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护理隐患

2024-10-02

院前急救的护理隐患(精选12篇)

院前急救的护理隐患 篇1

院前急救指伤病员从发病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以及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 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在整个院前救治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 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

1.1 随机性患者24 h随时呼救, 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随时可能发生, 可能被调派到各种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1.2 紧急性

一旦接到120电话必须立即出动, 救护车在1~3 min内开出医院, 不得因进餐、午休等任何理由延误出诊。到达现场立即抢救, 抢救后根据病情立即运送或就地监护治疗, 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性。

1.3 复杂性

院前急救的复杂性一方面表现在环境的复杂性, 马路街头、荒山野岭、塌方现场、火灾现场等环境中都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表现在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呼救的患者疾病种类涉及临床各科, 在短时间内需要进行初步诊断、分诊和紧急处理, 因此急救人员必须掌握临床各科的常见急症, 并能迅速做出判断。

1.4 困难性

院前急救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实施急救的困难性。急救现场可能发生在交通事故现场, 可能发生在废墟中, 也可能发生在大山里, 可能在白天, 也可能在晚上。医护人员经过行车颠簸, 既要携带急救箱又要救助伤患, 还要指导和帮助搬运患者, 给急救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同时也对急救人员的身体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院前急救的护理隐患

2.1 人为因素导致的隐患

2.1.1 呼救电话接听不详细

接听急救呼叫电话时未详细询问患者的地址、联系方式、大概伤情、受伤人数等。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对方往往情绪紧张, 语言急躁, 时间、地点、基本病情等说不清楚, 有时询问对方不理解, 不高兴, 表达不清就已挂断电话[1]。时间、地点、病情等有误, 导致空跑或延时到达, 延误患者的救治。

2.1.2 出诊速度偏慢

少数院前急救人员、救护司机急诊意识不强, 出诊速度慢, 未能在指定时间内出诊、出车, 难以达到急救出车的时间要求。按卫生部的要求, 急救反应的时间为5~10 min, 做好准备迅速出诊, 有时候出诊速度达不到此标准。

2.1.3 医护人员急救技术掌握不熟练

出诊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 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 动作迟缓, 专业技术不过硬。如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包扎、止血、固定等急救, 出诊护士在院前急救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等, 影响院前抢救质量[2]。

2.1.4 现场急救处理不当

因院前急救本身的特点如情况紧急, 现场救治条件不理想, 光线暗淡, 空间狭小, 人群拥挤等造成对患者检查不够仔细, 某些病情遗漏致使运送途中患者病情加重, 或出现继发损伤等情况[3]。

2.2 硬件配备不全

院前急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是保证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 抢救设备、药品准备不齐全, 放置不规范常常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如大出血休克患者所需的扩血容量药品少带或未带, 喉头阻塞患者未带气管切开包, 脊椎骨折患者未带脊椎固定板等, 导致急救工作不理想。

2.3 管理不规范

医院内部没有一套规范化的院前急救管理模式, 导致急救工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首先, 医院对急救医护人员的管理松散,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 护理操作违反常规, 执行口头医嘱不严谨, 容易造成护理操作过失;其次, 急救人员培训制度的应用流于形式, 一些医院没有独立的院前急救队伍, 急救中心无奈只能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抽调人员应急, 对他们稍作培训即上岗, 由于技术、经验不足, 遇到复杂的病情, 在第一现场救治中往往暴露出较严重的技术问题, 影响救治效果[4]。

3 对策

3.1 规范管理、提高急救意识

定期组织学习, 规范各种服务流程、完善各种制度, 增强医务人员的急救意识,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服务理念。具体工作落实到每班每人, 并将相关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贯穿于院前急救的各个环节。建立急诊科与病房、急诊科与ICU、急诊科与手术室、急诊科与产房交接流程, 建立交接登记本等。进一步完善接听120电话登记本及出诊登记本, 按规定要求所有接听电话人员必须询问清晰、记录详细, 有据可查。规范抢救过程中的管理制度, 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时间、用药, 采取的护理措施、病情变化、发展经过等, 做到记录无遗漏、无涂改、签全名, 保证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5]。

3.2 加强急救技能及理论培训, 提高急救质量

培养急救医学全科医生固定在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护士必须工作5年以上, 且必须经过急救技能及理论培训。加强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复合外伤的处理、专科护理措施等培训和考核, 要求每一个急救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基础生命支持 (ABCD) , 心肺脑复苏术 (CPCR) , 能密切配合医生抢救。不定期开展模拟急救演习抽查, 以提高急救队伍的应急作战能力, 使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操作, 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和减少失误。

3.3 加大后勤保障, 确保急救物资完备

要求新入科人员熟悉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地图、地名, 司机上班前必须检查车辆状况, 加好油备用, 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急救现场。救护车内物品、药品指定专人管理, 使用后及时处理和补充, 每个车上建立物品清理登记本, 严格交接班并签名, 每日上班前出诊前必须全面清理车内物品。每周一分管人员检查所有物品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内、性能是否完好, 并将过期用品消毒更换。质控员、护士长不定时进行抽查。科学化管理药品, 确保急救箱内常用急救药品齐全完好, 针对车上药品、器械使用率高、品种繁多的情况, 在科内建立急救药品、器械缓冲区, 并统一编号。标示醒目, 分类放置, 以便及时补充和整理, 充分保证车内物品供应。

3.4 严格落实签字制度做好与急诊衔接工作

在转送患者到医院之前要就病情和途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严格交代, 并嘱患者及家属在病历上签好字, 如患者及家属拒绝签字, 医生护士共同在病历上签字。病情危重者及时通知急诊做好相应救治准备, 到急诊后就病情及救治过程与急诊医生、护士严格交接并双方签字。严防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宋固力, 张军根.院前急救中常见医疗纠纷隐患及防范措施[J].医学与社会, 2005, 18 (9) :51.

[2]刘佳, 李文.院前急救出诊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6) :182.

[3]周晓峰, 司红苗.226例脊柱外伤院前急救存在问题及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3) :99.

[4]黄永义.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3) :483-484.

[5]刘晓楠.急诊与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36) :4428-4429.

院前急救的护理隐患 篇2

(1)出诊不及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诊,主要原因是急救意识淡薄,出诊速度慢。(2)急救物品准备不完善。救护车必备的物品、药品、仪器准备不完善,如氧气筒内氧气不足、除颤仪未充电等;或者救护车不能直达现场,医护人员未能根据病人病情从车上带必要的抢救物品到现场,如心脏病病人家里呼救,护士未带心电图机到家。这些原因影响了病人的救治。( 3)现场急救处理不当。护士急救专业知识欠缺,技术操作不熟练,影响了院前急救质量。如心肌梗死病人没有限制活动,加重了心脏负担而造成严重后果;气管插管球囊注气不足,影响了通气效果。(4)与家属沟通不到位。病人病情危重,但没有及时与家属沟通,没有履行告病危签字手续,而引起纠纷。(5)转运途中易出现的隐患。对病情的发展无预见性,观察不细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积极处理,造成严重后果。如昏迷病人痰液堵塞没能及时发现,窒息死亡。( 6 )出诊记录有缺陷。记录不及时,事后补记误差大,与医师记录不一致;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开始抢救等时间记录不准确;内容记录不详细,病人病情变化、实施各项护理措施等记录不全面;种种原因造成家属对救治有怀疑时,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7)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医院感染意识淡薄、知识缺乏, 不能很好的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传染病病人救治转运后,对救护车和污染物品终末消毒程序不了解,不能及时完成消毒工作。

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52—02

我院于2007年7月被指定为本区“120”急救中心,成立了以急诊科为中心的急救站,2007年7月—2013年9月,共接诊病人5280例,抢救成功率96.6%。现将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 院前急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院前急救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是危重病人,首先如果技术操作不过硬,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机,或无法实施急救,再者,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的现场有时是很可怕的,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连自己都被吓坏了的人,何谈救人呢?最后护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我们出诊就要搬运患者,如果身体条件较差,那搬运病人就成为困难,也会造成治疗不及时的后果。

