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

2024-05-15

桂平市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通用9篇)

桂平市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 篇1

2009年12月5日,浙江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推广工作培训班在富阳市中医医院六楼多功能厅举办。市卫生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医政科徐科长出席并发表了讲话。来自富阳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40余名医务职员参加了此次学习。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针推医院院长、省级名中医方剑乔主任中医师和浙江中医药大学讲师谷海洋为学员讲授了《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三步推拿法治疗踝关节扭伤技术》、《经皮***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四周炎技术》、《平衡针灸刺肩痛***治疗肩痛技术》等四个简便易把握的适宜技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授课老师深进浅出的理论授课与现场手把手实践操纵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很多学员纷纷上前亲身体验针灸推拿的效果,现场学习气氛浓厚。

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浙江省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中心的大力协助下,培训班顺利结束。很多学员表示对此类培训班非常欢迎,并且希看能够有机会进一步深进进修学习。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富阳市2010年创建省级卫生强市的重要内容。为此,如何进步培训疗效,强化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上风和作用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桂平市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 篇2

1.1 背景

甘肃省自2010年开始, 逐步建立了全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网络和机制, 提高了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技术水平, 切实加强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在省内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并要求县乡医疗机构每人掌握不少于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人掌握不少于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并由省内医学院校负责开展培训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目的

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学习培训系统的开发, 是甘肃省适宜技术推广, 院校培训工作的延伸, 使广大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在系统培训之后, 可以在工作中继续学习, 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 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

1.3 意义

本系统推广之后, 可以更好地提升基层适宜技术的培训水平, 延伸培训深度, 使更多的适宜技术能服务基层群众健康, 推进中医中药在医改中的进程, 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节省医疗资源和学习费用支出。

2 RIA技术简介

富互联网应用技术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 缩写是RIA。传统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是基于WEB、SERVER端数据传递的模式, 把网络程序的表现形式建立于HTML页面之上, 但是HTML比较适合于文本传输, 基于页面的传统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浏览者日益增长的更高、更全方位的体验要求了, 从而产生了Macromedia公司所说的的“体验问题” (“Experience Matters”) , 而富互联网应用技术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 缩写为RIA) 的出现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

富互联网应用技术最早是由Macromedia公司 (现Adobe公司) 在2001年提出的。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服务性网站或企业级的网站正在逐渐采用RIA技术。RIA与以往的互联网程序相比, 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客户端不同。实际上RIA并不是一门专门的技术, 也不是哪种开发语言, 它是Internet应用和软件开发的一种流行发展趋势。它是一种具有既兼有传统桌面应用软件系统功能, 又具有网络应用系统特性的开发平台。RIA系统的优点是将处理任务从用户操作界面转移到客户端, 仅保留一些必要数据与服务器端进行信息交互[2]。图1为RIA的应用程序模型。

在一个典型的RIA应用体系结构 (如图2所示) 中, XML一般被用作传输数据和构建窗体的布局。客户端可以保持与数据源的连接, 这样服务器能够实时地对客户端数据进行更新。对数据的访问可以通过Web服务调用来完成[3]。

2 开发工具的选择

目前RIA开发可选择的工具 (技术) 比较多, 典型的有:Flex、Java FX、Silver Ligh、Curl以及HTML5。笔者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了Adobe公司的Flex作为系统开发的技术支持。

2.1 Flex简介

Flex能够满足企业级的RIA应用需求开发, 包含表示层服务和程序框架, 能够运行在.NET和J2EE平台上。Flex技术为开发者提供基于标准、声明性的程序设计方法及流程。开发人员能够基于Flex技术开发出复杂的用户交互界面, 最后编译成*.SWF类型的应用程序, 该应用程序能够在浏览器的Flash Player中运行。

2.2 MXML语言

MXML是一种基于XML的标记语言, 在Flex技术中, MXML用于设计用户操作界面, 实现Flex的表现层。从作用上说, MXML和HTML的功能非常相似, 都是用来设计用户界面的, 但是MXML比HTML提供了更多的界面控件, 并且在开发结构上和条例上更为清晰。

2.3 Action Script语言

Action Script是最早用于Adobe Flash设计的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 Action Script的基本作用和传统网页开发中的Java Script类似, Action Script的功能主要是负责Flex程序的流程控制和功能建模。Action Script遵循ECMAScript标准, 而ECMAScript出自Java Script派生出的标准ECMA~262, 因此, 在使用语法和开发技巧方面, Action Script和Java Script都非常相似。

2.4 Action Script类

Action Script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而类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精髓。面向对象的特性 (封装、继承和多态) 都被Action Script很好地支持。使用Action Script进行开发时, 可以使用所有面相对性特性。

在SDK的功能支持上提供完善的API, 使用Action Script类可以实现系统的所有逻辑操作和数据模型处理, 实现对系统的分层开发, 同时, 也用于进行企业级模块的构建;对于界面开发, 可以使用Action Script类对现有的MXML类继承并进行定制化开发, 也可以在组件操作上实现自定的功能。

3 系统设计与开发

3.1 设计思路

本系统选择基于RIA技术的B/S模式, 前台利用Flash Builder作为主要的IDE开发环境, 后台采用ASP+Aceess2003;图片处理以及图像教学资源制作工具使用Photoshop cs、视频转换大师等工具。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安全性、操作的简便性、易维护性和内容的全面性, 以及适合基层医疗需要。

1) 安全性:

由于本系统采用B/S模式, 因此,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本系统通过设置用户权限, 实现对用户的分级管理。普通用户仅提供数据浏览和少量操作功能;系统管理员拥有全部操作权限, 通过网站后台登录实现对课程数据和学生信息的日常维护。

2) 良好的用户体验:

本程序可运行于现阶段的大部分浏览器中, 因此, 客户端配置要求低, 只需要安装IE等网络浏览器及相关office办公软件就可满足基本要求。同时,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 结合RIA技术, 能够展现丰富的教学标本照片, 配以相关文字解释, 完整地展现教学内容; (通过视频或动画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播放;通过RIA技术在界面表现上的优势, 通过多种交互操作, 从声音、图片、视频、思考练习等多方面使学习者达到手脑并用, 学习知识的目的。

3) 维护性:

