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通用12篇)
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 篇1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和管理。糖尿病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日常管理在社区和家庭中,故适合在社区进行糖尿病管理[1,2]。在离开医院特定治疗环境后,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就诊率低、医从性差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
社区医生由于承担社区工作任务较重,在督促落实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实施的力度存在不足,而社区护士通过主动提醒患者随诊、个体化健康教育、督促指导相关临床指标监测,使社区糖尿病患者随诊频率增加,规范性治疗得以持续,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健康隐患,积极做好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能长期更有效地做好糖尿病综合管理。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参照《社区糖尿病病例管理规范》(简称《规范》)以及《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下糖尿病防治方案》(简称《防治方案》),对本辖区已建档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强化随访干预规范化管理,进行相关效果评价及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建档人数266人,男127例(占47.7%);女139例(占52.3%);其中死亡3人,25人不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参与规范化管理人数238人,规范管理率89.5%。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上老年人130人,合并高血压77人,血脂代谢异常的43人。
1.2方法
(1)社区护士以电话随访为主,门诊、家庭、集体随访为辅,每月随访患者至少1次,收集整理患者资料,及时了解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监测检查指标、患者的自我管理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2)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每月来中心监测血糖至少1-2次,每年进行1次糖化血红蛋白,血、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肾功,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经系统检查,足部检查等。(3)每月1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糖尿病教育的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降糖药物的使用、低血糖的预防与处理及尿糖和血糖的自我监测等[3]。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遵医服药、保持良好的情绪控制病情等。
1.3 效果评估《指南》中规定,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是指每年必须有4次以上的随访并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进行评估[4]。
本研究在设计时特意将就诊及监测频率以4次为界,糖尿病治疗控制目标达到良好为达标。目标控制率=最近一次指标达标人数/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100%。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参照2003美国糖尿病学会临床指南,糖尿病治疗控制目标如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年就诊率(>4次/年)、血糖监测频率(>4次/年)、服药依从性等3项指标比未规范化管理前均大幅上升。见表1。
*:χ2=128.306,P=0.000;**:χ2=171.360,P=0.000;***:χ2=97.508,P=0.000
2.2 参与检查情况
将一年做过1次及以上的检查定义为参与过检查。血糖、血压、体重指数3项指标的参检查率均达100%,管理前后无差异;但尿微量蛋白,尿常规,HbA1,足部检查,心电图,视网膜检查,神经病变等7项指标,在管理后有明显提高。见表2。
*:P=0.000;**:P=0.001
2.3 管理控制达标
2.3.1 血糖达标情况
按空腹血糖≤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为达标标准,管理后空腹血糖达标率73.1%,非空腹血糖达标率84.8%,均较未管理前分别上升32.8%、28.9%。
*:P<0.05
2.3.2 其他指标达标情况:
按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5比率为达标,Hb A1c达标率85.6%,较未管理前上升33%;以患者全年监测的血压1/2以上血压≤140/90mm Hg为达标,血压的控制率上升了38.7%;BMI达标情况:男性<27,女性<26为达标,分别较管理前上升了28.4%,17.8%;血脂达标情况:总胆固醇(TC)<6.0mmol/L,甘油三酯(TG)≤2.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HDL-C)≥0.9 mmol/L为达标。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进入社区后,患者的主动就诊行为弱化,造成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得不到保证。本研究显示,社区护士通过护理干预强化对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意识,从而增加就诊次数,全科医护人员通
*:P<0.05;**:P>0.05。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达标率在管理前后无差异外,其余指标管理后达标率均高于管理前。
过多接触患者,多指导、多监督,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及时监测相关检查指标,使干预管理前后控制目标达标率明显提高,能更有针对性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使糖尿病患者院外管理规范治疗有效延续,提高了糖尿病人的规范管理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因血压、体重、足部检查是免费,而血糖相应花费小所以能较好开展。但是在管理中,除病程小于1年或和药物控制不理想,因为调药关系希望能尽快调节到位的患者在初期短期可达《防治方案》的血糖监测频次外,绝大多数患者凭自身感觉检查血糖,血糖监测频率低。由于糖尿病可引起心、脑、肾、眼及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因此血、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肾功,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经系统检查,足部检查是必要的,可以及时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更有指导性地规范治疗。而由于社区居民的疾病观念、经济投入、检查及时性、医保报销比例低以及部分检查不能报销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血糖可以达标,其它的检查可以不做或是少做,导致患者不愿接受规范治疗方案,同时除血糖外其他检查指标检查率低,不利于糖尿病并发症及其远期效果的整体防治,特别是病程大于5年的糖尿病患者。
城市现病管理数远低于患病人数,加强社区患者的群防、群控工作是提高城市2型糖尿病患者全面达标率的有效途径[4]。加强糖尿病社区促进力度,积极培养社区护理人员,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及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有助于在社区更好地提高糖尿病的管理覆盖率、管理规范率、血糖控制率,从而有效控制发病率。
摘要:目的 加强社区护理干预,强化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的意识,协助社区医生进行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与管理,从而提高糖尿病社区规范管理率和目标控制达标率。方法 由社区护士对已建档的238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根据糖尿病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干预计划,每月至少1次随访患者病情,及时了解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监测检查指标、患者的自我管理等情况,加强健康教育,督促治疗。结果 糖尿病患者年均就诊次数、服药依从性、临床监测指标参与检查率及其达标率管理前后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社区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及控制目标达标率。
关键词:社区护理,糖尿病,社区,效果
参考文献
[1]阮晓楠,付东坡,傅华.浦东新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中国全科医学,2009,8:1400.]
[2]姜淑琴.在社区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新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9,8:1
[3]唐炜立,周智广,糖尿病教育的意义及方法.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45-46.
[4]袁申元主编.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1.
