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训练法

2024-08-01

初中作文训练法(共12篇)

初中作文训练法 篇1

曾经,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某大学与学生对话时, 提及了一个很重要的成功因素———借力。同理,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治愈学生的“厌写症”, 改变学生写作中“无话可说”、“无米下锅”的通病, 也需要“借力”, 即借“仿写”之力。以笔者拙见, 教师与其一开始便滔滔不绝地讲授作文习法, 布置大量作文, 篇篇训练辛苦讲评, 不如从小入手, 从句子语段入手, 以那些已经成形, 并具有写作中某些典型特征的示范语段为现成写作蓝本, 以仿写为主要训练手段, 并充分借助设境创设与想象教学, 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

所谓仿写, 就是学生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 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它分为两种模式, 从整体上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称为全仿, 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叫点仿。其中, 点仿从局部入手, 可供选择的内容较多, 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具体操作角度来看, 以片段做仿写训练, 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 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例, 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 即范例中将被模仿的地方。教师最好能精心选择那些在思维拓展力、文笔、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段进行训练。

例如下面展示的这段范文, 便具有独具特色的写作点及仿写点。

“阳台上就不同, 放生一般把笛音放出去, 笛子的开朗广阔尽皆出来了。晚间对面是熠熠灯火, 市声沉淀, 而笛韵嘹亮, 仿佛是天籁, 凡心一动落在红尘, 从此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有风则更好, 笛声自身是风, 送到很远的地方, 那里有人听到了, 梦魂一惊, 忽起辽远之思。日间也有日间的情调, 望出去尽是密密沓沓的公寓洋房, 马路上轿车一辆接着一辆, 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 上坡的上坡, 下坡的下坡, 卖豆腐花的戴顶草帽叉着胖肚子一路吆喝上来, 阳光把遮阳篷下的灰尘照得鲜鲜活活, 吹吹笛子, 有一种人生在世的感觉。雨天吹起来异常沉闷, 笛音锁在雨帘中, 承不了上文, 启不了下文。可是笛子还是要在山头或是草原上吹, 才最能领略它的春光明媚, 春意剔透。”

本段文字淋漓尽致地书写了作者吹笛子听笛音的内心感受。以往我们司空见惯的描绘乐器声音的写法无非是单纯描绘音色特质, 罗列听者情绪随不同乐曲的变化, 用修辞美句堆砌铺陈等。本片段在写作上则具有独到之处。首先, 作者打破单一的时空界限, 将笛音放飞到城市的夜空和阳光之下, 随后又让乐声在雨中舞蹈, 在山头草原上恣意飞扬。其次, 作者实写笛音, 行文却少有笛音, 取而代之的是幅幅连缀成珠的城市风情小景, 这便让笛音有了灵动的生命, 丝丝缕缕缠绕在作者生活的每个空间。第三, 片段并非单纯写声音摹景物, 而是将生活哲理蕴含在字里行间, 使读者品味生命积淀下的哲思。如有风的日子飘荡起那份绵长的愁思, 日间那熙攘热闹街市上鲜活的生命力, 还有山头草原上那份宽广敞亮的心境……可以说, 选段在情景交融, 参悟生活内涵方面, 具有较高水准, 这也是本段文字的仿写点。

其次, 教师创设丰富情境, 荡起学生想像轻舟。

鉴赏语段并寻找到仿写点之后,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显然, 情景交融, 蕴含哲理是本段精华所在。但若教师仅空泛解说, 学生很难参透如何写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也不知该如何将哲理孕育到文字中。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细化分析, 即多角度创设写作情景, 培养学生想像与联想的能力, 以达到激活思维, 感知生活, 产生激情创作欲望的目的。

针对例文, 教师至少要对学生进行如下几点仿写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初步更改语段写作对象, 进行初级仿写训练。例如, 将语段中写作对象“笛音”换成其他乐器, “钢琴”、“古筝”等均可。可将更改后的对象填入原段, 保持原段语句基本不变, 也可自己创设语境简单重创, 就可以由写一种乐器拓展到写其他乐器。如学生重新创作语段范例为, “打开窗棂就不同, 放生一般把琴音放出去, 钢琴的开朗广阔尽皆出来了。晚间对面是熠熠灯火, 市声沉淀, 而《月光奏鸣曲》的温婉, 仿佛是天籁, 凡心一动落在红尘, 从此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有风则更好, 琴声自身是风, 将思恋送到很远的地方, 那里有人听到了, 梦魂一惊, 忽起辽远之思。日间也有日间的情调, 望出去尽是密密沓沓的公寓洋房, 马路上轿车一辆接着一辆, 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 上坡的上坡, 下坡的下坡, 路边熙熙攘攘的人群, 还有吆喝着叫卖的人们, 阳光把遮阳篷下的灰尘照得鲜鲜活活, 在琴音缠绕里, 有一种人生在世的感觉。雨天弹奏起来也并不感到沉闷, 琴音锁在雨帘中, 自有种迷茫惆怅之感。”这则仿写弹奏钢琴的语段, 便脱离了一般学生写作音乐或乐器的简单模板, 显得别有新味了。

二是指导学生进行高级仿写训练, 即选择可适用于此段的各种话题, 对范文进行填充, 保持原文写作思路和结构不变, 在语句上可对其进行适合于所创设情境的改动, 甚至可改头换面完全创新。在情感哲思上, 把握住在每层含义结束时都要留下一些思考空间, 可自我感悟, 也可发人深思。经过教师情景创设的启发, 学生给出许多话题, 如“思念”、“友情”、“亲情”、“读书”、“自然”等。乍看之下觉得不可思议, 看似毫不相关的话题, 缘何与此段结缘?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吗?下面展示几段学生写作的部分片段以探端倪。

如“友情”话题。“当我和她牵起手来, 鸟雀一般把青春激情放飞, 我们之间那份深厚浓情便尽皆出来。晚间趴在阳台, 对面是熠熠灯火, 市声沉淀, 而我们的喃喃低语, 仿佛是滑落的星子, 晶莹却平凡, 只渴望那一席安身之处。有风则更好, 我们咯咯的笑声乘着风, 被送到很远的地方, 那里有人听到了, 大概也会粲然展露笑靥, 想起自己的友人。日间也有日间的情调, 我们奔走在尽是密密沓沓公寓洋房的大街上, 看着马路上轿车一辆接着一辆, 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 可爱地上坡下坡, 卖冰棍儿的用各种嗓音吆喝着吸引我们这两个馋虫, 阳光把我们小小的身子照得鲜鲜活活, 拉着她的手, 有一种幸福绵长的感觉……”

如“读书”话题。“阳台上读书就不同, 放生一般把思绪放出去, 读书那样开朗广阔的心境便尽皆出来。晚间对面是熠熠灯火, 市声沉淀, 而思绪清醒又略带点犀利, 仿佛带有生命般, 凡心一动落在红尘, 从此自己就长于这个嘻闹的人间。有风则更好, 书页被风翻卷着, 思绪自身是风, 飘到很远的地方, 书中的人听到了吧?也许她会梦魂一惊, 在她的世界里忽起遐思。日间读书也别有滋味。不时抬头望出去, 满眼尽是密密沓沓的公寓洋房, 马路上轿车一辆接着一辆, 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 上坡的上坡, 下坡的下坡, 卖豆腐花的戴顶草帽叉着胖肚子一路吆喝上来, 阳光把遮阳篷下的灰尘照得鲜鲜活活, 读读书, 仿佛明了了人生在世的不易……”

从以上两例学生仿写范例中不难看出, 严谨的写作思路, 得体的言辞, 较为准确深刻的情感抒发, 都在短短小文中呈现。

最后, 在高级仿写训练基础上, 紧扣考场作文题目, 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 将所仿段落融入作文, 进行考场作文片段写作训练。

