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教学

2024-06-22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共12篇)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 篇1

一、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语法超出了课标的要求, 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就目前而言, 很多初中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对语法的掌握要求过于深入, 给学生带来了学习负担。其实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 语文教师除了把握教材的内容以外, 还需要深入地理解课标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语法教学。然而有些教师只关注教材, 并没有根据课标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笼统地进行语法教学。比如说,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根据要求初中生只要掌握主谓句, 而有的老师看到教材中对非主谓句有说明, 还要学生弄清楚非主谓句, 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内容是不要求掌握的, 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而且效果也不理想。

(二) 新课标淡化了语法教学, 使得学生语法水平下降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 现在很多中学都是按照新课程的标准来教学的, 对语法教学要求不多, 通常只有在附录中才能看到少量的语法教学内容。并且, 新课标指出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因此很多教师干脆不再教语法知识, 学生也不愿意去学, 最终导致学生语法知识欠缺, 语法水平降低以及语法素养下降, 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语法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 是读懂文句的基础

在教学古诗、古文以及对联的时候, 只有掌握了语法知识, 才有助于更好地学习这类知识。语法知识包括词类活用、成分省略以及句子倒装等, 这对于读懂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狼》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句中的“洞”和“隧”这两个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只有掌握了名词活用的语法知识, 才能读懂这句话。因此, 语文的语法知识是学习其他课文的基础, 可见语法知识的重要性。

(二) 是支撑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关键

有些教学语言, 会带上语法知识, 这样说起来比较准确、方便。学生若不懂, 学习的效果就大受影响。比如, 如何把语言写得具体生动, 教师会这样说:同学们, 在中心语前头, 层层地加上修饰语, 语言就会变得准确、具体、生动。学生如果连中心语都不懂, 这句话就等于白听。再比如, 教修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类型的病句,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修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语法术语会频繁地出现, 如果对这些概念不知所云、一知半解, 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三) 是规范使用现代汉语的保证

如果学生不懂语法, 那么学生在平时说话时很容易让人难以听懂。现在电视上的广告铺天盖地, 其中一些广告语本身就是病句。比如:今年过节不收礼, 收礼还收脑白金。这句广告语前半句说了不收礼, 而后半句又说收礼, 这显然前后矛盾啊。这种病句之所以出现, 其中一种原因就是语法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无法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因此, 语法知识对于说正确的话, 写正确的句子很重要, 否则容易出现交际障碍。

三、对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提出的意见

(一) 结合句子进行点拨和分析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不应单独就语法而讲语法, 而是要结合一定的句子,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去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语法知识。比如《白杨礼赞》这篇课文在教学时, 其中出现了四个“难道”的句子:“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难道你竟然一点也不联想到……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在分析这几个句子时, 可以先进行句子主干的划分, 然后分析每一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 自然而然就能知道作者为什么写的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了, 最后体会到作者对白杨树炽热之情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理解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 结合作文进行语法知识的教学

初中生在作文写作时, 很容易出现错别字、病句的问题, 而语法教学正好可以纠正这些不正确的字、词、句。因此, 将语法教学和作文教学放在一起教学, 能够教出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主动分析自己的作文, 养成反复切磋语言的习惯, 具体方法如下:第一, 作文语病同找。换言之, 在课堂上选择几篇作文,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找出作文中的语病。第二, 作为语法互评。指的是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改, 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 因此不用全篇修改, 只需对教师指定的其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修正即可, 这样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的修改。

(三) 运用对联进行语法教学

对联是我国传统的写作样式, 自古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可见其在语言上具有严格的讲究。对联内容的好坏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 因为对联不仅要求思想的一致性, 还要求在字形上具有字数相同、词性相近、结构相应、节奏相合的要求, 这些都要求语法知识必须掌握的牢固、踏实。所以, 运用对联训练方法有助于语法教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金爱平.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之我见[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

[2]谭浒军.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几点建议[J].成功 (教育) , 2011 (16) .

[3]吴丽萍.中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语法教学[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3 (5) .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 篇2

一、运用汉英语法比较法的重要性

1.这是时代对语文学科的挑战。

当前中学阶段各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日益加强,语文教材中科技知识不断增加,传统语文教学单一、封闭 性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不能只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 必须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加强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必须把“死灌”变为“活学”,全面启迪学生 的感觉、记忆、判断、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比较法”能从认识角度使人们从相类似事物的比较对照认识事物 的本质。

中学生进了中学就面临汉英两门语言的学习,其语法有许多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学生经常困惑、混淆 。教师在语文语法教学中适当进行两种语言语法比较,学生从教师分析中得到启示,这就远比孤立的、纯理论 的阐释要透彻得多。因此运用汉英比较法,不仅能促进英汉两门语言学科的`教学,而且能发展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和类比推理的思维,促进学习。

2.运用“比较法”是正确理解和掌握汉语特点的最好途径。

恩格斯曾经指出:“你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我国语言学家 吕叔湘也说过,“要认识汉语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可见,这是“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最 好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国外语言学家编写了不少汉语和其他语言语法比较的书,如《汉英比较语法》、《汉日 比较语法》等。这些研究成果理应受到中学语文教师的关注,理应将它应用于语文语法教学实践中。

