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性分析

2024-10-03

适宜性分析(精选12篇)

适宜性分析 篇1

1 概述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了I/M制度(定期保养检查制度)来解决机动车排放超标的问题,我国环保部门也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检测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汽油车尾气排放检测方法主要是传统的怠速,在汽车无载荷情况下检验,不能全面反映汽车的真实排放情况,如对化油器汽车利用工况法检测CO很高,而利用怠速法检测结果可能完全正常,且怠速法也不能反映NOx的排放,已经不能满足对在用车排放管理的需要。因此,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5月30日颁布实施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05)。新标准中废除了怠速法,并且除了规定双怠速法排气限值及测量方法外,同时规定了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简易瞬态工况法三种工况法测量方法。

在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的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工作中,各地的采用的机动车辆工况检测方法均不太相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绝大部分为柴油车)的环保定期检测的工况法大多采用加载减速法,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绝大部分为汽油车)主要有两种检测方法,如北京、重庆、陕西、江苏等地就采用了稳态工况法进行检测,而上海、浙江、辽宁等地就采用了简易瞬态工况法。本文着眼于此,对汽油车在环保定期检测中的各常用检测方法即GB18285—2005中推荐的几种检测方法的适宜性加以分析。

2 双怠速法分析

双怠速法通过测量汽车在发动机怠速及高怠速下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浓度的一种方法。其测量时,发动机从怠速状态加速至70%额定转速,运转30 s后降至高怠速状态。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不少于400 mm,并固定在排气管上。维持15 s后,由具有平均值功能的仪器读取30 s内的平均值,或者人工读取30 s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平均值即为高怠速污染物测量结果。对于使用闭环控制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和三元催化转化器技术的汽车,还应同时读取过量空气系数(λ)的数值。发动机从高怠速降至怠速状态15 s后,由具有平均值功能的仪器读取30 s内的平均值,或者人工读取30 s内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其平均值即为怠速污染物测量结果。

目前,在全国还没有开展环保定期检测的城市中,汽油车尾气排放仍包含在机动车安全检测中,其检测方法即是双怠速法。从成本上讲,双怠速法设备简单,只需要转速仪、水温油温测试仪、废气(四气即CO、HC、CO2、O2)分析仪即可,现在的废气分析仪大多均集成了以上功能,因此投入较小,成本较低;但双怠速法属于发动机无负荷时的排放情况,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是带负荷的,因此其不能反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且不能对NOX进行检测,不利于对部分大污染车辆识别的识别。在很多实行工况法检测的城市,如昆明等,双怠速法仅是作为工况法的补充,在车辆无法进行工况检测法的情况下(如车辆超过规定重量、全时四驱、无法关闭ESP、ASR等电子设备等)进行双怠速法检测。虽然双怠速法看似简单,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很大一部分车辆自身及测量设备的缘故,发动机的转速测量不准确,导致双怠速测量过程难以严格对照标准,不利于检测的操作;对于使用闭环控制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和三元催化转化器技术的汽车还需测量过量空气系数(λ),其在GB18285—2005中规定为“发动机转速为高怠速转速时,λ应在1.00±0.03或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但实际环保定期检测时不可能查询到制造厂规定的范围是多少,因此无法对限值合理确定,只能按1.00±0.03设定,导致部分车辆实际排放污染物HC、CO测量出来不高,但过量空气系数超标,不利于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严格性。

3 稳态工况法(ASM)分析

汽车通过在底盘测功机上模拟在道路上行驶的状态,测量其排放污染物的浓度的一种方法,测试主要分为两个工况:ASM5025工况和ASM2540工况。

(1)ASM5025工况。车辆经预热后加速至25.0km/h,测功机以车辆速度为25.0 km/h、加速度为1.475m/s2时的输出功率的50%作为设定功率对车辆加载。车辆以25.0 km/h±1.5 km/h的速度持续运转5s,系统将根据分析仪最长响应时间进行预置,然后系统开始取样,持续运行10 s即为ASM5025快速检查工况。ASM5025快速检查工况结束后继续运行至90 s即为ASM5025工况。

(2)ASM2540工况。ASM5025工况检测结束后车辆立即加速至40.0 km/h,测功机以车辆速度为40.0 km/h,加速度为1.475 m/s时的输出功率的25%作为设定功率对车辆加载。车辆以40.0 km/h±1.5 km/h的速度持续运转5 s,系统将根据分析仪最长响应时间进行预制,然后系统开始取样,持续运行10 s即为ASM2540快速检查工况。ASM2540快速检查工况结束后继续运行至90 s即为ASM2540工况。

ASM稳态工况法的最大特点是相对IM195瞬态工况法检测设备充分简化,设备价格不足IM195价格的1/5。虽然ASM是英文名Acceleration Simulation Mode(加速模拟工况法)的简称,但其测量排放时只有稳定的匀速过程,加载为固定值,并不是真正的加速模拟,且其也不能模拟车辆实际运行中减速、怠速、巡航等情况,不能反映车辆的综合技术状态的变化,检测结果有局限性。但与双怠速法相比,属于加载测试方法,并且采用五气分析仪,能够判别NOx的排放,对高排放车辆的识别好于双怠速。而相对IM195及VAMS,其只能检测污染物浓度,不能检测出车辆的污染排放总质量。显而易见,相同浓度的排放,发动机排量大的车辆总排放质量肯定是大于发动机排量小的车辆的,由于ASM只能测出排放浓度,就掩盖了排放质量大小的差异,因此,ASM稳态工况法对不同排量的车差别欠公允,误判率较高,且和新车认证测试的排放结果相关性较差,三种主要污染物的相关因子CO为43.5%,HC为49.2%,NOX为71.4%。

综合说来,ASM操作与维护都比IM195简单容易,且因GB18285-2005中规定在两个工况中,“快速检查工况的10 s内的排放平均值经修正后如果等于或低于限值的50%,则测试合格,检测结束”,这对于排放好的车辆仅需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平均下来一条检测线每天可以检到约80~100辆车,对检测机构来说,能在小成本下实现完成大量检测任务,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这样大规模的测试。但考虑到其上述缺点,ASM稳态工况法更适合中等城市,此类城市车辆保有量不算太高,检验机构的数量和也较适中,机动车造成的污染没有大型城市严重,基本能满足检测的需求。

4 瞬态工况法(IM195)分析

瞬态工况法IM195测试工况也是要在底盘测功机上运行,其与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中规定的新车型认证工况的I型试验的1部(市区运转循环)工况完全相同,运行时间为195 s,故称为IM195。其测量过程包含了怠速、加速、减速和等速共计15个工况,其中怠速时间60 s,占30.8%,车辆减速离合器脱开时间9 s,占4.6%,换档时间8 s,占4.1%,加速时间36 s,占18.5%,等速时间57 s,占29.2%,减速时间25 s,占12.8%,可见其较为全面地模拟了车辆在路面的行驶的各种状况。

同ASM一样IM195能测量CO、HC、CO2、NOX等,并且其在测量污染物浓度的基础上,还增加给出了排放污染物的质量大小。其配备了定容取样系统CVS,可确保稀释后的尾气体积流量恒定,通过连续地以短暂的时间间隔测定稀释后的尾气中的几种有害物的体积浓度,可得这段时间间隔内的排放量,然后将整个195 s测试运行工况内的排放量累加,得出整个测试运行工况内的该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除以行驶总里程便得出每公里的排放量。其测试的污染物给出的结果是以g/km为单位的,这对发动机排量大小不同的汽车就更能科学地给出污染评价,较ASM对治理环境空气污染更具有实际意义。IM195和新车相关性也最好,CO为91.8%,HC为94.7%,NOX为84.3%,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其价格高昂、维修复杂,并且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不利于大面积的推广。基于这些原因,目前在已开展环保定期检测的地区中,基本很少有选择IM195的,但在GB18285-2005推荐的检测方法中,其更能真实地还原车辆污染情况,因此该检测方法常被一些科研机构所选用,建议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使用。

5 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分析

简易瞬态工况法VMAS也叫IG195,是从上述的瞬态工况法IM195里简化而来,其也是需要在底盘测功机上运行,且与IM195具有同样的195 s测试运行工况,同样包含怠速、加速、减速和等速共计15个工况,能全面地模拟车辆在路面的行驶的各种状况。

在测量方面,其同样也吸取了IM195瞬态工况最终得出排放污染物质量的特点。有数据表明其与IM195相关性也较好,CO为99.3%,HC为93%,NOX为99.2%,因此其与IM195几乎拥有相同的优点。之所以说其是简易的,其实是在于其取消了定容取样系统CVS,而以气体流量分析仪(VMAS传感器)取而代之,同时也吸取了ASM直接利用简便式尾气分析仪就可对各个污染物浓度进行测量的优点,采用了同样的不分光红外法(NDIR)测量CO、HC、CO2,采用电化学等方法测量NOX。而IM195对HC的测量则采用火焰离子法(FID),测量NOX则采用化学发光法(CLA)或非扩散紫外线谐振吸收法(NDUVR),因此简易瞬态工况法的设备费用仅为瞬态工况法的1/4~1/3,只比ASM略高,而每条检测线平均每天可以检约70~90辆车,也比较适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因此在很多城市环保定期车检测中广泛使用。虽然其操作相对ASM复杂,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较高,测量重复性略差,但测量更具科学性,所以比较推荐在一些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相对较大的大中城市或一些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旅游城市推广。

6 总结比较

通过四种检测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工况法取代非工况法是大势所趋,而稳态工况法及简易瞬态工况法更适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随着机动车保用量的不断增加及工况法在全国的逐步推行,简易瞬态工况法可能更适合将来的发展需求。而在四驱车辆底盘测功机没有运用在工况法中的地方,双怠速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补充。这几种汽油车环保定期检测方法总结比较如表1所示。

7 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GB18285-2005规定的汽油车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每个城市的在进行环保定期检测的方案设定时,不但要按方法本身的优缺点去选择,还应考虑到本城市的城市定位对空气质量的需求、人口数量及汽车保有量、检测机构的数量及地理位置分布等,选择适合于本地的检测方法。同时GB18285-2005中没有规定工况法的污染物的限值,还需参考HJ/T240-2005加以制订,以达到对城市空气质量控制的目的。结合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及我国汽车尾气排放的现状,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应采用渐进式的政策,逐渐使环保检测适应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S].

