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教案(精选8篇)
急救教案 篇1
《海上急救》、《精通急救》实操教案(合)
《海上急救》、《精通急救》实操教案(合)(2011年10月)
1.心肺复苏
一、人工呼吸
1.人工呼吸是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时最重要、最常用、最简便的抢救措施。
2.5种人工呼吸的方法:①口对口人工呼吸法;②口对鼻人工呼吸法;③举臂压胸法;④仰卧压胸法;⑤俯卧压背法。
其中举臂压胸人工呼吸法效果仅次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且简易有效。特别适用于服毒的伤员。3.口对口人工呼吸适用于溺水、触电、窒息、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等突发性的呼吸停止时的抢救。(口对口人工呼吸禁忌症,其他人工呼吸的方法选择见下注意事项(4))4.人工呼吸有效标志:胸腔出现扩张,肺部能听到呼吸音。
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1)保持呼吸道通畅。
先尽可能地将病员置于空气流通处,松开衣领和裤带,清除口鼻内异物,如有假牙需取出,若舌头堵塞气道,则用纱布或布片包住后把它拉开。
(2)判断准确,快速进行。
判断病员是否有呼吸的方法:3L(feel,listen,look):施救者面颊部贴近病员的口鼻附近感觉是否有气体从口鼻出来,耳朵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看病员的胸腹部是否有起伏运动(判断时间约5秒钟)。判断呼吸停止后,立即开放气道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
(3)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不宜过猛,吹气的时间占呼吸周期的1/3,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1秒以上(约1.5秒),潮气量成人800毫升左右,吹气同时要观察病员胸廓起伏运动,轻轻隆起时为吹气合适。
(4)禁忌症:服剧毒药物及口鼻部严重外伤者不能做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胸背部损伤明显者,不做仰卧压胸、俯卧压背及举臂压胸法人工呼吸。
二、胸外心脏按压
1.心脏由于各种原因(如严重疾病、溺水、触电、窒息或药物过敏)会发生突然停止跳动,称之为心脏骤停。均可用此法抢救。
2.判断心脏骤停的指征是:意识丧失,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苍白或明显紫绀,胸前听不到心音。
判断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小于10秒钟)。
3.一旦确诊应争分夺秒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争分夺秒要争取在5 分钟内恢复心跳,否则难以复苏。
4.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指征:颜面肤色、口唇、指甲色泽转红润;瞳孔由放大逐渐恢复;可摸到大血管,如股动脉、颈动脉搏动;自主心率恢复;能测出血压。
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注意事项:
(1)首先病员应仰卧放在硬板床上或地上,解开衣扣、裤带。
(2)按压部位应准确,约在胸骨的中下1/3交界处(胸骨剑突上两横指上缘,成年男性体表定位大致相当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如部位过低,可能会损伤腹部脏器(肝脏、脾脏撕裂),或引起胃内容物反流;部位过高,可能损伤大血管;不在中线,可能会引起肋骨骨折。
(3)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使得胸骨下陷4-5cm,频率100次/分左右。如用力过猛可导致肋骨骨折,胸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填塞、血胸、气胸、肺挫伤,肝或脾撕裂等并发
《海上急救》、《精通急救》实操教案(合)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1)适用于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如不是较大动脉出血,可不使用止血带。(2)上止血带后,在显露位置做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以防止因肢体长时间阻断血流,而致缺血坏死。
(3)上止血带时间要尽量缩短,以1小时为宜,最长不得超过4小时。在使用止血带期间,应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放松1-3分钟。放松止血带时可用指压法或加压包扎法止血,加压包扎能够止血时,可不必再上止血带。但若有大血管损伤,出血已很多时,不要轻易松止血带,以免引起严重后果。放松止血带1-3分钟后,再在稍高的平面上止血带,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缚扎。
(4)止血带绑扎的松紧要合适,过松时仅能压迫静脉,不能压迫动脉,过紧易压迫神经和引起组织坏死。判断松紧以不流血为度。
(5)上止血带前应将患肢抬高片刻,使静脉回流。扎止血带的部位应在伤口的近心端(即靠近心脏的那一端),并应尽量靠近伤口。前臂和小腿不宜扎止血带,因其有两骨(前臂桡、尺骨,小腿胫、腓骨),骨间可通血流,止血效果较差。上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引起远心端的肢体麻痹。应扎在上臂的上1/3处。下肢扎止血带在大腿下1/3处。
(6)在止血带的下面要垫好衣服、毛巾等物,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并要垫平不应有褶,以免损伤神经。
2、指压动脉止血法
是一种暂时性止血方法,简便、有效,可迅速施行,但该方法但止血时间短,常需与其他止血法结合使用,以赢得时间进而采取更有效的止血措施。主要用于较大血管特别是动脉损伤时的出血,适用于头部和四肢的大出血。
原理:根据全身动脉血管的分布情况,临时用手指或手掌直接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干,将动脉干压迫在深部的骨面上使血管被压闭,以阻断血液的流通而达到止血目的。
指压止血的压迫点就是止血点。一般应压迫在出血伤口动脉的近心端(即靠近心脏的那一端)。压迫时最好能触及动脉搏动处,并将血管压迫到附近的骨骼上,这样止血效果才会更佳。
(1)颞动脉(颞浅动脉)压迫止血法:用于头顶部、前额、颞部(太阳穴)出血。方法是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压迫耳屏前上方1-1.5cm凹陷处,将颞动脉压迫到颧弓根上,其余四指同时托住下颌(图1)。
图1 指压耳前 颞动脉(颞浅动脉)
(2)颌外动脉(面动脉)压迫止血法:用于口鼻面颊部的出血。方法是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或食指压下颌角前方1-2cm 的凹陷处,将动脉血管(面动脉)压于下颌骨上,其余四指托住下颌。由于面部血管交通支较多,常常需要同时压迫双侧面动脉才能止住出血(图2)。
