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共13篇)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1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也随之跨越式发展,特别是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之后,各种形式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融入课堂,例如:投影仪,Flash动画,ppt课件,Authorware课件等,最受广大教师欢迎的要数ppt课件了,因为它制作简单、播放简便,各种操作简单易学。但ppt课件并非完美,并非全能,由此在ppt课件的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应对。
一、简述ppt多媒体课件
ppt多媒体课件就是以PowerPoint幻灯片为载体而制作的教学课件,内置丰富的动画、过渡效果和多种声音效果,并有强大的超级链接功能,可以直接衔接外部众多文件,能够满足一般教学要求。PowerPoint易于上手,并支持IE浏览器的两大优点,是最显而易见的,受绝大多数教师的青睐。在各种公开课研讨课中,ppt展示着它诱人的魅力。例如: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交流活动中,我讲解的课题为《三角形的内角》,在以ppt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时,设置了一个简单的活动,先让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硬纸板,让自己撕角拼图,观察拼图结果,随后在ppt多媒体课件上演示拼图的过程,过程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中来,给了大家一个非常直观的拼图过程,也让大家有一种“数学”美的感受。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ppt多媒体课件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课堂容量明显增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让数学老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需要书写大量文字,表格的习题课和复习课,以往都是通过另加小黑板和大白纸的形式来解决,但是即使这样处理容量也相当有限,也不太方便,长期这样也浪费资源。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可以很方便的把这些东西制作成为精美的ppt课件,显示大量文字信息显得游刃有余,更为可贵的是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利用师生一起填写表格的形式,优势相当明显。倘若这些板书工作通通需要在课堂上解决,无疑既浪费时间,又让整个课堂显得松散。
(二)、可以演绎动态的变化过程。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有些内容依照传统板书方式很难讲授清楚,学生也不好理解。比如:三角形内角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平移性质的证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等,牵涉到图形的旋转和拆补,这一步骤倘若利用PowerPoint制作成简单的动画过程,那么学生可以很直观的观测出这一变形中的不变量。例如:勾股定理的证明主要向学生诠释等积法,割补法,由特殊到一般的几个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在课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用几何画板制作出相关的“割补”动画,等积法的思想就很直观的体现出来了。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本能地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1].调查发现, 在大部分初中的数学教学中, 都不同程度地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过度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 一方面是教师不愿意让学生对自己的授课提出过多的质疑, 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地强调提高成绩为导向, 学生们也乐于接受教师的各种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培训式教育”.其结果就是学生没有质疑的意识, 也逐渐丧失了质疑的能力.而实际上, 问题意识所衍生的质疑精神非常重要, 对此, 我国现代著名科学家周光召曾说:“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只有有了疑问, 才能提出问题, 才能进一步解决问题, 一步一步迈向科学的顶峰.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且不断发展的学科, 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拟通过对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及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旨在进一步强调问题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并逐步构建适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意识培养模式.
二、问题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模式的分析
1.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师生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课堂成为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2].但以往的数学课堂上,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问问题, 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 再加上初中学生年龄比较小, 本身就对老师有或多或少的畏惧, 因此, 导致不少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因此,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就要拉近师生关系, 让师生能够在一种友好的氛围中交流.只要师生关系拉近了, 学生的思维自然也就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问题也就多了, 课堂效率提高也就不在话下了.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比如通过建立QQ聊天群、班级BBS、数学交流网站、短信平台等方式, 让学生通过非面对面的方式与教师沟通, 这样学生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 逐渐就可以消除师生间的距离.另外, 对于那些经常提出一些莫名其妙问题的同学, 教师更要给予鼓励, 不能一味地讽刺, 甚至说你这种问题毫无意义, 这绝对不可以, 而是要合理地因势利导比如学生提了一个和课堂讲授知识关系不大的问题, 教师可以说:“你想的问题不错, 但是如果你在这样想可能你的问题会更有价值.”这样慢慢地学生也就能够形成提问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了.
2. 构建差异化教学策略, 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学校中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 有着不同的经历, 兴趣爱好、智商、情商、个人理想各不相同, 相互之间的差异很大, 我们没有理由强求让这些原本就千差万别的学生一定要经过管理发展成一种类型, 达到一样的效果[3].而以往我们的数学课堂上, 很多学生不能提出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此, 教师的授课是一刀切的, 不少学生感觉教师的授课太简单, 没有问题可以提;另外一部分学生感觉教师讲课根本听不懂, 不知道从哪提问题.结果就造成课堂上很多人无法提出问题.对此, 教师需要充分地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别, 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 开展分层分类教学, 让同一种类型的学生能够在同一个空间中学习, 获得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 学生都可以听得懂, 而且听课感觉很有意义, 难易适中.慢慢地学生也就会对课堂产生兴趣, 进而不断地在学习中发掘问题, 形成提问的意识和能力.当然, 有了差异化的教学, 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提供“催化剂”.
