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话教学

2024-05-26

初中语文说话教学(共11篇)

初中语文说话教学 篇1

长时间以来, 初中语文的教学都更加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 而把听和说的能力忽视掉了。而实际上, 读、写、听、说构成了语文的全面素质。高速发展的今天, 对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日益重视, 语文教学就必须要加强说话教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多练多说, 把说话训练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 通过多种训练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说话能力。

一.初中说话教学的方法

(一) 复述法

复述就是通过自己的话复述书本内容的表达方式。可以由老师先朗读, 让学生复述内容, 或者让学生谈听后感, 也可以选择一些精美的课文或者趣味性、故事性强的课文, 让学生先自行朗读, 再找其它同学谈听后感, 可在课堂进行良性互动, 锻炼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 议论法

教学过程中, 对一些有疑难的地方, 或者某篇课文中的某个疑难问题, 老师可以先不说结论, 而是让学生们自行议论, 再请多位学生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 取长补短,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老师也可以故意找出一篇有问题的课文, 让学生们听完后自己找错误, 不但可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也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三) 表演法

这是一种自我设计, 由学生充当老师, 并按照教材来设计课程的教案。包括授课的所有流程, 开场白、教学板书、提问环节、总结等, 可以进行整堂课的教学。表演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即兴演讲, 由老师临时出题, 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思考题目, 继而演讲。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课堂发言法

初中生大多有初生之犊般勇敢, 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喜欢发言。老师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对话式的教学, 通过设问, 让学生主动发言。目前的初中教材大多贴近学生生活, 课文里的人和事也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老师要善于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抛出问题, 引导学生去思考回答, 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 朗读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 也是提高说话能力的最基础训练。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朗读, 或者分段指定学生朗读, 可尽量提高朗读人数, 并且要对朗读进行讲评。要求要有感情、声音洪亮, 表情到位, 并注意语气抑扬顿挫等。

(六) 背诵法

初中课本里要求背诵的课文就有很多, 同时, 老师可以挑选一些精彩的语句或段落要求学生背诵下来, 背诵不但能掌握丰富的语言, 也增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也直接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老师在说话教学中要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用词, 明白词的褒义贬义及感情色彩。其次要引导学生做到用词语来传情达意, 避免含混不清、张冠李戴的现象。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说话的语序, 要思路清晰、前后连贯、井然有条, 避免出现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的现象。再次,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用通俗易懂、朴实简洁的语言说话, 正确使用华丽的语言, 正确使用反问或者排比等渲染情感、加强语气的语言, 不必去刻意地追求华丽的词藻。有时附加语和修饰语太多反而会弄巧成拙, 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做好对学生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 巩固学习的成果, 要定时进行评价,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 老师评价

老师要结合学生说话的综合表现给予其恰当评价, 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说话训练中去。老师的评价要使学生有所触动, 激发起学生心底的信心和勇气。

(二) 相互评价

老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别人的见解和意见, 或者其它学生说话时的表情和思路进行评价。通过相互评价, 相互学习,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所长所短, 使学生全面提高。老师在这个时候一般不轻易正面表态, 可以用平等身份参与到学生的相互评价当中, 还可以对少数人的意见表示支持, 或者特别去关注一下错误观点, 推动相互评价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 自我评价

学生们大多喜欢去分析自己的失误之处, 总是会以为自己发言没有成功, 觉得自己不行。老师要引导学生从积极的方面去评价总结, 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 激发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 并且减少他们的紧张感。

培养初中生的说话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 更能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准和全面能力。因此, 不能把说话教学当成写作和阅读教学的一个附庸品, 必须充分认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并且不断地去探索及完善教学的方法。

刘玉美, 教师, 现居山东青岛。

初中语文说话教学 篇2

●金日芳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时说的话„„”语言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说话教学。如果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创造学生说话的机遇,安排学生说话的空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闪亮登场。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的质量就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那么说话应该怎样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呢?

