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

2024-08-1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共11篇)

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 篇1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临床急救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如不及时抢救,反跳率及死亡率高。我院急救中心2003年6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15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重度)患者,现就病人救治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救中心2003年6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15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重度)患者,分为现场救治组89例,其中男23例,女66例,年龄:(31.8±10.85)岁;中度中毒25例,重度中毒64例。未经处理直接送医院救治组68例,其中男12例,女56例,年龄:(32.1±9.97)岁;中度中毒20例,重度中毒48例。2组均有明确的急性有机磷中毒病史及胆碱酯酶活性降低(<50%)。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中毒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收治患者均符合“国家急性有机磷中毒诊断及分级诊断标准”[1]中的诊断,轻度中毒:表现为毒蕈样和轻度中枢神经症状为主,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下降30%;中度中毒:出现明显毒蕈样和中枢神经症状加重同时,可见明显烟碱样症状,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下降50%;重度中毒:毒蕈样和烟碱样症状严重,中枢神经症状系统表现更为突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下降70%以上。

1.3 救治方法

现场救治均为接到急救中心电话救护车立即出发,到现场后简单询问病史,对呼吸、意识、瞳孔、血压等详细检查,检测胆碱酯酶活性。按中、重度有机磷药中毒立即给予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肟类复能剂(氯解磷定)肌注。即:长托宁:轻度中毒1~2mg im,中度中毒2~4mg im,重度中毒4~6mg im;氯解磷定:轻度中毒500~1000mg im,中、重度1000~1500mg im后应再给500~1000mg iv。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极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合并呼吸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呼吸幅度过浅、节律不齐、紫绀、意识障碍者,迅速给予高浓度吸氧,在长托宁、氯解磷定肌注尚未出现“莨菪化”之前,直接从静脉中用阿托品1~5mg或东莨菪碱0.6~0.9mg推注,连用2~3次,直至莨菪化,以迅速抑制腺体分泌,加速心率、扩瞳等,大剂量致中枢作用,如减轻和消除中毒所致的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流涎,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出汗,呼吸中枢抑制及惊厥等。在应用足量长托宁、氯解磷定后,神志仍不清且有紫绀者,则应加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予以气管内吸氧,或机械通气;清除皮肤、口腔内有机磷残留。患者神志清醒时给予催吐,对呼吸抑制患者予以静脉注射东莨菪碱,加强对症治疗措施。对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立即给予标准的CPR。在心电、呼吸、血压等监护下,转运到医院急救中心进一步抢救。未经院前处理直接被家人送医院救治。

2 结果

实施现场抢救患者89例,发病后死亡15例,病死率16.9%;68例现场未经处理的患者直接送入医院,发病后死亡22例,病死率32.4%。院前未经处理直接送医院救治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现场救治组(P<0.01)。

3 讨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重度)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中毒病人能否抢救成功,关键在于争取时间。实施及时的现场抢救,及时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氯解磷定,抗乙酰胆碱药物如阿托品,长托宁等,及早控制胆碱酯酶“老化”是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成功率至关重要的环节。基层医院现场抢救除及时洗胃、呼吸机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外,脱离中毒现场,清除皮肤、口腔内有机磷毒物,解毒剂的应用,维持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是急性有机磷中毒及时实施现场抢救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抢救病人生命提供有力保障。

院前急救能显著降低急性有机磷中毒死亡率,注重院前和早期抢救、注重基础生命支持和其他相关临床抢救措施,以达到取得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治更好的临床效果。实施现场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89例,发病后经救治死亡15例,病死率为16.9%,显著低于实施现场抢救中毒患者。68例现场未实施现场抢救处理的患者及其家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危害性及危重性认识不足,不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直接送入医院,患者到达医院已失去抢救机会,延误治疗及抢救时机,导致发病后死亡率增高。因此,积极开展院前急救急性有机磷中毒,及时选择救护车,减少院前延误急救时机,在病情危重之前获得及时抢救治疗,能为病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院前急救的结果。方法收集我院急救中心2003年6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5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资料,对其中出诊现场抢救与直接来我院抢救的患者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现场抢救89例,发病后死亡15例,病死率16.9%,68例现场未经处理直接送入医院,其中死亡22例,病死率32.4%。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院前急救能显著降低有机磷中毒病死率,为急救病人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中毒,院前急救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59~761.

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 篇2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中毒;院前急救;急诊

【中图分类号】R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00-01

急性有机磷重度病情危急,患者死亡率高,需要及时救治。本文观察院前急救对重度急性有机磷重度的救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有急性机磷中毒患者共80例,以上患者均符合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上述患者中,中毒后由家人直接送入医院救治的共36例,作为对照组;其余44例患者为拨打120电话,给予院前自救指导,并经过院前急救的,作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平均为(41.2±4.6)岁;昏迷程度:轻度昏迷12例,中度昏迷20例,重度昏迷4例;观察组44例,男17例,女27例,年龄平均为(43.6±5.1)岁;昏迷程度:轻度昏迷14例,中度昏迷24例,重度昏迷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昏迷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急诊科接到急救电话后,了解到为急性有机磷中毒,简单对家属进行自救指导。立即出动急救车辆,携带相关急救器械和药品,急救器械如洗胃机、吸引管等。在赶往现场途中,对患者家属进行急救措施指导,如嘱咐患者家属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注意保管中毒的农药瓶子、帮助患者催吐等。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紧急评估,了解患者瞳孔、呼吸、循环情况,及时实施急救措施。口服中毒患者,实施洗胃;非口服中毒患者等不能洗胃的实施药物治疗。在采用车载洗胃机洗胃时,先抽取胃内食物,而后注入洗胃液约400ml,洗后要注意后抽洗胃液的量,注入多少就回抽多少;在洗胃过程中要不断变化体位,提高洗胃效果。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利尿剂、导泻剂、给予阿托品、碘解磷定、吸氧等;做到早期、足量、反复,快速阿托品化。经以上院前急救,患者病情稳定后,转运入院继续治疗。转运途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改变气管口,及时处理。入院后做好交接,记录院前救治相关情况。对照组患者为患者家属自行运送患者入院抢救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愈、死亡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住ICU时间、呼吸衰竭发生率、中间综合征发生情况等;记录阿托品、碘解磷定的用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呼吸衰竭发生率、治愈率、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ICU时间、阿托品用量、碘解磷定用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院前急救是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前的现场救治、监护、转运入院的整个过程的急救,在急救医学中,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急救的救治基础。院前急救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无治疗期,通过现场及时救治,能够显著降低危急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在本文中,观察组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后实施院前急救,其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 篇3