[2]王仁广,王怀国,张明君.基于VAMS系统的在用汽油车排放检测瞬态加载简易工况法[J].天津汽车,2004,(6):25-27.

[3]张辉平.我国在用汽车尾气检测——简易工况法[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7,(2):44-46

[4]钱人一.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排放测试之稳态工况法[J].汽车与配件,2012,(16):44-47.

[5]何玮,等.在用车简易工况污染物排放检测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8):636-638.

适宜性分析 篇2

三峡库区塌岸防护方法适宜性分析

根据组成库岸的岩土类型和组合型式,将三峡库区库岸地质结构概括为岩质、土质、岩土混合三大类及若干亚类,并对各类库岸的破坏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认为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崩塌与滑坡.根据库岸地质结构类型、破坏方式与规模,对三峡库区库岸防护设计的适宜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三峡库区库岸宜采用如下5种方案进行防护:(1)对于易风化岩质岸坡或软硬互层岩质岸坡,宜以喷锚工程为主,结合局部支撑与挖方等进行防护;(2)对于土层比较厚(≥10m),地表有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的岸坡;或夹软弱层的易滑顺向岩质岸坡,宜以抗滑桩工程为主,结合护坡与地表排水等进行防护;(3)对于下伏完整基岩,且土层较薄(<6m)的土质岸坡或混合型岸坡,宜以挡土墙工程为主,结合地表排水等进行防护;(4)对于土层较厚(≥6m)且坡度较缓(<20°)的土质岸坡或混合型岸坡,宜以干砌条石护坡工程为主,结合石笼、水下抛石压脚等进行防护;(5)对于坡度较陡(>20°)、厚度较大(≥6m)的土质岸坡、或强风化的花岗岩岸坡,宜以格构锚工程为主,结合地表排水等进行防护.针对这5种防护方案,选择典型库岸段进行库岸防护设计.结果表明,采用这5种方案防护库岸1 km直接工程费用分别为:857.2万元、2246.0万元、931.5万元、625.5万元、2288.8万元.

作 者:简文星 殷坤龙 余宏明 晏鄂川 刘礼领 汪洋 桂树强 JIAN Wen-xing YIN Kun-long YU Hong-min YAN E-chuan LIU Li-ling WANG Yang GUI Shu-qiang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地球与环境  ISTIC PKU英文刊名:EARTH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33(3) 分类号:X4 关键词:三峡库区   库岸地质结构   破坏形式   塌岸防护方案   适宜性   典型设计  

适宜性分析 篇3

关键词:农林生物质发电;区域适宜性;产业布局;模糊层次分析法;加权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290-05

收稿日期:2013-12-06

作者简介:马哲(1985—),男,河南武陟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E-mail:zhema@126.com。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布局和规划是国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前提[1],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2],尽管《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生物质发电的总体发展目标,但是尚未形成省级及以下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不利于产业的优化布局和长远发展[1],有待于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产业发展区域适宜性评价是对一个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否适合发展某种产业的综合性评价,是进行产业发展布局和规划的依据[3]。

农林生物质能发电是我国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根据《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农林生物质能发电占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目标的60%以上,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涉及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能源等多个方面,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适宜性差别很大[4]。《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生物质能的发展要“因地制宜”,规定生物质能发电产业主要在“粮棉主产区”和“重点林区”等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开展,这种以“资源条件”为单一决策因素的规划缺乏科学和系统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指标,对我国各省(市、区)的农林生物质区域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为产业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实现改善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能源安全等的综合效益。

1研究方法

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区域适宜性分析涉及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能源等多方面因素,属于多属性决策(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ADM)问题[4]。多属性决策问题有多种分析方法,其中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被广泛地应用于能源规划和综合评价等MADM问题的研究[5]。在生物质能源问题的分析上,层次分析法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微观层面的项目评价[4,6-7]以及宏观层面的区域规划和评价[8-9]。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层次分析法在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和调整方面较困难,同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人类思维的一致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相关学者提出了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10]。本研究首先采用FAHP计算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单加权法求得各省(市、区)的综合评价值,并通过ArcGIS软件分析我国各省(市、区)指标值的空间分布,使结果的呈现更加直觀;再根据FAHP确定的权重,采用加权聚类分析法对全国各省(市、区)进行分类,并结合综合评价值形成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区域适宜性评价。

1.1指标权重的计算

2指标体系设置

本研究中设立4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分别是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评价指标层。在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指标的设置上体现全面性的原则,指标的设置要全面反映影响农林生物质发电适宜性的各个因素;在评价指标层的设置上要能准确表达子准则层的含义,同时又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指标的全面性体现在既考虑到企业层面的资源可得性、发展成本和当地能源需求等因素,同时,又要考虑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和农村发展等外部性影响和需求,从而形成一个综合判断指标体系。根据以上原则,在回顾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8-9,19-21],又咨询了农林生物质发电领域的相关专家后,最终形成了表1的递阶层次结构表。表1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区域适宜性评价递阶层次结构

目标层(A)准则层(B)子准则层(C)评价指标层(D)中国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资源(B1)农业生物质资源量(C1)粮食产量(万t)发展区域适宜性林木质资源量(C2)活立木总蓄积量(亿m3)化石能源资源量(C3)煤炭储藏(亿t)需求(B2)供电需求(C4)电力消费年增长率(%)集中供热需求(C5)城市集中供热增长率(%)空气污染改善需求(C6)省会城市空气治理指标——二氧化硫(mg/m3)治理秸秆露天焚烧(C7)剩余秸秆量(t)带动农村地区发展(C8)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元)小火电改造需求(C9)“十一五”小火电关停目标(万kW)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的需求(C10)剩余秸秆量(t)发展条件(B3)人力成本(C11)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原料分布密度(C12)人均单位面积资源量[t/(人·km2)]交通条件(C13)单位国土面积3、4级公路里程(km/km2)气候适宜度(C14)缺省当地居民配合性(C15)人均资源量比人均纯收入(t/元)当地农林产业发展水平(C16)农林加工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元)地方政府支持度(C17)政府效率(%)注:实际计算过程中发现“气候适宜度”指标在权重的评价中所占的权重最小,而且气候指标涉及到温度、降水量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动态变化、空间分布等情况,很难用单一的数值代表,因此在综合评价值的计算中省略不计。

nlc202309011517

3数据来源

3.1模糊互补判断矩阵

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由专家采用9级标度法[10]给出,专家来源包括相关学者、新能源投资分析师、生物质电厂运营商和能源咨询分析师等,他们在生物质能发电领域有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该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3.2评价指标层数据

评价指标层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包括:《2012—2013国家统计年鉴》《2009年中国电力统计年鉴》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2012》等,其中部分指标(C7、C10和C17)的数据来自于相关学术论文[22-23]。

4结果与分析

4.1组合权重

根据FAHP法求得的组合权重即层次总排序如表2所示。准则层中3个元素的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是资源>发展条件>需求,说明资源因素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开发影响最大,这是项目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其中,区域化石能源的丰富程度虽然会影响到项目的开发,但还是农业生物质资源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目前的收集模式和技术条件下,农业生物质由于相对便于收集和运输,作为原料来源的农业生物质比林木生物质所起到的作用更加突出。

5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利用FAHP法和加权聚类分析法评价了中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区)发展农林生物质能发电的适宜性,形成了以下结论。

对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的规划和布局要首先进行区域适宜性评价,而该评价过程涉及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能源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多属性决策分析过程,要综合的加以考虑。在指标大类上,本研究将各个分析指标整合为资源、需求和发展条件3个评价因素,它们的重要性排序为资源>发展条件>需求,但是资源条件并非是唯一影响因素,比如潜在发展区虽然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需求和发展条件较差,使得适宜性并不十分突出。因此,在未来的规划和布局中要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加大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指标的分析,真正实现“因地制宜”。

目前,在生物质能源项目中,农业生物质资源的重要性要高于林业生物质资源,林业生物质能开发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的主要需求来自于改善环境质量和控制秸秆露天焚烧,对于项目所产生的能源产品的需求为次要因素;政府的扶持和当地居民的支持对于生物质能源项目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促进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需要提高重视,加大支持和宣传工作。

中国除港澳台以外31个省(市、区)根据是否适宜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可以划分为4类,其中重点发展区是目前最适合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地区,国家应该重点扶持;潜在发展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虽暂不作为发展重点,但是需要国家在长期规划中予以重视;普通发展区综合条件一般,可以选择在条件较好的县(市、区)重点开发项目;最后,应该严格对不适宜发展区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审批,防止盲目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李艳芳,岳小花. 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37-41.

[2]范丽艳,张瑜. 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3.

[3]席广亮,甄峰. 绿色产业发展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河南科学,2008,26(10):1276-1280.

[4]Ma J G,Scott N R,DeGloria S D,et al. Siting analysis of farm-based centralized anaerobic digester system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using GIS[J]. Biomass & Bioenergy,2005,28(6):591-600.

[5]Wang J J,Jing Y Y,Zhang C F,et al. Review on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aid in sustainable energy decision-making[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 Reviews,2009,13(19):2263-2278.

[6]胡艳英,王述洋.构建生物质发电项目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2010,41(9):90-94.

[7]丁美,籍春蕾,邹碧莹,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生物质能开发方案综合评价研究[J]. 中国沼气,2011,29(4):36-40.

[8]侯剛,李轶冰,席建超,等. 中国秸秆生物质发电区域适宜度分异评价[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6):189-196.

[9]van Dael M,van Passel S,Pelkmans L,et al. Determining potential locations for biomass valorization using a macro screening approach[J]. Biomass and Bioenergy,2012,45:175-186.

[10]张吉军.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 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14(2):80-88.

[11]宋光兴,杨德礼. 模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一致性改进方法[J]. 系统工程,2003,21(1):110-116.

[12]张吉军. 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排序的一种新方法[J]. 运筹与管理,2005,14(2):59-63.

[13]吉建华. 基于群组决策中一致性指标的专家赋权法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0):41-42.

