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共11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1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南丰中学 钱绿瑜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阅读量少,词语积累基础差,自小又缺乏适时适当的观察体验训练,因而农村中学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所以我认为要想在初中三年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须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能力水平设计一些具体的系统的作文训练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文字表达
写作习惯
认知能力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难度莫过于学生怕作文,厌作文,学生觉得写作太难,咬半天笔头,才蹦出百来个字,要凑够要求字数,那已经是“白头搔更短”了。教师又总觉得学生写出的文章幼稚,不堪入目,评改时就简单随便。因此在作文的教学中形成了一个学生不想写,教师也不悉心指导帮助的恶性循环。经过这几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作文教学进行尝试。
一、降低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单凭讲过一两遍写作的方法,就要求学生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特别是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一篇文章得写那么多字,花的时间又多,他们往往会缺乏写下去的耐心,而跑去看电视或玩手机了。因此在小升初的开始阶段,不妨对他们作文要求降低些,凡是能流畅地表达,能有详有略,较为完整的叙述一件事,就应该得到高分,提出表扬。这个很重要,多次的表扬与鼓励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钱梦龙认为: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要在作文训练中区分开来。在习作过程中教师要降低作文要求,多通过表扬与肯定,使他们能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写作的欲望与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方法。兴趣使得学生能主动的写作,甚至主动找老师请求指导评析,这个时候教师再对他们的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逐步提高对学生习作的要求,这样就进入到一个学生乐意写,教师喜欢教的良性的教学循环中。现在在我任教的两个班级中,常有学生在课间或是放学后来找我点评他们的习作,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之余,还自觉进行课外练笔,他们会在教室里一起分享阅读体验,一起交流写作的心得体会,他们的作文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一切得益于他们内心对写作真正的喜爱。
二、日记式片段习作,养成学生写作习惯
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周记进行习作训练,无疑这是一个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好方法,作文要多写多练才能得到提高,单纯依靠每一单元的一篇大作文训练是不够的。但这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事实上是两篇等同于大作文的周记占去学生大量的时间,他们在周末苦苦构思写作,很多学生并没有能按时完成周记,即便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常常抱怨,要写好两篇周记已是绞尽脑汁,黔驴技穷。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和厌恶其实就源自于写作要求篇幅长,需要很大的耐性,这个刚好是初中学生最缺少的。因此在日常写作训练中,我主张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片段,以日记体的形式呈现。片段式习作训练字数要求200字左右,内容要求自由,可叙事,可抒情,可写景,可议论,还可以进行专项训练。比如我会在初一上半学期选5-6周要求学生的片段写作训练以写景为主,教会他们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方法,我会带着同学们走进自然,到操场、生物园、学校荷花池,让他们感受自然,领略美景,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把身边的美好事物与自己的心绪结合转变成文字记录下来。这种训练非常有效,如今我两个班的学生作文景物描写往往是亮点,为整篇作文增色不少。而当学生进入到初二,有了初步判断的能力,我会在上半学期选取4-5周要求学生的片段写作训练以评议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就生活中身边发生的小事,或社会上的某些现象,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说理议论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有利于养成学生写作的习惯,叶圣陶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但凡做一件事,形成了习惯,即事半功倍,离成功不远了。学生在片段习作中,慢慢摸索到了写作的方法,习惯于每天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习惯于把每天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点滴,把每一天对生活的思考写下来,使写作变成了自己每天必须做、不做不舒服的事情。这样我们就不用愁学生作文写不好了。
三、自改自评,互改互评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都是学生交上来,教师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意见与点评,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学生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在乎作文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怎么改?这样教师的评改所起的作用就不大了。因此教师可作出这样的要求,学生在完成习作后,要求学生自己先作出点评,对自己的习作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也可以同学间互相写评语。可能有些老师会质疑学生的能力,学生能评?我们要信任学生,把好文章的标准告诉学生,比如好文章是要有鲜活的人物形象的,于是就要求学生在自评或互评时要留意这篇文章对人物的描写是否详尽细致,又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我相信这些学生是能做到的。当然,在开始的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去审阅自己的习作。我刚开始施行自改自评,互改互评的时候,也听到了学生的抱怨:不会改,写都不会,怎么改?正因为不会,才学。我鼓励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给的方法去评阅,你也能品评自己的或别人的文章。我开始的要求是学生不写自评或互评的,老师就不对你的文章进行点评,逼着学生去学会自己审阅自己的文章。学生一开始写的自评或互评相对简单,但一个学期下来,不用我要求,他们写好作文后都会自己写下点评意见,或叫同学帮忙写上互评意见。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自我检视写作的目的与态度以及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他会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同学间互改交流不仅能扩大学生写作的角度与视野,还形成班级良好的写作氛围,这些都会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致与水平。
作文教学虽然难度大,但只要能注重方式方法,多从学生实际情况,包括语文知识基础,个体接受能力水平等出发,关注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多鼓励,少责备,循序渐进,悉心教导,我相信我们能在初中三年里,能把学生的作文能力水平稳步地有效地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参考文献:
①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②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③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2
学生对于写作这项活动的重视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在学习观念上,教师应进行积极地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知道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它决定着每一个学生的文学素养,而学生对此却了解甚微。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重视程度,在课上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对待。 对待作业教师要抱着用心尽力做到对每一位同学负责的态度认真批改。 作文课堂教育要与语文其他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不相上下,甚至要更加重视,只有这样教师的行为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想法,才能有效改善作文写作的尴尬现状。
