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演练(精选7篇)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演练 篇1
沭阳县人民医院
特大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救援演练脚本
总指挥:特大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朱宝林 参加部门:医务处、护理部、急诊科、120、门诊部、预防保健科、院感科、消化内科、肾内科
保障部门:ICU、医学监测中心、公宣部、药剂科、后勤科、工会 观摩部门:行政部门人员、门诊部、其余未参加演练的医护工作者 演练内容:为提高我院应对特大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救援处置能力,规范应急处置抢救流程,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蔓延和事态的扩大,我院组织了特大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救援演练。
背景内容:本次演练模拟120接到沭阳城区某酒店就餐人员在中午就餐后,共有32人出现全身无力、腹痛、腹泻、呕吐不止,现有2人昏迷,120指挥中心接到电话后,立即奔赴现场。。。随着我院急诊科分诊台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一场由急诊科、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精心策划的特大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救援演练正式拉开了序幕。全院10个科室、近30名医务人员参加了演练,朱院长亲临现场指挥抢救。
演练开始
总指挥(朱宝林):2014年5月28日 14:00应对特大群体性急性食
物中毒应急救援演练正式开始。
场景一
:第一部分 应急预案迅速启动,救援人员快速到位
14:10分,急诊科分诊台值班护士接120呼叫,10分钟后有32人不同程度的急性食物中毒即将到达我院,请做好准备,分诊护士了解情况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立即逐级报告,护理部立即启动人力资源机动库紧急调度预案、医务科启动我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4:15分,朱院长赶到急诊科,了解突发事件现场抢救情况,指挥院内应急调度。
14:18分,各专科增援人员全部到场,根据现场伤员情况组建的10个紧急抢救小组已在急诊科严阵以待。人员分布:一号组成员为预检分诊组,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其余九个抢救小组进行区域划分,二、三、号组成员负责红区域,由医务处负责统一指挥;四、五、六号组成员负责黄区、由护理部负责统一指挥;七、八、九、十号组成员负责蓝区,由总值班负责统一指挥;
场景二: 第二部分
分诊争分夺秒,现场指挥规范出色
14:20分,120救护车陆续飞速驶入了急诊门口,一号预检分诊组成员,立即对32名不同程度急性食物的 “患者”进行紧急分诊,为每位伤员粘贴上检伤标识。在这32名“患者”中,1、2、号“患者”已经进入昏迷状态,这2名“患者”被粘贴上红色标识,被送入抢救室红色区域;3-10号“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四肢
无力,不能行走,被粘贴上黄色标识,送入黄色区域;还有22名“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腹痛及轻微的呕吐,被贴上蓝色标识,送入蓝区。“患者”多且病情轻重不一,情况紧急,不容乐观。
14:30分,朱宝林:院感科、预防保健科做好吐泻标本留样和“患者”
情况登记工作,在明确中毒原因后按《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指导开展治疗。医务处立即向县疾控中心汇报群体性急性食物的详细情况,等待下一步指示。
场景三:第三部分
院内急救紧张有序,各科人员配合默契 14:40分,抢救室内,红色区域的1、2号“患者”全部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在对应医务人员的抢救、协作下,各项治疗措施有序地进行着,该抗休克的给予抗休克治疗,该会诊的请专科会诊,„„黄色区域的10名“患者,立即给予补液、留取呕吐物的标本等后,需住院治疗者则送住院部住院治疗,蓝色区域的22名“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除个别需要住院的,其余全部留在观察室治疗观察。
场景四:第四部分
样品采集与送检
1、采集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液、中毒病人发病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选择发病者中未用药或较晚用药的病人采集肛拭样品。
2、对剩余食品、食品原料分别取样,对熟食间操作台面,存放熟食品冰柜、熟食,常用工具、刀具、容器,熟食操作人员的手、肛拭、使用的抹布等视情况采样检测。
3、所采集的样品在冷藏条件下,4小时内送达化验室。
朱宝林:从第一个重症“患者”接回医院到最后个伤员全部妥善处理完毕,所用时间为60分钟,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各专科人员紧密配合,团结协作。特大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救援到此结束。
总结:演练效果贴近实际,规模大亮点多
本次演练为我院最大规模的一次应急救援演练,“患者”数量最多、“病情”重最逼真、现场环境最复杂,参与抢救的科室及医务人员数量也最多。而且除了组织方和急诊科个别人员外,其余各科事前均毫不知情,保证了整个演练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充分检验了我院在应对特大群体性急性食物中毒应急救援综合应急能力和救治水平。通过这次演练,反映出我院在院前-院内的急救衔接、院内接诊速度、临床各科室的会诊速度、多学科协同综合救治能力、医技各科室对急诊患者的应急意识与快速诊断能力、职能部门对多专科的协调指挥能力等方面都较前有所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不足部分进行完善,同时总结经验,抓好整改。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演练 篇2
应急准备除对于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以外,重要的还有应急资源配置,早期监测预警能力的建立等多方面的要求。只有有了充分的应急准备,才能在事故发生时充分有效的响应。以往在很多的事故救援中出现资源不到位、或人员分配力量不均、救援现场混乱等现象的情况,实际上都是由于应急准备不充分导致的。如重庆“12·23”井喷事故,事故发生在23日22时左右,24日3时成立事故抢险指挥部;24日上午,调整了指挥部的组成,指挥长易人;随后,指挥部再次调整。在事故发生后的十几个小时之内,现场指挥部和指挥架构进行了较大的变化,这容易引起现场指挥和组织结构混乱、救援任务不清[1]。又如京沪高速路“3·29”的液氯泄漏事故,在事故发生后的3月31日晚,事故处理人员对装有液氯的槽罐进行防渗漏处理,现场仍然充满刺鼻气味,操作人员虽然说站在上风口,但都没有进行防毒防护,有人甚至连防毒口罩也没戴[2]。这些暴露出我国目前许多事故救援的应急准备不足,结果往往是救人者也成了被救者,救援工作缺乏效率等。所以应该说应急准备是应急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应急组织和人员准备
应急组织是应急准备的执行机构,是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组织基础,具有职责明确、分工清晰、机构健全的应急响应组织是应急响应过程成功的关键。为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对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实施快速、协调、有效的应急救援,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中应包括日常的应急工作管理责任人员或部门,主要职责是互查日常相关工作的管理如预案的修订,演练的策划及实施,应急设备的状态维护等。其次应有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中一般应分为5个核心应急机构,即指挥部、行动组、策划组、后勤组以及财政行政组[3]。应急指挥中心级的成员可以包括总指挥(最高管理者)、安全主管、各关键部门主管、各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等,并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再次,应根据紧急情况的类型,划分各职能性应急小组。如:火灾应急小组、化学品泄漏应急小组等。指挥中心应承担应急响应中总的协调和组织指挥工作,并指挥其各行动组的成员进行相应的响应。最后对于企业救援中最重要是还包括有应急救援人员,这里分为社会的专职救援队伍及企业中受过培训的具有基本救援能力的自愿应急救援人员。因此培训及演练使他们能具有基本救援能力并保持这种状态十分重要。
