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护理

2024-12-08

高血压用药护理(共10篇)

高血压用药护理 篇1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正呈增长态势, 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近年来,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三率) 虽有所提高, 但仍分别低于50%、40%和10%[1]。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 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 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迄今高血压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院护理部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进行用药指导, 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26例,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3例。其中试验组男39例, 女24例;年龄29~62岁, 平均 (38.7±2.4) 岁;其中, 高血压1级19例, 高血压2级30例, 高血压3级14例。对照组男37例, 女26例;年龄28~63岁, 平均 (37.9±1.9) 岁;其中, 高血压1级17例, 高血压2级35例, 高血压3级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即一般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 配合更加合理的指导, (1) 用药指导: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是利尿降压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等。①利尿降压药:该类药物可起到迅速排尿的作用, 因此在使用时为了避免尿量增多而导致血容量减少, 进而血液黏稠度增高发生脑栓塞或者夜间频频排尿从而影响睡眠, 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最好选择在晨起或者上午服药;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服用该药物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低血压、咳嗽、高血钾、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不良反应, 因此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于该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该类药物目前临床效果较为突出, 并且不良反应较小, 偶有头晕、低血压等反应。该药物虽然安全性较高, 护理人员仍然要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严禁私自改服剂量;④钙拮抗药:该药物适用于伴有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容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因此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服用该药物的使用人群, 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2) 用药护理:①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服药过程,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方面进行有效沟通, 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应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药物治疗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使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意识进一步提高。②协助患者养成规律服药的良好习惯, 使其服药时间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有机结合, 从而避免忘记用药。③对于老年人所存在的特有问题, 如出现视网膜病变者, 家属应帮助患者口服药物;对于发生误咽者, 需将药物研磨后溶入水中让患者服用。

1.3 用药依从性的评价标准

完全依从:严格遵守医嘱服药或注射药物;部分依从:私自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等情况;不依从:未用药。

1.4 统计方学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两组患者护理后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我国组织多次全国范围的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2]。每次筛查覆盖地区、人群的年龄范围和使用的诊断条件都不尽相同, 准确地比较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幅度并不可靠, 但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资料显示, 目前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是很高, 但由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 与其他各成员国相比, 我国患者人数最多且不断增加, 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负担也最大。

近年来, 指南虽层出不穷, 但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受到多方质疑, 其主要障碍是患者的执行力情况[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对于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患者尽可能按照医嘱服药。护理人员不仅具备管理高血压患者的理论基础, 也拥有管理高血压的策略理念、实践经验及各种技术技能。但规范化决不意味着简单化, 仍须坚持实践、发展和创新, 这样才能把高血压管理好[4]。把心血管疾病始终控制在“未病”阶段, 从而真正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结合本研究可以发现, 治疗组在护理人员科学、合理地协助下治疗, 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护理人员的用药干预, 患者在坚持服药、定期复查等各个方面, 均能积极配合, 服从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高血压病患者加强用药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有效控制血压, 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用药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26例,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安全用药护理, 患者出院后3个月, 两组患者分别从用药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遵医行为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饮食调整、戒烟戒酒) 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遵医行为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进行健康指导及安全用药护理干预, 能够较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对保健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药物疗法

参考文献

[1] 马英霞, 郝唯蔚, 崔付清, 等.护理干预对高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3) :280-282.

[2] 范秀华, 马勇, 杜华, 等.高血压患者152例住院治疗的护理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 (13) :747-749.

[3] 王大娟.高血压患者用药策略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5) :347.

[4] 陈湘江.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用药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6) :125-126.

