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实践中的习作教学

2024-10-12

课改实践中的习作教学(共9篇)

课改实践中的习作教学 篇1

一、思维导图创作者和概念

思维导图的创作者:东尼·博赞 (Tony Buzan) 英国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 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 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 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 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 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 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 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 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 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 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 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 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二、思维导图能够较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

思维导图的是个很强大的学习工具, 但是怎么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有效地应用于学习当中, 这个才是实践中的关键。在实践中学生能够自觉地使用上这个方法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自主学习的能力, 写出来的详细程度, 能很好的判断出该同学学习的认真程度。由此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个书写的结果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认真思考。尤其是物理这门学科很多学生普遍认为是比较难的,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个性写法, 增强同学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过程

1.测试同学们的模仿能力。做法:在教室的多媒体屏幕上把一张写得很精美的思维导图放出来给同学们看, 照着模仿, 试着写第一期思维导图。

学生反应:有的从视觉上对这张精美的思维导图发出感慨, 觉得很漂亮;有的同学会关注这个思维导图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有的同学则关注思维导图上面的颜色很多……以上就是对同学们第一次看到思维导图的写法时得出的一些简单概括。

在老师没有教怎么写的时候同学们写出来的思维导图, 在此做个简单的描述。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第一, 试图按照给出的思维导图的样式进行书写, 结果无法完成;第二, 就是写得乱糟糟, 上面根本看不出他在写什么;第三, 能够有简单的节点, 同时引发出一些知识点, 但是知识点是完全独立的, 没有任何联系性;第四, 感觉书写思维导图很痛苦。第三种写法的同学模仿能力很强, 也是后来学得最快的同学。

因此, 必须得告诉同学们, 在书写出优秀思维导图的时候需要做一些前期工作。在做这些前期工作的时候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2.教师教学生书写思维导图。最简单的写法:目录式的写法。就是简单地按照章节一个个知识点罗列出来, 列完就可以了。此种写法是最简单的写法, 也是最容易实现的, 而且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同时也是对物理知识点熟悉的一个过程, 为更高级的思维导图的写法做好准备, 这个过程是必需的, 因为, 知识点熟悉了之后, 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样写出来的知识点思维导图才会有联系性。

3. 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 在刚开始的时候最好按章节写, 以便每个同学都能完成任务。

第二, 同学们前面三次书写的过程中, 最好每次的参考书是一样的, 包括找知识点的过程尽可能一样。

第三, 尽可能使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完成。

四、自主学习下使用思维导图后的效果

由于我带的班级有不同的层次, 从这三个层次不同学生表现来看, 使用了思维导图之后的效果是理想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亲自检测的时候, 很多同学以前不太记得物理概念和公式的, 现在能把很多很久之前学习的知识点写出来。采用的方式是在黑板上听写。

2.找同学谈话, 他们认为自从学习了这个思维导图之后, 感觉自己记得点知识了, 以前觉得物理知识很难的, 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但是现在能够回忆起很多知识, 哪怕有一些还不知道什么意思。

3.从两次考试来看成绩, 我们学校有月考和期中考试, 成绩同类班级的对比当中都有所进步。具体表现在及格人数有所增加, 低分层次的人员数目所占比例比以前少了。

4.最关键的是我看到当同学有些知识记忆模糊的时候, 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寻找知识点, 知道如何去找书, 从而认清知识点。

思维导图蕴含丰富的教学功能, 不仅可以应用在物理学科的学习, 同时也能被其他学科所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若能充分应用好思维导图这个强大的学习工具,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能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速度、思考能力, 快速记忆各学科的知识点。思维导图让我的学生们喜欢上了自主学习, 快乐学习, 而这正是新课改所追求的教育理念。

课改实践中的习作教学 篇2

冯雪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发展,社会竞争逐渐加剧,人们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逐渐意识到仅凭借自己的力量不能完成高要求的任务,合作的重要性才被人们所认识。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如此,教育也不例外。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足球教学也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对足球学习的积极性。当前初中足球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完善,使学校的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好足球的相关知识,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足球教学

前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足球的教学过程已经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学校要坚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足球教学研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在保证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掌握足球知识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学习意识,确保学生高素质的足球素养,为学生在今后的足球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现状

初中处于学生的生长发育时期,是身体素质塑造的黄金时期,许多家长和教师都会积极参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足球教学,希望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进一步得到提高。新课改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对足球知识学习的渴望,得到初中生和家长的喜爱。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学校依然没有足够的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足球课中的应用,没有深刻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导致大部分初中学校足球小组的建立缺乏意义,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足球知识的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轻内容重形式