中学语文教学运用“比较法”,不仅需要,也具有可能性。因为,人类的语言虽然各不相同具有民族性, 但人类的思维形式大同小异;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这就决定语言间必然有某些共同规律,才有可能互相翻译 。人们在学习外语时,总要与自己的母语比较,也就说明不同语言存在比较的可能性。况且,中国近代语法多 是模仿西方语法(尤其是英语)的。目前推行新语法系统更接近英语语法,这就为我们运用“比较法”奠定了 基础。而现在任教的中青年语文教师,大多都学过英语,这为运用汉英比较法创造了条件。只要我们了解汉英 语法安排程序,从整体上粗略掌握两种语言异同点,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比较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以几年来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中运用汉英语法比较法的实例,阐明其作用。

二、运用“比较法”的作用

运用比较法能解决课时少、课程多的困难。现在中学使用语文统编教材,课文篇目增多,语法知识量增加 不少。单单语法的名词术语就有29个:即11种词、4种短语、6种句子成份,以及8种复句名词。学生既要掌握这 些名词术语的概念、结构,还要分析汉语语法现象。教师讲授语法知识最多只能两周一次,练习量不可能多, 因此学了三年,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印象不深。而英语不同,一教英语单词就讲词类。英语教学重视句型操练, 每讲授一种句型都反复讲、读、背、练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因此学生对英语语法比汉

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法教学 篇3

纵观小学到高中这几个学习阶段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既有语文教材编写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语文老师认识和操作方面的主观原因,现分析如下。

一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教材基本上不涉及语法知识,教师也不根据学生所需主动讲解涉及语法方面的问题,学生对语法了解很少,如同观察一幢大楼,学生只顾欣赏这座大楼的外在特征,而不知道大楼是怎样一层一层盖起来的情景一样。

二是初中的几册语文教材虽然编排了语法方面的知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被人为忽略,涉及到的语法知识零星地附着在某一单元的后面,许多教师把它们当作可有可无的内容,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价值。教者不重视,认为教语法是额外劳动,即使教,效果也不一定好,干脆这样不教。语法内容虽然出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但它们却处在被遗忘的角落。这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绝对不是笔者在此危言耸听。

三是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该渗透语法教学的环节中没有做好渗透工作,注重问题教学,忽视语言和语法教学。

比如学习一篇文章,解读题目的过程中就应该渗透语法知识,从分析短语或句子结构开始,分析题目的艺术性。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涉及两个短语结构类型,“爸爸的花儿”是一个偏正短语,整个题目又是一个主谓短语。通过分析题目理清了短语结构,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要叙述什么,重心在哪里。再把“花儿落了”与“爸爸的花儿落了”做比较,后者当然更具匠心。

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学习掌握语法知识的一个关键阶段,语法教学应该得到重视。反之,学生的作文病句百出,作文自我修改能力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许多优美文段之精妙学生难以领会。另外,现代汉语语法学不好或知之甚少,也直接影响到文言文以及英语的学习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纠正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法教学之不足呢?笔者的看法是:

首先,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教材应初步渗透最简单的语法知识,不能一味地凭习惯或语感让学生学习语言。常见短语的基本结构知识在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应得到体现,应该设置适当的练习题。比如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后补短语等。

其次,初中阶段应让学生充分认识现代汉语的各种句子类型,学会划分句子成分,学会句式变换。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应给语法理论和训练一个应有的位置,不应该把它们安置在“附录”部分,应在现代文各单元教学中得到体现。建议教材编写者顾及语文教学的实际现状,给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一个恰当而合理的位置。

第三,教师要提高认识,要像接力赛一样贯穿语法训练,要有大视野下的开拓精神,根据学生所需,针对学生语法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大训练力度。对初中学生而言,训练划分句子成分很有必要。训练时,应该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重点是掌握基本规律,培养基本的划分能力,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辨识较为简单的病句。

学以致用。在作文评改中,应让学生参与进来,修改自己作文中的语病,同时也能为其他学生修改作文。教师一味包办,治标不治本,学生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对教师而言,不能拘泥于教材的编排体系,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古人尚且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现代教师就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开发教学资源,弥补教材编写之不足。

第四,展开中西比较,为学生的语法学习奠基。文言文的某些句式跟英语句式有相类似之处,比如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展开中西语法比较,在比较中提升学生对语法的理性认识,将会提高文言文和英语的学习效率,达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五,利用教材资源,渗透语法训练。现代汉语博大精深。要学好语法,非一日之功可及,要长期有计划地坚持下去,要讲求训练的方法。有人总结陈述句等句子类型时,引用了一首古诗,就很有借鉴意义。

红豆生南国(陈述句),春来发几枝(疑问句)?愿君多采撷(祈使句),此物最相思(感叹句)!

再比如提取句子主干,可总结一些范例供学生参考学习。

例: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去掉修饰限定成分,分别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句子主干就确定好了。即:方法是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方式方法,要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要总结典型例句、规律供学生借鉴学习。

最后,有感于高中语文老师的慨叹,笔者想说,高中的教材编写或多或少也存在问题,总体倾向是淡化了语法。总体而言,从小学到高中,汉语语法教学呈现的特点是散乱无章,教材编写和使用方面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语法知识 篇4

一、了解造字法, 减少学生错别字。

如今老师经常摇头慨叹学生错别字连篇, 一再强调学生仍然改正不过来。如果我们根据汉字集声音、形象、辞义于一体的特性, 运用语法中形声字的知识, 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 教给学生正确记忆的方法, 纠正错别字, 效果会好得多。比如, “粱”和“梁”, 学生常会互相混淆取代, 教学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粱”与“米”有关, 因为高粱可以作为一种粮食, 让我们食用;而“梁”与“木”有关, 因为我们造房子用的大梁, 通常是用木头做成的, 所以“梁”字下面是“木”。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 激发他们的兴趣, 从不同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 巧教, 巧记,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 而且往往能够举一反三, 掌握更多的类似字。