3. 营造良好的激励平台, 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提问题,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 如果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 学生被束缚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下, 长期下去, 将会感到乏味、单调, 失去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提问题, 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坐等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 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探索者, 把学习的潜力、能力充分挖掘出来[4].而在这方面, 以前我们的很多学校做得都不好, 究其原因还是传统观念在作祟, 总认为教师的权威不能受到挑战.而且教师对学生的认可也有很大程度依赖于学生是不是听话, 也就是上课的时候是不是不说话, 是不是不“捣乱”, 这样一来, 所有的学生都沉默了, 开始认真听课, 当好学生.其结果就是, 学生都不说话, 也不提问题.其实, 教师需要通过一些途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把学生上课提问题纳入学生平时成绩中, 对于那些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象征性的奖励, 以此树立一个榜样, 那就是大家都要积极地提出问题, 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同时, 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类似专门的数学质疑课程, 课程的开设就是大胆地让学生们对于各种定理进行质疑, 然后讨论、解答, 这也可以很有效地推进学生的问题意识构建.
三、结语
总之, 构建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意识, 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变教学策略, 完善教学思路, 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另外, 教师自身也需要具备更强的问题意识,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反思、总结、进步, 这样, 最终才能带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思考, 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罗乐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J].新课程 (教研版) , 2009 (7) .
[2]张华, 张颖.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8 (1) .
[3]李玲.以人为本, 注重差异[J].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0 (10) .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3
关键词:PPT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即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在教学中。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使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起来的ppt组织教学。
所谓的PPT教学,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与教学相关的文字、数据、图形、函数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形成教学多媒体课件,并通过大屏幕投影仪和音频功率放大器演示给学生的教学过程。但每一个事物的作用都有其两面性,PPT也不例外。笔者便制定了一份有关教师使用ppt進行数学教学的调查问卷,分别从学生对数学教师使用ppt教学的满意度、数学教师使用ppt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数学教师使用ppt的建议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围绕教师制作ppt的技术如何、是否会自己设计ppt、如何运用ppt三方面进行。本文调查对象为贵阳十三中学初中三个年级的320名学生,试卷回收率为95%。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1 部分学生对数学教师使用ppt比较喜欢。
结果显示30.4%的学生喜欢教师用ppt教学,利用PPT可以编辑存放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的幻灯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可以向学生传达更多的信息。PPT文件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其大小、位置、色彩、动态、音效等都可以选择,还配备了图表功能,便于数据分析及直观表达,有利于老师讲课循序渐进,把控整个课堂;也可以采取超链接方式,其链接材料不受限制。这些能改善学生一直盯着黑板看的视觉疲劳,使得数学不那么的枯燥无味,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52.6%的学生觉得教师使用ppt感觉一般。原因是ppt中的内容教师会再板书到黑板上,板书地方小,教师会把刚写上的内容给擦掉。学生思维跟不上。其次虽然ppt中的图片和音乐等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同时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17%的学生不喜欢教师用ppt讲课,原因是教师翻页翻的快,学生笔记不好做,其次教师的ppt内容与实际讲的有时不太符,学生容易迷惑。
1.2数学教师使用ppt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
从调查结果看,数学教师使用ppt授课对学生的影响利弊都有,但是整体是利大于弊。利用PPT插入图像、影音等,有助于学生学习有关图像方面的知识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比如说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中,教师开始展示生活中几个具有平行关系的图片,让学生从中观察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接着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用ppt展示对顶角的动态图,不管角变大变小,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一样。课件缩短了教学时间,化静态为动态,直观、形象、清晰地展示图像的变化规律,学生能在积极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建构。
1.3学生建议教师把ppt和板书有效的结合起来。
调查的建议中,写希望教师能把ppt和板书结合起来的居多,有的教师按照ppt中的内容讲,事先把解题步骤和过程等都输入了上去,所以不怎么板书,这样导致了课堂进度快,学生来不及反应更来不及做笔记。而有的教师喜欢把ppt上的内容重新抄写一遍,看起来使用了ppt,但是并没有发挥其价值。除此之外学生还建议数学教师能把ppt做的美观一些、其次希望教师能多给些思考的时间,不着急展现结果,多与学生互动一下。
2.数学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2.1教师普遍不精通ppt的制作技术
由于学校老师都配发有数学教师用书,而每一本教师用书后面都配有一张做好的课件光盘,所以大多数教师就是在需要的时候直接就用做好的课件。另外老教师们由于对电脑知之甚少所以更不会制作ppt。而新教师由于在大学期间并没系统学习与ppt相关的课程,或者即使开了比如说“现代教育技术”类的课程,但在大学这些课程也是大班授课,很难学到东西,有的学校更是形同虚设所以自己只是能自学个皮毛。真正要做一张漂亮的ppt是很不容易的。
2.2教师大多不会自己去思考和制作ppt。
由于教师不擅长ppt的制作技术,所以不经常去制作ppt是正常的。但是访谈中发现,教师也并不怎么去思考ppt的内容及其展示的顺序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而是根据ppt中的内容去组织上课。这显然是成了ppt的奴隶,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在此时还有什么用呢?
