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共13篇)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 篇1
汪营民族希望小学 连娜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读得多,见得多,记得多,学生脑子里才有可写内容,才谈得上想象、幻想。基于此,就必须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如何使阅读课中的读写训练走上高效之路呢?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 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以读悟写。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1、 品词品句,以读悟写。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其实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
2、 品段落,以读悟写。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的段落写法都很有特色,若教学中充分进行读写训练,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益。
如教学《第一场雪》第四自然段。这段写雪美很有层次,先整体写雪后美景,接着具体写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既有静态美的描写,又有动态美的描写。这种段落的描述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在教学到这时,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段的感受:“写得很美,采用总分写法,注意动静结合。”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观察校园一角,把校园一角的景物特点按这种方法写下来。”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
3、 品标点,以读悟写。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到文中有省略号,有时为了突出省略号的作用,会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省略的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据省略号作小练笔。
二、 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及时有效进行读写训练。
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故而学生的阅读要精深,不单在现有的句段方面,还要悟领文章的思想内涵,并就此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下来。如此既以写拓宽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又增加写的训练机会,提高了读写训练的效益。
1、 着眼故事的结局,进行读写训练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2、 着眼故事插图,进行读写训练。
小学语文课本都配有课文插图,这些插图不是编者随意加上去的,而是有一定目的的。我们教学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让它成为一条读写训练的纽带。
3、 着眼读后的感受,进行读写训练。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探究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 篇2
初中语文教学中, 阅读和写作教学是重、难点部分, 历来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和关注。语文教学实践中, 这两者占用了较多的时间, 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一定能够到达教师的预期。实际上, 初中语文教学中, 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低效化问题比较严重, 很多教师虽然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投入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往往在语文考试中, 很多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成绩都不高, 表现出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不高, 处于中级程度而且很难提高。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传统教育中以阅读教学为本位, 引领着语文整体教学, 导致了教师普遍更加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并且教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分离开来, 平时并不注意在阅读环节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或者进行写作知识和素材的积累, 而是仅仅在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上用有限的时间讲一些写作技巧和注意的问题, 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缺乏系统的写作意识, 因此写作能力不高, 往往文章如记录流水账一般, 语句乏味, 结构单一, 立意不深刻, 造成教师的评分很低。
二、阅读和写作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语文教学中, 由于阅读和写作环节被分离, 缺乏有效的联合, 导致了阅读和写作的低效化,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教学情况, 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编排, 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 实现读写一体化, 优化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的读写一体化。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价值
很多学生由于人生阅历有限, 知识面比较狭隘, 在写作教学中经常出现文思枯竭的情况, 往往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量有限的情况。古话有言,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丰富的阅读量会使初中生在写作的时候拥有丰富的写作题材, 包括名人名言、好词好句以及各式各样的案例, 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丰富的素材和文采。很多学生抱怨自己的写作素材储量不足, 其实初中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就可以积累很多的语文知识以及写作素材, 但是他们却没有养成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 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价值。比如说, 教师在进行阅读环节教学时, 就可以对教材的阅读材料进行引申和拓展, 提醒学生认识这些阅读材料的用处, 明确他们是用来说明什么道理的, 可以将他们用在哪些写作主题中。以韩愈的《马说》为例, 韩愈在文中以马来比喻人, 实际上是表达一种人才观。他以“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两句话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这可以引用在类似的作文主题中, 如“在缺乏伯乐的情况下, 求职者应如何使自己成为伯乐, 挖掘自己的闪光点, 实现自我价值”等。另外, 教师在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时, 也可以与写作教学相联合, 实现一石二鸟的效果。如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 并且要写读后感, 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 在阅读环节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师通过读写一体化实现对初中生的情感教育, 激发他们的人生思考
语文既是一门交流的工具, 又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初中生对于世界的认识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他们的文本阅读, 他们通过书籍去了解和认识这个广阔的世界, 从文本资料以及作者的观点中去看待世间万象, 在结合作者的视角以及自己的独立思考后重新以他们的观点去定义和解读这个社会, 并从阅读中得到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 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和观点一般都局限于教科书的说法, 阅读教学的内容论点与现代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 并且也不能全面体现各个阶级、各个层面的真实观点。因此, 很多学生写作中出现内容空洞、思想不深刻、无病呻吟的情况, 让教师难以发现文章的亮点, 只觉得满篇都是空话, 没有思想层次和深沉的情感意义。教师要注意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精品书籍和资料, 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 并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指引学生感受文章中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更深处的文章内涵, 学会问自己一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具有哪些意义, 在阅读中深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 学生在对阅读作品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之后, 对世界、社会、人生都有了更多比较深刻的思考, 使他们在写作中会真正做到“我以我笔写我心”, 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 最终使自己的文章富有真情实感, 能够感动读者, 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3.通过阅读教学强化写作训练, 形成读写互促
