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

2024-05-10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精选11篇)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 篇1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个“蒙上眼睛画线段”的有趣实验, 结果实验表明:准确、恰当的反馈, 直接影响着人的后续行为。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方向的, 完整有序的复杂信息传递系统, 教师只有取得了对教学效果的及时的反馈信息, 才能对教学作出恰当的评价, 决定下一步的教学。所以, 反馈是否有效、高效, 直接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了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五条反馈途径, 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预习反馈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学生预习这一教学环节。在新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 我们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预习就是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前设计出适合本课的预习导学案, 使学生在预习时有的放矢地根据学案的内容充分自学, 展开讨论。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4Food的Reading 1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运用课本中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介绍自己日常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 也能检查学生预习探究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积累, 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

二、观察反馈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位有经验的“观察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行为表现中作出专业的分析与判断 (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理解, 学得怎么样, 能否产生浓厚的兴趣) , 要做到“听其言, 观其行, 察其神”, 以便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问题与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关联点, 并加以反思, 从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例如, 发现学生眼神呆滞、迷茫, 或者有学生沉默不语、自顾看书、无法参与讨论等现象时, 教师应立即根据学生的需求, 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深度, 改进自身行为, 优化教学效果。如在课堂上学生表现为十分专注地听老师讲述, 时而轻笑, 时而点头, 这表示他们理解了老师讲授的内容, 表明教学效果很好, 可按原计划进行下去。

三、问题反馈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获取反馈手段。它使课堂节奏有张有弛, 教学有输入有输出, 使每位学生都能亲身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 又能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可能遗漏的环节。此外, 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问, 充分暴露其语言学习认知感悟过程, 有效激活学生学习认知思维, 为其自主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Unit6Acharitywalk的Reading1的教学尾声, 我就“Whatdoyoulearnfromthe charitywalk?”和“Canyougivemeanintroductionto OxfamTrailwalker?”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以此来深化教学过程。

四、检测反馈

课堂上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 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根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英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测试题, 不仅能保障课堂教学的重点有效巩固, 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BUnit1Dreamhomes的Grammar教学中, 我让学生根据所听录音的内容画出相应的图画, 以检测学生对above, at, behind, below, in, infrontof等介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深化其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运用。

五、讨论反馈

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获取教学信息之后, 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交换学习心得、体会, 互相提问, 相互评价, 可以加强生生之间的反馈,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系统性的认识。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Unit1Pastandpresent的Vocabulary教学过程中, 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不同的卡片, 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卡片上的形容词的反义词, 并用这一对反义词编对话。通过这样的讨论学习活动, 不仅可以让学生利用反义词联想记住比较生僻、孤立起来不易记住的单词, 也能让教师根据学生暴露出的课堂知识欠缺的地方及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补充。

总之, 教学反馈是教学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 及时的、积极的反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教师应该遵循英语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反馈与矫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唐琼.初中英语课堂反馈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英语广场, 2012 (9) .

[2]陈斌.高效反馈, 让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更上一层楼[J].科教导刊, 2012 (7) .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 篇2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素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倡创新精神,关注反馈调节,激发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态度;兴趣;个人素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81-01

孔子曾说过,音乐可以使一切变得和谐,并使人产生敬心和柔顺心。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悟人性美和人情美,以达到走进美好、感受快乐、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反馈调节作为优化音乐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一、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应高度重视

许多学生喜欢通俗的流行歌曲,有的狂热地追星,甚至刻意模仿。对待类似行为,音乐教师只做思想工作有时作用不明显,强逼更是无用。要通过仔细观察,选择有趣的音乐作品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彼得与狼》,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和音乐非常密切,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音乐课中,只有部分学生在真正欣赏音乐,这样大部分受教育者为“乐盲”。作为音乐教学的引导者,老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会筛选音乐的“大脑”,利用三尺教坛传播古典、民族、本土的优秀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时常反省自己的教学态度,哪怕偶尔的失败,并反思自己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们热情活泼,如果在课堂上受到打击,可能会毁了他们一生热爱音乐的兴趣。所以,我们应该采取灵活可行的方法,鼓励学生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兴趣爱好,做到中西结合,雅俗共赏。

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人素质应有所了解

由于各类艺术学科学习的广泛性、普及性,许多学生有一技之长,而有些学生则可能一窍不通。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能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应针对这个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人素质有所了解,注重互相兼顾,或让个别学生起带头作用,带动整个音乐课堂气氛,吸引少数学生参与。运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调节气氛,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起到凝聚的作用,易于学生接受。

三、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之间的矛盾应引起注意

导入是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感的第一步,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如设置悬念、讲故事、提问等。然后观察学生的行为,如得不到反馈信息或有误,即可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摆脱无效学习。如得到预期的反馈信息,即可顺利进入下一步骤。新课学习――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观,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合作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学生自我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而这个过程的建立,需要教师长期、经常性地反馈与自我调控,才能做到实际、有效。总结――在新课学习后,应及时总结,或进行重点归纳,或进行特色比较,尽量明确结果,诱导学生积极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信息交换过程中,形成一个教学控制体系,不断进行反馈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互补、反馈调节应予以关注

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沉闷,就算采用一些多媒体教学,仍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音乐教师应依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驾驭教学的能力来设计教法,再结合学生群体不同的特征,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提高音乐课堂实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是同年级每个班都能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那么,教师就应该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找出差异,然后针对课堂上不同的反应进行适当调整。有意引导或激发学生的不同兴趣,然后再围绕预期目标,进行有目的、有指向性的教学。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比如“电影-音乐、文学-音乐、舞蹈-音乐”等声像结合形式。还可利用问与答之间的关联,捕捉学生反应的信息,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

五、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应专门研究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和流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及时做出各种反应和调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有些教师只注意到名家名言的效力,而忘记学生作为音乐听众的感受,追求统一、呆板的结论,抹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不愿主动去欣赏优美经典的民族音乐、古典音乐,转而去追求一些自由无拘或狂热的音乐形式,如流行的“的士高”,或沉醉于强烈刺激的节奏和声嘶力竭的喊叫之中。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音乐素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让学生有一个能辨别音乐高雅或粗劣的听觉系统。对此,我们应予以重视并专门研究。现在提倡“科学以人为本”,我们应提倡“音乐以人为本”。只有从实际出发,在每周的音乐课中,尊重音乐,用音乐感动人,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让高雅和谐的音乐伴随他们愉快地度过求学阶段。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注重音乐教学中的反馈调节,提高教学设计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实际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实行有效控制,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反馈,保证教学组织的系统性、有序性。及时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调节措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中的反馈与矫正探究 篇3