《海上急救》、《精通急救》实操教案(合)
图
5指压上臂内侧 肱动脉
(6)手部出血:指压桡动脉及尺动脉,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桡动脉(手腕腕横线近心端的大拇指侧)和尺动脉(手腕腕横线近心端小手指侧)动脉搏动处,用力压迫到桡骨及尺骨上(图6)。
图6
指压 桡动脉及尺动脉
(7)手指出血指压法:出血在手指时,可压迫手指根部两侧指动脉(图7)。
图7 压迫手指根部两侧 指动脉
(8)下肢出血指法:当大腿小腿外伤大出血时,压迫同侧股动脉。使伤者大腿屈曲,抢救者用双手拇指或两手掌根重叠,在腹股沟(大腿根部)中间稍下方,将股动脉斜向股骨头方向用力压迫。由于股动脉较粗,位置较深,血流量大,压力高,常需双手同时用力压迫(图8)。
《海上急救》、《精通急救》实操教案(合)注意事项:
1.包扎前要暴露伤口,判断伤情,并对伤口做初步处理。伤口可不必敷药,以免造成清创困难。一般简单包扎即可。材料就地取材,有条件最好用消毒敷料,敷料要能全盖伤口并至少超出伤口边缘3厘米。2.对伤口内脱出的组织、内脏、骨骼等禁止塞回伤口内,以免引起深部严重感染和组织损伤。
3.包扎时注意无菌操作,禁止用手指直接接触伤口,禁止用微笑堵得水冲洗伤口。一般伤口用2%的碘酒,75%酒精消毒伤口后,用消毒辅料盖上包扎固定。包扎要牢固可靠,松紧适度。
4.包扎时首先要先环形两周固定,以后每周压力要均匀、松紧要适度。指(趾)端应露在外面,以便观察肢体血运情况;绷带每周应遮住前周绷带宽度的1/2,以充分固定;绷带的回反与交叉,应当成一直线,互相重叠不要使皮肤露在外面;包扎结束,再环行两周,用胶布或撕开带尾打结固定;固定的打结处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不要固定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用三角巾包扎时松紧要适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一.三角巾包扎的基本方法
三角巾包扎法适用于身体任何部位伤处的包扎,具有使用灵活、容易掌握、包扎面大、效果较好的特点,使用时要求边固定、角拉紧,中心伸展与敷料贴实。1.头面部三角巾包扎法(1)头部包扎法
底边齐眉沿耳上方拉向脑后,两底压住顶角,再绕到前额打结。
(2)头部风帽式包扎法(3)面部面具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顶角打一个结,兜住下额,罩住面部,左右底角拉紧在枕后交叉,压住底边,再绕到前额打结,根据情况可在眼、口、鼻等处剪开小孔。(4)面颌部包扎法
2.上肢三角巾包扎法(悬吊法)3.胸部包扎法(双胸、单胸)
底边横放在侧胸部,顶角拉过肩部到背后,与左右底角在背后打结。4.下肢三角巾包扎法(臀部三角巾包扎法)5.肩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的一底角放在对侧腋下,顶角过肩向后拉,再用顶角上的带子在上臂上1/3处绕紧,然后把另一底角向背部反折至对侧腋下打结。6.下腹部包扎法:
三角巾顶角向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顶角由两腿后与底角打结。
《海上急救》、《精通急救》实操教案(合)
1.右季肋部:肝右叶、胆囊、横结肠右曲、右肾
2.上腹部:肝左叶、胃、十二指肠、横结肠、胰头、胰体
3.左季肋部:脾、胃、横结肠左曲、胰尾部、左肾 4.右腰部:升结肠、小肠、右肾
5.脐部:横结肠、小肠、输尿管、主动脉 6.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左肾
7.右髂部:盲肠、阑尾、右侧输卵管及卵巢 8.下腹部:回肠、输尿管、膀胱、子宫 9.左髂部:乙状结肠、左侧输卵管
1.阑尾点:即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界处,当阑尾病变时此处有压痛。2.胆囊点:位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病变时此处有明显压痛。
3.肾区:竖脊肌与
绝大多数创口出血,用绷带压迫包扎后即可止血,可用消毒敷料包扎创口或用较清洁的布类包扎,既可以预防出血、防止休克,还可以防止创口再污染。骨折端已戳出创口,但未压迫血管神经时,不应立即复位,以防污染伤口深部,可用消毒敷料或清洁布单包扎伤口即可。(3)妥善固定
固定是骨折急救时最重要的工作,用适当的方法将骨折的肢体固定起来,但不可试行复位。
临时固定可以止痛,防止休克,避免骨折端在搬运移动时更多地损伤组织。
固定材料以特制夹板最好,也可用木板、硬纸板代替,若没有可用材料也可将受伤的上肢绑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一并绑起来。
固定要包括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并要求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变化,如发现指(趾)端苍白、麻木、青紫、剧烈疼痛应松开重新固定,松紧适当。
固定的材料不能与皮肤接触,必须用绷带、棉花或布条包住才能取用,或在皮肤与夹板之间,尤其在夹板两端、骨突起和空隙部位要用棉花或代替品垫好,防止皮肤受压、组织坏死。
4.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
(1)指骨骨折
用一与手指等宽、长由指尖至手腕的小夹板放在掌侧后,用绷带由指缠到手腕做固定。(2)掌骨骨折
用一夹板由指至前臂中部,宽度相当于手掌,夹板置于掌侧,用绷带固定,将肘关节屈曲,再用三角巾或绷带悬吊于胸前。(3)前臂骨折
夹板由肘到指,宽与前臂相称,掌心内放一团棉花让病人握住,夹板放于掌侧固定,如有两块夹板,可于掌、背两侧各放一块固定,再用三角巾将肘关节屈曲吊起(三角巾前臂悬吊法)。(4)上臂骨折
于上臂外侧用长、宽相当之夹板,置于骨折处固定,再用三角巾将前臂吊于胸前,最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将上臂固定于胸廓上。(5)小腿骨折
用一至两块长由大腿中部至足跟的来板,放在伤肢内、外侧固定。如只有一块夹板,可放在小腿后面托住骨折做固定,足与小腿固定成直角。(6)大腿骨折
用一长由腋下至足跟夹板固定于外侧,另用一长由腹股沟至足跟的夹板置于内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足与小腿固定成直角。
5.骨折病人的转运(脊柱损伤的固定搬运)骨折病人现场转送时首先应查清是否有合并其他的损伤,未做固定者严禁运送,对昏迷者头应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特殊部位骨折的病人,转运时要注意体位,如对疑有脊柱骨折者应保持脊柱平直,不能任病人站立或坐起,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搬动病人需3-4人,并由一人指挥,协调一致,平起平放,切忌一个抬上身另一人抬腿的错误做法。转送病人应用硬担架或平板,,如不得已使用软担架时病人应俯卧。搬运颈椎损伤的病人,要使头部固定于中立位,不屈不伸,颈部两旁用卷叠的衣服垫好,防止颈部旋转,运送时要轻轻牵引头部,保持住与躯干纵轴方向的牵引。
