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救

2024-09-22

临床急救(精选12篇)

临床急救 篇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 L者, 是我国孕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产妇分娩后一旦发生产后出血, 若未及时诊断和处理, 极易发展成为失血性休克, 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比如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产后垂体功能减退等, 甚至引起死亡。产后出血起病急、进展快, 对产妇的危害严重, 即使抢救成功产妇也会由于缺血时间过长而引发脑垂体缺血坏死, 从而继发严重的脑垂体功能减退疾病。因此, 在临床抢救工作中要正确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 从而制定有效的抢救措施, 降低产后出血的病死率,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 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2]。2008年9月至2012年5月我院对收治的186例产后出血患者实施了临床抢救和治疗, 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6例产后出血患者, 年龄23~46岁, 平均年龄27.8岁;初产妇145例, 经产妇41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14例, 剖宫产72例;术后出血量:500~1000 m L者130例, 1000~2000 m L者45例, 2000 m L以上者11例。186例患者中在分娩后2 h内发生产后出血152例, 占81.72%。

1.2 方法

186例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后, 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神志变化, 注意观察产妇的皮肤、嘴唇、指甲的颜色, 是否出现四肢湿冷, 及早发现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征兆;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留置尿管, 加快输液速度, 记出入水量, 严格按照患者出血情况输液输血, 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失衡, 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 观察血液的颜色、有无血块等, 这对于纠正休克, 减少产后出血并发症, 降低产妇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查找出血原因, 有针对性的实施抢救工作, 必要时使用止血药或宫缩剂等,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3 产妇产后出血量的计算

采用容积法、面积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容积法:将接血弯盘置于产妇臀下, 收集产妇产后2h阴道流出的血液, 用量杯测量弯盘内的血量;面积法:按血液浸透敷料面积, 每1 cm2为1 m L计算;称重法:在分娩前将产妇所用的敷料、消毒单、巾、纸一律称重, 产后将被血浸润的敷料、消毒单、巾、纸再次称重, 减去初称重量为失血量, 按血液比重1.05 g核算为1 m L。

1.4 产后出血的原因

1.4.1在本组研究资料中, 因子宫收缩乏力引发的产后出血人数为132例, 所占比例为70.97%。巨大儿、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等是子宫收缩乏力的直接诱因[3], 主要是由于子宫过度膨胀, 分娩后子宫肌纤维缩复不良造成的, 或者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疲惫, 从而使得子宫收缩不协调, 产程延长引发产后出血。另外, 产妇平素身体虚弱, 有急慢性病史, 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 也易发生产后出血。

1.4.2在分娩过程中, 由于产妇过度用力或者是机械性原因对软产道造成的损伤, 都有可能引发产后出血,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时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避免因操作失误对产妇的软产道造成损伤。本组有28例产妇因软产道损伤诱发出血, 占15.05%。

1.4.3胎盘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另一原因, 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剥离不全、胎盘、胎膜残留等都会引起产后出血的发生, 本组有19例产妇是由于胎盘因素引发的产后出血, 占10.22%。

1.4.4其他因素:产妇有多次流产史, 会导致子宫肌纤维受损, 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产妇由于贫血等自身疾病, 会使得凝血因子减少, 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甚至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均会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本组有7例患者由于以上原因发生出血, 占3.76%。

1.5 疗效判定

显效:经过积极抢救后, 产妇的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贫血情况得到纠正, 无盆腔、腹腔感染的发生, 无其他并发症;有效:产妇的出血量逐渐减少, 但是贫血仍存在, 发生产后出血相关的并发症;无效:产妇的出血量没有明显减少, 最终行子宫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较严重。

2 结果

2.1 186例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见表1。

2.2 186例患者经过临床急救后的效果统计

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发生产后出血时应迅速启动应急机制, 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留置尿管, 给予吸氧, 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的多少, 积极寻找产后出血的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①针对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加强宫缩是其最迅速最有效的止血方法[4], 可轻柔按摩产妇的子宫, 促进子宫恢复收缩力, 或者使用宫缩剂、宫腔水囊或纱布填塞等;②软产道裂伤者应在光照下查找损伤部位, 并且要特别注意隐匿性的软产道损伤, 在缝合时要超过撕裂顶端0.5 cm缝合, 出现产道血肿时要及时切开清除积血;③胎盘未排出而出血100 m L以上者应立即进行胎盘剥离术, 需要用手或器械清除残留胎盘时, 动作要轻柔, 防止发生子宫穿孔, 植入性胎盘可行局部楔形切除或子宫全切术;④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应迅速测定凝血功能、三P试验、FDP含量, 积极补充相应的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等凝血因子。出血量在2000 m L以上的产妇, 要继续做好抗休克和病因治疗, 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 积极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应用血管活性物质,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若经积极抢救后出血情况仍无好转, 可行子宫切除术止血。

产后出血重在预防, 要重视产妇的产前保健[5], 按时做好各项产前检查, 积极消除产后出血的诱因, 加强对产妇分娩后2 h内的临床观察, 及早发现, 及时处理。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产程开始时产妇要注意充分休息,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要防止产程延长;在第二产程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指导产妇正确呼吸和使用腹压, 可使用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第三产程正确测量出血量, 要等待出现胎盘剥离征象后再协助胎盘娩出, 此时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及时诊断、处理、防止产后出血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 总结有效的临床急救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8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186例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抢救后, 显效98例 (占52.69%) , 有效76例 (占40.86%) , 无效12例 (占6.45%) 。结论 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医师应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和抢救工作, 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明确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 及时对症处理, 可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临床急救

参考文献

[1]陈锰, 刘兴会.产后出血的急救[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 10 (2) :20-23.

[2]王燕芳.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11) :1863-1864.

[3]叶翠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急救处理流程[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36) :1126-1127.

[4]刘志华, 童德梅, 马瑞霞.晚期产后出血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6) :55-56.

[5]张爱新.产后出血的急救[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9) :44-45.

