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共12篇)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1
初中语文中要求的综合性学习是指教师主动把各方面的知识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 因此, 本文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简单介绍。
1. 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老师不重视语文教学, 导致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很重要的学科, 而且这也是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一门课程。我们每天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就会用到语文, 所以它与我们的生活、交流联系很紧密。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一些老师对语文教学放松了要求, 没有充分看重语文综合性学习, 如只是简单认为语文就是读读书写写字理解文章的意思这么简单, 不重视语文教学。因此, 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就无法有效实施, 无法做到真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2) 老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中学生已经具备很强的自制力, 对自己也有很好的约束力。在我国中学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总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 把所有的知识都教授给学生, 不给学生自己感悟和理解的机会, 使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这样的教学方式使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趣, 他们上课不听课, 老师讲的方法他们也学不会。这种状况的存在导致了无法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更不用说学生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实现了。
(3) 课堂没有目标可循, 老师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没有把综合性学习的思维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中非常重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对教学目标没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 认为上课只要把该讲的内容讲完就可以了, 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就是完成任务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非常不对的, 老师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 应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4) 老师自身存在问题, 没有做好课堂设计, 教学内容也不充实。很多初中教师自身的综合性素养不高, 不能够在课堂上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去。
2. 解决当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 教师需要重视语文口语交际训练, 拓展思维, 加强综合性学习。语文是学习语言运用的课程, 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初中教育阶段, 应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语言交流能力, 对从古至今及国内国外的优秀文化加以吸收, 提高自身的素养。语文具有工具性, 我们学语文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去理解人, 理解事, 好好说话, 这是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科, 从古至今有数不清的名人雅士留下了丰富的作品, 当学生去读这些作品的时候, 他们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现今科学技术及文化空前发展, 拓宽思维空间, 在接触社会和增长见识的过程中实现综合性学习, 这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2) 减少习作训练的束缚, 丰富教学内容, 增加学科之间的融合, 实现综合性学习。当今, 家长都望子成龙, 社会对学校的施压, 最终还是对学生施加压力, 具体表现就是加强习作训练, 这无疑对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产生了很大的抑制, 让学生没有时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这样一个标准, 即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能够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结构, 把科学的理解能力融入语文学习当中。
(3) 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以课本为主的教学方式, 逐渐打破课本对教学的束缚。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综合性地设计初中语文知识和教材, 吸收各个介质中存在的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的知识, 利用报纸、期刊杂志、网络等媒介中存在的科学的初中语文内容, 丰富教材, 打破束缚。
参考文献
[1]郭仕玖.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研究[J].科学导报, 2013, (6) .
[2]许敏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外语文 (教研版) , 2014, (5) .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2
综合分析能力是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中必须要考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在各个要素中占的分值比例高、难度比较大。往往综合分析能力单项得分决定胜败,可谓是得“综合分析”者得“面试”。
如何在短期内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呢?如何将个人的综合素质在面试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呢?这需要对综合分析能力考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
一般来说综合分析能力题包含内容较为广泛,其中涉及到人际关系意识与技巧的考查、对职业的定位,和对时政热点的分析等等。下面是面试中出题频率比较高的几种题目类型:
(1)理解型。比如,“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和谐社会?”、“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认识”等。这类问题与国家大政方针有关,要考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熟知并能结合报考职位流利地表达。
(2)消极型。比如,“如何看待跑官现象?”这类问题考生要站在政府的立场上,采取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回答,切忌出现偏激、诽谤政府的言辞。客观指出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期待下一步完善。
(3)新生事物型。比如,“房地产价格偏高,青年买房贷款,债务沉重,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此类问题要根据时代对新生事物的主流定位,对新事物进行全面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4)名言警句型。这类问题首先要正确诠释名言警句的含义,然后说明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再联系职位情况,说明对公务员工作的指导意义。
(5)漫画型。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漫画,然后准确定位漫画的主题,分析漫画所折射蕴含的哲理和寓意,给出合情合理的诠释,最后,站在政府角度给出可行性的政策和建议。
总之,回答综合分析型题目要注意力求言简意赅,同时主要站在政府的角度考虑问题,少用“百姓思维”和“百姓语言”。
2.如何快速提高面试语言表达能力?
快速提高语言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说话时不应用俗语。
2、要做到尽量多用数字。数字是最好的证据也会更加可信。
3、多看电视、报纸评论文章。它们是最感性的语言来源,注意看时政要闻和深度访谈性节目,可以更多地了解国家大事,更好地学习别人的交谈技巧。
4、训练目标感。说话要有的放矢,避免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
5、学一些新语言。尤其是与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的以及与公务员有关的词汇。
6、多说有力量的话。有力量的话就是指说话时能够直截了当,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尽量说“我认为……”才够力量。
7、多与陌生人交谈。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你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8、生活中见到任何事物都进行情景描述(有话可讲),并梳理出最终要表明什么中心思想。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问题;策略;答疑;探究性
一、目前语文综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模糊
