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2024-10-12

社区康复护理指导(精选11篇)

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社区康复指导,对指导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情况、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社区康复指导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情况、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等不协调,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急性发作期需短期住院治疗,而长期的治疗与康复多是在家庭社区之中,正确的家庭和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对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促进社会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现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调查,随机抽取5个社区经系统治疗临床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8.7岁,病程2.5~13.5年,平均7.5年。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经与家属达成共识,同意接受指导。干预时间为1年。

1.2 方法

由社区护士为病人进行病历资料登记,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医疗费用支付等一般情况,在加入和结束本研究时,对患者各进行1次全面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等的测试。

1.2.1 指导方法。

(1)服药指导。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定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必要时让家属监督患者服药。社区医生定期进行家访,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2)心理指导。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劝导患者调整自己的心态,要面对现实,自尊自爱,正确对待生活、家庭和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增强自信心及战胜疾病的决心。(3)职业康复训练。在社区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和手工劳动等职业训练,如打球、下棋和健身等[4]。(4)家庭护理。在家里,鼓励患者多动脑、多动手和多看书,以延缓疾病发展进程。对病情稳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患者,指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家人做家务、养花等。社区护士定期随访,每月对病人的训练情况进行一次康复记录,每季度进行一次康复评估。(5)健康教育。通过个别交谈、现身说法、召开座谈会、观看录象和集体讲课等方式向患者宣传有关精神疾病的知识,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预防和转归、坚持服药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及复发先兆的早期发现等。通过广播电视、墙报和广场义诊方式宣传精神卫生知识,营造尊重精神病患者的氛围,减少歧视。对患者家属也定期进行疾病知识讲座以及如何指导患者服药,如何进行家庭康复,并印发一些家属须知小册子。

1.2.2 测量工具。

采用COOP/WONCA量表询问患者本人和家属,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5]。该量表包含生理适应性、情感、日常活动、社会活动、健康变化、疼痛及整体健康7个条目,各按5个等级评分,量表满分为35分,最低分为7分。并由医护人员使用QL-index[5]和KPS量表对患者进行平行测量[6]。QL-index共5项,为十分制量表;KPS仅1项,为百分制量表。上述3个量表的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1.2.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性、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服药依从性及患者劳动能力变化

依从性比较见表1。

注:χ2=12.65,P<0.01。

由表2可见,社区指导使患者的劳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生存质量比较

由表3可见,通过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平行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经配对t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控制、心理治疗、家庭干预和职业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劳动能力,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在进行该项研究时,对每个患者当前的家庭结构特点,家庭成员的情感表达方式、社交能力、职业能力和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整个干预内容更贴近现实,针对性更强,患者更乐于接受,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可有效控制和缓解患者的病情,促进其康复,在既减轻了病人讳疾忌医的思想负担,降低复发率的同时又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因此,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综合干预是可行的、有效的。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评估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的标准也发生改变,目前国内外已把生存质量作为衡量疾病治疗效果的一个新的重要观察指标,对于精神病而言,根治是很难达到的,而生存质量评估则可以量化社区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

精神疾病患者坚持服药对于稳定病情,防止疾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不能按时服药,甚至停药。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有些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情已稳定,不需要继续服药;有些人认为,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长期服用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有些人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买不起药;也有些病人家属对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认识,擅自同意病人停药,往往造成患者病情的恶化。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了疾病的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常担心被别人看不起,会受到社会歧视,不能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不能胜任以前的工作等,而出现悲观、失望、消极和抑郁等心理,甚至产生轻生的观念和自杀的行为。因此,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尤为重要。家庭成员、社区邻居和单位同事要以宽容的态度善待他们,耐心地予以引导、帮助和鼓励患者,不能讨厌、嫌弃,更不能讽刺、讥笑和歧视,否则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招致病情复发。其次要鼓励患者自己学会自我解脱,多参加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走出家门,积极主动地融入正常社会人群中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工作。本研究通过社区心理指导解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使之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家庭护理有利于社区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家庭是患者活动最多的场所,家属是他们接触最多的人,通过家庭支持,让病人密切接触社会,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使其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居家的条件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护理服务,更好地满足了患者与家属的需求。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存质量都有极大的提高。

实践证明,社区干预可让患者得到方便、经济和有效的综合治疗,解除其痛苦,降低复发率,增强劳动能力,促进精神康复,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7]。

参考文献

[1]徐银儿.社区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态度、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1(12):79.

[2]李宝荣.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指导[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8):613.

[3]冯婉霞.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2):193.

[4]董汉振,蒲金玉,孙梦月,等.综合支持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2010,25(4):309.

[5]曹成虔.精神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3):197-198.

[6]吕嘉春.生存质量测评及流行病学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53-257.

[7]骆焕荣,张雪静,邓筱璇,等.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3):190-191.

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篇2

精神病患者家庭是社会关怀中的主力军之一,给病人一个良好的生活坏境和更多的关心,使他们降低了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是精神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患者家属最为期盼的.然而,事实上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后,并非都随着住院病情的控制而同步恢复,他们出院后往往变得懒散,退缩,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因此,家属如能给予全面、细致的家庭护理,帮助他们振作起来,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家庭支持系统是患者获得的支持系统中最直接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庭干预,可以减轻精神病理过程带来的创伤,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家庭康复技能训练

洗脸,洗脚,刷牙,整理床铺 2次/天

扫地,拖地,轻微家庭劳动 1次/天

剪指(趾)甲,洗澡 1次/周理发 1次/周散步,看电视,听音乐 1次/天

文体活动,如象棋、扑克、羽毛球及健身器材等精神病复发的原因 1次/天

停药或减药,最多见;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精神病复发的先兆

自知力动摇;睡眠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工作或学习效果

下降;情绪不稳定;躯体不适;精神症状再现。

如何预防复发

坚持服药;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识别复发早期的“预警症状”;有效、便利的求助策略;保持良好的社会

角色;避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毒品。预防复发的训练

复发标记防复发训练

首先出现的征象

1担心人际关系1与社区医生联系

2感到嫉妒2用思想日记使自己的思维变得合理

3变得多疑3花时间放松自己

4没有正规服药4.避免承担太多事务

5试图做很多事情来转移烦恼

中间出现的征象

1.感到恐惧和焦虑1.拜访朋友和社区医生

2.感到人们都和自己作对 2.增加药物

3.离不开房子

4.变得重负荷健忘

晚期出现的征兆

1.感到日益恐惧1.立即与社区医生联系

2.自我孤立2.增加药物

3.睡眠困难

4.感到困倦

5.听到声音

6.有怪异的想法

7.日常工作中有问题

降低自杀风险

自杀的高危因素:严重精神疾患;有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有抑郁、绝望情绪;病前工作能力强,智商高;男性;自

