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共12篇)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为“语文”下过这样的定义: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那就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出色的写作能力。集中考查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中考试卷, 一直都将对写作能力的考查放在重要的位置, 近几年更是将作文赋值70分, 而且从2004年开始现代文阅读最后一道题变为分值为7~10分的写作题, 或谈感受, 或补写扩写, 或讲述某次经历, 或描景抒情。我们称这类写作类型题为“读写结合题”, 读写结合题是以文章为载体, 从文章的内容出发, 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 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这种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能力得到提升。所以, 如果说大作文是一道有滋有味的主菜, 那么读写结合题就是餐桌上同样不可或缺的清新可口的凉菜。
现在的作文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命题作文的训练形式, 使训练形式趋向多样性。读写结合以它结构紧凑、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等特点渐渐地走进了语文课堂。一篇精彩的读写结合文章要求语言精练、内容丰富、主题明确、修辞恰当。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各类读写结合题的写作要领与技巧, 结合课内阅读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写作训练。
一、具体教学步骤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会在真正意义上解决教师教和学生学中的难题。作者在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总结, 逐渐形成了读写结合教学“感知要领—写作实践—批改反馈—修改展示”的教学方法, 具体尝试如下:
1.讨论写作要点, 归纳写作要领
首先, 要明确所写读写结合题的类型:景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想象类作文、经历类作文、感想类作文、补写续写等。这一环节主要结合所学课文的段落的成文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训练。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四季景色的段落非常精彩, 可作为学生景物描写的范本;充满人生哲理的童话《丑小鸭》可让学生进行感想类写作训练;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续写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最后一课》中小佛郎士得知自己将要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情, 进而完成心理活动描写训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对几位知名作家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 可让学生作为人物肖像描写的借鉴……凡此种种, 只要语文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写作机会的眼睛, 学生的读写结合写作素材不难寻觅。
其次, 讨论所写类型作文的写作要点。确定所进行的读写结合训练的类型后, 教师就开始带领学生在分析课文的同时讨论提炼进行此类写作的写作要点。学生经过认真观察、积极讨论, 找出不同类型读写结合题的写作要点。例如, 反复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四季景色的段落后想到要把景物描写写得精彩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 还应适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丑小鸭》的感想类读写结合必须要有明确的观点;想把《皇帝的新装》续写得合情合理必须要在续写部分延续文章的主题和主人公的性格;明确《最后一课》中小佛郎士心理描写成功的关键是符合当时情境的内心独白;认真分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对几位知名作家的肖像描写后要发现肖像描写不仅要刻画出人物的外在模样, 还要透过肖像描写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这样, 学生便从课文中找到了读写结合写作的初步要点。
最后, 教师归纳总结此类读写结合题的写作要领。教师结合学生上课的展示和自己课前的充分备课归纳出各类读写结合题的写作要领, 让学生的各类读写结合训练有法可循。
2.依法进行写作, 及时反馈问题
此环节是学生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写作要领后尝试写作的阶段, 教师要规定时间、规定字数, 写作过程贯穿写作的要领。例如在课上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一般安排10~15分钟的写作时间, 教师可巡视指导, 有机会可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及时地进行审阅批改, 总结出共性问题, 利用作文课进行问题反馈, 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作文所差何处, 而后有的放矢。
3.修改问题作文, 课堂展示成果
学生按照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 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对读写结合进行正确的修改, 学生才能真正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
另外, 教师要精选学生的佳作进行展示、评价, 从而让学生再次复习写作要领。
二、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既然明确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那么训练读写结合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中考的几分吗?读写结合教学有何重要的意义呢?
1.遵循课标, 读写一体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上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读写结合就是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训练的操作简易、时效性强、化整为零的形式, 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应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 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读中写, 在写中悟, 在读写训练中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由此可见, 读写结合的教学不仅是适应当今中考的需要, 对学生进行大作文写作的准备与素材的积累, 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所以, 读写结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以点带面, 带动写作
读写结合也是展示学生写作风采的“舞台”。通过读写结合的写作指导, 学生将明确各类片段式作文将从何入手;通过读写结合的写作练习, 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内容与中心统一的重要性;通过读写结合的批改修订, 学生将懂得精彩的语言、明确的观点、细腻的场面才是作文制胜的法宝。读写结合只是大作文的缩影, 但它比大作文有着更高的要求, 会让学生在字斟句酌中体会写作的乐趣。另外, 读写结合也是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独特体会的展示, 使学生的阅读由文内的一篇文章跳到文外的大千世界。因此, 读写结合教学必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和组成部分。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实施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同时展示出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3.据读而写, 由写促读
读写结合教学能实现初中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沟通与衔接, 同时扩大读写结合的内涵和外延, 从整体上全面、正确地把握读写之间的内化过程, 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同时, 读写结合是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样学生才有写的源头或模仿的范本, 在反复尝试写作之后学生还愿意去阅读好文佳作, 从而达到在读中写、在写中读、读写一体化。
三、读写结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多积累材料
无论是课内范文还是阅读材料, 读写结合的写作素材是无处不在的, 教师必须不断挖掘各种典型的示范模本。
2.多补充要领
各类读写结合的写作要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写作方法。
3.多改变方式
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不要直接将写作要领和盘托出, 要给学生发现问题、讨论质疑的机会。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 是由听、说、读、写构成的交际学科。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养成未来所需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而课堂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基地, 写作则是贯穿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 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做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的教学研究既是适应中考的需要, 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片段写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邰启扬, 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2]李杏保, 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3]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4]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5]顾黄初, 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2
(2012-09-24 07:45:47)转载杂谈 ▼
标签:
分类: 语文教研组
语文教研组教研课题初中语文读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研究方案
语文教研组教研课题 初中语文读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运用语言。因为“丰富的积累,灵活的运用”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积累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目前对如何进行实效性读写结合缺乏必要的研究,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语文读写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具体表现在:
1、机械记忆,不重理解应用。以前,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抄抄写写,切断了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使积累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无效积累,读与写联系不够密切,有的学生书读了不少,但写作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
2、注重内容,忽视态度、方法与习惯养成。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更缺乏方法的引导。读书面太窄,大多是比较浅显的童话故事,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的较少;读书缺乏思考和体会;读书缺乏积累。
3、教师教学存在误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重阅读轻写作。忽视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仅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却无意于提升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很难转化为自身写作的技巧,不能学以致用。尤其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专家遴选的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写作技巧的美文,教师只停留于阅读理解内涵,而对赏析艺术技巧则在课堂之上更是减而淡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写作技巧无从学之,连最起码的模仿都实现不了,谈何创新?