二、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学生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一篇应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说过: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 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 有所积蓄,是一回事; 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 要握思考的方法: 要善于问为什么。 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例如,下列问题: 这是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产生这事情? 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 这事情的性质是什么? 这事情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写日记、周记,作札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三、帮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1. 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想使文题靓丽新颖,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 1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 易引起读者共鸣。2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 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
2. 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 巧用修辞,展示风采、悬念入题,引人入胜、 抒情开篇,真情感人、转折入题,生动深刻、描写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 自然收束式、画龙点睛式、首尾呼应式、名言警句式、抒情议论式。
3. 要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 我指导学生作文的前提思想: 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先光彩夺目,然后才平淡自然。作文的初学者在写作文的时候,无时无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来吸引读者,博取作文高分。
四、展现个性,鼓励想象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纲在关于作文方面明确提出: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高尔基也说过: “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如一个学生构思了一篇关于“环保”的话题作文。借用猪八戒的形象,好吃懒做,贪心物欲,西天取经后,开了一建材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终酿成苦果,自己尝尽,最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思考
一、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
(一)望而生畏,心存疑惧
众所周知,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直以来,作文由于涉及到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结构等诸多因素,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这就导致一部分教师望而生畏,加之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上止步不前。一节课下来,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少之又少,教学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二)定位失误,本末倒置
诚然,当前有许多教师在积极开展作文反馈,但在处理引导与习作、批改与评讲上往往不能够正确定位,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过于重视写作之前的指导,轻视作文完成后的反馈;过于重视作文批改,轻视作文评讲。长此以往,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三)方法单一,“主体”缺位
在一些学校,很多语文教师意识到了作文评讲的重要性,但始终无法从学生的习作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利用,致使作文评讲往往利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此外,在很多时候,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主宰着整个课堂,交给学生的写作方法大多是“一家之言”,最终事倍功半。
可见,当前的作文教学虽然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大多徒有形式,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少之又少。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必须深入探究改善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二、改进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思路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在平时的作文批改过程中,教师应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长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选出其中的几篇优秀作文,在课堂予以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毕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所以即便是学生的作文中一个精彩的句子,甚至一个恰当的词语,教师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因人施教,分类指导。由于学生的生活、性格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高有低。如果广大语文教师一味地实行“一刀切”的教法,往往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消”的局面。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布置不同的写作任务,尽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与日记练习,积累写作素材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1.拓宽阅读面。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如优秀作文选、世界名著、科普杂志、工具书等,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日后的写作做好第一手准备。
2.制作阅读卡。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平时发现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片断等及时进行摘抄、整理,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打好写作基础。
3.多写日记,练习随笔。鉴于学生的课外时间有限,教师切忌让学生大写特写一些所谓“高大上”的空虚文章,相反要加强日记的练习。当然,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小到生活琐事,大到社会现象,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件都可以写进来。如此一来,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写出真情实感。
(三)帮助学生谋篇布局,提高写作水平
1.拟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使作文吸引住观者的目光,题目的作用不可忽视。我在教学时主要向学生讲授了以下两种拟定题目的方法:第一,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等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第二,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定标题,如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进行题目的拟定,这样的题目形象传神,有感染力。
2.写好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能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既呼应题目,又发人深思。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引言部分的写法有:巧用修辞式、悬念入题式、真挚感人等;结尾的方法有:自然收束式、名言警句式、首尾呼应式、画龙点睛式、抒情议论式等。
3.锤炼词语,为文章增添光彩。除了拥有靓丽的标题、漂亮的首尾之外,优秀的作文还必须拥有饱满的内容。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总在强调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但绝不能是大白话,必须做到文辞优美、引人入胜。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篇优秀的作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广大教师必须立足实际,大胆革新,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更多的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让作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参考文献:
[1]毛月娥.想象模仿实用——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2).