一个健全的应急组织必须具备的职能有:规划应急响应方案;鉴别和评估应急响应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和贯彻应急响应计划;准备必要的应急资源[3]。至于各应急组中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应急职责应根据企业正常生产管理系统职位来分配。这样会保证紧急时做出正确的行动和指挥,因为他们平时就是这样工作,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减少混乱。
2 应急预案准备
企业应针对自身职业中毒危险等级制定充分、适宜可行的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不同于一般火灾等事故的应急,要求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有完整性。完整性主要指的是应急功能和相应的岗位职能的对应完整,应急核心要素和基本应急功能的完整,应急过程的完整,包括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5],适用于企业突发职业中毒等各类突发事件的种类完整,如综合、专项、现场处置等不同类型。还有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可读性、符合性和实用性等要求。预案制订的原则是要反映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和总体目标,如“以人为本、先人后物”、“先群体、后个人”、“立即、就地”的救护原则,“以风定向”的疏散原则等。并要考虑应急预案与响应计划是否与企业的规模和活动的性质相适应,是否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计划和程序中是否确定了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针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以防急性职业中毒迅速蔓延而造成重大损失。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等要更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要求。一个完整的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其主要内容包括:(1)应急设备与设施;(2)报警与报告程序;(3)危险性分析;(4)指挥中心和各应急功能部门及人员的职责;(5)应急指挥系统;(6)监测与报警系统;(7)各类应急图表如清单、疏散路线、应急物品存放部位、地形地貌图;(8)疏散中的紧急集合地点;(9)现场救援程序。(10)中毒事故发生时关闭设备的程序;(11)中毒事故发生后的恢复计划等等。
3 事故预警与监测准备
早期预警的重要作用是在于事故还没有形成或爆发之前(如毒气刚刚从破裂的管线或倾覆的车上将要流出),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和方法,阻止事态发展,在初起时给予控制其规模,减少或停止进入应急扩大响应期,另外也可以起到在突发事故发生或扩散之前提前预警,及时提高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及时帮助,以使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尽快转入恢复期。在这个应急准备工作中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事故信息监测
事故信息的监测也就是有毒气体泄漏的监测,是开展应急救援的前提。有毒气体泄漏监测技术措施包括:(1)对存在有毒气体的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检测、检验记录;(2)对存在有毒气体的设备、设施,应设置安全连锁装置等设施;(3)根据可能存在有毒气体泄漏的部位、场所,设置必要的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
监测设施应经常检测,应使其处于应急状态,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启动。
3.2 事故预警
根据有毒气体监测设备和监测人员提供的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有关人员将信息汇总、分析后,报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故发生发展态势,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根据事故的发生态势,发出不同级别预警预报,并采用电话或警报器通知有关应急机构,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煤体及时通知周围社区的公众,告知其何时、何地发生的紧急情况、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紧急疏散路线等,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预防事故发生。如在重庆“12·23”井喷事故应急中,如果能在井喷将要发生前及时预警并与政府社区及时通知联系,进而可起到由政府有关部门快速组织附近村民的疏散到安全地点来,从而避免由于没有及时得到信息和组织疏散而大量中毒死亡的发生。
4 应急响应准备
应急响应就是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应急响应包括应急救援过程中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包括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结束等。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有的单位没有制定和完善操作性强的救援工作程序,导致救援行动混乱无序。有的指挥员没有预测能力,面对特殊的灾害事故,不执行行动准则,盲目指挥,不能根据灾情变化适时调整部署,存在侥幸猜测心理,极易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必须重视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结束等各项应急响应行动的准备。
4.1 应急指挥
事故救援的过程是各个部门协同作战、统一调度、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过程。应急指挥在事故应急救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指挥很快能够发现问题,阻止事故进一步恶化,便能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如果指挥专业知识、实战经验等存在缺陷,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管事故救援现场复杂多变,但一般应急指挥应按照下列程序展开工作。
(1)现场分析灾情(包括征求专家意见)
总指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专家,根据现场灾害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分布、周边环境、设备环境、设备状况、物料状况等因素,分析现场事故危害程度。
(2)预测事故发展趋势,确定初步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
总指挥组织相关人员研究预测事故可能的发展趋势、危害范围、危害程度,结合现场救援力量,确定初步事故救援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制定意外状况的应急对策。
(3)确定各救援队伍的任务、目标,并下达至各专业救援队伍,根据初步事故救援方案,分配各专业救援队伍任务,下达命令,展开事故救援。
(4)协调各救援队伍,合理分配救援力量
总指挥根据现场突发事件,及时合理分配救援力量,确保救援行动顺利开展。
(5)宣布救援结束
事故救援行动圆满结束后,由总指挥宣布救援行动结束,并向有关媒体介绍应急救援行动情况。
企业的应急指挥系统应是常设或兼设机构。平时可根据监测预警系统、员工等上报的信息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故发生发展态势,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根据事故的发生态势,发出预警预报,并通知有关应急机构和公众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预防事故发生。在事故发生时,具体负责应急指挥,以减少事故应急中可能出现的混乱。
4.2 应急行动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中心应按照制订的应急预案快速地展开协调各项救援行动。包括报警及通知安保部门,以及是否与如何向企业所在地的应急部门(如消防部门)报警,进行警戒与治安、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与安置、医疗救援、现场监测、泄漏物控制与洗消、信息发布等。要注意只有经过培训和指定的人员才可参加现场应急和救援工作。
