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家庭与健康

2024-08-26

社区护理家庭与健康(精选12篇)

社区护理家庭与健康 篇1

浅谈家庭病床与社区护理

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为护理治疗场所,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医疗护理的病种,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病员的康复,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

家庭病床的建立使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大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医疗护理需求;服务的内容也日益扩大,包括:疾病普查,健康教育与咨询,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医院内扩大到医院外,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医疗护理体系。家庭病床是顺应社区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医疗护理形式。

家庭病床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服务对象是各种在家里进行治疗护理的病人。家庭病床的病种多数是慢性病和老年病。其中老年人占70%左右。但对于病情复杂、严重、多变的病人仍需要到医院治疗。

家庭病床的优点是方便病人,使病人在自己家中即能得到治疗和护理。对慢性病、老年病、肿瘤晚期等病人建立家庭病床,可避免部分病人因住院而产生对家庭事务的牵挂,家庭病床可保持治疗护理的连续性,使病人在医院外得到科学的医疗服务。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治疗和护理,避免了生活上的不便,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家庭病床护理对象主要是老、弱、幼、残、行动不便及季节性发病者;无需住院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或前阶段住院治疗,病情已基本稳定,可以出院继续治疗或康复休养者。

家庭病床有别于出诊服务。出诊服务是根据病人需求,为病人提供院前急救及常规护理操作:如导尿,换药,放置胃管等,家庭病床则是根据病人病情制定一整套护理模式,连续为病人进行治疗及护理,并书写系统的查床及护理记录,使病人获得更加系统专业的治疗和护理。

鉴于家庭病床与住院病床的环境不同,收费方式不同,治疗方案不同。我中心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调整各项方案,包括为患者提供有关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咨询指导;对不同病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及时修订护理方案,保证护理质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操作技术培训,传授护理方法,使患者及家属协助做好护理工作;实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及保健知识,增强社会人群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健能力;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护理,促进健康恢复。

家庭病床的实施,给护理工作创造了宣传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家庭病床的工作,绝大部分需要护士去做。护士走出医院,进入家庭,逐步按家庭病床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职能,用自己的知识与技术,解决病人的痛苦,改变患者不良卫生习惯。护理工作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护患交往在情感交融中进行,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近两年为适应社区多元化医疗需求,我中心加大对社区护士临床知识的培训力度。每周两次业余时间为护士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防治,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及识图等,并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的考试。

通过对以上常见病,慢性病的强化培训,我中心护理人员对社区常见慢性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为建立家庭病床,奠定了理论基础。护士通过不断的业务培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庭病床患者的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也通过社区护理的技能培训,使护士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多元化医疗保健工作的需要。

社区护理家庭与健康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计入选对象160例,全部为笔者所在社区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5月—2015年5月。入选患者均确诊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自愿接受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40—78岁,均值58.4±6.1岁;病程1—10年,均值4.5±1.3年。研究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40—76岁,均值58.8±6.2岁;病程1—11年,均值4.8±1.1年。两组患者在前述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社区护理处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干预、胰岛素注射、生活宣教等,研究组则采取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主要有如下方面:①社区护士定期讲解糖尿病知识,实施健康咨询活动,给患者详细解释本病临床表现、并发症症状、治疗方案等,促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②社区护士应定期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尤其是依从性较差者,指导其家属协助监测,确保血糖长期稳定,减少意外事件。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家庭情况制定运动计划,家属做好协助与监督,经过一定时间运动锻炼后根据效果进一步调整。④指导家属控制好患者的饮食,教会家属如何计算标准热量,禁止患者暴饮暴食,可少食多餐,做好血糖稳定的维持。⑤指导患者家属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与处理,尤其是冬季要加强足部保暖,可每晚利用温水洗脚,至少5—10min,并擦干。⑥社区护士定期随访,评估患者血糖情况,再次叮嘱家属做好监督与协助。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及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2]

血糖控制效果以空腹血糖水平评价,其中正常为3.9—6.Ommol/L,较好为6.1—6.9 mmol/L,不良为≥7.0 mmol/L,控制良好率=正常率+较好率。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研究组血糖正常、较好及不良例数分别为59、17、4,控制良好率为95.00%,对照组则依次为50、15、15,控制良好率为81.25%,研究组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5.00%(76/80),对照组则为87.50%(70/80),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1。

注:与护理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大部分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陷引发,可能并发眼、心脏及肾等慢性疾病,往往需要终生治疗。为了尽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要做好早期诊断与治疗,还要做好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家里休养,为此发挥社区家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关键。本研究针对社区接受治疗的1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护理处理,研究组采取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糖控制良好率与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尽管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研究组提高更明显(P<0.05)。糖尿病患者需长期坚持治疗,则遵医行为对改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可有时间性、目的性帮助患者定期复查,从而提高综合治疗效果,而家属作为协助与监督者,发现异常可及时告知社区护士,然后进一步处理,减少意外事件。可见,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不仅可提高血糖控制良好率,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笔者所在社区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60例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社区护理处理,研究组则采取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处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不仅可提高血糖控制良好率,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永乐.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9-80.