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 篇2
根据京政发[2004]28号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工作,目前全镇已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为适应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明确社区合作社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结合我镇产权改革后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职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产权制度改革是以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利益分配公平合理、股民和睦相处为最终管理目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
1、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的后续工作由经管站负责协调改制办共同规范管理。做到协调统一、分工负责,加强对社区合作社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2、社区合作社属企业法人单位,实行理事长负责制。股民代表大会是社区合作社的最高管理机构。
3、社区合作社实行财务核算单独管理。内部管理要建立权责明确、同股同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章程和制度。
4、建立健全社区合作社经营管理考核制度。充分发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经济效益,让股民得到更多的收益分红,且不断地壮大社区合作社经济实力。
5、明确理事长岗位工作目标。理事长要掌握市场发展方向,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力争实现更多的经营收益。各
项经济工作必须以赢利为目标,增加企业资本金,减少债务,规避经营风险。
二、加强“三资”管理,严格资金使用审批程序
(一)、经营性资金使用审批程序
1、投资资金使用审批程序。
社区合作社对外投资要做好投资项目报告,报理事会、监事会讨论,如果重大投资项目在100万元以上,必须报镇经济发展科进行项目评审,并提交镇大额资金领导小组复审,经股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可实施。
2、购置固定资产资金使用审批程序。
社区合作社在购置经营性固定资产时,必须做好固定资产资金预算报告和资产运营分析报告,并由镇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评审,提交股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同时必须采取招投标方式购置固定资产,达到节约资金的管理目的。购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则需提交全体股民大会讨论通过。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有表决权的股民同意方可通过。
3、经济业务生产经营性开支审批程序。
社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性开支,资金支出在5万元以下则需理事会集体讨论通过;资金支出在5-10万元则需理事会、监事会讨论通过;资金支出在10万元(含)以上则需三分之二以上股民代表讨论通过。
4、非生产经营性资金使用审批程序
社区合作社非经营性资金支出在5万元以下则须经理事会、监事
会讨论通过。5万元以上则须经股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全年非经营性资金支出在严格审批程序的同时一般不得超过本年经营收入总额的5%。
5、土地出租、变现及举债的审批程序
社区合作社的土地出租、变现及举债等重大经济事项,参照某政发[2007]7号文件《关于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债务管理工作意见》、某政发[2007]21号文件《村级合同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和某发
[2009]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对进村级重大经济事项招投标的意见》的相关规定执行,必须由股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二)实行社区合作社预决算制度
对全镇各村社区合作社实施资金预算制度,每年编制资金预算,各项内容要经理事会、监事会认真讨论通过,并提交股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接受全体股民监督。要求编制资金预算的各项数额要准确,不能捆绑式罗列编制,要确保收入及时到位,按预算标准支出,不能跨空支出。各村编制完资金预算后报镇经管站备案,并由经管站监督执行,实行销帐式管理。资金预算的收支必须接受镇大额资金的管理。
(三)、股民收益分配审批程序
社区合作社的经营收益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核算,每年股民预分红利和年终分红不得超过两次,必须先由理事会提出申请,报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核实,再由镇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把关审批后,提交股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可进行分红兑现。严禁先由股民代表大会决议再报批,造成工作被动,引发村内不稳定。同时,严格控制发放
各种补助、福利支出,统一纳入股民红利分配。
三、严格执行土地征用、占用补偿收益的相关管理规定
征地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是对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失地的补偿。按照国发[2004]28号文件《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农经发
[2005]1号文件《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第148号令《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土地补偿费必须确保农民具有长期稳定的生计来源。土地补偿费可以量化入股。坚决禁止以各种名目按人头分土地补偿费,禁止用于发放干部工资。
土地补偿费只能用于发展生产、增加积累、公益事业、集体福利等方面。每年资金使用原则上不得超过土地补偿费总额的5%,使用方案必须先报某某镇村级集体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提交股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才能实施;对于收益非常好的重大投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解决。
安置补助费不能计入社区合作社的年终收益,不能以各种名目进行分配。安置补助费实行专户定单存储,专项用于人员安置支出。安置补助费的存款利息收入可以计入当年收益。
四、加强社区合作社组织建设,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实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完善和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努力使其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营主体。采取多种方式
盘活集体资产,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体资产经营效益。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全体股民要依法选举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股东代表。依法依规选举产生理事长。同时,加强党对社区合作社换届的组织领导。
2、坚持“三会”决策制度(理事会、监事会、股民代表会),明确专人做好三会记录工作,妥善保管三会记录手册。
3、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每年一次即可在年终分红之前定期召开股民代表大会,理事长向股民代表大会作经济工作报告,同时必须邀请镇改制办和包村干部参加,并提出相关指导意见和建议。
4、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档案材料的整理和保存。
5、建立培训学习制度,每季度组织一次经营管理学习活动,认真分析总结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成绩,谋划下一步工作任务。镇经管站、改制办定期组织对理事长、监事长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议事和决策水平。
6、贯彻落实“三公开”管理目标责任制(职责公开、制度公开、经营目标公开),确保全年经济目标按时完成。
7、确保改革后社区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积极化解改制后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创新制度建设。
五、建立监督检查管理制度,促进社区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为了确保社区合作社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镇党委、政府成立村级社区合作社规范管理领导小组。组长裴志刚,常务副组长范玉全,副组长刘鹏、郭成礼。成员纪委、经管站、改制办、审计科。领导小组每半年组织一次联合检查,针对社区合作社的经济任务完成情况、合同管理执行情况、重大经济事项招投标工作、“三会”记录工作、民主决策议程、“三公开”管理目标完成进度等进行综合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报镇党委、政府。
2、强化干部责任追究管理。加强理事长工作业绩、工作能力考核,对于经营不善、业绩不佳的理事长,镇党委、政府有权建议提交股民大会罢免其职务。对经营业绩突出的理事长给予表彰和奖励。
3、完善工资考核制度,增加奖励机制,实行基础工资与效益奖励相结合的报酬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管理干部工资的审批,各村工资标准要依据社区合作社年经营收入及经营业绩制定方案,报某某镇村级集体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总之,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达到全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经济快速发展,股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局面。
中共某某镇委员会
社区健康管理规范急需普及等 篇3
近日广东籍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年她向大会建议严禁美化烟盒。她认为,既然短时间内无法全面强制戒烟,就严禁美化烟盒,应印上醒目的烂肺、烂牙、骷髅等图片,让人从“思想戒烟”开始。
黄细花说,她在调研中了解到,吸烟会导致多种疾病,“但就是没能引起烟民的注意,很多人还把敬烟视为热情好客的表现。在送礼中,香烟也是常见礼品。”黄细花认为:“这一切从直观上说,都是香烟盒的美丽设计惹的祸。因为烟盒精致好看,当然会成为送礼佳品了。而且抽烟的人对着美丽的烟盒,烟瘾只会加重,不会减弱。”
“某跨国烟草公司的一位高层管理者曾说,我们与吸烟者之间的最终沟通工具就是烟盒本身。在没有其他任何营销广告的情况下,我们的包装成为我们品牌精髓的唯一传达者。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黄细花指出,我国销售的香烟,大多以名山大川、文物古迹为包装图案,给人一种“天高云淡”的诗意遐想,甚至还吸引了一批集烟标爱好者。
卫生部:旅馆美发店等将贴表情标识反映卫生状况
近期,卫生部启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今后,公众在旅馆、酒店、游泳池、澡堂、美容美发店等场所消费时,可以看到悬挂在门口的笑脸、无表情、苦脸的公示单,分别代表那里卫生状况优秀、良好、一般。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将分步实施。今年各地会重点在住宿业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年底,各省会城市要对辖区内不少于50%的住宿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据介绍,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是在日常卫生监督基础上,对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质量及标签标识、食品加工过程卫生防护、加工场所环境卫生、餐饮具清洗消毒、主要原料采购索证等重要卫生情况进行的现场监督检查。
社区健康管理规范急需普及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的10年时间内,高血压的控制率从10%上升到29%,患者的知晓率从51%上升为73%。美国控制效果大幅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靠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而单纯依靠大医院、依靠发展专科的道路在慢性病的防治上已经被证明是低效或无效的。
全科医生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社区卫生服务理念、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为主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社区居民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管理、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和患病居民疾病全过程的病例管理。尽管在社区进行慢性病的防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到目前为止,适合我国国情的供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使用的慢性病防控技术规范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应用。
京卫生局:三级医院同种病医疗费用相差8200元
近期,市卫生局公布2008年第四季度北京地区部分住院手术病种平均住院费用及住院日分析报告。其中,在异位妊娠一项中,民航总医院的住院手术费用为4517元,而北京佑安医院则为12735元,两者相差8218元。
公示的6个病种包括:急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卵巢良性肿瘤、子宫平滑肌瘤、异位妊娠和剖宫产。上季度,6病种的平均住院费用为5647元,平均住院日为7.2天,其中三级医院的平均住院费用为6138元,二级医院的平均住院费用为5022元,同上个季度相比均有所增加。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费用变化主要因为药费和检查治疗费有所上升,同时,专科医院费用上升幅度较大,导致平均费用上升。此外,同级医院之间的花费差距与统计方式不同等因素有关。
儿童将获免费生长发育检查
近期,在由国务院妇儿工委和卫生部联合召开的改善早期儿童营养座谈会上,卫生部副部长刘谦透露,在今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工作中,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孕产妇免费提供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岁以下儿童免费进行生长发育检查。
2005年进行的第4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儿童生长发育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世卫组织的标准,但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仍低于城市儿童,在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农村,营养不良仍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主要原因。
母亲经常用发胶可影响男婴性生育能力