危险物质的泄漏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会给现场救援工作带来更大的危险,因此必须对泄漏物进行控制,泄漏物控制包括泄漏源控制和对已泄漏物质的处理。并根据有毒物质泄漏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当事故现场及周围地区人群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时,将受威胁人群及时疏散与撤离。“以风定向”是确定人员疏散方向的重要原则,指挥人员一定要根据风向确定疏散方向,避免因不明方向而盲目逃生,逃不出有毒区域而发生不幸;指挥人员还要根据风力情况和有毒物质的泄漏量,确定疏散范围,并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
另外,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须对突发职业危害的发展势态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建立对突发职业危害现场及场外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程序。事态监测在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事故现场、制定抢险措施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划分现场工作区域、保障现场应急人员安全、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既使在现场恢复阶段,也应当对现场和环境提供监测。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的医疗救援应遵循“以人为本,先人后物”、“先群体后个人”、“先重危后较轻”的救援原则。可以采取脱离现场法和就地抢救法医疗救援方法。“脱离现场法”的实施关键在于及时、迅速,及时、迅速是避免重大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对中毒昏迷、休克或已停止呼吸的危重中毒者,必须采取就地抢救法,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强制输氧等抢救措施。防止因搬运中毒者而失去最佳抢救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4.3 应急结束
当事故现场得到控制或事故源已经消除,中毒现场环境中有毒物质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以上;环境符合有关标准。经专家对中毒事件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事故应急总指挥批准后可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着手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和提交调查报告,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总结等工作。
5 应急资源准备
存在潜在突发职业中毒事故的企业,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职业中毒事故类型及特点,准备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与装备。应急救援物资与装备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
据调查,目前,企业及有些单位在事故应急救援的资源配置上还存在不足。根据课题组问卷调查的统计情况看,配置了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设备和物资的企业只占到42.73%,对应急设备、物资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并更换的企业占到49.84%。设有专项应急资金的企业有1506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25.56%,比例偏低。设有专项应急资金企业也较少,目前企业在应急投入方面的现状[6]。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救援任务的需要,导致在中毒事故应急中,由于应急资源缺乏造成的事故后果扩大的例子屡见不鲜。如京沪高速路上的液氯泄漏事故,事故发生的2天后的救援中,救援人员处理现场时仍然不带防毒口罩等等。
在应急装备的配置上,应首先做好企业的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确定企业的基本应急能力需求,这种能力应最低能满足企业在突发事件的初级响应时的基本应急能力需求,并应能在应急中做到防止人员伤亡的基本保障能力[7]。
应急资源的数量和种类应依据不同的风险程度、规模和人员需求有所区别,所以评估风险是基础和依据。根据以往职业中毒事故的情况,必须要配备的应急救援物资与装备包括:(1)应急人员防护设备;(2)检测仪;(3)医疗设备和药品;(4)通讯工具;(5)堵漏器材;(6)排毒、消毒装备;(7)消防设备;(8)交通工具;(9)应急电力设备;(10)重型设备;(11)人员疏散场地和物资。
企业没有购置全部的应急装备与物资时,应与应急装备与物资的储备单位或生产、流通单位签订协议或有相关通讯等信息,保证紧急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得到所需要的装备与物资,形成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系统,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
各应急组应对其在应急救援时所使用的装备与物资建立台帐,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补充,保证各种装备与物资随时处于可用状态,以免由于资源损坏或缺乏延误应急行动。
6 应急培训与演练准备
6.1 应急培训
应急培训是提高应急能力、开展快速、有效应急救援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决策指挥者的培训,以避免由于指挥者对有毒物质的属性和救援知识的匮乏,而行使错误的指挥,以造成系统性应急救援失败。其次,对公众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让公众了解可能威胁他们生命和健康的危险物质,了解这些危险物质的毒性以及应急处置方式,以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行动。
应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紧急情况的特点,有针对性、周期性、定期性、真实性、全员性以及效果性地充分训练各小组成员,提高应急响应的技能和意识。如:训练组员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使用黄沙做围堰防止化学品泄漏等。以确保所有组员对紧急情况反映迅速、响应合理、处置得当。具体来说,应急人员的培训应包括的内容:(1)如何识别危险;(2)潜在的危险物质的毒性;(3)如何启动警报系统;(4)毒物泄漏控制措施;(5)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6)防护用品的配戴;(7)如何组织安全疏散人群及疏散路线。公众培训应包括的内容:(1)潜在危险物质的毒性;(2)潜在危险物质的紧急应对措施;(3)报警的基本程序;(4)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5)基本防护知识;(6)在污染区行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7)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等。
6.2 应急演练
另外,企业和政府各级、各专业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根据实际情况,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一般为每年一次。应急演练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应急演练要针对潜在的事故类型、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和气象条件及应急准备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演练应重点解决应急过程中指挥和协同配合问题,解决应急准备工作的不足。应急演练应按照下面程序进行:(1)成立演练工作组;(2)制定演练计划;(3)编写演练方案;(4)实施演练;(5)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要对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
7 结束语