4、应试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虽不及过去中高考指挥棒的威力,但所谓的质量检测,质量评估,仍大多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教育评价仍是制约语文教学健康发展的瓶颈。教师教学自然还得跟着评估跑,很难顾及到学生读和写的素养的和谐发展。
5、相对落后的办学条件和生存条件也直接影响了读和写的教学的和谐发展。图书室图书陈旧过时,藏书量不够,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购书读书条件有限,文化学习设施不完善等等原因,都直接制约了学生读的思维和行为,自然写作意识、习惯、能力相应的就受到了束缚。针对读写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营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还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农村学生有限的读与广博的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让农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因此,初中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认为值得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中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阅读是最直接丰富学生语言的基本途径。
2、现代课程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语言积累运用,它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3、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仍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较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有助于学生向青年期智力发展特征过渡。
4、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语言是使别人信服其行动过程的一种能力。语言智能是其他智能的基础。
5、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是举世公认的,它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必然决定了学生学校学习离不开它,终身学习离不开它,生活更离不开它,而读写是语文基本素养的中心,自然人的任何时期的生存发展也都离不开它。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阅读活动。
2、探索有关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
3、丰厚语文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研究和实践,引领我校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使教师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取得新的突破。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和读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寻读写如何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可供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读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现代、当代文学作品,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以及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
(二)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背诵积累优秀诗文、优美词句段,并练习用积累的词句说话仿句,并能够进行适当的仿写、缩写、扩写、续写、改写,一题再做等多形式练习。
(1)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力争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实验阶段熟读课标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大部分名家名篇和优秀习作。
(2)重视引导典范语言的积累,使学生在丰富语汇的同时,体味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思,提高语文素养。创造条件使积累有效化实用化。
(3)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写作素养的提高。(4)充分强化读与写的结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力主读和写的紧密联系。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展示学生读写的成果。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讲故事,读书心得座谈会,笔友会,读书笔记展示,作文评比,创办文学社及其社刊等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体会读书带来的成功与乐趣。设置多种交流、展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平时的积累。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展示交流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习作,并定期进行评比,给予适当奖励。
(四)遴选至少一套适合学生提高阅读写作水平的短小美文佳作作为学生第二课本,将读写能力素养提高与考试考查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四、课题研究范围
1、从教学现状入手,分析研究适合于学生的读与写的教学策略。
2、从现有相对落后的语文教学资源入手,合理配置开发利用,以求教学优化。
3、以课内课外阅读和课内作文教学、课外练笔随笔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索读写结合实效性策略。
4、以传统文本和现代媒体为支点,拓展读写范围,搭建读写平台。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实效性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4、调查问卷法: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归纳,形成相关调查报告。
5、统计对比法:通过对学生读写状况的统计对比抽样,来验证和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们精心安排、分工合作、按步实施,确定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12年9月——2012年10月。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研究方案,开题,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2、理论研究阶段: 2012年11月——2013年3月。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文献,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保证。
(1)进行教与学现状调查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读写习惯、学生作文能力习惯、课外阅读情况、教师阅读教学情况、教师作文教学情况。
(2)进行理论研究材料的整理。
(3)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3、行动研究阶段: 2013年4月——2013年12月。利用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细节,不断积累摸索,运用多种研究方式深入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教法研讨、学法指导,共同学习。对研究阶段性成果及时整理适度在校内推广。
(1)开展各种师生活动,强化落实课题研究工作。
(2)进行课题研究教材的试用。
(3)制定教学计划。
(4)学生读写成果展示。
(5)公开教学观摩。
(6)研究经验交流。
(7)阶段经验成果总结。
(8)撰写教学设计、随笔反思。
4、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
(1)学生读写优秀作品集。
(2)图文音像资料集。
(3)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随笔反思、论文集。
(4)各类调研报告集。
(5)研究成果展板。
(6)活动集锦。
(7)申请结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总结性研究报告。
2、课题经验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等。
4、学生成果集。
5、各类调查报告、分析统计表。
6、活动集锦。
八、课题研究的建议
(一)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指导学生每两周阅读一本名著。
2、指导学生每周诵读两首古诗词。
3、指导学生每两周诵读一篇美文。;
4、指导学生每天练字30分钟。
5、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6、指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记忆习惯。学生的智力,记忆力是最关键的。
2、演讲习惯。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
4、写的习惯。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开学第一天就举行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提升能力的快乐。
7、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
8、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9、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0、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11、抓好每天的早读晚读,以养成高声朗诵的习惯。
朗诵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每天坚持朗诵,语感就会不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12、做好作文规范化训练,以养成规范作文的习惯。
规范作文是写作应具有的意识,包括审题意识、拟写作提纲意识、开头结尾精心打造意识以及修改文章的意识等等。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么审题、怎么拟写作提纲、怎么设计开头结尾,要求他们每次写作前做好这些工作。
13、关注自然、生活和社会的习惯。观花鸟鱼虫,察天文地理,看日月星辰,闻风雷兽鸣,感四时序变,伤草木凋零;经聚散离合,思胜败兴衰,敬忠孝节义,慕豪杰名士,历喜怒哀乐,悟人情事理;衣食住行关乎民生,政通人和皆系国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待自然、人生、社会的态度,就决定了你听读理解的基础和说写表达的蕴蓄。
14、专精于一点基础上的广泛阅读的习惯。选择某一类文体,或某一个作家,或某一方面内容,作为自己专门研读的基点,在这一点上,多多用心,尽可能的让自己成为这一点上的精通者。能够专于一点,可以形成自己阅读理解的深度,触类旁通,广泛阅读也就有了比较高的效率。专于一点基础上的广泛阅读,可以使人突破居地三里、年不过百的时空局限,可以把圣贤人生置于一桌,可以把千古兴亡纳于一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中有乾坤,笔下生风雷。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15、用好随笔本的习惯。随笔本是用于创造的写作园地。这里没有老师的任务,有的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熔铸古今、笔下生花。好文章常常是切实有感后带着强列的创作冲动而形成的酣畅文字。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