近几十年来,英国出生时即患有尿道开裂的男婴比例急速增长。生育专家怀疑,这与母亲大量、频繁地使用发胶关系密切。根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初期接触美发用品,如发胶、摩丝、定型水等,可能会增加男婴患尿道下裂的风险。这一疾病会严重影响排尿功能,甚至破坏生育能力。“成年男性如果长期使用美发产品,对其生育能力也有巨大伤害。”研究人员补充说。
据了解,这一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研究人员访问了471名母亲,其男婴患有尿道下裂,以及400多名健康男婴的母亲。对她们的职业、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怀孕前期3个月频繁接触发胶的孕妇,其男婴患尿道下裂的几率是其他婴儿的两至三倍。同时,研究人员还对近百名成年男性进行了调查,发现长期使用发胶的人,其精子活力、数量明显低于其他人。
每天慢走半小时能让平均寿命增加3年
据美国《内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慢走半小时,有益心脏,能让我们的平均寿命增加3年。研究人员对美国波士顿郊区的居民进行了长达4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每天运动的人,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极少患上心脏病,而每次走30分钟,每周走5天甚至更多的人,心脏功能更好。
研究人员说,运动量适度,自我感觉愉快,这样的散步效果也非常显著。
健身专家认为,老年人每周3次、每次45分钟以上的大步走运动,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步行还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走路时抬头挺胸、双肩大幅摆动、大跨步前进,能自然拉直背肌与肩胛肌,改善腰、肩疼痛。
研究称每天一个鸡蛋可降压
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吃一个鸡蛋能让你的血压保持平稳。科学家发现,鸡蛋产生类似降压药功能的蛋白质。无独有偶,就在这项研究结论公布的前几天,一项研究推翻了鸡蛋会增加心脏病风险的说法。
实验室试验显示,煎鸡蛋在阻止血管收缩素方面尤其有效。研究人员称,要展示实验室外的效果以及对人体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个月的早些时候,英国研究人员宣称,与传统说法相反,吃鸡蛋实际上有利人体健康。
性教育能够有效推迟首次性行为
关于性教育究竟帮助了青少年更多的了解性常识,还是助长了青少年性行为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最近,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调查研究为性教育“正名”,在他们长达数年的调查中发现,适时在学校开展性教育,能够有效推迟青少年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时间,大幅减少怀孕等意外。
该调查始于2002年,访问了全美国15岁至19岁的青少年。研究人员分析发现,对于十几岁的男孩来说。在接受了的性教育后,他们在15岁前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降低了71%。而对于同龄的女孩来说,15岁前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则降低了59%。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强调,性教育还会增加青少年在第一次性生活时,采取有效、可靠的避孕措施的几率。
在学校推行性教育,过去总是受到“失败”的指责,但这项最新研究的结果却证明了,因为更普遍地推广青少年性教育,他们接受性教育的时间也更早了,因此性教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打太极拳可有效缓解膝盖关节炎疼痛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中国传统运动太极拳有助于缓解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并能够减少身体损伤。
美国塔夫茨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对40名、60多岁的膝关节炎患者进行12周的跟踪调查,让其中一部分患者每周打两次太极拳,每次半小时;另一部分患者进行等量常规拉伸练习。这些患者关节炎病史均超过10年。
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 篇4
1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现状
我院担负着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角色, 分管84个农村社区服务点和16个社区服务站, 农村社区护理的发展之初, 其管理方法基本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 缺乏一套符合农村社区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规范。管理者存在对农村社区护理服务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对社区护士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鉴别不清[2]、因此, 出现农村社区护理管理中组织结构不合理, 服务目标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建全、质量管理不到位等现象, 影响了农村社区护理服务的快速发展。2005年初, 我们在省卫生厅编写的《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指导下, 提出了构建适合我院辖区的农村社区护理特点的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促进我院辖区农村社区护理健康发展。
2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构建思路
2.1 树立新型农村社区护理管理理念
随着医疗费用不断上涨, 农民家庭不堪重负, 造成农民看不起病和因病反贫。为了减轻农民负担, 创建和谐社会。我院农村社区护理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以“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3]、保健送上门”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格局为前提, 以我院社区护理服务特点为基础, 以农村社区护理及家庭护理管理为范围, 以卫生行政部门行业管理为保证的农村社区护理管理理念构建新型、规范的农村社区护理管理体系。
2.2 明确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建设目标
遵循卫生部《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意见 (试行) 的通知》要求,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区护理管理经验从规范性、指导性、可行性确立管理规范建设的目标, 建立以农村社区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准入与岗位职责、农村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农村社区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农村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农村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农村社区护理技术操作为主体的制度与规范标准。
2.3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构建方法与步骤
进入农村社区实地调研、专题讨论、组织当地护理专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构建适合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方法与步骤为:
①由市 (地) 卫生局医政科牵头成立由市 (地县) 卫生局、市 (地县) 护理质控中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高等院校的专家及管理者参与的农村社区护理工作指导小组;②聘请当地护理专家进行技术指导;③确立农村社区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的构建框架;④召开市 (地县) 卫生局领导及专家的专题研讨及论证会;⑤编制《农村社区疾病护理31项、疾病预防13项、社区康复7项、社区管理22项》;⑥提出农村社区管理规范运行机制与方法;⑦农村社区管理规范的实施、指导、监督与评价。
3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主体内容及要求
3.1 农村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要求中指出了农村社区护理工作应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1]为宗旨, 以个人、家庭和社区为范围, 向农村社区农民提供一种全科的、完整的、连续性的基层护理工作。明确指出了农村社区护理服务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 规定了农村社区护士准入要求与工作职责, 建立了农村社区护士工作核心标准及工作程序规范[4]。
3.2 农村社区护理组织管理与设置要求
建立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服务站、农村社区服务点、镇乡社区老人护理院等机构的护理功能、基本要求、组织体系、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护理设备配置、工作制度、财物管理、药品、医疗废弃物管理、信息管理[5]等。指出了各中心、站、点、院参照该规范要求及原则, 设立符合本中心要求的管理体系, 使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可行的管理规范体系[4]。
3.3 农村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了农村社区护理人员配备原则、农村社区护理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农村社区护理教育与培训管理、农村社区护士考核标准等相关制度与要求。强调了有效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决定社区护理的发展与质量, 要求各中心、站、点、院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人才培养[4]。
3.4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了农村社区护理常规工作制度、农村社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农村社区护理信息管理制度、农村社区护理服务程序等相关的制度与要求。指出了发展农村社区护理, 首要环节是将工作制度化, 通过制度的建立, 将农村社区护理工作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 使其成为农村社区护理工作中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确保农村社区护理的有效性[5]。
3.5 农村家庭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了农村家庭服务基本内容、家庭护理程序、家庭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服务要求、家庭护理访视与管理、家庭病床管理等制度。要求各中心、站、点、院开展家庭护理时应以该制度程序与方法为指南, 保证农村社区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
3.6 农村社区、家庭护理质量评价
建立了农村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内容与项目、农村社区护理管理制度评价项目、农村社区护理文件管理评价项目、农村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农村家庭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等。指出了农村社区护理质量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制度才能得以不断提高, 各中心、站、点、院应高度重视评价工作的实施与管理[4]。
3.7 农村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规范
建立了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保健、流行病、传染病、心理精神健康、家庭安全保健、饮食保健、康复训练等50余项常见的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规范, 指出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村社区农民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护士在工作中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 以该规范为指南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4]。
3.8 农村社区护理操作规程
建立了农村社区及家庭急救护理、基础护理、康复护理、中医护理等50余项护理操作规程。要求农村社区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该操作规程, 确保农村急救与家庭护理的及时性与安全性[4]。
4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实施与探讨
4.1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是一项新型的管理内容, 在实施前应对辖区内社区护理管理者进行相应的培训, 特别是观念上的转变。通过讲习班、研讨班、培训班等途径提高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农村社区护理内涵及管理规范的充分认识, 达到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有效实施的效能, 确保服务质量能够满足农村社区农民的服务要求。
4.2 积极创造良好的规范运行环境
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运行, 需要向基层提供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 各级农村社区服务机构应以《农村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为工作蓝本, 积极推行并组织落实。同时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护理指导小组的作用, 加强对农村社区的指导与监督, 保证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良好地运作。
4.3 采用示范手段, 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
选择有良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点为管理规范实施的示范基地, 本中心84个农村社区服务点已有40多个成为先进农村社区服务点、16个农村社区服务站有4个成为市 (地) 文明卫生服务站、有12个成为市 (县) 规范化卫生服务站, 通过示范站、点的样板和典型效应, 以点带面推动本中心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全面实施, 加快本中心农村社区护理的建设步伐[3]。
4.4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内容
本中心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科定期组织管理者及护理管理专家对农村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运行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实施方案, 同时应补充和修改管理规范内容, 使其不断完善与健全, 促进农村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轨道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杰, 潘雨利, 杨秀娟, 等.在社区护理发展中护士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3) :56-57.