总之,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最核心的工作应是应急准备。必须针对可能发生包括突发职业中毒等的各类事件,做好应急组织和人员的准备、拟定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具体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做好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的各项准备,以便事故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地事故应急响应,防止突发职业中毒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摘要: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过程,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做各种准备。只有有了充分的应急准备,才能在事故发生时进行充分有效的响应。该文探讨了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响应的组织和人员准备、应急预案准备、应急响应行动准备、事故信息监测与报警准备、应急资源准备和应急培训与演练准备的各项内容与具体做法,帮助企业做好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的各项准备,以便事故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地事故应急响应,防止突发职业中毒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关键词: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准备,事故救援
参考文献
[1]杨春生.对国内突发事件现场指挥系统的探讨.中国应急救援.2008,15(2):18~20YANG Chun-sheng.Study of the major incident commandsystem.China emergency rescue.2008,15(2):18~20
[2]京沪高速车祸导致液氯泄漏.http://news.sohu.com/s2005/jinghuluyelvxielou.shtml
[3]邢娟娟,邓云峰,郑双忠,等.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与预案编制技术.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XING Juan-juan,DENG Yun-feng,ZHENG Shuan-zhong,et al.Technique for Drawing up Emergency Response andEmergency Planning for Enterprise s Accidents 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8
[4]陈蔷,边兆鹏,冯俊亭.厂区中危险源应急响应理论与实践.安全.2007,27(6):60~64
[5]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6]胡福静,邢娟娟,姜秀慧.我国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事故应急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6):70~73HU Fu-jing,XING Juan-juan,JIANG Xiu-hui.Analysis ofcurrent conditions of enterprise s emergency response toaccid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6):70~73
职业性急性苯酚中毒3例临床分析 篇3
例1:男,22岁,入院前6小时因某化工厂苯酚泵房爆炸,泵内苯酚弥散于空气中,该患在现场灭火,4小时后患者觉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50ml,无咖啡样物。现场多人有相似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血糖,离子均末见异常,HBsAg阴性。临床诊断:苯酚接触反应。经给予吸氧、补液、利尿、促进毒物排泄、营养神经、支持对症治疗。病情渐好转,治疗3天,病人仅略有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查体未见阳性体征,临床好转出院。
例2:男,24岁,入院前2小时该患工作的泵房爆炸,泵内苯酚弥散于空气中,同时该患因爆炸气流作用头部受撞击,该患立即脱离现场,患者觉头晕、头痛伴恶心,无呕吐。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血糖,离子均未见异常,表面抗原阴性。头CT: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苯酚接触反应。经给予吸氧、补液、利尿、促进毒物排泄、营养神经、支持对症治疗。治疗3天,病人仅略有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查体未见阳性体征,病情好转出院。
例3:男,24岁,入院前6小时因某化工厂苯酚泵房爆炸,泵内苯酚弥散于空气中,该患在现场灭火,4小时后患者觉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50ml,无咖啡样物。现场多人有相似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肾功、心肌酶、血糖,离子均未见异常,乙肝六项:HBsAb(+),余均为阴性,甲丙肝抗体均阴性,血ALT413.41U/L增高,AST175IU/L增高。肝、胆、脾、胰、双肾彩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急性苯酚中毒、中毒性肝损害。予吸氧、补液、利尿、促进毒物排泄、营养神经、保肝、支持对症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治疗59天,患者无不适主诉。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肝功恢复正常。达临床痊愈出院。
讨论
医院应急演练(食物中毒) 篇4
(2013.3.12)
一、演练目的为检验我院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切实提高我院各部门、各科室应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造成的损害,特制定本方案。
二、演练组织及人员
(一)组织领导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二)演练时间地点
演练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
演练地点:XXXXXXXXXX医院
(三)参加科室及人员
急诊科、院办、医务部、护理部、总务科及各急诊相关临床、功能、检验、收费、药房当天一线应急值班人员
(四)模拟病人
XXX人
(五)设备及物资
1、设备:洗胃机、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
2、物资:各种医用耗材、急救药品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标
1、要求急诊科医护人员完成院内分诊、救治工作。以《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标准,达到汇报及时、分诊正确、记录详细、救治得当。
2、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无条件的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详细的检验、检查,报告正确、回报及时。
3、相关药品、物资供应、后勤人员做好接收病员和开展急诊抢救的准备与实施工作。要求诊断正确、抢救及时、护理到位、供应得力。
4、保卫科、后勤部门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保障伤员运送通道的畅通。
5、演练领导小组能现场指挥,及时协调各项工作、下达指令。
(二)演练场景与实施步骤
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并授权总策划对演练全过程进行
控制。文案组以录像、拍照等形式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门急诊科救治现场(<30)
XX月XX日XX时,急诊诊室接连有XXX例疑似食物中毒
病人前来就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发热等症状
1、XX名病人的症状详见如下:
(1)赵:扮演者(xx),表现为上腹阵发性刀绞样痛、腹泻(7次、水样便、恶臭)、恶心、呕吐(3次)、头痛、发热等症状;发病时间为12日12时;
(2)钱:扮演者(xx),表现为腹痛、腹泻(3次)、恶心、呕吐(2次)等症状;发病时间为12日11时;
(3)孙:扮演者(xx),表现为腹痛、腹泻(1次)、恶心、头痛、发热等症状;发病时间为12日11时30分;
(4)李:扮演者(xx),表现为腹痛、腹泻(2次)、恶心、呕吐(2次)、头痛等症状;发病时间为12日12时30分;
(5)王:扮演者(xx),表现为上腹阵发性刀绞样痛、腹泻(5次、水样便、恶臭)、恶心、呕吐(3次)、头痛、发热等症状;发病时间为12日13时;
(6)马:扮演者(xx),表现为腹痛、腹泻(2次)、该XX例病人均为某工地工友,于XX日XX时共进早餐,餐后出现上述症状,共有XX余人进餐。
早餐菜谱:馒头、干煸豆角、稀饭
1.1值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登记,按预检分诊制度,将病人分区救治,XX名重症患者入红区抢救室抢救,XX名急症患者入黄区留观室救治,急诊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护士根据医生的判断在患者的左上肢佩戴急诊分诊腕带(红、黄、绿)。