在对初中足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初中足球课的确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只是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分组,然后让学生自行进行活动联系,对于分组后的活动教师没有再进行指导,以致最后整个课堂的小组活动混乱,学生自顾自的进行活动,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不能使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度失衡

小组合作学习中足球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常常会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技术较差的同学往往会成为小组活动中的配角,导致技术较差的学生没有独立的时间进行表现,很少有时间能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技术差的学生的学习信息通常会来自于技术好的同学。这种小组学习讨论模式中存在的情况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意义,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长时间还会使学习好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学习差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差,甚至厌烦足球这项运动。3.不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助和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助很难达到最初预定的目标。由于初中的足球教师能力有限,不能够很好的为学生定制有效的研究和探索模式来进行学习,导致小组学习模式效率低下,最终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

二、提高初中足球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1.挖掘自主发现教学的要领

足球是一种团体性的运动,适合队员之间相互沟通和配合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在现在的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简单的班级授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各自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初中足球的教学,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

例如:在进行“任意球”知识的讲解时,教师不仅要明确的对任意球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还要通过视频播放和亲自示范等方式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相关的技巧。教师在讲授结束之后,还要保证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亲自的师范以及对其他成员的点评,以便能够很好的应用在足球的实践中。2.合理配置小组成员 初中足球课教学的过程中小组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足球掌握情况和技巧能力,保证教师对小组的成员有一个合理的配置。

例如:足球组队过程中角色位置的分配问题,该问题需要教师分析每一个成员所擅长的领域。在小组建队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好学生的特长,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意愿,从而能够促进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学习。3.小组教学需要合适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能够使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掌握,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比较了解的体育项目知识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授。

例如:初中足球教学过程中的运球技巧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赛的过程中进行技巧的切磋。教师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学习内容,并且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最终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

结论: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足球教学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要求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充分提高初中足球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包括,挖掘自主发现教学的要领、合理配置小组成员、小组教学需要合适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课改在《药》教学中的实践 篇3

一、自主研读

《药》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通过明暗线索交织的华、夏两家的遭遇,再一次表露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动因,是缘于国民精神的愚昧、国人灵魂的畸形。这一点,因为有了《藤野先生》中感情的积累,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表述出来。特别是分析华老栓这个人物,尤其具有代表性。

而夏家的情况,除了夏四奶奶上坟一段,一直是通过他人的口舌告诉读者的。我和同学大致归纳出这么几点:夏瑜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由寡母养大成人,投身革命,被本家出卖,依然信念坚定、至死不渝。但学生显然不满足这样蜻蜓点水的分析,在他们看来,这个少年英雄应该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学生窃窃私语地讨论着:夏瑜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于是,我专门安排了一堂讨论夏瑜人物形象的作文课。对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我已经顺利迈出了第一步。

二、合作探究

我安排了两选一的题目:一是描写夏瑜和阿义的交锋;二是以夏瑜的口吻,安排一个场景,设计一段内心独白。带着好奇,带着希冀,同学的思维尽情碰撞,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倾听固然重要,点拨更加实在。因此在学生热火朝天讨论的过程中,我适时的参与了进去。虽然关注四十几个学生难免捉襟见肘,但毕竟可以使一些错误的倾向终结在萌芽状态。比如,同学受时下影视剧的影响,把夏瑜塑造成一个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人物,设计的独白是夏瑜回忆与恋人的相遇相识等等。我就说,人有七情六欲,动人的爱情也许曾经在夏瑜身上发生过,但如果在这样一个故事背景下过多地关注风花雪月的东西,则显得我们很肤浅和狭隘。于是,学生及时调整了思考方向。

三、自我评价

有效的合作促进了成果的形成。成果,需要及时的评价,否则就失去了过程的意义。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中这样说:如果以创造性研究为目标,那么外部评价大多是无效的。因此,我把课堂2/5的时间留给班级同学进行讨论。之后,展示了五份作品,重点评论了一份。

这一份是夏瑜在临刑前的独白,习作如下:

阿义的拳脚落在我的身上,痛却在我的心头。我不明白,为什么他甘心充当奴才?为这样的人革命,值得吗?哦,我是怎么了,如此轻易地动摇了?谭先生愿意“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何尝不能呢?我不舍的只是我的母亲。寡母把我抚养成人,千辛万苦;白发人送黑发人,此情何堪?对不起,妈妈,您是我唯一割舍不下的,您能谅解我的不孝吗?您能坚强地活下去并为我骄傲吗?

