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口语训练

2024-10-03

初中语文的口语训练(共7篇)

初中语文的口语训练 篇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们把“舌头、美元和电脑”称作当今时代的三大战略武器, 专家预言, 21世纪是对话的时代。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 口语交际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 新课程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还没有被很好地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它仍被误认为只是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走进课堂, 依然只有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惟独没有口语交际教学的一方天地。

我自己则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颇有收获, 尤其是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有作用。自己的一些实践, 总结起来就是坚持“一个中心”, 抓住“两个基本点”, 做到“三个好”。

一、“一个中心”: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包含两个意思, 一个是把课堂的主要时间让给学生;另一个就是尊重学生的意愿。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让学生“敢说”的氛围, 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培养他们“多说”的习惯, 达到“会说”的目的。

曾经听过一节“漫游语文世界”的口语交际公开课, 教师准备了丰富的内容:先阐述了“语文”这一课本名称的由来, 接着介绍了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史, 再接下来从“百家争鸣”开始, 列举我国各朝代的文学成就, 其中着重介绍了文学奇葩———唐诗, 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所喜欢的诗并进行鉴赏, 接着教师收尾归纳:文海浩瀚, 学无止境。整节课基本都是教师自己讲, 虽然结尾有一点学生的参与, 可惜时间关系便草草结束。学生们得不到锻炼不说, 我观察很多同学还显得索然无味。这样的课堂设计只会使学生越来越远离语文。

记得自己在上《爱莲说》时, 设计了一个口语互动环节:请同学们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花与大家分享, 并陈述理由。有个学生说他喜欢牡丹, 因为牡丹象征富贵, 而他就喜欢荣华富贵。我当时觉得这个同学没有顺从自己备课思路, 于是张嘴就说太俗了。没想到他反问我不喜欢钱吗?我很尴尬, 由于内心气恼, 课便草草收场。过后冷静下来, 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个不小的错误———干涉了学生意愿, 而且是正常意愿。向他道歉后我重新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钱?看待荣华富贵?”大家畅所欲言, 最后我们都认识到富裕生活是我们该追求的, 但“君子爱财, 应取之有道”。之后凡是碰到学生交流时阐述和自己预设不一致的观点, 在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上, 我都以正面肯定、激励为主。许多获得认同感的学生表达能力提高了, 学习兴趣增强了。

二、“两个基本点”:课堂和课本

首先,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 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发言、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最基本的、最经济实用的训练形式。针对教学内容, 复述、朗诵、背诵、课本剧表演等形式都是最常见最实用的训练机会。

其次, 口语交际教学应以课本为依托。在语文教材中, 很多课文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 都有对话。比如《皇帝的新装》《孙权劝学》《石壕吏》《吆喝》《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智取生辰纲》等课文, 完全可以把课文内容的分析设计为学生角色的模拟, 教师以引导学生融入角色为主, 既完成课堂口语训练, 又能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三个好”:认识调整好, 方法搭配好, 评价运用好

1.认识调整好

对口语交际教学有多少认识, 就会付出多少行动。不少教师认为口语训练耽误教学时间, 影响教学成绩, 口语训练只是走过场。

其实, 从提高教学成绩的角度出发, 口语交际教学实际起着很大作用, 那就是对兴趣的培养。我自己一直坚持的课前五分钟口头训练, 利用适合课文开展的角色模拟和开展的生活化语文活动, 这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每次上到《皇帝的新装》, 我都设计由学生改编成话剧的形式模拟完成, 自己主要是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和说话的语气语调, 组织学生讨论评价模拟的水平及内容的寓意。再比如圣诞节到了, 我布置学生采访周围人对中秋节和圣诞节的看法, 鼓励学生制作成采访录音, 课堂播放评比, 既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创造了口语训练的契机。实践下来, 虽然看似耽误教学时间, 实则收益颇多, 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了, 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了, 教学成绩同样也提高了。

