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2024-09-06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通用12篇)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1

一、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1. 读中入境, 读中悟情

在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地读文本, 学生才能读得充分, 悟得深刻, 说得到位。同时, 教师更应该采用多种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 方能更深层次地做到“读中悟情”。

2. 巧设情境, 激发灵感

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丰富真实的情感投入和精心制作的教具及多媒体课件, 能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 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 激发创新灵感, 达到更高的境界。

3. 推敲赏析, 品评感悟

具体有: (1) 比较——品出规范。透过比较, 让学生反复揣摩、品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 锤炼学生的语感, 使其达到领悟。 (2) 调换——品出精华。通过调换词句, 培养学生感知语言文字隐含的丰富意义, 体会作者的用词精当。 (3) 揣摩——品出神韵。教师有目的地强调课文中的特别精妙之处, 让学生反复揣摩、品评、诵读, 体会作者的最高意境。

4. 抓住契机, 范读课文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 加上教师与动画同步的、声情并茂的范读, 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见其形, 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距离一下子会缩短许多。

二、训练学生能“说”会“道”

1. 模拟情境, 练习“说”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训练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话, 使他们达到口语表达的最佳状态。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都是练习说话的情境。抓住时机, 有效地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练习说话, 丰富知识、丰富思维、提高能力。

2. 围绕活动, 练习“说”

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必须认真观察生活, 使学生有比较多的机会把在课堂中所获知识、技能和技巧运用于活动中。这样, 学生在边玩边思、边想边玩中增长了知识, 并且具体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有效地发展了自身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各科融洽, 自由练“说”

每篇课文都有一个整体情境, 其中也饱含了一个连着一个的局部情境。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境, 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 遵循教学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 这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来, 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认知活动中。

三、指导学生有创意地"写"

1. 开拓思路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 大多存在着对事物认识肤浅、意向储存杂乱、不易再现的特点, 因而写起来仍然是空洞无物。因此, 在每次指导中, 必须找准"写"的源头--充实的生活, 以此为切入点, 调动学生的积累, 唤起生活的回忆, 激发写作素材, 开拓学生写作思路。

2. 交流心灵

学生从积累材料到完成作文, 必须经历从内部语言到口头语言, 再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过程。据此, 在学生的思路已打开, 材料基本确定后, 就应遵循由说到写, 从述到作的过程, 引导学生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全面充分地倾吐心中的积蓄, 让学生在交流中自然流露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梳理习作素材。

3. 创意的表达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和感受, 从自己的语言特点出发,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采用个性化语言表达头脑中的意象, 做到怎么想就怎么写, 爱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 从独特的角度倾诉独特的感受, 突出个性, 一气呵成。

(1) 据根据不同课型确定不同的读写方式。精读课:它是教材的主体, 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针对学生的情况, 根据课文内容, 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指导, 使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理解写出不同的感受和启示。当然, 也可以根据内容进行扩写、缩写或自由写。略读课:学生利用在精读课上学来的方法, 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 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感兴趣的问题, 自由写出读后感受。选读课:以学生自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 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 自由选择练笔的方式及内容。

(2) 根据不同体裁确定不同的读写方式。诗歌: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大意, 可选用改写、续写等形式, 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童话:借此契机, 引导学生将身边的感兴趣的动植物进行人格化, 并仿写成文。利用童趣, 激发童心, 使其产生写的强烈欲望, 发挥想象, 自由表达。散文: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去读, 使学生走进文本, 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对话, 同时利用文中现成的语句进行创作。记叙文:学生可根据文章内容、题目、插图等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再根据问题阅读课文, 抓住文章的中心进行扩写、续写、缩写, 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启示。

(大城县纪庄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篇2

——《临死前的严监生》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长泰县实验小学 严文莉

一、案例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工作,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临死前的严监生》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物”这一单元,讲述了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吴敬梓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经典之作。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呢?我觉得只有引导学生对本文进行反复朗读、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才能走进他的内心。如果说本文的语言具有特色,那么也是人物心理在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读写结合”点就是通过动作、神态想象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补白人物心理活动的文字,丰富语言积累,感悟其吝啬。

二、案例呈现:

师:初读课文之后,你认为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生1:吝啬 生2:爱财如命 生3:守财奴 „„

师:严监生在临死前的哪些行为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呢? 生自由交流

师:其实,一个人的动作往往是他内心活动的真实体现。不信,我们就通过严监生的动作揣摩他的内心世界,明白了他的心思,你对其吝啬形象的感受也就越深刻。(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个句子。)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师:读得真好。他一连几天都说不出话来了,他一定有无限的话想说,到底有多少话想说呢,他想说: 生:自由猜测说严监生想说的话

师:同学们,注意,说话时要有称呼,语言要符合人物特点,想象当时的情境。生1:大侄子呀大侄子,你没看见我的两个手指头吗,我指的是两茎灯草。

生2:你呀真是,什么亲人不亲人,满屋子不都是亲人吗?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呀,真是气死我了。„„