考虑到系统运行后维护的成本, 以及内容的不断补充和完善等需求, 系统设计了管理员后台管理界面, 能够极大地方便系统后期维护。

3.2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用户主要针对县、乡及村医疗卫生人员, 系统完成的功能主要分为以下3个部分:

1)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基层常见病资料, 包括疾病的基本资料, 中医治法。重点突出针灸、拔罐、推拿、刮痧技术, 并为以上技术提供丰富的图片和视频, 增强演示性, 达到一看就会的目的。

2) 涉及的药物, 提供甘肃省道地药材、常用药材的植株、饮片图片, 使基层医生可以采集当地药材, 提供规范加工、炮制, 在临床使用, 增强疗效, 减轻患者负担。

3) 简单学习自测工具, 可提供答案演示, 使学习和测试同步进行。

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

3.3 系统模块设计

3.3.1 用户登录模块

学生和管理员通过系统登录界面登录本系统, 以不同用户身份登录, 系统操作界面主菜单不同。

3.3.2 学习模块

学生可以通过常见病及道地药两个功能按钮进入相应课程的学习, 以文本、图片和视频对疾病名、临床表现、病因、中医证型、中医治法的内容进行学习。

3.3.3 自测训练模块

提前将试题信息导入到数据库中, 通过页面表单实现简单的单选、多选、判断以及填空题的自测训练。

3.3.4 后台维护模块

通过编码实现用户添加和角色添加功能, 如果用户名已经存在, 则提示重新输入。通过对tb_Student表记录的操作, 来完成对学生信息的维护;通过批量导入的功能, 实现课程数据的维护操作。

3.4 数据库设计

为了灵活地维护系统, 设计了后台管理员模块, 通过后台管理员模块可以方便地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这时, 必须建立一个数据表用于存储所有的管理员信息。当学生登陆系统成功后进入系统主界面,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点击所要学习的内容, 如, 图片、视频等, 也可以在线做练习或通过留言板和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因此, 在数据库中应该再建立一个管理员信息表、一个学生信息表、一个图片库的数据表、一个视频库的数据表、一个试题库的信息表, 它们的关系结构如下:

(1) 管理员信息表 (tb_Admin) (见表1)

(2) 学生信息表 (tb_Student) (见表2)

(3) 图片库数据表 (tb_Tpk) (见表3)

(4) 视频库数据表 (tb_Spk) (见表4)

(5) 试题信息数据表 (tb_Test) (见表5)

4 结论

本系统设计比较合理, 操作方便, 对运行环境要求低, 能够极大地简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学习培训工作, 缩短了培训周期, 快速有效地扩充培训资源。

参考文献

桂平市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 篇3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适宜技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1-0117-03

近年来,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尤其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且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将中医药技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中医药低廉、便捷、高效的服务,解决居民看病难,看中医更难的问题,使社区卫生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地推进[1-2]。因此,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通过以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如针灸、推拿等,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观察分析,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和背景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医改的深入,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满足社区居民对于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加强。自1999年卫生部等8部委下发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若干意见》明确表示:“根据居民需求,大力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等适宜技术,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提示中医药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应积极全面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开展,使更多相关人才进驻社区,以中医药服务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成熟的中醫药技术服务社区基层居民,达到提高国民医疗服务水平的作用。

1.1.2 社区资料 选取我院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于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调查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人口数据(数据均来源于中山小榄社区人口管理办公室),本社区至2014年共有5213户住户,总人口34728人。其中,常住2671户,户籍人口19678,其中男性11582人,女性8096人;暂住2542户,暂住人口15050人,其中男性8973人,女性6077人。中山小榄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985人,其中常住老年人572人:男性243人,女性329人,75岁以上46人;暂住及流动老年人413人:男性180人,女性233人,75岁以上36人。

1.2 方法

1.2.1 需求分析 根据中山小榄社区体检、全科诊疗资料显示,患有疾病的居民中,老年人患者占80%以上,其中73%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等慢性疾病,存在广泛的康复理疗需求;中山小榄社区现有残疾人48人,其中肢体残疾21人,存在康复医疗和功能训练的医疗需求,而这种医疗需求一直也是残联要求开展的工作。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内工厂数量不断增加,公路网日趋密集,工伤和车祸也随之增多,且在全科诊疗工作中发现,创伤、损伤等意外所致的疾病在社区主要健康问题中所占比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其诊疗需求也日益增大。

1.2.2 中医药适宜技术部设立 医院社康科根据中山小榄社区特点以及其服务中心自身优势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部,设中医药康复医师(1名)为组长,中医药康复技(1名)为副组长,护士(3名)为组员,由组长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计划和培训组员,副组长协助组长实施各项工作。

1.2.3 设备准备和技能培训 设备准备:准备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设备,如电子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全自动腰椎牵引床、负压吸引治疗仪、起立训练床、减重步态训练仪等;技能培训:所有人员均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针灸、中频电疗、推拿按摩、颈腰椎牵引、中药敷贴、穴位注射、负压吸引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等。

1.2.4 宣传活动和健康教育 宣传活动:通过讲座、咨询、义诊等活动宣传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同时,开展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和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另外,运用中医药方法结合现代理疗手段,开展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解答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及针对性给出康复建议,健康教育疾病范围主要包括颈肩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落枕、中风后遗症、腹泻、便秘、肢体及脊柱关节功能障碍等。

1.3 评价指标 统计接诊人数和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诊疗疗效、服务态度、诊疗费用、康复保健、其他建议等,各项内容可多选,每3个月进行一次调查。

2 结果

自2010年我院在中山小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活动以及健康教育以来,社区居民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诊疗、功能训练等适宜中医药技术的人数持续上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0年至2014年期间平均每天接诊人数分别为34人次、41人次、67人次、95人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均达到70%以上。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效果好为56%,服务周全为43%,价格便宜为35%,康复保健作用强为34%,其他为18%。

3 讨论

3.1 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人群的日益增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医药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也日益感受到中医药养生保健所带来的好处。有研究显示,通过在社区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社区卫生服务压力,解决社区居民“看中医难、贵、复杂”的问题,有利于合理分配医院医疗资源,减轻医院压力[3]。我院通过以附近中山小榄社区作为实践对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有以下优点。

3.1.1 应用效果好 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中的开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治愈率达到70%以上,表明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中医药便民、简化、低廉的特色,具有简便易学、取材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优势。