1一般资料

本组104例患者中, 男39例, 女65例, 最大年龄62岁, 最小年龄3岁;104例患者均出现流泪、流涕、咳嗽等症状, 其中胸闷92例, 头晕90例, 心慌11例, 肺部听诊有干湿啰音8例。根据卫生部职业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 (GBZ65-2002) 对上述患者的中毒程度进行分类, 其中轻度中毒66例, 中度中毒28例, 重度中毒10例。

2院前急救措施

(1) 检伤分类:重点救治重症患者, 强调综合治疗、对症处理, 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2) 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如脱去残留毒物的衣服等。 (3) 吸氧:鼻导管持续给氧, 氧流量4~7L/min。 (4) 重症患者药物的急救治疗方法:①莨菪碱类药物联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5%GNS 250ml+山莨菪碱40mg+地塞米松40mg, 快速静脉滴注。可遏止危重状态进展, 促进症状缓解, 改善微循环及良好的降温、抗毒、抗炎、抗休克作用, 减少渗出。②0.9%NS 200ml+维生素B6 5g+维生素C 2g。可有明显的解毒和抗氧化作用。③肌肉注射盐酸钠洛酮0.8mg。起到抗过敏、促醒、抗休克作用。④10%GS 50ml+氨茶碱0.25g缓慢由静脉注入。作用为强心、利尿、扩张支气管。⑤紫绀时1%美蓝5ml及维生素C 2g加入5% GS 20ml中静脉缓缓注入。⑥心率快者用0.2mg西地兰稀释后缓慢静推, 以支持循环功能。

3结果

104例患者中, 死亡1例, 住院治疗9例, 留院观察42例, 门诊随访52例, 临床治愈率近100%。

4讨论

4.1 掌握急性氯气中毒急救知识的必要性

化工行业是我市重要基础产业之一, 然而,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等特点, 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从其包装容器、运送管道、生产和使用环节中泄露, 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会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1]。熟悉急性氯气中毒的毒理与急救方法, 通过对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 进而迅速采取积极有效地对症治疗, 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4.2 群体受伤后的合理、有效院前救治

急性氯气中毒属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 虽为偶发, 但一旦发生, 却易造成众人伤亡。突发群体事故的抢救是极其考验院前急救系统的应急反应能力、现场紧急医疗的救援能力, 主要包括搜寻伤员、解救脱险、检伤分类、现场救护和监护运送[2]。事故发生后, 承担急救任务者必须立即启动突发群体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迅速评估伤情, 在做好救护者自我防护的前提下进行现场的抢救工作, 尽快明确毒物接触史, 因有大批伤员需要救治, 所以必须快速做好检伤分类, 转运患者时, 须合理分流, 就近就急, 与上级医院的急诊室医务人员无缝衔接, 快速交接病情, 确保患者能快速得到进一步地救治。

4.3 强调对症处理

化学伤害在临床上病情发展迅猛, 救治极为困难, 死亡率极高, 因此作为院前急救医生必须认识到对症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急性氯气中毒的急救亦是如此。排除毒物、减少毒物吸收和解毒治疗, 虽为抢救急性中毒的首要措施, 但由于毒物已不同程度地损害有关器官, 使其正常生理功能减退或丧失, 发生各种严重症状, 故应积极进行对症治疗[3]。

参考文献

[1]林才经, 蒋健.现代院前急救医学 (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627.

[2]冯庚, 杨萍芬, 付大庆.院前急救预案———现场急救攻防策略 (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95.

急性农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 篇4

姓名:王秀清病区:消化内分泌床号:2ID号:00162474住院号:250140

急性混合农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消化科(363000)

曾婷

【关键词】 急性混合农药中毒 急救 护理

一、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急性混合性农药中毒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1岁。急性混合农药中毒入院后尽快给予洗胃、吸氧、保护胃黏膜、补液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应用阿托品解磷定等治疗,尽快达到阿托品化并结合对症处理,如出现四肢抽搐的给予地西泮治疗,出现呼吸衰竭的给予气管插管或切开,必要时给予呼吸机和(或)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出现昏迷者给予20%甘露醇以及地塞米松治疗。

二、急救和护理

2.1 尽快清除毒物31例患者是经过消化道吸收的,无论中毒时间长短,均立即插胃管彻底洗胃[1]彻底洗胃是十分重要的,洗胃时要反复清洗,直至洗出液澄清为止。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面色、呼吸、脉搏、血压等。[2]因此我们对于时间较长的或者口服量大的患者,要保留胃管,最大限度地减少毒物的吸收,提高抢救成功率洗胃后注意应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及时用药,尽早使用阿托品,用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一般先用10-20,每隔10-30重复静脉注射,其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反复和快速阿托品化,并予维持,维持时间取决于体内中毒多少以及中毒程度,病情变化,个体差异等。要灵活掌握“解磷定应早期反复应用,具体用量视病情而定。阿托品化的时间越早,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最好在9内,最迟不超过24,否则效果不佳。

2.3 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 置患者于监护室,给予特级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尿量的变化,予吸氧!心电监护!导尿留置尿管!记录24出入量”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干燥,有无流涎及肌肉震颤,肺部呼吸音是否正常等“注意反跳情况,其前驱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快,病重易猝死[4]”要警惕阿托品中毒“若出现阿托品中毒,应及时减量,并给予相应处理”若出现反跳,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急救处理“同时,积极防治肺水肿和脑水肿,若出现上述疾病的体征,应及时给予脱水剂治疗”要做好口腔!皮肤及尿管等基础护理,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有活动义齿者应取下,有舌头后坠时,可用舌钳将舌头固定”呼吸道插管以及切开的病人注意吸痰“