一、坚持课前“三分种”讲演

讲演的要求是人人参与,按座号轮流上台演讲,每节课文课前2—3人,时间每人不超过1—分钟,讲演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讲故事、说见闻。例如,我在教《冰心诗四首》“成功的花”时,让学生讨论作者用“明艳”表现花的什么?还启发他们思考“人们只惊羡他现时的明艳”这个感叹句描写了无限感慨之情后又告诉人们什么呢?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有的说“明艳”表现花的“色艳”,有的说“明艳”表现花的“成功”,有的说作者的言外之意要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看到成功后面所蕴含的艰苦努力。在愉快的对话交流活动中,学生们不知不觉的领悟了作者的感情,使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又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二、品味语言,模仿创作

新课标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感的训练,重视对学生进行词汇的训练,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安排这样一个环节:朗读课文时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划下并背熟,这样,学生在领悟语言魅力的同时,谈感受、评社会、议他人、演小品,校园生活、家庭经历、社会现象都可以成为说话的内容,也可以让全体学生站起来,各位同学七嘴八舌、自言自语地说。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往往根据课文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或两个问题,在学生朗读之后,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看法,尽量让学生多说,尽量的让学生评议,我从不越俎代庖,让说话匆匆而过。这样的回答,既能使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又能大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探讨问题,对话交流

我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认真朗读,积极探讨问题,这样,在同桌或左右合作下,开始积极思考问题,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各抒己见,能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领悟了作者的感情,激发了创作热情,在阅读教学的同时带动了作文教学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教《社戏》课文时,要学生说出该背诵的三个段落中你喜欢的拟人句,不少学生找到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这句。经过评讲之后,我说:你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经历,你们能否运用拟人方法说几句话呢?同学们开始努力回忆,有许多同学发了言,他们能够体会到个人的感情能使大自然受到感染,把事物赋予了人的感情和思想。在以后的作文实践中,我惊喜的看到了许多类似拟人句子。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说话,注重训练,不断提高说话质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也谈初中语文说话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话;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教学开始越来越倡导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时还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说话教学的质量呢,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意义

1.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是自控能力差,思想容易走神的时期,学生的这种状况自然会导致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不尽如意,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状况,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不但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加工,进而从更深层面上去理解所学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2.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过程是完全不同于读、写的过程,因为在读、写的过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可以系统、条理的表达自己内心所想,而说的过程则恰恰相反,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来思考,如果思维反应迟钝就会导致说话不顺畅或者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而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进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中学语文说话教学的现状

当前中學语文说话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存在回答问题胆怯,不敢表达自己思想的现象,或者是回答问题前言不搭后语,完全没有条理性,说不到重点之处;二是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无形中严重忽视了说话教学,不但阻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和目的,不利于素质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除了教师的因素之外,家庭和社会普遍不重视说话教学也是导致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提高中学语文说话教学质量应该采取的教学举措

1. 转变教学观念,尝试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在以往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充分表达和发言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在新时期、新的教育背景之下,这种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势在必行,建议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来复述课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完老舍先生的文章《济南的冬天》后,教师可要求同学们自己总结文章大意,并请几位同学作为代表进行复述,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检查是否有不全面之处,并稍后进行补充,此外还可请同学们畅谈一下对季节的理解和看法,一年四季都有什么显著特点等,或者是请冬天去过济南的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感受,跟课文里的描述有什么不一样等,这些方式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表达机会。

2. 加强对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朗读和背诵在提高学生说话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是为学生顺畅的表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当然朗读和背诵的训练也是蕴含大量技巧的,首先要求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做到发音正确、句读分明、声音快慢和高低符合普通话的要求;其次根据文体特点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比如在朗读《我的叔叔于勒》或是《变色龙》时,请同学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朗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或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文章时,可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最后,对于新课标要求背诵和熟读的课文,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这一要求,熟练进行背诵或是朗读,教师要不定时进行抽查。教学实践证明,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整体说话素质,还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可谓一举多得。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训练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和课外的各种时间和空间,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多说话的机会和平台,比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每天阅读报纸的习惯,这样每天课前三分钟请几位同学轮流概述一下报纸的内容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但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加其知识面,同时教师还要切实利用好课余时间,经常组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并积极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使学生从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逐步转变成敢说、能说、乐说。

4. 鼓励同学们多读书,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古今中外,每一个口才卓越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可见深厚的知识储备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可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首先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书籍,比如鼓励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礼》或是西方经典名著《飘》、《呼啸山庄》等,学生阅读这些书籍不但可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可使他们的谈吐更为优雅和自如,更能出口成章;其次鼓励学生多看一些名人的演讲,或是口语交际中的经典范例,并仔细琢磨,从中汲取营养,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等。

四、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提高中学语文说话教学的质量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分析,积极和学生做好配合和交流,切实为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付尊华.初中语文说话教学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8(24).