3.1.2 群众反响好 每年的平均每天接诊人数分别为34人次、41人次、67人次、95人次,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民意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效果好为56%,服务周全为43%,价格便宜为35%,康复保健作用强为34%,其他为18%,表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点符合社区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综合性卫生服务的要求,可有效减少社区群众对日常医疗的投入,进而降低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有利于推动新医改的实施,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渐深入到基层居民中,可更为显著体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实用价值,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

3.1.3 开展环境好 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的开展,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医疗设备具有操作易、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如针灸、艾灸、推拿等,不需复杂大型的医疗设备即可实施和服务于社区群众,且群众实际获益良好,多数病患的病情均得到明显的缓解,使整体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充分体现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开展中便捷、低廉、优质的特点。

3.1.4 开展工作好 在中医适宜技术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社区群众进行沟通,可充分了解病患的实际情况,并作出个性化的治疗指导和建议。同时可通过沟通向社区群众灌输日常医疗知识,宣导中医适宜技术的特色,使社区群众更深入、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中医药的知识,有利于提升病患对疾病、保健、康复等方面的认识,并可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形象,使社区群众更信赖中医适宜技术,为后续开展工作做出良好的铺垫。

3.1.5 开展前景好 随着中医适宜技术工作的不断开展,社区团队人员均参与了多次技能培训课程,并通过与诊疗患者的经常性接触将理论知识逐步应用至实际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在中医药方面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技能,使病患获得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形成良好的循环,有利于深化改革社区医疗服务保障系统,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充分体现出中医适宜技术实施的的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3.2 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虽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群众反应、开展环境和前景,使多数社区群众受惠,但在实际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在开展前期,所组建的团队成员中仅有带队医师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知识和开展具有较深的认知,造成相关人才缺乏,且可投入资金不能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多方面开展的需求,使开展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开展进度也较为缓慢[4]。因此,总结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的重担问题,思考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以提高社区群众医疗服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5],本研究通过对本次开展工作进行总结,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3.2.1 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中医药适宜技术已有卫生部文件下达推广指示,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政府未对该技术推广起足够的关注,在社区医疗中保障制度较为缺乏,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尚未纳入医保范围,且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培训等的相关支持政策较少,致使推广工作的进展比较缓慢。

3.2.2 中医药人才匮乏 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实施过程中,相关中医药人才较为紧缺,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且由于社区群众病患中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其病情一般較为复杂多变,对中医药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要求高,因而前期实施难度较大,效果也相对不明显,不利于后续的推广。

3.2.3 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缺乏系统管理 目前,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尚未有统一的服务管理体系,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精细化分级、分类存在较大的难度,其相应的实施配套设施也未完善,服务病患的疾病类型较为单一,多以内科疾病为主,尚不可满足对其他疾病的诊治,进而限制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推广。

3.3 对策建议

3.3.1 政府加大支持 建议政府应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推广的关注和重视,深入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特色与优势,并针对其特点建立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使社区群众深切享受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实惠,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各个项目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价值。

3.3.2 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及相关医疗部门应制定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体系和标准,并实行相应的考核标准,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地位与待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中医药技术的发展,通过知识、技能培训等课程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进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有利于促进和规范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6]。

3.3.3 宣传中医特色 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便捷、简单、低廉的特色,在群众接受率不断提高的总体良好态势下,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宣传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鼓励社区群众走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让人民真实感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进而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往更深的层次发展[7]。

综上所述,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完全符合当前我们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可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服务质量,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值得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余信国,杨桂琼.深圳市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01-103.

[2]许永建,高启胜,郭清,等.浙江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人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健康研究,2011,31(6):448-450.

[3]蔡祖祥,马灿泽,余道兵,等.适宜中医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 : 80 -81.

[4]李静,余信国,杨桂琼.深圳市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2011,11(6):101-103.

[5]余信国,李静,杨桂琼.西乡街道社区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的认识和需求分析 [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91-1592.

[6]陈容,孙雷.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临床运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34-35.

[7]汪珍秀,肖素娟,李玲,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运用的成效[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626-2627.

桂平市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 篇4

一、充分利用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满足以下要求:

(一)所选项目必须是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尤其是目前正在使用的、疗效确切的、群众反映良好的、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项目;

(二)安全、有效,便于掌握;

(三)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疗效较好;

(四)成本低;

(五)适合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应用。

三、积极推进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推广率达60%以上。

四、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率达80%,适宜技术使用率逐步达到60%以上,确保辖区所有中心中医或能中会西的医生接受培训,并能熟练掌握和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参加培训的中医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利用发放的教材进行自学,与指导老师互相沟通,提高自身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积极利用适宜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辖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桂平市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 篇5

一、感冒

1、中药治疗

2、刮痧治疗

3、拔罐治疗

4、针刺治疗

二、咳嗽

1、中药治疗

2、拔罐治疗

三、中风

1、中药治疗

2、针刺治疗

3、推拿治疗

4、艾灸治疗

四、痹症

1、中药治疗

2、中药熏洗治疗

3、针刺治疗

五、头疼

1、中药治疗

2、针刺治疗

六、眩晕

1、中药治疗

2、针刺治疗

七、泄泻

1、中药治疗

2、贴敷疗法

八、哮症

1、中药疗法

2、拔罐疗法

3、敷贴疗法

定义: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称为偏痹、腰腿痛。常见于L4—5及L5—S1间隙。

【病因】

一、传统医学: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l是外伤;2是劳损;3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二、现代医学: 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③、寒冷刺激。【病理变化】 l、突出前期: 髓核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

2、突出期: 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

3、突出晚期: ①、突出物纤维化、钙化。

②、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③、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④、黄韧带肥厚为继发病变。

⑤、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⑥、继发性椎管狭窄。【分类】

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

1、旁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间盘的后外侧,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性腿痛。

①、根肩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多向健侧弯,向患侧突。②、根腑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腋部),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脊柱多向患侧弯,向健侧突。③、根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前后活动均受限,多无侧弯畸形。

2、中央型突出

①、偏中央型:偏于一侧,主要压迫一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轻,一侧较重。②、正中央型:位于正中央,压迫两侧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障碍。【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点: ①、根性放射痛。②、疼痛与腹压有关。

③、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2、跛行: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

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5、神经功能损害。

①、运动;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②、感觉: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③、反射:L4一5胫后肌L5一S1跟腱L3一4膝。