二、掌握语法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如今的中学生极度缺乏语法知识, 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语感的培养及整体把握的能力, 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在阅读中表现为不能捕捉到主要的信息, 读不懂题, 不能用恰当的句子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成这类题, 仅凭借语感是无济于事的, 必须运用语法知识。如果是复杂的单句, 就得让学生学会抓住复杂句子主干, 理清“枝叶”, 弄清各种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修饰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 掌握分析句子的方法。这就需要给学生一点如何抓句子主干和如何分析句子的知识。比如:把下列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个字)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 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懂得抓句子主干, 就能概括出“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在法国揭幕”这一新闻主要信息。

如果是复句, 就得教会学生分析复句关系。如竺可桢写的《哥白尼》一段开头句子是“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 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 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如果知道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也就把握住了本段后面几句话所写的主要内容了:哥白尼学的地动学说开辟了各门科学的新时代, 从而就能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了。可见, 阅读中少不了语法知识。

三、学习语法知识, 提升写作能力。

适当结合课文, 讲授语法知识, 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对于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有极重要的作用。如今的学生作文病句尤其多, 这固然与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关, 但我认为深厚的语言积累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 那就是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 (语法) , 这才是能使学生创造优美精练语言的根本。由于淡化语法, 学生作文中诸如生造词语、词语随意搭配、缺少主干成分、不合事理、不合逻辑、表意不清的病句随处可见。这就致使一些原本应该生动感人的文章却难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常见的病句类型如词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在习作中也是常见的。

比如: (1) 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 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 (2)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 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学生只有懂得语法知识, 才能更容易判断出句 (1) “对、通过、在”等, 使作主语的词语作了介词和宾语, 句子没有了主语。 (应删去“通过”或“使”) (2)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 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去掉, 紧缩出主干, 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 再检查局部, 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用紧缩法即可发现“事情”与“完成”不搭配。

修改这类病句, 不是单凭“语感”就能完成的, 必须熟练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

另外, 好的作文文采横溢, 而适当运用具有对称美的句子, 整篇文章整句、散句错落有致, 读来才有一种韵律之美。能造出这种美的句子也离不开语法知识, 记得学生做过这样一个题:用学过的课文题目, 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上联梦江南, 上联夸父逐日。如果学生不懂得词性、短语知识就容易出错。这类简单的对句都不会, 我们也就很难想象作文中的很流畅的对偶排比句的出现了。可见, 语法知识与写作能力息息相关。

四、懂得汉语语法, 有助于外语学习, 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从学生的后续发展来看, 高中语文考语法、英语考语法, 学生没有相应的语法知识基础, 怎么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呢”?

强化语法教学必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在当前国际上各国激烈竞争的时代, 学习外语成为时代的需要。然而,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有许多相通之处。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必将促进外语学习, 也必将加深对汉语的理解。近些年, 在“淡化语法”论影响下, 学生汉语语法水平下降, 严重影响了外语学习。

淡化语法教学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以及走向社会。现在很多的高中生在读初中时用的语文课本涉及到语法知识的较少, 导致他们在升入高中后, 语文老师还得给他们补讲与语法知识有关的内容。高中学习本来压力就大, 而本应在初中就学习的语法知识拖到高中才开始, 不但影响了他们语文学科 (以及其他学科) 的学习, 还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学习负担。

综上所述, 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 对于最基本的语法知识、最起码的语法技能, 是不宜“删”, 不宜“淡化”的。其实初中的语文课本的编者也并非要刻意淡化语法知识, 而是要把适宜的语法知识置于适宜的位置以适宜的方式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讲解 篇5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等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有些介词如“在、比、给”等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个场合是动词。

3、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句子等语言单位的词。“和、跟、同、与”这四个词,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兼有两种词性。

4、助词:附加在词、短语或句子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附加意义或语气。 助词分三类: ⑴结构助词:“的、地、得”等。其中“的、地”是偏正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 ⑵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⑶语气助词:“的、了、吗、呢、啊、呀”等,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用在句子末尾。

5、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声音的词。叹词常独立成句,可以用在句前,也可以用在句中或句末。

6、拟声词:摹拟声音的词。

新时期初中语文重视语法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语法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汉语规范化教学,它担负着提高全民族语文素质的神圣使命。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适时、适量地学习语法知识是完全必要的。然而由于语法是具有抽象性、系统性的特点,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那么我们该怎么进行语法教学呢?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文献,对于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目前语法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并且从人教版的教材内容的设置上来看,只是在课本后面有一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附录。语法知识只是在书后的“附录部分”被提及,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这样的课程要求和教材设置明确地把语法“排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导致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法基本上不讲、不上。

再从初中语文中考试卷题型的设计来看,语法虽有时被列入考试内容,但占的分值微乎其微,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这些并不需要系统的语法知识,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即可。既然不再列入考核要求,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去上烦琐的语法课了,何乐而不为呢。再加上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倡人文性,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淡出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就这样,语法教学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严重地影响到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这种现象是不容乐观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重视,提高语法教学。

二、语法教学的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语法,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短语和句子的组织。”可见,语法所包含的规律是很广的,包括词怎样组合成短语,词或短语怎样构成各种句子,单句又以什么关系、什么方式构成复句,等等。就其普及面来说,语法与人的学习、生活、交际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习语法可以帮助学生规范使用现代汉语。由于不懂语法,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常出现一些让人难以听懂的话,有的甚至滥造词语。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尤其是一些不合语法、不合逻辑的广告用语铺天盖地,更加剧了学生各种语病的产生。