[2]张宇晴.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1(6).
[3]闫昌荣.初中学生批改作文的多种方式及效果初探[J].新课程:中学版,2008(9).
[4]闫淑华.学生作文中的“一般化”倾向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4).
[5]张平.在语文实践课程中有效实施作文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4).
[6]王凤清.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学苑教育,2011(4).
初中语文“探究教学法”浅谈 篇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 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本文就特征、目标、策略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探究教学法”的情况。
[关键词]:探究教学法、特征、目标、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不特别注重创造和谐的环境,与发展和完善师生间的共同合作。更不能不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热情满怀地鼓励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期盼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本文试从特征、目标、策略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探究教学法”的情况。
一、特征
﹙一﹚紧扣文本确定教学目标; ﹙二﹚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 ﹙三﹚重视整体把握文本; ﹙四﹚重视品味 文本语言; ﹙五﹚紧扣文本作拓展研究; ﹙六﹚扣紧文本教字词。
二、策略
首先,应重视“智力背景”。语文教师应重视班级“智力背景”的建设。诸如:教室内外环境文化性布置,语文课外活动的社会化统筹安排,将社会性问题有选择、有计划地带入课堂;培养学生合宜地进行某种“社会角色”的锻炼;多方面地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广泛联系„„
其次,告知学习课题。语文教学中的导言也象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样,虽然仅仅三言两语,“转轴拨弦三两声”,但却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的导言:
同学们,你们听到过大自然的讲话吗?你可知道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含情脉脉地向你倾吐着内心的秘密吗?你可知道这些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好处吗?那么,怎样才能听到听到大自然的讲话呢?这好象斯芬克斯的谜,只有辛勤劳动的人,才能找到谜底。现在就请大家认真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吧。
这位老师的语言 具有探索性、情感性、思辨性,是设计得多么的精巧啊!
再次,创设问题情景。教学工作极为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求,组织他们进行积极的认识活动。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好奇心是对不确定性和摸棱两可的情况的一种反应。”相比之下,学生更乐意讨论自己的问题,这是好奇心驱使的缘故。
在上述基础之上,我们再来精心设计教学策略,以体现探究学习的特征。
﹙一﹚紧扣文本确定教学目标
1、明确教与学的基本内容,做到师生皆心中有底。
如教学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时,可确定以下层次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余光中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诗中蕴含的诗人思念家乡故园之情,使我们更加 热爱祖国,更加热爱家乡。
2、突出文本特点,有利于抓住教学重点,使教学环节能围绕文本集中展开。
如《乡愁》一诗中,“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着重思考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3、教与学的思路清晰,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务必将自己教学的思路、学生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三者有机地贯穿在一起,力争达到“三路合一”的最佳境界。
4、利用学习任务驱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提高学习效力。
例如江苏省洋思中学的老师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设置几组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几组抢答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力,这一种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二﹚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
1、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专注地、潜心地阅读文本,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让学生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初始阅读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问题去思考。
2、要强化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来调整教学思路。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杨修之死》后,对杨修为什么会被杀?学生可能有三种认识:一是由于杨修 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留他在身边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罪名将他杀掉;二是杨修为人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扬言曹操要退兵,扰乱军心,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继承权的政治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得情况下,他只能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的接班人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对于以上三种认识,尽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这是就解读小说而言。如果从历史上说,那就恐怕只有第三种是正确的。不过,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说出以上三种中的任何一种,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给予鼓励。
3、要把握好文本理解的“度”。
根据语文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情感性较强的特点及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特征,处理好感性和理性的关系,纠正过去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过度阐释倾向,重视感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体验情感,触摸语言,以感悟作为理解和探究的基础。
例如:我们在教学黄蓓佳的小说《心声》时,要引导学生分析程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程老师和许多好老师一样,工作认真,爱荣誉,因此为了公开课而精心准备。但他又和许多老师一样,有着代代相因的缺点,搞一种虚假的公开教学,重视优秀学生,而忽略一般学生。他的公开教学不应该那样做,因为公开教学与演戏毕竟不一样。不过,小说还表现了她难得的优点,随机应变,勇于改正错误。这也是许多老师难以做到的。我们设想,假如公开课上没有发生意外,从严格的教学意义上来说,那是一次失败的公开教学;而惟其出现了意外,公开课才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成功。小说给我们展示的,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开课。她在公开课上的果断处事,证明她基本上是一个好老师。
(三)重视整体把握文本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如教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对长妈妈怀有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的。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如《论读书》一文,论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和作用。《谈骨气》一文,论述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对课文标题进行研讨、评论,如《心声》、《孤独之旅》等。
4、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此法可针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如《杨修之死》、《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等。
5、编写提纲或画结构图(示意图),如为《我的叔叔于勒》编写提纲,为 《故宫博物院》画结构示意图等。
6、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故乡》等课文。
7、联系全文理解关键语句。如杨绛的《老王》一课:“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外,对课文主旨句的理解,也必须用此法。
(四)注重品味文本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篇文章,学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繁琐,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郑愁予的《雨说》一诗中“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等语句老师应引导学生做深入的领会。
(五)紧扣文本作拓展研究
1、要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向内拓展文本的内涵。如教学《背影》一课时,针对课文表达情感深沉内敛初中生难于深刻体会的特点,可利用老师、同龄人及学生自己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课文故事中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
2、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可重点举行参考阅读、比较阅读或专题阅读。如指导学生学习了《智取生辰纲》及《香菱学诗》之后,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下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情节。