[2] 赵亦珠.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J].天津教育, 2008(04).

[3] 王建萍, 张华南.我是怎样进行高年级说话训练的[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09(07).

试论初中语文的说话教学 篇4

一.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作用

1.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及效率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但他们普遍缺乏自控能力, 注意力不能集中, 这非常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质量的改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定能有效改变当前不利的教学现状。因为学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表达自己的思想, 不但能够满足他们喜欢在人前表现的欲望, 还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 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将所学知识综合到一起。

2.辅助学生拓展思维

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与在阅读过程或者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相同。比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罗列提纲, 甚至打草稿, 以保证自己的论述条理清楚, 逻辑性强。可是, 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却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思考, 一旦学生的思维稍微缓慢, 那么在表达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许多漏洞, 如语句不通、条理不清等。所以,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拓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初中语文活动开展说话教学的方法

1.重复法

重复法也被称为复述法, 指的是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所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重复法时, 可以首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 然后再要求学生复述自己刚才朗读的内容, 当然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在备课环节为学生准备一些优美而有趣的小文章让学生阅读, 再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习《济南的春天》这篇文章时, 学生首先自主朗读课文, 并集中谈论朗读之后的想法, 一方面提升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另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2.讨论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 教师可以先不去理会学生的疑问, 而是将学生按照一定原则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将学生的问题集中到一起进行讨论, 并由每个小组的代表表达最后的讨论结果, 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沟通, 互相补充, 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将那些具有一定问题的文章集中到一起, 由学生自行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种做法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举例来说,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 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3.发言法

其实, 初中学生善于表达自己, 教师应该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首先为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并要求学生积极发言。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 教师应该及时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当学生能够条理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后, 教师应对其进行表扬, 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思维混乱, 说话不连贯的时候, 教师不要随便打断学生, 而是给予学生重复的肯定和鼓励, 使学生能够尽快整理好思路, 争取表现更出色。

4.大声朗读法

大声朗读是经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手段,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采取的朗读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比如可以要求学生集体朗读, 也可以要求学生个别朗读, 总之, 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客观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 对学生的朗读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 还要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比如断句是否正确、语音语调是否把握准确等。当学习《理想》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示范朗读, 然后再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进行朗读。

初中语文说话教学 篇5

一、当前说话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首先,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过去因受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声不能传异地、留于异时”。所以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效能的领域非常狭窄。人类一开始要想办法用简单的线条、符号等来克服声音的这些缺陷,诸如“结绳记事”之类,所有这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书面语言(文字)的发展。这是人类语言发展史上的共同特征,这也是口头语言本身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最大局限。

其次,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的影响,也使人们对说话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相当大一部分的人还是把能说会道与花言巧语等同起来,甚至有人把“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说为妙”视为至理名言、生活哲学。直到今天我们不少人仍然信奉“沉默是金”的所谓“生活真谛”,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给说话能力的培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建国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有些人以“大老粗”为荣,不注意言辞的表达;而近来一些所谓“大款”也往往是口出狂言、语不成篇、错漏百出,所有这些,对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是带来了严重的消极效果。

基于历史的积淀及现实的原因,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便十分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读完了中学还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即使有时“硬着头皮上阵”,也是结结巴巴、期期艾艾,或者含糊不清、层次混乱。这种情况不单出现在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就连那些“优等生”有不少也是如此,这种情况应 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二、培养说话能力的策略

1.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师道尊严”、“大人说话小孩听”,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的教师“一言堂”。另外,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导致了学生自我封闭心理的 产生,因而,学生不敢也不愿多说话。

据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摆架子,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平等地与自己讨论。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大“语场”不敢说;熟悉“语场”敢说,生疏的“语场”不敢说……。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反復训练,使学生“敢说”。这是从外因入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2.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激励学生敢说,这是第一步。学生敢说,但有时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 .基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整体培训,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聚敛思维,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反复训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口头作文,即席演讲等,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 .学生会想,会思维,也就能说了。

