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初中语文(通用12篇)
写作训练初中语文 篇1
在初中这个学习阶段,语文这门课程可以说难度是相对比较大的,而语文教学中最困难的就是写作教学,很多学生都是用敷衍应付的状态来进行写作练习的,让他们写出一篇作文可能很容易,但是写出高质高效的作文就很困难。所以,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更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1. 根据生活积累素材
缺乏素材是初中生在写作时普遍遇到的问题,而写作的灵感和源泉都来自于生活,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多多引导学生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逐渐积累写作素材,还有作文就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个方式,这就更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此同时,对于积累素材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阅读,增加学生对于一些读物的阅读量,尤其是一些对实际生活有着思考、体验以及加工的读物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学习和借鉴前人的表达方法、写作手法、写作思路、写作技巧等。老师要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读物让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如果受到条件限制,学校没有图书馆或者藏书量比较少,就需要老师充分利用起课文中的课文,引导学生对每一篇课文进行分析和研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深沉的意蕴都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深入的进行阅读和欣赏。
2. 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1)让学生们对于写作充满兴趣。想要让学生写出高质高效的作文,让学生对于写作产生兴趣就是首要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写作中感受到成功。而想要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就非常重要,这样在日记中可以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每天的生活,潜移默化中就可以慢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的学生就可以熟练的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身边发生的事物进行描述,并且在文字中渐渐找到乐趣。对于训练学生的文字功底还有语言积累让学生写读书心得也是一个重要方式,在每次读完一本书,让学生把自己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东西用文字进行表达,这样就可以让知识更加内化。
(2)让学生在写作中充满信心。对于写作来说,除了要对写作充满兴趣之外,还有充足的写作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想写、不敢写、害怕写不好都是对写作缺乏信心的表现。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对写作慢慢树立信心,让学生对写作更有热情就是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就是关键,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认可和鼓励就可以让学生对写作增强信心。所以,老师就可以对学生的作文给与合理的评价,把每一位学生在写作中显现出的优点都给予重点鼓励和称赞,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写作中投入更饱满的认清和更坚定的信心。
3. 写作技巧
一定的写作理论可以支撑语文的写作,但是只进行单纯的理论讲解就会对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影响,这一点也是造成语文课堂写作教学效果不够良好的重要原因。而对于这种现象,就需要老师在讲解写作技法的时候尽量进行简化,要使用最简洁并且有条理的语言进行讲解,让其更具实用性和操作性。就比如写作技法中的开门见山这种技法,在写作理论上就是在开头就凸显中心思想。但是老师就可以在表述上使用另一种语言,就是在写作的开始便说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在学生写作《我的偶像》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都说一说自己的偶像都是谁,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科学家,在说一说为什么崇拜他,然后老师就可以使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人有什么事迹有什么成就进行表述。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就可以让学生在对这篇作文进行写作时在脑海中产生一个清晰地思路,那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就要开门见山的把自己的偶像是谁,他们都有什么特点都表达出来,进而能让学生在实践写作总运用这些写作技法。
4. 打开思路用情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检测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作文质量,打造高质高效写作课堂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点和素材,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所以,在学生进行写作时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就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多多使用平时掌握和学习的语句来进行表达。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可以更容易的达到写作目的和要求,确定作文的体裁还有表达方式,在平常积累的材料中挖掘素材并且合理运用。作文的中心思想是作文的主体也是灵魂,对于整个写作过程还有写作结果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写作中如果缺乏真情实感就会失去灵魂。
5. 多练、多写、多思考
让学生多写多思考就可以很好的提高语文写作水平。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品读一些优美的范文,赏析其中生动传神的句子,对于其中的一些表达出色的段落进行仿写。让学生明确作文的题材再进行写作,善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技巧。同时,还要让学生熟悉各种类型文章的写法,让文章通过写作技巧的优化组合逐渐具备情感之美。学生精巧的构思室一片好文章的来源,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在写作时学会并且掌握列提纲的方式,这样才能拥有清晰的一个方向,避免离题。
总之,老师应该在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对写作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并且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对写作技巧进行积累,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确定主题并且整理思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逐渐的开始深入人心。而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作为初中学科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写作教学,也是占有非常大比重的语文测试内容。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写作的呈现效率并不高。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怎样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高效写作训练法,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高效写作训练法
参考文献
[1]程丽霞.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写作教学理念的转变[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王玉春.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写作训练法[J].学周刊,2015.35:116
写作训练初中语文 篇2
摘 要:应用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文体,也是不可或缺的书面交际工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其中第四学段要求“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但是长期以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写作处于一种被忽略的状态,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重视和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提出了见解和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应用文教学;观念;方法
应用文是一种具有特定对象和惯用格式的实用性、事务性极强的文体,可以帮助人们传递各种信息,处理复杂的事务,或者交流感情,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条据、通知、日常书信、申请书、聘请书、请柬、介绍信、规则、计划、表扬信、建议书、倡议书、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会议记录、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说明书、契约、合同、民事诉状、纳税申报单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和应用到的文本,也都属于应用文的范畴。当前初中语文中考试卷缺乏对应用文写作的考查,语文教材涉及应用文的知识很少,而且应用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写作有着鲜明的目的性,结构具有程式化,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朴实,不如那些文学性强的作品文字优美生动,再加上初中时期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情活泼,思维活跃,对应用文这类讲究规范性和严肃性的文体,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大多数教师在讲授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主要就是讲讲文体格式,然后让学生通过仿照例文来练习写作。这样的教学,连教师本身都会觉得枯燥无趣,想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难了。应用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按照语文教学的语用性原则,重视和加强应用文的写作教学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一、转变当前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应用文的实用性很强,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使用到。“而这些毕业后选择工作的学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动手写点什么,所以,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具备写作应用文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应克服功利化的教学观念。此外,教育部门的相关人员以及学校管理者,也不能因为升学率等原因而无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忽视初中阶段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应该正确利用中考的导向性,在试卷里重视对应用文的考查,增加相关的分值。
二、明确应用文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拟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而目前新课标中的表述则不够明确,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定教学目标。首先,加强引导,转变学生的认识。让他们明白在初中阶段学习写作应用文的重要性,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其次,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应用文的基本知识,使其了解文体特点。最后,注意平时的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其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恰当地选择应用文种类,明确写作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三、应完善语文教材的编排内容