尊心过强;酒、药物滥用史;自杀家族史。自杀行为的核心问题

缺乏自信绝望感家庭成员和与患者关系密切的应

现实而乐观的方式给他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护理。患者发生意外时的对策

自缢: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外伤出血:包扎止血→送医院。服毒:催吐→送医院。噎食:抠出食物,拍击背部。暴力行为:想方设法,齐心协力制服。

有专家指出,精神病患者治疗康复与最佳链条是由医

院—家庭—社会三部分组成。

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生

活是精神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家属最为期盼的。

给予精神病患者良好的社会关怀,不仅是社会公平之要义,也是保障公共安全免遭其害的根本。

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单靠亲情远远不够,但精神病患者家庭的作用仍是举足轻重。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需要社会和家庭共助,是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及社会适应上实现的、全面整体的康复,重返社会。

精神病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 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 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 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爲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冶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 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 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 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

心的自我责备。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 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

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讲 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 一件事。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 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 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 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 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必须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 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家属所应该具备的职责主要包括:

1、听从医生的指导,妥善看管和照顾患者,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防止 病人自行减药或加药,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进行更好地 改善治疗方案;

2、要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 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3、要注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病人病情,安排病人适 当做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增加病人接触社会的机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病 人适度的参与娱乐活动;

4、是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平等对待他们,既不过分迁就,也不过分指责,鼓励病人尽量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加强对他们生 活技能的训练,鼓励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社会康复服务。

5、要科学地养成饮食健康习惯,多吃蔬菜和蛋白质高的食物

6、患者家属要督促和监督病人不要喝酒、少喝咖啡、少抽烟,以防止诱发 病情的情况出现

精神科

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与效果 篇3

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多数国家三大致死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脑卒中幸存者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精神经济上的负担。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尽快回归正常生活,必须坚持正确而有效的功能锻炼、中医治疗、心理干预,找出脑卒中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目标,进行康复指导和训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1]。

1 肢体功能康复

1.1 指导患者正确卧位[2]

1.1.1 仰卧位

脑卒中患者一般情况下以侧卧位为主,需要采取仰卧位时,应使用小软垫垫于肩部、肘部、腕部、髋部、膝部及足跟部等处,患臂放在身体边的软枕上,肩关节前伸,稍屈曲,保持肘伸展、腕背伸、手指伸展,头部偏向患侧为宜;避免半卧位,因该体位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

1.1.2 患侧卧位

患者肩部前伸,不能压陷在身体下面,背部垫软枕头,60°~80°倾斜为佳,肘关节要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肢呈迈步或屈曲状,下肢间垫软垫,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液循环,此体位有助防治痉挛。

1.1.3 健侧卧位

患肩向前伸,患手放在胸前的软枕上,手心向下,肘关节、腕关节伸直,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软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部不可内翻。

1.1.4 坐位

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直接由卧位进入坐位训练。坐位分床上坐位和轮椅坐位。在坐位时,开始角度不主张过大,床上坐位先抬高床头30°,适应数分钟,无头晕、心慌等不适,可逐步抬高至90°,背部垫以被褥,让患者背靠锻炼躯干肌肉,要求脊柱垂直床面,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训练保持平衡后,可坐床沿两下肢下垂练习下肢活动,轮椅坐位靠背是布类比较软,可使脊柱屈曲,应在其背后放置一块硬板,以保证躯干直立。

1.2 站立位、步行训练的康复护理

1.2.1 从坐位到立位的康复训练

以健手支撑床面,转移到床边双脚摆正位置,双手十指交叉前举并弯腰,将身体前倾,利用重心前移,抬臀而使身体直立;或在患者腰间系一宽布带,护士或患者家属站在患者对侧,嘱患者以健手搂住其颈部,由其用双手提拉患者腰间宽带而成立位。

1.2.2 立位训练

应先以健侧下肢负重,逐渐再过渡到双下肢负重。

1.2.3 站立位到步行训练

经过立坐训练并能保持身体平衡者,可以进行步行训练。指导和纠正患者不正确的体姿和步态,嘱患者在步行训练中抬头向前看,保持身体平衡。步行训练时患者腰间系宽布带,护士或家属牵拉布带既可保障安全也可协助患者进行起立行走训练。

1.3 日常活动能力训练

1.3.1 自行进食

最好在坐位下进行,一般单手可以完成,健侧使用餐具,将食物放置在适当位置,进餐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呛咳现象。用患手进餐时,刚开始可用粗柄的勺子以便抓握,健手扶住碗;水杯要轻且便于抓握,杯中倒入适量的温水,必要时可用吸管饮水。为防止餐具滑动,可在餐具下放防滑垫子。

1.3.2 洗簌更衣

衣服要宽松,避免有太多的纽扣,衣裤可以用拉链或尼龙搭扣等代替纽扣,鞋要轻便宽大,鞋带改为尼龙搭扣,鞋后部缝上小环,以便于穿脱。穿衣裤时先穿患侧,然后健侧,脱时相反;穿患侧袜子和鞋时把患腿放在健腿上进行。

1.3.3 如厕

患者学会站立后,可在床边放置坐式马桶,在家属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排便。患者学会使用轮椅或步行就可自行去厕所排便,排便器应安装坐式,旁边安有扶手,早期要有人陪同,当患者有日常独立活动能力时才可逐渐脱手。

2 语言训练指导

患者语言功能丧失是由于发音器官无力,肌肉张力异常和失调引起的。首先从发音开始,先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运动训练以使语言肌肉功能得以恢复,然后进行单词及短语的训练,可对着镜子或在他人指导下练习;可用看图识字法,还可做听语指字训练,也可运用身边的物品进行训练,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难度。训练短语时,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句,让患者说出后半句。

3 吞咽训练指导

脑卒中患者应较早地有计划地根据病情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嘱患者张开嘴,舌尽力向外伸出,上下左右运动,然后再回缩,闭口做叩齿、咀嚼、鼓腮等。选择有一定口感的食物,以利咽部感知,食物形态以不松散、有粘度但又不致粘附口腔为宜,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热量和温度等,让患者有良好的进餐感觉。食速宜慢,进食时应注意力集中。