1.2根据病情施救: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监护、洗胃
1.3值班护士立即告知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值班医生、总值班。
1.3.1急诊科主任立即向医务部报告。
1.3.2护士长立即向护理部报告,通知应急人员立即到位。准备平车、担架,急救设备、药品、物资(采血管针、注射器、输液器、输液贴、输液卡片、输液巡视卡、止血带、消毒用品、记录本等)。
1.3.3急诊科医生调试各种抢救设备、仪器,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1.4总值班向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启动急诊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知医务部、护理部、总务科、药械科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1.4.1医务部通知内科系统科主任或高资历医师到急诊科待命,负责协助病员的诊治工作;通知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做好为大批病人进行检验、检查的准备工作。通知社管科人员现场调查取证核实并上报。
1.4.2护理部通知内科病房护士长做好接收成批病员的准备工作,包括病房、物资、护理人员等。通知第一救护梯队队员到急诊科待命,负责执行医嘱、护送伤病员,指定XX名护士协助医生做好病员姓名、性别、病情、所做各项检验、检查、处置、转入科室等的登记工作。
1.4.3总务科通知保卫科、后勤人员负责维持救护现场秩序、物资保障、信息传递等的准备工作。
1.4.4急诊科护士长将待命的医生、护士按1:1的比例分组,一组医护人员专门负责一位伤员的救治和护送。
1.5在各诊室、抢救室由指定的医师查看病情,护士做好记录,科主任或医师做出处置决定后,需做检验、检查的伤员护送至相关检验、检查科室,轻者留观,中、重度病员转送至相应的内科病房接受进一步的救治。
2、演练终止:
2.1中度、重度伤病员被送至相关科室后,由科室护士长向总指挥报告病人已妥善安置。总指挥收到全部病人安排就绪的消息后,宣布演练结束。全体参演人员集合,总指挥做演练总结。
2.2演练过程中真的发生突发事件,总指挥宣布演练提前终止,各部门人员迅速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2.3演练过程中发生意外,演练提前终止。
3、演练前环境准备:
3.1文案组在演练现场张贴条幅等,宣传或标示正在演练,以免引起正常就医群众的恐慌。
食物中毒应急模拟演练方案 篇5
新立服务区食物中毒
应急演练
编制:
审核:
审批:
新立服务区管理办公室 2015年8月5日
一、演练形式和内容
1、演练形式、科目
采用实战演练方式的综合示范性演练。
2、假设疫情
8月5日(周三)中午13时50分,服务区连续发现了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的工作人员10人,了解到他们午餐都食用了凉拌豆腐皮。
3、演练目的
通过实战演练,使我服务区对食物中毒的应急组织、调度、报告、现场流调、采样、实验室检测与生物安全管理、消毒、密切接触者管理、部门协调等能力得到提高。
4、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为疫情值班和接报、信息判断与整合、应急准备、疫情上报、应急出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含疑似病例追踪与搜索)、采样、消杀、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与防护、提出防控措施、措施落实、防控措施评估、报告撰写等。
三、演练时间和地点 演练时间:2015年8月5日
四、演练场地:新立服务区 五、五、演练方式:现场模拟
六、演练组织机构:
组 长:范德良(镇宣传部部长)副组长:喻有贤(镇卫生院院长)成 员:吴拥军(镇卫生院付院长)
罗文斌(镇卫生院应急办)熊建湘(镇中学校长)吴明共(镇小学校长)
食物中毒应急模拟演练方案
一、演习原因:
8月份,进入夏秋季天气炎热,气温、湿度增高,比较适宜细菌生长繁殖,肠炎、痢疾等肠道传染性疾病频发,同时食物极易发生腐烂变质,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切实提高对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水平,及时、有序、科学处置食物中毒事件,确保新立服务区内人员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特举办本次食物中毒应急模拟演练。
二、演习目的:
为适应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锻炼和提高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时的处置能力,有效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快速、及时、妥善控制和消除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检验《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靠性、可操作性,通过演练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同时,使医疗卫生人员掌握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及应急救援运作程序和方法,提高队伍协调作战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制定本演练预案,指导演练工作。
1、强化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2、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夏秋季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3、增强工作人员对食物中毒的应急救援能力,学会使用一定的救援器材。
4、熟悉掌握一定的医疗急救知识,为今后实施救援做好准备。
5、通过演习分析不足与存在问题,为今处置相关突发事件积累经验。
6、通过演联培养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团队精神,提高团体、部门协作作战能力。
三、准备工作:
(一)组织领导
成立防制食物中毒模拟演练指挥领导小组 演练组织机构:
组 长:范德良(镇宣传部部长)副组长:喻有贤(镇卫生院院长)成 员:吴拥军(镇卫生院付院长)
罗文斌(镇卫生院应急办)熊建湘(镇中学校长)吴明共(镇小学校长)
(二)演练时间、地点
2015年8月5日下午14时00分,新立服务区
(三)技术准备
1、演练方案与场景的设计与拟订;
2、演练指挥、场景督导;
4、演练人员的技术培训;
5、演练人员的集中模拟彩排;
(四)后勤准备
1、演练场地、集中训练地点的准备;
2、现场防病救护通讯、交通工具的准备;
3、现场采样设备、取证工具、文书、调查表等各种道具的准备;
(五)演练前准备工作
演练前1-2天由主管部门向有关部门通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四、假想事件: 2015年8月5日(周三)中午12:00,共有30人就餐,下午13:30分左右服务区工作人员王某等10名人员先后出现头晕、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工作人员xxx向主管部门负责人xxx汇报,主管部门负责人xxx立即联系医务室医生。医生经检查初步诊断疑似食物中毒,主管部门负责人xxx及时向分管领导xxx报告;分管领导xxx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并通知疾控指挥中心,疾控中心立即派有关专业人员在20分钟后迅速赶到现场,开展中毒事件的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控制工作。随后卫生监督所也进入现场展开调查、取证、处理工作。因病情较重及时拨打120电话,“120”在10分钟后赶到现场,在询问病史、查体的同时对病人作相应的处理并及时转送医院治疗;同时分管领导xxx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
五、参演人员:包括食物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食物中毒扮演人员、医务人员、应急救援车辆司机、新立服务区工作人员等。
六、参演物资设备:医院救护车辆1辆、疾控中心车辆1辆,医疗急救器材1批(包括担架、棉被、听诊器、血压计、一次性输液器具、药液、氧气袋、呼吸器、呕吐物收集袋及压舌板等)
七、演练步骤:
(一)理论学习与物资准备(14时-14时15分): 14时-14时20分,组织学习提示中的有关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要求,然后对此次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系统学习,要求每个参演者必须学会吃透;然后向大家介绍演练步骤、强调各组职责、对人员进行详细分工。
2.14时20分-14时30分,组织本次全体参演人员在食堂前听卫生监督人员宣讲食堂中毒急救知识并参观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图片。
