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班语文口语试卷(精选8篇)
初中毕业班语文口语试卷 篇1
初中毕业班语文口语试卷
(一)一、正确、清晰地朗读词语(10分)
氛围(f ē п w é і)
参差(c ē n c ī)
卓越(zhuó yuè)
关隘(àі)
敷衍塞责(fū
yăn s è
zé)书籍(shū jí)
相声(xіàпg she п g)
坎坷(kăn kĕ)
号召(hào zhào)
水涨船高shuĭ)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20分)
秋色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澄澄(huáng dēng dēng)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红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似的;而那种叫做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初中毕业班口试卷
(二)一、正确、清晰地朗读词语(10分)恣意(zì yì)庇护(bì hù)腹部(fù bù)宁可(nìng kĕ)脍炙人口(kuàі zhì rén kŏu)
打量(dă |іang)告诉(gào sù)然而(rán ér)逮捕(dàі bŭ)玲珑剔透(|íng |óng tī tòu)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20分)
青蜂
当你的游舸(gě)从桂林近郊驶过以后,随着江水的萦回,就逐渐进入佳境。山,在你的面前呈现出千姿万状,活像许多不同种类的造型艺术品,都一下子来到你的面前。它们的样子像鱼,像龙,像鸟,像蚌,像珠璎、翠盖,像笔架、珊瑚;像人,像人的某一种状态,坐、立、眺望、期待、相逢„„又无不在参并中带一种逸脱的神气,好像随时可以飞离地面似的。而这一切中,更为壮观的却是,往往迎面碰到一座很高很高的悬崖,剖面平直有如刀切,就像谁用巨斧把大石山劈去了半边,把剩下的半边留在江岸上一般。当船傍崖而过的时候,往上望去,视线沿着几十丈高的峭壁透向天空,给你造成一种难以名状的奇幻的感觉,久久难忘。
初中毕业班口试卷
(三)一、正确、清晰地朗读词语(10分)
洞穴(xué)
潜水(qіăn)
参与(cān yŭ)
成绩(jì)
强词夺理(qіăng)
膝盖(xī)合同(hé tong)肆虐(sì nüè)亘古(gèn)瞠目结舌(chēng mù jіé shé)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20分)
清清漓江凤尾竹
在漓江风景线上漫游,只见悠悠江水绿到岸边,绿向远方,而两岸青青的凤尾竹,像亭亭玉立的壮族少女,倒映在碧澄的江水里,衬托着远处挺拔俊秀的峰峦。微风吹过时,竹枝婆娑起舞,竹叶也在细语,真是翠竹共江水一色,竹影与山峰齐动。那从竹林中走出来挑水的壮族姑娘,真好像刘三姐来到了江边。那从翠竹中溢出的甜甜竹韵,在与我的心弦共鸣,青青的凤尾竹哟,起伏如同绿色的浪,飘逸好似绿色的云,恬静有如身穿绿色衣裳的少女。我的心里充满了一种愉悦的美感。是啊,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有什么烦恼忧愁不能抛弃呢?又怎能不由衷地赞美祖国如画的河山呢?
初中毕业班口语试卷
(四)一、正确、清晰地朗读词语(10分)
纤细(xіān)赋予(fù yŭ)执拗(zhí nіù)鲜血(xuè)锲而不舍(qіè ér bù shě)
豆腐(dòu fu)嗔怪(chēn)创伤(chuāng)绰号(chuò)怦然心动(pēng)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20分)
匆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射进两三方斜斜的阳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俏俏地挪移了;我也茫茫跟着旋转。于是——洗衣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初中毕业班口语试卷
(五)一、正确、清晰地朗读词语(10分)
挨饿
赦免
折腾
兴奋
汗流浃背 吟诗
教室
济南
炽热
不即不离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20分)
面具
人面原不如那纸制的面具哟!你看那红的、黑的、白的、青的、喜笑的、悲哀的、目眦(zì)怒得欲裂的面容,无论你怎样褒贬,怎样嫌弃,它们一点也不改变。红的还是红的,白的还是白的,目眦欲裂。
人面呢?颜面比那纸制的小玩意儿好而且活动,带着生气。可是你褒奖他的时候,他虽是很高兴,脸上却装出很不愿意的样子;你指责他的时候,他虽是很高兴,脸上偏要显出勇于纳言的颜色。
人面到底是靠不住啊!我们学而具,但不要戴,因为面具后头应当让它空着才好。
初中毕业班口语试卷
(六)一、正确、清晰地朗读词语(10分)
因为
抚摩
荡涤
拟定
戛然而止 关隘
交情
证券
卑劣
忧心忡忡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20分)
秋香
我想把院子里的葡萄架收拾一下以便过冬。忽然,我在屋顶的一堆半枯黄的叶片后面发现了一串葡萄!中秋节前一个月,葡萄便成熟了,节日吃的几串还是专门保护下来的呢!不知怎么竟遗漏了一串在这里。我小心地摘下,放在手上细细把玩了一番,其色其香其态引你口(Xián)欲滴。皮薄得仿佛一碰就破,表面一层白霜,任何翡翠玛瑙都不及这大自然的结晶真实鲜活!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一粒送入口中,顿时成为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一种绝无仅有的甘甜清香将我击倒了!我品尝过那么多的果品,却从来没享受过如此纯正、热烈的滋味。那香那甜久久不去,令脑清目明,为之一振。
“秋香!我脱口喊道。
初中毕业班口语试卷
(七)一、正确、清晰地朗读词语(10分)
要挟
倔强
速度
嫌恶
参差不齐 辗转
描摹
即使
喜欢
瞠目结舌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20分)
炉火
我住北方,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放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成了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融融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得,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丝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初中毕业班口语试卷
(八)一、正确、清晰地朗读词语(10分)
允许
处理
颤栗
困窘
从容不迫 坎坷
记号
苍劲
重荷
一蹴而就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20分)
天鹅
看见天那么雍容自在,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敏捷和自由,我们不仅应该把它们当成禽类中最好的行家,而且应该把它们当作大自然向我们提供的海术中最完美的典范。它高昂的脖子、圆润的胸脯,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越向后抬得越高,最后像船尾一样翘起;它的尾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舵,双脚是宽大的浆;而它半张的巨大的翅膀微微张着,这就是推动这条活的船舶前进的帆,它们把船和驾驶员一起推着往前航行。
天鹅由于自己高贵,所民自豪,由于自己美丽,所以自爱。它仿佛意炫耀自己的种种优越,它那副模样似乎在寻求人们的赞美,招引人们的注目。
初中毕业班口语试卷
(九)一、正确、清晰地朗读词语(10分)
校对
魅力
渲染
质量
叱咤风云
看管
强迫
妥当
累及