[14]李继军,潘亚. 群体决策和AHP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J]. 基建优化,2006,27(6):27-29.

[15]杨保安,张科静. 多目标决策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47.

[16]叶宗裕. 关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J]. 浙江统计,2003(4):24-25.

[17]桂云苗,朱金福. 一种用信息熵确定聚类权重的方法[J]. 统计与决策,2005,8(16):29-30.

[18]王强. 基于权系数的区域经济结构聚类分析[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2):101-104,112.

[19]那伟,祝延立,刘鹏,等. 吉林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适宜性评价分析[J]. 可再生能源,2010,28(5):134-138.

[20]包风霞,杨改河,冯永忠,等. 陕北黄土高原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以延安市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1):117-122,129.

[21]陈豫,杨改河,冯永忠,等. “三位一体”沼气生态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3):174-178.

[22]蔡亚庆,仇焕广,徐志刚.中国各区域秸秆资源可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11,16(10):1637-1646.

[23]唐任伍,唐天伟. 2002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J]. 中国行政管理,2004(6):64-68.

海南岛罗非鱼养殖气候适宜性分析 篇4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研究使用的气象资料为海南省18个市县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包括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等。资料序列为1981—2010年,30年气象资料数据。水产养殖数据来源于水产养殖部门。根据罗非鱼养殖的主要环境指标,对海南岛温度、降水、光照以及气象灾害等进行分析,以探讨海南岛罗非鱼养殖的气候适宜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罗非鱼养殖的主要环境指标

罗非鱼属热带性鱼类,原产非洲。其在分类学上属于鲈形目(Pereiformes),鲡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目前,我国引进的主要品种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齐氏罗非鱼等品种。海南省养殖的品种中,奥尼罗非鱼约占60%,吉富品系罗非鱼占30%,其他罗非鱼占10%,主要是莫桑比克罗非鱼、福寿鱼、红罗非鱼等。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罗非鱼喜高温,14℃开始摄食,生存水温为13~40℃,在24~35℃生长最快,35℃以上生长缓慢,低于9℃或高于40℃死亡。适温时间的长短是决定鱼类生长快慢、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罗非鱼对水体溶解氧含量要求不高,高密度养殖也不需要增氧机;对水体的pH值变化适应性较强,在pH值为5~10时都能生存,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7.0~8.5。

2.2 海南岛罗非鱼养殖的气候适宜性分析

光照、温度、降水及大气压力等气象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适宜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生物的繁殖、孵化以及幼苗的投放、管理等,从而影响到水产养殖的丰歉、品质和成本的高低[5,6]。罗非鱼的生长与这些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因子非常重要。

2.2.1 温度。

罗非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35℃,极限温度为9℃和40℃。海南岛近30年来各月气温资料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之间部分表示罗非鱼生存温度范围,深灰色部分为最适合生长温度区间,深灰色至浅灰色部分为适宜生长温度区间。由图1可知,3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平均气温在24~35℃,此期间最适宜罗非鱼的养殖,其中,5—8月温度普遍偏高,罗非鱼生长最快。而全省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8~28℃,均适宜罗非鱼的养殖。

海南岛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北部,约39.0℃,一般出现在4—7月。年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1—2月或12月,大部分地区为6~8℃,南部沿海稍高于10℃。极端低温接近罗非鱼的生存温度,但一般持续时间很短,采取适当防寒措施可避免冻害发生,而且1—2月或12月期间,多为罗非鱼养殖阶段末期,或已售完,处于晒塘阶段。

2.2.2 降水。

海南岛水汽来源充足,降水总量多,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在900~2 600 mm,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区。东部多雨区约2 000~2 400 mm,西部少雨区仅1 000 mm左右。干湿季分明,5—10月为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90%。可以看出,海南岛的降水大多发生在夏季。研究中分别选取万宁、海口、三亚和东方4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县分析海南岛东部、北部、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年暴雨日数。由图2可知,东部地区暴雨日数最多,达10.2 d;北部和南部地区暴雨日数相当,为6.6 d;西部地区最少,为4.8 d。降水可使养殖水体的盐度、水温、溶氧量发生变化,适量的降水有利于改善水质,但强降水易造成漫堤等洪涝灾害。因此,罗非鱼的养殖可结合一年一造或一年两造的模式,选择适当的投苗时期,以适应降水与养殖需水的关系。

2.2.3 光照。

光照可使水中浮游植物产生光合作用而制造氧气,使水中溶氧量增加[7],这与罗非鱼的摄食、生长、繁殖等一系列活动密切相关。海南岛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全岛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 700~2 600 h,研究中分别选取万宁、海口、三亚和东方4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县对海南岛东部、北部、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年日照时数进行分析。由图3可知,海南岛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 000 h以上。数据资料分析显示,全岛日平均日照时数在5.0~6.9 h,一般以夏季尤其是7月最多[8],有利于水中溶解氧的改善。但1—2月易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对罗非鱼养殖有一定不利影响。

2.3 海南岛罗非鱼养殖的气象灾害影响实例分析

近年来,海南省相继发生罗非鱼细菌性病害。经过专家鉴定,暴发性疾病的病原主要为无乳链球菌,由于养殖环境恶化、持续高温、养殖密度过密等原因引起。该病暴发时,危害严重,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且易受气候影响,持续高温时,病况严重,气温降低时,病情减弱。

2009年6月中旬至8月初,海南罗非鱼暴发死亡率极高的流行病,大部分鱼塘的鱼死亡率达到5%~10%,严重的死亡率达到20%~50%,甚至出现全塘鱼损失殆尽的情况。2009年海南岛有8 000 hm2精养塘,每天死鱼造成的损失预计超过60万元。其气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2009年上半年海南雨水较多,常刮西风,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产生影响;加上许多鱼塘塘底多年未进行翻晒,淤泥过多,潜伏大量致病菌。

2010年10月初,海南省普降暴雨,强度大、时间长,使整个海南省的水产养殖业遭受了空前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东部沿海各市县,几乎全军覆灭。罗非鱼监测面积减少到663.27 hm2,主要疾病仍为链球菌病,平均发病率22.4%,平均死亡率5.0%。

3 结论与讨论

海南岛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8~28℃,较适宜罗非鱼的养殖,尤其是5—8月温度普遍偏高,罗非鱼生长最快;全岛降水充沛,利于养殖池塘水质更新;日照充足,利于养殖水体溶氧量的增加。因此,海南岛具有罗非鱼养殖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气象部门应与水产部门密切合作,做好水产养殖的灾害性天气情报预报。这些灾害性天气直接关系着水产工作者生命安全与养殖生产的经济损失。因此,气象部门的预报尤为重要,如强降水预报、高温预报、持续低温预报、干旱预报、台风预报、泛塘天气预报等。养殖户应利用这些预报,及时做好防范应对措施,避免或减轻灾害引起的损失。海南岛面积虽小,但地形复杂,各地气候条件有所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降雨充沛,时有台风登陆,易造成鱼类养殖泛堤等灾害;西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方和乐东等地易发生干旱,不利于养殖池塘水质的更新。因此,更加细致的罗非鱼养殖气候区划有待进一步开展,以便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养殖区。

参考文献

[1]吴岩峻,张京红,田光辉,等.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海南省水产养殖调查[J].热带作物学报,2006,27(2):108-111.

[2]李秀存.气象灾害对水产养殖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1998(3):51-53.

[3]刘乃壮.气象科学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水产养殖,1990(1):26-28.

[4]刘利群.基于GIS的湛江水产养殖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32-8033.

[5]陈达炎.高要市的气候对罗非鱼生长适应性的影响[J].广东气象,2009,31(4):33-37

[6]吴家兴,杜尧东.广东顺德地区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设计框架[J].辽宁气象,2004(4):25-26.

[7]孙德文,詹勇,许梓荣.光照在水产动物养殖业的作用研究[J].齐鲁渔业,2003,20(3):35-37.

检查适宜性专项监管总结 篇5

(第一季度)

为规范临床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严格遵循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腔镜检查、各种功能检查、电生理、病理等各种辅助检查项目的适应证,医务部监管组特制作了临床适宜性检查专项监管表单,对全院相关临床科室随机抽查第一季度出院病历2份,通过查看临床诊断、辅助检查医嘱、病程记录、会诊情况,确定除常规检查以外的其他辅助检查是否有适应证。

一、存在问题:

1.共抽查13个临床科室108份病历,绝大多数(93.52%)病历医嘱中开具的辅助检查符合适应证。

2.有7份病历中存在不适宜检查(病历记录中未体现有明确适应证),不适宜检查所占比率为6.48%。

3.涉及CT、MRI等大型医疗设备的不适宜检查有4例,占3.70%。

二、原因分析:

1.个别临床科室医师对诊疗指南掌握不透彻,特别对常规检查以外的其他辅助检查的适应证把握不到位,导致CT、MRI等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过度。

2.有的病例或许有检查适应证,但病历文书中未能体现针对此项检查的依据,同时对某些重要检查结果亦无分析记录。

三、整改建议:

1.各临床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把握辅助检查尤其是大型医疗

设备检查的适应证。

2.强调临床医师注意在病历文书中(病程记录及会诊记录)体现重要/特殊辅助检查的依据,同时应及时将检查结果及分析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3.医务部加强监管,定期对临床检查适宜性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督促其积极整改,避免无适应证的过度检查。

四、效果评价:

1.我院临床检查适宜性总体情况较好,过度检查、滥用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的现象占极少数;临床科主任及各级医师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强。

2.经过针对临床检查适宜性的专项监管,促进了各临床科室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严格掌握检查适应证,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

医务部监管组

活动形式应用的适宜性 篇6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科学性,一方面体现在活动内容选择的合理性上,另方面则体现在活动形式应用的适宜性上。

科学教育活动形式的应用要为内容服务

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自然要为其内容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科技辅导员需要对科学教育的内容作出判断,并依据不同活动内容的特性,设计出适宜的活动形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科学教育内容以知识传播为主。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国科学教育的改革,学校科学实验设施不断完善,社会科技场所亦逐渐成为科学课堂,这就使得以知识作为主要内容的单一性传播和学习,开始转向以知识、方法、技能、思想和精神整体的综合传播和培养,这就需要科技辅导员学会判断不同活动内容的属性,为其配置适宜的活动形式。