门外,已经传来了狱卒的脚步声——是我该离开的时候了。

愿苍生有幸,祥和中华,早日到来……

投影后,同学一致认为:语句比较唯美,化用了谭嗣同的例子,很感人;不足在于感情不丰沛,淡淡的哀伤与文中透露的夏瑜的坚毅积极有悖。

(心得:这份作业在作者是锻炼了写作能力,运用了想象,塑造了夏瑜的形象;在同学的讨论中,又使大家再一次解读文章,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这样的自我评价,完全是学生真实内心的袒露,巩固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提高了相关的能力,一举数得;而教师也乐得从繁重但收效甚微的讲解工作中解脱出来,事半功倍。

课改实践中的习作教学 篇4

【理论层面】

1.电影艺术。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已有百年历史, 它与舞蹈、音乐、建筑、雕刻、文学拥有同学的地位, 人称“第七艺术”。它题材广泛、包容万象, 是生活艺术的高度综合;它超越时空的界限, 沟通古今中外, 把鲜活的人类历史凝聚到小小的荧幕上。电影又融合了多种艺术特征。 (1) 语言和韵律之美无处不在; (2) 光线和色彩之美熠熠生辉; (3) 音乐和画面满足了视听享受; (4) 选材和情节紧扣主题。它在诸种手法的融合应用中发展了自己的优势, 形成了一门独特艺术。与其他快餐文化相比, 它拥有更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更持久的艺术魅力。

2.写作艺术。写作是人类的自觉行为, 是向真向善向美的追求。从本体论层面, 它是“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文字创生生命生存自由秩序的建筑的行为、活动”。写作手法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1) 叙事文的叙事角度、情感表达、叙事时间多变; (2) 状物文的远近结合、彩笔描绘、对照比较等方法灵活多样; (3) 写景文的定点换景法、定景换点法、移步换景法等方法丰富。另外, 动静相衬、点面结合、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都是写作中常用的。

3.电影与写作的相通之处。电影与写作一样, 都是文化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 都是人类表现生活、表达感受的方法。优秀的电影作品和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对生活的反映, 它们都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艺术化地高度地再现了生活。苏联的弗雷里赫在《银幕的剧作》一书中就曾提到过:“电影同文学的相近在于电影通过情节反映相似世界的一切关系。”在众多的手法中如写作叙事时的插叙、倒叙, 细节的表现, 声画的情景交融, 画面的动静结合, 特写镜头和细致描绘, 这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完全可以让电影作为作文教学的有效资源, 借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践层面】以学生为本, 把电影引进教学, 一些学校和老师曾经进行过积极的尝试。湖南长沙岳麓区博才学校在2010 至2012 年曾进行过《利用优秀电影资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证研究》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重点是将电影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借电影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展知识, 还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

把电影作为一种作文教学资源, 用于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中, 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

1.触发情感, 激发兴趣。电影深受学生的喜爱, “情动辞发”, 优秀的电影常常能触动观者的思考和想象, 激发写作的兴趣。扬州的朱飞老师用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作过一次尝试, 他认为“将适合学生的影视作品引入课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之一”。郭小青老师通过对各个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调查发现, 学生对电影情有独钟, 各种类型的优秀影片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丰富语汇, 积累素材。语文与生活同在, 它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海水, 语文教学必然丧失其生命力。因此, 教师要从以课堂、以书本为中心的狭隘空间走出来, 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及科技发展的联系, 开发适合本地区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资源。

电影语言生动, 它与画面情节同步, 使观者轻松地理解了词义和词语的感情色彩, 潜移默化中学习歇后语、双关等表达技巧。同时, 电影的题材丰富, 可以让观者做到足不出户, 览遍天下。这为生活面有限的学生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张宗先、胡平、赵宝金和姚日柏等老师都认为影视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的题材、积累写作素材, 丰富语汇, 拓展视野, 活跃写作思维。胡平老师还认为电影能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热点问题、人类命运,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借鉴模仿, 积累写法。鲁迅先生曾说过: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充分利用电影信息资源, 能充分弥补学生感受和观察上的不足, 而电影中的诸多技巧与写作中的诸多技巧又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电影中细节的捕捉、色彩的变化、情节的设置、镜头的剪辑与写作技巧有很多相通之处, “它直观地呈现技巧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电影还可以启发学生巧妙运用写作的体裁。如张斌丽老师开展了“电影和文学作品表现力的比较”活动, 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电影类型与写作体裁有相似之处。

山东的史锋老师则研究发现, 叙事作文“只要将作文镜头重点对准最精彩的生活片断”, “这种跳跃式的‘镜头转换’能让作文表现的内容更加精彩。”姚日柏老师认为, 借助电影可以进行模仿写作, 模仿电影表现手法进行片段描写, 模仿电影主题内容进行故事构造, 模仿电影的意境进行情境渲染。肖义老师的《“蒙太奇”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镜头剪辑式”作文构思例谈》和胡晓兰的《电影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都提到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可以运用到叙事作文中。