临床急救 篇2

2010年7月20日授讲人;王水燕:地点:九市镇卫生院会议厅

一、如发现患者异常

(一)立即停药,保留静脉通道,使病员平卧,进行就地抢救,并立即报告医生。

(二)观察生命体征,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可根据情况遵医嘱给药。

(三)遵医嘱给予在塞米松10毫克肌注、静注。

(四)如属药物过敏,立即该皮下注射或深部肌注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至脱离危险期。

(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做气管切开。

(六)根据医嘱立即给氢化可的松200毫克或地塞米松,并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阿拉明等。

(七)如属输液反应,应按照输液反应的防治来护理,如发热反应,应减慢速度,通知医生。

(八)循环负荷过重应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有症状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加压给氧,使氧经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九)如发现静脉炎,使患者肢端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热湿敷。

(十)如发现空气栓塞,应臵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给予氧气吸入。

(十一)密切观察病员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它临床变化并做好记录。

二、过敏性休克的前驱症状

全身症状 口腔内感觉异常、不安、无力、虚脱感,头痛、恶寒、冷汗、突然失语 循环系统症状 脉快、心悸

神经系统症状 肢瑞及口唇发麻、痉挛、眩晕、耳鸣

呼吸系统症状 喉部发紧、喷嚏、反射性咳嗽发作、胸部压迫感、哮喘

输液反应:

(一)发热反应、症状: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0C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防治: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现湿罗音

防治:(1)输液过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如发现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3)加压给氧,使氧气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4)按医嘱给镇静剂和扩血管药及毛地黄等强化剂;

(5)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三)静脉炎症状: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防治:(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性的药物,要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

(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四)空气栓塞症状:病员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防治:(1)臵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2)氧气吸入;

(3)加压输液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员。

消化系统症状 吞咽困难、味觉异常、腹痛、肠鸣、便意、恶心、呕吐

皮肤粘膜症状 潮红、皮疹、眼结膜充血、水肿

三、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

过敏性休克 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静注、继以1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 抗组织胺。

药:如非那根25~50毫克肌注 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吸氧 氢化可的松200~400毫

克加入1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静滴 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

过敏性休克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

1、有过敏接触史;2表现胸闷、喉头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紫绀、濒死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3、常有剧烈的肠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

4、意识障碍,四肢麻木、抽搐、失语、大小便失禁、脉细弱、血压下降

抢救:

1、立即应用肾上腺素;

2、静脉快速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

3、扩容;

4、吸氧或高压给氧;

5、给予钙剂

及抗组织胺药物;

6、及时处理喉头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

措施:

1、0.1%肾上腺素0.5~1.0毫升肌注或静注;

2、去甲肾上腺素1~4毫克溶于500毫升溶液中静滴;

3、地塞

米松10~20毫克加5%葡萄糖100毫升(静滴);

4、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静脉缓注;

5、氨茶碱0.25

克加50%糖40毫升静脉缓注;

6、平衡晶水:500~1000毫升静滴。

四、肺水肿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

1、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口唇发绀,大汗淋漓;

2、阵发性咳嗽,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

3、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与鼾鸣声或大量痰鸣音;

抢救:

1、吸氧或高压给氧;

2、选用血管扩张剂;

3、选用强心、4、利尿剂;

4、给激素药物;

5、四肢结扎、半坐位。

急救;

1、吗啡10毫克,皮下注射;

2、西地兰0.4~0.6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

3、速尿40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

4、硝酸甘油0.5毫克或硝酸异山梨醇10毫克舌下含服;

5、硝普钠5~10毫克与5%糖100毫升(静缓滴)直至症状体征消失(注意血压)

6、酚妥拉明1.5~3.0毫克,50%糖40毫升(10分钟静注完)

五、输液反应和防治

输液反应:

(一)反热反应,症状: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0C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防治: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现湿罗音。

防治:

(1)输液过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如发现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3)加压给氧,使氧气经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4)按医嘱给镇静剂和扩血管药物及毛地黄等强心剂;

(5)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三)静脉炎症状: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防治: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的药物,要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

(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四)空气栓塞症状:病员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防治:

(1)臵病有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2)氧气吸入;

(3)加压输液时严密观察;护士不得离开病员。

输液反应谨慎处理

输液反应有危险,谨慎处理莫慌乱

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诱导病人基楚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臵要果断。一,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㈠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混入了致热源。致热源进入人体导致寒战发热反应;㈡是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护士在液体配制过程中麻痹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对”,对液体外观未予仔细查验;或来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多人或多组液体配制药液,致医源性致热源输入人体;㈢是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临床中输液反应常发生于酷热或寒冷季节。如果存放液体的房间,冬天供暖不足,夏天制冷过度,都会使液体温度过凉,使液体与人体温差加大,过凉的液体输入人体而导致输液反应;㈣是输液速度过快:凉的液体快速进入人体而致输液反应;㈤是液体论配伍过杂:如果一组液体中加入药物品种过多,药品之间产生肉眼不可见的化学反应,生成致热原而致输液反应。如有的一组液体中加入青霉素、病毒唑、双黄连或穿琥宁、地塞米松等,加上液体本身的药物成分共5--6种之多,实属不当,这都有利于输液反应的发生。

二,防范

针对上述原因,对其防范应当不难。但在某市,以往每年都有因输液反应致死事件发生,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生输液反应医生护士都很被动,为此而产生的医疗纠纷也不少。所以,还必须强调:㈠,把好药品质量关: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㈡把好液体配制关:每一位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操作前都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杂质及混浊)、把住瓶盖转一转(看瓶盖是否松动)、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㈢,坚持“一人一管”、“一液一管”;㈣,缩小液体与体温的温差:若液体瓶子太凉则不宜急用,适当升温最好;㈤,输液速度要慢;㈥,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尤其中药针剂最好不与西药配伍混合,如要用,必须有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不可凭经验或想当然。

三,准确判断

简单说,输液反应就是热源反应所致的寒战高热,与“速发型过敏反应”不同。虽然二者

在刚发生时都有面色苍白、胸闷、恶心等前驱表现,但前者发冷寒战更突出,约10--15分钟后面色潮红,寒战过后或同时出现高热、超高热,临床发展以分钟计,与后者相比相对较平稳;而后者的本质是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其前驱症状发生数秒、数十秒后即出现面色苍灰、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瘫倒下去、呼吸浅促、脉博细速、频死感、昏厥、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骤然哀竭,其临床过程以秒计,与前者相比要急骤得多,无寒战高热过程。

四,果断处理

一旦发生输液反应,㈠,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㈡,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㈢,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小儿0.1--0.5mg/kg.次)。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至于输液反应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则应慎重。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

产后出血的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 急救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239

胎儿娩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过500ml者成为产后出血。此为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急救的2%~3%。如观察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严重危害产妇生命安全。2009年1月~2012年6月对在产时发生产后大出血产妇7名进行了临床急救与护理,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分娩产妇2714例,其中产后大出血产妇7例,分娩急救0.2%,年龄24~31岁,平均27.5岁,均为初产妇7例,分娩方式:顺产6例,剖宫产1例。出血量800~1500ml 6例,出血3500ml 1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3例,软产道裂伤1例,胎盘因素2例,剖宫产切口1例。