如给出作文题目《我渴望……》。学生填充的作文主体是“走进自然”。以仿写模式, 将本段仿写变形, 作为文章开头。“作为一个惯于城市生活的人, 像我, 见惯了大城市晚间的熠熠灯火, 市声沉淀, 可我却渴望那一片仿若天籁的青翠, 想必它凡心一动落在红尘, 从此长于深寂的苍原。有风则更好, 那片翠绿摇碎了一地清风, 被吹送到很远的地方, 种下满眼迷人的嫩。日间的城市放眼望去, 尽是密密沓沓的公寓洋房, 马路上轿车一辆接着一辆, 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 一片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可我却渴望那一片蔚蓝天宇, 想必阳光把它照耀得鲜鲜活活, 带有蓬蓬松松的绒毛触感。渴望自然的那颗心啊, 就在无数个星月和晨晖中轮回, 难以平复。”这是多么美丽精妙的开头段!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城市与自然的两种不同生活态势, 句式和逻辑思维是原文的仿写, 却又颇有独创。这样的语段, 便可谓真正成功的仿写之作。

以上所述, 便是语文老师运用具有典型写作特点的语段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三层次方法。从仿写角度看, 无论整篇文章还是具体段落, 可供选择的仿写角度都较广泛, 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可仿之“点”很多, 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 哪些不该仿, 模仿哪些“点”, 怎样模仿等, 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循序渐进, 科学有效地进行仿写训练, 将读写结合高度统一, 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会潜移默化地掌握不同片段所展示的不同写法上的规律, 今后自我写作时便会做到有规可循, 有法可借, 有例可仿。当然, 仿写, 也并不是单纯的因“仿”而“套”, 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把握仿写的核心内涵, 并加以创造性内容内涵的生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不是也说, “‘会模仿’绝不是劣点, 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模仿’的, ‘会模仿’又加以有创造, 不是更好么?”

初中作文训练法 篇2

————南京市瑞金路中学钟天竺

摘要:

一、实验指导思想:

以班级自办刊物为中心,遵循观察—思维—表达的一般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成功意识,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范围

瑞金路中学初一(1)班。一个学期后扩展为初一(1)(2)(3)三个班。

三、内容要素:

激趣型作文综合训练法,主要有五个环节,分为“班刊激趣——材料积累——强化训练——比赛拓思——鼓励发表”。

实验短期结果:

班刊已办了10 期,发表习作300多篇,短短十个多月的时间,已有10名学生习作在《中学生周刊》和《教育周刊》发表,并有一篇作品在全国性的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两名同学通过了考核,成为南京市最大的中学生通讯社——“学通社”的小记者。现时有作品见报。

“激趣型”作文训练法实验报告

20世纪末,“新概念作文”擂响“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战鼓,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产生了冲击波。它宣示要“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以写作教学为突破口来改革整个语文教育,不失为一条出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谁能给孩子更多的成功的快乐,谁就是最成功的老师。”细想一下,觉得颇有道理,能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不就是为人师的最大初衷吗?

2001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激趣型”作文训练实验。

一、实验指导思想:

“激趣型”作文训练法以学生作文全过程的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以班级自办刊物为中心,遵循观察—思维—表达的一般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成功意识,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二、实验范围 :

瑞金路中学初一(1)班。一个学期后扩展为初一(1)(2)(3)三个班。

三、内容要素:

“激趣型”作文综合训练法,主要有五个环节,分为“班刊激趣——材料积累——强化训练——比赛拓思——鼓励发表”。

(一)班刊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只是疲于应付教师出的题目,是很难写出好的作文。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孩子们有兴趣去写,他们的“另一套语言系统”将会发生作用,我们可能看到出乎意料之外的佳作。如何使那些对语文课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语言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们不至于仅仅把语言当成表情达意的工具,而是能接触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得到文学之美的陶冶?我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校园的文学活动,没有了考试压力,能自由自在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将使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决心鼓励初一(1)班的学生自办杂志。之前,我先作了以下准备工作:A,理想激趣。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讲明写好作文的重要意义,激励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理想,启发学生在读别人文章的时候,应立志把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鼓励学生大胆向报刊投寄自己的习作。心理学认为,某种需求心理的产生,必定会促发某种成就动机。同学们一旦寄出作文,都怀着一种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便会成为写好作文的内驱力,从而引导学生为取得成功而努力。B,调查班内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家庭拥有计算机的人数。为了把班刊办得像一本真正的刊物,同时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活动的能力。教师本身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辅导的能力也不可或缺。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我同时又具有美术和电脑平面设计的特长,在了解了班上的情况之后我认为:学生自办刊物完全可能。我应当从教育者的角色过渡到引导者的角色,“伴奏者”、顾问的角色更适合我。处于完全自主状态下的学生们将更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我只需在参予排版与打印的过程中加以把握即可.C, 组建班刊编辑部.根据学生特长确定主编、编辑、美工等。刚听说要办班刊,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初一学生也能班杂志?”然而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班刊编辑部成立了,不久,一部文稿全部打印,封面封底用电脑进行美术设计,内容稚拙却清新的班级杂志终于诞生,并且有了个颇具豪情的名字——《尽收眼底》。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班刊上发表,且配有小小插图,版面精工,他们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这样,从班刊问世,每月一期,每期三十几篇文稿,都由学生主动投稿,不仅再也不需我这个语文老师要求练笔,而且好作品频现,时有令人刮目相看的佳作。

我的“激趣型”作文训练实验第一步,用自办班级杂志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已取得成功。

(二)材料积累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学生觉得作文难。主要是平时不善于积累作文素材,无“米”下锅所致。打个比方说,要盖一 座房子,如果既无砖、瓦、石灰,也无檩、梁、窗、门,那这所房子怎么盖?但是如果把所用的建筑材料推得满满当当,即使有人不让你盖,恐怕你也要盖的。积累得多了,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获取作文素材的途径主要有三:

一、生活取材;二阅读拣材;

三、采访抓材。我规定学生每日一篇摘抄或随笔,采取生活所得,丰富语汇,开阔眼界;每星期开设阅读课,强化课外阅读训练;组织班刊编辑部定期搞采访活动,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主动获取素材。学生主动采写新闻,与社会接触,大大丰富了生活积累。

(三)强化训练

这里说的作文强化训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适当加大作文的训练量。目前一般情况下初中每学期安排10次书面作文,每篇按500字计算,每学年的作文训练量仅有一万字,仅靠这样的训练量,要让学生达到相当的作文水平,是非常困难的。鉴于随笔具有较大的灵活的包容性,我们主要利用这一形式加大作文量的训练。有这样一笔帐,假如学生每天写200字的随笔,那么每年就是7万字,初中阶段就等于增加了20年的作文训练量,量与质是辩证的统一,没有量的增加,也就没有质的飞跃。在创办班刊之后,随笔簿也成了学生自觉训练的园地。他们常常主动写作,并把自认为可以的作品交来修改,再送到班刊编辑部去。

2、强化作文训练的速度。现代社会讲究高效率、高速度,作文教学也理应这样要求。我规定学生应把作文速度的训练作为作文训练的重点,推行快速作文,要求一节课写成500字的作文,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学生有能力在40分钟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任务。

(四)比赛拓思

思路即思维的路线,或称脉络。如果学生写作文时思路闭塞,那么再好的材料也只能是一盘散“沙”。文思泉涌,方能下笔有神。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将带来切实的帮助。

当时全国的新概念作文比赛提倡不拘泥于常规,刻意求新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提倡“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提倡“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提倡“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当我把这种作文的理念传达给学生时,他们异常地兴奋。2001年3月的一天,我走进教室,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中,我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大大的“人”字,在写到那一捺的时候,粉笔断了。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你们第一次新概念作文比赛的题目,请在四十五分钟之内完成五百字的作文。这道考题正是我模仿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考题设计的。这道有些行为艺术色彩的考题非但没有令这些只有十二三岁的孩子为难,反而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考题的指向性很明显,除了想象,还是想象。学生们身在教室,心却插上了一对翅膀,飞向广阔的天地。四十五分钟过去,学生们的作文全部完成,比以往任何一次当堂作文都来得顺利。我惊奇地发现,在作文中,有的学生谈到了人生之路上应当如何面对挫折;有的学生联想到了身残志坚的保尔柯察金;有的学生就站在这支粉笔的视角写:“看着自己的同伴被抓在教师的手中支支嘎嘎地嘶喊,身体逐渐变小,不觉惊恐异常……”最后看到自己的身体下写出流畅美丽的字迹时却恍然醒悟“为人服务其实是最有意义的”。在这些拥有着奇思妙想的学生中,更有个别我一向以为语文能力不怎么样的孩子想象力令人惊叹,我不得不承认: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正是题目的挑战性激发了他们的潜力,只要有这样的驱动,他们的进步将是一日千里。