二、常用检查方法及体征

1、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

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3、屈颈试验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腰椎正侧位片

①、腰椎外形改变:侧弯畸形、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严重可后凸。②、椎间隙宽度改变:椎间隙可变窄、间盘退变。③、椎体前后上下缘骨质增生,呈唇样突出。

④、小关节突增生肥大硬化;为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继发变化。

2、CT 可清楚地显示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3、MRI 可更细致地显示间盘、神经很及其神经周围的硬膜囊外脂肪等组织。【诊断】

(一)、需解决的问题

1、肯定腰腿痛确系由间盘突出症引起、确实能识别和排除结核、肿 瘤、脊椎滑脱、脊椎裂等疾患。

2、确定突出的平面,明确定位。

3、确定突出的类型。

4、有无合并疾病的存在、椎管狭窄、滑脱。(二)、诊断要点

1、有腰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史,多数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放射至小腿或足,腹压增加疼痛加重。

3、棘突间有明显压痛点,同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及反射改变。病程长者可出 现肌萎缩。

5、X线片排除腰椎其他病变。CT显示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鉴别诊断】

1、骶髂关节劳损:无明显放射痛,无肌力、感觉及反射改变,压痛点在骶髂关节,不在棘突旁。

2、梨状肌综合征:臀部压痛、臀肌萎缩、无棘突压痛、梨状肌紧张。

3、腰椎结核:结核症状:低热、盗汗、消瘦、血沉加快,X线片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

4、椎管肿瘤:椎管内肿瘤、椎管外肿瘤。渐进加重,与腰部活动无关,休息也不能缓解.MRI可鉴别。

5、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弯腰痛缓、症状多、体征少。【治疗】

一、保守治疗

1、适应症: ①、初次发作,或病程短者。②、病程较长,但症状体征较轻者。③、经影像学检查突出物较小。④、不能施行或不同意手术者。

2、方法:(l)、理筋手法:牵引按压法、颤腰法、斜扳法。

(2)、固定方法: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大小便均不应坐立:2~ 3周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3)、骨盆牵引:用于初次发作及反复发作的急性期。

(4)、三维正脊异治疗:用于初次发作或症状较轻或经影像学检查突出物较小。

(5)、硬脊膜外腔连续滴注治疗:%2利多卡因5-8ml+地塞米松5-10mg+水溶性维生素1支+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肌酐0.4+维生素B1 0.1mg+654-210mg,每日滴注1次,连续7天。

(4)、练功活动:飞燕点水、仰卧搭桥、三点或五点支撑法等。(5)、药物治疗: ①、辩证施治 a、肝肾亏虚型腰腿酸痛,膝软无力,劳累后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淡,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或补肾壮筋汤加减。偏阴虚者面色潮红,咽干喉噪,倦怠无力,心烦失眠,多梦,舌红少苦,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四物汤合左归丸。

b、外邪侵袭型偏寒湿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加重,肢体发凉,舌淡苔白,脉沉紧,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用羌活胜湿汤或独活寄生汤加减。偏湿热者腰腿灼痛,腿软无力,遇热或雨天加重,恶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除湿,方用二妙散加减。

c、气滞血瘀型腰腿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不利,舌质暗,脉弦紧。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②、中成药可给内服腰痛宁,静点红花注射液成舒血宁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药物。③、外用药局部中药热敷,外用奇正用痛贴膏等。

④、西药症状轻者可用芬必得、鲁南贝特等;症状严重者,可采用脱水疗法(20%)甘露醇250毫升日一次静点,连用三天后停药)。

(6)、针灸疗法:常用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后溪、太冲。每次选用3~5个穴位。

(7)、其他疗法:理疗配合中药透入、微波热疗等。

二、手术治疗 适应症: ①、至少三个月的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②、有不完全性截瘫症状者。③、合并脊柱滑脱者。

桂平市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 篇6

班(第一期)的通知

国中医药医政基层便函〔2011〕179号 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省、自治区卫生厅局中医处、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

为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中央财政从2010年开始支持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省、县两级中医药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依托省、县两级推广基地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为做好视频网络平台建设,我司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于2011年11月中旬在北京举办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建设系列培训班。现将第一期培训班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一)开展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设备配备目录、参数选型,安装,使用等培训。

(二)讨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及县级基地建设要求。

(三)研究部署视频网络下一步工作。

二、参加人员

项目单位主管院长和负责具体工作的技术人员各1名(项目单位名单见附件1)。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的需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向我司请假。

三、会议时间

2011年11月14日(会期1天),13日报到。

四、会议地点

北京黄河京都大酒店(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中街29号,宾馆总机:010—51335588,酒店地址及路线图见附件3)。

五、其他

(一)请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本省项目单位参会,并统一填报培训班回执表(附件2),于11月7日前传真至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

管理分会。

(二)参加人员食宿费自理,并缴纳培训费和资料费300元。

(三)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

联 系 人:陈 靖 韩翠景

桂平市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制度 篇7

关键词:基层中医院,中医适宜技术,问题,对策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它包括针刺法、灸法、推拿、拔罐、贴敷、熏洗、穴位注射等[1]。中医护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及前景为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不仅治标还治本,而且经济适用,简单易学,便于操作,适用范围广、疗效快。但多种原因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境,本文就基层中医院在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存在问题

1.1 对中医护理技术认识不够

中医护理操作在临床上的开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约,首先医院领导不重视,医院制度方面不健全,护理部没有单独的人事权及奖金分配权,也就是说垂直管理没有真正意义上落实,护理部的绩效考核与科室护士长和护士个人奖金分配及评先选优等集体与个人利益不挂钩,各种考核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起不到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其次多数医师及医院其他职工对中医护理技术认识不够,持怀疑态度,“重医疗、轻护理、护理从属于医疗”的思想存在已久,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操作的开展情况关心少,不愿意配合,尤其是基层中医院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所以仅凭护士一己之力难以顺利开展及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1.2 护理队伍方面