一、反馈与矫正的一般原则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种重要基本原理。它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反馈,可以不断地矫正偏向和失误,逐步达到预期的目的。一般说来,课堂教学中反馈与矫正有以下几条原则。

(一)适时反馈,及时矫正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两种不正常现象:一种是备课。教师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或一个星期备课,未能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本来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津津乐道,而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却蜻蜒点水,甚至根本没有涉及,教师陶醉于少数优生“热热闹闹”的发言,而多数学生一知半解。另一种是作业。有些教师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有多个,学生做的练习教师批阅后与学生见面晚。这样反馈来的问题经常是一大堆,此时,师生双方都感到矫正无从下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切实抓好当堂了解、当堂消化、节节夯实、层层达标、分步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及时。

(二)真实反馈,准确矫正

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对反馈与矫正的效果起关键性作用。如果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教师就发现不了问题或不能全面地了解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教学实践表明,要做到真实反馈,准确矫正,一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优良学习习惯。授课中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这样学生提供的信息才是深层次的而不是表面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克服师道尊严的作风,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取得学习进步的甜头。

再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在获取信息后,应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矫正方案。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题论题,就事论事,否则矫正就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三)主动反馈,自觉矫正

反馈与矫正有良性与恶性两类。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即反馈——矫正——再反馈——再矫正。良性的反馈与矫正不论从知识、技能、智力、习惯、情感的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一种在不断地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前进的教学活动;而恶性的反馈与矫正则是问题不断重复堆积的微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

要避免恶性循环,师生双方必须做到主动反馈,自觉矫正。

(四)矫正反馈,反馈矫正

反馈与矫正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体系。矫正首先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信息不真,这时应对反馈进行矫正。如果不注意这种矫正,那么矫正也就不准。

对一个问题进行矫正之后,是否就真正解决了问题,还需进行再反溃。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问题老师讲过多次了,考试的时候学生还是出错。出现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或是当时的矫正走了过场,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或是隔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再去矫正,使矫正效果消失了。因此,矫正后相应地要设计巩固提高的反馈方案,检测矫正效果,获取新的信息,在更高层次上施以反馈矫正。

二、反馈渠道与途径

常规教学过程的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评价就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一般来说,反馈渠道与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时充分估计

我们在备课时要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二)上课中勤于捕捉

上课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难,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三)板演时注意收集

板演是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的重要渠道。对学生板演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仅要指出其错误所在,还要正确分析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指出应该怎样纠正错误,并在下次板演或作业中有意安排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及时矫正。

(四)答问中随机提炼

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很容易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错误,或概念理解错误,或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或思维方法不对等。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问,又要善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角度,随机提炼出反映问题本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使矫正有的放矢。

(五)阅卷中仔细归类

在考风正的前提下,每次单元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都会暴露出大量的问题。问题越多,我们就越要注意归类,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整理归类得当就能力矫正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讲课后及时小结

讲课后小结并非被大多数教师所重视,其实讲课后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七)复习时注意强化

成功的复习,一般是在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梳理之后,结合该单元教学中收集到的学生易混易错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择例精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题型予以强化矫正。

三、矫正类型与方法

要使教学矫正效果好,必须准确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经过实践,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种矫正类型与方法。

(一)少数人的问题个别矫正。群体性的问题集中矫正在作业批改和试卷评阅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学生在每章每节练习或检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记载,然后看哪些问题属少数人的,哪些问题属群体性的。属少数人的问题不能集中矫正,属群体性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集中在课堂上矫正,否则就会大面积影响或阻碍后继内容的学习。

(二)简单问题立即矯正。复杂问题专题矫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察问题要敏锐,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和黑板上板演出现的问题要反应敏捷,快速作出判断,哪些问题属简单问题,哪些问题属复杂问题,属简单问题就立即当面矫正,属复杂问题就专题矫正。

(三)概念性问题对照矫正。技能性问题逐步矫正应用概念出问题,这在日常教学中是普遍的,特别是学生在运用相近、易混的概念时,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在使用“补角”、“邻补角”等概念时常易出错,这时就应对照概念,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以及异同点,然后对照练习。至于这两个概念在解有关几何题中准确熟练运用的问题,则属技能性问题,这要逐步矫正。

(四)预料中的问题设计矫正,出乎意料的问题灵活矫正。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科书的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经验充分预料每章每节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好重难点知识。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意料之外的问题,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矫正。

(五)经常出现的问题变式矫正。偶然出现的问题重视矫正有些错误一两次矫正不能生效,甚至采用同一种方式矫正,学生还有厌烦情绪。一般来说,对于那些经常出现差错的问题,教师应遇到机会就要进行矫正,要反复矫正,更重要的是变换形式矫正。同时,教学中还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生所偶然出现的任何一个问题。这样,反馈矫正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六)习惯问题耐心矫正。思想问题引导矫正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受用不尽的,坏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学习进步的最大障碍。如果一些学生因习惯不良,造成不该出错而错了的问题。例如,明知计算不准,解方程组又不验算,画图不用尺规,随手画等等,教师就不能只将答案改正过来,而应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矫正学习习惯。如果是思想上出了毛病,导致在学习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应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差生问题分层矫正,优生问题点拨矫正在教学要求上义务教育教材提出了弹性要求。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适应这一转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提出不同要求。在矫正差生问题时,要分层要求,对于有些要求可根据其基础与智力的实际情况,分层矫正,分类指导,暂不能达到的,留待以后逐步跟上。对于优生出现的问题,不宜捅穿,只宜点拨,让优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去思考,去分析,这样印象更深刻,效果更好。

四、建立反馈与矫正档案

反馈与矫正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为了使反馈与矫正真正做到及时有效,建立反馈与矫正档案就非常必要。一般来说,反馈与矫正档案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问题档案

