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护理(通用12篇)
临床用药护理 篇1
怎样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类药物的正确使用以及使患者合理执行医师的医嘱是目前心血管护理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深感觉到心血管药物合理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将临床体会汇报如下。
1 选择恰当时间用药
比如医嘱普罗帕酮150 mg, 3次/d, 口服, 因为其治疗窗很窄, 正确的用药方法是间隔8 h, 而非日常的早中晚各一次。此外, 不同心脏疾病的昼夜规律有一个相同点是高血压、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病期一般出现在早晨或者上午。因而, 对1次/d给药的心血管药物, 时间的选择极为重要。比如, 络活喜和赖诺普利药效起始平缓, 到达血药峰值时间需要6~12 h与7 h, 因而推荐临睡前用药, 以使血药峰值在清晨。然而乐息平和雅施达药效快, 到达峰值的时间短, 因而应该在清晨用药。HMG-CoA还原酶抑制物普拉固、舒降之以及美降之必须让患者在晚上用药。由于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昼夜规律性比较显著。其活性一般在黄昏前后会逐渐升高, 在深夜可达到最高峰值, 然后缓慢的下降。一般在白天其活性维持在极低的水平。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十分关注时间治疗学的原理, 并明确规定如果在白天给予患者降血脂药就归为护理差错。总之, 外在规范的压力以及时间药理学知识的补充能够帮助减少药物的副反应以及提高疗效。
2 输液配伍化学
微量泵对患者进行用药在本科室比较普遍, 但是如果长时间采用微量泵给药则应该关注药物本身的稳定性以及药物的吸附造成的损失[1]。长期的临床研究证明, 50 ml注射器对硝酸甘油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因此临床在进行硝酸甘油的连续性治疗应采用1次/d给药方式以降低吸附性。而其他药物如利多卡因、多巴胺以及多巴酚丁胺等药物则没有药物吸附特性。一部分心血管药物进行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是应进行避光, 以免降解。
3 避免饮食或非医嘱性给药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
在临床心血管药物治疗中, 由于患者饮食或者不遵守医嘱的用药, 往往导致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出现不良反应, 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现象比较隐蔽。有报道称, 如果5 mg舒降与1杯柚子汁联合服用, 则可能药量相当于13片舒降联合1杯白开水服用的效果, 而且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可能的原因是柚子汁具有抑制舒降代谢的作用。例如笔者所在医院目前舒降的药物剂型一般为20 mg, 在进行用药时要特别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 护理人员在平时也应加强患者饮食方面的护理, 根据自己掌握的药理学方面的知识, 对患者进行讲解和指导。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和服从医师的医嘱。例如, 患者如果最近睡眠质量较差, 要求护理人员给予催眠镇静类药物。护理人员如果同意并补写医嘱, 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临床研究显示, 一部分镇定药物如安定可能与心血管药物之间发生反应, 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4 护理人员应加强新剂型知识的学习
随着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各样的缓释或者控释类的心血管药物层出不群, 这些药物的特征大部分是药物的给药时间比较长[2]。而且不能掰开服用, 一旦掰开则会破坏其制剂结构, 使药物难以发挥其本来药效甚至会有副反应。但是也有部分缓释或控释药物表明印有刻痕, 患者能够掰开进行服用, 因此, 护士在给药时需要加以区分。比如缓释异搏定240 mg/片和莫诺美地R50 mg/片。
5 应加强护理人员对药物通用名的学习和掌握
大部分护理人员对药物的商品名较为熟悉, 但是却不熟悉其通用名甚至完全不知。比如, 部分护理人员只知道莫诺美地, 对药物地主要成分却不通晓。导致的结果是部分护理人员只是机械性地按照医师的医嘱进行操作。而且对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而言, 护理人员不通晓心血管药物的通用名对患者而言是相当危险的[3]。很好和熟练地掌握物品的通用名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 而且可以预防医疗差错的发生。
6 发挥护士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现中的作用
作为医嘱执行者, 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接触, 应该是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最了解的。提高护士对心血管药物的临床毒性认识, 加强自己的观察力, 并且多巡视患者, 能够及时发现药物的副反应, 以便采取下一步方案。笔者在冠心病监护室轮转期间, 曾经及时地发现过1例地高辛中毒的患者。之所以能够发现及时, 是从心电监护仪上发现了地高辛中毒的标示。从这一事件中, 笔者深刻地认识到, 在之后的护理工作中, 要做到多巡视患者, 尤其是在交接班时与夜班工作中。
7 护士应加强医嘱执行的正确性
笔者的在长期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现, 不同医师的用药习惯有所不同[4,5]。部分医师习惯于使用短效药物, 部分医师则习惯性使用长效药物。作者曾接触过1例心绞痛患者, 医师采取了长期服短效药物的治疗方法, 而在患者更换医师, 又将短效药物更换为长效药物。当时的医嘱时间大概为上午查房时, 患者早晨刚服用过短效药物, 因为医生并没有明确指出长效药物的给药时间, 亦没有提出是否继续给予短效药物, 导致最后电脑医嘱单全部处理结束, 送至病区药房并拿到药物已经是下午3点多。患者由于在中午没有服药, 在中午出现病情恶化, 虽然经过及时抢救病情缓解, 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教训。心血管护士在遇到相似状况时, 要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 并正确执行医嘱。
摘要:了解本中心心血管药物的使用状况, 同时归纳用药体会。要求护士必须提高对心血管药物通用名、新剂型、输液配伍化学以及时辰药理学知识的认识与学习。充分发掘护士观察力在药物副反应发现中的价值。在与具有不同用药习惯的医生进行交接班时, 要特别注意医嘱执行的正确性。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正确用药
参考文献
[1]周权, 周宏民, 王欧明.时间药理学在一日一次给药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 1996, 7 (增) :101.
[2]魏立, 朱珍.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 27 (7) :36-37.
[3]胡春莲.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口服药物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24 (7) :27-28.
[4]缪景霞, 周瑾, 周小平, 等.肿瘤患者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心血管毒性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7 (9) :63-64.
[5]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5 (15) :197-200.