骇人听闻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20分)
石榴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伞盖伸张了起来,不再想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朵。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秋天来了,它对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间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束缚。因而我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初中毕业班口语试卷
(十)一、正确、清晰地朗读词语(10分)
扫帚
膝盖
脊背
轶闻
远见卓识
泥泞
当做
逮捕
勾勒
良莠不齐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20分)
一幅迷人的画
从哈乐滨驱车西行,进入嫩江地区境内,我们就开始领略大草原的风光了。
那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画,绿茵茵的草地,一眼望不到尽头,似乎和整个蓝天融合在一起了。微风拂过,野草愉快地跳起舞来。放眼望去,就像是茫茫大海上激起的微波。散布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羊群和牛群,像是洒落在草丛里的珍珠,又像漂浮在蓝天上的白云,也像镶嵌在苍穹的明星,还像大海上移动的白帆,更给辽阔的大草原添了无穷的诗情画意。
我们下了汽车,躺倒在草地上,身下就像垫了一块厚厚的绒毯,惬(qiè)意极了。而那蓝天上的漂浮的白云,低空中盘旋的雄鹰,草原上奔跑的骏马,还有那慢悠悠凌空而过的雁群和欢快鸣叫的百灵鸟,都使我们感到心旷神怡,忘却了眼下正是赤日炎炎的七月天。初中学生笔试卷
(一)一、给下面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10分)
狡黠()
雏()形
就寝()描摹()
氛()围
要()挟 眼睛()
抖搂()
应()运而生
荷()枪实弹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10分)
1、母亲和家中所有的人都()相处。
2、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的河地来。
3、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长得很好。
4、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自己么?
5、老师的()我永远牢记。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摸书
名叫莫拉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
初中毕业班语文口语试卷 篇2
那么, 台湾初中语文会考怎么考呢?现就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做些分析。
一、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的基本题型与考测要点
(一) 基本题型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中共有49道题, 分三个题型, 一是“单题”, 二是“题组”, 三是“作文”。49个题目中, 只有作文是主观表达, 别的48道题 (单题34题, 题组14题) 清一色的都是单项选择题。
单题, 就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单项选择题。从第1题到第34题, 都是单题。
题组, 就是给一段语言材料, 然后针对这段语言材料, 完成两至三道单项选择题。所给的语言材料都不是整篇文章, 而是文章中的一部分, 很短小, 不长。从第35题到48题属于题组, 共六个题组14道题。
作文, 即第49题, 是一篇命题作文, 题目叫《从那件事, 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 除了文题之外, 还有一段不足200字的提示性说明文字。
(二) 考测要点
全卷除作文以外共48道题。考测要点大致状态分析如下:
二、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的基本特点
(一) 试题内容混杂编排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从题目类型上看, 分为三大部分, 即单题、题组和作文, 非常简明;从题目内容上看, 考测点比较多样。然而, 单题部分34个题目并不是按照字、词、句、段这样的一般顺序来安排, 而是无序编排、非常随意的。比如, 第4题是关于词语辨析运用的题, 第14、17、21、24、31题, 也是关于词语辨析运用的题;第13题是关于成语的题, 第16题也是关于成语的题;关于字音的一道题竟放在第27题。
(二) 没有考测古代诗文背默
在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中, 并没有专门考测古代诗文背诵的试题。
(三) 除作文外, 均为客观题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与大陆中考卷明显的不同处还表现在, 除了作文 (第49题) 是主观题以外, 别的所有题目 (第1-48题) 都是客观题, 即单项选择题, 无论是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测, 还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测一律采用单项选择题。
由于主客观题的比例不同, 因此,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的题量达49题。
(四) 重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测
从表1就可以看到,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特别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测。
首先, 从题量的比例上看, 语文基础知识与句段材料理解主要考测学生的“双基”, 占了34题, 而单列的阅读理解题只占14题。其次,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中涉及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点比较多, 比如, 成语运用、词语辨析、错别字判别、看图拟题、字音辨别、故事寓意概括、词性运用、句子简洁判别、语法基础、信息提取、对联理解、诗文句段理解、诗句结构理解、提炼观点等等。再次,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 多用比较性理解判断的表述方式来出题。在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中, 用“与下列何者最接近”来设问的题目就有11道题, 占五分之一多。
(五) 阅读理解多取片段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中的“题组”类似于大陆中考卷中的阅读理解题。但不同的是, 卷中所选文章全为片段, 共选取了六个片段, 每个片段两至三道题, 共14道题。这样, 学生在答卷时阅读时间宽裕, 所以, 题量就大, 考测的知识点就多些。
(六) 考测多关注语文素养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的试题设计, 总体上说, 形式比较巧妙灵活, 又多取材古代诗文, 所以, 虽是选择题, 但还是能够考出学生的语文素养状态的。
(七) 联系生活, 题目灵活
请看一个例子:
16.下列各组对话中使用的词语, 何者完全正确?