[2]包家明, 胡斌春.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的构建及运作[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4) :378.
[3]姚建红.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进展问题和展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8 (2) :1-2.
[4]包家明, 胡斌春.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J],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3-141.
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 篇5
(一)土墙社区教学站校务委员会
主 任赵玉霞(土墙社区主任)
副主任()(土墙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成 员张玉国(西土墙村党支部书记)
(东土墙村党支部书记)
(横沟子村党支部书记)
(王家屯村党支部书记)
(小庄子村党支部书记)
(许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陈安芝(社区驻地孔戈庄小学校长)
陈培高(龙都分院教师)
(二)社区教学站学员守则
学员培训守则
为了顺利开展社区居民培训工作,严格培训教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特制定社区教学站学员守则。
1.学员应按规定时间出入教室,不迟到、不早退。
2.课堂上一律将手机关闭或置于振动状态,上课期间不得接听。
3.学员上课时必须注意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认真做好培训记录,认真完成每次培训作业。
4.珍惜培训机会,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地与培训教师互动交流。
5.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爱护公物,不准在教室内吸烟、饮酒,不能随地乱扔纸屑,应注意保持教室卫生清洁。离开时应将废弃物带走或放入垃圾箱。
6.爱护公物,特别是教室内的教学设备,注意随时关灯,节约能源。
(三)社区教学站教学计划
土墙社区教学站2009年教学工作计划 关于规范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教学站管理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把社区教学站办成规范的、长期的、群众广泛参与和喜爱的学校,总之,通过我社区教学站的不断开展居民培训,让居民提高参与水平。
二、工作重点
(1)加大招生宣传工作
(2)课程内容安排
三、具体工作安排
1、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宣传力度
社区的教学站采取印发宣传品,发放到各户,组织汇报演出等等形式,在居民中进行宣传,实现家喻户晓。鼓励居民走出家门,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提高各方面的兴趣、陶冶情操树立时时学习、人人学习的观念,广泛宣传,发动参与。
经过土墙社区教学站管理人员研究,本学期将制定新的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有效果,大力发展居民学习的工作;
将每个学期第一个月为宣传月,每个月的第一周为宣传周,通过媒体、板报、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多途径介绍社区教学站,其次教师与学员多深入到社区进行展演,同时,跨地区宣传,扩大社区教学站的影响。学期末组织大型汇报演讲,让我校的学员展示学习的成果,在进一步提高社区教学站的社会知名度。
社区教学站工作人员协调配合工作,发动所辖区的居民踊跃参加学习,特别是对残疾人应更多给他们一些爱,让他们同样参与社会的学习。
新的学期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社区教学站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壮大起来,坚持走自己的特色,扩大影响,提高声誉。为全社会共同学习之风的形成做出新的努力。
2、进一步使教学内容贴近居民生活,结合教学计划,开设法律、法规、优生、优育等课程。
3、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继续聘任师德高尚、作风严谨、业务精湛、敬业爱
教、热心公益事业的资深业内人士为市民学校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按照教学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做到课前有教案,课后有教学小结,定期反馈学员的建议,学期末有教学经验体会。新学期总结前一学期经验基础上,不墨守陈规,针对学员特点另辟奚径,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工作。工作中真情服务学员,以情动人,让学员体会到社区教学站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居民心目中树立我们学校良好形象。
四、具体措施
1、学员管理
a、班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班长责任制,达到以学员自我管理为目的。班长责任记考勤、收费、组织学员做卫生。
b、座例会制:定期召开座谈会,讲体会、谈收获。
2、考勤管理
社区教学站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由文教科专人责任记考勤,要求管理人员每次活动提前20分钟到学校,教师提前10分钟到学校。学员考勤由班长记录。对于出勤好的期末给予表扬,对于缺勤人员及时联系。
3、例会制度
a、校务委员例会:开学前研究学期计划;期末研究总结评考工作:日常沟通情况,每月召开一次,协调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b、外聘教师月例会:每月第三周下午召开会议,进行培训、学习、交流,及时沟通,确保社区教学站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4、奖励制度
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教师,优秀学员,优秀教案,结业式上颁发证书。
5、一月一次口头反馈,一学期一次书面反馈,并及时总结、归纳向有关部门、人员反馈,以便不断规范社区教学站各项工作。
6、教学模式:自学为主、授课为辅。
五、课程安排:
1、1-2月份:开展春节文化娱乐系列活动。
2、3月份:每周五下午,老年人合唱队学习唱歌。
2、4-5月份:科学发展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老年健康教育。
3、7月份:法律、法规培训、未成年人健康教育培训。
4、9月份:优生、优育、优教知识讲座,农民实际、实用技术培训5、11月份:公民道德教育、科普宣传,农民实际、实用技术培训。
6、12月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培训。
(四)社区教学站活动版面
各个社区教学站根据自己的活动实际,自行组织安排设计。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等。
一、社区教学站活动板夹。
(1)社区教育宣传材料(装社区教育简报、科技小报、教育惠民政策、科技致富信
息等)
(2)社区居民培训需求调研材料(农民培训需求调查表、企业职工培训需求调查表、社区居民教育培训征求意见表等)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材料(企业用工需求调查表、企业招工信息和本社区农村
剩余劳动力调查表等)
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 篇6
如何对其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是社康中心面临的挑战。福永人民医院和塘社康中心积极对高血压病的管理进行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福永人民医院和塘社康中心基本情况如下:宝安区福永街道有13个社区,共有15个社康中心,其中一类7个,二类6个,三类3个[3],和塘社康中心是其中二类社康之一。和塘社康中心有工作人员13人,全科医生5人,全科护士5人,医技,药剂,收费各1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士级职称3人,其他2人;服务人口约5万人,社区居民以外来劳务工为主,常住人口数约近4万人,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福永街道总人口约8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万人,有参加各种深圳医保的人数28万左右。福永街道人口结构及社康工作人员的结构比造成各社康中心开展慢病规范化管理存在如下困难:①患慢病的人相对年青,患者对慢性病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低;②社康医生的专科业务水平相对较低;③居民对社康的认同性较低。
福永人民医院和塘社康中心高血压病管理的实践