2.4 心理护理 首先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恢复期患者加强心理疏导,防止再次意外“患者轻生的思想状态有多种,应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增强自制力,树立信心,加强意志锻炼,热爱生活“讨论

急性混合农药中毒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较长,阿托品为患者的首选解毒剂,需间歇!反复给药”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善于观察分析,并有较强的护理意识,特别注意阿托品化的临床观察,随时调整阿托品的用量,密切观察病情,警惕阿托品中毒,准确及时做好病情记录,做好交接班制度“口服农药危害性大,且重度中毒的死亡率很高”但随着现代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治疗和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基础,护士应熟练掌握正确的急救技术,与医生紧密配合,从而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黄韶清,周玉淑,刘仁树,等.现代急性中毒诊断治疗学[].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37.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病历

姓名:王秀清病区:消化内分泌床号:2ID号:00162474住院号:250140

[2] 许效松,孔静.改良洗胃法抢救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103例[].中

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7):22-23.[3] 王小凤.基层医院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体会[].新医学,2004,6(6):33.[4] 汪海涛.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原因分析[].中华临床医学研

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篇5

急性颅脑损伤主要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与开放性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和颅内血肿,按脑损伤的病理改变,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继发性脑损伤主要为缺血、缺氧、脑水肿、颅内血肿和脑疝引起。近两年来,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也明显增加,因而,探索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是必要的。

引起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暴力,其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暴力的直接作用引起的颅脑损伤;二是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有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钙超载、氧自由基的损害、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基因的改变等到生物化学改变及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增长和脑疝。因此,院前急救和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正确处理急性颅脑损伤的外部损伤,阻止或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

急性颅脑损伤往往多种颅脑损伤并存,下面将颅脑损伤的单一病种的表现与诊断表述如下:

1.头皮损伤 其表现及诊断容易,因头皮血管丰富,损伤时出血往往较多,易发生休克;院前急救时应注意压迫或综合止血,预防休克的发生。

2.颅骨损伤 包括骨盖骨折和颅底骨折,主要表现为颅骨内陷、外耳道或鼻腔流血,X线摄片、CT检查可明确诊断。

3. 原发性颅脑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

3.1 脑震荡 头部外伤后立即出现短暂昏迷,同时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慢而瞳孔散大,肢体松软等,旋即恢复。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近事遗忘等,但无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CT或MRI检查无明显异常。

3.2 脑挫裂伤 伤后初期常有脑震荡相似的症状,但昏迷时间较长;常有神经系统局燥症状和血型脑脊液,生命体征也可出现变化。CT或MRI可示脑挫裂伤部和水肿及出血灶。

3.3 弥漫性轴索损伤 患者常昏迷较重,脑挫裂伤症状复杂,可致早起死亡或后期植物人状态;CT或MRI常显示胼胝体、脑干上端背外侧、大小脑的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区及脑室周围等出现脑挫裂伤和出血灶。

3.4 脑干损伤 中、桥脑和延髓受外力直接损伤及由于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引起的继发性脑干损伤。主要表现为深昏迷、去大脑强直、颅神经损害征及生命体征改变。CT或MRI有助于鉴别诊断。

4. 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多发性血肿和迟发性血肿。

4.1 硬膜外血肿 患者早期仅为脑震荡或轻度脑挫裂伤的表现,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CT显示硬膜外凸形高密度血腫灶。

4.2 硬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3天内出现脑受压症状,进展快而重,常有意识障碍,无明显中间清醒,有的可出现中间好转期,继而昏迷加深而形成脑疝。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在伤后4~21天出现症状加重。慢性硬膜下血肿在伤后数周或数月之后缓慢出现脑受压症状。CT示硬膜下新月形稍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灶。

4.3脑内血肿 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或硬膜下血肿相似。需行CT或MRI检查明确脑内血肿的部位和大小。

5.开放性颅脑 分为火器伤和非火器伤。火器伤又分为切线伤、盲管伤和贯穿伤。伤口和伤道出血较多,常有休克症状;大多有意识障碍、脑挫裂伤的神经局灶征、颅内出血和脑水肿,创口处可有脑膨出,颅内有异物,常继发颅内感染。非火器伤症状较火器伤轻,可无意识障碍,常有毛发、骨碎片、异物进入颅脑内。CT或MRI可助诊断。

二、院前急救与护理

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往往急且较重,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正确与否,对病人病情的影响非常重要,下面就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浅谈一下我们的做法。

1. 密切观察病人的瞳孔、脉搏、呼吸、血压;采取心理疗法,减轻或解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促使病人配合诊断和治疗。

2.综合止血和预防休克的发生,主要采取压迫止血,必要时给予输液。

3.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给氧,昏迷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同时注意吸痰,避免呕吐物误吸,造成的呼吸道阻塞。

4. 脱水治疗 可应用20%的甘露醇、速尿和激素,以减轻脑细胞内外水肿,防止脑疝的发生。

5. 早期应用硫酸镁 近年来研究表明,镁除有镇静、降压等作用外,镁还是天然的钙离子通道阻塞剂、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1L—1β的产生,并能保持细胞膜和血脑障碍的完整物,从而保护神经元和减轻脑损伤。有人认为镁可以减轻脑水肿及脑损伤;张迅报道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1L—1β表达增加,硫酸镁可以通过抑制伤后1L—1β表达,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由此可见,早期应用硫酸镁可起到减轻颅脑损伤及脑水肿的作用。

6. 对颈部疼痛、高处坠落或者昏迷患者应行颈部制动,防止颈椎损伤。费力等认为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颈椎骨折在早期极易漏诊,而不稳定性颈椎骨折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后果非常严重;并提出了在颅脑损伤的急诊处理中,对有颈椎疼痛或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受伤机制较复杂的车祸伤、或高处坠落伤者应常规行颈部制动。

7. 对于烦躁患者,可以应用短期镇静剂如安定等;这样可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及氧耗,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8. 其他 应用于制酸药物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迅,李栓德,毛小林等.硫酸镁对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中学急诊医学杂志,2001,10(2):82—84.