临床用药护理 篇2
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此办法
一、由药剂科负责组织用药合理性评价工作,参加评价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主管以上不少于2人。
二、每季度对门诊处方用药和住院病历医嘱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
三、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2天量(节假日除外)和各临床科室5%的现住院病历和5%的已出院病历;
四、评价结果应公正、公开,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复评。
五、评价后作出用药合理性评价简报,通报相关科室。评价结果纳入医院质控管理。
六、对临床用药明显不合理,或不合理用药比例较高的科室、医生,要仔细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加以纠正。
七、对因用药不合理出现的不良后果,科室、医务人员本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改进与干预措施参考原则:
1.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
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部的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2.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3.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4.药剂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及时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为临床用药提供服务。临床药师要主动开展专题用药调查和病历用药分析,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中医临床用药技巧 篇3
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需要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同时又有极大的灵活性,许多时候由于药物剂量稍有变化,就使方剂的功能主治迥然有别,这从古代医家传留下来的名方当中便可以得到验证。
先看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药仅桂枝9g、芍药9g、甘草6g(炙)、生姜9g、大枣12枚五味,却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剂。但张氏对原方中药物剂量加以改变,遂衍化出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从而由治表之方变为治里之方。桂枝加桂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桂枝用量为15g,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作用,主治太阳病发汗过度,伤损心阳,心阳不能下煦于肾,肾之寒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气病。而桂枝加芍药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芍药用量为18g,以柔肝缓急止痛为主要功用,主治太阳病误下损伤脾气,肝木乘脾所致之腹满时痛。
笔者近日看到一篇《不同折算剂量桂枝汤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1】,按照考证经方折算剂量1两=13.8g,这样《伤寒论》桂枝汤的原含量应该为桂枝3两(41.4g)、芍药3两(41.4g)、甘草2两(27.6g)(炙)、生姜3两(41.4g)、大枣12枚(34g—由本院药房具体称量所得)。该剂量组称为大剂量组,由习惯认为1两折合3g计算的桂枝汤为小剂量组。结果是大剂量组能够明显下调升高的IL-1、PGE2水平而起到解热作用,下调升高的体温,接近正常组体温,并且较小剂量组作用明显;而小剂量组解热作用不明显。可以看出药物剂量的不同,药效差异明显,桂枝汤的解热作用与剂量有关。
再看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的名方——半夏泻心汤,该方由半夏9 g、黄芩6g、干姜6g、人参6g、黄连3g、大枣12枚、甘草6g(炙)七味药组成,张氏略使妙手加重炙甘草用量为12g,干姜为9g,黄芩为9g ,推出了甘草泻心汤,取炙甘草调中补虚之功效,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旋即边为主治胃气虚弱,寒热互结所致之痞证。
类似的还有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等。笔者平時在浏览古代医家方剂时,还发现有时药味相同,但仅是用量变化,居然会产生剂型的变更,引出药力大小与峻缓的区别,导致主治病情轻重与缓急的差异。且看枳术汤与枳术丸,两方皆是用行气之枳实配伍益气健脾之白术,枳术汤中枳实量重于白术,消重于补,意在以消为主,适用于气滞水停心下坚满之证;而枳术丸中白术量重于枳实,补重于消,以补为主,且为丸剂,作用更缓,适用于脾虚气滞食停之胸脘痞满证。再如抵当汤与抵当丸,方中皆由大黄、水蛭、芒硝、桃仁四药组成。抵当汤为汤剂,主治下焦蓄血之重证,身热、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其人发狂或如狂;而抵当丸则是水蛭、芒硝减量,大黄同量,桃仁加量制成丸剂,主治下焦蓄血之轻证,其人身热,少腹满而不利,小便自利,无狂。古代著名医家李杲云:“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在浩如烟海的方剂中,我们不难发现,岐黄杏林的圣人先哲们,在对其中某些特殊用药的运用上,精当之处令人叹为观止。如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为当归的五倍,取其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之意,用治劳倦内伤,血虚气弱之发热证,但若当归用量大于黄芪,则恐有成为活血方剂之虞,其原方的功用随之改变。再如用治阴疽的常用方剂阳和汤方中熟地用量是麻黄的十五倍,用少量麻黄,乃是取其达卫散寒,温通气血而和阳之意,如若麻黄量大则又有解表之弊。还有用治肝火犯胃的的左金丸,方中重用苦寒之黄连为君以清泻肝胃之火,同时少佐辛热疏理之吴茱萸,取之下气之用,可助黄连和胃降逆,但需留意黄连用量是吴茱萸的六倍,如若使吴茱萸的用量大于黄连,则恐有辛热燥烈,耗气动火之忧了。由此可见对中药剂量的合理应用,有很多的技巧。
在这里我们不光领略到古代医家对审证处方精益求精的风采,更重要的在于昭示我们:对方药配伍剂量的切不可等闲视之。笔者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遵循古训,将中药的应用技巧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将此举一反三,每每获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以小柴胡汤举例说明。
王某,女,52岁,2008年4月15日就诊。主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2个月。现病史:2个月前因生气上火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未经治疗,逐渐出现两头角痛,心烦口苦,手足乏力,入睡困难,时有胸闷,头昏耳鸣,烘热阵汗,舌尖红,苔黄而湿润,脉弦细无力,月经停行2年。中医诊断为胃胀,肝郁脾弱。治疗以疏肝解郁,和胃健脾。方用小柴胡汤:柴胡12g、黄芩9g、人参6g、半夏3g、甘草6g、生姜2片、大枣3枚,日一剂,水煎半小时,煎两遍,分早晚饭前两次服用。六剂后,诸症明显好转,继服六剂而告痊愈。本证虽无外感,但有肝气郁结之史,肝为中枢之脏,肝郁则上下表里不和,上下不顺则脘腹胀满,表里不和则阴阳难以相通,故出现烘热阵汗,气郁久可化热,故苔黄,津液未伤故舌面湿润,肝木郁达而脾土受伤,则出现手足无力、脉弦细弱,仍然符合小柴胡汤证。但无呕恶,又有热像,故减用半夏量。其头角痛,入睡困难,系为肝郁所致,故未再加用安神镇痛之品,肝郁得解,其症自除。
刘某,男,12岁,2008年10月6日就诊。主诉:发热头痛3天。现病史:患者2天前,外出游玩时汗出受凉,继而出现发热恶寒交替出现,头痛咽痛,口干口苦,纳差恶心,周身酸楚,尿少色如茶水,舌苔薄白,脉弦。经静脉抗生素治疗一次无明显好转,今求中药治疗。证属邪入少阳,方用小柴胡汤:柴胡30g、黄芩12g、人参6g、半夏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日一剂,水煎20分钟,煎三遍,分三次服用。一剂热退寒止,三剂痊愈。本证为汗出太阳受寒,失治而寒邪进入少阳,但太阳尚未全尽,故见周身酸楚;正邪相争,正盛则热,邪盛则寒,故见往来寒热;胆有热则口苦,热伤津则咽干咽痛;热邪循经而上则头痛;胆病则肝郁,犯胃则纳差恶心;苔白为邪尚未入阳明,少阳之脉弦。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重用柴胡意在加大清透少阳,解表退热之功,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臣以黄芩清解少阳半里之热,两药相合,外透内清,使少阳之邪得以和解;人参、大枣、甘草扶正祛邪;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本方特点在重用柴胡。
以上两证迥然不同,但用方则一,仅药量相差,均收效很好,足以说明中药剂量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
探讨临床用药技巧,一定不要忘记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服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古代医家非常重视药物的煎法及服法,如《伤寒论》中每个方子后都有详细的煎服方法,如麻黄汤方后有“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桂枝汤方后有“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现代医生大多忽视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方法,一般一剂或数剂一次煎取(煎药机),早晚分服。有许多正确的辨证施治,却收不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古人经验,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1]《中医杂志》2009.3 P258 作者:程光宽等。
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的护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0例, 均为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 其中, 男69例, 女21例。最小年龄30岁, 最大年龄89岁, 平均年龄61.9岁。48例合并冠心病, 31例合并脑血管病, 11例合并肾脏病。本组58例患者仅选用1种降压药, 其中49例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 9例用钙拮抗剂;余32例联合应用ACEI+钙拮抗剂。
1.2 护理方法