老师在对综合性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认为这只是一种口号,很难付诸实践当中。通过相互之间的谈话和沟通发现,不少老师对这一改革理念的评价并不高。认为语文就应该做好“本职”,促进学生理解文章,记忆字词,背诵诗词,学习习作。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其他方面,有违语文教学初衷。其他方面就应该是其他老师的事情,至于综合性,学生自会在各科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
融合。
2.教师缺乏综合性知识
语文的综合性是表现在跨学科上,但是就目前的教师资源来讲,往往存在“术业有专攻”的现象,这是必然的,也是在教育上难以避免的。这样一来使得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很难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便无法凸显其综合性。语文老师在语文方面有很强的指导性,但是对于其他方面,却往往予以忽略。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开放学生的视野,了解到综合性学习的真谛。比如,《化石吟》的教学,就是一个语文和化学的结合,语文老师缺乏化学知识,就会造成对其吟诵对象的不了解,不懂得其生成原理,这是不利于文章的学习和知识的综合性应用的。
3.容易忽视学习实践环节
学习实践是对知识的检验,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激发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式。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的确很难。需要老师组织设计实践过程,又要管理学生的实践安全和纪律,还要不断调整实践方案,归总实践结果,升华实践意义。这些困难就造成了实践环节的缺失,也造成了综合性学习的障碍。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解决策略
1.培训语文老师,合作性教学课程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综合性教学更加提高了对老师学习的要求。学校可以组织讲座,对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应用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的支持,能够帮助老师从理论方面获得灵感,在实践案例中找到可以模仿的对象。另外,综合性教学要求老师不断学习新的各科知识。这个问题可以在听任课老师的课中得到解决,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听其他科目老师的课,从中找到语文的切入点。然后和任课老师讨论此切入点的正确性和意义,给学生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综合性教学。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还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让语文教学质量更好。比如,学习《看云图,识天气》时,这是和地理知识相关的,在地理上也有所涉及。不如教师将文章的原理工作教给地理教师,一起去听地理教师关于这个方面的讲解。然后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讲解文章,这样教师也充当了学生的角色,在合作教学中突出语文的综合性意义。
2.提升自身素质,丰富语文内涵
一直以来,老师都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对语文综合性的要求不是对语文本身的忽视,反而是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这便是老师对自己学科要进一步研修,提高自己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语文老师要大量阅读国内外文学著作、诗歌、新兴的小说等等。从而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对语文文化的吸收能力。从教学层面来讲,语文老师还要经常性地参考特技教师著作的书籍、杂谈和观点,以及他的博客等等,以此寻找最新的教育观点。
3.提倡室外语文教学,突出实践意义
语文是活的,是应用于生活当中,体现于社会实践的。教室内的基础教学只能让学生懂得语文的皮毛,或者是将语文作为一种知识学习,而非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室外的实践,这也是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所在。老师首先要做好研究工作,准备好实践需要的知识,对实践内容、实践地点以及实践方式做好调查研究,并做好第二套方案的准备。语文老师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在学校以外的地区,比如博物馆、历史遗迹、旅行社等等,组织语文的实践应用。通过调查和研究,让学生发现语文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比如,可以调查“近年来城市的旅游方向”,从历史文化、地理特点、数学概率及语文的语言组织等方面来完成任务。这是多学科的综合,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成就感。在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不要仅仅让学生去想象“盲孩子”的孤独和无助,而要让他们在室外真切地去体会,组织孩子们蒙上眼睛,尝试从一个地点去往另一个地点。或者是蒙上眼睛一个小时,让他们去“听”这个世界。突然的黑暗即使短暂,也能够让学生了解那种感觉,在孤独中和自己的影子交流,这不正是文章的精髓所在吗?
总之,语文綜合性的教学需要老师强而有力的指导性和执行力,改变依赖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开阔教学视野,拓宽教学渠道,让语文更有价值,让语文学习更有预见性,更有实践性。
参考文献:
鄢晓霞.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上,下旬,2015(22).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4
问题:如图1,在坐标系xoy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 90°,A(1,0),B(0,2),抛物线y=1/2x2+bx-2的图像过C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平移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所在直线l,当l移动到何处时, 恰好将△ABC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3)点P是抛物线 上一动点 , 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ACB为平行四 边形 ?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类问题,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精心设置了一连串的针对性问题:
问题一:1.观察解析式y=1/2x2+bx-2,未知系数有%% %%个为% %%%;
2.观察图像 ,要求解析式应该先求什么 ? 如何求 ?
问题二:1.观察教师演示明确问题.(这里笔者借助超级画板演示直线l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实现问题定位,即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
(1)图2中,若E(1,6),F(1,1),C(4,2),EF=_,S△CFE=_.
(2) 图2中,若E (1,6m+2),F(1,m+1),C (4,2),EF =_,若S△CFE=6,则m=_.
(3)图3中,直线l垂直于x轴于点D,分别与直线y=1/3x+2和y=1/2x1/2交于点E, F.若D(2,0),则E( _, _ ),F( _, _ ),若D(m,0)则E( _, _),F(_, _),EF=_.
问题三:1.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基本解题思想是什么? (假设存在,画出平行四边形,构建全等三角形,求出点P的坐标.)
2.点(2,3)向右平移2个单位 , 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_ , _ ),
3.图4所示 ,将线段AB平移 ,点A平移至点C,则点B对应点坐标为( _, _),平面内与点A,B,C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点有_个 ,它们分别是_.
效果分析:对于问题一,简单概括,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对于问题二,似乎是给学生答案, 但实质是交给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 一道综合题原本就是由多个基础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够巧妙地把问题分解开,并以一连串有效问题搭建起解决关键问题的阶梯,是问题得以解决的成功所在.这同时打破了教师的讲与学生被动听的惯例,使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亲身经历突破各个环节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经历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一些简洁高效的手段.比如问题三中的2问与3问, 指引学生借助平移直接找到构成平行四边形PACB的点P,然后只要检验点P是否在抛物线上就可以了,这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而且把问题(3)“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ACB为平行四边形?”改为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P、A、C、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种方法就更有效了.
以上过程笔者在课堂上展现了两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果我们多花费些精力,把那些复杂问题以这样的形式展现,或许开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一种方法如果适应学生,那就是好方法,再加以加工、加以完善,定会绽放出别样的花朵.