高血压用药有“七忌” 篇2

忌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却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师/药师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忌随意增加服药剂量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患了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这样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则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忌单一大剂量用药

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单一用药常难以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盲目加大药物剂量,就会使降压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联合用药降压,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不良反应。

忌不测血压服药

有些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若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忌间断服用降压药

有的患者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又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忌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师/药师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忌临睡前服降压药

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发生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正确的方法是在临睡前两小时服药。

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的护理体会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0例, 均为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 其中, 男69例, 女21例。最小年龄30岁, 最大年龄89岁, 平均年龄61.9岁。48例合并冠心病, 31例合并脑血管病, 11例合并肾脏病。本组58例患者仅选用1种降压药, 其中49例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 9例用钙拮抗剂;余32例联合应用ACEI+钙拮抗剂。

1.2 护理方法

目前, 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以下几种: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 、β受体阻滞剂 (B) 、钙离子拮抗剂 (C) 和利尿剂 (D) [1]。以上5种药物是治疗高血压公认的一线药物。然而随着对高血压治疗的不断进展, 药物的联合应用的优点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 既可以增加疗效也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 AB连用或者CD连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认同的最佳联合用药原则[2]。首先选择A或B方案, 如果效果不明显则改为A或B+C+D方案。对于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加用其他药物治疗:如对于高龄患者, 常规加用阿司匹林, 长期使用可以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采用B或D方案治疗, 或者B+D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靶器官的损害情况, 积极地对症治疗。

2 结果

本组90例患者经过精心地治疗和护理, 血压均降至正常, 病情基本稳定, 均好转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治疗药物时, 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有依赖心理、消极抵触治疗等[3]。这些心理反应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案的完成。高血压患者需要坚持长时间服药, 日复一日渐渐产生畏惧、厌烦心理, 表现在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按时按量服药, 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 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 达到医治效果。首先要控制患者的应激心理因素:在护理时要创造良好的气氛, 让患者心情愉快, 减少应激心理的刺激源, 对患者有同情心和理解心;其次注意调节患者心理平衡:对患者要做好心理上的安抚, 积极进行心理咨询, 宣传心理、生理健康知识, 取得患者的信任, 以达到满意疗效。

3.2 药物治疗时的护理

3.2.1 使用ACEI的护理:

ACEI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活性, 达到降压的效果, 是目前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有文献发现, ACEI是5种降血压药物中惟一能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药物[4]。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ACEI的药物副作用较多, 如:出现皮疹、粒细胞减少和蛋白尿等。文献报道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可以达到27%左右, 故在服药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及时应对或者停药。

3.2.2 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护理:

钙离子拮抗剂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一线药物是通过对血液中的钙离子的拮抗作用而起到降血压的目的。它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疼、头晕及身体浮肿等。虽然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较轻, 但是也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3.2.3 联合用药的护理:

由于各种降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以及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目前对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联用已经成为共识。由于各种药物的作用靶点不同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同时出现, 更需要充分重视联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对症护理

高血压患者可能在发病或不稳定期间出现以下症状:血压上升、心跳加速、头晕、头疼和水肿。除了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外, 对因原发病引起的不良症状也应该积极地对症处理。

3.4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指导

3.4.1 生活指导:

现实生活中有多种不良嗜好是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素, 其中包括:烟酒、咖啡、生活压力过重、睡眠时间少质量不高等。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解释不良嗜好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动员患者不喝浓茶, 不喝咖啡, 以降低外来咖啡因物质的摄入对血压的影响。对于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睡眠质量不好的患者应积极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 积极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 适当锻炼, 参与轻中度体力劳动, 避免长期静坐和卧床。早期高血压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控制病情。

3.4.2 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 高血压患者最需要重视的是对于食盐的摄入, 目前国内专家认为, 中国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该在6 g以内。对于患者血压的影响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晶体渗透压的升高;全身血容量的增加等。有文献报道, 长期的低盐饮食 (食盐量低于每天6 g) , 55岁人群冠心病的死亡率可减少16%。WHO极力推荐高血压患者尽量保持低盐、低脂和优质蛋白的饮食。此外, 维生素、矿物质和粗粮有降血压和保护血管的作用, 需要长期食用。