目前, 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以下几种: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 、β受体阻滞剂 (B) 、钙离子拮抗剂 (C) 和利尿剂 (D) [1]。以上5种药物是治疗高血压公认的一线药物。然而随着对高血压治疗的不断进展, 药物的联合应用的优点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 既可以增加疗效也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 AB连用或者CD连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认同的最佳联合用药原则[2]。首先选择A或B方案, 如果效果不明显则改为A或B+C+D方案。对于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加用其他药物治疗:如对于高龄患者, 常规加用阿司匹林, 长期使用可以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采用B或D方案治疗, 或者B+D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靶器官的损害情况, 积极地对症治疗。
2 结果
本组90例患者经过精心地治疗和护理, 血压均降至正常, 病情基本稳定, 均好转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治疗药物时, 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有依赖心理、消极抵触治疗等[3]。这些心理反应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案的完成。高血压患者需要坚持长时间服药, 日复一日渐渐产生畏惧、厌烦心理, 表现在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按时按量服药, 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 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 达到医治效果。首先要控制患者的应激心理因素:在护理时要创造良好的气氛, 让患者心情愉快, 减少应激心理的刺激源, 对患者有同情心和理解心;其次注意调节患者心理平衡:对患者要做好心理上的安抚, 积极进行心理咨询, 宣传心理、生理健康知识, 取得患者的信任, 以达到满意疗效。
3.2 药物治疗时的护理
3.2.1 使用ACEI的护理:
ACEI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活性, 达到降压的效果, 是目前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有文献发现, ACEI是5种降血压药物中惟一能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药物[4]。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ACEI的药物副作用较多, 如:出现皮疹、粒细胞减少和蛋白尿等。文献报道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可以达到27%左右, 故在服药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及时应对或者停药。
3.2.2 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护理:
钙离子拮抗剂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一线药物是通过对血液中的钙离子的拮抗作用而起到降血压的目的。它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疼、头晕及身体浮肿等。虽然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较轻, 但是也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3.2.3 联合用药的护理:
由于各种降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以及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目前对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联用已经成为共识。由于各种药物的作用靶点不同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同时出现, 更需要充分重视联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对症护理
高血压患者可能在发病或不稳定期间出现以下症状:血压上升、心跳加速、头晕、头疼和水肿。除了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外, 对因原发病引起的不良症状也应该积极地对症处理。
3.4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指导
3.4.1 生活指导:
现实生活中有多种不良嗜好是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素, 其中包括:烟酒、咖啡、生活压力过重、睡眠时间少质量不高等。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不良嗜好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动员患者不喝浓茶, 不喝咖啡, 以降低外来咖啡因物质的摄入对血压的影响。对于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睡眠质量不好的患者应积极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 积极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 适当锻炼, 参与轻中度体力劳动, 避免长期静坐和卧床。早期高血压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控制病情。
3.4.2 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 高血压患者最需要重视的是对于食盐的摄入, 目前国内专家认为, 中国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该在6 g以内。对于患者血压的影响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晶体渗透压的升高;全身血容量的增加等。有文献报道, 长期的低盐饮食 (食盐量低于每天6 g) , 55岁人群冠心病的死亡率可减少16%。WHO极力推荐高血压患者尽量保持低盐、低脂和优质蛋白的饮食。此外, 维生素、矿物质和粗粮有降血压和保护血管的作用, 需要长期食用。
3.5 院外的用药护理指导
高血压患者绝对禁忌凭自身的感受判断目前病情而自行更改药物的使用方法, 如有些患者虽自身没有任何症状, 但是实际血压却很高, 这类患者可能就会依据自身感受不服药或者少服药, 长期如此可能会加重自身病情甚至诱发脑血管疾病。而另外一部分患者可能在遵医嘱正规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症状有所好转后, 自行停药, 症状出现后继续服药, 导致身体内血药浓度不均, 从而导致血压反复波动。还有一类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感, 出院后一旦有任何不适, 立刻自行加大药量或者自行换药而导致疾病加重。另外高血压患者出院后一定要记住, 高血压药物禁忌在睡前1 h左右服用。有文献报道, 大部分降血压药物的血药峰值是在服药后2 h左右。而此时由于患者已经进入睡眠状态, 患者的外周毛细血管会暂时性的扩张, 从而导致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 从而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血液流动缓慢, 凝血机制亢进, 极易引起缺血性脑中风。
参考文献
[1]曹丽华, 周素杰.高血压病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1) :106-107.
[2]曹俊爱.浅谈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 :128-129.
[3]韩贵迎, 马德华.老年心血管病常用药物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04, 6 (17) :62-63.
72条临床用药总结 篇5
西药临床用药总结72条
1.两性霉素需要用糖水慢点,快了很容易反应的,用之前最好先用地米等抗过敏药; 2.喹诺酮类药物慎用与癫痫患者;
3.卡马西平很容易引起头晕,平衡障碍的副作用,要密切观察及时停药; 4.帕金森病患者禁用氟哌啶醇;
5.氯硝西泮和苯妥英钠都可引起共济失调; 6.促脑代谢类慎用于癫痫;
7.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人慎用维生素B12等,会促进隐球菌生长;
8.肝功能不全的癫痫患者慎用丙戊酸钠或丙戊酸镁,可以用咪唑达仑、异丙酚; 9.癫痫病人慎用胞二磷胆碱;
10.他汀类药物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当服药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出现肌痛、肌无力,肌酸激酶明显升高时,应及时停药;
西药临床用药总结72条
11.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帕金森病药有可能引起低血压、晕厥; 12.妥泰可能导致儿童认知功能减退,低热、无汗;
13.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青光眼、消化性溃疡和有惊厥史者禁用左旋多巴片; 14.注意阿斯匹林有诱发哮喘的可能; 15.心脏病患者禁用氟哌啶醇。16.西比灵吃多了可以导致增重。
17.玻立维(氯吡格雷)不与PPI(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合用,会减弱抗血小板的效果; 18.周围性眩晕时,我们经常使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非那根,效果很好,详细查药物说明书:倍他司汀是H1受体激动剂,而非那根是H1受体阻滞剂,那么两者合用的机制是什么? 19.治疗急性脑出血,出血6小时内谨慎使用甘露醇!
20.以前对于说明书研读的并不是很仔细,遇到头晕的患者总是很少思考就给了倍他司汀。后来一次一个哮喘患者的家属问到,才注意哮喘的病人慎用。
西药临床用药总结72条
22.乳癌患者不能用多潘立酮和甲氧氯普胺,禁忌啊,一个前辈曾载在这个上啊。两者会造成乳癌患者的泌乳素水平的升高等紊乱,故不宜,但也有人不这样认为(好像说是药物说明书上没这么写)。
23.老年患者眩晕的病人使用氟桂利嗪(西比灵)一定不要长时间应用,否则,出现了锥体外系副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24.青光眼,包括非急性青光眼,对神内很多药物都有禁忌,常用的镇静药物都在禁忌之列、多巴胺、抗抑郁药物,总之遇到青光眼下医嘱要万分小心!
25.抗病毒的更昔洛韦对白细胞的抑制作用超过阿昔洛韦!使用时勤查BR!26.黛力新是常用的抗抑郁药物,能够减少躯体化症状的主诉,禁用于心脏束支传导阻滞、心梗、以及两周内使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在门诊这些情况是很难避免的。说到我的痛处了。
曾有一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我使用了黛力新,翻了说明书后,吓了我一大跳,担心了好几天,此后一个月没有使用过黛力新了,到现在都一直耿耿于怀!27.特苏尼(托拉塞米)禁用于肾衰无尿者!