3.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敢说”是基础,“能说”是基本要求,“会说” 才是目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说话技巧的训练内容大体有如下几点:首先是语音和语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 便有较大差别。所有这些,应训练学生注意准确运用。其次,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所有这些,都应具体训练。此外,因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等,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学生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变得会说了。

也谈初中语文说话教学方法 篇6

一、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意义

1.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 正是自控能力差, 思想容易走神的时期, 学生的这种状况自然会导致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不尽如意,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状况, 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 不但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加工, 进而从更深层面上去理解所学内容, 可谓一举多得。

2.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过程是完全不同于读、写的过程, 因为在读、写的过程中,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可以系统、条理的表达自己内心所想, 而说的过程则恰恰相反, 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来思考, 如果思维反应迟钝就会导致说话不顺畅或者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而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进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中学语文说话教学的现状

当前中学语文说话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很理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普遍存在回答问题胆怯, 不敢表达自己思想的现象, 或者是回答问题前言不搭后语, 完全没有条理性, 说不到重点之处;二是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无形中严重忽视了说话教学, 不但阻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还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和目的, 不利于素质教学目标的达成, 当然除了教师的因素之外, 家庭和社会普遍不重视说话教学也是导致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提高中学语文说话教学质量应该采取的教学举措

1. 转变教学观念, 尝试鼓励学生复述课文。

在以往的中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往往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学生充分表达和发言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在新时期、新的教育背景之下, 这种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势在必行, 建议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来复述课文,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还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完老舍先生的文章《济南的冬天》后, 教师可要求同学们自己总结文章大意, 并请几位同学作为代表进行复述,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检查是否有不全面之处, 并稍后进行补充, 此外还可请同学们畅谈一下对季节的理解和看法, 一年四季都有什么显著特点等, 或者是请冬天去过济南的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感受, 跟课文里的描述有什么不一样等, 这些方式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表达机会。

2. 加强对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朗读和背诵在提高学生说话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它是为学生顺畅的表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当然朗读和背诵的训练也是蕴含大量技巧的, 首先要求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 做到发音正确、句读分明、声音快慢和高低符合普通话的要求;其次根据文体特点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 比如在朗读《我的叔叔于勒》或是《变色龙》时, 请同学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在朗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或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文章时, 可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最后, 对于新课标要求背诵和熟读的课文, 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这一要求, 熟练进行背诵或是朗读, 教师要不定时进行抽查。教学实践证明, 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 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整体说话素质, 还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可谓一举多得。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训练形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和课外的各种时间和空间, 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多说话的机会和平台, 比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每天阅读报纸的习惯, 这样每天课前三分钟请几位同学轮流概述一下报纸的内容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不但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增加其知识面, 同时教师还要切实利用好课余时间, 经常组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 并积极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 使学生从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 逐步转变成敢说、能说、乐说。

4. 鼓励同学们多读书, 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古今中外, 每一个口才卓越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 知识渊博, 可见深厚的知识储备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为此教师可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首先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书籍, 比如鼓励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礼》或是西方经典名著《飘》、《呼啸山庄》等, 学生阅读这些书籍不但可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还可使他们的谈吐更为优雅和自如, 更能出口成章;其次鼓励学生多看一些名人的演讲, 或是口语交际中的经典范例, 并仔细琢磨, 从中汲取营养, 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等。

四、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 要提高中学语文说话教学的质量并非一蹴而就的,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分析, 积极和学生做好配合和交流, 切实为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是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却存在重视学生读写能力, 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现象, 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形势下,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意义及说话教学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之上, 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给予了合理化建议, 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话,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付尊华.初中语文说话教学初探[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08 (24) .

[2]赵亦珠.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J].天津教育, 2008 (04) .

初中语文说话教学 篇7

随着时代的变化,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注重书面阅读和写作的教学, 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导致学生在发言时语无伦次、思维混乱, 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使语文有效服务社会。

一、说话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说话教学,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听、读、写过程中, 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从而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在说的过程中, 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来思考, 如果思维反应迟钝就会导致说话不顺畅。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比较有限, 在说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因此,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能有效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提高课堂效率, 也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由于初中生缺乏一定的自控力, 课堂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导致课堂气氛和课堂教学效果都不高。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说”, 不但充分利用了初中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还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另外,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是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加工, 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