读写互促是践行读写一体化的具体表现。阅读是学生对文学作品以及资料的信息提取过程,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而写作则是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 是一种信息的输出。读写互促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强化写作训练, 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说,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 可以学到关于文学体裁和写作方法的语文知识, 并且借鉴优秀的文学作品, 将这些实用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或者是对课本的优秀文章进行仿写, 在读写互促的训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阅读和写作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 实践教学中, 实行读写一体化教学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实践教学经验, 从阅读和写作教学两个方面入手, 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希望对教师同仁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熊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李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究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写作经验
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它要求语文教学要以读、写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领悟及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全面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读写实践,培养他们观察、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和体验生活的能力,进而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是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运用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准则,它是关于读写一体化这一教学理论的高度概括,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以下是笔者对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基本原则的简单概括:
1.以写定读的原则
首先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教材对写作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要读的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小养成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记忆及理解,同时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2.以读促写的原则
就是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写作要求阅读大量的素材,然后通过阅读大量的写作素材获得写作经验,进而进行个体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整体感知所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学习别人优秀的语言,同时还可以借鉴别人的结构及写作技巧。
3.多读多写的原则
多读多写主要是指除了阅读课本要求的阅读量之外,教师还应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增加阅读量。与此同时,也要根据阅读的内容加大写作练习量。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二、提高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水平的策略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上文我们对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将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水平的策略。
1.教会学生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经验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心筛选出来的。这些文章不管是写作思路、语言措辞还是结构布局都是丰富精彩的,非常值得学生细细地品味和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意义和价值,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文章中所蕴含的写作方法。譬如,学生可以从议论文和说明文中感受其严谨的写作思路,从描写或抒情类的文章中积累丰富、优美的语言。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春》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揣摩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同时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其次,教师还应在讲授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文章是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结构来布局的,从而让他们领悟更多写作过程中的结构布局技巧。
2.教会学生在模仿中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除了通过一般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需要采用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那就是模仿。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模仿练习中体现出来。通过模仿,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将其巩固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完《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以自己喜爱的季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另一方面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内容,这样更方便教师接下来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
3.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语文课程的特点是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来学习,而写作课程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更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写作一般是指作者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一定的写作思路,选择合适的语言将其创作出来,也可以说写作过程就是创造过程。在创造中,学生只有在了解主题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使其真正地进入写作的情景中,才能创作出展现学生语文个性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才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文章,才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希望看到的。而这类目标的实现,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慢慢引导学生学习创作方法、积累素材以及进行创作。例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要是由《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这几篇文章组成的,它们都是以描写名胜古迹为题材的文章,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學的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法来描述一下自己曾经游览过的风景名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其语文个性。