3、拓展研究的设计要以向语文本身(听说读写)的拓展为核心,跨学科、搞活动等类拓展要适量,不可喧宾夺主。
(六)扣紧文本教学字词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说:“以文释词,词不离句。”“从课文来,到 课文去。”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堂凭借文质兼美的课文加速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典雅的书面词语。
例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汉字。
(1)“富贵不能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大丈夫的英雄气gài()《谈骨气》
(2)白杨树是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仍然保持着jué()jiàng()tǐng()立的一种树。《白杨礼赞》
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区域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融入世界大市场. <2>青少年要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心中的烦恼。<3>霞光里的故园,在蓝天碧水的()下更加妩媚动人。
<4>依法()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从宏观上调控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A、依托 排遣 映衬 征收 B、依赖 排放 陪衬 征收 C、依托 排放 陪衬 征集 D、依赖 排遣 映衬 征集
探究教学法已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渠道,研究探究教学法的策略也不止以上几种,作为当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潜心研究,大胆创新,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发挥它巨大的潜能。从而再铸我们 语文教育教学更加辉煌的明天。
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究 篇5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中,虽然要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中的`引路人、领导者,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巧妙提问,设置疑难,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动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才能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素养也才会得到提升。
二、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人文性要求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向学生传递人文精神,让人文精神走进课堂,才能培养出有人文情怀而不是只会死读书,不问世事的呆板学生。语文教师如果人文情怀干瘪,知识底蕴浅薄,就无法向学生传递也许会对他们影响重大的人文精神。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注重语文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语文本就是一门知识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只有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算真正学懂了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指导实践。
总之,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应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芦淳。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
(作者单位 陕西省彬县蒙家岭九年制学校)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篇6
【摘 要】
为了迎合应试要求,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必须突破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高效的提高上课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撒网式的招生方式,导致初中生的基础、能力、性格偏差很大,很难统一教学进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节奏适中,从而导致尖子生抱怨进度太慢而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在这样教学方式下,班级的整体成绩水平就可想而知了。为了避免这样的弊端,只有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巧妙解决,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如何在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进行了仔细钻研和探索,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让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人公,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发现每个学生的性格和优点,再结合语文教学特色,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就需要在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来实现,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大改革,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那么,在课堂上如何顺利的开展分层教学呢?
一、学生分层
(一)捍卫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公,培养学生能力水平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开设的教学课堂也要围绕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因。没有了学生,再生动多彩的课堂也只是摆设,让分层教学直接丧失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完全理解学生,才能制定出具体、高效、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将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
教师要学会全面了解学生,不管是语文基础、文学素养还是情感、家庭情况等非智力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进入每一个新班级的时候,通过课间交流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可以向自己敞开心扉,向教师诉说自己的兴趣、生活、对语文的热爱程度等,做到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如此一来,才能高效、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当然,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差的等级将学生分为三份,这样更容易管理;也可以将学生进行更详细的划分,不是只是仅仅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划分,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口语交际能力、特长等划分,这样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更容易和谐相处,更有共同语言,好差混杂,互帮互助。这样才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二)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变化
学生在初中阶段是较为活跃的时期,情感、学习成绩等方面都不稳定,都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根据一定的趋势转变,是一个不断缩小原本的差异,但同时又会产生崭新的差异。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动态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差异变化的规律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解决方法、调整分层模式。学生的转变也是教师让教案与时俱进的重要依据之一,才不会让之前的分层教学取得的效果白费,才能让学生永久保持主人公的地位。反而言之,如果教师不与时俱进,不及时了解学生并且做出调整,忽略学生的个体变化,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分层模式,那么分层教学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无法将分层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最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学生,进行调整、合理的分层,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分层教学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目标分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从而了解每个学生之后再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信心的觉得自己能学好语文,才能实现不同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的过程中,让基础教薄弱的学生阅读文章,指出其中的修辞手法;中等生指明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找出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的本体和喻体、说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尖子生对文章整体把握,将文章进行分段、试着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仿写其中优美的句子。这样既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又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阅读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另外,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目标,布置不同的作业,引领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例如:有的学生阅读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的就读完整篇文章,没有感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感情,也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对于有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写了大量的题目,跟着教师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走,但是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上升。这就需要教师对此类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对语文学习存在排斥感的学生,通过小游戏等方式尽情展示语文的魅力,侧重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然而对于尖子生,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让他们走出书本,读一些文学素养高的书籍,试着自己理解,不理解的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才能发挥分层教学的最大作用。