4 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

随之而来的经济负担、社会角色的转变,加之对疾病预后的恐惧易致患者心理障碍。长期的疾病折磨,患者急于求成而逐渐导致失望、抑郁、急躁、固执、悲观甚至绝望等心理现象,故应积极主动地给予安慰及心理疏导。在康复治疗阶段,应争取家属配合,协助患者提高自信心,发现任何细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家庭背景、性格爱好,耐心倾听诉说,找出主要的心理问题,拟定护理计划,以鼓励为主,使患者向积极良好的方向发展。心理上的支持与治疗对卒中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 认知障碍的护理

脑卒中认知障碍以记忆、定向力、语言及注意力障碍为突出。认知障碍曾被认定为不可逆损害,但近年发现部分脑细胞可因刺激而再生。患者室内物品要简单,摆放整齐、规律,特别场所用图片或文字做出标志;可进行数字记忆、物品图片、拼图、搭积木、绘画、习字、阅读等练习,帮助记忆及结构性失用的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有利于失认的康复。

6 结语

有计划的社区康复治疗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很大作用,这就需要社区医护人员及家属密切配合,正确的康复指导、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是社区辖区内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姚丽娟.三级康复护理对腦卒中偏瘫病人功能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618.

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期间, 在社区医疗中心就医, 接受护理指导的患者79例。患者中男性45例, 女性34例;患者的年龄在29~85岁之间, 平均 (60.4±10.5) 岁。

1.2 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的需求分析

1.2.1 社区居民中不同人群的特色医疗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社区居民中, 慢性病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这类人群中, 老年人居多, 因此患者的自理能力较差, 对于治疗知识、用药等方面接受水平有限。因此在慢性病人的照料中, 出现严峻的问题。为了缓解慢性疾病患者的家庭负担, 急需来自社区服务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1.2.2 居民的保健意识增强, 医疗机构的保健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开展康复指导和保健教育对于慢性疾病患者, 如果可以在社区获得最新最实用的保健技巧, 得到个体化的康复指导, 将会大大缓解大型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量, 也能使患者获得更为精心的护理干预。可以进行恰当的社区保健和康复指导, 患者的发病率将会逐渐降低, 减少住院率。

1.3 护理方法

护理工作是一种社会服务工作, 其社会性决定了它必须经历从技术服务向社会服务的转变, 促使更多的护理工作者从医院走向社区的广阔天地。我国的卫生资源配置远未达到最佳水平, 中心医院的资源多, 但能接纳的患者数少, 社区医院的资源少, 却承担着基础保健工作。本研究将中心医院同社区医院的工作相结合, 与基层社区的医疗机构和医疗组织合作, 开展慢性疾病的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

1.3.1 社区保健

首先, 慢性病患者免不了要经常检查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 并且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护理工作者应及时开展慢性病的筛查体检, 慢性病患者的各项检验工作, 如定期在社区医疗机构中为患者测量血压, 抽取血样送检,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还可上门为其进行测量。其次, 针对特殊的慢性疾病及老年患者, 可以开设专门的康复护理中心, 患者可以白天在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护理, 晚上回到家中休息。这类康复中心比较适于在肾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老年痴呆患者周边开展, 因为这类患者自理能力较差, 家属不放心其单独在家, 若在康复中心, 一旦出现异常, 可以及时采取救护措施。第三, 设立家庭护理人员管理培训机构以及工作站。很多慢性病患者自身行动不便, 或者免疫力较差, 不适于行走到社区医疗中心接受护理, 他们可以选择求助于家庭私人护理人员。开设培训中心的目的是培养出素质过硬的护理工作者, 补充我国在社区护理中的人员缺口。

1.3.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促进康复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 比较适合在社区护理干预工作中开展, 也是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要环节。可以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橱窗。通过开展健康教育, 使患者认识到慢性疾病不可怕, 但不能对它掉以轻心, 使患者熟悉自己所患疾病的发病原因, 诱发因素, 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规避风险。

1.3.3 康复指导

(1) 对每位慢性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所患病种, 患者年龄, 有无听力障碍、失明、理解障碍等。记录患者的用药种类和用法, 定期查看患者的诊疗记录。对患者所服用的药物进行讲解, 通过合理规律用药, 控制生理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贯穿讲解相关医疗知识, 使其认识到慢性病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 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持久性很重要, 并树立与之抗争的信心。 (2) 对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患者, 需要多次测量血压值, 判断是否血压稳定。需要非同日多次测量才能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教会患者测量自我血压, 交会患者判断血压上升的简易方法。 (3) 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指导患者进行兴趣活动, 如练书法、听音乐、打太极, 进行瑜伽、深呼吸等放松活动, 消除不良情绪, 愉悦身心。 (4) 可适当介绍些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知识, 不仅有助于改良生活习惯, 而且使患者关注自身健康, 并获取心理安慰。

2 结果

进行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后, 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均维持稳定, 大部分患者均比接受治疗前病情有所好转。

3 小结

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还处在发展阶段, 社区护理人员人手不够, 不能完成整个社区中的护理任务, 社区护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本研究采用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的方式对慢性疾病进行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有在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娜.社区保健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6 (17) :127-129.

[2]吴小敏.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 2010, 2 (9) :959-961.

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篇5

【关键词】骨科病患,临床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09-01

一骨科患者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

骨科病患入院大多是因为意外事故,因此病患的年龄跨度非常大,因意外发生入院的病患大都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且对自身病况与预后缺少了解,加之治疗方法大多需要进行手术,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忧虑”的悲观情绪。手术手的病患则大多需要长期窝床休息且生活无法自理,当出现任何不适时都会担心自身是否会出现并发症&身体是否能康复等问题,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易怒”的焦虑情绪。笔者认为医护人员应从病患“入院——手术——康复训练——出院”进行全程护理与康复指导,通过与病患沟通和密切觀察病患的具体病情供符合病患需求的护理来建立良好融洽的病患关系,运用适宜的职业与耐心为病患进行心理疏导,采用尊重与鼓励的态度引导病患配合治疗与进行康复锻炼,即在解决病患心理与生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升病患配合治疗的程度,确保病患在最佳身心状态下完成治疗。

二骨科病患术后临床护理

1.病房环境设置:骨科病患在手术后需要被安置在空调房内,病房的室温应控制在20-26℃湿度应控制在50﹪-60﹪,防止出现病患体温温差浮,动较大引发不良反应"病房内定期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天)防止因“不合理的温度、不合理的湿度、非健康因素”导致病患“术后感染、血循环障碍、微血管痉孪”等问题的发生。

