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规范化护理

2024-10-07

高血压规范化护理(共7篇)

高血压规范化护理 篇1

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且都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并发症等特点。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以便更好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和临床治疗效果[1]。该文选择2012年5月一2014年5月之间,该院内科接收的8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他们依据抽签法随机的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各44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护理,并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效果。现将详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2012年5月一2014年5月以来,在该内科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8例。患者年龄大约在49~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6.4)岁;女性患者41例,男性患者47例;病程时间大约在2~25年之间,平均病程时间为(10.6±3.4)年。将88例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4例,观察组患者44例。经诊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以及药物过敏史等,且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干预。

1.2.2 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规范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具体包括:①规范药物护理,即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降糖、降压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②规范生活护理,即叮嘱和指导患者养成科学、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保持病房整洁、通风,患者要勤洗澡,勤洗脚、勤换衣,勤修剪指甲,鞋袜松紧适度等,并定期进行足部运动;③规范饮食护理,即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食谱,注重营养搭配,严格控制糖分、热量的摄入,叮嘱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并要求患者戒酒戒烟;④规范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关注,及时消除和减少患者的忧虑、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积极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以使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⑤规范运动护理,医护人员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具体的运动计划,并指导患者科学、适量的运动。

1.3 统计方法

采用SSPS 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并进行χ2检验。P<0.05时,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统计学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27%(34/4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41/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临床比较分析显示,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9.55%(35/4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9.55%(42/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规范护理是现代临床护理学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护理模式,具有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等特点,能够全面、综合的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2]。临床研究表明,在随机择取的8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采用规范护理的患者,其护理总有效率(93.18%)和总满意度(95.45%)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77.27%,79.55%),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干预中,采用规范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他们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从而更好的促进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晓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J].现代养生,2013,11(18):69-70.

[2]樊丽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11(7):126-127.

高血压规范化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抽样选取82例并将其随机均分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研究分析, 同时排除其他不宜研究的特殊患者, 如精神异常者、身体严重缺陷者等。其中对照组41例老年患者中:男25例, 女16例;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 (67.9±4.4) 岁。而实验组41例老年患者中:男24例, 女17例;年龄60~79岁, 平均年龄 (68.6±4.7) 岁。两组患者的其它基本资料相比, 如身体状况、兴趣嗜好、疾病史、睡眠质量、治疗方案、居住环境及文化程度等, 基本上无显著区别, 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 (2) 年龄≥60岁; (3) 自主意识清楚, 可配合研究的进行; (4)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5) 坚持完成疗程, 切忌中断治疗; (6)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2) 猝发心血管事件患者; (3) 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4) 恶性肿瘤患者; (5) 精神异常者; (6) 不同意接受研究的患者。

1.3 探讨方法

对照组4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仅按照传统治疗原则予以健康指导, 如用药叮嘱、口头教育、定时随访等, 而实验组则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 具体如下。

1.3.1 档案建立

对社区里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 建立“一患一册”的个性化档案, 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血压状况、文化程度、经济能力、作息时间、日常饮食、心态状况、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并发症状况等。认真核实并登记, 输入电脑, 便于高血压规范化社区干预的高效进行。

1.3.2 健康教育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社区防治预防, 普及高血压健康知识。可在社区里设立一个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专栏, 还可定期举办一些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专题讲座, 若有能力还可制定一些高血压防治手册的宣传发放。总而言之, 必须动员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 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 增强全民自我保健意识, 有效地实施社区干预措施, 使社区人群健康得到保障。

1.3.3 社区活动

鼓励社区高血压患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是极有必要,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 仅仅开展“健康教育”是还远远不够的, 每年至少应该进行一次血糖、血压检测, 以便及时掌握自身血糖情况, 同时还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一些有益的社区活动, 比如健走活动的互动参与、日常乒乓球锻炼、打太极等。

1.3.4 互动性干预

实时对患者进行运动互动性的干预, 如规律作息 (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调节 (缓解高血压患者举例抑郁等不良情绪) 、体重控制 (高血压患者体重不宜过胖) 、饮食指导 (科学饮食对于高血压控制有着积极作用) 、血压抑制 (控制血压有利病症的改善) 、血糖改善 (血糖改变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病情进展) 等。