2 出诊前的准备工作

2.1 出诊前要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又能备齐所需物品,不知道患者情况而盲目出诊,会因为延迟到达而失去抢救时机,或物品准备不全而无法进行抢救。例如:我們知道患者的地理位置而不知患者的病情,我们只带常用抢救药品,到达现场才知道患者是从高空坠落,那么我们如果不备有夹板、颈托等物品,就无法保证将患者安全转运,所以出诊前要尽可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2.2 要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以便在途中与患者联系,发现意外情况与医院联系,或者接到比较特殊的病人,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在病人到达之前做好那些准备工作,以便尽快抢救病人。

2.3 急救仪器及抢救药品的准备,随时保持抢救仪器性能完好,药品齐全并每班交接,用后及时补充,在接到通知后,出诊医护人员立即带上相应的急救物品 。

3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

到达现场首先了解环境及患者情况,先确定患者最需要什么样的急救措施。再进行有序的急救护理措施。例如:有毒气体中毒者,首先在有良好的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无毒气场所;外伤性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开放静脉通道,止血、骨折肢体先易后难进行固定;溺水患者首先进行心肺复苏,交通事故中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立即给予建立静脉通路、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通畅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立即给氧、心电图检查、给予扩冠、镇静、止痛治疗,就地救护,少搬动,待病情稳定后平卧转送;对现场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1]。急诊护士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护理知识,同时娴熟地使用抢救器械和熟练地掌握各急救技术,密切配合医生抢救,总之要针对不同病情进行有序的抢救护理措施,不能盲目行事,以保证急救工作有效。

4 在现场进行必要的处置后,将患者安全转运医院

在转运过程,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注意搬运时病人的体位,体位在搬运病人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搬运体位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颈椎骨折的患者搬运体位不当会导致意外的发生。

5 心理护理

大多数院前急救病人,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病人及家属的心态和求医心理复杂多样,最突出和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和恐慌,此时病人及家属视医护人员为救星。因此,我们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既要沉着冷静又要迅速敏捷、忙而不乱。首先稳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同时快速实施抢救,避免慌乱给病人以不良刺激,对极度恐慌病人可以给予适当安抚及语言安慰,以缓解其紧张。同时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克服场地、设备以及不利于抢救的困难,使病人尽快安全到达院内实施抢救。

6 保证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的质量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是非常重要的文书,我们要本着 对患者负责,对我们自己负责的态度,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完整的护理文件记录会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例如在院前急救中用过的药物,当入院后患者再次使用时会考虑使用的量的问题,护理记录会给医生提供一个参考的数据信息。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急救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急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急救中心接诊人员中的医生、护士、司机、担架员均应专业培训上岗,当人们遭受伤害或突发疾病的时候,120急救中心接到电话,医护人员接到呼救命令,应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评估,实施紧急救护,挽救病人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减轻伤患的痛苦。院前急救的重点在于迅速评估病人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器官,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护士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术是确保成功的基础 。

参考文献:

院前急救的护理隐患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急救中心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计接听有效呼救电话12406余次, 派我院出诊4182车次, 接回急救患者2482人, 发现存在护理隐患226例, 占患者总数的0.91%。院前急救纠纷76例, 其中投诉时间长34例, 医护操作不熟练11例, 设备及药物不全15例, 患者相互之间扯皮16例。

1.2 方法

以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呼救的患者为对象, 以院前急救出诊记录、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问卷表、护理部及科室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考核记录、院前急救护理投诉记录为依据, 及时分析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对策。Р

2 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1 院前急救病种分布

以我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2482人为例分析:外伤类1526例 (61.5%) 主要为车祸、工伤、斗殴等引起的各种外伤性疾病;神经系统类318例 (12.8%) 主要为脑血管意外等引起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类226例 (9.2%) 主要为心血管意外引起的各种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188例 (7.6%) ;消化系统疾病97例 (7.8%) ;其他类127例 (5.1%) 主要包括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中毒类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等。

2.2 院前急救时间分布

2482例院前急救病例急救发生的时间06:00~12:00 613例, 12:00~18:00 793例, 18:00~24:00 851例, 0:00~6:00 225例, 各占全天出诊车次的24.7%、32%、34.3%、9.5%。

3 院前急救的健康评估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患者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其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其目的在于识别患者的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诊断, 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 以及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2]。

3.1 病情评估

快速评估病情的危重程度, 包括初步评估患者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几方面。然后进一步进行评估, 即进行全身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 体温:人体的正常体温为平均在36~37℃之间 (腋窝) , 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 38℃以下是低热, 39℃以上是高热。 (2) 脉搏:安静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平均为75次/分。 (3) 呼吸:通过一看 (看胸部有无起伏) 、二听 (有无呼吸音) 、三感觉 (有无气流感) 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自主呼吸。 (4) 血压:收缩压90~140 mmHg (1mm Hg=0.133kPa) , 舒张压60~90mm Hg。

3.2 创伤评估

遵循ABCDE的原则, 尽快查明致命的问题, 并加以解决。首先固定颈椎及维持呼吸道通畅。其次维持循环及控制出血。然后暴露身体检查及控制环境。最后从头到脚地彻底检查并探查每个开口。

4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4.1 出诊前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

(1) 急救信息不准确。120指挥中心急救传真通知单叙述病情简单, 未对病情、地址、电话等叙述清楚。接线员电话记录不详, 没有询问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及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和联系电话。因此, 经常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判断不准。常派错, 救护车空跑, 准备不能到位, 急救药品准备不充分, 抢救护理设施设备准备不完善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 延误病情, 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2) 急诊急救意识淡薄, 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诊, 出诊不及时、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迟。严重影响了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让患者错失了最佳急救时间, 大大降低了急救的成功率, 这也是医患纠纷增加的重要原因。

4.2 急救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 医院保障不到位, 医院有时停电, 造成急救传真通知单不能及时到达, 延误出诊时间;救护车保养有时不到位, 零件常出故障, 或者油量不足, 在转途中因维修、加油, 延长转运时间而耽误对患者的进一步抢救而影响院前急救。 (2) 责任心不强, 技术不过硬, 应急能力欠佳, 动作缓慢, 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疏忽大意, 中途发生休克、窒息、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 患者在车上因为颠簸而引起的静脉输液外渗、急救仪器脱落或体位变化如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心肌梗死等体位护理, 病情观察不到位[3]。这些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3) 消毒隔离意识差, 无菌观念不强。特别是面对现场杂乱多变的环境, 对有可能传染的疾病没有防护意识或防护不当, 造成运送车污染或患者、工作人员感染;有些护士常由于经验不足, 技术操作不过关, 动作慌乱, 常因现场环境条件差或情况紧急忽视无菌操作要求, 增加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等[4]。 (4) 病情评估不到位, 不能充分评估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对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不够, 未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及预后或医疗费用;对极危重者未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原则, 造成转运途中因人力、物力不够, 导致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恶化或死亡;医师、护理人员到达现场时对已死亡的患者未进行常规抢救, 对已死亡的患者检查不仔细, 未留有效死亡检查记录。

4.3 后期存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院前急救工作的时间紧迫, 容易导致时间记录不准确, 出诊时间、到达现场的时间、离开现场的时间、到达医院时间, 医师与护士记录时间不一致, 甚至因抢救患者未及时补写医师的口头医嘱及各种抢救记录。记录内容不详细, 关键的阳性体征遗漏, 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时间有涂改;语言描述不确切, 未使用医学术语;抢救记录书写不规范, 过于简单, 未及时记录所用抢救药物。而现场急救记录是到院后进一步诊治的重要依据, 所以记录不规范会直接影响到院后的救治工作。