曾有一时,由于特苏尼的工作,病房一度速尿全都变成了特苏尼,一次值班,一肾衰无尿患者使用了特苏尼,无意翻了下说明书,发现居然是禁忌,狂汗,赶紧换速尿,而且发现特苏尼禁忌症还真的。
28.丁咯地尔在传导阻滞、心绞痛、心梗时禁用!我的病人引达帕胺2.5mg qd效果不好,加依那普利5mg bid使用时,第二天血压由昨天190mmhg急降至100/60mmhg,差点出事,怕,好歹没出大问题。
29.急诊遇到急性意识障碍的患者,脑中不能只想到脑血管病,要注意鉴别诊断,可以考虑VITAMINE原则。> V 血管因素 > I 感染 > T 创伤
> A 自身免疫病 > M 代谢,内分泌
> I 特发性癫痫等,遗传疾病 > N 肿瘤 > E 内分泌
其实也是神经科疾病的大概分类,我写的可能不够详细。30.甲氰米胍剂量过大会出现精神症状,一定注意。老年人用消心痛10mg时要含服时注意,我的病人血压从190/70mmhg突降至110/50mmhg,意识不清了,感紧给多巴胺维持血压,尿了几次,才好!
西药临床用药总结72条
31.复方利血平、维生素B6不能与左旋多巴合用。
32.扎格雷钠说明书明确指出与阿司匹林合用,应该减少剂量,减少到多少,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33.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切忌不能与贝特类(如吉非罗齐)合用,大大增加发生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34.阿托伐他汀不用于脑出血的病人,因为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万一出血增多说不清(此点是药物代表提供的)。
35.使用卡马西平一定要向病人告知发生致命剥脱性皮炎风险,知情同意,然后签字。36.美多巴禁用于消化性溃疡病人、青光眼病人。(很多药物禁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碰到这两种病人一定注意)
37.甘露醇禁用于活动性脑出血,说明书明确指出的。但是活动性脑出血比较难判断。38.硝酸甘油禁用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比如脑出血),因为有可能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增高。39.头晕病人诊断不明,记得让耳鼻咽喉科会诊,特别注意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可能。40.中药针剂尽量少用,避免一个病人使用两种或者以上中药针剂。(增加不良反应)
西药临床用药总结72条
41.再强调一下,看药物说明书先看禁忌症。42.周围性眩晕时,我们经常使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非那根,效果很好,详细查药物说明书:倍他司汀是H1受体激动剂,而非那根是H1受体阻滞剂,那么两者合用的机制是什么? 我的个人意见是:倍他司汀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非那根在此处起镇静作用。在我的工作经验中,安定的效果更好一些,既镇静又是前庭神经元抑制剂,效果不错,理论上说的过去。43.两性霉素应用时要避光,注意缓慢滴注,肾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尤其是顽固性的低钾血症,注意检测血钾变化及补钾;
44.癫痫患者慎用青霉素、喹诺酮类药物、胞二磷胆碱等具有兴奋作用的促代谢药物;
45.卡马西平引起皮肤过敏虽不是很常见,但一旦出现严重而处理起来较麻烦,持续时间较长,严重的病人会引起剥脱性皮炎,甚至死亡,所以首次应用时要嘱咐病人如有起皮疹要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卡马西平很容易引起头晕,平衡障碍,但往往为一过性的,所以首次应用时可以减半使用,尤其是老年人;首次使用卡马西平的病人要交代肝功损害和骨髓移植副作用,并嘱咐其1月后复查肝功和血常规。
46.应用氟哌啶醇、维思通等种抗精神病药物因为有封闭多巴胺受体的作用而引起帕金森样的症状;利血平(包括含利血平的各种降压药)因为耗竭多巴胺亦可以引起帕金森症状。47.体重增加、嗜睡、椎体外系副作用是西比灵的三大副作用。48.糖尿病患者不能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应做试敏 49.应用胃复安应向患者交代可能出现锥体外系症状。50.应用卡马西平应向患者交代可能出现头晕等。
西药临床用药总结72条
51.应用喹诺酮类药应注意过敏和精神症状出现。52.应用茶碱类要应注意心率增快、和震颤等。
53.应用硝酸脂类药、钙离子拮抗药、双密达莫等有些患者会出现头疼。54.癫痫患者应注意有无尿毒症、药物中毒。55.银杏达莫可诱发哮喘。
在门诊就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人,问以前是否患过其他疾病,家属说有“支气管炎”,有否药物过敏史,家属否认,于是给用了银杏达莫,结果诱发哮喘,当时呼吸急促、双肺满布哮鸣音,最后给推甲强龙给缓过来了,结果再细问,家属说的“气管炎”就是哮喘。幸亏处理及时,不然老年病人出现气道梗阻、窒息那就麻烦大了。
56.神经科常用中成药,在应用中成药的时候,大家还是要谨慎,一定要问清楚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
57.胞磷胆碱慎用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58.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呃逆患者,这时候很多的医生可能会想到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然而较大剂量的氟哌啶醇在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中,可能会导致恶性神经阻滞综合症的可能。所以应用此药,须在充分了解患者心脏前提下使用。59.脑血管病慎用硝普钠和硝酸甘油,原因是:(1)血压降低后引起大脑灌注不足;
(2)颅内血管扩张加重颅高压。使用硝普纳应严格控制剂量,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药液配置后存放时间不能超过四小时。关于脑血管病急性期应用硝酸甘油的问题:请仔细阅读硝酸甘油的说明书,颅内压增高者为禁忌症!
60.脑血管意外病人补液少用糖水:脑血管意外患者大脑处于缺氧状态,糖水补进去后,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会增加糖酵解,使乳酸堆积加重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病人合并心衰的不能用甘露醇脱水,输快了加重心衰输慢了不管用。
西药临床用药总结72条
61.对于有房室传导阻滞者、有骨髓抑制史者禁用得药多.62.降压药的几种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单用或联合应用时可能导致心脏抑制; ACEI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而且不能与保钾利尿剂长期合用; 硝苯地平缓释片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血钠、血糖、血尿酸的代谢会有影响。63.心衰病人应用地高辛时合用立普妥会增加中毒风险。64.西比灵与钙拮抗类降压药物临床上不应同时使用。65.再说一点拙见,多次查房时主任总结的。帕金森病(PD)药物的大概禁忌:
1)安坦禁用于青光眼患者;与金刚烷胺、抗胆碱药合用时,可加强抗胆碱作用,并可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2)金刚烷胺禁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癫痫、有精神病史者慎用;
3)左旋多巴青光眼、糖尿病、心律失常、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禁用;哺乳期妇女禁用。4)MAO-B抑制剂:司来吉兰与度冷丁合用时,可造成致命性的反应; 5)思吉宁,主要有口干,胃纳减退和体位性低血压等,胃溃疡患者慎用; 6)泰舒达(吡贝地尔缓释片)循环衰竭者及急性心梗者禁用。
7)L-Dopa类药物:美多芭,帕金宁在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应慎用;
8)DA受体激动剂:1)培高利特2)溴隐亭:副作用与左旋多巴类似,但错觉和幻觉常见,有精神病史者禁用,近期心肌梗死,严重四周血管病和消化性溃疡等是相对禁忌症 66.入院时不管什么患者切记一定要查5大常规: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胸片,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医疗麻烦。
67.嗝逆患者我们常规用巴氯芬(脊舒)20mg(两片)临时口服,效果很好。68.周围性眩晕时,我们经常使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非那根,效果很好,详细查药物说明书:倍他司汀是H1受体激动剂,而非那根是H1受体阻滞剂,那么两者合用的机制是什么? 我的个人意见是:倍他司汀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非那根在此处起镇静作用。在我的工作经验中,安定的效果更好一些,既镇静又是前庭神经元抑制剂,效果不错,理论上说的过去。69.对于后循环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用天麻素10毫升及丁咯地尔注射液0.2联用7日,晚上10毫克西比灵胶囊口服,限制病人活动,大部分眩晕病人症状都得到缓解,不信你可以试一下。
西药临床用药总结72条
70.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衰3级,合并大脑中动脉栓塞,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及头颅CT有大面积脑梗塞的影像学变化,怎样才能脱水控制颅内压而又不影响心功能呢?请各位高手指点。
