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训练方法

2024-12-08

初中作文训练方法(共12篇)

初中作文训练方法 篇1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 话题作文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与命题作文相比较, 话题作文能够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 是体现学生语言知识与能力的最佳形式。因此, 在近些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 话题作文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 如何提高学生的话题作文水平, 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仔细阅读话题提示, 快速打开写作思路

1. 准确理解题意

过去我们对“家”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家庭”。2001年上海市中考作文就做出了这样的提示:“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 是温馨的集体, 是亲爱的祖国。”细读提示便知, 这里的“家”不仅有我们各自的小家, 也有集体和祖国。如果考生这样理解题意便开阔了选题范围, 立意也会新颖。

2. 准确把握主题

200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是以“靠”为话题, 提示语是“俗话说‘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但结果往往靠不住, ‘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景总是在发生。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 靠的是坚忍不拔, 靠的是勤奋学习。”仔细根据提示, 我们发现材料里不能靠的是国家的进步, 个人的成长, 能靠的是自身的勤奋与毅力, 而且学会用辩证思维去分析靠与不靠的关系, 这样的文章才能主题鲜明, 立意高远。

二、仔细推敲掌握技巧, 独辟蹊径拟好文题

1. 确定文体, 扬长避短

常见的文体有议论体、日记体、书信体、散文体、叙事体等。在对所给材料进行深思熟虑后, 考生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确定文体。

2. 集中选题, 以小见大

写话题作文, 如何寻找合适的切入口是构思及拟题的关键。考生切忌在选题时过于宽泛, 而是将话题加以限制, 由大变小, 由虚变实, 由抽象变具体。如以“手”为话题可写成《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手中的希望》等文题有利于我们从小处着眼展开写作。

3. 崭新视角, 别开生面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在拟题时既要准确, 更要凝练、含蕴、新奇、优美。

三、在文章构思上, 善借教材做“嫁衣”

1. 采线串珠法

就是用线索将体现文章各个材料串接起来连缀成篇。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表现了老师的美好的心灵。作者以“回忆、依恋、思想”这条感情线索将七件小事组合起来, 使文章疏密有致, 情感步步加深, 耐人寻味。

2. 巧设悬念法

即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提出问题, 凸显矛盾, 设置疑团, 使读者在心中形成悬念。然后通过记叙、议论、说明等方式进行“释疑”, 揭开“谜底”。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这个问题设置了一个又一个谜团, 由此引出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很富有戏剧性。

总之, 要想提高话题作文的水平, 既需要语文教师对教材文章经典点评, 又需学生多阅读, 多思考, 力争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充分认识话题作文的特点, 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和生活经验, 学生才能写出个性十足, 形神兼备的好文章来。

初中作文训练方法 篇2

1.单脚跳:左脚连续跳30米,换右脚跳30米,左右脚各练习3组,各组间歇5秒。

2.跳绳:双脚起跳100次×5组,各组间歇10秒。

3.蛙跳:连续深蹲跳30米×3组,各组间歇10秒。

反映人的爆发力、协调性、速度和力量,统而称之弹跳素质。经常进行跳跃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神经系统支配肌肉收缩与放松的能力,能改善位觉器官和前庭器官的机能,提高平衡与协调能力。通过练习,可以有效地发展腿部力量,特别是爆发力;提高下肢的柔韧性和运动幅度;连续跳跃则对发展呼吸、循环等内脏器官的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篮球运球

球性练习所有练习内容每天都要练

练习一:原地拍起静止不动的球。原地单蹲,将球放地使之静止不动,然后用腕指不断地拍球,利用球的反弹作用将球拍起,随后再把球拍至地上静止,再重新把球拍起。15次×1组

练习二:固定手臂运球。原地半蹲,把运球手的肘关节放在膝上固定不动,利用指腕力量低运球。左右手各练100次×2组

练习三:直臂对墙运球。一手托球于头前上方,利用指腕力量对墙进行运球。速度由慢到快,两手交替练习。100次×2组练习四:坐着运球。运球者坐在地上,两脚向斜前方分开,运球者沿脚的内外侧进行运球练习。100次×2组

中长跑

每天可选择一项练习内容

练习方法:匀速跑、隔日耐力跑,要记录每次成绩。亲子游戏跑,跑的距离要长一些。

12-15岁的少年的心肺功能比较弱。当耐力跑的心率在120-150次/分范围内时,可使你的心脏一直保持着最好的心输出量,而有利于发展心血管功能。因此,通过控制心率,可以使你的耐力跑锻炼取得最佳效果。耐力跑的最佳心率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来的:安静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60%。在制定跑步计划时,应与自己的身体状况、耐力水平和学习生活相适应,跑步时间应控制在12至30分钟范围内,选择自己的最佳心率,并注意安全。

每天一小时练习可选择:

初中作文训练方法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训练方法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感受以及体验。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

自语文学科开始以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不是本身就有的。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对于学习才会更加积极。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上,教师应该一点一点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然而,在目前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明显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成不变,无非是作文写作之前的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以及教师随后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这种教学方式无疑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生对于生活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受,一些体验经历也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让学生不断的写作,这种疲劳战术让学生越写越没兴趣,也就越来越厌恶作文写作。

2、大量的作文写作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对于写作没有积极性

由于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在不断下降,因此教师就安排大量的作文写作,教师批改以后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自信心就逐渐的下降,在心理学上,自信心是直接能够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感受的,自信心下降,学生就会越来越恐惧作文写作,导致学生越来越厌恶作文写作,教师的教学效率自然不能提高。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教师对语文作文教学提不起兴趣,学生也不能提起兴趣,教师与学生对语文作文都没有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训练的方法措施