从这以后,我经常进行这样的比赛,并把优秀作品推荐给班刊。第二期的班级新闻报道中,学生用喜悦的语气打出了新闻标题《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啦!》

(五)鼓励发表。

成就动机,人皆有之。发表就是认可,就是鼓励,就是成功。想方设法给学生的作文发表的机会,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无论是对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第一期班刊诞生,我就用学校的一体机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并送报社集体投稿。如今班刊已办了10期,发表习作300多篇,短短十个多月的时间,已有10名学生习作在《中学生周刊》和《教育周刊》发表,并有一篇作品在全国性的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两名同学通过了考核,成为南京市最大的中学生通讯社——“学通社”的小记者。目前都有作品见报。这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最近他们还经常参加学通社的各项活动,诸如“小记者冬令营”“采风”活动等等。这更激发了同学们参预班刊建设的热情。

初中作文训练法 篇3

一、通过阅读完成语言输入,为写作做好铺垫

写作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语言输出,要求有足够量的语言输入作为基础,而阅读则是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在外语学习中,阅读能力的好坏可以影响写作能力。

一方面,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习得大量的词汇。词汇是写作的语言基础,没有词汇,学生在写作时就不能传递任何东西,写作只能是空中楼阁。相反,学生的词汇量越大,他们能写的内容就会越丰富,主题思想也越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写出的文章便会血肉丰满。另一方面,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语感。学生对各类题材、各种内容的文章读得越多,语感便越好,对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各类知识也越发了解,自己写起文章来便会具有趣味性,避免了内容的枯燥乏味和语言的空洞无趣。

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时,一定要强调要有足够量的阅读,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培养口头作文能力。为笔头作文打下基础

口头作文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文字组织能力,是笔头写作的基础。口头作文作得好,笔头作文自然也会写得好。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教师可利用每一堂英语课,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整体教学模式,尽可能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问答训练,如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归纳中心思想、进行分角色表演等。

另外,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对语言材料的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复述前,学生要弄清楚课文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构脉络,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表达,这就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谋篇布局能力。复述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已经经过了理解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难度,有利于对学生文章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贴近生活设计写作题材

写作始于生活,源于生活。写作者对写作素材熟悉、有兴趣,则写起来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对于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其周边的学习环境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在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有趣的写作题材,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为了改变无话可说的状况,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完全自由的空间。训练开始时,可以给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让其进行自由联想,要求他们写下脑子里面想到的任何东西,如天气、网络、心情、体育运动等等,如果还有学生觉得无话可写,则可以建议他们重复书写“I have nothing to say”,写到最后,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一些可写的东西。在这个自由成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不必在意语法或者句子结构,也不必在意篇章的长度,三五句到几十句皆可,完成之后再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评阅。当他们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之后,就不再觉得无话可说,即使给他一个指定的题目也能顺利成文。

四、重视批改阶段的工作

有效的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过程写作法”所倡导的批改改变了传统的老师独自面对学生作文的低效的局面。在此仅举几例以说明。

(1)自我纠错。教师设计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完成作品后回答以自检。这样,学生会在写作时就注意这些问题,小问题做到自我纠错,将问题解决于未然,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减少了教师批改的压力。

(2)学生结对互批。教师设计问题,教会学生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评价他人作品,每次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批改他人作品时,看到他人和自己的不足之处。

(3)师生面批。对于那些另人费解的学生作品,为了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和该同学面谈。

(4)集体讲评。对于常见的共性问题,逐一批改显然是费力低效的,集体讲评不失为高效的评改方法。

(5)提供范文。通过学习范文,直接或间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学习好文章的结构、体裁、风格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品,找出差距,为重写或下次写作做好准备。

总之,“过程写作法”以互动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练习了阅读以及听说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促进了外语学习其它方面的发展。

初中作文训练法 篇4

1. 根据生活积累素材

缺乏素材是初中生在写作时普遍遇到的问题,而写作的灵感和源泉都来自于生活,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多多引导学生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逐渐积累写作素材,还有作文就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个方式,这就更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此同时,对于积累素材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阅读,增加学生对于一些读物的阅读量,尤其是一些对实际生活有着思考、体验以及加工的读物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学习和借鉴前人的表达方法、写作手法、写作思路、写作技巧等。老师要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的读物让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如果受到条件限制,学校没有图书馆或者藏书量比较少,就需要老师充分利用起课文中的课文,引导学生对每一篇课文进行分析和研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深沉的意蕴都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深入的进行阅读和欣赏。

2. 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1)让学生们对于写作充满兴趣。想要让学生写出高质高效的作文,让学生对于写作产生兴趣就是首要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写作中感受到成功。而想要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就非常重要,这样在日记中可以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每天的生活,潜移默化中就可以慢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的学生就可以熟练的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身边发生的事物进行描述,并且在文字中渐渐找到乐趣。对于训练学生的文字功底还有语言积累让学生写读书心得也是一个重要方式,在每次读完一本书,让学生把自己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东西用文字进行表达,这样就可以让知识更加内化。

(2)让学生在写作中充满信心。对于写作来说,除了要对写作充满兴趣之外,还有充足的写作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想写、不敢写、害怕写不好都是对写作缺乏信心的表现。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对写作慢慢树立信心,让学生对写作更有热情就是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就是关键,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认可和鼓励就可以让学生对写作增强信心。所以,老师就可以对学生的作文给与合理的评价,把每一位学生在写作中显现出的优点都给予重点鼓励和称赞,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写作中投入更饱满的认清和更坚定的信心。

3. 写作技巧

一定的写作理论可以支撑语文的写作,但是只进行单纯的理论讲解就会对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影响,这一点也是造成语文课堂写作教学效果不够良好的重要原因。而对于这种现象,就需要老师在讲解写作技法的时候尽量进行简化,要使用最简洁并且有条理的语言进行讲解,让其更具实用性和操作性。就比如写作技法中的开门见山这种技法,在写作理论上就是在开头就凸显中心思想。但是老师就可以在表述上使用另一种语言,就是在写作的开始便说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在学生写作《我的偶像》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都说一说自己的偶像都是谁,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科学家,在说一说为什么崇拜他,然后老师就可以使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人有什么事迹有什么成就进行表述。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就可以让学生在对这篇作文进行写作时在脑海中产生一个清晰地思路,那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就要开门见山的把自己的偶像是谁,他们都有什么特点都表达出来,进而能让学生在实践写作总运用这些写作技法。

4. 打开思路用情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检测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作文质量,打造高质高效写作课堂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点和素材,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所以,在学生进行写作时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就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多多使用平时掌握和学习的语句来进行表达。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可以更容易的达到写作目的和要求,确定作文的体裁还有表达方式,在平常积累的材料中挖掘素材并且合理运用。作文的中心思想是作文的主体也是灵魂,对于整个写作过程还有写作结果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写作中如果缺乏真情实感就会失去灵魂。

5. 多练、多写、多思考

让学生多写多思考就可以很好的提高语文写作水平。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品读一些优美的范文,赏析其中生动传神的句子,对于其中的一些表达出色的段落进行仿写。让学生明确作文的题材再进行写作,善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技巧。同时,还要让学生熟悉各种类型文章的写法,让文章通过写作技巧的优化组合逐渐具备情感之美。学生精巧的构思室一片好文章的来源,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在写作时学会并且掌握列提纲的方式,这样才能拥有清晰的一个方向,避免离题。