8.急救箱物品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1)急救箱有专人负责管理,航前要进行检查,及时补充或更新,对有些药物要注意失效期及特殊的贮存方法。(2)急救箱内物品的名称应书写清楚、排列整齐、位置固定、取用方便。
(3)将急救箱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遭受高温、日晒、水浸,要远离火源。(4)应用前注意检查,如有变质、发霉、过期等情况,不可使用。
用药和急救教案 篇2
教学重点、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一、导入
怎么样预防传染病?生了病该怎么办?
二、新授
安全用药
1.会商咨询:你生过病吗?吃过哪些药?
名称罗列在黑板上,想一想哪些药我们可在普通药店中购患上?
药品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助理)医生的处方采办,按医嘱咐服药
非处方药:随意采办,按说明服用。(OTC)
2.如何安全用药
⑴列举不安全用药产生的严重后果。
如:不适当服用鱼肝油而中毒,长期服用保赤丸而导致维生素K缺乏症,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
⑵会商:如何安全用药
分析:①根据病情需要
②了解药物的.品种、剂量、服用时间
3.了解药品
⑴阅览你所带来的药品说明
想一想除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药品还可怎么样分类?(如:中药、西药;各系统用药等)
⑵阅览P82资料分析,思考会商题。
剖析:①有效成分为各种生物中提取,西药由化学物质合成。
②效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注意事项。
③干燥、避光、弥缝保存。
4.家庭小药箱
⑴你们家中有哪些常备药?
⑵设计旅游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剖析:⑴常备药:止泻类、感冒类、消炎类、镇痛活血类等
⑵旅游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止泻:黄连素、氟派酸;
止晕:乘晕宁
感冒类:午时茶、板蓝根、维C银翘片
轻微外伤:创可贴
特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则随身带药。
5.小知识
OTC药品为止12月,共2593种,西药(化学药品制剂)524种,中成药制剂2069种。
有效期:一般为1-5年,没有标明的则为5年,国产药品生产批号由6-8位数字构成,前两位表年份,紧接后两位表生产月份,最后2-4位表第几批。
教学目标:学会一些急救方法
教学重点、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学会一些急救的方法。
一、导入
用药时要注意什么?碰到不测应该怎么办?
二、新授
想:在你的生活历程中有没有碰到过什么不测?
(如:撞车、溺水、突然晕倒等)
㈠“120”紧迫呼救
碰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尽快拨打“120”急救小灵通,但在急救车还未到达时,必须采取符合病(伤)情的救治措施。
㈡急救措施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观察、阅览P84图Ⅷ-13图片、文字
说说给他人做人工呼吸时应该如何做?在什么情况下人会突然遏制呼吸?
剖析:当人碰到溺水、瓦斯中毒或中电时会突然遏制呼吸。做人工呼吸的一般步骤:①病人仰卧、头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②断根口、鼻内异物;③施救者一手托下巴,一手捏紧鼻孔,深吸一口吻,对于病人口用力吹入。
观察阅览P85图及文字,说说心跳遏制的救护。
胸外心脏挤压过程:救护者站于病人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带有打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肋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
阅览与会商:往往病人碰到不测时即遏制呼吸,又遏制心跳,该如何施救呢?
措施:每一分钟人工呼吸15-20次,每一次人工呼吸,做4-5次心脏挤压。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博动,脸色红润时,证明抢救有效。2.出血和止血
内出血体内器官出血
出血毛细血管出血渗出或水珠样流出
外出血静脉出血持续不断从伤口流出
动脉出血一股一股涌出
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冲洗伤口,贴创可贴,或盖上敷料,缠好绷带。
静脉出血远心端绷带榨取止血
动脉出血近心端绷带榨取止血
三、操练
完成P86操练2
四、作业
完成课课操练响应操练
板书: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急救小灵通:110、120
常见急救措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出血和止血
历史上的今天:
触电急救考试、答案、教案 篇3
班组:
姓名 :
分数----------一. 填空题:(40分,每题4分)
1.人触电时,电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
2.如果人体皮肤干燥又未破损,人体的电阻一般为()欧。3.从()手到脚的途径,电流对人的伤害最严重。
4.50-60Hz的交流电()mA、直流电()mA为人体的安全电流。5.我国的安全电压是()、()、()、()、()V。6.触电的三种情况是()、()、()。
7.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立即就地迅速用()法
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应及早与()部门联系。8.使触电人()是紧急救护的第一步。
9.如果触电人所处的位置较高,必须预防断电后()的危险。10.触电急救的八字方针()。二. 判断题:(40分,每题4分)
1.创伤急救的原则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
2.外伤时,救护人员可直接用手接触伤口止血。()
3.伤口出血呈喷射壮或鲜红血液涌出时,可用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止血。()
4.可以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用。()
5.耳鼻有液体流出时,可用棉花堵塞。()
6.未经医务人员同意,灼伤部位不宜敷搽任何东西和药物。()
7.冻伤伤员不得搓血。()
8.抢救溺水者时,不应“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
9.人工抬起低处重物时,腿应站直与上身成一定角度。()
10.救护人可以用双手缠上围巾拉住触电的衣服,把触电人拉开带电体。()三. 问答题:(20分,每题20分)
1.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有那些?