2.3有5年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更懂得如何去使用ppt。
访谈中发现,老教师不大喜欢用ppt,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习惯的把要讲的内容写到黑板上,而入职不过5年的教师虽然在大学的时候会学到到ppt的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对课本内容把握力度不够以及课堂把控力不强,更多的是按照ppt上的内容从头到尾的讲一遍。有5年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他们已经获得了各种经验,所以他们能在ppt和板书之间游刃有余。那么按照这个结果发展的话,我们国家每年都会多一批熟练运用ppt授课的数学教师。
3.解决方法
加强教师制作和使用ppt的培训;加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的组合;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学生要敢于像教师提建议;高校要加强计算机、多媒体等课程的开设,要让未来的教师在工作前就已经熟练掌握多媒体等技术。教师是课堂的灵魂,教师的语气语调、肢体动作等都给学生最直接最深刻的刺激,是任何形式的媒体都替代不了的。教师应该借助PPT 教学媒体的辅助作用,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以及与学生间交流与互动,及时对课堂进行评价和调整。总之教师要掌握好使用多媒体与黑板的度,但这个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你七我三,而是适合板书的环节用板书,适合多媒体的教学用多媒体,使两种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发挥各自所长,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4.小结
浅谈ppt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4
PPT应用的优点
1、制作容易、资源共享
PPT文件的制作很简单,已形成了固定的操作模式,背景已形成了模板,还可以变化改造,将需要的文字与图片粘贴上去即可,其他一切都有计算机来自动完成。随着各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过去的小班课受教师资源限制已无法适应,现在经常是百余人的班,还有更多人的班,教师举目望去,黑压压的一大片,不利用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显然无法开展教学活动。
2、形式多样、变化灵活
PPT文件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其大小、位置、色彩、动态、音效都可以选择,还配备了图表功能,便于数据分析及直观的表达;还可以备注、隐藏某些注解;也可以采取超链接方式,连接所需的补充资料,补充资料还不受限制,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视等等。
3、界面丰富、并可互动
目前,网页设计的软件是各种各样、绘图软件层出不穷,Dreamwear;Coredrawn;Flash的“三剑客”等等,使得教学软件界面非常人性化,可亲可爱,视觉效果和谐,再利用网络技术、视频手段可以实现远程教育,还可以师生互动,共同适时探讨问题,真可谓天涯若比邻。
4、信息量大、修改自如
教师备课内容必须适时更新,不断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用于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PPT文件可以随时修改、补充、完善,教师备课内容版本也可随时升级。PPT文件利用它的信息传播快、内容含量多的优势,能适应现代教学所需。
PPT应用的欠缺
PPT文件毕竟是一工具,而不能代替老师的作用,我们有些教师过分依赖教学手段,忽视讲课技术,欠缺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变过去的照本宣科成现在的照机宣科,课前少备课甚至不备课,连文字都不愿输入修改,直接扫描,上课时照着屏幕念文字,有的老师甚至快不会写粉笔字了。
PPT课件应充分体现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探索制作技巧,制作出更多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优秀多媒体课件,努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5
【摘要】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教育教学中逐步地应用微课教学模式。而有效地开发以及应用微课资源,是实现理想教学效果的根本所在。为此,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对策,以及应用微课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微课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
所谓的微课,即“微型视频课堂”,其重点是借助视频对教师教学中的精彩之处予以记录,其显著特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尽管学生不在教学课堂上,可是也可以收获知识。微课教学模式非常个性化,可以为学生清楚地演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对策
1.应用微课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于微课的应用目的是为了紧紧围绕学生,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教师优化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即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的重点知识为学生容易理解与认可的微课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时候,能够通过微课体现一次函数跟二次函数间的互相转化以及存在的区别,以微课的设计形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动态的图像移动过程,从而让学生加深理解。
2.应用微课进行数学概念或定理教学。对数学概念或定理的正确把握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也是处理数学问题的基础。尽管数学概念或定理十分重要,可是在教学中学生常常难以清晰地把握数学概念或定理知识。有的学生因为不能够准确地理解概念或定理,导致解题的思维模式混乱,进而错误地解题,还有的学生分不清楚相似的概念或定理等。为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结合微课进行概念或定理教学,即结合呈现的软件、视频、动画等启发学生感受数学概念或原理的形成过程。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多变形内角和定理知识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欣赏几分钟的微课视频,然后激发学生固有的经验与认知,让学生回想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的内角和度数是多少,再要求学生猜想和验证自己获得的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这样一来,学生基于微课视频的演示和自己的想象以及动手操作,再加上教师的一步一步指导(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计算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度数),便不难获得多变形内角和度数的定理和公式。
3.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总复习跟单元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尤其是针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学习要求高、学习任务多、学习时间紧迫等,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会逐步地表现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而怎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复习中有所进步,这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探究的一个问题。其中,将微课应用于复习指导中,能够实现复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教师应用微课,一是能够制作复习板块的知识树,要求学生探究学习的向导图,以使结构知识形成。二是录制关于易错题、难题、中等题、容易题的典型题目解答思路的小视频,这样学生在课下的时间能够自主地观摩与练习。学生回到教学课堂上之后,结合学习的微课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在班级呈现作业,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及讲解解答问题的方法、思路等,而其他的学习小组进行完善、质疑等,教师也提出疑问、给予指导等,在最后的时候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是微课激起了学生的概况能力,进而让学生切实热衷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最终实现理想的复习效果。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需要注意的事项
1.应用微课需要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设计优秀的微课教学课件关键在于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即应清楚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是哪些?学生需要达到何种学习程度?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并且,需要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引导学生逐步地形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与此同时,设计的微课教学方案需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迁移学习的中心环节。