1.3.5 随访指导

(1) 社区医护人员坚持每周1电话, 每月1上门 (若特殊情况可加强随访) , 与患者实现病情互动反馈, 及时掌握高血压患者病情状况; (2) 随访内容主要是观察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血压监测、病情进展、心态调节、并发症预防等基本情况; (3) 强化健康教育, 如纠正患者日常不良习惯、仪器及药物的错误使用、消极情绪的正确疏导、患者及家属的疑惑解答等等; (4) 社区及时、准确地掌握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 对并发症的予以适当的风险控制, 可予以优先技术支持, 防范于未然; (5) 随访指导可增强患者对社区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增进彼此关系, 利于社区干预工作的开展, 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

1.4 观察指标

1.4.1 血压指标

指导前及指导1年后, 分别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 也就是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

1.4.2 满意度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在社区干预治疗完成后[4], 对该次治疗的满意度进行客观评价, 包括健康教育效果、高血压控制效果、护理治疗专业操作、医护关系程度等。总分100分, 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 来予以构成, 分类变量采用 (%) 来进行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来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血压指标

指导前后两组老年患者的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指导后的血压与治疗前相较, 明显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实验组患者指导后的血压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改善得更为显著,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收缩压=19.185、t舒张压=5.9365, P<0.01) 。见表1。

2.2 满意率

干预指导1年后, 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3 讨论

目前, 我国高血压病发率不断的上升, 据2010年官方统计[5], 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破3亿, 已成为我国公民安全的社会性健康问题, 同时给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幸福都带来了较重负担, 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严重者可累及患者生命安全与家庭家庭和谐。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 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因次,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策略, 尤其是针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作用是临床研究重点所在, 进而为其患者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高血压疾病的理想预防措施, 已成为现代医学界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 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 其发病率一般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通常人们所说的高血压其实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 其病发原因多认为与家族遗传和个人生活习惯有关, 致使患者精神压力长时间过大, 焦虑、失眠等造成植物神经紊乱, 使周身小动脉尤其是腹腔器官小动脉紧张性增加, 从而增加了血流的周围阻力。大量研究事实表明[7,8]:高血压病治疗的原则和目的是尽可能控制患者血压,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和病残的危险率。

由于高血压病症病因尚不明确, 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彻底治愈高血压的医疗方案, 对高血压的治疗基本上是对症下药予以病情改善, 再结合健康指导予以病情控制, 也就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即使恢复正常值, 也并不意味着高血压的治愈, 而是需要终生坚持治疗, 控制血压, 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如脑中风、冠心病等危急病症。而老年高血压临床控制的影响因素大致与以下几点有关: (1) 患者自身擅自停药; (2) 治疗不规律; (3) 精神创伤; (4) 患者情绪不稳定; (5) 过度疲劳; (6) 气候季节变化。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着重从以下内容入手: (1) 戒烟戒酒, 有针对性的限制吸烟饮酒; (2) 控制高血压患者体重, 科学减肥; (3) 合理膳食, 控制血糖; (4) 增加体力运活动, 坚持运动; (5) 坚持用药, 按时检查血糖血压水平; (6) 调节精神状况,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7) 注意事项, 冬天注意保暖, 保持大便通畅, 节制性生活,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切忌盲目增减药物等。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可以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提高疾病防范意识, 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转归效果。

正常情况下[9], 高血压患者血压收缩压≥140 mm Hg, 舒张压≥90 mm Hg。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正常人的正常血压收缩压<130 mm Hg, 舒张压<85 mm Hg;而理想血压收缩压<120 mm Hg, 舒张压<80 mm Hg。据此, 对比该研究数据来看: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相关健康指导前的血压收缩压均>140 mm Hg、舒张压均>90 mm Hg,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指导后, 两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均低于140 mm Hg、舒张压均低于90 mm Hg, 与指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即两组健康指导方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并且实验组指导后的血压收缩压 (96.68±10.88) mm Hg、舒张压 (81.81±5.59) mm Hg, 与对照组指导后的血压收缩压 (138.57±8.78) mm Hg、舒张压 (88.92±5.25) mm Hg相比, 明显前者血压控制作用更为理想,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由此可见, 高血压属于一种进展性疾病, 而高血压治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治疗”, 尽早预防可有效减缓疾病的发展, 及时控制可实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 (特别是心血管疾病) [10], 而科学规范的健康指导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效果极其理想, 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 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 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 通过规范性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习惯、心理情绪、疾病认知、临床依从性等方面, 改善效果理想, 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普遍提高, 控制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标,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并且还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康复信心, 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重要器官的损伤, 为一项值得大力推广医疗内容。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作用。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 选择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随机均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指导, 而实验组则予以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 比较两组血压的控制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指导后收缩压 (96.68±10.88) mm Hg、舒张压 (81.81±5.59) mm Hg, 对照组患者指导后收缩压 (138.57±8.78) mm Hg、舒张压 (88.92±5.25) mm Hg, 二者相比明显实验组血压控制效果更为理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并且实验组满意率 (95.12%) 明显高于对照组 (68.2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极佳, 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规范化,健康指导,老年

参考文献

[1]杨京楠, 姬春, 刘新萍, 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11) :82-84.