总之,老师应该在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对写作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并且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对写作技巧进行积累,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确定主题并且整理思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逐渐的开始深入人心。而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作为初中学科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写作教学,也是占有非常大比重的语文测试内容。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写作的呈现效率并不高。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怎样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高效写作训练法,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高效写作训练法

参考文献

[1]程丽霞.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写作教学理念的转变[D].河北师范大学,2013

初中作文训练法 篇5

作文教学的利器――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

【内容提要】作文思维上的障碍是学生作文“难写”的一个重要诱因。以思维环节为突破口,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途径,能较好地提高学生作文思维的活跃性、创造性、丰富性和生动性,从而形成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

【关键词】作文教学 合作学习思维训练

传统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每当上新的作文课,学生们的脸上写满了畏惧,他们说:“作文最难写,我绞尽脑汁还是写不好……”。而面对着收上来的学生习作,教师的脸上也挂满了忧虑,他们说:“作文最难教,我想方设法却见效不佳……”的确,大部分学生作文存在着以下弊端:语句枯燥,味如嚼蜡;选材不活,空若无物;立意不深,似蜻蜓点水;重点不明,像流水帐薄……少数同学更不知如何下笔,只能勉强挤出寥寥数语。“难写”与“难教”的教学矛盾往往导致“怕写”与“怕教”的心理症结,严重挫伤了师生的作文积极性。

笔者认为,学生在作文思维上的缺陷和障碍是他们感到作文“难写”的一个重要原因。作文思路闭塞,使文章意境不开;思路不广,使文章选材单薄;思绪模糊,使文章表达不清;思绪钝涩,使文章语句不通……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进行专项训练。笔者开展“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的实验和研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作文思维合作训练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中学生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是一项涉及作文教学原则、组织方式、评价模式和教法、学法的改革实验。

(一)基本思路

本法的最大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的作文思维环节作为突破口,通过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从而达到提高作文质量的目的;二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课堂组织形式,以“说话”为作文思维的载体,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作文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性、丰富性和生动性。

(二)课堂组织形式

建立高效率的合作学习小组是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顺利实施的课堂保障。根据学生不同性别、性格特质、爱好兴趣和写作能力,按照异质性分类原则进行分组,每组一般6名学生。上作文思维训练课时,各合作小组自成方阵,组间预留好合理的距离,以免相互影响;组员相向而坐,以便于讨论和交流。

组员们在共同的写作目标的激励下,相互间分工合作,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享作文资源、成绩和荣誉。为求共同进步,每位组员还须分别扮演主持人、书记员、发言人、纪律督导员、效果观察员、激励者等“工作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些“工作角色”均完成任务,全组的写作目标才能得以整体地实现。

(三)课堂评价

与合作学习相适应,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评价形式――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尽量使“好学生”的门槛放低,使学生们参与的热情提高。

由于教师评价是课堂上的主导性评价,教师必须做到“三坚持”:坚持以合作小组的整体表现作为评价其作文思维表现的基本单位,坚持以鼓励性语言作为评价的主要用语,坚持以“进步”的相对值作为评价各组的衡量依据。

(四)作文思维合作训练课程

作文思维其实是创造性思维的综合体现,无论是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还是立意、选材和表达,无不渗透着作者独创的审美直觉和心灵感受。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性思维构成了广度内容,聚合性思维构成了深度内容。

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根据作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学生的写作实际,设计出了多种形式的专项思维训练课程,在语言、结构、立意、选材、修改等环节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

以下是两个有代表性的课例。

●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课例:联想是面多棱镜

联想

联想

联想

切入

首先,教师向同学们强调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指出:对同一个作文题材进行不同角度的联想,会形成截然不同的意境和情趣。这种现象,恰如阳光的多棱镜反应,联想就是面思维的多棱镜。同时,教师有必要介绍以下发散性联想的基本技巧:

材料的不同特点 写作的不同角度 不同主题

随后,教师提供一个构思角度较多的素材(某个具体事物或某种抽象意象),指导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训练。

合作小组通过讨论、分析和归纳,找出该素材具备的种种特点,从不同角度分别进行想象和联想,导出不同主题。

如对于素材“r”,合作小组产生了以下的联想:“交通标志“畅通工程”、“山”求知如登山”、“金字塔“人类文明的足迹”、“三角形的稳定性”团结的重要性”等等。各组的书记员把这些思想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随后,全组讨论产生若干“精品”,由发言人向全班发表,注意言之成理和言之有据。

教师当场予以鼓励性的评价,依据其发散性思维的量和质评估作文思维等级。也可在各组发表之后,由全班学生共同推选优秀作品。

最后,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对于某一素材展开联想和想象,拟写出不同主题的作文提纲。

●聚合性思维的训练课例:作文也讲“普遍联系原理”

首先,教师介绍什么是聚合性思维及其重要作用。然后,从哲学意义上的普遍联系原理出发,解释写作学意义上的“普遍联系原理”:在作文素材和文章主题之间普遍隐含着这样一种相关性,即绝大部分的作文素材(或题材)并不独立存在,经过巧妙的加工和提炼,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为同一主题服务。作文的.“普遍联系原理”体现了聚合性思维的优势,将极大地拓展所有作文素材的运用价值。接着,教师强调:此种思维的关键是找到素材与主题之间的契合点,需要发挥大胆的联想和创意。

教师选择若干不相关的素材,指定一个或多个作文主题,要求各组运用作文的“普遍联系原理”进行聚合性思维训练。

合作小组思考、讨论每个素材的本身特点,寻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契合点,提出各自看法,相互补充并加以完善。

例如,当以“珍爱大自然”为主题时,下列素材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月球上的科学探测”、“衬衫盒子”、“计划生育的国策”、“电脑”等。然而,合作小组经过思维上的“普遍联系”,欣喜地发现了它们与主题之间的“密切”联系:“月球上的沙漠化环境――如果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和破坏毫无节制,将是未来地球的生动写照。”、“衬衫盒年耗大树168万棵,使我国本来稀缺的森林生态雪上加霜。”、“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不实现计划生育,博大的大自然也无法忍受人类的自私自利。”“电脑信息化技术带来无纸化作业和无污染行业,可谓是大自然的福音。”这些联系,都将可能成为文章的创新之处。

同样的素材,变换不同的主题后,再次进行训练,以掌握好“普遍联系原理”的运用技巧。

小组公开发表自己的“得意之作”。教师依据其契合点是否准确、线索是否明晰、联系是否合情合理,当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评估小组的作文思维等级。当然,也可采取各组互评,教师总结的评价方式。

最后,教师布置课外作业:选择训练课的作文素材若干,运用于指定主题的文章写作中。

其他作文思维合作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但基本形式程方法类似,此文不赘述。

二、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该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应该体现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上,因为,“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法则。”(Tohuson & Johnson,1989)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合作更是人们实现理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途。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学习上进行相互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他们解决知识的难题,培养起学习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将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格素质,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另一方面,过度的合作容易演化为依赖和不作为的倾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合作学习中仍要发挥好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可以说,没有自主学习的参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把合作精神和自主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由“扶”到“放”的过程:教师的示例和引导是“扶”,但须简单明了,决不拖泥带水;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下放”给学生。合作小组内部及相互间的思维互动是“扶”,目的在于疏畅作文思路,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每一个组员都能“放手”参加全程思维训练,进行思考、论论、质疑、探究;自练、自说、自改、自评。课内训练是“扶”,课外独立完成作文作业是“放”。由“扶”到“放”的教学思路,符合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

(二)系统控制论的闭环反馈原理的运用

引入系统控制论的闭环反馈原理,能有效地将教学反馈信息用于调控教法和学法,使二者在思维活动中有节律地协同运作,从而提高作文思维合作训练的效率,

教师、学生和作文技能技巧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学子系统,教师(控制部分)依据作文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作文实际(信息输入部分)设计思维训练题,并进行必要的信息导向,即发出控制信息作用于学生(受控部分),形成教对学的反馈。即时的反馈交流可以防止或减少输出信息的偏差。当学生在完成作文思维训练题时,教师根据即时掌握的学生思维反馈信息,及时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所发出的控制信息的量,达到有效调控,形成了学对教的反馈。