尽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说话教学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说话教学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 很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比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比较胆怯, 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说的话前言不搭后语, 漫无边际, 说不到点子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除了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不够外, 教师也有很大责任, 有些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学围绕着考试进行, 严重忽视说话教学。另外, 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下,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初衷和目的, 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提高初中语文说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加强说话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 复述法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讲完一篇课文后, 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让学生阐发一下感想。比如在讲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后, 让学生谈一下对季节的看法, 每个季节都有什么特点等, 让去过济南的学生说一下济南气候的特点, 跟课文里的描述有什么不一样等。或者是通过辩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读一篇有错误的文章, 让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另外, 还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来训练,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出题目, 让学生经过简单思考后进行演讲。提高说话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探索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开展有趣的说话活动

只靠课堂时间还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还需要学生课下的巩固。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每天阅读报纸的习惯, 每天上学前或放学后浏览一份报纸,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讲一下报纸内容或其中一个感兴趣的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还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拓宽了其知识面。另外, 还可以展开一些辩论活动或排演话剧等, 都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 说话能力的训练不能脱离实际

教师在说话教学中, 不能漫无边际地训练, 必须本着一定的原则, 比如激发学生兴趣、循序渐进的原则, 另外训练内容必须贴近生活, 训练过程中还不能忘了对学生加以鼓励。说话能力训练的时机无处不在, 教师要选一些学生关心、喜欢的话题, 比如有的学生热爱足球, 如果讨论一场球赛或一个球星, 这个学生就会滔滔不绝,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在学生演讲完后, 教师要时不时地鼓励一下, 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比较爱面子, 教师要想方设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三、结语

总之, 说话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通过各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不仅能提高其说话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还能开发初中生的智力, 形成缜密的思维, 有利于学生养成较高的人际交流素养, 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摘要:当前的语文教学一般只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 而忽视了听、说能力, 只注重传授知识, 却不管学生学习的效果。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包括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分析说话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并提出一些提高初中语文说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话教学

参考文献

[1]于素艳.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 (05)

语文教学:别忽略了“说话” 篇8

一、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

传统的语文教学, 教参是《圣经》, 教师是上帝, 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上, 学生只带耳朵, 不带嘴巴, 基本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而新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颠覆了以往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他们应该始终参与讨论与探究, 有权利提出疑问, 发表见解。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其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 更是作为导演, 用自己的智慧、才华和高超的艺术手段, 让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价值本体来主动、热情、愉快地投入学习, 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方法, 学会学习。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教师就必须还给学生课堂上说话的权利。那种特殊氛围中产生的情感波澜, 那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闪现出的智慧的火花, 只有及时用口语表达出来, 才能显示课堂的本真。等到课后再用书面语组织, 虽然更加严谨成熟, 但却体现不出思维的速度、参与的热情和面对面交流、碰撞的兴奋。学生也只会习惯书面表达, 口语水平却得不到提高。所以, 语文课还给学生话语权, 实在是提高学生说话水平的第一要务, 同时也是现代语文教学本身的需要。

