理念是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学习对外汉语的整体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习目的。由于更多学习者的加入, 提高了对外汉语的学习地位, 因此, 将会有越来越多关于留学生学习对外汉语的研究新作面世, 这将给学习对外汉语的学习者们一次新的思想注入, 同时也可以满足对外汉语学习者们更多的需求。

2.3 科技化的普及将提高对外汉语学习的新景象

网络化的普及, 让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重视科技化的教学方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视、听材料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仅仅是利用电视机、收录机的效能开展教学。近年来, 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迅速发展, 也仅限于以常见情景;常用句型为线索, 配以常用语词和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 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类设备为语言教学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 如综合性、直观性、可选择性等, 开辟教学的新路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新的希望。比如一些手写输入技术, 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都将为对外汉语学习开辟新的教学途径。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的教学教材, 在教材中, 将会融入这些先进的技术促进科学研究, 为汉语学习者和对外汉语教师带来更多的便利。

综上所述, 对于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的现状, 应该注重语言的声调以及语法的良好运用, 多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是提高汉语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对外汉语的发展前景, 要以提高对外汉语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为学习目的, 共同为对外汉语的发展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汉语 篇10

一、汉外词汇对比

比如探讨汉外词汇的民族性差异时, 称谓词的用法就有很大差别。汉语词汇中关于亲属称谓十分丰富, 如哥哥的妻子称“嫂”, 弟弟的妻称“婶”, 英语中一个“sister”就代替了。汉语中“伯伯、叔叔、舅舅”等, 英语中就用一个词“uncle”表示, 而“aunt”则代替所有的第二代女性长辈, 而不分所谓的“婶娘、姨、姑”等。在进行汉语教学时, 就应列出一个详细的亲属关系框架图进行具体说明。

汉语词汇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汉语词汇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 单独使用时就是词, 不单独使用时就是构词成分。如:“学”和“习”既是两个语素, 又是两个词, 二者合起来又是一个词。②汉语中有一大批外来词, 如“咖啡”、“沙发”、“阿斯匹灵”。我们把外来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借词, 如“咖啡”;另一类是译词, 如“科学”、“电话”等。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外来词, 但一般总是借词占大多数, 而汉语的外来词则是译词占大多数。③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趋势:单音节词常常扩充为双音节, 多音节词语往往被压缩成双音节, 如:月—月亮, 窗—窗户, 高级中学—高中, 对外贸易—外贸等。④汉语中有大量四字成语, 如“前车之鉴”、“未雨绸缪”等, 都有其典故和出处, 用法和搭配固定, 是不能随便拆开使用的。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 不能简单直观的去教学生词汇, 而应该让学生首先了解汉语词汇的构词规则和特点, 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汉外语法对比

汉语语法缺乏形态变化, 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 所以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分析型语言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1) 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英语的形态变化丰富, 形态变化是印欧语言中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 它有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 如:英语形容词 (adj.) 加上ly后缀变为副词 (adv.) quick+ly→quickly, clever+ly→cleverly除此以外, 通过不同的形态变化还可以表达时态、数、人称、格等语法意义。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所以无法用构形形态来展现句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故语序和虚词就显得尤为重要。语序排列的不同和虚词使用的不同是表达不同语法关系和意义的主要手段。如“着”的用法, 根据形势和意义的不同, “着”有不同的含义。“看着”表正在进行的意义, “着”是时态助词;“墙上挂着一幅画”表一种状态, “着”是状态助词。

汉语的语序较固定, 而词序相对灵活。如:“前门”和“门前”, “上边”和“边上”, 又如“经济计划”不同于“计划经济”, “方便群众”不同于“群众方便”。

(2) 汉语中大多数实词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

这其实就是说汉语中词的多功能性, 即汉语语法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 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英语里什么词类作什么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是很明确的, 如:名词——主语、宾语, 动词——谓语, 形容词——定语、表语, 副词——状语。而在汉语里, 某一类词常可以充当几种句子成分, 如:a、他们正在工作。 (谓语中心语) b、工作是一种乐趣。 (主语) c、路旁有很多工作的人。 (定语)

另一方面, 一种句子成分在汉语里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 如:a、天气暖和了。 (名词做主语) b、追求进步是一件好事儿。 (动词性短语做主语) c、漂亮不是一种罪过。 (形容词做主语) 这些特点往往会让外国学生在学习时感觉非常困难, 在教学时必须大量的举例和模仿, 让学生慢慢领会。

(3) 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具有一致性

在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的构成中, 无论是语素组成词, 词组成短语, 或者词、短语组成句子, 基本的构造方式都是相同的, 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等五种方式。如:词“改革”, 短语“治理整顿”, 句子“改革开放了。”都是联合结构的构造方式。