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0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经医师诊断后都已经确诊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且所有患者均出现了毒蕈碱样症状和胆碱样症状, 年龄22~64岁, 平均年龄 (35.3±1.23) 岁。男64例, 女40例。经诊断, 出现休克、昏迷的患者有51例, 出现肺水肿的患者有45例, 出现脑水肿的患者有46例, 出现两种症状的患者有35例, 出现三种症状的患者有20例, 还未出现任何严重症状的患者有5例。104例患者依据情况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54例, 对照组患者5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实验组患者的救治方法

医生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出动, 在车上即开始指导家属救治包括:清理患者的口腔, 将患者置于通风处, 将手指放于患者的咽喉处使患者呕吐, 强行给患者灌入牛奶或鸡蛋清或肥皂水, 若患者是经皮肤渗透中毒, 则立即以肥皂水清洗身体, 以及其他的一些方法。

医生到达后, 在维持患者生命的前提下, 立即给予阿托品推注, 每5分钟推注一次, 直至患者阿托品化, 同时给予氯解磷定治疗, 并依据患者病情调节剂量。医生还根据患者的情况, 选择服药量大的、能够配合的患者进行院前洗胃;适当给予适量的激素, 必要时还要给予人工气道的建立、吸氧、利尿等治疗措施, 返院途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及时作出适当治疗。

1.2.2 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方法

对照组患者是经家属或其他渠道送来医院, 入院前未能接受医生的指导, 入院后接受与实验组相应的抢救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经一系列的救治后, 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身体各个方面的指标均趋于正常。显效:经一系列的救治后, 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身体各个方面的指标基本趋于正常。有效:经一系列的救治后, 患者症状部分消失, 身体各个方面的指标部分趋于正常。无效:经一系列的救治后, 患者仍然死亡。总有效数:总有效数=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有效率:有效率= (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 /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经过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

2 结果

实验组54例患者中, 痊愈的患者数为10例, 显效的患者数为24例, 有效的患者数为16例, 无效的患者数为4例, 总有效数为50例, 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50例患者中, 痊愈的患者数为6例, 显效的患者数为21例, 有效的患者数为17例, 无效的患者数为6例, 总有效数为44例, 总有效率为88.0%。

3 讨论

虽然现在社会发展迅速, 但农药中毒的患者数仍居高不下, 农药中毒主要是有机磷中毒, 患者会出现毒蕈碱样症状和胆碱样症状, 使患者极为痛苦, 农民极易发生有机磷中毒, 且病情较重, 进展迅速, 有时还未到达医院, 患者已经死亡, 所以院前急救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相当重要。院前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在维持患者生命的前提下, 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如:给患者灌入牛奶或鸡蛋清, 其中的蛋白质能中和药物, 从而减少农药在胃内的吸收;给经皮肤渗透中毒的患者洗澡也是同样的道理;阿托品和解磷定的治疗能迅速缓解症状;院前洗胃能够早期清理毒物;经研究统计, 及时的院前急救能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使患者更快的达到康复水平, 减少患者痛苦与有机磷农药对身体的损害。

摘要:目的 研究探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10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 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良好的院前急救, 对照组只接受入院后的治疗, 将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54例患者中, 痊愈的患者数为10例, 显效的患者数为24例, 有效的患者数为16例, 无效的患者数为4例, 总有效数为50例, 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50例患者中, 痊愈的患者数为6例, 显效的患者数为21例, 有效的患者数为17例, 无效的患者数为6例, 总有效数为44例, 总有效率为88.0%。结论 及时的院前急救能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使患者更快的达到康复水平, 减少患者痛苦与农药对身体的损害。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急救

参考文献

[1]王大士.基层卫生院5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体会.海南医学, 2012, 23 (7) :40.

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共有患者120例。包括2010年1~12月间患者58例, 男性36例, 女性22例, 年龄12~58岁, 平均 (36.8±4.2) 岁, 列入对照组;2011年1~12月间患者62例, 男性38例, 女性24例, 年龄7~56岁, 平均 (35.5±3.8) 岁, 列入研究组。所有患者均参照《内科学》中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诊断标准[4],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中毒情况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我院早期抢救患者, 均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方法, 即接到电话到通知报案人迅速开窗通气, 并为患者加盖衣物保持体温, 等待急救人员到位, 医疗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做出病情判断, 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吸氧、头部偏向一侧以预防窒息, 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等变化情况, 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液, 并给予药物治疗, 保护大脑, 随后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研究组患者由我院医疗工作者在传统院前抢救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经验, 并进行方法改进, 实施了程序化细节化院前抢救措施, 并采用表格形式由相应工作者进行信息读取和指导工作, 并在工作过程中随时记录与核对 (登记表详见表1) 。主要包括:

1.2.1 电话接诊与指导。

(1) 当院内接诊电话接到中毒报案后, 接线工作者迅速指导报案者及现场人员打开室内门窗和各类通风口, 更换室内空气; (2) 将患者体位移至平卧; (3) 将裤带与衣领等坚固衣物解松, 避免影响患者呼吸通畅; (4) 给患者加盖衣物, 防止着凉; (5) 对出现呕吐和昏迷的患者需将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分泌物阻碍气道, 并观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 (6) 基础处理后尽一步向报案人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以及现场位置, 确定最便捷路线, 并通知120急救车准备好各类急救药物迅速出诊。