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依靠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而且二者缺一不可。读与写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教学理念是语文课堂教学所遵循的。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依据这种教学方法,创造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付红波.谈中学语文“读写创”教改实验[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6).
[2]甘夫春.葫芦瓢写作能力: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浅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3).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 篇4
所谓“引发”可以把它理解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因读物中的一个句子、一个片段、一个细节、一个人物,或者某种有启示意义的信息,而突然触发写作的“顿悟”。下面简单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发”学生写作。
一、由阅读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兴趣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可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如老师常会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中引发学生的想象而续写;阅读《再塑生命》,学生总会被沙利文小姐无私的爱而感染,而勾联起生活中许多与爱有关的故事,进而尽情地抒写。
二、由阅读而唤醒学生写作“灵感”
阅读唤起写作灵感的例子很多,如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一直为开头绞尽脑汁,偶尔读了普希金的一篇小说《宾客聚集别墅》的开头,触动了创造“灵感”,立即提笔写出《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并且以这开头为枢纽,源源不断地写出了后面的情节。笔者在教学小说《孔乙己》时,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的方法,竟引发学生对孔乙己的“手”的独特理解,有学生就写出了《手・孔乙己・人生》的文章来,还有学生对文中“笑”进行分析,探究孔乙己命运的原因,写出了较深刻的《“笑”谈孔乙己》。
三、由阅读而启发学生的艺术构思
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撷取其写法,可让学生模仿其写法,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感悟,这个过程不仅是写作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享受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受作家曾冬的影响,笔者也常常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学习中学习写作,比如教学《天净沙・秋思》曾这样设计教学:(1)模仿分析《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写作手法等。(2)根据诗歌表达的感情,选取意象扩词成句: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分别从色彩、形态、性状、声音、气味、感情等方面进行扩展扩写成一句话。(3)把每一个扩写的意象再扩句成段,即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句子发挥想象,扩展成几句语意连贯的话。(4)扩段成篇:将上面的内容再次扩展,使其成为一篇完整的短文。受这种方法的引发,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重组,比如变换人称,将原诗改为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变换写法,故事新编、情景片段、精彩对话;变换体裁,改编为散文、小说、剧本、书信、MTV分镜头、童话等。有的学生还大胆地进行了迁移,有的借题发挥,重新演绎;有的穿越时空,嫁接现实等。
总之,读和写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恰当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尝试在阅读中通过“引发”来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唤醒写作的灵感、启发艺术的构思,就可以使二者相互促进,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 篇5
学生从开始学习起就首先接受了语文方面的训练,在进入小学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口语表达能力和写字的能力,但事实上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希望能够在小学的最后阶段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随着长春市的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希望通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交授学生更多传统文化以及道德情操。为改变传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的弊端,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读写一体化目标,教师应当明确读写一体化的重要性,发现并解决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明确读写一体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读写一体化可以拆分进行理解,其中涵盖了三个概念,即读、写和一体化,读又分为文字阅读和口语表达,阅读即实现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字组合出来的表象了解文章或语句想要表达的意思,而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思想通过适当的话语表达出来。至于写通常是指写作,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一体化就是将读和写读贯通起来,让二者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单纯交授课本知识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内外阅读,增加词汇积累,理解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最终逐渐将看的内容学习并进行使用,灵活使用句式和词汇,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解释清楚,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写作离不开阅读,无论是经常使用的词汇还是习惯的表达方式,都会受到阅读内容的影响,而阅读的内容正是来自于相关作者的写作,它们同属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实现二者的一体化,能够在读和写的双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方面的现存问题
就当前我国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读写教学而言,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从读的方面来讲,教学当中容易走极端,教师经常会安排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但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不好精读和略读的度。比如在进行教材讲解时,教师交授的内容较为细致全面,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较长,所以学生通常对教材内的词汇和语句较为熟悉,对一些老师要求的教材内容可以进行背诵。但是相对而言,课外阅读的质量各异,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而且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忽略了语言组织的源头,逐渐降低了学生口语表达方面的注意力,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无法得到切实提升。
至于写作方面的教学,教师比较重视的是作文和答题是否规范,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语文教师通常会结合范文进行作文讲解,对一些表达上较为新颖和流畅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着重强调,所以容易出现一个班的同学习惯使用的句式类似,引用的句子雷同等扭曲的写作现象。这种教学模式的思维过于死板,限制了学生的创作能力,遏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利于灵感的进发。以上问题在很多小学的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正存在着,严重妨碍读写一体化进程,不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应加以重视并尽快解决。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有效对策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密切,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低年级而言更重,光靠课上的学习时间是很难提升读写能力的,因而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安排合理的阅读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控制阅读节奏,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注意体会文意。