2.方法搭配好

(1) 课堂训练与课外延伸搭配。

即立足课堂, 向课外、校外拓展。学以致用是口语教学的目的, 课外广阔的生活空间为口语交际提供了历练的机会, 自己就一直鼓励学生经常就某一话题和家人进行辩论, 尽量做到有理有据, 感染力强;对于学校组织的演讲、朗诵比赛, 以及到校外进行的普通话宣传、环保知识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 我都鼓励学生参加。这些课外的实践, 锤炼了学生得体的口语表达, 而取得的系列成就更是激发了学生对口语学习的兴趣, 并把兴趣扩大到其他语文知识的学习上。

(2) 常规性设计与临时性发挥搭配。

我在教学中, 始终坚持课前5分钟的轮流口语训练, 这已经是我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常规性环节。从初一的讲故事到初二的演讲, 再到初三的诗歌鉴赏及鉴赏后再评价, 三年持之以恒, 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 人人都讲, 一一过关, 既锻炼了胆量又提高了水平。此外, 每册课本我都要提前准备二至三篇适宜口语互动的课文交给学生实践活动用, 而单元后的口语活动、综合性实践活动则灵活选用。坚持下来最明显的收获就是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偶发事件, 如果灵活加以利用, 同样可以起到口语训练的作用。比如以前自己班上有个西舍路的女生, 在初二时刚好她的家乡爆发泥石流, 面对她的悲伤, 我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了“情系西舍路, 寄语王欣睿”活动, 要求很简单:每个同学说一句安慰的话。效果超出我的意想, 同学们从来没在我面前说过如此动情、真挚的话语, 我也被深深感染。最终全班爆发空前凝聚力, 之后的时间我被同事们戏称为学校最得闲的班主任, 学生则在最后中考时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 现在每个同学都还和我一样, 把曾经在这个班作为自己最大的骄傲。这应该是口语交际发挥效果的最好见证。类似的偶发事件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 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利用、怎么组织。

3.评价运用好

现在虽然推行口语交际教学, 但口语交际的评价却是制约教学落实的一个硬伤, 因为常规的方法是以书面考查的形式来评价口语交际的水平。这导致了许多教师领着学生从书面上分析口语表达如何做到“文明、得体”, 殊不知书面答得标标准准, 生活中却未必张口能说,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象, 这样的评价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没有多大作用, 最好的方式还是掌握在教师手中———那就是激励。如鼓掌法、激励法。如果同学的发言中有优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就请为他鼓掌;哪怕讲得不好, 教师也要带头鼓掌并告诉他:你敢站起来就是进步、你讲得比以前好多了、你在努力进步呢!学生的信心增强了, 口语交际的能力也提高了。

口语交际是立足社会的重要技能, 在语文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 我们要把握时代潮流, 加强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突破传统观念, 根据实践经验不断改革和发展口语交际教学, 提高口语教学效率, 让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的口语训练 篇2

授课时间:2005年4月6日(星期三)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使用恰当的动作表情,辅助表达 资源准备:因教室条件制约,不使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想:

我校参与《学生良好的语言交际素养的培养与交际能力评价和检测方法》研究,为配合课题研究,初中语文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均围绕此展开,力求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一些成果,推广到以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口语交际中的现状:学生大多在学生当中说话能无拘无束,甚至口若悬河、手舞足蹈,但一到台说话、演讲时,便表现出木无表情、手足无措、抓耳挠腮等表现和动作,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部分学生能够辅以简单的表情和动作,但都做得不很好。这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外,还缺少对学生用表情、动作辅助表达的指导和训练。

本课具体实施办法:利用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我也追“星”),主要训练学生在表达时的表情动作的恰当使用。先让学生说,再由师生共同评价,再请学生说,反复训练,以提高说话水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明星是谁,并简单介绍,每人说一位。(先不说喜欢的理由。)

2.再请学生说什么是明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明星,各行各业都有明星。)

3.老师讲解,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学习目的:

我也追“星”,以自己崇敬喜爱的名人为话题说话,可以讲名人故事,可以说自己阅读名人传记后的感受、评价,也可以谈谈对名人缺点错误的认识、评价等。

这次活动训练的重点还不在此,在于训练使用恰当的动作表情,辅助表达,达到最理想的表达效果。

二、第一阶段口语交际训练(基础): 1.指3-5名学生到讲台进行说话训练。

提醒学生注意上台演讲同学的上、下动作,说话时的表情动作。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

每一名学生进行完后即评价,主要让学生评价,给后面上场的学生有用的建议。

老师穿插一些有关知识的讲解: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第二阶段口语交际训练(提高): 1.指3-5名学生到讲台进行说话训练。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老师穿插一些有关知识的讲解: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逐步提高。

四、小结:

请听课老师小结本次活动。要求学生注意老师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可评价)

五、布置作业:

请以你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完成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不限文体,不少于500字。

初中语文教学口语训练漫谈 篇3

【关键词】训练 口语 素质 提高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责。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农村中学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也无时不在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加强口语训练的尝试与方法

七年级新生一入校,就明确提出努力方向和长远目标,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每节课前3~5分钟口语训练,分三步走。

1.朗读训练。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我们班划分为6个小组,并各组依次排号。按照小组顺序,每节课由两个小组的各一名同学站到讲台上朗读课文,基本要求:自选内容,时间90秒,态度大方、姿势端正,眼看同学,不能抓耳挠腮,声音宏亮,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调要有起伏顿挫。采取评比打分的办法,先由教师示范评议一两次,以后均由学生评议、打分、总结后由组长将分数记入记分册作文成绩栏。经过一学期的严格训练,学生在口头表达的基本素质上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2.基本要求训练。从七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按小组顺序每节课由一名同学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基本要求同七年级上学期,在内容要求上相对较松,讲清一件事即可。在素质训练的基础上,从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从口头作文的内容、质量作重点训练。具体要求是说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的景和物。要求:(1)文体特点突出,主题鲜明,观点正确;(2)层次清楚,首尾照应;(3)用词准确恰当;(4)学习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各种描写方法;(5)对所讲事件作适当评论。在第一步素质训练的基础上,新的要求一项不足扣一分。这一阶段,已经过良好的素质训练的学生,主要精力就转向口头作文的内容。由于受这个年龄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很注意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不愿在众目睽睽之下“露怯”。因此,他们对周围的人、事、景、物注意观察、分析;主动阅读优秀范文,从中学习观察、命题、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的各种方法,还力求新鲜、独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视野日渐开阔,选材日渐丰富,分析、评论也越来越深刻。我再及时提醒大家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异同,使他们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书面作文的水平,使“说”与写的训练结合起来。

3.九年级,改为抽签,要求自拟题目、自选体裁内容。预备铃一响即上台抽一条由教师和同学拟好的题目,略作思考后即兴作文。这样,思考时间短、发言时间有限制。七、八年级训练的各项要求不变,口头作文的难度明显提高。我又注意命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并按月提高作文题目的要求,使学生既有新鲜感又有神秘感,带点紧张与不安,而后又获得成功的喜悦。一开始难度较大,准备时间可稍长,但不超过三分钟,发言时间可稍短,但不少于两分钟。起初学生略感困难,很快也就适应了,而且思维更加敏捷,语言更加凝练,态度也更加自然,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训练。

通过自己的实践,这种口语训练模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利用每节课前几分钟时间,在没有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达到了强化口语训练的目的,突破了农村语文教学的瓶颈,是一种效率与效果俱佳的口语训练方法。

二、口语训练中的主要问题与关键环节

1.普通话语音训练。在进行口语训练时,需要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训练,讲话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在口语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心理素质训练。在口语训练系统中,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相对于书面考试来说,在口语考试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开不了口就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要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

3.思维训练。口语训练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口语水平的高低。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口语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语表述水平的提高,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训练。相对于书面表达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述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应加强口语训练 篇4