1.2.2 到达现场。

(1) 到达现场后, 医疗工作者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 以便做出正确的急救处理; (2) 给患者进行高流量给氧, 氧流量在8~10L/min, 如鼻饲给氧不足以改善患者病情, 则给予面罩或者气管插管处理, 进行呼吸机通气; (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并给予相应的急救药物治疗, 包括镇静剂、呼吸兴奋剂、脱水剂、脑细胞激活剂; (4) 随时观察患者给药后的不良反应; (5) 如患者已经出现惊厥高热, 则静脉注射10~20mg地西泮治疗, 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效果不佳再采用降低脑代谢类药物, 提高脑缺氧的耐受性, 为避免惊厥患者咬伤舌头, 给予压舌板置于口内。

注:*P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1.2.3 生命体征监测。

(1) 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神志、面色、瞳孔变化等生命体征, 发现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抢救; (2) 关注年龄较小和偏大的患者, 由于他们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 存在更高的生命危险性, 因而更需加强监护, 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 (3) 接通心电监护仪, 随时监测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了解血氧饱和度变化等, 出现异常立即给予对应抢救。

1.2.4 运输护理。

(1) 由于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颠簸、摇晃等问题, 因而在搬运患者时应注意动作轻、稳、慢, 避免患者的碰伤和跌落; (2) 运输车上的患者最好采用三通管和留置针, 避免普通针头的移位和滑落; (3) 运送过程中及时通报目的医院进行接诊准备。

1.2.5 院前急救的医疗记录。

对每一位接受院前抢救的患者, 抢救的医疗工作者均需由一名专人负责进行全程的医疗记录, 记录仍以我院自制的表单为主, 对操作环节、患者病情变化等进行详细登记。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到达医院时的病情变化情况, 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 两组患者急救前病情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急救后两组患者深度昏迷率、浅度昏迷率明显降低, 昏睡率、清醒率明显高于急救前 (P<0.05) ;急救后研究组患者深度昏迷率、浅度昏迷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昏睡率、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3 讨论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由于缺氧量高、缺氧时间长, 造成身体内各类细胞组织严重缺氧而濒临损伤和死亡尤其是脑组织的缺氧耐受力相对较弱, 更易出现一系列的脑部不良反应, 比如昏迷等[5~7]。因而及时有效的院前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预后、改善患者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不容忽视[8]。传统的院前急救方法主要是简单提示报案人进行开窗通气, 然后迅速通知120急救到达现场, 进行一系列的抢救工作, 但我院在以往的工作经验中发现, 不少患者是由于急性中毒后呕吐、昏迷等因素而直接影响呼吸情况, 进而造成严重缺氧而至入院时抢救不及。因而院前抢救在接到求救电话时就应迅速指导中毒者周围人员做出及时反应, 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清洁、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暖等工作, 保持患者呼吸系统的通畅, 改善吸入氧含量, 避免在医疗工作者到达以前患者发生不测[9,10]。

另一方面, 由于院前急救具有紧急性, 包括医疗工作者、患者家属、周围人群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 单纯的进行传统抢救容易出现临床操作步骤的遗漏, 甚至可能发生因为这类遗漏而影响抢救或加重患者病情进展, 这也是本院采用登记表形式作为医疗工作者抢救指导的创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实施程序化细节化院前抢救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体征, 减轻昏迷程度、降低死亡率, 为院内进一步实施抢救争取了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抢救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58例患者均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方法, 研究组62例患者实施程序化细节化院前抢救措施, 并采用自制登记表登记。结果:两组患者急救前病情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急救后两组患者深度昏迷率、浅度昏迷率明显降低, 昏睡率、清醒率明显高于急救前 (P<0.05) ;急救后研究组患者深度昏迷率、浅度昏迷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昏睡率、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实施程序化细节化院前抢救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体征, 减轻昏迷程度、降低死亡率, 为院内进一步实施抢救争取了时间。

关键词: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孟庆芳.纳洛酮、醒脑静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 2011;20 (8) :740~741

[2]王彦.33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后心肌损伤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22 (11) :90

[3]李松杨.弥可保静脉注射终止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后出现的去大脑皮层强直发作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0;4 (12) :178~180

[4]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935~937

[5]康建飞, 包文化.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例[J].中国医药指南, 2009;7 (10) :107~109

[6]王志梅.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 2011;12 (6) :112~114

[7]郭凡荣, 席一鸣.早期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治疗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7 (20) :4728~4730

[8]甄素平, 王文利, 祁永玲.甲基维生素B12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52例[J].临床荟萃, 2007;22 (16) :1192~1193

[9]肖凤英.弥可保穴位注射与静脉点滴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性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14 (3) :65~66

[10]雷利锋, 帅家钟.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7;16 (12) :1484~1486

[11]崔志章.以精神异常为首发表现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J].临床误诊误治, 2010;23:150

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 篇8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氯磷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因其发生无预见性,毒性大而死亡率高,医疗机构能否快速反应是成功抢救中毒者的关键。目前有观念认为急诊救治需要积极前延至事故现场,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院前救助[1]。本文通过分析24例经社区门诊部进行的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探讨社区门诊部院前急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1年以来我部门诊部现场急救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4例:其中男8例,女16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47岁;轻度8例,中度12例,重度4例;毒物经消化道中毒21例,经皮肤接触中毒3例;中毒至求救时间(30±20) min,接到出诊电话至现场时间(7±2)min,到达现场到转入院时间(40±15)min。

1.2 诊断方法

病史诊断结合病人呼吸、接触物气味、临床症状、体征、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诊断并进行中毒分度。

1.3 救治措施

对每一病例均现场给予心电监护和SPO2监护和普通心电图检查,进行胆碱脂酶测定。一边由护士予吸氧、现场下胃管洗胃1次。中毒者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应用阿托品、氯磷定、激素等常规药品;一边由医生判断病情,出现呼吸异常改变,予气管插管给氧,抽吸气管内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以气道得以确切保护支持、惊厥得以初步控制作为开始转运标准,途中专人进行呼吸道管理,并注意车辆平稳匀速行驶。

2 结果

2.1 本组24例中毒者除予以一般性急救措施外,22例现场洗胃1次,所有病例均予阿托品、氯磷定进行解毒、抗毒治疗;进行气管插管4例;控制肌痉挛5例;保护心肌及控制心律失常3例。