三、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的实践价值

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在课堂上一推出,便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经过训练后,其作文思维的活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得以加强,作文兴趣和水平提高迅速。

与传统作文课相比较,作文思维合作训练法具有以下三个显著优势:

1.变孤军奋战的封闭性思维方式为群策群力的开放性思维方式

全组成员围绕同样的作文要求进行“脑力震荡”,献计献策,集思广益,有效地拓宽了他们的作文思路,丰富了作文选材,深化了作文主题,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2.变“无声思维”方式为“大声思维”方式

传统作文课堂要求“绝对安静”,构思和写作过程都不允许学生出声,以免“影响他人”。然而,“无声思维”方式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写作心理学研究显示,“大声思维”更有利于学生走出模糊、混沌的作文思维困境。这是因为,口头语言不仅只是思维的外壳,还能起到整理思维,使之有序;强化思维,使之明晰;激发思维,使之活跃的作用。喜欢说话正是中

[1][2]下一页

学生的天性,教师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来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质疑和探究,就能使口头语言成为作文思维的有效载体。

3.变教师单向指导方式为学生多元化互动方式

目前大班上课的课堂条件,使教师面临着一个窘境:无法向众多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一一伸出援手。这使得作文指导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而在合作小组中,同学们互教互学,能者为师,相互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学习。作文能力较差的,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即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作文能力较好的,也可以满足当“小老师”的本能愿望,在帮助和启发他人的过程中,捕捉到新的作文灵感。

4、变“痛苦作文”为“快乐作文”

快乐来自于师生们作文负担的减轻和作文质量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模式使大部分学生从作文思维困境中走了出来,有了写作的灵感和激情,从而减轻了心理压力。不少以前上了作文课就头痛的学生,现在常常追问老师“什么时候上作文课”,就是有说服力的证据。与此同时,学生们互评互改、自评自改的自我评价方式,又可以让教师大大减轻作文批改这一繁重而低效的劳动,教师也轻松起来了。当然,教师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学生们能以写作文为快乐。

中学作文分段训练法 篇6

初期的作文教学,教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写多少文字多么优美文字的文章。重要的是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1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其中包括,在写作中字迹工整干净;书写格式的正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现在我们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字连基本的横平竖直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在作文中把字写的工整美观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还要在写字细节上规范学生。

其次,养成诚实做人,诚实写作,不胡编乱造的良好习惯。

随着写作书籍和电脑在家庭中的普及,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学生接触的作文五花八门。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抄袭和编造的机会。为了获取高分,本来家庭和睦的,在作文中编造成父母离异;本来父母身体健康的,编造成父母残疾。更有甚者,一些学生,根本不自己动脑思考,老师出什么作文,学生就找出材料上的作文抄一下了事。有些学校的老师,让学生背一些精美的作文,到写作的时候对号入座,抄上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写作中抄袭作假的坏习惯,根本写不出感动别人的好文章。

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养成抒写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好文章。

2注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爱好。

怎样才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在作文寻训练过程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进行作文训练时,要选用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关系比较密切的题目内容让学生来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真情可以抒发。

还要注意,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特点要区别对待。学习好的学生,从作文字数,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提得要求可以高一些;写作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提的要求就要相对小一些。

在以往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要求太过于着急。一篇作文,要求开头要新颖,中间部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要紧密结合;还要求有联想和想象,要求很高,很难达到。还不如我们采用分阶段训练法:

训练学生作文开头的写法。

开头是全篇文章的起点,关系着全文如何展开的问题,文章的开头方式很多,“开门见山式““借景抒情式“等等有很多我们教师在学生作文指导过程中,就要根据具体的作文特点,学生的个人特点等对他们进行作文的开头训练。

作文中间部分的训练。

作文主体部分的训练是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部分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1怎样根据文章的中心来选取材料。一篇文章的中心确定好以后,就是要确定好需要通过哪些内容来表现中心。要培养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表现中心的写作方法。

2对学生进行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以及联想和想象等多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的训练。

3注重培养学生注重文章的详略以及文章段落之间过渡衔接的训练。

文章结尾的专项训练。

文章结尾的方式也有很多,点明中心、首尾呼应等。但是无论是那种结尾方式都不应该过于繁琐,应该本着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的原则来训练和培养学生。让学生的作文成为虎头、豹身、龙尾。

除此之外,在文章中注重构思巧妙新颖的训练;还有语言通顺合理的训练;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等都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这些训练东完成了以后,学生达到了训练的要求,作文训练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这个训练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怎样把前一个阶段所学习的作文写作中各个环节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上。

采用“五多”训练法丰富作文内容 篇7

笔者通过多年的苦苦探索与实验, 深感应从丰富作文内容入手, 进行作文教学。就是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 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 选择有意义的内容, 解决无话可写、无话要写的问题, 即做到“言之有物”。为此, 笔者总结了一种“五多”训练法。

一、多看。看周围事物, 丰富感性生活

我们的世界色彩斑澜, 物产丰富,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我们的社会蓬勃发展, 蒸蒸日上……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客观世界中, 本应能感觉到的, 却为什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这主要是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所以我认为要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 首先要从看出发, 从观察入手,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培养观察能力, 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让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 注意身边的事物, 遇事必观察, 看不懂就问。养成一种随时观察、处处观察的习惯。

然后, 再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 注意先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在观察中, 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 根据观察目的来确定观察次序。如观察景物, 或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 按一定的方位次序进行观察;或随着观察点的移动, 按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观察物件、人物、动植物时, 或按整体———部分———整体;或按主要部位———次要部位;或按一定的空间次序进行观察。同时, 也注意要求学生观察的时候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比如观察事物, 要引导学生从位置、形状、色彩、质地、结构、用途等等方面来观察。在观察中, 指导学生仔细看, 认真听, 摸一摸, 闻一闻, 尝一尝, 用多种感官去认识事物的特点。在观察中还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这对打开作文的思路, 有一定的作用。学生的生活内容越丰富, 越容易产生联想, 展开想象, 作文的内容也就丰富了。

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了, 那些被观察的事物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鲜明的图画, 使事物的各自特征铭记在心, 对事物感性认识丰富了, 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写。如写作文《桃花》的时候, 农村的孩子个个都见过桃花, 但写起来总觉得无话可写, 三言两语就完了。为了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 我引导他们观察桃花。先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 桃花未开前怎样?桃花开时怎样?桃花开后有什么作用?再按远近顺序进行观察, 远看怎样?近看时有多少花瓣, 什么颜色?什么样子?什么气味?风来了怎样?风停了又怎样?最后让学生联想, 看到满树桃花, 你想到什么?你感觉怎样……这样一来, 学生的作文内容大大丰富了。语言生动, 感情真实, 抓住了特点, 写出了桃花的独特个性。

二、多做。做有趣活动, 加强情感体验

为了丰富作文内容, 我先丰富学生的生活, 结合教学,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 让他们接触生活实际, 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感觉, 丰富他们的阅历, 提高其认识水平。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 我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 如课外活动中开展踢毽子、跳绳、拔河、攻城、打球、过河、老鹰捉小鸡等活动;课内安排演讲、智力竞赛、文艺表演, 小制作、智力类游戏, 竞选班干部、主题中队会等活动;校外开展春游、秋游、登山比赛、野炊、为五保户送温暖、参观工厂、电站等活动。

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奋进意识, 调动学生情趣, 发挥学生创造力, 加强情感体验, 也能使被动作文变为主动作文。这些亲身经历的活动, 将是他们作文的主要内容, 而且在以后的作文中, 经触起往日的兴奋点, 就一定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内驱力, 忆起活动的情形, 将活动内容写进作文中。多年的实践证明, 学生作这种作文比一般作文容易得多, 内容也丰富得多, 感情也真实得多。

