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共11篇)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篇1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要求小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所谓想象作文, 就是学生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 并且运用语言文字及各种手段把新形象完整地表述出来的作品。通俗地说, 也就是学生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设想, 并且把它有理有序地写成文章。这是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 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几个特性
1.想象性
这是小学生想象作文的首要特征。与其他文章有根本性区别。想象, 作为一种心理过程, 强调的是在表象基础上, 经过大脑新的构思而创造出新形象, 然后运用汉语言文字, 把新形象完整地表述出来。而写人述事的记叙文, 要求必须真实, 凭空虚构是大忌。描景状物的文章, 虽然有时也添加一些想象成分, 但所占比例极小, 并且是为了衬托景物优美或有灵气等。
2.重要性
想象作文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大有好处。因为想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必要条件, 并且在各个实践领域都离不开想象。农民栽种庄稼、工人技术创新、科学家的发明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活动参加。小学生练习写作, 遣词造句、谋篇布局, 当然也需要想象。所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有例为证。瓦特从看到烧开了水的壶盖会动而设计出蒸汽机, 牛顿从苹果砸了头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等等, 无不蕴含着想象的火花。从这点上说, 想象作文训练, 无疑是开发小学生智力的一种好途径。
3.必要性
小学生练习想象作文的必要性, 从两个方面来说。其一, 是为了落实新课标, 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 应该达成的重要目标。因为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并且还告诫教师, 要运用各种方法与技巧,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与幻想”。其二, 是为了大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文引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话, 也证明了这一点。假如, 离开了丰富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也就无从谈起。同时, 根据心理学理论, 人的想象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每门功课的教师都有这个义务, 语文教师更不例外。想象作文训练, 正是提高小学生想象力的一条有效渠道。
4.合理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古老民族, 曾照耀人类的四大发明, 有哪一项不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呢?伟大诗人屈原、李白的诗篇中天上人间, 夸张荒诞, 极尽想象之能事;毛泽东的“以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的战略思想、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都蕴含着想象的智慧。但是, 我们在大胆想象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其合理性。所谓的“合理”, 并非说合乎平常普通的事理, 而是说其内在规律和本质的合理性——所有的想象要符合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 要符合人对世界的认识。这样, 想象才会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5.多样性
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多样性主要是从表现形式方面来说的。当想象基本成熟后, 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把所想象出来的材料最充分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 想象作文也同样应遵循作文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在掌握它的基本特点和特殊要求后, 首先涉及一个体裁选择问题, 或游记、或日记、或报告, 也可寓言, 也可童话等。因选择正确的表达形式, 有助于材料的组织取舍、思想的表达完善、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 在如此众多的表现形式中, 教师既要正确引导, 又不能硬性规定, 让学生自行判断选择。这样, 学生写出的文章也就多种多样, 呈现百花齐放的气氛。
6.愉悦性
学生学习语文, 最感头疼的是写作文, 而成人又何尝不是呢?小学生一听到“作文”二字大多数人就感到紧张、害怕, 从而厌烦。而想象作文或许能较好地改变学生的心态。试想, 来到其他有生命力的星球, 看到无所不能的外星人及无比辉煌的外星城市……原来懊怅的神情定能一扫而光。最后, 在这无比兴奋、欢快的情绪下, 将想象出的新形象描写下来, 岂不快哉!久而久之, 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了起来。只有学生乐于写作, 文章才能文情并茂。
二、提高小学生想象习作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1.异想天开法
异想天开法, 也可以叫做白日做梦法。或许有人认为就是消极幻想法。这种方法, 就是任由学生如何离奇地去想象, 哪怕是天真的甚至带点幼稚, 或者认为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我们认为都应该热情地爱护、扶植, 只不过教师要加以引导, 积极地培养, 而决不能轻视, 更不能嘲讽。必须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奇特的想象用笔描述下来。一般来说, 首先随学生怎样去幻想。其次,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头脑中创造的新形象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进行交流。最后, 经过进一步构思, 写成文章。这种方法, 我们在高段学生想象作文训练中经常使用。我们认为只要能促使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都可以去尝试。让学生多一些“痴心幻想”, 多做一些“黄粱美梦”, 对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学习负担, 都有帮助。
2.移宫换羽法
我们曾记得一次中考, 将《第二次考试》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陈伊玲是文中的一位考生, 在第一次面试时, 歌声悦耳动听, 音质很好, 非常有音乐天赋。可是, 第二次考试即复试时, 情况非常糟糕, 音质沙哑。大多主考者认为不行, 可其中一位主考官为了不埋没人才, 进行了实地调查, 弄清了真相, 原来是居住地发生了火灾, 为了救火导致了声音失真, 最终决定录取她。从中得到教学启发, 假如在教学中, 将文本中的主要人物与陪衬人物颠倒, 或将主要事件与次要事件互换位置, 这不也是一种习作训练方法吗?此法与字里行间法有相似之处, 但区别清晰。字里行间法, 不改变人物主次性质, 不改变事件的详略, 只将其中一两句话, 经过想象, 加以展开。而这种方法则相反。我们将此法叫做“移宫换羽法。”从得到那次中考作文试题启示后, 一直沿用至今, 效果不错。这种方法可以从人的随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中找到理论依据。所谓随意想象, 就是人根据一定的目的, 自觉地进行想象。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获得某些知识的想象, 大多属于这种想象。而依照词或句的描述和根据图样、模型、符号等的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则是再造想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按照此法, 持之以恒, 定会有收获。