把口语训练作为学校的专门课程,西方早在中世纪就开始了,出于宗教宣传的需要,研习说话和演讲术被列为当时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 所有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都进行了规模较大的课程改革运动,口语教学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中学语文教学都把培养口语能力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国对口语教学的重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说话训练”走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000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将“听话”和“说话”合并为“口语交际”,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要求。200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更是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种阐述体现了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口语交际能力在人的发展中显示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个体发展以及生存、生活的需要。

一、加强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口语训练有序化

因为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口语训练,即使少数教师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因为考试的影响,教学仍然以读写为中心,口语交际只是处于一种不起眼的配角地位,口语训练呈现出一种随机无序状态,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致使训练的效果不佳。因此,提高广大教师对口语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口语训练的目的性,是提高训练效率的第一要素。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为,使注意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容易激发出来, 口语能力更容易得到锻炼。比如,以训练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为目的的“看图说话”,“说话”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注意观察的角度和顺序,要求学生讲述时注意层次和顺序,使用适当的方位词。因为学生在观察、 表述前有明确的目的,所以在观察、思考中就格外认真, “说话”就会有条有理、清清楚楚。又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有“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的口语交际专题,教学时要先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时注意不同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是语言交际的最基本要求。 然后布置两个作业:1.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城市要向一位老人打听一个地名,你会怎么问?2.星期天你想邀请某同学参观航天科技展,可同学妈妈以某某要写作业为由拒绝你,你怎么说服她?学生先进行小组练习,然后请大家推荐说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通过观看同学栩栩如生的表演,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口语表演的积极性空前高潮,无形中大部分学生也加强了对口语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再如,以训练人的快速思维著称的“头脑风暴”活动,活动前可告诉学生,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训练大家的快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针对议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想出尽可能多的答案,并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目的明确了,因此教师的议题一出, 学生就会快速思维,积极答题,答案层出不穷,内容异彩纷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

当然,仅仅是每次训练有明确的目的还不够,作为语文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口语能力”这个总目标应该是总揽于胸的,同时应针对总目标制定出分步实施的具体目标。比如,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时分步实施,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敢说— 能说—会说”。“敢说”重在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和畏难情绪,“能说”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会说”要求学生注意听众反映,随时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 说话方式,使语言更有说服力。总之,通过有目的的序列化训练,使口语教学更有效。

二、注重前瞻性,使口语训练内容社会化

学生终究要走向社会,因此口语训练要具有前瞻性,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语言的习得来自社会,用之社会,因此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应具有社会性。这“社会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训练形式要接近社会现实, 具有情境性;二是训练内容要贴近社会要求,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做准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其实我们并没有所谓的一般的看、听或记忆的能力,我们只有看、听或记忆某种东西的能力。离开训练所用的材料,一般的心理和身体的训练全是废话。”口语教学也是这样,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而进行的语言训练,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必须精心创设符合社会实际的交际情境。因为与社会生活相符的生活情境,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不由自主地调动起来。 例如,要让学生学会自我介绍,可以模拟公司招聘,先在教室内布置好“考场”,让部分学生和教师共同担任“考官”,其余学生面对“考官”进行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简历和特长,要求语言准确生动,言之有物,能打动 “考官”,为自己谋到“职位”。面对仿真的“考场”和严肃的 “考官”,学生首先要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同时又要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一场口语训练下来,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种心理体验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求职也是一份难得的经验。除了在教学中创设交际情境以外,还要将学生带入广阔的社会实践中,让他们在真正的社会情境中真刀实枪地练,如担任校报小记者采访专家名人,走访敬老院了解这些离家老人的心愿,参加环保宣传,进行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既让他们学到随机应变的口语技能,又锻炼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与此同时,口语教学的内容也要紧扣时代脉搏,体现社会要求。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在进入科技革命时代后,学制改革中出现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趋势,其表现之一是普遍对青少年进行一定的从职教育,使之为走向社会做准备。例如,在口语教学中强调介绍、面试、讨论、协商、演讲等内容。与之相比,我们口语教学中的讲故事、复述、转述等内容的社会性就要逊色得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贴近社会生活,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有帮助的教学内容,如前面讲到的让他们进行一次求职面试,组织一次社会调查等。以学生组织一次社团活动为例,从方案的设计、活动规则的制定到活动的开展,完全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自己与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注重实效性,探讨口语训练评价方式