2.2 本组病人均安全转送到有能力进行后续治疗的医院,入院前未发生呼吸或心脏骤停情况。

3 讨论

3.1 社区门诊部的院前急救快速、便捷。

院前急救是急诊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院前急救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可降低急危重病患者的病死率,没有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后续急救就失去了前提[2]。目前北京市城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平均为13min左右[3],我们报道的24例因社区门诊部与居民住地近、不受交通拥堵等情况的影响,反应时间为5~9min,快于北京市平均反应时间,使中毒患者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得到快速有效的抢救。

3.2 院前第一现场洗胃较入院后洗胃对阻止有机磷农药的吸收更有效。

有机磷一般为脂溶性液体,经消化道吸收者潜伏期短,由于社区门诊部可快速到达现场,在现场的第一时间先进行一次洗胃,对阻止有机磷吸收入血起到积极的作用,可解轻中毒程度,为院内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早期积极有效措施保证生命体征平稳。

有机磷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患者潜伏期平均为半小时,本组24例中毒者从中毒至求救时间为(30±20) min,接到出诊电话至现场时间(7±2)min后,多病情较重,甚至有并发症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最严重迸发症和首位死亡原因[3]。一旦发生呼吸衰竭,首要任务是紧急开放气道予以呼吸支持,开放气道越早越好[4,5]。本组24例中有4例出现呼吸衰竭,现场予以气管插管,进行呼吸道保护,确保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4 组织稳妥安全的转运。

现场急救完成后,评估中毒剂量小,症状较轻者可在洗胃,解毒、抗毒药物治疗后实施平稳转运;已得到控制、稳定的中重度中毒患者,在维持药物治疗,必要的通气支持,密切观察的条件下实施平稳转运;在呼吸或循环不稳定者,原则上实行就地抢救,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转运。

3.5 社区门诊部在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门诊部在急救过程中遇到急救专业人员少,医疗人员急救水平参差不齐,急救设备难以与专业急救机构相比,急救管理与流程与现代急救理念有一定差距等困难,在现在大力发展社区医疗过程中需进一步解决,或与专业急救机构合作进行院前急救的前期工作,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永华.从抢救中受到的启示[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7;2(1):46~48

[2]江观玉.急诊医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5~6

[3]赵永春,张永利.院前急救医师必修教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4

[4]张玉梅,朱俞,周泽芬,等.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人工气道的管理[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0):746~747

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6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其中男21例, 女41例, 年龄17~56岁, 平均年龄 (36±8)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8min~2h, 中毒途径:经消化道食入中毒者53例;皮肤接触中毒者8例;呼吸道吸入中毒者2例。中毒农药种类:甲胺磷20例, 乐果16例, 氧化乐果13例, 敌敌畏12例, 对硫磷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瞳孔缩小、面色苍白、呕吐、肺部啰音, 口鼻分泌物、唇绀、肌颤, 重者出现昏迷。根据入院前是否应用阿托品分为阿托品组和对照组, 其中阿托品组37例, 对照组25例。两组在患者的临床资料,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本组全部患者经诊断均有机磷农药接触史;并且出现流涎、大汗、瞳孔缩小、肌颤和肺部啰音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1.3 给药方法

阿托品组入院前已根据患者病情应用阿托品治疗, 其中阿托品 (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03111204) 院前用量2~20ml, 平均 (7.21±3.28) ml。对照组入抢救室之前未进行阿托品治疗。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催吐、洗胃、导泻, 以及应用胆碱酯酶复活剂。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预后状况。阿托品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评级分为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4个等级, 具体为:0级—双肺无啰音;Ⅰ级—少量啰音, 分布双肺1/2以下;Ⅱ级—中大量啰音, 分布双肺1/2以上;Ⅲ级—呼吸或心搏停止。患者的预后状况包括治愈率、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两组死亡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进入抢救室时的呼吸功能

由表1可见, 阿托品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评级0级和I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II级和III级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 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449, P=0.014) 。

2.2 两组预后状况分析

由表2可见, 阿托品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t检验或卡方检验均表明,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病情重, 发展迅速, 如果没有及时的救治, 会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的情况, 另外还可能出现肺水肿、气管痉挛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从而导致患者死亡[6]。相关研究者表示[7], 要想进一步降低有机磷中毒的死亡率, 在保持院内抢救成功率的同时, 必须把急救重点放在院外。提高阿托品应用率, 有助于提高院外抢救的成功率[8]。阿托品对于体内过量的乙酰胆碱能起到很好的拮抗作用, 能缓解患者出现的一些并发症, 另外, 能有效的解除毒蕈碱样症状, 有机磷中毒时导致的中枢抑制也能起到很好的对抗作用[9]。因此, 对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 在早期应该阿托品进行治疗, 这个原则已成为抢救有机磷中毒普遍公认的原则[10]。

本研究结果表明, 阿托品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评级0级和I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Ⅱ级和Ⅲ级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 Ridit分析结果显示, 阿托品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阿托品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另外, 阿托品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总之, 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 入院前及时地给予阿托品治疗, 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改善患者的生命指征,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张雪芹, 刘仙蓉, 潘杨, 等.间断静脉注射与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2, 27 (4) :414-415.

[2]安宏阳.积极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提高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1 (28) :4255-4256.

[3]林英魁.阿托品持续泵入与间断静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疗效比较[J].医药前沿, 2013, 15 (5) :127-128.

[4]张凤娥, 袁晓菊, 王兴臣.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阿托品治疗的给药方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09) :823-825.

[5]程光嘉.阿托品微泵持续注射救治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1) :89-90.

[6]陈旭华.4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的临床体会[J].实用临床医用杂志, 2011, 15 (17) :153-154.

[7]刘丽, 王正康, 牟丽琴.急性有机磷中毒使用长托宁和阿托品临床80例分析[J].四川医学, 2012, 33 (5) :844-846.

[8]李映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急救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 (8) :1015-1016, 1021.