1、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真情实感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最注重的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文字表达,因此,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首先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本质上来说,作文的实质就是情感的表达,要想让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产生兴趣,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主动积极的体会生活,了解生活,鼓励学生大胆的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但是,只是一味的让学生体会生活对作文的写作是不会有太大帮助的,教师还应该做一些指导。让学生观察生活,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的感官上细致的观察生活。而细致的观察生活就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入手,一点一点的对生活产生一些真情实感。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题目,比如说《我们的校园》这个题目,校园对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环境,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的观察过自己的校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题目的选择,指导学生去观察自己的校园,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指导学生细致的观察,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2、注重学生的写作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仅仅是语文学科,其他学科也一样,所有的学习与教学都是不能固守陈规,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对于学生学习语文作文来说,首先学生要有创新性思维,有了创新性思维学生对于写作才能够创新,经过创新之后并且受到教师的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就被增加,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创新性作文写作。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会让学生对文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重注新的写作方式,学生慢慢地喜欢了语文写作,教师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被提高了。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也要经过创新,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或者像绘画写生一样,可以带着学生到户外进行作文教学,这种创新性语文作文教学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对于语文写作更加积极,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的目的也就提高了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3、鼓励学生积累阅读知识,经常做一些片段性写作练习

语文作文的教学效率低下的另外一个原因还是学生语文作文方面的知识积累少。学生的阅读量是直接能够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增加知识的贮备量。大量的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优美的句子词汇或者写作方法。可以用到下一次的写作当中,这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是非常有利的。除了鼓励学生阅读以外,还要配合一些写作片段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优美词汇或者句子的记忆与应用,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文章写作的兴趣。这样的培养与鼓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小结

初中篮球科学训练手段和方法 篇4

对初中生篮球的训练一定要明确训练指导思想, 提高对初中生篮球训练的认识水平, 制定出多年的、系统的、科学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训练即要立足于一个“苦”字上, 又要科学的扎扎实实地进行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 加大运动量的训练, 原则上在训练中必须坚决贯彻“积极、灵活、准确、全面”的训练指导思想, 真正把初中生篮球训练放到我国篮球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上去。

二、关于整体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一个好的球队和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整体意识。作为一个队来讲就是要有统一的思想和行动, 以及统一的奋斗目标;作为一个队员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自我要求。

1、入队教育

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 对许多实践活动都跃跃欲试, 兴趣多受教师、家长、明星人物等的影响, 出现对未来的向往, 但自觉性较差, 目的性不清, 有时动摇不定。因此, 教师员应争取各方向的支持和协助, 通过教育和诱导, 使队员明确为谁打球, 为什么打球, 球队和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应该作一个怎么样的队员。通过组织参观优秀队的比赛、电视录像帮助分析那些精彩巧妙的配合和细腻精练的技术动作, 讲述篮球运动及著名运动员的趣事, 来培养队员爱好篮球运动的浓厚兴趣, 使队员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篮球事业, 爱别人亦为别人所爱, 遵守纪律, 有信心, 有拼劲, 勇于胜利的整体意识。

2、提高篮球理论知识

形成某种意识的功能都是相应的某些知识作为基础。学习篮球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和启发初中运动员的再创思维, 使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自觉地、主动地完成任务。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 可以使用概念, 通过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 达到对事物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

3、把整体意识的训练与培养同训练计划结合起来。

整体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应结合本队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列入训练计划。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例如建队时或训练初期着重培养热爱打球, 热爱集体, 遵守纪律, 团结互助的思想意识;比赛时期着重培养崇高的责任感, 集体荣誉感, 敢于拼搏, 善于胜利的思想意识。

三、基本技术运用的意识培养与训练

培养和训练运用技术的过程也就是形成动作技巧的过程。因为运动技巧就是有意识活动的结果, 熟练而准确运动技术使技术达到自动化程度, 避免脑力和体力的不必要消耗。

1、基本功的训练是符合比赛时技

术运用的基本规律, 基本功训练时, 对最基本的动作要领要反复练。如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能力、球感等。但单一技术训练不能拉得过长, 要根据比赛规律逐步过度到与其它技术相结合的训练。

2、大力加强观察能力的训练, 加

强运动员的视野训练和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运动员必须通过视觉准确地观察空间、方位和距离, 特别要求运动员能准确判断迅速变化的各种关系, 才有可能确定运动方向, 采取有效动作。

3、培养快速反应能力。篮球场上

是瞬息万变的, 这就要求运动员针对变化作出较快的反应, 否则就会犹豫不决, 反应迟钝贻误战机, 教师要设法通过各种变化信号 (最好结合场上情况) , 刺激以及采取多变的对抗条件进行训练, 以提高队员的反应能力。

四、战术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个成队比赛的项目,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通过一定的战术, 发挥全队的优势, 不然全队水平很难提高。除结合整体意识和正确运用技术的训练外,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运动员参加比赛, 是培养战术意识的最主要手段。通过比赛可使队员对复杂的比赛情况有正确的分析能力, 能识破对方队的意图, 加强本队队员之间的默契, 以使已掌握的动作技巧和战术意识能根据场上变化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运用起来。

不论在训练和比赛中, 战术的运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任务, 使队员不仅能按照预定战术行动, 而且要使队员理解为什么这样做, 要结合实际讲解篮球比赛的规律和理论知识, 指导和启发队员善于观察判断, 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育和训练中要多进行二、三个人的配合套路, 增加配合意识。教师在训练和比赛中应有重点的分期、分批对运动员进行技术反应的专门性统计, 看有多少是恰当的, 有多少是不合理的, 错在哪里?为什么?根据总结出来的问题, 再反馈给队员重点训练, 通过不断反复实践, 一步步提高战术意识。

摘要: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 要求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各项技、战术, 这就是篮球意识, 被称为篮球运动的灵魂。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是一个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的过程, 其中教师员的训练技巧, 是其中关键一环。

关键词:初中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与训练

参考文献

[1]郝志伟、孙自力:《浅议篮球突破技术及训练方法》[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 (01) .[1]郝志伟、孙自力:《浅议篮球突破技术及训练方法》[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 (01) .