结 果

7例产妇均治愈;其中1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延伸行子宫分切,均予有效纠正。

讨 论

观察及护理:①密切观察: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多发生在24小时内,一旦发生进入休克状态。胎儿、胎盘娩出后,应重点监护产妇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仔细观察胎盘是否完整,常规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产妇出血倾向大的产妇及时做准备工作,做好输液、输血及抢救药品的准备,观察T、P、R、BP。立即测血压1次,并常规心电监护,每隔10~20分钟按压宮底1次,予以了解子宫收缩的硬度及挤压宫腔积血和阴道积血,同时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②护理:出血较多时,患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出冷汗、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应立即吸氧,取平卧位,保暖。测血压、脉搏,估计出血量,抽血做血交叉,确定出血原因,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遵医嘱建立静脉双通道输液、输血,必要时做静脉切开,观察并记录BP、P、R及出血量及尿量。③心理护理:发生产后出血时,应陪伴在产妇的身边,耐心安慰患者,倾听其诉说不适感,消除其不良情绪,对产妇亲切关怀,以取得产妇的信任并配合治疗。

产后出血抢救的几点思考:①重视隐匿性软产道损伤:严重的软产道损伤并不多见。产程的不适当干预,急产,第二产程延长,不规范的阴道助产,增加了产道损伤的风险,个别的患者侧切向下延至直肠壁;向上延至侧穹窿。由于出血部位深邃及断裂的血管回缩,使出血向纵深发展,形成阔韧带及腹膜后血肿。②剖宫产时:子宫切口延裂缝合不全,是引起阔韧带及腹膜后血肿的另一主要原因。在7例中就1例,病情发展隐匿,外出血往往不明显,诊断和处理困难,导致严重后果。③产道损伤和子宫切口裂伤后出血:一切属内出血,出血量达一定程度时,必然有生命保证的变化,当出现脉率增加、血压不降、休克指数达到1小时或外出血与休克不一致时,除了警惕羊水栓塞外,应迅速排除宫腔积血、子宫破裂、腹腔内出血、软产道血肿。此时腹部的体征是否有压痛和反跳痛,移动性浓音,应使用超声辅助诊断。④重视产后24小时内(第四产程)的观察:阴道出血量达500ml或生命体征检测休克指数已近,应该成为启动产后出血抢救的信号。在产后出血的抢救中,应该立即在一个“早”字。即早发现出血,早建立静通道,早找原因,早进行针对性出血,早补充血容量,可减少产后严重出血。

产后护理:①加强生活护理: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后,病情平稳,让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子宫恢复情况及阴道流血量。产房观察2小时后无异常可回病房。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定时冲洗消毒,预防感染,增加产妇的营养,促进早日康复。②心理支持:产妇发生大出血之后,虽然生命待以抢救,但由于大量失血,可出现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坏死,功能减退,出现各种激素水平下降状态,称席汉综合征。产妇面临体力差,活动在耐力、生活自理有困难等问题,让产妇说出自己的感受,及时给产妇及家属提供心理安慰和帮助,指导饮食,有效地纠正贫血,逐步增加活动,早日康复。做好出院指导,观察子宫复回及恶露情况。

临床急救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岳麓区新医疗急救体系的交通伤害患者675例, 根据新医疗急救体系建立前与实施后将其分为对照组 (325例) 和观察组 (350例) 。

1.2 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医护工作人员作为调查人员, 经培训后根据“急诊伤害监测登记表”的内容, 利用相关利用病历资料, 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调查我院的医院急救系统实施前后急诊体制、急诊设备、急诊人力的变化。

1.3 医疗急救系统内容

医疗急救体系是一个网状系统, 医学救援是社会公共救援系统的子系统, 其组成系统是各个层次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医疗急救系统整合后其特点为:实行统一组织指挥, 统一调配资源, 统一救援;建立医学救援科学研究、专业化的培训;院前医学急救、院内医学急救;树立“大救援, 大急救”的现代救援医学理念;践行“急救社会化, 结构网络化, 抢救现场化, 知识普及化”的现代应急救援模式, 从而提高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素质而提高医疗急救服务质量。

1.3 满意度调查

采用统一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走访、寄信或电话调查上述患者或者家属, 采用一对一询问的方式, 当场填写调查表。

1.4 统计学方法

由调查人员将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 然后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急救反应时间定量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生存情况与满意度采用百分比比较,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比较

岳麓区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统一指挥, 中心对院前急救人员实行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急救理论和技能培训, 我院对院前急诊科作了流程的再造。2008年的交通伤害急救反应平均时间为 (36.58±15.21) min, 2009年的交通伤害急救反应平均时间为 (19.82±8.10) min, 大大短于2008年的急救反应时间 (P<0.05) 。见表1。作为衡量急救医疗系统应急能力主要标志的交通伤害临床急救反应时间, 起到了积极作用。

2.2 两组生存情况比较

对照组病死率为12.5%, 观察组病死率为3.3%, 对照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7%, 明显好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完善医疗急救系统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ICU和专科治疗[1,2,3]。我院是一家处于岳麓区的市卫生局直属的唯一三级医院, 担负着市区的日常急救工作, 系岳麓区急救中心重要的急救分站。由于经常参与市突发事件的处理, 常导致瞬间医院急诊实际处理能力的相对不足。我院于2008年10月采用多种方式, 对本单位急救专科技术人员和专科设备实施优化组合, 以达到发挥专科技术优势、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的目的[4]。同时对急诊科功能进行改造, 即把以“急诊内科”为主的功能改变为“急诊内外科”共同发展的功能[5];加强急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提高素质, 灵活调配人员[6]。本文结果显示, 在交通伤害救援中, 2008年的交通伤害急救反应平均时间为 (36.58±15.21) min, 2009年的交通伤害急救反应平均时间为 (19.82±8.10) min, 大大短于2008年的急救反应时间 (P<0.05) , 并起到了积极作用。对照组严重伤病死率为12.5%, 观察组严重伤病死率为3.3%, 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 。

总之, 我院医疗急救系统在应对交通伤害中的临床急救评估效果好, 患者满意度高, 缩短了急救时间, 提高了急救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医疗急救系统在应对交通伤害中的临床急救评估效果。方法:以岳麓区新医疗急救体系的交通伤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新医疗急救体系建立前与实施后分为对照组 (325例) 和观察组 (350例) , 然后进行现场调查, 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急救评估指标。结果:在交通伤害救援中, 2008年的交通伤害急救反应平均时间为 (36.58±15.21) min, 2009年的交通伤害急救反应平均时间为 (19.82±8.10) min, 大大短于2008年的急救反应时间 (P<0.05) , 并起到了积极作用。对照组严重伤病死率为12.5%, 观察组严重伤病死率为3.3%, 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7%, 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我院医疗急救系统在应对交通伤害中的临床急救评估效果好, 患者满意度高, 缩短了急救时间, 提高了急救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疗急救系统,交通伤害,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正国.灾难和事故的创伤救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7-18.