语法可以帮助人们方便、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让人们更加准确、明白无误地进行交际。语法知识还能支撑学生读懂文句。进行古诗、对联、古文等内容的教学,最好的办法是构建在学生掌握词性的基础之上,因为掌握词性能促进学生学会对仗。还有许多语法知识,如词类活用、成分省略、句子倒装,它们是读懂文言的必备知识,一定要熟练地掌握。同时,语法知识教学还能支撑学生参与、接受课堂教学。有些教学语言会带上语法知识,这样说起来比较准确、方便。学生若不懂,学习的效果就大受影响。比如,教修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类型的病句,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修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语法术语会频繁地出现,如果对这些概念不知所云、一知半解,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语法教学还有利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有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其中多次提到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而要正确理解词句,是离不开语法知识积累的,连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因此,语法教育是必需的,其优势显而易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重视,并加以实施,增加学生的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我们该如何进行语法教学呢?

毋庸置疑,语法知识体系博大精深,过偏、过难、过烦、过琐,确实会使教师难以操作,让学生望而生畏。同时,语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语法教学呢?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我们可以将基础部分、精华部分,以通俗、严密、生动的知识呈现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成为初中语文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形声字、词性、常见的短语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构成方式、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等等,因为这些知识与教材、报纸、杂志、网络乃至日常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随文点拨。学会分析随文点拨,就是把语法知识置于一定的语言背景之中,在游泳中学游泳,在语言中学语法。课堂教学毕竟有限,随文点拨要抓住重点,把握时机。课文词汇丰富,文采飞扬,便于引导学生进行短语归类;课文长句较多时,可引导学生找出句子的主干。遇到典型的复句,可引导学生分析复句。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语文活动,拓展运用。引导学生经历语文探究的过程,这是学生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广泛开展语文活动,能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探究意识。语法教学可以在语文活动中拓展,在无形中进行教育,更容易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力。

总而言之,语法教学对初中学生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尊重教育规律和语法教学的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改进教学方法,做到随文而教、重在点拨,真正把“精要、实用、好懂”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真正地做到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 篇7

翻阅近年的高考考试说明, 在考试说明中有这样几项考试内容明确涉及了语法:1.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另外, 文言文翻译、语言运用等题型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语法。

依据这个标准, 在进行苏教版七年级课文《寓言二则》 (初中第一篇文言文) 的教学中, 我给学生适当地补充了必要的语法知识。例如:“郑人有欲买履者”“楚人有涉江者”“何不试之以足”“无自信也”, 这四个句子分别是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这在文言文中是很重要的句式。除此之外像虚词“于”“之”的常见用法在这篇课文中也有出现。我认为不仅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在哪里, 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对新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判断和理解。可是现实教学中, 许多老师对这些很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语法知识, 根本不向学生讲解。课文中既然出现了这样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指导用书上也明确指出了这些特殊的用法, 按照常理, 就必须安排适当的教学, 为什么不向学生讲解呢?

在教学新教材时, 我深深地体会到, 新教材确实强调了文学教育的作用, 大大地淡化弱化了语法教学的功用。从道理上讲, 似乎有道理, 有人不是说曹雪芹没学过现代汉语语法, 不也写出了代表我国文学创作顶峰的《红楼梦》吗?学不学语法好像无关紧要, 为了强调了“文学教育”, 淡化就淡化吧!也许还减轻了师生的负担, 岂不一举两得?

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 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就拿高中教材来说, 文言文, 没有设置专章进行文言语法教学, 自然也不能安排教学课时。但是, 课后的练习思考题, 却时不时设置一些与语法直接有联系的题目, 诸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内行的人, 应该知道, 没有一定的现代汉语语法基础, 恐怕一个“宾语前置”也得折腾大半天, 学生还是似懂非懂。不仅如此, 我还常常发现, 语法基础不牢, 语文素养也很难得到体现。如:修改病句时, 这种缺失的弊端就更明显了。就像“残缺主语的病句”往往是由于句首有“介宾短语”, 而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 于是主语就残缺了。而学生语法知识缺失, 什么是“介宾短语”, 什么是“主语”, 弄不清楚, 因而不得其法。只能套用, 不能活用, 稍作改头换面, 就不认识了。还有, 有些病句, 如“搭配不当”“宾语残缺”之类的, 如果用简缩句子抽取主干的方法, 很容易解决, 可是, 语法知识缺失, 连“主谓宾”都弄不清, 主干也抓不准。又如复句、多重复句, 不会划分, 对错用关联词的病句修改起来, 也很困难。

这些弄不懂, 还会在阅读理解中直接影响句意、段意的理解;在学生作文中, 也经常出现上述病句。我们都知道衡量一个学生乃至一个成年人语文水平的高低, 作文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标准。而目前我国中学生作文的突出毛病是错别字连篇, 词不达意, 病句多, 常见的修辞格不会用, 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可言。究其原因, 除了学生缺少经历体验和必要的作文训练外, 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的”“地”“得”不分。如果对句子的成分学得较好, 就应知道“的”字前的成分是起限制作用的, 它后面一般跟名词或代词;“地”字前的成分是起修饰作用的, 它后面一般跟动词和形容词。“得”后面一般是附补充说明的内容, 在语法上常是补语的标志。事实上, 许多学生甚至于成年人对这三个助词的用法都不甚明了。因此, 语法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结合学生语文学习实践和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以通俗、严密、具体、生动的形式有步骤、分阶段地安排语法教学内容, 使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成为初中语文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 篇8