[2]汪德华:《篮球个人防守技术训练方法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1) .[2]汪德华:《篮球个人防守技术训练方法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1) .

初中生足球教学训练方法探析 篇5

摘要

如何在较短的简练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水平,收获不 俗的运动成绩。我们通过对某一中学的足球队训练方法的实践探析显示:中学生足球训练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重点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提升运动的协调能力、发展基本力量、提升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平衡能力的控制,在本文章中我们对初中生足球教学训练方法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建议。关键词:初中足球训练;战术意识;反应速度;时空感觉

1、初中生足球教学训练方法概要

要落实足球训练工作最好要从娃娃抓起,初中学的足球训练是非常关键的,它起着承前启后所谓作用,它承接小学的优秀苗子向及较高层次输送足球人才的重任。文化课时初中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同时这时期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在业余的足球训练中,既不能对学习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果,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与认真地分析和研究相结合得出:在初中生的足球训练应该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应该要把培养他们的足球意识和意志品质放在首位;其次是重点发展身体的协调能力;再次是在对抗中所逐渐形成发展的基本力量;第四是增强足球运动员对时空的敏感度;最后是要将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技术训练融合

2、初中生足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措施

2.1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

提高其理论和智力水平可以使一个球员所积累的知识越加广泛和丰富。就会使内心活动越加强烈,智力发展就同样全面。良好的意 志品质与智力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必须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面,对形良好的意志十分有用。

2.3加强自我培养意志品质的个人能力

理想对意志品质具有支配作用。对初中生球员来说,理想是球员精神力量的源泉。只要他们自觉的树立了奋斗目标,就能在训练和比赛中自觉的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从多方面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2.4制定奖惩措施

老师对在训练与比赛中表现良好的运动员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的方式不应太过于单调,比如:给以微笑、表扬以及颁发奖金、证书等,这都有助于调动球员的积极性。

3、足球训练的方法分析与讨论

3.1培养与提高足球运动员对足球的意识

足球意识是现代足球运动规律在大脑中的反应,表现出支配运动员行动所特有的一种心理思维活动过程。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足球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必须从娃娃抓起,与体能、技能、心理三者同时进行。足球意识训练的方法具体如下:(1)录像剪辑,反复多次的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典型战术组合。在观看录像时教练要简明讲解,这样可以使运动员较快的领会战术意识与战术配合。(2)亲身体验与观看高水平运动的现场比赛,教练要有交代本次观看的主要任务,让不同位置的运动员主要观看与自己同位置运动是怎样跑位、补位、进攻与防守的跑动路线,传递球和临场处理球的方法,及时记录下有疑问 的地方。(3)对典型的定位球战术配合进行分析,运动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掩护,特别是在角球沉底传中与四十五度斜吊球这两方面,让足球运动员完全认识队友间的战术配合的重要性。(4)战术配合的实际训练要建立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从最简单的战术配合 开始练习。战术的训练要从简到难,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由慢到快,从段距离到长距离。(5)在训练和比赛的实践中要严格要求运动员迅速了解比赛场上的发展状况,并做出选择最合理的跑动路线,抢占到威胁最大、效果最好的攻击点,运用最实用的个人战术或队友间的战术配合,实施最强最有力进攻。(6)每个球员要独具风格,球员在初中阶段的训练时间没有达到标准时间,因此,在训练中要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思想

作风和坚强的意志;二是技术与战术风格。除此之外还应该形成一种基本阵型,比如四四二,三五二还是四三三等,是其成为一种较固定 阵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能使在相对较短的训练时间内达到有丰富战术意识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3.2发展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

无论从生理机制还是从运动技能发展的规律来看,运动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运动技能则是运动协调能力熟练化的外在表现,在大脑皮层主导下的机体运动,用于调节不同肌肉,根据动作的需要在时空上、力量与速度上准确无误的完成动作的能力。在初中生阶段是身体生长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发展并形成协调能力的最有利阶段。运动员发展协调能力的办法如下:(1)要经常进行发展协调能力的专门性练习,训练运用协调性来完成各种不对称练习。比如上下肢朝相向方向的练习,反向完成动作(可以镜面练习),单腿平衡等。(2)运动员分成一对一组相互突破,突破行为既受协调能力的制约,更受心理能力的制约。要培养运动员要敢于突破,勇于突破的勇气,在突破中找出不足并完善突破。(3)创造性的完成技术动作是拥有良好协调能力的升华,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完成各种逼真的假动作。让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完成传球或突破性的的射门。

3.3 改善运动员的时间、空间感觉和平衡能力具体方法如下:(1)走梅花桩、爬绳梯与走平很木等;(2)运动员使用双手握住对方脚踝来练习滚轮练习。比如做前后翻滚与侧手 翻等。

4、结语

经过我们在实际的训练中了解和体会到上面所诉的方法是很有针对性的,在时效性与科学性方面较以前的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在初中生不足的训练时间内,要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球员的训练水平。在以后的训练中不断改进,完善。为提高我国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国内蓬勃发展的足球使用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听力训练方法探讨 篇6

[摘 要]:听力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证明,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关键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基础性的输入训练,选择合适的材料,从细处入手,培养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关键词]:听力能力 训练 兴趣

听力作为外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它是一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反映,听力的理解并不是一个简单地对字面语言信息解码的过程,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动态的交互过程,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活跃,非常积极的动态过程,听力理解能力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尤其在当今社会,国际信息发达,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作为最广泛使用的语言的今天,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使听力能力提高,训练方法很重要,本文从训练听力理解能力入手,探讨听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加强基础性的输入训练,培养兴趣