(二)演练(14时30分-15时30分)内容及步骤: 15时30分,职工A向主管部门负责人B报告:C正在宿舍门口呕吐,同时直嚷肚子疼,请主管管负责人B立即派人过去查看。
(主管部门负责人B)立即向D(医务室主任)联系,D(医务室主任)5分钟到达宿舍只见职工C神情苦楚、手捂腹部坐在床边,桌椅、地面均有呕吐物,同时,主管部门负责人B汇报据了解还有10名职工也在用中餐后,发生恶心、欲呕吐迹象,并有逐渐加重趋势,目前,C最为严重。
医生立即向后勤分管领E报告。14时50分,后勤分管领E接到报告迅速赶到医务室,了解情况并查看职工病情,并向服务区应急预案事故处理工作组组长F汇报:
“F,今天中餐后,有10名工作人员在食堂就餐时可能是吃了凉拌豆腐皮出现恶心、肚子难受等不适现象,目前C较严重,已经发生了呕吐、肚子疼现象,情况正进一步加重,其他职工情况尚好,初步断定为食物中毒,目前这种情况是否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请指示。报告人E(后勤分管领)。”指挥长:“马上加强现场管理,维护好现场秩序,封闭好现场,注意保留好呕吐物,安抚好中毒人员,重点照顾好王某,等待救治,同时疏散未中毒职工”。同时,启动新立服务区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主持人向指挥长和参演、观摩的人员简介事件过程;报告指挥长演练是否开始,请指示
指挥长:演练开始,立即启动预案,通知各应急救援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医疗救护组、流调组、消毒组、检验组、卫生监督组、后勤保障组、协调警戒组等7个工作小组迅速到达现场,医疗救护组首先要立即投入工作,为抢救病人争分夺秒;组织进行救治工作,根据病人病情分别进行催吐、洗胃、输液等治疗,并将病人呕吐物、大便等留样以利进一步化验确定病因。
新立服务区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组办公室应做的工作:
1.立即向卫生局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构进行报告,请求支援;2.立即医院求援,向他们说明详细情况,请他们速派救护车与医护人员来;救援小组领导迅速前往就餐现场,协调警戒组立即加强现场管理,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应急指挥部指示;
后勤保障组:
1.立即调派车辆,命令司机及组员在服务区内待命,同时对车辆状况进行检查;
2.天气较热办公室为救援人员准备好矿泉水、并在食堂使用餐桌临时搭建急救台并铺上棉被;
3、通知流调组彻查当天中午用餐的其他职工有无疑似发病情况,要求如有类似情况立即到医务室就医确诊。并配合医务室做好现场救护、转诊、医疗陪护等工作。
协调警戒组:
公安局
110、片警(应急大队)和保安人员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维护医疗救治现场秩序。
流调组
在病人抢救后立即开始对事故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消毒组
对餐饮具进行消毒,对剩余食品、呕吐物、排泄物消毒后销毁,对周围环境进行杀虫。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工作组立即传达指挥长的启动预案命令,协助医疗救护组、协调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卫生监督组等在现场处置。各应急救援组迅速赶赴学校学生食堂,按分工履行各自的职责。
九、演练场景和内容
第一项、接到报告,紧急出发 地点: 应急处置机构
医务室主任D根据情况,向事故处理工作组汇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条例》要求,向疾控中心、卫生监督部门报告了有关情况。
第二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事故现场:新立服务区医务室
医生迅速在医务室对C进行简单救治,因病情较重及时拨打120电话,“120”在10分钟后赶到现场,在询问病史、查体的同时对病人作相应的处理后,由医生、护士携带氧气袋及急救药品护送重病人前往县医院急诊室。医疗救护组人员随其他车辆奔赴医院照顾中毒人员。
按食物中毒发生的具体情况,流调组对病人进行食物中毒个案调查,了解病人的主要症状、发病时间、治疗用药情况、中毒前48小时、必要时72小时的全部食谱和可疑中毒食物、有否集体进餐史、进餐地点、时间、人数等情况,向医疗单位了解病人体征、一般常规或特殊检验结果、用药情况等。
第三项、现场调查取证、采样 地点:新立服务区
卫生监督员到达食堂后,立即叫来负责人,出示证件,说明来意,展开卫生调查。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现场分析、调查。
卫生执法人员按照演练方案的分工,对负责人就事件相关问题进行询问后,分别对食品原料采购情况、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加工操作场所环境卫生、工具用器容器消毒情况、配餐间的卫生设施运转情况、食品留样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结合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讨论分析出疑似食品,并对可疑食品进行采样,对其加工场所、食品用具工具及容器进行控制。并制作现场调查笔录、询问笔录和采样记录。根据医疗救护组反映中毒职工用餐情况,经过现场察看,询问,初步认定了食物中毒原因:由于午餐就餐人员突然增加,菜准备不足,员工G从放置肉、水产冰箱内取出昨晚剩余的熟制豆腐皮,未经加热处理,直接售卖,导致职工出现食物中毒事故。调查组要求食堂立即封存可疑食物并及时抽样送疾控中心化验分析。责令食堂立即停业整顿没。待调查处理后经卫生监督部门同意后方可开业。
流调组在病人送走后开展发病情况、发病特征、饮食共性等调查分析,对可疑污染菜品确认、封存,提取呕吐、排泄物送交检验。
协调警戒组严格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命令,立即封闭现场,负责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控制进出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后勤保障组立即调派车辆,命令司机及组员在校内待命,同时对车辆状况进行了检查;因天气较热为救援人员准备好矿泉水。
第四项、分析决策 地点:应急处置机构
医疗救治人员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为食物中毒;
专家咨询组成员发表意见,领导小组成员综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病例临床表现和专家咨询组意见,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的规定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对食物中毒进行确认。作出如下处理意见:
1、初次报告:作出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及时填写《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并进行网络直报。
2、待实验室确认后,作出确认报告。对经检验,属于豆腐皮未煮透所以引起的食物,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篇6
一、目的
通过演练提高各部门之间协调作战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二、组织领导
成立食物中毒模拟演练领导小组 组
长:袁海军: 校
长 副组长:陈立军
副校长
薛红兵
分管学校安全和后勤主任 成员:陈
红、周海霞、王
英、陈
林、李小光、杨进禄、伍玉泽、雷志强、孙
萍、李君友、钟文元、廖
俊、刁正雪、伍炳木、陈敦俊
三、现场演练人员分工:
1、演练总指挥:陈立军
2、主持人:薛红兵
3、带班领导: 王英
4、组织:陈红
5、食堂负责人:杨进禄
6、食物中毒人员:(共5人)
7、摄像或照相:廖俊
三、演练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8年6月12 日
下午3点。地点:竹篙镇小学。
四、演练内容: 1、2018年6月12 日下午1时起,学校陆续有多名学生出现不适,多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有的发烧,最高温度达 38.2 度,经输液和对症治疗,症状很快缓解;个别人员症状较严重须送卫生院治疗。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疑似食物中毒。
2、值班室初步统计得知,我校共有5名学生“食物中毒”,随即向领导报告。
3、学校派人、派车到现场(不能关手机,随时报告情况及需求),做记录(记录发病人员72小时内的食谱,以便与共同饮食而未发病人员的食谱进行对比),封锁食堂(拉警戒绳,两端用一米线)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将病情严重的人员送医(使用担架)。
4、学校领导随即指示,启动“校园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联系各相关部门领导到场。
5、德育处指派值班老师和班主任,彻查其他学生有无疑似发病情况,要求如有类似情况立即就医确诊。
6、后勤处领导联系食堂负责人,要求食堂立即封存可疑原料和食品留样,并准备3天内的菜谱和相关材料备查。
7、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条例》要求,向市疾控中心报告了有关情况。并等待县疾控中心到学校对当天留样菜肴取样化验。