[2]李宗浩.论中国救援医学的创立及其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J].中华医学杂志, 2010, 85 (22) :151-152.

[3]秦银河.关于建立我国灾难医疗系统的设想[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 15 (5) :25-26.

[4]沈伟锋.试论建立区域性立体应急救援网络体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54-55.

[5]潘旭临.重建中国医疗卫生体系[J].当代医学, 2003, 8 (5) :16-18.

临床急救 篇5

一、静脉输液常见的过敏反应有

1、热源反应

2、急性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5、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输液反应

二、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呼吸道阻塞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伴頻危感,喉头水肿等。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口唇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烦躁不安,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皮肤过敏症状:有痒感,荨麻疹等。

三、急救措施

1、立即停药,换输液器及所输液体,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就地平卧,进行急救。同时我们一定想办法通知主治医生,必要时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2、如果患者突然晕倒,大汗,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判断患者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想到盐酸肾上腺素(副肾)0.5ml-1ml皮下注射,小儿酌减,可每隔30min注射一次,直至脱离危险期。

3、改善缺氧症状,吸氧。严重发生抽搐的患者,应解开衣扣,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抑制时,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注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4、根据医嘱给药,应立即测患者生命体征(T、P、R、Bp).报告医生,地塞米松5mg-10mg加滴管,氢化可的松200mg加5%-10%葡萄糖500ml静滴。根据病情给血管活性药物,例如多巴胺;给抗组胺类药,例如扑尔敏、非那根肌注等。

5、心跳骤停的处理,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施行人工呼吸。

6、记录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症状、所用药物及护理措施等。

7、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执行者应口头复述一遍,待医生确认无误方可执行。用药时,应两人核对,夜间护士一人值班,应与医生共同核对确认无误方可使用。抢救完毕,保留抢救所用的空安掊,嘱医生补开医嘱,确认无误后方可丢弃。

四、输液室常见过敏反应的处理

1、先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通知医生。

2、立即平卧。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扶患者进抢救室。如情况不允许,放倒输液室椅子,使患者平卧。

3、过敏症状明显如全身荨麻疹,喉头水肿,应当机立断,地塞米松10mg加滴管。

4、胸闷、气短的吸氧2L/每分,测生命体征。

5、遵医嘱给药。

脑卒中急救医疗服务的临床研究 篇6

【关键词】脑卒中;急救医疗;临床表现;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33-02

脑卒中指的是脑血管疾病的病人,由于各种各种诱发因素而引起的一种突然起病的大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的疾病,又叫做脑血管意外或者是脑中风。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不仅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生活的享受方式也同样发生了改变,使得脑中风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加之,脑中风存在着明显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搞得三高现象,具有突变性和多变性,使得有必要加强脑中风的急救医疗临床服务,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防御水平,降低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脑中风可能带来的人类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威胁。本研究重点对脑卒中急救医疗的临床服务进行了研究。

1脑中风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伴有的症状

一般情况下,脑中风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发生在向大脑进行输送氧气或者输送其他营养物质的血管爆裂之时,这个过程会对大脑造成大脑组织突发性的损坏,在此过程中,一旦神经细胞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死亡,伴随而来的就是神经细胞不能对机体的功能形式控制和支配的作用。因为大脑中死去的神经细胞以及大脑细胞不能恢复和替换,就使得这种疾病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是因为当血管壁的患病区域产生血凝块挥着动脉血管被阻塞时,血管中的血流量就会急剧减少,向大脑进行血液输送的血管中的血流量自然而然就会被中断。一旦发生脑中风,患病的患者的方方面面都会被改变,临床表现以不省人事、猝然昏扑、或者突发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智利发生障碍等。例如会影响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记忆力、感官影响等,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的全身瘫痪,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脑中风伴有的不同症状主要是由患者大脑中具体受到损害的大脑组织的区域和大脑组织的类型所决定的。

2脑中风疾病发生的预警信号以及脑中风的种类

2.1脑中风疾病发生的预警信

从脑卒中急救医疗服务的临床分析看来,脑中风并不是患者独有的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而是一系列症状的集合体,一旦发现自身机体的一侧或者面部、腿部、手臂等长时间伴有肌无力、精神混乱、语言以及沟通过能力下降,或者突然头晕眼花、无法正常行走等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不能完全消除,而是暂时性的出现,就必须对此给予及时的关注,有必要去医院进行咨询,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紧急的医疗救护工作,才能有效地避免造成致命性的脑中风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血脂代谢紊乱人群、心脏疾病的患者、肥胖与体重超标人群等更应该加强对脑中风疾病的防范意识。

2.2脑中风疾病的种类

在从脑卒中急救医疗服务的临床急救中通常将脑中风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首先,大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脑中风患者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指的是患者脑部的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导致的缺血性、缺氧性的局部组织坏死,可能是由于有气体的异物、固体异物或者液体异物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进而进入到了人大脑的动脉或者颈部动脉,进而造成血液流量剧减或血流阻断而造成的相应受控部位的软组织的软化和坏死;还有可能是出现了动脉硬化或者形成了血栓,使得血管壁闭塞或者血管壁狭窄,最终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多数会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其次,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远远高于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患者具体属于颅内出血还是蛛网膜下出血所决定的,而无论是哪一种出血类型,具体的出血量则是决定患者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键性因素。

3加强脑卒中急救医疗临床服务的有效措施

3.1提高脑中风急救医疗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脑中风急救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了脑中风急救护理工作的临床急救盒护理水平。首先,医院应该提高对脑中风急救护理人员工作的认识程度,帮助急救护理人员不断接触新的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面,加强医院的急救医疗服务队伍建设。其次,急救医疗服务队伍应该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和设备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急救与护理水平,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及与患者的交流实际病情,以便对患者正确进行实施治疗给药。

3.2急救医疗服务队伍加强对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

为了提高脑中风患者对脑卒中疾病的认识程度。首先,急救医疗服务队伍加强对脑中风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让患者意识到虽然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身体上的以及精神上、财产上的损失,但是这也是一项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与支持,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其次,急救医疗服务队伍其次,对脑中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工作,改变患者及其家属绝望、紧张、消极的、不良的情绪,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各种顾虑。

3.3加大对潜在患者中风危险因素的预防

伴有以下几种疾病的患者则更应该加强对脑中风疾病的防范意识:高血压患者应该实时监控自身机体的血压值;糖尿病患者应该通过控制饮食实时监控自身机体的血糖值;心脏疾病的患者应该防止由于心房颤动而可能引发的栓子脱落而引发的脑血栓;肥胖与体重超标的人群应该严格控制体重和饮食,以避免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参考文献