一般来讲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态的, 另外一种是动态的。所谓静态的语法教学指的是在交际活动中的语言结构中并没有融入教学的过程, 只是从语言结构本身出发相对静止的教学过程。而动态语文语法教学指的是将交际活动语言结构融入到教学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讲解如何使用语言结构及其功能。当前的初中语文语法教学过程中, 虽然也包括了静态和动态两种教学方式, 但是仍然以静态的教学方式为主, 这也直接使得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与实践相分离, 脱离了语言真正的交际作用。

所以说,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利用静态语文语法教学外, 还应该充分地结合动态语文语法教学方式, 从而将语法教学与实践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 将语法真正应用到现实教学中去, 得到最佳的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利用语境进行语法教学

新课程要求中并没有对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做出明确的要求, 教材中也没有专门的语法练习, 这就为语文教师的语法教学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但同时也给教师出了一道难题, 那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进行语法教学。初中语文语法教学不能单纯地进行分析和反复练习, 应该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作用, 将语法融入到教材学习中去, 从而使那些原本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比方说我们在进行《白杨礼赞》这一文章的教学时, 当进行到“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 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段话中每一个分句所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说明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并对这段话的主干进行划分, 对其中的四个“难道”所讲的内容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等。通过这样深入的引导, 学生不仅练习了相关的语法知识, 而且学生还通过深入的分析, 了解了作者层层深入的写法, 对作者想要表达的对白杨树火热、赤诚的礼赞之情以及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内心情怀的抒情方式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更加深刻地掌握了白杨树所象征的真正意义, 从而达到了对教材内容的全面了解和语法知识练习。

三、利用作文教学, 引导学生将语法知识应用到语言实践中去

在初中语文作文中, 语病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语病的数量不仅多, 而且语病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初中生正处在一个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 教学中对作文的“文采”较为重视, 这也直接导致了作文中多种语病的出现, 因此,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该结合语法教学。

在一般情况下, 老师对作文中出现的语病大多使用红笔勾出,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修改, 这种方法并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反思自己作文的习惯, 利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锤炼自己作文中的语句, 最终使学生可以独立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并利用学习的语文语法知识对作文进行反复的修改。

在实际的教学中, 老师可以利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教学:第一是对作文中出现的语病大家共同寻找, 第二是对自己和同学的作文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 但是通常由于学生语法知识的限制, 老师可以不必让学生对整片作文进行评改, 可以找出几种较为普遍的问题, 让学生到作文中去寻找。在将作文与语法结合教学时, 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对作文中的语法问题进行评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因为单纯的一次或几次作文评改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语法问题, 因此应该有计划地对作文语言进行评改;其次, 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病, 老师应该对其进行深入透彻的讲解,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错误, 更要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

四、利用句式转换和语段仿写训练, 提高学生对语法的认识

在中学语法教学中, 一些有针对性的综合性训练是必要的。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 那就是把语言训练理解为机械的繁复的操作;要从母语教学的特点出发设计语法训练。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应该从句子入手, 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对初中低年级或程度较差的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句式的转换训练, 高年级或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进行句段的仿写训练。句式转换可以辐射词语的选择与搭配、句式的选择、句子成分的分析、复句关联词的搭配等。比如在语文教学中, 笔者有计划地进行过长句与短句的转换、单句与复句的转换、整句与散句的转换等训练,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语段仿写不仅可以辐射句式转换所涉及的语法问题, 而且可以把修辞和逻辑联系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选择一个适当的语段, 要求学生仿写, 从学生的失误和不足中寻找语言的典型现象进行分析, 仿写的对象是正面教材, 学生的失误作为反面教材, 通过对比, 学生不仅知道错在哪里, 也知道了错误的原因。

总之, 在初中语文课中加强语法教学, 应多加创新, 不断探索实用的教学方法, 这样我们就会开拓语法教学广阔的前景, 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进行语法教学时, 我们应该积极创新, 将语境教学与语法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增强学生对语法的认识, 逐步引导学生将语法自觉地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月红.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之我见[J].语文天地.2012 (6) .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 篇9

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法知识教学

阅读教学是深化语法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好的文章, 很多文章都是出自名家大师之手, 阅读他们的文章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后蕴藏的情感及内涵, 这些作者运用文字的能力更是值得学生们学习参照, 多读多领会课本中的课文是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语法体系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任何教育学著作论及其对象都离不开老师和学生、教材和教学。老师没有教材无以施教, 学生离了教材无从就学。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 就是对教材的教和学。它既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中介, 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凭借。而对于语法知识的教学, 最好的教学依据也是来源于课本, 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真正将课本知识吃透, 学生的语法体系自然也会逐渐构建起来。

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 这是一篇情感很深厚、很能打动人的文章, 文章中描写的几个画面和生活很切近, 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重要的是作者在描述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时所采用的那种笔触及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都能够从文字后得以体现。正是有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 作者才能够游刃有余的将那些场景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各种联想, 深深被文字所感染。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课本中好的文章多琢磨, 看看作者是怎么用文字表意, 用文意传达情感的, 这些文章往往是最有价值的语法知识教材。

二、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语法教学

作文一直是很多学生的软肋, 这确实也是对于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不得不说的是, 写作过程中是学生真正对于这门语言展开运用的时候, 这也是对于学生自身的语法水平的一种考验, 只有具备较好的语法基础, 学生才能更娴熟的组织文字, 更准确与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才能写出一篇漂亮的文章。因此, 在对于学生的语法教学中, 从写作过程入手是很有必要的。