师:刚才这两个同学都是抓住了不同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想象,我受刚才同学的启发把它无限的心里话整理成了一段话,你们听:他把头摇了两三摇,心想:大侄子呀大侄子,什么亲人不亲人的,满屋子不是亲人吗,不是都来了吗?你没看到我伸的是两个指头吗?你怎么都不明白啊,你们说的都不对呀,我指的是两茎灯草,耗了我的油就是耗了我的钱,你们再不挑掉一茎的话,我是断不了这口气的。师:看来我们只要抓一两个关键词语,就能走进了严监生的内心。大侄子没有猜出他的心思,严监生继续苦苦地、挣扎着伸着他的两根手指。(出示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与严监生的对话。)

师:读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严监生每次摇头、伸指头的动作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生:大侄子是“摇了摇”,到二侄子是“狠狠摇”,到奶妈是“闭眼摇”,两个手指头描写也有变化,从“伸出手指头”到“指得紧”到“指着不动”。

师:作者吴敬梓之所以写出严监生动作的细微变化,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自由说。师:同学们说得对!越来越气愤,简直要绝望了。同学们,请你用刚才的方法,抓几个关键词,把他或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里活动写一段话。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后,大家选择一处写一写。)出示: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心想: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心想: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生自由说

师:这两位同学之所以写得好,因为用了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的,话语符合严监生的心理。对于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作者吴敬梓准确地抓住了他动作上的微妙变化,而我们通过合理想象、走进人物内心,进一步感受到严监生鲜活的吝啬鬼形象,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

三、案例反思

1、要想让“读写结合”不流于形式,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文本,准确把握文本语言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点”,充分体现文本价值。正如本课,要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严监生的吝啬,必须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每次摇头、伸指头的动作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对动作、神态细微变化的品读,就一步步体会到其心情的变化:由失望——心急如焚——绝望。这样一来,也为学生再现严监生当时的内心活动做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动起笔来也显得得心应手。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想要表达,乐于表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2、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在课上,学生们经过比较动作、揣摩内心,想象语言,把严监生的形象体会得入木三分。而如果我能追问学生一句,如果把我们刚才想象的严监生的语言加入原文,你们感觉好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到,我们补充的语言固然精彩,但严监生当时已是病入膏肓,如果还能这样“滔滔不绝”显然与前文的描写自相矛盾,所以作者吴敬梓只能通过其动作、神态表现其吝啬的人物形象,这样写,更真实,也更有震撼力。我们的想象补白,只为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理解,而并非想画蛇添足。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之所以堪称“经典”,就是因为他把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人物表现推到了极致,收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

3、我们知道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中吸取养分。《临死前的严监生》收录在“作家笔下的人物”这一单元,就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领会、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专项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去——感受人物形象”到“走出来——领悟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例如:在此教学案例中,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这样一来,学生在感受严监生吝啬形象的同时,还学到了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又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即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变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前言

所谓读写结合,主要是以文字为载体,根据教学目标,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知识,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定性不够,自制能力不足,因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有简入难,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将取得相反的教学效果。以下从以下将结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1.结合教材,以读带写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提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小学课本中所选的教材都是优秀的精华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通过制定科学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掌握文章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为写作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扩展和延伸,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遭遇与文章思想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联系实际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能力。例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作者的意图是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写到桂林的水时,作者并非开门见山,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将漓江之水的美淋漓尽致表现出来。接着,作用运用了排比句式,将漓江之水“静、清、绿”的特点灵活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带领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还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并在写作过程中加以灵活应用。

2.仿写训练,读写统一

对刚接触写作技巧和能力的中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是文章的掌握理解、语义的表达及对语言文字的处理等。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提高阅读量,提高仿写能力,让学生领会和感悟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语文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将所读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实现读写的有机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挑选出经典的句、段,分析其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等,让学生大声朗读、有感情朗读,再让学生以自己熟悉事物进行仿写训练。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文表达技巧,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还能在仿写训练中巩固知识,实现语文素养和能力水平的综合提升。例如:《鸟的天堂》解释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时,文章写道:“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阅读,让学生去体会“鸟的天堂”,感受文字中展现的美景。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并以身边事物为写作对象进行仿写。这样,不仅课堂质量和效率都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等都有了全面提升。

3.多读勤写,相互促进

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小学是实现自我认识、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阶段,广泛阅读能够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多读、勤写。对中年级学生的教学,应以句段、语段为侧重点,而高年级则应致力于篇章阅读,并突出情感基调。此外,还应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使学生抱有持续的热情,从而实现读写的共同进步。

4.小结

语文学习是一项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侧重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读写结合的实质是根据特定需要学习课文的结构特点、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阅读时,提高写作能力,以读带写;在写作练习中,加强思考,以写引读,实现两者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唐桂华.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76.