众所周知,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只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才会有所输出。从心理学的研究方面来看,在相等的时间内,听到的信息量比读到的信息量要大得多,听到的信息转化为感性知识比读到的信息转化为感性知识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听到的信息往往比读到的信息更加生动,印入脑海的烙印更加深刻,不易遗忘,加上中学生善于模仿,听觉灵敏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培养听力理解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因此,笔者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点和重要的句型外,还要让他们不断地反复地朗读句子和课文,培养语感,并重视朗读技巧的训练,有意识地教授学生在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连读、不完全爆破、句子节奏、音变、语调等方面的知识,加强训练这些方面的能力,强调英语语感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认真模仿磁带、老师的语音语调,坚持每天30分钟的大声朗读,为以后的听力能力的培养打好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注意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教学语言知识,处理课堂情境,并多创设情境,提供学生听说的语言环境,在不断地实际操练中提高听的能力,并时常将教材中的内容改写成听力材料,随堂测听,及时表扬,在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自信,增强学生的训练欲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寻找自己潜在的积极因素。

二、选择适当的材料

许多老师认为,加强听力能力的训练缺乏听力材料。笔者认为,现成的材料很多。根据我多年任教初三英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我总是这样来选择材料的:首先,利用教材中的材料。我认为,此时初三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已有所提高,这为听力能力训练打下了基础,从初一到初三,每个模块里的对话和课文都是现成的听力材料,我经常从初一初二甚至初三的教材中挑选一段难易适合的材料,自编几个小问题,加几个选项,找出该段话的配套磁带,在正式上课前抽出五分钟左右时间来训练,并按不同的训练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块,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写难易不同的问题语速较快或材料较难的,就采取分句或分段的方式让他们听或重复听,尽量让大多数学生能听懂基本内容,并能快速理解材料的内容,或引导学生复述听力材料的内容,这样它既是对教材的一次复习,也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更能把说和听有机结合起来,以说促听,不断地使已学的知识和语言现象得以复现,便于积累和记忆,也能减少听力训练的盲目性,控制听力训练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其次,从课外选择一些比较真实、自然、,有实际意义的材料,最好使用不同年龄、身份、性别的英美人士在自然场合下的口语素材。题材应多样化,丰富有趣,内容广泛,通过对各种领域的听力材料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听力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文化差异,如西方的节日,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等都与中国的不同,只有多接触有关这样的材料,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困难才会迎刃而解。

三、应试技巧训练

听力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分辨、理解、反应和拼写能力,除了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外,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答题经验,应试技巧,尽量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作重点分析,从中获得一些宝贵的经验。

1.提前审题

提前审题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预知要听的重点,猜测材料的情境,提高捕捉信息的准确度,从而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把因准备不足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刚开始训练时,我总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听力题干和选项,并把握此话题的语境,人物身份,对话发生的地点等,做到听的时候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2.沉着答题

听力测试的时间是预先设定的,通常为20分钟,不可人为地控制。因此要培养并训练抢记内容的能力,如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等,特别是对那些听到的材料一时拿不准、写不出的词要学会用简单的符号做快速记录,这样有可能在录音结速后为自己创造追忆的条件,另外,在做题时,如遇到确实听不懂的,要舍得放弃,集中精力,遇事不慌,紧跟磁带速度走,切不可瞻前顾后,一误再误。听力结束后,不要急于做笔试题,要利用头脑中保留的短暂记忆和记录的内容,对那些不太肯定的答案进行语法上推敲。

3.典型例题分析

有些语篇是考查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必须听懂对话的细节,并要抓住对话整体的主要意思,才能防止“以偏概全”,因为其他几个细节都是为一个中心话题服务的。推测类的题型是学生容易做错的一种题型,这是考查学生对谈话发生的场合、谈话者的身份及彼此间的关系等的推断能力,考生依据对话中的内容推断题干要求的结论。此类对话的重要信息一般都由第二个人发出,然后通过简单地推理可知正确答案。

有关时间和价格的推测题也是出题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该类题型要注意的是所给的信息与后面的问题之间的数量与逻辑间的关系,以便推测。考生也容易受先听到、反复听到或清楚响亮的信息影响,常把他们作为正确答案,甚至有时就忽略了后面有用的信息。因此要听完整段对话后,才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即使是中途作出判断,也要耐心地听完并作检查。

四、结束语

总之,听是一种积极活跃的思维过程,若想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首先要注重英语基础的训练,掌握书上基本知识,尽量把听、说、读、写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以使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听力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少而多,由点到面的反复循环过程,并注重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训练方案,做到层层突破,逐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筱杭.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中学外语教与学,2008,(5).

[2]陈梅花.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

浅谈初中合唱团的训练方法 篇7

参加合唱团的同学一定是采取自愿的。教师对初中一年级的每一位学生进行模唱音高, 单音听辩;模唱音阶和演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后合格录取。

被录取到的合唱团员多数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他们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乐观学习的精神。教师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让每一位合唱队员明白合唱团是一个整体, 是有纪律的, 引导并启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养成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有利于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

合唱教学的实施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按照一定的时间, 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合唱团教学的训练方法。

一、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一) 呼吸和发声

中学生正处在变声期阶段, 呼吸和发声尤为重要。学好正确的歌唱呼吸和发声, 不但可以保证学生正在发育的声带不会疲劳和损伤, 更重要的是通过呼吸和发声能为合唱团的训练开辟绿色的通道。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做示范, 请同学们观看老师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发声的要领。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身体自然站立, 两眼平视前方, 自然大方, 面带微笑, 鼻翼上提, 精神饱满积极向上。呼吸时请学生做打哈欠状态, 先做自然呼吸, 然后教授学生开口微笑, 抬起软腭, 下巴松垮, 打开喉咙, 再体会有控制的呼吸感觉。就像长跑, 从自然到不自然又回归自然。启发学生由自然的呼吸学会有控制的呼吸来歌唱。要让学生知道呼吸是发声的基础和源动力, 没有呼吸就不会发出饱满圆润的声音。教师在刚刚开始训练时要注意不过多强调呼吸练习, 待训练一段时间后再结合硬鄂抬起训练呼吸, 使学生自然掌握歌唱呼吸的方法。