摘要:初三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有时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把问题呈现给学生,以有效性问题代替教师的讲,于无声中搭建起解决综合问题的阶梯.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5
——农村垃圾综合治理调查与探索
中共上犹县委书记何福洲
乡村的垃圾问题是一个命题深远,也是反映生产水平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兼融性的问题。新农村建设理应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把农村垃圾综合治理作为建设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生共融和谐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呈现出两个重要变化:一是量变,据不完全统计,农村人均垃圾产生量已增加到0.4吨/年,并有逐年增长趋势;二是质变,现在的农村生活垃圾已不再是草秸、草灰等有机垃圾,“白色垃圾”、塑料制品等有害垃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成份不可降解,而且析出物具有毒性和广泛污染性。对农村环境产生了四大严重影响:一是对土壤造成污染。垃圾占用和损伤地表,有害成分向土壤渗透,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改变,直接破坏地表植被、危害农作物生长。二是对大气造成污染。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堆放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分子。三是对水体造成污染。垃圾生化降解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
1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垃圾重金属溶解出来的渗沥液,含有高浓度悬浮固态物和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直接排入河流、坑塘,或是经雨水冲刷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水体、地下水或浅蓄水层,将导致严重的水源污染,而且很难得到治理。四是对人体产生危害。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大量滋生蚊、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也是传染病源之一。
长期以来农村垃圾综合治理问题都没有得到切实有效解决。各级基层组织通常采取集中整治、组织干部搞大扫除的方法,往往是“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整治前”,很多新农村建设点,完成建设不到一个月,重返脏乱差,特别是一些村庄的溪河、坑塘、路旁空地成为露天垃圾场。究其原因,一是农民传统习惯使然;二是农民缺乏组织性,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措施;三是缺少必要的工作保障,整治成果无法巩固;四是垃圾难以集中处理。要解决这些问题,光动员号召不够,靠强压不行,只有靠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四级联动,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卫生和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二、明确农村垃圾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运作模式、技术路径和操作流程
农村垃圾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总体按照县、乡、村、户四
级联动,分级负责的要求,以建立农村垃圾整治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为重点,建立“六个一、三完善、三实现、五推动”工作机制,即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有一支适应工作要求的保洁队伍,有一套严格的督查和奖惩措施,有一套必备的环境卫生管理的基础设施,有一套提高群众文明素质的教育办法,有一个稳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完善配套保障,完善垃圾处理作业链,完善标准化工作规范,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效益化,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农村垃圾综合治理的运作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一是农户自行处理模式。对个别确实无法集中处理的偏远自然村,以及农户居住分散的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二是村集中处理模式。对边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的村,以村小组为单位,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三是乡镇集中处理模式。对人居较集中又距离县城较远的乡镇,采用“村收集、乡(镇)处理”的模式,集中到乡镇垃圾填埋场进行统一处理。四是县集中处理模式。对县城近郊及交通便利的周边乡镇,统筹规划和建立以户为单元、村为基础、乡(镇)为枢纽、县为中心的农村生活垃圾四级联运处理系统,即“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县
处臵”模式,这也是我县推行的主要治理模式。
农村垃圾综合治理的技术路径。主要有四种:一是填埋法。对有机垃圾和可降解垃圾采取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既可以处理混合垃圾,也可以消纳其他处理工艺的剩料和不能回收利用的废物。主要优点是经济有效,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渗沥水、有害物质对水体、土壤、大气造成污染。二是焚烧法。焚烧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该法最大的问题是建厂投资高、操作运行费用较高、设备比较复杂。三是堆肥法。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热,同时生成腐殖质。堆肥法优点是操作方便、成本低,缺点是对大气、土壤、水体有一定污染。四是蠕虫法。利用养殖蚯蚓处理垃圾,由于蚯蚓的食量大,消化力强,垃圾的处理率高。试验表明,每条蚯蚓可吞食的垃圾量为体重的218倍,100万条蚯蚓每个月处理垃圾为24—36吨,蚯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优点为无污染,投资少、见效快。上述方法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6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与策略
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方面的难点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难点主要是投入欠账的部分比较大,而且没有建立完整有效的标准。鉴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一般都不足,很多农村的干部对于环境认识不足,很多村的进村路口或者村内的街道上硬化缺乏,一些村的亮化工程非常差劲,甚至连基本的娱乐设施也没有,村民们乱扔垃圾,一些空闲的、破败的建筑长年没有人管。很多村子连最基本的公路硬化都没有,更不用去谈其他的基础设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但凡是环境比较恶劣的村子一般都是组织建设很差或者集体收入也很少的村子,如果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这些村子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环境治理,肯定很难实现。
1.2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在进行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包括村领导在内的人认识不到位是治理过程中的关键性的问题。很多村干部认为环境治理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不值得劳师动众,还有很多的干部认为农村的环境就应该是那样,农民的生活习惯没有必要改变;当然还有一部分村干部有畏难的情绪,认为环境治理工作很难做好,所以迟迟不做。很多村干部在环境治理过程中都存在有很浓烈的应付差事的思想,如果有上级领导来查看,就安排一下,如果没有领导来,就不会安排。
除过村干部的思想,当然农民自身的思想也有问题,我们在考察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有的村子的街道打扫得非常整齐,但是乱扔垃圾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很多已经取得成效的工作又不得已出现了倒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依然是两个方面:①农民缺少应有的环保意识;②长期的生活习惯是大部分的农民的生活方式都不太健康,譬如说随便丢弃垃圾,污水随便排放,这些习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很难得到扭转。
1.3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依然是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在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无论是清扫垃圾和杂物,或者清除危房,甚至是对村中的道路进行绿化和美化,这些都是需要大额的资金做支持的。但是在农村来讲,很少的集体收入根本无法维持这样的花销, 有的村子连一些基本的开支都需要上级单位转移支付,更不会有经费来解决环境治理问题了。所以说,治理经费的不足是当下农村开展综合整治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因素。
2.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策略
2.1改变村民的思想
在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有效的形式,来动员他们积极的参与。由于农民的知识层次较低,采用文字较多的宣传单也显然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建议在开展宣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有线广播、大幅标语以及文艺表演的形式,全方位的做好易于被理解和接受的宣传工作,让清洁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致力于改善农村村民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积极的投身到清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有益活动中来。
2.2努力做好村干部的思想工作
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干部的思想也没有扭转过来,所以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改变干部的思想,使他们深切的感受到做好环境综合治理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必须要积极的施加给他们的一定的压力,才有助于活动的开展。具体来讲,在工作过程中,要按照镇分片、片管村、村划区管理机制,将工作任务分配给镇级的领导,作为一般的干部需要包村,村干部就需要包区,责任与任务要一级一级的分配下去,一层层的抓好落实的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三个结合。①要奖惩结合,就是要在监督和核实的基础上,将各个村镇的的环境保护工作通报给全镇,对于一些工作认真的村,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对于一些工作态度不够积极的村镇,就需要给予适当的惩罚;②不要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独立起来,最可能是要将其和文明村和文明村联系起来,最好能够和村干部的浮动工资挂钩,如果环境工作做不好,就要在工资绩效上给与他们适当的惩罚;③还需要和文明户和优秀党员挂钩。通过强制性的要求,来强化他们的思想意识,使他们提高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2.3通过多个渠道筹集资金
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资金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的瓶颈。为了弥补资金的瓶颈问题,笔者建议县政府必须要对环境整治工作做出规划,按照农村的具体人口来做出统一的补贴,购置统一的保洁设施,按照相关的比例发放到各个村落,并相应的配备专业的保洁人员。对于一些环境整治的先进村进行奖励。有的村能够拿出一定的资金, 并且制定了统一的废旧电池回收设施,对一些基础比较差的村也及时的给予了补助和支持,除此之外,为了提高保洁人员的积极性,还对他们的工资进行了补贴。需要注意的是,村级单位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的单位,在筹资资金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鼓励各个村的企业以及在外的成功人士进行捐款,除此之外,我们要积极的动员农民投入到环境整治的过程中,除了要求他们自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之外,还要统一的对他们收取保洁费用,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金的问题,而且也是农村的村民意识到改变自己的生活陋习投入到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2.4做出科学有效的整治规划
在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出科学有效的规划和整理。有的省份根据农村环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譬如说四清四化计划,所谓的四清就是指清垃圾、清杂物、清断壁残垣、清危房;所谓的四化就是指绿化、美化、亮化和净化。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整治规划。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最好能够根据每一个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目标以及规划,并根据详细的环境基础问题,明确每一项目标需要完成的具体的时限。当然,这些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改变,对于一些新问题也需要进行积极的调整和布局,除此之外,环境整治的力度要随着工作的不断进行而加大,标准也要不断的提高,确保将清洁工程细化到每一条具体的小巷,从内到外都要保证清洁整洁,绝不留任何的死角。