5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5.1 强化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一丝不苟, 时刻保持认真负责、不嫌脏、不怕累的工作作风。“一切为了患者”,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人, 急患者所急, 想患者所想, 对患者富有同情心。这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良好医德风范。由于院前急救护理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多变性等特点, 急诊科护理人员要从职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 对于不幸遭受痛苦的一切患者给予积极的抢救,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 保证做到主动接诊、及时处理、及时救治、灵活采取措施、及时运送。对危重患者, 只要有1%的抢救希望就应做100%的努力。

5.2 强化情感沟通

加强情感沟通促进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护士与患者各自扮演不同角色, 一个是生命卫士, 另一个即寻求庇护者。对于患者我们运用一些鼓励性语言, 并给予介绍一些成功康复出院的病例, 还通过询问患者的家庭情况, 地址等问题来分散注意力, 取得满意效果, 多数患者都会很好地配合治疗。对明显有恐惧感的患者, 我们通常多开导, 并给予体贴照顾,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这样可解除患者的顾虑, 振奋精神, 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

5.3 提升人员业务素质

(1) 提高责任意识。对医院接线员、新进人员及急救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 接线员认真接听呼救电话, 接到呼救电话后, 要问清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居住的街道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特征或建筑物, 弄清患者所在位置。如果是小儿或儿童还必须问清楚家长姓名并做好记录, 由出诊人员随身带上, 以便及时和对方联系, 避免跑错方向。针对病情备齐必要的抢救物资, 及时到达急救地点。 (2) 加强技能培训。护理人员要懂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做到为患者所急, 为患者所想, 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坚持每年对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患者抢救流程、心力衰竭患者抢救流程、休克患者抢救流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电监护、静脉留置针、现场患者搬运术等的培训和考核。使其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努力培养、训练他们沉着、冷静、果断、平和的性格, 使具备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加强急诊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素养, 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急诊护理操作技能, 是急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强业务技术素养的自我进修学习。要从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度, 持续不断地学习掌握与急诊护理相关的一切业务技术知识、操作规程与护理技能。

5.4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到位

院前急救的各项管理制度应到位,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 强化管理职能明确职责, 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 建立由主要领导直接抓, 由急诊科主任直接负责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全程质量监控, 护理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使护理人员了解自己该做什么才能使患者满意质量达标, 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把隐患降到最低点。 (2) 健全规章制度, 医院应按照《护理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规定》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文件, 制度适合本院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 使急救事件发生时有章可寻, 明确责任, 提高效率。 (3)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确保各种急救物品处于应急状态:使各种仪器设备随时处于正常状态, 各类药品无过期、变质现象, 各种抢救物品定位、定量、定时补充、定人保管、定期维护、班班交接要做记录。以确保急救顺利进行。救护车内物品做到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定期检查, 标签清晰, 班班清点, 所有护士对救护车内物品应了如指掌。

5.5 构建团队精神

要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 努力与医师、司机、患者及家属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协作关系, 形成同心协力、配合默契、整体互助的群体救助格局。护理人员应当本着对生命热爱和对事业热爱的美好情感, 无论何时, 何地都能以稳定的情绪、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坚韧的耐受力、良好的自控力、恰当处理紧急问题, 帮助患者减轻精神痛苦, 使他们有安全感, 从而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

5.6 提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医疗费用持续高涨, 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医疗纠纷和隐患越来越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 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士的法律意识也应随之增强[5], 特别是护理工作, 由于其技术性、服务性、都很强, 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这就要求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 将法制教育纳入继续教育培训中, 懂得如何应用法律条文保护患者和自我, 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

5.7 普及院前急救知识[6,7]

大力普及急救知识, 提高“120”的知名度, 提高全民急救意识, 不间断派出医疗工作者到社区、派出所、学校、酒店等特殊部门, 给他们传授急救技术, 如对突然意识丧失的患者, 目击者首先怎样判断心跳骤停, 然后大声呼叫旁人协助CPR,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并印发急救知识小册子、电视台等宣传120的呼叫方法, 做到老幼皆知。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自救、互救, 为抢救伤病员的生命争取时间, 为医院的进一步抢救奠定基础。

6 小论

综上所述, 经过对我院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的分析, 并针对其安全隐患提出对策:强化职业道德, 强化情感沟通[8], 提升人员业务素质,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到位, 构建团队精神, 提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和普及院前急救知识。结果我院院前急救患者2482人, 发现存在护理隐患226例, 占患者总数的0.91%。可见在院前急救中及时防范, 能减少纠纷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方法 以出诊记录、护理考核记录、投诉记录为依据, 分析我院院前急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结果 我院院前急救患者2482人, 发现存在护理隐患226例, 占患者总数的0.91%。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 只要针对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 及时防范, 能减少纠纷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参考文献

[1]冯庚.现场急救时的安全避险[J]中国急救医学, 2010, 30 (4) :364-366.

[2]吕探云.健康评估[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3]周秀华, 张静.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4-55.

[4]任伟.院前急救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05, 26 (5) :82.

[5]王建慧.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23) :124-125.

[6]邓红梅.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急救护理, 2009, 17 (7) :54-55.

[7]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18) :2820.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篇5

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针对急诊科院前急救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全盟市平均每个月大约能够出车三、四百次,这其中大多是重患,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疾病,形形色色的患者,所以作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应该从个方面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技能操作水平,作为院前急救的一名护理人员,应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工作中应工作严谨,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处置得当,认真细致主动,查对严格,操作正规,熟练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对病患的未知性以及时间紧,任务重,这些都会促成安全隐患,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我们首先应该能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针对这些隐患我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接到院前急救警报时我们护士应当首先立即通知当班值班医生,拿好急救仪器,急救箱,迅速出诊,到达现场后,护士应当根据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立即执行,在医生未下达医嘱前,护士应当依据病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可以先用空盐,但绝不能够擅自做主,根据经验用药,必须听到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方可用药,可以依据病情进行必要的处置,如:吸氧、测量生命体征、采血建立静脉通路。

急诊科护理服务理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我们 将以温馨、快捷、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为您开辟绿色通道。由于其急救工作中的时间紧迫,病员伤势较重,家属急迫紧张的心里,这些都促成了其常见的安全隐患,无论是医疗安全事故,还是自身安全,这些问题都应该被高度重视的。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所以作为急诊科的任何一名医护人员,都应该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做好自身防护,维护自身的安全,院前急救是整个医院的绿色通道,更加体现了它的重要性,作为整个医院的一条纵贯线,贯穿于各个科室之间。

结论针对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院前急救

护理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培训,增强急救技能,强化法律意识,是每个急救医护人员继续解决的问题。

现将院前急救较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院前急救最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1.1有些医师、护理人员对急救工作的认识不够,工作 散漫,态度不认真,没有意识到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出诊速度慢,急救意识不强,医生、护士未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护理质量。

1.2出诊前的物品其药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不适用。到了抢救现场才发现急救药品不齐全或在抢救过程中才发现抢救药品不够用,这样会大大降低抢救的成功率。

1.3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差,动作缓慢,不能根据病情及时准确地进行护理措施,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医患纠纷,如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或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选择的穿刺针头过小,滴速太慢,不能有效扩容。

1.4院前急救患者时,护理人员选择静脉输液针头不当造成患者在转运途中穿刺部位肿胀,不能保证药物和液体有效进入患者体内,引发医患纠纷。

1.5由于其时间紧迫,患者病情为重,因此,医生需紧急下达口头医嘱,护理人员稍含糊不清或凭所听到的自己不确定的药品名以及其用法,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

1.6医师、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对已死亡的患者为进行常规抢救,对已死亡的患者检查不仔细,未留有效死亡检查记录,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1.7不能充分评估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未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询问病史不详,如患者有无晕车史,未告知患者或家属晕车呕吐时,会增加颅内压,出现头痛,或 使原有的头痛加剧等。