触电急救答案
一.1.电伤、电击;
2.1万—10万;3.左;4.10,50;
5.42,36,24,12,6;
6.(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雷击触电);
7.心肺复苏法,医疗
8.脱离电源; 9.人从高处摔下;
10.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二.1v,2x,3v,4x.5x,6v,7v,8v,9x,10x 三
1答:①迅速断开附近的开关或拔掉插头;
②如果开关、插头距触电点较远,可用有绝缘柄的钳、干燥木柄的斧、刀、锄、铁锹等把导线切断;
③如果导线落在触电人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以用干燥的木棒、木凳等将带电 导线挑开;
④可以用绝缘的毛织品把救护人的手包裹,然后拉住触电人的干燥衣服,使之 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教案
一触电方式 单相触电
两相触电 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触电
感应电压触电
雷击触电 二触电原理
2毫安以下的电流通过人体,仅产生麻感,对机体影响不大。8-12毫安电流通过人体,肌肉自动收缩,身体常可自动脱离电源,除感到“一击”外,对身体损害不大。但超过20毫安即可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灼伤,皮下组织也可因此碳化。25毫安以上的电流即可引起心室起纤颤、导致循环停顿而死亡。
三安全电压与安全电流 根据标准GB3805-83规定
交流50Hz 10mA 直流 50mA 编辑本段触电急救的原则
进行触电急救,应坚持迅速,就地,准确,坚持的原则。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只有医生有权做出伤员死亡的诊断。
编辑本段触电急救的步骤
一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触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
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
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
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
自己进行救护。
为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最好用一只手进行。
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剪断。剪断电线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
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如果触电发生在架空线杆塔上,如系低压带电线路,若可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的,应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登杆,束好自己的安全皮带后,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
如系高压带电线路,又不可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的,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的适当长度的金属短路线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抛挂前,将短路线一端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下线上,另一端系重物,但抛掷短路线时,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员安全。不论是何级电压线路上触电,救护人员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要注意防止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和再次触及其它有电线路的可能。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不能接近断线点至 8~10m 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至 8~10m 以外后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二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 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4.1 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 10s 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4.1.1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4.1.2 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4.1.3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
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4.2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三心肺复苏法: 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a.通畅气道;
b.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c.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通畅气道:
2.1 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2.2 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它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更加重气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3.1 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 1~1.5s。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3.2 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3.3 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胸外按压:
4.1 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
a.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
合处的中点;