(A) 甲:“请问令堂高寿几何?”乙:“家母屑龙, 今年贵庚七十。”
(B) 甲:“请问贵姓?府上哪儿?”乙:“敝姓吴, 府上在台中市。”
(C) 甲:“明天郊游, 令姊能去吗?”乙:“家姊有事, 无法参加。”
(D) 甲:“初次来到贵宝地, 请多指教!”乙:“欢迎光临贵宝地。”
这样的试题, 紧密联系生活, 不仅灵活多变, 而且富有语文内涵, 很值得称道。
(八) 作文试题朴实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是《从那件事中, 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这个题目不仅朴实, 而且贴近初中学生的成长实际, 更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可以这样说, 写作的本身就是一次心灵的淘洗。
三、台湾初中语文毕业会考试卷的启示
(一) 要尊重存在, 取长补短
应该说, 台湾卷重客观选择, 试题内容编排随意性大, 无古代诗文背诵, 特别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测等。作为借鉴, 我们要以尊重的姿态取长补短, 积极扬弃。
(二) 要多方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台湾2013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 (试办) 试卷在多方位多角度考测学生语文的基本能力方面是优于大陆中考卷的。这一点, 很值得我们学习。虽然说, 一份试卷不需也不必面面俱到地把知识能力点都设计出试题来考查, 但是, 可以通过不同的年份的变化来实现对不同知能点的考查, 以此来“指挥”一线教学, 不让一线教学走偏。
(三) 要更加注重语文素养的考查
台湾的会考试卷旨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 通过这些试题, 导引语文教学, 导引学生积累, 导引学生思想, 从而起到评价与促进的双重效应, 更大可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毕业试卷阅读题 篇3
他要感谢那只手
(1)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一家报社的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2)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3)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4)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5)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6)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7)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8)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第(7)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3.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从全文看,第(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第(8)自然段的作用是( )。
5.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科试卷分析 篇4
霍邱县中考语文阅卷指导组
(执笔:刘圣德、姜敏、涂志伟、张茁、王厚军 统稿:屠志成)
一、试题分析
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的总体特点是课内外有机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考查全面而又重点突出,平实中略见新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全部出自教材,主要考查考生的课内古诗词记诵、默写能力。题型分两类:一类是依所给诗句,补出上下句;另一类是默写整首古诗的题型(二选一)。
2.语段综合训练题
选文具有现代气息,贴近现实生活,题目设计灵活、新颖。能够考查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对常见字词的理解能力。
3.名著阅读
注重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看考生是否真正仔细地阅读过,通过对名著细节的考查来反映考生对名著的阅读与理解,能够杜绝考生泛泛而读的方法而投机的心理现象。
4.语言表达与运用
综合性学习考查了句子的仿写、演讲的选票和快的语言简明与得体等知识点。
(二)阅读
1.阅读[一]
阅读[一]为议论文阅读,分值为17分,考生一般能得9分。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这一方面试题第5、6小题涉及到。第7小题从篇章结构上设题,第8小题考查标点符号中的引号在文中的作用。第9小题要求考生分析画线句子在文的表达作用。命题人从形式到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考查了考生的阅读能力及品质。
2.阅读[二]
阅读[二]的阅读材料是散文《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散文阅读一直是主观性强,考生理解差异较大,表述答案五花八门,阅读老师觉得难把准标准尺度的题目。本人抽样了不同阅读小组的420份试卷,对这篇阅读题作了简略分析。总观起来,这一大题考生平均得分11.51分,难度系数0.50,是三道阅读题中考生得分最低的一题。
3.阅读[三]
第15小题
考查的4个小题重点是常见实词的含义。
第16小题
考查对文中的两个句子的翻译。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主要问题在对“晦”字的翻译不准确。另外判断句式大多没有译出。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主要问题是没有准确译出“集”的意思,大多考生把它译为“聚集”。不少考生也不理解“锦鳞”在文中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本题4分,平均得分2分。
第17小题
考查概括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超过三分之二的考生没有看清“概括”二字,只是摘抄了文中部分写景的文字,即使有此考生概括了也不够准确。由于可以看出,考生在审题方面的能力及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题4分,平均得分较低,约为1.5分。
第18小题
考查初步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三个空格的填写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抓得都比较准。不足之处是在摘抄“写人的活动的语句”时摘抄内容较多,把写景的句子也摘入其中。
本题3分,平均得分2.7分。
(三)写作
本次考试,作文题是材料加半命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体不限,内容可写自己的经历、见闻,也可写感悟、认识,不少于500字。
从材料看,内容是变中有不变;从文题看,“不会变的是_________”,要补充的词或短语,一定要紧扣“不会变的”这一关键,否则不符合要求。例如“亲情”“友情”“父母之爱”“真理”“爱国情怀”“坚定的信念”等,都是符合要求的。若补上的是“知识”“岁月”“日子”等,就不符合要求了。从内容要求年地,要么写亲身经历,要么写所见所闻,要么写感悟或认识,不管写什么,议论中心或叙述主题既要明确,还要符合补充完整后的文题的意思,否则是不切题的。
总体来说,作文题目简单,且提示清楚,考生容易把握,内容要求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考生思考空间大,容易审题和写作,是一次成功的命题。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古诗文默写情况
(1)错字、漏字(句)现象严重,添字情况较少。
如:凌(临)绝顶 渐(溅)欲迷人眼 蜡(腊)炬(烛)成灰泪始(使)干 生(身)前身(生)后名 夕阳西(夕)下 月如钩(钓)锁(琐)清(春)秋 天涯(崖)
还有将“是离愁”一句忘了的。
(2)不注重审题
补写名句题为八选六,有的考生不知道选择,前六题中有的拿不准的也写了,八句都写出了,可是前六题错了两个,丢了分实在可惜。
2.语段综合训练题
(1)考生不(会)使用字典
“荟萃”的“萃”字注音,“联mèi”的“mèi”对应的汉字,考生不查字典,随意就写。
(2)关键处错误
将“萃”的注意为“ciù”或“chuì”,将“对仗”写成“对丈”,将“举世瞩目”中的“举”意思解释丢了。
3.名著阅读
所考的是《水浒》和《童年》,考点细化,如果没有真正读过原文的考生很难答对。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张冠李戴或一知半解而随意答题。如:及时雨、聚义堂、黑旋风、梁山泊、水泊梁山等。
4.语言表达与运用
学生不能依据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语段。尤其是第(1)小题的仿写,有的考生连最基本的句子形式都写不出来,有的写出的内容却风马牛不相及。如“您不是小鸟,却给我们飞翔的双翼”,“您不是画家,却描画出我们生活的色彩”。
第(2)小题考生抓不住材料与主题(论据与观点)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能选对,却说不出充分(或准确)的理由,王顾左右而言他。
第(3)小题,学生对简明与得体抓得不实可能源于平时理解不清、学得不实有关。
总之,本大题注重引导师生回归语文教材,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和语文能力,够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之一大部分。
(二)阅读
1.阅读[一]
第5小题
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分值4分),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正确找出。答错的学生往往不能站在全文的高度思考,只看某一段,从而导致丢分。
第6小题
让学生概括事例论证的内容(分值4分),大约有1/4的考生能得满分,很多学生心里明白,但表达不准确,帮不能得满分。
第7小题
从结构上设题(分值4分),大约有1/3的考生得满分。学生丢分主要表现在不理解这两个句子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随便回答。另外,关键词书写出现错别字(如“承上启下”中的“承”写成“呈”,“启”写成“起”;“过渡”中的“渡”写成“度”)也要适当扣分。