汉语语法中这种特点, 即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使我们能较容易地掌握各级语法单位的结构类型, 也能够让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时觉得有规律可循。

(4) 汉语有比较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汉语里的量词数量大, 它们分别是名量词和动量词, 这也是汉语相对于英语的特点。名量词分为①度量衡;②集合量词, 如:一棵、一束、一把;③习用量词, 这是汉语仅有的, 如几头牛、几匹马、一线希望、一汪秋水等, 这些一定要让外国学生熟悉。

语气词丰富也是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汉语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有各自的语气词。同样的语气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也不同, 如:你是小王吧? (表猜测) 你是小王吧! (表肯定)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 要反复进行演示和举例, 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区别和含义。

三、语言教学要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语音、词汇和语法不是汉语教学的全部, 语言、文化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汉语词汇和语法的特点和中国文化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将词汇语法的讲解和中国文化的介绍相融合, 必须打破外国学生对其母语的定势思维, 只有接受了中国的文化, 才能真正去理解中国的语言。

参考文献

[1]《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全球的汉语桥和日本的汉语潮 篇11

中外互惠的“酵母”

继去年在北京召开首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之后,5月10日~11日,在日本京都这座拥有多处世界遗产的名城又举行了首届世界孔子学院论坛,24个国家和地区的75所院校(其中有51家孔子学院)参加了此次论坛。

主办此次论坛的为立命馆孔子学院,被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评价为全球最佳单位之一的该院,不仅派生出了九州的立命馆亚太大学孔子学院,还把学堂推向东京和大阪,开设了品种、特色多样的科目,其中“克服弱点讲座”、“汉语水平应考讲座”和“文化讲座”尤受欢迎。此外还举办专题研讨会、系列讲座(如“中国经济与法律”)等,拓展了服务范围和合作伙伴。笔者作为该院副院长参与了论坛的筹备,主持了交流经验的全体会议,在此做一剪影。

论坛上各国同行披露的实践活动表明,发挥各自优势的因地制宜办学,造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优势。特别是在培养商务人员等高精尖项目,以及展览、演出、夏令营等形式的文化体验交流中,不乏使与会者受启发的事例。

孔子学院的迅猛发展也让人喜忧参半,以致近来出现“软着陆”的呼吁。孔子学院是借鉴德国歌德学院之路而设立的,歌德学院花了半个世纪才设立120余所海外分支机构的创品牌功夫值得借鉴,孔子学院也不妨稳扎稳走,以免走向大轰大嗡、泡沫破灭。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本届论坛就宣布∶总部今后方针为“稳步发展,保证质量”。

近来有媒体指出,有人把孔子学院当摇钱树或政绩项目。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歌德遗言“让更多的光进来”,和于丹教授在本次论坛传道的《论语》中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启示我们应放手广结人缘、善用业缘以促进语缘。论坛代表对汉语的感情和运用力普遍很高,一些“老外”取了中国名字(如澳大利亚的Groot先生和南非的Corkin女士分别自称“顾佐罗”、“晶晶”)。

我院正、副院长都是中国公民,参会的海外院校中近半数派来了华人。“海外兵团”在“走出去”的国际形象工程中发挥着骨干作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将3000万华侨视为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而在近百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教汉语的无数(仅日本就好几千人)母语使用者,就成为以柔力催化中外互惠的“酵母”。

语言不通如隔雾观花

受语言障碍制约的交往如隔雾观花,而掌握了共同语言就能入室登堂。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和田中角荣互赠格言“言必信,行必果”和“信为万事之本”。“言”字符合孔子语“言不顺,则事不成”,“信”字的“人+言”和《论语》结尾的“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也有深意。莅临本次论坛的中国驻日大使王毅,就以能言、善解而为“知日”典范。

安倍晋三2004年作为自民党干事长访美,因下届首相非他莫属而备受关注,但首次讲演居然由当地志愿者传译,闹出错漏百出的国际笑话。保守派论客古森义久在其2000年出版的《亡国的日本大使馆》中,抨击日本委任驻外大使多论资排辈而不管对口与否,以致十多年来有三届驻美大使因语言不过关、知识不充分而打不开局面。而值得玩味的是他还把矛头指向几位“媚中”大使,及在中国接受语言培训而“移情亲华”的历代众多外交官。然而日本政府的对华工作又不得不靠这批人,因为外交离开语言就寸步难行。

1992年日本天皇访华时有一段表述文化亲缘的话,日文原义为∶少年时代读过为儿童编写的《三国演义》,其中出现的白帝城,李白曾加以吟咏,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开头的这首诗,自己也是在少年时代习得。日方译文中错为“三国志……书中引用李白的……”,暴露出了译者和校阅专家在文法和表现上的不到位(包括疏忽书名号),也不知《三国志》是史书而非天皇所指的那本通俗演义,而《三国演义》中根本无此诗。事后汉学泰斗竹内实指错时建议,应删去“书中引用”以免谬传。