b.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c.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
4.2 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按压姿势:
a.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救
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
b.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 3~5cm(儿童和瘦弱者酌减);
c.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
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4.3 操作频率:
a.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 80 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
间相等;
b.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
按压 15 次后吹气 2 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 5 次后由另一
急救课教案第一节课 篇4
小学生急救常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老师讲解、演示急救的基本原则与常识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对急救常识尤其是有关小学生常见的意外伤害如烫伤、扭伤、外伤出血(擦伤、摔伤等)、呼吸道异物堵塞等的自救与他救的处理办法,有初步的理解、认识与记忆,能够判断出正确的处理方式和做出正确的处理反应。
1.2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与操作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实际动手的操作热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对有关意外伤害的急救常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可能遇见的各种伤害之中保护自己以及帮助他人。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真爱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体会探索真理的过程,体验思考的乐趣。
2.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过程中体验如何正确处理可能遇见的意外伤害,培养急救意识,了解急救的基本常识,掌握基本的伤害处理常识、伤口包扎方式等。
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天津师范大学赛扶团队
2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帮助他人,并教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告诉身边的人,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3.教学难点:
认知并记忆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办法与法则,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环节:导入(感知日常生活中可能遇见的危险)
我们将老师分为两部分,其中一个老师在台上做总教学工作,其余老师在台下辅助教学。大致将学生分为5个大组,每个组有一个辅导老师辅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让这5个小组以竞赛游戏的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给学生看有受伤动作的动画片视频,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粗心大意可能会导致危险与受伤,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要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但是若已经受到伤害要学会如何处理和应对。
随后以知识问答的形式提出一些日常遇见的问题比如扭伤,擦伤、流鼻血等,进行小型的有奖竞猜活动。并以计分的形式计入各大组的得分。(5分钟)
4.2第二环节:提出一些日常遇见的重点问题逐一解决
4.2.1烫伤的处理办法
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烫伤的动画片视频,问学生如果他们遇见了此类问题想要怎样处理。让学生5人左右一组进行讨论,每20人选出2人作为代表上台演示,一个人扮演伤员,一个人扮演救护者。台上的老师会对台上的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对表现相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并以计分的形式计入各大组的得分。台下的老师可以帮助其余的学生解决疑问,并将台下的状况传达给台上的老师。
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天津师范大学赛扶团队
然后台上老师就“轻微伤害的处理”、“需去医院治疗的情况”、“处理禁忌”等进行系统的提问与讲解。
待此问题解决后进入下一问题。(12—15分钟)
4.2.2扭伤的处理办法
让学生观看有关扭伤的动画片视频,同样问他们遇见了此类问题想要怎样处理。让学生5人左右一组进行讨论,每20人选出2人作为代表上台演示,一个人扮演伤员,一个人扮演救护者。台上的老师会对台上的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对表现相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并以计分的形式计入各大组的得分。台下的老师可以帮助其余的学生解决疑问,并将台下的状况传达给台上的老师。
然后台上老师就“不同部位扭伤的处理”、“需去医院治疗的情况”、“处理禁忌”等进行系统的提问与讲解。
老师就日常生活中可能导致扭伤的危险动作进行讲解与演示,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哪些行为动作。(12—15分钟)
4.2.3外伤出血的处理办法
让学生观看有关外伤出血的动画片视频,问他们遇见了不同的出血情况要怎样处理,让学生5人左右一组进行讨论,每个问题每20人选出2人作为代表回答问题。台上的老师会对台上的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对表现相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并以计分的形式计入各大组的得分。台下的老师可以帮助其余的学生解决疑问,并将台下的状况传达给台上的老师。
老师将部分主要类型的外伤出血的包扎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每2人一组进行操作,相互包扎在此过程中台下老师进行辅导与帮助。让辅导老师找出其中最为优秀的包扎作品上台演示,台上老师进行点评。同时台下辅导老师数出各组的包扎的合格数量,计入各组总分。