第8小题
考查引号的作用(分值为2分)。引号主要有四种作用:一为引用,二为突出强调,三为讽刺否定,四为特定称谓。不少考生不能把标点符号的作用放在文中来理解,以致失分。
第9小题
让考生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分值为3分)。主要考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赋分点三点,一点一分。考生答得不全,很难得满分。
由以上分析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分析一篇文章,要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质。
2.阅读[二]
第10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时得分为1.83分,难度0.45。
答题举例:考生答“接着写”一问时,基本上都能抓住关键词“大白马”或“烈性马”,答题情况较理想。答“最后写”一问时,部分考生抓不住“与白马”“作别”两个关键词,造成丢分。也有少数考生由于表述语言偏误,造成一些丢分。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并概括的能力。为降低难度,命题者将全文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的提供给了考生,这实际是将段落的起止和段意归纳给考生提供了暗示和示范,该题十分精巧,也能较好地考查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
第11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2.98分,难度系数0.75。
答题举例:学生语言表述五花八门,答案要点缺少条理和层次,大约只有四成考生分条答题,语言表述不完整。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中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但由于本题设问宽泛,文中相关大白马的种种外在、内在表现,均可视为正确回答,故本题得分较高。该题暴露出平时教师对学生规范答题不够的问题。
第12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0.99分,难度系数0.25。
答题举例:该题两问,一问用意,二问分析。很多考生回答将两问混在一起,回答笼统、空泛。在回答“分析”一问时,也未能将“围栏狭窄”和“草原死寂”的答题点分开来作答。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对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理解。此类“炼字”题对初中考生具有一定难度。许多考生仅凭对文本全文感觉作答,而不能将这些词语返回文本,并结合上下文意深入思考,故多数考生的答案都较宽泛和空洞。加之平时缺乏应有的答题规范指导,答题时不能一问一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第13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3.05分,难度系数0.76。
答题举例:有一半以上的考生直接从文本中摘取语句作答,答案明确,得分较高;少数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纳作答,千百万得分要点一部分疏漏掉了;极少数考生因未能理解文意而错答。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答题区域明确,答题要点集中,考生只要能准确找到答题区域(段落),基本上就是找到了答案,所以该题难度最小。
第14小题
抽样情况:该题平均得分2.68分,难度系数0.67。
答题举例:绝大部分考生都能明白原句比改换句效果好,但说不清具体的理由。只有少部分考生知道在回答“为什么”一问时,从艺术手法和作用两个层次组织答案。
试题简析:该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语言(包含修辞和句式)的理解。多数考生从语感出发,能够发现原句比改换句效果好,但不能从修辞和句式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也说明初中阶段学生对语法常识的陌生,更谈不上熟练地运用了。
3.阅读[三]
第15小题
就词性来看,“暝”是形容词,“芳”是名词,“一”是副词,“把”是动词。就得分情况看,对“长烟一空”中“一”的解释错误较多。
本题4分,平均分为2.5分。
第16小题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主要问题在对“晦”字的翻译不准确。另外判断句式大多没有译出。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主要问题是没有准确译出“集”的意思,大多考生把它译为“聚集”。不少考生也不理解“锦鳞”在文中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本题4分,平均得分2分。
第17小题
超过三分之二的考生没有看清“概括”二字,只是摘抄了文中部分写景的文字,即使有此考生概括了也不够准确。由于可以看出,考生在审题方面的能力及概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题4分,平均得分较低,约为1.5分。
第18小题
三个空格的填写较为简单,大多数考生抓得都比较准。不足之处是在摘抄“写人的活动的语句”时摘抄内容较多,把写景的句子也摘入其中。
本题3分,平均得分2.7分。
(三)写作
从得分情况看,一类卷占1%,二类卷占25%,三类卷占53%,四类卷占12%,五类卷占1%。从内容看,多数考生审题准确,文章切题,中心较明确或基本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具体或比较具体;从表达方式看,多数考生不论是议论、抒情,还是记叙,运用得都较好,作文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语言通顺。
初中毕业班语文口语试卷 篇5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
请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标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迸溅(bèng)
折腾(zhé)
癖性(pǐ)
风靡(mǐ)B.箴言(jiān)
妨碍(fáng)
模糊(mó)
亘古(gèn)C.契合(qiè)
沉淀(diàn)
绚丽(xuàn)崭新(zhǎn)D.赡养(shàn)
撷取(xié)
镂空(1òu)
作揖(yī)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人的力量分两部分:一是生理上的力量,一是心理上的力量。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C.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D.《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5月26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古城泰州传递,从省泰州中学到新区人民广场,沿途街 道门庭若市。
B.发令枪响后,刘翔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C.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D.面对藏独分子突如其来的袭击,残疾人火炬手金晶毫不畏惧,双手紧紧抱着火炬,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们顺利地按照村长的指引找到了那位佝偻着身躯的羌族老奶奶。
B.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墨西哥政府紧急启动食品扶贫计划。C.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灾区儿童紧张、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
D.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再火令药熔(用火烧)
项为之强(强壮)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恩德)B.行拂乱其所为(辅弼)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乃丹书帛曰(用丹砂)C.臣之妻私我(偏爱)
学而不厌(满足)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D.且焉置土石(哪里)
或王命急宣(有人)
欲辱之,何以也(用)
6.将① —⑤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请注意:考生必须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按要求答题(共36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1)签署
(2)纹丝不动
(3)千头万序
(4)谈笑风生(5)决择
(6)走投无路
(7)一筹莫展
(8)蜂蛹而上(9)冷峻
(10)百年沧桑
(11)鞭辟入里
(12)世外桃园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①~⑥每题1分,⑦~⑧每题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④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江春人旧年。
⑥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⑦陆游《游山西村》中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自古诗人多磨难。面对磨难,许多诗人并未消沉,而是以乐观进取的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请写出体现他们这种风采的句子。(连续两句)9.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6分)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3分)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名著阅读。(5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林冲,梁山著名英雄,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却走上了“造反”之路。林冲被发配到达沧州后,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请简述主要情节。(3分)