三、练习分层
写适量的作业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是课后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也是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师也不能忽视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不能大锅乱炖,不根据学生的水平布置一样的作业,要有针对的设计作业,还可以同时避免抄作业的现象。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抄写其中优美句子并且背诵的要求;对于中等生,给出几个句子,让他们进行赏析,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表达出的思想等;对于尖子生,让他们对文章整体把握,突破教师的思维,在字里行间找出自己的发现。这样的措施虽然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得到学生学习成绩快速提高的直接回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课后读一些名著,从而加深自身的文学素养。
四、评价分层
教师肯定的评价语言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知道自己正在进步,从而更有相信通过自己和教师的努力就会有所提高,会更努力、热情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反而言之,过于消极的评价,不仅不能起到激励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又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今后的课堂产生排斥,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学都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然而,教师要同时明白,肯定的评价并不是盲目的赞扬,赞扬中还要夹杂一些批评,是需要教师转换语言,将批评用婉转的方式说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从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对于学生的不足,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不能让学生处于盲目的境地,通过这样的方式时刻鞭策学生。否则,没有批评的后果就是让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
【结 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让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人公,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发现每个学生的性格和优点,再结合语文教学特色,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就需要在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来实现,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大改革,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理解和探索分层教学的真正内涵。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学生能力水平分层、学习目的分层、教学方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只有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迎合参差不齐的基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让学生自主的与课堂融为一体,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晓林.关于初中语文分层探究教学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9)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7
关键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引言
对于我国很多初中学生来说, 作文一直都是一个大难题, 对于教师来说, 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提高, 是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难点。而《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初中生的作文应该做到具有真实的思想感情、内容丰富具体、条理清晰、有明确 的主题、正确的格式与标点符号等。衡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是通过结合刺激与反应, 更注重知识的归纳和练习。因此,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 充分使用这一理论, 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作文写作练习, 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创新水平, 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与研究, 可以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 语言的使用是一种习惯, 是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之下逐步形成的, 属于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部分。第二, 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的过程中, 影响学习者内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外部的影响。所以, 学习者的行为与习惯都会受到外部的刺激与影响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并不是受到学习者内在行为的影响。第三, 学习者习得与学习的主要过程是按照发出动作到获得结果再到得到强化的过程进行的, 是语言习得形成的基本客观规律。第四,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正向强化才能逐步形成与巩固。而正向强化指的主要是学习者在学习上所获得的成就感及得到他人赞许与鼓励的 喜悦感, 是帮助学习者逐步形成语言序贯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之一。
三、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因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力很大, 不仅仅需要教师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等作出调整, 还需要重建传统语文教学的结构体系。由于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是按照教育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在讲授时也只是使用传统的知识讲解方法, 使学生记住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作文内容。比如,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当中, 教师一般都是首先分析作文范本, 并且强调在某一篇作文当中作者对于某个字词句的使用独到之处, 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及学生个人的实践性经验。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
(一) 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通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可以看出, 需要转换教学双方的角色。教师不应该再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讲者, 而是应通过作文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教师在转换专家式的权威教学模式的同时, 也应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作文课开始时只需要为学生营造出问题情境与写作需要使用的辅助工具, 引导学生对于作文内容在不脱离教学目标与作文主题的前提下, 通过学生的合作与研究, 对作文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应该完全退居幕后, 不干涉学生的创新与决策, 转换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师生关系, 使教师从讲授者转变成为引导者, 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学习者, 建立更加民主、和谐与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 学生在无压力的条件下享受作文的学习与创作过程, 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二) 转换教学思维方式