然后台上老师就“不同类型的外伤出血处理”、“出血的类型”“需去医院治疗的情况”、“处理禁忌”等进行系统的提问与讲解。
此问题解决后进入下一问题。(18—20分钟)
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天津师范大学赛扶团队
4.2.4呼吸道异物堵塞的处理办法(时间如不够则放入第二节课的内容中)
让学生观看有关呼吸道异物堵塞的动画片视频,问他们遇见了此类问题要怎样处理,让学生5人左右一组进行讨论,每个问题每20人选出2人作为代表回答问题。台上的老师会对台上的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对表现相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并以计分的形式计入各大组的得分。台下的老师可以帮助其余的学生解决疑问,并将台下的状况传达给台上的老师。
台上老师与一位辅导老师在台上展示呼吸道异物的症状体征与处理办法,如“上腹部冲击法”“压胸法”“独自一人的处理办法”等,让学生在台下2人一组模仿,相互模拟施救,在此过程中台下的辅导老师进行辅导与帮助。并由台下的辅导老师在各组选出小组上台展示,台上的老师会对台上的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对表现相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并以计分的形式计入各大组的得分。台下辅导老师数出各组的合格人数计入各组总分。
然后台上老师就“可能造成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情况”、“呼吸道异物堵塞的症状体征”、“呼吸道异物堵塞的处理”“注意事项”等进行系统的提问与讲解。
4.3第三环节:复习
院前急救多发伤急救流程 篇5
2.术者检查受伤部位后,面向助手,介绍病情,“患者因车祸致伤,自觉下腹部、右小腿疼痛,检查腹部可见肠外溢,右小腿活动受限、可见畸形。请按多发伤处理!” 术者观察患者双上肢,诉:“患者双上肢无疼痛、无畸形”,展开患者双臂,暴露腹部伤口(同时口诉:“暴露腹部伤口”)。
3.术者下达按多发伤处理的命令后,助手答:“是”。一助走向患者左侧,将物品从急救箱中拿出,将生理盐水及无菌辅料交于术者,测血压,屈健肢。二助将脊柱板置于患者右侧后,牵引伤肢。术者按无菌原则取大块敷料,用生理盐水加湿后,覆盖伤口,要求将内脏脱出物覆盖完整。
4.用三角巾做环形圈,大小以能将脱出物环套为宜,一助选择大小合适的治疗碗,消毒碗口,扣于环形圈上,不能压突出物。
5.与一助配合用三角巾宽带将治疗碗固定于腹部,一助于患者左侧打结,打结处垫敷料,同时,术者将三角巾底边叠边后(约一寸宽,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术者将患者右侧的三角巾底角绕过患者腰部后交与一助,一助在左侧打结,术者同时在会阴部放置大块敷料,整理三角巾后,将顶角由两腿间拉向患者左侧,由一助于两底1
角连接处打结。期间一助汇报血压、心率。6.术者进行全身检查:
(1)头面部:头顶、前额、颧骨、鼻骨、下颌骨、双侧瞳孔、口腔、双耳;
(2)颈部:颈后部、气管;(3)胸部:锁骨、胸骨、肋骨;(4)上腹部发现有肠外溢,已作包扎;
(5)双上肢:包括双侧桡动脉及末梢循环,检查完后将患者双手放于上腹部;
(6)放平左下肢后检查骨盆;
(7)左下肢及右大腿,包括双侧足背动脉。注:各部位检查完毕,汇报有无外伤、出血。
7.一助打结并汇报血压、心率后,将约束带固定于脊柱板上,准备夹板。
8.术者查体结束,诉:“准备固定”;放置五条带状三角巾:骨折断端两侧、膝部、足踝部、股骨中段。
1)双下肢并拢,空虚处加棉垫填实,患肢外侧放置夹板,膝、踝处加棉垫保护
2)先固定踝部(足踝处用“8”字固定),再固定膝关节,然后行断端两侧固定,最后固定股骨中段。趾端外露,检查末梢循环。9.术者诉:“准备搬运”,二助右前臂放于患者颈后部,左前臂放于患者腰部;一助右前臂放于患者臀部,左前臂放于患者小腿后方;两助2
手均手心向上,术者手心向下分别与两助手左手、右手十字相扣,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一、二起”,将患者抬起,术者再喊“
一、二起”,两助手将左腿抬起后,将患者放于腿上,确认稳定后术者松开手并检查患者背部(诉:背部及脊柱无压痛、无出血),将担架移至患者下方合适位置,术者再次与助手扣手(手法同上),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一、二放”,将患者平稳放于担架上,用约束带固定,胸部两条(相互交叉),膝部一条,平形固定于对侧,松紧适宜。
10.术者至患者头部右侧,检查患者呼吸脉搏,并询问患者有无异常。两助手分别至患者头部左侧及足部,靠担架一侧腿跪地,术者诉:“准备转运”,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急救知识_牙痛家庭急救便法 篇6
牙痛的滋味,一般的人几乎都体味过,确实使人难以忍受。非凡是在夜晚,牙痛起来去医院很不方便,实在痛苦。但是,把握必要的应急方法,至少可减轻一时的疼痛。
急救措施
1.用花椒一枚,噙于龋齿处,疼痛即可缓解。
2.将丁香花一朵,用牙咬碎,填入龋齿空隙,几小时牙痛即消,并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再发生牙痛(丁香花可在中药店购买)。
3.用水磨擦和谷穴(手背虎口四周)或用手指按摩压迫,均可减轻痛苦。
4.用盐水或酒漱口几遍,也可减轻或止牙痛。
5.牙若是遇热而痛;多为积脓引起,可用冰袋冷敷颊部,疼痛也可缓解。
注重事项
1.顽固的牙痛最好是含服止痛片,可减轻一时的疼痛。
2.止痛不等于治疗。应注重口腔牙齿卫生,以防牙痛。当牙痛发作时,用上述方法不能上痛,应速去医院进行急诊治疗。
3.防止牙痛要害在于保持口腔卫生,而早晚坚持刷牙很重要,饭后漱口也是个好办法。
4.预防牙病还要应用“横颤加竖刷牙法”。刷牙时要求运动的方向与牙缝方向一致。这样可达到按摩牙龈的目的,又可改善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牙病所带来的痛苦。
【中国健康事业促进会推荐】
------------
世界急救日:急救知识的英文作文 篇7
When I came to the auditorium, I saw the theme of the activity at a glance: everyone learns first aid and first aid is for everyone. After a while, the activity began, “lets invite Dr. Zhang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Jinjiang hospital!” as soon as the voice fell, a male doctor wearing white divination walked on the stage and explained in detail “what should you do if someone suddenly faints in front of you?”
Dr. Zhang told us tha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hould first observe the environment and confirm the surrounding safety before rescue. I pricked up my little ears and listened attentively for fear of missing any link. Dr. Zhangs explanation was not only professional but also interesting. I firmly remember every step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he said.