(二) 节奏与节拍

节奏与节拍是一对好兄弟, 学生在学习各种节奏之前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各种节拍的强弱规律, 并教授学生拍, 拍, 拍, 拍和拍各种拍子的简化式指挥, 在稳定节拍的基础上教授学生各种音符和节奏型, 这样循序渐进, 得心应手,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掌握了各种节奏型。节奏型的掌握要牢固记住各种单纯音符与附点音符的时值, 由四分音符开始进入八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 再逐步引入各种附点音符的节奏组合。介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节奏训练, 学生兴趣浓厚, 教学效果很好。

(三) 音准训练

这段时间的基础训练我采取了柯达尹教学法的柯尔文手势和达尔克洛滋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目的是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例如:音阶视唱时全体队员一起拍着节拍每个音唱四拍。然后一起拍着节拍每个音唱二拍, 再一起拍着节拍每个音唱一拍。然后唱半拍再按十六分音符四音一组唱一拍, 这样的循环教学再配合跺脚拍手的动作使学生对音阶的音准节奏的感受达到熟知、熟记、熟用的效果。在音程训练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 一组同学唱根音、一组同学唱冠音。先从旋律音程练起, 再逐步扩展到和声音程。和弦音的训练把学生分作三组进行, 让同学们听辨体会大调音阶的色彩明亮、小调音阶的色彩暗谈柔和。各种音程如大小二度不和谐音程音响效果与纯四度纯五度纯八度和协音程音响效果作对比;大三和弦的丰满与浑厚, 小三和弦的柔和与美丽作对比, 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合唱的灵魂与根基, 为下一部的分声部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合唱基础训练

学生掌握了呼吸, 发声、音准与节奏之后再进行和声训练就比较轻松了。在训练学生简短和声旋律之前, 请同学们欣赏几首合唱歌曲, 让学生用心体会各声部均衡和谐的音响感觉, 再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的意义, 合唱的精髓,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合唱基础训练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学会轮唱。演唱前事先约定, 结束时指挥给予引导和指示。要经常变换声部的分工, 变换声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会不同声部的感觉。采用视唱法教学, 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必要时再以听唱法辅助练习。在轮唱时要注意声部的谐和与均衡, 做到音准、节奏准确、更要注意音色的表现。轮唱时要互相倾听, 不但要注意听着本声部其他人唱, 还要注意听着其他声部唱, 使自己的声音与整体相融合, 体验和声的美感。第二步是两个声部同时视唱, 前提是要熟知。熟记自己的声部才能在两声部视唱时熟用自己的声部。学生在轮唱的基础上进行两声部的视唱会轻松愉快的以达到自己声音与整体相融合。

三、咬字吐字训练

合唱是声乐表现的最高形式有了规则的节拍、稳固的节奏、准确的旋律还不够。更要有清晰的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的训练要配合情感教学来进行。第一步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启发学生带着情感大声朗读歌词, 熟读歌词, 注意口腔打开, 抑扬顿挫, 感情真挚。教师应激发学生提升朗诵歌词的兴趣。可选择集体朗读、分组朗读、单人朗读等, 引导学生在唱歌时咬准每一个字头归好韵。

四、合唱歌曲艺术处理

歌曲艺术处理非常重要。一首好的合唱作品学完之后, 最关键是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教师应引发学生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和结构形式以准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在训练各声部视唱的同时就应该准确定曲调是属于哪一类的情绪情感。通过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各种音乐要素, 表现威武雄壮的音乐形象;或是柔美抒情的作品展现;或是热情奔放生动形象的思想表达, 发挥学生想象力, 提升学生主管能动性, 使歌声富有感染力, 感动自己, 感动观众。

这段合唱团训练的最终结果是参加每年市里的合唱艺术节的演出。到了月初, 我们将进行合唱汇演的整体排练。这个阶段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结合合唱指挥进行训练。教师一定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在会打节奏的基础上模仿老师的指挥来歌唱。这样身临其境的全身动起来的感觉会深层次的表现出歌曲最真实的感情。第二步请合唱团员静下来观看老师对学生的合唱指挥, 教师的每一个表情, 每一个指挥动作里都代表着歌曲的内涵。最后学生在老师的指挥带动下演唱出一曲曲美妙动听的和谐而均衡的和声, 以完善合唱在声乐里的最高境界。

浅谈初中阶段训练学生听力的方法 篇8

一、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

听力应包括课内、课外听力材料。课内听力材料主要是教科书, 包括对话、阅读文段及练习册的听力练习。教科书把句型、词汇及语法结合起来, 编排比较科学,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常用词汇和重点句型反复出现。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 可以使学生积累语感, 掌握好语言基础知识, 课外的听力材料可选择浅显易懂的英语小故事。如《新概念英语》第一、二册的小故事。听故事只是要求学生听懂大意, 训练把前后内容连贯起来的能力。此外, 教师还可选择《英语周报》的听力测试题作为常规训练材料, 其听力测试题由外籍专家朗读, 语言纯正地道, 题型全面, 内容针对教材知识点,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应试技巧。

二、用英语授课, 用英语思维

用英语授课, 可以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 加强听力训练, 形成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如在单词教学中, 我们可以使用定义法 (Definition) 、同义词 (Synonym) 或上下文 (Contextua procedure) 来教新单词。在教“umbrella”这个词时, 对初学者我们可以使用实物, 直观明了, 但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而言, 可以使用定义法:“An umbrella is a thingmade of cloth that can be used to keep offthe rain.”再借助雨中一把伞的简笔画就成功了。同时还可用上下文语境法:It israining outside the house.I want to go shopping.I will use an umbrella.It can keep me from getting wet.An umbrella is useful when it is raining.学生听后凭上下文语境就能明白umbrella的意思, 避免了中文翻译, 养成了用英语去思维的习惯。