开展相关的读写活动。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能力范围内开展相关的读写活动,帮助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实现语文读写的一体化。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己的思想,教??可以适当安排交流活动课,让学生在一起讨论学习方法,分享自己阅读过的书单,发表自己在阅读写作过程当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读写比赛,筹备一定的活动资金设置一些阅读和写作的奖项,鼓励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读写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质量,需要从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开始做起,充分利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发挥相关的教学优势。教师应当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为学生收集有价值的参考内容,帮助学生完善写作方面的积累。同时还要把握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将一些辅助信息导入到读写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丰富资源,从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在语文教学工作当中,读写能力是主要培养目标,而读写一体化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改变传统模式中的结果论思维模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的基本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的读写能力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改变。
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6
为期三天的江西省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研讨会及名师课堂展示活动已圆满结束,这为我们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通过此次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研讨会及名师课堂展示活动,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简单谈谈。
本次学习Mike为我们系统介绍了英语读写课的教学法。老师要能够转变自己的角色,灵活使用教材;要把词汇学习、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三者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使用多种有效的阅读策略去引导和激励孩子们自己在阅读和写作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我们应该了解这些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什么理论认知之上的,没有理论做支撑的课不是好课,一定要达到理论的高度。只注重专业技能训练的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对教师专业发展看法的狭隘。因此,原来很浮躁的一颗心此刻应该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学习了这几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为我补充了理论知识的空缺,另一方面也让我下决心要重新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文化内涵。
温老师说只有阅读才能碰触到英语中最有价值的东西,甚至影响到人在生活中的态度及价值观等深层次的东西;英语不只是一项语言工具,更是一扇了解世界文化的窗户;我们可以借阅读学习更加美好
和更加丰富的英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往往会忽视学生的长期发展,甚至自己的专业发展维度也会显得狭隘。我们很少能够让自己闲下来,静下来去读一些文字,去享受文字背后那些更加丰富多彩、意义深刻的世界。我们说的可能不是我们真正了解的,而我们读过的却往往可以内化为自己的内涵。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学识。这些话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让我有一种冲动,回来一定要认真教学,探究,研讨,将最近新学的思维导图和“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运用到我的英语教学中,做一个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专业教师。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 篇7
长期以来, 在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本科教学体系中, 阅读和写作课程基本上是被视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开教学, 阅读往往是训练的重点。但阅读的目的是语言知识的理解和信息的获取, 是语言文化知识的输入, 只有将其转化成有效输出才能达成语言的真正运用。而写作, 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出方式, 其能力的提高正是基于在广泛阅读中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的借鉴。因此, 阅读和写作技能紧密相关, 且从职场英语的需要考虑, 写的技能更具备实用性, 更顺应学生的未来就业需求。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写作输出的驱动作用, 突出了更具社会功能的“写作输出”的重要性;同时该模式还强调阅读输入的促成作用, 教会学生如何从多种阅读输入中选择有帮助的材料成功完成写作输出任务, 从而真正实现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的有机结合, 完成接受性技能向表达性技能的有效转化, 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英语专业“读写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针对英语专业的阅读和写作课程改革, 国内外已有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读写结合的可行性, 并开展了教学实践,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以往的研究与实践通常更多注重强调阅读输入的主导功能, 而忽视了写作对阅读的反迁移作用。Swain于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设”概念, 后又于1986年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补充, 明确了“可理解性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可理解性语言输出活动可帮助学习者在亲历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对目的语的词汇、语法、语体的适当性等进行检验, 提升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和有效性。
2008年, 国内著名语言学家文秋芳教授建设性地发展了Swain的“输出假设”, 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 界定了“输出驱动假设”的适用对象、输出内容和学习环境, 并于2012年具体阐释了此假设的基本理念:输出既是目标又是手段, 是促进输入吸收的手段。该假设共包含三个子假设:1) 输出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性更大。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 即使有高质量的输入, 其习得效率也很有限;2) 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有社会功能;3) 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性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有成效, 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 (文秋芳, 2008:2) 。“输出驱动假设”侧重强调了输出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易把握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因此, 2014年文秋芳教授又对此假设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完整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教学理论 (新假设) 。新假设以输出为动力, 同时又以输出为最终目标, 更明确地界定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主张在教学中进行输入时, 务必要集中学习和重点消化对输出有贡献的输入素材, 全面实践一切为输出服务的理念。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给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启示是:1) 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是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的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阅读输入固然重要, 但是若没有写作输出作为驱动, 阅读的兴趣、效率和持久性都必将受挫, 并最终使得写作输出的效率大大降低, 因此“读写一体化”首先要求以写作输出驱动阅读输入;2) 在阅读输入过程中, 基于写作任务的方向和要求, 对阅读输入材料进行筛选, 有针对性地学习消化对写作任务有帮助的阅读材料, 通过选择性阅读输入促成写作输出;3) 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输出技能, 写作可有助于学习者检验自身在阅读输入过程中词汇、语法、句法、篇章等语言运用及相关文化知识的习得情况。同时, 在写作的驱动下, 教师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寻求写作中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盲点, 而后学生会出于自我欲望在积极的阅读中主动弥补缺失。这种写作优先、写读穿插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我要读”而不是“要我读”的状态, 获取知识的欲望和好奇心将会大大增强。