11.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11分)
国务院办公厅l月8日发出“限塑令”,规定从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 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学校就此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也参与这一活动。
【活动一:搜集资料】某小组从网上搜索到这样一幅漫画,请你说出这幅漫画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主旨。(2分)
地球的困惑 图/冯印澄 新华社发
【活动二:开展调查】“限塑令”生效首日,他们对某超市使用塑料购物袋及无纺布袋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请读表后答题。(3分)
时间
5月25日(星期日)
塑料袋使用量(只)
10852
无纺布袋销售量(只)
0 6月1日(星期日)
905 500
①调查表反映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__________(2分)
②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什么?(1分)
【活动三:口语交际】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4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活动四:广告宣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自觉执行“限塑令”,请你为这次宣传活动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要求:紧扣主题,新颖独特,生动形象,语言简洁,不超过l5个字)(2分)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一)阅读《钱若水为同州推官》,完成l2—14题。(10分)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①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②之。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③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④,自诬服⑤。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⑥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⑦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知州曰:“推官之赐,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
(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
[注]①讼:诉讼,打官司。②录事参军: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鞠:审讯犯人。③劾:审决讼案。④榜:泛指各种酷刑;楚:痛楚。⑤诬服:含冤服罪。⑥趣:催促。⑦械:枷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知所之()
(2)皆以为得实()(3)上下皆怪之()
(4)微使君之赐()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2分)
(二)阅读《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一文,完成l5—19题。(14分)
①史载:l933年2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地区突然发生里氏7.5级地震,顷刻间,叠溪四周峰塌坡裂,岷江三处水流受阻,水位疾升300余米,形成11个海子。其后,一个海子突然决口,沿岸村寨全被吞噬。这里的“海子”就是堰塞湖。
②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qì)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藏东南峡谷地区八宿县的然乌错(“错”,藏语“湖”的意思)是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波密县的古乡错是冰川泥石流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和镜泊湖都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熔岩堰塞湖。最新的堰塞湖则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
③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就是由许多堰塞湖所构成的,这种地质地貌也是历史上的无数次地震自然形成的。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给人类带来了婀娜多姿的自然美景,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灾难。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而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这是因为堰塞湖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水深几乎都在百米以上,加之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一旦崩塌,高悬的湖水就会奔腾而下,不要说洪水会将下游淹没,就是在水流到达之前的空气压缩波就足以将所有的建筑物摧毁。
④历史上很多堰塞湖形成后是要溃决的。堰塞湖的溃坝分为瞬时全溃、瞬时部分溃决、逐步溃决三种。相对来说,瞬时全溃危险性最大,而逐步溃决危险性最小。因此,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非常重要。如果堆积体以石灰岩为主则相对比较稳定,而以松散土为主相对容易溃决。只有在第一时间去堰塞湖现场,才能较准确地了解堆积体的情况,但往往产生堰塞湖的地方都是徒步难以到达现场的。运用我国开发的三维电子江河与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堰塞湖形成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大体测定堆积体的体积、水体体积、汇流面积、可能溃坝的最大洪量及影响范围等。在此基础上,实施控制性泄洪。另外,在排险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利用遥感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和预警,开展堰塞湖风险评估分析,预测堰塞湖渍决时间及泛滥范围,从而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根据《光明日报》、“中国百科网”、“世界科技报道网”等相关内容编写)
15.第①段叙述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6.第②段和第③段都举了堰塞湖的例子,请分别说说两处举例的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17.第③段中说“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联系下文,具体说说这种“不稳定”体现在哪些地方。(2分)
18.请说出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大体”一词的表达作用。(2分)
19.阅读第④段,说说如何减轻堰塞湖带来的灾害。请分4条概括,每条不超过12字。(4分)
(三)阅读彭世强的《郁孤台笑了》一文,完成20—24题。(18分)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11)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选自《语文学习》2006年第6期,有改动)
[注]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20.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3分)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2分)
历史的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23.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2分)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2分)
24.“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6分)
[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三、作文(共60分)
激情,一种强烈激动的情感。运动场上的声声呐喊,点燃了拼搏的激情;课堂上迸发的点点火花,点燃了梦想的激情;困难挫折,点燃了挑战自我的激情;“祥云”火炬,点燃了华夏儿女爱国的激情;雪灾地震,点燃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战胜灾难的激情…… 请以“激情,在心中点燃”为题,写一篇文章。
初中毕业班语文口语试卷 篇6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笑靥(yàn)编纂(zuǎn)惩罚(chãng)既往不咎(jiū)
B.剽窃(piáo)殷红(yān)沏茶(qì)恬不知耻(tián)
C.箴言(jiān)嫉妒(jí)联袂(mâi)载歌载舞(zǎi)
D.称职(chân)笨拙(zhuō)挑剔(tī)引吭高歌(háng)
2.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中流砥柱集思广议粗制乱造郑重其事
B.世外桃园融汇贯通闲情逸致苍海桑田