2.应用微课需要凸显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重点是基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观念,通过信息化的微课教学方式,以形象、直?^、生动的形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时候,需要营造富有趣味性、生动性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中突显微课的价值和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开展教学,可以转变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为形象、生动的内容,从而化繁为简、化复杂为简单,以摆脱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束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当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需要凸显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以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初中数学教学实现更加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6
斗拉加
(青海省同德县民族中学)
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在物理教材中,定律、定义等,都是前人已经证明了的。今天学生的学习就是在验证前人的科学发现,所以在教学中很多的内容都涉及实验。在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亲历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都是大力倡导的理念。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大部分内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实验教学的一个目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课堂教学显得沉闷,教师的讲解缺乏趣味性,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学习停留在表面,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转变。在课堂上,教师依然掌管着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不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待。缺乏必要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课堂教学以听为主,偶尔有实验,学生也是看实验,考试时背实验。这样的教学局面不能保证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
二、强化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对实验的设计是保证实验成功和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认真论证实验的有效性,设计一种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验方案,实验假说、实验过程、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等都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对待的内容。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因为实验方案不优化,导致延误教学时间,那么就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定。让学生成为物理实验的操作者,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和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习惯,从而形成问题意识。提倡学生课前预习,学生预先对所学知识的熟悉对于课堂理解是非常有好处的。另外在探究性实验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学习伙伴,适时在旁边进行引导和指挥,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失败的意志,不要畏惧实验的失败,做好实验的细节工作,以及实验的安全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经清楚实验的注意事项,保证学生的安全。
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指导学生将物理实验做好,获得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7
一、限制语的分类
模糊限制语可简单的理解成为把事物变得模棱两可的词语。有专家学者依照是否需改变陈述命题的内容,把模糊语大致分成两大类:缓和形与变化形的模糊限制语。
所谓缓和性限制语是以说话人的主要意思或讨论话题的主观上的猜测程度与第三方的意见作为依据间接的表达自己所表述的意思或者态度。例如:According to the network,the population will increase next year.不难看出这个句子就是运用了模糊限制语,According to在一定的程度减少了发言者对这句话所负的责任,用含蓄的表示方法保护了说话者的面子,维护其形象。
依据国内相关教育学者对模糊语赋予的定义和看法,可把模糊语分成以下几类:一是程度变化形的模糊限制语,是指对现实的命题情景做出改变的模糊限制语;二是对范围进行限制的模糊语,用来对句子当中的一些数据进行变动;三是直接缓和形的限制语,是指说话者对某一件事物直接的猜测或者评价;四是间接缓和形的限制语说话者可通过第三人的意见或建议,间接的表达自身看法。模糊限制语不但可使用于单词所含概念变得模糊不清,还可将原本确切的意思变得模糊。
二、解析英语教学和英语中限制语的应用
有相关学者在有关研究资料当中提出,探索限制语自身的含义,应充分了解社会环境和语用环境。因而必须先要了解在英语课堂当中语言环境的特点。英语课堂当中一般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个是英语课堂是属于教学和学习的场所,要注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要想达到必要的的交流效果,就要依靠特定的语言作用;二就是在一般的额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地位是不同等级的,老师因为在受教育环境和生活阅历所影响的条件下,在知识技能和权利的分配上和学生是根本不同的。老师如果想要把知识快速有效的传达给学生,就要有效的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而为了很好的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就必须依赖于模糊限制语的相关应用。
为更完善清晰的了解英语课堂中模糊限制语的应用,本文笔者对某高等学校的英语课堂进行研究,并对在课堂当中模糊限制语有关应用状况进行分析统计。现统计结论:在对课堂进行60分钟的录音中,统计出一共使用过156次的模糊限制语,当中,直接缓和形的模糊限制语使用30次,间接缓和形10次,程度变化缓和形共63次,范围变动形共53次。统计数据能够看出限制模糊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广泛的使用。据研究调查,本文笔者还发现,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和学生对限制语所使用的次数和种类是不同的。在不同学生间对限制语的使用次数和类型也不同。所以为深入研究分析限制语在英语教学里应用,我们要有必要的了解限制语在英语课堂中的语用作用。
三、思考限制语在英语教学的应用措施
限制语在相应的程度上满足英语课堂教学的需求,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友好发展,限制语应用可以作为一种英语教学的方法策略,下面就针对这种方法策略做出详细的应用措施分析。
(一)避开直接的表达方式
据调查了解到,限制语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使学生上课时的心情放松愉悦,产生愉快的学习换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及时学生对问题说出的是错误答案,教师们可以用一种婉转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着不但能使学生接收教师的建议,还能有有效的了解自身不足。
(二)多度赞美,积极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交流的桥梁和平台。教师们应在教学当中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关注,不吝啬的积极评价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不断努力与有效进步,帮助学生进行认识自我,加强学生学习的毅力,让学生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全方位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性,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结语
综上所言,限制语蕴藏着丰富的语境限制功能和强大的文化理论,本文详细的表述了限制语的分类。英语教师如果有效的掌握限制语在英语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措施,可促使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帮助教师能有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帮助教师传达知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摘要:语境中的限制功能在一般英语的交际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里面引用特殊的语境会让模糊语的限制功能具有丰富的含义和语用功能。本文将会结合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况,使用科学性的指导方式,浅析语境的限制性功能和其在英语教学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境限制,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建稳.模糊限制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用价值及运用策略[J].卷宗,2013(9).
[2]李孝婷.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贾曼丽.模糊限制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用功能[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