After listening to the explanation, its natural to experience it. All the students are eager to try and hold their hands high. I especially want to try, but its a pity that only two students are lucky to complete the practice.
急救教案 篇8
张军根1
[摘要] 香港院前急救机构以消防处救护部门为主体,圣约翰救伤队、医疗辅助队和政府飞行队为补充共同构成,参照英美救护员系列实施院前救治,救护员较公务员提前5年退休。救护站建设、社会急救培训等均有法律明确规定。工作环境和急救装备明显好于内地。香港院前急救的诸多方面及运行环节都值得内地学习。建议开发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以人为先,改善工作环境,规范急救装备;转变理念,多方位、多手段拓展队伍的发展渠道,稳定急救队伍;实施分类救治转送制度,理顺急救运行机制,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吸取香港立法经验,通过立法保障院前急救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救机构;运行机制;香港
2011年10 月-11月笔者随杭州市卫生系统医院管理干部赴港培训班到香港进行了为期一月的培训考察,期间考察学习了香港消防处救护部门、圣约翰救伤机构和医疗辅助队、医院急诊部门等院前急救机构,学习了香港院前急救运作机制:
1.香港院前急救的机构组成
香港的院前急救机构以消防处救护部门为主体,圣约翰救伤队、医疗辅助队和政府飞行队为补充,四个机构共同构成。
1.1消防处隶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由(救火)行动总区、安全总区、牌照及审批总区、救护总区、总部总区及行政科组成。香港的医疗急救、火警、匪警和交通事故等求救电话均为一个号码“999”,由消防处总部总区的调派及通讯组负责,调派通讯组共210人。24小时“999”受理电话共设26台,其中2台为咨询、查询台,另设三台作为行政管理台。全香港的医疗急救业务由消防处下设的救护总区负责。救火与救护行动总区分别隶属于消防处下的不同部门[1],救护总区下设港岛、九龙和新界两个行动区(域)及行政组、训练学校四个部门,行动区(域)负责一线急救任务。2010年共出车687133 次,急救病人619101人次,平均每天出车1882次,救治病人1696次。
1.2圣约翰救救护机构为一慈善团体,依据香港法律成立,最高领导人为特 作者单位: 310021 杭州, 浙江省杭州市急救中心 区特首。机构成员6000多人,其中正式员工约90人左右,其余均为志愿者,下设救伤会与救伤队两个分支,救伤会主要负责急救培训,救伤队主要负责现场医疗急救及大型社会活动保障,在港岛、九龙、新界各设有一个急救站,24小时值班救护车共三辆,有三个对外呼救电话,供市民呼救。每天出车总数20-30次。
1.3医疗辅助队由香港政府设立,隶属于保安局。由4600多名成员,其中公务员100人左右,其余均为志愿者。医疗辅助队主要分为行动翼、总部纵队、训练及发展纵队、医疗和辅助医疗纵队、后勤支援纵队四个纵队组成。主要负责大型活动医疗急救保障、非紧急病人转送、急救巡察、紧急医疗辅助、急救技能培训等工作。
1.4政府飞行服务队隶属于保安局,共225名公务员。主要负责搜索、救援、运送伤员、协助灭火和支援警队行动以及协助政府完成其它特殊服务。飞行队招募有专业训练的医生、护士义务出诊服务。
2.机构主要急救要素及特点
2.1救护站是香港院前急救网络的基本单位,类似内地急救点、急救(分)站。救护站的建设由香港消防处总部总区下属的策划组负责。救护站的建设与香港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建设标准在政府制定的《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第三章《社区设施》第8节《救护车服务设施》中做了明确规定。规定每个救护站建设划拨土地的面积不少于1160平方米,临街面宽至少36米。如果与消防站(局)合建也明确规定了土地的划拨面积。救护站按照人口密度、意外伤害发生频度及日常呼救频度结合政府及医疗设施分布情况选址,原则上要求驻守在救护站内的救护车在市区、乡镇郊区分别于10分钟及20分钟内到达紧急事故现场。目前香港境内按照以上标准共建有37个救护车站。救护站功能齐全,通常为二到三层,救护车停驻救护车站室内专用停车库,设置在一层,二、三层主要设有值班室、办公室、会议室、物资储存室、健身房、厨房、餐厅、洗浴等设施。圣约翰下属救护站相对面积较小,但也设有救护车专用停车库、值班室、办公室、厨房、洗浴等设施。
2.2急救装备
救护车:救护总区共有277辆救护车,其中273辆全部为(德国奔驰)厢式车,36辆(宝马)救护摩托车,4辆装备车(德国奔驰),5辆指挥车;圣约翰共有15辆(德国奔驰)厢式车,无救护摩托车;医疗辅助队共有6辆紧急救护车,6辆非紧急救护车,6辆救护摩托车。紧急救护车和救护摩托车型号与消防处一致,均为奔驰和宝马。全港紧急医疗救护车总计294辆,平均约2.4万人1辆救护车。救护车上的医疗装备三个单位基本相同,主要有车载担架、脊柱固定板、AED(心脏自动除颤器)、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机、呼吸器(球囊)、颈托、夹板等骨折固定器材、葡萄糖、生理盐水输液等少量药品。除了有限少量的药品及AED外,其它配置不少于内地配置。消防处救护车配置车载GPS、无线对讲设备、病人救治电子记录终端等通讯电子设备与999通讯控制中心联网。
2.3急救队伍 一个急救单元由一辆救护车、一名主管、一名随从、一名司机三人组成,三人均为救护员,均掌握急救技能,到达现场以主管为主导,随从、司机配合进行团队式救治转送。消防处共有2000多名救护员,其中女性仅有2名,全部为政府公务员编制,享受公务员待遇。救护员不兼任消防工作,与消防员分属消防处下两个队伍系列[1]。新招募救护员须接受为期26周的初级训练,内容包括救护学、相关法例、情绪智商管理、步操、纪律、体能训练及随救护车实务练习等,由救护训练学校承担该项工作。在职救护员约二到三个季度进行一次为期一天的知识技能复习及简单考核,三年一次为期二周的入校在职复训、系统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进行补训补考,仍然不合格者吊销救护员资格证书。圣约翰救伤队救护人员由救伤队正式员工与志愿者共同组成,救护员由圣约翰救护机构负责培训考核。医疗辅助队参与的急救工作主要由经过医疗辅助队培训考核通过的志愿者实施完成。消防处救护员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每周工作时间消防处救护员48小时,调度员与消防员相同都是54小时,圣约翰救护员60小时。值班的排班方式与国内大部分急救中心相似。香港院前专业救护与美英等国一致为“拉上就跑”型模式,在现场不实施充分救治,比如心博骤停患者原则上仅实施BLS、AED除颤救治,通常边CPR边送医院,基本没有开展ACLS,与有关文献报道略有出入[2,3]。心博骤停院前复苏成功率未纳入专项考核统计,与已有文献报道一致[4]。
3运作机制
3.1日常运作 消防处、圣约翰、医疗辅助队、飞行队日常情况下相对独立,没有隶属关系。全港日常急救由消防处37个及圣约翰3个救护站承接完成。圣约翰通过自设的3个对外公开服务电话承接急救服务,医疗辅助队不承接日常急救服务。如遇伤病员现场位置偏远如较远海面、山区时,飞行队接受消防处的请求派遣装备一定医疗设备的直升飞机协助救援。