三、多读。读有益书刊, 扩展知识领域

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 单靠自己的观察体验是有限的, 更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不能事事耳闻目睹, 而学生的知识是需要扩展的, 眼界是需要开阔的, 要达到这种目的, 还得多读书, 多看报, 同时也包括听广播、看电影、电视等。

这里老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我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入手。讲《谁是最可爱的人》时, 我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给学生讲抗美援朝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等故事, 把孩子们带入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去, 激发他们探求英雄足迹的兴趣与欲望, 于是就组织了班上的读“英雄故事”的活动。二是建立班级图书角, 号召同学们踊跃献书、借书, 开展评选好书的活动, 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三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找来好文章, 师生共议写作方法, 体会思想感情。四是开展阅读竞赛活动, 把课外阅读活动深入地开展下去。阅读竞赛活动就是每天放学时, 让一位同学读一篇好作文或文章片断, 并说出文章好在哪里, 然后全班进行评比。

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 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作文内容, 扩展了知识领域, 开阔了眼界, 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多记。记录所见所闻, 积累作文材料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 都会有一摞厚厚的记录本或摘记好词好句本, 都会很注意作文材料的积累。要丰富作文内容, 材料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 看、做、记的内容全会成为往事烟云不可追。

积累材料就是要多记、勤记、精记。我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进行记录:一是记日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我们的生活也每天是新的, 所以要提倡记日记。每天一篇, 每周三篇或每周一篇都行, 重要的是记住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以及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和自己的思想动态。同时, 也包括长期的观察日记。如养蚕, 我班原有一个学生的观察日记长达五十多篇, 有一万多字。日记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 不可矫揉造作;其次要持之以恒, 收获最多。二是记好词好句。这主要是积累阅读中的好字、词、句。好句子, 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名人名言、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如词语, 可以按描写对象不同, 春、夏、秋、冬、人、鸟、兽、虫、鱼等进行分类摘记。句子可以按照关于学习、劳动、交友、爱国、绿化等进行分类摘记。正如一位名人说, 不动手, 就不看书, 要做到每看必记。三是记心得体会。看书以后, 要注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时地记录下来, 它包括写作方法、思想认识、知识等等方面的内容, 并且联系自己的实际, 进行自我评价。这对于提高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下转72页)

(上接63页)

五、多思。思考感性认识, 提高理性认识

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程序如何, 直接影响着表达能力的强弱, 决定着作文的优劣, 因而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 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 我们要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做到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 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并展开联想, 使之从感性的了解达到理性的认识, 从个别的、一般的认识达到比较全面、完整的认识。这样, 学生对客观事物就会有比较透彻的了解, 思想上就会有所认识, 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印象、这样的感受, 在头脑中积累多了, 作文的时候就会一一涌现出来, 作文内容就丰富了。

如写《记寒假中的一件事》这篇作文时, 为了不让学生老生常谈, 我先让学生思考, 在寒假中你遇到了哪一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的兴奋中心一直集中在对头脑中往事的回忆和思考。学生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事, 有的说做游戏, 有的说看耍狮, 有的说走亲戚, 有的说抓坏人……都比以前有新意。其中有一个同学说的是爸爸打麻将输了钱, 妈妈和他吵架, 并打烂了许多家具。我首先肯定了这件事在他的头脑中印象是深刻的, 然后我问他, 这件事就这样写下来要得吗?学生知道要不得, 我就让他思考: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想通过这件事告诉人们什么?他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 对这件事作了认真思考, 终于认识到这不正说明赌博的危害性大吗?作文时, 他用一个小孩的眼光, 向读者展示了那一场家庭风波, 历数了赌博的危害。结尾处, 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向参赌的家长发出了呼吁, 情真意切, 有理有据, 个性鲜明, 看后令人不得不深思。这难道不是思考所起的作用吗?

学生作文多方位训练法探析 篇8

学生写日记常常是写当天生活中所见所闻的趣事、实事, 所表达的感情当然是真情实感。日记无严格的体裁、题材、中心的约束, 篇幅、时间不限, 自由自在, 高高兴兴, 随心所欲, 畅所欲言, 只要能表达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即可, 这就是所谓的“放胆文”, 具有独创性, 可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写出各种各样奇闻异见的文章来。此种训练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疏导“材”流, 广积“材”源, 引导学生掌握观察采撷的方法, 把握好写作的契机, 抓住情感的爆发点, 捕捉思想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只有坚持长期训练, 每天采撷, 每天积累, 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 有所进步, 才能发挥深挖“渠”, 广积“流”的作用, 学生的写作技巧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二、加强改写训练, 追求创新效应

改写就是指所选优秀作品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 按要求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使其符合教师所规定的标准, 达到贴近自己生活实际, 与自己情感共鸣的程度。, 一篇优秀文章可摹仿加工成无数篇自己的文章, 真正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围绕中心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注意问答训练, 追求逻辑效应

坚持多角度练习, 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材料的提炼、加工、筛选能力, 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都会自然而然得到提高。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量与质的转换过程, 也是学生口头作文创新训练的过程, 经过长期训练, 学生答题扣题紧, 逻辑严, 角度新, 表达准确,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那么此时写出的文章一定不会逊色的。

四、强化系列训练, 追求大作文效应

作文教学应重视“小课堂”而“大作文”。“小课堂”就是说作文教学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而要靠系列的“大作文”训练。魏书生教学生写作文就是采用系列的“大作文”训练方式进行的。如他教学生写“母亲”, 就连写八篇;写“可爱的家乡”, 就先引导学生写“可爱的教室”、“可爱的教学楼”、“可爱的校园”、“可爱的街道”、“可爱的盘锦市”……再写“可爱的家乡”。又如写“学习是享受”, 先从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写:“读书是享受”、“写字是享受”、“作文是享受”……再写“学习是享受”连写68篇, 他认为写“一百遍才好呢”。他就是通过一次次成功的系列训练, 引导学生学会写作的。系列训练的方式很多, 一是由小到大的顺序系列写景, 二是从各个角度、方位系列状物, 三是由特殊到一般写人记事, 四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议事抒情。不论采取哪一种方式, 必须牢记一个原则:从做人到作文, 把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写作密切联系起来。

五、加强阅读训练, 追求兴趣效应

1. 引导阅读法。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 学生读后谈体会、谈感想, 然后练写读后感。

2. 兴趣激发法。

每周开展一次“我喜欢的一本书”推荐活动, 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到的好书介绍给同学们, 先口头阐述, 再书面介绍。

3. 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

引导学生谈感想, 谈看法, 论时事, 塑形象。这样把做人与作文联系起来, 既增强了“做人”的本领, 又激发了写作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六、重视活动渗透, 追求实践效应

1. 语文课开展编写“学习小报”活动。

也可开设“学习情况报道”、“课后随想录”等专栏, 培养学生剪辑、筛选、组织文字能力。

2. 定期召开课外阅读汇报会, 以文字形式介绍有趣的书目, 有趣的故事, 精彩的片断, 优美的语言文字等。

3. 开展“每周新闻荟萃”活动。

以口头或文字形式介绍村里、邻里、街道、路边的见闻及广播、电视中有现实意义的新消息, 并加以评论。

4. 开展“演讲会”、“辩论会”、“生日聚会”等活动, 要求人人参与, 个个撰稿, 练写演讲稿、辩论稿、生日祝词等。

5. 开展每周“电视节目评选”活动。

要求针对你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内容, 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水平, 写一篇评论稿, 参加评比。

6. 参观访问活动。

初中作文训练法 篇9

一、在审题立意过程中运用图表法准确立意

新材料作文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其中,“材料内容的范围”,就是立足于“表层解读”,看看材料写了什么。“材料含意”,即材料本身“含有”的意义,也就是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方向思考。

以2014年的肇庆一模为例:

宋朝的胡旦,写文章言辞机敏善于藻饰,在他那个时代很受推崇,曾担任修史官。一天,史官们在一起商议为朝中一位公卿作传,但是那位公卿出身微贱,早年曾经靠杀猪卖肉为生。史官们觉得如果为这位公卿的这段早年经历避讳,则有违史笔,而照直实录则又怕对他不恭敬,因此犯难而迟迟没能动笔。于是他们去请教胡旦。胡旦说,这容易,何不如此写来:“那位公卿年少用刀杀伐之时,就表现出了主持天下大局的远大志向。”在场的史官们一听,无不为他的言辞所折服。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内容 (表层解读):叙述的主体是什么→主体怎么样 (事件、结果)。材料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句,胡旦写文章言辞机敏善于藻饰。2二三句,史官在为公卿作传时,不知是该避讳还是照直实录。3最后三句,胡旦用言辞折服史官。综合起来就是,胡旦善用言辞折服史官。

材料含意 (深层解读):为什么得到这结果 (由果溯因法:结果→原因)。用图表展示:

综合二者的题意分析可以用图表直观显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圈是材料的内容,小圈是材料的含意,这样,我们就可把握广东高考命题者开放性与限制性的设题意图,从而准确确定立意:“用好言辞”“善用言辞”。在此范围内,围绕“言辞”,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写作:其一,怎样说∕写才是善用言辞∕用好言辞 (对胡旦巧用语言美化人事 (即“善于藻饰”) 的做法,发表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对史官作传写史的言辞用语应该照直实录还是有所避讳,谈自己的看法)。其二,为什么要善用言辞∕用好言辞。其三,善用言辞∕用好言辞对个人、集体、社会、国家有什么好处。单独抽出小圈的某个词语来行文则只顾及材料的“含意”而忽略了“材料的内容”,如写“实事求是”的内容:脱离了言辞这一中心,侧重写个人品性 (例如诚实、求真的个性等),这样只能判基本符合题意。

二、同质素材的选择,可用图表法梳理

考生应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出发,可提取关键词句直接立意,也可全面分析材料进行综合立意,所以观点是原材料最重要的、最直接的提炼。作文内容必须为观点服务,只有与原材料相似的、相反的素材,才最能契合命题者的意图。如果只提取某个词,不涉及原材料赋予这个词的具体语境,就是断章取义,不符合“含意”。所以,越是典型的素材,越应与原材料的指向性保持一致。

要得到同质性素材,可以先概括材料中的事例再找与之相似的、相反的同类素材。

以2014年肇庆一模为例,表格显示则是:

初中作文训练法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训练,书面表达,范文翻译,小组合作

过去, 老师对英语书面表达有所关注, 但指导方法不佳, 时间投入带来的并不是学生高质量的书面表达。相反, 就连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写一篇内容较充实、结构较完整、可读性较强的书面表达都存在一定困难。究竟是学生不敢爱书面表达, 还是书面表达爱不起。只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 现今的英语教师已都认识到英语书面表达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日常英语教学中, 他们对书面表达教学越来越重视。英语书面表达的教学新法不断涌现。我结合日常书面表达教学实践和研究, 旨在探究书面表达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高中书面表达教学简析

1. 当前高中书面表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书面表达布置无的放矢

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 许多老师虽明白写作的重要性, 但在给学生布置书面表达任务时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拿到什么练习卷就布置什么书面表达, 缺乏系统性, 无的放矢, 事倍功半。

(2) 学生存在消极训练心理

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 写是高中学生最头疼的一项。所以, 一谈到书面表达, 学生总是表现出排斥和畏惧的心理, 但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他们又不得不一次次消极地进行训练。反复训练的结果可想而知, 一些学生反而越写越糟。

(3) 书面表达批改后反馈不佳

书面表达批改任务繁重, 许多老师辛辛苦苦地将书面表达批改完, 可是分发下去, 学生只是简单地看看分数和评语, 对于错误不做任何修改就扔到一边。其实, 更多时候学生是不知道怎么修改, 更不用说知道自己到底哪些地方、哪些句子写得好。

(4) 错误“输入强化”

以上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 在一次次的作文训练中, 会形成错误的强化现象, 与Sharwood Smith提出的“输入强化理论” (1991) 相悖。

“输入强化理论” (Input Enhancement) 的核心是交际活动与改错活动的有机结合。Sharwood Smith指出, 通过“输入强化”, 学习者既可注意在交际过程中忽略的语言现象, 又可使交际过程中的错误输入得到纠正, 提高语言的准确性。然而, 在现实教学中, 许多学生不仅没有改正错误, 习得正确的表达法, 实现“输入强化”, 还使错误在一次又一次训练中强化, 最终出现负面的“输入强化”现象, 错误得到巩固。教师会抱怨学生老是犯同样的错误, 更别指望学生写出优美句子。

2. 当前高中书面表达常见有效的训练法

不同省份的英语书面表达字数要求在120至150个字不等, 似乎仅由十来个句子组成, 而要把这十来个句子写好, 却很有学问。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日常的积累在英语书面表达训练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训练。在英语教师的大家庭里, 所有成员为了学生, 都在积极探索高中书面表达训练的“秘籍”, 渴望我们的弟子能够在师傅这本“武功宝典”指引下练就一身绝世的英语书面表达功夫, 来日闯荡各种英语测试这一“江湖”。

首先, 教材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最主要的课程资源,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语言。课文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 难易程度适中, 适合学生做缩写、仿写、改写、续写及写评论、读后感等练习。这些练习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的课本知识,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其次, 美文背诵、句型操练、翻译等方法得到了运用, 发挥了作用。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艺超群的英语书面表达高手。

3. 范文翻译法出现的背景

根据课标要求, 学生在高中阶段要不断地提高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整合当前有效的训练方法, 我对书面表达的训练进行了可控制性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有效训练。

二、范文翻译法简介

1. 范文的选择

在收集了近十年各省高考书面表达题目及其范文之后, 写出相应的中文版本范文, 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进行分类。针对文体的不同, 将高中英语写作常见的近百个句型分别用在4种文体的35篇范文中进行训练。当然, 选择的范文话题根据课标要求的话题进行整合。

2. 范文翻译实例介绍

某英语报社拟成立“微笑俱乐部”, 现对外征募会员。要求申请者提交一篇题为“I want to Smile”的英语短文。请你以申请者的身份, 根据提示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2009年福建高考) 。 (1) 根据思路图适当展开, 使行文连贯; (2) 词数:120左右。

中文范文:

我要微笑

微笑优点很多, 既可以愉悦自己又可以愉悦他人。如果对生活微笑, 生活也会对我们微笑。不论何时何地, 我们要对所有人微笑。

首先, 对父母微笑, 因为他们生我并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他们几乎为我安排好了一切。在他们的帮助下, 我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想微笑地对他们说声“谢谢!”。然后, 我要对自己微笑, 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才能够笑走麻烦, 过更好的生活。

总之, 让我们笑迎每一天。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1) 翻译前

翻译之前, 我先介绍范文翻译当中会用到的句型供学生使用,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翻译中强化句型, 方便今后写作时信手拈来。如下:

句型1:not only...but also...

句型2:only+状语+倒装。

句型3:if等从属连词引导句子的省略。

句型4:would like to do sth.

句型5:without/with+宾语作为条件的句子。

但是并不是简单将句型告之学生。对于每个句型的使用, 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事先操练, 提高使用的准确率。

(2) 翻译时

在上交作业之前, 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用蓝色笔先互改。主要是修改句型、标点和单词拼写的错误。要求批改者签名。互改完后进行二次修改, 然后组长收起上交等待老师批改。

(3) 教师批改

为了解决教师包办而效率低的问题, 对于翻译进行“双改”制。一改老师将学生错误的地方用各种规范的作文批改符号标出。评分并写好评语分给学生进行二改。学生二改要找到互改的那位学生一同修改。之后, 老师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二改。 (根据不同的学生, 有的进行面批, 有的用录音的方式减少对学生的干扰。) 第二次修改后, 老师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 进一步修改, 最终形成小组翻译成果。

(4) 成果展示

选出5篇优秀的翻译作品张贴到学习园地。

(5) 后翻译阶段

翻译结束后, 要求小组将成果收集汇总形成“专著”。在积累中成长, 在共同提高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3. 范文翻译法的辅助提高措施

单一的翻译可能会让学生烦, 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所以范文翻译还可以采用单句成段法、借用缩写、仿写、改写、续写及写评论、读后感、同声传译法等变换操练。

4. 范文翻译的优缺点

范文翻译法, 能够扎实基础, 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效率高。但是, 由于工作量大、课时要求高, 要求授课教师做好充分的规划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范文翻译法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但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 是相当有效的。怎样使该方法成熟并推广,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所谓有心人天不负, 相信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该方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对于书面表达的教学也没有定法, 关键是一种方法运用好了, 可以让多人受益。

参考文献

[1]Sharwood Smith, M.“Speaking to many minds:On the relev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for the L2 learner”.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991, 7 (2) :118-13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试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孙尧芳.浙江省东阳市中天高级中学.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英语, 2008.04.29 (44) .