16、重视求教探讨和辩论说理的习惯。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早就告诉我们读书并不是照单全收书中所有,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依据自己经验见识的考证,要有结合时代特点和自己实际需要的取舍,要让书为我所用。保持思辨态度,我们对前人观点才能有所取舍,才能有所发展,才能使自己置身于文化传承的节点。这样,我们会更充分理解所读文章,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总之,要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应在继承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面和借鉴国外各种先进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总结当代一些卓有成效的学者或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然后加以归纳整理,以之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九、课题经费投入:学校全额拨款。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篇3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60-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会阅读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而学生的写作又是阅读能力的体现。因而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教学非常有必要。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在教学中践行“读写结合”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笔者对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语言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是语文教学的硬道理,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在写作中自如地运用。
阅读是积累的根本方式,教师应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品读文本。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在教学这个单元中的《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课文时,教师要着重让学生练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并学会圈点勾画的方法,对于课文中“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等精彩的写景语句,教师要让学生细细品读,体会这些语句的妙处。教师除了注重让学生进行品读,还应重视背诵,教给学生基本的背诵方法,如主导词背诵法和提纲背诵法等,让学生对课文中精彩的文句加以背诵记忆。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篇目的基础上,教师可增加背诵量,在每个单元挑选除课程标准规定以外的3—4个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进行检查。长期坚持,会大大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仿写训练,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心智各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在学习心理和学习态度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仿写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适用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式、仿顺序、仿结构等。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句式模仿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仿顺序主要是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件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训练。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都是说明文,教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说明顺序,并在单元教学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仿照类似的说明顺序,介绍自己游玩过的一处景点。大量的仿写训练能增强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进行变式练习,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变式练习来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以及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变式练习主要有扩写、续写、改写等方式。
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教材简略处予以合理拓展,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扩写。如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写成一篇作文。有的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孔乙己最后到底去了哪里,然后用作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改写也是创新写作的基本方法,针对教材中的课文,改人称、题目、文体都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王湾的代表作《次北固山下》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教师可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文体改写,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经常进行扩写、改写等变式写作训练,能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变得更为灵活,也能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无缝衔接。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把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进行培养,并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4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积累相关知识,经常面对写作时产生无话可写的尴尬局面。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源于生活是因为语文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事,然后作家将其记录下来展现给读者,高于生活是因为文章能够从生活小事中发现规律,看到人性的内侧,给人以启示,这便上升了一个层次。学生只有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并且多读一些文章,才能将知识整合,在进行写作时有针对的选择素材,为自己的文章添彩。初中语文作为小学基础语文到高中高等语文的衔接,具有很高的地位,学好初中语文对学生来讲尤为重要。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尤其是写作,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对语文的厌学心理。
二、读写结合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没有输出输入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学生应当多读,学生能够在读的过程中看到作者在写文章时所勾勒出的基本框架,学习写作的顺序,例如如何自如运用倒叙、插叙等,使得自己的文章更具看点,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获得更高的分数。另外,学生还应当多注意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学生在读的时候可以多注意一下作者是怎样在合适的位置运用合适的修辞的,当遇到优美的语句时,学生可以摘抄下来,也可以进行仿写,慢慢练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学生应当学会观察生活,“读”不仅仅停留在书籍报刊这种纸质的工具,新闻、谈话都是学生补充知识的有效渠道,尤其是近年对学生了解时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文章中用到最新的事例,那么会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会提高写作成绩。
三、读写结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案例
1.《沁园春·雪》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覆盖着大地,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为之写出巨作。在学习这篇诗词时,学生在读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作者看到北方雪景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想象到作者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同时,此诗篇中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多么形象的比喻,学生应当体会作者作词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以及诗篇所蕴含的深刻性。学习完后,学生在按照诗篇运用的修辞描述其他的景色,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还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利用修辞来为文章添彩。
2.《出师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是白话文,因此文言文对很多同学来说都很困难,尤其是《出师表》这种长篇幅的文言文。可是,不得不承认,文章虽然篇幅很大,但是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篇对学好文言文非常有帮助的典型文言文。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在初中文言文会遇到的高频率词汇,学生能够真正把这篇文章弄懂,将会对学生理解文言文起到很大的帮助。例如,文章中名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句中“此……也”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固定句式,译为“这就是……的原因”。诸如这些固定句式还有很多,学生应当注意平时的积累,这样在遇到文言文就会迎刃而解了。
3.《我的叔叔于勒》
这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说名篇之一,讲述了“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叔于勒的经过,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在发现于勒由富变穷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及心理来揭示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应当结合作者写作背景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作者对主人公心里的描写,然后运用到自己文章中去。
四、总结
读写结合的方法,对初中语文的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只读不写无法检验学生是否可以将所学灵活运用,只写不读使得学生的文章没有亮点。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当多注意读与写的结合,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宏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尝试[J].语文学刊,2014,(17):160-161.