此外, 郑少颜老师认为, 观赏影视片断,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灵感, 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心理、语言、场景描写的细节处理技巧, 拓展想象的空间, 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1) 跟着电影学文章的立意; (2) 跟着电影学细节描写; (3) 跟着电影学全景描写、局部描写; (4) 跟着电影学视听结合描写; (5) 跟着电影学文章的结构安排。

4.补偿认知, 丰富情感。“影视资源集多种媒体的优点于一身, 声图并茂、视听兼顾,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观看电影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这些情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丰富着每个人的生命底蕴。

郭小青老师通过实践感受到学生作文之所以空洞乏味, 是因为他们缺乏丰富的经历和体验, 以至于不知道如何表现真情实感。而电影课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认知和情感的缺陷。黄晓霞老师的《电影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也认为:“电影反映生活的广度与尝试正好弥补了学生生活与情感认知的空白,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与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教学中, 对电影课具体的指导应该贯穿整个过程:观前说史———观中点拨———观后交流———写法指导。

【现存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很难大量地接触到优秀电影。

2.优秀电影的资源鉴于国情在各地的普及各有侧重点, 相当一部分优秀电影无法成为想看就看的资源。

3.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之间的差异, 导致欣赏能力的差异。

【未来展望】本课题研究运用电影,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理解、体验语言, 提高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 丰富学生的积累,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习表达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 关注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这无疑对切实地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研究, 对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具有比较深刻的意义及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弗雷里赫.银幕的剧作[M].中国电影出版社, 1979.

[2]张宗先.也谈作文教学中的积累指导[J].教育·科研, 2009 (08) :51.

[3]姚日柏.谈谈电影赏析与作文教学的整合[J].南方论刊, 2009 (01) :90.

[4]胡平.引电影大片曲水, 品作文教学美酒[J].中学语文, 2011 (05) :101.

课改实践中的习作教学 篇5

1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和特点

1 . 1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初中生都缺乏相关的合作意识,他们通常会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既定目标,却很难得到预想的效果。因为一个好的结果依靠个人的力量很难以完成,所以加强初中足球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至关重要。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集体项目中,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与配合来达到既定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弱化彼此间的劣势,最终通过小组的努力来完成相关的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一旦小组成员之间出现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将会导致学习进程停滞不前。因此,在进行小组教学时,首先要确保成员之间不存在排斥现象,而且各成员之间要形成默契,通过成员之前良好的配合来确保学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 . 2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2.1分组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要想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组,因为单个个体是不可能进行合作学习,而集体组队才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初中足球小组合作教学中各个成员之间的观点和意见必须统一,而且任何一个成员都必须服从集体目标,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还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确保每位成员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1.2.2小组合作学习各成员之间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差异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从而确保小组各成员之间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如果一个小组各个成员的水平都相差不多,那么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希望成为领导者,但是另外的成员可能会对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产生质疑,认为自己比他强很多,从而导致成员之间出现矛盾。而成员之间存在技术差异,不仅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还能更好的发挥领导者的领导作用,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

2初中足球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可以说处于身体素质的最佳塑造时期,因此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参与初中足球教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进一步升华。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越来越受广大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喜爱。由于相关部门对该方面缺少足够的支持,对其真正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从而导致大多数初中足球小组合作教学形式化,严重阻碍了我国初中足球教学的发展。

2 . 1小组合作学习过于重形式, 而轻内容

在对我国初中足球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初中足球教学都开始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但也只是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分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组织活动。例如:某初中学校在进行足球教学时,教师所要教内容是练习脚背内侧的传接球。教师首先对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分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学生的足球水平和性别进行分组,共分六个小组,每组有九个成员,并委派技术水平比较好的同学作为组长。在刚分组之后的五分钟时间里,好多学生还能遵从组长的领导进行练习任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学生都自行活动,导致场面混乱不堪。有的同学练习射门,有的同学练习颠球,还有一些技术比较好的同学甚至打起了比赛。这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教学已经失去了真正意义,很难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2 . 2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平衡的学生参与度

在实践中发现,初中足球教学通常是足球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这些学生相比,那些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的学生反而成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从属者,很少有独立学习的时间,有时连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都没有,且这部分学生所获取的信息大部分都来自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这种形式的小组合作教学导致技术水平比较好的学生越来越好,而技术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长时间这样下去将会导致他们失去足球学习的兴趣,甚至厌倦体育课。