二、营造学生说话的氛围

仅仅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学生也未必愿意说话。长期以来, 语文课堂上的压抑、禁锢状态, 造成了许多学生的口语心理障碍, 紧张、胆怯、怕说错。因此, 语文教师还应该在怎样能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上下功夫, 也就是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说话氛围。首先, 语文教师应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努力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视学生的感受、意见甚至“歪理邪说”为语文交响曲中的和谐音符,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旁逸斜出的不规矩枝条横杀滥砍。这样, 学生才可能敢说话。其次,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热情、开朗、幽默、亲和, 让学生热爱甚至崇拜, 敬仰但不惧怕, 这样才有利于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可能乐于吐露心声。再次, 语文教师应该思想开放, 思维活跃, 不墨守成规, 不人云亦云, 善于独立思考, 钻研教材, 开拓新思路, 提出新观点, 始终引导学生思考、质疑、释惑, 让学生思想充实, 情感丰富, 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处于求知的快乐之中。这样, 学生才可能会跃跃欲试, 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和欲望。第四, 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 要善于运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建立学生说话的自信, 要善于运用幽默含蓄的语言, 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那种生硬冰冷的冷嘲热讽, 只能封住学生的嘴巴, 打击学生的热情, 伤害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让学生的思想、心灵始终自由快乐, 处在一种“肆无忌惮”的轻松愉快的说话氛围当中。最后, 语文教师应该懂得心理学, 应该关心热爱学生, 并且善于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 甚至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 与学生时时沟通,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笔者曾经碰到过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 他们不愿说话, 不爱说话, 一般的启发、鼓励没有任何成效, 后来, 经过多次单独谈话沟通, 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他们逐渐变得开朗、阳光,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启发学生说话的内容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说话, 不能是漫无目的的随便闲聊, 而应该有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和明确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围绕什么话题说, 从何处说起, 说什么。因此, 教师应该主动开启学生的思路, 介绍必备的背景材料, 提出有价值的相关问题, 组织行之有效的课堂讨论, 布置相应的课外调查, 为让学生有话可说做好准备。教师应反对那种整堂课都是“是”与“不是”的简单热闹的问答式教学, 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没有思考时间, 没有机会真正说话, 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 被动应和。这样的教学活动, 教师轻松地按照预设的教学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 而不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所谓的启发问答, 仅仅是做做样子, 学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同时,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与认知水平,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进行方式不同的启发, 力求让所有学生有话可说, 而不是只考虑几个尖子。对所有学生的启发引导都应该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 遵循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 避免出现那种看似正确清楚但却大而无当的提问, 因为它会使学生无从说起, 集体失语。总之, 能让学生敢说、乐说并且有话可说, 是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其教学艺术高超的表现。

四、指导学生的说话方式

语文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说话内容的对与错, 还应该关心其说话的态度与质量。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说话态度、清楚流畅的语言表达和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新课标第四学段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 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 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的过程中, 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 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内容具体, 语言生动, 完整准确, 突出要点。”“课堂内外讨论问题, 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1]根据以上目标, 我们应该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口语要求。如:在生理上, 要声音洪亮, 吐字清楚;在神态上, 要眼神专注, 姿态得体;在态度上, 要语气柔和, 用词礼貌;在思维上, 要层次清楚, 有条不紊;在内容上, 要言之有理, 持之有故。这样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 要中肯地评价学生说话的质量, 不能不置可否, 也不能毫无原则地一律表扬。目前, 那种满堂都是“真好”“真棒”的大话空话, 只能哄得学生一时高兴, 却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口语水平的高低, 明白自己的具体优点和不足, 这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毫无益处的。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说话教学有效提升浅析 篇9

一、初中生说话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中学生说话水平低

中学生说话能力水平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表达词汇量欠缺, 针对具体人与事物的表达能力较差, 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有些学生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还行, 但一到陌生的场合就表现出词不达意, 上下句不搭, 甚至害怕到不敢言语的情况。综上所述, 中学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语文说话能力的培养又存在着一些误区, 个别教师单纯地认为鼓励学生多说话就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其实不然。要想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多说话, 还要教学生会说话, 低效率地嚷嚷对于说话能力的提高没有作用。还有教师认为多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但是简单的课堂问答, 课文的齐声阅读对于学生说话能力也起不到关键的作用。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应教会学生会说, 人们常用“说话不经过大脑”来比喻不会说话的人, 所以在说话之前, 大脑要先对要说的话进行分析和推理, 内容是否准确, 考虑是否周密, 表达是否有条理, 之后才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二) 中学生说话水平低的原因

1. 对说话能力的不重视

应试教育的弊端是不再考查听说, 致使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出现偏差, 再加上教学任务繁重, 教师虽然知道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但迫于教学压力, 教师的教学重点大多侧重于读与写的训练, 对于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大多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况。还有就是有些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说话能力的教学概念上认识模糊, 把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能力和生活中的说话混为一谈, 认为人的说话能力是天生的, 与后天的练习没有多大联系, 课堂上的训练对改变学生的说话能力改变不大, 所以是徒劳的, 费时费力, 还不如应付考试,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学生自身的问题, 认为自身说话能力与考试无关, 他们从小就习惯了教师“满堂灌”的课堂, 不去想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2. 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学生的性格特征对他们说话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影响。性格内向的学生的外在表现就是害羞、口拙嘴笨, 他们很少与人交流, 最多也就是听听别人说话, 最基本的口语基本功都不达标, 连最平常的课堂提问他们都会恐惧、紧张、出汗, 即使出声也是磕磕巴巴, 词不达意。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统统采取逃避态度, 见事就躲是他们的一贯做法, 这也是造成他们说话能力差的主要原因。还有一种学生性格上优柔寡断, 没有坚强的意志,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做事虎头蛇尾, 懒惰, 缺乏毅力与坚持, 而说话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坚持, 所以这种性格的学生往往会半途而废, 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二、中学语文说话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 树立明确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 讲台是教师演讲的舞台, 在课堂上, 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不厌其烦地讲解, 学生在被动地听, 尽管教师费尽心思, 但课堂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时, 耳朵和大脑在运转, 但嘴没有发挥功能, 教师根本没有给学生训练说话能力的机会, 所以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课上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 表达自己见解, 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在进行说话训练,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