3.5 院外的用药护理指导

高血压患者绝对禁忌凭自身的感受判断目前病情而自行更改药物的使用方法, 如有些患者虽自身没有任何症状, 但是实际血压却很高, 这类患者可能就会依据自身感受不服药或者少服药, 长期如此可能会加重自身病情甚至诱发脑血管疾病。而另外一部分患者可能在遵医嘱正规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症状有所好转后, 自行停药, 症状出现后继续服药, 导致身体内血药浓度不均, 从而导致血压反复波动。还有一类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感, 出院后一旦有任何不适, 立刻自行加大药量或者自行换药而导致疾病加重。另外高血压患者出院后一定要记住, 高血压药物禁忌在睡前1 h左右服用。有文献报道, 大部分降血压药物的血药峰值是在服药后2 h左右。而此时由于患者已经进入睡眠状态, 患者的外周毛细血管会暂时性的扩张, 从而导致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 从而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血液流动缓慢, 凝血机制亢进, 极易引起缺血性脑中风。

参考文献

[1]曹丽华, 周素杰.高血压病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1) :106-107.

[2]曹俊爱.浅谈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 :128-129.

[3]韩贵迎, 马德华.老年心血管病常用药物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04, 6 (17) :62-63.

高血压用药不能太随意 篇4

吃药不跟感觉走

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仅凭自我感觉用药,感觉舒适的时候不测血压,就减量服用或停用降压药物。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会使病情加重,诱发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引发中风危及生命。

没有症状也用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血压高,却无任何自觉症状,便以为不用服药治疗。其实,即使是无症状高血压,如果长期不服药治疗,也会使病情加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道听途说危害大

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时,喜欢听病友的意见,不遵医嘱。其实没有一种降压药普遍适用于所有人,所以决不可照搬别人的经验,用别人的药方用药。

联合用药效果好

大约有2/3的高血压患者用一种降压药就可以使血压降至正常;1/5的患者需两种降压药合用,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而另有1/10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则需三种降压药合用。如果属于后两种情况,而只服一种降压药,血压自然很难降至正常水平,只有联合用药才能奏效。

加大剂量要慎重

对高血压的用药原则是,首先从小剂量开始,并认真观察用药后效果和药物的副作用。如用一种降压药效果不理想时可考虑联合用药。但大剂量用药不可取,虽然大剂量用药能使血压降的多一点,但如血压降的太快,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肌缺血,发生意外。另外,药物的副作用也会随之增加。

间断服药有危险

有些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有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便自行停药,结果没有多久血压再度上升。如此这般,不仅使病情加重,还容易使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造成难治性高血压,甚至诱发中风。

睡前服药不可取

人在睡眠后,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用降压药,两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值,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极容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年轻力壮也用药

高血压用药护理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社区服务中心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30例,年龄63~86岁,平均(74.52±3.88)岁;病程1~20年,平均(10.54±0.57)年。观察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龄64~87岁,平均(74.86±4.01)岁;病程2~22年,平均(11.11±0.99)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用药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叮嘱患者注意睡眠质量,按时休息,尽量稳定情绪,定期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

1.2.2 观察组

(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老年患者进行交谈,定时进行随访,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或疑惑,告知患者哪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用药方面的顾虑。如果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医生。并且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让其明白高血压对身体产生的危害,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该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提升其治疗的信心[4]。(2)用药干预:社区护理人员应定时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督促患者按时服用药物。通过随访调查发现一般患者会由于缺乏用药知识、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较为浅薄以及记忆力欠佳等原因,出现中途停药、间歇性服药甚至是排斥服药等。因此,护理人员积极向患者开展用药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用药知识指导。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缓释剂以及长效剂等,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在服药时整颗吞服,不能够将药物掰开服用;如果患者自行减少用药量、服用短效剂等。护理人员应指出患者的危险行为,叮嘱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合理为患者调整药物;如果患者记忆力较差,时常忘记服药,可让患者将药物放在明显的位置。除此之外,让患者的家属以及陪护人员督促患者按时用药[5]。

高血压此类疾病的疗程相对漫长,护理人员需要将此事提前告知患者,让患者坚持服用药物,提升患者按时用药的意识。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为患者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该方案以约束患者用药,避免其出现擅自停药或减少药物,让患者服用小剂量且分次服用的降压药。告知患者药物的药效以及毒副作用,不能够在服药过程中,突然改变服药的体位,避免出现昏厥[6]。在降压的过程中应叮嘱患者坚持缓慢、适度等相应的原则,避免过快降血压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用药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用药管理水平对比