如果活动目的是传播以科学知识为主的内容——包括社会发展需要青少年理解的科学知识,以及青少年个体自身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那么科技辅导员对形式的选择就可涵盖适合不同年龄青少年的课堂讲授、小组学习、科普阅读、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和影视展示等适宜知识传播的活动形式。

如果目的是传递与科学相关的技能,主要包括动手操作的技能、观察实验的技能、科学思维的技能、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技能、沟通表达的技能等,那么科技辅导员设计方案时则可选择培训的形式、演练的形式、表演的形式、交流的形式和实验的形式等适宜技能传递的活动形式。

如果目的是引导青少年传承与科学相关的思想,使其在逐步探究和理解科学的过程中,尝试理性思维,并升华为揭示科学本质的看法、意识、精神和观念,科技辅导员则可尝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科学沙龙和参观学习等适宜思想提升的活动形式。

如果目的是向青少年传授科学方法,诸如发现和界定问题的方法、观察与实验的方法、提出假设和最终结论所需要的分析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法等,科技辅导员可选择展板展示、科学体验、探究学习、社会调查和科技竞赛等适宜方法传授的活动形式。

例如,与消防相关的科学教育,是采用宣讲类活动方式效果好,还是采用培训类活动方式效果好,或是采用其他类型活动方式效果好?上海市长宁区少科站、长宁中学与上海市消防局合作开展的消防科普课启示我们,开展消防科学教育活动,以体验类活动方式效果最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倡“生活即教育”,强调“做”是教育的本质要素,说明了其对“行”的重视,对实践的重视。毫无疑问,先知而后行,说明了科学知识、方法等的学习和理解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受众知晓科学的内涵,领悟科学的真谛。但切不可轻视“行”,轻视实践,尤其在消防科学教育活动中,青少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学会“行”的正确方法和技能——这也就是为什么选择体验类活动方式效果最好的缘由。

对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分类的了解有助应用

从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来看,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常见的6种形式的分类方法。

首先是展示类科学教育活动。该类活动的特点,在于利用青少年的视觉效应,引导其感知、思考和领悟所展示文字、物品、图像、实验过程等所传递的信息,以及上述信息背后所承载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和精神,实现向其进行科学传播的任务。

展示类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展板展示——这是比较传统的一种形式,但也是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形式之一;实物展示—包括科技产品、器材、装置、模型等相关的静态或动态展示;影视展示——包括科技类电影、电视、天象模拟等节目的展示;以及实验展示——包括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不同学科,以及电子、信息、材料等不同领域演示实验的展示。

其次是宣讲类科学教育活动。该类活动的特点,在于讲授者或表演者运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书面语言和环境语言等,利用青少年的听觉和视觉效应,引导其感知、思考和领悟各种类型的宣讲形式所传递的信息,以及上述信息背后所承载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和精神,实现向其进行科学传播的任务。

宣讲类活动形式主要包括讲座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传播者能够非常经济地同时向很多人传授科学知识与信息;授课式——以课程设计和教学的形式向青少年进行较为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思想的宣讲;沙龙式——一种相对活跃,注重传播者和受众互动交流,颇具有研讨性质的宣讲形式;表演式——一种独特的极具观赏性的宣讲类科技活动的形式。

第三是体验类科学教育活动。该类活动是指参与者尝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和方法,以亲身经历或实践的方式,积极应对自身所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科学教育活动。该类活动的特点是以参与者为主体的活动,青少年在参与该类活动时,需要自主学习,自主判断,自主决策,自主应对,在真实或模拟的场景氛围中汲取运用科技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磨砺创新人格,提升实践能力。

体验类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真实场景体验——诸如对大自然、人类社会和科学实验等场景的观察、探索和相关规律的验证等;模拟场景体验——模拟真实场景所进行的演练型科学教育活动;以及虚拟场景体验——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运用现代高技术生成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进行的体验活动。

第四是竞赛类科学教育活动。该类活动系指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通过竞技或比赛的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自身学习、理解和实践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技术等领域才能平台的活动。该类活动的特点一是要体现科技作品、现场实践、综合素质的“比”,让具有潜力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脱颖而出;二是通过“赛”这种特殊的载体,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科学态度和思维品质。

竞赛类活动的形式主要有笔试型、操作型、答辩型、运动型——比技术、应变能力及体能的竞赛;以及复合型——融笔试型、操作型、答辩型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竞赛;等等。

第五是培训类科学教育活动。该类活动是以科技辅导员为主导,向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科学知识、传递科学技能、传授科学方法、传承科学思想的培养训练活动。活动的首要特点为内容的新颖性和先进性,这是青少年最迫切需要但又是相对滞后的科学课程所不能提供的——只能通过培训类活动加以弥补。

培训类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讲授型——通过科技辅导员的口头语言表达,系统地向青少年传授知识,提供科学信息等;研讨型——通常适用于受训人员较少,且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能力,或是指导青少年创新实践为主的培训活动;训练型——通过科技辅导员的传授或传递,使青少年通过活动逐步习得相关科技技能的模式。

第六是大型综合类科学教育活动。该类活动系指参与对象众多,并兼有上述各种活动形式的复合性特色活动。大型综合类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科学博览会活动——美国的英特尔数学、科学和工程大赛,以及我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亦都是属于这类活动;科学周(日、节)活动——诸如各国中小学校科学节活动、泰国的青年科学周活动、美国的“公众科学节”活动、我国的科技周和科普日活动等。

富顺县油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篇7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浅丘区、沱江下游, 位于E104°40′~105°15′、N28°55′~29°28′之间, 全县幅员面积1333km2, 县境海拔高度大部分在300~350m之间, 最高点597.6m, 最低点241m。河流属沱江水系, 沱江由北向南纵贯县境, 境内沱江河段长94km, 年平均流量350m3/s。

油茶在我国分布很广, 从地理范围来看, 在E98.18°~122.20°, N18.10°~34.40°, 海拔高度多在600m以下, 适宜低山丘陵地带, 土壤p H值在4.5~5.5之间, 主要利用低山、丘陵的林地。富顺县林业用地面积25377.9hm2,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地形以馒头状浅丘为主, 占总面积90%以上, 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大县、农业大县、人口大县。随着富顺县经济发展, 发展油茶产业既不与粮争地, 又能充分发挥本地的山地资源优势[1], 将成为富顺县山区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产业, 是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和促进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 油茶林具有生产管理相对简单, 投产后收益期长的优点, 对低收入群众集中区域和劳动力大量转移之后的低山区增收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富顺县油茶树种植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分析, 并针对富顺县主要灾害性天气对油茶树生长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 为富顺县大力发展油茶树种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富顺县农业气候特征

富顺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具有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热水同步等特点。春季气温回升快, 但不稳定, 寒潮活动较频繁;夏季雨量丰沛, 分配不均, 雨热同步, 多夏伏旱, 局部有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 多秋绵雨, 局部有秋涝;冬季无严寒, 多雾寡照, 雨水稀少。

2 油茶树种植的基本气候指标

油茶树要求年平均气温16~23℃, 花期平均气温10~20℃, 最适温为12~13℃, 其春梢在气温稳定通过10℃开始抽发;年平均降雨量800mm以上, 年日照时数1500~2200h, 盛花期日照时数大于100h, 盛花期阴雨天数小于13d, 盛花期相对湿度75%~85%, 无霜期200d以上[2,3]。

3 富顺县油茶树种植气候适应性分析

3.1 热量条件

影响油茶生长和产量的主要热量因子有:年平均气温、生长发育期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寒潮、霜冻等。在其他条件适合的情况下, 油茶生长结果要求年平均温度在16℃以上, 最适宜年平均气温为18~20℃, 最冷月平均温度6℃以上, 极端最低温度-10℃以上;要求其花期的最适平均温度为12~13℃;≥10℃的年活动积温在4800℃以上, 最适宜为5500~6500℃, >35℃的高温日数<20 d。

富顺县年平均气温18.0℃, 最冷1月平均气温7.6℃, 最热8月平均气温27.2℃,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3℃, 极端最低气温-2.1℃, 历年高温日数在15d左右;花期 (10~12月) 平均温度13.9℃;≥10℃的年有效积温5791.9℃;富顺县没有出现<-10℃的日数, 无霜期351d, 从冬季到春季和从春季到初夏气温回升均较快, 这也是富顺县油茶生产的有利气象条件之一。从2月下旬~3月上旬起,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对油茶的萌芽抽稍展叶都很有利, 为果实饱满打下基础。从3月下旬~4月上旬起, 气温均稳定在15℃以上, 能满足油茶果实形成的需要。

从以上热量条件分析得出:富顺县年平均温度为适宜, 花期温度为适宜, 高温日数15d (<20d) 有利于油脂转化积累和果实成熟, 幼果生长期间不受冻害。因此, 富顺县大力发展种植油茶树具有较好的热量条件, 温度条件指标为适宜。

3.2 水分条件

水分对油茶树生长、开花、结果以及果实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油茶树水分条件要求年降雨量在800~2000mm, 年降雨1000mm以上有利于油茶树的生长结果, 最适宜的降水量在1200~l600mm, 且要求降水量大多集中在3~9月;7~9月是油茶果实生长的关键时期, 也是对土壤水分敏感的时期, 干旱缺水势必影响油茶果实的生长和油脂的转化, 降低出油率, 有“七月干球, 八月干油”的说法。富顺县总降雨量多年平均为1017.1mm, 盛夏 (7~8月) 总降水量历年平均值379.4mm, 在正常年份 (伏旱未发生年) 能够满足油茶果实的生长和油脂的转化。

从以上水分条件分析得出:富顺县全年降水量为适宜;在油茶果实形成期, 水分充足, 有利于油茶果实的生长和油脂的转化。因此, 富顺县水分条件能够满足油茶树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 水分条件指标为适宜。

3.3 光照条件

油茶树属喜光植物, 是逐步从半阴过渡到阳性的树种, 油茶树盛花期日照时数多, 阴天少, 一般来年的产量相对较高。油茶树丰产光照条件要求:日照l800~2200h, 全年日照百分率在35%以上, 盛花期日照时数>100h。