C.迫不急待侧隐之心仗义直言眼花瞭乱
D.筋疲力竭吹毛求疵消声匿迹风靡一时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B.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C.为了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安徒生童话》邮票。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雅安地震,俄克拉荷马州龙卷风等大量事实中,说明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D.今年国庆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少。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文成就都很高,在《马说》一文中他慨叹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组是()
①如果把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拿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生物是如何进化的了。
②另外,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生物化石的,这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③根据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推断出某种生物生存的年代,以及当时的自然环境。④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⑤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⑥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A.⑤④②⑥①③B.③①⑤④⑥②
C.⑤①②③④⑥D.③①⑥②⑤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7—10题
匠人与大师
梁 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
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
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
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
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
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
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
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
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
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
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
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
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
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
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
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
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
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
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
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 师的思路,比如
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 素
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7.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
进的关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8.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大师不 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9.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B.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 的。
C.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六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10.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诙谐风趣,说理生动。
B.文章句式多变,短句、长句兼用,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第④段。
C.文章用语准确,如第⑥段加点的“可能”一词,既强调了“我们”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
距,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 虽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简洁明了。
三、阅读《湖心亭看雪》与《记承天寺夜游》,按要求答题(每题3分,共9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ãng),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
12.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及下船 及郡下
13.两文作者都痴迷于山水,但两人生活态度却大相径庭,试分析两人有什么不同。
四、古诗文表述题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题2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回答下列问题(共5分)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17.古诗词默写填空(4分)
(1)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登楼》)
(2),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3)池上碧苔三四点。(晏 殊《破阵子》)
(4)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
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象新奇而生动的句子
是:。
五、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8—22题(16分)
母亲的宝物(余显斌)
⑴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⑵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
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⑶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⑷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着她一声尖叫。他
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
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客厅的。
⑸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
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⑹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⑺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
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⑻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
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
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
⑼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
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⑽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⑾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⑿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嘛。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
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⒀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⒁妻子在旁边,忙说:“妈,你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你回来好吗?”