在新课程大纲的内容中, 明确提出对初中学生的写作要求:学生应该具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 在写作之前注重搜集资料与素材, 列好提纲, 早写作之后要注重修改与加工;通过借助多种修辞表达作文的中心内容;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 互相交流写作心得与感受, 了解更多的写作想法, 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通过不断的写作, 达到让学生提升自我认识与创造性的要求;减少对作文内容的束缚,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等。从这些内容中都能够看出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模式应该发生改变, 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到作文教学中, 组织好各类的作文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热情。其中应该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参与写作讨论, 例如, 针对某一个作文题目, 可以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 使每位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而且能间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特色写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但是, 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积累, 是写作能力积淀的过程。
(三) 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深入, 但是很多学校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传统的教材, 这些教材中的一些观念与内容都不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 并且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能够在教材中体现出来。如果教师只是按照原有教材进行备课与教学, 虽然会比较简单、省事, 但不一定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应该总结传统的教学经验, 把新的学科发展动态运用到传统的教学理论当中, 增强语文作文教学的现实感。例如在讲解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目标时, 虽然课本上提出会从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评判, 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两者在评判中所占的比例。然而在考试中, 作文的评判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就要明确给学生说明现阶段的评判标准更注重表达的部分, 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写作专项指导。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不仅能够超越之前的学习理论, 而且能够弥补在现阶段教育理念的不足之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作文教学中只讲授基础知识的模式, 更注重对课堂教学气氛与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探究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策
写作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体会生活,用心感悟,珍惜师与生间的每一次的心灵触动,鼓励学生的每一次灵感捕捉,给予学生信心,他们的写作水平会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逐渐提高。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主要困境
第一,抄袭参考书的现象严重。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在写作文时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便是不会写。一方面,学生眼所能及的便是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的限制和眼界的局限,导致了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无法找到相关的生活素材。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当中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解作文的要求,并没有系统地向学生讲解作文的写法,由此学生也便不懂得如何利用素材来书写自己的文章。因此,在这样的写作“困境”中,学生只能求助于最简便的工具——参考书。对于他们而言,作文参考书的获得已经是一件易如反手的事情,那么只要灵活地照抄参考书中的相关段落便能构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处境下,学生抄袭参考书的现象已经被“合理化”并且成为一种普遍的存在。
第二,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在作文创作中,初中学生还存在着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在习惯于抄袭参考书中已经淹没了个人的想法和感情,即使他们真的拿笔书写自己的文章,他们也很难调动自身的经历和情感来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另一方面,由于条件的限制和眼界的局限,初中学生在始终不变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中,难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挖掘出新意和乐趣。因此,在作文创作时,他们往往直接忽略自身的经历和生活环境,而从虚构的想象中编造作文素材。在这种虚构和编造中,初中学生的作文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局面。例如,“记一件难忘的事情”,这个题目本身便能够给学生提供许多的话语空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往往集中于两件事情:“给老人让座”和“妈妈雨中送伞”。可以说,这两件事情已经是老掉牙的素材,然而新时代的学生却依然停留在这样的素材上,的确令人堪忧。实际上,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是当前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学生缺乏真情实感背后所蕴含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断深思的。
第三,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在具体的作文创作上,部分初中学生存在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问题。首先,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字词的掌握和使用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具体的写作中,学生有时难以准确地使用相关的词语,从而导致了语句不通、表达意思不明的问题,影响了整体的作文效果。其次,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缺乏文采的问题。在记叙文的写作上,他们往往只是平铺直叙地交代事情发生的过程,作文中所使用的词语和句式也缺乏自身的特色,由此导致了作文的平淡无味,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不利于学生长久的写作发展。
二、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
1、把握目标、注重序列。要想使语文课堂中的作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大局总揽,从整个学期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整体规划好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序列。例如,教师可以从整个初中阶段规划作文练习秩序,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由写作习惯,避免给学生过多的包袱和限制; 初中二年级时,要着重对学生的具体写作方法进行规范教育;初中三年级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主动性,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在这种有梯度和层次的作文教学计划下,每一学期都能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一个进步,这样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写作乐趣。
2、打开心扉、自由写作。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造条件,平时注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教师最好将作文课分为两种,一个是指导课,一个是讲评课。教师在指导课上主要是点拨并训练学生的作文思路,尽量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 只要作文内容积极健康,教师就应该接受并鼓励,从而提高大家的写作乐趣。
3、读写结合、为写而读。语文教学中读写脱离是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从优秀的课文中吸收的言语经验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写作经验,这无疑是一种浪费, 就犹如吃了儿童吃了许多营养品却无法正常吸收一样,最终无益于自己的成长。写作学家潘新和认为:“不能内化为言语生命的营养和素养、不能最终外化为有价值的表现和创造——主要是言语表现和创造的阅读,是无效阅读,是不得法的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时刻注意阅读的内容对学生的言语能力建构能起到怎样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作用,多让学生说和写,而不是简单地停留于写作技巧的归纳。
4、关注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思考,多多感悟,在此基础上布置写作锻炼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贴近生活的题目, 如初中生活的感受、寒暑假见闻等。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多感悟,多思考,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
5、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迁移能力。初中生在家长和学校的关心下,大都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再加上对语文课本中文章的学习,若能把这些内容都在作文中进行灵活运用,可以说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并不是难事。提高阅读写作知识的迁移能力,一是要把课文中优美的散文以及古诗文进行记忆。二是把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语句,及时记录下来,反复诵读,可以在作文中直接引用,或者变通运用。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也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6、注重对作文的修改。一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把修改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进行讲解, 并经常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师可以以某作家的重要作品为例,也可以以某同学的作文为例进行修改示范。二是可以让学生彼此相互修改作文,所谓旁观者清,别人更容易看出自己作文的不合理、不优美之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修改的效果。三是可以让学生隔断时间后重新拿出自己上次的作品,进行重读并修改。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老师只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教好作文,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林桐山.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 考试周刊. 2015(40)