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8.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管理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5,P<0.05),见表2。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均不需要住院治疗,患者主要是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服药让血压恢复正常水平,然而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较差,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高血压老年患者出现用药依从性低的原因主要为:患病时间长,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较低,其身体机能退化,用药无法将疾病治愈,因此采用运动治疗以及食疗等来取代药物治疗;在患者长期服药之后未见疾病治愈,对药物的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出现抵抗情绪,间歇性用药或者是停止服药等情况[7];高估保健品的功效,老年人较易轻信推销人员,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或者是间歇性服药、拒绝服药等。通过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及用药干预等方法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发现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健康知识、用药的效果等宣教,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来督促患者按时用药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以及生活质量。

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用药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管理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压控制概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虞秋叶.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8):132-133.

[2]杨燕琴.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成效[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4):64-65.

[3]秦晶.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8):145.

[4]潘燕芳.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9):221-223.

[5]万耀莲,张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3):90-91.

[6]陆霞.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2016,10(14):254-255.

高血压用药护理 篇6

1 护理措施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泾川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0例,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42~72岁;对照组40例, 男18例, 女22例, 年龄46~75岁, 两组患者在职业、文化程度、病程、病情轻重程度、工作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监测血压及服药时间 (见表1)

对两组患者采用同样同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 分别监测两组患者7:00时、10:00时、14:00时、16:00时、22:00时动态血压变化, 观察组根据药物作用时间及血压昼夜波动节律情况, 在血压达到高峰之前1~2小时服药, 并进行心理、疾病知识、日常生活、运动、饮食方面的健康指导;对照组按传统服药时间服药, 并给予常规护理。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及时记录所测血压数值。两组服用的降压药类别相同, 随访监测1年。

1.2.2 观察指标

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每日7:00~22:00时的血压变化, 观察血压是否在24小时内平稳下降, 并详细记录。服药依从性主要指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的程度, 包括是否按医嘱定时服药、服药次数、服药剂量、坚持长期不间断服药4个方面[1]。

1.2.3 疗效判断

显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水平;有效:血压明显下降, 但未降至正常范围 (舒张压下降10~20 mm Hg, 或收缩压下降大于40 mm Hg) 。

2 结果 (见表2、表3)

3 讨论

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 对患者的心理、用药时间、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护理, 其目的在于依照生物节律调整给药时间、给药剂量及药物作用强度[2]。高血压的时间护理就是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时间, 使降压药物作用效应与高血压发生的节律相一致, 并能24小时全程稳定地控制血压, 减少血压的变异性, 从而减轻靶器官损害, 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通常人体血压于晨起开始升高, 在8:00~9:00达高峰, 中午下降, 17:00~18:00第2次升高, 之后缓慢下降, 凌晨2:00~3:00降至最低, 24小时动态血压呈“双峰一谷”。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血压波动曲线相似, 但血压水平总体较高。传统的给药方法是将全天剂量以日间均分法给患者服用, 造成药物浓度未根据血压的变化发挥作用而影响疗效。利用时间护理, 即掌握一天中血压峰值, 在血压高峰之前1~2小时服药, 待药物作用达到高峰时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高峰期吻合, 从而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7:00服药, 可提高体内血药浓度, 使降压药物的血浆浓度与血压晨峰基本同步, 有利于控制晨峰血压, 减少血压波动对心脑血管的影响;16:00服药, 可控制下午出现的第2次高峰血压, 减少升高后的峰值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22:00服药, 可维持夜间的有效血药浓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适用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动脉硬化、左心功能不全, 或血压夜间降低小于10%或高于白天血压20%的高血压患者[3]。目前临床提倡使用长效降压药, 因其降压作用温和平稳, 药效持续24小时以上, 于每天7:00服药一次。通过此次观察, 我们发现, 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时间护理干预能有效、全程、平稳降压, 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4]。