2.5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事业,环境宣传教育是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方式。要加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法制的宣传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以环境补偿促进社会公平,以生态平衡推进社会和谐,以环境文化丰富精神文明。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把环保公益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措施,宣传环保工作中的新进展新经验,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各级干部培训机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强化青少年环境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活动,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6坚持长效的整治机制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绝对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坚持的工作,为了确保各村能够长期的坚持做好环境整治工作, 笔者建议从两方面入手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果。①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无论是各个村和镇,都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领导责任制, 找一些有责任心而且有威望的村民来担任卫生监督员的工作,积极的组织环境整治的志愿者,免费义务的开展环境服务工作,保证环境整治工作中各村各项工作都会有人来做,并有人来管;②针对群众要做好自我的约束工作,要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可执行性的村规以及民约,明确的将村民在环境整治中的工作落到实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保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科]
【参考文献】
[1]吴长剑.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村庄”环境整治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6,(5).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7
一、学校层面上对综合实践课缺乏必要认识和管理
1、部分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规定课时安排课时,综合实践课被其它学科课程挤占现象严重。
例如2007年综合实践课国家课程设置规定周课时为2课时,但部分学校只开设1课时,甚至有的学校虽然把综合实践课排进了课表但教师把该课上成语数课学校熟视无睹现象普遍存在。
2、学校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规划。
多数学校缺少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或方案,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安排。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自然的目标难以达成。
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不合理。
有的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搭给语数老师,学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老师。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承担的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其他任务,因而实际的结果是“全员参与,全员难以负责”,往往陷入学生活动过程无人全程指导和跟踪服务与评价的状况。
4、评价没到位,机制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难成常态课。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目前应试教育的现实性问题,考试与分数仍然左右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样一门无法评价、没有激励机制、又没具体实施细则的课程难以得到老师们的支持,更难以成为常态课程。在时下十分功利的教育环境里,就是已经实施起来的学校,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将受到严峻挑战。
二、教师层面上对综合实践课缺乏必要理念、认识和经验。
1、认识模糊,指导无方,步履为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没有专职教师。在规定的课时内,如何管理和指导主题实践活动全过程,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方法的指导,许多学校教师认识模糊,感到难以整合,让教师步履为艰。尤其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在不断的摸索中艰难前行。
2、应试心态制约课程开设流于形式。
虽然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不考综合实践课程,怕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影响学科课程”这种应试心态的制约。尽管综合实践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成效的“外显性”远不及学科课程,显现的速度也远不及学科课程快,因而造成对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而失去实质的内涵。
3、教法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8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含义
案例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教学
教师呈现一组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分别得出结论。
【材料1】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货币成为普遍交换手段。……哥伦布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经济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西欧社会产生“寻金热”。
【材料2】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社会根源:欧洲人对东方贸易的需要和《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描述。
【材料3】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
→商业危机(直接原因):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贸易;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路。
【材料4】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材料5】(海上探险)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迪亚士
→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在案例一中,教师每呈现一则史料,即要求学生立即得出一个结论。虽然教师准备得非常充分,但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反应冷淡。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如何运用不同史料分析论证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组织、指导,这也是当前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影响着学生历史思维的养成和历史观点的形成。
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本质、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要素。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思考哪些内容是最有价值、最有现实意义的;二是思考教学应促使学生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和价值观,掌握什么方法;三是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与学的活动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四是思考运用什么理念、策略和工具对教学进行全过程的评价。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当下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它们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既是障碍点,又是生长点。
在案例一中,如果教师集中呈现材料,并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请联系上述材料,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就会明显提高,学生就能在参与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和掌握方法,其实就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历史与社会“综合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学目标引导下,学生将课程内容和实际问题整合起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过程。它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没有联系,无从建构”;“综合是典型的创造性活动,没有综合就没有创造”;“综合性学习的终极价值:让学生通过有形的内容整合载体,达到无形的经验整合的境界”。这些都体现了“综合性学习”所强调的是:综合、联系、实践。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关系
案例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教学
1.学生阅读课本第 33~34 页,完成表 1 内容,并结合地图分别描述四条航线。
2.学生思考交流:从表1中你有哪些发现?说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如:(1)走在世界航海前列的是哪几个国家?为什么?(2)结合材料,说说我们可以从航海家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材料1】麦哲伦的船队“有3个月零20天没有补充给养,只能吃碎成粉末、满是蛀虫的饼干。……喝又黄又臭的水”。由于饥渴难忍,船员们只好以皮革充饥,“……我们还常吃锯末”。许多船员得了坏血病,纷纷倒毙。但是麦哲伦对探险事业一直没有动摇。
【材料2】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者54人。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者18人,麦哲伦自己也命丧中途。
在案例二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开辟新航路的主要航海家和路线图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从这张表中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兴致盎然地提出了一些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教师再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理解西班牙、葡萄牙走在航海前列是当时自然、经济、科技、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从航海家身上可以体会到不畏艰苦、敢于冒险、勇于拼搏、超人的意志和毅力等精神”,这些教学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迎刃而解。由此可见,“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一)“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区别
“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学关键问题”是名词,“综合性学习”是动词。
第二,“教学关键问题”是内容,“综合性学习”是形式。
第三,“教学关键问题”是目标,“综合性学习”是方法。
(二)“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教学关键问题”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两者的本质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体现“学为中心”,都是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两者都遇到了困难和阻力,“教学关键问题”的存在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缺失有着密切关系。
第三,“教学关键问题”为“综合性学习”提供方向和载体,“综合性学习”离开“教学关键问题”就失去意义。
第四,“综合性学习”为解决“教学关键问题”提供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是解决“教学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五,“综合性学习”本质上也是一个“教学关键问题”,如“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且把金针度与人———用“综合性学习”解决“教学关键问题”的策略
如何用“综合性学习”来实际解决或落实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探讨。
(一)“知识与技能”类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
案例三:“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关键问题教学
教师按“联所学―明概念―析原因―理对策”的逻辑线索组织教学,其中在“联所学”环节中设置了一个活动“请你联系所学知识,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了什么判断,从而调整了外交政策?