充分利用媒介,开展宣传教育:将中国移动作为有效媒介,普及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和塘社康中心根据每位患者的信息建立了高血压飞信网,通过飞信网每周定期群发患者所关心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对于年龄较大者,则动员其亲属加入飞信网,通过对家属的宣传教育间接影响患者。高血压飞信网同时发布中心的诊疗及互动信息,有利于患者及时了解信息,方便患者就诊。社康中心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行专题讲座、成立高血压患者俱乐部等形式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以提高对社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认知。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塘社康中心领导定期组织全科医生进行《2010年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常用高血压病药物的药理及相关负作用》等高血压病的专题业务学习,并积极参与区级及市级高血压病的专题培训。同时,根据社区特点,组建高血压防治团队,由团队对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负责。团队负责人由中级及以上高年资的有着丰富的高血压病临床经验的医生担当,其余队员包括两名全科医生及一名全科护士。全科医生负责诊治及宣教,护士主要负责整理相关资料及预约患者,团队负责人对该团队新发现的每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审核与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定期整理评估,促进规范管理:中心为每位高血压病患者发放如名片大小的诊疗卡,并在卡上记录每次诊疗时的血压及服药的情况,每月一张,用完后回收并换卡。高血压防治团队每个月对其负责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情况进行整理及总结,从而对患者的依从性和阶段性的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和有效控制率进行评估,并及时对未复诊的患者进行随访,以促进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见表1。
福永人民医院和塘社康中心高血压病管理的成效
高血压有效控制率显著提高和塘社康中心经过两年的慢病管理实践探索,使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及控制率在同一街道同一类社康服务中心中明显要高[4],比广东省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管理项目实施方案的目标超出2倍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见表2。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和塘社康通过对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对自身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了解,患者对社康的满意度自然就提高,和塘社康连续2年在第三方调查公司满意度调查评比中,名列福永街道15家社康中心前3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总之,社区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病是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样对于一般人群及高血压高危人群就可以预防其发生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降低其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管理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会就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顾东风,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中化预防医学杂志,2003,3(2):84-89.
2 宝安區慢病院2010年高血压病流行调查报告.
3 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深卫人发〔2010〕872.
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7 月至2014 年8 月我社区卫生站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2 型糖尿病, 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50 例。试验组患者中, 男30 例, 女20 例, 年龄35~57 岁, 平均 (43.4±2.7) 岁, 病程2~10 年, 平均 (6.6±1.8) 年;初治患者28 例, 复治患者22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 例, 高中18 例, 高中及以上20 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9 例, 女21 例, 年龄35~57 岁, 平均 (43.1±2.3) 岁, 病程3~10 年, 平均 (6.7±1.2) 年;初治患者30 例, 复治患者20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 例, 高中18 例, 高中及以上2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与管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管理, 给予患者饮食指导, 严格控制糖摄取量, 同时嘱患者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药物, 不得擅自停药。试验组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治疗与管理, 具体如下。
1.2.1社区规范化治疗阿卡波糖胶囊初始剂量为每次50 mg, 3次/d, 逐渐增加药物剂量, 直至每次0.1 g;酒石酸罗格列酮分散片初始剂量为每次4 mg, 1次/d, 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格列齐特片初始剂量为每次40~80 mg, 1~2次/d, 可根据血糖水平调整为每天80~240 mg, 分3次服用, 血糖得到控制后, 减少药物服用量为每天40~80 mg;盐酸二甲双胍片初始剂量为每次0.25 g, 3次/d, 根据病情对药物进行调整, 但每日用药剂量不超过2 g。
1.2.2社区规范化管理为患者建立糖尿病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家族史、过敏史、生育史以及体检结果等, 及时对其进行随访, 详细询问其用药情况、并发症情况、血糖情况, 掌握患者病情, 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 包括环境指标、生理指标、心理指标以及社会指标, 得分越低, 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高[2]。
1.4 疗效判定标准优:空腹血糖为4.4~6.1 mmol/L, 餐后2 h血糖4.4~8.0 mmol/L;良:空腹血糖为6.2~7.0 mmol/L, 餐后2 h血糖8.0~10.0 mmol/L;差:空腹血糖7.0 mmol/L以上, 餐后2 h血糖10.0 mmol/L以上[3]。总优良率 (%) = (优例数+良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情况试验组患者血糖控制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生命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及环境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蛋白质、脂肪以及糖代谢发生异常。糖尿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4]。因此, 糖尿病是目前医学研究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疾病, 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控制血糖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实施社区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糖尿病主要是通过以下方面:在社区进行规范性治疗糖尿病知识教育, 使社区居民有效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包括疾病用药知识及并发症知识, 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合理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掌握并发症知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生命质量[5];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的体检, 掌握患者的病情, 并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 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疾病高危人群, 及时进行筛检, 以便尽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血糖控制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及环境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实施规范化管理与治疗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以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治疗与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可有效控制血糖,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管淑琴, 曲艺, 张丽艳, 等.社区糖尿病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 2013, 35 (14) :2156-2157.
[2]于睿超, 汤曦, 付平, 等.糖尿病肾病临床规范化治疗——指南解析[J].西部医学, 2015, 27 (2) :161-163, 166.
[3]李琦, 马彦彦.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6) :3009-3011.
[4]黄丽君, 王彩芳.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及时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与母婴结局的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22) :3482-3483.