1.2.1 人力资源不足

随着护理模式的进一步转变,“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护理工作量越来越大,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严重不足,尤其基层中医院,不到1978年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实行)草案》中规定的床位与护士比为1:0.4的标准[2],一些学历及职称高的优秀护士不是不愿意来就是来了经过培训后又跑到更高一级医院发展,人员流动大,护士严重缺编,达不到要求的床护比,护理人员数与床位数的比例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2.2 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我国的护理教育长期以中专教育为主体,而且大部分接受的是西医护理教育知识,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层次普遍偏低,尤以基层医院突出[3],护士学历高低不一,中专学历护理人员占多数,大专及本科学历较少。职称主要分布在初级以内,中级职称占少部分,副高级职称几乎没有,医院聘用护士来源相对较窄,并且大多数护士为西医院校毕业,没有中医护理基础,中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很多护理人员都是中途西学中,没有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不能正确辩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从而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开展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2.3 护士缺乏主动性

因为中医知识比较抽象,枯草乏味,不好理解,记忆难度大,再加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所以大部分临床护士学习中医知识的主动性较差,护理知识体系单一、老化,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西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基础理论不扎实,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及技能运用不足,对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气血津液、辩证诊断,辨证施护措施等学习理解不全面。护士在临床运用中医护理的能力欠缺,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认识不到位。

1.3 形象传播意识较差,环境细节未切实体现人文关怀

中医院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县级中医院建设明显滞后于同级综合医院[4],开办中医治疗室房间有限,没有足够的空间。基层中医院大多面向农村,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开展及各种医疗保险病人的增多,患者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住院率比以前有明显提高,医院临床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基层中医院规模小,环境差,可利用的病房不多,已经不适宜现阶段的患者就医要求,因此,腾出专门的中医治疗室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是难上加难,难以适应患者急剧增多的这一现实,势必引起患者的不满,对顺利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造成了不必要的困境与麻烦。

1.4 中医特色护理健康教育不到位

中医特色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采取集体和个体的形式,普及中医基本知识及养生保健方法和技术的一项工作。护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实施内容单一,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传统的医学模式影响下,许多护士职能往往被限制在“保护生命,减少病痛”的层次上。对健康教育意义和程序的认识及领会不足,虽然在工作中也对病人进行了一些健康指导活动,但基本上停留在单向的和简单的知识传播上,没有教育计划,保证措施以及教育评价,达不到健康教育目的。患者获得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或信息大多来源于门诊中医医生和民间流传的经验方,缺乏对中医疗法的认识和对护士的信任,受传统观念影响,凡事相信医生的解释,有时医生与护士之间对病人的解释不一致,更容易造成病人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5]。再加患者文化层次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有些农村来的患者文化层次较低,有时根本就没有听懂护士讲解的内容,更别说运用了,因此,造成患者对中医健康教育满意度不高。

2 对策

2.1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以适用为原则,以疗效为依据的推广理念,将护理质量与医院的效益指标相结合,努力争取院领导支持及重视,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护理部垂直管理,加强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采用长效激励机制及解决资金匮乏问题,购置有效中医治疗设备,根据中医传统护理技术的功能主治特点挖掘各临床科室的实施项目,规定每科不少于8项基本操作技术,并认真学习执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程》,遵循中医学理论的整体观、辩证施护、以点带面,逐步开展。

2.2 重视护理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学习氛围

2.2.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稳定现有护理队伍,特别是骨干人才对加强基层中医院建设至关重要,大胆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每年在高、中等中医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严格护理工作流程。本院领导针对临床护理人员的配备多次召开会议,采纳护理部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和增加护理人员。至目前为止,病房一线护士配置已接近达标。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了更科学明细的分组,合理排班,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实行弹性排班,使护士节省了时间,更有精力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增进了护患沟通,促进了护患和谐。

2.2.2 制定较为完善的《医院聘用护士管理办法》

制定较为完善的《医院聘用护士管理办法》,包括:聘用护士招聘办法、管理办法、工资福利待遇标准、奖罚规定、辞职、辞退标准、档案管理等,规范聘用护士,从聘用到解聘的各个环节,使医院聘用护士的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修改聘用护士进院条件,对学历层次较高,尤其是中医院校毕业,懂得中医知识的护士优先聘用,坚持以职业要求为用人原则,面试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择优录用。

2.2.3 结合实际,创新管理

重视调动护士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支持在院护理工作者的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参加短期培训、学术讲座、学历较低的护士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及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等途径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以致用。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学会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更新,提高发现、解决及处理病人实际存在健康问题的能力,以临床实际护理效果为出发点,不断总结经验,寻求既满足人的健康需求又有中医特色的工作方法,推动护理工作向前发展及模式转变。

2.2.4 培养中医护理人才

提高护理质量,走特色中医护理之路。本院于2014年5月申请加入了甘肃省中医院医疗集团,在医疗集团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下,我院选派业务素质比较好,责任心强的各科护理学科带头人18名到甘肃省中医院进行西学中培训,同时医疗集团派护理专家定期来本院检查指导工作,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为我院顺利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提高全院护士整体素质奠定了基础。我院也利用现有的中医力量对护理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及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技术的学习和培训。

2.3 强化形象传播意识,用环境细节切实体现人文关怀

重视外部形象,强化形象传播意识,将人文关怀切实体现在环境细节上,塑造人性化就医环境,用人性化就医环境塑造医院特色品牌,主动满足病人合理需求。加强中医院文化建设,使患者一走进医院就能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落实就医环境相关的一些政策规范要求。认识到基层中医院建设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明重要窗口的标志,加大基础建设力度,不断更新诊断和治疗设备,为患者和医护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提高基层中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2.4 加强中医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采取多渠道的办学形式,培养优秀中医护理人才,开设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完善中医护理科学体系,使中医护理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改进中医护理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适应新世纪中医护理发展的新型人才[6]。普及中医文化知识,向患者及家属反复讲解中医养生等中医护理知识,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护理实践中,让更多的病人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每年大练兵活动增加健康教育大赛,采用随机抽取病历针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现场考核评分,提高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对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患者采用专栏、宣传卡片,图文相册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交给患者自己阅读;对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利用电视、幻灯、投影及广播等进行教育;对操作、姿势和自护技能有关的教育内容采用示范训练。转变家属及患者观念、提高认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强中医护理文化的影响力,以促进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基层中医院的应用发展。

中医护理正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实践来实现的。很多中医适宜技术不但能够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且还有保健、美容、减肥等功效,如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艾条灸、太极拳等方法易于掌握,近年来发明的中药离子导入术、中药保留灌肠术等,既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也扩大了中医护理的工作范畴,使中医护理学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即经济适用,而且简单易学,便于操作,适用范围广、疗效快。体现了“安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的原则,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患者减少了痛苦,减轻了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很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俊杰,汪丽娟,边雪梅.中医护理技术优势与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7(17):589.