1.8由于在抢救过程中,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护理人员没有做好自身防护,在穿刺的过程中,不小心刺伤了自己的手或者在穿刺成功后,废弃的针头处理不当,不小心扎伤自己,一些传染病的患者,会通过血液传播,危害到自身安全。

1.9在遇到心脏骤停的危重患者之后急需做心肺复苏术,医护人员没有在环境安全适宜的环境中抢救患者,如在车间或马路上,这些会使患者自身和医护人员都受到不必要的隐患。

2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增强院前出诊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懂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为患者所急,为患者所想,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断提高急救技术水平。

2.2分别准备院前急救箱,合理布局抢救物品,做到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维修和随时补充更换急救仪器和急救药品应班班清点,对接,出诊人员所带急救药品和器材必须保证完好率100%,仔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2.3急救医护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全面的工作技能,因为院前急救工作的不可预知性,要求急救人员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捷熟练的抢救流程,加强急救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反复的急救技能培 训。

2.4院前抢救患者时,选用留置针静脉输液保证转运途中静脉点滴通畅没保证药物和液体能按治疗计划有效完成。

2.5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述一遍,以便确认和核实准确性,抢救结束6小时内,医生据实补记医嘱。

2.6医师、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要仔细查病,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和在场人员提供的病情资料,对已死亡的患者必须常规抢救,30-60分钟后,在用心电图机做心电图后,确认患者是否死亡,再告知家属患者死亡。

2.7接危重患者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晕车史,告知晕车会使病情加重,如恶心,呕吐时会增加颅内压,告知患者或家属做好医患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2.8在为患者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应避免针头在此刺伤自己,留置针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后,应放入锐器盒内,避免再次刺伤自己,发生锐器伤后,在抢救病人待患者病情平稳应立即由近心端,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祭出损伤处血液,禁止在伤口局部挤压,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用75%酒精或0.5%的碘伏伤口消毒。

2.9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应当评估周围环境,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才可对患者实施抢救技术。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不但要技术过硬,知识过广,更应该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多多跟患者进行沟通,做好心理护理,给予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然而院前急救更是急 诊的一项重大内容,会接触各种复杂的病种。

记得有一次出车接到警报后,我看到单上是车祸外伤,跟往常一样,迅速通知当班医生,二线医师,带好急救设备,上了120车,此时脑海里浮现出各种猜想,或许这个人很严重的,或许这个人知识轻微的外伤,只是想借助120揽回黑车司机一点钱,正在此事,120车已经到达现场,之间现场是横贯大马路边,许多人在围观,我和两名医生拿着急救仪器与急救箱前往患者身边,我让周围人群散开,上前一看,满地是血,患者的面部,头部已是面目全非,根本没法看,心理此时慌了一下,这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重大型车祸,患者的恐怖面容,但是此时本着救人为紧,不去管那些了,此时我和医生已做好自身防护,戴手套,医生用手电筒观察患者双侧瞳孔已散大,轻拍患者无反应,医生立即为患者做心电图,我为患者首先建立静脉通路,评估环境安全,遵医嘱立即启动CPR心脏按压,开放气道,我为患者EC面罩,人工通气,连续做5个循环,立即除颤,遵医嘱副肾一支静推,每隔3-5分钟重复一次,经抢救无效,心电图呈直线,宣布临床死亡,此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是一名女士,年仅37岁,觉得还很年轻,其实生命往往很短暂,也许前一秒还在为家庭操劳奔波,下一秒钟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看到家属痛哭的场景,此时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好了,护理人员应当安慰家属做好心理上的支持。

院前急救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我们无论遇到那种突发事 件都应当掌握急救技术,按步骤进行,决不能因为患者病患严重已失去希望就不采取措施,除非家属放弃抢救,但此时家属必须签字后方可停止抢救。

作为急诊科的一名护理人员,我深感骄傲自豪,虽然风险大,安全性能低,对自身要求高,工作艰辛,但我坚信,自身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在无论是院前急救中还是在急诊科室工作中,都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无论是抢救还是临床护理中,都应当严格查对,避免差错的发生,降低危险性,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深知这些安全隐患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致力于护理工作,用细心,爱心,责任心,娴熟的技能操作,扎实的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降低隐患,如一旦发生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姓名:赵

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管理 篇6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院前急救是指受伤或发病时,由急救人员实施现场救治及监护的行为。而院前急救护理是指在上述过程中所做一切的护理工作。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1]。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环境多变性,时间紧急,车载设备有限,现场救护条件有限,常常是在家属和围观者的众目睽睽之下开展救治工作;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及自2011年7月1日《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工作中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多,因此护理风险事件极易发生。

通过对加强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

1 院前急救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1.1时间 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 分钟,因此及时赶到现场展开救护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要求,救护车出诊时间是4分钟,然而对信息反应不及时、信息反馈流程不通畅等因素均会延长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贻误患者的抢救时机。

1.2急救现场护理操作技术不过硬 现场急救的所有护理工作都是在患者家属的监督下完成的,如果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急救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动作迟缓等易引起护患纠纷。由于技术经验不足,遇到复杂的病情,在第一现场救治中往往暴露出较严重的技术问题,影响救治效果[2]。

1.3硬件配备不全或性能不好 院前急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是保证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设备、药品准备不全或设备性能不良,放置不规范将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如喉头阻塞患者未带气管切开包,脊椎骨折患者未带脊椎固定板等,导致急救工作不理想。

1.4现场急救缺乏有效的沟通 院前急救环境复杂,病情多样,抢救过程中治疗操作均处于开放性。在开放性的环境下,护士的每项操作均被家属亲眼目睹,抢救中任何一点疏忽,护理操作不到位,动作生硬都可能引起纠纷。而院前急救紧张的气氛中,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够沉着、冷静、关心体贴地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变化,治疗原则,抢救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风险性等都可能引起纠纷。

1.5护士法律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特别在对患者抢救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在护理处置时,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对出诊时间、现场病情及抢救中的动态变化,采取的治疗护理措施等,没做详细记录或未能及时补记;对现场伤情中可能存在法律问题未及时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联系。

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强化急诊护士对《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的学习,要求严格遵守4分钟内出车的规定。要求救护车停放在急诊科旁,司机、医生、担架员休息室也要在急诊科内,保证随时应急出车。

2.1.1加强急诊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 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病情,机智、冷静、迅速、准确地处理病人,有条不紊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2.2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抢救能力

2.2.1要求急诊科护士持证上岗。每一位护士均需参加“120”急救中心组织的院前急救技能培训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急诊院前急救上岗证,而参与出车的护士必须还要有3年的临床工作经验。

2.2.2加强急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按急诊护士的层级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各种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紧急气道开放技术、止血包扎固定等;掌握对成批危急症的分诊和观察;掌握各类突发重大传染病、中毒、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护方法等并组织和实施考核。

2.3.各种急救物品、药品配备齐全、急救仪器的完好率达 1 0 0%。

2.3.1出诊前准备工作保障到位,是保证急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急救物品、药品、设备设专人管理。急救药品实行“五定”管理,班班交接、登记签名,用后马上补充,每天四个班次检查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急救设备班班清点、检测并签名记录,建立仪器档案。

2.3.2要求每一位急诊科护士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洗胃机等等。每个急救仪器旁悬挂简易操作流程。有新仪器时及时组织学习仪器操作及性能、检测方法等。

2.4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护患沟通技巧

2.4.1急诊护士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态度诚恳,语言文明,加强护士护患沟通技巧培训。

2.4.2护士与病人家属的交流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生冷硬的语言。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多进行换位思考。病人和家属出现急躁、恐惧、痛苦情绪并不配合治疗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及安抚工作。

2.5强化护士风险意识教育,增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5.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对于患者潜在风险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详细交代, 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5.2完善和规范医疗护理文书,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院前急救的医疗护理文书具有法律效用,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严谨、细致、合法地记录院前急救医疗护理活动。因此,急诊护士必须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书写院前急救病历,不能弄虚作假和任意涂改,各项记录应客观准确、真实,字迹清楚。

2.5.3严格落实签字制度做好与急診衔接工作。在转运途中应交代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请家属或代理人在转运同意书上签字。病情危重者及时通知急诊做好相应救治准备,到急诊后就病情及救治过程与急诊医生、护士严格交接并双方签字,严防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3结语

院前急救护理具有随机性强、病种复杂、病情紧急、各种干扰因素多等特点,急救过程隐藏着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我院通过加强护士急救业务技能及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提高了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 0 0 7,4 2 ( 9 ): 8 3 0.