二、英语专业“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总体特色
1. 写作优先, 读写穿插
在“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写作和阅读不作为独立的两门课程开设, 两种语言技能的教学应完全整合在一起, 做到写中有读, 读中有写。英语专业“读写一体化”模式下的授课内容可大致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安排:写作技巧的讲解→初次写作输出→阅读输入→讨论与反思→二次写作输出。其中写作技巧涉及到一些常用的技巧、格式、方法等, 旨在让学生动笔之前首先对写作类型和框架获得初步的了解;然后展开初次写作, 并记录写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障碍;阅读选取的是相关话题下的篇章对比阅读 (含推荐的优秀篇章和问题文章) , 此部分是写作技巧和语言知识的系统体现, 学生可在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输入和吸收;阅读任务完成后, 学生针对自己在初次写作中暴露的问题与同伴进行讨论与反思, 以期在二次写作任务中更加流畅地书写自己的作文。
2. 读写主题高度一致, 读写技巧丝丝相扣
“读写一体化”模式下, 阅读主题应与写作技能的内容密切相关, 如果阅读主题是“The penal system and the death penalty”, 那么训练的写作技巧最好是“Listing points for and against an issue”。因为在讨论某种刑罚制度时, 肯定会谈及对某种做法的不同观点, 如此就把阅读主题与写作技巧很好地结合了。另一方面, 阅读材料中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可以互相转化, 形成丝丝相扣的、系统的读写结合知识体系:如在词汇及句子层面, 将总结中心思想的阅读方法和主题句写作技巧相结合;将识别观点的支撑细节与围绕主旨展开论证相结合;将理解段落的逻辑关系 (因果、递进、时间、例证、对比、定义、分类等) 和写作中发展段落的方式相结合。基于读写主题的一致性, “读写一体化”模式下阅读材料的选择会更有针对性地为写作输出服务。
三、“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1. 写作之前的预热讨论
“读写一体化”模式下, 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首要目标。这不仅体现在每一个教学单元最后对于写作任务的要求, 也体现在以写作为驱动的预热练习和讨论环节中。例如, 练习针对“problem-solution”的写作技巧, 主题是“食品安全”, 可首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与食品安全及由食品安全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相关词汇, 或者简单列举出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后续写作中观点的表达和阅读中相关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的激活做铺垫。
2. 写作技巧的讲解
写作技巧涉及到一些常用的格式和基本思路等, 目的是让学生在动笔之前首先对写作类型和框架获得初步的了解。针对“problem-solution”的写作, 可给学生介绍引出问题和列举解决方案的不同方式和典型句式, 以及可能会综合运用到的例证、递进等段落发展方式, 让学生对将要进行的篇章写作有思路和框架上的把握。
3. 初次写作输出
在预热讨论和对写作技巧了解的基础上, 学生自行选取与所布置话题相关的子话题展开限时写作, 并记录写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障碍, 包括语言和文化层面。
4. 阅读输入
首先, 教师应根据写作任务, 选择主题和技巧都吻合的较权威的阅读文章 (包括一篇主要阅读材料供课上集体阅读, 以及通过网络平台补充的相关社会热点供学生课下自主阅读所用) , 使阅读有的放矢。“读写一体化”中的阅读输入是以写作输出为导向的有选择性、针对性和批判性的深度阅读。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应紧密联系所学写作技巧, 批判性地分析其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为自身写作思路的完善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另外, 需要强调的两点是:4.1写作和阅读的话题必须是学习者相对熟悉的。话题的熟悉程度越高, 学生的相关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储备越丰富, 观点也更容易被激活, 输出的驱动力和输入向输出的转化能力就越强;反之, 如果学习者对所给话题很陌生, 就很难发展观点。4.2阅读材料的难度一定要适中。只有当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 其一语和二语读写能力之间才会产生有效性双向迁移。如果源文难度偏低, 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结构的简单重复, 学生会产生心理倦怠, 丧失阅读兴趣和动力;若源文难度明显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 他们则会产生焦虑心理, 很可能通过拼凑或抄袭消极地应付任务, 如此一来, 阅读输入成了花哨的形式, 很难实现对写作的促成作用。
5. 讨论与反思
讨论环节设置于阅读输入与二次写作输出之间, 主要是对阅读输入材料的综合分析、鉴赏及选择性吸收, 并基于此对初次写作的内容和思想进行反思。师生共同通过分组讨论、课堂陈述与展示、辩论等多种形式对文章主题、结构、论证方式、语言风格等进行分析;有意识地识别观点差异、矛盾冲突, 展开批判性思考, 同时学生要反思自己在初次写作中暴露的知识盲点, 以期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分析和思辨加强自身对写作技巧和相关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
6. 二次写作输出
在完成对阅读输入材料的分析、鉴赏和对初次写作的反思之后, 学生对输入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吸收 (包括词汇、句法、修辞和观点等) , 然后内化成自身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对初次写作进行有效修改 (此次修改主要利用课下时间完成) , 最终完成整篇文章的写作。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根据阅读材料和实际教学情况安排多种写作训练, 如:句子仿写、主题句扩展与摘要写作等初级训练;对中长度阅读材料进行缩写、改写或换位写等;结合单元阅读或话题进行主题写作等。此环节的写作既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词汇句式积累情况以及相应写作技巧的运用能力, 也可综合检验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创新能力。
7. 评议
最后, 采用教师评阅、同伴互评、集体评阅等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写作成果。首先, 针对二次写作对初次写作中的知识盲点是否进行了有效弥补的评估由学生自主完成, 并书写评估记录;其次, 鉴于写作批改任务繁重, 教师不易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可针对每次写作任务选取典型作品供学生集体评阅, 从写作构思、语言表达、观点创新等不同层面开展
集体评析;另外, 同伴互评方式也越来越倍受青睐, 因其不仅有利于错误的发现, 而且同伴间还能提供更好的选词、句型等建议, 达到相互学习, 协作提高的良好效果。但因课堂时间有限, 同伴互评可主要在课下由学生分组协作完成, 并书写互评记录。
结语
本文基于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 针对目前英语专业阅读和写作课程分开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以上“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构想。“读写一体化”不是单向的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 而是在专业外语教学环境中, 以写作输出为导向, 构建“写作输出—阅读输入—反思—二次写作输出-反馈”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 真正实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结合。当然, 此种构想还需在教学实践中展开更广泛的实证研究;另外, 编写配套的“读写一体化”教材也是尤为重要的, 融入既适合写作又适合阅读的话题和内容, 循序渐进地强化练习;同时, 各高校英语专业应结合地方、自身及学生的实际状况, 重新定位英语阅读和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 拟定新的课程教学大纲, 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敏哲, 白解红.英语专业阅读写作课程改革探索——以“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建的“读议写”课程群为例[J].中国外语, 2012 (3) :60-66.
[2]王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语读写课程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 :84-87.
[3]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 2008 (2) :2-8.