2.日常生活护理:骨科病患在术后1~2周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且大多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是非常容易出现“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褥疮”等问题的时间段,对此,医护人员应定期为病患更换清洁床单并保持病患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医护人员需要告戒病患与其家属病患在这个期间内应避免过大幅度的翻身、坐起、下床活动,在病患的患肢下放置小枕头等柔软物品使患肢略高于心脏。对于受压部位出现血肿的病患则应采用按摩等消肿措施来促进其血液循环,定期为病患患肢以外的部位进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问题的发生。

骨科病患的饮食需要依据术后时间与病患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主体原则为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忌食油腻与辛辣食品。在术后1~2周内不应食用滋补食品,应以清淡为主。在术后2~3周内饮食应以动物肝脏、骨头汤为主,并适当服用钙、维生素AD以起到和气补血的作用。在术后6~8周应食用猪牛羊骨汤、鸡汤、鹿筋汤(适量饮用补酒)等以起到强筋壮骨的目的。

三骨科病患术后康复指导

科学合理的康复指导是病患患肢功能恢复的关键。病患大多缺乏康复训练理念与知识,认为手术成功就等同于肢体的康复,不了解不进行康复训练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内粘连”甚至再次手术等问题的出现。对此,医护人员应实施责任制护理,为病患与其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树立其良好的康复意识与康复锻炼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进行1对1的针对性讲解与示范帮助病患学习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医护人员在病患手术后24小时后就指导病患自行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等长收缩与腘绳肌联合收缩训练,对于感觉疼痛难忍拒绝进行训练的病患可给予止痛药。在病患手术后72小时后安排其使用CPM机进行患肢远端指(趾)关节屈伸运动训练、腕踝关节屈伸运动训练(由30°/30分钟递增),实现病患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配合以达到最优效果。骨科病患术后6~8周是肢体功能恢复最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病患基本达到临床愈合状态,患肢

部位的外固定已经被拆除,这一阶段医护人员应指导病患进行以关节为主的全身康复训练来帮助病患实现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这一阶段的康复锻炼应通过辅助器械来增加病患的锻炼运动量,包括使用握力器辅助病患“肩部、肘关节、腕关节”上肢锻炼与CPM辅助“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下肢锻炼。医护人员应指导病患正确使用辅助工具,例如在使用拐杖时应先训练病患的平衡度,要求病患进行单脚站立来锻炼强化手臂的力量。对于胸腰椎受伤的病患则应训练其增强对腰背肌功能的锻炼。医护人员应依据病患自身的耐受度调节其锻炼时间与强度,防止病患因康复心切进行超负荷锻炼而导致不必要损伤。

对于出院的病患医护人员应采用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来帮助指导其进行合理训练,告知病患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因训练过度给病情增加不必要负担,患肢部位应注意保暖防止再度受伤。病患在日常生活与锻炼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回院进行检查复诊。

参考文献

[1]胡锦华,罗菊英,张志霞:.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康复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1066.

[2]王丽华.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58-59

[3].谭放花.康复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17):1529-1530

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篇6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需求

急性脑梗塞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年龄几乎均为中老年人, 发病急, 常有肢体瘫痪、言语功能障碍, 如果消极对待早期康复治疗, 将严重影响其预后。目前, 我国的康复专业队伍在逐渐壮大, 康复场所也不再局限于综合医院康复科或康复医院这样的专业机构, 居民对康复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因此, 本文对研究的基线调查资料进行了总结, 分析了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状况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为今后康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南京东路社区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发病的124名患者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发病前主要从事的职业、目前有谁照顾、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和家庭人口数等。 (2) 康复现状:康复地点:居家康复、社区康复和专业机构康复。 (3) 康复知识和指导需求: (1) 脑卒中的紧急情况处理。 (2) 家庭生活环境改造等。 (3) 肢体和语言等康复锻炼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材料

发放调查问卷124份, 回收有效问卷共120份。其中男性52人, 女性68人, 男女比例为1∶1.3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75.41±11.21) 岁, 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72.23±12.69) 岁, 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77.84±9.31) 岁, 65岁及以上患者为80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66.70%。从文化程度来看, 小学和没上过小学的患者共计16人, 占13.3%;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共计40人, 占33.3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共计64人, 占53.33%。婚姻状况显示, 在婚的患者占65.00%, 丧偶的患者占29.20%。就业情况显示, 18名患者在职, 占调查人数的15.00%, 其余患者都已经离退休或者无业。接受调查的120名患者中, 94人由直系亲属照顾, 占78.30%;23人由保姆照顾, 占19.20%;1人由旁系亲属照顾, 占0.80%, 其余2人独居, 占1.70%。

2.2 脑卒中患者功能评定情况

脑卒中患者功能评定结果:从残疾等级来看, 无明显残疾的患者占22.50%, 轻微残疾的患者占30.80%, 中等残疾的患者占24.20%, 中重度和重度残疾共占22.50%。出现肢体残疾的比例较高, 占81.70%;患者出现语言残疾的比例为50.80%。出现肢体残疾的患者中, 34.70%的患者基本上完全恢复, 但仍有44.90%的患者没有恢复;出现语言残疾的患者中, 仅有18.00%的患者基本上完全恢复, 高达55.70%的患者没有恢复。

2.3 脑卒中患者康复干预现状

120名患者都在医院接受了治疗。但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为94人, 占78.30%;接受过康复治疗的患者为67人, 占55.80%。67名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中, 41名患者主要在二三级医院接受了康复治疗, 占62.10%;16名患者主要在社区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占24.20%;9名患者通过自我锻炼的形式进行康复治疗, 占13.60%;另有1名患者没有标明其主要康复治疗形式。这67名患者中, 截至调查时仍坚持进行康复治疗或锻炼的人数为50人, 占74.60%。

进一步分析康复治疗对出现肢体残疾和语言残疾的脑卒中患者的影响。经过χ2检验显示, 脑卒中后出现肢体残疾并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的肢体残疾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出现肢体残疾但未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 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同样, 出现语言残疾并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比出现语言残疾但不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的恢复情况好, 这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2) 。

人 (%)

人 (%)

2.4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需求

患者需要了解的脑卒中知识类型, 显示患者的知识需求富有多样性。患者需要的脑卒中知识类型位列前五位的依次为:脑卒中后肢体或语言等康复锻炼方法、脑卒中后紧急情况的处理、脑卒中常见的诱发因素、脑卒中后可能的并发症以及脑卒中常见的症状 (表3) 。