3.段落接龙法
把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进行分解, 拿出其中一部分, 然后让学生经过合理想象, 重新填补进去, 使之与原文弥合无缝。此种方法, 把它叫做段落接龙法。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有一定的难度。因为, 可以抽出事情开端部分, 也可以是事情的经过和结果部分。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尚不足, 教师不能拔苗助长, 而要细心培育。首先, 从词的训练开始。比如一句话用顺序颠倒的词, 让学生进行分辨。待较好地领悟词序后, 提高要求, 从两个词开始, 逐渐加上去。经过一段时间反复练习, 然后把一段话的句序打乱, 让学生经过分析, 重新排列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第三步, 把意思简单的段落弄乱, 慢慢推进到较复杂的段序排列。最后, 可以运用段落接龙, 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上述训练过程, 心理学上称之为原型启发。世上任何一个人对某一项发明创造或革新, 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在开始时总是受到一种类似的事物或模型的启发。传说中鲁班发明锯子、现代的仿生技术, 都是在生物的某些特殊机能的启发下引起了人们的创造想象, 从而产生了一门崭新的科学——仿生学。
因此, 采用段落接龙法, 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创造想象, 从而提高了习作水平。
4.科学遐想法
小学生想象作文的科学遐想法, 也可称为“积极幻想法”。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例如, 儿童幻想将来乘坐祖国的“神舟”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如宇航员杨利伟一般神采飞扬, 或幻想将来成为一名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 这只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一种向往, 并不与当前直接的创造行动相联系。积极的幻想却是创造想象的动力。在幻想中, 学生预见到小的成果, 也出现对今后社会生活中所希望的变化。幻想使学生积极地活动, 鼓舞他们顽强地去克服困难, 坚定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正因为如此, 列宁把幻想誉为“是极其可贵的品质”。他指出“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 这是没有理由的, 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 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我们多数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此类积极的幻想。它是以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为依据, 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把这类幻想纳入学生的习作练习活动, 并且和学生的意志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能成为实践活动的推动力。本学期, 在自行安排的习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加重分量, 进行五次科学遐想教学, 三十多位同学, 对自己的未来作了精彩的规划。初步统计, 有十位同学幻想能成为宇航员, 像杨利伟一样能遨游太空, 到月球、土星上去栽种无公害粮食、蔬菜;还有十位同学幻想将来能当上大将军, 保家卫国, 维护祖国统一;另外, 诸如科学家、大律师, 不一而足。老师批阅这优美的文章, 生命力也旺盛起来, 上起课来也特别有精神。
5.游戏延伸法
小学生素质的提高依赖于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质量, 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质量依赖于教师的指导, 依赖于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多样化。小学生有好动好玩好奇的天性, 各种内涵丰富的游戏正是发挥他们这一天性的理想场所。因此, “哑剧”、“独角戏”、“老鹰抓小鸡”、“猜谜”等游戏, 都能开拓学生的智力, 放飞想象。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 而且使他们乐于写作, 还忘却疲惫。采用此法, 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 游戏前, 根据老师提供游戏形式, 猜想活动的过程, 作一事前安排。第二种, 游戏后, 想象除了玩过的形式外, 还有多少种方法和方式, 结果会怎样;再选择其中的一种想象, 将它描述下来。运用游戏接龙法, 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发散性品质, 创设了一种适于他们自主求知的情景和气氛, 形成了一种融洽、宽松、愉快的学习想象作文的环境。也是实践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有益尝试。
我们曾一度认为, 对于小学生而言, 只要能写一些简单的记叙文就行了。能把记叙文中的事写具体, 做到有条理就很不错了。至于想象作文, 初中生可以去尝试, 小学生就甭提了。后来, 在实际教学中偶尔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技巧, 学写一些想象作文, 效果还不错。于是, 思想认识就起了一定变化, 慢慢地增大训练力度。近年来, 经过多次学习新课标, 才真正认识到, 要求学生练习想象作文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重大作用。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篇2
方法包括:制作一张橘色卡片,中央贴上直径3.5公分的蓝色圆,让孩子进行“一点凝视法”。让孩子合上眼,在可看到残像的颜色中告诉孩子:“你的头脑看得到红苹果”;影像就会立即出现在孩子的脑中。
母亲也可手拿两张颜色纸,在脑中想着其中一张纸的颜色,再让孩子挑选母亲所想的颜色。这些想象游戏,玩5分钟就足够。能够“看到”理应看不见的影像,表示右脑已开发。如此一来,吸收力、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都会令人刮目。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很可爱,也很精良的器官,您给它什么、它就回馈您什么。
但是,平常我们并没有很刻意的让大脑的左、右边交叉互相使用!就如吃饭时,并不会左、右开弓一样。然而,左、右脑各司其职,左脑控制我们右侧的身躯。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篇3
1 续想——激发起学生的想象潜能
有很多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如教《穷人》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我设计了“难能可贵娜拉开帐子以后怎么样?”为题,让学生讨论,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难能可贵娜做得对;有的说难能可贵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顺作者写作旨意写了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还有学习了《三人行》以后,我又以“黄元庆、小周就这样拉着王吉文吃力地拖着往前看爬”为开头,让同学们继续展开想象,把故事情节想象下去。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2 扩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谓“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如教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时,在分别指导学生初看图和初步读文之后,抓住文中十一个纤夫的逐个具体裁描绘,图文对照,使学生认识徒刑文作者是怎样对图进行“扩想”。的。读完以后,我又结合写作的片断训练,要学生在十一个纤夫中自选一个进行再次扩想,写成一篇短文。这样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扩想训练,有例有据,有仿有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又如教古诗《三衢道中》时,我指导同学们先理解每句诗意,然后把每句意思连起来理解全诗意思中的扩想训练,于是我对每一句的内涵都对学生进行指导扩想,使作品的总体结构,使主题的“发酵”,丰富细节,增大作品的容量,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3 联想——能诱发学生的思维