把教学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分章节,按不同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入档,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这样做,近期效應是教师可通过对问题的综合分析,确立矫正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远期效应是若长期坚持做好教学问题档案,并且每一次教学循环后,将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探索规律,总结经验,那么教学能力就会很快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必然在教学理论研究上有所建树。

(二)矫正方法档案

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性格学生的问题一般来说采用的矫正方法应该有别。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并将行之有效的案例与方法做好记载,然后定期分类归档。

(三)学习成绩档案

学生的学习成绩档案是反馈与矫正档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基础,教师不是了如指掌,那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矫正方法就不一定有的放矢。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档案,包括诊断性测试、形成性测试、矫正性测试、终结性测试等方面的成绩。

(四)学习变化档案

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正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因此其学习活动在不同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上课举手发言从初一到初三人数逐渐减少,大多是因学生逐渐成熟了,表现欲没有小学生那样外露,当然,有的是对数学不感兴趣,也有的是对教师的教学根本听不懂。对这些变化教师要认真对待,分类矫正。总之,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变化要建立好档案,为以后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 篇4

1 关注学生语言质疑反馈, 培养多元思考探究能力

质疑是学生学习和接受语言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思维认知过程。依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 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在自主质疑学习基础上的思维感知, 更能够增强其理解感悟能力。学生的学习质疑过程本身也是其多元思考探究过程。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质疑反馈来调整教学策略, 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思考探索空间和时间。学生在质疑反馈的过程中, 能够充分暴露其语言学习认知感悟过程, 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发现需要及时调整的方法策略。这样的质疑过程, 不仅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还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学习认知思维, 增强自身学习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多关注学生的质疑学习, 通过反馈的形式来调整教学策略。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h English) 7A Unit1 This is me!的“Reading 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围绕“What’s the main character about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和“Why do we need the school life to help us grow up?”进行讨论。学生在这样思考探究过程中, 不仅能够使自身的质疑得到有效运用, 还能加深对课程文本语言的认知感悟。

2 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反馈, 培养整体认知感悟能力

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 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值得关注的课堂活力。根据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接受理解来进行总结, 一方面,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整体学习认知能力, 促进知识技能生成;另一方面, 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学生的自我总结反馈, 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活, 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学习和运用能力。借助学生的自我总结来反馈课堂教学, 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动性与自觉主动学习形成有机的融合。学生自我总结反馈, 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自我总结来优化教学过程, 让学生的理解感悟和综合运用相得益彰, 更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馈, 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 深化教学过程。在《牛津初中英语》8BUnit 4 A charity show的“Reading A Hosting a charity show”教学中, 建议学生在阅读文章基础上, 可就“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charity show?”和“Do you want to have a charity show?”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以此来深化教学过程。通过这样的总结反馈, 能够更好地突出教学目标价值。

3 重视学生学习反思交流, 培养丰富语言策略能力

学生的总结过程是信息知识接受和转化生成过程, 也是知识不断积累形成的过程。在内化生成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不断丰富, 更好地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在引导学生总结概括的基础上, 注重彼此之间的反思交流。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语言学习过程来作反思。这种反思应该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 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目标达成反思, 使得课程教学目标能够真正得以实现;2) 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 深化其语言知识积累和技能运用;3) 建议学生能够就课程资源运用、表达交流等策略运用进行总结反思, 以此来指导学生语言策略运用, 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思维方法。

总而言之, 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 注重反馈教学的策略运用模式, 能够在反思总结提高基础上, 更利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 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元探究能力。通过对反馈教学运用来优化教学策略, 能够在提高课程有效性的基础上, 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 增强其综合运用能力。

摘要:本文就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反馈有效性教学运用进行探析, 旨在阐述以反馈途径来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 调整教学策略。这样的反馈能帮助教师更全面了解在语言知识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反馈能够更深入理解、感悟自身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 掌握全面的语言知识, 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馈,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京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英语教师, 2010 (11) .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

[3]武玉巧.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之谈[J].吉林教育, 2011 (34) .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 篇5

【关键词】问题 探究 反馈 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2)09-040-01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方法,有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及学科素质教育

1.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和分析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具体问题。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教学活动中因偏离教学目标所做的“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最好的学习诱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巧妙地组织适当的问题,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认知内驱力,调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接受知识时思维的呆涩与定势,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实施问题教学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政治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大胆巧妙提出,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及最后圆满解决,主要依靠学生自己通过学习思考来实现,教师的作用仅限于指导和诱导即“主导”。问题教学法运用得越广泛彻底,政治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得越充分明显。同时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会促使政治教师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研究式的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教学艺术和科研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其基本程序是:提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1. 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浓缩为几个主要问题,一方面便于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要求及线索,另一方面旨在“抛砖引玉”,让学生处于问题情景之中,把思维直接引向问题,从而探索更多的新问题。

2. 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辅助材料发现并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呢?首先,从已知与未知的知识联系中引出问题;其次,在重点与难点处制造问题;再次,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寻找问题。在这一程序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创新,还应帮助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并经过全班同学的评价、筛选,形成一堂课的系列思考题。

3. 问题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由教师代劳包办这一切,会禁锢学生思维,所以要把其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以“助产士”的角色,提供一些线索,启发学生探讨问题并以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索。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不应立即给以评判,而要以民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畅所欲言和相互辩驳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结论。

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强化问题意识。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的新问题的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与突破。所以强化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成功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问题产生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教师要保护、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并鼓励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流行的观点与解释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从而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

2.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地实施问题教学法就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寻根问底的胆量和勇气,所以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创造积极、和谐、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拘束感,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怎样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一是教师要有威信,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良好威望影响全班,以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学生投入学习思考活动;二是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共鸣;三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情有趣,教师在表述教学内容时要讲究语言艺术,一方面要分清轻重缓急,注意抑扬顿挫,防止教学过程中一种语速、一个语调讲到底,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使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并辅之以相应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四是将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及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变成小品、实验演示、录像片段、幻灯片、漫画等形式搬进课堂,直观而形象地诉诸于学生的视听觉,从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 篇6

(一) 转变数学教学模式是时代的呼唤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乐于探究知识, 积极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二) 转变数学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要求

本学年度, 通州区致力于高效课堂的建设.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它主要研讨两方面, 即教师与学生, 也就是教与学, 研讨的是主导与主体及二者的关系.