[2]朱海龙.强化语境意识训练读写结合——特级教师于永正《再见了,亲人》教学片段赏析[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1,(11):31.

[3]傅晔.不一样的点,成就一样的精彩——以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开展基于学生差异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13,(09):113-114.

注重读写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篇4

一、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内容,为其课堂写作奠定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讲,其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阅读素材基本上均来源于语文学科教材,阅读知识面较窄,阅读内容有限,这也相应地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同时,由于小学生平均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浅,学习经验不足,但其记忆力与模仿能力较强,故现阶段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实践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需有目的性地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内容,以便为其课堂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家庭辅助学生阅读:学生家长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际学习情况及其个人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连环画、漫画或图书刊物等,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内容,丰富其课余生活,使其积累更多写作可用的语文知识素材。其次,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并积极落实,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后写下自己的读后感,使其在每次阅读后都有相应收获,以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课堂阅读后,教师可指导其写作读后感或要求其依据该篇文章写作形式进行独立创作,以增强学生对疑问句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其学习水平。

二、指导学生仿写或续写阅读内容,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我国教育行业中许多专业的语言教育家共同研究、商讨而成的重要教学成果,与我国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进度相符合,是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小学生并不擅长主动探讨和学习新知识,学习主动性不足,此种情况下教师需积极发挥自身的课堂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对教材中的新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可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仿写或续写教材中的阅读内容,通过课堂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其课堂写作水平。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后,可指导学生对课文结局进行续写,鼓励其大胆想象,发挥自身创造力,为文章添加多样化的后续故事;或要求学生仿照原文中“幸福是……”的句式进行句子仿写,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读写结合意识,增强其语文创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现阶段,教师在小学语文实践课堂教学中需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意识,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读”“写”练习,使其在脑海中形成读写结合意识,以提高学生阅读思考能力,增强其对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互相融合发展。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游山西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诗歌中的经典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进行详细的课堂讲述,并在讲解之后指导学生依据自己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自行命题写作一篇作文,如此一来不仅检查和考验了学生对教材中诗歌内容的课堂阅读与理解水平,而且还可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阅读与写作相互联系”的新型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与增强其语文创作能力的教育目的。

总之,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的读写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整体来说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学校与任课教师需重视课堂读写结合教学,主要可从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内容、指导学生仿写或续写阅读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读写结合意识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进,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增强其课堂阅读能力与语文创作能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达翠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4(15).

[2]杨文贤.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J].读写算:教师版,.2015(29).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篇5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禄丰县舍资小学

李桂兰

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校进行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和帮助下,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严格管理,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要在把握文本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领悟其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这就是说,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小学阅读教学,既要求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并将“道”(人文精神)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更要求教师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发这个“道”的,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超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对“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了以下初步探索:

一、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精读,品析词句(语言表达)→实践,迁移运用”。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体会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选好读写结合的“点”,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的时效性。教学中还要设计出适合于不同阅读课型、不同类型课文、不同学段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模式变式,如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像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操作性、实效性、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群已达到教学艺术的创新境界。

二、优化教学操作策略,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策略是一种教学的谋略,是一种教学的高超艺术,找到初步的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优化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的:“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教师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

(一)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策略

1、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2、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3、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读写结合的的教学实施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1)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匆匆》《尊严》;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黄河是怎么变化的》《桂林山水》;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文成公主进藏》《圆明园的毁灭》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2)巧向课文借“选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多么常见的家庭,捕捉的又是多么新颖的写作素材;《钓鱼的启示》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小事不可小视。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方式吗?”学生就不难领悟。

(3)巧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篇6

[关键词]挖掘课文;知识储备;引导方法;培养习惯

一、挖掘课文“潜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李振村说:“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有憧憬和向往,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充满向上的激情,人才能热爱阅读,并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课文与写作教学最成功的结合,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不但对课文有了较深刻、全面的认识,而且从写作上得到了有益的启迪,产生了写作的强烈愿望,并且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必须善于充分挖掘课文的“潜质”,使学生准确地捕捉到思想深处的“闪烁火花”,及时地将想写、需写的东西写出来。“我笔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只要是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出来,从而自觉地把写作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写作就不再是件苦差事、累差事了。例如冯骥才老先生以其诙谐的风格,真挚的感情写成的《珍珠鸟》,就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珍珠鸟”古怪的性格以及冯骥才先生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兴趣盎然,在这一周的周记中,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描摹了自家的各种小动物,其描写之细致、感情之真挚,令我为之动容。可见,课堂教学要是能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作文也能变成“坦途”。

二、借助课文学习,扩充学生知识储备

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巧云老师,全区3000多名小学毕业生,语文前17名的学生都是杨巧云班的学生,她的经验只有两点:她只抓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写文章、坚持写。由此可见,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么重要。读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梦想,憧憬和向往。李振村说:“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有憧憬和向往,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充满向上的激情,才能热爱阅读,并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我们在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多积累,打牢基础,这样我们的写作之泉才会源头不断,活水长流。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而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却是良莠不分,因此,我们应将课文看作是学生的“精读”书目,将其作为学生语言积累的主要来源,将课外阅读看作是“泛读”,二者相辅相成,方能使学生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有选择地朗读一些优秀书目,以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这个道理。如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就可以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供同学们阅读。