[2] 杜珍阳. 谈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10)
[3] 黄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4] 王友花. 活用教材,提高写作水平[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篇9
一、挖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能只局限于课文教学要求本身。初中语文是属于基础教育,是以培育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为主的,但是在素质教育观下,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基本目标之上,深入挖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如在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教师可以在进行基本的诗词基础教育后,在阐述文章思想内容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探索的方向是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婚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教师从文化层次的角度看,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人诗词中的“月亮”这个意象进行探索。我们知道,“月亮”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诗词中更是频频成为诗人笔下的意象。据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诗词,找出其他也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或者文章,并让学生对找出的文章中“月亮”的意象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对“月亮”这个意象进行初步的概括和总结,并对其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对比,找出继承和发展的品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月亮”这个意象有深刻、系统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遇到关于“月亮”的诗歌分析中,把握文本深层意义,进而真正进入诗歌语境,了解作者情感表达的方向。这样的教学才是系统的,才是有效的,而且是长期有效的,不是在课堂上有效,在实际学习中无效的教学方式。
二、了解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在心理层面最需要的是爱和归属。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描述,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在生存和安全感获得满足后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大部分初中在这一阶段生存和安全需要是得到满足的,因此,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较为强烈的。因此,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策略,只有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保证学生对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产生认同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情绪波动有所观察,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如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有梦想,都有“远行”的梦和冲动。因此,教师在《在山的那边》中跳出传统的教学需要,在进行基本内容的.教学后,以“在山的那边”为主题,让学生对自己希望远行的目的地进行阐述,对自己的远行进行各种想象,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或者写出短文。这样从学生的内心想法出发,容易吸引学生课堂的专注力,有助于获得学生的认同,而这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三、增加学生心理效能,提高学习信心
有信心才会成功。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那肯定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心态。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结果没有把握,是当前许多中学生的普遍心态,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所必须要注意的。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或者是从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上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都是题中之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心理效能的提升。所谓心理的自我效能,就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学生心理效能越高,对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评价越高,所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反之,自我效能低,学习的信心就低,对任务完成的效果就越不确定。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提高学生自我效能,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的教学目标设定应该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就是可以把立意、构思、表达等这些技巧分开教学,避免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学习,更有利学习信心的增强。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需求,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避免一刀切或者笼统化的教学设计,而是有针对性的对教学的各方面,对学生学习的个部分有组织的计划和设计,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吉林大学出版社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究 篇10
一、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初中阶段是学生研习写作的初级阶段,经过小学的初步学习,初中学生初步有了自己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思路,但还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点拨。在当前作文教学中,教师从来都不缺对学生写作思路的点拨,更不缺作文技巧的传授,恰是因为这些技巧与套路的内容过多,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诉诸文字。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分了解,清楚学生的性格与习惯,再针对性的进行引导。除了要教学生一些基础的写作技巧,更要教学生如何抒发感情。在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法,将一些学生在生活中体味不深的内容进行情景构建,和学生一起体验;与学生分享一些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发现这些故事。
二、带领学生进行趣味阅读
阅读是作文素材积累的妙法,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也可以研习其中的写作技巧,更可以从书中的世界反思自己的生活,增加生活体验,因此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增加学生的阅读量[1]。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阅读,设定一些活动,如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自己的解读;或者是人物描述。如在读完一部小说后评选最喜爱的人物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做一些辅助的工作,如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为学生讲解一些作家的小故事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在发现生活中展开作文
语文学习作为我国母语的学习课程,也是重要的人文学科,其人文性一直是课程的一大特点。生活中的语文处处皆是,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在生活中不仅可以挖掘到写作的素材,更是学生情感的来源,观察生活是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必要前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作为教学素材,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同时,这种能力也是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如在家中长辈的一句俗语,都可以引入作文的内容;还有学生在电视或者一些广告语中搜集的素材,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记录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2]。
四、将“微作文”引入课堂
微作文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走入人们生活后逐渐兴起的,就是在短短百余字内,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常见的是140字的微博、微小说等,近年来这种作文形式已经被教育界重视,并且在高考中已经有所体现。就形式内容而言,微作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备作文的必要因素,且形式活泼,便于学生接受。把微作文引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仿写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微作文的训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由于篇幅短小,与日常微信相同,学生能够很快接受,并且消除抵触情绪,甚至会融入其中,对写作形成兴趣。微作文与普通作文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短,有时只有一句话,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单项的训练[3]。