我国的口语教学之所以呈现出一种“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与评价有很大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我国母语的口语教学仍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方法。这与口语教学测评本身的不好操作有关,但更大程度上与根深蒂固的只重读写、不重听说的语文教学的传统渊源有关。没有评价就没有实效,就没有发展,测评环节的缺失破坏了整个教学系统的完整,使口语教学的目标不能落实。近年来在语文试卷中出现的一些关于口语交际的测试题,显示了大家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但与其说是对口语能力的测试,毋宁说是书面考试的一种异化。

如何科学地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测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专题。笔者曾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第一,从口语交际过程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可分几个大的方面,如交际的态度、交际的内容、交际的效果等。每一个大的方面又包括若干细则, 单是“交际的态度”又可以包括有礼貌、有信心、诚实度、 有主见、谈吐文雅等。将这些条目和细则制成量化表,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使学生及时明白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便调整和改进。第二,从口语交际的结果方面评价。这方面的评价又可以根据评价人的不同分为自我评价、伙伴评价、教师评价三种。 自我评价侧重于自我在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伙伴评价侧重于交际双方的互动方面评价,教师评价则从更高的角度对交际效果进行判断,三方面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另外,还有一种档案资料评价法,它属于一种总结性评价,是经过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后对学生口语能力的一种测评。先由学生收集整理自己在一定教学时段内口语活动中的资料,如收集的材料、演讲稿、活动情况记载、 照片、音像带等,然后由教师根据情况给出评语和分数, 最后将学生的口语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入学生的语文成绩。

语文口语交际训练 篇5

山东省兖州市漕河镇中心中学史寒松

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展示、交流”等词语成了热门词汇。现代社会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广博的学识,而且要有善变的口才,多才而善于交际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令人担忧,善于口语交际的较少,而当众说话畏畏缩缩、木木讷讷、期期艾艾的却不在少数。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去改变这种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本人粗浅地总结了在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的“四部曲”,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课前演讲练胆量。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式”,而语文教学更不会一个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就有一个环节,是我校语文教师长期坚持、从未放弃的教学环节,那就是课前演讲。演讲重在训练学生敢于走上前台的胆量。演讲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学生演讲,二是师生点评。开始时学生不太适应,有些学生虽然做了准备,但一上讲台,却憋了个大红脸,舌僵语塞,结结巴巴。最后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尴尬的走下讲台。而有些学生平时和朋友说话,滔滔不绝,甚至妙语连珠,意趣横生,但一上讲台发言却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原因何在?很显然,这是一个胆怯的问题,胆怯会影响情绪,阻塞思路,干扰语言能力的发挥。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紧张羞怯的心理障碍,培养当众说话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演讲中,教师利用激励性的话语,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及时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渐渐地,学生大都敢于走上前台,勇于展示自我。

二、课中展示激兴趣。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也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激发兴趣的重要场所。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合理安排训练口语的时机。例如,学完《中国石拱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赵州桥是一座名桥,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写一篇解说词,向游客介绍美丽坚固的赵州桥。面对这样的一个题目,学生兴趣盎然,都争着做导游,做解说。在教学《木兰诗》时,理解文章后,设计了一个木兰答记者问的活动:这里是实话实说栏目,假如时光可以穿越,木兰英雄来到我们现场,你是一名小记者,准备与英雄交流什么呢?(找一名口才较好的同学扮演花木兰)面对这种情境,学生非常好奇,提问、交流的欲望当然非常强烈。学生争着提问,“木兰”妙语连珠,课堂上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呀!这种问题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口语交流的兴趣。