2 . 3很难有效的完成既定目标

初中足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讨论与帮助,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是,初中足球小组合作教学很难满足上述目标,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1)初中足球教师为学生安排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研究和探索价值;(2)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比较低;(3)教师也不能有效地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时间和效果,经常在学生讨论激烈时,就结束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初中足球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3 . 1不断挖掘自主发现教学的要领

初中足球教学,最好遵循班级授课制。足球运动自古以来就属于一种团体运动,只有队员之间相互沟通和配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然而,教师在选用班级授课制的时候,要严格杜绝一讲了事,要尽可能地挖掘小组内各个成员的优势,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发现,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在进行初中足球教学时,教师还要做到精讲,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技巧的同时,能够留有相应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和自主探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深入到小组内部,积极的参与到学生讨论之中,以更好地为小组内部学习成果贡献力量。例如:在进行“主罚点球”知识讲解时,教师不仅要言简意赅的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来对相关动作进一步深化,从而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巧。除此之外,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要认真听讲、积极讨论,从而对“主罚点球”有一个自我的认识,以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之中。

3 . 2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配置

在对初中学习小组进行分配时,教师首先要对班里每位学生的足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因此,要求初中足球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前的两个课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例如:足球组队时角色位置的分配、比赛中的相关规则以及传接球的基本工作等。同时教师在进行足球教学过程中,还要时刻观察每位学生的能力与兴趣,状态和情绪,从而为足球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组建教学小组时,教师要充分采用自由组合与异质分组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考虑每位学生的成绩和兴趣,而且还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从而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彼此学习。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有效提高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3 . 3为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在我国相关教学过程中被广泛采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当然足球教学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对于初中学生比较了解的体育项目,教师可以大胆的去尝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足球教学中的运球技巧,由于其适合学生学习的技巧比较多,此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为学生安排相关的内容,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最终得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案。但是,像武术项目通常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为大多数初中学生对武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不可能达到预想的课堂气氛,更不可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 4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有效的推动初中学校足球教学的发展。针对足球运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1)基础性评价。即教师要对每个小组成员所掌握的基本足球技巧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个人成绩。(2)素养性评价。教师要对小组成员在实践中的配合意识、战术素养进行评价,然后考评出小组内成绩。(3)合作性评价。教师要在整个足球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内部每个成员的合作品质、合作精神、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进步程度等给予详细的评价,给出综合的考核成绩。这种系统性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从课堂教学的内容层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且还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其被认为是对学生综合性素养方面的评价。初中足球教师要将评价的主动权交付给学生,从而避免出现习惯性、片面性以及武断性的评价,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进行初中足球教学最为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强调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初中足球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开始意识到群体之间合作的重要性。教育也不例外,新课改下进行初中足球教学时,也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一贯传统的教学方式,推行主动的、积极教学方式的发展,以便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但在当前初中足球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就要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改进完善,以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

课改实践中的习作教学 篇6

一、基础教育中阅读缺失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一) 大环境决定小思想, 制度影响老师

在目前的教育中, 注重分数、一切都是分数说了算的思维, 已经成为评价教学优劣的定律。众所周知, 作文占的分数比例小, 引发了作文改卷的弊端, 很多时候教师改作文只是大概地看一遍, 只看内容有多长, 书写是否工整, 往往忽视了作文的内容。由于总分数决定名次, 这种评价方式影响了教师的关注点, 造成了学生对作文学习的优劣无动力, 教师对作文辅导无压力现象。

(二) 没钱买书或没地方看书, 以及家长不重视导致阅读的缺失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 有不少学生想看书, 可是农村或是小县城却没有地方看书。有些家长认为语文有课本就足够了, 不用看什么课外书。还有一些经济拮据的家庭, 只保证日常生活等重点, 根本不会去为孩子买书, 花那“冤枉钱”。加之目前学生的作业普遍比较多, 校外可用来阅读的时间不多。以上诸多因素, 淡化了学生自主读书的氛围。

(三) 可视媒体占据了学生的业余时间, 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具有丰富想象空间的动画片等电视节目, 成为城乡孩子们的主要乐趣, 而城区孩子不少还迷上网络, 对阅读普遍缺乏兴趣。更有甚者, 在部分家长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认为有钱才是硬道理, 父母没多少文化照样腰缠万贯。而一些没钱的家长干脆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 自己拼命去打工赚钱。这些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 导致孩子贪玩, 沉迷于电视、电脑, 对纸质的书籍不感兴趣, 缺少主动读书的兴趣, 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四) 阅读生态严重失衡。