富顺县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97.1h, 最多可达1451.0h, 其中历年8月日照最多, 平均可达184.0h;全年日照百分率为27%, 1月和12月日照百分率最小, 仅有9%;花期10月、11月和12月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56.6h、51.0h和32.1h, 花期各月日照百分率均低于20%, 盛花期出现大于100h日照的频率仅有1%, 没有出现大于140h的年份。

从光照条件来看, 富顺县油茶种植光照存在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富顺县油茶树种植光照条件指标为不适宜。

3.4 湿度条件

油茶树盛花期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在75%~85%。富顺县盛花期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 对油茶开花授粉有利, 富顺县油茶树种植相对湿度指标为最适宜。

4 影响油茶树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

4.1 干旱

从历史资料来看, 富顺县春旱、夏旱、伏旱和冬干发生频率分别为54%、48%、66%、40%, 伏旱出现的次数最多, 春旱、夏旱次之, 冬干出现的次数最少。春旱 (3~4月, 连续30d降水总量<20mm) 发生时, 水分不能满足油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 展叶抽梢推迟, 影响油茶座果率;富顺县伏旱 (7~8月, 连续20d降水总量<35mm) 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中旬, 出现持续时间在30d以上严重伏旱的频率为12%, 对正值油茶果实生长和油脂的转化产生有不利影响, 造成果实不饱满、含油量降低以及产量、品质下降。

4.2 秋绵雨

秋绵雨一般雨量不大, 雨日多, 持续时间长, 秋绵雨每年都有, 只是出现的时间早迟, 持续时间长短, 降温幅度大小, 对油茶树花期危害程度轻重有所不同。秋季较为集中的降水易导致土壤微生物和根系处于缺氧状态, 造成根部腐烂, 严重时可导致油茶树整株死亡, 同时还会影响油茶树正常开花授粉, 使座果率降低, 导致减产。

富顺县秋绵雨发生频率为94%, 发生频率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 富顺县秋绵雨主要发生在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 处于油茶树开花期, 以10月绵雨最为显著, 9月次之, 11月最弱, 持续时间最长的达18d。富顺县10月 (始花期) 年平均雨日数17d, 11月 (盛花期) 年平均雨日数11d, 根据油茶盛花期雨日≥13d为油茶开花的受害指标, 出现≥13d雨日的频率为23%。总体来讲, 虽然秋绵雨发生频率高, 但主要发生在10月始花期, 这时的雨日数虽偏多但对产量形成影响并不大, 而作为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的盛花期, 年平均雨日数为适宜, 且出现阴雨不利天气条件频率偏低, 有利于开花授粉和来年产量提高。

5 结论与建议

影响油茶树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的气候因子主要有光、热、水等, 通过对富顺县油茶树种植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 富顺县的热量和雨量条件能够较好的满足油茶树各个生育阶段和产量形成所需的气候条件, 但日照不足, 特别是在花期的日照缺失较重, 影响最为突出。为此,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丘陵地带坡向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有关, 南坡获得的辐射量比水平面多, 故造林尽量选择地势较开阔、坡度不大且向阳 (南坡和东坡) 的丘陵地带, 要合理配置油茶林结构来进一步提高其光能利用率, 从而尽量降低因本地光照不足给油茶树的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 根据富顺地区的气候条件特点, 选择适应当地的优良品系, 根据地势地形, 合理布局。

油茶树最重要也是最体现经济价值的是果油, 而果油形成的关键期7、8月份也正是富顺县伏旱发生的时间段, 且发生频率较高, 对果油品质形成威胁较重。因此, 选育优良品种, 建立同一花期、花时、同一果熟期的油茶林分布, 是提高油茶产出率的有效途径;同时, 在此期间应特别加强做好油茶树的水肥及相应的管理, 进一步减轻干旱对油茶树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少韩, 李桂梅.油茶地理气候区划分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1988, 1 (6) :608-613.

[2]赖英度, 陈曦勤, 黄子芹.巴马县油茶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 30 (13) :57-59.

适宜性分析 篇8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 全国各地纷纷加快了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 各大发电集团均开展了有关省份的核电选址工作, 其间, 在沿海及内地踏勘了数以百计的可能核电厂址, 通过初可研审查的候选厂址也有数十个, 在这些厂址中, 大多是基岩地基厂址, 也有为数不多的非基岩地基厂址, 某沿海厂址即为目前国内所选择的众多核电厂址中典型的非基岩地基厂址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影响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多, 核电厂址选择越来越困难, 但随着我国核电厂设计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某些厂址条件方面逐步在突破, 地基条件就是其中的一方面, 因此, 对已有非基岩地基厂址的分析, 将促进国内在非基岩地基核电厂址研究方面的进步, 对核电厂址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可拓宽核电厂厂址选择的范围。

2 厂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厂址位于濒临海域的丘陵地带, 地形起伏较大, 地貌类型主要有丘陵、丘间倾斜平地、海岸、海岸平原等, 另外, 还发育一些微地貌, 包括冲沟、人工地貌、养殖池塘等。

丘陵地貌是厂址区内的主要地貌形态, 近西南~东北向排列3个连续低丘, 高程分别为68.1m、65.2m、51.2m;丘间倾斜平地地貌主要分布在丘陵的北部, 地面高程约4.5~10.3m;海岸地貌分布于厂区南侧沿海一带, 自东向西依次有海滩、海蚀崖地貌;海岸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厂址区的东侧, 地势相对较低, 高程为3.1~7.0m。主厂区位于丘陵地段。

2.2 地层岩性特征

该厂址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共布置7个钻孔, 总体上呈“十”字交叉布置, 其中钻孔ZK02、ZK03、ZK04、ZK05、ZK06沿主厂区东西布置, ZK01、ZK07号钻孔分别布置在ZK04号钻孔的北侧和南侧。根据地质钻探揭露的地层情况, 将主厂区内地层结构及岩性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主厂区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残积层 (Q3dl+el) , 岩性主要为含砾砂粉质粘土, 下伏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荆山岩群变质岩, 岩性包括陡崖组 (Pt1j Dx) 黑云斜长变粒岩、石英片岩 (称上部地层) 和野头组 (Pt1j Yd) 大理岩 (称下部岩体) 。

(1) 第四系地层。主厂区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在丘陵坡体较缓的鞍部或坡脚地段, 连续性差, 厚度变化大, 一般小于2m, 揭露最大厚度为8m。

(2) 早元古界荆山岩群变质岩。厂址区的早元古界地层归属荆山群陡崖组和野头组, 这套地层在碰撞带的多次变形、变质事件中经历了较强烈的变质作用及变形作用。

陡崖组地层是构成厂区上部的主要地层, 岩性以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 夹有石英片岩, 局部二者呈带状交错分布。

黑云斜长变粒岩:褐红、灰褐等色, 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碎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长石、云母、石英、角闪石等;在主厂区内广泛分布, 风化严重, 以全风化、强风化为主, 揭露全风化厚度6.50~52.50m, 最大深度79.50m, 揭露强风化厚度1.30~24.60m, 最大深度99.00m。

石英片岩:灰白、浅黄等色, 粒状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云母和少量粘土矿物;主要呈带状分布, 出露宽度一般0.5~20m, 片理产状124°~226°∠55°~88°, 以强风化为主, 揭露厚度2.50~25.30m, 揭露最大深度110.00m。

野头组岩体位于陡崖组岩体下部, 主厂区内主要分布定国寺大理岩段, 岩性为大理岩, 灰白、浅灰、灰黄等色, 柱状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透闪石、透辉石及少量的石英、云母等, 除局部有溶蚀现象外, 未发现有溶洞存在。在厂址区布置的7个钻孔中, 有3个钻孔揭露该层, 该层以中风化~微风化为主, 局部上部分布全风化、强风化, 中等风化~微风化岩体埋藏深, 顶面起伏大, 埋深37.00~79.50m, 局部超过110m, 揭露层顶高程-51.80~-6.60m。

2.3 地质构造

根据地质测绘结果, 结合1:5万地质图和本项目地震地质调查与评价专题资料, 厂址区内无断层发育, 构造主要为片理和节理裂隙。

片理构造主要发育于石英片岩中, 岩体的片理发育、清晰, 产状140°~200°∠50°~88°。

节理裂隙主要发育于强风化和少量中等风化的石英片岩中, 较为发育, 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节理裂隙和风化节理裂隙。产状以走向NW335°~355°、倾向EN为主、倾角70°~85°最发育, 其次为走向NE5°~25°、倾向ES、倾角60°~85°。节理裂隙以张节理为主, 风化后一般呈微张状态, 裂隙宽度为0.1~2.0cm, 节理面粗糙, 部分铁锰质浸染, 充填少量白色土状物, 部分较宽裂隙中充填少量云母片及棕红色土状物, 节理长度介于0.13m~1.52m之间。

2.4 不良地质作用

厂址区内自然斜坡、岸坡稳定, 不存在岩溶、危岩与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沉降或隆起等不良地质作用。

2.5 地下水条件

厂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相对贫乏,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 上部全风化-强风化地层厚度较大, 结构较松散, 孔隙大, 连通性较好, 以下部中等风化基岩作为隔水板, 构成相对稳定的含水层, 该含水层为厂址区主要含水层, 水量相对较丰富, 主厂区地段地下水稳定水位高程为9.30m左右, 下部中等~微风化岩体水量小或无水。

3 岩 (土) 体的工程特性

3.1 岩石 (土) 的物理力学性质

为获得厂址区各地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岩土工程勘察综合运用了取样、室内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单孔简层波速测试等方法手段, 获得的参数见表3.1-1~3。

3.2 岩 (土) 体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表3.1-1~3各地层物理力学参数, 综合确定地基岩 (土) 承载力特征值, 结果见表3.2。

3.3 岩体风化特征

厂区上部的变质岩风化程度高, 以全风化、强风化为主, 分布普遍, 厚度较大, 局部差异风化严重, 中等风化零星出露于丘陵上部, 但厚度薄, 风化形式因岩性不同呈面状或带状分布。