3 讨论

3.1 患者早期康复

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研究报告认为, 康复的早期介入可降低致残率, 改善生活质量[2]。本研究中120名患者都在医院接受了治疗, 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为94人, 占78.30%;接受过康复治疗的患者为67人, 占55.80%。χ2检验显示无论是肢体残疾还是语言残疾, 做康复治疗的患者明显比未做康复治疗的患者恢复情况好。住院康复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在出院后如果不继续康复训练, 其生存质量还会下降。58.00%患者在出院后都不能够得到正规的康复治疗, 但是患者的康复意愿还是满强的, 有67.50%的患者表示需要了解脑卒中知识;32.50%的患者表示无所谓;但没有患者明确表示不需要了解脑卒中知识。此外, 98.30%的患者表明需要社区医生上门进行康复指导;仅有1.70%的患者表明不需要社区医生上门康复指导。

人 (%)

3.2 家庭环境设施未进行相应改造

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但本研究中多数家庭在环境设施改造上做得还不够, 如未安装卫生间扶手, 没有清除地面障碍物, 一些长期卧床患者的床未安装床挡, 没有特制的专用坐便器等。在康复需求中家庭康复环境需求指导需求是最低的, 需要指导的家庭为29.20%。这表明社区康复人员在这方面的指导工作还应加强, 患者还不懂得家庭康复环境更利于患者康复。因此, 充分认识目前脑卒中家庭康复存在的诸多问题, 提高专业人员的家庭康复干预能力,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 提高脑卒中的家庭康复效果势在必行。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讲, 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能力和实现自我照顾是其最终的康复目的[3]。由于建立大规模的专业康复中心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一项可行的措施是发挥三级医院的技术优势, 加强对社区医院的指导和培训, 加快社区康复的建设并提高其服务能力[4], 并且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内外资源的积极性, 促使社区、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 使脑卒中患者得到社区、家庭的支持与鼓励, 更好地发挥脑卒中患者自身的康复潜在能力。

参考文献

[1]萧蕙, 朱晓平, 王琳, 等.脑卒中后周及月的生存质量调查报告[J].中医药导报, 2005, 11 (10) :74-75.

[2]段小萍, 宋青侠.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06 (3) :93-94.

[3]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263-264.

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周围的几个社区18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性91例, 女性91例, 年龄60~84岁, 平均65.3岁。收集所有患者在该期间中的住院小结、诊疗费用, 血压数据等资料。

1.2 社区指导方法

1.2.1 心理指导

注意多了解患者的需求, 并尽量为其解决。为高血压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危害, 让患者能够重视起该病, 做到尽早治疗,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要为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 减轻患者心理上的恐惧, 让患者了解到该病并不可怕, 该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让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多加了解, 不至于产生恐惧心理, 能够心态平和地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多给患者讲一些关于该类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 让他们对自己, 对未来都充满信心, 坚信自己的病情能够治愈。高血压患者多表现为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症状, 一定要对他们表现的耐心、亲切、周到、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减轻患者的压力, 保持平静的心境。教会患者训练自我控制能力, 对于易激动的老年患者做好家属工作, 减少不良刺激, 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医护人员注意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避免患者产生暴躁心理, 尤其是要避免患者的心情过于激动或者紧张[1]。让患者注意保持心情平和,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告诉患者家属注意多关心患者,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馨, 具有战胜病魔的决心。

1.2.2 一般指导

为患者设立个人健康档案, 每日或隔日测量患者的血压, 并且要记录详细的数据, 便于医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 从而对治疗情况能进行适当的调整, 做到对症下药。每个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全身基本体检, 便于及早发现并发症,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同时也有助于患者与医师的病情沟通。烟叶中的尼古丁可以间接的导致血压的升高, 而酒精能使患者的动脉血管硬化, 血管变的易脆, 这些都加重了血压的负担。因此, 对于经常抽烟饮酒的患者, 应当给他们讲解抽烟与酗酒的危害, 告诫他们要戒烟, 并且注意严格限制饮酒的次数。医护人员应当给患者讲解肥胖对高血压的危害, 告诫患者注意保持体质量, 还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来使身体的一些技能处于活跃状态, 但是在患者活动时注意要有人陪护, 必要时注意采取紧急降压的措施, 尽量不要让患者单独行动, 避免一切意外的发生。

1.2.3 起居指导

患者所处的室内, 应注意保持室内卫生, 空气的清新, 天气过冷时, 还要注意保暖问题, 防止患者发生感冒。患者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作息时间, 良好的生活规律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身体的负担, 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2]。注意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从而为患者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如对于生活呆板、久坐不动的患者, 建议其多参与一些娱乐活动, 多出门走动;对于持续进行紧张脑力劳动、缺乏睡眠的患者, 建议其放松精神, 外出度假, 保证足够的睡眠, 同时参与一些娱乐活动, 愉悦身心;对于大量吸烟的患者, 建议其戒烟, 避免尼古丁继续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对于酗酒的患者, 建议其戒酒, 保证药物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对于喜欢暴饮暴食的患者, 建议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等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生活要有规律,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 早睡早起, 不宜在临睡前活动过多和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3]。避免做剧烈的运动, 患者可以适当的出去散散步, 和朋友们一起打太极拳或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这样不仅利于患者身体经络的疏通, 增加血液流通, 增强患者血管的弹性, 并且对减轻患者的体质量也有帮助, 而这些都能适当的降低患者的血压, 并且也能保证患者心情的愉悦, 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2.4 饮食指导

可以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 地域差异, 加上患者的经济情况, 患者的病情, 为患者制定一套详细的饮食指导计划, 这样更有利于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干预。摄食要求低盐、低脂肪、低热量, 禁忌烟酒, 如有心力衰竭和浮肿者, 还应减少食盐量 (<5g) 。要控制脂肪, 胆固醇和糖的摄入, 以素食素油为好。多吃一些对降低血压有利的蔬菜等, 例如, 芹菜、海带、紫菜等[4]。在熬粥的时候可以选择在粥里面放一些红薯等, 不仅增加味道, 而且利于降低血压。注意饮食中糖类的成分不要过多, 因为糖分摄入过多, 会造成人体肥胖, 引起高血压, 另外, 还由于患者血液中三酰甘油增多, 这增加了患者对糖的耐受性, 糖摄入量过多, 容易使患者诱发糖尿病。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 不能过多, 也不能过少, 过少, 则会造成浮肿等营养不良综合征, 过多则会增加患者肾脏的负担。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 每天坚持摄入高钙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受到明显降压效果, 含钙食物很多, 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虾皮。还可以用药膳来加速治疗进程, 例如, 新鲜甘菊的嫩芽, 配以粳米、冰糖熬粥, 一日2次;海带与草决明各30g熬汤喝, 每日1次, 1个月后可见效;绿豆与黑芝麻熬热, 研碎成粉服用;夏枯草与猪瘦肉熬汤, 吃肉喝汤等等[5]。药膳具有辅助药物降血压、增强体质、减少药物副作用的效果, 而且简单易做, 有利于推广。