引导学生读书, 是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坏书看得再少也不为少, 而好书读得再多也不为多。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对日本的动漫书籍比较感兴趣, 我借来一读后才发现, 那些书中几乎没有完整的句子, 且多数是拟声词, 其吸引孩子的主要因素是那些暴力画面。前段时间, 我发现学生在争相购买一些廉价的小书。这些两三寸见方的小书里布满血腥残忍的画面和残缺不全的尸体, 而那些文字更是不堪入目, 从中可以看出, 阅读生态严重失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夯实学生读书的思路及方法

(一) 激发兴趣, 创造条件

有书善读是社会和教师的共同责任。有了书, 并不代表学生就会读、善读。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校外我积极主动和家长沟通, 寻求配合。教学中, 我在上好课外阅读好书推荐课的同时, 采用“看谁读书多”“看谁读书认真”“看谁收获大”等方式, 评出读书明星、读书状元,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学生心中充满多读好书的欲望。

(二) 积极主动地和家长沟通, 让读书成为学生在家的必修课

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和配合, 我在走访中耐心细致地和家长交流读书的意义和要领, 让他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请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科学地选择有益的少儿节目, 安排好看电视和读书的时间, 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内容健康, 语言优美, 情节生动的图书, 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

(三) 互相借阅, 资源共享

要想每个学生有很多本藏书, 目前还不现实, 但是一个学生有十几本好书应该不成问题。教学中, 我组织学生把自己拥有的书名写下出来, 经教师筛选、列表后制成借书目录, 组织学生有序地相互借阅。这样, 学生就能在有限的条件下看更多的好书。

(四) 把一本好书演变成学生心中的一轮太阳

一本好书, 就思想而言, 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就语言文字而言, 无论是优美华丽的, 还是朴实无华的, 都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学生有美的享受, 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通过长久地积累, 日复一日, 就会有“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的心中就像有一轮太阳, 既明亮又温暖。

三、提高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的表达能力, 夯实作文基础

有的家长说:“我的学生也读了很多书, 怎么就写不好作文呢?”我认为这有方法和能力两个原因:一是这名学生看书只图书中热闹的情节, 忽视了写作方法、语言描述、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学习;二是该生表达能力比较弱。对第一个原因,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优化读书方法。对第二个原因, 我们可以在课堂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用心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语感, 因为一个学生语感的好坏直接影响他的写作能力。老舍说过:“我们不要叫文字老趴在纸上, 也需要让文字的声音传到空中, 诵读可以产生美妙的音韵效果和丰富的联想, 这便是语感的自然产生。”

(一) 在诵读中增强语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指导朗读时,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朗读、背诵中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 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 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 对语文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揣摩词句的习惯;在比较、积累词汇中增强语感的习惯;在借助联想、想象增强语感的习惯。教学过程中, 学生即使读得不好, 教师也要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 培养学生当众朗读的胆量及诵读兴趣。只要这样长期坚持, 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二) 反复修改, 鼓励“发表”

当学生写完作文了, 我们要提倡诵读修改。叶圣陶先生提倡过这种方法, 他说:“写完一篇东西, 念几遍, 对修改大有好处。”有鉴于此, 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在教师、同学或家长面前“发表”自己的习作, 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认真地修改习作。我们还应该选一些习作张贴在习作园地内进行展览, 满足儿童的“发表”欲望, 激励他们更多更好地写作文。

(三) 激发想象, 填补文章空白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我们在语文课上应该尽可能地抓住文章的空白处, 激发学生的想象, 让他们填补文章的空白, 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而不只是就文本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因为学语文的根本目的, 就是为了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实践策略 篇7

一.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与感受。

儿童的生活经历是“作文”的源泉, 虽然学生并不缺少生活, 但很多孩子不善于感受生活。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用心感受的能力, 让他们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的色彩斑斓, 真正明白生活就是作文。比如有一次班上有同学没有带铅笔, 有一个男孩子准备借铅笔给他, 但是另一个女孩子要求男孩子不要借, 她说:“他老不带铅笔, 总是和别人借, 我们都不要借给他。”男孩子却说:“我们是少先队员应该相互帮助哦。”顿时班上的孩子都议论了起来, 到底要不要借铅笔呢?真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这个时候, 老师就赶紧说:“既然这样, 请同学们把这件事情描述下来, 并在文中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如何?”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 半个小时内就有20多个同学完成了作文。老师就可以借机表扬学生, 并问道:“你们平时不是老是说没东西好写吗?你看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小事就成了很好的写作材料, 只要大家去观察去思考, 你一定是个作文小能手。”学生们这下就会明白作文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逐渐就会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