[2]祁明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104-105.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篇5
——《临死前的严监生》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长泰县实验小学 严文莉
一、案例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工作,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临死前的严监生》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物”这一单元,讲述了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吴敬梓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经典之作。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呢?我觉得只有引导学生对本文进行反复朗读、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才能走进他的内心。如果说本文的语言具有特色,那么也是人物心理在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读写结合”点就是通过动作、神态想象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补白人物心理活动的文字,丰富语言积累,感悟其吝啬。
二、案例呈现:
师:初读课文之后,你认为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生1:吝啬 生2:爱财如命 生3:守财奴 „„
师:严监生在临死前的哪些行为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呢? 生自由交流
师:其实,一个人的动作往往是他内心活动的真实体现。不信,我们就通过严监生的动作揣摩他的内心世界,明白了他的心思,你对其吝啬形象的感受也就越深刻。(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个句子。)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师:读得真好。他一连几天都说不出话来了,他一定有无限的话想说,到底有多少话想说呢,他想说: 生:自由猜测说严监生想说的话
师:同学们,注意,说话时要有称呼,语言要符合人物特点,想象当时的情境。生1:大侄子呀大侄子,你没看见我的两个手指头吗,我指的是两茎灯草。
生2:你呀真是,什么亲人不亲人,满屋子不都是亲人吗?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呀,真是气死我了。„„
师:刚才这两个同学都是抓住了不同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想象,我受刚才同学的启发把它无限的心里话整理成了一段话,你们听:他把头摇了两三摇,心想:大侄子呀大侄子,什么亲人不亲人的,满屋子不是亲人吗,不是都来了吗?你没看到我伸的是两个指头吗?你怎么都不明白啊,你们说的都不对呀,我指的是两茎灯草,耗了我的油就是耗了我的钱,你们再不挑掉一茎的话,我是断不了这口气的。师:看来我们只要抓一两个关键词语,就能走进了严监生的内心。大侄子没有猜出他的心思,严监生继续苦苦地、挣扎着伸着他的两根手指。(出示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与严监生的对话。)
师:读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严监生每次摇头、伸指头的动作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生:大侄子是“摇了摇”,到二侄子是“狠狠摇”,到奶妈是“闭眼摇”,两个手指头描写也有变化,从“伸出手指头”到“指得紧”到“指着不动”。
师:作者吴敬梓之所以写出严监生动作的细微变化,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自由说。师:同学们说得对!越来越气愤,简直要绝望了。同学们,请你用刚才的方法,抓几个关键词,把他或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里活动写一段话。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后,大家选择一处写一写。)出示: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生自由说
师:这两位同学之所以写得好,因为用了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的,话语符合严监生的心理。对于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作者吴敬梓准确地抓住了他动作上的微妙变化,而我们通过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进一步感受到严监生鲜活的吝啬鬼形象,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
三、案例反思
1、要想让“读写结合”不流于形式,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准确把握文本语言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点”,充分体现文本价值。正如本课,要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严监生的吝啬,必须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每次摇头、伸指头的动作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对动作、神态细微变化的品读,就一步步体会到其心情的变化:由失望——心急如焚——绝望。这样一来,也为学生再现严监生当时的内心活动做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动起笔来也显得得心应手。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想要表达,乐于表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2、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在课上,学生们经过比较动作、揣摩内心,想象语言,把严监生的形象体会得入木三分。而如果我能追问学生一句,如果把我们刚才想象的严监生的语言加入原文,你们感觉好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到,我们补充的语言固然精彩,但严监生当时已是病入膏肓,如果还能这样“滔滔不绝”显然与前文的描写自相矛盾,所以作者吴敬梓只能通过其动作、神态表现其吝啬的人物形象,这样写,更真实,也更有震撼力。我们的想象补白,只为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理解,而并非想画蛇添足。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之所以堪称“经典”,就是因为他把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人物表现推到了极致,收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
3、我们知道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中吸取养分。《临死前的严监生》收录在“作家笔下的人物”这一单元,就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领会、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专项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去——感受人物形象”到“走出来——领悟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例如:在此教学案例中,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这样一来,学生在感受严监生吝啬形象的同时,还学到了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又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即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变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有的教师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还有的教师重“写”轻“读”造成学生写作时资源匮乏,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可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能力,提高素质。因此如何借助于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内容。
一、初中教学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内外,老师和家长视一切课外读物为异端邪书,见之就被收缴,还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不要看这些杂书了,看能改变你前途和命运的课本吧。长此下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全无,电视,网络便乘隙而入。实质上在偶尔收到的学生上课偷看的书中,网络小说,言情小说占绝大多数,精典名著也许仅知道书名而已。学校的图书室早在“普九”时已被告充实,但对学生开放的无几,仅在检查时掸去尘土,真个是珍藏了。
每周一次的作文,只能是闭门造车,搜索枯肠了,字词运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情达意,难有可圈可点之处,学生难写,教师难改,提高更难。学生日记是被逼写出来的,记流水帐,无真情实感,实属正常。想看到精彩的随笔,小品文只能从凤毛麟角的成为作家的作品中去寻找了。现代通迅技术的运用,写信和收到信件已是奢望,那些著名家书,通信集恐再难有佳作传世了。