应用文的种类有很多,每种又都有自己的写作规范和要求,而且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教材编排者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合理安排设计内容,在每册教材中都适当增加应用文类的课文,同时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有关的文体知识也应编入。虽然说应用文的写作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为此占用大量的时间。如果学生自己拥有应用文写作的参考书,那么他们在课堂上遗漏的知识点,就可以在课后通过自学来弥补,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借助参考书来解决写作需要。而书店里却缺少这类的课外辅导用书,教材的编写者们为什么就不能出版此类书籍呢?这会有助于提升初中生写作应用文的水平。
四、挖掘应用文的内在美和艺术感染力
很多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而不喜欢上应用文写作课,觉得语文课中很多的文章可以给人美的享受: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细腻传神的描写。觉得应用文枯燥乏味,除了理论,就剩下一些程式化的要求。其实不然,应用文也并不全都是理论和程式化的说教,在应用文体里也是有美可以挖掘的。
首先,格式的安排,词语的使用符合美的要求。标题居中是为了醒目、好看;称谓必须顶格书写,是为了尊重,更是为了当有求于人时,能更快传递信息;正文开头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除了是文章写作格式的要求外,里面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我们民族“进退如仪“的礼节;结尾的祝词,特别是”此致,敬礼“分两行写法,更是把这种民族的文化精髓作了很好的注释。在词语使用上,应用文中有许多程式化的词语,写作时都可以照搬,如表示感谢,提出表扬,寄予希望,号召学习的词语;希望汲取教训,认真总结经验的词语;文末盼望回复,得到批示的词语等等都极具规范化,满足人们”合规律“的认识。这就跟黄金分割比例所界定的那样,美首先表现在有一定外在的形式。应用文程式化的要求,它既是从实用目的出发来作出的要求,同时当它一旦形成,就以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进而约定俗成,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进而上升到一种“合规律”的 高度。
五、改革应用文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尝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对此,我们建议使用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先来谈谈情境教学法。对于教学比较沉闷的应用文文体,教师如果能创设与教学相应的生活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淡化文体本身的单调和乏味。此外,应用文的实用性很强,在实际写作中,它也往往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所有文章的写作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比如,学校要举行运动会等活动,就让学生写宣传海报;班级有重要事情要公布,就来写通知等等。再来看看实践教学法。应用文具有较为鲜明的实践性,只有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真正的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提升写作能力。例如,七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要求让学生开展一次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之后写一篇简单的调查报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假期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写作。之后教师可将优秀之作送到新闻单位或环保部门,看可否被采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可能也会发表文章,可谓一举多得。
写作训练初中语文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写作训练;良性互动
阅读是培养学生情感、发展学生高兴思维和丰富书写方式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写作训练具有重要帮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写作是学生情感的输出口,只有好的文笔和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表达心中所思所想,这与阅读教学的意义又不谋而合,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是必须也是必要的。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结合的主要问题
1.结合过程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
当前在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只抓住了实现互动结果的目的,却忽略了在互动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方式的结合与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这一目标设立实际的授课计划和练习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抓住具体的互动思路,很难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和词、句的处理方法,也很难在写作训练中发挥和提高对阅读情感的把握,阻碍了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互动的效果。
2.重视阅读,忽视写作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陷入“重教学轻练习”的误区,总是不断地向学生传授各种的学习方法、知识框架和写作方法等等理论,却忽视了提高学生对这些理论的实际掌握程度,在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互动中,也存在这一误区。教师对阅读的解读和分析详细而彻底,但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过程中,总是敷衍了事,仅仅只是批改分数和错误之处,却不给予学生怎么提高、改正的指导,让学生难以把握具体的提高方法,对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造成了影响。
二、实现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良性互动的策略
1.在阅读训练中进行写作训练的策略
在阅读训练中进行写作训练,要从情感表达、文章结构分布、词句运用等多方面进行。情感是阅读与写作互动的基础与桥梁,各种形形色色的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是多种而丰富的,学生通过对阅读中各种情感的学习和体会,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各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描述手法,提高学生写作的情感表达能力;文章结构的分布和描述手法,是学生完善写作的整体性及丰富写作手法的重要学习和参考依据,教师可以先从模拟写作开始,在遇到比较具有特色的文章结构和叙述手法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训练,提高学生写作的实践能力;对于词句的运用,每个作者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某些具有代表性和学生感兴趣的作者引导学生进行讲解。从细微的角度出发,学习作者用词的深意,有益于提高学生对自身写作的谨慎程度。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用典型的“鲁体”让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不管是鲁迅独特的对词和句的处理方法,还是其文章中一直蕴含的批判与讽刺精神,都是丰富学生写作手法的重要素材,通过对鲁迅文章的学习与模仿,也能提高学生作文从生活中感悟,又从文章中反映生活的务实能力。
2.在写作训练中培养阅读情感的策略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训练,不管是文体还是情感训练,都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对各种情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在这些训练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感,并通过这些情感的学习弥补学生人生经历和体验不足的缺陷,从而增加学生写作中情感的真实性和切实的感人性,而写作训练中的这些情感学习,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阅读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欣赏文章,增加阅读教学效果,促进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例如,在进行《微笑面对生活》这一主题的写作时,教师可以通过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和励志故事宣传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那一个个历尽艰难困苦、忍受无数人生磨难却仍然笑对生活、努力生活的榜样去感动学生,唤醒学生真实的情感体会,进而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进行,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跟任务,针对性地完成计划教学内容,更好地促进阅读教育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实行多方面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在写作训练中培养阅读情感,紧抓教材,把握学生情感的转化,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更易体会到阅读与写作直接的联系,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钟佳媛,魏巍.关于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良性互动的关系与策略的探讨[J].阅读与写作,2015(6):201-203.
写作训练初中语文 篇4
一、关于阅读写作整合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 “语文书是学生的世界”;而新课程理念下则成了“世界是学生的语文书”。本文认为, 阅读和写作是学生通向世界、认知世界、反映世界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对于阅读, 只是提出量的要求, 至于阅读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阅读, 却很少进行过深入的探究;写作训练亦是如此。其实, 真正的阅读整合并不仅是语文读本内容前后顺序的调整, 也并不只是对语文课本内容的一种简单充实, 而是要更加讲究两者之间的相互通融、相互映衬和相互关联。如在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 有人增加了《致文学》 (赵丽宏) 这篇文章, 是出于以下考虑:第一, 初一学生对“文学”一词的概念还比较陌生或是模糊, 增加此文完全有这个必要;第二, 后者本身就是前者的一个部分, 增加此文使之更趋完整;第三, 两者语言风格完全相同。另外, 为了兼顾写作训练, 可以增加《未上锁的门》 (选自《读本》) 。因为前一扇门是形象生动的比喻义, 后一扇门则是社会生活中的实在义, 两“门”并放一起, 有助于学生从“字面”进到“字里”再走出“字外”进行深刻地理解, 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还有, 教材所安排的单元习作教学, 无论从训练的量上来说, 还是从训练内容上来说, 都是实在不足取的。笔者从实践中总结认为, 实行“随学而读、随读而写”的读写链接, 既能取得活学活用、一举两得的学习效果, 又能有效实现“以读悟写、以写促读”的双赢目的。如在展开《为你打开一扇门》等内容阅读的同时, 可以设计“我眼中的文学”和同样具有双义的“路”的两个层次写作训练。这种优化整合的训练方式, 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趁热打铁之中加强消化和巩固, 还能充分显现出教学之乐、创造之美。
二、关于阅读写作整合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阅读和写作同属于能力素养范畴, 是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终极性体现。加强读写训练, 能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有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教学”, 对于语文学习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良性循环效用。那么, 如何才能实现读写整合的有效训练呢?