[9]李声平.不同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愈后的影响[J].医学综述, 2014, 20 (12) :2273-2274.

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 篇10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脑卒中;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69-02

急性脑卒中是内科较为严重的急性病症之一,又叫做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引起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1]。急性脑卒中病因大多为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由于发病急、病死率和病残率高、预后差,且患者发生脑卒中时一般不在医院,所以急性脑卒中发生后的院前急救十分关键[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中心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转运的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74±62)岁;以同期44例家属自救到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8±65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脑颅CT或MRI检查而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同时排除创伤性的脑出血[3]。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患者由120专业急救人员出诊实施院前急救,具体方法为: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血压及血糖的检测,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使患者头抬高20-30°并取卧位。呼吸平稳者采用双鼻腔导管吸氧;气道不畅者采用面罩给氧及口咽临时气管;呼吸抑制者采用口咽通气管或者气管插管给氧。使用BD套管针肘正中静脉穿刺并用09% NaCl溶液行开放静脉通道。对于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给予250mL 20% 甘露醇或20-40mg速尿行静脉推注。对于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降血压药物。必要时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措施。同时将患者就近转入医院治疗。

122对照组患者由家属自救后自行或由家属送至医院。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以及院前转运过程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疝及死亡),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主要以抢救生命为主的器官维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是急诊医疗体系在院外的延伸。院前急救包括启动急救、快速到达、现场急救、转运和到医院急诊。现场实施急救最为关键,主要措施包括改善脑缺氧、解除舌后坠、排除分泌物阻塞、降低颅内压等。医护人员要记录患者病情表现,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后待病情稳定立刻转运至医院,并将病情通知会诊主治医师。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是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的重要内容,可以极大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和病残率[6]。有些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自行送院,自救效果与正确的院前急救相比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而且一般家属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放弃自救,或者采取错误的急救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院前急救与自救方式的救治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急救时间(437±58)分钟相比对照组(1342±126)分钟明显缩短(P<001),同时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脑疝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及时的正确的院前急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明显不同。应当加强院前急救体制建设,做好急救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急救常识,最大程度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峰. 急性脑卒中133例院前急救体会[J]. 交通医学,2011,25(6):601-602.

[2]杨丽娟,鲁玲玲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93-94.

[3]刘江华,张剑锋,雷卓青. 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B):3663-3665.

[4]谭灵研.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救护与转运[J]. 求医问药,2013,11(4):99.

[5]王红军. 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措施相关问题讨论[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176-177.

[6]叶巧亮,陈群谊,刘君,等. 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院前急救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0,10(3):85-86.

(收稿日期:2014042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中心转运的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后转入医院治疗;以同期44例家属自救到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到院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实验组的急救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脑疝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的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脑卒中;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69-02

急性脑卒中是内科较为严重的急性病症之一,又叫做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引起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1]。急性脑卒中病因大多为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由于发病急、病死率和病残率高、预后差,且患者发生脑卒中时一般不在医院,所以急性脑卒中发生后的院前急救十分关键[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中心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转运的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74±62)岁;以同期44例家属自救到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8±65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脑颅CT或MRI检查而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同时排除创伤性的脑出血[3]。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患者由120专业急救人员出诊实施院前急救,具体方法为: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血压及血糖的检测,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使患者头抬高20-30°并取卧位。呼吸平稳者采用双鼻腔导管吸氧;气道不畅者采用面罩给氧及口咽临时气管;呼吸抑制者采用口咽通气管或者气管插管给氧。使用BD套管针肘正中静脉穿刺并用09% NaCl溶液行开放静脉通道。对于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给予250mL 20% 甘露醇或20-40mg速尿行静脉推注。对于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降血压药物。必要时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措施。同时将患者就近转入医院治疗。

122对照组患者由家属自救后自行或由家属送至医院。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以及院前转运过程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疝及死亡),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主要以抢救生命为主的器官维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是急诊医疗体系在院外的延伸。院前急救包括启动急救、快速到达、现场急救、转运和到医院急诊。现场实施急救最为关键,主要措施包括改善脑缺氧、解除舌后坠、排除分泌物阻塞、降低颅内压等。医护人员要记录患者病情表现,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后待病情稳定立刻转运至医院,并将病情通知会诊主治医师。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是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的重要内容,可以极大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和病残率[6]。有些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自行送院,自救效果与正确的院前急救相比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而且一般家属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放弃自救,或者采取错误的急救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院前急救与自救方式的救治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急救时间(437±58)分钟相比对照组(1342±126)分钟明显缩短(P<001),同时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脑疝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及时的正确的院前急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明显不同。应当加强院前急救体制建设,做好急救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急救常识,最大程度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峰. 急性脑卒中133例院前急救体会[J]. 交通医学,2011,25(6):601-602.

[2]杨丽娟,鲁玲玲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93-94.

[3]刘江华,张剑锋,雷卓青. 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B):3663-3665.

[4]谭灵研.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救护与转运[J]. 求医问药,2013,11(4):99.

[5]王红军. 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措施相关问题讨论[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176-177.

[6]叶巧亮,陈群谊,刘君,等. 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院前急救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0,10(3):85-86.