二.创设更多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体验。

在学校里, 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课内, 开展动手实验、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戏竞赛等, 课外, 开展春游、秋游等活动, 或者根据节日开展活动, 如教师节开展“老师您辛苦了, 我为老师写首诗”, 妇女节开展“我为妈妈做件事”的活动。我校开展的科普艺术节等活动都是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 老师要善于应用。校外, 要鼓励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 加深孩子的生活阅历。如秋天可以带孩子去岳麓山看枫叶, 和孩子一起拾落叶, 然后让孩子把这些树叶做成书签, 或者和孩子一起拼图案, 最后再让孩子把这些经历写成文章。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为学生打造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充分张扬个性魅力, 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又让他们赢得了第一手习作材料。

三.整合教材资源, 进行有序训练。

现行教材将作文训练安排在单元学习的“笔下生花”栏目里。这个栏目与“日积月累”、“初显身手”、“开卷有益”、“畅所欲言”紧密结合,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引出, 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延伸。如习作题目: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 写一写。“日积月累”设计了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 如读一读, 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填写介绍小松鼠外形的一段话。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这既是写作顺序的训练, 也是词语、句式的指导, 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不用单独拿出时间来练习, 而应在学课文时重点处理。在写作前复习一下即可。“开卷有益”则向学生推荐了另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带刺的朋友》, 这篇文章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扩展、补充, 是阅读教学的延伸, 适合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学到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的习作拓宽了思路, 教学时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当然怎么处理应根据情况而定。另外, 我们还可以为打开学生的思路推荐几篇文章。例如:“初显身手”设计了多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进行观察, 有目的地收集资料。课标:留心周围事物, 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教师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就有通盘设计,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动物, 并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 要注意动员、组织学生全员参与。“畅所欲言”创设了各种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本单元“畅所欲言”的话题是“怎样爱护小动物”, 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前面栏目设置一个情景, 使学生关注这个话题;也可以由前面的某一篇课文过渡而来, 谈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再说说应该怎样保护它。

张晓红, 甘肃省会宁县八里乡教育管理中心教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本质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化作文是学生习作教学必须选择的理念。

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实践思考 篇8

综观当前的儿童作文,内容假、大、空,套作、抄袭的现象不在少数,学生的生命本真被扭曲,审美情趣被摧毁,其成长经历也被过早地烙上了“老于世故”的印痕。这样的作文,都不属于“儿童作文”,充其量只是成人作文的“微型版”而已。

儿童作文应当还其本来面目,教师应放手、放胆让学生自己去写作,而不该过多加以干涉,更不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甚至对生活经历的感悟强加给学生。

一、让学生学会真情表达

1. 倡导生命本原观(说真话)

“生命本原”是指存活在儿童内心深处的最原始的生命形态。在生活中,他们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快乐和哀愁、憧憬、企盼、情感和心声。对于教师而言,不该妄自修复,将儿童的“生命本原”封杀,相反应该珍视这种“生命本原”,引导学生作生命原生态的展示,抒灵魂真实之情,即使这些情感有些偏颇。在这里,教师所做的应该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

2. 倡导成长记实观(说实话)

儿童是要长大的,儿童的写作也应根据其不同成长阶段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的要求,切不可用成人的标准修复儿童的认知。

3. 倡导语言朴实观(语言不空不大)

在实际写作中,有些小学生往往一拿起笔来,就似乎成了成年人,想成人所想,说成人之话,表成人之情,脱离了儿童实际。不难发现,教师用成人化的作文标准来修复、评价小学生作文,是最直接的一个原因。这一套标准成了悬在孩子们头上的达摩克斯利剑,使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真情实感,摒弃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久而久之,他们不能独立思考,不敢积极体验,不愿主动交流,不会大胆表达。最终结果,损害了孩子们的“文风”,少年儿童的个性被抹杀了。我们应该本着鼓励自由体验、自由交流、自由表达的原则,着重从作文是否具有儿童化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做真事、动真情、说真话,引导学生用“童言”来写童真、表童情,培养健康的文风,培养健康的人格。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修改

俗话说:好文章,改出来。自改习作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为此,笔者提炼出了自改习作“四步法”。

1. 改文示范

每次作文评改,先挑选出一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在展台上面批面改,边批改边分析,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先肯定优点,再找出不足之处。这个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学生看到批改的全过程,学到修改文章的方法,消除恐惧畏难的心理。以上改文过程的示范,重在教给方法。通过反复多次的训练,逐步地把改文“三步四法”教给学生。“三步”指:第一步默读,改文章内容,如是否离题、内容是否具体、是否有条理等;第二步轻声读,改文章形式,如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等;第三步放声读,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检查:有无别扭、不通顺之感?“四法”指:增、删、调、改的修改符号用法。