三、训练听力技巧

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训练学生的听力技巧。

1. 培养学生正确捕捉字音的能力和从上下文猜字的理解能力。

如听“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这句话, 有人误以为是“You look happy to me, to me.”但多听几遍, 就会发现meetme连读时[t]音部分失去爆破, 并不与me相连。又如下面这两个句子:I′msorry I can′t help you.I′m just a small potato.前面句子提到“不好意思我帮不了你”, 据此可以猜测到后面句子中的“a small potato”乃“小人物”的意思。

2. 训练学生适应英国音和美国音的能力。

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 我们既要让学生接触美国英语, 又要接触英国英语。在训练学生听力时, 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归纳或对比两种英语在发音、语调上的差别。如字母组合wh在英国英语中发/w音, 但在美国英语中发/hw/, 如when/wen (英音) , when/hwen/ (美音) 。有的单词在英美两种英语中发不同的音。如:

单词atevase

英音/et//va:z/

美音/eit//veiz/

有些单词的重音位置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处在不同的音节, 如美国英语address, 重音在第一个音节, 英国英语address重音在第二个音节。

四、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对《新概念英语》的材料, 我们可以实施泛听 (Extensive Listening) 的方法, 只要求学生听懂大意。泛听的遍数一般不用超过三遍, 听的过程中不要中间暂停, 要一气呵成。对课文和练习册的听力练习, 我们可以实施精听 (Intensive Listening) 的方法, 先让学生熟悉生词, 要反复听, 遍数不限, 直到完全听懂为止, 尤其是有些难句要倒带重听。如有一篇听力材料的最后两句话:And what is more, there is a copying room to the left o it.You can copy some pages you think useful.学生对what is more的意思要靠上下文来猜测, 对to the left和后置定语you think useful的语法成份不熟悉, 要倒带重听。听力测试有的考查故事的细节, 有的考查大意, 所以平时训练时对数据、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实要精听, 同时又要兼顾把握大意的泛听训练。

五、听说结合

我们应该把听力练习和口语会话结合起来。听和说不能分家, 两者共同构成了对话交际的要素。如在安排学生听完一篇故事后,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依据所听材料用英语口语讨论, 这样既训练了听力, 又练习了口语, 一举两得。

六、听写

听写包括单词、词组、句子及段落的听写。听写句子和段落这种形式的难度较大, 但能锻炼过硬的本领。听写能非常有效地训练听力、拼写的技能, 是熟悉词组和句型、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的综合训练。如听写句子She often borrows books from the school library.有些学生容易忘记给borrow加“s”, 经改正后就能帮助他们积累一般现在时态动词形式的语法知识。

初中作文训练方法 篇9

1. 课堂阅读的训练方法

(1) 选好阅读材料、成功的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好阅读材料, 初中学生阅读的材料, 应该是文字浅、篇幅短、有趣味、形式多、有注释的。

文字浅是指阅读材料不能超越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 不能要求学生去读那些读不懂的文章;篇幅短的读物阅读起来费时少, 容易获得成就感, 有助于学生看到成绩, 树立信心;有趣味的材料初中学生才乐意读, 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才有利于激励学生克服困难, 坚持阅读。阅读材料应该形式多样, 题材多样, 如故事、童话、小诗、幽默、对话、传记、科普等都应该是学生阅读的内容, 使学生充分看到阅读的益处, 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有注释是说对阅读材料中的有关语言点、关键词语、背景知识和难点要有注释, 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要点。

(2) 交待阅读任务:每布置一次阅读训练都应有较明确的要求, 以便学生具体操作, 阅读任务的布置应包括以下内容:

阅读时间, 如五分钟读完全文;

阅读要求, 如读懂并记住全文大意.阅读之后要回答几个有关的问题等;

在布置阅读任务时还可以适当的介绍文字的大概意思, 或者介绍故事的开头, 或提几个有启发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学生自行阅读:将阅读材料发给学生, 由学生自行阅读, 或者学生两三人一组分组阅读, 以便讨论个别有难度的词语, 教师则巡视全班同学的阅读情况, 进行个别指导, 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较后进的学生。

(4) 检查阅读效果:学生独立阅读后, 应立即检查读的效果。检查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口头检查;二是书面检查。

口头检查时, 通常的作法是提一些有关读物内容的问题, 要求学生回答。口头检查的优点是反馈及时, 能迅速了解学生的阅读期解情况;缺点是检查面小, 仅能了解到少部分学生的阅读情况。

书面检查也叫笔头检查, 通常的作法是将事先印好的检查性练习 (如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等) 发给学生填答, 然后收上来课后批阅, 或当堂集体校对答案, 以检查阅读效果。

(5) 阅读训练小结:在小结时重要的是要结合阅读中的实例说明有关的阅读技巧, 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例如, 整体阅读, 把握大意, 注意内容, 抓住关键词、句, 猜测词义等, 使学生每进行一次阅读训练都真正有所收益。

2. 课外阅读的训练方法

课外阅读训练与课堂阅读训练的不同之处在于:阅读时限长, 要求更加灵活, 阅读范围更加广泛。

(1) 指定阅读范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的需要选择好适当的英语读物, 并对读物的内容、大意、难点、关键词语等作出充分的辅导准备。然后向学生指定阅读范围, 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行安排时间阅读, 规定一个较宽松的期限进行检查。

(2) 进行阅读指导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一些疑难问题时会向教师提问, 所以教师应该随时答疑、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地阅读。对个别比较集中的问题, 可以在英语课上集中讲解。但要注意不要就问题谈问题, 应该从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检查阅读效果