[2]温绍君, 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 (4) :337-3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 (7) :579-616.

[4]黄雪颜, 李美婷, 何咏欣, 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 41 (3) :100-103.

[5]袁华, 李文涛, 彭歆, 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5 (35) :4190-4193.

[6]梁小华, 顾东风, 张欢, 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1, 45 (8) :732-736.

[7]李淑霞, 汤嘉敏.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1) :13-14.

[8]胡晓林, 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 2013, 42 (11) :1263-1265.

[9]李顺珍.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15) :2258-2259.

[10]侯鲜桃, 马晓红, 张艳辉, 等.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3, 29 (2) :73-75.

[11]王安龙, 李玲玲.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13, 24 (7) :1074-1076.

高血压规范化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南京江宁区麒麟社区确诊为老年高血压的患者80例, 均排除各种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脏疾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40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19例;年龄61~88岁, 平均年龄 (74±5) 岁;其中9例患者独居, 31例患者均与家属共同居住;日常生活中用药预防高血压者11例, 未用任何药物治疗或预防者29例;高中以下学历21例, 高中及中专学历14例, 大专及以上学历5例;体重指数 (BMI) (27.4±2.0) kg/m2。观察组40例患者中, 男20例, 女20例;年龄60~87岁, 平均年龄 (75±6) 岁;其中10例患者独居, 30例患者均与家属共同居住;日常生活中用药预防高血压12例, 未用任何药物治疗或预防28例;高中以下学历20例, 高中及中专学历13例, 大专及以上学历7例;BMI (27.4±2.0) kg/m2。两组患者生活环境、文化程度、性别、药物治疗情况、年龄、BMI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 每日服用1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及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康干预, 主要包括: (1) 进行无偿健康干预, 基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 自编包括运动情况、生活方式、性别、体重、年龄在内的监测记录卡, 血压检测频率为1次/周。 (2) 对社区有关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 护士到患者家中调查, 给患者发放调查表和调查通知单, 评估包括其主要生活方式和检测血压, 制订个人血压档案及服务计划。 (3) 由家庭、居委会、社区医护人员组成社区健康干预服务网, 所有社区服务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理论知识培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体重指数 (BMI)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变化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经干预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BMI及BP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BMI、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MI、SBP、DB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健康干预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率、血压控制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1 mm Hg=0.133 k Pa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食物构成结构的改变, 我国高血压人口数量越来越大, 且逐渐成呈低龄化发展趋势。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疾病, 血压长期偏离正常范围是诱发各种疾病的元凶。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晚期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临床处理方式以控制血压、适量运动、控制饮食为主要目标[4,5]。但大多数社区高血压患者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凭感觉服药, 无症状时便停药或自行购买广告药品服用者占大多数[6]。

本组资料中, 对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予以适当的健康干预,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BMI、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MI、SBP、DB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院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干预, 明显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使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从而控制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同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指导, 使其血压得到控制, 防止和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 采用健康干预+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 安全性更高, 要将社区健康干预服务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以便促进能够真正规范化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南京江宁区麒麟社区确诊为老年高血压的患者80例, 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 观察组采用健康干预+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情况, 以及治疗后对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体重指数、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均取得了一定的健康干预效果。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 采用健康干预+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 安全性更高, 要将社区健康干预服务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以便促进能够真正规范化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老年高血压,健康干预

参考文献

[1]陈艳华, 范林钰, 李立, 等.社区中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 (6) :854-856.

[2]郭华, 张咏梅.社区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 2009, 20 (4) :20-21.

[3]张琳, 刘新, 宁艳花, 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2) :2286-2288.

[4]程玉莲.健康教育对促进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作用的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14 (16) :2046-2048.

[5]顾竞春, 刘瑜婕.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 , 2011, 4 (2) :88-89, 91.