8、县疾控中心到现场。根据化验,以及记录的用餐情况,并经过现场察看、询问,认定了食物中毒原因:由于中餐就餐人员突然增加,菜量准备不足,加烧菜时,食堂对扁豆加热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出现食物中毒事故。
9、把化验结果、中毒原因告知学校和送医院人员,对症治疗。
10、事后责令食堂立即进行食品卫生自查整改。
11、由校长陈晓政向参加演练的各部门宣布演练结束,并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讲话。
五、演练装备(担架、警戒线、一米线)
六、要求、重点
1、按规定着装。
2、参加演练人员应熟悉中毒事件处理流程。
3、对中毒可疑场所的封锁,人员必须到位。
4、食堂提供3天内的食谱、24小时的菜品留样,向卫生监督所提供详尽的相关资料。
七、演练总结
各有关部门,对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对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应急响应过程、调查步骤和方法等。
八、持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演练以后,紧抓教育契机,在各班开展食品安全和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和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教育学生不吃或少吃生冷食品,主动拒绝校外摊点的“三无”食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演练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铁路局2011、2012年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的施工隧道做为研究对象,具体如下。
1.1.1 纳入标准
长于1 000 m的单线隧道、曲线隧道,道床为碎石类型,施工为捣固、人工清筛、换轨3种类型。
1.1.2 排除标准
未施工隧道、双线隧道、直线隧道、日常隧道的维护保养(包括各工务段组织的巡查、清扫、螺钉紧固、隧道刷漆等人数少于20人的隧道一般作业)
1.1.3
根据以上标准,对符合要求的7个隧道进行研究。
1.2 方法及步骤
1.2.1 指标
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对照《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1](GB/T 206-2007)要求,选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指标进行检测。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2](GBZ 2.1-2007)中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要求进行评价。
1.2.2 指标检测仪器
使用8347A-M-G风速仪、HM-34C温湿度计,IAQ-4一氧化碳、二氧化碳、400ST甲醛测试仪监测仪、Drager X-am 5000 配备可燃气检测器、硫化氢检测器、二氧化氮检测器、一氧化碳检测器、氧气检测器,所有检测设备检测前均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校准。
1.2.3 检测质量控制
从检测前、检查中、检测后3个主要环节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的检测按照《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T 206-2007)及《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GBZ 159-2004)的要求,在作业开始后每隔15 min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一次直读检测,每个岗位共检测10次,所有数据均为仪器的即时读数。捣固作业选择捣固机前1个岗位、机后3个岗位,人工清筛作业选择4个岗位,换轨作业选择4个岗位。
1.2.4 统计分析
对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分别按照不同施工模式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3种施工模式中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浓度情况
3种不同施工类型的7个隧道内工人工作位置二氧化氮浓度不同,线路清筛施工中浓度最高;3种不同施工类型的7个隧道内工人工作位置的一氧化碳浓度也不同,线路换轨的一氧化碳浓度最高,其次是线路清筛和线路捣固。见表1。
注:二氧化氮浓度,①与②比较,t=7.42,P<0.01;②与③比较,t=7.88,P<0.01。一氧化碳浓度,①与②比较,t=24.84,P<0.01;①与③比较,t=12.09,P<0.01;②与③比较,t=6.70,P<0.01。
3种施工中二氧化氮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3种施工进行两两比较,线路清筛施工中二氧化氮浓度高于换轨施工和捣固,而捣固与换轨施工二氧化氮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捣固与清筛比较,t=7.88,P<0.01;清筛与换轨比较,t=7.43,P<0.01;捣固与换轨比较,t=1.31,P>0.05。
3种施工中一氧化碳浓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捣固与清筛比较,t=24.84,P<0.01;捣固与换轨比较,t=12.09,P<0.01;清筛与换轨比较,t=6.70,P<0.01。捣固施工中一氧化碳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人工清筛施工、换轨施工中一氧化碳浓度均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存在急性职业中毒风险。
2.2 3种施工模式不同作业工序时一氧化碳浓度情况
3种施工模式不同作业工序时一氧化碳浓度见表2。
大型捣固机车施工过程中,捣固机机前工人接触的一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机后工人位置,t=13.56,P<0.01;清筛施工中人工清筛工序工人接触的一氧化碳浓度要低于捣固工序,t=5.45,P<0.01;换轨施工中3个工序一氧化碳浓度均有差别,换轨工序浓度最低,紧螺栓最高,紧螺栓工序接触的一氧化碳浓度高于松螺栓工序(t=9.17,P<0.01),紧螺栓工序接触的一氧化碳浓度远高于换轨工序(t=12.81,P<0.01),松螺栓工序接触的一氧化碳浓度高于换轨工序(t=5.71,P<0.01)。
注:①与②比较,t=13.56,P<0.01;③与④比较,t=5.45,P<0.01;⑤与⑦相比,t=9.17,P<0.01;⑥与⑦相比,t=12.87,P<0.01;⑤与⑥相比,t=5.71,P<0.01。
3 讨 论
3.1 风险来源、风险等级及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环节[4]
根据以上检测分析,3种隧道维修施工中一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运营隧道[5],且按照一氧化碳浓度的不同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风险等级也不同,隧道单纯捣固施工属于低风险作业,不易引起急性一氧化碳职业中毒。隧道人工清筛作业属于中等风险作业,可能引起急性一氧化碳职业中毒,隧道换轨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极易发生急性一氧化碳职业中毒。
在捣固施工中,一氧化碳产生于捣固机车排出的尾气,捣固机车前的一氧化碳浓度要显著高于捣固机车后的浓度,与杨丽蓉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清筛施工作业时,分2个工作时段,第1时段在未上捣固机前,人工清筛过程中隧道内一氧化碳的来源为发电机废气。第2时段在清筛完成后,进行捣固时,一氧化碳的来源为发电机废气和大机废气的共同作用。
在换轨施工作业时,在未上小型螺栓机及换轨机车前,一氧化碳来源于隧道内发电机。在开始使用小型螺栓机松螺帽的过程中,隧道内工作面一氧化碳来源于多台小型螺栓机排出的尾气,一氧化碳浓度在30 min内从57 mg/m3逐步上升到137 mg/m3,局部最高360 mg/m3,极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7]。在开始使用换轨车进行换轨时,停止使用小型螺栓机,一氧化碳浓度降为57 mg/m3。当换轨结束再次使用小型螺栓机紧固螺帽的过程中,一氧化碳浓度再次快速升高,最高366 mg/m3,最低123 mg/m3,一氧化碳来源于小型螺栓机排出的尾气,换轨施工中一氧化碳浓度也要显著高于开挖隧道施工[8],可能与使用小型螺栓机有关。
由此可见,在单纯的捣固施工过程中,HACCP环节是捣固机车;人工清筛施工中的HACCP环节是前期的发电机及后期的捣固机车、稳定机车;换轨施工中HACCP环节是发电机及小型螺栓机的使用。
3.2 对策