1.2.5 用药指导

用药原则为个体化原则, 单药开始, 在选用任何1种药物开始治疗时, 均应使用最低剂量, 以减少毒副作用, 根据药物疗效和患者耐受情况酌情增加该药剂量。降血压药物不可随意停服和更换。高血压病目前尚无法根治, 用药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 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故需终生服药。有的高血压患者服药后测到血压正常就停药, 升高了又再服药[6]。这样血压高高低低, 波动反复无常, 对机体健康反而更加不利。所以, 用药后血压稳定到理想水平, 又无特殊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的副作用, 不宜轻易停药或更换药物。在未肯定现用药无效或不合适前, 切忌轻易换另一种药。

2 结果

182例患者均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 患者能够缓解心理压力、了解高血压病的危害并愿意配合治疗、懂得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指导效果满意, 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

3 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指导, 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使患者血压降低, 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讨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要进行定期的回访, 提供宣传资料, 掌握和了解患者的情况, 定期进行社区的健康知识讲座, 组织患者和家属来参加学习, 提供给患者及家属专业的护理知识。80%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仅限于降低血压, 没有更深入的探讨了解, 至于血压需降至到多少才算理想却没有自我护理和保健的意思。由于高血压多靶器官的损害需累计到一定程度才能表现出症状, 很多患者没有什么症状时就不听从医师的嘱咐按时用药, 导致耽误病情, 如果在社区内能够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提醒及监督患者遵医治疗, 那么高血压患者不仅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还能够有效预防高血压一系列的并发症[7,8]。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生活压力的增大, 高血压发病率越来越高, 我们要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指导努力探索, 找出适合高血压病护理的最有效方法, 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多放松心情、适当的参加运动、养成合理的膳食, 使高血压病不再可怕。

参考文献

[1]田沪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体会[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1, 27 (9) :9-10.

[2]胡群芳.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的效果[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0, 19 (19) :207-208.

[3]马新花, 薛雅卓.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 2009, 30 (12) :1938-1939.

[4]邓秋兰, 庞玲玲.社区护理干预对促进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J].广西医学, 2008, 21 (7C) :1893.

[5]张庆华, 代亚丽.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8, 22 (27) :2488-2489.

[6]吴永霞, 王青丽.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J].青海医药杂志, 2007, 37 (13) :1209-1210.

[7]苏秀宁, 宫丽娅, 韦运杰.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13 (11) :1725.

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 篇8

1 股骨颈骨折

愈合期: (1) 取平卧位, 下肢稍外展, 两腿间放一软枕, 患肢不宜抬高; (2) 手术后3~5d即开始卧位做保健操, 每日1~2次, 趾与踝主动练习, 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 (3) 第2周开始协助患者不使股骨旋转与内收的髋的主动屈伸练习, 动作轻柔, 幅度小, 不引起明显疼痛; (4) 第3周可增加俯卧位的上肢支撑起上身和双臀, 并向后上方抬起双臀的练习, 主要增加躯干和髋部的力量:可坐位做主动屈髋、屈膝的练习, 不

宜床上盘坐、翘二郎腿, 或坐位低于90, 以免髋关节外展外旋造成移位, 坐床沿时双足踩踏脚凳上。

恢复期: (1) 第1个月可增加仰卧位患肢伸直, 做髋部主动内收、外展, 坐位做股四头肌抗阻、膝关节的屈伸, 体质好可做三点式步行、患肢不负重等练习; (2) 第2个月增加髋关节各组肌群的主动与抗组练习、坐位与站位的转换练习, 同时逐步增加扶杆双足站立做踝的主动屈、伸、内外翻及缓慢微蹲练习;之后增加扶杆站立做双下肢交替踏步运动或平衡杆内步行, 双腋拐做四点步行, 患肢稍微负重; (3) 90d左右, 可练习健侧使用单腋拐步行, 2周后可改为患侧持单腋拐步行;之后改为健侧持单手拐步行, 3周后改患侧持单手拐步行; (4) 逐步提高下肢的负重能力、活动耐力直至弃拐。练习内容有:变速行走、跨越障碍、拾取落地物件、上下楼梯、下蹲等, 这一过程需要1~2年。

2 髌骨骨折

愈合期: (1) 骨科处理后2~3d即开始卧位行髋、踝的主动练习; (2) 15d左右增加屈膝肌等长收缩练习; (3) 使用石膏托的患者在30d左右取下石膏托, 协助患者做髌骨周围肌肉的被动运动或左右推动髌骨2~3次, 瞩患者主动屈、伸膝关节。 (4) 45d左右, 嘱患者开始使用双腋拐做三点步行。患肢不着地。

恢复期: (1) 嘱患者进行主动伸、屈踝、膝关节的抗阻练习; (2) 15d后增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 20d后练习使用双拐四点步行, 2周后改单拐步行, 再2周后改手拐直至徒步行走; (3) 练习上下楼梯、下蹲、单腿负重, 逐渐增加肌肉负重能力。

3 胫腓骨骨折

愈合期: (1) 取平卧位, 患侧下肢用软枕稍垫高以利于静脉回流; (2) 经骨科处理后3~4d在卧位下开始行保健体操, 上肢肌力的练习, 患肢髋、踝、趾的主动练习, 患肢股四头肌肉的等长收缩; (3) 15d左右增加髋、膝、踝关节主动屈、伸和趾的等长收缩、髋部抗阻练习; (4) 45d左右有外固定的患者可持双腋拐做三点式步行, 患肢不着地; (5) 可在足底沿纵轴进行扣击, 每日2次, 每次200下。

恢复期: (1) 去除外固定后, 增加膝、踝关节的主动练习, 于斜板床站立, 15d后开始在挟持下做起坐练习、双足站立下做踮足尖、下蹲、练习; (2) 做患肢髋屈, 伸、内收、外展和膝踝关节的屈伸抗阻练习; (3) 30d后在扶杆站立位练习改为双下肢交替步行, 增加踝内外翻的抗阻练习, 以后扶腋拐做四点步行, 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