厂区内岩体风化程度因岩石特征、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黑云斜长变粒岩、石英片岩、大理岩在拟定厂坪高程+8m时, 风化程度以强风化、全风化为主, 同一种岩性风化相对均匀;在主厂区位置黑云斜长变粒岩、石英片岩分布最广, 以强风化为主, 分布连续。综合整个场地上述岩性的风化程度及分布特征, 除局部差异风化明显外, 整个场地基岩风化程度均匀性和连续性较好。

3.4 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

岩土工程勘察对厂区各地层中岩石的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基本质量指标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判断, 在此基础上, 对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进行了分类, 分类结果见表3.4。

4 地基分析评价

4.1 地基岩 (土) 特征分析评价

根据工程地质钻探、工程地质测绘及工程物探资料, 当厂区平整至拟定厂坪高程+8m时, 主厂区以强风化黑云斜长变粒岩、石英片岩为主, 局部为全风化;强风化大理岩分布于主厂区东侧。

根据地质剖面图 (图4.1-1) 和核岛基底高程-4m切面图 (图4.1-2) , 可以推测当厂区开挖至拟定核岛基底高程-4m时, 核岛基础座落于强风化地层上。根据钻探揭露岩层情况分析, 预计1#、2#核岛基础底面下3~6m深处为中等风化大理岩, 可以通过超挖换填等工程措施, 采用中等风化岩体做为地基持力层。

4.2 地基稳定性评价

厂区开挖至核岛基底高程时, 岩性主要为强风化黑云斜长变粒岩、石英片岩、大理岩;强风化地层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0.43~0.46MPa, 横波波速平均值为511~725m/s, 除钻孔ZK02外, 钻孔ZK03、ZK04、ZK05、ZK06的横波波速值总体上呈递增趋势;厂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主厂区地下水位在厂区平整后将消失或降到厂坪高程以下;地基岩性较连续, 未发现剥蚀面、地下空洞, 地基不会产生滑动, 同时, 地基岩体中也不存在溶洞, 无采矿和其它地下采空区, 无地基塌陷和地基滑动、倾覆潜在的危险。因此, 初步判断地基是稳定的。

4.3 地基均匀性评价

根据地质钻探揭露地层情况, 核岛地基以强风化黑云斜长变粒岩、石英片岩和大理岩为主, 承载力特征值为0.43~0.46MPa, 横波波速平均值为511m/s~725m/s, 拟建的1#、2#核岛基础座落于强风化大理岩上, 3#~6#核岛以强风化黑云斜长变粒岩或石英片岩为地基持力层;根据高密度电法测试结果, 主厂区地段未发现明显视电阻率异常情况。从整个场地来看, 局部因不同岩性风化程度、坚硬程度存在差异, 地基的均匀性较差, 但针对每个核岛场地分析, 地基岩性较单一, 风化的均匀性和连续性较好, 因此, 初步确定核岛地基较均匀。

4.4 核岛地基的适宜性评价

AP1000核电机组标准设计中, 核岛地基适用于6类条件的地基模型, 地基模型条件主要从场地的横波波速值及随深度变化规律、基岩埋深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包括2类岩石地基和4类非岩石地基, 该厂址地基明显不属于岩石地基, 4类非岩石地基模型横波波速值及随深度变化规律、基岩埋深条件见图4.4。

根据单孔检测波速测试结果, 厂坪高程处的横波波速值为422~723m/s, 厂坪高程下方73m深度的横波波速一般大于1034m/s, 根据图4.1-1中横波速折线分析, 其值自上而下总体上呈递增趋势, 由此可初步判断, 该厂址地基条件符合AP1000核电机组标准设计中的第4类地基模型。

AP1000核电机组标准设计中, 核岛对静态地基岩土承载力要求为大于或等于425.8k Pa, 该厂址核岛地基的承载力为0.43~0.46MPa, 满足核岛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综上所述, 该厂址地基条件符合建设AP1000机组核电厂的基本条件。

5 结束语

核电厂核岛对地基的条件要求较高, 国内已建及在建核电厂核岛地基均为基岩地基, 已选择的众多核电厂址中大都也都是基岩地基厂址, 但在国外, 以美国、法国为例, 约50%甚至更多的核电厂核岛基础坐落于非基岩地基上。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 基岩地基厂址资源越来越稀缺, 研究和选择非基岩厂址已成为目前及今后核电厂前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 要珍惜目前已选择的为数不多的非基岩厂址资源, 在已有工作或进一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核电厂核岛非基岩地基的适宜性, 推动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能源局.DL/T 5409.2-2010核电厂工程勘测技术规程第2部分:岩土工程[S].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2]赵德山, 乔晓光, 尹向勇.AP1000核电技术对不同地基条件的适宜性分析[J].电力勘测设计, 2009 (04) :73-75.

适宜性分析 篇9

关键词:烟草种植,适宜特点,喀斯特地域,贵州省

烟草的种植需要适宜的地域条件,种植地区的环境和地貌对烟草的种植有很大影响,只有把烟草种植在适宜的区域内,并使用规范的栽培科技,才能提高烟草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进而为优质烟叶的生产打下基础。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种植技术的使用下,烟草的植株会呈现不同的生长特点,其产量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地域环境对烟草种植的影响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某些因素发生变化也会引起整体的变化,进而对整个烟草的种植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加大对地域环境在烟草种植中作用的重视,全面地对不同地域进行分析,找出烟草种植的适宜性特点,以促进烟草种植业的发展。

1 贵州喀斯特地貌简介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贵州省占有很大比例,喀斯特就是岩溶,是以水分对一些可溶的岩石进行化学侵蚀作用为基础,以流水的侵蚀和崩塌等机械的作用为辅助而产生的地质特点。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我国的云贵地区是喀斯特地貌集中的区域,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具有独特的性质,对当地的农业发展有很大影响,下面对喀斯特地域内烟草种植的适宜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促进贵州省烟草种植的发展。

2 贵州喀斯特地域的烟草种植适宜性特点

2.1 气候适宜烟草的种植

2.1.1 温度的影响。

烟草是喜温的植物,在超过120 d的无霜期或者10℃的积温不超过2 600℃的地区很难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烟草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如果平均气温小于18℃,就会对烟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过早开花,使烟草的产量减少,质量降低。一般来说,如果日平均温度不超过20℃,就会对烟草的生长产生影响,温度越低,烟草质量越差。而贵州喀斯特地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大多数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冬季气温较高,夏季较为凉爽,在烟草适宜的生长期即6—9月期间,平均温度为20~23℃,比较适合烟草的生长,产出的烟叶具有较好的品质[1,2]。

2.1.2水分的影响。烟草属于耐旱的物种,一般来说,在降水量充足,土壤中的水分含水量在60%~70%时根系的发育最快。如果其他条件合适,具有充足的降水,烟草的植株生长比较旺盛,叶片比较薄且大,具有较高的产量。贵州喀斯特地域,气候湿润,降水量常年比较丰富,最少值大约是850 mm,可以较好地满足烟草在生长中需要的水分,促进烟草生长。

2.1.3 光照的影响。

光照在烟草的生长中有很大的影响,对于烟草的发育生长与新陈代谢有很大影响。大部分烟草的品种对光照的长短反应呈现中性,只有较少的品种具有显著的短日性,强烈的光照可以使烟草的植株旺盛的生长,径粗叶厚,具有较强的繁殖力,但是如果阳光的照射过于强烈,也会引起疾病。阳光不足会使烟草的光合作用受到阻碍,植株变的瘦弱,延迟成熟时期,没有充足的香气,对烟草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贵州喀斯特地域位于低纬度的高原地区,大气比较稀薄,具有较强的太阳辐射,气温升高的速度比较快,可以较好地满足烟草在生长区内的光照需要,促进烟草正常生长。

2.2 土壤适合烟草的种植

土壤的质地主要有土壤内黏粒、砂粒、粉粒的比例所决定,如果土壤黏粒较少,砂粒较多,不同粒之间的孔隙比较大,土壤中含有的有机质就比较低,保肥与保水的能力就比较差。如果含黏粒比较多,砂粒较少,粒间的孔隙小,土壤内的有机质含量比较高,保肥保水的能力较强,可以使烟草的产量得到提高,烟叶的吸抽劲头比较大,具有辛辣的吸味。如果三者的比例合适,有机质的含量比较适中,具有较好保肥的能力,获得烟叶稳定吸抽劲头比较适中,气味协调。根据调查,我国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土壤质地大部分都适合烟草的生长,可以为烟草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然后是土壤中有机质对烟草的影响,如果缺乏有机质就会使烟草的油分缺乏,香气的质量受到影响,贵州的喀斯特地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比较高,能够使烟草正常生长[3,4]。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烟草种植适宜性比较高,大部分地区都适合烟草生长。除了文中所叙述的几点外,地形、地貌、土壤p H值等也都对烟草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烟草种植的发展,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研究,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减少外部因素对烟草种植的影响,提高我国烟草种植的产量,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符勇,周忠发,王昆,等.基于贵州喀斯特高原山区的烟草种植适宜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2-95.

[2]杨扬.河南省烟草稳定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6.