三、结合课文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

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应该以写作实践为主,因此,我尽量避免生硬的写作理论的指导,改变“写一一评一一写”的模式,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课文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少走些弯路,能将作文写得更好。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总喜欢进行景物描写,而且言辞绮丽,描写细致生动,但常常所写景物与作文主题无关,反而因为写景的文字太多太细,喧宾夺主,反而削弱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在教学时就应该注意让学生明白在记叙文中写景是为烘托人物服务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安排了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读写例话”里,教学中,将这部分内容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要注重借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课时,就文章开头写“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文末写“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我引导学生体会,写作文时要将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以表达主题。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与课文紧密衔接,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四、发挥课文优势,日积月累,培养学生读写习惯

平时的作文训练固然要精心设计,然而要使学生“写”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光靠“两周一大作,一周一小作”的作文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写作的意识,发挥课文的优势,设计出恰当地写作训练,使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充分发挥课文的优势,设计出有创意地写作训练,形式还有很多种:可以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等。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还要靠日积月累的语文素养。在平时除语文教学外,我还对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读写要求:1.从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2.认真批改日记,有争对性地鼓励性的评价语言。3.每周进行一次美文欣赏,老师念或者学生上台念。4.精批略改多评讲。5.以小练笔为主,见闻、感受、天气变化等均可。6.每日一则名言背诵,坚持不懈。7.以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每篇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仿写课文中的某个片段。8.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内在的自我需求,在于唤醒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激情。

参考文献:

[1]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

[2] 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1.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7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读和写是相互相成, 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 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这样才能更好的锻炼学生写作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语文学习生活中, 学生不自己不能很好的处理读与写的关系, 总是将两者分开来对待, 致使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 自主阅读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好文章的阅读, 并且教导学生如何利用好这些文章中好的语句。除了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理解好课本教材内容,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内涵,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好的文章等, 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素养。

(二) 自主写作

在经过长时间的阅读以后, 对文章能够有好的理解, 在理解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真正的将知识用到写作之中, 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让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结合实践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大量的自主阅读以后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 运用到写中去, 而不是简简单单不加思考的读, 真真正正在读中学到东西。让学生在读中学习, 在学习中阅读, 通过读写结合真真正正的提高写的能力。

(三) 自主修改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师批改的方式, 探索新的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写作的修改, 让学生在进行对自己作品的修改中提升自己, 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看到自身目前的不足, 会加深学生的自己我认识, 同时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在语文充实的学习中慢慢成长。

(四) 积累词句

在语文学习中, 很多学生感觉写作部分是很难的, 其实这并不是根本的问题, 根本的问题在于, 不是作文题目的难度很大, 而是学生们本身“腹内空空, 无从下笔”。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有丰富语言积累的认识, 通过语文学习从而具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很多课本教材都是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 但是这只是停留在了纸面上, 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 不能自己自主的完成, 这就要求老师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让学生在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 摘抄积累材料, 让学生明白;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及仿写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

二、教师升级读写教学策略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读开始

兴趣是学生进入一门学科展开学习任务的第一任老师。这就要求老师在实施读写教学任务时,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年段特点、自身基础、课文内容、语言特点等因素, 合理运用读写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感悟语文, 理解语文, 应用语文, 使语文的学习不仅有趣, 而且有用。此外, 从读到写,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而言, 困难的确不小。教师要努力找到学生作文的亮点, 以多鼓励、多赞扬为手段,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迎难而上, 既乐读, 也乐写, 由于读写训练是基于了学生的兴趣点, 语言训练因此不再孤立, 学生们也会乐此不疲。

(二) 引导学生如何阅读

学生在读的同时, 要交给他们读书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而不是只是应付或者傻读。在进行教材教学时注意课文中良好的写法, 引导学生巧妙的利用课文的优美语句,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引用课文句子的能力。

同时在语文课本教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教会学生在在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时要注意细节。经过教师长期的引导, 耐心的教导。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写作, 有很多的写作方法, 要一点点的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 让学生们学会更多的写作技巧, 这样不仅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水平。

(三) 让学生勤于练笔, 读写结合

让学生自己勤于练笔, 也就是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所谓模仿, 就是按照优美文章段子写作的手法, 用相同的手法进行写作, 做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学生语文素养还尚未完全形成,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指导学生,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素养逐渐的形成、完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加入了相当多的模仿的题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重视课本课文的教学, 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题目多加练习的引导, 让学生勤于练笔, 在不断的写作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 读与写相互相成