五、通过仿写进行句子的训练
句子的仿写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内容,也是基础内容,从小学阶段的“被字句”“把字句”的练习起,学生就开始了仿写,进入初中阶段反而有所疏忽。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一种是基于句子本身的仿写,如句子的结构比较优美,如网上的“某某体”等;另一种,就是基于词汇的仿写,对于其中较为传神的词语进行仿写。仿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学生在仿写中积累素材。
初中语文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突破,也是新课改下的必然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作文教学的个性化,是基于对学生个体的探索与满足产生的。开展教学工作要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刘金璋.谈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9).
[2]谢尔切.影响作文个性化表达的因素分析[J].中国民族教育,2009,(1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篇11
1.阅读教学的过程化。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程序化, 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 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且阅读兴趣不高, 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重视考点的讲解, 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输入。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现在很多语文教师的通病就是对考点格外的重视, 授课过程中往往先找考试中的重点, 然后利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记忆这些考点, 却忽略了阅读材料中蕴含着的人文情感, 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学生阅读的素材良莠不齐。很多初中生喜欢看一些通俗的文学和网络上流行的小说, 这个现象与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式有关联, 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
二、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教师可采取以下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1.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是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而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方法有很多, 现笔者试谈两种。
(1) 整合教材知识, 巧设开端, 并从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入手, 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如我在教学《海燕》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场白:“同学们都见过海燕吗?你们印象中的海燕是什么样子的?把你们认识的海燕讲给大家听一听。”通过这样一个开场白, 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认识的有关海燕的知识说给同学听。接着我通过引导, 让学生想象一下海燕勇敢的形象以及作者和海燕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合理想象, 热烈地进行了讨论, 在讨论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作者为什么也想自己把变成海燕”,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本课知识。
(2) 巧设疑问,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如在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 我在结尾处是这样设疑的:“作者在第七自然段完成了对白杨树形象的刻画, 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这样的话, 文章就可以结束了, 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八、九自然段呢、这对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呢?”通过这样的设疑,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 很容易就掀起了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进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还能完善人格, 发展个性, 使学生心灵得到陶冶、内心得到净化。因此, 教师要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整个阅读教学中, 教师重在点拨学生怎样阅读、欣赏文学作品, 引领学生感悟作品内涵。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 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在教授《沁园春?雪》一课时, 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放映了一些北国雪景的图片、配乐朗诵的视频, 并让学生结合自己记忆中见过的大雪的生活情景与此文相联系, 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思想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情景设置, 将学生沉浸在了“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之中,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 增加课堂交流互动的机会, 在互动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情感是作者创作作品的生命之源。通过阅读, 我们可以探视作者的内心世界。在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该依据教材的特点,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在真情的带动下不断地强化、感受与体验阅读中的情感, 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如在教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课时, 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文章中描写的桃花源是作者向往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环境, 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桃花源, 请说说你们心目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的?这样, 通过提问, 有效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 强化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保障了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阅读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而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学生能力范围下, 我们可以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 比如《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唐宋诗词选读》以及《论语》 (择取部分背诵) 等课外读物, 为学生囤积语文知识, 让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服务, 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由地交流、探讨, 并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以及理解, 从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中升华自己的情感, 提高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 学生能感悟生活, 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但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却不太乐观, 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鉴于此, 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谈起, 就如何搞好阅读教学谈几点对策, 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艳梅.浅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4) .
[2]李振永.强化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措施.[J]文学教育:中, 2014 (1) .
[3]李延梅.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思路[J].考试周刊, 2011 (44) .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究】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08-29
初中语文探究教学模式06-15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07-26
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探究07-22
初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探究12-02
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的转变性分析探究05-28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07-30
探究性阅读初中语文10-09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09-05
初中语文创新作文教学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