(三) 转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路

高效课堂致力于两个转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 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高效课堂大力倡导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高效课堂模式为途径, 探索课堂教学的师生相长, 激励教师做“平等中的首席”, 建构民主、平等、高效的课堂形态和基本模式, 强调课堂的生成性和精神的成长性.

二、“探究、点拨、反馈”数学教学模式的详解

“探究、点拨、反馈”数学教学模式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自主探究、点拨诱导、练习反馈.其中探究是基础, 点拨是纽带, 反馈是桥梁, 三者浑然一体, 构成高效的数学课堂模式.

(一) 探究

探究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实现自主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探究能力是以独立性为核心、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一位外国学者曾说:“未来文盲, 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究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1.探究能力的培养

①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②启发思维, 指导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究

①创设乐学氛围.

②创设交流、探究的氛围.

(二) 点拨

点拨是指教师用简练、精辟的语言, 或者鲜明生动的数学案例等方式指导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与智力.点拨的方法有:

1.温故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学习某些新的数学知识出现困难时, 可以先回忆一些与此相关的旧知识,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2.例解法.通过对典型的例题加以分析, 让学生会解某一题, 进而通过思路的点拨让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3.总结法.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关键, 将知识连点成线, 并使之归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

(三) 反馈

反馈是指通过课堂上的集中练习来了解学生对相应数学知识和定理掌握的程度.教学中的反馈包括教师和学生间的交互反馈, 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这里所说的练习反馈主要是指课堂内的当堂练习反馈.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可以安排在课前, 也可以安排在课中或课后, 反馈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针对性反馈、变式性反馈、对比性反馈、形成性反馈、开放性反馈.

三、“探究、点拨、反馈”教学模式的意义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 为课堂教学的增效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 它实现了三个转变, 因此使课堂的效果更加明显.

第一个转变是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数学理论的学习, 不断地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同时, 还要注意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挥.使学生从被动听讲的知识接受者, 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这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二个转变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 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学生只是服从, 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人的存在, 人的发展, 是现在教学最根本的理念, 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应成为师生关系的新理念, 它是先进的教学模式建构与发展的基础.据此, 教师要由学生的权威转变为学生的伙伴, 在与学生的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 完成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活动.

法语教学中运用负面反馈的探究 篇7

英语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与法语课程任务相仿, 在法语教学中, 要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培养兴趣, 建立自信, 从而提高法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行为———反馈。在初级法语教学中, 正面反馈不难, 难在负面反馈。从事初级法语教学多年来, 为了促进法语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对负面反馈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

一、有关教学中负面反馈研究的概况

负面反馈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对学生错误的纠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负面反馈曾得到有限但较为集中的研究。主要形成两种观点:一是负面反馈要及时, 避免学生形成错误习惯, 一犯再犯;二是负面反馈没必要, 避免打击学生积极性、适得其反。

(一) 负面反馈要及时, 避免学生形成错误习惯, 一犯再犯

这种观点认为:错误就像过街的老鼠, 要见一次消灭一次, 绝不能姑息纵容, 将其养大;最好防范于未然, 在错误可能发生的情况下, 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一旦形成习惯, 则久治难愈。这种观点还认为:被纠正, 能让学生有“是在学东西”的感觉;及时的负面反馈, 严格控制语言输入, 有利于学生注意到错误的语言结构, 注意到母语与外语二者之间的区别, 从而对外国语言习得产生促进作用。

(二) 负面反馈没必要, 避免打击学生积极性、适得其反

美国语言学家库克认为:错误既不是老师的过错, 也不是学生的过错, 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的、自然现象的一部分。语言天赋论者认为:小孩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 就很少受到负面反馈, 其语言习得主要依靠正面反馈激发而运作的语言习得机制。也有人认为, 负面反馈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感到自卑, 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语言习得。更有人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 学生会自我纠正, 并开放性地大量接受语言输入。

二、法语教学中负面反馈的实践研究

其实, 对于学生错误的处理是一个颇有争议性的话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极富挑战性。我认为, 负面反馈不能走极端, 要具体错误具体分析, 其运用贵在适度。

法语没有小学阶段的教育, 中学生都是初学者。他们对于法语语言体系的知识几乎是空白, 学习所受干扰会较多, 比如, 学生想说“您先请”, 就会按照汉语习惯表达, 其实法语要说“après vous” (在您后) 。有时, 他们还会超规运用, 如学生学过一些阴性形容词加后缀ment是副词, 就可能错误地概括、推断出“真正地”是“vraiement” (正确写法:vraiment, 是阳性形容词加后缀变副词, 例外) 。这些错误恰恰说明学生正在学习, 有学习的欲望, 说明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过渡期, 错误只是过渡现象之一, 而非学习语言规范的失败。因此, 对学生的此类错误要多些宽容, 有兴趣就好。在一门生疏的新语言面前, 人人都害怕错误, 害怕失败, 更何况是中学生。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发展状况, 经常地纠正他们的错误, 会让他们有压迫感, 信心不足, 最终会阻碍他们长期、系统法语的认知与习得的发展。信心很重要, 我们应注重的是长期收益, “放长线, 钓大鱼”。

法语课是选修课, 学生希望学到实用的生活化法语, 所以, 口语教学是法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口语教学中, 对于严重影响沟通的, 让人不知所云的错误, 应予以及时纠正。这时候, 帮助学生说出想说的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对于不影响语意的错误, 没必要一定要达到精准, 因为口语更看重流畅。一味纠正, 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仅无用, 反而有害。比如, 学生常会把“Il est sorti.” (他出去了) 说成“Il sortait.” (他正在出去) , 把“Elle est belle.” (她是美丽的) 说成“Elle est beau.” (她是帅的) , ……在时态、代词、阴阳性等方面出一些小错, 而对话者并没有逐词关注, 没有意识到, 交流也并无障碍。这时的纠正反倒会成为一种打断, 一种干扰, 会让学生难以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还有可能会让学生感觉到复杂而不愿意开口, 产生消极情绪, 从而与法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目的渐行渐远。更何况, 也许只是一时疏忽的失误, 学生完全可以自我纠正。我们要的是“西瓜”, 舍弃一些“芝麻”, 并不算“赔本”。当然, 口语教学后期, 对于有可能变成化石级的, 不利于养成良好法语学习习惯的错误, 教师要学会分别情况, 因人而异, 讲究方式方法, 提供给学生有效的负面反馈。