到了规定的阅读期限应该检查学生是否读完了指定的阅读材料, 有哪些学生来完成阅读任务, 原因是什么等, 然后开始检查性的练习。练习可以口头与笔头结合进行:口头练习以回答有关问题, 复述、讲述读后心得等方式进行。笔头检查可以要求学生完成预先准备好的答卷, 回答有关的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等。也可收阅学生写的阅读笔记、心得等进行检查。

(4) 开展专题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读物的中心思想、文章情节、人物分析, 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 交流心得体会, 这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促使他们加深对英文读物的理解。

二、初中英语阅读训练的技巧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从—开始就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英语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传授英语阅读的技巧。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工作, 它能使学生更快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1. 力戒翻译理解

初中学生初学英语阅读, 往往逐句译成汉语, 否则便觉得理解得不透彻。为克服这种心理定势。应告诉学生能看懂的句子就已经理解, 没有必要译成汉语再理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带着具体的疑问词去读句子, 得到了关于Who?

Whom?What?Which?When?Where?How?等问题的答案便是

正确的理解, 帮助学生克服翻译理解的习惯。

2. 培养视读习惯, 提高阅读速度

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念读、唇读、指读、晃读、重读等都会大大地响阅读速度的提高, 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视读的习惯, 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提高阅读速度。读得快才能多读, 多读才能尝到阅读的好处和乐趣, 才能更快提高阅读能力。

3. 注意抓住关键

每个句子里都有一个以上的关键词, 它们负载着重要的信息, 决定着整句的意思, 只要抓住了关键词, 整句意思就容易理解了。在理解各句意思的基础上, 段落和文章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所以抓住关键词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技巧。在训练英语关键词阅读时, 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句中的实词上, 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短语, 都往往载有重要的信息, 而其他词可以快速掠过。

4. 以意群为单位阅读理解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 并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 学生应克服远涧阅读的习惯, 养成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理解的良好习惯。为了培养学生按意群词组进行视读的能力, 可以在阅读开始阶段先把短文按意群划分后再要求学生视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就必须扩大学生阅读面, 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 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这样, 学生才能在阅读文章中获得成就感, 从而提高英文阅读的兴趣。

初中英语听力训练的方法及策略 篇10

英语听力不光是传授知识, 同时是传授语言收听的技能与方法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恰当地使用现代教学媒体, 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单项听力技巧。

一、泛听精听互相结合

精听就是深入细致地、透彻地听, 力求听懂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词的意思。 与精听相对, 泛听就是只求听懂大致内容。在听力训练中, 必须将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 既要让学生准确无误地听出材料中某些重要的信息, 又要兼顾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 只泛不精, 会养成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习惯, 反之, 则抓不住大意, 所以两种训练必须紧密结合进行练习。

二、学会抓住“关键词”

英语听力材料中包含大量的信息, 让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快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这就需要在听力训练中抓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适时提醒学生抓住听力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 克服每个词平均分配注意力的错误做法, 有的放矢重点突破, 从而融会贯通地理解所听信息并迅速做出正确无误的判断。

三、培养学生预测能力

预测能力是指在做听力理解之前, 学生对即将听到的对话内容进行预测, 预测情节的下一步发展或者说话人要叙述的内容。预测在理解口头语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 1.训练学生根据听力材料标题进行预测;2.根据所提供的练习题进行预测;3.根据所听的主句进行猜测;4.根据谈话人的身份、谈话地点进行猜测;5.根据谈话人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等。

四、提高学生辨音能力

有时候学生在听一些听力材料时, 即使能听出这个单词的发音, 但是在他们的脑海中也会产生几个类似发音的单词, 比如kitchen-chicken, mouth-mouse, bad-bed, sheep-ship, beatbit, count-can’t, here-hair, much-march, quite-quiet等, 并为此纠结于哪个是正确的选项, 导致接下来的信息断片。这就要求教师着眼于平时的细节训练和基础夯实, 对那些有着类似发音的、容易混淆的单词进行重点辨音和强化记忆训练, 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

五、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学好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前提, 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除了学生平时的不懈努力, 还要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如精彩会话和优秀范文的背诵所形成的语感;英文歌曲和佳作欣赏所提供的语境。 这些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英语听力训练时,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 (训练) 习惯:1.接收听力材料时, 先看题目和要求 (磨刀不误砍柴工) , 然后带着问题仔细倾听。 2.把注意力集中在材料的整体内容上, 不要集中在某个单词上。 3.把注意力集中在接下来要听的句子上, 不要停留在前面已听过的片段上。 养成这些习惯的学生, 其听力效果会优于那些同等水平但习惯养成较差的学生。

六、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一般指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等。 在英语听力, 上非智力因素通常表现为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 这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听力学习, 但对学生的听力学习和训练起着激发调节和推动学习的作用。 因此, 重视学生的听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十分必要。

1.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加强学习动机、增强记忆力。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 语言表达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我们平时应选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英语教学活动, 使学生保持新鲜感, 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

2.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

课下经常会听到学生反映, 英语考试时, 在听材料前总是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 从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鼓励学生排除心理负担, 沉着应考, 将自己融入听力环境中。 即使部分材料没有听清楚或者听明白, 也不要产生情绪波动, 果断地跳过去, 听下面的材料。

3.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

听力训练是一种强化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因此, 必须严格控制时间, 中间可以插入一些美妙的音乐或轻松的笑话, 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4.增强学生的听力自信

自信是凡事成功的关键, 教师要鼓励某些学生冲破现有的“定势”束缚, 努力寻找自己潜在的积极因素。 所以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既不能太浅, 使学生失去兴趣, 又不能太深, 使其丧失信心。 教师要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挫折感、焦虑、压抑等情绪, 以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佳境。

总之, 提高听力水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技巧、丰富知识、锻炼分析推理能力的综合性过程。 对于学生来讲, 提高听力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它要求扎实的基本功、正确的听音和阅读方法、快速的语感反应等,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听力能力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华.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J].文教资料, 2004 (18) .