2.当今世界的三大基本特点指什么?这同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什么联系?
3.回顾20世纪的前半世纪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请总结一下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这同邓小平的判断又有什么联系?
“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主要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实现知识内化。案例三中运用“综合性学习”中的“联系阅读”,从纵向、横向、中外比较等不同角度加以联系,这正是解决基本知识掌握中“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类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
案例四:“如何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关键问题教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教学)
教师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然后,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讨论问题。
【材料1】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新航路开辟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
———《大国崛起》
【材料2】亚洲的茶、非洲的咖啡传入欧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传入亚洲、欧洲;欧洲的马、牛、羊以及橄榄传入美洲。
【材料3】据统计,从15~17世纪的3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千克的黄金和1亿千克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钻石,并且在占领地区进行殖民统治。
【材料4】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了辉煌的印加文明。1532年,西班牙冒险家皮萨罗来到了印加帝国,……他洗劫了印加帝国的首都,残酷屠杀大批印第安人。印加文明被西班牙殖民者毁灭了。
【材料5】罪恶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不下1亿的精壮劳动力,相当于1800年非洲人口的总和,使非洲成了一个“黑暗的大陆”。
思考讨论: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发达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有人甚至提出要沿当年的航线再次航行,并要在其所到之处立碑纪念,以表彰哥伦布的历史功绩。而一些美洲国家却同声对哥伦布发起了严厉的谴责和声讨。请结合上述材料,对500年后人们对哥伦布的不同态度作出解释,并理性地评价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过程”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案例四中,教师按照“阅读材料―产生问题―自主讨论―得出结论”的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掌握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多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类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中,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环节。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二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环节,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运用“综合性学习”的“主动问答”与“自主讨论”,无疑是促成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
案例五:“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或增强)社会责任感”关键问题教学
教师呈现以下一组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讨论问题。
【材料1】“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
———摘自北大学生游行宣言
【材料2】“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摘自雷锋语录
思考讨论:(1)运用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中的青年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的。(2)材料中的青年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起承担责任的榜样。请你对照他们,举出自己做得不足的事例一个,并说明不足的理由与改进的打算。
案例六:“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关键问题教学
在《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的教学中,教师在“感受新时期的时代精神”教学环节设计了如下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1.在活动探究单上填写本小组认为最能代表新时期时代精神的典型事迹或典型人物,并介绍具体事迹和说明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2.推荐出本小组代表,与集体分享交流你们组的探究成果。
3.看看哪个小组的成果最能震撼人心,被同学点赞最多的胜出。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也指学生对教学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虽然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目标,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
在案例五中,为引导学生形成(或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师通过让学生对照材料中生动的榜样人物,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在实践体验中发展自我,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在案例六中,为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教师采用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即在小组交流中“看看哪个小组的成果最能震撼人心,被同学点赞最多的胜出”,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互相比较、互相评判、相互促进,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可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中,采用“综合性学习”的“自评互判”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9
一、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相关介绍
1概述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所谓的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形成的结果。一般来讲, 电力系统自动化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数据传输以及现代化的设备与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 将电力系统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 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 实现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以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运行管理的现代化。
2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组成结构。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现代化的配电设备、主站DMS系统以及通信系统。配电设备是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部分, 也是最基础的部分, 配电设备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 故而无论是传统的供电系统, 还是配电自动化系统, 配电设备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主站系统是整个配电线路自动化监控和管理系统的核心, 准确采集和监控信息, 确保供电质量, 还可以实现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 并自动处理故障, 使得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通信系统是联系个各组成部分的重要系统, 通信系统的终端数量非常大, 通信节点也较为分散, 通信距离较短, 单个的终端通信数据量少。在线路出现故障时, 仍可保证正常的通信, 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 有着良好的可靠性。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改善原有配电线路的运行状况, 大大提高运行可靠性, 在运行中自动化检测故障, 切实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与安全问题, 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故而可以认为,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一般问题分析