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效果初探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2008年在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管理的512例高血压患者, 按照卫生部发起的"全国高血压患者健康行动"指导方法, 本着自愿的原则, 建立个人纸质、电子档案, 按基线表、随访表逐项填写, 随访管理至少2年以上。期间因死亡、搬迁等原因失访45人, 完成467例。全程管理率为91.2%
1.2 方法
1.2.1血压测量采用统一标准方法为每一位患者测量血压, 取坐位, 于右上臂连续两次测量, 两次间隔时间为1分钟以上。
1.2.2评价标准
1.2.2.1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1.2.2.2效果评价年终对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做全年评定, 按其血压控制情况, 分为理想, 尚可、不良三级, 理想:全年血压有3/4时间维持在140/90mmhg以下, 尚可:全年有1/2以上, 3/4时间以下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不良:全年有1/2时间以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2]。
1.2.3管理办法按照卫生部发起的"全国高血压患者健康行动"指导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1.2.3级, 社区医生一对一随访管理, 面对面随访次数不得少于3月一次、两月一次、一月一次, 定期进行高血压健康讲座, 发放健康宣传资料, 指导服药、膳食、运动、心理平衡等问题, 平时随时电话随访, 解答疑问, 指导生活。
1.2.4调查方法根据患者健康档案记录以及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心里状况改变、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治疗费用及社区医生满意度, 发出问卷150张, 收回142张, 回收率为94.7%。
1.2.5统计学处理全部资料使用Visual foxpro 6.0建库录入, 采用SPSS9.0版分析处理有关资料, 方法包括方差分析, 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008年血压控制理想的为138例, 占29.6%, 2009年血压控制理想的为342例, 占73.2%, 经χ2检验, 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2.1医药费每个患者用于高血压及其相关病治疗的年平均费用为2008年的1123.53元 (1602.35-653.40) , 2009年为735.32元 (1102.35---463.21) 。
2.2心理状况大部分患者, 尤其是青年患者心理困扰得到改善。
2.3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多数患者经过指导, 学习, 都能主动戒烟、限酒、自觉运动、低盐低脂饮食、注意控制情绪, 主动改善社会、家庭关系。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病诸多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国现有高血压约1.6亿人, 还有不断升高趋势, 高血压是慢性病, 是因不良生活习惯等诸多因数造成的[3]。对其采取的治疗方法也应是综合性的, 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有同样重要, 而社区团队医生一对一的督导, 面对面的交流,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 以及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 提高服药、运动的依从性, 有利于患者自我管理, 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国家新医改方案出台, 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贵, 看病难"问题, 通过社区综合管理, 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因此, 社区综合治疗模式是一种减少家庭、社会负担行之有效方法。随着政府政策上支持、投入力度加大、基层卫生人员的努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中心、居委会的密切联系, 社区高血压管理会更加连贯、有序、实效。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0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李立明.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的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21
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本社区1500名居民的慢性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932例, 女568例, 年龄20~82 (46.5±21.4) 岁。
1.2 方法
登记社区居民的相关信息, 完善项目管理系统资料, 对慢性病患者、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3个群体进行自动筛选, 其中, 体重超标者429例, 肥胖者186例, 单纯超重者243例;高血压患者300例, 高危组211例, 中危组81例, 低危组8例。筛选分类人群后, 对各类人群的个体家族病史、烟酒史、身体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系统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自动化评估, 并生成评估报告, 对各类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制定针对性的疾病规范化管理和行为干预方案[1]。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措施包括:血压监测、服药指导、运动指导、营养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1年的随访, 以观察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实施效果[2]。
社区居民均接受2次血压测量, 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将高血压 (舒张压>90mmHg且收缩压>140mmHg) 患者自动筛选出, 依据患者临床情况和血压水平进行高血压分层。对观察对象的身高和体重情况进行测定, 将体重指数 (BMI) >28kg/m2的肥胖患者以及BMI在24.0~27.9kg/m2之间的超重患者自动筛选出, 管理过程中对其实施运动指导和饮食干预。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措施实施1年后, 无效指的是BMI指数超重变为肥胖或是未发生任何变化, 有效指的是BMI指数肥胖变为超重或者恢复正常[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情况
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措施实施前血压控制总有效率35%, 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实施后血压控制总有效率74.67%, 两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见表1。
2.2 体重变化情况
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措施实施前观察对象体重超标率高达16.2%, 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措施实施后观察对象体重超标率降为15.8%, 两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见表2。
3 讨论
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实施, 能够显著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随着人们日常饮食习惯和结构的逐渐变化, 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条, 人们日常饮食中能量的摄入量也有所增加, 加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日常运动量逐渐减少, 肥胖和高血压等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综上所述, 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应用, 有助于改善人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深化其对于各类慢性疾病的认识, 树立良好健康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从而实现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整体性提高。
摘要:回顾分析本社区1500名居民慢性病发生情况、类型、体重和血压控制情况等相关资料, 对比分析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措施实施前后血压控制效果和体重变化情况。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措施实施前后血压控制效果和体重变化情况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由本次医学观察结果可知, 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慢性病症状, 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秀林, 尹建梅.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及疗效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0, 18 (4) :416-417.
[2]罗宁宁, 冯淑英, 张伟斌.浅谈社区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 (8) :622-623.
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 篇10
一、村镇现行建房制度及无序化管理体制的特征
村镇现在的建房制度与无序化管理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产物, 是由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这种制度又反过来强化了传统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那么村镇现行的建房制度的表现和特征是怎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建住宅
中国农村经历数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传统社会, 与此相适应的住房也是自给自足的。20世纪进入社会主义制度以来这一模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20世纪的50年代, 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曾尝试通过人民公社的制度形式来改变这一现象, 然而, 因种种原因, 未能如愿。加上接踵而来的“文革”运动及其左的政策,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这种分散现象。建房住宅在农民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房和结婚是中国农民人生的两件大事, 相比之下, 建房是第一位。因为有无房和质量好坏与能否结婚关系极大, 所以农民一向把建房作为人生的最重要的大事。房子是人生价值的表现形式, 因此, 农民对建房是十分重视的, 甚至倾其囊而为之。农村建房沿用和遵循传统习俗, 准备建房之前总是先请风水先生, 择地点、择“吉日良时”再造屋。为了选取“风水”好的地方, 许多好地被占据, 良田良地、山林被破坏, 水利、水库等农用设施也遭到破坏, 农村生态环境遭到威胁。
(二) 村镇现行建房分散紊乱无规则
中国农民世代居住在土地上, 他们造房是从他们的生存环境出发, 适应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需要的, 小农经济分散的特点使他们建房一户一个园子, 每个家庭若干个孩子长大又分家另立门户又要一批新的庭园。全国所有的村庄都是由一家一园的分散家业生产和消费单位构成的。由于分散建房造的房屋不必顾及左邻右舍, 也没有统一协调平衡的习惯。各家各户想怎么建就怎么建, 不受任何约束, 只要不损害邻里的利益, 大家都相安无事, 否则便引起械斗。这样从村庄的整体来看分散的民房建造显然是混杂的。在建筑材料上, 富有人家全是钢筋水泥, 楼上楼下装饰考究, 而普通人家内建筑料虽然相同, 但大都是普通平民样式, 没有什么装饰。在老少边山穷的地区的农村还停留在传统的建筑材料上, 建筑物分散、紊乱。如同欧洲中世纪的乡村那样分散、沉静。
(三) 缺乏规范化的村镇管理体系
村镇作为基层社区组织缺乏社会化管理及社会性的服务, 造成农村居民生活的诸多不便。农民各家各户各自打扫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 农民可任意扔弃垃圾, 以及其他废料废物, 村子道路弯弯曲曲, 只能走自行车, 其他机动车不能走。农村社区的封闭性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封闭性大大地加剧了农村社区的小农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顽固性。作为农村管理部门根本不管农民的建房问题, 不能给农民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这不能不说是管理上的一大缺陷。而农民本身不可能有效地自发地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房, 按照现代化农村要求来建设新农村。