想要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门语言, 首先需要学生要内容想要表达, 也就是他们心中应当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 对于留心观察生活, 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指点。例如, 季节更替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周末时出去走走看看, 观察一下大自然的变化, 季节的更替, 动物的迁徙, 人们衣着与行为的变化, 这些细微的改变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然而很多时候学生们不会留意, 教师可以试图指引学生对于生活的感知更细腻更敏感, 这样才能从生活中获得更多感触, 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学生只有累积了一定的资源及感触, 才会有想要表达的欲望, 这时再来展开作文训练才更有效果。

如果说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对于学生而言还比较有难度, 并且让他们觉得有压力, 可以尝试让学生从记录生活中的小片段入手。比如, 可以让学生就生活中看到的某一个现象或某一个让他们感到触动的人或事件写一个小片段, 形式内容都不必局限, 就是简单的练笔, 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而锻炼他们的语法水平。此外, 可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很多时候, 日记可以成为孩子们最知心的朋友, 在日记里可以完全敞开心扉, 写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是对生活的很好的记录, 也是帮助他们培养写作兴趣从而让语法水平得以提升的方式。

三、通过其他途径加强语法知识教学

想要深入语法教学, 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值得采用, 通过辨析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来深化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法教学就是一种很值得使用的模式。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义、词汇的用法以及相应的语法现象都是从古汉语中得来的, 如果能够借助古汉语的指引, 让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间对于相同的字词展开比较与对照, 这是帮助学生认识与区分词义的很好的方式, 这也能加深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 从而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

以《岳阳楼记》为例, 这是范仲淹被贬谪后的作品, 是一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其中的很多名句, 例如“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都被后人传为佳话, 甚至成为很多人的人生格言。这些名句后的很多语法现象也值得教师充分加以利用, 让学生对于相关的语法知识有更好的掌握。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例, 其中的两个“忧”和两个“乐”分别应当怎样理解, 这个需要让学生展开思考。不仅是在汉语中, 在很多不同的语言中, 同样的字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 有时在相同的语境中词性都会不一样, 有时可以是名词, 有时又会成为动词, 在这个句子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学生明白第一个“忧”是名词, 第二个“忧”是动词, 学生通常会恍然大悟, 立刻也明白了这句流传千古的佳话的真正含义。

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到任何阶段都不能忽视的部分, 语法体系考验的是学生语言基础的牢固程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 只有具备良好的根基, 学生在后期的语文学习中才能逐渐稳固的构建知识的高楼大厦。

参考文献

[1]田玉昌.初中语法教学缺失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中学语文, 2008 (18)

[2]刘淑媛.语法知识是语文教学的有力抓手[J].中国民族教育, 2008 (01)

[3]雷士, 王福全.不要语法知识和文学常识是不行的[J].中学语文教学, 2002 (05)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 篇10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字词句的理解在初中阶段仍然是重点。这其中字词的理解与小学教学相通。这里主要谈谈句子的理解和运用的问题。

上再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进而受到艺术的熏陶, 得到美的享受。这样, 就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质疑——解疑———朗读中, 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二、让学生在“读”中积累, 以读促写

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水平, 还可以促使他们实现由吸收到创造的转变。“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就说明了读对于写的促进作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 我发现, 语感的培养, 更多的还要来自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感受和体验。我们还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课文学完后, 学生们明白了课文之所以能给我们如此美的感受, 是因为作者运用了生动、精炼的语言, 新颖巧妙的比喻, 形象传神的描绘, 艺术地表达了对春天、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做到了景美、情真、意切。为了学以致用, 我马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语文学界就有淡化语法教学的提法。因此就形成了主张语法教学和淡化语法教学两种观点。“语文课标”不再倾向注重死的语法、修辞知识, 将重点放在了活的语言上。这种做法倾向于淡化语法教学, 注重从语感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这个角度看, 还是可取的。对于语言的认识, 感性的认识十分重要, 古人没有语法教材, 却有庄子、李白这样的文学巨匠。脱离语言实践的单纯句子的语法教学, 不但枯燥无味, 而且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作用并不大。这与朱光潜先生曾说的西方修辞文艺理论的主要功用在于指导欣赏和理解语言, 对写作功用并不大, 有相通之处。

然而, 语言是有语法的。单凭语感有时会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古人几乎只学语文、历史这类文科的

上布置了写作练习: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去描绘一个自己最喜爱的季节, 题目自拟。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得很成功。由此可见, 读对提高写作水平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而由于“写”使自己产生成功感, 又反作用于阅读兴趣的提高,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 要想提高学生的读书质量, 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不能只为了读而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读书做到“四到”的要求, 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阅读时要专心, 要学会动笔, 该划的划, 该记的要动笔记下来, 做到有读就要有积累。

【责任编辑牛宾国】

课程, 所以长时间的摸索品味, 仍然能把语言学得很好。而且他们在私塾类学校就读, 教师小面积指点学生, 他们花费的气力十分之大。今天, 我们的学生课程丰富多样, 而且是大课堂, 那种单凭语感和老师个别指导的教学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规律教学, 效果会更好一些。