服药依从性是指能否按医嘱要求, 即每日服药时间、次数、剂量以及是否坚持长期不间断服药。有资料统计, 目前我国高血压服药率与控制率均较低,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按医嘱服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讲解长期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坚持用药对控制血压的作用, 嘱咐患者按时、按量、长期服药, 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漏服、补吃上次剂量或突然停药, 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使药物疗效得到充分发挥, 使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 通过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 如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忌烟、忌酒, 保持心态平和, 避免劳累, 控制体重, 保证充足睡眠等, 增强降压药物的效果, 以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

综上所述, 应用时间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用药进行干预, 依据血压变化的峰值给药, 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能达到全程、平稳降压, 减轻靶器官损害, 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从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燕玲, 金爽.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用药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9 (3) :92-94.

[2]刘金凤, 赵岳.应用时间治疗学指导高血压病人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5) :1138-1141.

[3]巢勤华.降压应按高血压类型服药[J].医药与保健, 2012 (2) :50.

高血压用药护理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5年3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51~79岁,平均(63.4±2.9)岁,病程2~17年,平均(5.4±1.2)年。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沟通障碍及精神病者。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及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主动进行相关指导及护理。观察组则在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建立健康档案:在患者出院前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与患者共同制定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措施,让患者初步了解延续性护理的意义及内容,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与患者商议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随访和指导,向患者说明随访的重要性,保持至少1周2次的电话随访和2周1次的上门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用药现状等。②院外健康指导:将健康指导工作主要放在随访过程中,健康指导内容包括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讲解、坚持遵医嘱用药的意义、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居住地相对集中的患者,可定期组织展开高血压防治知识的集体讲座,鼓励患者之间加强联系,互相交流。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饮食,多食用高营养、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瓜果及蔬菜,学会调整自身心态,积极参与到疾病管理中来,每天定时进行血压测量,保持适量运动。③用药依从性干预:护理人员要在每次随访中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通过交谈详细了解患者对坚持用药的看法,如果过程中存在未及时服药、忘记服药或拒绝服药的情况,要认真询问原因,开导患者,让患者明白坚持用药的意义,与医师做好沟通,尽量简化治疗方案,避免老年患者因为用药方案复杂而错误服药,尽量选择长效、低价的降压药物,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评价方法: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血压情况并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依从性判定参照文献[3],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共包括4个问题,分别为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是否有时不按时服药、当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停药、当自觉症状加重时是否停药或改动剂量,4个问题至少1个回答为“是”即视为依从性差,全部为“否”则视为依从性好、并以此统计依从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血压控制情况: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用药依从性: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98.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特点,由于目前临床尚未有根治方案,因此主要采用长期服药的方式进行控制。有文献调查结果显示[4],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血压控制达标率98%以上,而出院3个月后血压控制达标率仅65.4%,出院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仅43.7%这说明患者出院后缺乏必要的指导,难以坚持遵医嘱用药,从而导致病情反复。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低是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在延续性护理措施中,通过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来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用药动态,随时给予患者专业的意见和指导。延续性护理为患者提供了必要的咨询通道,患者在出现疑问时随时可以通过电话来进行咨询,避免了丧失治疗信心等情况造成的私自停药。考虑到患者的经济因素等,与医师进行沟通,为患者量身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尽可能地简化用药,避免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忘记服药的情况。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延续性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这个结论和刘学红的研究相一致[5]。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用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则实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认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高血压,延续性护理,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林攸兰.健康教育和家庭随访对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9,(6):96-97.

[3]刘丽萍,赵晓新.延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27(2):124-126.

[4]何文静,贺艳,李淑珍,等.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045-2046.