社区护理家庭与健康 篇3

临床资料

选择江川社区>80岁患有慢性病的50例老年人开展家庭护理。其中女24例,男26例;年龄80~92岁,平均84岁;患有单纯性高血压14例,糖尿病1例,脑梗死1例,骨质疏松症1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脑梗死4例,其他疾病17例。

护理实践

每周社区护士上门服务一次,或有需要时随时上门服务,并且平时可随时电话咨询。每例患者一个护理周期为3个月。

先取得老年人及家属的配合:让他們认识到保持和睦的家庭气氛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在家中进行科学的护理、照料,病情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疾病知识介绍:向老年人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使老年人能知晓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等。如糖尿病患者知道如何防治低血糖的发生。

用药指导:指导老年人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药物剂量、时间,教会老年人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告知老年人平时服药切勿断断续续及切忌滥用药。如某些老年人自认为“久病成医”,自作主张,患普通感冒就要用抗生素。

饮食指导:指导老年人根据病情和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饮食。多吃营养、新鲜、易于消化的食物,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吃隔夜饭菜和霉变的花生等,做到粗粮、荤菜、素菜搭配。应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在睡前、起床后或二餐间可适当吃少许食物作为点心。

运动指导:指导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公园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爬楼梯代替坐电梯等。告知老年人在运动中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有过中风史的老年人在锻炼时一定要有家人陪伴,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睡眠指导:老年人常表现为难以入睡、容易惊醒、醒后不易再睡,清晨醒来过早,而白天昏昏沉沉的。指导老年人睡前应尽量不要想过多事情,避免喝茶或长时间看电视等。睡前可喝杯温牛奶,用热水洗脚等。指导老年人生活起居,顺应自然规律,春季晚卧早起,夏季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3],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安全指导:指导老年人体位变换时,动作要慢。上下楼梯要慢,手要扶好栏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最好有家人陪同。宜选择拐杖椅子双用途的辅助用具。睡前避免大量饮水,以减少晚间上厕所的次数。一次洗澡时间不能过长,洗澡水不要过热。要及时更新一些陈旧的电器及燃气用具。告知老年人一些随时要用到的物品,应该摆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而不需要用凳子或梯子去拿物品。

对家庭环境设施的干预:家庭设施要便于老年人活动,卧房、厨房及客厅不应有过多杂物,以免走路时绊倒。浴室地板要防滑及保持干燥,浴缸边加上扶手以保安全。夜间起床上厕所,室内一定要开灯照明。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人独立生活,缺乏子女的的关心和照顾,觉得寂寞和孤独,所以护理人员多与老年人交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与要求,和他们谈心交朋友,以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告知老年人保持情绪稳定,凡事要想得开,不要计较小事。由于慢性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总是怨天尤人,护理人员要鼓励老年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预防疾病复发,延缓病情进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督促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告知老年人最好每年做一次健康检查,可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病情有无发展、加重、减轻,有利于指导以后的治疗。也可针对自身疾病重点进行检查。在平时也要注意一些可疑的疾病症状,这样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疾病,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讨论

社区家庭护理方便了老年人,护理人员上门服务,使老年人在自己的家中接受治疗及护理,免除了路途颠簸的痛苦,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

家庭支持很重要,家庭支持越多,老年人对疾病的遵从行为越好,对待疾病的态度也越积极,因而疾病的控制越好。老年人在家中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心情舒畅;能随时得到亲人的安慰,后顾之忧少;能在熟悉家庭的温馨环境里治疗,保持原来的生活秩序不变;能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随时和亲人交谈,享受天伦之乐。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时常将发病的时间、症状记不准、说不清,如将腹痛说成胸痛等。根据老年人主诉不准确的特点,在护理上要注意分析主诉的可靠性,细心观察其症状。根据老年人患病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对任何较轻的症状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就容易将小病发展成大病,将新病当做老病,延误治疗[4]。

老年人一般比较固执,不愿改变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习惯等,只要这些习惯无碍于健康,一般顺从,不强行改变,使其得到尊重感和舒适感[5]。

根据老年人文化程度的不同,一定要反复的向老年人及家属讲解服药及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详细介绍药物的治疗作用,告知用药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熟悉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如舌下含服

硝酸甘油者不可吞服,控释片、缓释片及肠溶片不宜掰碎后服用。

护理人员必须有娴熟精湛的业务素质,如操作不熟练,容易造成老年人紧张心理,加重病情,不配合治疗。并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严密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等。

家庭护理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护理人员需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慎独的高尚思想境界,自觉履行职责,严格、正确地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老年人的治疗、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除了运用专业的护理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护理技巧,通过家庭护理使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社区家庭护理顺应了社会的经济发展,适应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新时期卫生保健的需要。家庭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社区护理模式,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很多问题,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逐步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使老年人在居家状态下享受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指导,缓解社区医院人满为患的矛盾。帮助老年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保健知识,加强健康的自我管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区家庭护理作为一种打破常规的护理尝试,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需进一步完善[6]。在护理专业发展中社区家庭护理的作用日益重要,有关家庭护理的理论、研究、教育也在迅速发展,相信将来我国的社区家庭护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7]。

参考文献

1 毛丽娟,戴宝珍.实用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

2 孙水英,曾燕,张丽平.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6,21(21):76-78.