[4]谭洪霞.认知语境在隐喻理解中的功能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1.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8
【关键词】《历史地图册》 高中历史教学 辅助功能
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图片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图片资源十分丰富,除了教材本身附带的插图外,还专门搭配一本《历史地图册》,这些图片资源以其精美的设计,图文并茂的历史知识,为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充分利用好《历史地图册》对历史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历史地图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一、辅助开展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是现今主流的教学方式。广大教师在史料搜寻方面可谓煞费苦心,查书、上网、编资料、做课件,忙得不亦乐乎。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个便利、可靠、易读的史料资源库——《历史地图册》,我们应该多多加以运用。
例1:宋朝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突破时期,我们结合《历史地图册》三则史料(如图1、图2、图3所示)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宋代城市商业比前朝的突破表现:
图1 唐长安城
图2 北宋东京城
图3 北宋东京城商业概况
(1)根据图1,指出唐朝长安的城市布局有什么特点。
(2)根据图2、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城市商业较前朝有何突破之处。
从上述史料和课本信息分析,唐长安城布局严格规整,交易场所只有东西两市,与居民区严格分开,按时开闭市,闭市后不准交易。北宋东京城布局与唐长安城不同,坊市界限打破,大街上店铺林立,还有瓦肆等娱乐场所,晓市夜市昼夜相接,通宵营业。总的来说,宋朝城市商业的突破之处:时间和空间界限被打破,商业更加自由繁荣。上述三则史料反映的信息和课本叙述互相印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掌握。
二、辅助开展研究性课程学习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因此,我们注重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程的学习。《历史地图册》中的许多素材可以用于探究学习的辅助资料。
例2:开展“毛泽东军事指挥智慧和艺术”研究性课程学习时,我们指导学生对经典战例“四渡赤水”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历史地图册》中配有一幅“指挥四渡赤水”示意图(如图4所示),是开展这一探究学习的重要辅助资料。学生结合此图和其他资料,对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开展探究,了解并归纳出其中所包含高超的军事指挥智慧和艺术:
图4 指挥四渡赤水
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最突出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指挥才能。四渡赤水的作战方式:先是声西击东,佯攻遵义,再是虚北实南,突破乌江,然后声东击西,兵临贵阳,接着调虎离山,威逼昆明,最后虚南实北,巧渡金沙。实施了能打则打,不能打就走,一切以掌握战场主动权,保存和发展红军实力为目的的运动战,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风格和精髓。四渡赤水的精髓所在是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战术,以“走”创造战机,以“打”开辟通路,突出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四渡赤水使红军一反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从被迫转移变为主动调敌、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突出反映毛泽东的指挥才能。
三、辅助主干知识的归纳总结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一直有许多问题困扰着学生,如时间记不住、线索理不清、关系不理解等。实际上,历史学习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背诵,掌握科学归纳方法才是学好历史的关键所在。历史归纳就是将众多历史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探求反映历史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方法。具有归纳意识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新,能更好接受历史的启示,汲取历史的智慧。《历史地图册》在辅助学生开展主干知识的归纳总结有重要作用。
例3:结合《历史地图册》图表,对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内容进行比较(如图5所示),提出问题,归纳孙中山晚年伟大的革命进步,学习孙中山坚持不懈、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1)根据图表,指出与旧三民主义对比,新三民主义有什么新发展。
(2)根据上一问题的分析并结合课本知识,概括归纳孙中山晚年革命的伟大转变。
学生结合图表和课本展开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目标,进一步肯定 民权的广泛性,提出节制资本,强调大众能享有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并进一步归纳总结出新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广泛团结各界进步人士争取民主富强,体现时代的进步性。
图5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四、辅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历史地图册》中有不少素材有助于辅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例4: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时,我们结合歌曲《春天的故事》和《历史地图册》中“邓小平光辉足迹”示意图(如图6所示),展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富强道路的贡献。两则材料反映邓小平以过人的智慧与胆略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同志已经接近90岁高龄,仍不辞劳苦地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似春风般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指明中国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方向。在重大历史关头和对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决策中,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并集中全党集体智慧,做出了创造性的伟大贡献。
图6 邓小平光辉足迹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9
【摘 要】《新课标》阐明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实中物理教学中的运作。
【关键词】探究性;探究性学习;实中物理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通过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新课标》阐明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呢?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积极态度的实践活动。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的强制性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得的。
一、探究性学习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扬,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加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其次,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主体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主体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领悟。该模式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其核心是“探究”,即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创造了人人参与、人人成功的教学氛围,因而气氛非常活跃,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
最后,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探究性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服务者”,与学生共同研讨的“参与者”。这样,为创新教育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再创造。探究性教学模式适合当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概括较为适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大的灵活性、兼容性和可操作性,为教师课堂教学再创造提供了条件。
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积极探究