高血压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58例,男106例,女52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118例,其中冠心病38例,心力衰竭26,脑血管病变26例,肾脏病变16例,糖尿病12例,年龄46~78岁。

2 单纯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治疗和护理

2.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护理

老年患者首先选用钙拮抗剂,如尼群地平,贝尼地平,安氯地平等。钙拮抗剂可降低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老年性痴呆的危险性。用药时应协助老年患者服药入口,短效药物要按时服用,长效药物不要服用过量以免造成低血压,高龄老年患者应严格按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和护理,保证用药安全。钙拮抗剂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头痛和面色潮红、踝部水肿、便秘。临床发现晚服硝苯地平剂量增加时,可出现多尿、口渴。应告知老年患者,解除心理负担,停药后自行缓解。

2.2 应激性高血压的用药护理

应激性高血压是指人在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或遭遇精神刺激,而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也就是我们所指的应激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注意观察患者含服心痛定或静脉给药硫酸镁时血压下降的程度,待血压平稳后,改用口服降压药,一周后血压就会恢复正常。这类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几点: (1) 保持乐观态度,解除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2) 饮食调节和保证充足睡眠。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3) 戒烟酒和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

2.3 顽固性高血压的用药护理

约10%高血患者尽管使用了三种以上剂量降压药治疗,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成为顽固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对顽固性高血压首先要查找原因。首先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应用了其他药物[2]。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易引起水钠潴留,某些减肥药易干扰降压作用,治疗肾脏疾病贫血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直接作用于血管,能升高周围血管阻力,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原因明确后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给予匹配的降压药物,血压会明显降至理想水平。

3 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降压治疗及护理

3.1 冠心病

降压应选择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长效钙拮抗剂,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能预防心室重构。尽可能选用长效制剂,减少血压波动抑制24 h血压。如维拉帕米缓释剂或地尔硫卓。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应选择比索洛尔。ACEI易产生刺激性干咳,停药后自行缓解。比索洛尔易产生乏力、疲劳、鼻窦炎这些反应与剂量成正比。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发心绞痛恶化和心肌梗死。因此,建议患者在密切观察下大约一周内逐渐减量停药。用药治疗时不可随意更换降压药,每天检测血压,根据医嘱调整降压药剂量。

3.2 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降压治疗,应选择 (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注意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在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采用利尿剂、ACEI或β阻滞剂联合治疗。在用药护理过程中,保证用药剂量准确,降低心衰的死亡率。收缩压达200 mm Hg以上可根据医嘱静脉给药硝普钠持续静脉点滴,严格控制滴数、剂量并监测血压。不能突然停药,根据医嘱调整剂量,应逐渐减量,以免引起血压反弹,造成不良后果。

3.3 脑血管病变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患者不能耐受血压下降过快或过大,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降压过程应该缓慢、平稳,最好不减少脑血流量。可选择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ARB) 缬沙坦、长效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片、ACEI贝那普利或利尿剂[3]。注意从单种药物小剂量开始,再缓慢递增剂量或联合用药。发生脑出血时应先降颅内压,脑梗死溶栓时,血压在180 mm Hg/105 mm Hg才可以降压治疗。注意观察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血压不要波动过大,短时间内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3.4 肾脏病变

肾功能不全患者,在选用药物降压时,应首先选用ACEI、ARB、CCB这类降压药物是对肾脏损伤小,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贝那普利、伊贝沙坦长期应用可降低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蛋白,延缓肾衰进程。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增高的患者可以用钙抑制剂,在应用降压药物时,不影响患者的透析治疗。

3.5 糖尿病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疗重点是将血压严格控制在靶血压以下,将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降至最低水平 (舒张压小于80 mm Hg) 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血压的目标应在130 mm Hg/80 mm Hg以下,有效阻止肾病进展和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2型糖尿病的患者若要达到标准血压几乎都要联合治疗,ACEI、ARB、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小剂量双氢克噻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4]。长效的CCB在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降压治疗可延缓或阻止肾功能损伤性进展,延长生命。

4 讨论

通过临床上对高血压病患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结合干预高血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合理用药,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有效地保护了靶器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了并发症发生的时间,这是我们治疗和护理的目的。

关键词: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湛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当代护士, 2006, 8:35.

[2]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61, 4.

[3]王文, 刘立生.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152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高血压杂志, 2003:4.