⒂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上着锁,母亲把他紧紧的抱着。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
母亲很坚决的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⒃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它,从未忘记。妻
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到:“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吗?”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⒄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种东西。”
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
院丢了,或者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
⒅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
⒆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
⒇妻子见了,忙在耳边叽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21)铁盒中藏着的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读者》2012第19期)
18.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3分)
19.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
(2)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
20.文章通过哪几件事凸显了母亲“老年痴呆症”的病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1.从结构上看,如果没有“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这两段,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是否可将它们删去?为什么?(3分)
22.文章以“母亲的宝物”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五、综合性学习(8分)
自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国半数城市严重污染。为了引导同学们关注这一现象,学校决定开展以“关注雾霾天气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23.你们几个同学准备在寒假围绕学校的活动主题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个选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活动中你们收集到了如下的资料,请从中提炼出主要信息。(3分)
材料一:下面是我国的部分主要城市在2013年1月13日监测的PM2.5的数据:(单位:微克/立方米)
城市 北京 石家庄 邯郸西安 上海 杭州武汉
PM2.5 950780630293 146 168540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指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目前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是24小时平均浓度小于75微克/立方米为达标,即PM.2.5<7
5材料二:24日至29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时说,最近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材料三:《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昨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在大气收到严重污染时,市政府可采取包括部分机动车停驶在内的强制性应急措施。
材料四: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部分地区连续出现雾霾天气。雾霾天气发生后,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八项措施予以应对。并结合这次污染治理情况,推进武汉大气污染成因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进一步完善雾霾天气应急预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春节期间,武汉市依旧雾霾笼罩。你的朋友小宇带着一大包烟花爆竹邀请你一起到你们小区里燃放,而你联想到近期看到的一则医学报道上说在雾霾天气里燃放烟花爆竹跟容易加重呼吸道等疾病,加重空气的污染。为了让人们过上一个空气清新的春节,于是你向小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七、作文(50分)
26.生活的艰辛,多姿多彩。每一朵浪花,总是生活的一种精彩;每一
次扬帆,都是生命的一次挑战。美丽辽阔的大海,时常会出现风暴巨
浪,就宛如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困难挫折。但只要我们拥有坦然的心境,锁定心中的航向,以自己的努力,证明给自己看,不随波逐流,也不
迷失自我,生活的海洋,应付呈现美丽的蔚蓝,青春的你我,就能活
出自己的风采!
请以“海,蓝给自己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议论;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的培养 篇7
一、要掌握中学生口语表达的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等方面都在急剧变化。在心理方面, 中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增强, 开始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形象, 说话羞怯, 怕讲不好丢面子。在个性上, 开始变得沉稳、内向, 遇事不急于表态, 说话会看对象。在思维和语言上, 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急速增长, 但外部语言组合能力赶不上思维表达的要求, 说话较啰唆。在社会交往上, 同不相识的人接触并讲话时, 神情难免紧张。言谈中,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 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难免片面。所以, 要结合中学生实际, 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力求使中学生的口语准确流畅, 生动得体。
二、多从学生的兴趣和自身需要出发, 调动起他们的“内驱力”
首先要强化心理素质训练。教师要以学生为友, 热情引导, 创造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与和谐的气氛, 使学生心态开放, 大胆自信, 无拘无束地开口说话。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 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我们可以利用新生到校之际, 选择那些有话可说, 有趣可“乐”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比如:作自我介绍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 重点介绍什么。通过点拨, 学生在作自我介绍时就能克服以往的毛病, 能抓住重点了。其次, 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我在每一节课前, 都安排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的口语训练”, 让学生讲见闻与经历,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 然后由大家简评, 老师指导。这样, 学生通过相互影响, 相互启发, 不但开阔了思路, 还增强了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语感的培养
1. 积淀语文知识, 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 因此, 阅读者需要具备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 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2. 强调诵读, 增强整体感知力。
对于学生来说, 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 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的言语对象, 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 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 才能得以有效培养。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大量地阅读文章, 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力达到某种程度, 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 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会自动进行组合、调整, 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 教师必须加强诵读训练。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力, 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 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3. 理性分析, 加强言语实践。
言语实践亦即语感实践, 即让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语文材料。基础教育阶段,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习得语言的实际能力。“学生的语感由学生自己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成, 是学生‘感’的结晶, 而非教师‘讲’的产品, 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实践”。所以, 学生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得怎样, 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实践程度。因此, 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 在学生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 才能将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规则变成无意识的感觉。近年来, 语文教学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语文实践活动, 如朗诵、演讲、作文等, 各种实践活动既有对内容的美的追求, 又有对文学语言的美的追求, 二者在美感修养上是息息相通的, 都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
四、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强化思维能力训练, 提高学生的说话技巧
农村中学条件较差, 音像器材普遍缺乏。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例如录音机的使用, 它有利于教学信息的记录、储存、呈现和调节。如在口语训练中, 就可以播放一位同学的朗读录音, 再播放优秀的课文朗读带让其作对比训练, 找出朗读中的不准确、不正确的地方, 然后跟着录音机重复朗读, 引导他们向优秀的朗读者学习, 学习优秀者的断句、节奏、表情、轻重音处理技巧。这样, 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学习口语的劲头也更大了。
五、切入社会热点, 拓展口语训练
在学生身边, 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 每个人对这些事的看法及所持的态度都不一样, 经常性地开展专题讨论会或主体班会, 及时澄清是非曲直, 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也自然而然地能够得到提高。有了较高的思想水平, 才能有较强的认知能力, 说话才能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初中毕业班语文口语试卷 篇8
【关键词】2010年绍兴市;学业考试;英语;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48-01
作者简介:张天月(1975.10-),女,本科,中教一级。
2010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试卷以《201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和《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了绍兴市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既重视了对基础知识和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突出了对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同时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积极引导。
1 试卷特点
1.1 试卷结构稳中有变,注重能力,更具综合性。本试卷汲取了往年命题的经验,根据英语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进一步调整了题型结构、题目数量以及相关题型的分数比例,增大了主观试题的开放程度,加大了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例如:听力部分的第二节由听一段短对话回答一个问题改成听一段长对话回答两至三个问题。这样既考查了考生对细节的理解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综合理解和判断内容的能力。
1.2 试卷选材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热点,注重思想性。
本试卷语言素材真实、地道,所提供的语境信息真实、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听力测试中的对话所涉及的话题,单项选择所提供的语境,作文的素材都与考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有关,符合英语在社会生活中真实运用的情景。
1.3 试卷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立足语境,突出应用。
本试卷的难易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没有出现繁、难、偏、怪题,淡化了对语言知识机械性的记忆和单纯语法结构的考查,注重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在真实语境中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试卷分析
2.1 听力部分:听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英语口语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语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听力测试共有15个小题,语言真实地道,具有较好的情景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所有的语言材料均源于考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场景,口语特点显著,话题涉及人物外貌、就餐、运动、日常生活、动物名称、生日聚会、看病、交通、天气等多个方面,形式多样,内容广泛。
2.2 单项填空:单项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本试卷的单项填空的分值由原来的15分调整为10分。在10题选择题中,内容覆盖面广,弱化了对语法知识的考查,特别强调了在真实、生动的语境中考查语法、词汇、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用法,而且情境的设置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时代性。
1)考查全面,重点突出。考查以动词为主(3小题),兼顾其它词类(6小题)及日常交际用语的掌握情况(1小题)。动词时态、情态动词、动词词组是考查的重点。
2)巧设语境,突出运用。10道试题强调了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性,注重在真实的语境中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词汇的能力。
例如:17、——You are so ,Harris .What’s wrong ?——Oh. I just feel a little tired and don’t want to say anything .