尽管电力系统自动化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便利且发展良好, 但现阶段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处于发展状态, 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以下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问题的具体分析。
1模式选择存在问题。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模式有很多, 实际的运过程中, 模式选择问题成为了影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一个因素。模式的选择在于得当, 如果选择正确, 就会适当降低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成本、工程造价, 节省资金, 不仅如此, 还可以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科学合理性, 确保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推动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但在实际的运行模式选择过程中, 时常会出现选择不当现象, 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2设计缺少规范性。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方面, 普遍缺少规范性, 无论是设计标准、自动化设施的运行模式, 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都有所欠缺,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缺少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抗干扰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对抗干扰能力要求较高, 所以在设计阶段就要着意考虑电力系统自动化抗干扰设计。在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 一旦受到电磁干扰, 就会影响整体运行稳定性, 甚至频繁的发生故障, 致使电力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传统的抗干扰手段较为落后, 无法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抗干扰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抗干扰技术方面也有所提升, 所以在抗干扰设计时, 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抗干扰技术, 切实做好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抗感染工作, 确保运行稳定性。 (2) 电力设备接口设计不规范。电力设备接口设计对于电力设备之间连接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现有的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电力设备之间接口困难, 甚至完全不能对接的情况, 造成许多设备无法使用, 备品设备难以实现, 导致电力自动化运行效率低下。所以在设计环节, 必须要规范化设计电力设备的接口, 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管理体制存在不足。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需要进行正确合理的管理, 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不足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管理体制的缺陷, 使得管理过程中, 多方面参与, 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且不同管理方面之间衔接性较差, 当电力自动化系统出现问题时, 就会形成多方管制, 十分混乱的局面, 一旦管理出现交叉现象, 就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都不认真对待的情况, 不利于电力系统的维护与发展。除了以上几种常见问题外, 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 例如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人员水平不高, 浪费人力资源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 都成为了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阻碍, 若要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就要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
三、解决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常见问题的相关措施分析
前文已述, 电力自动化系统本身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需要切实解决。以下是对解决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常见问题的相关措施的具体分析。
1选择优质的电力设备。生产厂家的产品不过关, 质量达不到电力设施相关标准。在选择电力设备时, 要选择那些性能较好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质量优良的电力设备。电力企业可以与信誉良好的设备商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长期有效确保电力设备质量。
2完善系统设计。在设计阶段, 由于设计缺陷问题使得电力系统运行存在一些隐患, 影响其安全运行及运行可靠性, 所以要完善系统设计, 这就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影响, 完善抗干扰设计、规范化设计电力设备接口, 简化各种线路, 减少电线数量。用多功能继电器代替传统继电器, 以及连接在主控室和控制开关之间的电线, 力求设计标准化、规范化, 为后续的工程施工, 使用做好铺垫。
3提高系统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要切实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加大管理力度, 发挥管理作用, 确保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不仅如此, 还要完善相关管理体制, 明确责任, 将管理工作细化, 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力系统运行处于自动化状态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运行质量与可靠性, 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但电力系统自动化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需要切实解决。要不断完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完善相关管理体制, 加大管理力度、切实推动电力自动化系统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对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介绍, 分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般问题, 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一般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10
我们地处苏北农村乡镇地区, 虽普遍饮用自来水, 但供水时间短, 主要是白天供水且用水高峰时水压不足, 非用水高峰时, 有时水压较高。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发现, 80%以上农村乡镇家庭都使用不锈钢水箱贮水来弥补水压不足及停水后的用水问题。在使用水箱过程中, 家庭水箱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 水箱是不透明的不锈钢桶, 水箱中的水位情况, 外观中看不到, 不知何时需要用水泵向水箱中注水。
2. 使用水泵给水箱注水 (自来水水压高时可自行给水箱注水) , 绝大多数家庭新使用水箱能有效控制溢水, 但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锈蚀, 原有控制溢水的装置不能有效控制进水管的出水, 而向外溢水。某小组对一溢水水箱的水表观察记录仅1小时内溢水达0.5吨, 严重浪费了水资源。
作为当代中学生, 有必要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 分析了解水箱中自动控制溢水装置原理, 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行实际测量及相关计算, 深化巩固已学的物理知识;尝试通过小组活动, 解决旧水箱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时间表
2008年9月8日, 成立研究小组进行有关调查。2008年9月11日至9月30日, 利用学校水箱进行测量、计算、实验研究。2008年10月5日至11月9日, 汇报、评估。2009年10月16日, 形成报告。
三、活动成果
通过各学生小组调查、测量、计算、实验研究, 得出以下成果:
1. 水箱自动控制溢水原理及控制失灵原因。
自动控制溢水装置结构简图, 如图1。其原理:自来水从进水管D经F孔流进水箱, 当水箱中水将满后, 浮球A受到浮力作用, 绕O点向上转动通过杠杆带动弧型铁块B克服与活塞C的连杆之间摩擦力向下运动, 推动活塞向右运动堵住进水管口。反之, 当水箱水位下降时, 原杠杆装置是不平衡装置。左边的浮球A向下运动, 铁块B向上运动, 自来水稍有压力, 又会推动活塞C向左运动, 自来水重新进水箱。G为总开关。
新使用的溢水自动控制装置之所以有效, 是因为当时铁块B与活塞C的连杆接触面是光滑的。使用一段时间后, 由于自来水中的次氯酸 (HCLO) 对铁块B有较强的氧化作用, 使得接触面由光滑变为粗糙, 浮球A的作用力通过杠杆装置不能克服铁块B与活塞C的连杆之间摩擦力, 因而不能推动活塞堵住进水口而溢水。
2. 应用与计算。
测得浮球A的直径d=10cm, a=20cm, b=1cm, 不考虑有关重力及摩擦的影响, 当浮球A全部浸没水中, 杠杆b右端产生最大向下作用力约为多少?