1. 立足教材内容, 展开读写整合, 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和依据, 我们只有努力创建多维教学结构, 通过对讲读内容和推荐阅读篇目进行解析, 逐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在深化阅读情感的同时, 注重历练学生阅读创新的能力和素养, 并逐步将之与写作迁移链接, 从而实现厚积薄发、学用结合的目标。一是注重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感悟, 扩大词汇量的吸纳储存, 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学用能力, 以此完成知识的原始积累。二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感受, 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 从中逐步完成世界观的自我塑造和审美体验的沉淀过程。如吴晗在《谈骨气》中强调的“中国人骨气”, 余光中在《乡愁》中谈及的“思乡爱国情感”, 《七律长征》之中洋溢着的“气势磅礴的革命情怀”, 以及《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显现的“人间正义”等等, 都是永不过时的灵魂真谛。学生在“吟哦讽诵”和“学牛吃草”中, 终会渐有所得、丰而实之。三是让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剖析和评价, 逐步学会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从而完成思维的求异拓展过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 对于同样的一棵树、一株草和一丛花, 为什么有人视而不见, 而有些人却能心生波澜、浮想联翩呢?为什么久违中举与真正中举, 对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都是同样的不幸?诸如此类, 这些由阅读思维直通写作的构思和立意,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和培养。四是在立足于教材时注重拓展, 在读写中实行有效迁移。“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汉代刘向眼里, 书是“医愚良药”;在高尔基眼里, 书是“救命面包”;而在歌德眼里, 书则是“高尚之人”。一言以蔽之, 让学生徜徉在优秀作品中与之对话, 能从中汲取源源的精神食粮。
2. 增加课外阅读, 展开读写整合, 有效实现素养的迁移运用
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但他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一是读书可以启迪智慧、改造思维, 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可以树立全新形象。通过读书, 帮助学生构建规范化道德标准, 养成辨证思维习惯, 学会逆向思维方式。以思维训练和素养提升为纽带, 能够有效串起读写环节, 写作的积累和提高也能得到体现与落实。二是“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就意味着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体现在写作中, 同时也是有效阅读的不可缺失要素。在写作中势必涉及选题、择材、立意、谋篇布局、写法运用等环节, 蕴藏期间的情感锤炼对阅读过程足以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在有效阅读中, 无论是字词句的读悟解析, 还是文章结构、写法的把握, 都是知识的积累和素养的提高, 对写作会产生帮助和支撑;换言之, 在写作中积累形成的写法和经验对提升阅读也会提供反支撑作用。此外, 要引导学生在关注生活中学会个性化体验, 学会用书中的个性来熏染自我个性, 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生成创造之花。如果能够从书本和现实中获得感受和新意, 离创作之路也就一步之遥了。因此, 在引导学生阅读之余, 可通过扩补改写和续写的方式进行仿写或迁移训练, 以“再造作文”的形式来实现读写整合。
3. 坚持读书动笔, 展开读写整合, 有效形成牢靠的读写链接
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探索 篇5
[摘要]: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又呈现螺旋似提高。听和读是领会别人表达的思想,是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内化的过程。说和写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是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外代的过程。写的能力要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而写的训练又能够提高听、说、读的能力,因此,写的训练应该贯穿于整个的英语教学的过程,寓写于听、说、读等诸多方面之中,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的写作的能力。“听、说、读、写”中“写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如何让学生写出与所学内容相关,内容切题,能正确表达思想,意义连贯且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小短文,如何让他们利用简单的语言来进行语言的内化和外代的转化,描述所规定的内容,就成为我们在教学中要训练和讨论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初中写作难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写作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字]:语言的内化,中西文化差异 思维转换 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能力 训练方法
书面表达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教学大纲对英语学习的更高一级的要求。为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文仅就如何提中学生的英语的写作的能力的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以期望寻找到一条可行的路,供同行教师参考。
一、英语写作能力的理论构建
1、英语写作的动机
我们都知道语言的产生是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者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包括说话和书写两种方式。语言的活动是受目标的指引的一种活动。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是由于交际或交流思想的需要,才要说话和写作。当你在大街上迷路了,这就产生的说话的动机和目的;你和朋友相对不语,觉得很尴尬,为了打破沉默,你主动与朋友搭话,这也是一种说话的动机和目的。一个人在工作中产生了经验,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交流出来,因而产生了写作的动机。总之,无论说话还是书写,人的语言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动机的支配下产生的。说话的目的和动机不同,语言的表达的方式也不同,尤其是写作的方式。在平时的英语写作的练习中,其实我们的教材和教师也在遵循这样的一条原则。初一入校的新学生,为了配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听说领先的训练的同时,学生进行大量地语言的操练后,在积极的语音听力的模仿后,教材总会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替换似的写作的练习。这就是初一新生写作的动机和目的。到了初
二、初三,随着学生的词汇、短语、句型的积累,学生可以自由的会话,运用学习过的语言来组织对话,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在会话的基础上,把自己积累和学习到的语言用写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许多形式不同的小品文。这就在原来模仿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由句子似的短文转化成自己需要的各类文章。写作的动机在不断地得到升华。
2、英语写作语言的加工过程
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根据信息加工的特点,当人们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时,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存储的。语言的表征就是语言的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例如,DOG 在头脑中的表征,或许是一只“狗”的表象,或许是一个命题“狗是一种会叫、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的家畜”。在语言的表征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心理词典(mental lexicon)。心理词典是指保存在人的头脑中一部词典。它存储了大量的词条,每个词条又包括了词的拼写、语音、以及词义等各种知识。所以在我们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必须引导自己的学生首先对所学习的英语词汇有直观的的了解和感悟,形成一种词汇的定视,在对词汇进行多方位和深层次加工的过程中,把所学得的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构建一部心理词典,用以万变的写作要求。
另外,语言的加工(language processing)时间指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化、存储、提取的过程。这种加工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材料的输入开始的,如听或读,然后将输入的材料送入大脑的语言加工区域,在这些区域得到加工,最后经过提取过程,人们或者理解了输入语言材料的意义而表达思想。语言加工过程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控制的加工两中形式。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英语的写作练习大多属于这样的加工过程。它不需要人的意识的控制,看到一个词汇,就立刻能够理解它的意义。相反高年级的写作就是一种受控制的加工过程,它需要运用注意资源,在学生的有意识的注意下,受学生的意识的控制才能进行的加工过程。其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英语词、句、对话的练习,就是学生在对语言的输入的过程,转换的过程,存储的过程,就是学生把学习的对象——语言的材料输入到自己的大脑,在大脑的语言的加工区域把外在的知识转换成为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内化的知识体系,并加以储存定位。而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学生对偶储存在大脑里的已经内化的知识进行提取的过程,也是内化知识的外代的转换的过程。学生的写作的成功演绎标志着学生对内化信息的提取的成功。
二、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原始积累
1、加强中英文思维转换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根据作文题的要求写出 8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连贯、文章通畅,没有严重语法错误。这看上去似乎要求并不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作文的学生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英汉表达的文化差异,不会用英语思维。例如:“He is get up late.He is by bike to school.”这些都是从学生的作文中随意找到的,两句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用汉语进行思维。
我们知道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要想学好一种语言就必须同时学这个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中国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句子结构、句子类型及篇章组织上存在的问题与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及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有关。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配合学生注意这一问题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模式,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不犯或少犯Chinese English的错误。在我的实际的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用英语背诵优秀的文章,或者把学习的英语课文的中文翻译直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着汉语,用英语直接将汉语口头转化成英语,学生不仅可以直接领略到英文的习惯的表达,又可以把中文和英语结合起来,在不断的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中英文思维的转化的能力得到提高,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看到中文再现英语的方式几乎对任何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可操作性。
2、加大基本词汇、重点句型的记忆和操练,重视语法在书面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习作中词汇错误,搭配不当较多。教师在授课时应要求学生记住本课的重要词汇,从读音、词形、词性、词义、基本用法和固定搭配等方面去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句型一般不是很多,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成分,然后让学生模仿操练,总结句型特点。例如在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这样一句话“If the weather fine, we are going hiking.”当我耐心为他讲解句子成分时,他说听不懂。原来他连什么叫主语、谓语、宾语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从句了。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基础知识,英语中语音、动词、名词、名词单复数的变化、句子基本成分、时态语态及从句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老师必须帮学生在概念上理解,在口头、笔头的实践中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把这些基础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也许许多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的饿过程中,由于有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和支持,认为学生在实际的英语语言的学习的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的听、说、读、记的基本的技能的培养,就足够了,就不可以教学学生的语言的词、句、篇章等的结构了,这是错误的。又由于现在初中学生的语文的句法结构没有完全的跟上,许多的学生对汉语的句子的结构都没有完全灵活的掌握,面对英语的句法很多是茫然的,所以我们的英语的教师的工作的量很大,课堂的容量很大。但不管怎样,我们依然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的语法的教学,来辅助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我在教学中大量使用短语结构规则的树形图来演示短语与句子的关系,形象,容易掌握。例如:
S(句子)
NP(名词短语)VP(动词短语)
PRO(代词)V(动词)NP(名词短语)
Cop(系词)Part(分词)N(名词)
They are cooking apples
(他们)(正在烹饪)(苹果)
短语结构规则的树形图以及应用这些规则产生的句子
3、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读与写之间的辨证关系。写作总是先从读书开始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英语课堂中,读与写的任务是相互依赖的,有时写作是被用来检查学生是否了解他们所读的材料;有时阅读是被用来对写作进行储备。那么现实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充实写作素材,通过阅读文章来调动学生作为读者和作者的经验,提炼写作框架。例如在SEFC Book1A Unit7 Cultural relics 的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先阅读一封写给编辑的信,然后自己在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向编辑谈谈自己的心声,那么这个写作过程实际上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而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在我们的初中的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中的Section A中的3a 后3b的模仿写作练习就是这样的意图,学生可以先依葫芦画瓢的方式,通过学生在阅读3a过程中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扮演写作的角色。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朗读来纠正某些笔误,如有时间,教师还可以另外列出类似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写作,当学生的相关的内容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表达时,要求学生进行拓展写作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授课时有意识地将课文的写作技巧点拨一下,使学生心领神会。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他们中的优秀作文,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热情。
三、英语写作的实际训练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鉴于此,除适量的命题作文外,我们要更多地采用其他多种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好写。
1、写话练习。每天要求学生进行写话练习,低年级学生可以由3句话到5句话。要求他们使用当天老师教学的内容,在反复的使用中,使句子得到再现,不断提到的复现率,巩固了句子在学生的头脑中的积累。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看图写话的活动,相应的要求要高些,句子可以增加到8—10句,建议学生使用比较典型的句子,在句子与句子之间使用常见的连词、副词等,使句子与句子的连贯性加强,完整短文。
2、写日记。如果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那么写作就不愁无话可说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感悟生活,要求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更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给学生提供时事或与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相关的材料,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3、改写。改写,就是把原有的一篇文章改变形式、长短的一种写作类型。包括改写、缩写、扩写、写摘要等多种形式:或改头换面,或削足适履,或海阔天空,或归纳总括,让你有足够的内容、机会和样式适应要求,施展才华。
改写是用不同形式表达同一内容的方法,使之成为与原文意思相同而表现方式、文体不同的作品。改写可以变换文章的人称、顺序,可以改变原文的体裁、结构,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替换原文语句的内容。比如,我们可以把对话改写成散文,可以把记叙文变成通讯报导、新闻特写,反之亦然。
即选择比较适合学生的对话,将对话改写成短文,要么是叙述性的,要么是说明性的短文。《Go for it 》中大量的听力材料可以这样利用来改写成叙述性的小短文。另外,将适当的简易的课文,改写成对话,教会学生明确角色,合理的安排好对话要谈论的主题,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的合作。因此,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不同文体的转化的能力。
教师给学生提供时事或与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相关的材料,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4、说写转换,说写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和丰富口头表达的技能,实际上也就是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近似书面的结构和措辞。在进行口语训练时,通过师生交谈可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丰富写作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大量的任务型阅读,在学生对一篇新的文章阅读后,指导他们按照图表的方式来完成适当的综合练习,(课文的简略概要图是教师在备课时就准备好了的)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请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2—3遍,合上教材开始复述课文。只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复述出80%的内容就成功了。能力好的学生可以默写,来进行最后的语言的输出----即写作。
5、写读后感或书评。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世界名著和影视佳片,整理写作素材,指导训练与评析,写读后感和观后感等等。高一新教材的Unit5就是这方面的训练。
6、缩写。缩写是根据词数、字数的要求对原文加以压缩、概括,从而达到缩短篇幅、简化内容、突出中心等目的的写作形式。简言之,缩写是原文的“高度浓缩”。缩写时要忠实于原文,保留原文体裁、题材、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结构顺序、语言风格、人称视角和表现方法等;既要使篇幅缩短,结构紧凑,又要使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能对原文加入个人的认识、体会或对原文进行评论,也不能加入原文中没有的内容。对于写作能力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给出课文的关键词,以词汇链条的形式将重点的词汇板书在黑板上,或者已图表的方式,用填空的形式来容来让学生对语言进行感悟,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对课文进行缩写,这样可提高后进者的能力。
总之,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可成,因此必须把写作训练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写。材料应由易到难,训练形式要多种多样,听说结合,把听到的说出来,把说的写出来。要求教师能自己组织教学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好每一堂写作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研究,并总结出适合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目标的方法。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适应现代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低起点、小步子、容量适中、快速反馈训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增加其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品质。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突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制定书面表达训练计划,每种体裁都要进行认真的充分的训练。每次作文要及时的批改,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评改,灵活使用多种方式,多面批,多表扬,多鼓励。
这样学生才能渐渐不怕作文,进而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① 彭蚺龄:《普通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 戴军熔:《中学英语写作初探》,载《中小学英语教学》,1998第十期。
③ 黄国文:《英语语言问题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④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⑤ 王初明:《应用语言心理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写作训练初中语文 篇6
应用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文体,也是不可或缺的书面交际工具,中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这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其中第四学段要求“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因此,在初中时期培养学生写作应用文,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长期以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写作处于一种被忽略的状态,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此,我们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应用文写作训练缺失现象的表现
“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生的应用文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为了深入了解应用文写作的状况,笔者以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学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此外,笔者还与该校语文教师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同时,我们还分析了2015年江苏省13大市和近十年来苏州市的中考卷以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认为其缺失现象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忽视应用文写作的训练
通过对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情况的调查可以知道,对“老师在课堂上是否会经常讲授如何写作应用文”这一问题,有23%的学生表示老师从来不会讲授,只有15%的学生表示会经常讲授,62%的学生表示偶尔会讲。对于“在语文作文课上,老师是否会给大家布置写作应用文”,只有8%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布置,大部分同学表示很少布置,38%的同学明确表示没有。对于“老师会不会让大家在学习完应用文课文后练习写作类似的作文”这一问题,8%的学生表示每次都会,22%的学生表示经常会有,42%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布置,认为从来不布置的有28%。另外,笔者还与淀山湖中学的语文老师进行交流,大多数老师表示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很少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可见应用文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严重缺失,而上述对学生的调查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
(二)学生缺乏对应用文知识的了解
在对初中生应用文认识态度的调查中,对于“你了解什么是应用文吗”这个问题,表示了解的学生只有21%,只是知道一点的有65%,而根本不知道的学生有14%。关于“学习写作应用文有没有用”这一问题,98%的学生认为有用,但是其中50%的人认为只是有点用,48%的学生认为很有用,认为无用的占2%。对于“初中生学习应用文有用的原因”,54%的学生认为可以丰富语文知识,而认为应用文很实用的仅占26%,认为对以后工作有需要的占10%,认为是因考试需要的有7%,还有个别同学觉得有用,但无法说清原因。关于应用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2%的学生认为已经掌握了,基本上没掌握的有38%,完全没掌握的有18%,认为自己大致掌握的高达50%。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知晓,虽然多数同学认为学习应用文是有用的,但是学习的兴趣并不高,对于应用文知识的了解以及对日常应用文的掌握程度都还不够。
(三)中考试卷缺乏对应用文写作的考查
通过对2015年江苏省13大市和近十年来苏州市中考卷的分析我们知道,目前的中考试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满分150分。其中,作文60分,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没有一篇要求写作应用文,而且应用文考查的几率很小,即使考到,所占的分值也不过两三分。例如,2008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中,第五题要求学生写一份告示,但是括号中明确说明只需要写出正文部分内容(3分);2015年盐城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试卷,第七题要求学生就某一活动向校长提出建议(2分);2015年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第六题要求学生补全倡议书的内容(2分);另外,笔者还翻阅了淀山湖中学初三年级近几年的期中、期末试卷,也没有发现对应用文写作考查的内容。
(四)语文教材涉及应用文的知识很少
“一般的教材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的口头、书面材料以及音频和视频产品,是构成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材中有必要反映教学所需要的内容。在苏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编辑者把一些应用文的示例内容安排在教材的附录部分,具体涉及到以下多种文体:条据、通知、日常书信、申请书、聘请书、请柬、介绍信、规则、计划、表扬信、建议书、倡议书、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会议记录、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说明书、契约、合同、民事诉状、纳税申报单。而大部分教师表示,在实际教学中几乎不会讲到附录,这部分也没有系统地介绍每种应用文文体的知识,因此教学时老师们也无从下手。此外,苏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一共有156篇课文,涉及到广播稿、新闻和演讲辞三种应用文体的只有9篇课文,仅占6%。从这些数据看,应用文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应用文写作训练缺失现象的原因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比较受重视,相对而言,应用文写作训练很少,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当前教育观念的不断异化