前段时间管的一个病人和你这个病人情况近似,不过是39岁女性,没有心衰,没有房颤,有风心病史,做过瓣膜扩张术,术后一直未服用抗凝药物的。入院时发病已十多个小时,病人偏瘫,失语。到我科急查CT病灶较急诊时更明显。当时我的带教除了告病重,心电监护,吸氧等常规外,治疗主要是脱水--甘露醇125Q6H,甘油果糖250bid,速尿40mgbid.但考虑梗塞面积太大,病人也年轻,生命体征平稳,我们积极动员家属手术,结果在神外行去骨瓣减压术,记得当时去看手术,病人硬脑膜一剪开,脑组织就膨出来了,说明颅内压相当高。后来这个病人明显好转了,由此我们科里也更深信大面积脑梗的病人能早做手术就应该早做。71.急诊突遇老年患者意识不清:
(1)判断生命体征,瞳孔,监护,吸氧,查病理征,问既往史。(2)如生命体征平稳。
查头CT,心电图,化验血常规,离子,血糖,血气,肝肾功,心肌酶(必要时查甲功)。如生命体征不平稳,对症处理,多巴胺间羟胺升压,插管,上呼吸机。(3)根据结果对症处理。
72.对于后循环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用天麻素10毫升及丁咯地尔注射液0.2联用7日,晚上10毫克西比灵胶囊口服,限制病人活动,大部分眩晕病人症状都得到缓解,不信你可以试一下。
藏医专家临床用药经验精粹 篇6
藏医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确切,尤其擅长治疗脑血栓、脑梗死、脑溢血、脑外伤后遗症、各种心脏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脑供血不足、脑萎缩等疾病。上述疾病的治疗,首选“甘露”七十味珍珠丸,单独使用或根据病情需要,搭配“甘露”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一味甘露丸、十八味降香丸、二十味沉香丸、八味沉香丸、十五味沉香丸、石榴健胃散等藏药使用。
风湿骨病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痛风、滑膜炎、关节肿痛变形等关节病症的治疗,藏药具有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痛苦、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等特点。在选用药物时,以“甘露”二十五味儿茶丸或二十五味驴血丸为主,可单独使用或搭配“甘露”十味乳香丸、十八味欧曲珍宝丸、石榴日轮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等使用。
皮肤病
临床实践证明,选用“甘露”藏药治疗各种疑难皮肤病,具有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病情不易反弹等特点,深受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好评。临床应用中,以“甘露”十八味欧曲丸为主,常搭配“甘露”仁青芒觉、十味乳香丸、十八味欧曲珍宝丸、二十五味大汤丸等使用。
胃肠疾病
临床用药护理 篇7
关键词:快速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护理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1,2]。快速型心律失常病因复杂, 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但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一定毒副作用。2013年3月~2014年2月, 本院共收治快速心律失常88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 男47例, 女41例;年龄23~82岁, 平均年龄52岁;所患疾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美心率、普罗帕酮、胺碘酮、维拉帕米、腺苷等。
1.2 用药护理
1.2.1 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适应证
利多卡因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首选药。转复和预防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强心苷中毒及外科手术等引起的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美西律适应证与利多卡因相似。普罗帕酮适用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发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能使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及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为窦性心律。索他洛尔可用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也可转复和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以及各种室性心动过速。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腺苷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治疗[3]。
1.2.2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利多卡因较大剂量时出现烦躁不安, 肌肉抽搐, 低血压及传导阻滞等。静脉用药偶尔可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美西律有胃肠道反应, 少数用药者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普罗帕酮常见于消化道反应, 如口味改变、便秘, 量大者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或使心功能不全症状恶化。索他洛尔可致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 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和哮喘、低血压等。胺碘酮其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常见心血管反应有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Q-T间期延长。本品长期应用可见角膜褐色微粒沉着, 少数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及肝坏死;个别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腺苷快速注射后可见呼吸困难、面色潮红和头痛。偶见胸痛或心动过缓。
1.4 护理效果评价
理想:用药后病情明显改善,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并达到有效防治。基本理想:用药后病情改善, 发现不良反应, 并达到防治。不理想:用药后病情未改善或加重, 未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防治效果不佳。护理理想率= (理想+基本理想) /总例数×100%。
2 结果
本组88例, 护理效果理想76例, 护理效果基本理想8例, 护理效果不理想4例。总护理理想率95.45% (84/88) 。
3 讨论
3.1 掌握患者综合病情, 实施个体化用药护理方案
抗心律失常药物很多不良反应与药物用量或血药浓度有关。临床患者受不同病理因素影响, 可能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 以致在常规治疗剂量下, 亦可能发生血药浓度偏高的现象, 故必须强化个体的用药护理方案。患者的年龄、心理、体质、心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平衡状况, 都会对药物的反应有效, 在确定治疗护理方案时, 均应予以重视。适时进行药物浓度监测, 有利于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2 掌握用药禁忌及毒副作用, 减少危险因素
不同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差异, 决定他们有着不同的临床用药禁忌, 为防止严重不良反应, 需十分注意临床用药禁忌。如利多卡因禁用于对利多卡因过敏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等。美西律禁用重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缓慢心律失常和心室内传导阻滞。胺碘酮禁用于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房阻滞、高度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异常、碘过敏、妊娠期和哺乳期。普罗帕酮禁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本药一般不宜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用, 以避免心脏抑制[4]。
3.3 加强用药护理, 提高用药护理理想率
作为护士, 关系用药的全过程, 从配药、注射、病情及疗效观察, 每一环节, 都离不开护士。护士只要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及时发现, 就能有效防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 降低用药风险, 提高治疗效果。本组88例, 经护士密切观察等综合护理, 总的用药护理理想率达95.45%。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0.
[2]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77.
[3]李俊.临床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76-278.