由于受尊师重道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直存在老师权威不容侵犯的观点。即使老师犯了错误,学生也不能在公开场合反对。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萎缩,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放弃权威思想,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和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它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自重探究的一种内在动力,可见兴趣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先导。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异的物理观念,因此,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手段,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探究环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又启发性地提出问题,把新知识作为问题呈现出来,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新知识。如在“光的传播”新授课时,用flash制作一幅光的传播动画课件,通过详细展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路径,引人入胜的动画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进行探究。
4.开展合作学习,调动探究思维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师应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切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对所获得知识的正确、全面地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培养。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在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也正是物理学科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红军.探究性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 第32期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10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用粉笔加黑板为主的授课方式已逐渐过时,以ppt为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英语课堂,这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我就高中英语教学中ppt的应用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共同商讨。
一、ppt课件的使用毋庸置疑,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相对于以教科书为核心的传统英语教学,ppt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资源结合起来,具有直观、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 图文并茂、声像俱佳,操作性强,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观,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一个真切的外语语言环境。其次,ppt能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在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方面,效果尤其明显。可以说,ppt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ppt课件的使用,虽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ppt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使用课件时, 必须站在讲台上操控设备, 幻灯片上的内容不像板书,可以在黑板上长时间停留,不断切换的幻灯片,经常让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回味,一闪而过,这样一来, 勤奋的、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能跟上老师,而一些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基础差的学生则干脆选择放弃记笔记。同时教师几乎被锁定在电脑前, 其肢体语言减少了, 跟学生的交流少了, 不能时时关注学生的感知和情感变化, 每个学生也不能及时参与课堂和展示自己, 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的机会也少了,久而久之, 教学又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满堂灌,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自然就被抹杀了。
2.长时间地依赖ppt会降低教师的英语水平。没有ppt的时代,教师上课需要花长时间进行备课,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需要背着说出来,同时写在黑板上,备课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相比现在,教师读ppt上显示的内容,不必背下来,这样一来无形中会降低教师的英语水平。
3.ppt的使用,常使学生看得多,听、说得少,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下降。ppt有些是教材的还原、教案的翻拍,把教材主要内容拷贝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上,因为ppt闪出片子学生首先反应的是眼睛,比听觉要快,虽然上课时教师照念演示文稿的文字,但学生更多的是依赖和习惯于看。回答ppt上的问题又常以说a、b、c、d中那一个对的形式表现出来,造成了学生既听不专一,又说的机会减少,因此,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必然降低。
4.在ppt的设计上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喧宾夺主。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在制作演示文稿时,觉得单纯的画面、文字很单调,便在演示文稿中加入一些与教学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图片、动画、特殊效果乃至强烈的声音效果等,这些内容往往在画面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三、在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ppt,要做到扬长避短,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1.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课件ppt是教学手段,不可能取代教师,而只能是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在播放ppt时,页面的切换不可过快,重点之处要留出学生做笔记的充分时间。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我们虽然有了现代的教学手段,但是也不要过分的依赖,我们要善于利用,又要能够从这种模式中走出来,不要一节课手拿鼠标不放,充当播放器的角色,要时不时地站起来,在讲台上,教室里走一走,去认真倾听学生们对课文的朗读,对问题的回答与解释。对回答的好的,报以人性化的鼓励,对回答不对的,根据每名学生错误之处给予有的放矢地指正、帮助。让更多地交流产生于师生之间,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英语ppt辅助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互动起来,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适应社会的精英。2.教师要应时而变,让自身能力与素质不断得到提高。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说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节省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一个负面的影响,就是助长了惰性,比如前面提到的,有了ppt,以前需要板书记忆的东西现在就可以不需记忆了。但我想说的是,身为老师,教书育人,授业解惑,就要不断地挑战自我。现代化的ppt不是为我们节约了很多的背诵时间吗,那么就好好的应用,去做更多以前想做而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可以更多地去学习英语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可以更多地去涉猎本领域的教学教研大纲,让自己教育起学生来更能得心应手;还可以在ppt的设计上投入更多精力,研究怎样才能在短短的一节课里让学生获益更多。这样长此以往,教师的水平非但不会下降,而且肯定会有质的飞跃。
3.使用ppt的同时,尽量增加孩子听、说能力的锻炼。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在展示ppt幻灯片时,先留点时间给学生阅读和理解的机会,然后才加以讲解、拓展并增补屏幕内容。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将屏幕转为空白,这不仅能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休息,还能有效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更需要口头强调的内容中,例如英语分组讨论或英语问答环节等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从对书面形式的期待转变为对听力和口头形式的期待。另外,在ppt题型设计上要尽量避免单项选择题,多使用问答题,因为问答题,学生要用耳朵听,调动的是听觉器官,学生组织语言的回答过程不仅仅练习了口语,同时也培养了英语思维,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更让人欣慰的是这样做的结果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听力水平,这就是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