高血压规范化护理 篇4

1 概述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HDCP学组组织国内HDCP专家, 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最新的相关指南, 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治疗经验, 经反复讨论修改, 最终形成《HDCP诊治指南 (2012年) 》。本指南按照循证医学的理念, 对有关治疗方案做出证据评价, 进一步规范我国HDCP的临床诊治的策略[5]。

HDCP包括[6]:妊娠高血压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子痫前期 (preelanmpsia) ;子痫 (eclampsia)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chronic hypertension complicating pregnancy)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preeclampsia superimposed upon chronic hypertension) 。子痫前期属于多系统疾病, 其诊断标准在过去10年并没有改变 (收缩压大于≥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 24小时尿蛋白≥0.3 g) 。由于后两种疾病治疗处理上与前3种疾病不同, 本文将进行分述。

2 原则

2.1 评估和监测

HDCP有妊娠期多器官功能损害, 尤其是子痫前期有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病情复杂、变化快, 分娩及产褥期生理变化及各种不良刺激均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作为产科重要疾病之一, 对产前、产时和产后的病情进行密切评估和监测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了解患者病情和进展情况, 及时合理干预, 避免不良临床结局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 可以确定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2]。基层医院条件不允许, 应当及时转院, 最好到有新生儿救治条件的综合性医院, 转孕妇比转早产儿安全[1], 转院前应对孕妇认真评估。

2.1.1 基本检查

关注生命体征和患者主诉, 完成基本检查、辅助检查和产科检查。

2.1.2 孕妇特殊检查

包括眼底检查、凝血指标、心肝肾功能、血脂、血尿酸及电解质。

2.1.3 胎儿的特殊检查

包括胎儿发育情况、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和脐动脉血流 (B超以及生物物理评分) 、胎心监护等。根据病情决定检查频度和内容。

2.2 目的和策略

HDCP治疗目的在于防止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 降低母胎围生期病率和死亡率, 以利改变母婴预后。基本策略为休息、镇静、解痉, 遵循指征地降压、利尿, 严密监测母儿的状况, 适时终止妊娠。应根据临床病情轻重分类, 根据不同的诊断实施个体化治疗。

妊娠高血压:应当以休息、镇静为主;监测母胎情况, 酌情实施降压治疗。

子痫前期:①轻度子痫前期:镇静、解痉, 有指征地降压、利尿, 密切监测母胎情况;②重度子痫前期: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效果不佳, 应当适时“治疗性”终止妊娠。

子痫:控制抽搐后终止妊娠。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降压治疗为主, 注意子痫前期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主要为兼顾慢性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治疗。

2.3 休息和处理

①地点:美国有日间门诊, 监控和管理轻症的患者。经评估后的妊娠高血压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可院外或住院治疗, 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应住院治疗。②休息和饮食:取侧卧位, 保证半小时午休。不建议子痫前期患者住院期间绝对卧床和限盐, 应重视热量和蛋白质的补充。③镇静:缓解孕妇精神紧张、焦虑症状, 改善睡眠, 预防并控制子痫, 必要时在睡前口服地西泮或苯巴比妥。控制子痫再抽搐可以用冬眠Ⅰ号合剂1/3~1/2量肌内注射, 再以半量静脉滴注。药物副反应大, 仅适用于硫酸镁治疗效果不佳和子痫时。

3 关注

3.1 一线药物硫酸镁

硫酸镁是子痫治疗的首选, 预防与控制子痫发作效果, 优于其他抗惊厥药物 (地西泮、苯巴英钠和冬眠合剂) 。无特殊原因 (应用禁忌、疗效不佳) , 不推荐用别样抗惊厥药物。硫酸镁不可作为降压药使用, 根据病情和血镁浓度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3.1.1 控制子痫

静脉负荷量硫酸镁2.5~5.0 g。24小时硫酸镁总量25~30 g, 疗程24~48小时, 夜间改为深部肌内注射。

3.1.2 预防子痫发作 (用于子痫前期和子痫发作后)

负荷和维持量同控制子痫用量。用药长短视病情需要, 一般静脉滴注6~12小时, 24小时总量<25 g。

3.1.3 注意

①必备10%葡萄糖酸钙;②呼吸≥16/min;③尿量≥25 ml/h (或≥600 ml/d) ;④膝腱反射存在;⑤有条件时监测血清镁离子浓度。

镁离子中毒处理:血清镁离子>3.5 mmol/L出现中毒症状 (治疗浓度为1.8~3.0 mmol/L) , 停用硫酸镁并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 ml。合并肾功能不全、心肌病、重症肌无力等, 运用硫酸镁应慎用或减量使用。