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临床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急诊科155例急救的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家属意愿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前提下,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80例) 和对照组 (75例) , 观察组中男42例, 女37例, 年龄14~75岁, 中位年龄 (43.5±22.6) 岁, 其中32例急性酒精中毒性昏迷, 11例深昏迷, 37例浅至中度昏迷 (伴呕吐25例, 尿失禁28例, 低血压13例) 。对照组中男31例, 女34例, 年龄15~78岁, 中位年龄 (44.5±20.8) 岁, 其中30例急性酒精中毒性昏迷, 12例深昏迷, 33例浅至中度昏迷 (伴呕吐26例, 尿失禁29例, 低血压15例) 。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针对昏迷原因的系统急救, 对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 应立即开通气道, 行基本生命支持,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一步针对病因实施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病情评估和治疗, 心源性昏迷患者急查心电图, 根据心电图情况给予纠正心律失常和改善心功能和心脏供血常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应安装临时起搏器, 心律失常纠正困难者, 应在药物改善的基础上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颅内出血等颅内高压者, 转脑外科急诊手术治疗;肺性脑病给予纠正酸碱失衡、抗感染治疗;肝昏迷患者, 立即应用弱醋酸保留灌肠, 同时静脉给予降低血氨药物;低血糖昏迷休克者, 需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 待血糖恢复后转糖尿病科治疗;酮症酸中毒昏迷者, 静脉小剂量缓慢滴注胰岛素, 纠正脱水症状, 监测血糖变化。

对照组:实施根据病发症状的常规急救。使患者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 必要时开通气道辅助呼吸;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进行必要的血液生化检验和毒物分析;补充血容量, 观察尿量;偏瘫、呕吐等颅内高压症者, 立即给予脱水利尿剂, 缓解颅内水肿;频繁抽搐者, 给予解痉药, 并加固和床档防护措施, 避免患者坠床;口服中毒昏迷者, 立即给予催吐、洗胃治疗, 应用解毒剂克。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治愈率、好转率及死亡率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7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02, P<0.05) , 提示采取针对昏迷原因的系统急救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且治愈率和死亡率也显著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急诊抢救工作中常会遇到急性昏迷患者。急性昏迷可能由多种疾病而致, 其特点是意识丧失, 对外界各种刺激缺乏反应, 且伴有运动、感觉障碍或者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 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3]。昏迷意味着患者的脑功能逐渐衰竭, 昏迷死亡与脑缺氧、高血压、低血压及脑干受压等因素有关, 这些症状不及时查明原因并对症处理往往会危及患者生命或造成严重残疾[4]。因此急诊抢救过程中应先判断是否可能随时危及生命, 并争取在短时间内对昏迷可能的病因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 从而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 挽救患者的生命, 降低死亡率。诊断急性昏迷需从体检、病史询问和影像学、血生化及毒物检测等辅助检查入手, 及时掌握患者体位、脑膜刺激征、瞳孔、皮肤黏膜等生命体征[5]。可能引起急性昏迷的疾病有缺氧性疾病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心脏疾病, 发病时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供给脑组织, 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而发生昏迷;肺炎、肺气肿等疾病造成的呼吸道阻塞也是急性昏迷的可能病因;脑血管疾病发病时多会引起脑内某区域缺血而导致昏迷;除此以外, 一些代谢紊乱性疾病如肝、肾疾病、糖尿病、尿毒症及药物中毒、中暑、触电等也会造成急性昏迷。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急性昏迷, 都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后果的严重性[6]。在急诊急救工作中, 我们不仅要“先救命, 再治病”, 还应根据病因科学的、系统的实施抢救。急救急性昏迷应遵循紧急处理、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相结合的原则。紧急处理环节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给予吸氧, 应用呼吸兴奋剂, 在呼吸道阻塞情况下需及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同时注意维持有效血循环, 给予升压、强心药物, 纠正昏迷,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维持酸碱平衡, 补充营养并给予抗感染治疗。为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抢救措施, 该研究对该院155例急性昏迷患者进行了不同抢救方法的分组对照研究, 结果表明采取针对昏迷原因的系统急救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且治愈率和死亡率也显著好于根据病发症状采取的常规抢救的效果。可见对于急性昏迷的患者, 急诊抢救人员应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 并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急性昏迷患者的死亡率。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抢救措施。方法 将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55例急救的昏迷患者分为观察组 (80例) 和对照组 (75例) , 分别实施针对昏迷原因的急救和根据并发症状的常规急救。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7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64% (χ2=3.902, P<0.05) , 提示采取针对昏迷原因的系统急救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且治愈率和死亡率也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 在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的过程中应针对昏迷原因实施系统急救, 以便提高抢救成功率, 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急诊,急救,急性昏迷

参考文献

[1]刘净, 张世清, 王慧斌.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98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0 (8) :65-66.

[2]王超慧, 任晓芳.院前昏迷329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05 (3) :221.

[3]黎明.急性昏迷患者82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33-134.

[4]张洪娜, 高静, 张红.高校社区医院急诊急救的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1上旬刊) :19-21.

[5]张留定.对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70-72.

心肺复苏急救96例临床分析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急诊科经心肺复苏术抢救的患者96例, 其中男59例, 女37例, 年龄23~81岁, 平均43岁。院前急救54例, 占56.3%;院内急救42例, 占43.7%。

1.2 心脏骤停诊断标准[2]

患者意识丧失或是伴发短阵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断续、瞳孔散大或固定、皮肤苍白, 心电图提示室颤、无脉搏心电活动、心室停搏。

1.3 研究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96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的心肺复苏急救的过程与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地分析。对不同复苏开始时间、采用不同的急救措施的患者的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心肺复苏术

开放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视仪器进行连续观测, 必要时实施除颤;同时开放静脉通道, 及时合理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复苏药物, 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1.5 临床效果评估标准

参考《200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所制定的心肺复苏成功标准[3]:患者恢复自主心律, 并且在停止心脏按压后出现自主心律或是起搏心律, 可触及大动脉搏动以及测到血压保持在2 h以上。

2结果

96例心肺复苏术患者救治效果:在96例患者中, 心肺复苏成功17例, 成功率为17.7%。6 min以内实施心肺复苏术者47例, 成功15例, 成功率31.9%;6 min以后实施者49例, 成功2例, 成功率4.1%。经气管插管抢救64例, 成功14例, 成功率21.9%;非气管插管抢救32例, 成功3例, 成功率9.4%。院前急救54例, 成功5例, 成功率9.3%;院内急救42例, 成功12例, 成功率28.6%。两组成功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规范和熟练程度与抢救成功率也有很大的相关性。