自1999年以来,我国就开始把素质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长期政策,但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中小学教育一直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过度的应试倾向等问题,这是一种功利化的教育观念。有的学者指出,“作文是小学和中学特有的,它依附于写作能力的训练,同时又连接着各种各样的考试,特别是高考和中考。写作教学在本质上是与考试相联系的,目前中小学所培养的写作能力,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应试能力”。当前在初中教育阶段,由于受中考的影响,教师多以考试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为了取得高分,往往会忽略不重要的应用文教学,而把重点放到分值较大的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训练上。正因为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正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应用文在教学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
(二)应用文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指挥作用,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基础。而新课标中“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这样的目标则显得笼统,同时,笔者根据目前淀山湖中学教师使用的教参及多份备课资料,发现应用文文体课文的教学目标也不够明确。如《悼念玛丽居里》(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的材料,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人格力量,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3.尝试进行简短的演讲,试着学写简单演讲稿。可见,教师在制定“演讲辞”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虽然涉及到了文体知识,但是并不明确,更多的是按照一般记叙文的解读方法来讲应用文,同时,课后也没有布置相应的拓展练习。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就无法正确地实施教学,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缺乏应有的严密性和目的性,这样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材编排内容不尽合理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者们,虽然在每一册教材的附录部分添加了应用文示例的内容,但是教材的附录往往会被忽视。另外,关于应用文写作的知识并没有被详细介绍,我们在教材中几乎找不到关于如何写作应用文的相关内容,教材侧重的还是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而不是针对应用文这一类文体。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精彩演讲”的提示中说,“如果你是演讲者,揣摩这个单元的课文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进行演讲,收集学校里或社会上的某个热点问题,确定一个主题,每人围绕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同时,课后并没有设置相应的习题,单元提示中也把这一部分归为自由读写单元,因此,重视程度不够。
(四)应用文教学方法的相对单调
应用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作者在写作时必须要遵守一定的格式要求,语言也要简洁严密,不如那些文学性强的作品文字优美生动,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初中时期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情活泼,思维活跃,对应用文这类讲究规范性和严肃性的文体,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此外,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淀山湖中学的一些教师也承认,在讲授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主要就是讲讲文体格式,然后让学生通过仿照例文来练习写作。这样的教学,连教师本身都会觉得枯燥无趣,想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难了。
三、改进应用文写作训练缺失现象的建议
(一)转变当前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应用文的实用性很强,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使用到。“而这些毕业后选择工作的学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动手写点什么,所以,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具备写作应用文的能力”。因此,教师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应克服功利化的教学观念。此外,教育部门的相关人员以及学校管理者,也不能因为升学率等原因而无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忽视初中阶段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应该正确利用中考的导向性,在试卷里重视对应用文的考查,增加相关的分值。
(二)明确应用文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拟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而目前新课标中的表述则不够明确,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定教学目标。首先,加强引导,转变学生的认识。让他们明白在初中阶段学习写作应用文的重要性,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其次,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应用文的基本知识,使其了解文体特点。最后,注意平时的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其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恰当地选择应用文种类,明确写作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三)应完善语文教材的编排内容
应用文的种类有很多,每种又都有自己的写作规范和要求,而且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教材编排者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合理安排设计内容,在每册教材中都适当增加应用文类的课文,同时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有关的文体知识也应编入。虽然说应用文的写作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为此占用大量的时间。如果学生自己拥有应用文写作的参考书,那么他们在课堂上遗漏的知识点,就可以在课后通过自学来弥补,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借助参考书来解决写作需要。而书店里却缺少这类的课外辅导用书,教材的编写者们为什么就不能出版此类书籍呢?这会有助于提升初中生写作应用文的水平。
(四)改革应用文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尝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对此,我们建议使用情境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先来谈谈情境教学法。对于教学比较沉闷的应用文文体,教师如果能创设与教学相应的生活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淡化文体本身的单调和乏味。此外,应用文的实用性很强,在实际写作中,它也往往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所有文章的写作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比如,学校要举行运动会等活动,就让学生写宣传海报;班级有重要事情要公布,就来写通知等等。再来看看实践教学法。应用文具有较为鲜明的实践性,只有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真正的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提升写作能力。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让学生开展一次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之后写一篇简单的调查报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假期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写作。之后教师可将优秀之作送到新闻单位或环保部门,看可否被采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可能也会发表文章,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掌握基本的应用文写作技能变得日益重要,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训练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通过对昆山市淀山湖中学有关师生的调查,了解了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应用文写作缺失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建议,希望能引起教育者们和有关部门的一些重视。同时也提醒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促进其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文字基础。
(项目来源: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重点资助课题,课题编号:1616WK)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作文要道——同《写作》杂志编辑人员的谈话[J].中学语文,1981,(6).
[3]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王荣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7,(12).
[5]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6]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1.
[7]张志善.中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4.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训练 篇7
一、注重原始写作材料的积累
1. 处理好读写关系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读写之间的辩证关系。写作先从读书始,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充实写作素材, 提炼写作框架。例如在牛津英语9A Unit 5 Films的写作部分要求写一篇你最喜爱的电影明星“My favouritefilm star”, 教材首先例举了美国著名的好莱坞影星Au-drey Hepburn, 后又例举了中国影星巩俐, 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写这类文章的素材。学生可以依葫芦画瓢的方式写出类似的文章, 再通过朗读来纠正出现的错误, 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阅读学生中优秀的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2. 重视基本词汇、重点句型的记忆和操练
单词、词组及固定短语是写作的基石。有些学生忽视单词拼写, 作文中错误百出, 所以平时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固定短语和典型句型一定要多操练, 尤其是一些重点的、学生易错的, 可以通过翻译句子和句子改错等多种形式反复操练。比如“It is+adj.+ (for sb.) +to dosth.”句型使用频率相当高。教师可以设计类似的句子翻译:“对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很重要。/ 对我们来说每天锻炼很重要。/ 随身带一把雨伞是必要的。”再比如说动名词作主语的句子出现频率也很高:“吃得太多对我们的健康有害。/ 卧床看书对我们的眼睛有害。/ 喝牛奶对我们的健康有益。”这些句型应反复、大量地进行操练。
二、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
1. 理清文章脉络, 重视关联词的使用, 确定人称、时态, 列出提纲。比如表达文章顺序的first、second、third、finally、then、also等的使用, 能使读者对作者的文章框架结构一目了然。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and、both...and...、not only...but also...、as well as、neither...nor...;表示选择关 系的or、either...or...;表示转折 关系的but、while;表示因果关系的so等的合理运用, 能使文章脉落清晰。如“Tom is hard- working. He often gets goodmarks.”这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中间可用so或and连接 ;“Tom is hard- working. He never gets goodmarks.”这两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中间可用but连接;“He likes singing. He likes dancing.”这两分句用notonly...but also...连接后会给文章添色不少。再比如说一些常见的连接短语如what’s more相当于moreover (而且)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一方面, 另一方面) ;I think相当于In my opinion (依我看) 。这些短语对写作提纲有很大作用。在教学中我经常用上述连接短语帮学生列出提纲来演示短语与句子的关系, 这样更形象, 更容易掌握。
2. 正确翻译要点, 适当变通。有了框架结构之后, 学生要阅读写作要点,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很难用英语翻译的情况, 无奈之下学生的答案就会出现Ch-inglish的现象, 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指导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加工、转化。比如一篇描写网络优势的文章要点二 :“足不出 户”就可以 转换成“You can buy yourthings without even going out.”。“可供选择范围广”这句话中“范围广”很容易让学生犯难, 可以变通成“有许多商品供你从中选择”, 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常见的There be句型。再比如说“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这个句子的翻译, 学生必须正确理解这句话, 然后变通为“世界上有三分的月光, 其中两分就在扬州”, 这样就不难翻译成“There are three parts of moon-light in the world and two of them are in Yangzhou.”