读成了问题,写成了问题,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健。我们的课题便是找到二者结合的途径,有兴趣的读,有内容的写,不需走万里路,只望博览群书,不望成为作家,只愿规范随心的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使学生愿读会读,读有所获,读而能用,使学生乐写会写,写中提高,学会阅读。使学生的语文素质逐步提高。具备这一学习的能力,便为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课程的改革。
1、以课文为凭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思路,运用教材之典范,通过仿写,片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开放学生的阅读空间,有指导有选择的增加课外阅读,从读到写,以读促写,写而思读,实现读写的结合,逐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思维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更广阔的天地,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的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使他们有表达情感的需要,创作的欲望。
2、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感兴趣的图书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学生的书桌上,生活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需要,并处理好读书与日常学习的关系。让学生被动的写,变成主动的写,灵活多样的写,快乐的写。
开始时,老师总想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找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备课量大增,教学时有顾此失彼现象。学生不适应,认为不如传统的讲练结合有实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缺少主动性。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有点急于求成了,及时调整了方案,个别适合的课文,进行读写结合的突破,有的课文则作局部的要求,同时进行对比,让学生逐步熟知、理解、接受,喜欢,效果越来越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读写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具体体会从阅读文本中学习写作的妙处与乐趣。
在备课时,除现有的备课资料充分利用之外,还要上网查阅有关信息,充分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了解本课题相关的成果,结合本校实际,加以选择利用,力求突破和创新。向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以便在教学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不逃避,集体研究正确处理的办法。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让学生成为受益者参与者。
3、实现图书室的开放。
针对有条件,不敢用,不愿用的现状,我们让课题组成员张应老师,向有关领导谈课题计划,谈开放图书阅读的好处,并愿意承担由于图书室开放所增加的工作量。学校领导是深明大义,积极支持的,多次召开有关人员会议,研究图书室开放的管理方式,可能出现的问题,决定先在课题组成员所在的班级进行,然后再扩大到全校。
从此,尘封的图书,终于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盛宴,从学生借阅的热情,阅读的兴趣,其他班学生羡慕的目光,已初步证明这一步是正确而必要的。让图书走进教室,走进生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很大程度的激发起来。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认识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益处。
4、改革作文教学模式。
改变间周一篇作文的习惯,除进行必要的作文训练外,让学生加强习作练习,由被动的写,变成有了表达的需要就写,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练笔活动。构建“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写日记,写随笔等,做好展示,激发热情。
教研组教师在自己的班级内开展讲故事比赛,口头作文比赛,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演讲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写作的兴趣日益提高,写作能力自然加强
5、上公开课,听取意见和建议。
每个教研组成员主动上公开课,邀请其他老师参加,把成功和不足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的方案实施一段时间,或在实施的不同阶段,拿没有开展的同校不同班级,进行交流对比,找变化,查不足,求提高。
三、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取得的成效
1、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日趋明显,以课文为凭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思想,运用教材之典范,通过仿写,片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再面面俱到,精耕细作,而是在对教材的品味中揣摩写作技巧,大胆探究教材中的某一内容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还可以如何写,将会更好。学生发言,从谨小慎微惟恐偏离标准答案,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真正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场面。回答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为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实践,构建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不断的模仿和创作促进学生的阅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 篇7
关键词: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读写结合就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内容出发,设计与它相关的写作训练,由阅读来带动写作。同时,写作又能够巩固、深化、促进阅读。读写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语文能力。所以,写作与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两者缺一不可,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常用的读写结合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仿写是读写结合最常用的方法
仿写又称为仿作和模写,仿写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仿语言、仿文体、仿立意、仿表现手法。最关键的就是立足于阅读材料,找到读与写相通的相似点,找到相似点,先依葫芦画瓢作“葫芦文”,再慢慢由模仿向创作迈进。
学习初中语文朱自清《荷塘月色》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语言、文体、立意、表现方法上进行仿写。要求写一篇类似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在语言上,仿写课文中的句式、优美细腻的文字,继而进行遣词造句。在文体上,这篇课文文体属于散文,教师引导学生,仿写同类体裁的作文。学散文就写散文,做到学什么写什么。在表现手法上,这篇课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指导学生运用其法作文。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一开始就学习临摹例子,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感到有章可循。学生有了扎实的仿写基本功后,就会抛弃“葫芦文”,打破定势思维,不受限制地大胆去写去练,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作文有了创造才有活力,打破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做到标新立异。
二、以读促写,立足于教材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语文教材为主,课外读物为辅,相辅相成的进行写作训练。针对教材内容最常见的写作训练就是改写、扩写、缩写、续写、写读后感。
改写,将古诗歌改写成散文,将文言文改写成记叙文等等,方便学生理解所学课文内容。例如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改写成记叙文,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扩写,课文中省略了的情节空白,教师就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造力将这些空白“填满”。如《羚羊木雕》中,“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作者多处利用省略号,省略了“我”当时的心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当时被逼无奈的委屈心理。
续写,有的课文读到最后会感觉故事还没有结束,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给课文续写新的故事结局。如《皇帝的新装》,最后引导学生续写皇帝在新装游行被揭穿后,皇帝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大胆想象,给故事画上圆满的结局。