4 踝部骨折

愈合期: (1) 取平卧或健侧卧位, 患侧避免受压, 垫软枕抬高患足, 高过心脏, 以利静脉回流; (2) 经骨科初步处理后3~5d即开始做保健体操, 未被固定的关节做主动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3) 15d左右增加踝和趾屈伸等长收缩练习、持双腋拐进行三点式步行; (4) 20d左右增加:内踝骨折做踝内翻肌静力性收缩。外踝骨折做踝外翻肌静力性收缩练习, 以后重复以上动作。

恢复期: (1) 去除固定后开始进行踝的主动屈伸练习, 内踝骨折者则进行踝内翻的主动练习;外踝骨折者则进行踝的外翻主动抗阻练习; (2) 第2周增加踝屈伸、趾屈伸群抗阻练习, 内踝骨折者可增加踝外翻的主动练习和踝内翻的抗阻练习, 外踝骨折者可进行踝内翻的主动和踝外翻的抗阻练习; (3) 第3周可增加踝内外翻的抗阻练习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牵引治疗。

下肢骨折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1)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并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2) 鼓励患者多食含钙较高的食品, 尽量戒烟、酒, 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并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3) 下肢骨折尽量取平卧或健侧卧位。膝上骨折者尽量不要抬高患肢, 如出现明显肿胀抬高患肢时须使整条肢体处于水平位, 两腿之间置一软枕, 膝下骨折者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积极主动进行髋、膝、踝关节的主动练习, 但一定避免使用暴力, 避免患肢过度负重;练习应早期介入, 循序渐进。 (4)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防跌倒、摔伤, 以免造成继发性损害。 (5) 如伴神经血管损伤, 应观察肢端血运、皮温和感觉、肢体肿胀、慢性疼痛等情况, 注意患肢保暖、避免烫伤等。 (6)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进行助行。 (7) 熟知患者病情进展, 及时向主管医生和治疗师反馈疗效。注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促进骨折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 篇9

1 制定随访制度

1.1 专职随访

由已取得主管护师职称,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及神经内科专科理论知识,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及演示能力的护士进行专职随访。

1.2 建立脑卒中随访档案

1.2.1 详细登记

通过社区上门服务筛选记录脑卒中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文化程度、地址、联系电话、住院时间、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情况,对随访内容、结果做详细登记。

1.2.2 随访程序

随访一般采用上门拜访的形式,也可采用电话咨询,规定每月随访1次,患者刚出院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必须做随访,特殊患者不限次数,终生随访。

1.2.3 随访内容

随访护士主要宣教疾病知识、注意事项、保健咨询、预防复发、指导患者如何服药及保持血压稳定以及语言、吞咽、肢体功能等后遗症的康复锻炼,指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购买药物,监测血压、心率等,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做心理疏导,提醒患者及时复诊,征求患者对社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皮肤、口腔黏膜、泌尿系等感染),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等,并详细记录,形成随访档案。

2 康复期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发现自己瘫痪时无法接受,想到今后生活的不便和给家人带来的负担,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沉默少语,甚至绝望。这时应指导家属加强与患者交流,增强患者自信心,给予鼓励和安慰,以求得患者的配合,告诉其通过积极的功能锻炼可逐步恢复,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肢体功能锻炼,特别是发病3个月内的锻炼更为重要[1]。指导易激动患者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强烈的心理反应。

2.2 饮食护理

以低盐低脂为主,可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可加用牛肉、鸡肉、鱼肉等精瘦肉,为促进患者进食要选择色香味美食物促进唾液分泌,从而刺激吞咽反射。大多数患者易接受半流质及软食,对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食时取坐位或侧卧位,喂饭速度宜慢,充分咀嚼,有效防止误吸的发生。

2.3 功能锻炼

原则上应循序渐进,避免劳累,必要时配合针灸治疗。

2.3.1 语言训练指导

当血肿压迫或血栓堵塞大脑特定语言功能区域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失语,在此期间应保持患者自信心,提供交谈环境,鼓励患者慢慢说。可根据失语的不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使其康复: (1) 运动性失语:指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不能用语言将自己的逻辑思维表达出来。患者完全不能讲话称完全性失语,训练时应先从学发音开始,如让患者发“啊”音或用嘴吹口哨诱导发音,然后学说常用的单字,再依次教学双音词、短句、长句。训练时说话要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如说“喝”字时与看口型、看茶杯或做喝水的动作结合起来。能讲一些简单字、词者称不完全性失语,该类患者讲话缓慢,词汇匮乏,在训练时一定要有耐心。先让他们把能说出的词汇练熟,练流利,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肌肉和舌的灵活度,再逐渐练习复杂的词句,慢慢恢复语言能力。 (2) 感觉性失语:指患者能够讲话,但听不懂自己或他人所讲的话语的意思,该类患者讲话常常是混乱而不合乎逻辑,答非所问。对于这种患者,要增加与其交流的时间,多和他讲话,增加对其大脑语言中枢的刺激。将说、听、看、动作结合起来进行锻炼,常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3.2 肢体功能锻炼

脑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在康复治疗期间必须通过及时的锻炼来恢复其功能,同时通过锻炼来避免一些由卧床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如: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可根据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锻炼: (1) 由被动到主动:肢体功能锻炼应该从早期的被动活动开始,如翻身、叩背、大关节的被动屈伸等。而恢复期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锻炼,从大关节被动活动到主动活动,再到小关节的活动,继而进行上下身肢体的力量锻炼。而手部的精细活动锻炼是最重要的,可以从主动抓、握、拿开始,再进一步进行更精细的活动。上肢可以让患者自行摸头、摸脸、指鼻等,下肢由被动活动到主动抬腿,下蹬练习力量到下地负重。要多加练习,以达到动作准确、协调。 (2) 由床上到床下:早期锻炼主要在床上完成,待身体功能有了一定的恢复,下肢力量足以负重以后,就可以逐步下床活动。首先练习站,能站稳后,可以手扶床栏或在他人的搀扶下缓慢进行走步练习。此期的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摔倒造成创伤。