临床用药护理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在我院ICU病房住院的60例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30例, 采用普通护理干预, 其中男性14例, 女性16例, 年龄34~65例, 平均年龄 (45±1.3) 岁。其中上消化出血10例, 危重创伤、多发伤患者11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9例。试验组30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用药安全护理措施,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18例, 年龄36~62岁, 平均年龄 (44±1.2) 岁, 其中上消化出血12例, 危重创伤、多发伤患者10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可以比较。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式, 试验组在对照的基础上采用用药安全护理。用药安全护理措施为: (1) 确保用药与医嘱相符:对于重症患者, 及时准确的服用药物对于病情的恢复非常重要。由于患者较多, 并且在医嘱上给出的用药时间也有差别, 很可能会导致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用药时间和医嘱上存在较大差异, 从而导致患者血药浓度不稳定, 影响疗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警惕认真核对医嘱, 当患者需要多种药物同时治疗时, 在治疗卡和输液瓶上进行表明, 并且做到双重对照, 保证每位患者在医嘱时间用药。 (2) 保证正确的药物配伍: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 用药种类繁多, 因此护士在给药时确保配伍得当, 否则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 甚至加重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如静脉输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如果不更换输液装置, 直接输入人血白蛋白, 滴管内就会出现浑浊、结晶等现象, 从而引发医疗事故[2]。因此护士应该详记各种药物的说明书, 了解配伍禁忌以及注意事项, 在输液过程中不可盲目接瓶, 详细了解两种药物的特性和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再进行操作, 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该迅速告知医师。并且记录下工作中的配伍禁忌, 供其他护士查阅学习。 (3) 保证特殊药品的正确使用, 护士在使用特殊药品时应该多注意细节问题, 并且在使用特殊药品后,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在注入在提升患者血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时, 如果在推注其他药物会出现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浓度大量增加, 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严重者会因为心率加快而死亡, 当停用药物时, 确保留置针内的残余药液全部抽出, 并且确认冲洗干净,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多加注意。 (4) 保证正确的输液速度, 因为一些药物的如果速度太慢就会达不到给药浓度, 一些药物速度太快会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达到中毒水平, 前者会导致达不到给药浓度而影响治疗效果, 后者会则会医疗事故。因此, 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教学,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药品知识的考核, 牢记药物的注意事项, 给药时滴速符合规定, 明确输液器的液体量和滴数的关系, 不可马虎凭经验行事。 (5) 保证剂量正确:注意给药时盐水的容量, 防止溶媒超量的时间发生[3], 或者药物应用过量发生。 (6)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增加护士的责任心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 严格交班制度, 关注每一个环节, 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人数、ICU综合征人数、医疗事故发生人数。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 试验组发生感染的人数为2例, 对照组为5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发生ICU综合征为0例, 对照组为2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医疗事故发生人数为1例, 对照组医疗事故发生人数3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ICU用药安全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 由于ICU患者身体状态的特殊性,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比普通患者要大[4], 因此对于ICU患者采取用药安全护理非常必要。从本试验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王红玉.护理干预在预防ICU综合征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 2013, 11 (13) :110-111.
[2]成守珍, 汪牡丹, 陈利芬, 等.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1) :270-271.
[3]王海金, 丁燕娜, 施晓伟..ICU护理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 (8) :1321-1324.
临床用药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6月我院实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后的外科临床用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男性128例, 女性112例, 年龄30~67岁, 平均年龄为 (44.3±1.8) 岁。另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未实施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外科临床用药患者25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134例, 女性116例, 年龄31~67岁, 平均年龄为 (42.5±1.6)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 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成立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护理小组, 每个小组均配有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及科室护理骨干, 小组负责人需对日常护理的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和监督, 病区患者实施责任制, 落实到人, 严格保障药品的安全使用[2]。
(2) 排查用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每个小组需定期对近一段时间的护理缺陷进行总结, 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 并在用药过程中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 利用小组例会等方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心得交流, 相互促进, 以提高护理质量[3]。另外, 鼓励和促进科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邀请药剂科专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对临床常见药及新药的用法、用量进行指导, 确保各类临床药品的安全使用。
(3) 设计并制定各类药品标识。根据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 结合医院科室的用药特点, 制定高危药品目录, 针对目录上药品的种类和高危等级设计并制定统一标识, 经临床试验后讨论修订并最终确定, 高危药品、高浓度药品、临近效期药品分别用合适的颜色及规格标定, 并作统一管理[4]。
(4) 规范各类药品的使用。根据国家及医院对于药品管理的规定, 对高危与高浓度药品进行标识和集中管理, 单独放置, 使用时需双人确认[5]。对于不同规格、剂型的药品, 除原装药品外, 每次使用均需录入包括使用人、用药时间、疗程、剂量等用药信息。对于过期的药品必须进行统一处理, 各类药品的使用规则逐级下放至各科室, 以确保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
(5)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科室核查制度, 药品领用时需核查患者身份, 患者信息及药物信息均需经过双人核对, 减少单人的不确定性, 排班时需注意新老员工的搭配, 最大程度地减少不确定的风险, 排除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6]。
(6) 建立临床护理安全持续培训制度。现代医疗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 药品的种类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用药安全是保障良好护理效果的前提,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 同时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体系。因此, 科室管理小组需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药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使用禁忌等相关知识, 同时可印发相关使用手册以方便组员学习, 确保新药的安全使用[7]。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实施前后, 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用药差错率、用药缺陷率、药物过期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前后用药差错率比较
对照组 (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实施前) 临床口服类药物的用药差错率为1.96%, 注射类药物为1.35%, 总用药差错发生率为3.31%;研究组 (安全管理实施后) 临床口服类药物的用药差错率为0.00%, 注射类药物为0.68%, 总用药差错的发生率为0.68%, 两组比较, 差异明显 (P<0.05, 表1) 。
2.2 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前后用药缺陷率比较
对照组 (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实施前) 临床口服类药物的用药差错率为4.90%, 注射类药物为2.70%, 总用药差错发生率为7.60%;研究组 (安全管理实施后) 临床口服类药物的用药差错率为2.13%, 注射类药物为0.68%, 总用药差错的发生率为2.81%, 两组比较, 差异明显 (P<0.05, 表2) 。
2.3 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前后药物过期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 (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实施前) 临床口服类药物的用药过期率为7.56%, 注射类药物为8.12%, 总用药过期发生率为15.68%;研究组 (安全管理实施后) 临床口服类药物的用药过期率为1.03%, 注射类药物为0.76%, 总用药过期的发生率为1.79%, 两组比较, 差异明显 (P<0.05, 表3) 。
3 讨论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规手段, 用药安全与临床治疗效果息息相关, 调查发现临床用药过程中差错率较高。因此, 提高临床用药护理的合理性不仅是临床护理人员的职责, 更是护理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一般造成用药错误的护理人群主要是新入职的护士, 由于缺乏工作经验, 所以在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对药品的识别能力。另外, 我们还对特殊药物根据其有效期等情况制作标识牌, 这样可以帮助护士在用药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辨认, 从而有效降低给药缺陷的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 在临床用药护理中开展安全管理, 能够有效降低药品差错率、缺陷率和过期率, 实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前, 外科临床用药差错率为3.31%, 用药缺陷率为7.60%, 药物过期发生率为15.68%, 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后分别为0.68%、2.81%、1.79%, 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也提示实施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效果, 尤其对新入职的护士具有更加重要的指导意义。
3.1 药品标识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在药品上粘贴相应的标识可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通过黑、白、红、黄、蓝等多种醒目的颜色警示医护人员需要注意的地方, 减少用药差错, 这种效应对于新护士来说更为显著。新护士在对药品的熟知程度以及操作流程上相较于老护士都有所欠缺, 这种欠缺使得新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极易出错, 应用药品标识实现规范药品的使用, 完善用药安全制度, 可极大地降低新护士用药差错及缺陷的概率, 保障用药安全[8,9]。
3.2 药品分类放置和管理可以保障用药安全
规范药品的使用, 对药品分类放置和管理, 是保障临床普通用药和急救用药的安全使用的重要举措。临近有效期药品的标识可有效帮助排查过期药品, 以便及时对药品进行更换, 同时, 设立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并且责任落实到人, 可以最大程度地排查用药安全隐患, 降低药物过期发生率[10]。
我院对外科临床用药安全实施管理后, 显著降低了用药差错与缺陷的发生率, 降低了使用过期药物事件的发生率, 使临床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 护理安全是医院发展的基础, 是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保障。开展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是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注重药品分类管理和标记, 上述措施能够有效规避临床用药风险, 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具有临床推广和借鉴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外科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效果, 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6月我院实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后外科临床用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组, 另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未实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的用药患者250例为对照组, 对比实施安全管理前后外科临床用药差错率、用药缺陷率、药物过期发生率。结果 实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后, 外科临床用药差错率为0.68%, 用药缺陷率为2.81%, 药物过期发生率为1.79%, 显著低于用药安全管理前的3.31%、7.60%、15.68%,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外科用药实施临床护理安全管理, 可显著降低用药差错率及缺陷发生率, 减少使用过期药物事件的发生率, 有效保障了临床用药护理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外科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缺陷率,差错率,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雷泽秋, 何方, 周宁.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3) :207-208.