浮球A受到向上最大浮力为:
杠杆b右端产生最大的向下作用力为:
3. 对旧水箱的改造方案及评估。
(1) 增设水箱水位标志。小组同学用饮料瓶模拟水箱做实验, 提出多种方案来显示水箱中的水位。笔者汇总下列有代表性的几个实验案例:
A方案:用一个密闭的塑料空瓶绑上一个标志杆从水箱盖上原有小孔中穿出来显示水位。如图2。
B方案:在水箱底侧钻孔用透明竖直的塑料管与其相连, 通过透明塑料管中水位来显示水箱中的水位, 如图3。
C方案:某小组同学提出根据浮沉条件用密闭的空玻璃酒瓶并用绳系住置于水箱中, 绳的另一头在水箱外系一个重量较轻的标志物显示水位。如标志物在水箱的最下端, 表示水箱水满, 标志物在最上端时, 表示水箱无水, 如图4。
同学们在交流、评估中认为A方案标志杆不能很好的保持竖直状态。B方案需要钻孔、防渗漏, 实施较困难。C方案不破坏箱体结构, 材料易得, 简便实用, 能有效显示水箱水位。
(2) 自动控制溢水装置的改造。绝大多数同学对解决该问题有较高兴趣, 他们发挥想象、反复实验, 表现出许多闪光的东西, 现汇集几列如下:
A方案:在浮球A位置绑二个密闭的空饮料瓶, 增大该装置的最大浮力, 克服摩擦力推动活塞堵住进水孔。
B方案:根据杠杆的原理, 铁块B向下的作用力, 适当增大的比值, 使得F足以克服摩擦力, 推动活塞, 堵住进水孔。
C方案:在活塞连杆的顶端装一个滚动的滑轮, 用滚动代替滑动, 减小摩擦。
D方案:有一小组同学提出用铝箔 (电视同轴电缆线中的屏蔽铝箔) 插入铁块B与活塞的连杆之间, 因为铝箔有致密的氧化膜能抗氧化防腐蚀, 改变接触面使之光滑, 摩擦力减小, 浮球A的作用力很容易推动活塞堵住进水孔。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同学们在交流评估中认为, B、C两个方案虽然有效, 但实施比较困难, 且需要专业师傅的帮助方才可行。A、D方案, 简便易行, 材料易得, 小组同学可自行操作。另外, 由于不同水箱自动控制溢水装置被腐蚀的程度不同, 如被腐蚀情况严重时仅用A方案仍无效, 所以提倡将A、D方案混合使用, 可确保自动控制溢水的有效性。同学们一致举荐使用。很多同学带着研究成果, 协助父亲成功的对旧水箱进行了改造, 为家庭节约了水费, 又防止了水资源的浪费。
4. 建议。
同学们不满足已获得的研究成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箱使用存在的问题, 学生小组通过经销商给厂家寄去一封信, 其要点如下: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 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 位列世界第121位, 是联合国认定“水资源紧缺”国家,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 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 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近60亿立方米, 所以节约水资源要从每个环节抓起。
根据用户的需求及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建议厂家:
(1) 增设水箱的水位标志, 以便用户掌握水箱中的存水情况。
(2) 对自动控制溢水装置进行改进, 防止使用一段时间后因锈蚀而失灵。
四、活动后记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 平面向量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77-01
使用向量的定义来处理数学问题,因为向量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两种身份,这便是使得它成为了多项数学内容的连接中心。所有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引进向量已经势在必行,而且向量的应用在很多方面都引起了数学专家的思考。改革后的数学课程以简洁为主,简化教学内容,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加强数学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应用,将几何、代数等教学内容进行综合编制。将向量引入到高中数学教材中,增强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得高中的数学知识和大学的数学知识衔接更为紧密了。
1 平面向量的学习内容和特点
1.1 平面向量的定义
在二维平面内能同时体现方向和大小的量为平面向量,在物理学科中将这种量称之为矢量,将只有大小而没有方面的物理量称之为标量,也就是数量。平面向量的表示方式一般是在英文字母a,b,c上面添加一个箭头,这种表示方式不但可以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起点,还能表示有向线段的终点。由此可以引出一些新的概念,例如平行向量、有向线段、单位向量等名词。对于平面向量的学习应该从物理学的立场出发,通过物理学中的学习经验来形成一个物理问题情景。
1.2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律
规定 是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共线的向量,那么这个平面内任意向量则为 ,而且只有一对有效实数 ,那么任意向量的计算公式则为 。我们将 称之为这个平面中所有向量的基底。
1.3 平面向量的特点
基础知识是向量的基本特点,同时它也是一种方法和工具相结合的数学知识。向量的运算体系非常具有优势,它所提供的坐标法、向量法等都成为了研究高中数学的主要手段。向量的运算体系解决了几何中长度、角度的计算,线段平行、垂直的证明,正余弦定律的导出。这些例子都充分体现了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
向量中“数”和“形”同时都有,是数学数形结合的媒介。在介绍向量概念的时候,教材中使用了几何图形,而在解答几何问题时,又使用了向量知识,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理论思想。
几何代数化、形式化除了可以使用函数,还可以通过向量的方式。向量是现在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概念,同时它也是联系代数、三角、几何的工具。新高中数学教材引入向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它的引入将几何与代数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了,维度之间的过渡显得十分顺畅。向量是一种数学知识,更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向量的概念是从生活实践中引出来的,而且它也是解决工程技术和物理学等问题的主要工具。教材中十分看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尤其是应用,比如物理学中通过位移、加速度、速度等概念引入了向量的概念,又从物体做功引入了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对于向量应用的例子生活中随处可以,例如速度的分解与合成、工程技术中的曲柄连杆结构问题等。课本每章都安排了实习作业,最引人注意的是,教材在向量这章结束的时候还安排了一个研究性作业——向量在物理学中应用,然后利用数学模型来解释生活中出现的与向量有关的物理问题。
2 解答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平面向量一般会和其他内容联系起来,这种问题在考试中经常会遇到。若是学生对平面向量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或是没有搞明白与其联系的内容,在做题过程中很容易陷入困境。数学中平面向量一般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综合使用。
2.1 平面向量与平面解析几何的综合
平面向量自身就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所以将平面向量和解析几何联系起来也非常常见,学生也经常在考试过程中遇到此類综合性的题目。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时,要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这样的话在综合问题上才不会陷入困境,比如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两个点,计算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求解一个平面内两个点对应平面向量的长度。又或者对一条线段进行分析,求解线段中按照比例分段点的坐标。根据平面向量的性质,求出线段与分段点之间的坐标,对这两个坐标进行计算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平面向量乘积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向量之间的夹角。在平面几何计算中,一般都是使用这个方法,解答相对应的问题。
2.2 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综合