缩写,将长文章压缩成短文,将长句压缩成短句,要保持原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主要内容不变,将繁琐的文章改简洁,通过练笔,让学生对文章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写读后感,读完一篇课文后,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感触,教师就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触写下来,由于每个学生对文章的见解不同,自然写出的读后感也会是别出心裁,各有千秋。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写作技巧,渗透到写作训练中去,让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三、从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为积累写作素材打下基础
我们还要重视除语文教材之外的课外读物,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有目的地将教材内容与课外读物中类似文章结合起来讲解,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通过课内外相似文章的对比,让学生明白相同主题下写作风格、文字结构、表达情感不一定相同。在学习朱自清《背影》后,推荐学生阅读黄赋的《父亲的眼神》,这两篇文章都是写父亲的,但是由于作者的生活阅历不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写法,从而达到不同的目的。这样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深入研究作者的写作风格,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课外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书籍,阅读时不能“死读”,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不能光读书,不动笔,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对阅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有用的材料摘抄下来,进行归纳整理,为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打下基础。
四、多写多练,以写引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除了广泛阅读外,还要多写作,多练笔,才能够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从遣词造句、仿写、练习小片段开始,扎实的练好基本功。其次,开始练习成篇的文章,在初期,抛弃写作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限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让他们大胆写作,写好“大胆文”,然后逐步引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练习的内容,也应该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后,在写作训练中,灵活运用在阅读中积累的知识与技巧,善于发现阅读的不足,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阅读的积极性、自觉性。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8
一、读写结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重新定义, 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其他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 读和写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在语文教育中都不能缺少。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好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首先, 读写结合教育方式能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相互渗透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提高了写作能力, 也就意味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其次, 读写结合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进行充分的理解, 通过读写结合, 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结构之间的互通性和可变性, 从而促使学生将语文理论知识能力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 将语文知识转变为能力, 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因此, 读写结合教育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需要采取措施深入地应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1]。
二、读写结合教育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措施和方法
(一) 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解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解读能力是读写结合教育方式应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解读能力, 首先就要对教材文章进行深入的解读。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十分典型、经典的文章, 其中的语句、字词用法都是十分精炼而且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的, 因此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解读。例如在《背景》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父亲的外貌描写、神态动作描写等进行认真阅读, 然后进行口头练说, 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文章细节的印象[2]。其次, 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某些情节进行细节描写, 针对课文中的某一个局部细节, 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这一部分进行扩写、改写、续写等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
(二) 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兴趣
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兴趣也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首先,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有的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很好, 但是有的时候发挥不好影响成绩, 教师不能对其严苛教育, 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一面, 并对学生比较欠缺的一面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引导, 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缺点。另外, 教师要注重鼓励、激励学生兴趣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进行写作、赋予学生自主选题的权利, 不断提高学生对写作学习的兴趣。
(三) 不断促进读写结合
在提高学生阅读解读能力和写作兴趣之后, 教师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促使读与写之间的结合。首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写作素材进行挖掘, 找到文章中的经典句、精彩句和相关写作主题, 培养学生的写作敏感性。其次, 在阅读过程中要对文章结构、布局进行分析, 让学生对写作结构类型和结构构建过程进行了解, 通过阅读让学生对作文结构的构建进行学习[3]。最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阅读文章的题目进行仿写和扩写等, 例如在某些句子中加一些修饰词、保持某段文字意思主题不变进行改写、站在第三者角度上叙述问题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语
读写结合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 也是语文教学规律的重要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写作兴趣的培养, 并且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读与写之间的结合, 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素养以外, 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阅读和写作时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将两者进行结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 本文对读写结合教育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苏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 (上) , 2015 (11) .