[2]章雅青,陈颖,郑学文.我国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与人力资源短缺的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3):2121-2125.

[3]康娟.影响我院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与中医药,2011,21:141.

[4]候日贵,李彩霞,李鸿胜,等.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6):12-13.

[5]袁艳玲,沈清华,陈英.影响医院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4,2(2):165-166.

蒙中医药适宜技术 篇8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特点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2分类

一、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艾灸疗法、火罐疗法、刮痧疗法等。

中医适宜技术分类

二、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

艾灸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也能够延年益寿。“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等穴,亦可保百余年寿也”。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三、按摩疗法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

四、中医外治疗法:也叫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

五、中医内服法;还应该包括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药应用、临床自拟方应用)等。以及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传统背脊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膏方疗法以及冬病夏治等。

六、中药炮制适宜技术;“依法炮制,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医,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炮制是中医药的专业制药术语,其历史悠久,经过炮制的中草药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中草药的效果。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药事业的组成部分,研究、发掘利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中医传承工作。深受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欢迎。

2006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国中医药通〔2006〕1号)。2008年8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该通知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确定了《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制定了《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2009年5月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2009-2010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18号)。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四)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五)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六)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七)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八)肩周炎 1.诊断

(1)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肩多于右肩。常于肩部受寒后发病。

(2)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3)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日久可见肌肉萎缩。(4)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部分患者可有骨质疏松。2.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

1)取穴:条口透承山、肩髃、肩髎、肩前、曲池、外关、合谷;

2)操作方法:取俯卧或坐位,取对侧条口向承山方向透刺1.5~2.0寸,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出现强烈针感,并嘱患者抬举活动患肩,行针3~5min,常获良效。

取俯卧或坐位,使肩关节充分外展,肩髃、肩髎分别向极泉方向透刺1.5~2.0寸,肩前直刺0.8~1.2寸,三穴均达明显的针感;曲池直刺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针刺得气后,持续捻转,力求针感向肩部传导。诸穴均取患侧,每日治疗一次。(2)刮痧治疗:颈部(哑门、风池、大椎)、肩背部(肩井、天宗)、胸部(中府、云门、缺盆)、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下肢部(足三里、条口)(3)推拿治疗

(九)颈椎病 1.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变;(2)颈肩背疼痛,伴上肢放射痛或麻木,颈后伸时加重;

(3)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或一侧肩胛骨内上角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4)上肢肌力减弱,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放射异常;(5)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或压顶试验阳性;

(6)颈X片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7)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所致以上肢疼痛或麻木为主的疾患;(8)症状、体征与X光片的异常所见在椎节上一致。符合以上(1)(2)(5)(6)+(8)标准或(2)(6)(8)+其余一项者可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2.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

取穴:病变颈椎夹脊穴2~3个,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中渚

操作方法:取俯卧位或坐位,颈部夹脊穴直刺0.8~1.2寸。肩髃、曲池直刺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中渚直刺0.3~0.5寸,诸穴尽量使针感向远心端放射。留针20~30min,中间行针1~2次,每日治疗一次。

(十)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根性坐骨神经痛 1.诊断

(1)疼痛好发于下腰部,且向下肢放射;(2)有局限性压痛点;

(3)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4)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5)脊柱姿态的改变;

(6)X线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7)CT或MRI提示有椎间盘突出。

其中(1)~(3)项必备,并具备(4)~(7)项的任意1项即可诊断。2.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

取穴:依次取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上一椎至下一椎的夹脊穴

依据下肢疼痛感觉的不同部位配穴,若少阳经出现疼痛,取环跳、风市、阳陵泉、丘墟、足临泣;

太阳经出现疼痛,取秩边、承扶、委中、承山、飞扬、昆仑。

操作方法: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夹脊穴直刺1.5~2.0寸, 边刺边问患者感觉, 以患者针感下肢有放射麻木感或胀感为度;秩边或环跳直刺3.0~4.0寸,以患者针感下肢有放射麻木感或胀感为度;承扶直刺2.0~3.0寸,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飞扬直刺1.0~1.5寸,昆仑直刺0.5~1.0寸,诸穴均力求较强针刺得气感,诸穴均取患侧,留针20~30min,中间行针1~2次,每日治疗一次。

(2)刮痧治疗:腰骶部(命门,患侧肾俞、大肠俞、关元俞)、患肢(环跳、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3)推拿治疗

(十一)中风(脑血管病)后遗症 1.诊断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发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2.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

取穴: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语言蹇涩、失语加廉泉、通里、哑门;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迎香。

操作方法:取仰卧位,肩髃向臂臑方向透刺1.5~2.0寸,曲池直刺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环跳直刺3.0~4.0寸,阳陵泉、足三里直刺1.0~1.5寸,解溪、昆仑直刺1.0~1.5寸。

廉泉向舌根方向刺0.5~1.0寸,哑门向喉结方向刺0.5~1.0寸,通里直刺0.5~0.8寸。也可用“醒脑开窍法”。(2)推拿治疗

(十二)面瘫 1.诊断

(1)起病急骤,病前多有感受风寒史。

(2)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3)突然口角歪斜,或有漱口漏水,或有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但无昏迷、偏瘫等表现。

(4)查体: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2.治疗方法(1)针灸治疗

(1)取穴:阳白、四白、下关、地仓、颊车、风池、合谷、太冲(2)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风池向对侧眼球针刺0.8~1.2寸,阳白透鱼腰平刺0.5~0.8寸,四白向下斜刺0.5~0.8寸,下关直刺0.8~1.2寸,地仓与颊车穴相互透刺1.0~1.5寸,合谷直刺0.5~1.0寸,行均匀捻转手法,促使针感向上传导,太冲直刺0.5~0.8寸。

中医适宜技术 篇9

主讲人:毛明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年龄在18~70岁之间,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并且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尤其适用于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或面部烘热、烦躁易怒,口苦而渴,脉弦等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患者愿意接受,易于推广使用。

三、治疗方法

1.取穴

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

2.操作方法

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约1~2mm,随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