[2] 黄永义.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483-484.

作者简介:

院前急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篇7

1 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

(1) 随机性强,流动性大,病人病情紧急; (2) 急救环境条件差。急救现场往往是在病人家里或是人群嘈杂的公共场所,空间小,光线暗这些原因都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备熟练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较高的急救技能[1]; (3) 病种多样且复杂。院前急救的病人病情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在重大事故现场急救时,病人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要求医护人员掌握全科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迅速对病情作出正确判断,以达到及时救治的目的; (4) 体力消耗大。由于院前急救现场多样,有时车辆无法到达,医护人员需要身背急救箱爬高楼,串街过巷,又要指导和帮助搬运病人,要求有强健的体魄[1]。

2 院前急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纠纷

(1) 出诊不及时。接听120急救电话的护士未询问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病情、发病时间等。导致派错专科医生、救护车司机道路不熟,交通不畅以至延误到达,未能及时抢救病人; (2) 急救反应慢。由于各种原因使出诊拯救物品准备不充分或急救物品损害而导致病人延时救治; (3) 急救设施设备、药品存在不安全因素。院前急救现场不仅卫生条件差,还受携带药品及设备的限制,客观上为急救工作安全性增加了难度; (4) 护士急救技术不熟练。紧急情况下未能快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急救药物使用,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2]; (5) 护士在医嘱查对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执行口头医嘱不严谨,没有做到"三查八对"和"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和医生复核); (6) 转运途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途中转运交待不详细,转运过程中,未向病人或家属交代途中出现的危险,如窒息、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 (7) 护理文书不规范。院前抢救护理记录不及时,不详细,病人转运到医院后交接班不细致,如病情、院前用药、院前护理措施等。

3 对策

3.1 及时出诊。

提高120或医院急救电话接听的能力,接到电话后问清病人的病情、性别、年龄、地址、联系方式,保证路线正确,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药品及物品,通知医护人员确保在接诊五分钟内出诊。

3.2 加强院前急救业务与操作技能培训

坚持常年不懈地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动静脉穿刺留置针、复合外伤的处理、专科护理措施等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一个出诊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基础生命支持,能密切配合医生抢救[1]。

3.3 院前急救中积极做好现场抢救

在急救现场医护人员数量少,设备有限,而病人病情却多复杂严重,发展迅速这更要求护士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熟练扎实的基本功和急救知识,克服现场各种不利于抢救的困难,做到忙而不乱,正确使用抢救仪器和各种急救措施的技术,正常有序地对病人进行抢救和护理。

3.4 途中安全转运的护理

在转运过程中注意搬运时病人的体位,固定车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向病人或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安全转运到医院后,要详细向接班护士做交接班工作。

3.5 规范院前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

院前急救护理记录要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完整的护理记录既会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也为可能发生医疗纠纷提供直接证据。

3.6 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观念,及爱岗敬业精神

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其懂得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并能用法律武器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强化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给病人和家属以信赖感。

院前急救是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窗口,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广范关注。作为急救一线的护士,提高工作责任心,规范护理行为,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急救技术的训练,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对消除院前急救护理隐患,促进急救医学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摘要:综合敘述了院前急救工作的特点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纠纷,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使院前急救工作规范化。

关键词: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秀英, 浅谈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7, 21 (3) :634-635

院前急救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 篇8

院前急救时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院前的急救是密不可分的。院前急救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所进行的现场的救治和转送途中的监护等医疗活动。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 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 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入院后的进一步诊治,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患者的痊愈率、减少患者的致残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民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常识不断增强, 院前急救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急救现场一般都在公共场合或是人员众多的地方, 操作稍有不慎, 就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所以, 如何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是急诊科每个医护人员都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总结近年来我院院前急救的纠纷案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报道如下。

1 主要原因

1.1 院前急救的安全隐患

1.1.1 就诊不及时:

(1) 无专人接听电话, 导致不能及时接听“120”电话, 或接电话后未能详细询问地址及联系电话, 延误急救; (2) 司机不熟悉道路情况或交通不畅, 特别是上下班人流高峰期, 影响救护车的行车速度, 延误了到达现场的时间; (3) 救护车与急救人员分散, 未能进行统一调配, 导致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出诊。

1.1.2 准备不足:

接电话时未详细询问患者的情况, 对患者的评估不足, 出诊时未能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携带药品及器械, 导致到达现场后, 对伤员延时救治。

1.2 现场急救隐患

1.2.1 医嘱查对制度:

在院前急救时受环境和条件所限, 护士都是执行的口头遗嘱。现场急救时, 不仅仅要求“三查七对”更要强调“三清一复核”, 即听清、问清、看清、及医师的复核, 保证抢救的过程忙而不乱[1,2,3]。而急救现场人员多, 环境嘈杂, 增加了主诊误治的几率。

1.2.2 急救的设备:

设施及药品所存在的不安因素。院前急救的现场, 不仅卫生条件自然条件差, 还受到所能携带的仪器设备和药品的限制。这在客观上为院前急救安全性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2.3 技术不熟练:

在紧急情况下, 由于急救技术掌握的不熟练, 手忙脚乱, 未能及时正确的使用各种设备, 未能快速准确的进行静脉穿刺, 保证急救药品的及时应用。

1.3 转运途中的安全隐患

转运途中路况不佳, 颠簸, 车内的设施不佳, 医师未能坐在抢救舱内与护士一同守在患者的身边, 致使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未能及时抢救。在担架上的患者未用约束带, 致使患者坠落。

1.4 护理文件书写不及时、不规范

护理人员不重视院前急救的记录, 不能及时准确详细记录抢救措施及用药。

2 应对措施

2.1 及时就诊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出车, 根据“120”指挥中心提供的地址, 联系电话, 及时而有效的与患者或家属取得联系, 保证行车路线的准确性。如果位置偏可根据情况让其家属在指定位置等候, 避免延误抢救时间。

2.2 加强理论技能培训

护士应具备相应的综合医学理论知识和现场救治的技能。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培训, 提高其急救技能, 确保现场急救措施的顺利进行。

2.3 加强转运途中的护理

2.3.1 心理护理:

患者及家属的感受最为重要,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 保持良好的急救环境, 及时简明扼要的介绍各种治疗, 护理措施是确保急救护理程序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4]。在转运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说明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谅解, 稳定其情绪。

2.3.2 转运时应保证患者的安全:

固定车床, 拉起床挡, 对不合作的患者使用约束带, 保持合适安全的体位, 意识障碍及呕吐的患者, 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2.3.3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等。对意识清醒者要适时进行简短的对话, 以判断其意识的改变。对意识障碍者随时观察瞳孔的变化, 发现生命体征异常要及时处理。

2.3.4 强化风险意识:

医疗行为本身是一种特殊性质的行为, 具有紧急救护性、高技术性, 结果不确定性和高危险性, 而院前急救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危重、年龄不一、文化层次及社会背景不同的各种疾患人群, 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各种因素。稍有疏忽, 都可能会铸成大错[5]。院前急救人员应认识到工作的高度风险性。对危重者的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 定期对急诊人员培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知识, 增强风险意识。

2.3.5 加强急救车管理:

确保救护车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物品、药品、仪器准备充分, 每班认真交接, 定人、定期检查, 排除不安全隐患, 确保急救畅通。

2.3.6 重视院前的护理文书的书写:

在完成急救任务的前提下, 及时书写院前急救护理记录。记录接听电话的时间、出车时间、到达现场的时间、上车时间、到院时间、抢救措施时间。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执行医嘱时间、所用药品的名称和剂量。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6]。

2.3.7 良好的心理素质:

面对抢救现场应沉着、冷静、严肃、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临危不乱, 紧张有序的进行抢救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文静, 张巍巍, 宋平平.中重型高血压[J].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救护, 1997, 4 (30) :7.