负面反馈是教师的一种实践行为, 如果把握不好, 就会越纠越错。因此, 要把负面反馈纳入到促进法语课堂整体教学的高度来把握, 要服务于整体课堂效果的提高。

三、法语教学运用负面反馈的策略

教学应慎用负面反馈, 但并不意味着摒弃它。笔者的法语教学实践表明, 运用负面反馈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 认知负面反馈要和情感正面反馈相结合

认知负面反馈是帮助, 而不是批评。情感正面反馈, 就是支持学生的努力。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发展的守护者, 而不只是语言规范的保护者。

(二) 负面反馈要人性化, 有建设性

负面反馈要人性化, 有建设性。不妄下断论的、明智的、让学生进步更快的才是好的负面反馈。

(三) 多留意学生, 多提高自己

多留意学生, 多提高自己, 才能找到适合的负面反馈。有的学生需要鼓励, 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直接了当的负面反馈。学生的错误, 就是教师的教育契机, 可以教给老师怎么做负面反馈。根据学生的学做出的合适的负面反馈才是有效的。善于思考不同评价方式的教师, 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负面反馈, 使教学质量更优化。

结语

不能否认, 这些年, 恰当的负面反馈赢得了学生对法语学习的信心, 提高了学生的法语水平, 促进了我的法语教学。但是, 课堂教学毕竟是活生生的、动态的过程, 所以, 没有任何一种负面反馈是静止的、万能的。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积累中, 负面反馈才能越来越生动, 越来越丰富。希望本文能让教师对教学中负面反馈有更清晰的认识, 能给外语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 篇8

一、“预习—探究—反馈”学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预习—反馈”二个环节是根据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后“三”即“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演变而来。“预习”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找出本课题的重点、难点之所在。其基本过程是学生在课外时间根据自学后对本节课的整体把握,按照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一一突破,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探究”环节是根据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的。它包括:自主探究、生生探究、师生探究、查阅资料探究、实验探究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后者实验探究,它也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是物理课堂的侧重点。

“反馈”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老师预设的习题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本环节以“双基”为目标,利用好“一帮一,一帮三”(同桌互帮,班干部监督三个“一帮一”小组并抽查)的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二、“预习—探究—反馈”学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

参与课堂改革的物理教师陈老师非常认真地按照“探究”学案模式设计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一节课,没想到他刚提出问题,学生就滔滔不绝地做出了精彩的回答。几个问题下来,他惊讶地发现学生懂的事太多了,许多回答超出了教师的准备,甚至是教师不知道的。毫无疑问,学生们占有的资料远比教师占有的多得多,教师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虚心融入学生中间:“哦,他是从气候方面说的,你是从资源方面说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不知道的。”通过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学科的知识,还拓展到了生物、地理、环保、社会等多学科知识,正如陈老师所说:“通过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事实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的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

三、“预习—探究—反馈”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我自己在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这节课的学案时,给自己布置了很多任务,自制了几件探究教具,就在上课的前一天,几个同学到我的办公室,无意中发现了这些教具。他们七手八脚地玩起来,一边摆弄,一边谈见解,还有争论。有个大胆的孩子还说:“杜老师,课后您能把它送给我吗?”(平常我们老师自制的教具上课后都送到了仪器室,以便资源共享。)孩子们的好奇心和那种渴望得到教具的表情,触动了我。“学生为什么对我的教具如此感兴趣?学生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呢?一边摆弄,一边谈见解的效果会是怎样的呢……”一连串的问题顿时出现在了我的脑海,致使后来我在探究学案中增加了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或简单的自制学具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借助学具能使课堂的讨论自然深入,真正体现了“探究”学习,特别是对感悟稍差的学生,学具确实帮了大忙。通过反复使用学具,他们对问题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些学生脸上绽开了平时课堂上少见的笑容。

在事后我一直在想,怎么在这之前就没有想到让学生做点什么呢?创造新教具说明我在改变着我的教学,现在看来,这种改变的着眼点是怎么教上,而当学生做起了学具,才是在关注学生怎样学习。正是在这种对学生,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碰撞中,我们组的物理老师放弃了一些固有的观念和做法,开始走上了自我更新之路,也使我们的这种学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更加完善。

四“预习—探究—反馈”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启示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使这种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物理的永久兴趣和动力。例如我在上序言课时,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上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用火来烧纸,结果会怎样?”学生都回答:“纸会被火烧成灰。”于是,我拿起一个装水的纸杯,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烧,纸杯始终也没被烧着。又过了一会儿,杯中的水烧开了,大量的“水蒸气”从杯口冒出。此时,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我暂时不说答案,只是告诉他们这就是一种物理现象,给他们留下一个悬念。接着我又做了“摩擦起电”、“小彩虹”、“漏斗吹球”等多个小实验,还列举了他们经常见到的,但又未曾留意的物理现象,使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课生动有趣。当然,随着学习的深入,引导学生无论是自己探究还是老师演示,都必须是有目的,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如果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表面上,不利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学生有时也表现出急于知道“为什么”,但这种“为什么”在学生的反映来看,只是期望教师来解答,因此教师应注意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验中,在一个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到大量的物理事实,从而逐步过渡到认识物理本质,这便是质的飞跃。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 篇9

该文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和专著等,发现在运用反馈教学法中出现的的相关问题,并进行演绎判断,分析如何进行师生间更有效的沟通与反馈,将单一的“传递”变成“多向传递”。而反馈教学法正是这种,改变教育思想,传递教育理念,把新的教育。