读与写相互相成, 因此要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教导学生大量阅读, 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对文章有充分的了解, 教师还要在课堂之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多给学生课堂阅读的实践, 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 这样阅读的氛围便会形成, 学生们进行阅读的兴趣会大大增加。但是在阅读的同时不能只是停留在阅读的层面, 要通过阅读学习文章的各种手法, 通过阅读学会文章怎样对事物进行描写, 怎样对事物进行观察, 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 怎样运用词句。因此在阅读活动火热进行的同时要掌握好程度, 不能只单纯的进行阅读, 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思考, 思考文章的内涵, 文章好词好句的运动技巧。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之后, 真正学到语文知识背后的内涵, 总结文章让学生学到的知识,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进行课本教学的同时,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 因此不要单单是学生对课本的阅读, 还要引导学生适当的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要教师好好选出内容, 课外内容五彩纷呈, 要选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文章来阅读, 不能让一些不好的文章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课外阅读还有开阔视野的作用, 因此要选取种类广泛的文章的种类, 同时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 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 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结语

教师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水平, 要进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加强小学生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 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潮.读写结合的历史追溯[J].小学语文教学, 2002, (03) .

[2]李春梅.巧用文本, 让读写结合有效有趣[J].江苏教育, 2009, (28) .

[3]司明武.读写结合的做法与体会[J].安徽教育, 1995, (Z2) .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在小学的整个语文学习阶段中, 听、说、读、写是贯穿首位的精髓所在。这四种要点主要就是依靠大量的阅读与写作形成的。但是, 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 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 更理解不了其中存在的含义, 而对于写作来说更是如此, 对写作有一定的恐惧感, 在写作中感到无话可说, 更是无精彩可言。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也成为了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想要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就必须要让他们对其感兴趣, 从中寻找快乐, 让阅读与写作成为他们的日常习惯。而如何通过读写结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们的训练了。

一、激发小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小学生来说, 正是活泼好动的一个阶段, 也是探索知识欲望强烈的一个阶段, 因此对其培养阅读与写作的兴趣, 激发其学习的潜能, 将会使其摆脱对写作的恐惧, 而是更积极的进行探索。因此, 教师大可不必对于小学生有过多地约束与限制, 尽可能使其进行最大限度的自我发挥, 不拘于形式地对身边的事情进行随意描写,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另外, 对于小学生的综合培养来说, 也可以使其在作文中配上一些插图、插画, 展现不一样的作文方式, 使小学生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也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鼓励作用, 在进行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多给予赞扬, 而少进行打击, 哪怕是对小学生写作中一句话、一件事也要给予肯定。通过这种激励式的评价, 可以很大程度上使小学生受到鼓舞, 从而激发自己的写作兴趣, 增强自身写作的信心。

对于阅读与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 教师也不要实行一棒子打死的政策, 而也要多使用鼓励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与自信心。同时, 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优秀作文在班级中的展示, 或者通过与小学生家长的合作, 在家长会中展现给家长自己孩子优秀的一面, 通过这些鼓励的措施, 加之家长的认可, 使小学生感受到优异的自豪感, 因此对于写作的兴趣也就此培养起来, 使写作成为小学生喜欢的一件事情。

二、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在日常学习中对于词语的丰富积累, 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就很难写出有文采、有内容的文章来。因此, 小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 大脑里有丰富的语言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语言丰富、灵活, 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更富有内容与情感。只有在良好的阅读基础上, 将一些精彩的词语、语句、段落进行摘抄, 才能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信手拈来, 使小学生的写作如鱼得水, 流畅的写出生动的作文。

为此,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 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 应该多介绍一些符合小学生阅读并且能对其带来好作用的书籍, 向他们多推荐一些好文章, 并且引导学生培养阅读、为写作文积累材料的好习惯。比如说,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每节语文课堂的前几分钟, 让学生进行一些对阅读的赏析或者是阅读情感的演讲、交流, 等等。用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为了今后自己的写作积累材料。这种积累的材料不必要是特别出彩的, 但是必须是要贴近生活, 真实的。从这个方面来讲,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重自己身边的小事, 对于身边的小事有感而发, 并且通过观察与用心体会, 就能成为一件很好的写作的素材。

另外, 引导学生对一些优秀诗词的背诵与引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背诵作为小学生可以将语句顺手拈来使用的前提, 是有效运用各种资料的最直接方法, 也是为学生各种知识素材积淀的前提。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尽量将一些优秀的诗词背诵下来, 对自己感兴趣的诗词进行剖析, 在写作的时候予以运用, 可以大大提升写作质量。

摘抄也是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有效方式。在这方面,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其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将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进行摘抄记录下来, 并且在一定的阶段之后对于摘抄的语句进行归类。在小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 可以经常进行翻阅读书笔记, 适当对摘抄的语句进行运用, 这对于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报刊的过程中, 在报刊上将好文章剪下来, 并在班级中进行张贴, 使学生之间的美文进行共享, 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优秀的作品。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 长此以往, 小学生就会逐渐地有效驾驭文字, 并且在进行写作时, 也可以顺畅地将思路表述出来。而且这种习惯的养成, 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是非常有利的。