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训练联想的好材料。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让同学们知道作者借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们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幸福。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希望,诱发同学们从丹麦想到我们的旧中国,想到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只有在中国共主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新中国,才使这样的希望变成了理实,从而懂得文章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希望,带来理想,并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理化。在教《幸福是什么》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读〈幸福是什么〉后想到的》读后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理解,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幸福是什么。
4 补想——使学生读懂课文发展想象
作品的艺术形式的基本要求精练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紧针密线,巨细无遗的抒写,总要给读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这些“孔隙”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这样既收读懂得课文之利,又获发展想象之益。如教《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扬科进了地主的食具间不小心触动了琴弦,“在那寂静的夜里,一声呼声引起什么效果?”“食具间的情景怎样?”(仆人见扬科站在那儿,立即揪住他;人们以为有贼来了,都冲了出来;……)“扬科这时又怎样呢?”(他站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呆住了;他瞪着可怜的双眼,任凭别人怎样打他……)在讲课文的同时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补想”训练,课后还要求同学们把上面所讲的写成一段话。我就是这样的注意引导,使学生按一般事理逻辑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中间的情节。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篇4
一、创设情境, 触发想象力
要触发学生的想象力, 笔者认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是比较好的方法。这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拿到作文却无从下手的问题, 还可以间接地为他们提供写作的材料, 从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那么, 怎样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呢?
首先, 创设作文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下, 他们的活动环境, 无非是从校门到家门, 即使有网络, 也只是虚拟的世界。作文教学越是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他们就越是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写, 想象的思维也更容易被激发。
其次, 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是要活动的情境。活动的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而语言描述和图画展示则显得呆板、机械。譬如, 写《我们的校园》, 教师最好带领学生游览一下整个校园, 边走边说, 让学生亲自去领略一下, 若是这样, 学生怎么可能写不好这篇说明文呢?
二、打破传统, 开拓想象力
引导学生注重积累, 培养想象力, 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可以触发学生的想象力, 而彻底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 才可以真正地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应试模式下的传统作文教学过多地注重程式化, 学生的思维必须跟着教师走, 教师要设计好思路让学生往里面钻。推荐范文也美其名曰“欣赏名家名作”, 实质上是在给学生的想象思维套上枷锁, 在这样的作文教学训练下, 学生哪能发扬个性, 又何从谈放飞想象的翅膀?中考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难道还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当然, 开拓学生的想象思维, 也不是无目的、不切实际地乱来。首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抓住时机适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的想象力, 哪怕只有一点, 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切不可操之过急。其次, 对每一次作文训练, 教者都要精心组织, 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三、抒发真情, 放飞想象力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 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古往今来许多写作实践也都证明:能否写出好文章, 首先取决于是否有真情实感。学生若没有真情实感, 再放飞想象有什么用呢?那么,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
首先, 要关注生活, 参与生活。这个话题讲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因为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没有时间走出校园参与生活。但如果我们不这样做, 学生永远也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美文佳作。生活毕竟是丰富多彩的, 要写出真情实感, 必须要关注生活, 观察、参与生活, 要把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 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有这样, 学生的想象翅膀才能真正有感情地展开。
其次, 要写出自己。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指导学生阅读时强调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所谓“读出自己”, 就是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 而不是别人的生活体验。学生自己的话往往清新、活泼, 虽幼稚却透出一股灵气, 切不可抄现成的套话、假话、空话。张开想象的翅膀是学生自己的翅膀, 而不是别人的翅膀。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篇5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是以事物的客观联系为基础的。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它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概念而引起其他概念,因此,要引导学生注意其中关键的要素:一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联系,二是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世界,达到拓展思路,开阔意境,提高立意的新颖性和深刻性,从根本提高思维能力的训练。