3讨论

心肺复苏术作为急诊科抢救心脏骤停的重要措施, 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有极大临床价值。影响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因素较多, 例如患者心脏骤停原因、救治时间、救治措施和急救设备等。因此, 进行及时、规范、有效地心肺复苏术, 是提高该术成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从上述对96例患者临床分析中可知, 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对心肺复苏急救的成功率有着显著影响。开始复苏时间越早, 成功率就越高。这是因为一般在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的4~6 min, 脑细胞将发生不可逆病理改变, 即使初期复苏成功, 预后也较差。所以呼吸心跳停止的时间约长, 要使其复苏成功的困难就越大, 成功率就越低。

抢救时立即给予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至关重要, 该项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提高复苏的成功率。除颤也是心肺复苏术中的关键环节, 及早给予患者电除颤而使心律能够得以恢复正常, 最大程度的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以及满足其机体需要等。

另外从本次对96例心肺复苏术患者的观察与分析结果可知, 院前急救的成功率较低, 主要与急救的时间、急救的措施、急救的设备条件等有明显的关系。所以要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应该大力宣传和培训心肺复苏的有关知识及操作技能, 提高公民的现场急救能力, 尤其是有效的胸外按压, 对保证重要脏器的有效血供和肺通气至关重要, 为进一步抢救生命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 心肺复苏术是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抢救措施, 进行及时、规范、有效地心肺复苏术, 对提高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继续探讨分析急诊科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的影响因素, 以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救治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对9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救治的过程与结果, 对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开始复苏的时间与患者的成功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不同急救复苏方法与患者复苏成功率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开始复苏的时间越早, 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不同的复苏急救方式对成功率也有显著影响, 气管插管显著地提高患者复苏急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心肺复苏,临床,急救

参考文献

[1]赵维江, 肖文良, 姜志安.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探讨.海南医学, 1999, 10 (6) :39.

[2]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36.

老年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老年急症患者18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25例,女性患者55例,患者年龄55~90岁,平均年龄(72.8±4.6)岁。180例老年急症患者中,145例内科病患者,35例外科病患者。

1.2急救措施:医护人员要严格依据中华医学会管理学会制定的《院前急救诊疗常规》为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若患者属于心绞痛发作,则要患者就地安静休息,禁止任何活动,让患者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待病情稳定后送患者至医院抢救;若患者属于中风病发作,则要患者即刻卧床,切忌轻易移动患者,转运患者途中不能过度震动。院前急救内科疾病患者,3例患者予以辅助人工呼吸,115例患者予以吸氧,68例患者口服用药,88例患者予以心电监护,75例患者予以静脉输液,1例患者予以心肺复苏。院前急救外科疾病患者,27例患者予以吸氧,32例患者予以止血包扎固定,1例患者予以心肺复苏。

2结果

3例患者在急救现场发生呼吸与心跳停止的现象,通过进行心肺复苏术后转入急诊科。最后只有1例患者成功复苏,2例患者死亡。在急救途中,10例患者发生呼吸衰竭,14例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18例患者发生休克。178例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后成功转运到急诊科进行抢救。

3讨论

老年急症患者一旦发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其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2]。我急救中心经多年老年急症患者院前急救,积累了一定急救经验:

3.1现场急救:现场急救是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实施的急救。医护人员随车至现场后,先给予患者一定急救措施再送往医院急诊科。由于老年骨折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精神紧张等不良心理,疼痛感较强,医护人员必须对老年骨折患者固定好后,再进行转运,以此尽量降低患者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出现以及病情加剧等不良影响[3]。老年患者由于循环代谢功能较差,受到外界刺激或是功能失衡时,患者病情较易加剧,对康复造成严重影响。若患者属于内科系统疾病,通常会并发糖尿病以及心脏疾病,给予患者现场急救时必须格外注意。若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则应当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急救相关知识,以便在不同的急救场合实施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3.2与医院急诊科及时联系:在救护车到达医院之前,必须首先与医院急诊科做好交接工作,及时与急诊科的值班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后,提前详细告知值班医护人员关于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情、急救准备、抢救措施以及方案等,让急诊科提前做好抢救准备。一旦救护车达到,随车医护人员要详细告知急诊科医护人员关于患者病情和途中的治疗与医护情况,保证救护的连续性。

3.3转运途中的急救:因为患者自急救现场至医院需要耽搁一段时间,若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不稳定,必须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此类患者较为复杂,通常需要持续给予吸氧并实施心肺复苏,因此必须严格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以及神志的变化。老年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存在众多的综合病因,通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通常会发生缺血现象。此外,老年患者具有较多合并症,且其在多种重要系统中均有可能出现,病情发展较快。再加之于有限的救护车环境以及路途等因素的影响,均会增加救治难度。所以医护人员必须系统全面地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再制定针对性的抢救措施。

3.4及时予以医院抢救:老年急症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后,必须及时将其转运到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安全及时地把患者转运到医院,不但能够降低患者痛苦,还能有效防止由于搬运不当形成的损伤或是死亡。搬运患者有较多方式,必须按照患者情况差异选择针对性的方法,较为常用的有徒手搬运法以及担架搬运法,但是若患者为腰椎与颈椎骨折时,必须要3个或以上的医护人员协同搬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80例老年急症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后,2例患者发生死亡,178例患者成功转运到急诊科进行抢救。结果表明,老年急症患者发病时,情况十分危急,给予患者实施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老年急症患者18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结果 180例老年急症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后,2例患者发生死亡,178例患者成功转运到急诊科进行抢救。结论 老年急症患者发病时,情况十分危急,给予患者实施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老年急症,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明月.刍议老年急症院前急救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237-238.

[2]丁江鲁,孙艳艳.院前抢救老年心血管急症的体会[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4):301.

临床急救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62例研究资料均为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33例为男性患者,29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72.63±6.51)岁。包含发病后昏迷患者28例,发病后嗜睡患者12例,发病后癫痫患者6例,发病后重度脱水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发病后轻度脱水。该组研究资料入院时血糖水平检测值为35.35~50.42mmol/L,血钠值为148.21~169.83 mmol/L,血清渗透压值为332~391 mosm/L,尿糖为++~++++。其中43例患者尿酮体呈阴性,19例患者尿酮体呈弱阳性,所有患者经检测后均符合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诊断标准[2]