3 马烈光,李英华.养生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54-59.

4 党丽萍,毕维珍.老年患者家庭护理的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1996,2(1):61.

5 苏晓蓉,潘文敏.老年患者的家庭护理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4):418-419.

6 王丽,王金铭,刘志美.开展社区家庭护理的实践与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1998,4(5):76-77.

7 路潜,姚景鹏.护理专业发展中家庭护理的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2):6-8.

社区护理家庭与健康 篇4

由于回答的问题少,评分容易,可以粗略、快速地评价家庭功能,适宜在基层工作中使用。

五个部分为:

1.适应度(Adaptation):家庭遭遇危机时,利用家庭内、外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度(Partnership):家庭成员分担责任和共同做出决定的程度。

3.成熟度(Growth):家庭成员通过相互支持所达到的身心成熟程度和自我实现的程度

4.情感度(Affection):家庭成员相爱的程度。

5.亲密度(Resolve):家庭成员间共享相聚时光、金钱和空间的程度。

PAGAR问卷

经常(2分)有时(1分)几乎从不(0分)

1.当我遇到困难时,可以从家人得到满意的帮助。

2.我很满意家人与我讨论各种事情以及分担问题的方式。

3.当我希望从事新的活动或发展时,家人都能接受且给予支持。

4.我很满意家人对我表达情感的方式及对我情绪的反映。

5.我很满意家人与我共度时光的方式。

6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篇5

一、幼儿园为什么要与家庭、社区合作(一)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担负着养育幼儿的重大责任。对于幼儿来说,与父母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需要。家庭这个以血缘关系组成的、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群体是幼儿最重要的安全基地,幼儿的成长不能缺少家庭天伦之乐的生活气氛。

2.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这一切在幼儿入园后,仍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只能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教育效果不佳。

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

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携起手来,教育效果就将倍增。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表现在: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的配合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

社区是指比较完善的社会生活小区。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思是,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社区是社会大环境中与幼儿园关系最密切、对幼儿影响最大的那一部分。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使社会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也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幼儿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家庭文化水准的提高,社会人际交往的发展,给他们增加了许多学习途径。媒介成了幼儿一个主要的学习促进者,幼儿园已经不是幼儿学习的唯一地方,教师也已经不是幼儿信息唯一的源泉,甚至不是主要的源泉。幼儿园必须在与社会的合作中去完成自身的教育任务,发挥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导向作用。无视外部的强大冲击,封闭在幼儿园围墙之中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此外,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这对包括幼儿园教育在内的初等教育的目标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初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2.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是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不仅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幼儿园教育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社区的积极参与将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气息。

(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更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较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相对较好,教育质量也相对较高,其中,社区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

二、幼儿园怎样家庭、社区合作(一)幼儿园怎样与家庭合作 1.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之间合力的大小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完全一致时合力最大。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按《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负有“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的责任。

2.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

家园合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家长直接参与指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共同商议教育计划、参与课程设置、加入幼儿活动、深入具体教育环节与教师联手配合(共同组织或分工合作)、被邀请主持一些教育活动等。家长间接参与指家长为幼儿园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或将有关意见反映给幼儿园和教师,如家长会、家长联系簿等,而自己不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各层次的决策和活动。一般的家园联系大多属于这一类。

(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还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如偏重智力、技能的培养,轻视社会性发展,把幼儿的自我表达、与同伴交往、自我评价等都列为最不重要的项目。家庭教育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盲目,过分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家园合作中,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可同时进行的。3.家园合作的方法

我国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通过开放日、亲子游戏等让家长直接参与;通过家访、家园联系簿、家长学校等让家长间接参与。

4.家园合作的问题

在家园合作中,有两个问题是较普遍的,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表现为“三多和三少”,即家长虽然进入了幼儿园,但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较少,家长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深层次的环节中;一次性的直接参与多,经常性的直接参与少。

二是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表现在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往往是和幼儿一起游戏,而回家后不大可能把这些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家长学校也常常是在家长看不到幼儿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难以产生有针对性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应当进一步开拓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让家园合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幼儿园怎么样与社区合作

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幼儿园在社区中发挥自身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优势,向社区辐射教育功能,如节假日向社区开放幼儿园,供社区的儿童利用园内的设施等。

2.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幼儿园作为社区的组成部分,应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为优化社区的文明质量做贡献,如美化幼儿园环境、提高幼儿园教师与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习惯等。幼儿园通过社区活动和园内教育活动的结合,可以同时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和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

3.幼儿园与社区结合的问题

幼儿园与社区的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结合还缺乏经验。在结合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较多流于形式,实质 性的教育效果不大;打乱了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加重了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分离开来,不能有效地利用社区环境来深化幼儿园教育。另外,对与社区的结合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认为幼儿园周围的社区环境不好,所以不能合作等。

4.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注意事项

(1)幼儿园与社区结合并不是要求幼儿园在本职工作之外去搞什么大型活动,参与社区的活动也不是增加教师与幼儿负担的额外工作,幼儿园完全能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纳入到自己的教育内容中去,二者应当、也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2)与社区结合的活动一旦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之中,将大大扩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3)与社区结合的活动,不仅对幼儿在德育、社会性发展等方面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幼儿在智力、科学素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

(4)是否能开展与社区结合的活动,社区环境条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教师能否敏锐地抓住问题,发现有教育价值的事情或现象,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同时,与社区结合可以贯穿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

总之,加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共同合作,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道路,是摆在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主题二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与摄取为什么要合作

2、掌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教学重点: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教学难点:

具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问题研讨】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有哪些?