3.2灾害救援 短时内因各类灾害事故出现大批量伤病员,消防处待命救护车不足时,会请求圣约翰及医疗辅助队增援。如果圣约翰首先接到电话时会第一时间拔“999”请求消防处增援。医疗辅助队接到消防处增援信息后会第一时间通知待命志愿者30分钟内在紧急救护车待命点集结后赶赴灾害现场实施辅助医疗、救治转送伤病员。通讯调派人员视伤病员数量与轻重程度按照预案等级通知相应医院及医院管理局值班人员落实好送达医院对伤病员的接收准备及增援工作。
3.3救护摩托车及非紧急救护车服务:救护摩托车主要在交通事故时与救护车同时派遣,以解决因交通事故堵车救护车无法第一时间进入现场的问题。目前救护摩托车仅提供日间服务,夜间、大雨时不派遣。所有院前急救服务包括消防处启动的飞行队紧急医疗服务,不管病人是否香港居民均不收取任何费用。除了紧急救护服务外,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特殊病人转院、出院、入院转送由圣约翰、医疗辅助队及医院管理局下属救护车完成。消防处除接受部分转院病人呼救外,原则上不承接现场保障、病人出院等非紧急医疗服务。除圣约翰外,其它机构的非急救服务均为免费服务,但需要事先预约登记。
4公众急救技能培训
香港《职业安全及健康规例》明确规定职业场所每150名雇员中应当有1名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急救员,同时要求配置相应的急救物品。圣约翰、医疗辅助队、红十字会是三家法定的急救员培训考核发证单位。除法定培训外,以上三家机构、消防处、医院管理局等单位和相关慈善团体也经常开展对社区及特定人群的义务急救培训。同时,医疗辅助队日常派遣大量的急救自行车及相应的急救志愿者携带急救物品在人群聚集的集会现场、公园、商场、码头等地进行志愿急救保障服务。目前约12%的香港人接受过救护培训,他们与专业院急救机构一起共同构成了相对完备的突发急病第一目击者第一时间自救互救、专业急救人员专业 4 救治的生存链。
5对内地院前急救工作的思考与启示 5.1开发政府,加大投入
无论是香港的“999”还是国内“120”,院前急救作为群众急病求助的生命线,在以人为本,在中央政府一再强调改善民生的大政策下,越来越体现出她的民生价值。虽然近年政府逐步对院前急救投入不断加大,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与香港相比,普遍“欠债”严重,急需进一步加大投入,规范硬件配置,稳定急救队伍,加强人才建设。一个城市的院前投入占整个卫生投入的比重不大,院前盘子小窗口大,同等额度的资金投入,院前与院内效果的差异巨大,可以做到小投入大产出。建议开展由卫生牵头,财政与市领导参与的参观考察香港等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院前急救建设活动,通过视野的国际化过程,以引起政府官员对本地区相应建设落后程度的重视,争取获得有效支持。
5.2规范装备,以人为先
规范急救站(点)建设:内地(包括杭州)大部分急救站(点)都由急救中心通过自身努力或卫生局协调后与医院合作建立,场地极小,工作人员值班用房条件艰苦,救护车通常露天停放。但在寸地寸金的香港却已建设了37座独立的救护站,在繁华区域,因没有空余土地,不能独立建站时,政府租用私人写字楼建设救护站(如尖沙咀救护站)。香港救护车均为德国奔驰,故障率极小。内地大部分急救中心现役高档救护车比例不到10%,由于经费问题标准采购的救护车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档次较低,故障率高,因此转送病人过程的风险极高。建议参照香港,规范急救站(点)的建设,完善急救网络,按照人口与呼救需求,由政府划拨土地与经费规范建设。提高救护车配置档次,缩减车辆型号、种类,确保急救质量。通过规范急救设施和急救装备,改善急救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救治病人的硬件水平,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先的理念。另外,类似香港医疗辅助队的医院应急小分队人员技术与装备应与急救中心同步规范,统一由急救中心牵头负责。
5.3转变理念,稳定队伍
香港院前急救人员组成与国内不同,除消防处为公务员外,其余大部分为志愿者,不管是否志愿者均有着良好的敬业服务精神。院前急救突出“急”与“救”,5 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充沛的体力。香港较院前急救人员退休年龄55岁,较一般公务员早5年,不仅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一线人员的人文关怀,更体现了务实科学的作风。国内急救医生待遇差,业务技能得不到有效空间拓展,到高龄仍然还要爬楼、登山实施急救,往往病人还没救,自己已喘不过气来。此类种种,导致急救队伍普遍处于不稳定状态,某急救中心一急救医生因调离急救岗位中心不放行而自杀即是极端例子。
因此,需要多管齐下,稳定队伍。首先需要管理者转变理念,采用新方式、新方法,引导急救人员的理想、信念,展现敬业服务精神。可以考虑尝试引入素质较好的志愿队员,带动其他人员奉献、服务的理念或者修订法规在院前引入救护员职业[1]。同时人文关怀、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要落到实处:参照香港提前退休年龄,或者,急救医生在充分医院进修的基础上,可以在到达45或50岁时转入院内,不再出诊执行院前急救任务;提高和加长医务人员医院进修学习的频度和长度;加强国内、国际业务交流与合作;建立急救培训基地、AHA培训中心、ITLS(国际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国内院前急救执业医师出诊的长处,提高急救业务水平,开拓培训对象,提升急救人员的事业感与归属感。
5.4 理顺机制,提高效率。国内急救中心目前除了承担急救任务,还承担着病人转院,送回家中的非急救任务,在目前人员、车辆不足的情况理,非急救任务的加入进一步增加了院前工作负荷。降低了急救资源的真正使用效率。因此,建议参照香港,对于转院任务按照卫生部有关医院管理病人转诊的制度由医院负责落实。如果仍需急救中心实施的,应当相应增加急救中心救护车与人员编制。
5.5 加强公众培训,打造完整生存链
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第一目击者培训的广度与深度,规范培训课程,可以通过与香港或国外发达国家优秀培训团队合作的形式,学习优秀的培训理念与培训评估方法,完善培训评估体系,通过规范,实效的公众培训,打造完整生存链。
5.6立法保障,持续发展
香港的院前急救工作都得到立法的有效保障:救护站的建设纳入到了城市规划建设标准,急救人员较一般公务人员提前退休,公众急救培训由职业安全与健康条例做了明确立法保障,等等。而国内基本没有有效的立法保障。有了立法保 6 障,有关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就不会因为部门领导或者行政长官的变动而受到影响或变动。因此,国内应该参照香港尽快为院前急救立法,以确保院前急救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百姓,造福于民。建议通过卫生行政部门提请或者民主党派提案方式进行。国内已有不少地方已经或正在提请为院前急救立法,但立法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要通过立法真正有效解决制约院前急救区域发展的瓶颈。香港的相关立法实实在在,值得鉴借。
【急救教案】推荐阅读:
急救知识培训教案06-26
分秒必争的急救教案06-17
受伤了,如何急救班会教案12-17
学生卫生急救知识培训教案10-13
急救员卫生员培训教案10-11
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紧急预案10-28
急救模式07-16
急救观察01-17
急救能力05-08
急救质量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