3.2 降压治疗原则

根据孕妇病情、医生掌握的程度和当地药物情况选用药物。孕妇收缩压≥160 mm Hg和 (或) 舒张压≥110 mm Hg应降压治疗;收缩压140~16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11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可降压治疗。无脏器功能损害, 孕妇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55 mm Hg, 舒张压应控制在80~105 mm Hg;并发脏器功能损伤, 则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39 mm Hg, 舒张压控制在80~89 mm Hg。一般不可低于130/80 mm Hg。降压过程不可波动过大。选用降低后负荷、不妨碍心排量和前负荷以及重要脏器 (心、脑、肾、胎盘) 血液灌注量、不影响胎儿的药物。禁止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

降压治疗以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子痫和胎盘早剥等严重母胎并发症。没有证据表明降压治疗可以预防子痫前期发生, 但降压治疗可以降低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2], 对胎儿预后没有影响。

常用的口服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短效或缓释片等。当血压控制不理想时, 使用静脉用药, 常用有拉贝洛尔、尼卡地平、酚妥拉明等。静脉滴注时, 使用微量泵控制速度。

3.3 一般不扩容

子痫前期肺水肿死亡与过度水化有关。研究显示, 血浆扩容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并没有改善母儿结局。且扩容治疗 (包括淀粉类物质、白蛋白和各种液体) 血管外液体量增加, 导致肺水肿、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附加心血管动力学检测, 也给患者带来精神和经济负担。

静脉或口服液体摄入量 (包括0.9%氯化钠液、平衡液和注入药物的液体) 应限于80 ml/h或1 ml/kg·h, 正常分娩产后原则上不补液, 剖宫产后液体应当控制在2000 ml/d之内。严重液体丢失 (如呕吐、腹泻、产后大出血) 可以扩容治疗, 出现少尿, 无肌酐升高不常规补液, 持续性少尿不宜使用多巴胺或呋塞米。

3.4 不宜利尿

不主张子痫前期常规应用利尿剂, 仅在严重低蛋白血症、全身性水肿伴有腹水的情况下, 补充白蛋白或血浆后再应用利尿剂, 口服乳清蛋白较为安全。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酌情使用呋塞米;脑水肿用甘露醇, 但有反跳作用;肾功能损伤建议请肾内科会诊进行诊治。

3.5 促胎肺成熟

子痫前期<34孕周的患者, 预计1周内可能分娩的均应接受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 采用肌内注射或羊膜腔内注射, 不应反复、多疗程产前给药。已有宫内感染证据者 (体温升高, 宫体压痛, C-反应蛋白>8 mg/L, 降钙素原≥0.5μg/L) 禁用糖皮质激素。

3.6 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是HDCP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时机:孕34~36周轻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益处尚无定论;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酌情期待至孕37周后, 终止妊娠;切忌将子痫前期延迟到妊娠过期再处理。对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小于孕26周治疗后病情不稳定者应终止妊娠;孕26~28周根据病情和母儿救治能力决定是否期待治疗;孕28~34周病情不稳定, 治疗1~2天有加重, 应终止妊娠;病情稳定, 可期待治疗, 最好转至具备早产儿救治能力的医院;孕34周、胎儿成熟后, 可终止妊娠。

方式:HDCP无产科剖宫产指征, 原则上可以阴道试产。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分娩、有并发症病情危重, 可考虑放宽剖宫产指征。

分娩期间严密观察自觉症状, 检测胎心变化;检测血压, 将血压控制在≤160/110 mm Hg, 继续使用硫酸镁至产后48小时;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不可使用任何麦角和前列腺素类药物。

4 子痫的处理

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预防坠地外伤、唇舌咬伤。一般紧急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控制抽搐及血压, 预防子痫再发作, 适时终止妊娠, 注意鉴别诊断 (如癔病、癫痫、颅脑病变等) 。监测重要脏器功能、凝血功能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留置导尿管, 记出入量;避免声、光等刺激。

运用硫酸镁, 直到产后1~2天, 加用地西泮、苯妥英钠或冬眠合剂控制抽搐。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血压≥160/110 mm Hg时应积极降压。子痫控制2小时后终止妊娠。产后3~6天每天监测血压及尿蛋白。哺乳期仍禁用ACEI和ARB类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除外) 。注意监测及记录产后出血量, 重要器官功能恢复正常后出院。