三、培养小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想要培养小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更多地读书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 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 内容本就是长时间不予更换, 而且比较单一、枯燥、乏味, 语言也不是很丰富, 对小学生的教导来说非常有限。因此, 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多看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 这些课外读物不仅叙述方式新颖, 而且语言运用的都非常丰富。因此, 鼓励学生多看书, 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词语、语句的时候, 不妨认真地记下来, 在之后自己的写作当中进行引用, 这样以此来慢慢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

在小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 引导他们从阅读的语境中去理解语句的含义, 并且揣摩作者的思路与意图, 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 并且学习他们多样的表述方法, 这样在自己的作文中再加以创新予以引用, 不仅会锻炼小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 而且提高其遣词造句的能力, 为小学生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培养小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教师也不要过于着急, 应该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 慢慢对学生给予引导语积累, 锻炼小学生多思考、多动笔的能力, 使小学生能得到文化底蕴的积淀, 这样长此以往下去, 就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同时也能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所以说,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 加强对于小学生阅读的引导, 引导学生对于文字掌握与应用的规律, 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提高小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与写作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二者有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重要作用。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 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 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继而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实现阅读、写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继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 2010, (09) .

[2]仇刘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训练途径[J].内蒙古教育, 2010, (10) .

[3]刘立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11) .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篇9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现状

( 一) 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不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在绝大多数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中, 觉得阅读是一件无聊乏味的的事, 对阅读缺乏兴趣, 也就没有主动性。因此, 在教师课上完成阅读任务时, 不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经常开小差, 影响阅读效果。而那些跟着教师思路走的学生, 阅读方法又经不起推敲, 阅读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 二) 语文教师对于读写结合不够重视

理论上来讲,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主导人员, 要跟随时代的发展, 不断吸取成功的教学经验, 来充实自己, 然而大部分教师止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新兴的读写结合的新方法不重视, 只懂理论而不用于实际, 通过这样的方法,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产生极大的阻力。

( 三) 学生写作能力受阻

作为小学生, 都是低龄群体, 生活经验、社会阅历都不丰富, 因此没有足够的素材和漂亮的语言来充实作文。小学生写作选取的素材繁杂, 不能准确切题, 而且素材大多空洞, 与生活没有太大关系, 情感不充足, 不能感染到别人。选取的语言没有亮点, 太过简单, 让素材跟着也受影响。另外, 小学生写作时, 思路不发散, 缺乏创新, 题材不新颖, 太过模式化, 显得乏味。

( 四) 学生阅读没有专业的指导

很少有人在意小学生的阅读, 大多数人对于他们阅读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 学生对于阅读没有正确的方向, 阅读的书有很多都不适合他们的年龄段, 而且他们大多只关心文章的内容, 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写作技巧, 不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质量的有效措施

( 一) 教师在教学时采用“我读你写”的教学方式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学也是, 总要经历一个过程, 你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就达到你的要求, 要循序渐进, 因此刚开始可以采用“我读你写”的方式, 先让学生参与进来, 让课堂富有生机, 不再死气沉沉, 经过时间的累积, 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后培养出学习的主动性。

( 二) 通过课外阅读, 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

一般人认为, 在小学阶段进行课外阅读有点早, 然而事实上, 一点都不早, 只有阅读的根扎的足够深, 写作的叶子才能繁茂, 因此, 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足够的课外阅读, 通过这种方法体验生活, 提高素养, 从而把经验运用到写作中, 提升写作能力。

( 三)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读写结合式教学

学校所用的教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历史精髓,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通过很多有名教授商定的, 因此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经得起推敲, 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益处,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读写合作的教学,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 四) 通过写“读后感”激发学生的思考, 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

读写结合, 顾名思义就是先读后写, 因此刚读完之后是最有感觉的, 所以一定要读完立刻写读后感, 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应该摒弃以前课后感的形式, 用阅读促进写作, 再把写作回馈给阅读, 这样有利于提高预习的质量, 进而在课堂上各抒己见, 活跃课堂气氛, 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在这种氛围中, 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使学生在写作中, 各自为营, 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 靓点多多。

三、结束语

综合以上观点, 可以看出,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写作, 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 因此读写合作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这项工作的进行, 不仅对于老师有极大的益处, 而且对于学生也是益处多多。为了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 而鉴于这项工作的必要性, 读写结合工作在将来必将切实执行。

参考文献

[1]卢凯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 2010, (18) :135-135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好像蜂蜜采花, 好像生命, 读与写相辅相成, 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想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就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 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 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练笔的机会, 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积中累写作素材, 提高对生活材料的理解能力, 进一步提高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一、落实读写结合, 避免走入误区