(二) 鼓励学生的进步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学生的进步需要教师的肯定。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师在课上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互动的活动, 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 另外还要求教师在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时, 多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 通过锻炼, 让他们先对自己有信心, 然后再不断锻炼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不吝啬自己的语言, 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更快更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 提供训练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除了要有明确的教学理念, 还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要保证说话能力的培养有规划的进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本质的不同, 打造了省时、高效的课堂。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课堂, 学习的主阵地,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学生可以摇身变成“小老师”对其他学生进行教学, 课堂成为学生锻炼说话的舞台, 教师也只是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参与活动, 通过积极参与和自主训练,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水平。

(四) 锻炼学生读的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 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来实现, 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课文、故事或者其他有价值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 并在阅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 还有感官的配合, 在读的同时, 体会说的要求, 最后达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内容, 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当前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 形式多样,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采用训练学生口头作文或者是开展辩论会等切合实际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参考文献

[1]付尊华.初中语文说话教学初探[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08 (24) .

[2]于素艳.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 (05) .

[3]杜小晶.拓展低学段说话训练空间[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 (08) .

语文课堂教学应加强说话训练 篇10

常常有语文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或者说农村中学的学生素质较差,见识也不广,语文课气氛沉闷。学生的语文素质没有大的提升,要交的作文也是挖空心思去应付,语文教学的成效不大。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对语文课渐渐失去兴趣。显而易见,语文教学应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应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说话训练的分量,并重视其多样性和趣味性。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

一、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理论家阐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丁肇中教授曾颇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是的,学生是否对“说话”产生兴趣,不能有丝毫的强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多媒体、录音等,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材料及开展丰富多彩的听的活动,扩大学生的语言信息量,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听力训练外,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听新闻、说书、故事等,顺应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当今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可谈话题很多。教师要鼓励并调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训练,增强学生说话的成就动机,激发学生主动练习说话的兴趣。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经常鼓励和赞扬,为说话课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会说的前提必须会听,作为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手段之一,听在教学中更显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漫不经心、左顾右盼,或不待教师讲完,就随便插嘴,或在其他学生讨论某一话题时,心不在焉乱插话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因此,要让学生能耐心、专注地倾听非常重要。在听的训练上,应有针对性,目标应明确,要求要具体,执行的难度要适中。对善于听、耐心听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赞扬,使之能持之以恒,逐渐养成听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听话能力,是人对有声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听话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对学生听力的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基础到综合,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意义,还要强化语言记忆能力。在平时运用普通话进行交谈,使学生有条件互相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和背诵是说话训练的关键所在。例如,宋代的司马光,小时候也没有超人的记性,但他听从老师的话,认真朗读背诵,将众多的史料记得滚瓜烂熟,这为他后来写《资治通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终于成为了著名的史学家。事实证明,读背出素质。因为“读”是一个积累过程,“说”是一个应用过程,“说”必须以“读”为前提。所以中学阶段必须抓好“读”,以促进“说”的能力的形成。

三、鼓励学生多说话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诱发学生说的兴趣,而且要鼓励学生多说话。

首先,在形式上应多样化。如先口头造句,再连贯叙述,也可以由值日生汇报,利用每天早读课或课前三分钟,派一个学生课前预先准备,向全班汇报学校或班级趣闻、故事片断等。

其次,让学生能平心静气地说。说话能力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教学生说话时,如果能平心静气,对任何重要的说话,都能摆正它的位置,既重视它又藐视它,就能站稳脚跟,做到侃侃而谈。