联合用药是高血压治疗之本 篇9

联合用药的常用组合

理解了联合用药的优点后,相信高血压患者会更好地遵医嘱来实施联合用药的方案了。下面对联合用药的常用组合做简单介绍。

⒈噻嗪类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降压安全有效,是常用的两种降压药联合的基础药物。噻嗪类利尿剂与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阿米洛利或依普利酮联合较为合理,适合老年及肥胖高血压患者。

2.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这两种药价格低廉、降压安全有效,应用范围很广,是传统的一线降压药组合。但该组合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血糖和血脂代谢有不良作用,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患者伴高血压时,不宜采用。

3.利尿剂和ACEI或ARB

本组合中,两种药物可互相增强对方的药物作用,并抵消各自的不良反应。该组合尤其适用于合并糖尿病或微量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运用有助于改善症状、改善预后。

⒋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和β受体阻滞剂

该组合可以减少心率增快的发生,对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有优势。

⒌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

服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容易出现踝部水肿,这种水肿可被同时扩张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所抵消。此外,该组合还有降压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⒍钙拮抗剂和利尿剂

该组合对降低卒中危险有良效,且较为安全,目前已成为常用联合用药的一线组合,也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二线用药。但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选择该组合时需谨慎。

⒎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

该组合的卒中、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高于利尿剂组,且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因此有研究提出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建议用于难治疗性高血压或嗜铬细胞瘤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但该组合对中青年舒张压升高者、老年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者仍不失为很好的搭配。

联合用药的理由

高血压的治疗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才能使血压达标。主要原因是:

⒈单药降压效果不理想

单药治疗使血压达标率仅为20%~50%,因为单药治疗,血压下降后会激活人体调控血压的系统,血压又恢复至用药前水平,若增大剂量则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而联合用药后,血压达标率可提高至75%~90%,且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能够抵消不良反应,减少每种药的剂量,提高疗效。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轻度肾脏损害等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要求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单药治疗难以达到这一目标,联合用药则可以使初诊患者短时间内达到降压目标的成功率增加。

⒉联合用药可以保护重要器官

不同类降压药物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保护有所不同,钙拮抗剂(CCB)预防卒中最突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逆转心脏左心室肥厚,减少蛋白尿,延缓糖尿病或非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改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所以说,联合用药可以从不同机制保护重要器官。

⒊联合用药可降低单药剂量,抵消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利尿剂可造成低血钾,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保钾利尿剂可避免血钾降低;钙拮抗剂类可引起水肿和心率增快,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少水肿,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可避免心率增快。

高血压用药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语言沟通障碍、认知障碍者。90例高血压患者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35~6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44例,高中及以上46例;高血压分级:1级26例,2级45例,3级19例。全部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高血压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降压药物治疗[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着重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1.2.1 人性化护理环境

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向患者介绍病房的设施及使用,解释各种标示,护士站、治疗室、医生办公室、生活用品供应室等具体位置,及其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并做好常规的护理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态度要和蔼亲切,服务要耐心周到。

1.2.2 心理干预

高血压患者由于需要终身服药、病程较长,患者常会产生焦虑、紧张、烦躁、恐惧等负性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常难以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耐心地安慰和开导患者,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并予以适当建议;通过收集患者的生理和社会方面的资料,找出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对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最终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请病友现身说法,对于消除其忧郁、悲观情绪也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1.2.3 药物干预

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以及告知患者及家属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服药剂量、服药时间,并定期监测血压。注意降压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服药前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临床表现,使患者能够估计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提前给予预防措施,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在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条件下,能单用不联合,尽可能减少服药的种类和剂量及每日服药的次数。

1.2.4 饮食干预

低盐饮食,将每日的食盐量控制在6 g以下;低热量、优质蛋白及多纤维素食,控制体重,多食豆类、芹菜、瘦肉、红薯等食物,不喝刺激性饮料,鼓励其戒烟,限制饮酒。

1.2.5 运动干预

嘱患者多做有氧运动,如体操和散步等运动,尽量避免在血压高时运动。每周3~5次,每次约30 min。

1.2.6 健康宣教

利用黑板报或发放高血压病知识宣传手册、读报纸、口头讲解等形式向患者宣传高血压的保健、健康指导等方面的知识。

1.2.7 自我监测

每日监测血压2~3次,做到定时、定侧、定血压计。建立血压记录本,每天记录血压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及时予降压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若血压过高不能直接告知患者,可以选择先告知其家属。