2. 自己初改

通过改文示范训练多次后,学生逐步掌握了改文“三步四法”。学生根据老师标注的符号、批语自改,老师巡视指导。这时,老师要提醒学生按“三步四法”的改文方法修改。这是一种“半独立”的改文训练,因为老师指引了修改的方向。当然,随着学生自改习作能力的逐步提高,老师的符号改文也就可以逐步淡化。

3. 小组评改

学生自己初改后,习作自然完美多了。但是有的学生依然改不出来,或改得不到位。因为从写作心理看,小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自己的文章很难挑出毛病,但易于找出别人文章中的缺点。

4. 旧文新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所以对“旧文”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更为重要。旧文”和“新作”比较评分,也让作者发现“新作”在立意、选材、语句锤炼等方面比“旧文”有更大的提高。

写景类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实践 篇9

一、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

当学生一开始接触写景作文时,他们往往不知道从哪说起,基本上是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重点,作文中出现的景物特别多,写出的作文往往出现零散和繁乱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经过仔细观察和与学生交谈发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在于学生还没有学会按顺序观察景物,更不会按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的有条理地写下来,所以才会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为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描写景物,我首先从教学课文时就渗透观察景物方法的指导。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秋游》一课时,我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先让学生自由观察:图中都画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会比较零碎,表达也会缺乏条理。在这时,教师再启发谈话,加强指导:同学们,现在请你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一下,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景物?这时,再让学生站起来说,他们就会按照教师要求的顺序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拔高要求:你能加上你积累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些景物吗?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这样,就初步渗透了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指导,如果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随时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头脑中一定会慢慢留下按顺序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印象,为今后的写景类文章打下基础。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观察顺序,实践是最好的方式。有了学习课文时的方法指导,再加上作文实例强化训练,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的思想一定会深入学生内心。为此,在进行景物作文描写指导时,我依然按计划对学生进行训练。如以四年级上册习作七“根据一张照片写一篇作文”为例,先让学生确定自己选择的照片,然后指导学生观察:看到这张照片,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接着是什么,最后是什么。如首先看到树的形状,然后是树的颜色,最后是树的大小等。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空间的方法观察,如,从空间上看,在远处看到的树是什么样的,走近看又是什么样。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顺序观察了景物,但是他们不会刻意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写作,在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把握观察顺序,按顺序进行写作,让学生体会到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会让文章更有条理,

二、学会根据特点描写景物

写景类作文中,学会按顺序观察景物、描写景物仅仅是第一步,要想让作文出彩,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对景物进行深入描写。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训练:一是引导学生了解所要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二是要带着自己的感受观察景物。如在对学生进行“描写一种植物”的写作训练时,先让学生思考:这种植物的什么特点最能打动你,怎样写才能写出它的这种特点?在逐步的讨论交流中,告诉学生:要想写好景物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把自己的心融入到里面;要想让景物的特点更形象、更突出,可以采用一些修辞方法来描写景物,如比喻、拟人、想象等,运用这些修辞方法,会让你的作文更加形象生动。如在描写我最喜欢的一种花时,有的学生写到“小花在风中摇动,美丽极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拟人的手法来修饰一下自己的句子,可修改为“小花在风中扭动着身躯似乎在炫耀自己美丽的舞姿,美丽极了”。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及时为自己的习作修改、润色,增添亮点。

在写景记叙文的指导中,为让学生描写出景物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条件,随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如现在的校园硬件设施都非常先进,校园里都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随着季节的不同,校园呈现出的景色也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利用学校的花园、操场等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抓住每个季节里校园景物的特点。在观察中要让学生注意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在抓住顺序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景物的一些细节进行重点观察。如在草坪里,引导学生对三叶草进行观察:三叶草的颜色是怎样的、形状、味道等又是如何的。在这些观察中,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对三叶草的特点了然于胸,下笔时就会如行云流水。

三、利用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习作水平如何,关键是平日的积累如何,对于写景类作文更是如此。没有平日的观察和积累,就没有写作时的才思泉涌。为了让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物,我坚持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周记)。规定每周至少写一篇观察周记,如果有更多的发现可以写多篇。观察周记的具体要求就是:抓住本周自己感兴趣的,或重点观察的,或意外发现的一处(种)景物来描写。要按一定的顺序,至少写出景物的一种特点,努力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加以润色,让景物的特点更突出。在学生认真撰写的基础上,我每周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讲评,对能根据要求写出景物特点的同学表扬鼓励,将他们的习作当范文来念;特别突出的习作,教师加以修改润色后,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这是最好的一种激励方法。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变成铅字,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刊物)上,那种兴奋可想而知,写作的激情一定会大增,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初级教育下一篇:社区康复护理指导