(收稿日期:2014042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中心转运的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实施院前急救后转入医院治疗;以同期44例家属自救到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到院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实验组的急救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脑疝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的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性脑卒中;救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69-02

急性脑卒中是内科较为严重的急性病症之一,又叫做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引起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1]。急性脑卒中病因大多为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由于发病急、病死率和病残率高、预后差,且患者发生脑卒中时一般不在医院,所以急性脑卒中发生后的院前急救十分关键[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中心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转运的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74±62)岁;以同期44例家属自救到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8±65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脑颅CT或MRI检查而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同时排除创伤性的脑出血[3]。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患者由120专业急救人员出诊实施院前急救,具体方法为: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血压及血糖的检测,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使患者头抬高20-30°并取卧位。呼吸平稳者采用双鼻腔导管吸氧;气道不畅者采用面罩给氧及口咽临时气管;呼吸抑制者采用口咽通气管或者气管插管给氧。使用BD套管针肘正中静脉穿刺并用09% NaCl溶液行开放静脉通道。对于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给予250mL 20% 甘露醇或20-40mg速尿行静脉推注。对于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降血压药物。必要时给予患者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措施。同时将患者就近转入医院治疗。

122对照组患者由家属自救后自行或由家属送至医院。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以及院前转运过程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疝及死亡),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主要以抢救生命为主的器官维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是急诊医疗体系在院外的延伸。院前急救包括启动急救、快速到达、现场急救、转运和到医院急诊。现场实施急救最为关键,主要措施包括改善脑缺氧、解除舌后坠、排除分泌物阻塞、降低颅内压等。医护人员要记录患者病情表现,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后待病情稳定立刻转运至医院,并将病情通知会诊主治医师。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是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的重要内容,可以极大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和病残率[6]。有些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自行送院,自救效果与正确的院前急救相比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而且一般家属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放弃自救,或者采取错误的急救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院前急救与自救方式的救治疗效,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急救时间(437±58)分钟相比对照组(1342±126)分钟明显缩短(P<001),同时呼吸道阻塞、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脑疝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及时的正确的院前急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明显不同。应当加强院前急救体制建设,做好急救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急救常识,最大程度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峰. 急性脑卒中133例院前急救体会[J]. 交通医学,2011,25(6):601-602.

[2]杨丽娟,鲁玲玲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93-94.

[3]刘江华,张剑锋,雷卓青. 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B):3663-3665.

[4]谭灵研.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救护与转运[J]. 求医问药,2013,11(4):99.

[5]王红军. 急性脑卒中院前救治措施相关问题讨论[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176-177.

[6]叶巧亮,陈群谊,刘君,等. 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院前急救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0,10(3):85-86.

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 篇11

某晚20时左右接120调度中心任务:某公园内宿舍一中老年患者头晕、乏力、不能行走要求救护车。遂紧急赶往现场。至现场患者居于简易、昏暗的宿舍二层, 男性, 58岁, 职业为园艺工人。主诉:头晕、乏力、不能行走约1h。现病史:患者约1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 并逐渐加重, 后致明显无力站立行走, 遂卧床, 伴心悸。无头痛、颈痛、肢体麻木, 无呕吐、腹泻, 无胸痛, 无明显胸闷、呼吸困难, 无外伤史。否认既往有类似病史, 平素体健, 否认有高血压、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史。体格检查:BP 115/65mmHg, 呼吸稍促, 意识尚清, 反应迟钝, 面色晦暗, 口唇及四肢末梢明显紫绀, 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mm, 对光反射存在, 颈软无抵抗, 心率103次/min, 律齐, 未闻及杂音, 两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腹部平软, 无压痛, 四肢肌力Ⅲ级, 肌张力正常, 触痛觉正常, 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有明显紫绀, 而无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史及阳性体征, 可排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可能。观察周围情况发现其配偶亦有类似症状但较其为轻:肢体无力、步态不稳、反应迟钝、末梢明显紫绀。遂考虑二人为中毒, 排除CO中毒 (未使用燃气、周围无煤气味、CO中毒面色为樱桃红而无紫绀) , 询问周围工友均无异常, 排除工作中所致, 推测其发病时间约在晚19时左右, 为晚餐进食后, 且为夫妻二人共同发病, 考虑与进食有关。反复询问进食情况及食品来源, 同时将二人吸氧转送医院。其妻诉饮食中的盐为白天在公园内捡回, 即刻通知其工友取样。初步拟诊:亚硝酸盐中毒。到急诊后经洗胃、小剂量亚甲蓝等治疗得以及时成功救治。

2 讨论

亚硝酸盐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可将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使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为失去携氧能力的高铁血红蛋白,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后者浓度超过血液中10%时 (1.5g/L) 即可引起组织缺氧, 引起发绀, 亚硝酸盐还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 特别是对小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更强, 致使血管扩张, 引起血压下降, 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呼吸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甚至死亡。一旦确诊应立即洗胃、导泻、应用特效解毒剂及对症支持治疗。亚甲蓝为特效解毒药, 小剂量进入机体后即被组织内的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还原为还原型亚甲蓝, 起到还原剂的作用, 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 但大剂量快速进入体内后, 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不能使其全部还原为还原型亚甲蓝, 此时亚甲蓝则为氧化剂, 可直接将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加重中毒症状, 故应小剂量缓慢静脉注入, 常用剂量为1~2mg/kg。

院前急救病种繁多, 涉及多学科、跨系统、跨专业, 病情、病种复杂, 急救环境繁杂多变, 急救人员常常面对第一现场, 掌握第一手资料, 要求急救人员知识广博, 经验丰富, 既要对患者发病的个人信息及时掌握, 还要了解其他诸多相关信息, 如气候、环境、周围人群情况等等, 同时要迅速展开急救, 尽可能做到不误诊、不遗漏、不耽搁[1]。因此, 院前急救人员除应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责任心、观察力、判断力、处置力[2,3,4]。本例中因观察仔细, 了解详细, 及时做出诊断, 而不是草率将患者送医, 尤其对患者配偶病情的及时发现, 既对早期诊断提供了帮助, 又使她得以早期救治, 尽管其当时并未表示要求就医, 若将其单独留置家中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摘要:在院前急救中发现患者病情异常, 通过对周围环境及其家属的观察及时诊断出夫妻二人为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 避免了误诊、漏诊, 为患者争取到更快的抢救时间。亚甲蓝为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但应小剂量缓慢静脉输入。院前急救过程中病种复杂, 人员环境繁杂, 要求急救人员经验丰富, 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思想道德、责任心、观察力、判断力、处置力。

关键词:急救医疗服务,亚硝酸盐中毒,亚甲蓝

参考文献

[1]沈洪.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2]唐维骏, 张绍权, 黄世梧, 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的应用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2) :526.

[3]唐维骏.我国院前急救中评分工具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3) :104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降噪策略下一篇:维修策略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