想象则是将头脑中储存的表象进行改造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跟联想同样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就没有文学,而在作文活动中,作文的文学色彩越来越受到青睐。
对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要全盘考虑,加强序列的训练。
一、丰富学生的语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离不开语汇。不同的语汇,标志不同的形象,语汇越多,则能标志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学生要想恰切地表达出所再现或想象的情境(形象),没有一定数量的语汇是不行的。平常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切实加强学生的词语积累的针对性训练,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汇量。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词语接龙,以激励学生积累词语;可以指定词语让学生造句,以训练学生正确地使用词语;也可以指定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让学生造句,训练学生学会锤炼词语,增强词语的表现力;还可以让学生将一组词语连缀起来(这些词语既可以是一组动词,也可以是一组形容词,既可以是一组表色彩的词,也可以是一组表形状的词),训练学生学会表达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强化学生的作文片断训练,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丰富学生的语汇,目的在于让学生利用这些语汇来表述自己想象,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仅仅满足于具有丰富的语汇是远远不够的。而作文训练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复述课文、宣讲故事、描述见闻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表象积累;猜谜语、编故事、看图作文、续写作文等既可以从训练之中引发学生的联想,又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作文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以片断为主的小作文,也可以是自由驰骋的大作文。通过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之想象更加丰富,想象之路更加清晰通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众所周知,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虽然想象的新形象并不一定是人们事先知道的,但组成新形象的材料永远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再造反映。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他就无法想象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何种景象;一个生来耳聋的人,他就无法想象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响,自然也就无法体味“余音绕梁”是何种感受。可是当我们读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曲词时,我们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充满苍凉气氛的“秋暮羁旅图”。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储存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记忆表象。读着马致远的曲词,借助这些表象的重新组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充满苍凉气氛的情境。可见,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因素。要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就应当让他们观察自然、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去观察山川河流、草木虫鱼,去体验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如,在学习了《月亮上的足迹》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文题:(1)“你就是一名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船,在茫茫太空中行驶,你上了一个美丽的星球……”(2)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胜利升空,出舱运动员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假如当时你与他同舱,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不寻常的太空旅行吧!请发挥自己的想像,并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这样,课堂的知识得到了延伸,不但锻炼了他们动手从图书馆和网上查阅资料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们勇于创新的能力,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只要不断摸索,勇于实践,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还学生一片想像的蓝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够视野开阔,思如泉涌,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篇6
一、想象的基础训练
教师要想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就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 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想象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要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入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通过直观教具的运用, 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 后观察什么, 如何确立观察中心等等。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让学生尽可能详细地说出观察到的情况, 学生只有观察得仔细, 才能想象得准确。
二、“仿文”训练
“仿文”训练就是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 结合课文进行模仿性的想象训练。有位作家曾说过:“凡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必敏于模仿, 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其实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的一点点新花样。”小学生受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限制, 习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加上课业负担的沉重, 不少学生是“要我写”, 而不是“我要写”, 写作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 笔者鼓励学生仿写, 学习了《三味书屋》后, 鼓励学生仿写一篇《我的教室》或《我的家》;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后, 鼓励学生仿写一篇《我爱故乡的花草树木》等。由于学生有参考的对象, 作文的难度就降低了, 成功的几率就提高了。