3. 防止非智力因素的失分。中考卷面的好坏对书面表达的得分有直接的影响。因为书面表达是整份试卷中主观题分值最高的一项, 是由人工进行网上阅卷。有些同学平时做事马虎了事, 考试时卷面不整洁, 乱涂乱改, 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有些则书写太差, 行距太小, 字母过大或过小, 英文字母书写不规范r与v、m与n分不清, 忽视大小写, 给改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得分会低于所写材料本身应得的分数。所以, 学生平时一定得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训练,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加强写作基本功的实际训练
1. 写话训练。充分利用当天的授课内容,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反复的使用中, 所学句子得到再现, 不断提高复现率, 巩固句子在学生头脑中的积累。再指导学生在句与句之间加上适当的连词使之连贯性增强。
2. 句型转换练习。把分句变成复杂句或从句, 把复杂句或从句变成简单句, 扩写句子, 缩句句子, 归纳总结句子, 通过各种形式变换句型, 使学生对一些常见句型能运用自如。
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策略探究 篇8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紧迫的课题。近几年来, 写作教学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考查在中考试卷分值有上升的趋势。因此, 在教学中, 应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和有效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技能,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应共同探究的课题。
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原因
1. 忽略写作教学的作用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很多教师对写作教学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深刻, 对课程标准的写作目标认识也不够, 因而忽略了写作教学的训练。不少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课文难点的讲解, 对词汇记忆、语法知识的讲解和操练, 因而缺少必要的写作训练。
2. 忽略写作目标的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说明。但有部分教师对写作目标的每级要求还不清楚。因此, 他们对写作教学目标定位也没有系统的训练策略, 常常把写作教学活动作为课后的一般性任务来要求。
3. 缺乏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和教学策略
相当一部分教师很少对写作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比如, 有一些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作文题后没有作任何要求和任何指导。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只是粗略地看一看就给个分, 也没作任何点评。当作文本发回来后, 学生只知道一个结果, 对自己哪里写得好, 哪句写得不正确, 哪个词语用得好或不恰当等问题根本不清楚。还有不少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指导, 包括文章的篇章结构, 如何开头和结尾比较好,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如何安排才符合逻辑, 怎样才能使语句表达得流畅、贴切, 细节描述得生动以及准确地运用词语等。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写作的指导至关重要, 是能否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 学生自身方面
1. 缺乏写作意识
很多学生存在写作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平时, 除了教师布置的写作练习之外, 学生很少有意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写作训练 (如写日记、周记, 写邮件、信件等) 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对写作缺乏自信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 约有90%的学生害怕写作。他们认为写作是一种学习负担, 宁可多做两套试卷 (书面表达除外) 也不愿意写一篇短文。给学生发一份试卷作为家庭作业, 到第二天交作业时, 常常发现有一半甚至超过一半的学生未完成写作题。
3. 语言基础比较薄弱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言基础比较薄弱, 掌握的词汇和句型太少, 难以正确表达语句;不少学生对文章的篇章结构掌握不够好。他们写出来的文章通常只有一段, 这样容易出现思路紊乱, 层次不清晰, 中心不突出等问题;还存在语句表达不够通顺, 语句过长, 很少运用连词、关联词以及常常出现中文式的英语句子等问题。
三、优化写作训练教学策略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思维活动, 是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它既有知识形态特点, 又有学习手段特征。写作技能训练具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独特作用, 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那么, 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呢?如何优化训练策略呢?
(一) 细节描写训练策略
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级写作目标要求, 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题材切入, 按分文别类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比如:人物描写, 包括自己、同学、教师、父母、朋友等;又如:物体描写, 包括教室、学校、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间等。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物写起, 再写其他人和物体, 要按这样的思路来训练写作。而在人物描写中, 不同人物其描写的内容, 所用的词汇、语句、要点是大同小异的。因此, 只要能写好其中的一个局部或篇章, 就有触类旁通的效果。下面以“My best friend”为例, 写一篇短文。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详细描述。
(1) 外貌描写:He (She) is tall (short, thin, fat, slim) .He (She) has around face (big eyes, long/short hair, long nose...) .Her skin is white (brown) .She wears a pair of glasses.She is good looking (beautiful, pretty) .He is handsome (smart) .
(2) 性格描述:He (She) is kind (gentle, clever, lovely, rude, funny, quiet, wordy...) .
(3) 特点描述:He (She) is an excellent student and kind to others.He (She) is also polite to others.He (She) studies very hard.He (She) often helps others.He (She) works very carefully (carelessly) .He (She) seldom makes mistakes when he (she) works.
(4) 兴趣爱好描述:He (She) has many hobbies.He (She) likes sports, such as, basketball, badminton, swimming, etc.He (She) likes listening to music (watching movies, reading,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urfing the Internet, collecting stamps, and so on.)
(5) 其他相关信息描述:Introducing something about his (her) family and family members;his (her) daily life and life habit, etc.
通过分类、分块的细节描写, 学生对于人物、物体、事件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大体上掌握了细节描写的模式, 这为学生进行篇章结构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分段写作训练策略
分段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分段完成写作的一种训练方式。教师要求学生将一篇作文按照“三段式”的写作模式分段描写。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 教师把写作任务要求交代清楚。第二步, 要求全体学生一起同时写“第一段”, 并安排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写。第三步, 对这两位学生所写的第一段进行点评和批改。然后, 再检查其他学生的写作情况。通过现场批改、点评和对比, 看哪一位学生写得比较好, 比较有特色。第一段修改完成后, 按照同样方式组织学生完成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写作。最后, 教师对黑板上两篇作文和其他学生的的作文进行修改整合, 整理出一篇高质量的范文给学生参考。
学生的基础有差异, 领悟能力和写作水平也不同。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消化过程, 教师在每一段批改和点评后, 要留出一点时间给学生自行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整个训练过程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机会。
这样的训练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每一段写作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对文章的结构、写作思路、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的表达、词汇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 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三) 篇章结构训练策略
一篇文章通常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常常称为“三段式”。当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时, 大多数学生往往不加思考, 立即动笔。这样常常出现开头平淡, 语言描述不够精炼、逻辑混乱、结构单一、中心不够突出等现象。因此, 教师在写作之前必须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 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提示词, 以便写作水平不够高的学生下笔。第二, 要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语句和选择自己熟悉的词汇。第三, 语句力求简洁并适当用上一些连词。如:and, but, so, so that, therefore, if, or, although, not only...but also, 等等。第四, 在写作思路方面, 写作的主线要清晰鲜明, 段落之间的衔接要紧密, 逻辑关系要清晰。在叙述中, 如果出现多个要点或步骤, 可以用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next, then) , finally等词来表示顺序;用such as, for example来举例说明, 等等。最后, 要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因为文章的开头往往是整篇文章的要点所在, 而结尾往往是给读者留下一些思索和回味空间的部分, 正所谓“龙头凤尾”。因此, 教师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一篇文章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
(四) “读写结合”的训练策略
“读写结合”是指学生通过阅读一篇范文, 然后写一篇体裁和题材与范文相似的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其训练过程如下:首先, 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 体裁和题材要结合课本内容, 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内容新颖的文章。第二, 教师将该短文印发给学生, 一般要求他们在5~10分钟内完成阅读理解的相关练习。然后, 教师用3~5分钟给学生检查讲评练习。教师应根据阅读类型、材料难度、篇幅长度等因素来设置时间。第三, 教师再用3~5分钟讲解、分析文章的中心大意、结构特点、写作思路、开头与结尾、语句的描述以及词汇的运用等方面。第四, 教师讲评后, 要求学生马上完成一篇作文, 可以参考该范文, 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内, 同时安排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最后, 教师安排5分钟时间来讲评。
读写训练具有以下特点: (1) 教学目的很明确。 (2) 写作类型、体裁以及题材有较强的针对性。 (3) 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类型的文章写作特点、写作格式、篇章结构、写作思路, 特别是应用文。如:明信片、请假条、通知、电子邮件、信件、日记等。 (4) 教学效率高, 效果好, 尤其对写作水平不够高的学生帮助特别大。
(五) “写—改—评—写—改”训练策略