5 HELLP综合征的处理

HELLP综合征患者应在重度子痫前期治疗的基础上, 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当血小板计数>50×109/L伴有过度失血或血小板功能异常时, 剖宫产术前需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0×109/L时, 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并迅速下降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时, 应备血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20×109/L时, 强烈建议在阴道分娩前或剖宫产术前输注血小板。积极治疗后, 酌情放宽大多数HELLP综合征剖宫产指征。胎儿不成熟, 母胎病情稳定, 可在三级医疗单位进行期待治疗。无凝血功能紊乱和进行性血小板下降, 血小板计数>75×109/L可做区域麻醉, 一般应当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更加安全。

6 结语

HDCP的规范化治疗, 是每位产科医生应当熟知的方案, 目前, 国内已有指南, 应当参照执行。尽管有些尚缺乏循症依据, 且HDCP病因不明, 治疗上仍有争议,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 一定会有良策呈现, 注重个性化治疗, 一定会给母婴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李力, 韩磊.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11 (29) :803-805.

[2]Jennifer U, Marie C, Olivier P, et al.Pre-eclampsia: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J].Vascular Health and Risk Management, 2011, 18 (7) :467-474.

[3]李敏, 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全国各地区孕产妇保健情况的社会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 2012, 28 (32) :278-300.

[4]Steegers EA, von Dadelszen P, Duvekot JJ, et al.Pre-eclampsia[J].Lancet, 2010, 376 (9741) :631-644.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 (2012) [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2, 47 (6) :476-480.

高血压规范化护理 篇5

我中心高血压患病率居老年慢性病的首位, 如何通过社区防治, 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 已成为社区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 从我中心辖区内13个社区的1 5 00名已知高血压患者中, 随机选择31 0名6 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 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和干预, 并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从我中心所管辖的1 5 00名已知高血压患者中, 随机抽取310名6 0岁以上的患者。其中男性176例, 女性134例, 年龄6 0~8 4岁, 患高血压平均病程5.9年, 体重指数 (2 4.6 3±3.4 3) k g/m 2。

1.2 指标定义

(1) 血压控制标准:血压受到控制的标准为<14 0/9 0m m H g。 (2) 血压控制率:受到控制的人数占被治疗人数的百分比 (%) 。 (3) 饮酒:每周饮酒>1次, 且白酒量>1 00m l。 (4) 吸烟:每天至少1支, 并且连续超过6个月。 (5) 体育锻炼:每周>3d, 每天>30m i n。 (6) 体重超重:2 4≤体重指数 (B M I) <2 8为超重, B M I≥2 8为肥胖。

2 方法

2.1 控制目标管理

社区内已知高血压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生统一建立社区档案。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血压情况、不同的服药依从性、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等情况, 对每位患者逐个进行个性化的评估, 并依此为每位患者分别制定了个体化的干预方案。并根据国家高血压三级管理的规定,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值、评估危险因素、服药的依从性及其治疗效果。

2.2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1) 由社区医生逐一对患者面对面进行健康教育。 (2) 每3个月组织1次专题讲座, 聘请专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发放各类健康教育的宣传材料、科普书籍、健康处方。 (3) 指导患者使用血压计自行监测血压;控制钠盐的摄入和增加植物蛋白质摄入, 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高热量、高动物蛋白质的摄入;记录每日血压值和高血压药物服用的方法和时间;调整饮食的搭配;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

2.3 分级干预

对1级高血压患者, 我们将重点放在健康教育指导以及对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具体包括限盐, 增加钾和优质蛋白;减肥;提倡少饮酒;宣传戒烟;避免精神紧张。要求患者每3d测量1次血压并记录。观察3个月, 若控制不满意, 则指导患者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对2、3级高血压患者, 除以上内容外, 重点放在指导用药上面, 指导患者规律合理用药。强调治疗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选择药物要因人而异;消除心血管疾病的其他易患因素, 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重视对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积极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和心血管疾病, 减少高血压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3 结果

3.1 高血压基线控制率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线血压标准为低于1 4 0/9 0 m m H g。以此为标准, 经过1年的干预和管理, 3 1 0名高血压患者有2 2 5名达到标准, 控制率为7 2.5 8%。见表1。

3.2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的控制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超重和肥胖, 吸烟及饮酒, 高盐饮食, 不规律锻炼和不规律服药等。经过1年的干预, 危险因素明显降低。见表2。

3.3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

对服药的关键性认识不足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 如果患者不了解或是没有记住如何服药, 他就不可能遵医嘱。其次是服药过程中改用了其他药物, 可能是因对医生或自身信心不足, 导致听信他人意见, 改用其他人认为好的药物。部分高血压患者独居, 缺乏用药监督也是一大原因。另外,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年龄接近退休, 经济能力减退也可能导致服药依从性差[4]。见表3。