幼儿园

渠道 家庭 社会:特长班、大众传播媒体、电视等

幼儿园已经不是幼儿学习的唯一渠道,幼儿既可以从幼儿园获得信息,又可以从社会(大环境)中获得信息。幼儿既接受幼儿园教育,又受社会的影响。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必须与社区合作。因此,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

社区是由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

(一)利用社区资源,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问题研讨】幼儿园利用社区中哪些因素教育幼儿,可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社区资源有社区内休闲的绿地、文化教育设施,如图书馆、活动中心、影剧院等。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节日娱乐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图书馆的功能,怎样到图书馆寻找资料等活动。

(二)参与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一)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开展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二)与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建立联系

(三)通过家庭,推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实践操作】

1、观看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光碟——福利院。

2、收集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优秀案例

3、学生讲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优秀案例

4、设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活动方案(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初一健康家庭理论与实践征文 篇6

——题记

健康,提到健康,许多人都笑了:健康?我们都有健康!那有什么用!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富有的人。富有包括什么呢?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知识渊博、社交广泛、工作顺心等等,这些都是富有的表示。如果把家庭幸福、知识渊博、社交广泛、工作顺心等都归纳成为0的话,那么,身体健康就是1。也就是说,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健康才是生活的根本,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这,就是健康的意义!

健康在我看来,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健康,还有一种是心理上的健康。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但能强健身体,还可以陶冶情操,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每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都会来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锻炼完后,立刻就会感觉轻松了许多。当暖暖的阳光照耀在我的身上时,我终于感觉到了生命张扬的活力!

但是,如果我们只拥有身体上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上的健康时,也不会快乐。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在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能害怕、退缩,一定要相信自己,去鼓起勇气面对一切,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克服困难。

当你战胜困难时,你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正如同喝了一杯浓浓的咖啡,正享受着苦涩背后的甘甜。这就是苦尽甘来!这就是成功的滋味!

社区护理家庭与健康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院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8名护士。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自行设计, 有简明的引导语, 阐明调查意义与填写要求, 调查内容包括社区护士的一般情况、家庭护理开展项目、家庭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家庭护理实施对象。共发放问卷138份, 回收有效问卷135份, 有效回收率97.8%。该问卷的信度、效度系数分别为0.84和0.9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完成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35名护士均为女性, 年龄26.8岁±2.5岁, 其中≤25岁者18名, 25岁~39岁者92名, ≥40岁者25名;中专学历94名, 大专学历31名, 本科学历10名;护士110名, 护师16名, 主管护师9名;工作年限:≤5年28名, 6年~10年73名, ≥11年34名。

2.2 家庭护理的对象及开展项目

家庭护理的主要对象85%为60岁以上的慢性病病人, 主要开展项目有家庭输液、肌肉注射、吸氧、换药。

2.3 家庭护理存在问题

虽然国家行政部门提倡开展社区、家庭护理, 但并未制定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 如, 社区服务的收费标准 (健康档案费, 保健服务合同费, 上门服务费, 家庭病床费, 查床费用急呼上门服务费) 及自我保护的法律手段等。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实施家庭护理时存在以下问题:

2.3.1 收费标准问题 国家行政部门对家庭护理并未制定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 如, 社区服务的收费标准 (健康档案费, 保健服务合同费, 上门服务费, 家庭病床费, 查床费用急呼上门服务费、家庭输液观察费等) 。

2.3.2 相关法律的支持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未对家庭护理制定相关法律政策, 未明确规定是否可在家庭实施静脉输注、肌肉注射、吸氧等治疗, 一旦发生意外, 医护人员无法寻找法律支持。

2.3.3 家庭护理风险系数大 由于实施护理的环境及空气质量无法控制, 无相应的抢救设备, 一旦发生意外, 无法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

2.3.4 自身安全保障问题、工作流程的统一规范问题 由于实施护理的环境不能控制, 在实施家庭护理过程有可能遇到危害护士人身安全的问题, 安全问题是所有护士必须考虑的。

2.3.5 家庭护理开展项目局限 由护理人员一般情况可知, 护士普遍学历低, 职称低, 现有的知识结构对发挥其多元化的服务技能缺乏支持, 难以承担健康促进、社区保健的重任。

3 对策

目前开展家庭护理虽有一定的困境,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人们健康观念转变, 社会、政府的支持, 家庭护理的开展必将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时代潮流。因此, 我院根据存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指引和管理措施:

3.1 加紧机构建设, 完善家庭护理的管理机制 我院非常重视家庭护理的管理和发展, 设有相应的家庭护理服务管理机构,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如人事制度、内部领导制度、分配制度和劳动组织制度等;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以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为依托, 加强信息化管理[2]。

3.2 规范收费标准 所有家庭护理的收费均按照深圳市物价局制定相关规定进行收费。由于没有经济效益, 为调动家庭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医院根据家庭护理开展项目及数量给予适当补助。

3.3 制定相应措施, 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未对家庭护理制定相关法律政策, 为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对需实施家庭护理的病人实施评估, 如确实需要在家庭实施静脉输注治疗的病人, 在实施静脉输注之前, 与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家庭静脉输注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注意事项, 并与病人及家属签订一份我院自行制定的家庭静脉输注同意书。此举措要取得社区居民的理解, 减少家庭护理风险。

3.4 家庭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 凡需要实施家庭护理的病人, 第一次实施家庭护理时安排2名医护人员同时上门, 第二次上门根据对病人家庭情况的评估安排1名或2名医护人员, 并保持手机通畅。

3.5 加强护士培训, 培养合格的家庭护理队伍 护士在家庭护理中起中心作用, 我国的家庭护理工作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理人员承担, 他们在担任服务站的护理工作外入户进行家庭护理[3]。由于社区护士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学历层次多以中专为主, 专业能力与医院护士比较存在一定差距。另外, 护士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护士在职进修和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较少, 制约了社区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已经严重制约了社区家庭护理的发展。我院一方面鼓励护士通过自学大专及本科学历, 另一方面扩宽培训渠道, 开展社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另外, 提高社区护士应聘社区护士入口关, 逐步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素质, 从而保证家庭护理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淑萍.老年病人的护理展望[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4, 3 (12) :778.

[2]钟东波.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情况和改革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 2002, 21 (6) :821.

糖尿病的社区家庭护理干预 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61-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2、3],其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由于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且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正趋向低龄化[1],本文通过实施糖尿病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提高DM患者知识水平及自我监护能力,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建立。现报告如下:

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

1 健康教育

对社区的DM患者進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建立档案,举办学习班、召开座谈会等,讲解DM基础知识、心理、饮食、药物、运动疗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等知识[4]。

2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时如果使用方法、剂量不当时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现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5]:

2.1 低血糖 空腹或餐后血糖<3.05 mmol/L时可出现下述症状:如心悸、饥饿、紧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冷汗及手足震颤,精神不集中、言语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肌肉颤动,最后导致昏迷、惊厥等[4]。此时应立即测血糖,如暂时不能测血糖时,清醒者即口服含糖饮料或少量饼干。昏迷者应静脉滴注葡萄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应酌情减少原定下一餐的剂量,并推迟注射时间或根据情况增减糖类的量[5]。护理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息;观察尿、便,记出入量;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症状有无改善;患者病情稳定后告知其家属,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按时进食,增加活动后要减胰岛素或加餐以防止低血糖再次发生。

2.2 过敏反应 不纯的胰岛素或对胰岛素药液中的防腐剂(如甲苯)可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护理措施:更换更纯的制剂,或改局部注射为吸入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脱敏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不要抓破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2.3 皮下脂肪萎缩和局部硬结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在注射部位发生皮下脂肪萎缩、皮肤凹陷,这是人体对猪胰岛素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护理措施:更换较纯的胰岛素或更换注射部位;热敷、按摩等理疗可使其慢慢恢复。

2.4 皮肤感染 由于消毒不严造成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甚至发生脓肿感染。护理措施:更换注射器;注意皮肤清洁,或局部消毒;注射区域有计划轮流注射,脓肿应切开引流。

2.5 胰岛素水肿 极少数人注射胰岛素后可发生严重的水钠潴留而出现水肿。护理措施:及时就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必要时利尿,饮食以低盐为主。

3 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与营养师共同协商饮食计划,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均衡摄食,依据饮食计划适量摄取主食类、水果类、油脂类、奶类和肉鱼蛋豆类。多选用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尽量清淡不可过咸,避免摄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尽量少吃富含精致糖类的食品,尽量避免喝酒。

4 家庭护理[6]

4.1 预防感染 少去公共场所,注意口腔卫生。一旦发生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并向医生说明自己有糖尿病病史。

4.2 皮肤清洁 勤洗头、洗澡,勤换内衣,保持床铺清洁平展。一旦发生疖痈等,要及时处理。

4.3 适当运动 运动可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鼓励患者慢跑、中速行走、爬楼梯、太极拳等活动。运动宜选在餐后,有禁忌症者除外。

5 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7]:

5.1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5.2 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每日洗足,保持清洁。洗脚时水温适宜,避免烫伤,避免皮肤破损。洗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涂抹护肤油、膏、霜,防止发生皲裂。每天要检查足部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病变及时求医,妥善处理。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更换并鞋内保持干燥。寒冬时切忌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保温,以免足部烫伤。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时治疗。尽量避免足部损伤,防止冻伤、挤伤,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将损伤的危险因素降到最小限度。