美国理财大师吉姆·罗杰斯在日本泡沫经济滑坡时就看好中国,劝告国人把学汉语当作适应新世纪的有力投资,并身体力行地雇中国保姆教女儿自幼学汉语。以往美国家长教育孩子吃饭别剩,说要想到发展中国家儿童还吃不饱;如今督促子女努力学习,则搬出当心让中国人抢了饭碗为由。

孔子学院率先在韩国登陆和在华留学生中韩国人跃居第一的事实,刺激了日本靠向汉语桥。韩剧《冬季恋歌》在日本掀起了追捧裴勇俊的狂潮,而和“韩流”并行的“汉风”则更多地集中于关系切身利益的汉语潮。2005年松下电器公司在中国录用的新职工超过本国的同期人数,日本最大的综合贸易商社——三菱商事也随形势变化,规定新人一律先接受汉语培训。汉语人才的供不应求,使教、学双方尝到了甜头。全球孔子学院日新月异的繁殖超出推广者的想像,根源就在于中国的超前超常发展,打造了可惊可喜的“卖方市场”。

笔者以亲身体验感慨桃李满天下:学生中不少人在制造、服务等行业成为中日交往骨干,也有研究热门的中国而在短期内当上副教授者。通过自费或大学派遣、拿中国政府奖学金去留学者出路最佳,到香港、广州留学各一年的一男生,痴迷地每天啃记几个小时辞典,最后如愿以偿进了美国金融咨询公司;另有男生在北大(留学后又预定入北京语言大学)攻读同声传译硕士课程,或有望赶上北大造就的精英样板——日本汉语教育学会会长古川裕教授。

日本学汉语者愿望和水平的提高,近来是一派超乎期待的强势。立命馆学园的三万多在校生中学汉语者逾万,笔者供职的国际关系系里,选汉语为第二外语的学生中约三成完成必修后,在“副专攻”课目群进行大量多能深造;时常有选学法、德语的同学临就业时发现汉语吃香,而不计学分插班听讲;一女生执意要去上海工作、结婚、定居,猛学汉语之余还四处讨教如何能抓住中国男人的心。笔者带队到上海短期培训的学生受高速发展的震撼,甚至有一个不慎在黑店被狠敲竹杠的男生回国后不久又去中国长期留学。这些都说明人们把学汉语提到了人生设计的高度。

“零存整取”式的

精神、物质财富

孔子学院作为非学历型的民间大学校,提供可回炉再铸、长期打造的机会。而语言教育投资的回报更有无形或间接之功,其影响极为长久。笔者在课上详介《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名研究生着迷到把全部台词倒背如流,而且为显示会话能力还特地带母亲去了趟九寨沟,现在她在企业法律部门兼任涉华事务。大凡学到中上程度的日本人,不乏这类和汉语“结婚”并常“探亲”(访华)者。其不为厌华论调左右的友好态度,会反映在工作中并影响周围,对中国也可以说是一笔可观的“零存整取”式的精神、物质财富。国内有议论说资助孔子学院不如先解决国内教育普及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孔子学院在加深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好感方面有一种外转内润的曲线波及作用。

国家汉办2002年起每年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去年组织了“汉语桥——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置重点于青少年的这两着棋很适用于日本,因为日本学汉语者在高中不过是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一,而在超过八成的大学中设的汉语课多半浅尝辙止。而立命馆附小学生们和温总理一起背唐诗的感人场面,提示了从娃娃抓起、由文化入手的捷径。不少大学生选修汉语的契机就是被优美的音韵打动,对中国的兴趣也往往源于高中教的中国历史、古典文学等。

汉语 篇12

现有古代汉语教学存在空缺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同时也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所以很多高校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的教学模式直接照搬过来, 运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于是两个专业的古代汉语课选用同样的教材,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完全一致。这种做法看似没有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相关知识。但深入探究起来就会发现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空缺,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 掌握古代汉语的相关理论知识仅是第一步, 还有第二步, 即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用于指导其对外汉语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 目前古代汉语的教学是不完整的, 现有教学模式仅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教学任务, 第二阶段的教学任务是空白的。长此以往, 不但不利于古代汉语学科的发展, 还不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古代汉语教学模式现有空缺产生的原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教学模式存在空缺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产生、发展的历程是有一定关系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本科) 的前身是对外汉语专业, 它是教育部在全国设立的培养对外汉语事业专门人才的本科专业。1981年, 对外汉语专业率先在全国招收了第一届本科学生。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文化和外语知识、技能, 并掌握一定语言教学理论、技能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及从事外事工作和其他工作的专门人才。2013年教育部将各大高校原有本科“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三个专业统一整合称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本科)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相关知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 无论从专业建设还是从学科发展等方面都很不成熟, 目前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一般都是以原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或外语专业为依托, 借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或英语专业的原有师资, 增设其他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绝大多数语言、文学类课程都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致, 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纲要等, 由于课程名称相同, 所以很多院校直接把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语言、文学类课程授课模式直接照搬照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仅是古代汉语课, 其他各类语言类课程也一样, 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没有作区分。