以直角三角形为基础形成的新函数是三角函数,其中主要包含余弦函数、正切函数、正弦函数等,三角函数一般用来计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问题。例如两个平面向量的乘积,是由两个向量的大小和它们之间角度的余弦值相乘而求得。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总是会遇到这个利用平面向量解决三角函数的题目。再例如使用平面向量的运算方式将平面向量问题转变为三角函数问题,以此来分析三角函数的特点和性质。有些数学题目,学校需要使用三角函数的概念来解决三角形问题,这时也可以利用平面向量的概念,对正余弦定律巧妙使用,对边角进行互换,解决与三角形面积、角度、长度的问题。解决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综合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必须明确向量数量积和三角函数知识之间的联系。
2.3 平面向量和函数的综合
在函数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函数图象平移题目,例如指数函数中线段的平移。学习平面向量其实就是在学习点平移的向量,所以在遇到这个函数图象平移问题时,可以将其看作是平面向量中的点进行平移。再例如已知X与Y之间的关系,求出函数中X或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答这类问题可以将Z看作平面向量,然后对其计算,利用函数之间的联系简化运算式,最后分析题目中X和Y在什么情况下函数值最小或是最大,进而的出计算结果。学生在遇到平面向量和函数的综合性题目时,学生一定要学会在平面向量特点的基础上转化成为函数式。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平面向量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与其他数学内容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平面向量自身的特点。平面向量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可以解决与解析几何相关的数学题目。
参考文献:
[1]胡小平,任全红.平面向量在高等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初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2):15-20
[2]傅拥军.渗透平面向量构建知识网络[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50-53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 篇12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的干扰源
(1) 高压断路器操作。高压变电站内大多负载为高感抗性负载, 不论高压断路器是进行跳闸还是合闸操作时, 都会产生大量的电弧, 高压电弧的产生和燃烧过程会发生高频振荡, 并产生大量的高频干扰信号。这些高频干扰信号通过LH、YH及二次电缆直接耦合到综合自动化设备上。同时, 伴随着这些高频信号的振荡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 导致周围的设备受到电磁场的干扰。
(2) 带载导线。当变电站中的负荷较大时, 流过高压导线上的电流也会增大, 使得导线周围的电磁场增强, 这种电磁场通过二次电缆会对综合自动化设备造成干扰, 若综合自动化设备的接地系统发生故障时, 这种干扰将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3) 静电干扰。在综合自动化设备接地系统有故障时, 检修和运行人员靠近综合自动化设备前未做防静电措施, 以及综合自动化设备本身附近就有放电现象发生, 都会产生静电干扰。这种静电干扰可能使计算机数据丢失或程序出错, 也可能导致测量数据的精度产生误差, 甚至导致控制系统失灵, 情况严重时有可能击穿电路芯片, 损坏设备。
(4) 对讲机。由于变电站内经常有改造、扩建和检修任务, 以及站内的运行工作人员在倒闸操作时都要使用对讲机, 对讲机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高频信号, 这种高频信号产生的电磁辐射, 会对综合自动化设备造成影响。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采取的抗电磁干扰措施
(1) 接地:这里特别指出是地线系统与零线 (浮地) 系统;地线系统是指自动化设备或监控系统的地线系统与大地之间通过电阻相连接。而浮地系统的优点是不受大地电流的影响, 仅以“浮地”作为参考电平, 但当高压设备的感应电压作用于自动化设备时, 自动化设备的外壳就会产生较高的感应电压, 所以, 综合自动化设备及监控系统的设备外壳必须可靠接地;同时浮地系统中还可能有一些通过电路输入端杂散电容耦合而产生的干扰。无论是“接地系统”还是“浮地系统”都必须遵循电路的单地原则, 以防止由于地电位差产生的噪声干扰。例如图1所示, RC1、RC2为信号源到放大器的连接电阻。此时UG为两地之间电位差, 这是因为信号源在A点接地, 放大器在B点接地, , 所以在放大器输入端引入了噪声。
(2) 屏蔽:为了防止空间强电磁场的干扰, 对监控系统的输入/输出电缆线必须做好屏蔽措施, 电缆的屏蔽层要可靠接地, 且应遵循单点接地原则。这里必须说明:接地点的选择不同会导致接地效果的差异, 按照单地原则, 一个接地信号源和一个不接地的放大器相连时, 屏蔽的接地端应选择在信号源的地端。同理, 一个不接地信号源和一个接地的放大器相连时, 屏蔽的接地端应选择在放大器的地端。如果放大器和信号源均接地, 那么屏蔽线的两端也必须可靠接地, 这时电磁干扰的分流依靠屏蔽体本身, 如图2所示;如果其中一方的接地断开, 那么该方的屏蔽与地也得断开, 直接接屏蔽端。地线断开变成了单点接地, 阻断了干扰回路形成, 如图3所示。
若单层屏蔽不能满足要求, 也可采用双层屏蔽。
(3) 隔离:由于分布参数不能完全控制, 经常会形成如图4a所示的寄生环路 (特别是地环路) , 这些寄生回路也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电磁干扰, 这些电磁干扰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因此, 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对这些寄生环路进行隔离, 切断环路的形成, 增强电力回路的抗干扰性能。
通常采用光电耦合器切断地线环路, 如图4b所示, 这种方式利用光电耦合, 将两个采用不同供电电源的电路进行光电隔离, 这两个回路互相独立, 均以各自的地点为基准, 不会对双方造成干扰。这种隔离方法通常用于数字电路, 而模拟电路通常采用隔离放大器进行隔离。
(4) 合理布线。综合自动化系统在连接二次电缆和通信电缆时, 要合理考虑互相之间的互感耦合, 尽可能避免综合自动化设备受到电磁场通过互感耦合产生的干扰。二次电缆和通信电缆尽最大程度地远离一次高压设备、避雷器和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点, 以及有可能产生电磁干扰的场所, 同时, 尽可能减少与强电线路的平行敷设长度。如果无法避免, 则采用十字交叉型敷设电缆, 可有效降低互感耦合的强度。
3 结语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处在受电磁干扰较严重的环境, 直接对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甚至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通过对产生干扰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结合本局电网情况, 采取上述各项防干扰措施, 这些措施的运行效果表明:综自系统来自电磁干扰的影响明显减弱, 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监控信息传输正确、可靠, 数据采集无误码, 设备运行故障率降至电力行业相关规程规定, 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为我局的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邦宁.通信抗干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孙可平.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技术[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远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场技术与运行维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34-45.
[4]申忠如, 郭福田, 丁晖.现代测试技术与系统设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173-174.
【解决综合性问题论文】推荐阅读:
综合管理部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07-15
园区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07-10
地税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08-22
【解决方案】车辆调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10-17
思维和问题解决论文07-14
解决真正的问题论文12-09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论文10-15
数列思想与问题解决论文11-09
一年级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论文11-22
研祥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解决方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