6 离家外出时的注意事项[8]:

6.1 随身携带降糖药物,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应携带胰岛素、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及血糖试纸,按时服药,注射用具需消毒。

6.2 如有爬山、游玩、长途旅行等活动量较大时,相应加大主食量。

6.3 劳逸结合,注意适当休息,保证睡眠。

6.4 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之类的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6.5 随身携带DM自我保健卡片,以备在发生低血糖昏迷或其他紧急情况时急用。别人一旦发现这张卡片,便可处理并送医院急救。

7 小结

系统的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DM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9],保持了医院与家庭的连续性干预,随时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研究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自觉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坚持遵医服药,主动配合治疗,达到了有效控制血糖的效果,从而提高糖尿病控制率。同时通过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干预,将患者组织起来,能使患者之间互相督促、鼓励、支持,对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建立健康行为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10]。

参考文献:

[1] 张玲,孟力,李立等.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4,16(5):13-15

[2] 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中山医科大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2

[3] 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中山医科大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5

[4] 李云,王晓,肖力等.社区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医学临床论文.2007.15(5):10-11

[5]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78.

[6] 李家育主编.中华大众护理丛书.中华护理学会: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60-175

[7] 卫生部科技教育司编.社区护士培训教材.中国协和医学出版社,2001.196

[8] 李家育主编.中华大众护理丛书.中华护理学会: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60-175

[9]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56

浅谈健康家庭理论与实践征文 篇9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和爱我的爸爸妈妈快乐的生活在一起。聪明的爸爸 我的爸爸十分聪明。我每次有不会的题目,都会问爸爸,爸爸耐心地教我。可爸爸对我的作文水平,一直都不肯定。每次写作文,爸爸的耐心也就不翼而飞了。记得上次写“党的十八大”作文,我在阿婆家写的很好的,可爸爸一看见,又开始挑毛病了,只见爸爸很生气地说:“那你怎么还写这句话,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你怎么还没有记住。说明你都没有用心听我讲,你这样,以后考试我又不能帮你去写作文,到时候看你怎么办!”听到这些,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了下来,爸爸看到这些,叹了口气,又继续教我写作文的要领了。

看到这些,我心里明白了爸爸对我的良苦用心,我以后一定要报答他。 心情多变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个心情多变的“母老虎”。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她一会儿喜笑颜开,一会儿愁眉苦脸,一会儿大发雷霆。而且妈妈每次一生气,就爱挑我毛病。有一次,我看电视,妈妈回来后我赶快去迎接,可妈妈怒气冲冲地走进房间,关掉电视,指着我的鼻子说:“你有这个时间为什么不去读英语啊,每次舅舅来都批评你,你好意思吗?”我低下了头,带着书本进了房间。可没过一会儿,妈妈又说:“宝贝女儿,你要不要吃火龙果呀?”我惊讶地说:“不用了,你不是叫我读英语吗。”我心里想:咦,真奇怪,刚刚还生气呢,怎么现在又眉开眼笑了?我希望妈妈永远笑口常开。

可爱调皮的我 别看我文静,其实我也十分可爱。我的长得很可爱,梳着一条长长的马尾辫,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总是笑眯眯的,皮肤白净柔嫩,可不幸的是,我有两颗“虎牙”,为了让两颗“虎牙”消失,我被迫戴上了牙套,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钢牙妹”。 我有一个温馨的家,我想对为我忙碌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一定会孝敬你们的!”

社区护理家庭与健康 篇10

城市社区位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入开展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指导,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骨干、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网络。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社会动员

包括领导层、社团组织、专业人员及社区群众的动员。主动争取和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广泛参与,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目标转化为社会行动。

2.组织管理

包括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制定公共卫生规章制度;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档案;协调组织网络各单位积极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与卫生部门的沟通合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能力;筹集健康教育工作必要的工作经费。

3.教育指导

加强社区全科医生和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系统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理论及技术水平,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需要。

4.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有助于传播健康信息,普及卫生知识,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群众的健康水平与文明累质。

5.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有关资料,评估社区需求,为制定工作规划、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评价健康促进效果、调整策略,积极推进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6.建立示范社区,积极参与健康社区的创建

以点带面,建立示范社区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创建健康社区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基础.通过开展健康社区活动,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推进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和健康人群的和谐发展。20世纪如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北京、大连、海口、苏州、保定、淄阳、中山等一批大中城市相继开展创建健康城市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

社区护理家庭与健康 篇11

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也是小儿急诊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略有风吹草动即可引起家庭紧张,甚至无法等到药物起效,即反复就诊或一味要求医生快速给予退热,致使部分医生为了减少医疗纠纷,迫于家属的压力只得加用激素类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而达到退热目的。为提高家属对发热的认识及家庭护理能力,我科对住院发热患儿家属进行相关护理指导现汇报如下:

1 指导方法

1.1 住院指导 责任护士在住院期间反复多次进行健康指导:教会家长正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正确判断小儿发热;初步分析发热的原因;如何观察高热惊厥;合理有效的物理、药物降温方法。