[2]刘晓野, 傅罗秀, 莫艳玲.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22) :84-85.
[3]环晓锋, 吴玲玉, 侯雪琴, 等.护理标识系统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10) :749-750.
[4]赵丽丽.药物警示标识在我院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做法与体会[J].海峡药学, 2011, 23 (4) :231-232.
[5]张佐莲, 贺金梅, 刘胜初.临床神经外科安全护理系统性建设的效果研究[J].安徽医学, 2011, 32 (5) :661-663.
[6]梁海涛, 施孝全, 钟明康.用药错误及其预防[J].上海医药, 2011, 32 (4) :161-163.
[7]宋慧.外科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海峡药学, 2015, 27 (2) :180-181.
[8]赵晓辉, 毕越英.神经外科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9) :663-664.
[9]王军芳.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 (11) :127-128.
临床用药护理 篇10
1 护理措施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泾川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0例,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42~72岁;对照组40例, 男18例, 女22例, 年龄46~75岁, 两组患者在职业、文化程度、病程、病情轻重程度、工作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监测血压及服药时间 (见表1)
对两组患者采用同样同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 分别监测两组患者7:00时、10:00时、14:00时、16:00时、22:00时动态血压变化, 观察组根据药物作用时间及血压昼夜波动节律情况, 在血压达到高峰之前1~2小时服药, 并进行心理、疾病知识、日常生活、运动、饮食方面的健康指导;对照组按传统服药时间服药, 并给予常规护理。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及时记录所测血压数值。两组服用的降压药类别相同, 随访监测1年。
1.2.2 观察指标
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每日7:00~22:00时的血压变化, 观察血压是否在24小时内平稳下降, 并详细记录。服药依从性主要指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的程度, 包括是否按医嘱定时服药、服药次数、服药剂量、坚持长期不间断服药4个方面[1]。
1.2.3 疗效判断
显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水平;有效:血压明显下降, 但未降至正常范围 (舒张压下降10~20 mm Hg, 或收缩压下降大于40 mm Hg) 。
2 结果 (见表2、表3)
3 讨论
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 对患者的心理、用药时间、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护理, 其目的在于依照生物节律调整给药时间、给药剂量及药物作用强度[2]。高血压的时间护理就是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时间, 使降压药物作用效应与高血压发生的节律相一致, 并能24小时全程稳定地控制血压, 减少血压的变异性, 从而减轻靶器官损害, 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通常人体血压于晨起开始升高, 在8:00~9:00达高峰, 中午下降, 17:00~18:00第2次升高, 之后缓慢下降, 凌晨2:00~3:00降至最低, 24小时动态血压呈“双峰一谷”。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血压波动曲线相似, 但血压水平总体较高。传统的给药方法是将全天剂量以日间均分法给患者服用, 造成药物浓度未根据血压的变化发挥作用而影响疗效。利用时间护理, 即掌握一天中血压峰值, 在血压高峰之前1~2小时服药, 待药物作用达到高峰时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高峰期吻合, 从而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7:00服药, 可提高体内血药浓度, 使降压药物的血浆浓度与血压晨峰基本同步, 有利于控制晨峰血压, 减少血压波动对心脑血管的影响;16:00服药, 可控制下午出现的第2次高峰血压, 减少升高后的峰值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22:00服药, 可维持夜间的有效血药浓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适用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动脉硬化、左心功能不全, 或血压夜间降低小于10%或高于白天血压20%的高血压患者[3]。目前临床提倡使用长效降压药, 因其降压作用温和平稳, 药效持续24小时以上, 于每天7:00服药一次。通过此次观察, 我们发现, 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时间护理干预能有效、全程、平稳降压, 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4]。
服药依从性是指能否按医嘱要求, 即每日服药时间、次数、剂量以及是否坚持长期不间断服药。有资料统计, 目前我国高血压服药率与控制率均较低,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按医嘱服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讲解长期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坚持用药对控制血压的作用, 嘱咐患者按时、按量、长期服药, 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漏服、补吃上次剂量或突然停药, 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使药物疗效得到充分发挥, 使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 通过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 如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忌烟、忌酒, 保持心态平和, 避免劳累, 控制体重, 保证充足睡眠等, 增强降压药物的效果, 以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
综上所述, 应用时间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进行干预, 依据血压变化的峰值给药, 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能达到全程、平稳降压, 减轻靶器官损害, 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从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燕玲, 金爽.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用药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9 (3) :92-94.
[2]刘金凤, 赵岳.应用时间治疗学指导高血压病人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5) :1138-1141.
[3]巢勤华.降压应按高血压类型服药[J].医药与保健, 2012 (2) :50.
浅析临床不合理用药 篇11
【摘要】药物在防治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疾病治疗中约75%的疗效是通过药物治疗获得的,应用合理可以治愈疾病,使用不当,可给患者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临床不合理用药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药物;用药
【中图分类号】R181.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85-01
药物在防治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疾病治疗中约75%的疗效是通过药物治疗获得的,应用合理可以治愈疾病,使用不当,可给患者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临床不合理用药作一简要分析,供临床用药参考。
1西药合并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在药物治疗上为了增加疗效或降低毒副反应,合并用药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是有的合并用药非但达不到增加疗效的目的,反而可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
1.1维生素类药物一般对身体是无害的,但应用不当也可产生不良影响。VVC与VK1同服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VC失去电子被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VK1得到电子被还原成甲萘二酸,使两者作用减弱或消失;红霉素与VC同服,可使前者活性下降;璐可使林可霉素类药失活程度达50%左右;璐还可使制菌霉素的抗真菌作用几乎完全消失。