[4]夏建清.输入强化理论与英语书面表达打草稿.考试周刊, 2008 (8) .

初中作文训练法 篇11

一、在审题立意过程中运用图表法准确立意

新材料作文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其中,“材料内容的范围”,就是立足于“表层解读”,看看材料写了什么。“材料含意”,即材料本身“含有”的意义,也就是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方向思考。

以2014年的肇庆一模为例:

宋朝的胡旦,写文章言辞机敏善于藻饰,在他那个时代很受推崇,曾担任修史官。一天,史官们在一起商议为朝中一位公卿作传,但是那位公卿出身微贱,早年曾经靠杀猪卖肉为生。史官们觉得如果为这位公卿的这段早年经历避讳,则有违史笔,而照直实录则又怕对他不恭敬,因此犯难而迟迟没能动笔。于是他们去请教胡旦。胡旦说,这容易,何不如此写来:“那位公卿年少用刀杀伐之时,就表现出了主持天下大局的远大志向。”在场的史官们一听,无不为他的言辞所折服。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内容(表层解读):叙述的主体是什么→主体怎么样(事件、结果)。材料分为三个层次:①第一句,胡旦写文章言辞机敏善于藻饰。②二三句,史官在为公卿作传时,不知是该避讳还是照直实录。③最后三句,胡旦用言辞折服史官。综合起来就是,胡旦善用言辞折服史官。

材料含意(深层解读):为什么得到这结果(由果溯因法:结果→原因)。用图表展示:

综合二者的题意分析可以用图表直观显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圈是材料的内容,小圈是材料的含意,这样,我们就可把握广东高考命题者开放性与限制性的设题意图,从而准确确定立意:“用好言辞”“善用言辞”。在此范围内,围绕“言辞”,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写作:其一,怎样说∕写才是善用言辞∕用好言辞(对胡旦巧用语言美化人事(即“善于藻饰”)的做法,发表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对史官作传写史的言辞用语应该照直实录还是有所避讳,谈自己的看法)。其二,为什么要善用言辞∕用好言辞。其三,善用言辞∕用好言辞对个人、集体、社会、国家有什么好处。单独抽出小圈的某个词语来行文则只顾及材料的“含意”而忽略了“材料的内容”,如写“实事求是”的内容:脱离了言辞这一中心,侧重写个人品性(例如诚实、求真的个性等),这样只能判基本符合题意。

二、同质素材的选择,可用图表法梳理

考生应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出发,可提取关键词句直接立意,也可全面分析材料进行综合立意,所以观点是原材料最重要的、最直接的提炼。作文内容必须为观点服务,只有与原材料相似的、相反的素材,才最能契合命题者的意图。如果只提取某个词,不涉及原材料赋予这个词的具体语境,就是断章取义,不符合“含意”。所以,越是典型的素材,越应与原材料的指向性保持一致。

要得到同质性素材,可以先概括材料中的事例再找与之相似的、相反的同类素材。

以2014年肇庆一模为例,表格显示则是:

我相信,教师在事实型材料作文的训练中抓好图表法的使用,能让学生把握好“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一写作要求。但在运用图表教学时,也要认识到,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审题立意的图表分析中,加深对材料的把握与理解,为准确审题,写出同质素材打下基础。

初中作文修改训练序列初探 篇12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上, 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对学生进行作文修改能力的训练上。相信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一篇作文要修改, 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要让学生能面面俱到地从每一个角度去费一番功夫, 需要长期的训练。为了使训练有实效, 教师首先要拟定一个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 安排好训练序列。参照苏教版的作文修改专题, 结合学生的实际, 依据修改的内容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顺序, 我安排了如下训练序列:

七年级上学期:作文修改的基本能力训练, 词语的修改。

1、了解并学会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文章。

2、修改规格方面的不妥和错误。如标点的书写及位置的不妥, 引文的错误, 序码的混乱, 简体字繁体字的混用, 字迹是否清晰等。

3、字、词的修改。如错字、别字之类, 生造词语, 用词的不妥等。

七年级下学期:句子修改。

1、词、句的增减。删去不影响意思表达的词 (尤其是虚词) 、句。少数地方没有说清楚, 或者应该说而没有说, 就要增添相应的词、句。

2、修改句法的不妥。这里指的是修改因句式选用不当导致表达能力受到影响的不妥之处。

八年级上学期:修辞修改

1、标点修改, 主要是修改标点使用得错误或不妥之处。

2、修辞手法的推敲润泽。把勉强可用的改为鲜明生动的。

八年级下学期:语段修改, 结构的调整。

1、修改分段的不妥。各个段落应根据各段的主旨或拆或拢或另分段。

2、修改内容的不妥。如果全篇意思错误, 见解平庸, 或者与人雷同, 等等, 那就应该扔掉。如果是部分有问题, 就哪里错了哪里改, 或删, 或补, 或换。

3、调整次序的不妥。如果发现条理不合适, 应该不怕费事, 甚至大换班, 首尾颠倒, 也要在所不惜。

4、补全过渡与照应的缺漏。

九年级上学期:中心与选材的调整, 详写与略写的调配。

1、选材的调整。根据作文中心对材料进行调整, 或增, 或删, 或改, 或换。

2、依据作文中心进行详写略写的调配, 检查标题与内容的结合是否紧密等。

九年级下学期:文章的综合修改。

先从大处着眼, 进行中心与选材的调整、详写与略写的调配;再进行开头、结尾、过渡与照应的修改;最后修改细微之处, 对标点、词语、修辞等方面进行修改。

安排好了训练序列, 作文修改训练就有章可循。在接下来的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必定要结合一些具体的修改方法进行, 下面就谈谈修改的方法:

1、自己修改。最好的方法是念。把稿子念几遍, 也可以默念。一路念下去, 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 后一段跟前一段连得不紧密, 词跟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 句子的成分多点或是少点, 标点的书写、位置、使用的不正确, 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而这些发现正就是修改的办法。

2、借用他力。请别人看, 提些意见, 然后以之为参考, 修改。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学生不易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错误, 但比较容易发现他人文章中的错误。参考别人意见, 常常可以就文章就文章补救选材与中心、详写与略写、过渡与照应中偏颇缺漏的毛病。

最后, 谈谈修改的时间。

1、边写边改。写文章, 写了一些, 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 继续写, 常常可以念一念前面的, 以期意思和语句能够串下来。念, 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 要随发见随改。

2、写完即刻改。文章写完, 要通读一两遍;通读中发见不妥和错误, 立即修改。命题作文, 定时交卷, 采取这样的修改形式最为恰当。

3、以后陆续改。如果不是定时交卷, 过些时候改, 效果会更好。这样的修改, 常常会有较大的变动, 时间越靠后越是这样。修改的原则是, 多改比少改好, 远改比近改好。日记、周练等, 采取这样的修改形式比较恰当。

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 从来不能立竿见影, 作文修改能力的训练也如此。但我相信, 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的指导下, 只要师生持之以恒的进行训练, 学生定能自己修改出文从字顺、合乎规范的文章。

摘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有必要安排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序列, 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本文就初中阶段作文修改训练序列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上一篇:物理学中的对称性思想下一篇:多晶硅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