1.2 出院指导 把发热家庭护理内容打印成文字发到出院患儿家长手中。

1.3 文字指导 把家庭护理内容打印成健康处方放到门诊大厅、儿童计划免疫科、儿童门诊候诊厅等。

2 正确判断小儿发热

最简单的判断是用我们的前额与小儿前额对抵当感觉小儿前额温度高于我们时有可能发热,即用体温计测量腋温。小儿腋温36~37℃为正常,>37.4℃为发热。但要排除因衣被过厚、室温过高、进食、哭闹、运动等原因引起的体温波动。

3 分析发热的原因。

大多数小儿发热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如感冒、流感、麻疹、幼儿急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其次,是细菌感染,如扁桃腺炎、腥红热、流行性脑膜炎等。非感染性发热有中署、脱水、白血病肿瘤、外伤或手术后等。还有些散热障碍的疾病,如鱼鳞广泛性皮炎、汗腺缺乏症等。把情况弄清后,可提供医生参考。

4 观察发热的程度

正确测量体温,并作好记录。测体温前先擦干腋窝,体温计水银端夹在腋下测量5分钟后取出读数,36~37℃以下正常,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同时注意观察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的症状等。

5 观察高热惊厥。

高热39℃以上,婴幼儿可能出现惊厥,表现为意识丧失、口眼歪斜、颈项强直、面部、四肢肌肉抽动、屏气、面色发青等,是由于3岁以前的婴幼儿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尚不健全、应激性偏高造成的。

6 教会家长合理退热

家庭退热可选物理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药物降温应有明确的原则,要根据药物特点及小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易得的药物。用药前应明确诊断,根据病情决定用药。《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基本规范了小儿高热的合理处理原则[1]①物理降温 <3个月 宜用物理降温,如冷湿敷、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温水浴等 。②退热药 >3个月,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对严重持续性高热建议采用退热药交替使用。③高热时推荐退热药与物理降温联合退热,不推荐使用安乃近和阿司匹林,反对用糖皮质激素作为小儿退热药。

6.1 物理降温

6.1.1 头部冷敷 将湿毛巾敷于小儿前额,每2~3分钟更换1次。

6.1.2 冰枕 将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内,排去空气,拧紧袋口,放置小儿枕颈部。

6.1.3 温水浴 关闭门窗将患儿衣物脱光放入42~43℃左右(没有水温计可用手试较平常沐浴水温略高1-2℃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盆中沐浴15~20分钟,小儿全身皮肤微红,前额微汗立即抱起小儿擦干汗液穿好衣服并多饮温开水。避免对流风或吹空调。有热性惊厥者慎用。

6.1.4 擦浴 用25~30%的30℃酒精或溫水浸湿纱布,洗擦上肢、下肢、额部、颈部、腋下、腹股沟及腘窝等大血管走行处,动作轻柔擦至局部皮肤略发红以增加散热。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酒精擦浴禁擦枕后、耳后、阴囊、胸前区、腹部、足心,以防受冷刺激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房纤颤、一过性冠脉收缩、腹泻等不良反应。

6.2 药物降温

6.2.1 扑热息痛﹙对乙酚氨基酚﹚代表药:泰诺林、对乙酚氨基酚栓。该药是WHO推荐的>2个月婴儿和儿童高热的首选用药。儿童常规用法:每次10~15mg/ kg ,每4~6小时1次, 3~12岁的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疗程不超过5天。该药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min内产生退热作用,但控制体温时间相对短约2~4h。

6.2.2 布洛芬﹙异丁苯丙酸﹚代表药:美林等。儿童常规用法:1~12岁儿童:①混悬液: 5~10mg/kg口服,每日不超过4次。②缓释混悬液: 推荐剂量为20mg/kg/d 分2次服用,儿童每日最大剂量210g,使用前摇匀。

6.3 药物降温的注意事项

6.3.1 退热药量应遵医嘱或说明书使用,服过一次后,热仍不退要隔4~6小时才能再服,每天用量不超过4次。以防短时间内使用多种退热药,使小儿降温幅度过大、过快,造成小儿体温不升或虚脱。另外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乙酚氨基酚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异常,也可增加婴儿哮喘的发病率[2]。过量服用布洛芬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痈发作等副反应[3]。

6.3.1 退热药宜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反应,布洛芬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也有引起胃肠道出血和加重溃疡的报道[4]。

6.3.2 积极去除病因。退热药使用2-3天体温没有明显下降应到医院就诊。不管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病因未去除,降温均为暂时的。一旦病因去除,体温会降至正常。

6.3.3 用退热药后,如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汗湿及时更换衣服防着凉。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感染。

6.3.4 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评估降温效果。>39℃1~2小时,<39℃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并做好记录。居家观察期间注意观察小儿的神志、精神状态、四肢肌张力、二便及皮肤情况(皮疹、出血点、水泡)等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7 合理喂养 发热小儿消耗及需要量均增加,应给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无法进食应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艺, 万朝敏.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发热诊断处理指甫[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 6 :449-457