2.4 日常生活护理

脑卒中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医院、患者、家属之间的良好配合来促使患者康复,因此,出院回家后的护理也相当重要。 (1) 药物治疗:多数患者出院回家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需要继续服药治疗,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要定时定量;还要定时测量血压,如果血压出现波动,或发生头痛、头晕等不适状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 饮食指导:此类患者的饮食也是康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低盐、低脂,营养丰富且均衡。多补充维生素、粗纤维饮食,有利于大便的排出。 (3) 保持大便通畅:这一点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便秘而过度用力大便从而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出血的病例屡见不鲜。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蔬菜,适当补充水果,多吃粗纤维食物,每日给予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有利于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如果已经发生便秘,可以应用缓泻剂或借助开塞露排便,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危险。 (4) 户外活动:其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决定,在恢复期,天气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对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康复均有益处。 (5) 心理康复:此类患者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因病情而变得烦躁,情绪易激动。此时护理人员一定要给予足够的理解,耐心护理,细心关照。鼓励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坚定信念,使患者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疾病。 (6) 社会活动:在康复期可以为患者适当安排一些社会活动,如安排亲朋好友前来探访,或出门会见朋友,参加一些社区公众活动,使患者能够尽快重新适应社会,加快身心康复。

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篇10

[JP]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14-02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复发率达60%左右。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社区护理作为出院后干预的重要措施,现报道如下。

【摘要】目的:[JP2]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护理前,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比较护理后第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12个月的PANSS评分结果,判定效果。结果:护理后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第8个月、第10个月、第12个月,观察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社区护理有利于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JP]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14-02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复发率达60%左右。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社区护理作为出院后干预的重要措施,现报道如下。

【摘要】目的:[JP2]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护理前,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比较护理后第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12个月的PANSS评分结果,判定效果。结果:护理后第2个月、第4个月、第6个月、第8个月、第10个月、第12个月,观察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社区护理有利于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JP]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2-0114-02

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有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最大81岁, 最小45岁;病程最短为15年, 最长的为42年, 其中患者中有78%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方面的慢性疾病。30例患者均为2011年9月—2012年12月在笔者医院呼吸科出院的COPD缓解期的患者, 其呼吸困难程度分别为:0级0例, 1级7例, 2级13例, 3级8例, 4级2例, 且均有吸氧史。其中呼吸困难的分级标准可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0级就是除了剧烈活动以外, 并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1级则是在上缓坡和进行快走的同时出现气短现象;2级主要是根据自己在地上行走时的速度, 出现呼吸困难时, 需要停下来呼吸, 或者出现呼吸困哪时, 会比同龄的人步行的很慢。3级是在平地上步行100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呼吸;4级是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屋, 或者穿脱衣服时气短[2]。

1.2 具体实施方法

在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中选拔一批学习成绩较好, 具有爱心和责任心, 能懂方言具备和社区老人进行有效沟通能力的学生进行肺功能康复锻炼相关知识的培训, 在社区护理人员的带领下走访COPD患者, 详细了解病史, 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呼吸困难的程度, 再此基础上对患者建立家庭护理健康档案, 同时根据患者需求和现有的居家场所和设备来“量身定做”制订肺康复锻炼计划, 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接受能力, 每周由学生上门具体实施指导和陪练1~2次, 要求家属照顾者参与, 社区护理人员巡回检查指导效果,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3 具体干预内容

(1) 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全身呼吸体操; (2) 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 (3) 体能训练:包括下肢肌力训练, 如:定量散步、医疗行走, 上肢肌力训练, 如:太极拳、上举运动以及交叉两臂触肩等。每次15~30 min, 每天2次, 指导陪练时间6~12周后逐渐由家属照顾者取代陪练。训练时间、次数、方法应据病人状况而定, 每做一次运动后, 脉搏控制在 (170-年龄) 以内。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 5 min以下的运动训练不能改善心肺功能, 每次锻炼的总时间应为15~60 min[3]。 (4) 健康教育指导:包括COPD疾病的认知、营养支持、呼吸的控制和放松方法、坚持肺康复训练益处等。

2 结果

30例社区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通过社区正确的家庭护理干预, 提高了功能性锻炼能力, 改善了呼吸困难状况, 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等主观症状明显减轻, 发病次数减少。经家庭肺康复锻炼指导干预3~6个月后, 改善了呼吸困难的状况, 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分别0级4例, 1级12例, 2级8例, 3级5例, 4级1例。

3 体会

社区老年C O P D患者因病程长, 预后差, 易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患者常有焦虑、易怒、烦躁和忧郁等情绪[4]。因此, 心理护理必须贯穿社区老年COPD患者家庭护理的始终。社区护士和医学生陪练员要及时正确引导、安慰老人, 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 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予以真诚的鼓励。同时, 积极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 尤其在家中实施肺康复活动锻炼计划时, 更应对其家庭照顾者强化这方面的知识。COPD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 肺康复锻炼指导护理必须同时重视这两方面。肺康复活动锻炼可减少患者对发生呼吸急促的恐惧性, 由于活动能力提高, 从而增加了患者生活的自信心, 改善了生存质量, 减少患病状态。

在老年COPD患者中大约有30%的病人会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5]。肌肉组织减少会引起呼吸肌萎缩, 最后导致病人呼吸衰竭。因此, 要重视营养支持在肺康复锻炼中的作用, 营养支持是解决老年COPD病人体重下降的最有效方法, 为使营养支持达到良好的效果, 社区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包括:健康的饮食及膳食均衡, 每天多种水果和蔬菜、含高纤维素的谷类食品和鱼, 并要注意缓慢进食, 特别是在休息的情况下也存在气喘时, 避免暴食, 足量饮水等。同时, 使患者掌握COPD疾病知识,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教育与督促及时戒烟, 可减少呼吸道刺激, 防止呼吸道阻塞的进一步加重。

肺康复活动锻炼是帮助社区老年COPD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其成功与否, 与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密切相关。社区护士应全面掌握社区老年COPD患者的病情变化, 同时, 由于社区老年COPD患者, 体质差, 接受能力弱, 所以在实施家庭肺康复锻炼指导时社区护士要因人而异, 制定个性化的计划, 并建立记录手册, 定期进行强化指导及效果评价。

摘要:本文针对社区日益增多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总结了近年来我们如何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学生资源, 对社区缓解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家庭肺功能康复锻炼指导的体会, 旨在为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家庭肺功能康复锻炼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锻炼

参考文献

[1]周士枋.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 20 (9) :703-704.

[2]彭敏, 蔡柏蔷.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 2005, 44 (5) :394-397.

[3]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626.

[4]周玉兰, 刘枢晓, 米继民.呼吸机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对COPD康复期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4) :361-363.

上一篇:课改实践中的习作教学下一篇:经营管理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