[2]万伟, 杭星.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之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 :153.

[3]郑松枝, 魏肖利.急性脑出血病人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2) :94, 103.

[4]李患礼, 陈瑶.急诊与医疗纠纷[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 3 (3) :1332-1324.

[5]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18) :2820.

对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再认识 篇9

1 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1.1 出诊不及时接听呼救电话的同志未详细询问患者的姓名、病情、地址及联系方式, 导致出诊时专科医师派错、司机因方位不明走错路, 而又无法有效联系患者, 使救护车空跑或延时到达现场抢救患者, 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另外, 急救人员抢救意识不强, 急诊分诊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 出诊速度慢, 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诊, 司机对道路不熟悉或交通不畅, 特别是上下班人流高峰期, 影响急救车行使的速度, 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误, 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工作质量。

1.2 急救反应慢出诊时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 对伤病员评估不足, 未能更好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携带药品及仪器, 导致出诊前的物品或药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不适用, 到达抢救现场才发现急救药品不齐或在抢救过程中才发现某抢救药品不够用, 而对伤员延时救治, 大大降低了抢救的成功率。

2 现场急救隐患

2.1 医师、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对已死亡的患者未进行常规抢救, 对已死亡的患者检查不仔细, 未留有效死亡检查记录。

2.2 急救设施、设备、药品存在不安全因素, 院前急救不仅现场卫生条件差, 还受到携带急救药品、设备等限制, 客观上为急救工作安全性增加了一定难度。

2.3 急救技术掌握不熟练, 动作缓慢, 在紧急情况下手忙脚乱, 未能及时、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仪器设备, 未能快速、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 保证急救药物的使用, 如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 或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选择的穿刺针头过小, 滴速太慢, 不能有效扩容等。

2.4 医嘱查对存在安全隐患, 院前急救时受环境和条件所限, 护士执行口头医嘱, 增加了出差错的几率。现场执行口头医嘱时除"三查七对"外, 更强调"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和医生复核, 保证抢救过程忙而不乱和治疗安全。

2.5 护理文书不规范, 不重视院前抢救护理记录, 记录不及时、不详细。

3 转运途中安全隐患

3.1 不能充分评估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未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3.2 转运途中路况不良, 车内照明不佳, 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细致, 或者医生坐在副驾驶位置, 未与护士一同坐在患者旁边观察患者病情, 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

3.3 运送时没有拉起床栏, 对不合作的患者没及时使用约束带, 致患者摔下车床。

3.4 对极危重患者未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原则, 造成转运途中因人力、物力不够, 导致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恶化或死亡。

3.5 接危重患者时, 询问病史不详, 如患者有无晕车史, 未告知患者或家属晕车呕吐时会增加颅内压, 出现头痛或使原有的头痛加剧等。

3.6 护理人员选择静脉输液针头不当, 造成患者在转运途中穿刺部位肿胀, 不能保证药物和液体有效进入患者体内, 引发医患纠纷。

4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如下

4.1 加强岗位责任教育, 增强院前出诊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 认真接听呼救电话, 接到呼救电话后, 要问清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居住的街道、门牌号码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特征或建筑物, 弄清患者所在位置。如果是小儿或儿童还必须问清楚父亲或母亲姓名并做记录, 由出诊人员随身带上, 以便及时和对方联系, 避免跑错方向。针对病情备齐必要的抢救物资, 及时到达急救地点只有懂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做到为患者所急, 为患者所想, 才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4.2 分科别准备院前急救箱, 合理布局抢救物品, 做到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维修和随时补充更换, 出诊人员所带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必须保证完好率100%, 加强救护车管理救护车应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物品、仪器、药品准备齐全、充分、完好, 每班认真交接, 定人、定期检查, 排除不安全隐患, 确保急救畅通, 认真仔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提高抢救成功率。

4.3 及时出诊, 确保在规定时间内 (3 min) 出诊, 根据"120"指挥中心发送出车通知单上提供的地址、电话, 直接与患者或家属联系, 保证出车路线正确, 在情况许可下, 让患者家属于指定位置等候, 避免寻找, 延误时间。同时由医生了解患者病情, 护士及时评估, 并根据病情准备急救药品、仪器, 使其处于应急状态, 保证到达现场可以快速、准确使用, 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院前抢救患者时, 宜选用留置针静脉输液保证转运途中静脉点滴通畅, 保证药物和液体能按治疗计划有效完成。

4.4 医师、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要仔细查体, 认真听取患者家属和在场人员提供的病情资料, 对已死亡的患者必须常规抢救30~60min后, 再用心电图机做心电图后, 确认患者是否死亡, 再告知家属患者死亡。

4.5 接危重患者时, 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晕车史。并告知晕车会使病情加重, 如恶心呕吐时, 会增加颅内压, 出现头痛或使原有的头痛加剧, 也有可能发生窒息。告知患者或家属做好医患配合, 共同战胜疾病, 对极危重的患者必须遵循就地就近的原则进行抢救, 不得因丢失患者资源为由舍近求远而延长患者到医院进行系统救治的时间。

4.6 转运患者时, 应充分评估转运途中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 并与患者或家属做好有效沟通, 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让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承担转运途中的风险。同时固定车床, 拉起床栏, 对不合作患者使用约束带, 保持合适安全的转运体位, 意识障碍者, 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面色, 对意识清醒者, 定时进行简短对话以判断意识的改变;意识障碍者, 随时观察瞳孔的变化。应急处理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 保证抢救药品、仪器及时、正确使用。

4.7 加强理论技能培训院前急救工作的不可预知性, 使院前急救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 要求急救医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综合医学理论知识和现场救治熟练的抢救技术, 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快捷熟练的抢救流程, 加强急救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和反复的急救技能培训, 对120规定的急救流程和技术操作规程应人手一册,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患者抢救流程、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流程、休克患者抢救流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穿刺留置输液、处理复合伤、现场患者搬运术等培训和考核, 只有提高了科室的整体现场急救应急能力及服务质量,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

4.8 规范护理文书, 重视院前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 在完成急救任务的基础上, 准确、及时地书写院前护理记录, 记录出诊到达时间、上车时间、到院时间、抢救措施实施时间、内容, 包括:生命体征、病情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 特别是用药后要详细记录用药时间、剂量, 使记录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

总之, 我们要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 由于医疗行为本身的特殊性质, 具有紧急抢救性、高技术性、高风险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而院前急救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危重、年龄不一、文化层次及社会背景不同的各种疾患人群, 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 稍微疏忽, 可能会铸成大错。院前急救人员应认识到工作的高度风险性, 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完善急救流程, 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培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知识, 增强风险意识, 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院前抢救过程直接受现场人员监督, 面对抢救场面要沉着、冷静、稳重、严肃, 应排除外界各种干扰, 做到临危不乱, 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抢救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42010年我科记录在册的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原因诸多, 主要表现为急救前隐患、现场急救隐患、转运途中安全隐患三个方面。结论 针对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医疗质量,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崇泽.信息预警在规避药品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 2009, 6 (7) :389-392.

[2]刘巍.美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评价和预警系统分析与启示[J].中国执业药师, 2009, 6 (2) :20-22.

[3]何映, 李馨龄, 沈璐, 等.药品评价专家库的建设与管理初探[J].中国药物警戒, 2009, 6 (9) :557-559.

[4]万伟, 杭星.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之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 :153.