三、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就是抓住适当的时机, 专门提出一些现实中的事物让学生加以想象。例如, 一场雨或一场雪后, 让学生观察雨和雪带给人们的新气象。教师只有留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时间, 学生才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另外, 课文中有些文章的故事没有结局, 教师可以趁着学生余意未尽,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续写故事的多种结局, 或是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启发和感受写作文。如, 《科利亚的木匣》一文讲了科利亚刚刚学会数数时, 数十步埋下木匣, 四年后, 他从原地数十步去找木匣却怎么也找不到, 后来他只走了五步就找到了木匣子。课文清楚地让学生认识到,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 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步子也渐渐地变大了。学生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启发, 便以《一切都在变化》为题, 通过想象创作了作文。
四、综合训练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文时, 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内容, 仿照课文中的插图画一幅画。教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要求不需要太高, 应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主。有的学生作文写得稍有欠缺, 但画画很漂亮, 得到教师的称赞后, 就会努力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敏感训练
敏感在这里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和极其灵敏的反应。敏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常常被人所忽略, 即使现在提出来, 恐怕还会有人不以为然。众所周知,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看到装着滚沸水的茶壶而发明了蒸汽机。于是, 我们将他们敬为天才, 顶礼膜拜。其实, 这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敏感力。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早晨起床的时候静下心来, 数一数我们周围到底有几种声音, 每种声音又都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敏感训练, 就容易重新组合景状, 并能加上自己的主观感觉, 这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篇7
1. 看图想象。出示一幅画, 大家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想象写作文。很多教材的封面就是一幅很好的图画, 也是很好的想象作文素材。孩子们欣赏着封面, 就能写出很好的想象作文。例如, 有这样一本语文书封面, 学生写到“这是夏季里的一天, 天气很晴朗, 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小鸟在天上自由地飞翔。同学们去郊游了! 那里树木茂盛, 草丛茂密, 鲜花五颜六色, 蜜蜂在上面采蜜;一只七星瓢虫在悠闲地趴着……同学们正在认真地观察和记录这些景色, 一个同学拿着放大镜, 正在认真地观察花, 另一个同学跪在草地上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只蜘蛛, 拿着笔在本子上记录呢。”一个封面被孩子写得活灵活现。
2. 词语想象。每学过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 老师可以选择出示一组词语, 让学生找出词语之间的联系, 再想象一下, 可能发生什么事, 用这些词语说成一段话或者构思成文。如“公交车、雨、感激”, 可以编写一个雨天里等车、让座的故事; “斧头、树林、地球、惩罚”, 可以编写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作文, 呼吁人们保护好环境, 保护地球;“森林、动物、快乐”可以写一篇动物童话。用“感谢、羡慕、议论纷纷、废寝忘食”几个词编写作文, 徐文治同学是这么写的:“动物小学要举行百科知识竞赛。二年一班大象老师让小猪皮杰做准备, 还送他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其他同学议论纷纷, 咋让成绩最差的皮杰参赛呢? 不得个倒数第一才怪呢! 回到家, 皮杰废寝忘食地读书, 天黑了, 他点根蜡烛继续读。他把读到的知识都记在心里。累了, 就站起来走一会儿;困了, 就洗一把脸, 天天读到半夜才休息。10天后的竞赛结果, 皮杰获奖了! 他哭了, 感谢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大象老师向他点头, 同学们也投来羡慕的目光。”多深、多新的立意。
3. 改写想象。小学课本中诗歌或者古诗很多, 每首诗都是一幅画, 都是一个故事。同学们可以根据诗的意思, 加以想象改写成一篇作文。既加深了对古诗文的理解, 又培养了想象力, 培养了爱想象的习惯, 再写想象作文就水到渠成了。如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意境后, 让学生大胆想象, 然后指导扩写。有的学生这样写:“在一个夏天的早晨, 唐朝大诗人李白来到庐山。这里景色优美, 阳光照耀着大地, 还伴随着丝丝微风, 让人在这炎热的夏天都觉得凉爽, 使人心旷神怡。再走近一些, 在那雾气中隐隐约约看到了美丽而壮观的瀑布。只见瀑布在山崖的尽头一泻而下, 笔直地冲向谷底, 好像是山顶上的大河, 在阳光下, 它闪闪烁烁, 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 亮得几乎让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瀑布像一条无比宽大的白色丝绸挂在山前。“别看瀑布宽大无比, 长倒也挺长, 足足有三千尺呢!”诗人李白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当时作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流传至今。”
4. 续写想象。依据文章的结尾, 诱导学生大胆合理地推想。如《凡卡》的结尾“留有余地”, 引导学生作出几种合情合理的推想, 然后续写。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设计一个题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家》进行训练, 提高学生的选材构篇能力。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家, 我很会同情她, 邀请她进门, 热情地招待她。我把她卖的火柴全部买下来, 这样她回家就不会挨打挨骂了。我把我爱吃的月饼、饼干、豆腐干、苹果、香蕉等和她一起分享, 小女孩的肚子不饿了。在她吃东西的同时, 我把空调打开, 把太阳能的电源插上, 她吃饱后痛快地洗一个热水澡。她洗澡时, 我把我的一些干净暖和的衣服拿出来, 送给她洗完澡后穿。她穿上我的衣服, 我拉着她的手, 一起来到我宽敞明亮的房间, 一起看书, 一起玩玩具、玩电脑、看电视等, 让她感受到有家的温暖, 有朋友的快乐, 让她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这篇习作反映了小作者美好的愿望和纯洁的心灵。
5. 新编想象。以教材上的寓言童话、传说故事为材料源泉, 拓展出来、延伸开去, 发挥想象, 新编故事。像《狐狸和乌鸦》《井底之蛙》《刻舟求剑》……都能进行故事新编。学完《龟兔赛跑》这篇课文后, 老师鼓励同学们创新思路, 新编出各种不同风格的“新编《龟兔赛跑》”有的写“第二次比赛, 兔子不睡了, 结果赢了。”有的写“下一次赛跑增加了一道水沟, 乌龟会游泳, 结果还是乌龟赢了。”有的写“一年又一年的比下去, 互有胜负, 他们的金牌越来越多, 奖金也越来越厚, 身价自然也高了, 求见很难, 兔子出门, 有宝马座驾, 前有北极熊当保镖开道, 左右几个美女陪侍……”还有的学生这样写“兔子正跑着, 突然看见一只小松鼠从树上摔了下来。兔子停了下来想了想, 那小松鼠的父母回来后该有多着急呀! 于是, 它抱起小松鼠, 撒腿向医院拼命跑去。原来小松鼠也是运动会的热心观众, 看到兔子跑过来, 它激动极了, 大声加油的时候, 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当兔子从医院回来, 跑完全程时, 乌龟已经站在领奖台上了。兔子只能轻轻叹息。就在这时, 乌龟走下领奖台, 将金牌挂在兔子脖子上, 充满敬意地说: ‘金牌不仅属于有荣耀的人, 还属于品德高尚的人。’这时, 赛场内掌声一阵高过一阵……”多有新意啊!