1 国外有关反馈教学法方面的研究现状

埃梅特.理查德、琳达.阿夫农、罗宾斯.林等学者认为,在美国运用信息反馈教学可以对医疗教学技巧有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每个教学参加者进行讨论,具有强烈的代入感,让每个学生作为参与者,讨论他们关注的问题,同时他们也表现出对于所关注领域的关切,并在挑战与机遇中,发挥课堂的最大效果,所以这种通过具有研究开发和灵活形式的讲习班课程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通过长期教学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目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于老师教授内容的反馈、老师及学生之间行为的互联性、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是否融洽,这些教学要素都具有关联性和一致性,为的都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反馈教学法就是整合多种关系,建立其更有效地教学模型的一种可以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正如利兹在《实习医生从病人那里得到反馈》中描述到,一名医学院的学生从学校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的是眼下的实习,如何使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又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着重点要抓好实习,尤其是实习过程中从病人那里得到反馈信息,要把反馈信息记录和积累下来,以此增加阅历和实践的效果[2]。

2 反馈教学法应用于各类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反馈教学法应用于多门学科的教学领域之中,并且多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反馈教学法也表明反馈教学法对于教学的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位优秀的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必定会注意到来自于学生行为的反馈信息,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对于所授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个体行为的认知能力情况,以及和教授者之间进行反馈交流的情况等这些信息要素。通过分析得出应该怎样更好的教学,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难点的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作为学生指导者起到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掌控与把握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控教学节奏,观察学生的动向,对于学生认知行为作出反馈以后,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对于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使得以往教学中教师“绑架课堂”“满堂灌”等陈旧教育方式,进行革新,运用反馈教学法,使得学生也成为知识教授与理解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学生不再是简简单单接受,而是学生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思索,在知识的认知上面,与老师进入更良好的互动层面,在对于教授知识的反馈中,与教师形成“教学相长”。从而达到和实现反馈教学法所要求的良好的课堂效果。如朱光明在《历史教学中的反馈推动原则》中指出,教学中的反馈推动原则,就是指在师生双向活动中,教师应该及时、有效地取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整理、研究,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融合进新的知识、观点,采用适当的教学途径,让学生主动、顺利地接受来自教师的复合信息,以推动教学活动的原则,这种反馈既不等于反射或反映,也不等于反馈信息的简单接受,而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复杂双边思维活动,双方以知识、认识和情感为输出输入,并以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和一般能力的提高为功能改善的标志[3]。

3 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于,体育教学既有理论认知的课程,主要体育教学还需要在室外进行,不仅需要的是大脑对于知识的接收的反应,还有学生自身身体条件与身体素质的个体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元反馈教学法是比其他学科在运用此方法上更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的。

体育运动是锻炼人体的运动协调的能力,怎样根据运动的基本规则,以及通过模仿老师动作,并经过老师正确的指导,纠正运动中不正确的姿势,在训练中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在以后的运动中,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协调的完成连贯性的一系列肌肉动作。所以怎样教授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就是体育课堂上主要的教学内容和围绕此内容应该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调整。因此,反馈教学法更适合运用于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动作,讲解,首先使得学生学习到技术要领,这时候学生已经就老师所发出的肢体信息进行了了解与分析,从而开始进行有意识的模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激发学生运用的主观能动性,在之后的反复运动训练中,教师就会观察到学生对于动作的理解情况就会通过学生肢体动作反馈出来。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动作的完成情况,并对学生加以指导与纠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强化正确的动作,而且还可以抑制错误动作的发生,避免运动损伤,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

如李迎春在《多元反馈教学法运用于体育专业田径教学中的理论探析》一文指出多元教学反馈法是以“三论”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把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的单向性,提倡现代体育教学信息传递的多元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模仿一记忆”的学习活动,提倡学生按照“探索一记忆一创造”的学习活动;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单纯传授“三基”的观念,提倡在掌握“三基”的基础上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新观念上。基于上述分析,该文试图通过理论探析,来改变传统注人式体育教学法,使课堂的信息由“单向传递”变成“多向传递”,旨在为田径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4]。张磊、蔡爱卿、庞力、聂朋朋在《多元反馈教学法在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运用》一文中强调,目前田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和束缚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元教学反馈法”是以“三论”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提倡在掌握“三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的单向性[5]。

在篮球技术的教学中运用反馈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养成观察教师肢体动作,学习技术要领,并可以根据自身身体条件,来进行更有效掌握运动技能,同时也应用篮球技术理论于具体的体育实践中。在游泳课中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虽然对游泳成绩的提高并无显著效果,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热情具有较好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向终身体育的最高目标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阳光体育长跑中指出,反馈教学法可以让长跑各因素之间的反馈整合利用,怎样可以更好的在长跑中进行生理的自我调整,对于老师的指令,以及技术要求如果跟好的运用,运用怎样的训练方式进行高校训练,这些都可以通过反馈教学法进行解决。使学生在态度兴趣方面得到改善,学生个人都会进行思考,该如何提高跑步成绩,根据老师的指导该如何调整呼吸、步伐。同时老师也会得到反馈,学生的肢体动作协调性,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学生自己调整以后对于成绩的提高与否,充分说明反馈教学法对学校隐性课程价值目标的实现有着促进作用,还能推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健美操的教学中,分别对健身健美技术动作的初始阶段和熟练阶段运用及时反馈和延迟反馈,这样对于学习健身健美技术动作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能够在较短的授课时间内学习更多的授课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由于体育教学所要求的场地环境的不一样,学生对于各种环境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教师就会更明显的意识到,应该怎样指导学生,体育活动也是竞技的活动,从心理层次上分析,每个学生在运动中,都会本能地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会在自己的肢体动作中显现出反馈的动作,教师在此时运用反馈教学法,就会知道该如何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 结论

(1)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学及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验证了反馈教学法是一种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的信息由“单向传递”变成“多向传递”,从而转变传统的以单纯、“粗暴”的高强度训练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思想,更新体育教学观念,使得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的掌握效果得到提高,更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优化教学、及时调控教学过程的目的,同时保证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12-01

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方向的、完整有序的复杂信息传递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既是教学信息的传输者,又是反馈信息的接受者,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控制器。如学生的作业、试卷、行为、表情、语言乃至课堂气氛都是一种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教学系统有效发展的关键环节,优化教学反馈是改革和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记录效果,总结归纳数据,评定反馈方式的使用效果。