[4]王雯秋, 牟方华.“读写一体化”课程设计构想与实践[J].外国语文, 2013 (6) :170-173.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读写一体化 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形势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在现代教育中必须与时俱进,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主要原因是由于阅读和写作的环境与平时实际的生活发生了严重的脱节,许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存在程式化、概念化的趋势,不能反映学生真情实感,给人无病呻吟、思想空洞的感觉。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是解决此种问题的良药。
所谓语文读写一体化,简单的说,就是要求学生既要读,又要写,在读和写之间完成理解和表达的统一。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通过课内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课内阅读是培养学生感情,促使学生准确理解内容的重要方式。课内的许多材料不仅是优秀的阅读材料,也是一篇篇写作的范文,是学生可以用以模仿的写作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材料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章经典,适合中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帮助中学生认识世界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文章中,说明文描写生动,准确客观,语言精炼;议论文论点清晰,论据合理,主次分明;记叙文则记叙准确,人物描写形象生动。这类文章无论是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在文章结构上都可作为学生进行模仿的教材。
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有四个层次的需要。首先,是文章写了些什么,这里需要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观点。其次,是了解文章是如何写的,包括文章的结构以及作者使用的技巧等。再次,要弄懂写作的意图,如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想要揭示的道理等。然后,是对文章进行鉴赏,从中可以借鉴一些其中的精华。综合看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如何选材、如何立意以及如何分布段落层次等。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可以让学生进行类似模仿的写作,这就是一般的通过阅读来体会文意进而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
二、在写作中模仿阅读材料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学生在仿写所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所阅读文本的写作技巧、中心思想、文章结构等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和吸收。通过写作的实践,将作者的知识手法和思想感情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将自己所理解的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外显的技巧。同时,学生也通过写作更加深化了自己对所读作品的理解,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阅读获得的写作技巧,在写作中又反过来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能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考虑,从作者所在的背景出发,考虑作者立意的角度,以及为什么用此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对作者段落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也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感受到所阅读的并不是孤立的文字,而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综合性立体化的表达。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表达方面的问题,就更能理解范文的写作者对材料的选择、修辞的运用以及细节描述的用意。这样就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学以致用也成为读写一体化的深层次内驱力。
三、读写一体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写作创新
读写一体化应该使学生加强基础写作手法的训练,合理灵活的运用所读的课文和所学的教材,灵活选择立意角度,在写作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路和风格,从而告别过去陈旧的写作格局,实现写作上的创新。同时,写作教学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对文章有更深层的体会,而且在阅读中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提炼文章的写作技巧,从写作技巧到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轻重主次,品位文章的语言。有的同学直到亲自写作才懂得如何去品位文章,才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文章写的好在哪里,为什么说写的好。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明白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 篇9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极具操作性与应用性的学科,对学生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乃至思维创造力的培养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整个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在多方因素的作用影响下,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氛围趋于沉闷,学生的反应较为冷淡,或者是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与学习无关的上网、游戏方面,导致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普遍偏低。游戏化教学是一种突出“乐”为主的教学理念,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将就这个问题,浅要谈一下自身的看法,以便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一、开展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游戏化教学是基于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游戏性,将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的运行宗旨与原理就是“游戏式的学习方式”,将枯燥无味的“学知识”,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玩知识”,从而让游戏成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有力武器。通常来说,游戏化教学可以依据其自身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做到有效的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注重对学生主体体验的获得与培养,给予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在游戏的合作环节内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力,强化对思维创造性的培养,进而使学生处于一种张而不弛的学习氛围中,收到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施运用
1.游戏化的教学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因为,游戏的进行往往是多人合作的过程。通过强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游戏性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在学习中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与能力。从本质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进行的传递,如何将这种经验性的知识传授的更为透彻,游戏化的教学则表现为极大的优越性。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WO RO软件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先就该知识点进行理论的讲解,然后向学生演示操作的流程与步骤。而后,将教师演示过的操作作为学生竞赛的主要考察内容,使学生为了赢得游戏的最终胜利,而全神贯注的铭记教师演示的每个小细节。在教师演示讲解之后,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抢答的教学方式,以加分制的方式,激发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极大的自我表现欲的作用下,追随教师知识点的过渡转移而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兴奋点,进而在不断夯实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理论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收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利用游戏资源突出课堂的趣味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的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在此形势下,游戏化的教学无疑成为一种具有实用性与借鉴性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第六课《有效获取信息-信息的管理》的教学中,在此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打开游戏环节,对学生讲到老师准备玩的游戏是“坦克大战”,你们想玩吗?想玩的话,请大家注意听,跟着老师一起先学会进入到这个游戏环节的前期文件操作部分。首先我们必须来兴建一个“游戏”文件夹,大家有会独立完成的吗?鼓励一些能力强的学生上来演示,先在作业面窗口单击“文件”,然后在弹出的菜单上,单击“新建”,在其弹出的子菜单上单击“新建文件夹”,最后在这个文件夹里填入“游戏”的名字,于是新建文件夹的任务就完成了。