杨氏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气滞血淤型,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区域胀痛或掣痛,但以肱骨外上髁为中心,触之有锐痛或钝痛剧烈,拒按,前臂内外旋转均困难,持物乏力(疼痛),影响患臂功能。脉象多弦或弦紧,舌苔薄白或舌边有瘀点或紫暗色。患处局部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结节状或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具有针具特殊、手法新颖、见效迅速、疗效显著、适用病种多、范围广、使用简便、安全稳妥等特点。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钩针:特制。

测力握力器:中国中学生比赛专用,上海金甸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NL-90人体肘部扭力侧力仪:特制。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臂90度屈曲,暴露患处,手掌贴靠胸前部。术者靠近患臂一侧取坐位,距离适度,便于操作为宜,确定痛点部位,并做出记号,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拇指或示指作指切压手,右手持经已消毒的钩针,呈执笔式,针尖朝下,用速刺法将针进入皮下组织后,进行提插法,得气后不出针,改行“一穴多向”刺,进行“钩拉”、“弹拨”手法,随即作“震 1

颤”手法10次。

运用针头的光圆部分,对骨膜作轻柔的“按摩”手法,操作手法较重,出针摇大其孔,以泻其实,操作完毕时,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然后用创可贴覆盖固定。

3.疗程

每次操作总时间约8分钟,每隔2天治疗1次,每2次间隔2~3天。6次为一个疗程,治疗需要两个疗程。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粘连前期和粘连期。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无创伤,可避免感染或疾病的传播,易操作,且较经济。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LH202H型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

2.取穴

肩周炎患侧穴位一一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外关与合谷。

3.操作方法

刺激仪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cm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l0±2mA。隔日治疗一次。头皮针抽气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符合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并结合CT或MRI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的偏瘫病人。

2.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的实证或本虚标实证者。

3.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偏瘫侧肢体中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肢体功能评分或综合功能评分有一项>3分者。

4.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2至3个月以内(即发病后第31天至第90天)者。

5.无神志昏迷,血压基本稳定者。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有较大的刺激量,同时有利于配合肢体运动,通过边行针、边运动、长留针、常运动,从而产生较强的改善肌力的效应,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34号(直径0.23~0.30mm)、1寸~1.5寸(25~40mm)。

2.取穴

病灶侧(即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采用《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中线在头顶部前后正中线,自百会向前至前顶。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2.操作方法

3.操作方法

取坐位,确不能坐者可采用仰卧位。采用2%的碘酒拭擦施术部位,再用7 5%的酒精棉球将碘酒拭净,或单用75%酒精棉球拭擦针刺部位的皮肤。用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切按在治疗线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快速将针刺入,针尖至帽状腱膜下层。

在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毫针与头皮呈15度~30度角,在腱膜下层进入皮肤1寸(25mm)左右,指下有不紧不松的感觉和一种吸针感。然后进行行针操作,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秒钟),每次至多提出1分(2.5mm)许,又缓插至1寸,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分钟。间歇动留针2个小时,每隔30分钟运针5遍(约2分30秒)。行针和留针期间,可结合患肢的运动。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拇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慢慢提至皮下。然而,将针迅速拔出。出针后若有出血。应迅速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

4.疗程

每日针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1个观察疗程。特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有排尿踌躇、夜尿增加等现象;直肠指检可摸到两侧叶或中叶有增大,表面光滑,可向直肠内膨出,质地中等,韧度有弹性感,两侧叶之间的中央沟变浅或消失;残余尿量在60ml以内,否则为手术摘除前列腺指征;膀胱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膀胱颈部前列腺增生的部位和程度,最多是两侧叶增生;超声波断层显像可见前列腺腺体明显增大;尿流率每秒在10ml以下者。

2.中医诊断标准:癃证、闭证。(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取穴精练,能减少针刺之痛苦,且疗效较好,具有很好的依从性。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28号5寸毫针和28号2.5寸毫针;艾条。

2.取穴

秩边穴,中极穴。

3.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对进行针刺点作局部常规消毒皮肤,取用28号5寸毫针,作60度刺入秩边穴,针尖向内侧会阴部进针,针进深度3~3.5寸,以针感向会阴部生殖器放射为佳,小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留针2O分钟,期间每隔4分钟,作小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起针。然后改为仰卧,常规消毒进针点,取28号2.5寸毫针直刺中极穴,以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佳。取艾条2cm长一个,点燃插入针柄上,灸2壮。

4.疗程

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8~70岁,男女不限,早中期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轻度)颈椎病。

颈型:主诉颈项、头、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Χ线平片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失稳。

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伴有颈椎活动受限、肌力减弱或肌萎缩;头部叩击试验、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至少有一项阳性;影像学显示相应颈椎关节退行性变。

椎动脉型与交感型:表现头痛、眩晕、耳鸣、眼花等交感神经症状,且与颈椎活动有关,曾有体位性猝倒;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失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

脊髓型:临床表现下肢发紧、行走不稳、甚或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颈脊髓损害的症状;伴有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影像学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臵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三、治疗方法

1.器械准备

普通治疗床。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度~20度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分钟,反复5遍。

以示、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

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

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分钟。

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约45度左右),不做扳法,反复5遍。

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

3.疗程

每次治疗总时间约20分钟,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推广联系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施仁潮 0571-88911628

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在10~80岁之间的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

二、技术特色

手法操作简单、易学,对于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迅速而确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三、技术操作方法

1、器械准备

采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一次性管针)

2、详细操作步骤

(1)腧穴定位

阿是穴

(2)针刺方法

①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龙胆紫标出阿是穴。

② 使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

③ 若痛点在颞部,以10~15度的角度,进针后,缓慢边捻转边从丝竹空穴向阿是穴透刺;若痛点在眉棱部,以相同角度从拈竹穴横透至阿是穴。毫针针尖必须在阿是穴这一点上得气。若未得气,应耐心仔细在周围搜寻,切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求得气,以免出血。

④ 得气后,向右轻轻捻转针柄180~360度,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此时,患者针感会增强,然后行250~500次/分的震颤法1分钟,轻轻回转针柄180~360度,留针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5次后出针。出针时应在针下空松时缓慢出针,然后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

3、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头痛严重者可延长至60分钟。

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3个月~5岁患儿,性别不限。

2.糊状便,蛋花样便,黄色水样便,每日不超过10次。

3.或伴有呕吐,食欲不振。

4.病程不超过2周。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投资少、安全、疗效好、见效快、取穴精、手法简、耗时少、患儿乐于接受。