[5]郑松枝, 魏肖利.急性脑出血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2) :94, 103.

[6]李患礼, 陈瑶.急诊与医疗纠纷[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 3 (3) :1323-1324.

[7]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18) :2820.

[8]张胜萍.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1) :33-34.

院前急救的护理隐患 篇10

1 院前急救中常见安全隐患

1.1 出诊不及时

由于个别医护人员及司机急救意识不强, 时间观念淡薄, 不能及时赶到现场, 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出诊, 延误抢救时间, 从而导致纠纷发生。我院规定:接到出诊电话后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 在5min内出诊。但由于个别医护人员思想上稍有松懈, 无集体观念, 往往因一人原因就会导致出车时间延误。

1.2 出诊抢救用物准备不充份

由于急救物资配备不足, 导致急救人员到了现场才发现抢救物资该带的没有带, 无法及时给予正确救治, 延误抢救时机。我科每天专派一名出诊护士负责检查救护车上的各种仪器、设备、药品是否处于最佳状态, 但由于个别护士工作作风不严谨, 未能严格执行急救物资的交接工作。

1.3 医患沟通不到位

医务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未及时向病人及其家属交待病情、危险程度及采取的抢救措施, 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如窒息、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 导致患者发生病情恶化时病人家属误认为医务人员抢救不及时, 容易引发纠纷。

1.4 医疗文件书写记录不完善

由于现场急救环境的特殊性和时间的紧迫性, 医务人员往往只顾抢救病人生命而未能及时进行医疗文件的书写, 过后再进行回忆性记录, 导致医疗护理文件缺乏真实、客观和完整性。针对上述安全隐患, 我科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急救技能培训, 加强法制教育, 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对待院前急救工作, 强化“急”字当头的时间观念;严格遵守医疗制度和操作规程,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克服对出诊不重视的态度。

2 针对上述存在的隐患, 我们制定防范措施

2.1 加强院前急救风险管理和急救意识教育, 强调时间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实行换位思考。同时大力宣扬“时间就是生命, 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 增强医务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1]。科室每月组织医务人员查找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次, 并制定确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将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制定严格的出诊制度, 定时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要求一线出诊班的医护人员及司机必须24h在急诊科待命, 实行24h轮换应班工作, 保证出诊工作及时到位, 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保证出诊急救用物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护士长每天专派1名出诊护士负责检查救护车上的急救药品、仪器是否处于最佳状态, 建立出诊抢救仪器、用物交接登记本,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出诊护士接班后首先检查各出诊箱急救物品是否齐全及定位放置, 救护车上急救仪器是否运转正常、每次用后及时进行物资补充、仪器充电,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 保证救护车上的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驾驶员也应保证救护车的完好状态, 保证随时出车。

2.2 加强医护人员急诊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病人的法律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作为一名急诊医护人员, 更应该注重自己业务知识水平的培训。我科于2001年以来先后选派多名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专门进修学习或短期培训急救抢救新技术、新理论。进修学习的同志回来后, 组织科室人员共同学习, 讨论并制定出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护理流程和急救仪器的操作流程, 有计划、有步骤地规范化培训护士, 进行各项基础操作学习、考核, 对专科护士重点进行专科仪器操作及急救技能训练。如:呼吸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的操作方法;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中毒抢救、复合伤的抢救等培训和考核, 做到人人掌握, 以极大地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出诊医生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仔细询问病史, 认真进行体格检查, 力求作到诊断正确。并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病人的病情及转运过程有可能引发的危险性, 使病人家属对病情本身的发展有心理准备。出诊途中遇到交通堵塞时应及时向病人或家属说明, 以免引起纠纷发生。

2.3 加强医疗文件的书写

现场抢救结束后, 医生应及时做好危重病人抢救记录。详细记录病人当时的主要症状, 意识情况, 已采取的治疗抢救措施及目前的病情等;另外出诊医师负责做好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的记录;对病情危重而又不愿到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 病员或家属必须签署“拒绝入院”同意书;护士及时完善抢救护理记录, 使医疗文件记录及时、真实、客观, 做到有章可查。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有3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才能上岗[1]。现在医院招聘护士多, 切不可将刚参加工作的护士或无执照的护士调入急诊科, 以免造成处理失误, 特别是现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 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及不具备执业护士资格的护理人员, 二者均不能单独上岗, 否则将引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坠落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心理护理 篇11

【关键词】坠落伤;院前急救;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67-02

坠落伤是指人们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从高处坠落,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现代住房建设的多层结构使居住者和建筑者受坠落伤的威胁日趋增加,坠落伤已成为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院前急救是指在病人发病至入院就医这段时间进行的救治,它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其成败关系着整个急救过程的成功与否,关系着病人的后期治疗。而坠落伤病人没有很好的心理准备,坠落发生后往往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恐惧等,胡乱猜疑自己的生命情况。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调动起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1坠落伤院前急救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院前急救已经被社会认识,其重要性也被肯定,但是,在发生坠落事故后,单纯的对病人进行救治为主的医疗工作已经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2]。坠落伤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毫无心理准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如:恐惧、紧张、害怕、痛苦、绝望等心理改变,甚至情绪休克等心理反应。因此,急救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护理技术,过硬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对病人进行心理抚慰,这就需要护士能够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将患者的心理阴影去除或尽可能的减弱,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急救工作紧迫性、准确性、及时性、时间性的体现[3]。

2院前急救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2.1抑郁焦虑由于发生坠落比较突然,病人发生坠落前并没有很好的心理准备,因此不能很好的进行应对,会产生焦虑、烦躁不安、辗转反复,表现为出汗、血压升高、心悸等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情绪有明显的波动并伴有喊叫、哭泣、愤怒或唉声叹气等反应。

2.2紧张恐惧受伤严重的病人病情都比较复杂,有严重的症状,并且会迅速发展,当有强烈疼痛、身体某些部位没有感觉或丧失功能、大量失血、体温降低、过度换气甚至濒临死亡的感觉时,患者心理就会高度紧张起来,表现为皮肤潮红或苍白、呼吸加快、惊恐、肌肉紧张等症状。

2.3悲观绝望患者的心理因可能面临的生命危险而应激失控,感到无能、无望、无助,容易受伤害、刺激,表现为不愿说话、表情淡漠,或言辞激烈,有些甚至辱骂前来救治的医护人员,或者干脆放弃救治。

3院前急救病人的心理需要

3.1尽快得到救治由于坠落者受到特别突然的伤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表现出惊恐不安,情绪紧张,不时还会呼叫求救或呻吟,对意外事故可能造成的残疾否认,或怨天尤人,甚至出现消极厌世,有的出现急性心理创伤的情绪性休克状态,表现为不呻吟,没有言语、冷漠。这时病人需要医护人员能将自己从危险中救出来,全力以赴,分秒必争,用友善的态度,美好的语言,娴熟的应急处理措施使病人的紧张焦虑心理得到放松[4]。

3.2有安全需要感对急救转运使用的工具要快而稳,各种设备器材完好,有经验的医护人员陪伴,能正确处理各种突发病情,同时,要将病人的身体姿势摆到有利于急救同时又是最舒服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病人的心理有了一定的安全感。

4心理护理措施

4.1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4.1.1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病人能否被给予一个良好的护理服务的前提,是护理人员对其工作性质的认识和所持有的态度。作为急救的护理人员,要自觉保持对社会、对患者的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热爱护理事业,具有愿为护理事业奉献的精神,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1.2良好的心理素质坠落伤院前急救具有多变性、紧急性、突发性等特点,因此,发生坠落者的心理状态和对治疗的信心直接受到急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热爱生命和事业的美好情感。无论什么时间、什么情况,都能以良好的自控力、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情绪、恰当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坚韧的忍耐力、细腻的情感对待坠落者,通过对技巧的灵活运用,使病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精神痛苦减轻,病人的心情得到放松。