[2] 李文红.哮喘可能与滥用扑热息痛有关[J].国外医学: 内科学分册,2001,28 1:20

[3] 苏华, 周晓东, 马爱华.常用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预防[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 1 :321

社区护理家庭与健康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 男62例, 女38例;中位年龄71岁。均为1级和2级高血压, 属中、高度危险组[2]。

1.2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2) 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发病率明显增高, 但高血压并非为遗传性疾病; (3) 肥胖者易患高血压, 其发病率是体质量正常者的2~6倍; (4) 摄入盐和脂肪过多、焦虑、不经常活动、吸烟、饮酒过量等均与高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 (5) 高胆固醇血症、心脏或肾脏疾病、糖尿病等患者, 高血压的危险性较高。

1.3 特点

(1) 年龄>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即为老年高血压患者[3]; (2) >50%的患者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也是心血管病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3) 部分患者由中年原发高血压延续而来, 属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的混合型; (4) 靶器官并发症较常见, 易引起心、脑、肾等各器官损害; (5) 血压波动大,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尤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

1.4 主要护理问题

(1) 疼痛:头痛与血压增高有关; (2) 知识缺乏:缺乏自我监测血压的能力和高血压自我保健知识; (3) 潜在并发症, 高血压急症。

1.5 建立健康档案

采用卫生局制定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由社区医师和护士对社区内成员进行体检登记, 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 并对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 计算体质量指数 (BMI) , BMI≥24kg/m2为超重, >28kg/m2为肥胖。建立个人健康教育随访档案并进行计算机存档、分析, 实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定期随访追踪,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4]。每2~3个月进行跟踪随访1次, 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1.6 健康教育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组织高血压患者或家属集体观看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的影像节目、免费发放宣传资料, 定期或不定期请专家或社区医师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培训讲课, 加强指导, 并请患者及家属作现身说法, 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2护理措施

2.1 监测血压

据所掌握的临床资料, 由社区医护人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定期体检, 监测血压, 每月为患者监测血压2~4次, 建议家中备有血压计, 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 以便观察治疗效果并调整药物剂量。

2.2 控制血压

2.2.1 减低体质量并限酒:

减低体质量有助于减低血压, 体质量指数应控制在20~25kg/m2之间。大量饮酒能使血压上升, 增加患病率, 应限酒。

2.2.2 饮食指导:

合理膳食, 食物应多样化。采用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以谷物为主,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豆制品, 忌浓茶、咖啡。减少钠盐摄入, 一般以每天<6g为宜, 适当补充钾和钙盐, 每天食新鲜蔬菜>5种, 牛奶300~500ml, 减少脂肪摄入量, 应控制在总热量的35%以下。少食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蛋黄等, 蛋白质量不宜过多, 多食粗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2.2.3 有氧运动:

研究表明, 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 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 患者可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健身操、游泳等, 可据自身情况和条件加以选择。每周保持3~5次, 每次30~60min, 运动后心率130次/min左右微出汗即可。

2.2.4 生活规律, 劳逸结合: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尽量减轻精神压力, 避免过度紧张, 保证7h睡眠。老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且易于急躁, 情绪激动, 可诱发血压升高。对长期存在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 据具体情况给予安慰、解释等心理护理, 以减轻和消除其不良情绪及致病性的心理因素。

2.2.5 用药指导:

每次访视时, 应给患者测量血压或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测量血压, 应注意在固定的时间、条件下, 记录血压与服药的关系。通过健康教育宣教, 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终身服药及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详细介绍药物的治疗作用, 告知患者用药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 熟悉各种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疗效和用药的不良反应, 告知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 必须注意用药原则, 端正服药意识, 坚持服药。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 由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嘱患者勿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5], 并告知患者要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从小剂量开始谨慎应用降压药, 监测血压。避免长时间站立, 尤其在服药后最初几个小时, 改变姿势特别是从卧、坐位起立时动作宜缓慢, 服药时间可选择平静休息时, 服药后继续休息一段时间再下床活动, 如睡前服药, 夜间起床排尿时应注意。当患者出现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时, 应指导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平卧, 可抬高下肢超过头部, 屈曲腹部肌肉并摇动脚趾, 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2.2.6 多方合作: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 如仅靠医院和患者双方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各方的共同努力。因此, 社区、医院、家庭、患者应共同努力, 平时多关心患者, 鼓励患者参加文娱体育活动,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 以减轻精神压力。家属和社区人员需相互配合, 督促患者的从医行为, 使其逐步改变不良习惯, 以取得良好效果。

3小结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 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 不仅致残、致死率高, 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 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实践证明, 高血压是可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减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社区高血压防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通过恰当的社区护理干预, 使广大社区居民了解并掌握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和健康生活行为, 遵医嘱服用药物, 定期复查监测血压, 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赵锦国, 张爱英, 于志强, 等.高血压的门诊经验[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21) :1819-1820.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73-174.

[3]卢祖洵.社会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55.

[4]王琼力, 张月萍, 向燕萍, 等.社区控制高血压五年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 (6) :501-503.

上一篇: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下一篇:五年级上册《林海》优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