笔者常常在布置写作任务后及时进行批改, 接着点评, 然后再重写, 再次批改。布置作业和批改是常规教学的重要一环。批改作业有详细批改和粗略批改;有教师批改, 学生小组互改, 学生交叉互改等方式。“点评”是指教师批改学生的写作练习 (包括课外作业和课堂练习) 后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再重写”是指教师批改学生的写作练习后, 要求学生将该作文重新写一次。具体操作如下:首先,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详细批改。其次, 针对学生在写作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再次,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批改再重写一遍。最后, 教师再批改一次。
多年实践证明, 这种写作训练方法虽然使教师的工作量大增, 但是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常有效, 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作文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也能够使学生对该文章的写法留下深刻印象。
下面, 以一位学生的作文为例, 比较第一次与第二次所写的文章水平。
作文题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问题, 人类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将如何生存?请以“Protecting Water is Our Duty”为题, 写一篇关于保护水资源的短文, 文章长度为70~80个单词。
参考词汇:important, in danger, resource, be polluted, keep clean, throwing rubbish, producing, harmful
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认为以上的写作训练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为: (1) 学生对写作有了一定的信心, 也有了一些兴趣。 (2) 学生对写作有了一定的认识, 比训练前重视多了, 写作意识也增强了。每次教师布置写作任务,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完成。 (3) 学生在写作技巧、方法, 对篇章结构、写作思路等方面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掌握较好。 (4) 学生在词语运用、语句表达、细节描写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四、结语
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否较快提高与教师的训练策略是否得当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必定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然而, 目前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突出的是对写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 训练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 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强, 写作水平普遍不高。为此, 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认清并了解目前的写作教学存在的不足, 并尽快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不断探索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优化写作教学, 使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快速提高。
摘要:本文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提出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解决对策。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标。
写作训练初中语文 篇9
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呢?多年的一线教学,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教学教法、学生学活是前提
刚接触英语的初一学生, 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这时, 教师教学生应多说句子, 可以多给学生几个例子, 让学生去模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 用简单的词组成句子, 再以句子的构成作为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起点, 引导学生从对单个句型的掌握, 逐渐过渡到多种句型的混用, 直到学生能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一句多译、句型转换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总的来说,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句子作为材料让学生训练, 使学生乐于接受, 轻松完成, 享受成功感。7A课本中有购物的对话, 我就帮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模仿比赛。哪怕学生说错, 哪怕只能说一句或几个词, 他们还是积极地去展示自己。这样简单的训练会引起初学英语者的极大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为将来的英语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用好单元话题
新目标英语中的单元内容涉及的话题十分广泛, 每个单元一个话题 (复习单元除外) , 都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难易程度适中, 适合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例如, 我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故事进行改写、缩写与仿写训练, 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写作, 又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并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
三、学会用英语思维
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 最具代表性的错误就是汉语式的英语。这除了学生口语基础不过关,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由于母语习惯定势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负迁移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怎样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呢?
1.课堂上英语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用英语来跟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
2.教师经常性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
3.让学生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固定用法, 经常性地做些汉译英的练习, 注重一句多译, 这对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
四、创设情境
语境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 一切真实的交际活动都产生于一定语言环境之中, 而有效的语言获得又是以有效情景体验为前提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交际环境,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设某一语境而训练学生写作, 学生会感到自然, 容易产生写的欲望。
五、学生用英语写日记
要养成记英语日记勤练笔的习惯。经常用英语记日记等于天天在练笔, 这无疑是提高英语写作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记日记时, 不要总是用简单句, 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组、句型和复合句等, 使文章更优美生动。对一些所给情景写的文章, 写好后要对照一些范文, 找出差距, 然后再去练习, 也可以让学生抄写优美句子、段落并加以背诵。不仅能促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还能锻炼他们的恒心和学习毅力,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通过多练习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对学生进行低起点、小步子、容量适中、快速反馈训练,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并增加其自信心和意志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浅谈初中生写作训练 篇10
一、积累素材
积累素材就是指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并不能直接写入文章之中, 但是, 这种生活“素材”, 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 并写入作品之后, 即成为“题材”了。它是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写作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在写作文时, 总是不厌其烦地使用相同的材料, 如写“母爱”总是选用“雨中送伞、半夜看病……”之类;写“友谊”就选因某事与朋友产生误会, 后来朋友要转学或随父母到外地, 误会解除, 友谊更加深厚了。诸如此类, 这显然是因为学生写作缺少丰盛的源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我在初一阶段就积极地指导学生注意积累素材。例如, 指导学生从读书看报中搜集有意义、有价值的材料, 可以剪报、摘抄;也可以在茶余饭后, 通过听故事、听广播、闲聊的机会搜集材料, 并且记在整理本上;还可以将自己在静思默想时、灵感突现时、所迸发出来思想火花及时记录下来。凡此种种都是搜集素材的好办法。训练一段时间后, 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起来, 文笔也比原来好多了。
二、自由练笔
写作能力的培养, 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了, 究其原因, 归根到底主要是学生对所要写的知之甚少, 不知该写什么, 或者对所写的内容不感兴趣等。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自由练笔。叶圣陶先生在他的文章当中有过这样的论述:“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 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或者不写日记, 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 几百个字也可以, 不勉强拉长, 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 说老实话, 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习惯假如能够养成, 命题作文的方法似乎就可以废止, 教师只要随时抽看学生的日记本或笔记本, 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事实确实如此,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 一旦给学生限定了题目, 他们就很头疼, 不是一节课没什么思路, 搜肠刮肚、绞尽脑汁, 就是胡编乱造, 草草交差, 要么干脆从作文书上照抄一篇。面对这一问题, 我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即在积累了素材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由小练笔, 然后再扩写成大作文。学生的日记内容果然丰富起来, 有的写记忆深刻的事情;有的写有趣的事;有的写读后感;还有的写不经意间发现的美景;甚至发牢骚、说心里话都有。总之, 只要学生有灵感, 就可以随时记录下来。当然, 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有书信、散文、诗歌、札记、随笔……
三、课堂练笔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需要花大工夫的, 因为它综合了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 因此, 写作能力的训练就需要渗透到语文学的绝佳机会, 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 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彼此交融, 和谐运行。而且随文练笔不同单元作文训练, 其选材角度小, 内容简短, 贴近实际, 且紧随阅读教学, 极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可谓是“作文快餐”, 简单而且实用。具体形式有续写, 如学了丑小鸭之后续写《丑小鸭》;仿写, 如学了《核舟记》仿写一件收藏品;拓展, 如学了《记承天寺夜游》后进行拓展。
四、作文评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他常常为了一首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 不惜耗费心血, 花费工夫。“推敲’一词就源于贾岛, 今天“推敲”已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 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 反复琢磨, 反复斟酌。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修改文章决非雕虫小技, 养成习惯也决非一般认识问题, 这是一切学习写作的人修辞立其诚的过程, 也是文章去瑕纯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伴随写作能力的提高, 观察力、思维力和意志力以及办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都将同步获得增长。尤其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 重视作文的自评是评改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 我在作文讲评课上一改以往的以教师评讲为主, 而改为教师指导思路, 学生自评为主。例如, 给学生指出一篇好文章应该符合的条件———紧扣中心、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主次分明、描写形象生动、事件感人至深……学生依此自评, 不断地修正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好作文的雏形渐渐地展现出来。