通过以游戏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契入点,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强烈的好奇心的引导下,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将教育的隐形与娱乐的显性有机结合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借鉴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尽可能的使学生做到更多、更好的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讲,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游戏的过程环节与教学的目标结合起来,使教学成果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中得到体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有效把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巧妙的将游戏引入教学,以新颖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既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做到知识传递的迅捷有效。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第2单元的《flash 动画补间动画制作》教学过程中,在理解该课的课程标准基础上,即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熟练操作动画的制作方法与过程。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下,学生普遍对flash抱有很大的兴趣,在此课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红太狼大变身”游戏为切入点例,引导学生对“变身”flash 软件的动作进行演示,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的交流环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独立的去寻找flash的制作过程,进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学习习惯。从而将游戏娱乐的显性作用于教育的隐性内涵巧妙结合,达到寓学于乐的教学境界。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篇10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文/卢 佳
摘 要: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地理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人文的热爱之情。因此,必须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实效性的重视,其中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的基础和保障。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出新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针对初中地理课堂面临的师生缺乏互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具备读写能力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是接受能力较强的时候,初中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阅读与写作的教学难题,这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笔者将分别从: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依据分析、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中的有效应用,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依据分析
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很多学者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理论[2]进行了研究,其中输入理论的代表是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D.Krashen,他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语言输入假说,他认为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学习一门外语的重要条件,输出理论的代表则是Swain,她在1985年将输出理论提出,她认为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的产生,学习者就能很好的学习语言。英语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也就是从阅读到写作的过程,进行反复的学习,反复的练习,最终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中的有效应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巧妙的将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带入课堂中,在进行英語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将文章的结构进行细分,再讲课文中的知识点,将课文中经典句子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能够很好的理解与学习,将其成为学生们的语言输入材料,通过对课文进行一系列的归纳总结后,让学生们理解知识点,再将知识点进行输出,内化成写作,从而提高学生们英语阅读与英语写作的效率。 以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1阅读课文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为例,从三个教学步骤来叙述,如下:
(一)阅读前的教学准备
老师需要先做一些基础的学习引导工作,放一些出去度假的小短片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随后将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Each Unit中Unit1的词汇教学生们掌握,便于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
老师首先播放一段听力,让学生们根据听力中所描述的内容对选项进行相对应的选择,培养学生们在听力中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于新的词汇和语法掌握能力。然后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测试题:
1.The first paper money .
A.looked like the same as the paper money used today
B.1ooked interesting
C.1ooked like a note
D.had a square hole in the center
2.Hurry up! The train in two minutes.
A.go B.went C.will go D.goes
3.My father wasthan he is now.
A.thinner B.thin C.less D.Few
(二)阅读时的教学安排
随后老师要主动引导学生们去抓取课文中的段落大意,培养学生们快速阅读的能力。让学生们通过阅读后完成课文下的习题,之后再对课文进行具体的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The story of the girl with blonde hair”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Have the bears returned home to see the blonde?”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经过之前对文本的阅读中很快就可以找到答案:“Yeah, they see”。然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文本中的重要段落进行反复阅读,引导学生注意the在这篇文章中的用法,加强记忆,使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体会文本中的人物情感。
(三)阅读后的写作安排
在课文讲解完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们提炼课文中的写作结构,指导学生们进行写作,例如:
学校要举办My future is not a dream. 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参加比赛。
让学生们可以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结合起来灵活应用,转化成书面表达,从而达到语言知识输出的目的。给出一些供学生写作时可以参考的一些句型和词汇。
为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教师还应该将一些质量高的范文应用其中,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评价,吸取范文中优秀的东西,以此来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对初中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初中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们的阅读能力、阅读速度、写作能力、写作技巧、写作速度等都有着明显的提高,学生们对于英语读写的接受面更广了,大大增加了初中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找到了学习英语的自信。
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进行了分析,通过读写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我们发现,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海峰.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实现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32):73-74
[2] 陈开珍.浅析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23):326-326.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 篇12
一、当前许多学生读写能力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块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主要采取的是学生听教师讲课, 教师让学生练习说, 安排学生进行阅读, 最后动笔进行写作。然后, 当前许多学生在拿到一篇新课文时, 不知道要如何去阅读。即使在教师的要求下, 从头到尾读一遍, 也完全不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对于写作就更加地棘手, 许多学生不知道要写什么, 觉得写作文无话可说。还有一些学生, 一提到要写作文, 就感到非常的恐惧。所以很多时候, 学生写的作文往往寥寥数语, 内容非常的空洞, 没有实质的内容, 所用的词语就那么几个, 反复的用来用去, 没有一点儿文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且必须解决的问题。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 先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 接着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量的不断积累以及写作素材的不断积累, 然后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以采用课堂内的课文阅读与课堂外的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从精读课文的基础上, 学会写作