4 讨论

4.1 健康教育在社区规范化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目的是达到改变患者各种不健康行为, 建立对其有利的健康行为。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 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群的增加, 人们迫切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 期望通过医疗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使药物治疗与心理行为治疗结合起来, 促进康复, 提高生存质量[5]。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单位, 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 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 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健康教育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 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6]。

4.2 随访主要内容

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 应根据高血压患者潜在危险的大小, 将患者分类, 进行有效管理和定期随访。在随访管理过程中, 随着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增减、靶器官损害的改善或加重、并发疾病的变化等, 适时调整治疗管理方案。落实1年4次随访, 并做好个人信息随访记录。要求患者每年体检1次, 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要逐个分析原因, 并提出改善方案。

4.3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策探讨

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高血压病前期的控制,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对高血压前期患者, 在只需饮食和运动的情况下就可以使患者的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 既可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现代研究认为, 高血压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其中, 不良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患病率大大增加[7]。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计,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宣传、教育和治疗的方法, 会提高他们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 从而在生活中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8]。通过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 可以显著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和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 提高对高血压的控制率, 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减少心、脑、肾等并发症。对高血压进行规范化管理是社区防治高血压的有效对策和模式, 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46-147.

[2]中国高血压防治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 (7) :579-615.

[3]吴兆苏.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J].心肺血管杂志, 2009, 18 (3) :176-177.

[4]汤红玲, 代莉, 林丽曼.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3) :13-14.

[5]宋桂杰.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分析和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5) :273-274.

[6]张敬, 蕾周艳, 董文平.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状况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19) :2339-2340.

[7]林中.不同培训模式对提高社区医生高血压诊治水平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 (1) :65-67.

高血压规范化护理 篇6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治疗效果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日渐复杂, 患者的发病情况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对高血压进行适当的预防、控制,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发病率[1,2]。我中心于2011年在辖区内5个社区中随机抽取20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建立健康档案, 规范管理, 在1年后进行系统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桂林市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体检过程中确诊为高血压的2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98例 (占48.27%) , 女105例 (占51.73%) 。

1.2 方法

(1) 建立档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 (2011版) 》标准建立个人档案, 每3个月进行1次面对面随访, 然后对随访的结果进行汇总, 对患者原有的质量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并对患者给予用药、咨询、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项服务。 (2) 健康教育:对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专题宣传, 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干预, 为了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 就必须反复对患者的不良行为进行规范, 引导患者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 药物治疗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采用利尿剂、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联合用药方案进行系统治疗, 定期观察随访, 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3 评价标准

依据2009年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按1年内血压控制情况分为优良、尚可、不良三级, 高血压的控制标准如下: (1) 优良:全年血压记录在140/90mm Hg以下的时间至少有9个月; (2) 尚可:全年血压记录在140/90mm Hg以下的时间至少有6个月; (3) 不良:全年血压记录在140/90mm Hg以上的时间为6个月或6个月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 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 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社区医师进行专业培训, 根据患者高血压的分级情况对本社区的居民给予综合干预、转诊、随访、治疗、健康知识宣传等综合化规范管理。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 203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在优良范围者72例 (35.47%) 、尚可10例 (4.93%) 、不良121例 (59.61%)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 203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在优良范围者179例 (88.1%) 、尚可13例 (6.4%) 、不良11例 (5.4%)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规范管理后, 本研究患者的血压正常率、血压控制率、规范化管理后的超重、高盐饮食、饮酒、吸烟等危险因素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 生活习惯及饮食上的不注意, 这就使得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呈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不仅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且它是到引发肾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3]。高血压属于终生疾病中的一种, 一旦患上此类疾病就必须终生服药[4]。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其关键内容就是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合理的控制, 以此来降低患者的靶器官受到损害的程度, 避免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5]。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通过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地控制,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一般情况下, 在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时, 不仅要对患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而且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健康教育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 社区工作人员一定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 并对患者日常的生活习惯进行仔细的观察, 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以便给予让患者在主观上对高血压的治疗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纠正, 从而减轻高血压对患者的危害。对高血压的治疗起到更好的疗效。

3.2 建档管理

在对高血压进行社区控制时, 最为快捷有效地方式就是建立健康档案[6]。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而且还可以为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有力的证据。

3.3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在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在, 一定要尽可能地将治疗方案简化, 推荐长效、控释片剂及药性平稳的药物, 以避免或减少老年患者因多种疾病用药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和心理畏惧情绪, 以提高长期治疗的主动配合性, 有效地控制血压, 预防并发症。

综上所述,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利用社区规范化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管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琼力, 张丹萍, 向燕萍, 等.社区控制高血压五年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 (6) :501.