当然, 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 我也切实体会到仅仅让学生自评作文还不够。因为, 学生的自评能力是千差万别的, 尤其对于那些小学基础较差, 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 完全自评更是达不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基于上述原因, 我还采取了生生互评的评改方式。具体方法是:两个班互评, 即把我教的两个班学生的作文交换, 发给每个学生一份, 这样可以避免感情分, 评起来比较客观公正。在评的过程中, 给学生定出评改标准, 让学生根据标准打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 我发现这种评改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 学生能根据教师给的评分标准一一对照来评, 有的还自发地进行讨论研究, 这句如何评改, 那句如何打分;这篇开头是否简洁、点题;那篇结尾是否含蓄深刻……学生们还认真地用漂亮的线条画出了好词好句, 并在旁边做了批注。这与以前教师的评改相比较毫不逊色, 甚至还要细致入微, 因为, 学生一人一篇作文, 看起来自然细致而且轻松, 教师一人看两个班八九十篇作文自然是费心费力且不容易做到对每一个字、词、句的推敲。因此, 我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在作文互评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是作文讲评课当前改革的重中之重。
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训练
一、打好基础,达到写作目标
“写作”其实需要学生学习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实现。学生写作前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才可以引导学生开始“系统写作”。那么,学生在进行写作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学会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先让学生能听、会读、可说。学习英语缺乏听的环境,但听是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之一,多听可以为写作积累语言素材。英语教师大都会精心选取听力材料,除了完成理解层面的练习外,教师还根据教学的不同目标设计记录信息的练习,有的涉及语言层面,有的涉及信息层面。通过记录下来的信息,再进一步设计与写作相关的练习。课堂上教师常常会在布置完写作任务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设定话题发表看法,二是关于设定话题需要涉及的语言。头脑风暴式训练可以使学生之间展开思维碰撞,以集体的智慧拓宽思路。在学生讨论自由发言的过程中,自然会关注之后写作需要用到的正确语言,并且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口语表达为下一步写作做好了必要的铺垫。阅读也是重要的语言输入手段之一,与写作的关系最密切。学生不仅直接接触到语言,也同时了解了语言背后的不同文化、话题的知识,对语言的直接学习和写作素材积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求学生每周都精读几篇课本以外的短文,那么涉及题材和体裁之广泛可想而知。以扩充课外阅读量的方式,学生不断增加词汇量,日积月累为写作做好语言准备。只有在阅读中不断输入、感受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用法,才能在今后的写作中输出、精准地使用。充分认识到写与听、说、读的关联性,才能使四项语言技能之间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听、说、读顺利过渡到写。
二、日积月累,提升写作能力
并不是写出来的文字就可以称为“文章”,写作能力其实是一种高深的表达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写”,但是这时的写只是“模仿”写。所以学生的英语写作还不能被称之为“作文”,只能称为“书面表达”。在训练过程中要遵循语言学习发展规律,教师要敢于降低起始阶段的标准,只要学生能够拿起笔,乐于写出心中的想法即可。不一定每次都要按照考试标准对学生有特定要求,否则学生也会觉得是一种负担,难免会敷衍了事。教师可以考虑鼓励学生写随笔,给出一个有话可说,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融入生活,找到写的内容
怎么写?首先要有写的欲望,拥有写的素材,学生才能写。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在写作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找到写的内容。布置写作任务,教师应注意命题是否能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是否是真实的写作。学生经常会遇到面对教师命题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教师在命题时只关注到让学生“写”,而对于想让学生写什么,写的目的是什么,并没有设计清楚。学生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难以达到预期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首先,设计命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命题要留有空间,供学生自由发挥。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写成长日记,可以从出生开始写,写家人,写朋友,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这些都是真实的,体现交际作用的写作。写作训练应该以见缝插针的方式,是以一种自然状态存在于语言学习中,学生经常会拿起笔表达观点,但并不觉得是负担。只有这种基于真实目的的写作,与写作对象做出真实交流,才是有意义的写作。
四、丰富课堂,收获写的情感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最不利的一方面,就是缺乏“语境”,缺乏英语表达的“背景”。学生都不想“说”,又怎么会想写?所以对于我国学生来说,英语教学开设第二课堂是极其必要的,第二课堂更能让学生施展才华,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完成拓展性学习,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组织一些课外英语活动。通过课外活动拓展知识面,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演讲、表演、游戏、短剧、晚会等活动来使大家对英语学习逐步产生兴趣。通过自身的尝试,让每一个知识点得到运用,加强学习,如此体验第二课堂就会有更多收获。
五、多元评价,形成写的动力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却缺乏高中学生的“理性”。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他们更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评价过程可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有口头或书面等方式。无论是怎样的方式,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一定是建立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进步的基础上的自然、真实、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建议的交流,而不是简单肯定或者否定学生。
写作是语言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英语学习中,写作教学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初中学段,学生通过小学英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些英语知识基础,也拥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习惯,在写作训练中他们已经可以突破“模仿”进入“自主创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所占的比重也越来
越大。
参考文献:
译林版初中英语写作训练探讨 篇12
一、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写作方面的特点
译林版教材在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积累和写作方面, 以多单元课程教学及稀释学习内容、减缓学习坡度的方式,让学生在简单的学习中逐步打牢英语基础的同时, 又以紧密联系的单元复习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可以以最丰富的英语知识储备来进行英语写作表达。
二、译林版初中英语写作训练探析
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往往在于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长期不懈的锻炼,因此,一线教师应当积极探究英语作文的教学方式与训练方法, 使得学生在常规英语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可以获得英语写作应用能力的提升。 文章着重探讨与译林版教材相适宜的英语作文训练方式, 使教师在教材载体作用下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作文水平。
1.词汇量强化记忆,加强写作基础技能
根据课程标准的五级要求, 学生在九年级结束时应学会使用1500个~1600个单词和200个~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译林版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调整了课文的内容,减少了五级以上的词汇,使得学生学习难度得到一定的降低,减缓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使得学生初中阶段的英语基础更加牢固。 教师在英语课程写作教学之前,要有倾向性的让学生多记忆相关的单词,增强学生的词汇量。 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打好英语写作的基础,教师在英语单词的教学中要及时拓展词汇的应用,使得学生的词汇量不单单是词汇的本身, 更多的是词汇应用方面的知识积累。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until的课程中friend这一词汇,教师在简单的教会学生拼写和发音后,对这一单词进行拓展, 如其复数形式, 其在语句中的应用:Xiaoming is my frien等,使得学生在单词的学习过程中就有一定的语句应用基础,促使学生在英语初始学习阶段就打下写作的基础。
2.强化课后训练,规范英语语句写作
英语作文写作的基础在于学生英语段落或者语句的准确把握,因此,在英语作文写作的学习中,教师要锻炼学生对于英语语句的认识,提高语法的准确性以及英语词汇的状态、单复数形式等方面选择的正确性。 在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英语语句的训练来达到作文写作基础训练的目的在译林版教材课后训练部分中,有B和C部分的训练,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在英语语句、短文写作方面的训练。 例如,一些单元课后B3部分是短文写作填空,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大意将短文所缺补充正确。 这一课程题目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应用, 但是其训练的效果却往往能够让学生增强其自身对于短文的把握。
3.合理利用教材情景插图,写作英语主题作文
以前教师会根据参考书上的题目为学生布置作文写作主题,由于长久的使用,很多的主题早已经失去了时代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也很难被激发出来。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课程内容丰富、设计多样,教材中往往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配上相关的插图。 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一些比较突出的插图或者是插图组来让学生自主设立主题并进行尝试的写作训练。 例如,在九年级上Teenage problems课后训练中, 教材课后训练A部分分别展示了各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与自己情况相似的插图,并写一篇自己在学习时所处状态的小短文。 这种方式下, 英语作文的写作训练不再仅仅局限于他人的课题安排,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英语写作训练的效果。
4.强化英语写作训练,创新作业形式
英语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最终还是在于长时间的写作训练, 因此教师要随时以作业或者是小测验的形式督促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交流、查阅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 可以创新作文训练以及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在每次小长假时给老师发一封英文邮件简单介绍自己在假期的情况,进而使得他们通过有趣的训练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作训练初中语文】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写作训练刍议06-06
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研究08-04
三年级语文写作训练07-28
写作技能训练06-06
教材写作训练06-20
写作策略训练07-02
加强写作训练09-27
写作训练论文06-16
写作训练备课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