[3]费丽娜.云南省烟草种植区划适宜性评价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适宜性分析 篇10

研究范围为东起兰州市榆中县县城-清水乡, 西至西固区河口乡, 南北以两山第一斜坡带为界, 另外本次调查还包括以兰州空港为中心的中川镇部分地区 (秦王川盆地南部) , 工作区地理坐标在东径103°24′17″~104°15′34″, 北纬35°48′23″~36°15′18″之间, 中川机场附近工作区地理坐标东径103°35′14″~103°44′40″, 北纬36°27′13″~36°34′14″。本次工作区总面积为1175.54km2, 其中榆中-兰州市区-河口调查面积为1025.54km2, 中川镇一带为150km2;由于兰州市区历次规划都进行过调查, 并且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 兰州市现城区为一般工作区。本次工作重点区为兰州市区以外的秦王川盆地南部、彭家坪、河口-西固、榆中县和平镇-定远镇-连搭乡-夏官营。

综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区域稳定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规划研究, 将工作区划为5个区:适宜的工程建设区域、较适宜的工程建设区域、适宜性差的工程建设区域、适宜性很差的工程建设区域、不适宜工程建设区域, 见表1。

1 适宜的工程建设区域 (Ⅰ)

主要包括秦王川盆地 (南部) 、榆中-三角城平原、定远-连搭平原、和平平原。

秦王川盆地 (南部) 为冲洪积平原地貌, 地势平坦, 两侧为黄土丘陵, 盆地内无断层发育, 地质灾害不发育, 区域稳定性好。堆积厚10~50m承载力较高的碎石土, 表面覆盖1.0~2.5m厚的黄土状粉土 (局部盐渍化) , 基底为砂岩、砾岩、泥岩。碎石土层是良好的天然持力层, 根据建筑物类型、地面荷重可选用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或桩基础 (端承桩) 等。盆地潜水主要赋存于盆地东西两侧古河道的全新统的砂碎石层中, 地下水主要靠黑马圈河、四眼井沙沟的沟谷潜水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潜水埋深一般小于50m, 含水层厚度不超过10m, 单井涌水量为100~500m3/d, 矿化度1~3g/L。

榆中-三角城平原地貌上为一向北倾斜的山前平原, 仅在其南部发育郝家庄-咬家河 (F2-3) 隐伏断裂, 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切谷两岸的小型崩塌, 区域稳定性较好。平原表层为10~20m厚的湿陷性黄土状粉土, 下部厚度一般大于30m (发育粉土夹层) 分布连续的碎石土是良好的持力层, 基底为砂岩、砾岩、泥岩。若采用浅基础 (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 , 可使用换土垫层法或灰土挤密桩法对湿陷性黄土状粉土层进行处理;若采用深基础 (桩基础) , 碎石土层是良好的天然持力层。榆中-三角城平原地下水贮存于更新统和全新统砂砾石层中, 含水层厚度在横向上西厚东薄, 其富水性好于东部, 单井涌水量大于1000m3/d, 向东逐渐变为小于100m3/d。富水性南部相对较弱, 单井涌水量500~1000m3/d;中北部较强, 单井涌水量2000~3500m3/d, 矿化度小于1g/L, 水质良好。三角城-夏官营一带, 目前已处于超采状态, 为防止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应逐步调整减少开采量;丁官营~双店子一带处于采补平衡状态, 其他地段可扩大开采。

连搭-定远平原位于榆中断陷盆地的中部, 属冲洪积平原地貌, 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切谷两岸的小型崩塌, 区内无断层通过, 区域稳定性较好。区内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与榆中-三角城平原相近, 若采用浅基础 (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 , 可使用换土垫层法或灰土挤密桩法对湿陷性黄土状粉土层进行处理;若采用深基础 (桩基础) , 碎石土层是良好的天然持力层。本区含水层为上更新统砾卵石层, 单井出水量南部不到200m3/d, 北部可达1000m3/d, 矿化度为3g/L。根据地下水潜力分析, 该区可增大开采。

和平平原位于榆中盆地的西侧, 北邻黄河, 属冲洪积平原地貌, 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切谷两岸的小型崩塌, 区内无活动断层通过, 区域稳定性较好。区内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与榆中-三角城平原相近, 若采用浅基础 (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 , 可使用换土垫层法或灰土挤密桩法对湿陷性黄土状粉土层进行处理;若采用深基础 (桩基础) , 碎石土层是良好的天然持力层。含水层主要为上更新统砾卵石层。潜水水位埋深在断层以南受基底隆起的影响, 埋深10~40m, 含水层厚度在南部大于50m, 向北变浅、变薄, 厚度仅数米。单井出水量南部1000~2500m3/d, 北部小于500m3/d, 柳沟河河谷可达1600~2400m3/d。根据地下水潜力分析, 该区为采补平衡区。

综上所述, 秦王川盆地 (南部) 、榆中-三角城平原、定远-连搭平原、和平平原是良好的工程建筑区域。

2 较适宜的工程建设区域 (Ⅱ)

主要包括黄河、庄浪河、宛川河Ⅰ~Ⅲ级阶地。

该地段地势较平坦, 地形起伏较小, 断层较发育, 但无活动断层, 地壳相对较稳定。地段内地质灾害不发育, 但易遭受Ⅳ级阶地前缘陡坎及南北两山斜坡滑坡和崩塌的危害, 另外, 由于处于河谷两侧泥石流的堆积区, 也容易遭受泥石流的危害。

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方面:黄土状粉土与碎石土形成双层结构的土体, 基底为砂岩、砾岩、泥岩。Ⅰ级阶地黄土状粉土厚度一般小于5m, Ⅱ、Ⅲ级阶地一般厚5~20m, Ⅰ级阶地以Ⅱ级 (中等) 自重和Ⅱ级 (中等) 非自重湿陷为主;Ⅱ、Ⅲ级级阶地一般为Ⅱ (中等) ~Ⅲ级 (严重) 自重湿陷性地基。碎石土厚度一般5~30m (七里河断陷盆地200~300m) , 承载力较高, 是良好的持力层, 但零散分布粉细砂、淤泥质土、填土等特殊土透镜体或夹层。若采用浅基础 (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 , 可使用换土垫层法或灰土挤密桩法对湿陷性黄土状粉土层进行处理;若采用深基础 (桩基础) , 碎石土层和基岩 (穿过强风化层) 是良好的天然持力层。

水文地质方面:西固以西黄河、庄浪河河谷潜水分布于Ⅱ级基座阶地中, 潜水埋深变化在3~30m, 一般前缘较小, 向后缘逐渐增大, 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3m, 富水性差, 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 零星发育的河漫滩及Ⅰ级堆积阶地潜水与河水关系密切, 埋深一般在1~3m, 含水层厚度为1~3.5m, 单井涌水量为100~500m3/d;西固~东岗段河 (沟) 谷潜水主要分布于漫滩及Ⅰ、Ⅱ级堆积阶地中。主要有东岗地区、西固地区、十里店-沙井驿黄河河谷潜水及雷坛河沟谷潜水, 其水文地质条件不仅各段之间不相同, 就在同一段内也变化较大。崔家大滩水质优良, “三滩”水源地、雁伏滩以及中心坪-小西湖和五泉山一带水质良好;银门滩、崔家大滩-马滩-雁伏滩-中心坪-小西湖以及五泉山外围水质较差, 西固、城关大部、银门滩北部、崔家大滩~中心坪一带和宛川河河谷一带水质极差, 其余大部分地带水质良好。

综上所述, 黄河、庄浪河、宛川河Ⅰ~Ⅲ级阶地为相对较好的工程建筑区域。

3 适宜性较差的工程建设区域 (Ⅲ)

包括黄河Ⅳ级阶地 (祁家坪、扎马台、豆格台、堡子台、小坪子、范家坪、牟家坪、彭家坪、东大坪、兰工坪、华林坪、五星坪、伏龙坪前街、桃树坪等地) 和宛川河高台地。

上述地段地势较平坦, 地形起伏较小, 区内无活动断层通过, 地壳相对较稳定, 阶地 (台地) 前缘崩塌和滑坡灾害发育, 切谷两岸小型崩塌发育。

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方面:土体为双层结构, 上部为20~50m厚的黄土状粉土, 切谷及黄土喀斯特发育, 黄土状粉土一般具Ⅲ (严重) ~Ⅳ级 (很严重) 自重湿陷性, 厚层黄土状粉土做基础时需要做复杂处理;下部为承载力较高的碎石土, 基底为砂岩、砾岩、泥岩。该地段黄土 (黄土状粉土) 较厚, 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层, 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土层上;乙、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湿陷性黄土常用的处理方法见表2。

水文地质方面: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碎屑岩及部分黄土孔隙裂隙中, 地下水开采条件差。

黄河Ⅳ级阶地、宛川河高台地为相对较差的工程建筑区域, 主要原因:其一是该地段与规划区其他地段相比较, 堆积了较厚的湿陷性黄土状粉土, 黄土状粉土做基础时需要做复杂处理;其二为供水问题。近年来, 兰州地区在湿陷性黄土研究及工程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因此该因素则转变为地基处理投资成本问题;供水问题可通过城市供水网络解决。当能妥善解决地基处理的资金及城市供水问题时, “适宜性较差的工程建设区域”会转变为“较适宜的工程建设区域”。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黄河Ⅳ级阶地和宛川河高台地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4 适宜性很差的工程建设区域 (Ⅳ)

中山、低中山及黄土丘陵、梁峁区域及突出的山脊, 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 (或陡峭) , 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做建筑场地需要大量的挖 (填) 方工程, 一般为绿化用地, 不做建筑用地。

4.1 中山、低中山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中山分布于工作区东南的兴隆山一带, 海拔2200~2900m, 相对高差为300~600m。山梁狭窄, 呈浑圆和尖棱状, 水系总体呈南北向分布, 坡度在30°~40°之间, 沟谷纵坡降为30‰~50‰, 沟谷多呈“V”型, 少数沟谷呈“U”型, 大型沟谷多为常年性流水沟谷, 植被发育, 水土保持较好, 地质灾害不发育。 低中山分布于黄河北岸河口莲花山-大山顶-凤凰山-仁寿山-九州台一带, 受新构造运动的抬升和断裂, 加之后期流水的侵蚀, 所形成的山梁的相对高度大都在200~300m。山岭总体东西两端高, 中间低, 呈马鞍形。沟谷大部呈南北向, 山体陡峻, 山坡坡度30°~40°, 山脊、谷底狭窄, 山峰尖锐, 多呈“V”字型, 海拔一般为2200~2500m。山顶均有厚度不等的黄土分布, 在白塔山一带有高阶地的堆积物。植被不发育, 水土流失严重, 地质灾害发育。

中山、低中山区地壳相对较稳定, 但基岩山区地形起伏大, 沟谷发育, 山体陡峻, 相对高差大, 沟谷泥石流较发育, 为适宜性很差的建设用地。

4.2 黄土丘陵、梁峁区域及突出的山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秦王川盆地东西部山区、榆中盆地北部山区及中部南北走向的梁峁、黄河南岸Ⅲ~Ⅴ级阶地后缘的皋兰山-大元帽一线和大沙沟两侧为黄土丘陵、梁峁地貌。该区地壳相对较稳定, 但地形起伏较大, 切割强烈, 沟谷多呈“V”字形, 区内落水洞、土洞, 天生桥、黄土柱等特殊微地貌发育。植被稀疏, 因侵蚀强烈, 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严重, 为适宜性很差的建设用地。

近年来, 兰州市为开拓土地, 削山造地, 潜在和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这里不再赘述。削山造地工程大多为半填半挖, 建筑地基条件一般较差, 而且一般会形成高边坡, 因此在地基设计与工程建筑时, 一定要考虑到边坡的防护工作。工程区下伏基岩如果埋深较浅且产状较缓, 应尽可能以基岩为地基, 采用桩基础, 如果基岩埋藏较深或产状较陡, 则应该根据建筑平面形状、建筑荷载特征以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采用适宜的地基和基础。

5 不适宜工程建设区域 (Ⅴ)

黄河、宛川河Ⅳ级阶地及高台地前缘陡坎地带地应力比较集中, 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 为抗震危险地段, 不适宜做建筑用地。

摘要: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 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兰州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现有城市中心地区迅猛膨胀, 受特殊地形地貌的限制, 老城区建筑密度高, 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 建设成本不断加大, 环境矛盾极为突出。

关键词:城市建设,适宜性,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地矿局.甘肃省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图及说明书 (1:100万) [Z].1988.