古代汉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任何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都是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 从这个角度上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绝不应完全一致。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以及文化、宣传方面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注重汉英 (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 则以下有关用语作相应调整) 双语教学, 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 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 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在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基础上侧重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 可以说它的要求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要求更高。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绝不能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完全相同, 应立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身的特点,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 到教学内容的安排, 再到教学方法的实施, 最后到教学评价体系的考核都应作出相应调整和更新。

1.教学目标

虽然国内各大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本科) 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完全相同, 但主要的培养方向是一致的, 即培养具有熟练的, 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应不仅具备相应的汉语言文化知识, 还需具备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汉语教学的能力。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应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还应在此基础上有更深层的教学目标, 即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能力。

2.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把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话, 那么教学内容的讲授上就要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所区别。其教学内容应包含两方面:一是古代汉语本体知识的传授;二是语言分析和语言教学能力。从目前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现状看, 本体知识的传授已基本完成, 而第二方面的教学内容则属于空缺状态, 所以对语言分析和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 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急需完成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汉语结构规则和使用规则, 并能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

3.教学方法

以往的古代汉语课侧重理论教学, 实践内容很少, 要想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就应该在教学时增加实践内容,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讲解后, 把讲台交给学生,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语言现象, 解答语言问题, 指导教学实践。

(1) 充分运用网络电子古籍查询系统

古代汉语是文言语言, 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古代文献典籍, 其课程的可操作性、实践性一直是令古代汉语教师头疼的问题。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 充分利用各大网站的电子资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比如, 网络上已出现《广韵》电子查询系统, 那么在讲授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时, 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查阅《广韵》。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查阅古籍, 了解古书注解方面的知识, 还能让学生将音韵学理论应用于实践。

(2) 在“读”、“背”、“译”的基础上增加“听”、“写”

以往古代汉语常见的教学流程就是先读, 读完翻译, 翻译完再背诵。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会觉得很枯燥, 并且也没有体现出应用性, 但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听”、“写”环节, 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听”, 不是听教师读, 而是在课堂上将与教学相关的戏曲内容穿插进来, 如京戏《卧龙吊孝》中诸葛亮唱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公既死亮虽生无弓之箭”。这个句子中“既”的用法就是古代汉语第一册书中时间副词一节讲的“已经”的含义。通过对戏曲内容的穿插, 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能对所学理论知识点进行巩固, 还能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而这正是汉语国际教学专业文化教学的目标, 这样, 就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写”指的是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文言文章, 比如文言自传等。这样“读”“译”“背”“听”“写”就融为一体, 多感官刺激, 多方位练习。

(3) 在“共时”的基础上, 侧重“历时”

目前的古代汉语教学在时空维度上呈现单一化、平面化的特点, 必须打破这一局面,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语言教学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在“共时”平面的基础上, 侧重对“历时”平面的考查, 注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 三者之间的继承性。这样就解决了古代汉语和当下社会脱节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古代汉语的实用性, 并在此基础上解决自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并在实践中用所学理论指导对外汉语的教学。

(4)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要想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必须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 这可以通过建立实践基地的方式解决。当然如果实践基地是教学基地就最好不过了, 不过即使学生无法教学, 那也可以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建立其他实践基地。比如,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里面存有很多古代器皿, 器皿上有很多的古文字, 讲完“六书”理论后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这些汉字。此外, 还可以让学生当一天的博物馆讲解员, 讲解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认知古汉字, 还能增加传统文化知识, 更锻炼了其口头表达能力。

4.教学评价多样化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变化的同时, 以往以闭卷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就存在明显的缺陷和弊端, 闭卷考试只能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 却无法反映应用的能力和教学的能力, 更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所以教学评价应以多样化为原则, 让学生提交一份调查报告、给留学生讲一节课等都可以。

古代汉语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 作为一门传统的课程, 如何与时俱进, 适应当今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更应有自己的特色, 为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黄亮.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问题及对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教育科学) , 2011, (6) .

[2]张道升.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古代汉语课程建设[J].焦作大学学报, 2013, (3) .

上一篇:绩效考核推动下一篇:类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