初中教材涉及到句子成分的理解和运用, 有时还要求学生修改病句, 这时候有语法知识肯定会显得有理有据。比如词语搭配问题、缺少句子成分问题等内容, 适当的理论解释, 能一下切中要害。而这些内容教材很少涉及, 需要教师给学生讲解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 使我想起许多往事。”属于成分残缺, 缺少主语。如果没有缺少主语这样的概念, 单凭语感需要多花费很多的力量。如果用“动作发出者”这类语义学观点作分析, 那就更神秘而难以理解。有些成人从事文字工作仍然犯这样的错误, 就表明多年的实践并没有使他找到正确的语感。又如复句的关联词的使用, 学生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离不开, 况且修改病句一类的测试也经常涉及, 不从理论上补充介绍, 恐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修辞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有人说无处不修辞, 是就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的总体而言。“课标”中的修辞只指积极修辞, 即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方法。关于修辞教学, 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 应较为系统地教授“课程标准”规定的修辞内容。虽然“课程标准”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8种修辞格规定为教学内容, 但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几乎未作直接的安排。因此,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 较系统地补充这部分内容。

其次, 应适当扩展修辞知识。我们知道汉语的修辞格不只限于以上8种, 而是很多, 多到70多种。刘宝成编著的《修辞例句》 (增订本) 一书中列举了72种修辞格;黄民裕编著的《辞格汇编》一书中汇集了78种修辞格。而初中课文中用到的也不只《课程标准》列出的这八种, 而有些课文如果我们不讲解其修辞格, 则大大损伤了课文原有的魅力。如《木兰诗》除了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格的运用外, 还用了拈连、顶针、层递、互文等修辞格, 这些特别体现原文的韵味, 如果全然不讲, 必然影响它的感染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只限于“课程标准”规定的8种修辞格, 而应该结合课文, 适当有所扩展。

再次, 修辞并不仅限于修辞格,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 适当加一些教材涉及的消极修辞内容。例如, 整句、散句知识, 其一点就通, 相信不会花费很多时间, 也不会给学生造成多大负担;又如词语的准确运用问题也属于修辞范畴。这些都可以视具体情况为学生开拓视野。

如何进行语法和修辞教学, 语文教学界已有不少探讨;语文教师也在做这样那样的尝试, 积累了不少有效的办法。在此, 笔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以往的语法和修辞教学, 多侧重知识的介绍, 忽视与学生语言实践的结合。我们提倡拓展语法和修辞知识,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 将语法、修辞知识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不失为好的方法。

首先, 可结合学生的写作进行语法、修辞教学。学生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文字能力上。这种文字能力既包括写作的能力, 也包括一些课堂练习的文字表述。抓住写作的机会有意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 会取得较为切实的效果。例如, 教师可以在学生作文中发现语法方面的病句, 在讲评作文时有针对性地讲一些有关的语法知识, 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因为这些句子是学生写的, 他们认识起来容易、亲切, 效果会事半功倍。同时, 还可以从一些学生平时的练习表述中找材料, 以此拓展语法知识。这样, 让学生感到时时都要考虑运用规范的语言, 不可以应付差事, 就突破了知识教学, 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于修辞教学, 教师从作文和一些练习表述入手仍然是我们推崇的办法。比如, 可以要求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运用几种修辞格, 并强调注意必要、恰当、有效, 不可强拉硬拽;之前, 教师应该先介绍这些修辞格的知识及例子, 学生会非常认真地去理解、记忆, 并在写作过程中再去寻找灵感, 加以运用。学生的作文出来了, 再去评析优劣得失。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能还会触及其他修辞知识, 长此以往, 学生会觉得无处不修辞, 修辞不再是零星的知识点, 它就融汇在语言中。

其次, 选择恰当的时机, 依据教科书中的材料, 介绍、拓展语法、修辞知识。从教材中选取适当的材料, 适时上升到语法修辞理论上去。例如, 在传统名篇朱自清的《春》这一篇难得的现代精品散文中, 充分利用双声、叠韵、叠音词, 体现了语言的声韵美。它之所以有百读不厌的魅力, 其中语言优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把这种情况讲出来, 这就不仅引导学生感受并欣赏了语言的美, 也引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方向。

为了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举教材以外的例子也是不可忽视的。如著名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锤炼、“推敲”典故的来历等等, 诸如此类文学史上经典的例子, 都将影响学生对语法和修辞重要性的认识。

综上所述, 初中语文的语法和修辞教学应该落实“课程标准”, 适当对教材进行拓展, 结合学生的语言实践, 选择恰当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责任编辑牛宾国】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有意识地渗透一些语法、修辞教学, 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其中, 修辞教学可以适当扩展教学内容, 包括辞格和其他修辞知识;至于语法教学和修辞教学的方法, 最好是将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教学;初中;语文语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发布,里面提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很多教师便不断淡化语法的教学,甚至消失。在一些需要提及的地方,也只是一笔带过,不多说,因为语法是一整套体系,不能只是一点一点地说。所以,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语法方面的内容故意不谈。

而还有一些老师,他们没有受新课标的影响,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教学模式,把语法看得太过重要,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学。其实这种想法也与新课标相违背了。

二、创新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方式

虽然各界人士都已经意识到了语文语法的重要性。但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具体的教学也成了一个问题。不能教的太深,否则学生弄不懂;教一些基础的又不知道该教哪些内容。所以,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创新迫在眉睫。

(一)通过阅读进行语法教学

阅读在初中语文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所以将语法教学融入阅读中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学生课内阅读的来源基本上都是语文课本上的一些文章,所以教师在进行文章讲解之前,可以先挑出这篇文章中一些有特别语法的句子,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了此处用了什么语法知识,然后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理解并学会如如何运用。

(二)通过诗词进行语法教学

诗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悍的。因此其中包含的语法知识和内容也就越复杂,越丰富。古诗词中最常用的就是“省略”,一句诗可能省略一个主语,或者宾语;谓语还有可能后置等等。例如:“明月(于)松间照,清泉(于)石上流”“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虽然古诗词中的许多语法知识现在已经用不到,但是,学习这些对学生对语文语法的理解还是大有裨益的。