[2]尹俊, 赵宝龙.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研究及防治策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 9 (5) :221.

[3]李立明.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的进展[J].中华流行病杂志, 2010, 21 (4) :298.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基层版) [S].2009.

[5]Kay W, Klymk O, Nancy T, et al.Lichtenberg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gnition in older African-Americans with hypertension[J].JNBNA, 2011, 22 (2) :1-10.

高血压规范化护理 篇7

关键词: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健康促进

高血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已刻不容缓, 我旗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慢病管理模式, 今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鄂伦春旗阿里河的社区实施社区干预工作, 进一步完善人群健康档案, 做好人群分类, 针对不同的人群实施相应的动态管理, 采用全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三结合的防控策略, 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诊早治和患者的规范化管理3个环节入手实施慢病干预。通过追踪观察进行干预效果分析。

1 社区干预对象与方法

以阿里河社区 (正式户口8995人) 为目标研究现场, 以青山社区所有居民为干预对象, 开展全人群的居民健康状况调查, 建立健康档案, 建档率90%。其中儿童1293人、妇女2878人、老年人1302人、残疾135人、其他一般人群3387人。随机抽取500人开展kap问卷调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专题调查, 以其中接受调查的178例高血压患者、36例糖尿病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 调查知、信、行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其中男性高血压91人, 女87人;男性糖尿病20人、女性16人。

社区干预采用全人群、高危人群与患患者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每月1次发放宣传资料、更换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电视讲座, 有针对性的举办每月1次、每次2h健康教育讲座和个体化面对面宣传指导等。在一年的干预工作中共制作相关宣传画板4幅, 发放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宣传手册7000余套, 基本做到社区人手一册, 举办社区慢病防治知识讲座6期。工作主要内容为: (1) 对社区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群体对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 (2) 在提高知晓率的基础上, 改变不良习俗,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 (3) 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按呼伦贝尔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培训方法进行指导, 今年集中开展调查与健康体检, 随访工作采取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方法, 对长期卧床不起、行动不方便的居民采取入户服务, 力争做到逐门逐户全覆盖。期间共为患者测量血压6078人次, 血糖监测600余人次。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 (SBP) ≥140mmHg和 (或) 舒张压 (DBP) ≥90mmHg。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OGTT实验2h血糖≥11.1mmol/L。

主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被调查者中了解主要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人数/社区人群抽样调查总人数×100%;

高血压知晓率=被调查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正确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

高血压管理率=全年随访次数达4次以上者/高血压应管人数

高血压规范治疗率=社区内按医嘱规律服药的高血压患者数/社区已知的高血压患者数×100%;

高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规范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糖尿病知晓率=被调查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正确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

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糖达标人数/社区规范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数×100%。

服药情况规律治疗:1年服药时间≥10个月;未治疗:1年中从不服药;不规律治疗:介于规律治疗与未治疗之间。

运动锻炼情况每周锻炼3~5次, 每次坚持30分以上[1]。

2 干预结果

全社区总人口8995人, 其中60岁以上老人1302人, 占总人口的14.47%, 2010年死亡54人, 共建立健康档案8096份, 建档率90%, 通过居民调查表信息统计, 人群分类:高危人群3256人, 占总人口的40.22%, 高血压患者884人, 患病率为10.92%;糖尿病患者287人, 患病率3.54%;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者76人;冠心病患者161人, 患病率1.99%;脑卒中患者127人, 患病率1.57%。其中建立专项管理卡, 纳入系统并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884例, 糖尿病287例, 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100%, 100%。干预效果见表1~3。

3 讨论与分析

社区干预是防制慢性病的根本性措施, 阿里河社区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社区人群综合性管理与控制。通过近期的调查资料与去年调查结果对照分析, 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知、信、行的变化 (表1) ,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管理率、血压控制率的变化 (表2、表3) 均可以看到, 群众的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 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治疗率也较高, 证明这种以社区干预为核心的持之以恒的慢性病防治是符合我地区社会发展趋势, 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有效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重医疗移至重预防, 在早期阶段对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干预, 从行为、饮食、营养、心理、医疗等各方面调整和指导服务对象的行为措施, 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医改政策论文下一篇:专科毕业开题报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