三、模拟训练学技巧。

学生有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胆量,还要学习技巧。其中模拟情境训练,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例如:模拟面试(假设面对用人单位的主考官,你准备应聘,如何展示自我?),模拟采访(每两人一组,一人担任记者,一人担任被采访者。“记者”要拟出逐步深入的几个相关问题,依次发问,对方当即言简意赅的做出回答)等等。训练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点评或讲解纠正。教师的总结应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既要概括一些规律,又要充分肯定训练中的长处,同时指出不合规范、规则的地方。这样做使学生从中取长补短,汲取教训,学到技巧。

四、生活体验求实战

学以致用,学了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去体验。一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例如,在家中与长辈交流、接待客人,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交流,在社会不同场合中与他人得体交流,甚至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公益活动等。二是教师还要注意调查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情况,及时总结反馈,并调整在口语训练中的一些做法,争取让口语交际“四部曲”更加完善。

初中语文的口语训练 篇6

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这些训练内容从课文内容出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可以作为很好的口语训练题材,应用到口语交际教学当中,激发起学生交流的欲望。比如,我们的教材当中有篇课文叫《青春畅谈》,这其实就是一个相当好的交际训练题材。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话题,引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让他们述说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的经历,自己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遇到过哪些烦恼,或者有什么感想,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不限题材和范围,畅所欲言。也可以当作是毕业典礼上的毕业感言,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强烈交流欲望,从兴趣入手,从而很好开展起口语交际训练,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的教材中还有很多此类的的课程内容,都可以提炼出让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交流欲望的话题,来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参与到口语交际中。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交际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交际,只要多参与交际,就能体会到这门艺术的魅力。

二、创造情境,提高学生交流的兴趣

在初中的语文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大量的创设情境,尽可能的多利用听、说、演的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方便交际的环境,让学生能够顺利的融入到实际的交流训练当中,提高学生的实践交流能力。诸如名人访谈,采访招待会,演讲交流等这些情境,都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融入其中。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一次采访,采访的对象可以是老师,是家长,也可以是同学或者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采访的内容可以是,问问他们有什么烦恼,或者是问问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或者让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等等。然后让学生记录下来,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回答这些提问过别人的问题。

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看看自己在这些参与的过程中,收获了些什么,得到了什么。学生在采访的时候,需要自己去考虑,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怎么提问更自然?如何说话才得体?怎么才能营造采访时的和谐氛围?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得根据不同场合的差异来采取适当的说话方式。这些环节陆续展开,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交际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锻炼。

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的利用课外空间展开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交际能力,从而带动学生交流素质的提高。

三、解决学生的心里障碍,提高参与意识

在初中语文的口语交际训练过程当中,我们广大的教师朋友应该都会遇到些一部分学生不愿参与交际,不愿说的情况,从而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的效果,也会给学生本身的交际活动带来严重障碍。下面我们就主要说说,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的主要心理障碍。在口语交际中,学生会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畏惧心理、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害羞心理、自闭心理、依赖心理等。正是在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下,部分学生们不敢主动在课堂发言、回答问题,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因此,教师需要在训练过程中帮他们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才能全面展开口语交际的训练,让学生尽可能的多进入到交际氛围中,顺利提升他们的交际能力。

想要有效地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教师与学生要和平相处,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交流的双方,学生与教师,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多发言,只有都说出来,交流的对象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其次,帮助学生消除心里的疑虑,让他们认识到在发言不是很难为情的事,教师在交流训练中,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氛围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更容易进入情境当中进行有效度高的交际训练当中;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淡化课堂的凝重气氛,为学生营造积极良好的交流环境,让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人。

四、研究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

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師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性格开朗,能说会道,善于雄辩,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腼腆羞涩,沉默寡言。如果我们进行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形式单一,则不易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发掘他们的潜力,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在对学生实际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在进行交际训练的过程当中,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使每个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都得到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提高。