结合课文进行想象作文的写作训练, 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 结合课文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要让学生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描述的情境, 从而激发想象。
2. 创造适合学生想象的课堂环境, 根据课文的特点, 选择适合想象的方法, 或者看图、或者词语、或者续写, 或者改写。
3. 据儿童接受知识的深浅度和年龄段的不同, 想象作文的内容要求和侧重面也相应不同。不同的年级、同一年级不同单元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篇8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提供学生自由想象空间
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 针对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 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中, 能够更加自发地发挥自身的思想力, 来创造出更多的奇思妙想。老师在学生进行想象过程中, 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 让其能够在以现实为基础的前提下, 进行大胆自由地想象。学生在进行想象过程中, 老师要与其进行互动与交流, 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还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地了解。通过对学生及其学生认识能力的了解, 还可以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利用好这些有利因素, 把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 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想象,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老师在整个过程中, 应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思考空间, 培养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欢乐的学习氛围中, 不断地提高想象能力。比如:老师要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布白”, 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自由思考, 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中, 参与到想象能力的培养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完《长城与运河》后, 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其自由进行交流, 让坐过飞机或者去过长城的学生来分享他们自己的亲眼所见。然后喜欢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来想象假如你坐着飞机在蓝天中飞行, 所能看到的长城的景象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 与大家一起来进行讲述, 或者布置作文, 让其写一篇简短的飞行日记。
二、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内心素材
小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以及年龄的关系, 还无法让自身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框架。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以及事物素材, 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观察与理解, 丰富自身的内心素材, 为后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 不断地积极丰富知识以及素材, 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比如: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好学生进行春游的机会, 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大自然或者景物, 并且要在整个过程中, 为学生进行讲解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不仅亲身体验到了自然事物, 同时也能够在老师的讲解下, 了解到与其相关的自然知识。例如:老师在讲解《美丽的南沙群岛》后,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对公园中的人造海岛进行观察, 或者组织学生观看与海相关的多媒体视频,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大海的日出、日落的景象。同时也可以对海中的生物进行一定的了解, 让学生能够在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具体形象, 有效地丰富学生内心素材, 为之后的作文写作提供相应的想象空间。此外, 老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价值的课外阅读任务, 介绍给学生一些适合于小学生并且具有质量的文学作品,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 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 以及对事物的描写手法。在今后学生进行写作时, 有利于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促进了写作能力提高的同时, 也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培养立体思维与自由思维, 提高事物描述的层次感
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 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 让其能够通过不同角度来对事物进行观察与分析, 并且要把不同角度的观察结果, 用自己的描写方式来进行表达。老师还需要在这个环节中,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 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分享, 从不同学生、不同角度的分享中, 能够让学生更快地在脑海中建立起某个事物的立体形象, 有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的提升。比如:我们在讲解《荷花》这一课时, 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荷花的实物, 让其进行观察, 让其去发现荷花的不同形态。有的学生可能看出荷花开放时的形态, 有的学生可能发现了荷花半开时的形态。这些都是学生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实物形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立体的事物进行描写, 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在交流过程中, 学生会针对自己所没有观察到的形态进行了解, 有利于学生的立体形象的构建, 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想象能力培养方法。此外, 我们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时, 对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想象力, 我们应该给予喜欢, 不要对其进行思维限制。但是需要对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引导, 让其自由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也有利于其思维空间的拓展。在不断地培养与引导下, 学生的写作风格以及对事物的描述会更加具有层次感,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通过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能够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以自由想象的空间来对事物进行描述。提高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 也提升了小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华.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 2012 (4) .
[2]粘江芬.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J].学周刊, 2012 (1) .
读写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 篇9
而创造是离不开想象, 要给“创造未来”的孩子从小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难道不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光荣任务吗?那么, 用什么方法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呢?