根据检测分析确定的风险源、风险等级及HACCP环节,为避免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在捣固施工中需要对捣固机车采取控制措施,在人工清筛施工中前期需要将发电机搬出隧道外,而后期捣固施工中,需要控制好同时进入隧道的机车数量,在换轨施工中需要管理好小型螺栓机及发电机,具体控制措施如下。①隧道施工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风险源是内燃机车、机具尾气排放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如能将以上车辆、机具改为电力驱动,同时将发电机置于隧道外部,则能彻底消除隧道维修施工中存在的急性职业病危害因素。②对于低风险的单纯隧道捣固施工,HACCP环节是捣固机车,控制措施为避免多台捣固机车同时在隧道内间隔作业及避免捣固机车在隧道内开机停留。③对于中等风险的隧道人工清筛施工,HACCP环节是前期的发电机及后期的捣固机车、稳定机车,需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进行安全控制。管理措施为将发电机置于隧道外,施工负责人在人工清筛未全部完成时,不要安排人工清筛与捣固施工重叠进行。联挂车辆要减少在隧道中的开机车辆数,如联挂5辆稳定机车及轨道车,只启用2辆车,其余熄火,以减少机车排放尾气。要在捣固施工前,撤出不必要的人工清筛人员,减少隧道中人员数量。施工负责人要减少捣固车与稳定车之间及最前方捣固车前工作人员数量,安全员应检查无关人员不到两车之间及捣固车前作业。④对于高风险的隧道换轨施工,HACCP环节是发电机及小型螺栓机的使用,在换轨施工的松螺栓、换轨、紧螺栓3个工作过程中采取组织管理措施、作业环境监控措施、设备防护措施及人员防护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控制。管理措施为施工负责人严密监视整个施工过程,接到安全防护员报警或有人员中毒发生时,考虑停止作业,组织现场营救。必须将发电机放置于隧道外,以消除隧道内一氧化碳初始浓度。隧道换轨施工避免急性职业中毒的重点在于减少小型螺栓机的使用数量,严格控制小型螺栓机数量不能超过20台。松螺栓和紧螺栓过程防控的重点是回收垫片人员和放置垫片人员,施工负责人要根据隧道弯道及低洼情况安排分段、单边换轨,尽量将小型螺栓机分散在不同的隧道空间,避免重叠,螺栓机完成松(紧)螺栓任务后,立即熄火,避免空转排放尾气。合理安排回收(放置)垫片人员数量,减少每名人员工作时间。回收(放置)垫片人员要在松(紧)螺栓完成后10 min后进行,避免与松(紧)螺栓同步进行,从而避免劳动者直接吸入极高浓度的小型螺栓机排气口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尾气。换轨过程要在松螺栓过程完成后再开始,换轨前将无关人员撤离隧道,安全员应检查无关人员不进入工作区域,减少人员连续停留隧道的工作时间。紧固螺栓后,应安排一辆机车通过换轨区间带走一氧化碳后,再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其他检查工作。作业环境监控措施是专门安排2名安全防护员进行作业环境巡回监控,安全防护员需配备同时检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现场检测设备并详细记录现场浓度,应重点检测隧道中弯道、低洼处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浓度,检测设备需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遇到一氧化碳浓度超过30 ppm或二氧化氮浓度超过5 ppm,向施工负责人进行报警。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60 ppm或二氧化氮浓度超过10 ppm,施工负责人应考虑停止施工。检测器应放置在腰部位置进行检测,以对应回收(放置)垫片工人弯腰工作呼吸带位置,严禁在1.5 m以上位置进行检测。当局部一氧化碳浓度超过60 ppm时,安全员应密切监控,提醒施工人员尽快离开该区域。设备防护措施是施工现场隧道外应配备氧气瓶,遇到劳动者有头昏、头痛或流泪、咽痛症状时,该劳动者应立即停止作业,到隧道外进行吸氧,避免情况恶化。人员防护措施是隧道内人员持证上岗,隧道外有专门应急队员不少于4人,需配备4套自供氧呼吸防护器,遇到隧道内人员中毒情况,及时展开救援。绝对禁止身体不适人员在隧道内蹲、坐、卧就地休息,避免急性中毒病例发生。禁止新上岗劳动者从事回收垫片作业,回收(放置)垫片人员完成垫片回收(放置)任务后,立即离开隧道,不参与其他工作。⑤定时更换一氧化碳检测仪器或传感器,建议每台一氧化碳检测仪的传感器在换轨施工中可以使用10~15次,在清筛施工中可以使用50~100次。典型的德尔格一氧化碳传感器使用寿命为25 000 ppm/h,在不使用的时候,最长寿命5 a。所有参加隧道施工的劳动者(包括职工、民工、劳务工等各种用工)应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粉尘和噪声的危害、防护、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应做到应知应会,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施工负责人要进行年度强化培训,严格掌握各种情况的处理。安全员要进行检测设备的使用、现场防护的培训,现场救护人员要进行现场救护的相关培训。各施工单位要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摘要:目的 根据3种不同隧道施工模式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浓度情况,提出风险等级、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项点及针对性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急性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方法 选取昆明铁路局单线隧道施工为研究对象,在施工过程中对工人工作位置设置检测点进行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浓度检测,对不同施工模式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按照3种不同施工组织模式中一氧化碳浓度情况划分风险等级,根据HACCP原理找出风险关键项点,制定针对性措施。结果 3种施工模式(捣固、清筛、换轨)正常施工中,二氧化氮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人工清筛、换轨、捣固,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而一氧化碳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换轨、人工清筛、捣固施工,换轨施工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4~12倍,人工清筛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2倍,捣固施工一氧化碳浓度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隧道单纯捣固施工属于低风险作业,不易引起急性一氧化碳职业中毒;人工清筛作业属于中等风险作业,可能引起急性一氧化碳职业中毒,HACCP关键项点是管理好发电机和同时进入隧道的机车数量;隧道换轨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极易发生急性一氧化碳职业中毒,HACCP关键项点是管理好小型螺栓机及发电机。对3种施工按风险等级从组织管理、人员、设备及防护4个方面对HACCP环节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避免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关键词:铁路隧道,急性职业中毒,对策
参考文献
[1]GB/T206-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S].
[2]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3]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4]张敏.汽车行业职业危害分析与控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4.
[5]刘永春.上海铁路局30座长大隧道内一氧化碳污染状况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5(1):79.
[6]杨丽蓉,王开林,毛琪安,等.铁路隧道内大修施工作业环境职业卫生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41-1444.
[7]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26.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演练】推荐阅读:
急性硫化氢职业中毒08-11
急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09-14
小儿急性中毒05-09
急性中毒护理05-18
亚急性中毒08-10
急性口服中毒09-17
急性酒精中毒09-10
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08-12
急性中毒的急诊救治10-11
集体急性中毒抢救预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