(四) 缺之社会性化的服务
在农村社区没有城市社区那样的服务功能, 农村靠的是自我服务。这就造成农村社区因缺乏社会性的有偿服务, 而造成社区人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强化农民的小生产和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以及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五) 农村房地产权是不流动的
农民住房全靠家族关系来继承住房和宅基地, 不能流通, 即使用权有转让也是在同一姓氏中家族人中进行, 农民建房屋基本不远迁, 建屋原地拆掉再重建而已。根据不同时代使用最大众化的建筑材料, 分散零乱、不规范、无秩序。由此构成和反映了一个中国农村传统社会性的分散、封闭、低效和贫穷落后的面貌。
二、现行农村建房制度的弊病, 及其对基层社区生态的消极影响
现行农村建房制度由于不用国家投资, 基本处于自由自开发状态。然而, 其对基层社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至今未能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关注。这里很有必要指出其对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 占据面积大, 浪费土地
全国8亿农民分散在全国上千万个村庄, 而同一村庄或圩的建筑又再度分散。一户一个园, 园中不过放羊养些鸡鸭而已, 或是种些零星的果树而已。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养、什么也不种, 就堆放杂物, 或于脆任其荒芜, 很少有直接的经济利用价值。农民建房屋大都是平房式的或两层式的, 对土地空置占有的浪费是很大的, 许多农民在实行责任制后, 便在承包的责任田上挖坑造屋, 或打砖作为造屋材料把原就分散的土地进一步分割零碎。同时水田打砖把水田土质肥力下降, 使原本成片的士地又移入新的房屋和村庄。随着人口的增加, 村庄便由小变大, 不断地占用土地, 使土地面积进一步缩小,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为规模化商品农业生产造成更大的障碍。我国有8亿农民占有宅基地, 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而且农民占耕地建房每年仍以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
(二)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由于大量人口在农村建房居住, 由于交通和家庭收入等原因, 他们大多数不能使用像城里人那样的液化气灶具。而使用传统的土灶以草木为原料, 这就加剧了农村的乱砍乱伐, 加剧生态森林资源的损耗, 而森林资源损耗又引起连锁的反应, 导致气候变化反常, 如下酸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对农业生产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尤其是村镇企业和工场作坊, 使用城里淘汰的残旧机器设备, 不但浪费资源, 而且产生大量有害有毒物质, 如废物、废气、废水等, 对农田庄稼地和人畜危害很大。它们没有像样的环境保护技术条件和综合治理能力, 一任环境污染。
(三) 无法进行社区化的管理
农民村镇社区是中国最基层的社区, 相对城市区的街道社区, 村镇基层社区的管理一直是社会管理的死角, 是被现代化生活方式遗忘的角落。村镇社区的环境污染, 不少地方脏、乱、差;社会治安混乱、赌博、嫖娼、械斗、打劫、封建迷信、宗派械斗等等, 总是不断产生, 而乡镇政府的派出所管辖范围广阔, 道路难走, 对乡镇社区治安是管不胜管的。而农村自发组织的联防队员素质低下, 知法犯法, 也为民众所憎恨, 对社治安管理能力很差。对分散的村镇社区进行管理一直成为基层政府的一个难题, 现代化管理在这里无法推行。
三、村镇建房制度改革和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一) 抑制了土地的散耗和浪费, 节约了土地
如果全国有一半左右的自然乡村搬迁并集中于小镇集中居住, 那么就可以腾出土地近亿亩,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农村搬迁进行城镇化地居住。那么, 可腾空土地1亿亩可供扩大农业生产, 按现行的产量计算可增加占农业经济收入总量的20%, 可减少森林砍伐, 减少水土地流失。由于城镇化人口增加促进了城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拉动和扩大内需市场的发展。
(二) 促进规模商品农业的发展
小城镇的发展能使农村人口比例大大下降, 这样农业人口的人均种田面积就会进一步增加。由原来的人平均数的1.5亩提高到人平均数的3~5亩, 户平均数由原来的6亩提高到12~20亩, 这样意味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一倍以上, 农民平均收入提高一倍多。而从宏观上看全国农业产值的商品率也将提高50%~60%。同时转移进城镇的劳动力人口又将创造一份新的社会财富。按现在城镇人平均数产值, 那么城镇产值将增加1.2倍, 真是一举多得的举措。虽然农业的商品率的提高部分仍然由进城镇的居民所消费, 但进城镇的居民已经又创了一份比在农村生产创造的多倍产值。而这一份财富是在维持传统分散的农业社区的状态下所无法取得的。
(三) 保护了生态、美化了环境
把农民相对集中在乡镇周围便于监督, 防止乱砍乱伐, 又便于在乡镇普及使用液化气灶等较先进的炊具和燃料。从而改变农民的饮炊习惯, 有效地抑制和停止对森林树木的砍伐。从根本上杜绝对生态资源的危害, 遏制土地沙化、水土流失, 防止和减少旱涝等自然灾害。为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和条件。
(四) 改造农民的旧式生方式和生活方式
农民就近集中于城镇便于相当部分人脱离土地就业方式, 同时也就腾出大部分农地以便种田能手专业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向规模化商品化机械化过渡, 并为信息化经营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这样, 手工艺操作将被淘汰, 传统农业人多地少的小农经济将彻底解决。随着农业人口的城镇化集中和转化, 农业人口的绝对比例将降至10%以下, 改变农业生产人多地少的局面。
(五) 传统的家庭承包小农户经济, 将被农场经济所取代
农村相对集中于城镇居住便于使用和享受现代文明的信息传播工具提供的服务, 受到潜移默化的改造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有将得到全方位的改造。
(六) 使村镇压社区规模化社会性化和现代化管理过渡
农民住宅统一规划和相对集中提高了人口的密度, 便于实施现代化的社区管理方式和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 降低社区管理成本。村镇社区规模化、社会化、现代化管理的普及, 将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过渡和实现全方位结构性转型。
四、村镇建房制度改革目标及举措
村镇建房制度改革的目标, 是通过建立村镇一体化规范化的现代化的基层社区, 达到有效地抑制土地的耗费, 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 促进村镇农工商一体化的综合发展。根据这一目标, 需要采取如下举措:
第一, 统一规划, 分头筹建。把村镇住宅房屋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施措之一。村镇住宅房屋建设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 作为一项中长期的发展计划和战略目标, 并把这个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作为考核乡镇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者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乡镇政府主持统一规划把村镇建房规划分阶段地实施。规划好的村镇社区由农民分头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这样可使农民做到有钱先建无钱后建, 无论先建后建都有要严格按照规划图纸进行。乡镇政府要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执行, 对违反规划者进行纠正和处罚。
第二, 乡镇一体化集中连片。我国有小圩镇、村镇有约十万个, 分布在广大乡村中, 一般乡镇没有生产功能只有交易功能和消费功能。而这种交易范围比较窄, 通常是限于农产品和普通商品。它适合乡村农民简单的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 农民一般把自给有剩余的农产品拿到小圩镇市场交换, 然后购买所需的日用品, 因此这种小圩镇与农村关系密切。许多小圩镇的居民都是当地农村的农民, 他们一边种田一边做小生意。要以现有的小镇为基础、为中心, 进行整体规划, 将周边二至三十公里以内的农村农民统一搬迁至乡镇进行统建房居住。以原来的自然村为单位建街道, 并成立街道居委会以取代原来的行政村委会。
第三, 改革城乡二元住宅产权市场, 给予农民与市民同等的产权权益, 允许农民的“小产权”流动, 开放农民住宅和宅基地产权。过去有的地方以土地和宅基地换城市或小城镇的户口并不科学, 是对农民权益的损害。农民要取得城市和小镇的常住户口不能以交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为代价。但可以实行按市场价格进行转让, 不得强迫农民交出承包地和宅基地, 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和企业不能以“政府征用”、“统一管理”或“开发需要”等为借口, 为了自身利益强征强购。但可按市场当时当地价格进行协商转让, 对土地进行公开评估, 按市场价进行协调收购。可以提倡迁居城市和城鎮的农民放弃农地和宅基地, 并负责培训他们转业, 为他们就地就业提供服务。原则上不让农民因为转入城市和城镇而吃亏。农民进城镇后仍然可保留种田的职业选择, 对继续种田的农民培训合格后才能颁发上岗证, 允许其继续种田, 可保留和享有在城市和农村“双栖”的权利。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人口。这样周边农村人口向小镇聚集后, 从总体上就减少了自然村落的分布, 腾出大片段的土地用于扩大农业用地的供给, 发展农业经济。如远离小镇的可用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发展农业经济, 用于修道路, 或用于举办公园、林地、公共设施等。
第四, 以小城镇为中心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农村自然向小城镇集中后, 城镇规模扩大。需要通过公路和沟通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经济联系。农民可以乘车或自己坐摩托车前往进行务农活动。自然村庄向城镇集中后并不会削弱城镇与农业的联系, 反而进一步密切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在城镇修路通往四面八方对周边农村起到一种纽带和桥梁作用。这一交通网络的建立将为农产品原料进入小镇加工提供了便利, 同时也为农民进一步走向城镇打下了基础。
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 篇11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护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30-02
为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提供人文关怀,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建立和谐统一的新型现代护患关系,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贯彻全员、全程、全面的优质服务理念,我院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开展规范化礼仪服务的新举措。指导思想:通过开展规范化服务,强化为病患服务的思想,制定科学的护理流程,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护理质量,打造医院护理服务品牌。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的132例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为22~46岁,平均(26.3±2.4)岁,护理人员参加工作的年限为2~18年,平均(7.5±3.5)年。职称结构主管护师29例,护师55例,护士48例;学历结构:本科:22例,大专68例,中专42例。
1.2 方法
自2010年1月起实施科室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具体规范化管理的操作如下。
1.2.1 实施科室护理工作的制度规范化。首先,在制定相关制度的时候,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进行。在对于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过程中,依照相关法律细则,保证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多年管理实践经验,对护士职责进行细化,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同时制定规范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操作性,并加大服从制度、按制度办事的宣传力度。