一、扩想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谓“扩想”, 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 或将课文故事扩展。如教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时, 在分别指导学生初看图和初步读文之后, 抓住文中十一个纤夫的逐个具体裁描绘, 图文对照, 使学生认识徒刑文作者是怎样对图进行“扩想”的。读完以后, 我又结合写作的片断训练, 要学生在十一个纤夫中自选一个进行再次扩想, 写成一篇短文。这样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扩想训练, 有例有据, 有仿有作, 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 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又如教古诗《三衢道中》时, 我指导同学们先理解每句诗意, 然后把每句意思连起来理解全诗意思中的扩想训练, 于是我对每一句的内涵都对学生进行指导扩想, 使作品的总体结构, 使主题的“发酵”, 丰富细节, 增大作品的容量, 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二、续想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
有些课文的结尾, 言犹未尽十分含蓄, 能激发起学生的连篇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 我往往因势利导, 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 如教《穷人》时, 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 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 我设计了“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怎么样?”为题, 让学生讨论, 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 称赞桑娜做得对;有的说桑娜是多么高兴, 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 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学了《凡卡》一文后, 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 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 顺作者写作旨意写了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还有学习了《三人行》以后, 我又以“黄元庆、小周就这样拉着王吉文吃力地拖着往前看爬”为开头, 让同学们继续展开想象, 把故事情节想象下去。这样的想象, 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联想能诱发学生的思维, 对体会课文含着思想感情有进一步的理解
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 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连贯的思想片断连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在我们的教材中, 有一些课文是训练联想的好材料。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 让同学们知道作者借想象, 提出了穷苦孩子们的希望, 在大年夜这些穷苦的孩子们, 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幸福。但在当时的丹麦, 这样的理想, 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希望, 诱发同学们从丹麦想到我们的旧中国, 想到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建立了社会主新中国, 才使这样的希望变成了理实, 从而懂得文章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希望, 带来理想, 并鼓舞人们去创造它, 去实理化。在教《幸福是什么》一文后, 我要求学生写《读〈幸福是什么〉后想到的》读后感,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理解, 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 也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幸福是什么。
四、补想使学生既收读懂课文之利, 又获发展想象之益
作品的艺术形式要求精练含蓄, 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紧针密线, 巨细无遗的抒写, 总要给读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 我注意抓住这些“孔隙”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 这样既收读懂得课文之利, 又获发展想象之益。如教《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 扬科进了地主的食具间不小心触动了琴弦, “在那寂静的夜里, 一声呼声引起什么效果?”“食具间的情景怎样?” (仆人见扬科站在那儿, 立即揪住他;人们以为有贼来了, 都冲了出来;……) “扬科这时又怎样呢?” (他站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 呆住了;他瞪着可怜的双眼, 任凭别人怎样打他……) 在讲课文的同时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补想”训练, 课后还要求同学们把上面所讲的写成一段话。我就是这样的注意引导, 使学生按一般事理逻辑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中间的情节。
五、拟想既加深理解了课文, 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拟想也就是比拟想象。如《老水牛爷爷》是把人的特征物化, 写了他凫水本领, 脾性和力气, 都像牛一样, 从中表现了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这是由人拟物。而《落花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 “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还有《金色的鱼钩》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作者用这样的比拟老班长虽然不在了, 但他那舍己救人、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永存, 这些都是由物拟人。教学这些课文时, 我就用来对学生进行比拟想象的训练。还有, 拟想能力同样在写作中得到培养, 如教完《种子的力》一文后, 让学生写《“种子”赞》引导学生展开由物及人的比拟想象, 既加深理解课文, 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六、假想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来, 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假想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 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 有一些课文是培养假想能力的好材料。如教《未来的房屋》老师先用第三人称的口气, 进行叙述和描绘, 使同学们犹如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去参观未来新村, 在这过程中, 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 继而通过学习, 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这时我便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住在这样的房屋有什么感想?你“设计”中的未来房屋的外形是怎样的?你还希望这房屋里增加一些什么设备?这些房屋除了建在海洋、太空之外, 你打算设计在哪些地方?在老师的启发下, 同学们情趣盎然地畅谈起自己的设想:只要一按电钮, 房屋就可以迁移到你想去的地方;有的又说, 房屋里有防地震的设备, 该地区有地震, 房屋的显示镜里早在几天前就预告屋主了;有的还说, 房屋里有运动场, 但又可以随时更换不同的场所, 适应各类运动的需要等等。假想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进一步的加深, 一些进军科学的理想种子, 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另外, 在作文教学中我也注意到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假想能力, 如学了《一幅壮锦》之后, 联系课外阅读, 让学生写《假如我是……》、《二十一世纪的我》等文章, 培养学生假想能力。当然在这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不能信口开河, 要抓住课文中能触发学生展开假想的诱导物, 步步引发, 使“假”得有理, “想”得有据。