[2]徐雨芹.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 2013 (31) .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9
一、读写结合的必要性
我国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众多问题, 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提高, 很多教师并没有将读写做到很好的结合, 从而导致写作和课本内容严重脱节, 想要高效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首先需要将作文素材不断融入日常教学中, 如果让学生失去与读写之间的联系,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 近年来,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教师应当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新的视角看待初中语文教学,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保证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学生也才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的学习, 绝不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学生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 “下笔如有神”。 教师又该怎样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呢?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将阅读与写作素材相结合
优秀的作文关键来源于素材, 素材是架构作文的关键, 没有好的素材, 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就目前的初中生的写作来看, 很多初中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大多数学生都是没有论点、论据地泛泛而谈, 写出来的文章抒情性较强, 和实际生活并没有紧密联系, 文章中也体现不出自身的内心世界。 作文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的写作观念和习惯, 只有从生活中寻求素材才能抓住生活中的众多细节, 发现生活中的哲理所在, 社会是一个展现文学的世界, 每一个人, 每一个家庭, 每一个景色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写作教材, 并且课本中的素材大都十分经典,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日常生活和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素材进行应用。 例如,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这是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十分重要的一篇文章, 描绘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 作者的写作灵感就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自身的感受。在进行课文讲解时, 教师可以时刻提醒学生应当学会观察生活, 在阅读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筛选素材, 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发展。
(二) 将阅读与作文建构相结合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 作文的建构则是良好作文的开端, 当作文的题目及素材都确定好之后, 接下来比较重要的就是确定作文的结构, 如果没有清楚地考虑文章结构, 则学生很容易写跑题, 还有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 但是出现这些问题之后很多学生只是随便涂改, 将文章改得一塌糊涂, 考试中的这种错误十分严重。 建构作文的结构并不是十分复杂, 只要学生在写作之前掌握好写作的顺序, 这样的失误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 教师要想让学生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就需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顺序, 在完成一篇作文之前可以在草稿纸上打一个草稿, 这样才能让文章主次分明, 只有通过这种清楚的梳理之后, 文章才能够顺势而下, 文章结构也才能更清晰明了。
阅读正是培养学生建构作文的重要方法。 比如《社戏》一课, 这篇文章通过表达作者看社戏的经历表达出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期盼。 根据这一个中心思想, 作文针对三件事情:行船、看戏和偷豆进行描述和叙事, 进一步描写能够将中心思想内容表达得更明确。 这些作文结构能够保证文章更清晰明确, 初中语文教材中这样的课文很多,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真正了解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只有读写结合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将阅读与仿写扩写相结合
作文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在模仿水平的提高, 学生不仅需要平时加强联系, 而且应当多多模仿别人的好文章, 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模仿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尤其是初中生, 学习能力处于最强时期, 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所以, 对于初中教师来讲, 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仿写和扩写, 阅读过程中遇见好的文章和段落可以背诵下来, 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也能够进行运用。 通过循序渐进的仿写和扩写, 学生能够得到有效训练, 仿写和扩写是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手段。
三、结语
读和写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相联系的两个重要元素,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此作为教学重点, 积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岳增伟.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刘雨琳.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 2014.
[3]顾雪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J].语文学刊, 2014, 01:167+169.
[4]白双双.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作文教学研究, 2015, 06:61.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10
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阅读题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文章主要围绕着如何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来论述,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以学生为中心,优选初中语文阅读材料
教学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获得启发;教学案例的中心思想明确,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会总结出规律,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使得学生的文章内容丰满,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不光是中学生的写作,任何创作者的写作灵感都是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只有将自己的思想与现实结合,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更能赢得共鸣。
例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时,如果自己通篇阅读,不好掌握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教师采用小组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带有感情地阅读,加上表演,能够让学生触碰事件发生当时的场景氛围。在阅读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掌握得更加彻底。课下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时,了解了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对文章的分析变得很轻松,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二、以阅读带写作,融入初中语文写作技巧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要读好一篇文章,以读带写,充分发挥好阅读素材的导向作用。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将其中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点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基调,学生通过联想现实,就会想到自己的父亲。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篇以“我的父亲”作为文章题目的写作实践,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另一方面课文中的阅读材料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典型的范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课文中的阅读材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可行性,比如可以将文章扩写、缩写或者续写等。扩写实际上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将简单的句子扩展到段落,甚至是全文。例如《愚公移山》,教师将文章题目改为《愚公的智慧》,让学生对全文进行扩展写作。而缩写正好与扩展相反,就是将句子和段落甚至全文进行缩写的过程。而续写通常就是对写完的文章进行续写。例如学习《孔乙己》,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提出孔乙己的死到底是什么导致的?为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篇以《孔乙己》之死为题目的写作实践,让学生通过续写孔乙己的死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以写作促阅读,把握初中语文阅读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三种途径可以实现以写促读:
第一种是先写后读。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瓶颈。比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写一篇这种类型的文章,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以阅读材料为例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重新审视,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的效率。第二种是写评论,写评论与写读后感有很大的不同,写评论主要围绕着文章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进行评论,对文章的内容和写作质量以及写作手法等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之后,学生对孔乙己这一人物的评价是褒贬不一,有着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对孔乙己进行评价,在写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就会重新阅读文章的内容和细节,从而分析出孔乙己这一人物的特点。第三种是写读后感。比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之后,学生认识到当时的科举制度对人们的伤害很深,总是存在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范进寒窗苦读十几年早已被现实折磨得失去了本心,当真正的中举之后受不了刺激最后却疯了,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很深。今天的社会要想人民安居乐业,改革落后的制度,就要推陈出新。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11
一、写作素材的选取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一篇文章的好坏关键在于选择一个怎样的写作素材。写作素材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初中学生由于缺乏写作经验,写出来的文章通常脱离实际生活,没有自己的思想,使文章显得没有内容,不切实际。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与生活有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将生活中发生和事、认识的人、家庭与社会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在我们的教材中,也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其素材就是选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与学习,在课文中发现丰富的写作素材。
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文中通过对母亲勤劳、简朴、善良等优秀品质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而在描写母亲的时候,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事,写作素材全是来源于生活。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在文中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写,处处流露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向往。文中并没有使用特别华丽的词藻,简明地点出了地点、节令,告诉读者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是不同的,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这篇文章的素材也同样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醒,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选材观,不要认为选取素材是一件多么遥不可及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多用心积累,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作为写作的选材。