4.使用ppt时除了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外,更要注重内容的充实。ppt的图文声像只是形式,我们更应该考虑的还是内容,要做到课件所展现的知识技能、所引用的专业术语正确, 所涵盖的深度与广度得当,具有可读性, 且难易适中。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手段,以达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的目的。实践证明,利用ppt讲语法就是非常适中的一种教学手段。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11
【关键词】自主 合作探究 初中数学系 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完全接受来自教师所讲的知识,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对知识进行解构,再进行构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再以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辅以针对性的引导,最终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构建。
一、提出自学任务,提前组织学生自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模式,很多教师是直接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如“认识无理数”的教学中,对于无理数的概念,教师简短的导入后就直接问什么是无理数,让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因学生对无理数没有提前构建,此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一些学生在交流中只能听其他同学说,自己难以发表出意见,讨论也就成了走形式。为此,实施合租探究模式,一定要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否则,学生没有提前学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讨论中无法积极参与,讨论也就失去了本有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活动教学,教师需以明确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是要以预习任务来引导学生对当次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而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基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简单的应用类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相似三角形”的预习中,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是什么?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又有什么关系?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相似三角形?如何书写?你能画图来说明吗?在该课时的预习中,通过问题任务来引导学生先行学习,组内探究,为课中任务活动奠定了基础。自主学习中可采用导学案方式进行引导。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判断题引导学生利用概念来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判断,也可用填空题来引导学生通过填空再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二、提出问题引导,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模式,探究是整个课堂的中轴,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探究而较好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构建,问题引导较为关键。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在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在以问题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但因问题和目标联系不够紧密,问题讨论后教师的组织不到位,讨论也就容易走形式。故而讨论中问题要紧扣目标展开。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教学中,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全等三角形,知道了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和三个对应角是相等的,如此,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是不是要六个条件都能满足呢?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开始探究、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三角形、剪三角形进行对比,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得到定理。
在组织学生讨论中,教师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给出算式:0.44-(-0.81)-0.56-(-0.09);-(-6.3)-(+1.2)-(-3.7)-(-6.2)引导学生复习,接着引导学生尝试计算(+18)-(-8)+(-10)-(20);(-1.8)-(-3.1)+(0.8)-(+0.1),以问题“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过程中,我们如何处理运算符号?”引导学生在尝试计算后进行小结;以算式(-6)+(+16)+(-7)+(-3);(-32)+(+4)-(-6)-(-8)来引导学生去括号后进行计算,以问题“在和式的算式中,各个加号该怎么处理?”来引导学生对去括号进行学习,最后以-24.5+4.6-14-2.6+5.5来引导学生进行简便计算,计算后总结规律。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一是要预留时间给学生讨论,二是要结合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如“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对图象的形状、所过的象限等进行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正函数的图像特点进行总结归纳。
三、优化课堂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巩固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结合以往的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来看,过于书面化,且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不够。实施合作探究活动,要以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展开练习,且要注重引导学生实践。如在三角函数的正弦和余弦的教学中,教师先布置课后练习来引导学生巩固正弦和余弦的概念,然后以应用类问题来引导学生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
在练习中,要注重加强实践活动,以此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公式的应用,练习中可采用纠错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出示一些案例,案例中公式计算有错误,由学生来纠错。如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后,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设计全等图形,如有理数学习后对正负数的巩固,可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正负数的例子。“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学后教师引导小组学生收集各自家中的手机话费套餐使用信息,然后进行对比,看哪一种更优惠。在任务中,同一个小组的学生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如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论等都需要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如此,以活动方式组织学生练习,摒弃纯书面的练习方式,学生积极性较高,效果也更好。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固守传统,而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辅以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巩固,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鹏程: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14期7-8页。
[2]吴蕴玲:初中数学“自主导学、合作生成”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5X期4-5页。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12