(三)通过口语对话进行语法教学

学习语文,学习语法,其实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于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语言文字,所以,通过一些平常的口语对话练习对学生进行语法教学是一种直接方便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找一些平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说出他们的语法,或者进行一些情景模拟,让两个学生进行对话,最后让所有学生对之中用的语法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这种方法,不断可以让学生学到语法知识,还能规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

(四)通过对身边存在的语法现象进行教学

其实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许多语法现象,最最常见的就是广告语,商家对自己的广告一般要求应该都是对偶,押韵。但也有很多商家一味地想把自己的产品加入广告语,最后导致了广告语会有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而学生对广告是耳濡目染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意识到一些广告的语法错误,才能避免它们对学生的影响。

(五)通过写作进行语法教学

写作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当然也包括了语法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修改告诉他们哪些句子出现了语法错误,应该怎样改正去教会他们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使得他们可以写出更好的文章。

(六)通过专门性训练进行语法教学

教师可以去找一些运用了特殊语法的句子给学生训练,通过这种专门的训练能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对语法的掌握更加牢固。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

(七)丰富语法教学的形式

语法知识冗长枯燥,如果只是通过课堂上教师讲解教学的话,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法很累很难。所以为了使得语法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教师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举办一些语法知识讲座让学生对语法有个系统的了解;还可以举行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等等。

三、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了语文语法不作为考试内容,对此,各界人士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语文语法枯燥难懂,而且用处并不大,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忽略省略语法这一部分;然而还有人认为,语法是一门语言的灵魂所在,而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学习其语法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新课标中对语文语法的要求不高,但我们还是应该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灌输一些语法知识。

其实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都能感受到语法对学习这门课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学一些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同学提高读写能力;更深层次的理解语文,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对初中语文语法的态度应该是选择性教学,而不是完全摒弃。

四、总结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而语法作为一门语言的灵魂所在,要完全抛弃它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初中语文语法抱着一种“不强调,不忽视”的态度。采取一些创新型的做法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学好语法,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文学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郭仁波.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亟待加强[J].教育纵横,2010(11).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 篇12

一、运用视频演示教学, 增强英语语法的趣味

在过去的语法教学中, 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讲, 抽象性的概念不仅迷惑住了学生, 也糊涂了老师。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普及, 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走进了各个课堂, 为了增强英语语法的趣味性, 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利用视频演示的方式, 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也能够体验到英语使用中的语法趣味。

例如, 在译林版初中英语7A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这篇小短文中, 用到了多种语法结构。教师可以将该篇短文传输到电脑中, 将其配合动画的形式, 在课堂中进行视频演示, 把整个对话语句展示在学生面前, 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能够对英语语句进行细致的讲解。当视频中展示到“Let’s have a hamburger.”的时候, 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肯定的祈使句, 与此同时也可以举一反三, 常用的还有“Let’s go. / Let’s study.”等, 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该语法的知识及应用了;当看到“Hamburgers are not good for us.”和“I don’t like apples.”时, 告诉学生这是否定句“主语+否定词+动词+宾语的结构形式”, 这样就将复杂的语法结构中的主干成分提炼了出来, 学生便能够一目了然地明白其中的含义, 进而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视频演示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从低头无趣的学变成了昂头挺胸的学, 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状态, 也改变了英语语法的教学方式。在视频演示教学中, 语法一改过去的枯燥乏味, 有了趣味性, 学生对英语语法也不惧怕了, 英语成绩自然得到了提高。

二、运用情景模拟教学, 体验英语语法的趣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英语教师虽然作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者, 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显得那么地陈旧, 特别是在讲解英语语法的过程中, 教师不善于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对英语展开教学。因此, 英语教师要能够合时宜地运用情景教学, 体验英语语法的趣味。

例如在初中英语9A Unit 8 Detective stories的文章中, 要想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对话中的语法知识, 首先要能够对文章中的英语进行推敲和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安排一个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中地感受英语语法, 体悟英语语感。“Why are you dressed that, Eddie?What’s a detective?”这两句话都是特殊疑问句, 教师进而可以解释特殊疑问句的标志如what、which、why等这些单词;又如在“A detective is someone who looks for clues to something important.”这是一个复杂的定语从句的句型, 教师要趁着情景的优势把句式讲明白、讲仔细, 在该句中定语从句是“someone who...”是修饰前面的someone, “something important”中important修饰前面的something, 学生在理解定语从句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细致地进行解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情景感悟性, 从而很难从书本上去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含义, 而情景教学正是弥补了这样的不足, 特别是在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 该作用更加明显。

三、运用合作方式教学, 分享英语语法的趣味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是不尽相同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学生, 而不是一组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改变教学策略, 积极地将学生组织起来, 合作教学, 将英语语法的趣味让学生相互分享, 从而促进英语语法的学习。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8A Unit 3 A day out中,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 由学生来讨论出对话中的语法结构特点, “I’m going to exercise.”“That’s good, you need to exercise and keep fit.”等, 这些都是一般陈述句的形式, 首先要能够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陈述句的语句格式进行概括, 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要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正;“Are you going to climb a hill?”等是一般疑问句的句式, 同样要让学生能全面地分析、理解该句式的特点, 让学生参与其中, 他们也就能够感悟和分享英语语法的趣味性了。

合作的教学方式, 是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重要一步,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得以互相交流其中的趣味性, 并从自身的角度去体悟英语语法的丰富内涵, 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进步, 也能够提升学生整体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上一篇:财政直补下一篇:优化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