1.2普鲁卡因青霉素与复方新诺明或酵母片合用普鲁卡因青霉素中的普鲁卡因可分解产生PABA,酵母片中也含有PABA,均可使SMZ的抗菌疗效下降。
1.3红霉素与林可霉索两药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而红霉素对50s亚基的亲和力大于林可霉素,故两药合用时不能增强抗菌疗效,反而影响林可霉素的作用,且增加其胃肠道的副反应。
1.4庆大霉素与碳酸氢钠庆大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作用加强,pH8.5时比pH5时杀菌作用强100倍,用时对肾、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毒性也增加,且碳酸氢钠可使尿液碱化,使庆大霉素排泄减少,半衰期延长,故两药合用如不减少用量,就会产生毒副反应。
2中西药物合用存在问题
中西药物合用时的合理用药问题,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有人甚至将中西药结合简单地理解为中药加西药,更多的则认为中药与西药是无配伍禁忌的,一张中药处方少则几种多则几十种,其成分相当复杂,若使用不当可降低疗效,增加毒性反应。许多中药含有糖分,与降糖降物并用时,使糖尿病人病情控制不满意;另外,中药甘草甜素、甘草甙、甘露醇、糖类、有机酸,还含有糖皮质激素样物质,后者能加速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促进糖元异生,从而使血糖升高,两者并用时,有可能使糖尿病病情波动,带来不利影响。
3首选药物不恰当
3.1扁桃体炎、咽喉炎、副鼻窦炎患者第一次就用头孢菌素V号和林可霉素治疗是不恰当的。因这些炎症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首选药物应是青霉素G,而林可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效力不如青霉素G,即使患者不适宜用青霉索G时,也应选择红霉素或SMZ。
3.2肺脓疡患者选用氨苄青霉素没有治愈,经培养证实为厌氧菌感染,改用青霉素或庆大霉素作腔内注射,几天就治愈。氧苄青霉素虽抗菌谱广,但对厌氧菌效力不如青霉素G,因此,首选药物一定要考虑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3.3开放性骨折患者在9天内相继用了氯霉索、红霉素、卡那霉毒、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后经细菌培养为金黄色球菌感染,并对青霉素G、氯霉素、磺胺嘧啶有抗药性,仍继续用青霉素G6天。
4抗生素作为常规预防用药不恰当
有感冒患者(哺乳期),给PPCI片,含片20天。庆大霉素8万u,3次/d口服。庆大霉素口服不吸收,不能发挥全身作用,而且一般感冒可以不用抗生素,原处方庆大霉素为针剂,后医生考虑患者为哺乳期,认为庆大霉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引起毒性反应,故改为口服给药。在我们处方调查中还发现有类似抗生素作为预防用药的情况,这样会带来不良反应,而且导致耐药菌株引起继发感染。
临床用药护理 篇12
关键词:质量追踪法,护理,组织和管理
质量追踪评价是检查者从患者的角度看医疗服务的过程, 了解各种制度流程的落实程度, 便于深入追查有疑问的环节, 提高过程质量的预控能力[1]。卫生部在2011年启动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 也将质量追踪评价方法作为基本评价手断之一运用于医院评审过程中。近年来, 为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落实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尤其在“提高用药安全”方面, 我院积极探索运用质量追踪管理方法, 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层级全员质控, 在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收到了良好效果。
1 思路与方法
1.1 建立安全用药护理质量追踪评价机制
1.1.1 树立以患者安全用药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 探索多部门联合的评价机制 护理部联合药剂科、器械科等部门排查患者安全用药的护理隐患和问题, 在护士工作涉及的药品领取、保管、配置、给药及用药观察等诸多环节上, 采用深入现场考查护理行为、向护士、患者访谈的检查方式以及运用追踪方法, 进行护理安全用药关键环节排查等方法, 使管理者及时发现临床安全用药制度落实中的问题, 对疑问环节进行深入追查, 及时进行安全质量的纠偏和流程制度的补充健全。如在毒麻药品安全使用和管理方面, 通过调取药剂科已调配的毒麻药品处方, 对使用毒麻药品患者的规范管理进行逆向追踪, 排查出临床科室存在使用漏登记现象。而以常规检查法, 仅就科室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进行检查, 难以发现深层问题。
1.1.2 修订护理安全用药相关制度及流程再造 结合在质量追踪评价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补充修订病区药品使用管理等制度, 建立临床护理使用新、特药规定, 进行静脉输液、输血流程再造, 建立用药查对流程、特殊治疗前后等重点护理环节管理流程。在实施过程中, 强调护理人员遵守行为标准、规范及落实, 促使护理人员对流程及行为标准达成共识。
1.1.3 建立患者安全用药护理质量三级质控网 由科室护理人员、护士长及科质控小组、护理部及护理质量委员会成员组成三级质量管理组织。护士是药品的管理者和是医嘱的执行者, 为一级质控成员。其职责重点为规范执行药品的领取、保管、配置、给药及用药观察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二级质控组织为科室护士长及科室相关质控小组, 负有现场监管、考核、规范指导的责任。护理部及护理质量委员会成员组成三级质量组织, 负责相关制度、流程、标准的制定, 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1.1.4 实行护理工作多班次间的安全管理链接 护理工作在班次交接、操作环节连接、专业连接的环节上常常是问题的高发区, 且发生问题常无法追踪到责任人, 也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国内住院患者的平均静脉输液率为73.35%[3], 且一项治疗工作涉及多个环节, 如领药、配药、注射、换药、治疗效果观察等过程, 如出现问题往往涉及多个环节、部门。在质量追踪管理思路下, 我们探索建立安全用药管理责任制, 针对每个环节进行责任分工, 如重新设计输液执行单和医嘱转抄程序, 实行关键环节双人核对及签名制, 细化输液管理流程, 对每项工作均做到责任到人, 一旦发生问题均能追查到责任人, 提高了护理人员安全用药责任心和工作程序的规范化。
1.2 开展规范化培训教育, 提高护士安全风险意识
1.2.1 实行院内护士滚动培训、新上岗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和科内培训相结合模式 结合卫生部2011年版《护理实践指南》, 组织给药系列专项培训, 如高危药品管理规范, 各类给药操作技能、给药治疗仪器如输液泵、注射泵等的使用及风险预案的培训和考核。新上岗护理人员要在入院规范化培训中接受相关规章制度, 基础规范操作的培训和考核, 入科后结合科室特点进行临床实践培训考核。在科室层面建立药物说明书学习资料及科室安全管理手册, 更新药物配伍禁忌表, 帮助护士方便快捷掌握用药知识。
1.2.2 开展用药安全警示教育活动 开展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 鼓励不良事件报告。每月召开安全质量分析会, 从多角度查找发生缺陷的隐患和管理系统上的漏洞, 并通过再造流程、完善制度解决深层问题。组织开展典型案例教育, 让护士积极参与互动, 从而强化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2 结果
2.1 护士责任心增强, 安全用药相关问题及不良事件明显减少, 安全用药相关重点监测内容合格率明显提高 (见表1) 。
2.2 患者对护士信任度提高, 患者满意度提高。由于质量考核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 护理服务在行动上把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落到了实处, 使我院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由2009年的95%上升到2011年的98%。
3 讨论
3.1 实施护理安全用药质量追踪管理, 是检查者从患者角度检查护理服务过程。通过以向护士、住院患者访谈、深入现场考查护理行为的检查方式, 追踪患者在医院中接受治疗护理的具体过程, 能使管理者及时准确掌握用药安全制度的落实, 了解工作流程中的问题环节, 及时进行质量控制和干预, 同时由于能够发现深层次问题, 利于及时发现现存和潜在的护理质量问题, 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护理人员行为, 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过程质量控制。而传统检查方式往往以管理者为导向, 忽略患者为中心的质量问题, 从而难以发现某些工作流程中的缺陷和不足。
3.2 质量追踪管理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促进临床护士在工作中更多地关注到护理服务过程的细节, 而不单单是工作任务的完成。由于让患者知晓各项治疗、护理及操作人员, 患者主动参与到安全用药的管理工作中, 起到一定监督作用, 使护士间、医护间、护患间共同关注用药安全质量问题, 降低了护理过程中因药品不良反应的纠纷风险。此外由于质量问题有可追溯的依据, 促进护士责任心和慎独精神的培养。
3.3 质量追踪管理促进多部门间为保障患者安全的共同目标而加强合作, 能从深层次解决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如对于药品的规范贮存问题, 由于药剂科、器械科的参与管理, 使临床科室冷藏药品和高危特殊药品管理工作在短时间内得到统一和规范。
参考文献
[1]姜天一.追踪方法学评鉴:挑战医院管理的极限[J].中国卫生, 2010 (8) :51-53.
[2]王瑛琳, 姜忠强.护理质量追踪管理思路与方法[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2)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