在促进读写结合的过程中, 教师容易存在读写分离、机械练写、只读不写、光说不写、无点结合的教学误区,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就要明确这些误区。读写分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过于偏重引导学生去探究文本本身, 而忽略了对写作方法的渗透;机械的读写结合过程中, 教师过分强调形式, 认为读写之间的各个要素相互对应, 不用什么就要写什么, 缺乏了对学生阅读方法及表达方法的指导;只读不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书读得多了自然就能写了”的误区, 却忽略了读与写之间还有表达方法的重要环节。默写是指某一环节, 教师让学生口头说, 却没有安排给学生写作的时间, 使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片断性的跳跃上, 无法系统地连成整体, 形成规范的、符合逻辑的书面表达;无点结合, 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时, 没有把握恰当的读写结合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实际, 没有考虑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 而强行将读写进行结合, 失去了读写结合本身教学的意义。只有明确了这些教学误区, 教师才能够更好地选择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切入点, 加强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深入研究。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思维方式的特点等设计符合实际的读写教学策略。例如, 在学习《普罗米修斯》这节课时, 教师如果用“被锁在悬崖上的普罗米修斯, 每天抬头往上看, 只能看到什么?”“往下看, 又能看到什么?”“双眼注视前方, 只能看到什么?”这种一个个的提问方法, 学生就只能在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下进行想象和表达, 但这种想象是断断续续的、杂乱无章的, 对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逻辑发展是不利的。因此, 教师应该在提问之初, 就将所有的问题抛给学生, 如“被锁在悬崖上的普罗米修斯, 他白天里、黑夜下、烈日炎炎下, 狂风暴雨里、漫天飞雪中都能干些什么?在只有头不能动的情况下, 他抬头能看见什么?低头能看见什么?双眼注视前方又能看到什么?请同学们进行想象并组织语言, 将你能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这种完整的提问教学方法, 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整体想象, 完整地将这一画面描述出来, 那样, 无论是课堂的效果, 还是学生的表达, 都将会提高不止一个层次。

二、增强拓展阅读, 服务于读写结合

拓展阅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为了使学生写好作文、学好语文, 更重要的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 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成为引领人生, 成就未来的理念。教师要从阅读形式、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空间、阅读参与者等各个环节对小学语文的阅读进行扩展。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阅读课和阅读实践课, 达到拓展学生阅读的目的。开展阅读课的过程中, 首先要进行图书推荐环节, 向学生推荐故事性较强、符合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 让学生进行自我阅读, 然后要适当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 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 利用表演、评比、书面、口头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检验学生对书本的理解程度,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实践活动中, 可以让学生通过主题性的阅读课堂, 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 然后写读后感;表演经典故事、模拟主人公写信的方法来拓展学生的阅读活动,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思辨能力等。例如, 学习《神笔马良》这节课时, 可以进行动画片实践阅读课程, 让学生通过模拟马良书写内心变化, 改变故事细节, 重新创造结尾等方法来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三、积极贴近生活, 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

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感官参与、多样化训练、多形式评价等教学方法。多感官参与是指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 教师尽可能让学生眼看、耳听、鼻闻、手做、口说, 五官一齐动, 使学生对事物产生直接的具体的认识, 激发学生写作。多样化训练是指将作文训练的方法从指令性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为多课时、多渠道、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如可以采用童话、故事、动画片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节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 这些五颜六色、十分悦目的花朵都是什么味道的?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改编, 如果有一个孩子跟主人公一样说了实话, 那么故事的结尾会怎么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以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 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结合生活进行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学生每天生活在一个一个的事件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镜头, 能够更好地为写作积累素材, 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如学习《花的勇气》这节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 通过从生活实际、新闻中获取素材, 组织语言, 进行自己觉得“有勇气”的事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研究的步伐从未停止。本文通过对读写教学的策略研究, 提出了教师还应该从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出发, 在关注学生表达、增强拓展阅读、丰富写作素材、设计等多种角度探究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希望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作为目标, 积极探索有效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马式先, 吕淑香.看似寻常最奇骏, 成如容易却艰辛——例谈名师阅读教学中“写”的艺术[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10) :135-137.

[2]姚恩铭, 黎锦溪.以读促写——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 2016, (03) :113-116.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80-01

读写结合是指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的教学情境,是一种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读写结合的关键在于从教材出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写作,并通过有效的读写训练,最终达到读写水平均衡发展的教育目标,使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水平得到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现状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内容,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难做的却是阅读题和写作题。据调查可知,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现状包括以下方面:

1、小学生阅读现状

(1)缺少阅读兴趣。很多小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非常枯燥无趣的事情,对阅读本身提不起兴趣,所以阅读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想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能力不强。小学生普遍存在阅读思维简单,阅读能力不强等特点,面对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常出现看不懂的情况。有效的阅读主要包括录入、思考、理解三个阶段,许多小学生会在思考阶段受到阻碍,便无法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3)阅读时间及阅读数量不足。当下小学生的阅读时间及阅读数量存在明显不足的情况,难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没有数量的支撑,很难提高阅读的品质,导致学生阅读效果有所降低。