[2]李柏桢.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08) .

[3]颜运珍, 欧阳锡龙.例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诀应用[J].教学月刊 (中学版) , 2009 (01) .

[4]张国旭.浅析中学生听力训练的应对策略[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9 (10) .

浅谈初中学生语感方法训练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感方法;语感训练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强调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由此可见,当前语文教学“最要紧”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呢?

一、重视朗读训练,培养语感意识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少一点分析讲解,多用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语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语段。通过经常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意识,使学生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和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关键是要指导学生真正读进去,读出味,读出情。

二、指导品味语言,增强语感情趣

训练语感,必须让学生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情味,懂得赏析。有的要从字面上去推敲,有的要从涵蕴方面去揣摩。叶圣陶说,语文教学不应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字句、研究文法辞法,最紧要的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教学中注意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精彩语段,引导学生去理解、赏析、朗读、背诵,凭借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增强语感情趣。如教学鲁迅的小说《社戏》时,引导学生品味“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一句中的“扑面”。同学们经过反复揣摩后纷纷发言:有的说表明“清香”浓郁;有的说表明孩子们个个脸朝前方,盼望早点看到社戏;有的则认为表明船行得很快……通过这样的咀嚼品析,学生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匠心,就真正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和主旨。

三、加强听说训练,提高语感技能

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教学内容,也是语感训练的一条最重要的基本途径。因为“学生的语感由学生自己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成,是学生‘感’的结晶,而非教师‘讲’的产品,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实践。”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其实,听和说的训练既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考力得到充分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言语对象的多方面的准确的直觉感知。

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听说的训练,还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设置一定的语境,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两个话题畅所欲言或进行辩论,并有目的、有步骤地提出一些明确的听、说要求。如在听话的时候,如何把握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怎样分辨出隐含意思、弦外之音,锻炼其捕捉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和分析辨别语言信息的准确性。在说话的时候,怎样把话说清楚,说正确,锻炼其语言的正误感;怎样注意场合、对象,说话得体,锻炼其语言的分寸感;怎样把话说连贯,说通顺,锻炼其语言的畅达感;怎样把话说得动听、感人,锻炼其语言的情味感;怎样处理好语调、语速的变化,锻炼其语言的节奏感。当然,这样的听、说训练并不仅仅局限在学校里、课堂上,应当延伸至家庭、社会。如看电视、听广播以及参加必要的社会交际活动等。这些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有极大帮助,而且还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

四、引导体察生活,丰富语感积累

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结合起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切断了语言文字和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即使是十分优美的作品,也难以感受到其意义和情味。这正如叶圣陶所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的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如果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倘若没有这样的体验,语感训练将是苍白无力的,就会重蹈“死读书,读死书”的覆辙。

五、强化想象思维,升华语感体验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想象是获得语感的一条重要通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凭借想象,将语言文字在脑海中还原成作者所记叙、描绘的那一客觀事物,使其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语感体验。

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意识,提高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少一点分析讲解,多一点语感训练,以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生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训练 篇12

一、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的内在联系

在使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的时候则是表象认知的堆积过程,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引起了质变。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数学方法就成为了数学思想。假如我们把数学知识当做是一幅设计巧妙的图纸而建造成的壮观大楼的 话,数学方法则是建成这座大楼的施工过程,而设计图纸就是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是构建在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的, 它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科学的,具有专一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方法还是解决数学难题的根本方法,它在有些时候反映了一些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根本,也是进行一些数学活动的基础。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就要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他们才能认真地去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的学习程度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理解阶段、运用阶段。数学思想我们只要求学生做到基本的认知即可。 例如:分门别类、化解归类、同类比较等。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精细的讲解。数学方法一部分做到基本的认知即可,还有一部分则要进行进一步理解与运用,如在解决方程式的时候经常用到的解决方法就是要学生进行详细理解和熟练运用。只有熟练到一定的 程度的时候, 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 通过基本的解题方法衍生出其他的便捷的解题方法。

教师在掌握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不同的阶段后,要对它们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运用。每个阶段只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刻意去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要求理解的,学生了解了就可以了,要求熟练运用的则必须做到熟练运用。如果刻意地增加难度的话会造成学生的负面影响,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还可能造成消极影响,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三、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的教学手段

1.由表及里,掌握整体

不同的数学思想阶段有着不一样的难易程度,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对整本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认真的了解,做到在什么时候该讲解什么内容,一定要心中有数。初中三年的时间, 要知道学生该了解哪些知识,明白学生在不同时间段掌握不同的知识,要适时施教。教师必须掌握好学生学习的时间段,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授课, 使学生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 循序渐进。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使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内容与形式有机融合

数学知识包括数学的概念, 如定律、定理等。然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则是体现在概念上面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来体现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授课中,讲解基本概念的时候掺杂一些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基本定律的时候也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到了,不去刻意地、单独地讲解枯燥的思想和方法。 我们可以有计划地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实际解题中的重要性。我们不能逼迫学生枯燥记忆,生搬硬套,这样不但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3.由普通到特别,由特别到普通

所有的从实践中得出来的知识都会经历由特别到普通的过程。如果要想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则又经历了由普通到特别的过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就是这个演变过程的典型代表。 这就要求教师从根本问题着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得到结果。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锻炼学生这种 能力,通过反复运用,学生自己就了解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内涵。学生们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他们便有了学习的兴趣, 可以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从中收获满足感。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学习才能有好的成绩,被动地学习只会应付差事。要想提高自身的能力就必须自主学习,积极主动才能占领优势地位。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才会乐意去学习。我们在数学授课的时候,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这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特点, 细心引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快乐。

上一篇:城市园林建设新思路下一篇:高血压用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