小学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由教育教学专家、教授精心选择安排的, 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典的文章。这些文章中的用词非常的优美并且准确, 句式也非常的丰富。它们是学生学习阅读与写作的第一手最好的材料,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文章中的内容, 教会学生文章的基本知识、技巧, 让学生学会欣赏这些优美的句子,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 掌握基础知识, 用词和造句
教师在讲解每篇文章时, 针对阅读的基础, 不可避免地要讲解每篇文章的重点词句。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或句式, 并且教会学生掌握该词语或句式, 逐渐做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 不断地积累各种优美的词语以及各种类型的句式, 再加以练习, 做到灵活运用。例如, 教师在讲解的课文中有描写树叶落下时, 要让学生体会文章中使用的形容词, 以及各种的比喻。然后教师列举其他的事物, 可以是雪花、花瓣, 让学生使用这些形容词或比喻去造句。当学生在写作时, 需要写到相关的事物时, 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二) 标点符号的运用技巧
标点符号在写作中准确的运用, 是每位学生都比较头疼的问题。用错标点符号常常会使整个句子的意思都改变。标点符号过少, 句子太长, 读起来又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 教师在教授学生课文中的经典句子时, 要让学生不断地品味句子中标点的使用。要教会学生如何断句, 如何使用各种标点符号。要安排学生多加练习, 学生使用得不对, 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 直到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为止。
(三) 用经典段落引导学生
在小学语文的课文里, 有许多经典的文章与段落, 这些经典段落有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景色, 有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的则是抒发情感的等等。这些经典段落正是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佳范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应当充分运用这些经典段落引导教育学生。例如, 当讲解以时间为顺序来描写自然景物之美的经典段落时, 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了相关知识之后, 可以大胆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生活或者景色, 运用刚刚学习的写作手法进行叙述, 把身边的美景通过时间排序进行描写。通过这样的方法, 学生既学习了经典文章, 又掌握了一种写作方法, 提高了写作水平。
(四) 引导学生思考, 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在小学语文的课文里, 有许多以物喻人的文章, 这些文章的主人公通过事物的某些特点以比喻做人的道理。平时, 教师也可以多与学生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 思考从中领悟的感受, 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感想通过文字写出来。
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提高读写能力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不够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课外阅读, 不仅仅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 也是让学生去品读生活, 以此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通过把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方式, 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与课外阅读的积累, 逐步领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知晓阅读不仅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从而喜欢上阅读与写作。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 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本文分析了当前许多学生读写能力的现状。提出了从精读课文的基础上, 掌握基础知识, 用词和造句;掌握标点符号的运用技巧;用经典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引导学生思考, 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同时提出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提高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参考文献
[1]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10, 09.
[2]莫崇芬, 杨屹立.读写有机结合:彰显小学童话教育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3.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 篇13
葫芦岛市南票区金星中学 黄丽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探究欲望
1、做好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初三伊始,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对她是即渴望又害怕。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科学,克服畏惧心理,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绪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水火相容”等,一个个新奇的实验现象看得学生目瞪口呆,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所在,从而也消除了畏惧的心理。在其后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从实验结论中去学习化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不再认为那只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文字,激发学生探讨化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课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氧气的制取装置,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装置展示会”,并由各组代表介绍其装置的优点,再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最后选出一套最合理的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和磨炼,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喜悦。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合理安排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真谛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探究活动和实验层面上。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查阅收集资料、讨论、制作设计、数据处理、小组学习竞赛等都是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探究活动。因此,课堂、家庭、社会都可以成为探究活动的场所。而在处理教材的相关栏目时,我们也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要求。例如:在“家庭小实验”中,鸡蛋壳与食醋的反应、清洗餐具、自制汽水、塑料保鲜膜对水分蒸发的影响等,必须完成;对“调查与研究”中的内容,我们重点放在“我们周围的水资源的现状”及“当地使用化肥的情况”。学生通过调查与研究,写出了“是谁在让女儿河哭泣;千万别再让农药污染我们的水源等调查报告,增进了对家乡的情感。
报告一:是谁在让女儿河哭泣?
我们学校所处的金星镇位于女儿河畔、乌金塘水库的下游。作为葫芦岛市部分居民饮用水源的乌金塘水库,位于市区东北35公里,建于1971年,位于山地峡谷之中,拦蓄女儿河,水面面积12万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有“塞外小洞庭”之称。然而,现在的乌金塘水库已风光不再,接连的干旱和污染使水库水位下降,水质不达标,生物锐减。目前环保部门已经向葫芦岛市政府提出建议,将乌金塘水库由饮用水改为工业用水。是谁在让他们哭泣?对此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是钼矿弄胀饮用水源!据环保部门分析,水库的水中金属钼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3.7倍。水库中的钼是从哪来的呢?据了解,乌金塘水库上游十多公里处,是全国著名的钼生产基地---兰家沟钼矿,而流入乌金塘水库的最大河流---女儿河的支流流经这些钼矿。据环保部门分析,乌金塘水库里的钼,大多数来自钼选场。„„
报告二:千万别再让农药污染我们的水源地!
连山区金星镇地处女儿河下游冲积平原,以种植业为主,是连山区乃至葫芦岛市无公害蔬菜的主要产区之一。由政府出资30多万元进行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和环境检测。目前,全镇绿色无公害基地已经发展到了3万多亩,其中棚菜面积达5000亩。„„
所谓的无公害无污染绿色蔬菜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农药、肥料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达标标准。使用的肥料主要是各种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等:农药主要选用多菌灵、白菌清等药效高、污染小的品种。不仅使人们吃上放心的蔬菜,也使对环境的影响达到了最低限度。蔬菜大棚协会成立以来,对今后棚菜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依靠科技致富,全力打造绿色品牌。我们知道,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将会对水造成严重污染。如果没有“使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低限度”的意识,金星的农业生产会不会也成为我们的污染源呢?
三、对“活动与探究”的进行处理,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中的民俗论文08-04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09-01
初中语文中的诗词教学论文07-12
试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论文06-11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论文06-04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07-26
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的转变性分析探究05-28
浅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07-1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08-29
探究性阅读初中语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