1.2 治疗方法

①输液急救措施:医护人员需要针对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及时进行输液,纠正患者的高渗状态。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用于输液,一条用于输注胰岛素。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为其输液的种类,如患者没有出现休克症状,但其渗透压仍然明显增高,则应当给予患者地生理盐水0.60%;如患者出现休克症状且渗透压显著增高,则需要给予患者等渗液0.90%,起到补充血容量和纠正异常微循环的作用。如果患者失水量超过原本体重的10%以上,则需要采用分批补充液体的方式,将补充液体时间控制在3 d左右,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引起脑水肿。如果患者渗透压在380 mosm/L以上,则医护人员应当适当使用小剂量肝素,避免患者出现血栓性疾病。如果患者血糖下降至13.88 mmol/L,需要及时补充患者5%的葡萄糖液和钾盐,并需要停止使用胰岛素。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血糖变化情况。②胰岛素应用急救措施,小剂量胰岛素是用于治疗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基础,医护人员在使用胰岛素为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胰岛素的使用量,一般为100 U以下,避免胰岛素使用量过大,导致患者血糖过低,且出现脑水肿等问题。医护人员可以利用电脑微量注射泵控制胰岛素静脉输液速度,将输液速度规定在5 U/h,并依据患者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浓度,确保患者血糖水平稳定下降,并在患者血糖下降至13.88 mmol/L时,停止使用胰岛素。此外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可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患者降糖药治疗。③并发症急救措施: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原发病和并发症,根据患者实际发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确保抗生素的使用有充分的依据。为了避免药物使用对患者造成损害,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避免使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

1.3 效果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高渗等症状均消失,且恢复生命安全;有效:患者高渗等症状明显缓解,且脱离生命危险;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更甚者病情加重。其中显效、有效患者所占比例即为治疗总有效率[3]

2 结果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3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有21例患者,2例为无效患者。其中,显效、有效、无效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2.90%、33.87%、3.2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在住院期间,没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且大部分患者血糖指标控制在14 mmol/L以下,血清渗透压控制在320 mosm/L,恢复情况良好。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医护人员必须基于患者及时抢救治疗,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通过输液的方式,纠正患者高渗性状态,必要时补充胃肠道液体和胰岛素,改善患者酸碱失衡症状,起到控制和预防并发症的作用[4-5]。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除了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急救措施,还需要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如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进行全面的监测,针对昏迷患者,医护人员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同时需要定时给予患者口腔护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6]。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病房、患者等清洁整理工作,确保患者的衣物、病房环境的整洁性,必要时定期进行消毒,且需要确保病房空气的新鲜度。医护人员需要至少每隔4 h为患者监测一次血糖水平和电解质变化,详细激励患者出入水量,严格将患者尿量控制在100 m L/L以上。在为患者控制输液量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考虑患者额血压、血清渗透压、心率、年龄等因素,并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当患者病情稳定后,且其没有出现消化道大出现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消化道补充液体。由于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会给予患者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出现高渗性昏迷后,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7]。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且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等,给予患者充分的治疗信心,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结束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给予患者健康指导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平日生活中,均能够及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严格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自主进行血糖监测。另外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长期胰岛素治疗措施,且需要指导患者胰岛素针剂的正确使用方法,用时需要嘱托患者及时预防感染和外伤。该研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3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有21例患者,2例为无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大部分患者血糖指标控制在14 mmol/L以下,血清渗透压控制在320 mosm/L,恢复情况良好。表明给予糖尿病患者合理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恢复现状,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患者发病24 h内的治疗黄金时段,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观察后,进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避免患者出现脑水肿现象。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及时进行病情监测和治疗,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研究对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实施临床急救和临床护理的措施,探讨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共收治了62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给予所有患者临床急救和临床全面护理,包括输液、胰岛素应用等,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和血清渗透压变化即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39例患者,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有21例患者,2例为无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大部分患者血糖指标控制在14 mmol/L以下,血清渗透压控制在320 mosm/L,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给予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临床急救措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扩充静脉补液和合理使用胰岛素,并做好全面护理,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临床急救措施,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环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急救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0(16):46.

[2]吴静,尹萍.对24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28):316-317.

[3]惠雪峰,李萍,邢立军.不同胰岛素注射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中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2(18):57-58.

[4]李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合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临床抢救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3(18):73-74.

[5]刘丽,李春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9(18):1465-1468.

[6]田振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合并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临床抢救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5,9(17):140-141.

临床急救 篇11

关键词 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 急救 护理

资料与方法

我院从2005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78例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病人,其中男67例,女11例,年龄6~73岁。合并失血性休克40例,脾破裂48例,肝破裂20例,肾创伤8例,胰腺损伤2例。除1例因失血过多,入院较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

急救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争取抢救时间。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病情轻微的病人每0.5~1小时测脉搏、呼吸及血压;休克病人每5~15分钟记录脉搏、呼吸及血压1次;并着重观察病人的意识与表情,皮肤色泽与肢体温度,瞳孔、呼吸次数与节律等方面变化,注意有无心、脑、肺及肾部的并发症。本组病例中39例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均进监护室,设专人护理,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而及时纠正休克,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各脏器创伤的鉴别观察:根据创伤部位及腹腔肿块的部位、大小、疼痛发展情况鉴别。伤于左季肋部,左腰部,并出现症状先兆应考虑脾破裂的可能;肝创伤部位偏于右上腹部及右侧腹部,可出现呕血、便血;胰腺损伤见于上腹部创伤;肾创伤或肾破裂见于腰三角部,侧腹部明显疼痛肿胀,压痛及血尿,有时形成腹膜后大血肿,表现明显腰背痛、腹胀和肠麻痹等。

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特别记录尿量):检查尿量、尿比重及酸碱性。按需要每小时或每日1~2次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最好亦测定血细胞比容。血化学检查注意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及电解质浓度。本组资料中48例脾破裂和20例肝破裂病人均及时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为抢救争取了时间。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输入氧气时应通过湿化瓶或于病人口部置湿纱布,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黏膜干燥。每2~4小时检查鼻管是否通畅。

(2)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

立即建立1~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选用6或8号大针头快速输液,一条保持输血,另一条输液及滴注血管活性药或麻醉用药。如静脉穿刺有困难者可静脉切开或采用颈内、外静脉穿刺,腹部创伤病人,静脉输液部位选用颈部或上肢能提高输液效果,有利于抗休克。输液中根据病人的脉搏、血压及每小时的尿量、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速度。抢救严重休克时每分钟滴速80~100滴,在20~30分钟内输液1500~2000ml,注意病人有无咳嗽及血性泡沫样痰,警惕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的出现。用升压药时每5~10分钟测血压1次,从最低浓度、最慢速度开始。

本组资料中2例病人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可指导输血、输液速度及量,是对循环状况判断的重要措施。如中心静脉压<8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需继续补液;中心静脉压>15cmH2O表示血容量已足或心功能不佳。本组病人无1例因输液过量而致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3)心理护理。

由于导致创伤的原因均是意外,病人无思想准备,故护士应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另外,关心患者家属也很重要,患者视家属为惟一能说知心话的人,让家属在医疗现场患者会感到温暖。本组资料78例病人均根据病情做了不同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对抢救成功帮助很大。