4.1.3精湛的业务素质院前急救的护理内容与院内急救护理不一样,它对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特别强调,设备条件有限、隐患多、护理人员的压力大、体能消耗大、急救现场条件差、操作难度大等都是其特点。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有娴熟的操作水平和较高的专业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对病人要进行心理抚慰,通过自己的表情、姿势、言语、态度去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进行影响或改变,以达到消除或减轻病人痛苦的目的,帮助病人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良好心理状态。

4.2不同心理问题的处理措施

4.2.1焦虑的护理突发的事件,身上的疼痛、流血,使很多坠落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及时对有担忧或焦虑过度的病人进行评估,保持态度和蔼、语气平和的与病人交谈,运用专业的知识,对病人坚定有力,不容怀疑的解释,打消病人不必要的疑虑,并且认真地倾听,允许其通过叫喊、发怒、哭泣等行为来宣泄心中的不安,充分尊重和理解病人,尽快找出病人为何而焦虑,以找到相应措施及时进行应对。

4.2.2恐惧的护理到达急救现场,护士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抢救技术为抢救赢得时间,不可惊慌失措。投入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对待心神不安、恐惧的坠落者,无论后期治疗会有什么结果,都要给予支持、鼓励、肯定的保证进行安慰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放心,尽可能一直陪在病人的身旁,避免消极暗示,要尽可能的找出病人恐惧的具体原因,以便更好地消除或减少其恐惧,维持病人平衡的心理。

4.2.3绝望的护理对无助感觉强烈、绝望的坠落者,护士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对他们加倍关心,理解体贴伤员,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要明确诊断、尽快处理,给予及时、果断的心理疏导,始终保持耐心、关心、亲切的态度对待病人,使其感到像是在与亲人谈话,从而和病人拉近距离,了解更多病人的想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阴影,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4.3创造良好舒适的安全环境

救护人员在施救过程中,要沉着冷静、行动敏捷、言语审慎,使用积极的、支持和鼓励性的语言,但忌用保证性肯定性语言,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对患者要热情、语言轻巧、温暖,使患者处于接受抢救治疗的最佳状态[5]。患者上救护车后,尽量减少车身颠簸及急刹车,注意保暖或者降温,保持车内安静整洁,无血迹;及时清理污物呕吐物等,减少不良刺激;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给患者安全感的心理,对神志清醒的患者,无论预后怎样,都要用积极支持和鼓励的语言,避免消极暗示,通过急救处理后,救护人员可用手轻轻地抚摸患者前额,关切地问:感觉怎么样?好点了吗?使患者感到安全,缓解恐惧紧张的情绪。

4.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可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急救护士应树立一切为病人着想的服务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医护人员着装整洁,动作迅速,反应敏捷,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消除其怀疑与不信任心理;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操作轻柔,使患者紧张的情绪得到抚慰,增强信心。转运途中,提前与所送医院科室取得联系并让患者知悉,相关科室提前安置床位及备齐相应急救物品药品作好抢救准备。

4.5应用合适的护患沟通技巧

护士在急救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沟通技巧,特别要注意:要善于对病人进行引导。病人是否愿意和护士交谈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是否有同情心,因此,护士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记录[6]。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和护士之间形成融洽的谈话格局,不出现僵局;注意用目光接触沟通。给伤者热情、关切、鼓励的目光;注意面部表情的沟通。护士要学会通过面部表情去细心与病人沟通,并能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理解其需要,面带微笑对病人心境的调节通常情况下的作用比言语更大;接触。恰当的抚摸或轻拍背、握手等均能使患者感受到重视和关爱,对救治充满信心。

5小结

坠落伤患者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后,缺乏思想准备,表现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迫切希望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在院前急救工作中,早期进行心理干预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尤其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急救护理中,护士应加强心理学素养。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以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技术,以从容、镇定、和蔼可亲的态度,取得患者信任;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应用合适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心理活动特点,调动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良好心态;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使护理工作取得圆满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刚,刘玉法,高美.院前急救概要[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1

[2]杨丽丽.急救护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3]张松峰.急救护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4]周立.危重症急救护理程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

[5]石陆连,金丽花,杨华英.院前院内联合急救的体会[J].中华医护杂志,2006,3(3):252-253。

院前急救的护理 篇12

1院前急救的护理

1.1 出诊前的准备工作

电话接听员接电话时要问清楚发病对方的病情、地点和联系电话, 以便出诊时方便联系对方, 根据病情准备所需要的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并且在去的途中随时与患者家属联系, 了解病情并安慰患者及家属。

1.2 现场伤员的分类

在遇到重大灾害及事故发生时, 要及时对伤员进行伤检分类。按照国际通用伤员分类法:根据伤员意识、循环、呼吸和神志等方面的情况将伤员分为4种优先等级, 并使用伤情识别卡。红卡:病情危重;黄卡:中重;蓝卡:轻重;黑卡:死亡[1]。

1.3 患者体位的放置

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 根据病情的轻重不同, 将患者放置成安全舒适的体位, 如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 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安抚患者,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1.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气道, 清除口内异物 (包括义齿) 、痰液及分泌物、吸氧。如患者呼吸暂停, 立即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或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最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1.5 维持有效的循环系统功能

护理措施包括测量生命体征,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尽可能选用静脉留置针, 避免注射患侧肢体, 如休克的患者要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路。对于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或各种休克进行心电监护, 必要时配合医师进行心肺复苏术。

1.6 对症处理

护理措施包括协助医师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 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 进行止痉、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外伤患者必要时注意松懈或去掉衣服, 以便于抢救患者, 尤其是烧伤、创伤的患者, 衣物不但掩盖伤口还可污染伤口。保证患者生命, 防止病情恶化, 预防后期感染或并发症。

1.7 转运途中的护理

一旦病情允许, 迅速将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对病情危重的患者, 必须对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和运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并填写告知书。搬运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采取相应的方法, 以防发生严重的后果。比如腰椎或颈椎骨折的患者要注意搬运的方法, 避免损伤脊髓。在转运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 必要时对患者施以生命支持与检测, 保证静脉通道通畅, 随时要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处理。用药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并保留空安瓿, 以便再次查对和记录。

1.8 心理护理

对清醒患者不要反复提问, 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 安慰患者及家属, 让患者安静休息并减轻其心理压力。大多数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对于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 缺乏思想准备, 常表现为惊慌、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 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 既要沉着冷静又要迅速敏捷、忙而不乱、急而有序的态度, 熟练精湛的技术, 用自己温暖的话语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和安全感。

1.9 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

如患者病情危急, 途中抢救的同时应通知医院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工作, 并予开放“绿色通道”以便更好地为患者赢得抢救的时间。 患者被安全送到急诊科后, 院前急救护士应与急诊科护士做好患者病情交接班工作, 包括患者的四大生命体征、用药情况, 各种引导管的引流情况、外伤的部位及处置情况等, 以便急诊科护士制定护理方案。

1.10 救护车上急救器材、急救药品的清洁消毒及补充

救护车回医院后, 院前急救护士应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包括:清理用物, 归还原处;检查清洗, 维修急救器材, 以备后用;补充急救药品;抢救患者完毕。

1.11 按照规范及时书写护理文件

护理文书不仅是救护过程的记录, 同时具有法律效力。院前急救护理病历要及时、准确、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 无遗漏和涂改, 以为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2]。

2院前急救的体会

目前, 人们对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院前急救的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同时, 院前急救护士还应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才行。抢救时要灵活机动:先救命, 再救急, “避轻就重”, 否则就会失去最佳抢救时间, 甚至危及生命。尽管院前急救是暂时的、应急的, 但对于一些危重患者, 如果未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所争取到的分分秒秒, 医院内的设备再好, 医师的医术再高也难以起死回生。因此,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 我们要有效的做好院前急救, 做好每一个环节, 以保证急救工作的有效到位。

参考文献

[1]江容.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13) :2062-2063.

上一篇:职校体系下一篇:物理实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