想象作文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 篇10
——有机牵引想象。在指导学生阅读、品评例作精美和构思新作时,有意点拨拓展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扩散和延伸思维,有机勾连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的思路纵横对接,以追求广阔的背景、丰富的内容的有效凝集和发挥。想象是主体的、多侧面的、或立足于现实社会,憧憬、设想美好的将来和美好的事物;或从客观实际出发尽情的抒写个人的理想和愿望;或以一人一物为原型生发开去,设计多能而无所不及的高科技产品。当然,指导成功的、富有创意的想象必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力求入情入理,切忌将学生带入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的误区。
——有意触发联想。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联想的提升和发展。联想一般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有意的触发”常采用的训练方式是:其一,主课外。给开端,要求学生联想结果;给结果,让学生联想过程;其二,主课内。以课文为参照,一篇课文可让学生根据原作设计几个开头和结尾,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可设计不同的结局等等。课内外联想衔接的主要结合点是通过“手抄报”和黑板报,或收视课的有关内容的加工、改造,并逐步伸延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有序地进行富有创意的训练。加强训练的技巧指导一般有:或从时间上进行纵向联想,或从空间上进行横向联想,或从彼此关系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联想等。指导联想,以引导学生走出作文内容干瘪,认识肤浅,底蕴不足,表述单一的误区。
——有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写好想象作文很重要。但首先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一要教给学生扎实的文史知识和科学知识,二要教给生活经验作基础,才有合理的想象,开阔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和精妙的引发。同时,也只有鼓励学生广泛积累、兼收并蓄,特别强调“手抄”、“摘录”的“内化”,以产生创新的激情,这样才能达到以瞻前顾后而思接千载,触类以旁通而视通万里的境界,创新才有基础,发展才有后劲,且传道授业的实际与学生生活实际生发的想象才能拥有读者,才能富有生命力,创新的“新”才有价值。
——有序点拨虚构。合情合理地想象不是想入非非,它必须依据有形的生活实际进行想象,通过以实际为根据的想象来构思文章的内容,可见,虚构的源泉是生活本身的再加工、再创造,而不是胡编滥造,虚构的细节必须有生活的原型或依据。因此,点拨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体验生活、改变生活、创造生活的流程“五步曲”,有从感知到认知的必然过程。而不能违背生活的实际情况,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序劳动引入虚无飘渺、荒诞无稽的误区。
——有度运用规律。训练想象作文,提高创新能力要不断强化想象作文规律的运用。寓言是把道理寄寓在故事里的一种文体。其规律是篇幅短、哲理深,常借助于比喻、夸张和拟人。童话是借助丰富而大胆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用儿童化的语言编写的适合儿童口味的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其规律是优美的语言,拟人的手法,极度的夸张,奇特的人物和情节。科普幻想文章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将科学性与知识性、文学性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运用规律创新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方向性原则,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热爱现实,创造未来;二是发展性原则,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作铺垫,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前提,促进社会、科技全面进步。
——有心实践创新。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从想象作文开始。因为作文能力的强弱是人的综合素质水平高低的反映。同时,作文的工具性确立了任何一项创新都必须靠语言表述来物化,而想象作文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学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想象是创新与发明的前奏。学生想象创新实践可写寓言,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或多个能体现生活真谛与哲理的故事。要求短小、漫画式或片断均可,要指导学生以趣味盎然,新鲜活泼吸引人,达到读者在笑或哭声中引出思考。故事蕴含的哲理可以在结尾另起一段,可以点题的形式出现;可以让其渗透全篇;根据所要表达的哲理,设计出把人和事串起来的线索。写童话,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确立中心思想;塑造人物,让不同的人物展示不同的精神与品质;写情节,要求有完整具体而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把故事的起、承、转、合都精要地表述清楚。写科幻作品,一要有文艺性,二要有科学性,将科学性、文学性融为一体,通过对文学形象的细腻刻画,把深奥的科学知识逐步传递给人们,故事构思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认识有深度,想象要合理。
口语交际课中想象思维的训练 篇11
一、选择直观形象的训练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求,就是应该选择直观、生动、形象的目标,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
以一次高段口语交际教课为例,我设计的内容是对一个“ 圆圈”进行想象。 这类由“ 圆”引发的想象比较直观,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复杂想象力的基础训练目标,学生能想得多,放得开。
二、选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
(一)鼓励法——让学生的自发想象激情变成自觉的想象意识
教学经验告诉我:有些学生虽然考试分数低,可是往往“ 想象思维”和“ 说”的能力并不低。 开始一名学生大声说:“ 这个圆像妈妈生气时瞪得圆圆的眼睛。 ”这名学生的想象虽然令人发笑,但也应从积极方面加以鼓励,我说:“ 这名学生想得非常形象,大家用掌声给予鼓励。 ”一石激起千层浪,举手要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
(二)点拨法——让学生形成抽象概括的想象能力
点拨法的运用,在于给学生开启崭新的想象视角,获得多面的探索思维。 例如,一名学生由圆想到了奥运会上运动员获得的金牌,但是到这里为止,没有下文。 这时我说:“ 获得金牌的因素有哪些呢? ”他们纷纷发言:有心血、汗水,有运动员的刻苦训练,有教练员的精心指导……由“ 果”想到“ 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想象视角逐渐拓展。
(三)引导法——让学生形成灵活、多角度的想象能力
还有一名学生由“ 圆”想到了几何图形的圆和方。 他说:“ 我们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有个性,有棱有角的,就像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棱角都逐渐磨没了,就变成圆了。 ”我接着说:“ 那就变成了处事圆滑的人了。那学生谈谈,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样由圆想到方,多侧面的思维训练,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力发挥了出来。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推荐阅读:
小学生想象作文的训练12-03
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12-21
关于想象力训练的一些方法09-29
奇妙的想象作文300字 奇妙想象作文07-01
剑神的想象作文05-12
的机器想象作文07-17
恐怖的想象作文10-09
普通的想象作文10-13
探险的想象作文11-20
水滴的想象作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