(4)术后麻醉及清醒期的护理。

①病人进手术室后,立即整理床铺,备好无菌引流瓶、引流管、氧气、吸痰器及抢救车,为病人术后回房做好术后抢救准备工作。②术后麻醉未清醒时取去枕仰卧位,待清醒及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改善换气;注意监测体温、脉搏及血压和术区伤口情况,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记录出入液量;定时翻身、叩背,协助病人做深呼吸,以增加肺通气量,刺激咳嗽,排出痰液;注意口腔护理,漱口液根据病情选择液体种类;继续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腹腔内或肺部感染。③对置引流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引流物的量及性质、颜色。腹腔实质性脏器创伤病人术后一般引流液的颜色在前8小时内可为血性液体,以后颜色逐渐变淡,如继续有血性液体流出或颜色加深提示有出血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酌情处理。

讨 论

腹部创伤在平时和战时都比较多见,多由生产或交通事故造成,少数为吞咽异物和医源性创伤。腹部创伤范围较广,凡横膈以下、盆底以上躯干部的创伤均属腹部伤,包括腹壁腹腔内脏器(肝脾胃肠等)、盆腔脏器(直肠、子宫、膀胱等)、腹膜后器官(肾胰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和横隔盆底本身的损伤。腹部创伤属于普通外科治疗范围,由于骨折有共同的诊治标准,脊柱和骨盆的骨折常划归矫形外科(骨科)处理,这类骨折常合并腹膜后或盆腔脏器损伤,不能忽视。

腹部创伤可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两大类,开放伤多由利器或火器所致。按腹膜是否破损,又分为穿透性和非穿透性两种,穿透伤多数伤及脏器,诊断常较明确;闭合伤常由挤压、碰撞、拳击、足踢等钝性暴力引起,故又称钝性损伤。

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 篇12

关键词:昏迷,急救,分析

急诊昏迷作为急诊科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 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常涉及心脑血管意外、外伤、内分泌障碍、中毒等领域[1], 且其死亡率可高达20%[2];而对于此类患者因其自身难以提供有效临床资料, 所以给急诊急救造成不同程度障碍, 因此加强此类病例的临床分析对缩短急诊诊断和救治时间、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现对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所接诊的116例急诊昏迷者予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所接诊的116例急诊昏迷者, 116例急诊昏迷者无瘫痪样假性昏迷、晕厥和精神疾病;其中男66例, 女50例, 年龄19~75岁, 其中19~25岁者7例、26~35岁者13例、36~45岁者34例、46~59岁者38例、60~75岁者24例, 浅昏迷者22例、中度昏迷者94例。家属提供资料显示:高血压病40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33例、高脂血症7例;发病至急救时间5~15 min。

1.2 分析方法

回顾性观察和分析116例急诊昏迷者一般资料和急诊急救方法, 且对其相关内容予以记录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

1.3 急诊急救方法

(1) 加强生命体征及相关情况的监测, 包括心电监护、血糖检测、头颅CT检查及尿量记录等; (2) 维持生命体征, 包括①加强呼吸道管理 (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畅通呼吸道, 必要时可予以气管插管、切开) 、心跳呼吸骤停者予以心肺复苏术, 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予以输液维持循环功能;③对症处理:对于大出血者应快速止血且予以输血处理, 对于脑水肿发生者予以甘露醇等脱水剂控制颅内压且加强脑保护, 给予药物抗感染、血压过高者滴注药物调控血压、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疑似中毒者清除毒物、洗胃、导泻 (毒物成分清楚者予以相应解毒药物救治) 等; (3) 针对昏迷原因予以系统急救处理:急性心肌梗死者予以溶栓或PCI术、脑梗死者予以溶栓等处理、脑出血者内科治疗无效转为急诊手术或侧脑室穿刺引流术、高渗透性非酮症糖尿病者予以大量补液、胰岛素治疗, 低血糖者静脉予以50%葡萄糖注射液、肝病者予以弱醋酸保留灌肠且予以将血氨药物、肺性脑病者加强抗感染处理且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4) 生命体征平稳后, 转入专科进一步治疗。

2结果

2.1 116例急诊昏迷者昏迷病因分析结果

此组昏迷者心血管系统13例、占11.21%, 脑血管系统52例、占44.83%, 内分泌系统30例、占25.86%, 中毒21例、占18.10%, 详见表1。

2.2 116例急诊昏迷者临床急诊急救效果

此组昏迷者心血管系统急诊急救成功10例、占76.92%, 脑血管系统成功38例、占73.08%, 内分泌系统成功30例、占100.00%, 中毒成功15例、占71.43%, 详见表2。

3分析

昏迷作为一种意识内容和觉醒状态及躯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的意识障碍, 对外来声音、光线、疼痛的刺激存在异常现象[3], 因此造成临床诊断困难、治疗较为棘手。所以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加强昏迷原因分析、提高急诊急救处理能力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由此, 笔者本次对116例急诊昏迷者予以临床分析,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知本次昏迷者涉及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中毒, 笔者认为患者虽无法诉述病情, 但均存在有不同症状与体征, 如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瞳孔改变或神经病理症阳性等表现, 所以笔者认为仔细分析上述症状和体征能有效判断病情、制定出急救方案, 例如脑血管疾病所致昏迷者, 多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史且体检结果示神经病理症 (+) , 而内分泌性疾病者存在明确的糖尿病史且结合血糖监测等结果可有效进行判断与分析, 中毒者也同样存在有明显的接触史和典型体征 (如一氧化碳中毒者口唇表现为樱桃红) 均有助于诊断、分析。同时此组数据也显示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 镇静催眠药物 (安定) 或有机磷中毒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4], 所以笔者认为加强药物监管和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而加强心脑血管的防治能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减轻社会负担等。

同时对于此类昏迷者的急诊急救应遵循缩短无效救治时间、先救命、后辨病的急救原则, 包括早期即刻畅通呼吸道、加强其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维持循环功能, 与此同时明确病因, 根据病因对症处理, 达到体检、诊断与急救同步进行的目的, 因此本次116例急诊昏迷者急救成功者达93例、成功率为80.17%, 所以提示上述急救原则可行。

总之, 急诊昏迷虽病因较多, 但详细追询相关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综合分析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等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明确病因, 进而及早采取相对应的急救措施能明显提高急救成功率, 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会芳, 朱四民.急性昏迷患者65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4) :168-169.

[2]刘净, 张世清, 王慧斌.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98例临床分析.黑龙江医学, 2010, 34 (8) :617-618.

[3]叶俊宇.167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1, 17 (13) :73-74.

上一篇:购物狂理财记下一篇:小儿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