1.2.2 院内加强对相关护理人员的教育。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在院内实施规范化管理的科室病区,对相关护理人员开展全方位的教育,以达到增强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明确规范化管理实施的目的和必要性。摆脱以往的只是由护士长一人管理的观念,做到人人参与管理,人人自觉服从管理,为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奠定基础。鼓励全体护理人员人人参与,成立管理小组。在科室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工作责任心的护理骨干进行护理相关服务能力的培训。按岗位的设置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每月进行护理工作的调查,征求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定期召开小组会议,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加强了护士之间的沟通、协调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开展。
1.2.3 改变护士的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改变护士的工作理念。在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中,同时兼顾人性化管理,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自始至终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从患者入院直到患者出院,或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亲情,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护患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了解病情状况及在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在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体现对患者的关怀,在饮食起居方面给予健康指导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并且指导、辅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经常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帮助患者消除疾病带来的焦虑和不良情绪,尽快康复。
1.2.4 强化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工作的认识。首先,帮助相关护理人员明确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监控,落实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流程。并且对于护理工作中的相关具体细节进行强化和培训,确保环节质量,完善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让护理人员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开展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在对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清自己的责任,牢记自己的责任,做好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分別采用调查表的形式对实施前后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分析。调查表中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选项,患者根据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选择。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4.7%)明显高于实施前(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科室护理工作的制度规范化,逐步实施护理工作中的合理性。在对临床护理人员的管理中,逐步实施岗位角色管理的规范化,强化护理人员的内在激励机制,以不断提升岗位角色的信心和责任感,使其形成做好护理服务工作的稳定意志意愿和热情耐心的态度,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首先,要明确指引每一个护理人员所要承担的护理工作的内容、质量要求,以及所能支配的资源,按照制定的要求和标准、工作流程,使护理人员规范化地实施护理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加强对相关护理人员的教育。根据医院的有关规定,对护理人员展开全方位的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改变护士的护理观念,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在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治疗中,强化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工作的认识,在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工作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在患者出院前,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4.7%)明显高于实施前(8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采用规范化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榕彬,雷永红,徐勇,等.护理单元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海南医学,2013,24(9).
[2] 梁文仙,孙小晶,苏文翠,等.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3,37(6).
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6月厚街社区在社区规范化管理期间未得到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376例 (男146例, 女230例) 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两组, 每组各188例, 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 不包括糖耐量减分为低者。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一般管理组
188例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月组织到医院或者社区服务站体检1次, 为期4个月, 由专人填写随诊记录。探究患者病情, 并给予合理化建议, 如合理的饮食、活动等。通过心电图和尿常规等身体检查, 及时监测患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情况, 及时告知患者下次随访时间。
1.2.2 强化管理组
188例患者进行为期4个月的强化管理治疗, 在一般管理组治疗的基础上, 由专家进行一对一健康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康档案,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和相关危险因素;血糖、尿糖的自我检测;电话咨询和随访;对于特殊患者给予特别心理辅导: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 研究人员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帮助他们遵循良好的生活方式。
1.3 评价指标
空腹 (FPG) 及餐后2 h血糖值 (2 h PG) ;糖化血红蛋白值 (Hb A1c) ;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相关行为改变情况。调查结果依据《厚街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指南》[2]要求, FPG≤7.0 mmol/L, 2 h PG≤10.0 mmol/L;70岁以上老年人FPG<8.0 mmol/L, 2 h PG<11 mmol/L, Hb A1c≤7.5%为好转。
1.4 药费调查
两组患者自入选后, 从第2个月开始, 收集前1个月糖尿病患者的医用处方和相关发票进行核算, 连续4个月, 取其平均值, 与入选前连续3个月的平均费用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分析, 以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 双人双机二次录入,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取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组时生理参数及药费比较
两组患者FPG、2 h PG、BMI、Hb A1c、总胆固醇 (TC) 及药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4个月后两组患者生理参数及药费比较见表2。
3 讨论
据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报道, 不同级别、不同医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也不甚相同[3]。临床调查研究显示, 我国大部分市级医院糖尿病控制达标率在50%以上, 区级及相同程度医院的控制率在25%左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控制率不足10%。本次经过强化管理后, 强化管理组FPG值平均为 (6.91±1.2) mmol/L, 低于一般管理组的 (8.62±2.6) mmol/L (P<0.01) ;强化管理组2 h PG值平均为 (9.16±2.4) mmol/L, 低于一般管理组的 (13.52±3.5) mmol/L (P<0.01) ;Hb A1c值为 (7.67±1.2) %, 低于一般管理组的 (10.9±3.3) % (P<0.01) ;在病情的控制程度上, 强化管理组控制率占60.7%, 远远高于一般管理组的21.4% (P<0.01) ;强化管理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为的28.6%, 亦高于一般管理组的7.1% (P<0.01) ;医药费用方面, 强化管理组费用降低, 而一般管理组治疗费用反而增加150元。
据国际相关报道[4], 以健康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社区管理办法, 能提高患者自身糖尿病控制率, 进而有效控制病情[5]。本次临床研究表明, 通过对强化管理组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 增加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 改善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本次调查为期4个月, 管理效果随管理时间的增长而降低, 侧面反映了不能对患者降低管理强度, 这正是进行社区糖尿病管理的优势所在[6,7]。全科医师立足于社区, 应与社区糖尿病患者保持较长期、相对固定的关系, 在与其不断接触中, 利用所有资源、手段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元海萍, 杜雪平, 董建琴.北京市月坛地区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5 (9) :1273-1274.
[2]李锐, 卢伟, 贾伟平, 等.上海市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现状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 2007, 86 (15) :1675-1680.
[3]李萍, 巫云辉, 夏挺松, 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10, 18 (5) :4-6.
[4]陆勇, 季正明.社区卫生定向服务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9, 12 (2) :73-75.
[5]李锐, 扬群娣, 施亮, 等.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及方法探讨[J].药品评价, 2008, 5 (4) :185-187.
[6]潘长玉, 中国区合作调查组.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 1998, 2001及2003年中国区结果介绍[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10, 25 (3) :147-178.
【社区护理的规范管理】推荐阅读:
社区护理管理09-30
社区卫生护理管理07-14
当前社区护理管理论文11-04
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07-21
社区护理水平的提高06-15
社区护理年度的总结08-12
关于社区护理的论文10-11
脑卒中病人的社区护理09-22
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05-13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护理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