譬如,对于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学生,我们可以充分让他们发挥交际方面的特长,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引领课堂上的交际氛围,抛砖引玉,寻找共同有趣的话题,激发性格内向学生的交际兴趣,引导他们发言。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则应该要多从心理出发,启发开导,消除他们身上存在着的畏惧感,抓住动机,让存在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显露出来,让他们从交际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存在感。

重视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训练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农村初中生;口语训练;具体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66

“想说不一定敢说,敢说不一定能说,能说不一定会说。”这是当今农村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在:或说话未曾开口就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或话能出口,但眼看脚尖,声如蚊鸣;或说话如放机关枪,听者很难明白他说了什么;或话未曾出口,身体摇晃不止,说态很不自然;或说速缓慢、吞吞吐吐、词不达意等等。这样造成提问“卡壳”者有之,引得哄堂大笑者有之,往往使很顺利地讲课,因此而被迫中断,所有这些现象很大程度是语文教学长期缺乏口语训练的结果。

那么,要改变上述被动局面,让初中生敢说、想说、能说、会说,具有流畅、条理、生动的表达能力,有哪些具体办法呢?

一、扫除心理障碍——做到敢说

学生不敢说的原因主要来自心理因素——恐惧感和自卑感。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即使最著名的演讲家,开始也难免出现紧张情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他“初次站起来对众人说话时,感到嘴里像被塞满了棉花,脉博跳得像争夺银杯赛跑时一样快。”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话说好,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是要区别不同年级学生以及同班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问题难度和提出表达要求。二是要注意倾听学生说的内容,把握说的思维逻辑,对学生说的结果评价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尽量把握说得正确的地方,恰当肯定说的成绩,并注意对学生基础好、中、差的区别量度。应该认识到有些虽没有说正确,但只要有勇气说出口,本身就是一次成功。同时应利用有声和无声的语言对学生给予及时鼓励,传递对学生信任的信息。

二、营造说话的氛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不得不说”到“我要说”

1. 营造良好的说话氛围,应从新生入学开始

首先,开学初1-10周,坚持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台朗读,内容不限,但要求:姿态大方(不抓耳挠腮低头弯腰);声音响亮(以全班同学都听得清为准)。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来体会意境,积累语感,陶冶性情,促进思维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在学生能大大方方地朗读课文,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入训练第二步:讲故事。每节课前5分钟请1-2位同学到讲台上讲故事(以座次为序),可讲成语故事,小笑话等。

其三,设计一些轻松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比如:假如你能活上150岁,但永远没有青春,你愿意吗?给你月薪1万元,但不准再看任何一场足球比赛,你做得到吗?如果你在“泰坦尼克”号上,面对那场巨大的灾难,你会做些什么?100年后,世界会比现在更糟糕还是更美好?如果书房着火,时间只能抢救一本书,你会抢哪一本?假如可以改变童年时代的生活,你希望以身试法什么?面对诸如此类的话题,学生们总会感到言犹未尽,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分钟也能掀起一个小高潮。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在“敢说”的基础上,有了说的冲动、说的欲望。

三、积累知识,做到“能说会道”

学生想说敢说,却往往不能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知识不够丰富、词汇贫乏,没有占有从多方面说明问题的材料,使得底气不足。而出众的口才是和丰富的知识储备紧密相关的。

1. 读书学习,丰富词汇

古人云:“胸有语库,文章才能生辉。”同样,胸存语库,说话才能生色,巧妇有了米,还怕做不成饭吗?要想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必须多读书,特别是接受文学的洗礼,要多读多背多记。朗读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力,从而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并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增强词汇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正是这个道理,要想出口成章,朗读,记忆是把说话好的一个条件。

2. 深入生活,增长知识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向书本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沸腾的生活中去,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让他们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有些人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滔滔不绝,这是因为他们见多识广,说起话来内容丰富。

刘国正先生说:“语言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如果我们不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学生语言的贫乏将可能造成表达上的困难,说话时会就像溪水一样断了源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中学生口语的训练,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的素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 翟启明.中学语文教育学[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永康.语文教学探索索引[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适宜性分析下一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