二、作文思路的构思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有好的素材做支撑,还需要确立良好的作文结构,从而使作文思路清晰,语言通俗易懂。作文的素材选好之后,就要确立作文的结构了。很多学生在写作开始时经常会出现不知从何写起,结束时又发现自己偏离了主题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初中学生中,他们不明白写作的正确顺序。同时,忽略了自己要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他们往往会在确定了主题与素材后,就马上动笔开始写作,事先没有对文章的结构做一个布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最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其实,只要在写作以前对结构情节进行合理的安排,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作文写作顺序,明确文章的主次内容,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突出作用的要详写,次要内容可以略写。做好首与尾,以及段落之间的处理等。只有这样,文章的结构才能清晰明了。而阅读,对于学生构思作文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老师要在阅读课上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深入讲解,指导学生如何构思文章。
例如,在让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时,文中写了一个无名无姓、年轻守寡、淳朴善良、待人诚恳、始终给儿时的鲁迅以深切关怀的农妇形象。在文中,作者重点写了与阿长之间发生的几件事,侧面写了阿长的身世。第二部分写“厌”长妈妈时,略写了她的罗嗦和对“我”的管制,而详写了长妈妈教给我过年的“规矩”。由于文章详略得当,所以思路显得井井有条,人物也显得很丰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借鉴,让学生逐步掌握理清结构思路这一写作必备技巧,懂得如何从整体到部分进行划分,减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重复的问题,使文章显得紧凑。此外,在写作过程中也要注意详略得当,尤其不能给人留下头重脚轻或者是头轻脚重的印象。这些写作技能需要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逐渐渗透,一步步地教导学生,针对具体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三、各种形式的写作练习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模仿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方式。写作能力也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初中学生具有很大的学习潜力,让他们适当地进行仿写与扩写,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与扩写。在阅读教学时,遇到优美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仿写,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通过不断的仿写,学生能学会使用很多词语,了解很多的表达技巧,并学会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同时,扩写也可以有效的对读写进行训练。在阅读教学时,遇到表述相对简单的句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扩写,使文章内容更加详细。扩写能够对学生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感染力等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对于《蚊子与狮子》、《塞翁失马》等寓言故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阅读”的基础上,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其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扩写,这对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将会大有帮助。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两个不可分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阅读教学的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写作兴趣的培养,并且通过多种形式促进读与写的结合。只有坚持长期的读写结合的教学,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12
一、先讲读后写作, 注重比较模仿
在小学阶段, 作文教学是以情境教学模式为主, 因此学生的形象思维占据优势。然而到了初中阶段, 教师要慢慢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开始向着抽象思维过渡。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巧用仿写, 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由于仿写的难度不大, 这会将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出来, 又可以让学生更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将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并且要将其作为基础进行仿写。通过仿写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表达技巧, 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语句的层面上来讲, 学生可以仿写句子的结构、仿写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从语段的层面上来讲, 学生可以仿写语段的结构、语段中所用到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的层面上来讲, 学生可以仿写文章的立意、仿写整篇文章的布局。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时候, 文章有一段落是这样描写紫藤萝的: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 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 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 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 想摘一朵。这个段落中用到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同时段落的结构短小, 每句话读起来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为此, 在学生阅读完这个段落之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仿写。在仿写的时候,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意象,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将这一意象描述出来。通过仿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边讲读边想象, 重视缩写扩写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想象力作为教学目标。当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大意之后, 其要改写、扩写或者续写文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了文言文诗词, 但是学生在理解文言文诗词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为此, 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扩写, 将诗词内容具体、形象的呈现出来。通过扩写活动, 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又给文言文教学增添了趣味性, 逐步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望岳》这首古诗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来进行扩写。在扩写的时候, 学生理解了本首古诗的意思, 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难度。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巧用扩写, 发挥扩写的作用, 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小说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本篇小说的基础上来给小说续写一个结果。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时候, 这篇课文是以然后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 你们走吧。”而结尾的, 此时教师要抓住这句话让学生续写, 分析为什么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通过让学生续写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还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了机会。
三、开展创新写作, 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要慢慢掌握写作手法、结构思路以及语言表现技巧等, 同时要不断挖掘新的内容, 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将多种多样的文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眼前一亮,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当学生内心中已经拥有了写作的欲望之后,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来进行合情理的创造, 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又让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想象的好习惯。
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故乡》这篇课文的时候, 由于本篇文章蕴藏着深厚的思想感情,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一一分析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以及心理描写, 以此来深刻感受到当时的封建社会, 以及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毒害。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本篇文章的主旨之后, 教师要让学生分析文中的这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针对这句话, 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自身对本篇文章的理解, 谈一谈这句话的含义。同时学生要结合人生、社会这两个方面, 将这句话作为话题, 写一篇800 字的文章。教师这样做让学生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悟, 自拟题目, 写一篇相关的文章。这种做法强化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又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 其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写作, 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抒发自身真实的想法, 慢慢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总结
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的读写能力“, 读写结合”是一份非常有效的方法。当前有很多教师并没有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这种教学方法会大大降低语文课堂的效率。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初中语文教师要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贯穿到教学活动, 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如何借助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实现以读促写, 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成为广大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主要分析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思考,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吴凤.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1)
[2]尹玲.新课程初中作文“以读促写”的新思考[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01)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09-06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的探究论文07-30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索09-06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读写结合柴艳11-02
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10-17
快乐语文初中语文教学08-15
初中语文高效教学10-15
初中语文对比教学10-16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05-09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