一、创设具体情境, 培养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缺乏兴趣, 就会失去学习应有的耐心、细心和主动性.数学作为一门思维含量较高的学科, 具有很强的探究价值.但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影响, 很多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缺乏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习兴趣不高, 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因此, 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探究性学习有效实施的关键.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手段较多, 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就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一课时, 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小明的生日快到了, 好朋友小华给他买了一份礼物, 为了让礼物看上去更漂亮, 小华想设计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 但是他在设计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 你能帮助他吗?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 都想了解如何设计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 这就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通过对长方体图形的研究, 了解展开和折叠的具体方法,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具体问题, 培养探究习惯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但是, 传统学习方式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探究意识和习惯,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改倡导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提供了契机.在新形势下,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 努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不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断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如在“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教学时, 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数学问题:为了迎接全区的数学竞赛, 学校进行了一场选拔性考试, 考试共有题目20道, 规定答对一道得10分, 答错或不答扣5分, 考试成绩高于80分的学生方可进入竞赛名单.考试结果公布后, 我校共有25名学生进入了竞赛名单, 请问他们答对了几道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让学生根据实际进行自主探究, 并将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动手操作, 提高探究能力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 很多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操作, 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习惯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 漠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打击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观念, 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时, 对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SAS) , 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判定的方法, 可以先让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 然后指导学生根据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 作出一个角, 再利用圆规或直尺在这个角的两边截取两段与已知三角形对应两边相等的线段, 最后让学生用剪刀将做好的三角形裁下来, 与原三角形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四、重视反思评价, 增强探究效果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篇13
一、初中数学中的隐患
目前初中课堂中经常出现如下几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没有劲头去学习。还有学生觉得数学在生活中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没有实际应用。而一大部分学生只为了向分数看齐,只要考出高分,不管其中到底什么原理,拿出公式套进题中,计算出结果便是万事大吉。初中数学,之所以能作为中考中的主课之一,就足以说明它的重要程度,绝不是只靠背背公式,带入题中就能解决的。但偏偏有好多教师为了自己省事,为了速成,往往都是这么教学生的,不会没关系,只要把数据套入公式中计算出结果就好了,能拿分就行。面对这一现状,导致结果就是,学生不重视数学的根本,只要得分就行,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冷漠态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又应该怎样解决呢?
二、探究性教学的深远意义
卢梭曾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我们作为老师,不能仅仅传授学生课本死板的知识,而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授课模式,能充分的帮我们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作为主体而不是单纯的聆听者,充分的发挥他们的长处。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讲解,留给学生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导致了课堂以听为主,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不能很好的吸收知识。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的尊重自己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多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多提出一些讨论性较强的问题,留给学生合作讨论。可以以小组的方式,二到四人一组,大家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探究问题的所在,自主的发现问题并积极讨论,小组一起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会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乐于去讨论,乐于去学习。教师也可以一起参与讨论,还能增进师生关系,使课堂氛围更融洽。
自主探究式也是探究式的一种。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多创造一些生活场景,带入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来引发对问题的思考。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进而的喜欢上数学。比如在学习立方体的时候,可以提前一天让学生准备好硬纸板,剪刀,细绳等工具,自己进行绘画,剪裁模板,粘贴出要学习的立方体。这种方式对立方体的周长,面积都能有深刻的认识,并知晓其中的原理,进而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并方便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师生共同探究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疑惑,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教育者深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好多学生天资不同,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师生多去沟通才能营造更积极的氛围,也能在一个方面上使学生树立自己学习的自信心,更能因为教师的因材施教,让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此类工作开展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师生共同探究问题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听课思维方式的碰撞。贵在点滴积累养成,坚持不懈方能看出成效,而教学的本质就是在于量变产生质变的积累升华过程。
此外,仍有些学生的学习当时还不成熟,需要教师格外关注,例如理解能力强,但不善于思考,在理解的层面上的死记硬背,做题时突出表现为墨守成规,死背公式,效率低下,另有些学生理解能力不强,但擅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多,但接受能力差,好多通过简单学习便可以掌握的技巧他们却没有熟记,突出表现为解题思路明确清晰,但格式标准较差。此类情况的解决,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有效,作为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好的引导完全、顺畅的沟通完全可以将教学效率扩大,因材施教是解决教学资源与受教育者需求矛盾的法宝,更是教师完善自我,共同探究各自问题的有效方式。
四、结语
【探究PPT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推荐阅读:
浅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07-11
探究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11-11
初中数学课堂探究07-04
初中数学复习探究09-20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05-10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08-29
初中生物教学探究05-16
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09-03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