A. polite B. busy C. quiet D. excited
这题考查了形容词运用。该题并没有孤立地考查词汇和语法,而是把它们放在真实、生动的语境中,考生只有体会题中“don’t wantto say anything ”题干意义后,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运用词汇才能分别选出最佳答案C项。
3)关注热点,培养情感。试题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从人文角度挖掘试题素材,培养考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取向,从而使考试更具时效性和教育性。
例如:23、——What can we do for the people in Yushu,Qinghai Province ?
——Why not some clothes ?
A throw awayB put away C give awayD take away
这题考查了动词词组的辨析,同时与社会生活中青海玉树地震为灾区人们捐赠物品的热点话题结合起来,渗透着学会关心他人的育人思想。
2.3 完型填空:本卷的完型填空是一则以叙事为主的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趣味故事。本题的素材和选项比较符合完型填空试题的命题原则。
1)语言简洁,结构紧凑。设计巧妙,贴近生活,内容浅易,且有教育性。
2)文章长度适宜,约有200多个词,设置15个空格,首句不设空,挖空间距大,空格分布均匀。
3)考查的语言点分布均衡。重点考查了动词(4小题),名词(3小题)形容词(3小题)副词(2小题)介词(2小题)连词(1小题)并考查了句法、习惯用语及其搭配的掌握情况。
4)不单纯性考语法,还考查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上下文的衔接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2.4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本试卷的阅读理解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各类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本试卷的阅读材料共四篇,所选阅读材料体裁丰富,题材广泛,涉及学生安全、人物事迹、科普、保护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实用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能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阅读材料图文并茂,突出了真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另外,命题设计和答题方式也灵活多样。既有考查理解文章的细节题,又有根据材料信息作出简单的判断推理的推理判断题,领悟文章主旨的主旨大意题。从不同的层次和方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
2.5 词汇运用:本试卷的词汇运用题型与往年略有不同,分值提高5分,增设用方框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这一部分。第二部分题型与往年保持不变。第一部分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词汇、句型和语法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以介绍美国城市纽约的历史为语言材料,考查了在一定的语境中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该题的词汇考点分布比较广,有名词(2小题)形容词(3小题)动词(2小题)代词(1小题)数词(1小题)连词(1小题)。考生要在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意或上下文以及所提供的汉语释义填入形式正确的单词。例如:第67题,In 2005,about 170 languages were (讲) in the city and 36% of the population were from other countries.首先考生得根据汉语提示知道“讲”(speak),然后根据这里的句意语言被讲,含有被动的意思,所以只能填speak的过去分词spoken.
2.6 任务型阅读:本试卷的任务型阅读是一道配对题,通过阅读人物信息,然后从选项中选出符合他们要求的最感兴趣的广告。该题设计图文并茂,题材与考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通过答题,真正做到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7 书面表达:本题由两部分组成,共计20分。这两部分旨在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用英语做事”的新课程理念。第一部分要求考生给外籍老师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她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地学好英语。该题巧妙地将写作提示设置在感谢信中,考生只需填空来完成感谢信。难度设计充分考虑了大多数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第二部分根据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学校英语周期间的英语演讲比赛的问卷调查写一篇短文。问卷调查表格中有表达两方清晰观点的中文提示语,巧妙地向考生提示了写作的思路,同时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又提供给考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这就很好地将试题的开放性和控制性相结合起来。本书面材料的情景真实,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较好的反映了考生的生活情景,有利于调动考生的情感体验,表达真情实感,注重了书面表达的实用性。同时,该题目还含有德育渗透的内容,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积极地发挥了试题的育人功能。
总之,绍兴市2010年初中英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制科学严谨,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渗透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突出了语言运用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对以后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2007年中考英语试题研究报告[M].西安未来出版社.
【初中毕业班语文口语试卷】推荐阅读:
辽宁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07-17
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0-07
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08-26
2024届初中毕业班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07-29
宁德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 题答案08-22
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工作计划05-21
初中语文口语培养10-25
初中语文口语教学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