1.3 评价指标

1.3.1 用药依从性评价

采用Morisky-Green测评量表(MG)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包括4个问题:①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②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③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④当你服药后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曾停药。4个答案均为“否”即为依从性佳,1~2个答案为“是”则为依从性较差。计分为回答“是=1分;否=2分”,累计得分越高,依从性越好,该问卷信度、效度较好[8]。

1.3.2 自我管理能力评价

设计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调查表,包括饮食管理、治疗管理、躯体活动管理和社会心理管理4方面,每项0~4分。0分表示从来没有,1分表示很少有,2分表示有时,3分表示经常,4分表示一直都是,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9]。

1.3.3 生命质量评价

应用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进行评价,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4个维度,每个维度0~28分,为便于计算将其标化为0~100分取值;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1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均应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依从性佳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2,P<0.05)。见表2。

2.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比较

干预组饮食管理、治疗管理、躯体活动管理、社会心理管理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3 两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两组入院时生命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注:*代表两组出院后3个月比较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护理服务不仅要满足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需求,而且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传统机械性地执行医嘱以满足患者的身体或疾病恢复的需要的护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护理的要求,逐渐被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社会-心理现代护理模式所取代,人性化护理以生物-社会-心理现代护理模式为指导,是一种从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出发,以恢复和重建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健康行为为根本目的的护理方法[11]。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在自我护理意向、生活方式、态度、责任、吸烟和坚持药物治疗等方面存在不依从行为[12]。因此,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患者治疗药依从性至关重要。心理干预是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方面之一,高血压患者由于需要终身服药、病程较长,患者常会产生焦虑、紧张、烦躁、恐惧等负性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常难以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护理前不同的心理变化制订心理护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帮助其建立健康信念及克服疾病的信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应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告知患者正确服药的方法,且规劝其避免任意用药的行为,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同时加强患者的饮食干预,鼓励患者多吃瓜果蔬菜和粗食杂粮,尽量少吃“三高”食物,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运动干预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稳定血压水平[13]。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前提和基础。许多高血压患者不能正确地认识疾病的严重后果,经常忘记吃药,不按处方服药,或服药太多或太少。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其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才能有效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血压是控制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从而为其日常的血压监测提供便利条件[14]。总之,在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贴心、舒适的诊治环境,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服药督导以及饮食、运动干预、健康教育等,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长期治疗的自觉性,增强患者的主动参与性和治疗的依从性,满足患者身体、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需要[15]。

服药依从性是评价患者是否按照医嘱积极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16]。本研究干预组患者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依从性佳的比率达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与邓小兰等[17]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提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提高降压效果。

自我管理是一种规范自身行为的科学策略和方法,要求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8]。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预后依赖于日常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血压的自我监测及坚持长期合理治疗[19,20,21]。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饮食管理、治疗管理、躯体活动管理和社会心理管理四方面的数据分析显示,干预组患者饮食管理、治疗管理、躯体活动管理、社会心理管理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程芳等[22]也证实了上述观点,说明人性化护理干预使高血压患者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患者的自控能力和自我动手能力,使其正确面对疾病,从而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具体实施,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人性化护理,包括环境干预、心理干预、药物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健康宣教、自我监测,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各项评分。结果 干预组依从性佳的比率达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2,P<0.05)。干预组患者饮食管理、治疗管理、躯体活动管理、社会心理管理各项评分[(3.52±0.26)、(3.72±0.13)、(3.61±0.23)、(3.85±0.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19±0.43)、(2.28±0.17)、(2.13±0.34)、(2.28±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生命质量(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各项评分[(78.91±12.41)、(85.23±12.96)、(86.31±12.30)、(90.92±12.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3.40±13.17)、(78.28±15.13)、(75.71±15.63)、(81.22±1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上一篇:初中作文训练方法下一篇:网络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