[2]甘肃省地矿局.兰州市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G].1989.

浅谈小班绘画活动的适宜性 篇11

关键词:吹画;吸管;颜料

一、活动开展的背景

有一次,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拓印画,孩子们拿小叉子、小铲子拓印的时候,恬恬不小心将一滴颜料滴到了画纸上,好奇的恬恬就用嘴巴朝着颜料滴吹了一下,小小的颜料滴就被吹出了一根“刺”,恬恬觉得非常有趣,就接着吹。很快颜料滴就变成了一个小“刺猬”,恬恬高兴地拍起了小手,其他孩子也都好奇地围了过来,大家把脑袋挤在一起都想要吹一吹。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心里就萌生了组织一次吹画活动的想法。

二、对活动的构思

1.对活动目标的把握

刚开始,我设想把目标定为“吹动颜料”。我先自己体验了一把吹画,我发现成人吹的时候都会有目的地朝着某个方向吹,使得纸上的画面能够成为自己设想的那样。但是幼儿,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吹的时候,心中一般是没有预设的,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到吹画的趣味和美感呢?我想,能够朝着不同的方向吹是今后有目的吹画的前提。于是,经过反复思考后,我把幼儿第一次的吹画目标定位为:朝着不同的方向进行吹画。

2.对情境的创设

彼时恰逢5月,百花盛开,于是我就想到,可以利用前阵子我们参观植物园的契机,创设一个“颜料宝宝闻小花”的情境。我用压花机压了许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小花朵贴在幼儿操作的纸上,引导幼儿朝着不同方向进行吹画。

3.对重难点的把握

在活动预设的过程中,为了了解孩子们吹画方面的基础,我邀请了几个孩子来体验一下吹画的感觉。在试一试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在几个地方会遇到困难,比如小班孩子的力气比较小,很难吹动大的颜料滴,而有的孩子因为头抬得比较高也很难吹动颜料,更别提将颜料吹出各种方向了。

于是,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在网上查阅资料,发现原来吹画不仅仅可以用嘴吹,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例如吸管等。于是,我给孩子们准备了每人一根吸管,但是发现买来的吸管还是太长,孩子们用的时候还是不方便,头离画纸太远,一口气经过长长的吸管,等到了颜料上的时候就没剩多少了,于是我根据孩子们头部高度,将吸管都进行了修剪,改到了适合的长度。

还有些孩子,吹的时候会把吸管插到颜料里面,这样一来,吹的时候就变成“吹泡泡”了,还会有“吸入”的危险,因此把“吸管上端放入嘴巴里吹,下端不能碰到颜料”就变成了我重点强调的地方。

三、对活动的调整

1.颜料的适宜性

一开始,对于颜料的颜色我还是很纠结的,选同一个颜色的话,孩子们滴了多次后覆盖的效果不明显,呈现不出颜色叠加的美丽效果。选择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缺点也是一样,不能表现颜色的重叠。最后我决定还是选择红、黄、蓝三原色的水彩颜料,让幼儿在滴颜料、吹画的过程中感受三种颜色重叠在一起后形成的美丽颜色。

2.颜料的取放

我刚开始提供了一个小碗,请小朋友分别装有红、黄、蓝三原色的水彩颜料。刚开始用小勺子舀一勺放在纸的中间,但实际发现对孩子而言又要控制颜料的量,又要小心颜料不洒出来,有一些难度,对吹画会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如何能让孩子方便选颜色、滴颜料呢?我就把小碗和勺子换成了小滴瓶,到网上购买了许多,给每人准备了三原色的颜料瓶,让小朋友用挤一滴的方法来滴颜料。在装颜料的过程中发现,装太少不够用,装得太多则很容易一下子出来很多颜料,只能装到大概一半的位置,这样才合适。

四、整个活动的思考和收获

从活动后幼儿的作品中发现,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够朝着各个方向进行吹画,也能够积极地尝试各种颜色,孩子们的作品呈现出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效果。

但有的幼儿滴了满满的一张纸上都是颜料,主要是我在说吹的方法的时候强调的是使用吸管的方法,而在滴颜料方面我并没用说明,而且颜料瓶中灌的颜料比较多,远远超出幼儿能够使用的量,于是导致了幼儿使劲挤颜料瓶,滴的满满一张纸。其次,我的颜料瓶、吸管、画纸都是全部小朋友的集中在一起的,一样材料分完再分另一样材料,时间耗得比较长一些,应该分成几个小篮子,让幼儿自己选取。另外,由于紧张,我下意识地批评了一位小朋友的作品,后来反思认为非常不好,会使得幼儿产生消极心理的。

并且我可以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让孩子来做一做得出结论,或者可以拍摄大班姐姐示范的视频,可能比单纯老师讲好些。颜料瓶内的颜料要再减少,对于颜料瓶的使用方法也要提一下。因为幼儿对不同的方位分得不是很清楚,所以应把小花的颜色区分开。在说的时候可以说:“亲亲小红花,亲亲小黄花”,这样可以更有指向性地引导幼儿。

参考文献:

卢智婴.立足“五化”,培养小班幼儿对绘画的兴趣[J].小学时代:教师,2010(10).

适宜性分析 篇12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1~6月呼吸内科280例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2例(36.43%)、女178例(63.57%);年龄28~92岁,平均年龄60岁;住院时间2~17 d,平均住院时间9 d;抗菌药物使用疗程2~14 d,平均疗程8 d。诊断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急性加重、以上两病并存为主(250例,占89.29%),其次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0例,占10.71%)。

2 结果

2.1 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80例患者用药疗程全部合理,用法用量合理者96.43%,不合理者3.57%,联合用药不合理者占4.64%,比例较少,可见用药情况较好。见表1。

2.2 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

根据《2013年辽宁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接受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分别≥50%和≥80%。280例患者中使用特殊级和限制级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均达标。见表2。

2.3 临床用药不适宜情况分析

2.3.1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适宜

主要表现为未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建议选择药物。280例病历中,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者15例(5.36%),不适宜药物为头孢米诺、头孢唑肟、克林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其诊断为CAP、COPD伴急性加重或CAP+COPD伴急性加重,且以上病历均为经验用药。另外还有阿莫西林舒巴坦,其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上述疾病药物选择如下:①COPD伴急性加重的经验治疗时静脉抗菌药物应选择:a.中重度,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b.中重度,伴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头孢他啶、头孢吡肟、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等)、氨基糖苷类或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②CAP需入院治疗,但不必收住ICU的患者初始经验治疗抗菌药物应选择:a.第二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静脉给药;b.静脉滴注呼吸喹诺酮类;c.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单用或联合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静脉给药;d.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单用或联合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静脉给药。③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菌主要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青霉素为首选,或口服阿莫西林,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四环素或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参照当地药敏情况,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2]。上述疾病给予头孢米诺、头孢唑肟、克林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疗不适宜。建议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3.2 用法用量不适宜

用法用量主要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点评中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为给药次数不得当。涉及药物具体如下:阿莫西林舒巴坦针5例,给药方案均为1.5 g/次,2次/d。依据“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说明书”,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每8小时1次,750~1500 mg/d,对于严重感染,剂量可增加至本品150 mg/(kg·d)。依此,5例患者给药2次/d不符合说明书给药方案,建议改为每8小时给药1次;头孢呋辛针2例,给药方案均为1.5 g/次,2次/d。依据“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说明书”,成人常用量为0.75~1.5 g,每8小时给药1次,疗程5~10 d,因此认为2次/d给药不适宜,建议改为每8小时给药1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针3例,给药方案为4.5 g/次,2次/d,该患者诊断为CAP。依据“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说明书”,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推荐剂量为3.375 g/次,每6小时1次,依据《中国国家处方集》[3],也可以4.5 g/次,每8小时1次。因此认为2次/d给药不适宜,建议改为每8小时给药1次。

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应一日多次给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最大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给药次数不够会降低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达不到治疗目的,建议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遵循药动学特点给药。

2.3.3 联合用药不适宜

主要表现为重复用药。不合理情况为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联合头孢唑肟、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联合头孢唑肟和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COPD伴急性加重。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COPD伴急性加重静脉用药应选择:①中重度,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②中重度,伴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或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另外依据药品说明书,左氧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部分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良好抗菌作用。头孢唑肟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作用,铜绿假单胞菌对本品敏感性差[2,3]。所以认为左氧氟沙星不需联用头孢唑肟抗感染,左氧氟沙星针和左氧氟沙星胶囊属于重复用药。

3 小结

某院呼吸内科贯彻落实卫计委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后,控制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使得抗菌药物用药情况总体较好。建议在抗菌药物种类选择和给药次数方面、联合用药方面持续加强规范监督,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佚名.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世界临床药物,2010,31(3):1060-1061.

[2]孟现民,董平,张永信.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上海医药,2016,37(5):3-6.

上一篇:多目标决策支持系统下一篇:初中语文的口语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