三、治疗方法

1.揉腹

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示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mm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2.揉足三里

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

3mm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3.揉背俞穴

患儿俯卧。医者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mm为宜,点揉2~3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4.捏脊

患儿俯卧。医者两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

5.疗程

以上方法,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年龄3~14岁,性别不限。

2.一周内的新鲜股骨干骨折。

3.X线表现骨折移位明显。

二、技术特色

1.独特的手法、整复方法在复位骨折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2.皮牵引可持续保持整复后骨折的对位对线,有利于骨痂生长,缩短治疗时间。

3.杉树皮夹板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塑形又能防止骨折侧方移位,能保持复位后良好的固定。

4.杉树皮夹板轻便透气,各夹板间有一定间隙,可减少因固定而引起的循环障碍,较对照组石膏固定肿胀消退快,疼痛缓解早。

5.与石膏固定相比,采用杉树皮夹板固定便于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对固定松紧度可及时调整,有利于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减少断端移位。

6.治疗中并发症较少。

7.杉树皮夹板取材方便,简单经济,治疗费用较低。

8.便于临床护理、拍片观察,适用于各级医院。

三、治疗方法

1.器械准备

杉树皮夹板采用本地产,选用清明后取下的大块杉树皮,压平整凉干后备用。制作时削除粗糙外皮,厚度一般3mm左右,修剪光滑后备用。

普通医用绑带(大号)、橡皮胶布、脱脂棉及牵引架、牵引绳。

透气柔软的本地产桃花纸。

2.操作方法

手法整复(以左侧为例)患儿仰卧,近端助手双手按住患儿骨盆两侧髂嵴,远端助手以右手扶住患侧腘窝膝外侧,左手握住患侧内后踝,术者立于患侧,左手由内侧握住骨折远端,右手由外侧握住骨折近端,与远侧助手一起屈膝外展,同时嘱远侧助手拨伸牵引,当重

叠纠正后折顶、反折;同时回旋触顶手法使断端吻合,使下肢中立位,远端助手维持牵引,使骨折复位。屈膝屈髋外展角度:上中段骨折屈髋大,屈膝小,下段骨折反之。3天内达到功能对位(断端重叠小于2.0cm,前后成角小于15度,无侧方成角及旋转移位)以上,必要时在X线透视下进行复位。

皮牵引 选用两条橡皮布胶,宽约4.0cm,长5.0cm,正中断开贴于下肢内外侧上下缘皮肤,其顶端低于骨折断面下1.0cm,胶布长出足跟部下7.0cm左右以利于贴住牵引板,牵引重量按体重设臵为2~3kg。膝内外侧及双踝部等骨突部位放臵少许脱脂棉花垫,牵引皮肤区有软组织挫伤者以无菌纱布覆盖后行牵引,胶布粘贴皮肤后用绷带包扎固定以防脱落。胶布远侧3~5cm处附牵引托板、牵引绳和滑轮。根据X线片复查,有中等量骨痂生长时,予拆除皮牵引,而仅用杉树皮夹板固定。

杉树皮夹板的制作和固定 治疗时用杉树皮夹板前、后、内、外侧共四块,后侧、外侧块,长度为患肢臀部或粗隆顶点至踝上2.0cm,上宽下窄,内侧块自腹股沟至踝上2.0cm,上宽下窄,上边斜形,形状与腹股沟走向相似,前侧块长度腹股沟至膝上2.0cm,四块夹板宽度为肢体周径的1/5~1/6,并将各夹板边角压软变钝,放臵少量脱脂棉花衬垫。按加垫原则,在相应处加垫,以纠正成角移位,各骨突处加棉垫保护。下段骨折,在相当于骨折断端处加垫,每块杉树皮夹板均在腘窝处塑形,并在腘窝处加棉垫,使膝关节略屈约15度左右,以对抗腓肠肌牵拉而致的股骨远端的向后成角。夹板放臵完成后,助手手持夹板临时固定,术者用1.0cm宽胶布条至上而下螺旋形环扎固定后,外以绷带螺旋型重叠环扎固定,绷带外再用胶布环扎固定。臵患肢于外展位,下肢内外二侧用沙包固定,根据体重情况,安臵2~3kg重的牵引锤。

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外伤后影像学证实为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发病在2周之内就诊者。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由于杉树皮的特性,在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病人痛苦少,消肿止痛快,透气性好,压迫感少,并发症少,夹板松紧便于调整,疗程短,功能恢复快。杉树皮夹板作为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技术,方法简便,易于学习,适宜于推广应用。

三、治疗方法

1.器械准备

每当清明至立秋季节,取树龄在10年以上,树干直径超过15cm,杆挺拨直,生长在阳光充足山上的刺杉树,将树干截成若干段,除去树枝分叉的以上部分,在1周内剥去外表绒毛状的表皮,用铲刀将皮纵向剖开,然后小心地用力将树皮整块的剥下来,将剥下来的树皮晒干,压平待用。挑选出无虫蛀,无桩节、无霉变、干燥、平整、厚度10mm,清洁的树皮,根据肢体长短,粗细、剪取4块并剪成:背、掌、尺侧的上宽下狭呈楔形,桡侧块上宽下狭并呈刺刀形。然后除去夹板外表的皮层,使其厚度为5mm。夹板的长度和宽度:根据患臂的长短,粗细的不同,制作不同的长度和宽度的夹板。

2.操作方法

复位后患者坐或立于医者对面,患侧手心朝上,医者左手食指扣住骨折远端背侧与第3、4、5指同时使患者掌屈于30度,手向上向尺侧牵拉。左手拇指在骨折近端掌侧向背侧尺侧按压,助手立于患臂外侧准备包扎,医者用棉纸将前臂包裹好,保护皮肤,防止擦伤,然后先将掌背侧块夹板放好,远端齐掌指关节,掌侧块远端齐腕横纹,尺侧块远端齐尺骨茎突,桡侧块远端齐第一掌指关节,固定于腕屈曲30度尺偏位,夹板之间间距1cm,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助手用胶布由近端到远端作螺旋形固定,然后用绷带包扎,外面再用胶布固定。然后前臂屈肘90度旋后位悬挂,掌心向上。

3.治疗时间及疗程

上一篇:吴天党委书记党课教案下一篇:土木毕业设计答辩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