(4)缺乏专业的阅读指导。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文章内的故事情节、人物设定等内容,很少会对文章讲述的道理、知识结构有所理解。在阅读方法上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学生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进行阅读。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小学生的阅读进行专业性指导,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质量。

2、小学生写作现状

(1)写作素材积累较少。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较少,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有限,因此写作素材的积累也相对贫乏,导致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法贴近生活,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写作素材,常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2)语言词汇表达贫乏。由于小学生缺乏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词汇的积累,在写作时便出现语言词汇表达贫乏的现象,即使写作素材较好,但由于缺少精彩的语言,也会显得黯然失色。(3)情感表达空洞。小学生的文章写作普遍存在缺少内涵、多是简单直白的叙述、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等问题。这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导致写作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无法打动读者。(4)写作思路闭塞。从小学生的写作内容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会遵循同样的写作模式,内容也几乎是千篇一律,写作思路较闭塞,很难发现写作中的创新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1、从教材中挖掘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可被看做是小学生的写作范文。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语文教材入手,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点,从而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方向地渗透写作指导。

(1)从词句入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常会要求学生对所学文章进行通读、精读,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品味文中精美词句的同时,逐渐领悟词句的含义与用途,并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词汇,从而在今后的习作过程中可以对所积累的词句活学活用。(2)从标点入手。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也少不了对于标点符号的学习。在写作中,作者也常通过标点符号来抒发自己的情绪,这些看似可有而无的标点,实际上却对整个文章起着支撑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不断传输善于运用标点的理念,让学生能够看懂标点,运用标点。(3)从段落入手。对于一些经典的文章,需要要求学生对精彩的段落进行背诵,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不断对优美的语句、词汇进行积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字综合能力及文学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要求背诵的段落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比如这段文章为什么值得背诵、好在哪里、用了何种修辞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使学生的段落写作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4)从结尾入手。在学完一篇文章后,可以依据原文,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故事续写,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做铺垫。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读写的兴趣,更可以发展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2、通过课外阅读,加强读写训练

古人常把阅读比喻成根,把写作比喻成叶子,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多阅读、多积累才能逐渐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更能贴近生活,从现实中不断积累对生活的感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一些贴近生活的写实作品,指导学生从中总结出对生活、对事物的感悟及理解,并将这些反馈到文章写作过程中,从而增加文章的真情实感。

3、通过作业检验读写结合效果

课后作业既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又可以检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有效性检测手段。因此,对于小学生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应该具有检测性及反馈性的特点,可以通过一些实践的方法,将学生的作业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通过对生活中所读取的事物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增加读写结合的有效性,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更在生活中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梅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4,(1):210-210.

[2] 卢凯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10,(18):13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篇12

一.品读, 培养语感

所谓语感, 是指人对语言的感悟力。学生如能练就敏锐的语感, 不但可提高阅读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具备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水平自然就上得去。而语感的训练主要在语文课上, 如何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1.注重品读。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语文课上要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其中特别要注重朗读指导, 在读中细细品味。如《小蚂蚁》一文中写一只小蚂蚁死咬住一条小虫, 这时“伙伴们赶来了, 一只, 两只, 三只……来了一大群, 把虫子拖进洞里。”这里就要让学生边读边品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从而悟出“一只, 两只, 三只”这一组数量词平实中的妙处, 它既实写出了“来了一群”的具体形象, 又摹写出了蚂蚁鱼贯而出渐次增加的生动情态, 还勾画出孩子全神贯注观察的意趣和情景, 这样的妙笔, 只要让学生品出“味”来, 他们会百读不厌。

2.咬文嚼字。读一篇文章要让学生像吃一道菜肴那样对文章的字字句句细细咀嚼, 让他们嚼出语言文字的“味道”, 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咬文嚼字最好的方法是比较辨析, 可以词与词比, 句与句比, 段与段比……比的方法也有换比、漏比、互比、对比等。

3.背诵积蓄。小语课文大多文质兼美, 无论是语言运用, 还是写作方法都堪称学生习作的楷模。如《轮椅上的霍金》中霍金外貌刻画的传神, 《孔子游春》中泗水河畔的美妙春景, 《灰椋鸟》中百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等等, 都令学生百读不厌, 像这样的名篇佳作要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 还要适当补充课本以外的背诵内容。

二.借读, 感悟写作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选有写人记事, 写景状物等各类文章, 这些文章各有特点, 但同类体裁的文章, 同一单元的课文又有其共性。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要注意前后联系, 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类文章的基本写法和一般的语言规律。如通过《赶海》《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等记事文章的教学, 让学生懂得:记事的文章, 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要写清六要素, 其中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重点, 应具体描写。又如通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 让学生认识到写景状物必须按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 并学会怎样按顺序抓特点观察描写景物。

上一篇:化学镀法下一篇:中美人际关系差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