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反馈手段,有效的提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

老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活用教材,不同的课型提问的侧面也不尽相同,要灵活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有难度或综合性强的题目要学会把问题分解,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做到提问及时,问在有疑问处,有疑问处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辩是非。

2.提问要适当,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础上把问题解决,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也许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作用

初中生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合作学习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完成学生目标。例如,留心观察体现学生心理特征的神情、身姿、目光、态度、精神状态等,获取非言语性反馈信息;任务不清或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及时发现及时点拨。安排课堂训练或操作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避免盲目合作,发现问题,了解个体差异,以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三、课堂检测与矫正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

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的设计,选准反馈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辩准反馈信息,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效应。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巧设难局,启发思维,使学生经常面临反馈的情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馈训练,掌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调整的方法,为学生自我反馈创造必要的条件。

1.教学反馈的优化原则

(1)明确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明确、具体、简洁、精辟、深刻,切忌笼统、含糊、模棱两可。例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应重视对其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果不加可否或讲几句含糊其词的意见,学生从教师处得到的反馈信息就是糊涂的、有害的,就会因结果不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及时性原则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实验表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因为教师忽视了教学反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并进行矫正和补救,以至给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3)针对性原则

即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所面对的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的接受能力,给予其客观而恰当的评价。

2.教学反馈的优化功能

(1)激发功能

教学反馈对教和学双方都具有激发新动机的作用。一方面,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照学生的学习状态,向学生传递评价、启发、指导等反馈信息;学生接受后,会从中受到教益和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从而强化所学知识的巩固性,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获得成功的新动机;或因得到的评价不高,自尊心受到影响而调整、改进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疑惑,对教师的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拒绝等反馈信息,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或激起教师对自己的教作出调整、改进。

(2)检测功能

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诊断出其思维障碍的具体症结,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在检测功能中不可忽视的是前馈的作用。前馈是在没有出现偏差之前进行判断和调控,即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教学前就已了解到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状态,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情况,从而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3)调控功能

维纳认为,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教学反馈是对教学系统实现动态的目标控制最优化的根本条件,其中学生学习行为活动和结果的反馈,是教师自我调控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依据;而学生也根据教学的反馈,进行自我判定、自我调控,以应对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只有教学双方的相互适应、积极调控,教学系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和发展。

三、反馈教学的优化途径

1.充分备课,及时预测

在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除了教材内容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教师事先拟就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教学进度或者加快或者减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2.立足课堂,勤于捕捉

课堂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堆,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3.课后反思,及时小结

讲课后反思、小结并非被大多数教师所重视,其实讲课后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定成.《初中数学教学反馈与矫正探究》,《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4期

[2]乐庸珠.《怎样发挥数学客观题的教学反馈功能》,《数学通报》,1999年第5期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 篇11

一、现状分析

根据多次的问卷调查、访谈、听课, 笔者发现目前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反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教师不重视 课堂中及时 的反馈。他们认为在反馈 上花的时间太多会影响教学进度, 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往往把反馈放在课堂之外。当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偏离教学预设的回答时不加理睬, 对一些思维灵活、难度较大的问题只请个别成绩优秀学生回答, 中下等生成了课堂的“配角”, 注意力分散, 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课堂反馈流于形式, 有“名”无“实”, 对教学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难点还是懵懵懂懂, 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2.部分教师的课堂 反馈存在 误区。部分教师尽管注意到了反馈的重要性, 但在具体课堂中很少进行多样化、合理的、有效的课堂反馈, 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

①反馈的形式过于单一———只重视速度。课堂反馈中只会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 没有合理地、多样化的反馈策略, 没有对多种学生进行多种反馈。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 听得不认真, 往往一个学生在回答时, 其他学生心不在焉, 反馈效率不高。

②反馈的主体过于狭隘———只重视尖子生的反馈。由于尖子生表现欲较强, 而中下等生自信心不足, 不敢举手, 于是教师注意力常常集中在尖子生身上, 从而忽视了中下等生的反馈, 不能很好地调整上课进度。使中下等生的知识漏洞越来越大, 造成这些学生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③反馈的重心过于传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一些教师在上课让学生解题反馈时常常只重视最后的答案, 而轻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反馈。教师不仅要了解解题的结果, 更要及时了解学生得出结果的过程及其用到的方法。

④反馈的内容过于单向性———只重视教而忽略学。有些教师虽然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反馈自己教的情况, 但忽略了学生学的反馈, 使得教学反馈不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部分学生在反馈过程中不善于倾听, 不积极参与。我们在听课或自己上课过程中都会发现, 有些学生无论是个人反馈、小组反馈、自由反馈时都是课堂中的“隐形人”, 不积极、不主动, 在课堂上很容易被忽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这部分学生的反馈情况, 那么这部分学生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灾区”。

二、有效反馈的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反馈策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 是优化教学过程, 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经过深入思考, 现提出以下课堂教学反馈的基本策略。

1.充分预设反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 要精心研究教材 , 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以及有所关联的知识点都要相当熟悉。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要用什么形式的反馈, 可以用哪些形式的反馈, 应该让哪些程度的学生进行反馈, 学生会有怎样的反馈,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教师都要事先进行充分预设。只有这样, 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达到最高效率、最佳效果。

以《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一课为例:

本节的难点是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辨认。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一共有十一种, 如果直接在课堂上由老师给出这十一种展开图, 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则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在课前可以先布置一个作业, 让每一个学生做一个立方体, 并尽可能多地找出它的多种表面展开图。对于这个作业, 可能有个别学生有困难, 那么可以让这些学生参照书本上的这一节, 从中找到做立方体的方法。这个作业布置下去以后, 估计每个学生都能做出立方体, 但表面展开图肯定找不全。优秀的学生可能多找出几种, 后进的学生可能只能找到一种。不管学生找到几种, 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动手的成果 (尽量先找后进生进行展示, 再找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补充) 。根据课堂实际, 如果结合所有的学生能够把十一种展开图都找全, 那么就可以让后进生总结成果。如果找不全的, 那么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几个立方体进行剪、展, 引导学生找全十一种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再让后进生进行总结成果。

课前对教材的充分掌握和对课堂的充分预设, 可以使得在这节课上不仅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 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能很好地、及时地了解课堂上各层次学生掌握的情况, 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提高教学效率。

再以《异分母分式的加减》为例:

在这堂课中, 预设“通分”会是本节课的难点, 从单项式的通分到多项式的通分, 都是学生的易错点。但是学生对于异分母分数的计算却是很熟悉的, 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找到解题方法。因此, 引入这样一组题目:

提问:①分数加减法的第一步是什么?