最后,还应加强潜伏引入式的开场白训练。可以引用名言佳句,特别是一些诗句哲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也可以引用故事的高潮部分来开头,以扣紧听众的心弦。因为故事的特点是曲折生动,特别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常常能使人达到忘我动情的境界,它能令听者停止议论,自觉地仔细地听下去。

总之,从我国教育的实际发展来看,教育观在逐步转变,使我们今天的教育进入新的改革时期,因此让学生对说话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把自己的意见、见解和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真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应加强说话能力训练 篇11

第一、循序渐进的安排训练内容。

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 没有太多的阅历, 没有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量, 有些学生敢说, 却不会表达, 心中有话说不出, 说不准, 说不全。有些胆小的女同学连头都不敢抬, 有的同学站在众人的面前, 面孔朝天, 左右摇摆不定, 对天发言。根据这些实际情况, 头一轮说话训练的要求不能过高, 只简单要求能大胆地走上讲台, 站姿端正, 目光正视听众, 内容安排简单再简单, 只要能说上三言两语即可, 内容可以是:介绍自己的姓名, 兴趣, 爱好, 性格或家成员等, 只要说清楚, 语句完整就可以, 这样就为以后的训练打下了基础, 这一轮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敢在众人面前表达、亮相, 至于讲话的内容则是次要的。第二轮训练内容要求充实, 具体, 丰富些, 比如头一轮介绍了我的爱好, 这一轮讲一个同爱好有关的小故事, 讲明有这一爱好的原因。上一轮介绍家庭成员, 这回把家庭成员的性格爱好, 工作等情况介绍一下, 或者谈一谈你的理想, 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理想。

初二年级的训练可结合教材内容, 运用学过的知识说一段话, 初二年级以说明文的教学为主, 所以可以设计“我的宝贝”“我喜欢的一件东西”“我家的……”等题目, 提出要求, 在介绍时运用学过的说明文体的知识说明这东西的形状, 颜色, 结构, 功能, 用途等, 要求语言准确, 有条有理。

初三年级的训练, 可以自由论述, 教师设计一个便于发表议论的题目, 使学生有理有力地加以表述, 训练学生的议论能力。题目设计要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象《我看体育加试》《成才一定要上重点高中吗?》等, 这样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话匣子一打开讲起来就会兴致勃勃。

第二、采用多样的训练形式。

1.每节课前3分钟, 2同学在台前讲, 第一轮适合这个方式, 站在前面只要能说即可, 内容可宽泛点, 目的是锻炼胆量。

2.在座位上接力训练, 按学号每人一句名言警句, 每节课前进行二分之一的学生, 这种形式, 活动面大, 训练机会多。

3.接力完成一篇口头作文, 教师设计题目, 众多学生完成口头作文的接力, 设计《如果我是老师》, 按学号顺序, 每人说一句, 众人接力合成小文章。也可设计《假如我是一朵云》《如果智慧真的被移植了》这样的题目, 让学生们的乘上想象的翅膀, 精神畅游在美妙的境界里, 并能有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出她们的想象。

4.即兴评论:针对国家, 学校班级新近发生的学生们关注的事件, 设计出题目, 启发学生即兴表述, 像《中国好声音, 真好》、《昨天, 我班输了那场球》、《自习课是否允许自由讨论》等, 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

5、不定期地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口语训练品评课, 总结得失, 指明方向, 集中训练说话能力。

第三、每次训练后, 教者应加强指导, 给予及时, 公正的评价。

每次训练,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师可就以下方面训练学生们进行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

1.评价内容:选材是否新颖, 内容是否充实, 不好的表现, 教者要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2.评价表情:对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的学生要赞扬, 对压抑不敢外露的现象加以引导。

3.评价仪表:站姿端正与否, 是否能正视听众, 眼神是否真诚, 手势是否得体。

4.评价听众:让学生谈听的收获, 教者对听者的态度进行把控和引导。

5.听众给讲话者打分, 评出每一轮的优胜者, 引入竞争机制, 教者可参与打分过程。对优胜者可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第四、应及时总结训练效果。

教师对每一届学生训练前后的说话能力进行比较总结, 统计出具体数据和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说明训练结果, 即便是训练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和弯路也会对以后的训练提供借鉴的。

上一篇:软组织疼痛下一篇:三阶段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