②运用类比的方法考虑分式加减法的第一步是什么?

③根据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出右边这组算式的结果。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的几分钟, 估计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类比能做出①、②题, 但第三小题可能会的学生比较少。如果大部分学生能答对前两题, 那么前两题的答案就可以由全班一起给出。如果错得较多, 那么就可以让后进生回答, 并说出他的解题思路, 对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对于第三小题可以请班上中上层次的三个学生进行板演, 估计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产生, 让班上同样中等的学生评价他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回答出正确的思路和做法。

由于预设到学生可能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难理解, 教学中充分给予多次反馈, 如先根据分数计算进行类比, 最后根据不同的学生计算并让学生判断正误。这样通过多种反馈, 学生能慢慢理解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方法。所以说备课时充分预设是有效反馈的前提,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反馈, 以怎样的方式处理都要精心预设, 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2. 善于捕捉 课堂中不同 的信息 , 运用多样化 的方式反馈。学生的解题思维方式是肯定存在差异的, 所以教师在选择反馈内容时, 要选择不同层次的也要选择同一层次的特别是学生中那些与众不同、灵光乍现的独特见解, 更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从众多的信息中捕捉, 及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呈现不同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开阔思路, 而且可以让学生领略多种解题思路。在运用反馈方式时, 也需要多种多样, 可以个别回答, 也可以小组交流, 还可以课堂板演、学生讲解, 等等, 只要是对课堂教学有利的, 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的, 都可以进行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在反馈时思维才能因碰撞产生火花, 并且在听取别人方法的同时取长补短, 开阔思维。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中, 有这样一题:

如图, 已知∠A=∠D, AB=DE, 请再添加一个条件说明:△ABC≌△DEF (考虑尽可能多的方法) 。

这道题的证明方法是多样的, 课堂上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都能写出1-2种方法。思考结束后请学生回答。

生1:添AC=DF用SAS得到 (中下生回答)

生2:添∠B=∠E用AAS得到。

添∠BCA=∠EFD用ASA得到 (中等生回答)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3:添AF=DC用SAS得到 (中上生回答)

师:用这种方法怎么证明?

生3:先用等量代换得到AC=DF, 再去证明。 (部分学生恍然大悟)

师:还有方法吗?

生4:添BC=EF用SAS证明 (中下生回答)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对吗?

生5:不对, 这个不是SAS, 没有这种证明方法。 (中等生的回答)

师: 为什么用这样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 请举反例说明 (发现有基本上学生都不能举出反例时给出提示:画出两个三角形, 满足两边一角相等, 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

学生在不停地画图尝试, 一个优等生率先把图形画了出来, 并上黑板板书和讲解给了全班同学, 学生茅塞顿开。

题目变形:如上图, 已知AB=DE, 请再添加两个条件说明: △ABC≌△DEF (考虑尽可能多的方法) 。

此题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给出尽可能多的答案,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经过十分钟的讨论, 由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讲解, 第一小组给出了四种方法。再由多个小组进行补充后, 八种方法全部呈现在黑板上。

在本题的讲解中, 课堂上始终以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为主, 运用个人反馈和小组反馈相结合, 把本题中的不同种方法呈现出来了。有些方法既有联系之处又有不同, 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展示, 其他学生也体验到了全等三角形证明的多样化策略。在本题过程中学生还出现了一个概念的本质性错误, 通过让学生找反例, 明确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理解其错误的本质原因。

3.有效利用错误的信息, 进行反馈。学生在反馈过程中, 错误在所难免。对于错误的反馈, 不要一棍子打死。教师要利用学生的错误, 让学生思考错误的原因, 澄清模糊的认识, 揭示题目的本质。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要拿来利用, 要特别利用那些普遍的、典型的、涉及数学本质的错误, 让学生从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以《分式方程》一课中的题目为例:解分式方程

此题请了三个成绩中下的学生板演, 结果有两个学生在去分母这一步中出现了这样的答案:x+4=-2。全班统计下来有十个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

师:这样做错在哪?

生1:4没有乘以 (x-3) (中等生)

师:为什么没乘就是错的?

学生沉思中……

师:可以从等式的性质去考虑。

生2:等式两边每一项同乘一个数, 等式仍成立。如果4没成, 等式就不能成立了。 (优等生)

尽管此题在完成过程中错误的学生并不是非常多, 但是解分式方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也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个易错点。反馈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信息, 把对理解重难点有帮助的普遍性错误当做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挖掘出来进行利用, 变错为宝, 有效体现出反馈的价值。

4.及时对反馈的信息 进行梳理 总结。在反馈时如果仅仅 满足于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的不同思维进行展示, 则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反馈时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的回答有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 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那么老师可适度进行提升, 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可以从数学语言上进行提炼, 也可以从数学思维方法上进行提炼。在反馈时还要及时地对阶段性的内容进行总结, 总结出课堂的知识要点或课堂内容中的精华部分。

三、结论与思考

真正有效的教学反馈策略应该是多样化、不拘于形式的, 是根据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 具有灵活性和及时性。在实施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 更要考虑学生的学。

运用有效的反馈策略, 形成多样化、多种形式的课堂反馈, 不仅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教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状态, 及时调整上课的进度和深度, 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如子.数学高效学习法[M].海拉尔市: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4 (6) .

[2]张新华.中学生全能助手考点速记手册·数学初中版[M].海南出版社, 2006.

[3]黄玉成.提高数学预习效率的方法ABC[J].数学教学研究, 1998 (6) .

[4]何芳.课堂提问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 2003.

上一篇:河北省分中心论文下一篇:《货币银行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